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第十期

厦门大学
台港澳研究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

【2024年7月-9月 第4期 总第10期】

2024

04

总 第十期

目录

02/青年观察与教育快讯................13

01/港澳台时事热点聚焦................05

03/学者观点与学术成果................19

04/港澳台研究中心动态................27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简介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2 年 10 月,是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为依托,整合校内外优质港澳台研究资源,注重从多学科视角综合考察港澳台区域发展问题,着眼于从国家统一层面探索新时代 “一国两制”伟大理论和实践的新型高端智库。
中心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地缘优势,聚焦港澳台地区政治、经贸、教育、 青年、社会、文化、法律等领域研究,在强化港台关系、澳台关系、港澳台发展 比较研究的同时,深入探索“一国两制”港澳实践与“两制”台湾方案的关联性, 为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推动港澳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现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李鹏教授。中心主任为张宝蓉教授,副主任为王贞威副教授。中心下设港澳台政情研究、港澳台社会经济研究、港澳台教育与学生学情研究、 两岸青年研究、港澳台作家研究、两岸婚姻与家庭研究等多个研究团队,共有专家 50 人左右。

01

港澳台时事热点聚焦

柯文哲卷入京华城弊案
2024年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在港举办
金门县民意代表参访团呼吁加强两岸交流合作
香港首个国家安全展览厅开幕
内地奥运健儿访港澳爱国情怀再升华

柯文哲卷入京华城弊案

京华城案是指位于台湾台北市松山区的京华城购物中心改建为京华广场的过程中,台北市政府不当提高建案容积率而引发的争议及弊案。2024年4月,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指控前任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涉台智光弊案,郝龙斌随后反控柯文哲在京华城给予不当容积奖励,相关争议急剧升温。2024年5月,台北市检廉单位因接获检举展开调查。至9月,检廉单位查出多名涉案人员涉嫌图利及交付、收受贿赂,包括前台湾民众党籍台北市市长柯文哲、前台北市副市长彭振声、中国国民党籍台北市议员应晓薇,以及威京总部集团主席沈庆京等人,均已遭到羁押并被裁定限制接见。

柯文哲涉及京华城弊案,民众党民代轮番上台为柯文哲喊冤。该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黄国昌称,他们站出来是要跟民进党的“绿色恐怖”宣战,政党、检调、媒体为了贯彻赖清德的意志,不惜摧毁柯文哲的人格。民众党“立委”吴春城说,柯文哲已准备好长期抗战,关多久都没关系,“做鬼也要把你(赖清德)拉下台”。
诸多蓝营人士为柯文哲鸣不平,质疑民进党当局操弄司法打击异己。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柯文哲个人清白要自己捍卫,但检调在整个过程中侵害人权以及违反“侦查不公开”原则,司法已经被政治力量渗透,在野党一定要团结。国民党“立委”徐巧芯写信鼓励“小草(支持民众党的年轻选民)”称,“今天不说话,明天又会有更多受害者”,强调团结一致面对“执政巨兽”。国民党籍民代游淑慧10日分析,柯文哲不提抗告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不走司法而是诉诸政治,二是民众党内有些人“要把柯文哲塑造成殉道者”,让他保持被赖清德当局政治迫害的公共形象。
不少岛内网友也认为这是政治办案,于是灌爆赖清德的社交账号,怒呛:“请停止司法追杀”、“绿色恐怖时代正式来临”、“清德宗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你真的吃相难看”、“民进党多少案件图利厂商不抓一抓?”
据台媒报道,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在社交平台贴出和柯文哲的合影,还写下“医师照顾受刑人,同为天涯沦落人”。岛内也有媒体刻意渲染白营“大势已去”,检方更频频放话,让民众党疲于应付,更有让犹疑的“小草”因厌倦反复拉锯而灰心离去之虞。

柯文哲涉弊案引爆岛内热议

◎ 环球网 深圳卫视 华夏经纬网 等 9月11日

港澳台时事热点聚焦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1

多次反转:同一法院相隔三日先放再捉

◎ “中央社” 中国时报 等 9月11日

8月30日,台北地检署和民进党当局“廉政署”将柯文哲带走询问,并持台北地方法院核发的搜索票前往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的住家进行搜索。柯文哲被带走接受调查时,坚持在住所门外停下对媒体发表评论,自称非常坦荡,称这是台湾历史上首次主要在野党党主席的住家、办公室和中央党部遭受搜索,并要求执政当局明确说明采取此行动的证据依据。
8月31日,台北检方以涉贪污、违背职务受贿等罪名,向法院申请将柯文哲羁押禁见。
9月2日,台北地方法院认为检方举证无法认定柯文哲犯罪嫌疑重大,裁定将其无保请回。民众党发表声明,感谢北院扛住压力还柯文哲公道,会为捍卫柯文哲主席的清白奋战到底。

