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江西希望工程工作月刊【2022年04月】

工作月刊

16

2022年4月

主办单位: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4200名女生,420万善款 | “希望工程1+1
——幻方助学计划”项目在赣启动

导语:经济欠发达地区女性青少年儿童是当前实现共同富裕、共享社会发展红利的受益者,也是未来推动家乡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帮助她们接受良好教育、顺利完成学业、健康快乐成长,是新时代希望工程职责所在。
近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宁波幻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展的“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在赣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经济资助的方式,帮助我省2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4200名小学一年级女生更好地“圆梦”学堂、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快乐成长,也让她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导 读

01

01

**点击导读内容可跳转

1、4200名女生,420万善款 | “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项目在赣启动
2、守“沪”有我,江西青年在行动--共青团江西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组织青年积极参与上海疫情防控工作
3、春与青溪长——江西青基会学习《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纪实
4、潘际銮院士与江西希望工程
5、“英雄故去桑梓地,精神长存世人心”江西希望工程公益杂谈之清明祭
6、情系家乡,同心抗疫|共青团江西驻广东(深圳)团工委向江西希望工程捐赠抗疫物资
7、这位江西希望工程志愿者了不得,一天为三万个上海家庭抢菜!
8、公益杂谈丨蹬三轮车的老人,17年捐赠助学款35万元!
9、齐心抗疫 希望同行丨两家企业捐赠2000份王老吉爱心物资慰问一线抗疫人员
10、牵手希望 温润赣鄱 | 江西希望工程再获广东坚朗90万元善款,新添3所希望小学

03

02

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也是三十而立的江西希望工程击鼓催征、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开局起步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工程寄语精神和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积极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聚焦为党育人使命,不断深化希望工程内涵,创新助学、育人方式、路径和载体,在凸显希望工程的社会性、公益性的同时,更加重视传递政治性、思想性,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坚定跟党走、建功新时代,推出了一批设计体现温度、执行贴近人心、培养呵护心灵的多元化助学项目,构建了“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育人项目集群,圆梦助学项目是其中的一个公益项目。
据悉,“幻方助学计划项目”助学金由宁波幻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捐赠,项目资助对象优先遴选脱贫巩固期家庭,其次为特殊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或因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家庭困难的女生。下一步,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把受助女生遴选关,同时建立、健全该资助项目落实的责任到人、全程跟踪制度,扎实推动“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如期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符合条件的赣鄱学子可主动到相关团县(市、区)委报名申请资助。

守“沪”有我,江西青年在行动--
共青团江西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
组织青年积极参与上海疫情防控工作

02

3月份以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防控任务艰巨。江西省驻沪团工委积极动员并组织江西在沪团员青年参与上海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广大江西在沪团员青年发出防疫动员的倡议书。江西驻沪团工委组织在沪各界青年1200余名党员、团员及青年志愿者奔走在社区志愿服务一线,化身“大白”“保安”和“外卖小哥”、“接线员”、“搬运工”,在这场复杂严峻的战“疫”斗争中彰显江西在沪青年风采,汇聚了众志成城的正能量。
同时,积极调动江西省内与上海资源为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徐汇区漕河泾街道、浦东新区洋泾镇等募集防疫物资援助蔬菜装卸等,累计捐赠8万余份防疫物资,价值上百万元人民币。另一方面,江西在沪青年也积极援沪医疗,参与方舱医院、应急隔离点和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为上海疫情防控提供江西青年力量。

【完】

05

多筹措,募物资援一线
“叮叮叮”微信响个不停。团工委在收到物资求助信息,第一时间就组织和动员各方社会力量,号召为紧缺物资的地方筹集并安排运送。
江西青年企业家罗成就是其中一位。疫情给他的企业带来巨大困难,但在这个时候他仍然慷慨相助。在疫情防控期间捐赠3万余份医用检查手套和外科医用口罩援助花木街道、洋泾镇。宏盛建业集团董事长周金虎一直是一位有实力有担当的爱心企业家。作为江西籍在沪企业家,周金虎得知防疫物资紧缺时紧急筹措了8700余套防护服、各类防疫物资总共价值240余万人民币物资援助市北高新园区、九亭街道、桃浦镇和洋泾镇。九江高科制药技术有限公司屈乾良董事长得知洋泾街办缺防护服,紧急从九江发去500套。
同时,中瓷控股章军通过江西青联和上海青联互动,募集捐助应急防护服。还有控创信息邓朝义为静安区大宁路街道捐赠医用口罩及N95口罩2.5万余只。与此同时,团工委还积极通过省内渠道,如江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上海募集援助物资。在物资转运过程中,爱心青年企业家徐沪安也通过有通行证的车辆为其中的一些物资安排运送。在保供面临新挑战的时期,江西青年企业家邓华礼和邓华凤兄妹组织公司车辆为静安和宝山方舱、社区和公寓24小时提供餐食,累计达到十余万份。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西援护医疗队到达上海缺少生活用品时,驻沪团工委第一时间帮忙联系企业安排专车在疫情封闭管理期间运送物资。
“疫情无情人有情。”江西青年低调,但从不缺席。大疫当前江西青年企业家慷慨解囊,助力上海疫情防控。

