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善学苑》2024年第1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4-04-29
347

卷首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中共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党校(以下简称“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网公司系统党校工作会议要求,以建设一流企业党校为目标,充分发挥好党校智力库作用,积极在理论对策研究上出精品。
2024年,党校青年柔性智库推出《首善学苑》期刊,旨在以首善标准打造学习园地,帮助读者更加集约高效地学习理论知识。该期刊聚焦重要思想、政策动态、典型经验、成果分享等内容设立多个专题栏目,追踪最新理论热点,深入解读政策要求,汇集国企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全面展示党校科研工作成果,希望为读者提供学习参考。

2024年第1期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党校青年智库

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3号
100041
010-63679636

内部资料

目 录

理论视点

 7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
习近平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1949年-1956年)

 1

 4

14

曹凤月:自我革命的哲学解读
李志明: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许守尧: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黄一兵: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修订内容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重点内容

21

16

19

专家解读

2

1

 8

11

12

25

27

学以致用

33

北京公司:“送教上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
北京公司:“首善青苗”思政课  坚定信仰强根基
重庆公司:新年开局起步作风建设“打头阵”
国网技术学院: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劳模工匠研修体系建设实践
河北公司党校:强化课题研究  提升咨询决策水平
湖南公司党校:强化精准施教  提升青年人才培训质效

31

32

37

基于五维互促的培训与评价一体化全周期管理模式的研究
首都电力纪检干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研究

39

成果分享

4

3

34

35

36

理论
视点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在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中需要把握好九个问题,即:
1.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
2.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
3.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
4.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为战略目标;
5.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
6.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
7.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
8.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
9.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把党的自我革命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严密,把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
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总的要求是,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对症下药、精准施治、多措并举,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

理论视点

1

要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集中统一领导

要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要深化改革阻断腐败滋生蔓延

各级党委要切实强化对反腐败斗争全过程领导,坚决支持查办腐败案件,动真碰硬抓好问题整改。纪委监委作为专责机关,要更加主动担起责任,有力有效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整合反腐败全链条力量。各职能部门要坚持高效协同,自觉把党中央反腐败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

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要持续盯住“七个有之”问题,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攻坚战重中之重,坚决打击以权力为依托的资本逐利行为,坚决防止各种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向政治领域渗透。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清理风险隐患。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要抓住定政策、作决策、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新兴领域治理机制建设,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规范自由裁量权,减少设租寻租机会。要建立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加强廉洁风险隐患动态监测,强化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快速处置。

理论视点

2

要进一步健全反腐败法规制度

要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

要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

围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完善基础性法规制度,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持续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与时俱进修改监察法,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加强重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确保一体遵循、一体执行。

严肃查处那些老是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贿人,通报典型案例,以正视听、以儆效尤。加大对行贿所获不正当利益的追缴和纠正力度。

坚持激浊和扬清并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坚决防止搞“小圈子”、“拜码头”、“搭天线”,有力打击各种政治骗子,严格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到党内。坚持不懈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来源:共产党员网)

理论视点

3

4

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三次全会公报关于“突出严的基调深化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部署,必须持之以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切实将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起来,使全党上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磅礴力量。

坚持以理服人,让遵规守纪的意识强起来。去年以来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主题教育,既是对全党严明规矩的大检阅,也是强化党员干部规矩意识的新契机。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政治训练,突出政治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纪律规矩教育,切实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阐释好宣传好,厚植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理论底气和实践根基。

理论视点

理论视点

5

坚持以规束人,让遵规守纪的要求严起来。要把学习党章作为必修课,组织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习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等,把学习党内法规制度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规定动作,列入新提拔、新任职干部和年轻干部应知应会必考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必学课程。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设党内法规制度学习教育专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解读;发挥党内法规教学研究实践基地、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等阵地作用,推出更多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作为各级党委督促检查、政治巡察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述职评议和党建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定期督查、专项督查。坚持经常性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纪法教育月、教育周等活动,推动形成学纪守纪的浓厚氛围。严格纪律执行,严肃查处违反和破坏党内法规制度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通过编印反面案例警示录、制作警示教育片等形式,让眼前教训变为心中敬畏。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以党内法规制度为指导,及时将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上升转化为具体政策、规范和制度。
坚持以文化人,让遵规守纪的风气树起来。党的规矩既包括党纪法规“硬杠杠”,也包括道德操守“软约束”。要将纪律教育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贯通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持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持续放大廉洁文化教育引导、激励浸润作用,让遵规守纪成为党员干部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和言行准则。