9月5日,台北地方法院再次召开羁押庭,推翻2日的决定,裁定柯文哲羁押禁见,柯文哲被上铐坐囚车送往看守所。民众党指控法官罗织罪名,并坚定支持柯文哲清白。《日经亚洲》刊出柯文哲专访,柯文哲表示司法和媒体已成为政府的政治工具。
9月9日上午,柯文哲的委托律师在台北看守所与其再三确认后,中午发出声明表示,柯文哲因不愿让台法院有所为难,放弃上诉,依程序将先羁押禁见2个月。

9月11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两度就岛内柯文哲案提问。发言人陈斌华对此回应道,赖清德当局上台以来,一再操弄司法、行政等手段,公器私用,党同伐异,在岛内大肆制造“绿色恐怖”;其目的是追杀不支持民进党、不认同“台独”的各界人士,以谋求一人、一党之私利,并为其遂行“台独”排除障碍。
“多行不义必自毙,赖清德当局胡作非为,必遭民意唾弃。”陈斌华强调,“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不管岛内局势如何变化,不管谁当权,都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阻挡不了祖国终将统一的历史大势。”

国台办回应柯文哲案

◎ 台海网 9月12日

港澳台时事热点聚焦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1

香港首个国家安全展览厅开幕

2024年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8月20日在香港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发来贺信,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王沪宁表示,长期以来,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秉持民族大义,踊跃投身反“独”促统运动,为促进两岸各领域交流融合、增进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海内外统促会组织和各界爱国友好人士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广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港澳台海外反“独”促统运动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会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主办,主题为“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团体负责同志;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及相关政府官员,中央驻港机构主要负责同志;港澳台有关团体代表,海外统促会组织、爱国侨团代表1200余人参加会议。

2024年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在港举办

◎ 新华社 8月20日

香港特区国家安全展览厅开幕典礼6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该展览厅是香港特区首个系统介绍国家安全的专厅,也是香港特区首个实体国家安全教育基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驻港国家安全公署署长董经纬、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崔建春等约120位嘉宾出席开幕典礼。

◎ 新华网  8月6日

香港2024年上半年新成立公司数字创历史新高

◎ 紫荆杂志 7月19日

由金门县议会议长洪允典、民意代表陈玉珍率领的金门县民意代表参访团20日抵达北京,就恢复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加强金门与大陆交流合作等向有关部门表达意见建议。
22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在会见该团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将为台胞台企扎根大陆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开辟更广空间。
30日,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消息,应金门县民意代表参访团请求,大陆将于近期恢复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 
 

金门县民意代表参访团呼吁加强两岸交流合作

◎ 央广网 8月22日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28日在江西庐山会见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一行。宋涛表示,愿同中国国民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加强交流合作,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造福两岸同胞,推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夏立言表示,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做道道地地的台湾人和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完全可以相容。中国国民党愿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正向发展。

宋涛会见夏立言一行

◎ 新华网 8月28日

据介绍,国家安全展览厅由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和驻港国家安全公署支持。国家安全展览厅面积超过1100平方米,将于7日对外开放。展览厅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设立“国安港安 家安民安”“祖国与香港”“国安与你 息息相关”“国安立法 长治久安”“国家安全 繁荣稳定基石”“国安齐参与”等六个单元,展示约40条视频和400件展品。

香港特区政府公司注册处19日发表的统计数字显示,在2024年上半年新成立的本地公司总数与非香港公司的总数皆创历史新高。统计数据显示,在2024年上半年新成立的本地公司总数为66734间。截至6月底,注册的本地公司总数达1440935间。同时上半年共有501间非香港公司在香港新设立营业地点并根据《公司条例》注册。截至6月底,注册非香港公司的总数达14959间。
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表示,本地公司及非香港公司数量均创新高,显示香港营商环境优越,是海内外及本地企业发展业务的理想地点。数字也证明香港经济环境继续稳步上扬,在不同领域持续发展。

第34届香港书展闭幕 7天吸引近百万人次入场

◎ 新华网  7月23日

第34届香港书展23日落下帷幕,7日展期吸引约99万人次入场。香港贸发局署理总裁张淑芬表示,本届书展继续以书会友,现场讲座大受欢迎,还吸引不少内地访客参与,呼应年度主题“影视文学”的书籍更备受热捧。书展期间调查显示,今年受访者于书展的平均消费金额达912港元,较去年略升4.6%,更占其全年购买印刷书籍平均开支的74%,反映香港书展作为出版业界重要推广及销售平台的吸引力。

