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郑州中支《百年炬火》党史学习教育微刊第17期

2021年第17

百年炬火

党史学习教育微刊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921-2021)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宣传群工部

目  录

01 

学党史 铭初心
习近平说党史
权威阅读
党史中的中国精神
中原红色地图
知识测试

02
06
07
08
12
14

中国共产党史(1966-1970)

 02 

返回目录

1966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中国共产党简史》)

学党史  铭初心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十年。这十年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时期,我国建设事业尽管经历曲折甚至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仍取得很大的成就。
1966年,正当我国克服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完成经济调整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

(毛泽东检阅红卫兵的车队行进在长安街上)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8月,党的八届

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此后,红卫兵运动迅速兴起。

返回目录

1967

学党史  铭初心

03

1967年初,以上海造反派的“一月夺权”为发端,“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1967年五六月间,四川、浙江、广西、安徽、陕西、云南、河南等省区分别发生武斗流血事件;7月湖北武汉爆发震惊全国的抗议和声讨中央代表团代表的武汉七二〇事件,“文化大革命”发展为“打倒一切”以至“全面内战”的严重局面。

1967年1月19日、20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碰头会;2月11日和16日在中南海怀仁堂由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政治局碰头会(即怀仁堂会议)。这两次会上,围绕着“文化大革命”要不要党的领导、要不要老干部、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根本性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污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这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工人、战士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坚持国防建设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某地上空爆炸成功︶

返回目录

   1968

学党史  铭初心

 04 

到1968年9月,全国各地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前期的无政府状态。
1968年10月,党的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是在“左”倾思潮泛滥、党内外民主遭受严重破坏的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全会宣布“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对刘少奇的政治结论和组织处理是完全错误的。全会对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攻击、批判,对“文化大革命”的高度赞扬,都是完全错误的。

党的九大以后,“斗、批、改”运动在全国开展,主要包括:清理阶级队伍、整党建党、教育革命等。1968年,毛泽东先后发出干部下放劳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虽然知识青年和干部经受了锻炼,为国家不发达地区作出了贡献,但是干部耽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中国共产党简史》)

误了在本职工作中利用所学专业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并继续深造的宝贵时光,知识青年在青春年华失去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造成人才生成的断层,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长远的危害。

返回目录

   1969-1970

学党史  铭初心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党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第一阶段的结束。
1969年以后,周恩来等领导人开始着手恢复各主要工业部门和其他综合经济部门的工作,国民经济扭转了前两年连续下降的局面而有所回升。1970年经济建设中,内地战略后方的建设(重点是国防工业建设)迅速全面铺开,地方“五小”工业(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煤窑、小水泥)迅速发展。到年底,当年经济指标以及“三五”计划主要指标大体完成。这一时期,三线建设成果引人注目。1970年7月至1973年10月,相继建成成昆铁路、湘黔铁路、襄渝铁路;在建和建成贵州六盘水、四川宝鼎山等大型煤矿;甘肃刘家峡、湖北丹江口、葛洲坝等大中型水电站;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

(1970年攀钢一号高炉出铁)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中国共产党简史》)

1970年8月,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江西庐山举行。全会围绕设不设国家主席等问题展开斗争。以毛泽东《我的一点意见》的发表为标志,庐山会议上的这场斗争实际上已转化为毛泽东领导的反对林彪集团的斗争。

05

返回目录

习近平说党史

 06 

返回目录

权威阅读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稿40篇。这些重要文稿的鲜明特点在于,全景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其中有16篇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注重原文收录,原汁原味呈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注重研究式编辑,体系化呈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论述,这本书以丰富的史料支撑和历史纵深的理论分析,对党史上若干重大问题作出新总结,提出新观点,全面、科学地反映党史的内在规律,为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和掌握党的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权威指导。

 点击下方收听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有声书

(音频来源:共产党员网)

07

返回目录

党史中的中国精神

坚定信念 求真务实
一心为民 清正廉洁
艰苦奋斗 争创一流

中国精神之苏区精神

(来源:共产党员网)

精神内涵

精神解析

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民党的屠杀,继续高举革命旗帜,领导发动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并建立了新中国的雏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于1929年1月走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质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起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区军民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和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念,为了追寻崇高的理想、光明的愿景,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奋勇向前。

 08 

返回目录

党史中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之苏区精神

(来源:共产党员网)

精神解析

求真务实的实践探索

毛泽东坚决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写于中央苏区的一篇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的教条主义被称作“本本主义”。毛泽东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苏区时期,在毛泽东“没