6

坚持以情动人,让遵规守纪的效果实起来。要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准确规范运用“四种形态”,把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区分开,严格划分“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界限,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持续加大澄清正名、容错纠错、关爱回访工作力度,使党员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开手脚专心干事。用足用好党内激励关怀政策措施,完善基层减负、谈心谈话、干部家访、困难帮扶等政策机制,做到政治上真情关怀、生活上真心关爱,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

理论视点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

习近平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致以热烈祝贺。

理论视点

习近平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是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工程师的榜样。
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为他们成才建功创造条件,营造见贤思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希望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为表彰工程技术领域先进典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展“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授予81名个人“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来源:新华社)

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论述

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基础性工作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回归健康规范的轨道。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各级党组织务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2024年1月8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坚持激浊和扬清并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坚决防止搞“小圈子”、“拜码头”、“搭天线”,有力打击各种政治骗子,严格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到党内。
2023年1月9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始终摆在首位,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修复政治生态,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实现党的团结统一。
2021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接受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淬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担任的工作职责相匹配。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免疫力。

8

理论视点

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和水平

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

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就是党内政治生活要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就是党内政治生活要紧跟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内出现的新问题,使党内政治生活始终充满活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就是党内政治生活要坚持党的思想原则、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工作原则,按原则处理党内各种关系,按原则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就是党内政治生活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使每个党员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
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

2021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开展自我批评,根本动力来自党性,来自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年轻干部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要本着对党、对事业、对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开展批评,帮助同志发现缺点、改正错误,团结同志一道前进。要涵养虚心接受批评的胸怀和气度,胸襟开阔、诚恳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018年7月3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党内监督,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组织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完善体制机制,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特别是要把一把手管住管好。

理论视点

9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持续动力

2023年12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在主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始终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上为全党树标杆、作表率,从严管好家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带头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抓好分管领域和主政地方的党风廉政建设,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带头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头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带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这方面,没有局外人,任何人都不能当旁观者。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必须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初心、体悟使命,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着力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引导到改革发展上来,让干净的人有更多干事的机会,让干事的人有更干净的环境,让那些既干净又干事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施展才华、脱颖而出,真正实现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互促共进。
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继承创新,传承和发扬党内政治生活优良传统,同时立足新的实际,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善于以新的经验指导新的实践,更好发挥党内政治生活功能作用,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来源:共产党员网)

10

理论视点

理论视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2023年6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用“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这是全党首次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建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意义。

“十三个坚持”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

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来源:共产党员网)

11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1949年-1956年)

01

制度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
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
民族区域自治。

02

物质基础

毛泽东时代:奠基、巩固与曲折

 初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一五计划(1953--1957) 优先发展重工业, 奠定工业基础。

03

思想基础

确定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04

外交一边倒

倾向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12

理论视点

授课教师: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刘智峰
课程名称:《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 》

毛泽东时代:奠基、巩固与曲折

 经济上多种所有制并存

对外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953年7月)

三反五反(1951年底—1952年初)
三反:针对党内领导干部
五反:针对民营企业家

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打倒了斯大林;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论十大关系》,开始找到适合中国的道路。

对内

理论视点

13

(来源:党校2024年理论研修第一期导学

专家
解读

曹凤月:自我革命的哲学解读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是百年大党立足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同盟时就提出了要在革命中改造自我的思想,“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列宁明确提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自我革命是在伟大的社会革命历史征程中,应对挑战和战胜风险,锻造自己,强身健体,担当历史大任的必然要求。自我革命不仅在哲学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在社会实践上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自我革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一直秉持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依据客观实际的变化不断地改造主观思想,达到主观思想与客观现实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体现了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在实践中主动地、积极地把主观思想同客观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等多重实际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纠正错误、调整路线、制定新政策新制度,不断完善党的思想理论、工作方法、制度措施,把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推向新阶段、新高度。从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回顾党发展中的历次转折,每一次都是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我们党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整肃队伍纯洁党性,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纠正了错误路线,把握了正确的前进方向,避免了党和国家重大损失,保证了社会发展稳步向前。
自我革命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思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知与行的桥梁,是实现主客观、知行统一的唯一有效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进行自我革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知行统一、知行互进的实践思维。现实世界的发展变化永无止境,要求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实践思维和实践精神,随时发现问题、应对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改造了客观世界,也完善了主观世界,提高了自身。