劳动党、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等台湾民间团体15日就纪念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9周年发表声明表示,79年前的今天是两岸中国人民弘扬民族正气、捍卫历史正义、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追求和平进步的重要日子,是台湾重回中国版图的光荣日子。
声明认为,外部势力介入纯属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与“台独”分裂势力勾连,是当前台海地区和平稳定遭破坏的真正原因。两岸中国人应本着追求国家和平统一的立场,我们对外部势力干涉行径表示最严正抗议。
声明指出,台湾社会应学习当年台湾先辈们高昂的民族正气、反殖民精神,有理有权也有责反对外部势力介入和干预台湾问题,也有基于民族大义反对“台独”的使命和责任。声明还呼吁,民进党当局应回到两岸同属一中的法理和历史事实,才能真正维护两岸关系稳定与台海和平。

港澳台时事热点聚焦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1

 台风“格美”造成台湾农业损失达32.63亿元新台币 

 ◎ 中新社 8月5日

台当局农业主管部门5日称,截至当天11时,受台风“格美”影响,台湾各县市农作物、民间设施等估计损失达32.63亿元(新台币,下同)。
综合中央社、中时新闻网等台媒报道,各县市中,以云林县受损最为严重,损失金额达7.09亿元,其次是台南市6.66亿元,嘉义县4.19亿元,屏东县4.11亿元。

 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2024年台湾海峡海上巡航执法行动 

 ◎ 新华社 8月20日

8月17日至18日,交通运输部所属福建海事局、东海救助局共同实施2024年台湾海峡海上巡航执法行动。本次行动由“海巡06”“海巡0802”“东海救115”三艘公务船艇组成的巡航编队共同执行,历时30.5小时,巡航总里程413海里。此次组织的海上巡航执法行动,将增强对台湾海峡海上交通管控和应急救援能力,切实保障在台湾海峡航行、生产作业的船舶、设施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台湾民间团体声明:纪念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9周年

◎ 台胞之家  8月16日

 两岸台胞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暨收复台湾362周年 

 ◎ 中新社 8月5日

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27日在北京举办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暨收复台湾362周年两岸交流活动,以“向心成功 共创福祉”为主题,广邀岛内政党团体、宗亲团体代表和两岸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等200余人,共同缅怀郑成功丰功伟绩,传承台湾同胞爱国爱乡光荣传统,展望祖国和平统一光明前景。
全国政协副主席、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会长苏辉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两岸同胞要尊史清源,批驳“去中国化”的“台独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视频致辞表示,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在台传承中华文化,彰显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中华民族的历史事实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不参加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 

 ◎ 中国新闻网 8月21日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21日发表不参加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的声明。贺一诚表示,他对澳门有着深厚感情,为澳门发展已竭尽全力,惟因身体健康尚未全面恢复,为了澳门的长远发展,从大局出发,决定不参加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

澳门暑期入境旅客量创新高 单日最高达15.2万人次

◎ 央视新闻  8月8日

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8月8日发布消息称,进入暑假旅游旺季以来,澳门各区旅游景点及场所人流畅旺。数据显示,8月前七天入境旅客近84.3万人次,日均约1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14.3%。其中,8月3日单日入境旅客约15.2万人次,是暑假单日入境旅客人次的最高纪录。
7月1日至31日澳门入境旅客约302.8万人次,日均近9.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9.7%。此外,今年1月至7月旅客达到1974.8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上升37.1%。

7月16日,澳门健康城市成立二十周年总结大会暨健康澳门蓝图发布会举行,《健康澳门蓝图》提出三大政策方向、订立三大行动策略以应对三个主要挑战,到2030年,实现20项具体目标和52个评估指针,达成澳门全民健康素养有所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重大慢性病得以控制、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的总体目标。

《健康澳门蓝图》发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7月17日

02

青年观察与教育快讯

习近平主席回信香港学生一周年分享会在港举行
内地奥运健儿访港澳爱国情怀再升华
香港举办首届青年发展高峰论坛
民进党当局拟称闽南语为“台湾台语”
内地首家澳人子弟学校开学 

