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科技资讯2023年第4期

2023年第4期
总第32期

科技资讯

赛恩斯环保

重金属污染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Science Environmental

企业文化

2023年第4期 

科技资讯

2023年4月  第4期 

经营理念:
   持续满足客户需求
企业目标:
   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领航者
核心价值观:
   艰苦奋斗 共创共享
企业精神:
   专业 创新 务实 高效
人才理念:
   人品第一  德才兼备

目录

CONTENTS

政策法规

· 23条政策干货助力攻坚《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相关政策要点汇编》
· 一图读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01
06

热点资讯

· 全国首创!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免罚轻罚告知承诺制度出台
· 一图解读|2023年六五环境日宣传工作安排
·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和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
  大会盛大开幕

10
11
15

市场动态

· 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我国首颗具备业务化应用能力的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卫星正式交付
· 项里的典型工程示范|创新电解锌清洁生产技术 破解有色行业
  重金属污染防控难题

31
32

行业创新

· 2022年土壤修复行业评述及2023年发展展望
·【深度】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 告别跑马圈地,固废行业“内卷时代”开始了!

18
25
28

政策法规

1

2

23条政策“干货”助力攻坚《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相关政策要点汇编》

近日,湖南省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工作专班印发《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相关政策要点汇编》(以下简称《要点汇编》),该《要点汇编》中涉及的23条政策来自省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报送的政策清单,以及近年来我省正在实施的相关政策文件,涵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全链条,涉及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以及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力度等六个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及性和实用性。
相关政策要点汇编如下:
一、加大研发投入方面
1. 鼓励各类财政扶持资金支持研发投入强度大的企业,对高于全省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水平2倍的企业,重点支持申报各类财政扶持资金。
2. 将研发投入作为全省产业园区评价重要指标,指导产业园区将研发投入高的重大项目纳入各类重点项目库,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3. 将市州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及增速作为省级财政科技资金因素法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研发工作突出的市州,予以后补助奖励。

1

4. 实施企业研发分类奖补政策。依据企业较上年度新增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的一定比例分类给予补助。对列入省重点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省财政按其较上年度新增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的12%给予补助;其他企业按其较上年度新增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的8%给予补助。其中,经测算补助额不足20万元的,省财政不予以补助。单家企业补助额不超过1000万元。
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方面
5. 鼓励企业承担省级以上重大技术与关键产品攻关。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根据项目合同实施进展及绩效,省财政按项目上年度实际到位经费的10%给予配套支持,单家企业最高补助额不超过1000万元。
6. 鼓励企业争取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对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按照国家奖励标准,省财政按50%给予配套奖励
7. 落实好国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首轮次、首套件”(以下简称“五首”)产品奖励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五首”产品给予售后或研发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列入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的项目,按不超过企业实际项目研发投入的1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2000万元。对当年验收竣工投产的“100个产品创新强基项目”,给予100万元左右的竣工奖励。
8. 每年支持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和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每个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奖励。

政策法规

3

4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9. 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及收益分配细则,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入股股权),按不低于70%的比例由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自主分配,其余部分统筹用于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及相关技术转移工作。
10.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建设。对通过认定授牌并投入运行的省级新材料中试平台(基地),根据中试平台(基地)技术水平和对外提供服务情况,按不超过平台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11. 支持科技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对促成技术成果交易的科技中介机构,按照不超过实际技术交易额的0.5‰给予补助,单家机构每年补助额不超过50万元。经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中介机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2. 实施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鼓励合作银行根据企业合法拥有的知识产权价值分档授信,按需发放无抵押、低利率信用贷款。
13. 开展天使投资股权引导基金改革试点,设立湖南省天使投资股权引导基金。

对新获批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每年支持500万元,连续支持三年。

四、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
14.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提质升级和湖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对重组后保留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给予科研经费支持。

五、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方面
15. 实施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财政奖补政策。省属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管理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全额或主要出资购置的单台套价值50万元以上的科研设施和仪器,按向企业用户开放共享服务收入予以财政奖补。财政奖补比例根据其评价考核结果确定,不超过10%;单家单位财政奖补金额不超过200万元。