04

沉下去,为基层添力量
“向组织报到!”疫情伊始,江西驻沪团工委就要求每名团干带头下沉至一线参与并组织团员青年服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驻沪团工委班子成员带头向所在社区报道,他们主动协助居委和楼栋组长做好核酸检测秩序维护、抗原和有关物资发放、楼道门口值日值班等工作。其中,在社区有多例阳性的情况下,驻沪团工委负责人在社区一线参与志愿者服务。他们以自身行动带领江西在沪青年为服务基层社区注入新力量。
在大华五村三居,居民们都在亲切的称团干吴利娟为“江西小吴”。一碰到难事就都在呼唤她,她也毫不犹豫地答应。即使是为有新冠阳性的居民楼消毒,还是她那瘦小的身板搬运生活必需品,她都冲锋在前。汗水充满了防护服,连轴的运转和短暂的睡眠,她都凭借意志力支撑下来了。不仅如此,她也用身体力行带动社区志愿者们一起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来。
在徐汇区华泾镇,江西上饶援助的百吨蔬菜大米连夜运往上海。早晨5点,江西驻沪团工委副书记张水平、余干县驻沪团工委书记陈炳仁等数十名志愿者们就从家中出发,他们赶往徐汇区华泾镇政府门口,在寒风中等待援助物资的到来,并同步为徐汇区三个街道的社区装卸和分发。
在全域静态管理后的宝山,江西籍青年志愿者左浩毅在单位社区为职工送餐并组织在宝山区内运送发放物资。他星夜兼程连续三天组织为2500户家庭送去生活必需品,物资的运送不分白天黑夜,都要确保第一时间到达居民手中。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时刻他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因为党员必须要顶在一线,他也要顶在一线。
像这样的江西青年还有很多,他们的身影遍布在上海各处,以实际行动带动青年服务社区一线,彰显江西青年的风采。

07

06

另一方面,在服务社区工作中,团工委始终坚持正能量宣传,引导青年用真情和真心服务社区,对待谣言坚决遏制传播。江西在沪团员青年们以鲜明态度,实际行动,温暖情绪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赣沪同心,青年同行。”江西在沪青年以大无畏的实际行动与担当,用真情温暖彼此,用爱点亮你我。相信疫情终究会过去,春天即将到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渡难关,用行动守护上海,用爱温暖这座城市。

爱暖心,用真情护上海
疫情当前,一线工作者压力巨大,隔离在家居民也十分焦虑。驻沪团工委就安排通过加大对一线志愿者心理疏导、聚焦居家隔离人员开展丰富线上课程、以及通过正向宣传引导青年等多种方式方法温暖鼓励青年。
在微信群中,每天定时定点都会推送“疫夜闭门读好书”系列活动,邀请名家为大家在线讲授好书,在疫情防控期间用书香陪伴大家、温暖人心。在宝山方舱医院建设一线,江西驻沪团工委副书记程导用镜头传递温暖,用文字书写真情,在一线为建设者和后方关注者加油鼓劲。在得知个别地方青年生活必须物资匮乏,团工委积极调动有条件的团干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须物资,助力他们渡过疫情。同时,在志愿者服务吃紧的时候,团工委组织对疲惫志愿者们打上一个暖心电话,向他们道一声感谢,为他们的付出点赞。

【完】

09

08

春与青溪长——江西青基会学习
《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纪实

03

3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江西省青基会迅速掀起学习宣传高潮,于当日在江西希望工程公众号上转发,并第一时间要求全省市县希望工程实施机构,全省各高校团委、全省希望小学、广大希望工程受助学子、捐方等根据各自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和宣传。
4月2日,江西青基会组织全体人员实时全程收看中国青基会组织召开的“中国青基会系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心关怀希望学子专题报道座谈交流会视频会议”,认真聆听大家的交流发言和领导指示。

4月4日,江西青基会邀请江西知名歌曲作家、江西希望工程30周年庆典大会总导演田信国先生在前后3天的时间里,根据习总书记资助希望学子林冬梅的感人故事创作了公益歌曲《希望的种子》,并邀请全能型音乐人水成编曲、知名青年歌手李盼演唱。 该歌曲第2天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江西新闻客户端、凤凰网、大江网、今日头条等平台发表,中国青基会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4月11日,江西青基会再度召开学习习近平同志关心关怀希望工程专题报道座谈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集中学习、讨论。
此外,全省各基层团组织、高校团委、希望小学、捐方、受助方等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畅谈学习感想。
毛鸿山
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秘书长
习总书记连续12年资助希望学子林冬梅的故事,一是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与他狠抓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抗击疫情一系列指示精神一脉相承;二是总书记资助林冬梅持之以恒、求真务实、用心用情做法给我们做希望工程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三是深刻体现了希望工程的社会价值,作为希望工程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努力为新时代江西希望工程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四是充分体现了希望工程的根本属性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和实施的,根本宗旨是“为党育人”。五是要通过习总书记资助希望学子感人故事,进一步加深对习总书记的情感认同、政治认同和行动认同,要坚决捍卫“两个决定”,做到“两个维护”,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六是要不断谋划好新时代江西希望工程工作,用心用情、做深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希望工程“为党育人”功能。

