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潮州古城记忆——牌坊街

电子杂志文化2022-02-25
1871

02

2022年2月
总第2期

潮州古城记忆
           ——牌坊街

二十三座牌坊,见证了潮州的历史,书写了古城的故事。

 潮州位于广东省,这里自古人才辈出,潮州的文化底蕴雄厚,那遗留下来为数众多的石牌坊见证了这一切。曾经一提及潮州的太平路牌坊街,让不少的潮州人引为自豪的。曾经潮州人视“桥顶吃炒面,大街看亭字”为一大乐事,这里的亭就是指的石牌坊,潮州人称其为石亭。潮州城中累计建设的石牌坊有150多座之众,其中太平路有47座,规格最高最为精致。因此太平路也被称为牌坊街。经过各方的努力,牌坊街的23座石牌坊被重新修复,以原址、原貌、原工艺为基本原则,恢复了古牌坊的真实历史面貌和艺术特色。
2006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广泛征集古牌坊影像、历史文献资料,以及遗存构件,历时3年,总投资约1.4亿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复,修复后的潮州牌坊街全长1948米,古牌坊23座,并用霓虹灯勾勒装饰牌坊外形,对其图案花纹进行重新描绘。白天,牌坊气宇轩昂,肃穆庄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装饰的霓虹灯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就像潮州的一座城雕,巍然屹立在古城中心。且外接广济楼、广济桥、韩文公祠、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内连开元寺、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古城区内的历史文化街区义兴甲巷等形成一个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中心区,保护和展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风貌。2010年,潮州牌坊街成为“潮州新八景”之“坊街亭韵”。

卷首语

1

2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4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

目录

contents

23座重建牌坊简介

8

01 四进士坊
02 文宗方伯坊
03 状元坊
04 圣朝使相坊
05 理学儒宗坊
06 柱史坊
07 三世尚书坊
08 宗伯学士坊
09 盛世元凯坊
10 少司马坊
11 诰敕重封坊
12 侍御坊

6

3

4

9

11

13

14

16

17

19

20

21

22

24

13 两京科道坊
14 台省褒封坊
15 大理少卿坊
16 吴楚重镇坊
17 赐锦重光坊
18 秋台坊
19 木天人瑞坊
20 大理司平坊
21 七俊坊
22 恩光洊锡坊
23 十相留声坊

23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5

旅行の意义

12

四进士坊在牌坊街四进士亭巷口南侧,坊字两面同。
明嘉靖年间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潮州府同榜进士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而建。

屹立在大街四进士亭巷口的四进士坊,上坊镌上“为翰林院修撰萧与成、陕西道御史苏信、河南道御史陈大器、行人司正薛侃立。”左镌“潮州知府丘其仁.通判黄洪.范惟恭,推官秦撰建”。
话说萧与成,明朝正德丁丑科进士,字宗乐,号铁峰,潮阳人,授翰林院国史检讨,至

孝,秉性高洁。他使民众不用交纳虚粮之外,还为潮州人民做了两件大好事:一是曾经身先士卒,带乡勇打击入侵倭寇,保住了棉城。二是棉城护城河雍塞时,他带头疏通以利运输和防御,后来经费不足,又变卖家财以还清疏资工程费用。

01

四进士坊

1517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5

6

8

旅行の意义

12

文宗方伯坊在牌坊街军厅巷口南侧,南镌“皇命三锡”。为明福建左布政使黄琮而建。
黄琮,号玉田,饶平人。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历官至云南督学,福建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

据记载,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文宗方伯坊,在大街。为福建左布政黄琮建。”
黄琮,号玉田,明铙平宣北都大埕(今铙平大埕镇黄村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授大理评事,掌司法,治狱有方,平反不少冤案,对犯罪施之以法,深得民心。告老返乡,修筑东津堤,江东急水塔,做了不少利民善事。

此坊不仅为了纪念黄琮, 而且纪念着抗日英烈们。1939年此坊西北处为日寇驻军司令部。当年7月15日,国民党军独九旅625团在团长伍少武指挥下攻入潮州城,与日军巷战。包围日军司令部及各据点,激战三昼夜,伤亡400多人,其团三营营长黄 修身先士卒,带头冲锋时不幸被敌人击中,横尸坊下。后因日寇援兵赶到,攻城部队接应不协调只好撤退。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明代的陈大器、薛侃、苏信三人与萧与成同为明正德丁丑科(1517年)进士,陈大器,字国成,号石塘,潮阳人,为官以政绩卓越升御史;薛侃,字尚谦,号中离先生,揭阳龙溪(今潮安庵埠人),性至孝,授行人司(掌朝觐聘问)行人。因母逝守孝,结庐于梅林潮西虎山,讲学不辍,人称中离先生。他师承王阳明(守仁),学习他所创立的心学,