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

苏区时期,我们党正是凭借着忠实践行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由此形成了一道什么力量也无法打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号召党员干部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他说,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

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影响和指导下,苏区各级党政干部十分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09

返回目录

党史中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之苏区精神

(来源:共产党员网)

精神解析

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

 10 

为保持党的纯洁性,党和苏维埃政府注重干部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用制度和法纪反腐惩贪,建立了惩防并举,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在惩处腐败分子方面,中央苏区制定了《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和《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在制度建设方面,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等法规。在监督方面,一是在中央设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各级苏维埃政府设立工农检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苏区时期,由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中央苏区物资严重匮乏,广大军民的生活异常艰难,每人每天只发不到1角钱的菜金和大半斤粮食。节约每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成为苏区军民的自觉行动。在节省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和苏区政府不断推进反对贪污浪费和消极怠工的斗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精神,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

察委员会,同时组织突击队、轻骑队,监督苏维埃政府法令、批示的执行;二是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在《红色中华》等报纸杂志开辟“红板”等专栏;三是发动群众监督,通过建立控告局、开展群众评议等方法,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检举运动。

返回目录

党史中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之苏区精神

(来源:共产党员网)

精神解析

争创一流的工作境界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带领下,广大苏区干部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扬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争创第一的革命精神,涌现出了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优异成绩的模范县、乡,培养和造就出大批模范干部和优秀党员。苏区军民发扬争创一流的精神,以蓬勃的革命热情、昂扬的革命斗志,踊跃支前扩红、发展生产,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苏区党的建设、行政工作、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第一等工作”。

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无私奉献”突出体现在“一切为了苏维埃”。在苏区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苏区干部没有薪饷,“自带干粮去办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苏区群众义无反顾、倾其所有支援革命、支前参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使党和红军能够在极端艰难时期发展、壮大,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11

中原“红色地图”:红军精神永相传
——追寻红二十五军在河南卢氏突破重围的长征足迹

返回目录

中原红色地图

初秋时节,走进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泰山村,屹立于山上的杜八联革命纪念馆在绿树掩映下,庄严肃穆。“忠勇结成杜八联,壮烈创建小苏区”两行大字镌刻于纪念碑上,述说着峥嵘岁月里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
1937年,杨伯笙、史向生等在家乡杜八联地区组建了中共济源县委领导的第一支群众武装——杜八联抗日自卫团。“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出过革命战士,这是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泰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法林说。
抗日战争期间,杜八联同沿黄河北岸数十个村庄结成联防,形成了巩固的敌后抗战“小苏区”,同日军作战多达数百次,护送八路军干部200余人安全渡过黄河。
解放战争中,杜八联民兵同进犯的国民党军作战上百次,使其始终未能占领一寸土地。同时,他们还单独或配合主力部队攻打坡头寨,炸毁敌机,平息红枪会暴乱,为陈谢(陈赓、谢富治)大军强渡黄河天险开路、护航,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攻不破的“河防堡垒”。

(杜八联革命纪念馆)

(来源:河南日报)

12

中原“红色地图”:红军精神永相传
——追寻红二十五军在河南卢氏突破重围的长征足迹

返回目录

中原红色地图

这片红色土地也充满了创新精神。杜八联创造的“联防战”,与地雷战、地道战一并列为中国民兵的三大战法。当地群众使用的渡河葫芦,被战士们发扬光大,打造出威震四方的葫芦舟部队。石雷、土枪、榆木炮……杜八联在自己的兵工厂制造出多种实用武器。
1946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授予杜八联一面锦旗,上书“河防堡垒,翻身英雄;保家保田,百战百胜。”不仅如此,在当年8月23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太岳版)上,还给予如此评价:“济源的杜八联人民在反内战与保卫胜利果实的自卫战争中,创造了人民武装自

(杜八联雕塑广场)

(来源:河南日报)

卫斗争的英勇范例,堪称豫北人民武装保卫河防的学习榜样。”
    在杜八联革命纪念馆内,长矛、土枪、葫芦舟等一件件实物勾画着战争年代的硝烟烽火,闪耀着英雄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巍巍太行山,滔滔黄河水,天地蕴正气。“济源是愚公故里,愚公移山精神历久弥新。”张新武说,杜八联彰显着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薪火相传。

13

本期回顾  牛刀小试

点击链接参加测试

返回目录

知识测试

14

总        编: 王秋群
责任编辑: 郑新旺
资  料  组: 易华斌 刘    丹 曾    卓
编  辑  组: 李    歌 范冰峰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