11

10

操晓霞
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干部
读罢全文,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对林冬梅说的这句话:“不要感谢我,要感谢党,感谢‘希望工程’。你们学习好,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作为希望工程的一份子,我也想说:“感谢党,感谢总书记,感谢所有的热心捐助者,感谢所有像林冬梅这样自立自强的受助者,因为有你们,我们希望工程才能走到今天!”
吴其青
赣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学习了《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这篇文章,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谦和务实、重情重义、关心群众、坚守初心的的品格,深切感受到了希望工程30余年光辉历程给千万名像林冬梅一样孩子所带来的命运改变。作为一名实施希望工程的工作者,我一定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工程的寄语嘱托牢牢记在心上,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持续做深做实赣州希望工程事业。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提供上好学新助力,播种育好人新希望”为使命,增强希望工程动员能力和筹资能力,努力打造希望工程爱心互助、接力传递的公益品牌,要持续提升公信力、增强专业性,推动赣州希望工程高质量发展,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青少年身上,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吴小平
江西省希望工程30周年贡献奖获得者
山西省江西商会会长
通过学习习总书记连续十二年资助希望学子林冬梅的故事,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对青年群体的殷切期望,看到了党对希望工程事业的高度重视,让我深受感动,倍感温暖,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作为一个荣获江西希望工程30周年突出贡献奖的民营企业家,虽然为家乡的希望工程和教育公益慈善事业做了点贡献,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做希望工程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或许公益的意义并不在于帮了多少人,做了多少事,而在于影响了多少人,影响有多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勇于担当,泽被乡里,聚沙成塔,汇流成河,用真情播下希望的种子,助力家乡的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成就梦想!
何毅
江西省希望工程30周年贡献奖获得者
鹰潭昌盛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
读了《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我特别感动。习近平总书记从1994年开始连续12年资助林冬梅,在林冬梅心中播下了希望、奋斗、感恩的种子,教会了她踏实成长、自立自强,也教会了她关爱他人、回馈社会。在长大成人后,作为一名曾经的受助者,林冬梅也资助着几名贫困地区的孩子,让爱继续传递。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助学可以为这些贫困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社会各界的真心关爱。我始终相信,阳光总能照射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把温暖带给人间。希望总能在黎明时刻到来,给人以不尽的欣喜。

13

12

周乐丰
江西省希望工程30周年贡献奖获得者
鹰潭市广播电视台外宣部主任
看了《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这篇报道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习总书记连续12年资助希望学子林冬梅,5次给她回信。在总书记的资助和鼓励下,林冬梅勤奋好学,圆了大学梦,走上了工作岗位,感恩奋进,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更成为了希望工程薪火相传者。这是人民领袖深情牵挂普通百姓的感人故事,更是薪火相传的生动诠释。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爱,江西青基会又通过歌曲的方式把这种爱传递。作为一名基层媒体工作者,在2021年有幸成为江西省希望工程30周年获奖者,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让我们倍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把笔触和镜头对准基层,关心关注弱势群体,传递温暖和爱,播撒希望,讲好中国故事。
周齐
江西农业大学动医1801班
学习《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2021年我因病致贫,“1%工程•芒果青年助学基金”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份助学金不仅减轻了我经济上的压力,还给我带来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这份帮助我会永远铭记!我现在所能做的最好的回报就是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报效祖国,将这份爱传递下去,用这份点亮我生命的光去照耀更多的人,就像歌曲《希望的种子》里所写,“我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我的土地上萌芽、开花、结果,裂变成无数颗希望的种子,撒播祖国的大江南北,撒遍每一个角落,无数的种子将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薛贵生
华东交通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学子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作为在党的呵护和社会关爱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常立感恩之德、常行感恩之举,以林冬梅同志为榜样,成长成才后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温暖与帮助,让希望之火代代相传;要牢记党的嘱托,怀揣远大理想,勇于担当作为,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几个月后,我将以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身份奔赴祖国西部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在未来支教工作中,我将握紧教育扶贫“接力棒”,立足三尺讲台,牢记教书育人使命,用自己的微光“点亮”一些人,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周嘉霖
豫章师范学院学生会主席
读完《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这篇报道我深受感动、备受激励。习总书记连续12年资助希望学子林冬梅,就是对希望工程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现的社会价值的充分肯定。正如歌曲《希望的种子》中唱到,“是您在我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您的爱是一束光照亮四季”。希望工程就像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期待着被人们播撒,开出温暖人心的希望之花。作为青年大学生,应勇于担当作为,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温暖与帮助,让希望之火代代相传,让青春年华在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无论身处哪种角色,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播种者,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去播撒希望的种子,点燃贫困学子成长成才的希望。

15

14

赖舒雨
宜春学院21级外国语学院学生
习叔叔连续12年资助希望学子林冬梅成长成才的故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关心关爱和真挚的为民情怀!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就像习叔叔写给林冬梅的信中那样,要持之以恒,坚持勤学、苦学、善学,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要怀感恩之心、努力增长才干,不断取得新进步,回馈社会。要发自内心的爱戴总书记,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马海涛
南昌工程学院瑶湖学院学生
阅读习叔叔与林冬梅同学结对帮扶,圆林冬梅同学“读书梦”的感人故事后,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印象深刻的是习总书记在林冬梅小升初考试发挥失常后勉励她:“只要有志气,肯用功,在任何学校都是可以成才的。”最后林冬梅通过不懈努力,考上了心仪的重点高中。感同身受,我也是从贫寒家庭走出,背负着学业和家庭双重压力,求学的艰辛,刻骨铭心。是国家助学金、瑶湖学院一对一结对帮扶政策等资助圆了我大学梦,我感恩奋进,刻苦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特别是公益活动,不断锻造自己的品格、毅力和综合素质,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国家以及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信任与期望,做党的事业合格接班人。