公开批评朱熹理学,影响遍及全国。苏信,字宗玉,号确轩,饶平人,中进士后,官监察御史,决狱明断,施政公平,百姓称颂。

图源:儒雅阿鹏

02

文宗方伯坊

明崇祯初年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7

10

旅行の意义

12

状元坊在牌坊街状元亭巷口北侧,坊字两面同。
为明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而建。此坊中的第一层承载全亭上部的坊梁是整条的,与其它牌坊不同,表示状元为国家栋梁之意。

03

状元坊

明嘉靖壬辰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状元坊,在大街。为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建。”
林大钦(1511-1545),字敬夫,海阳东莆都(今潮安金石)人,因自号东莆子。明嘉靖十一年(1532)状元及第。林大钦以如此年轻的岁数夺取了三年一科的举世瞩目的状元桂冠,在中国科举历史上实属罕见,所以近500年来备受称道。
“状元坊”原在太平路铺巷口。坊字两面同。为四柱三间三楼石坊,柱前后置“雕日月日月卷象鼻格浆腿”的夹杆石,次间额枋上皆精雕细琢的麒麟、

龙等祥瑞动物;定坊横贯明、次间,这与其它牌坊不同,此正表示状元为国家栋梁之意。上枋上以斗拱承托楼面,斗拱正中为一双面镌刻行楷“恩荣”二字竖额的花肚,次间定枋上以斗拱承托楼面,整座牌坊甚为雄伟壮观。
坊于1951年拆除。此次按原貌重建于太平路状元亭巷口北侧,下枋镌“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状元”二字由饶宗颐先生重书,朝北为篆书,朝南为榜书。

图源:儒雅阿鹏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9

12

旅行の意义

12

圣朝使相坊在牌坊街英聚巷口北侧,北镌“覃恩三锡”。
为清进士、太子太保、直隶总督郑大进而建。

04

圣朝使相坊

1785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光绪《海阳县志•建置略四》载:“圣朝使相坊,在铺巷口,状元坊次。为进士、太子太保、直隶总督郑大进建。”坊字北镌“覃恩三锡”。为清进士、太子少保、直隶总督郑大进建。
圣朝,指本朝(清),使相,古官名,清代用以称兼任大学士的总督。直隶,清为河北,即直属京师的地方。明的省级最高行政长官为布政使,清改为总督、巡抚两长官制,布政使降为厅级,与按察使并称总督、巡抚下属两司。

覃,深也,覃恩即恩深。三锡,指郑大进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均受封赐。
“圣朝”:封建时代尊称本朝;“使相”:称呼兼大学士的总督。“覃恩”:旧时多用以帝王对臣民的封赏、赫免等。坊字是说郑大进是本朝的达官显宦,自曾祖始也因此得赐三代大夫。
坊建于清乾隆五十年,系四柱三间五楼牌坊。正楼下正中透雕“圣旨”牌一块,两侧为双面镂空石刻。整座牌坊结构规整,稳重大方,有厚重壮实之美。

图源:儒雅阿鹏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11

14

旅行の意义

12

理学儒宗坊在牌坊街羊玉巷口北侧,北镌“铨曹冰鉴”。
为明吏部郎中唐伯元而建。

05

理学儒宗坊

1617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唐伯元,字仁卿,号曙台,澄海苏湾都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吏部文选司员外郎、郎中。唐伯元是理学名家,用“理学儒宗”来表彰这位“岭海士大夫仪表”在儒道方面的贡献。
吏部文选司别称“铨曹”。“铨曹冰鉴”意指他在吏部任职

时,能恪尽职守,不谋私利,品格如冰清玉洁,铨选能明察秋毫。此坊俗称“四狮亭”,因两根中柱前后各有一只坐狮,立于正面,借此加强基座的重量,降低建筑物重心,使整座石坊在结构上安稳牢固,这在潮州牌坊中是绝无仅有的。

柱史坊在牌坊街柳衙巷口,坊字两面同。明御史许洪宥建。原坊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