青年观察与教育快讯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2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创造了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这让港澳同胞深感自豪。8月29日起,包括65名运动员、8名教练员在内的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开始共为期5天的港澳访问行程。
在香港,代表团成员分别与香港中小学生、运动员、纪律部队成员等交流,让香港各界更加了解不同运动项目;乘缆车登上太平山顶、搭天星小轮游览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美丽的景色;参加“奥运健儿大汇演”和两场“奥运健儿展风采”运动项目展示,运动员们在展示看家本领的同时,也让香港市民了解他们青春活泼的另一面。
31日傍晚代表团抵达澳门。之后,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与澳门青少年运动员的交流会,分享运动员的故事;游览澳门历史地标,近距离感受澳门的风土风情;此外,运动员们还参加了“我们的骄傲——国家奥运健儿代表团澳门联欢晚会”,并深入澳门社区与当地居民互动。
自港澳回归以来,这已是第七次有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到访两地。每次代表团的到访都深受港澳同胞喜爱,港澳同胞也给予了运动员们热情的欢迎和招待。此次访问行程中,无论是代表团下榻的酒店还是车队经过的道路两边,随处可见向运动员挥手致意的两地居民。

内地奥运健儿访港澳爱国情怀再升华

◎ 人民政协报 9月2日

香港举办首届青年发展高峰论坛

由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主办的首届青年发展高峰论坛1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为青年把握发展机遇搭建交流平台,吸引了约2400名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的青年参加。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崔建春、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等出席开幕式。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开幕式致辞表示,特区政府的愿景是培育青年成为具备世界视野、有抱负和正向思维、爱国爱港的新一代,为年轻人提供有利环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香港恰逢其时。鼓励青年把握这些发展机遇,并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贡献。
该论坛以“携手起航,共谱新篇”为主题,分享各地政府在培育人才、促进创新和鼓励社会参与的政策及措施。论坛还设三场专题论坛,讨论青年在创新科技、文化创意产业、慈善和义务工作等领域的新机遇和角色。巴黎奥运会女子个人重剑金牌得主、中国香港选手江旻憓也获邀出席。

◎ 新华社  5月11日

民进党当局拟称闽南语为“台湾台语”

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近日预告拟将“闽南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更名为“台湾台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引发岛内舆论挞伐。有评论指出,这样的“正名”太可笑,背后的政治用意昭然若揭。
岛内知名电子布告栏PTT上,有网友批评:“民进党真的很爱搞意识形态”;还有人讽刺说:“改天出现‘台湾妈祖’‘台湾关公’‘台湾玄天上帝’等用词也不奇怪”……
《联合报》评论指出,当年日本把其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的语言概称为“台湾话”,本是赤裸裸的歧视,怎么如今反而变成改名依据?立论如此混乱,难怪有“独”派把大陆民众讲闽南话说成“中国人学台湾话”,根本是指鹿为马。硬把闽南语改成“台湾台语”,看似自大,其实自卑。民进党宁以曾经的日本殖民者为师,也不愿自己的语言和大陆扯上关系。
“欲盖弥彰、徒劳无功、居心叵测。”台湾嘉义大学应用历史学系教授吴昆财以12字评论此事,认为这背后的“去中国化”心思昭然若揭。
台湾作家洛杉基撰文指出,“独”派硬要把源自大陆的闽南语改名为“台湾台语”,用以凸显台湾岛是个“独立的国家”,连语言都要设法与大陆切割,实在既可悲又可笑。

◎ 光明网  7月24日

青年观察与教育快讯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2

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结果

习近平主席回信香港学生一周年分享会在港举行

◎ 新华社  7月21日

赖清德推“三大策略”抢攻青年认同

◎ 工商时报 8月25日

8月28日是赖政府执政满一百天,赖清德上任后针对年轻族群,透过行动、政策、社群三管齐下。
党政人士分析,第一:增加青年互动。赖清德对年轻世代的重视,早在上任前就已开始行动。当选之际,赖清德宣布捐出1.6亿元新台币补助款,更喊出其中一部分款项,要特别提供给青年党工,做为进修使用的奖学奖励金。
第二:强化政策有感。党政人士说,竞选期间赖清德提出的青年政策“投资未来世代”,在上任100天内逐步兑现。包括高中职免学费、私立大学学费补助、年轻族群心理健康方案、租金补贴等。
第三:社群多元亲民。赖清德社群于上任100天间,各社群平台表现皆持续上升。不同社群平台上,赖清德的操作策略有所不同。 FB专攻政策、日常行程等总统工作形象,在IG和Threads上,便明显针对年轻人下手,像是与北一女的爱心脸颊合照、为妮妃雅打气的支持影片、领养斑斑的暖心贴文,皆获得优异成效。在Threads上更积极互动海巡,成功创造“赖桑人设”。