袁雪柯
信丰县陈毅希望学校校长
爱心点燃希望,真情激励成长。读了《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的采访记录,一名失学儿童勤奋刻苦、感恩励志的故事令人感慨,一个共产党人心系教育、扶贫济困的情怀感人至深,也从中感受到“希望工程”的价值所在,体会到参与其中的人的大爱与感动。
习近平总书记关注贫困儿童,参与“希望工程”,连续十二年资助林冬梅,无论是在福建、浙江工作,还是在中央做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虽工作繁忙,但一直挂念着他资助的贫困学生,经济上资助,精神上鼓励,八次看望,五次回信,他的仁爱之心,可见一斑,也深深激励着林冬梅发奋学习,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十二年关爱不辍,爱心延续,也深深感染了林冬梅,这种大爱让她懂得了感恩,她一直铭记党恩,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参加工作后用她自己不多的工资资助了几名贫困大学生,让爱接力传递。习近平总书记以一名普通共产党人的情怀参与“希望工程”,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关心重视“希望工程”事业发展,强调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事业办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为这项播种希望的事业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
信丰县陈毅希望学校源于“希望工程”,受到中国老区促进会、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以及陈毅元帅子女等爱心人士的关心资助,学校全体师生感恩奋进,以“规范+特色”的办学树立了自身的办学品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江西省希望工程30周年颁奖典礼上获“特别贡献奖”,这是一份荣誉和肯定,更是一份责任与鞭策。作为学校校长,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更觉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在今后的教育与管理中,我们要始终关注教育公平,让“一个不能少”成为现实,我们要始终抓好队伍建设,唱响爱与责任的师德主旋律,我们要始终重视学生品德教育,让感恩教育成为育人重要载体,在爱的环境、爱的传承、爱的激励中,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

17

16

钟勤贵
赣州市赣县区韩坊平安希望小学校长
近日,我在赣州希望工程公众号里阅读到《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的文章,读后我激动不已,原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希望工程创立之初就亲自参与了希望工程的实施,以实际行动资助贫困学生圆“读书梦”。文中的林冬梅是万千希望工程资助者中的幸运儿,她遇上了好心人,遇上了希望工程。我从教30年,我的学校,我的学生也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
我们学校地处赣县区的偏远山区,20多年前学校的校舍是老旧的瓦房,冬天风透墙,夏天雨漏顶,真正是“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1997年,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系平安人寿集团捐资30万元为我们学校捐建了一栋三层教学楼和明亮的宿舍,极大地改善了我们学校的硬件条件。为了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所以我们学校又名为韩坊平安希望小学。此后,平安人寿集团通过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每年对我们学校进行资金帮扶和物资捐赠,为我们增添了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用于改善师生学习和生活条件,并且按1000元/人/年标准设立助学金、奖学金,连续对我们学校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跟踪资助,全方位帮助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苍穹。截至2021年9月,累计资助家庭困难学生300余人,资助金额达100万余元,数字的背后是无数爱心的凝聚与汇聚,并且每年还会对这些贫困学生进行跟踪,了解他们最新的动态。希望工程每年的捐助,极大的鼓励了孩子们的学习,同时也帮助了许多家庭贫困的孩子,让他们更加的珍惜学习的机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奋斗。

蓝色心形的海浪上一轮红色的太阳,配上“希望工程”四个字,共同组成了希望工程的标志,意为着“托起明天的太阳”。30年来希望工程锲而不舍地践行着一个朴素的理想:让每个孩子不再因为贫困而失去课堂。
感谢希望工程用炽热的爱心为穷困孩子们纯真质朴的梦添加了绚烂的色彩,用无私的奉献铸造起孩子们实现远大理想的桥梁。
周省林
江西希望工程30周年贡献奖获得者
余江区锦江镇中心学校校长
榜样如光 照亮前路。近日,阅读了《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一个感人故事诞生一首歌!》一文,受益良多。文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封回信贯穿了“小女孩”林冬梅的成长成材之路,他鼓励她努力克服家庭困难,坚持勤学、苦学、善学,用实际行动报答亲人的养育之恩,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报效祖国。一封信件虽是寥寥数语,但字里行间都是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殷殷期许。广大年轻干部,亦如走在成长路上的“冬梅同学”,汲取“回信”里的精神力量,及时当勉励,奋斗正当时。林冬梅说:“习叔叔在我心中播下了希望、奋斗、感恩的种子”,也正如田信国先生所作的歌曲《希望的种子》所言:让每个孩子对未来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我们的家会越来越幸福如意!作为党员,我将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专业素养,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满意答卷。

【完】

19

18

潘际銮院士与江西希望工程

04

1999年7月,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南昌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希望中学一一南方希望中学,面向全国招收学业优秀的贫困高中学子,开办“希望之星”班,此外还招收初一至高三年级非贫困生。
2003年五四前夕,学校组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其中有名家讲堂。我当时任学校执行董事,通过关系找到了时任南昌大学校长的潘际銮院士,向他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并提出请他作报告的请求,他二话没说,满口答应,当时就确定了具体时间,令我大感意外,要知道他是非常繁忙的。他笑着对我说:“小毛,我都是给本科及以上的人作报告,给中学生作报告还是新娘子坐轿——头一回呀”,我发自内心的感动、感谢!那天报告会非常成功,潘老从他小时候讲起,讲他艰辛求学,立志成才,讲他勇攀科学高峰,报效祖国,讲他励精图治南昌大学,为国育才。两个多小时娓娓道来的时间里,全校师生聚精会神,不时爆发热烈掌声!
报告会结束后,我们给他汇报校刊之事,希望请他题写校刊,他同样爽快地答应了,我们找来笔墨纸砚,他题写了“希望之声”四个字,字如其人,儒雅清秀,落款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年月。以后的校刊都用了他题写的刊名,一下子提高了校刊身份,增光增色!

