注册

对话美国顶尖杂志主编

其他分类其他2022-04-23
415

《时代》周刊由Henry R.Luce和Briton Hadden于1923年创办。《时代》是新闻周刊领域的先驱,在很多方面领风气之先,在很多方面领风气之先,创造了许多后来被广泛借鉴的操作模式,如“工业化新闻生产”(Group Journalism)

01

《时代》概况

ABOUT 《TIME》

编辑理念:简要的形式概括一周要闻,告诉因为忙碌而无暇读报的美国人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对个人影响力,我们不是简单地用权力大小去衡量,而是看他/她影响我们思考或生活方式的能力

02

访谈实录

INTERVIEW

王栋:中国有不少新闻杂志,有的自称是“中国的《时代》周刊”,请告诉我究竟是什么使得《时代》周刊卓尔不群。

詹姆斯·凯利(James Kelly):《时代》周刊模式的关键在于:我们每周报道的题材相当广泛,我们的核心是广度,而不是深度,尽管我们在某些话题上努力深挖。《时代)周刊对读者的承诺就是:报道的题材将涉及国内外我们认为读者需要了解的东西。

政治显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财经和国际时事也是如此。我们希望读者在看完杂志后,能对那些重要的事情有更深入的理解。有时,某个题材不是一看上去就显得很重要,譬如“贫困”。怎么做得吸引人?要有故事,要风格大胆。
正是《时代》周刊内容的广度、权威性、可信度、照片、报道、写作风格、版面设计,体现了我们的优势,这些元素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包裹”,是一体化的。《时代》周刊是一本把很多元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帮助人们去认识世界的杂志。

王栋:我曾看过一篇对您的采访,您谈到《时代》周刊曾经做过关于一位作家的封面报道,正是那篇报道使您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坚信《时代》是一个值得为之工作的地方,还记得那篇文章吗?
詹姆斯·凯利:记得,关于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作家,以间谍小说闻名于世)。
王栋:为什么那篇报道会让您决定把为《时代》周刊服务作为职业理想?

詹姆斯·凯利:那是Stefan Kanfer写的,非常精彩,剖析深入。看完后,我不仅对这位作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清楚认识了他的作品。那篇文章不像传统的新闻杂志报道 --它聚焦的不是突发新闻而是一位作家,但它实实在在地让我知道一本新闻杂志的力量所在一一去展开和探索一个世界。
王栋:所以关键在您说的“广度”--超越了我们通常的新闻定义,而是去关注人们感兴趣的一切东西。

《时代》周刊和《经济学人》,或者说《时代》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会用约翰·勒·卡雷这样的间谍小说作家作为题材,做一个封面故事,因为文学里有些东西很有意思,政治和小说之间的互动也很有趣--譬如他写了不少关于冷战的故事。这是篇很好的报道,它不是传统的“硬新闻”,但它的确让你知道了关于周围世界的许多事情。《时代》周刊就是有能力做出这种显然时效性新闻性不是很强却非常出彩的故事。

王栋:连续看了两年《时代》周刊,发现宗教和保健是你们的热门题材,很多封面故事都是关于宗教和保健的,为什么?
詹姆斯·凯利:首先,这主要和读者的兴趣有关。譬如说保健,有很多新闻在说“哪些药有效,哪些药没用”。由药物问题引发的保健话题、药品行业的社会角色、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地位,这些都跟保健与科学有关。我们做过一个关于“疼痛”的封面故事,落到了对止痛药Celebrex及Vioxx的禁用和销售的反思上。《时代》周刊几十年来一直在做宗教题材,现在福音派的政治影响力比五到十年前强多了,这使得我们的宗教报道又多了一层意义。

王栋:特别在总统选举后,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认识到福音派的政治影响力有多大。
詹姆斯·凯利:于是我们就选了二十五位最重要的福音主义者。在我看来,科学和宗教的重要性是一贯的,不变的。