习近平主席回信香港学生一周年分享会20日在港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香港主要教育社团、青年团体负责人,以及400多名师生和家长等参加了活动。
李家超在活动上致辞说,去年7月,习近平主席给香港学生回信,彰显习主席对香港学生的关怀和勉励,肯定香港爱国教育的努力,是对全香港学校的激励。特区政府与教育界一起积极落实习主席回信的精神,建立同学“爱国心、报国志”,让学生从多角度亲身体验国家的最新发展和成就,帮助他们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怀。
李家超表示,“少年强则国强”,年轻人是香港的未来,他希望学生们厚植家国情怀、持续追求创新、坚持敢梦追梦,在学习和人生路上奋发向上,成长后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台湾学者呼吁重点提升中高龄教育

◎ 人民日报  8月14日

数据显示,台湾预计2025年迈入超高龄社会,即平均五人中就有一位是超过65岁的长者。对此,台湾师范大学8月12日举办记者会提出“中高龄教育政策建议书”,呼吁当局提出政策,让学习及早融入中高龄者的生活,帮助中高龄者拥有自主独立的能力,维持生理、心理、人际互动及精神方面的健康。

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文化月举办

◎ 新华日报  7月24日

由国务院台办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文化月7月23日在苏州开幕。文化月以“同心同行 青春力量”为主题,突出小型化交流、体验式互动,促进两岸青年共情共融。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出席开幕式及主场活动。
文化月从7月下旬持续到9月初。其间,江苏各地举办书画、体育、戏曲、动漫、市集等近40场系列活动,包括“悦‘动’两岸·共‘画’未来”首届海峡两岸(江苏)青年动画周、“我家的两岸故事”南京展、2024海峡两岸(常州)环太湖交流活动、“梅韵千秋·流芳两岸”海峡两岸(泰州)艺术文化周,及美妆、文创、摄影等行业交流,打造属于两岸青年的文化嘉年华,总计将有超2500名台湾青年参加。

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63.1%年轻人赞同赖清德

◎ 雅虎新闻  7月16日

亲绿民调机构“台湾民意基金会”16日公布最新民调,赞同赖清德执政比例下滑至49.9%,31.2%不赞同,没意见、不知道共有19%;但20至24岁年轻人对赖清德赞同比例有63.1%,比6月高出26.7个百分点。
对此,台湾青年民主协会理事长张育萌受访表示,“年轻人对于赖清德‘愿意直球对决’给予肯定,也肯定赖清德的‘主权路线’”。张育萌认为,国民党关切的议题与年轻人在意的并不相同,且任何政党把公民行动抹成侧翼、政党活动都是没办法被接受的,年轻人希望社会有更多的对话,青年也会期待执政团队具体落实青年政策。

内地首家澳人子弟学校开学 

◎ 光明网  9月4日

位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濠江中学横琴附属学校9月3日正式开学,这是内地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濠江中学横琴附属学校第一学期开设8个班,幼儿园和小学各4个,首批学生共256人,均为澳门居民子女,享受与澳门读书学生相同的教育政策。根据规划,学校计划建成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一贯制学校,最大规模为66个班,学生人数可达两千余人。

03

学者观点与学术成果

刘国深教授:大陆崛起奠定台海战略自信
唐桦副教授:台青来陆利于打破“信息茧房”
王英津:《意见》的出台具有重大政治法律意义
张建等:国会及其特设机构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的角色与影响
储斌:揭秘“亚洲自由民主联盟”深挖“台独”国际伎俩
林子荣等:海峡两岸参与东盟制造业价值链的比较研究

学者观点与学术成果

刘国深教授:大陆崛起奠定台海战略自信

◎ 央视《海峡两岸》  8月10日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日前表示,两岸问题应该由两岸人民自己解决,不可以让外人干预。同时台媒还炒作赖清德正在计划“过境”美国,寻求肯定。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刘国深教授受邀作客央视《海峡两岸》节目,就以上话题与节目嘉宾共同解析。
刘国深教授表示,台湾问题必须置于中美关系这一宏大背景内进行探讨。近期,美国之所以拉拢盟友、呼朋引伴,甚至还向台湾地区施加了极大的压力,要求台湾地区有更多的军费、人员上的一些投入。其背后动因实则源于美国自身的捉襟见肘。美方一直试图打“台湾牌”,但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是充满着自信,充满着定力,中国的战略耐心是非常够的。同时,台湾方面也逐渐意识到,如果继续跟中国大陆对抗,甘当美方的一张牌、一个筹码,将给台湾地区自身带来日益沉重的负担与困境。