当年,“希望之星”班有位理科班女生高考,成绩643分,是挺高分,正常可进复旦、浙大,由于填报志愿失误,未能被任何学校录取,其结果只能复读。女生本是贫困生,无钱复读,哭哭啼啼找我怎么办,说她很想进南昌大学,录什么专业都无所谓。我再次想到了潘校长,硬着头皮到他办公室,把这位女生的高考成绩单给他看,报告了相关情况,并希望他帮忙录入南大。潘校长听完我的陈述后,说让他想想,明天告诉我。我代表女生千恩万谢!第二天上午,我接到了他电话,说已录入食品系,让女生等录取通知书。我立马把这从天而降的喜讯告诉那位女生,那位女生欢呼雀跃,但下午又找到我,说她对食品专业不感兴趣,喜欢建筑专业。我说你不是只要能进南大就可以吗,怎么又挑专业了?她说做梦都喜欢建筑专业,她报的其它高校,首选也是建筑专业。这是事实,但建筑专业是南大最抢手的专业,这样录取的肯定不会有名额。当时我未答应女生要求。但女生不依不饶,连找了我3天,也许是被打动了,我又去找了潘校长,并带去了女生的一封感谢及诉求信,潘校长大仁大爱,再次答应了。后来才知道,是潘校长为这位希望工程受助女生特别争取了一名指标。这名女生也特别争气,奋发努力,如今已是一位出色的建筑设计者!

21

20

在随后的几年,我每年会给他汇报一下学校及“希望之星”班的情况,他总是给我说希望工程是“民心工程”,功德无量!
潘院士、潘校长在焊接领域建功卓著,为南昌大学改革创新功不可没,对希望工程情爱有加!
昨天惊悉潘老仙逝,非常悲痛,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像放电影,在眼前一一而过,潘院土永远是那样慈祥的微笑!

“英雄故去桑梓地,精神长存世人心” 
江西希望工程公益杂谈之清明祭

05

写在最前面:
清明时节,祭扫墓前,追思先烈。
今天我们追思的,是江西籍开国少将——邹衍,以及千万名为国为民牺牲的烈士。

【人物介绍】
邹衍,男,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历任沈阳军区装甲兵政委、第50军政委、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沈阳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离休后,他心系教育,经常为希望工程、贫困学生捐款;与省内外多所中小学建立联系,和学生通信,解答学生关于党史军史、理想信念等问题。

【完】

23

22

英雄故去桑梓地,精神长存世人心
邹老先生是江西省最后一位开国将军,4月1日,邹衍将军走完了他这坚贞奋斗的一生。在互联网搜索他的名字,展现出来的会是他丰富的军政经历和光辉事迹,这是他为国家赴汤蹈火、贡献一生而得到的荣誉和名誉的见证,我们亦是见证者。可在邹衍将军的词条介绍下,还有一个词——热心公益,只有寥寥数笔。邹衍将军在2008年就以“特殊党费”的形式上交四千支援汶川地震救灾;2014年3月,又为家乡兴国县崇贤中学捐款8万元,可被报道的事迹也仅仅见于那为家乡中学捐款的8万元,更多的奉献则是像绝大多数的爱心人士一样:不求名、不图利,只愿有一份热,就再发一份光。简单的一句:“几十年来,老将军与省内外多所中小学建立了联系,凡是来信提出有关党史军史、理想信念等方面的问题,他都亲自写信回答,共写信近百封,达数万字……”。便可以看到邹衍将军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也仿佛可以看到他对学生们的敦敦教诲。英雄虽已故去,但红色理想仍存,红色信仰仍旧坚贞,红色基因仍会在我们身上延续下去,这也算英雄以另一种方式长伴在我们身边!

邹家英雄出少年,衍庆世泽福连绵
回顾邹衍将军的百年生涯,是一位老共产党人为国为民、奋斗辉煌的一生,有苦难,更有力量!
1915年他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霞光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邹衍从小便立志参加革命,1930年9月,在“赣水那边红一角”的赣西南苏区,“十万工农下吉安”的滚滚洪流已波及了偏僻的崇贤乡。年仅15岁的邹衍受命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摆下“火牛阵”,即点燃牛屁股上的鞭炮,几百头牛撒开蹄子向吉安城狂奔而去,冲倒铁丝网,踏垮鹿砦,闯入敌人外围工事。邹衍再和同志们一起冲入敌阵,横冲直撞的“火牛”,吓得白军魂飞魄散。彼时的邹衍年纪虽轻,却为攻克吉安城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身似猛虎驱外虏,心系蔷薇护杏坛
不管是19岁的时候义无反顾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还是传递信件,保卫机关,或是在东北剿匪处决“座山雕”,在抗美援朝期间生擒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唐奈和费克图,邹衍将军总是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对党对国的拳拳之心赤诚可见。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了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又于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8年从军队领导岗位上离休后,老将军与省内外多所中小学建立了联系,凡是来信提出有关党史军史、理想信念等方面的问题,他都亲自写信回答,共写信近百封,达数万字。自始至终,不管是以何种方式,不管是处于何种地位,他对祖国都保持着高度的忠诚和满腔的热血,至死不渝!而为杏坛上添上这红色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必将在他身后、在他眼前,再续写这红色的理想与未来。

作为革命老区的江西,这片红土地上有太多的故事。我常怀念在南昌度过的四年大学时光,在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博物馆、贺龙指挥部……在那些细碎繁复的时光里,倾听先人的故事,是长久的凝思和坚定的呐喊——“我也要为我的祖国做点什么。”
带着满心的热情和期许,千千万万个“我”在努力着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好。邹老将军用他们的鲜血和勇气守护华夏大地,用他们的青春和奋斗建设起来繁荣富强,我们也必将要为这份执着、这份忠贞、这份强大注入自己的力量!