06

柱史坊

1517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柱史坊,在大街。为御史许洪宥建。”许洪宥,字舜仁,海阳(今属潮安龙湖)人。明弘治十四年(1501)举人。著有《龙江集》、《南台日录》、《易经管见》等。

“柱史”:柱下史的省称。周秦的官名,即汉以后的御史。因其常立殿柱之下,故名。后以为御史的代称。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13

16

旅行の意义

12

三世尚书坊在牌坊街分司巷口,南镌“四朝大老”。
为明户部侍郎赠尚书林熙春及赠太常卿祖林瓒、父林乔樌建。

07

三世尚书坊

1517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三代尚书。其立朝大节,《明史》有记载。
“四朝”,指林熙春历官于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个皇帝。“大老”,对资深望重的大官之称呼,亦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三世尚书坊,在大街。为赠太常卿林瓒、子林乔樌及孙户部侍郎赠尚书林熙春建。”
林熙春,潮安庵埠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卿、户部左侍郎。卒赠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15

18

旅行の意义

12

宗伯学士坊在牌坊街载阳巷口,北镌“三世宫端”。
为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建。
“宗伯”,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宗伯。“学士”,指翰林院学士。
“宫端”,官名太子詹事的别称。黄锦祖允德、父夙盛因其而受朝廷诰赠詹事府詹事(三品)、侍读学士之衔。

08

宗伯学士坊

1643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宗伯学士坊,在大街。为南京礼部尚书黄锦建。”,黄锦(1576-1658),字孚元,一作絅存,号絅庵,饶平县宣化都(今大埕镇上黄村)人。
他博学能文,熟谙当代掌故。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授翰林学院检讨。参与篡修《明神宗实录》。为人刚正不阿,拒绝为魏忠贤建生祠;崇祯四年任辛未科会试同考官。选拔的都是知名士子。所任官都是皇帝的身边侍臣,尤其是詹事一职,是主掌对朝廷机要文书管理。可说是“心腹之臣”,又历任礼部右侍郎,吏部左、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南京礼部尚书。因病告归,闻崇祯自缢于煤山。悲痛欲绝。清顺治二年(1645年)。福王朱由崧在福建建立政权(隆武),黄锦出为礼部右侍郎,晋为尚书,郝尚久反清时,黄锦倾家助饷。事败后黄锦逃匿隐居潮州石庵山。直至八十三岁才去世。黄锦博学能文,著有《华耕堂集》。权(隆武),黄锦出为礼部右侍郎,晋为尚书,郝尚久反清时,黄锦倾

家助饷。事败后黄锦逃匿隐居潮州石庵山。直至八十三岁才去世。黄锦博学能文,著有《华耕堂集》。
黄锦官至尚书,故称“宗伯”,当过侍讲学士,故额为“宗伯学士”,左坊眼镌有“旃复纶恩”意思说黄锦曾屡次受皇帝的下诏表彰;右坊眼镌:“玉铉冰鉴”则言他为人高洁廉正。南额镌的是“三世宫端”是因为黄锦曾任詹事府正詹事,负责内宫事务,父祖因而赠其官,故称之。
左坊眼镌“棣萼齐芳”是指兄弟进士(兄琮也是万历戊戌进士),又有弟琦万历庚举人故谓之(棣萼比喻兄弟)右坊眼镌“桥梓济美”。“桥梓”是父子,意即赞父子冠绝当世,超过同辈。牌坊为四柱三间五楼石坊匾额下为双面镂空石雕人物故事的中枋,雄伟壮观。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17

20

旅行の意义

12

盛世元凯坊在牌坊街汤平路口南侧,南镌“戊辰八贤”。
为明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潮州府同榜进士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而建,这八人被后世尊称为“潮州后八贤”。

09

盛世元凯坊

明崇祯初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雍正《海阳县志坊表》:“盛世元凯坊,在大街。为崇祯戊辰进士同榜八人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建。”崇祯戊辰为明崇祯元年(1628)。
这是潮州府在科举史上前无先例、后无再者的盛事,为彰扬潮州这一科甲之辉煌历史,诸

贤遂于潮州府城大街建起一座雕琢精致的石刻“盛世元凯坊”,俗称“八贤亭”,镌刻八贤之姓名碑记以传万世。
“盛世元凯坊”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一度连同潮州太平街其他数十座牌坊被拆除。2009年,潮州太平路牌坊街修复完成,“盛世元凯坊”也再次屹立在潮州府城中。