14

专家解读

自我革命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上确立起来的,批判性和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批判性和批判精神旨在质疑某些抽象观念普遍化绝对化的危害,以期解决观念与生活、头脑与现实的统一性问题。抽象观念的普遍化绝对化在思想政治上的表现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我们党在应对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时,采用的基本方法就是自我革命。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地对主观世界进行反思和批判,利用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去除污垢和毒素,最终实现自我疗愈强健肌体,持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跳出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成为百年大党百年强党,把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我革命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活动的“剧作者”与“剧中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群众路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政策、落实政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不变的准绳。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不二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自我革命中,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做到识民情、听民意、汲民智、聚民心、取民信,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谋福利办实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最终实现凝心聚力、命运与共,一同走向人民幸福、国家兴旺的美好未来。

(来源:《学习时报》2024年1月22日,
作者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院长)

专家解读

15

李志明: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因此,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列为2024年重点任务之一。

准确理解和把握民生的内涵、外延和特征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孙中山对民生最集中的阐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因此,民生概念的内涵,简单来讲,就是人民的生计或民众的生活。当前,对于民生概念的外延,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解。广义的民生概念,是指所有直接或间接与民生有关的事务。其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何领域。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领域来界定的,属于“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领域的事情,与民众生老病死、生存发展紧密相关”,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基本发展权利的实际享有和实现的状况。相对于广义民生概念,狭义的民生概念更易把握,也更贴近具体民生政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其中,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分别对应的儿童福利、基本教育、就业与收入分配、医疗卫生、基本养老保障以及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领域,是民生事业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最为突出的民生问题,基本覆盖了每个人生命全周期的重要方面。
民生具有层次性。民生包括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三个层次。底线民生为困难群众生活托底,主要是指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其是政府在民生领域不能含糊、不能推卸而必须坚持、必须做到的事情。基本民生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包括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等,满足群众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基本需求。这是政府在民生方面的主要任务。质量民生是指更高层次的民生保障,侧重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这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也是我们在搞建设、谋发展中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了解民生的层次性,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分清主次,在守住底线、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同时形成合理预期,使人们认识到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自身奋斗的目标。

16

专家解读

李志明: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因此,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列为2024年重点任务之一。

准确理解和把握民生的内涵、外延和特征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孙中山对民生最集中的阐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因此,民生概念的内涵,简单来讲,就是人民的生计或民众的生活。当前,对于民生概念的外延,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解。广义的民生概念,是指所有直接或间接与民生有关的事务。其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何领域。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领域来界定的,属于“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领域的事情,与民众生老病死、生存发展紧密相关”,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基本发展权利的实际享有和实现的状况。相对于广义民生概念,狭义的民生概念更易把握,也更贴近具体民生政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其中,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分别对应的儿童福利、基本教育、就业与收入分配、医疗卫生、基本养老保障以及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领域,是民生事业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最为突出的民生问题,基本覆盖了每个人生命全周期的重要方面。
民生具有层次性。民生包括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三个层次。底线民生为困难群众生活托底,主要是指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其是政府在民生领域不能含糊、不能推卸而必须坚持、必须做到的事情。基本民生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包括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等,满足群众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基本需求。这是政府在民生方面的主要任务。质量民生是指更高层次的民生保障,侧重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这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也是我们在搞建设、谋发展中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了解民生的层次性,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分清主次,在守住底线、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同时形成合理预期,使人们认识到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自身奋斗的目标。