【完】

24

25

27

26

情系家乡,同心抗疫|共青团江西驻广东(深圳)
团工委向江西希望工程捐赠抗疫物资

06

近期,南昌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牵动着远在广东的赣籍青年游子的心。4月21日,共青团江西驻广东(深圳)团工委及共青团江西驻广州团工委、揭阳团工委、佛山团工委、东莞团工委、河源团工委、江门团工委、中山团工委筹措善款,共青团江西驻广东(深圳)团工委书记李德朋以个人名义捐资。善款委托共青团江西驻广东(深圳)团工委副书记、共青团江西驻佛山团工委书记陈江红作为代表购买物资向江西希望工程捐赠。

21日上午,捐赠仪式在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举行。本次捐赠的抗疫物资为医用一次性口罩200000只、消毒液5000瓶。陈江红书记介绍,南昌此轮疫情发生后,在广东打拼的江西籍青年人非常关注关心疫情防控进展状况,通过各种渠道予以支持,这次捐赠抗疫物资,共青团江西驻广东(深圳)团工委一号召,各地市团工委迅速行动,很快筹集了善款。由于疫情的原因,在广东的团工委的同志不便来南昌捐赠,大家委托在进贤的他购买抗疫物资来捐赠。疫情期间,请运输车辆和搬运工难,陈江红调集自己公司致邦住工集团的小车运输捐赠物资,组织员工做志愿者搬运。共青团江西驻广东(深圳)团工委及驻广东各地市团工委不仅情系家乡,奉献爱心,而且把南粤大地视为第二故乡,前不久深圳、广州等地发生了较严重疫情,大家积极行动捐款捐物,参与当地志愿工作,得到当地政府和团组织充分肯定。
陈江红在交流过程中表示,希望此次的物资捐赠能够传递温情和敬意,让“逆行者们”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与温暖。
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毛鸿山对江西驻广东各地团工委爱心善举表示衷心感谢!毛鸿山说,每一次家乡有灾难,像2020年疫情、洪灾,共青团江西驻广东(深圳)各地团工委总是在第一时间奉献爱心,捐款捐物。这种人在他乡情系家乡,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疫情防控等救灾工作,充分展现了共青团江西驻广东各地团工委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更是新时代赣商“厚德实干、义利天下”精神的生动体现。毛鸿山表示,一定会管理好、及时发放好这些抗疫物资,发挥好这些爱心抗疫物资的作用。

【完】

29

28

这位江西希望工程志愿者了不得,
一天为三万个上海家庭抢菜!

07

【编者按】
王星然,柠门科技创始人,江西希望工程志愿者,致力于数字化赋能新中产KOC,打造私域品牌新渠道。
4月15日,上海浦西,是王星然封控在小区的第14天,但其实是她带领上海超300位团长四处搜集口粮物资的第30天。
她的“女神团”在上海团长之间几乎人尽皆知,是上海最大的供货大团之一,也是上海这轮疫情下团长们获取物资的关键角色,保障了数万上海家庭的刚需口粮。疫情前,王星然是一名私域电商平台创业者。上海封控后,依靠之前积累下的品牌方和供应链资源,她和员工自发的站了出来,集体转身成为了邻居们的“蔬菜侠”,有人垫钱抢菜、有人熬夜至凌晨核对信息、有人亲自上阵配送,顽强的保障小区供应,几乎全部都是志愿者。

她遇到过供应商运力爆仓“放鸽子”;团长日常信息轰炸;遇到过被困在学校里,完全没有食物的几十名保安;也遇到过缺面包缺得要命的德国人;以及每天深夜感谢她,主动帮忙分拣货物的邻居们。
在上海的深夜里,这些白天因上万条信息“抓狂”的团长们,会凑在她的群里吐吐苦水,然后分享从领居们那里收到的感谢信,然后又巨开心。晚上九点,王星然又被连环call喊下了楼,她为小区志愿者和物业团的防疫物资出了些问题,规格数目与实际订购需求不一致,几十个大箱子,需要她过去重新清点确认,忙完分拣已到了深夜。
王星然讲,“我们小区一楼住着一位DJ,晚上会在里面打碟很嗨的那种,每天晚上8点组织音乐会大家一起唱歌,其实疫情之下我真的觉得这种意外的美好其实真挺珍贵的。”
以下为王星然的自述:
“一天保障上海三万家庭物资供应”
我住在上海浦西,属于上海这波疫情比较晚被封控的区域。4月1号,我所在的小区开始封控,现在已经有14天了。小区大概1000户,其中有几栋楼被贴上了封条,居民无法出门下楼。
我本职工作是一名私域精选电商平台创业者,在全国拥有45,000多位合作的达人资源。我自己是两个孩子的宝妈,也是一位好物博主,之前的工作内容是高端探店,分享高端酒店、精品食材、拉菲红酒这种lifestyle的东西,我的社群里也多是小红书博主、母婴博主、珠宝博主等等,她们都是各自领域的意见领袖,平时聊聊哪里的红酒好,哪家的火腿不错……直到上海封控,大家的画风忽然一下子全部变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