少司马坊在牌坊街东门街口南侧,北镌“大总制”。为曾任明兵部侍郎、三边总制的翁万达而建。
“司马”,《周礼》六官之一有夏官司马,掌军事、军需等事。后代以大司马称兵部尚书,以少司马称兵部侍郎。“总制”,即总督。

10

少司马坊

1546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少司马坊,在大街。为兵部侍郎总督宣大等处翁万达。”
翁万达,字仁夫、号东涯,揭阳鮀江都举登村(今属汕头市金平区)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曾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总督宣、大、偏、保军务,后官至兵部尚书,被《明史》、万历皇帝及张居正称为“岭南第一名臣”。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19

22

旅行の意义

12

诰敕重封坊在牌坊街三家巷口北侧,南镌“节镇三省”。
为明封知县赠知府陈以贲、子梧州知府后升贵州副使陈志颐而建。
陈志颐,海阳磷溪人。明万历元年(1573年)举人,历任户部郎中,广西庆远知府、梧州知府,贵州按察司副使。曾奉旨节镇三省军政。

11

诰敕重封坊

明万历二十九年

牌坊简介

侍御坊在牌坊街水平路口北侧,坊字两面同。为明进士、苑马寺卿成子学而建。
“侍御”: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后世因沿袭此称。

12

侍御坊

1546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侍御坊,在大街。为进士、苑马寺卿成子学建。”
成子学,字怀远,号井居,明海阳龙湖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历授峡江知县,两淮监察御史,

累官至苑马寺卿。师事王阳明,“得良知宗旨。又与吉水罗洪先往复寓书,阐明理学。”
“侍御”: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后世因沿袭此称。

图源:儒雅阿鹏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21

24

旅行の意义

12

两京科道坊在牌坊街水平路口南侧,北镌“金榜联芳”。为明监察御史迁陕西副使郑安、弟吏科给事中郑寯而建。
“两京”,明自永乐以后定都北京,南京为陪都,“两京”即指京师顺天府与南京应天府。

13

两京科道坊

明代中期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两京科道坊,在大街。为监察御史迁陕西副使郑安、弟吏科给事中郑寯建。”郑安,字康民,明海阳(今潮州市区)人。
郑安,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解元,景泰五年(1454

年)进士,授南京河南道御史,迁陕西按察副使。居官二十年,“弹劾不避权要”,两袖清风。弟郑寯,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进士,任吏科给事中。

台省褒封坊在牌坊街猷巷口南侧,南镌“科甲济美”。
为明户科郎中李思悦之父、举人封郎中李一庄,御史李春芳之父、赠御史李大受而建。

14

台省褒封坊

1546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台省褒封坊,在大街。为户科郎中李思悦之父、举人封郎中李一庄,御史李春芳之父、赠御史李大受建。”
李春芳,明海阳鹳巢人。进士,南京监察御史,长沙、顺德知府。三弟春魁,举人,浦江知县。侄一庄,举人,汀州通判,封郎中。思寅,刑部郎中;思悦,南京户部郎中;思振,铜陵知县。
“台省”:汉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

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指政府的中央机构。坊字是说明李大受、李一庄所封赠官职系由中央政府所褒奖封赏的。
“科甲”指科举出身。“济美”谓在以前的基础上使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
鹳巢李氏一门直系数代人,均是科举出身,这在潮州府属诸县中绝无仅有,是在地方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科举家族。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23

26

旅行の意义

12

大理少卿坊在牌坊街灶巷口南侧,南镌“经略边务”。
为明大理少卿吴一贯而建。

15

大理少卿坊

1533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大理少卿坊,在大街。为大理少卿吴一贯建。”
吴一贯,字道夫,海阳县上莆都(今属潮安彩塘镇水美村)人。
“大理少卿”坊原在太平路灶巷口。坊字南镌“经略边务”。“大理少卿”眉枋镌“绣衣”;“经略边务”眉枋镌“廉宪”,旁镌“莆田周宣书”。大理寺为明代中央司法复审机关,其司法地位,甚至高于刑部。少卿为副职。“绣衣”,官名“绣衣直指”的省称。
汉武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特派官员衣绣衣,杖斧持节,发兵镇压,并有权诛杀镇压起义不力的地方官员,由侍御史担任,亦称绣衣御史。后为御史之尊称。“经略”,经营治理;筹划,谋
划。“廉宪”,廉访、宪台的省