唐桦副教授:排除异己只会是赖清德内外交困的悲剧起点

◎ 央视《海峡两岸》  9月7日

中心研究员唐桦副教授接受央视《海峡两岸》节目采访就柯文哲京华城弊案表示:柯文哲与民众党如果遭受重创,首先一定是对岛内在野势力的削弱,无论是对白色力量、第三势力还是对“蓝白合”都会有所影响。台湾政坛长期热衷“造神”,柯文哲的人设一直是“清廉”“务实”。所以如果他是倒在这个人设上,对他的支持者来说,情感上的伤害最大,很难接受。
唐桦副教授认为,赖清德执政的困境越大,越想从别人的身上来找原因或找解药。赖清德说“第一个100天只是起点”,那么他现在想要铲除柯文哲,其实也不过是他内外交困的悲剧起点。眼下虽然“郑倒柯残”,但赖清德显然并没有因此打算就结束内斗。大家都确信赖清德的“死亡名单”上还有很长串的名单。那么民进党的内斗肯定都是要见血的,一定得有一方认输或者被消灭,他们才会罢手。但这一定会激起无论党内外其他势力的结盟和反弹,最终容易祸起萧墙。赖清德将在疯狂的道路上难以刹车,自取其亡。

唐桦副教授:“海鲲”号海试是财政作秀

近日,台湾首艘“自造潜艇”“海鲲”号出坞,其海试时间再次引发关注。此外,台湾当局大举编列后续七艘潜艇预算,招致岛内各界的批评。有评论认为,台军“自造潜艇”提速,背后有美国授意民进党当局,意图搅乱南海。
中心研究员唐桦副教授在央视《海峡两岸》栏目表示 :如果说“海鲲”号去年9月的下水是一场政治的作秀,那么今年“海鲲”号的海上测试则很明显就是一次财政的作秀。赖清德当局把宣传与“认知战”当成首要任务。民进党的侧翼们硬是把“海鲲”号的工程进度和性能都吹到天上去。台湾媒体为了追求点阅率,也是配合民进党当局把“小事化大”。随便“海鲲”号有一点点进度,马上就会脑补出一大串的联想。要知道,解放军在军事上是完全碾压“台独”势力的。海军方面,不光有航母,更有十分强大的反潜作战能力,装备的运-8反潜巡逻机和其他反潜直升机,让“海鲲”号这类潜艇根本没有藏身之处。赖清德对台军战力的“自信”,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自信”不仅无视了两岸军事实力的巨大差距,也忽略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和速战速决的趋势。统一是正道,“台独”是绝路。“台独”分子不管藏到哪儿,都将无所遁形,任何“以武拒统”的图谋都会土崩瓦解。

◎ 央视《海峡两岸》 7月19日

唐桦副教授:台青来陆利于打破“信息茧房”

据台湾媒体报道,赖清德声称“致力于维持现状”,但却持续从多方面阻挠两岸交流,还在军事上叫嚣对抗,种种“文攻武吓”的动作引发岛内舆论争议。
中心研究员唐桦副教授在央视《海峡两岸》栏目表示 :民进党当局说一套做一套,在岛内进行“绿色恐怖”统治,借提升所谓的旅游警示来进行政治操弄,拉台湾民众为“台独”垫背,对台湾同胞威胁恐吓。民进党“统战”的帽子满天飞,已经“泛政治化”到了一个可笑的地步。
唐桦副教授指出:今年上半年,自福建口岸入境的台胞达42万人次,同比增加了1.2倍。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和社交平台,以及丰富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正在逐渐打破了民进党当局长期“妖魔化”大陆的一种“信息茧房”。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在亲眼看到真实的大陆之后,自发成为两岸民间传播的“代言人”。与其说民进党当局污名化大陆在“撒钱统战”,不如说是大陆的庞大市场和商机为台湾青年打开了一个发展的新路径。民进党的“泛政治化”恐吓让台湾草木皆兵,再正常不过的交流行为都会被穿衣戴帽、过度解读,这是台湾的悲哀,是没有明天的缩影。

◎ 央视《海峡两岸》  7月15日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3

学者观点与学术成果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3

内容摘要
6月21日,“两高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大陆应对日益严峻的“台独”挑战而采取的重大反制手段,标志着大陆开始运用刑事司法手段加大对“台独”顽固分子的惩治力度,政治和法律意义重大。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意见》的出台,有助于形成惩治“台独”的严密法律网络。“台独”势力抓住了大陆方面珍惜和平、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动武的心理,采取了在不触碰大陆红线的情况下步步紧逼的“切香肠”策略。