16

专家解读

民生具有发展性。民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受社会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水平等的影响,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基本民生和质量民生的边界也是相对的,一个时期质量民生的内容在下一个时期可能成为基本民生的内容。因此,我们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满足群众新期待,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切不可有懈怠和一劳永逸的思想。
民生需求是刚性的。很多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民生需求具有刚性的特点,其待遇水平容易往上升、难以往下降,其制度调整更是困难重重。这启示我们,一定要使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超前,以免引发“福利病”,妨碍经济持续发展,也不能滞后,以免妨碍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为政贵在行,民生重在实。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决不能开空头支票,也要防止把胃口吊得过高,否则就会失信于民。尽力而为是负责态度,量力而行是科学精神,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尽力而为,就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做好民生工作,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到民生领域,把更多的政府工作精力投入民生领域,努力建设服务型、民生型政府,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民生投入是纯消费”、民生“光投入不产出”的错误看法。事实上,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主要民生领域的持续投入,收获的将是人力资本的提升、就业质量的提高、收入水平的增加、生活后顾之忧的缓解、健康水平的获得,所有这些都将为经济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巨大需求和持久动力。
量力而行,就是要按照“有多大能力解决多大问题”的原则,合理确定民生工作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作兑现不了的承诺……即使将来发展水平更高、财力更雄厚了,也不能提过高的目标,搞过头的保障,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这既是资源和能力约束的客观要求,也是民生刚性增长规律下我们应当作出的理性选择。如果我们在进行民生建设时不管不顾,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会造成工作的被动,还可能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因此,在确定民生建设标准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地向发达国家看齐,向福利国家看齐,而应该实事求是,立足国情、循序渐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收入提高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抓好重点民生领域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对此,2024年应围绕以下重点着力推进。

17

专家解读

一是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必须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要完善调控手段,充实政策工具箱,强化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实现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让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扩大服务业就业,拓展农业就业空间,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稳定发展以增加就业,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二是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首先,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免除全体国民的“生存危机”和“生存恐惧”,维持了国民的最低生活水准,切实起到兜底保障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解除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失能等后顾之忧,保障参保人在风险事故发生后的基本生活。再次,要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特定群体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
三是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落实和完善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生育支持政策,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生育率合理回升;另一方面,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养老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康复辅具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的适老化转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23年12月25日,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
文明教研部教授)

18

专家解读

许守尧: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对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党领导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文化列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化建设重大意义的突出强调,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原理。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等重要原则作为重要内容,明确了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的政治保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的思想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主线,强调“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强调“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并对哲学社会科学、文艺工作、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工作“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作出系统阐述,充分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使文化发展获得不竭动力源泉。

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19

专家解读

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世界性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愈发需要以强大的文化实力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又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被时代精神激活,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更相适应、同现代社会更相协调、同现实文化更相融通,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与此同时,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被更好提炼展示,既有助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又有助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文化立得住、行得远,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不断增强。

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遭受前所未有劫难的中华民族大幅落后于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不仅不断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而且正在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世界性贡献。
中华民族自古便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优良传统,重新焕发时代光彩的中华文明能够给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什么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给出了时代性答案。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和平性,强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以全球的视野、和平的愿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来源:《人民日报》2024年01月18日,作者系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中心副主任)

20

专家解读

黄一兵: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核心阅读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党和国家走过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建立的开创性、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对以实际行动把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出明确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新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奠基性的历史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840年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都曾在中国探索现代化征程上留下过痕迹,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表明,在所有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和追求中,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和回答是最彻底、最革命的。中国要走上现代化道路,首先需要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毛泽东同志不仅揭示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前进方向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且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现代化的前途命运,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21

专家解读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四个现代化”的提出,首次勾画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宏伟蓝图,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奋斗方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根据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确立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安排和具体设想。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确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提出正确处理十大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工农业同时并举,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争取长期和平国际环境等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这些独创性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政策、举措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取得了“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突破,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开拓了可以依靠的前进阵地。
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中,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接续奋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22

专家解读

实践证明,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才从根本上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于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使中国式现代化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伟大事业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提出了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以伟大理论创新引领伟大实践创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需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一切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全方位为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我们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23

专家解读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和衷共济、共襄盛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
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各国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