图源:儒雅阿鹏

称。廉访,按察使的尊称,因元代之肃政廉访使与按察使之职掌相似。宪台,御史台的别称。坊字不仅将吴氏重要官职标明,南北八个坊字更是点出他宦途的辉煌时期。
坊为四柱三门结构,明间二正柱之上置次间屋面,左右屋檐前置石狮一对,额坊之上为石刻月梁,上枋承托石盖屋面,屋脊正中间为二短柱和一竖直石肚,其上又是一小石作屋面,正楼下正中“恩荣”牌一块。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25

28

旅行の意义

12

吴楚重镇坊在牌坊街甲第巷口南侧,南镌“四世大夫”。
为清侍卫、湖北宜昌总兵林炳星建。

16

吴楚重镇坊

乾隆年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光绪《海阳县志□坊表》:“吴楚重镇坊,在大街甲第巷口。为侍卫、湖北总兵林炳星建。”
林炳星,清海阳县城(今潮州市区)人。清乾隆三年(1738)武举人,七年二甲武进士,授御前三等侍卫,官至湖北宜昌镇总兵。
吴楚重镇坊在牌坊街甲第巷
口南侧,南镌“四世大夫”。

赐锦重光坊在牌坊街大石狮巷口北侧,北镌“貤封叠被”
为清雍正二年甲辰科进士、巩县知县邱轩昂建。

17

赐锦重光坊

清乾隆二十六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赐锦重光坊,在大街。为国朝甲辰进士,巩县知县邱轩昂。
邱轩昂(1690-1763),字元澍,号名亭,清海阳县大和都麟坪乡(今潮安凤塘镇麟坪村)人。
赐锦重光坊原在太平路甲第巷口。坊字北镌“貤封叠被”。

据《潮安县城关镇亭坊简略史迹》记载:“赐锦重光”下镌“康熙庚子广东乡试第二十名举人、雍正癸卯恩科会试中式第一百七十三名进士、甲辰科钦补殿试赐进士身、原任河南巩县知县、前直隶州深泽县知县邱轩昂”;“貤封叠被”下镌“赐进士、原任直隶州深泽县知县邱轩昂,乾隆元年,覃恩敕赠父必藩、貤赠屡年俱文林郎,原任直隶州深泽县知县,配俱孺人。”

为清侍卫、湖北宜昌总兵林炳星建。林炳星,清海阳人。乾隆七年(1742年)二甲武进士,授御前三等侍卫,累官至湖北宜昌镇总兵。曾祖林廷举、祖林振光、父林锦万皆因之而先后诰赠武义大夫、武功大夫。“吴楚重镇”是言林炳星所镇守的地方,均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地势险要,物产丰饶,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春秋时吴、楚二国辖境。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27

30

旅行の意义

12

秋台坊在牌坊街砖亭巷口,南镌“榜眼”。为宋尚书王大宝而建。
王大宝,海阳归湖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廷试进士第二,是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

18

秋台坊

二次重建于1828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秋台坊,为尚书王大宝建。”
王大宝(1091-1165),字元龟,宋海阳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廷试进士第二,是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历官至礼部尚书。
秋台坊原在太平路砖亭巷口。坊字南镌“榜眼”。“秋台”下镌“建炎戊辰进士、榜眼及

木天人瑞坊在牌坊街三家巷口南侧,北镌“玉署仙班”。
为清一百有三岁、钦赐翰林院侍读刘起振而建。

19

木天人瑞坊

1749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光绪《海阳县志坊表》:“木天人瑞坊,在大街石牌巷口。为一百有三岁、钦赐翰林院侍读刘起振建。”
刘起振(1648-1751),字颖之,海阳田头(今属潮州枫溪)人。
“木天人瑞”下镌“乾隆丙辰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戊午引见,特赐翰林院检讨

加一级,赐貂缎;予告戊辰百岁,加升翰林院侍讲加一级,赐金建坊”;“玉署仙班”下镌“赐进士第、奉直大夫、翰林院侍讲、前翰林院检讨、加一级刘起振。”
木天”、“玉署”均为翰林院的别称。“仙班”借指朝班。“人瑞”,指有德行或年寿特高者。

第、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开国男王大宝”;左坊眼镌“诰赠正议大夫、兵部侍郎、父名昌国,晋朝议大夫、礼部尚书”;右坊眼镌“赐进士胞弟王大鼎,官承奉郎;赐进士胞弟王大圭,官承务郎;赐袭东莞令胞弟王大纲”;另镌“道光戊子重修。民国甲子冬,裔孙延康、敏斋合族重修。”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29

