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福州海关“微创新”成果 案例汇编

其他分类其他2024-01-05
228

科技处编

福州海关
“微创新”成果案例汇编

2023年12月 

(2023年度)

编者按

editorial note

2022年3月,总署科技司首次提出试运行“微创新”管理机制,鼓励关警员在工作实践中,聚焦某方面具体问题,在已立项项目、已运行系统、已使用智能化科技装备等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新理念,应用新技术,构建新模式,总结形成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的设备、新的工艺、新的规范,以此不断激发基层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福州海关认真贯彻落实总署“微创新”工作部署,围绕智慧海关建设、国门生物安全技术支撑等方向,通过统筹用好科技资源,鼓励、支持关警员开展小规模、快速、灵活技术改进,充分激发关区科技创新活力,切实解决业务一线监管、服务和管理工作中“急难愁盼”的科技问题,打通业务科技融合“最后一公里”。一年多来,经全体关警员的共同努力,关区已沉淀一批取得初步应用效果的“微创新”成果,现将部分成果案例汇编成册,供各单位部门参考,并建议各单位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微创新”成果的研究、提炼、应用力度,推进“微创新”尽快实现成果转化。

目录

catalogue

案例一:国门生物安全杂草种子鉴定数据库...........01
案例二:RPA机器人预定数据智能核发程序............02
案例三:进出口水产品智能识别辅助应用............ 03
案例四:海关业务工具箱...........................05
案例五:平行进口汽车环保信息公开快速校验程序 ....07
案例六:报关单规范申报审核软件...................09
案例七:远程电子关锁施封小程序...................10
案例八:“风险地图”应用程序.....................12
案例九:机电安装安全监控平台.....................14
案例十:“物证签管家”微应用.....................16
案例十一:货物在途监管数据应用...................17
案例十二:海关现场检查作业联动指挥平台...........18

案例一:国门生物安全杂草种子鉴定数据库

通过创新研究种子显微图像数字化采集技术,构建基于云开发的“口岸杂草种子鉴定数据库”,实现检疫鉴定信息在线快速查询、自助辅助识别鉴定、互动咨询等功能。经鉴定,该种子显微图像数字化采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该成果应用以来,近3年累计截获杂草2万余种次,货值近50亿美元,显著提高了关区有害植物的截获率,最大程度降低了外来入侵植物风险。
成果介绍:
1. 创新研究并应用种子显微图像数字化采集技术,通过比较关键部位的显微形态特征差异,采集了500余种杂草种子具有鉴定特征的清晰度高、立体感强的显微图像信息形成图片库。
2.构建基于云开发的“口岸杂草种子鉴定数据库” (图1),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了检疫鉴定信息在线快速查询、自助辅助识别鉴定、互动咨询等功能(图2),为准确确定检疫目标、建立快速预警反应体系、提升一线单兵作业能力和强化口岸实验室鉴定能力提供支撑。

图1-数据库演示图

图2-高清种子图片

01

02

案例二:RPA机器人预定数据智能核发程序

完成单位科技处、马尾海关

货物通关流程的提运单数据在港区、海关及“单一窗口”传输交互中有一定概率未被成功接收,需要人工补发送数据。但人工无法全天候实时补发,影响企业办理已放行货物的提离(或装船)手续。科技处创新引入RPA机器人来模拟“预定数据补发”这一重复性高、易复现、低风险的人工操作,实现全天候数据补发,有效提升口岸通关效率,节约现场海关人力资源。程序上线7个月以来,共筛查补发业务数据8千余条,累计节约通关时间近5万小时,减少现场加班时间近600小时。此外,随着RPA机器人推广应用的深化,已逐步在我关考勤统计、安全监控等领域开展试点。
1.固化舱单数据补发流程,针对其中人工操作环节,采用RPA机器人进行操作模拟学习;
2.以一个小时为周期,7×24小时不间断循环检索未接收到放行信息的提运单,形成数据记录;
3. RPA机器人对未接收到放行信息的提运单数据记录进行补发,完成了对传统人工多环节对接操作的替代。
通过RPA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循环运行,实现了通关放行异常由“救火式被动介入”向“程序化自动补缺”的转变,同时兼顾“预警式提前服务”功能,第一时间发现数据异常,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图3-数据补发流程

完成单位:技术中心

应用成效:

成果介绍:

应用成效:

应用流程:

进出口水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的急剧增长,海关执法人员和进出口业务人员由于受专业限制对鱼种识别的难度较大,进出口申报和监管风险日益凸显。通过研究设计进出口水产品智能识别辅助应用程序(图4),为海关一线业务人员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有望每项商品节省信息查询时间1小时,提升通关效率的同时减少企业因错误归类受到行政处罚的风险。

图4-应用系统
设计图

图5-“智能识鱼”小程序

3. 建设对接知识库平台实现风险信息推送的模型。系统建成后海关执法人员可通该系统接收商品的归类风险、价格风险、原产地风险、疫情风险等数据信息推送(图6),打破海关风险各业务条线之间的壁垒,辅助执法人员实现高效智能风险研判。

图6-信息推送

案例三:进出口水产品智能识别辅助应用

完成单位:马尾海关

应用成效:

成果介绍:

1.建立进出口水产品全要素数据库模型。采集水产品申报所需的全部要素信息,包括商品特征、税则号列、进出口税率、出口退税率、规范申报要求、监管条件、进口准入要求、检验检疫要求等。
2.建立智能化识别程序。应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图像数据进行训练,用户通过手机互联网移动端即可通过拍照实现智能“识鱼”的“一站式”查询服务(图5),并从数据库中获取商品信息,解决“识鱼难”问题。

03

04

建立信息查询网站,便利企业快速地查询业务办理情况及常用的税则、注释、汇率等信息,提高关企信息沟通效率。
1.待办事项登记功能(图7),提高企业办事便利性。企业可在该功能页面下登记待办事项,关员可从网站主动查询、接收推送等方式知悉当前待办事项。企业可以通过查询入口并跟踪待办事项办理进度。

图7-待办事项登记

2.工作通知发布功能(图8),提高关企沟通效率。关员可在该功能页面展示需周知的工作事项,解决往常微信联络群通知易被覆盖、内容分散、查询不便的问题。

图8-工作事项通知

3.业务查询功能(图9),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关企用户均可在该功能页面下查询商品编码(含监管条件、税率、申报要素等信息)、税则注释、对美商品税率、货币汇率等信息。

图9-业务查询

案例四:海关业务工具箱

完成单位:榕城海关

应用成效:

成果介绍:

05

06

每台平行进口汽车需要由人工登录机动车环保网站审核其纸质“机动车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是否真实有效,平均审核操作时长3-5分钟。该微创新成果应用通过小程序实现该操作的快速审核校验及信息快速输入功能。通过该成果应用,2023年共完成预验证汽车1800余台,节约时间约80%,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通关时效。
1.数据自动抓取。开发“环保信息公开快速校验”程序,自动抓取企业提供的车辆信息表中的每台汽车的VIN码和发动机号信息;
2. 公网信息查询。通过自动登录机动车环保网的车辆信息公众查询平台,自动将VIN码、发动机号信息、平台随机生成的动态验证码输入对话框中并查询,数秒内辅助完成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的校验工作,同时自动生成一个含有该辆汽车基本信息的二维码(图10);
3.信息快速输入。通过内网电脑扫码枪扫描,将车辆的VIN码和发动机号快速输入业务网系统中。与之前的人工操作相比,该程序大幅提高校验工作的准确率和速率,助力提升平行进口汽车整体通关效率。

图10-自动查询公网平台结果

案例五:平行进口汽车环保信息
    公开快速校验程序

完成单位:榕城海关

应用成效:

应用流程:

07

08

福州海关每季度需对报关单6万条商品规格型号字段进行逐条审核,确定其是否申报规范。通过“报关单规范申报审核系统”软件(图11)对申报要素辅助审核,解决了属地企业应税报关单规范申报审核中规范申报工作数据量大、工作量大的痛点,提高了审核工作的准确度。
1. 申报要素审核。软件对每一税号的每一个申报要素要求进行提示,提取相同税号下同一申报要素的唯一值进行审核,发现申报不规范的,即可将审核意见反馈所有涉及此要素的报关单,极大的压缩了工作量。以某次数据审核情况为例,8538900000税号数据条数共计6826项,但在该软件辅助下仅需审核92条数据就完成了该税号一个要素的审核,工作量压缩效果明显。
2.规范申报统计。统计各个隶属关、各个企业的规范申报正确率,并进行对比。将明确有误的审核意见记录至“错误库”,后续工作中可由软件进行初审,标注出此次存在相同错误的数据,提高审核效率。

图11-报关单规范申报审核软件界面

平潭海关辖区在执行安全智能锁施封任务时,均须由海关关员持手持机手动施封,施封工作量巨大,人力资源紧张与业务量迅猛增长的矛盾日益凸显。通过该成果应用能有效缓解人力资源紧张情况,提高通关时效,减少物流拥堵,助力企业降本提效,推动辖区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自应用以来,每月可节约平潭海关监管人力资源约50人次,节省企业综合运营成本约10万元。现已在平潭海关辖区部署推广共计10套。
1.企业预约施封(图12)。企业通过专门小程序在系统上申报关锁号、箱号和车牌信息,随时预约申请安全智能锁远程施封。

图12-企业预约申报

案例六:报关单规范申报审核软件

完成单位:关税处、榕城海关

案例七:远程电子关锁施封小程序

完成单位:监管处、平潭海关

应用成效:

成果介绍:

应用成效:

应用流程:

09

10

2.安全智能锁施封。各海关监管场所指定区域部署安全智能锁远程智能施封设备,运用AI算法识别划定区域启动施封事件、自动识别安全智能锁施封特征,判定施封情况,并向福州海关物流监控辅助系统申请施封密钥实现远程施封。同时将施封数据实时传输到安全智能锁施解封平台上。

图13-监控指挥台

3. 设立集中监控指挥台。海关业务人员通关集中监控指挥大屏音视频功能摄像头与施封现场实时连线、实时监控、实时互动,随时纠正施封操作,做到移场、转关货物“即装即封,即封即走”,实现7*24小时不间断通关。