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力度方面
16. 对按常规程序不能满足快速引进需求或现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的顶尖人才(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实行特殊程序进行引进。
17. 向在湘院士、外聘院士、在湘建站院士、湘籍院士、出生地在湖南的院士发放“湖湘院士卡”,提供安居、医疗、出行、教育、政务、金融、创业等优惠政策和服务。
18. 公益类科研院所在核定的编制和职数范围内,自主制定和执行人员配备、新进人员计划,自主组织公开招聘,对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优秀青年人才,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公开招聘。
19. 提高省级财政科研经费间接费用比例。500万元以下的部分,间接费用比例为不超过30%;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间接费用比例为不超过25%;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间接费用比例为不超过20%;对数学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费用比例进一步提高到不超过60%。

政策法规

5

6

20. 开展稳定支持科研经费提取奖励经费试点。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从稳定支持科研经费中提取不超过20%作为奖励经费,由单位探索完善科研项目资金激励引导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21. 扩大科技人才类项目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经费最高可按20%对个人生活进行补助(重大人才项目按协议确定)。
22. 积极鼓励承担横向科研项目。项目承担单位自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规定,对单项实际到位经费超过一定额度(包括成果转化)的横向科研项目,在人才评价、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科技奖励等方面视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23. 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对“顶尖”人才牵头的项目,给予支持期最长5年、最高1亿元的综合支持;对“拔尖”人才领衔的团队,给予支持期最长3年、最高3000万元的综合支持;对“荷尖”人才,给予不低于50万元(含)人才项目经费支持;对“湘聚”人才,根据引才效果和引才单位实际投入,按前资助和后补助相结合的方式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综合支持。

1

来源:科技湖南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7

8

1

政策法规

9

10

近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湖南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免罚轻罚告知承诺制实施办法》

1

全国首创!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免罚轻罚告知承诺制度出台

全国首创制定包含轻罚与免罚的告知承诺制度,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关于免罚轻罚的规定。据了解,告知承诺制度是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在施行“免罚清单(第一批)”的基础之上,结合执法实践需求,进一步细化免罚轻罚具体实施程序,通过规范设计统一办案流程、统一处罚文书、统一裁量标准来实现免罚轻罚办理流程清晰易懂,办理方式规范有序。

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或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行政处罚的案件可以适用告知承诺制度

热点资讯

来源:湖南生态环境

1

热点资讯

11

12

来源:湖南生态环境

热点资讯

15

16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和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盛大开幕

4月13日,由生态环境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导,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3)”和“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盛大开幕。展会认真落实二十大和全国两会关于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最新部署,系统总结和展示全国生态环保产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取得的突出成效,传达最新政策部署,促进供需对接,加强技术交流,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经济恢复提振和促进就业。

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构建绿色环保等新的增长引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21届,现已经成为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全产业链交流、发展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本次创新发展大会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

该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引领,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坚持市场导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行业自律,营造健康有序大市场,凝心聚力推动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届展会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最新需求,在水、气、固、监测等主题馆基础上,增设“双碳”“海洋生态治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先进适用技术、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环境影响评价、领军科研院所、新农村建设、智慧环保、环境服务业、新能源退役电池处理和利用、VOCs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等专题展区。
展会着力推动创新发展,举办“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设主论坛和分论坛近30场同期活动。

主论坛上,举办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有关领导和嘉宾为“2022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获奖项目颁发证书,我司在展会中荣获“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荣誉证书。
本届展会积极响应“双碳”政策目标,树立绿色低碳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减碳行动。

3

热点资讯

17

18

通过倡导绿色出行、购买碳信用抵消碳排放等方式,实现了会议期间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会上,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向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颁发了“碳中和证书”。

分论坛充分反映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城市环境质量系统管控、新农村建设、城镇污水低碳处理、工业燃煤烟气减污降碳协同、“环境修复+开发建设”一体化、《噪声法》催生的产业机遇等市场热点设置。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发布活动,搭建政府互动平台,与驻华使馆合作举办中英、中加、中美、中挪等技术对接交流活动。
本届展会着力推动行业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举办“中国环保产业行业人才对接会”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行业访企拓岗校企交流座谈会”。全国42所院校将组织师生参会。

市场动态

2022年土壤修复行业评述及2023年发展展望 

导读:为了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2年行业评述和2023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