太多来源不一的素材拼凑出来的文章显得平庸乏味而无趣

王栋:您能否讲讲,《时代》周刊的内容与以前比有什么变化?特别是最近十年,我觉得,严肃的硬新闻越来越多了。
詹姆斯·凯利:“9·11”让各大杂志,不只是《时代》周刊的封面故事不再仅仅是大鲨鱼或者白宫实习生钱德拉·利维(ChandraLevy)失踪之类的题材。有一般新闻时,就报道一般新闻,有大事件时,就报道大事件。“9·11”让我们开始不单报道恐怖主义,也关注随后的战争,先是阿富汗战争,然后是伊拉克战争。在2003年,我们三分之一的内容都与战争有关。现在我们杂志的内容结构有些不同,但我不认为我们在往“非事件性的软新闻”方向发展。几周前,我们做了一个《为什么老师会憎恨父母》的关于教育的报道,我认为它并不是一则“软新闻故事”(Soft Story),而是对一个在我们教育界越来越重要问题的认真探讨。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那些能吸引读者,他们认为非读不可的题材,而且那些报道得让读者认同,让他们觉得是典型的《时代》周刊故事。我们会去介绍“减肥二十法”,或者“春季妆容五十七种”,这样的东西我们不会去做。

王栋:我想了解一下“事实核查员”(Fact Checkers)和“研究员”(Researchers)的工作,中国的杂志通常没有这样的职位。
詹姆斯·凯利:我们杂志的报道都要经过“事实核查”,我们有27个人负责这项工作,他们不仅仅要核实某个报道是否客观真实,譬如,一篇报道讲到“华盛顿特区是美国的首都”,那么这一点在上下文都得有证明。在更高的层次,你得证明一个报道在大层面上符合真理。让我想一个“符合真理”的例子--如果你说“华盛顿特区是美国的首都,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那么我们就得去掉“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这部分,这就是所谓“你得证明一个报道在大层面上符合真理”。这项工作既是编辑,也是核查。总之,好的研究员该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

王栋:上面讲的是对事实的核查,那么调研部分呢?
詹姆斯·凯利:我们有一个调研资料部。
王栋:有多少人专门负责调研?
詹姆斯·凯利:在调研资料部有5个人。如果记者想知道曼哈顿有多少写字楼,调研资料部的人就有义务提供这个数据。不过现在互联网上的资源如此丰富,有时上网查一下,要比跑到资料部便捷得多。

王栋:除了常规性的新闻报道,你们如何准备深度的或者是备用的故事?
唐姆斯·凯利:我每一天都在考虑: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内容?未来四周、八周甚至十周呢?你必须把时间与有能力的记者放到能产生出色新闻故事的事情上去,譬如六周前我们就开始做《最优秀的五位市长》专题报道,这可不是那种今天开始明天就能完工的题材。
王栋:这些是作为后备的吗?
詹姆斯·凯利:不,它们不是后备。
王栋:你们有“常青项目”这个说法吗?
詹姆斯·凯利:“常青项目”是指:一个封面故事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出,我们手头可没有那么多这样的题材。我们有特别报道,有长期项目,也有“常青项目”,它们有所不同。“常青项目”有点像“资料版”,这周能用,一年以后用也可以。
王栋:那么“常青项目”一般都是些什么题材?
詹姆斯·凯利:我们现在再也没有这些了,20年前,我们有这类封面故事作为后备,但是现在我们不再那样运作了。