关键词:法律意义;《意见》
刊载于《两岸关系》2024年第7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作者:王英津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意见》的出台具有重大政治法律意义

内容摘要
拜登政府执政后提出“竞赢中国”战略,全面开展对华战略竞争,明确美国对华战略以及美中关系的主导范式将由“竞争”来定义,“竞争”成为两国关系的“主导性框架”。美国国会两党也逐渐统一对华战略竞争共识,广泛介入中美关系,开展以遏制中国为目的的对华立法和政策行动。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在这一背景下成立,并通过调查研究涉华议题,为美国国会制定对华强硬政策和立法提供了参考依据,协调政府的对华政策行动。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在对华政策上的激进化取向,使其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扮演了极其负面的角色,成为美国各项遏制中国行动的策源地之一,对中美双边关系乃至全球局势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加剧了中美战略博弈烈度,加深了美国民众对华错误认知,导致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日趋常态化、极端化。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关键词: 拜登政府;中美战略博弈;“竞赢中国”;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
刊载于《国际展望》2024年第4期

作者:张   建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会及其特设机构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的角色与影响

姜星宇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
2023年4月7日,国台办发言人表示,“亚洲自由民主联盟”在民进党当局指使下,以“民主”“自由”为借口,在国际上大肆兜售“台独”主张,极力拉拢贴靠反华势力,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等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事件,拓展台湾所谓“国际空间”,祖国大陆决定对这家机构采取惩戒措施。4月11日,“亚洲自由民主联盟”发表声明,声称“不会退缩”,并表示还要继续促进“基本价值观”。9月9日,“亚洲自由民主联盟”在台北举行大会,声称“继续支持台湾”。

关键词:民主联盟;“台独”
刊载于《统一论坛》2024年第3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作者:储斌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揭秘“亚洲自由民主联盟”深挖“台独”国际
伎俩

内容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的涌现和快速发展,对教育系统产生了猛烈的冲击,高校如何应对GenAI在校园中的使用成为焦点问题。对此,文章梳理了英美50所著名高校针对GenAI使用的相关政策、方针和指南文本,从学校总体态度、政策颁布主体、发展性指导、监管性指导四个维度进行了政策文本分析,以解答英美著名高校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学校决策、组织管理、人员培养、学术诚信、信息安全等层面,探讨了英美著名高校GenAI政策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以期为我国高校适时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管理办法提供参考与指导。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素养;学术诚信;信息安全
刊载于《现代教育技术》2024年第7期

作者:高海燕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英美著名高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政策及其启示

张优良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学者观点与学术成果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3

内容摘要
刘登翰是世界华文文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的思潮中,他通过对台港澳等地区文学的深入研究,从边缘推动重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性。在他看来,在近代以来中国曲折的历史脉络中,台港澳文学与大陆文学分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又建立在它们与祖国文化同一性的基础之上,因此,近现代以来台港澳等地区的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祖国文学提供了独特的经验。刘登翰视域中的整体性,不仅是指文学史范围的扩展,还包括要从文化、社会等综合视野认识文学,要从文学形式探寻其背后的文化政治意涵,而这也是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独特的社会、历史性格的要求。

关键词:刘登翰;学术史;重写文学史;台湾文学;文化研究
刊载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4年第2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作者:刘奎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边缘出发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性

内容摘要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制约台胞台企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本文以在闽涉农台胞台企为例,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在闽涉农台胞台企享受金融服务的真实体验。研究发现,当前金融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着金融供给体系不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不到位、金融风险保障不充分等现实困境。为此,本文从拓宽融资贷款渠道、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金融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台农;台资农业企业;融合发展
刊载于《台湾研究》2024年第2期

作者:林子荣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金融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政策优化

内容摘要
东盟是海峡两岸的重要贸易伙伴。基于区域价值链视角,从价值链参与度、价值链嵌入度、产业竞争力三个方面比较分析海峡两岸参与东盟制造业价值链的主要特征,并从贸易合作模式、价值链合作模式、价值链合作程度三个维度比较分析两岸与东盟制造业价值链合作模式。研究显示:从主要特征看,近年来中国大陆参与东盟制造业价值链的程度更高,且嵌入模式较快速地由“后向”向“前向”转变,但是台湾地区制造业在东盟价值链中的嵌入深度指数上,目前整体明显高于大陆,且竞争力更强;从合作模式看,两岸均以直接价值链合作为主,但台湾地区价值链合作程度更高。