(来源:《人民日报》2024年01月16日,作者
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24

专家解读

25

专家解读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修订内容

与2015年《条例》相比,修订后的《条例》保持原有框架基本不变,章节新增“纪律与监督”一章,条文新增7条、整合删减6条,共10章63条。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修改:

主要修订内容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
 
明确职级公务员的教育培训时间量要求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体系
 
规范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
 
新增“纪律与监督”一章

四级调研员及相当层次职级以上公务员应当每5年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脱产培训,以及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3个月或者550学时
一级主任科员及相当层次职级以下公务员,应当每年参加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认可的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或者90学时
对于同时担任乡科级领导职务的四级调研员及相当层次职级以上的干部,教育培训时间量要求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对职级公务员教育培训时间量作出的规定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26

专家解读

干部教育培训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注重知识培训;
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体系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

对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作出的规范和完善

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进行了规范;
对各级党委办好、管好、建好党校(行政学院)提出要求;
对新设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作了限制性规定。

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作出新规定

这次修订的《条例》将罚则内容进行了整合、单独成章,并对照近些年出台的相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对条文内容作了补充完善
“纪律与监督”一章共6条,其中:

对新增“纪律与监督”一章的考虑

第五十五条明确了《条例》执行主体的责任
第五十六条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
第五十七条是对干部教育培训主办单位和培训机构的罚则规定
第五十八条是对干部教育培训教师的罚则规定
第五十九条是对干部未履行教育培训义务的罚则规定
第六十条是对干部参训期间违规违纪的罚则规定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重点内容

27

专家解读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
第二部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作出部署;
第三、四部分对加强政治训练、履职能力培训作出部署;
第五、六、七部分对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建设、数字化建设、改革创新作出部署;
第八部分明确了《规划》实施的领导责任。

主要内容

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体现时代要求,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着眼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对今后5年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
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和弘扬干部教育培训好传统好经验,充分吸收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创新做法,推动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注重务实管用,通过设置量化指标、安排重点计划、明确工作举措等,便利操作执行,确保落地落实。

四个特点

28

专家解读

指导思想:强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强化政治训练,加强履职能力培训,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改革创新,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主要目标:提出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更加系统深入、政治训练更加扎实有效、履职能力培训更加精准管用、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更加科学健全的目标要求。
量化指标:明确了党政领导干部、职级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不同类别干部的学时指标,以及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指标和课程更新指标。《规划》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了今后5年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确保实施有方向、落实有抓手。

今后5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规划》在学时指标中将之前规划中的脱产培训学时要求调整为集中培训学时要求。集中培训主要包括4种情形:
1.经组织选调参加的脱产培训;
2.参加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3.经组织统一安排、在规定时限内参加并完成学习任务的网络专题培训;
4.由组织安排,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在特定时间、指定地点参加的集中宣讲、专题讲座等。

29

专家解读

聚焦聚力、久久为功,完善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把这一重要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首要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主课必修课,作为干部学习的中心内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讲深学透、入脑入心,在“教”方面要组织理论攻关,加强理论阐释,改进理论教学,讲清楚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讲清楚“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讲清楚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讲清楚这一重要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在“学”方面要组织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原原本本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等重要著作,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把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衡量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
知行合一、推动工作,教育引导干部深刻领悟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为民情怀、高度历史自信、无畏担当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真正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规划》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作出哪些部署

30

专家解读

明确政治训练重点内容,要求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组织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党性教育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突出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强化政治忠诚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强化民主集中制教育和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教育,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等。
突出“关键少数”,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要求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2至3年至少接受1次系统的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
着眼夯实年轻干部理论基础,强调加强年轻干部政治训练,实施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计划。

《规划》对加强干部政治训练作出哪些部署

培训内容:强调要聚焦“国之大者”,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专题培训,加强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通识教育培训,加强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提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培训渠道:强调在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用好部门行业培训机构、国有企业培训机构、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等优质资源,多渠道多方面开展培训。
培训方法:强调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把准培训需求,加强培训设计,运用多种方法开展实战化培训。

《规划》对加强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作出哪些部署

(来源:新华社)