31

30

上海封控初期,开始我也想躺平,虽然有公司的员工需要养,但除了上海之外,我们在其他城市的业务和供应链系统运转正常,能够保证40%的销售额,并没有太大压力。
但后来,身边朋友关于物资的渴求,一天比一天严重,我真正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焦虑。
“你这里有预制菜吗?然后能不能给我送,我们真没吃的了。”
“你这里有牛奶吗?浦东这边没吃没喝的了。”
“姐咱们这能有菜吗?我想替我们小区团购一些。”
每天都有朋友向我求助,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决定站出来,依靠之前积累下的品牌方和供应链资源,想办法解决这些需求。
到后来,其实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变成了被推着走,你搞到了这个东西之后,大家就会问那个东西有没有,一个团长拉另一个团长进群,有人问有没有有机牛奶,有人想要点面包黄油,然后我只能不停的联系各路供应商,帮大家提供物资供应。
目前,我的核心团长群里面有360位团长,这些人每天持续不断的在给自己的社群做服务,是团长也是志愿者,甚至亲自上阵去做分拣。
为了能率先抢到最难抢物资,我必须提前向品牌商锁库存,比如一些生态农场基地,我就会说你能不能每天给我留个500份、1000份,然后人家就会说你要先垫钱,至少要有个预付款,有时我的单次垫付就要十几万、二十几万。

以4月7号那天为例,在我们这里下单的有1000多位团长,其中600位团长成功成团,每一单至少50份起送。也就是,那一天,我们至少保障了上海三万家庭的物资补给。
“在中间受夹板气,有团长半夜找我来哭诉”
一开始非常的磕磕绊绊,踩了非常多的坑。有时候责任是在我们自己,之前我们负责订单的小朋友不熟悉操作,给所有人都发过两份货,把我们从500强出来的财务总监气到亲自去盯订单,真的快赔不起了。
但想要完成团购也没有那么容易,团购从来都没这么好做,也从来都没有这么难做。
有货的时候大家都在抢,看起来很容易成团。但难做是因为每个刚需品都事关重大,从收单开始到最后邻居们收到,团长的压力巨大,感觉必须要对每一个家庭负责。
第一,最考验团长能力的就是找到靠谱货源,很多团长是为了自救,所以对供应商没有任何的辨别能力,上海也出现了很多坑蒙拐骗的事情,或者供应商临时“放鸽子”。后来包括我们才长了教训,开始去找上海商务委会明确的保供企业,从他们那里获取靠谱的货源。
第二,现在上海的车太贵了,可以顺通无阻拥有上海特通许可证的车是最难找到的,很多时候因为供货商不想加钱租车,所以很多团单就会临时毁约。
第三,即便小区居民成功成团,供应商也答应会在指定时间内发货,在路上的物资也会随时出现问题。团长要注意接听电话,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现在上海运力有很多不可抗力因素干扰,路况不稳定,很有可能说早上到的货结果半夜才到,这时候团长必须熬夜守着,接电话才能接到货,不然物业很容易拒收。

33

32

克服了这些困难之后,接下来还有繁复复杂的体力活,包括对账收钱、沟通、核对信息写门牌号,甚至是穿着防护服亲自上阵送货……我们每天几乎都是凌晨两三点才能休息,但第二天一大早一定又会被电话吵起来。我每一天的情绪都是过山车,大喜大悲,完全靠意志力在扛。现在每个能挺住的上海团长都是“英雄”,更多的人是组团了一次后就累得躺平了,团过一次出问题全是自己赔钱。
人在饥饿的状态下会非常焦虑和急躁,这些情绪有时会发泄到我们身上。大家其实已经为了团物资操碎了心,被别人催到不行,然后因为品牌供货商不给力让大家等了很久或者送错了东西又要挨骂,最后变成费力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怎么说呢,团长很多时候都是风险自担的,东西损耗丢失送错忘记拿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之后就会涉及赔偿或垫付,亏钱在办事的比比皆是,我觉得有时候更多是一种英雄主义,一种帮助他人解决难题的成就感支撑着。常常莫名其妙的觉得自己有一丝丝伟大。每天深夜里,我们会凑在群里吐吐苦水,有时也有团长觉得崩溃大哭的。其实这段时间包括我的公司和团队,包括我们的这些团长,大家每个人的压力和和工作的负荷都比之前要大真的非常多,但第二天又要精神抖擞的去为小区邻居抢物资了。
“拒绝非刚需品团购,我这不会开这个口子”
我们现在其实这段时间应该已经做到了上海最大的供货团长之一,但其实我非常希望上海能早日解封。
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情是什么?
一是,确保我的所有供应商是合规的,有资质并且保证消杀安全,有保供车资源,也就是说我们只提供正规安全的物资,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的一些基础保障的东西。