关键词:海峡两岸;东盟;制造业价值链;价值链参与;合作模式
刊载于《亚太经济》2024年第4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作者:林子荣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海峡两岸参与东盟制造业价值链的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
陈映真在1980年代围绕“民众”问题的系统思考,或可比拟为一场“认识论断裂”。以“民众”这一概念为核心,陈映真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左翼思想话语,从1960年代青年时期的左翼理想主义迈入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面对台湾社会结构的分化和重组,陈映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展开台湾社会性质分析,通过吸收多重思想资源开辟出具有批判性与生产性的认识论方向。从“第三世界”到民众文化实践,陈映真在文学、科学与政治之间构筑起一种整体性的历史分析,不仅回应了1980年代台湾社会的总问题,也重新召唤着属于民族/人民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作者:张羽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黄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关键词:陈映真;认识论断裂;民众文化;第三世界
刊载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6期

作者:吴舒洁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和人民一起思想”——陈映真的“认识论断裂”
与1980年代台湾的“民众”问题

张天衢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生

何世超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生

04

港澳台研究中心动态

中心学者出席首届厦金论坛
李鹏教授应邀出席两岸和合论坛
台湾退休教师团来访

港澳台研究中心动态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4

中心学者出席首届厦金论坛

2024年9月13日,以“和平、开放、文明、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厦金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高校、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齐聚厦门大学,围绕厦金融合相关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马晓光、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亚太台商联合总会执行长胡卓君出席论坛大会并致辞。大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林东伟主持。
马晓光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厦门金门一水之隔,唇齿相依,两地同胞往来密切,具有率先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才能得到根本保障。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台海环境,希望包括厦金两地在内的两岸同胞坚持“九二共识”,携手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参与者和促进者。
胡卓君执行长在致辞中提到,9月12日是“金门协议”签订三十四周年纪念日。研究两岸发展的有识之士,多认为“金门协议”是“九二共识”的滥觞,希望借由这个论坛,能够重新唤起共识,加强交流,更期待它成为突破阴霾的一线曙光。
开幕式后,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海基会原秘书长陈长文、台湾大学原校长管中闵、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四位嘉宾作主旨演讲。主旨演讲由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超鹏主持。

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鹏教授在闭幕致辞中提到,首届厦金论坛的召开得到涉台研究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大家在会上分享的真知灼见,对于推动厦金一日生活圈建设助益良多,期待来年的厦金论坛能够更加精彩。中心学术委员张羽教授、中心主任张宝蓉教授、中心研究员马彦彬教授、刘文戈助理教授、张彩霞助理教授等出席研讨会。
本次论坛的举办,正值《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一周年之际,也是落实《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

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和台湾孙文学校共同主办的两岸和合论坛8月28日在澳门举行,30余位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围绕两岸关系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为两岸关系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鹏教授参加论坛。论坛期间,与会者们重点围绕两个议题“台湾政局变化对两岸关系走向的影响”和“外部因素对两岸关系走向的影响”展开深入研讨。

李鹏教授应邀出席两岸和合论坛

在第二个议题“外部因素对两岸关系走向的影响”研讨中,台湾孙文学校智库召集人、中信金融管理学院教授韦伯韬、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曹小衡等受邀作主题发言,重点就美国及日本等国际因素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鹏教授与中国文化大学国际企业管理学系教授邱毅共同主持本场研讨。

在第一个议题“台湾政局变化对两岸关系走向的影响”研讨中,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平、佛光大学荣誉教授谢大宁等受邀作主题发言,先后对台湾政局变化、两岸融合发展以及当前两岸关系存在的挑战和风险进行分析。

7月18日,台湾大兴小学退休教师团到访中心,中心学术委员张文生教授、主任张宝蓉教授亲切接待。退休教师团先后参观了校内芙蓉湖、校史馆、演武场等地,对学校的悠久历史与优美环境赞誉有加。期间,参访团就台湾寺庙管理、农业生产、中小学教育及石油销售等议题与中心师生亲切座谈,为在座师生打开了认识台湾的新视野。

台湾退休教师团来访

编辑部/ The Editorial
editorial board
编 委 会: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
Editor-in-Chief
总 编:张宝蓉
Editor in chief
主 编:王贞威
Responsible editor
责任编辑:金睿晓 邹顺强 
Layout
版面设计:金睿晓
Cover illustration photographer
封面插图摄影:龚君 陈雅琪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
右侧二维码:厦大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官方公众号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