学以
致用

北京公司:“送教上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

31

学以致用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之际,公司依托党校面向公司各二级单位开展理论学习“送教上门”,讲全讲准、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公司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和目标任务,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始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党员干部持续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同时,针对第二批主题教育参加人员范围广、数量大等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改进组织指导方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
“送教”期间,公司通过走访、座谈、电话沟通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收集基层单位对培训师资、课程、方式以及培训时长的建议和需求,提升“送教”质效;加大与中央党校、市委党校的沟通交流力度,吸纳高水平外部师资,增强教学的政治水平、学术水平、专业水平;制作理论课程推介手册,按照总论加分论的培训内容体系,推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等13个专题培训方向,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全面掌握党的创新理论。
2023年以来,公司依托党校已开展理论学习“送教上门”26期,覆盖14家基层单位、805人次。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深挖理论学习培训需求,按主题、分专题开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地“送教上门”工作,不断满足党的建设和专业发展需求、党员干部能力需求,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来源:北京公司网站)

北京公司:“首善青苗”思政课 坚定信仰强根基

32

学以致用

公司团委紧紧扭住新员工入企培训这一价值观塑造的重要环节,联合人资部深入实施“首善青苗”大思政课特色实践,面向全体新员工开展“七个一”主题活动,通过一个思政课堂、一场青年宣讲、一次理论围读、一次红色参观、一场先进座谈、一本入企指南、一篇学习心得,帮助青年员工种下入企伊始的“第一粒红色种子”,扣好思想政治“第一粒扣子”。
聚焦扎根于心,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各单位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名著围读、撰写心得等方式,推动青年政治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聚焦感化于情,绘好共同发展“同心圆”。各单位充分发挥团组织引领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作用,结合工作实际编撰入企指南,邀请各级劳动模范开展先进座谈,帮助新员工明晰个人职业发展,增强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聚焦落实于行,标定员工成长“航向标”。各单位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灵活开展宣传宣讲、红色参观、现场学习等活动,帮助新员工进一步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来源:北京公司网站)

重庆公司:新年开局起步作风建设“打头阵”

2024年新年伊始,国网重庆电力党委全面部署纠“四风”树新风工作,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召开纠“四风”树新风工作部署会。会议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21件,发布违规吃喝“十条禁令”,全面部署纠“四风”树新风具体工作,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高度警醒、反躬自省,深刻领会纠“四风”树新风的极端重要性;刀刃向内、聚焦重点,以刮骨疗伤的勇气自我革命;扛牢责任、坚定担当,以攻城拔寨的决心一抓到底”三方面具体要求。
扎实开展元旦春节监督检查。成立基层纪委书记任组长,办公室、后勤、营销等部门专业人员为组员的6个检查组,通过查阅资料、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等方式,对23家单位公务接待、车辆管理、供电服务、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和明察暗访,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74个。结合已发现的“四风八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不正之风的敏感点、发热点制定4个领域的负面清单113条,督促基层单位对照自查自纠、举一反三,并对“零报告”单位抽查核验。
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抓作风。2024年元旦后,重庆公司纪委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从严查处基层单位一名中层干部违规接受服务对象宴请以及收受红包问题,持续释放越往后越严的信号。全面加强纪律教育,在重庆公司系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引导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落实于行。深入推进廉洁文化进培训、进会场、进班组、进现场,在重庆公司“两会”和各类专业工作会期间播放“说纪”视频,努力推动墙上文化向心灵文化转变,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来源:重庆公司网站)