图14-远程电子关锁施封小程序流程图

通过该程序预先绘制动态风险地图,并将地图应用于风险防控工作中,促进领导决策层直观快速掌握辖区总体风险态势,也为各执法一线科室提供全视野、全流程风险信息,打破分段监管局限,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和全链条监管效果。自该程序在榕城海关福清办事处应用以来,下达货物即决式布控指令18票,已完成查验14票,查获7票,查获率达50%。
1.风险信息收集。组织各网格员、网格长深入细致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定期收集行业风险信息,强化与地方商务、市场监管、税务、海事、公安等部门联系配合,推进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建立征管、危化品、检疫等重点业务领域专家组,通过多渠道风险剖析,勾画“敏感商品、重要企业、风险航线、出口农残”等11张风险草图。
2.风险地图绘制展示(图15-16)。在11张风险草图基础上编写“福清办动态风险地图”应用程序,以福清行政区划为显示底板,把属地企业相关信息纳入数据池,实现了各条线、各领域风险单独展示和集中展示,以鸟瞰式的视角,直观展现辖区整体风险态势,为各执法一线科室提供全视野、全流程风险信息,打破执法一线科室原先分段监管模式的局限,有效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和全链条监管效果。

案例八:“风险地图”应用程序

完成单位:榕城海关

应用成效:

成果介绍:

11

12

图15-风险地图展示

图16-高疫情风险航线展示

在检测试验机电产品之前,无法掌握试验设备运行状况和样机安装情况,直接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通过建立监控试验设备和机电类产品安装到位情况的信息化软件,保障试验设备运行安全和试验人员人身安全,确保安全生产。
软件采用系统化的网络分析技术和人机交互,向用户提供机电参数设置、曲线显示、系统测试(图17)和预警控制(图18)等功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指令,获取设备和样机安装的反馈信息,协助用户进行机电类产品安装安全监控管理(图19),保障机电安装和试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案例九:机电安装安全监控平台

完成单位:宁德海关

图17-系统测试

应用成效:

成果介绍:

13

14

缉私部门在现场勘查时使用的通用智慧现勘设备存在着缺少标签管理模块、物证管理不智能等应用缺陷,使用较为不便。通过“物证签管家”微应用有效提升物证管理效率,经测试物证管理效率可提升50%以上。
“物证签管家”微应用在原有通用版“智慧现勘APP”基础上增加“物证签管家”应用模块,增配受控便携式蓝牙标签打印机和二维码扫码枪等硬件设备,并配备专用标签纸进行标签打印。该微应用通过复用物证电子信息,应用智能扫码技术,精简了现场手写标签工作,杜绝了手写标签标准格式不统一问题,解决了标签贴易脱落易褪字问题,实现了自管类物证高效管理。

图18-预警监控

图19-监控设置

案例十:“物证签管家”微应用

完成单位:福州海关缉私局

图20-程序界面展示

图21-标签打印

应用成效:

成果介绍:

15

16

福厦两地跨关区转关业务快速增长,对转关货物智慧监管的需求日益提升,此前两关信息化系统建设互不联通。通过货物在途监管数据应用、实施智慧转关新模式,实现跨关区转关运转便利、监管严密、信息互通,平均每票缩短通关时长12小时,为进出口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160元/柜。
1.统一硬件标准,实现智能锁福建省内“一锁通用”,避免设备多头配置,减轻企业运营成本,打通跨关区物流节点数据梗阻;
2.开发货物在途监管查询模块,具备历史轨迹展示、在用关锁实时展示、关锁异常报警、轨迹分析等功能,实现智能锁信息化管理;
3.构建福厦两关监管数据交换渠道,实现货物跨关区抵港自动解封智能锁、联动核销转关单、实时装船出口自助无感通关。

案例十一:货物在途监管数据应用

完成单位:监管处

图22-在途监管应用界面

案例十二:海关现场检查作业联动指挥平台

完成单位:监管处

建设福州海关现场检查作业联动指挥平台,实现各层级领导、二三级指挥中心与一线检查人员实时指挥调度、全程作业监督、多部门在线会商,解决一线检查人员“单打独斗”问题和本领不足的问题。平台试运行以来,监管处会同关税、食商、风控等部门应用该平台对现场检查作业开展在线会商23次,二级监控指挥中心对口岸检查执法过程开展监督268次,指导现场查发进口冻鱼规格申报不符、出口夹藏危化品等案件,成为现场检查业务领域畅通高效“三应”机制的重要抓手。
1. 建立“中心-现场”作业模式,二三级指挥中心及各职能部门人员应用该平台可以实时与一线检查人员音视频联线,查看关员位置、关员检查的货物、物品和被查验货物、物品的申报数据等,可与关员实时双向沟通。
2.建立“远端专家+现场人员”会商模式,一线检查人员实施查验过程遇到疑难或者职能部门需要查看现场检查情况的,可以应用该平台搭建联合会商模式,共同研究解决业务一线难题,提高作业效率。

图23-联动指挥中心平台界面

应用成效:

成果介绍:

应用成效:

成果介绍:

17

18

科技处编

2023年12月 7日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