王栋:高质量的新闻报道耗费不菲,您能告诉我几个你们做过的费用和时间耗费很大的采访报道吗?
詹姆斯·凯利:这里有人做过一个关于“公司福利”的报道,它分四个部分,分四期刊登,他们花了一年时间才写完那组报道。我想不出一个耗时比一年更长的故事了。如果不是突发
件,一个报道大约需要一到
三周的时间。刚才提到
“AQKhan”报道,采访素材
的集成是在九月和十月完成
的,有些人用了两个星期
访,有些人则花了三周,
共动用了六到八位记者,
后他们都聚集到纽约,最后出
来的报道写得很好。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报道由一个人最后完成写作,其他人只负责采访。
王栋:中国的传媒集团正在发展之中,大家都在讨论“资源整合产生协同效应”(Synergy),根据我在美国传媒业的所见所闻,同一集团下属各媒体之间的协同主要发生在经营领域,而不是采编部门。在采编的内容和资源方面,看不到很多协同或者共享。

詹姆斯·凯利:合作不一定
在一个集团下属的媒体之
间发生,你看我桌上的“艾
美奖”,这是我们和美国广
播电视公司(ABC)一个合
作项目的结果--美国广播
电视公司并不属于时代华
纳集团。在这个项目中,
我们共享资源,我们派记
者为他们工作,他们的者
也把资料给我们。也就是说,如果我想做一个项目,为此和其他新闻机构共享资源是不成问题的。
王栋:关于中国的报道题材,哪些是您现在最感兴趣的?
詹姆斯·凯利:经济和商业;人们的生活方式;个人的自由空间是大了还是小了;中国共产党的角色发展以及它的影响力是弱了还是强了;5-10年内中国将走向何处;中国是否会把人民币跟美元挂钩……可以说,没有一个关于中国的题材不让我着迷。

王栋:招记者编辑的时候,您主要看重哪些素质?
詹姆斯·凯利:好奇,强烈的好奇心,会经常性地想:“天啊,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啊?”有时这是一种激情,我很关注应聘者的好奇心和他/她对身边世界的兴趣。他们还得要擅长采访报道,能专心细致……所有这些素质。但最重要的是着迷于探索周围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会热切地想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就是好奇。

王栋:对编辑部的管理者,您又看重哪些方面?
詹姆斯·凯利:我们倾向于用年轻人。我24岁来这里工作,现在51岁了,人一旦在这里工作久了,要么对编辑工作很感兴趣,要么相反。我们要的管理者必须开明,愿意倾听。我们可不想找个独裁者来发号施令,这样的编辑可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王栋:所以编辑和记者得互动?
詹姆斯·凯利:一点没错!编辑该问些引发思考的问题,但必须留下空间让记者去揣摩该怎么写。

王栋:那么您在这个行业又学到了什么呢?
詹姆斯·凯利:我学到的是要保持开明以及客观公正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真正的记者,即使母亲说“我爱你”,他/她也会去寻找证据来验证这句话。我不知道这是否听起来过于激进,但愤世嫉俗和质疑精神有很大的区别--后者才是你应该具备的。愤世嫉俗是因为你太累了,对世上一切都感到厌倦,认为太阳底下无新事--事实上世上许多东西每天都是新的。假如有个家伙给汽车发明了一样东西,让车能在水上跑,“好吧,就登这个吧。”这时你就该质疑一下了。
王栋:你们用什么方法去了解读者的想法?读者调查?
詹姆斯·凯利:一段时间以后,你就能感觉到读者需要的是哪些内容。同时我们得想楚读者又应该知道哪些事情,想清楚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把那些话题做得吸引人。同时要清楚地意识到,本周这本杂志还必须有83篇其他文章。

王栋:要吸引读者,哪些方式效果比较好,哪些手段又不尽如人意?
詹姆斯·凯利:我可以从布什政府里找一个特别的人物,写篇关于那个人的文章,用文字、照片,再配上些设计元素,使人们更加感兴趣--而如果我没使用这些表现技巧的话,效果可能会差很多。所以能否吸引读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包装(Packaging)。《时代》周刊现在的包装比十年前强多了,这可没有任何贬义,我们强化内容的包装,为的就是让它们能够超越页面,进入读者的内心。
王栋:没错,许多杂志的总编辑都告诉我:一本杂志,是内容与包装的完美结合。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