一、2022年行业评述
1.1主要政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规政策,生态环境部牵头组织编制了《“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为各部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提供了全方位指导。2022年中央生态环境资金共安排投入621亿元,较2021年增加49亿元,增长8.6%,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基础性保障。今年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颁布了土壤修复行业一系列管理政策和技术指导文件,主要涉及行业规范管理、资金支持和技术提升等几方面。
(1)行业规范方面
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提出排放镉等重金属的企业应依法对周边大气镉等重金属沉降及耕地土壤重金属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大气重金属沉降造成耕地土壤中镉等重金属累积的风险并采取防控措施,以进一步强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控制。

1

来源: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市场动态

19

20

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尾矿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明确表示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以及土壤污染状况监测与评估。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该通知提出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目标,遵循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理念,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实施调查评估、分类治理和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促进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22年10月,生态环境部等18家单位印发《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将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中加强协助,形成工作合力。
2022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加强了各管理单位对环境监管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要求各单位根据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精准治污、重点管控。
(2)资金支持方面
2022年2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6部门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规范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实现基金宗旨。

2022年6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召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会,明确表示要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严格落实资金筹措责任,加快预算执行。
2022年11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土壤污染防治资金使用管理,以便充分发挥土壤污染防治资金职能作用。
(3)行业技术提升方面
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HJ 1209—2021),规定了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包括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保存、流转、制备与分析,监测结果分析,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监测报告编制和监测管理等基本内容与要求。
2022年5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了《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指南(试行)》《地下水污染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指南(试行)》《污染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指南(试行)》《地下水污染同位素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四项技术文件,完善了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体系。
2022年7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监督检查工作指南(试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试行)》,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的监督管理,指导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
2022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制定指南(试行)》,为指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活动,规范并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提供了依据。

市场动态

21

22

1.2 行业发展现状
2022年作为“十四五”的关键之年,各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关规定,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土壤修复行业的主要发展情况分析如下:
(1)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44亿元,与2021年保持一致。2022年土壤修复行业总资金额约142亿元(包括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农田修复,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咨询服务等),其中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资金额约90亿元
随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的推进,各省市陆续更新了污染地块修复名录,2022年全国污染地块总数达到982块,较2021年增长了27.5%。数据显示,全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名录中的地块数量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空间较大。

(2)市场竞争加剧,项目集中度持续降低。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度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类工程项目250个左右(来源:采招网及各省级平台),项目参与单位却高达197家,只有少数的龙头企业能凭借技术及管理水平在项目参与方面保持较高活性,其他公司的市场参与度被持续稀释,只有16家企业的修复项目数量达到3个及以上。
(3)继央企、国企强势进入环境修复市场,各省级环保集团陆续成立后,2022年各市级的环保集团也开始行动起来。目前已成立了南京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市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环保集团等各市级环保集团。区域环保集团在当地的资源雄厚,出现了很多区域环保集团与业内头部企业联合中标的项目。
(4)修复技术应用向风险管控和异位离场处置两端发展。2022年修复项目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五的污染物是砷、石油烃、铅、镉、多环芳烃,应用频次排名前五的技术分别是风险管控、水泥窑协同处置、异位热脱附、异位固化/稳定化、异位化学氧化。因经济下行压力大以及国家对园区在产企业的关注,风险管控类技术的应用占比较高;由于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缺乏有效途径,水泥窑、陶粒窑等离场处置技术应用占比进一步提升。

1.3 行业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该领域政策、管理、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推动解决:
(1)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的经济政策创新迫在眉睫。由于地方/企业的资金问题,修复合同支付条件普遍较差、垫资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

市场动态

23

24

(2)“减污降碳”政策下,修复后土壤再利用仍缺乏有效途径。目前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主要驱动力是房地产和土地开发,驱动场地的修复标准,在地下水修复效果评估周期较长、社会对修复达标不确定性包容性低、追责风险高的现实情况下,部分业主倾向于使用水泥窑、陶粒窑协同处理等手段。多元化的修复技术创新生存空间逐渐萎缩,国内绿色可持续修复还主要停留在概念阶段,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3)风险管控内涵外延和适用条件需要明确,并在行业内统一认识。风险管控是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染场地管理策略。目前有些区域出现了以管控代替修复以及管控简单化的苗头,普遍采用止水帷幕和防渗膜覆盖等单一风险控制技术。建议进一步落实污染者的污染修复责任。此外,各地方管理部门存在管控目标混乱、与修复概念混淆、与修复后监管区分不清晰等问题。对于风险管控地块,若风险评估结果证明地块可以满足保护人体健康的要求,建议从顶层设计出发为风险地块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指引,避免大片“棕地”抛荒闲置。
(4)修复技术的准确应用和精细化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经过15年的发展,国内在常规污染物的修复技术方面,与国外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技术的应用和现场管理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形似”做到“神似”需要合理的修复时间、必要的资金投入、先进的技术装备材料和专业的技术管理团队。