33

学以致用

国网技术学院以培养爱党报国、专业专注、敬业奉献的电力工匠、电力劳模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培根铸魂,顶层设计、一体育人”建设理念,构建劳模工匠育人环境和育人平台,打造“1+N”劳模工匠分专业分众育人模式,形成科学有效的劳模工匠研修体系,开展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劳模工匠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工作。
劳模工匠研修阵地全面建强。采用声画结合、场景模拟等多种手段,建成国家电网劳模工匠展厅、劳模工匠数字化展厅,加快推动劳模工匠研修楼建设。坚持常用常新,动态更新人物资料,现场参观人数突破2万人,数字化展厅参观人数突破4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学院匠心育人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劳模工匠研修阵地全面建强。持续发挥劳模工匠研修主阵地作用,为全力争取全国总工会在学院挂牌“工匠学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劳模工匠研修体系全面建成。专门制定16项推进措施,全力推进“1+N”劳模工匠研修体系建设。成功举办国家电网公司首届工匠研修班,以“守正-创新”作为课程设计逻辑,形成政治素养、使命担当等六个模块研修课程内容,组织80名公司系统电力工匠完成5天集中研修,创新打造班组长和劳模工匠培训体系,汇编“匠心·匠艺”系列案例集,劳模工匠研修载体更加完善。
劳模工匠育人成效全面凸显。大力发挥劳模工匠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围绕劳模工匠展厅建设,用好17种230余本弘扬“三种精神”书籍,制定劳模工匠故事汇丛书编辑方案,完成图书《劳模工匠风采录》,通过文创产品推动劳模工匠事迹宣贯,让已经成为劳模工匠的电网尖兵动力更强、成效更大,让期待成为劳模工匠的电网新兵学有榜样、做有成绩。收集学员展厅参观学习调研问卷,“非常满意”率高达99.8%。

国网技术学院: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劳模工匠研修体系建设实践

(来源:国网技术学院网站)

34

学以致用

河北公司党校:强化课题研究 提升咨询决策水平

聚焦企业党校资政成果研究,河北电力党校优化课题研究方式,创新协同攻关手段,健全激励保障措施,切实发挥党校决策咨询职能和作用。
强化政研资源应用。牵头成立区域党校合作研究联盟,围绕队伍培养、理论研究、智库建设等内容起草并签署合作备忘录,作为首次轮值单位,率先组建柔性课题团队,结合区域热点、企业治理等内容开展课题研究,推动课题资源共享。2022年以来,成功立项重点政研课题20项。
建立教研协同机制。建立中青班、青马班学员参与课题研究工作机制,结合20项课题研究进度,分类制定10余项研究子课题,按学员专业水平、职务职级层次不同,在教学环节针对性设置课题研讨、成果汇报等内容,推动研究成果贴近工作实际。2023年以来,9项成果入选全国电力能源优秀党建案例。
设置科研专项奖励。出台《科研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将课题研究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综合获奖情况、成果转化等情况,每季度对课题团队进行业绩加分,依据年度业绩积分兑现奖金,项目负责人依据组员课题参与度、贡献度进行奖金二次分配,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35

学以致用

(来源:河北公司网站)

湖南公司党校:强化精准施教 提升青年人才培训质效

聚焦青年人才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从党校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测评应用等方面着手,提升青年人才培训质效,成功获评国网系统党校“名校”。2023年吸引国家电网党校中青班及多个省公司来湘办学。
优化党性理论教育。统筹理论学习与实践感悟两方面需求,开发“党的创新理论+红色研学精品线路”课程,综合运用现场启发教学、实地感悟分享和课后专题研讨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机衔接红色场馆、红色思想与企业发展,摆脱以往理论教育效果枯燥、现场教学成果难以固化的问题。
注重案例实操教学。组织参培学员提交自身参与的电网业务实操案例,遴选200余个优秀案例作为管理实操教学的重要载体。根据各班次参培青年特点,分别选取具体案例进行研讨,将实际案例转化为学员真正理解并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实现“基层案例反哺基层实践”的良性循环。
用好学员测评结果。统筹选取CPI测评、BEI访谈、述能会、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线上线下2大类8种测评工具,根据专业条线和学员类别开展潜力、能力、业绩3类测评,引导青年人才加深自我认知、补齐短板弱项。针对测评结果开展领导力分析并反馈送培单位,为基层合理配置、培养青年人才提供参考。

(来源:湖南公司网站)

36

学以致用

基于五维互促的培训与评价一体化全周期管理模式的研究

党校技能鉴定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北京电力2023年“两会”精神,认真落实“55686”总体要求,树牢“三首”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突出人力资源工作“三三三制”工作要求,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三大工程”,重点围绕调控、运检、营销、送变电等电网主业核心专业,基于培评一体化管理、技能人才全周期培养、人才评价等现代管理学理论,开展培训与评价相互促进措施的研究,以技能等级评价为抓手,构建培训与评价五个相互促进模式(培评目标相互促进、培评资源相互促进、培评运营相互促进、培评成果相互促进、培评机制相互促进),全面加速技能岗位培评一体化管理。