32

旅行の意义

12

大理司平坊在牌坊街头亭巷口,北镌“两浙都运”。为明大理寺评事郑崇而建。
坊因位于太平路诸牌坊中最北端,故民间俗称为“头亭”。

20

大理司平坊

1533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大理司平坊,在大街。为大理寺评事郑崇重建。” 郑崇(1389-1453),字秉义,号古城,明海阳(今潮州市区)人。
大理司平坊原在太平路头亭巷口。北镌“两浙都运”。
坊字俱为官名。大理寺为明

七俊坊在东门街,坊字两面同。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潮州府同榜进士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子学而建。

21

七俊坊

明嘉靖年间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七俊坊,在东门内。为嘉靖甲辰科进士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子学建。”
在科举制度时代,考试中举人数多少,被视为衡量一个地方教化的尺度之一。明成化之后,潮州地方官员在兴学育才方面的努力,到了

16世纪,开始在科举方面表现出效果来。明嘉靖一朝(1522-1566),进士就多达34人(举人115)人,可说是潮州科举史上的高峰期,尤以甲辰科最为突出,广东进士十名潮州得其七。后世潮人对这件科举盛事亦念兹在兹,誉之“明代前七贤”。

代中央审判机关,“司、评”是司务、评事的简称。《明史?官职制》:大理寺“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评事四人,正七品。”“都转盐运使掌盐监之事”,“使司凡六:曰两淮,曰两浙,曰长庐,曰河东,曰山东、曰福。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31

34

旅行の意义

12

22

恩光洊锡坊

1533年

恩光洊锡坊在东门街上东平路口西侧,坊字两面同。为明封尚书翁玉而建。
“恩光”:古代帝王或朝廷给予臣民的恩惠。“洊锡”:一次又一次赐给。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恩光洊锡坊,在大街。为封尚书翁玉建。”
翁玉(1474-1549),字文璜,号梅斋,明揭阳鮀江里举登村(今属汕头鮀浦镇)人,明兵部尚书翁万达之父。
翁万达于嘉靖五年登进士第,随着仕途的青云直上,翁玉因之而四次受到朝廷封赠。
恩光洊锡坊原在太平路东门街口北畔,坊字两面同。恩光:古代帝王或朝廷给予臣民的恩惠。洊锡:一次又一

次赐给。翁玉前后四次受朝廷封赠,翁万达《明累封资善大夫兵部尚书先君梅斋暨累赠夫人先母许氏合葬圹志》说他“敕封承德郎、户部主事,加封中宪大夫、广西按察司副使,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资善大夫、兵部尚书(正二品)。”
坊建于明嘉靖年间。查《潮安县城关镇亭坊简略史迹》未有该坊记录,则此坊当拆于1950年之前。因坊没留下照片,此次参考其它牌坊而复建于东门街东平路西侧。下枋镌有“明资善大夫、赠兵部尚书翁玉”。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33

36

旅行の意义

12

23

十相留声坊

明代

十相留声坊原位于市区义安路英聚巷尾北侧,于1951年拆卸。2009年重建于牌坊街四目古井西侧,北镌“太山北斗”。
为唐代宰相常衮、杨嗣复、李德裕、李宗闵,宋代宰相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和唐代潮州刺史韩愈建。唐宋这十位宰相先后来潮州任职,或以政绩昭彰,或以忠义励人。

牌坊简介

历史故事

“十相留声”,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唐、宋两朝,先后曾有十位宰相到过潮州、并在潮州或工作过、或生活过、或战斗过。潮州城中自明清乃至民国一直有“十相留声”坊,某年某月给拆了,去年又重建了一个。按“十相留声”坊上的排名顺序,他们分别是,唐代的常衮、杨嗣复、李德裕、李宗

闵,宋代的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十相留声”,从最早的常衮于公元779年被贬潮州、到最后的文天祥于公元1278年转战潮州,距今分别是1230年和731年,“往事越千年”,自然属于“历史典故”,因之,它同时也就是“文化典故”——起码是历史文化之典故。

潮州古城记忆

潮州牌坊街

35

潮州牌坊街

38

潮州古城记忆

37

有人说:“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段走就走的旅行。”
我想在每个人的青春年岁里,都曾有过一段关于旅行的憧憬,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在现实里,因为种种的原因,这个美好的希冀变成了每个午夜梦回的美好梦想。

旅行の意义

潮州牌坊街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