二、2023年发展展望
1、在工业场地修复方面,根据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2023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有望保持高速增长,“稳楼市”政策进一步加码生效。同时,受近三年疫情影响,导致部分项目推迟开发,因此退役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的数量将比2022年有一定提高。在各地经济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随着在产企业污染地块治理工作的逐步推进,风险管控手段在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占比将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在园区在产企业污染源头管控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绿色低碳修复的相关政策有望在年内出台,预计将对改善行业发展现状有所帮助。
2、在地下水修复方面,2023年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的建设工作将逐步启动,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有望建立,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地下水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持续完善。地下水中新污染物修复关注度逐步提高。
3、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中央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政策上将会保持过去的支持力度,有望出台一系列新的支持政策。在吉林、黑龙江、山东、新疆等地的边际土地治理方面将有较大的空间,尤其是与新农村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等政策相结合将带动相关修复市场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市场动态

25

26

2

【深度】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注:高浓度废水是指一些高浓度、高含盐、高难降解的废水。水质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COD一般在10000mg/L以上,甚至高达几万至几十万毫克每升,且一般含有毒有害物质,含盐量也极高,具有强酸强碱性,不能直接进行生化处理。这类工业废水一般产自焦化行业、制药行业、石化/油类行业、纺织/印染行业、化工行业、油漆行业等行业。

一、技术发展方向的现状
对于此类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可生化性较差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如果单独使用物化法或膜法等传统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比如:
1、物化法:目前常用的物化处理技术包括:微电解、Fenton氧化、电催化、微波催化、臭氧催化、二氧化氯氧化等传统技术。这些技术大多投资大、处理成本高、处理效果有限、抗冲击能力差等缺陷。尤其是当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于20000mg/l时,传统物化法需投加大量氧化剂,致使处理成本居高不下,而COD去除率仅为10%-30%,还会产生新的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随着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对于环境问题也同样日益重视,工业废水排放的水质要求比以往更加严格。因此,选择合适合理的方法方案进行处理,使工业废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的排放标准,对其处理技术方法要求更为严谨。

二、高浓度废水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大量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会使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很难取得成果。有机污染物不能有效降解,于是导致整个处理工艺的结果达不到预期成效和目的。对此,目前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化处理的研究方向
未来成熟有效的技术,需要能够将废水中有价值的物质最大化回收和利用。从某种角度看,高浓度有机废水中蕴含着大量的有机盐,如果能做到在保证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的同时,统筹兼顾资源化回收利用,不仅能降低处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也将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呼应,为未来的技术走向提供良好的环境。
2、低成本技术的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污水处理技术不断成熟,许多新型技术看似美好,实际处理成本居高不下,令人望而却步。一些较有成效的技术也因处理成本较高使得企业运营负担变重,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水处理常规膜处理法也有相当的劣势,其对进水水质的要求极高,并且投资巨大,回收利用率较低,且产生的浓缩液更难处理,前段生化系统对污染物处理不彻底会导致深度处理所需膜组件的污染, 影响处理效果。当TDS变高时,膜处理的脱盐率会急剧的下降,同时有着膜污染、堵塞、腐蚀、使用寿命短等诸多待解决的问题。
3、运用生化处理技术处理高浓度废水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与弊端。生化处理技术的使用条件受有机物浓度所限制,只能处理有机物浓度处于中低水平范围的有机废水,对于浓度很高的焦化废水,以及富含油,酚等有机物的废水需要进行预先的稀释和前处理。