研究报告(方案):《培训与评价相互促进措施的研究总结报告》,《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关于专业优秀人才储备库暨青年托举人才库建设的意见》,《新入企员工集中培训方案》;
作业指导书:《标准化评价作业指导书》;
评价题库:《技能等级评价题库》包括电网调控运行、输电运检、变电运检等核心专业22个工种;
培评资源手册:《“双实”基地建设手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具》;
员工成长地图:聚焦电力营销、电力调度、运维检修等三大专业方向、11个细分岗位,绘制《核心岗位员工成长地图》。

研究背景

研究成果

37

成果分享

首创技能岗位培评一体化全周期管理模式
以技能等级评价为抓手,在我国能源电力行业首创培训与评价五个相互促进模式,加强技能岗位培评一体化全周期管理。
打造首批技能等级评价标准化作业“顾问团”
首次基于技能岗位培评一体化实操规范、培评一体化地图,把工业生产中的作业指导书管理工具导入技能培训与评价,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技能员工提供“顾问式”工作指引。
首次建设“1+N”现代培训基地网络
升级优化实训资源体系,推进“双实”基地建设,打造首个集综合实训、实验试验、能级评价、创新实践、智能仓储、备调中心六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智慧园区,在国网北京电力发展上史第一次构建“1+N”现代培训基地网络。
创新首套技能等级评价无纸化管理范本
深度应用数字化技术,首次研发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具,涵盖考评员、督导员、考核地点、考核工种,提供海量专业真题资源,智能组卷系统以及考评员在线评分等功能,第一次实现技能等级评价无纸化管理。
打造首个核心岗位青年员工成长进阶“路标”
首次基于技能岗位培评一体化管理成果,绘制涵盖电力营销、电力调度、运维检修等三大专业方向、11个细分岗位的核心岗位员工成长地图,打造首个核心岗位青年员工成长进阶“路标”。

研究成果

38

成果分享

(国网公司2023年技能等级评价研究课题一等奖)

首都电力纪检干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研究

党校综合管理部

成果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全会指出,要锻造堪当新时代新征程重任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建设是新时代国有企业的重要政治任务,而加强纪检工作是实现其政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服务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也是国有企业纪检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在持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纪检工作,并从不同视角全面加强纪检工作,提升纪检监督成效,从而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纪律保障。

研究背景

1.能力素质模型
能力素质模型要素包括高度的政治自觉、个人特质(心理素质)、政治素养与核心能力四个方面,如下图所示。为了使能力素质模型中的能力素质要求更加切合岗位不同层级的不同要求,需要对其进行分级别定义。使得能力素质模型更加有针对性,有利于基本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招聘、培训、绩效考评等各项工作的开展。项目对能力素质模型要素进行了分级别定义,其中A类为政治自觉,B类为个人特质,C类为政治素养,D类为核心能力。

研究成果

能力素质模型

39

成果分享

2.培训课程开发
面对愈发复杂的斗争形势,纪检干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学习、提升各方面能力素质。这就涉及到纪检干部的培训,不同层级的纪检干部都需要适时的充电学习,才能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更好地履职尽责。

研究成果

针对基础知识的通识类课程(10课时)

针对专业知识及政策解读的专业基础类课程(15课时)

40

成果分享

研究成果

针对专业技能及实战案例的专业技能类课程(20课时)

针对不同层次纪检干部的针对性履职提升课程(10课时)

以案例情景模拟演练——针对违规经商办企业专项整治为例,公司纪委办2023年聚焦执纪程序化和规范性,发布了违规经商办企业、围标串标等标本式案例。案例以某产业单位经理梁新违规经商办企业并与所在单位发生业务往来为背景,通过情景案演、互动问答等形式,对线索初核、审查审理、处分处理、以案促改等执纪全流程要素进行“沉浸式”复盘检视。

41

(党校2023年全员科研课题一等奖)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