市场动态

27

28

因此,如何在保证水质处理要求达标的同时降低污废水处理成本成了目前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方向之一。
要做到低成本处理最主要的还是对处理技术方法进行改进和更新如催化氧化技术,是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利用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以臭氧催化氧化为例,作为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臭氧催化氧化法能够加快有机污染物与氧化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在降解反应过程中又能够产生新的氧化性更强的基团,既能高效地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与此同时又能高效的催化活化臭氧分子。通过向反应装置内通入臭氧,在填料表面产生高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从而能够有效地对臭氧进行催化氧化,在提高臭氧利用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去除有机污染物。解决了有机污染物降解得不够彻底的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催化氧化法将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处理技术
3、组合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
对于单一的如物化法、生化法等传统处理方法无法奏效的问题,强调预处理技术,研究将几种如物化处理、生物处理等方法相耦合,是目前解决此类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
市场上常见的工艺组合主要有:物化预处理+生化处理、厌氧酸化处理+好氧生化处理、电催化氧化预处理+生化处理、物理化学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通过研究组合处理技术,并力争做到将处理成本降低,是目前解决此类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来源:环保项目工程技术中心

导语:没有显著门槛的领域,本身就应该做好内卷的准备。
快速饱和并内卷起来,是环保行业现阶段的典型特征。这一特征在固废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政策、趋势、规模看,市场前景无比广阔;但从企业角度来看,难度在不断加大甚至面临困境。
最近青山研究院在对8家规模以上固废企业调研中发现,行业现状与企业最初的设想之间已经发生了很大偏差,极度内卷下压力巨大。固废企业判断发展前景,原来只凭借政策文件就够了,而现在要充分了解行业的竞争格局和演变方向。
总体而言,固废板块的战场正在从跑马圈地时代进入运营内卷时代,企业变得愈加谨慎,一些企业的重心部分地从重建设转向了重运营。主要原因在于三大行业变革:内卷、资源化、整合,这三个维度的底层逻辑转变将影响大多数固废企业的经营乃至命运。

一、创新在内卷中产生,壁垒在内卷中筑高
在极度内卷时代,过于粗线条的战略布局越来越不合时宜。近两年,行业对一些政策的反应逐渐不再激烈,一方面是一些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撑不住市场的迅速爆发,另一方面是极度内卷之下利润和机会被摊薄了。显然,政策的驱动力依然还在,但政策红利期越来越短,政策中有些是市场,但有些只是趋势。
只看市场规模是千亿级蛋糕,一上手发现分蛋糕的企业超乎想象,有时候甚至兄弟公司都在争同一个项目。在内卷中首先发生突变的一个底层逻辑是,不同企业之间的机会成本在急剧拉大。

市场动态

告别跑马圈地,固废行业“内卷时代”开始了

3

29

30

二、固废资源化底层逻辑转变,3大变化推动固废终极趋势
资源化是实现环保产业价值升级的关键一环,其中固废是距离资源化最近、也是率先向资源化发起冲锋的环保细分领域。这正是很多企业布局乃至跨界固废板块的原因,打通了资源化的关节,环保就能从末端治理走向更高的台阶。
经过这些年的制度建设和行业发展,固废领域的资源化发展已经有良好的开局。如今在双碳目标下,循环经济在节能降耗上的优势凸显,固废资源化的趋势变得更加应景。
在此过程中,同样有一个关于资源化发展趋势的底层逻辑转变,即从政策驱动阶段逐渐进入产业驱动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固废产生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2020年我国固废产生量达到37.5亿吨,2021年预计达到39.7亿吨,预计2027年我国固废处理量有望达到130亿吨,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行业营业收入有望超过18000亿元。

起初阶段大家的机会成本是均等的,但往后发展,机会成本的差异就会拉大。其中,秉持机会主义、运营能力差的企业会跟不上,而以管理、技术、规模见长的企业优势越来越显著
当下整个经济都在进入内卷时代,另一个与内卷密切相关的主流概念——“高质量”一词的出现,其含义中就包含优化掉产业中躺赢的成分、轻松的成分。且随着法规、监管趋严和行业不断发展,固废领域的门槛也在变高,行业的规范化是能看到迹象的。所以,接下来,固废企业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扛住内卷、习惯内卷、卷中重生。

市场动态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固废处理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填埋、堆存到焚烧、堆肥、厌氧消化等多种方式的演变,目前正向高效、清洁、智能的方向发展。例如,垃圾焚烧技术已经实现了高温高压、超低排放、余热回收等功能,垃圾分类技术已经采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了分类效率和精度,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已经涉及了生物质能源、建筑材料、有机肥料等多个领域,增加了资源价值。
3、资源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对固废资源化的构想一直都有,只是最近几年真正进入了加速阶段,并且逐渐进入到产业驱动阶段。
在制度逐渐健全和技术不断进步之下,很多固废细分领域的资源化实现闭环。从各细分市场来看,资源化将成为未来工业危废、餐厨垃圾处理等细分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例如,随着双碳时代来临,国内生物柴油需求重新步入高增长轨道。在极具变化和挑战的产业背景下,将极度考验市场玩家的资源能力、市场能力、专业能力,一部分混合制企业表现出体制上的优越性。
近些年,打造环境综合服务商模式成为趋势,一些水务巨头频频进场,对内形成了业务协同优势,对外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此外,在产业不断演化过程中,固废企业品牌度、专业度越来越重要

来源:环保圈

29

行业创新

31

32

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我国首颗具备业务化应用能力的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卫星正式交付

1

4月4日,生态环境部在京举行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仪式,对于推动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动态监测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有效监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柱浓度和分布,服务“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生态环保重点工作,对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是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推动用好现有卫星和数据资源,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大对外合作力度,推动生态环境卫星高质量发展,使卫星遥感在促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交付仪式上,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单位共同签署了卫星《在轨投入使用证书》《长期运行管理协议》,播放了卫星工程研制及应用情况录像片,宣读了卫星工程在轨测试专家评审意见。
高光谱观测卫星由生态环境部作为牵头单位组织研制建设,于2021年9月7日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入轨后,圆满完成全部测试任务,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工程研制建设总要求。

行业创新

来源:生态环境部

水专项里的典型工程示范|创新电解锌清洁生产技术 破解有色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难题

2

导语:重金属离子具有累积性,且生态毒性强、易被人体吸收,环境风险大,因此重金属污染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事件之一。有色行业是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控的重点,其重金属废水排放量约占工业重金属废水排放总量的 70%,且废水中重金属种类多、含量高。锌是典型的有色金属,也是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有色金属之一。
下面分享的甘肃省白银锌电解整体工艺重金属废水智能化源削减大型成套装备示范工程,以电解锌行业为切入点,聚焦重金属水污染尤为突出的电解车间,为大家介绍锌电解过程中重金属水污染物源削减清洁生产技术

行业创新

33

34

全国锌电解车间每年产生废水近300万吨,其中泡板工艺废水产生量近200万吨,其中含铅离子40mg/L、镉离子1mg/L、锌离子20g/L、锰离子3g/L,对工人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车间废水产生量大、重金属离子含量高,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制约了废水全部回用主体工艺的要求。
国家水专项“重点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集成与工程实证(2017ZX07402004)”课题针对水质恶化和废水产生量大两大难题,研发了阴极出槽原位刷收等阴极关键技术4项,原创突破电解槽阳极泥最优控制等阳极关键技术3项,实现了对电解过程20道工序完全集成,具备污染物源头削减、资源回收、电效提高等诸多功能。

成功突破我国锌电解过程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控的多项关键技术,可削减锌电解车间废水产生量及废水中铅等一类重金属80%以上,实现电解车间无废水外排处理,大幅提升锌电解车间自动化、清洁化水平,部分工序可实现智能化操作。

成套装备及技术打破了国内外锌电解装备平面布置、各工序独立运行的格局,实现了生产与削污的协同。工程运行效果良好,源头削污效果显著,废水产生量削减率达 95% 以上,铅和镉的削减率达 90% 以上,锌的削减率 99% 以上。
“锌电解整体工艺重金属废水智能化源削减成套技术和装备”真正实现了清洁生产技术的装备化,是我国多年来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不可多得的技术成果。
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它不仅可以实现锌电解车间从出槽到入槽所有工序的自动化,节省大量人工,而且还具有显著的重金属废水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削减功能,解决了电解车间严重的重金属水污染问题,带来较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提升我国有色行业重金属水污染源头防控技术及装备自动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源:JIEI创新实验室

赛恩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 ♙
0731-88271113
♙ 公司地址 ♙
长沙市岳麓区学士路388号
♙ 公司网址 ♙
www.seshb.com
♙ 公司邮箱 ♙
ses  hb@126.com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