二是,我拒绝奢侈品的团购,我们作为供货团,就不会开这个口子,这也会减少很多人去跟着卖这个货。我不开的原因是什么?我不认为这是现在一定要吃、要用的东西就不会去做,现在资源和精力一定要帮大家去搞刚需品,尽量减少快递的频次和风险,我不想让我的团长和她们身后几万居民,在这个时候多担任何一分风险,所以这些非刚需品从我这儿就会拒绝掉。
三是,真正出现一些紧急需求的时候,我们尽量加急的特殊处理,帮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迅速去解决实际问题。
莫名其妙的,反正我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感觉有好多事情必须得做,比平时工作忙了好多,穿着大白去做志愿者分拣货物一天下来,整个人都是湿透的。
每天那么多人问你,然后又依靠你,其实她们下午收到货的时候就给我感谢了,但我全是深夜一两点才有时间回复人家,然后人家会在早上六七点的时候回复我,时差不一样,但心里很暖。
我看到网上有很多人说上海这次是逞能怎样怎样,我不是很赞同,我们享受上海的国际化和舒适,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要一起加油,一起撑下去。我们小区有个孕妇,看到我们分防护服这么辛苦,她说亲爱的你别搞了,明天早上我拉着我老公分下去,她9个月的孕妇了,我说你给我歇着,你千万别来。
虽然真的很难,很累,分拣搬运物资有时候腰都直不起来了,但更多时候是被大家的感谢包围着,比如说是菜有不新鲜的什么,他们就会说感谢我的团长在这个时间段能给搞到这些菜太不容易了,很新鲜很好了。一位通过我买到蒜香面包的德国人,还说我是她的天使,对我们邻居外国人来说缺面包就跟我们缺大米是一样的。

35

34

公益杂谈丨
蹬三轮车的老人,17年捐赠助学款35万元!

08

我自己群里的邻居说,她说在这个时间我们能认识你,然后在我们楼里有你,我们真幸福,什么都不缺。他们就特别感激,因为他们真的在其他平台上现在是买不到这些东西的。
之前我搞到了一批粑粑柑的货源,然后一位两个孩子妈妈跟我说,收到货那天她把粑粑干分两半,她和女儿们一次只吃一半,因为好久没吃了,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太感谢了。我看到也是巨感动,这可能就是我忙里忙外的工作价值。

【人物介绍】
白方礼(1913年6月17日—2005年9月23日),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人。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学子实现上学梦想,捐赠近35万善款,圆了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在17年的蹬车支教历程中,先后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43届世乒赛、市养老院和各地区学校捐助款项。

【完】

37

36

高一脚低一脚地蹬着三轮车,蹬过了17年的春夏秋冬,不辞辛劳,不顾寒暑。他用17年的时间为学子们蹬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也用17年的奉献为社会造就了一座不朽丰碑。他的背影佝偻,却尽显伟岸。
【正文】
世道沧桑,饱受磨难
1913年,白方礼出生于河北沧州的白贾村,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底层群众的苦难是注定的命运。彼时,他不光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甚至连饱腹都做不到,更是受够了剥削与压迫,终于在1944年逃难到天津蹬三轮车才勉强维持生计。出生底层的他,没有接受过教育,也吃尽了没文化的苦,所以心中便一直有对文化的憧憬与敬仰,每次路过学校都会多看几眼。可他没钱,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蹬着自己的三轮车,将这份美好愿景的希望蹬在脚下,支撑着自己在这充满悲苦的道路上蹒跚前行……
改天换地,重获新生
1949年,历史终于翻过了这沉重的一页,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终于可以抬头挺胸地去规划着自己的新生活和新未来。白方礼踩着自己的三轮车,越踩越快,掀起的一阵风撕掉了过去黑暗的日历,迎来了属于他人生的新篇章。他靠着自己的双腿蹬出了四个孩子的未来,其中三个都考上了大学。后来每次路过学校,他都是哼着小曲过去的。过去的遗憾得到了弥补,辛勤的工作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更成为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白方礼用他的行动在回馈着社会的进步,用他的汗水在浇灌着祖国的未来。

白方礼的奉献与荣誉(不完全统计)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赠5000元;
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捐款800元;
1990年,为河北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捐款2000元;
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捐款8100元;
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
1993年,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
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自1995年开始的3年间,为红光中学的藏族困难学生资助近5万元,为天津大学困难学生资助近5万元;
自1996年开始,用“白方礼支教公司”的全部税后利润资助南开大学困难学生,总金额约3.4万元;
2005年,为天津耀华中学捐赠500余元。
1987年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天津市河北区勤俭持家标兵户;
1988年天津市“老有所为”精英奖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区级先进生产者;

39

38

1989年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天津市五好家庭标兵户区级勤俭持家标兵户;
1991年天津市关心下一代标兵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
1992年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
1993年天津市文明工商户区级学雷锋文明个体劳动者;
1994年市、区级先进个体劳动者;
1995年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1996年天津市优秀个体工商户天津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天津市工商联优秀会员;
1996年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标兵;
1997年全国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文明工商户;
1998年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天津市文明工商户区级

17年间的不断付出,17年间的不断获荣,17年后的不断追授与追思,不仅代表着他对这个社会的爱,更是代表着:社会在不断地追随着他。
推己及人,造路助学
1987年,白方礼74岁,本打算好好颐养天年,不再蹬三轮,可是很快他就改变了想法。在一次路过庄稼地的时候,他看见一群孩子正在干活,白方礼对他们没去上学感到不解,于是就找了他们的父母询问情况。家长们都说:“没钱,供不起孩子上学。”他又跑去学校问校长要多少钱才能让孩子们有学可上,校长摇摇头说:“就算有钱也上不成,老师们不愿意留下。”
回去后,白方礼辗转反侧,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家乡一直都穷,孩子们又学不到知识,难道要陷入循环,一直穷下去吗?
第二天一早,他就向老伴和儿女们宣布自己要把几十年辛苦工作,原用于养老的钱都捐给家乡,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光这样,他还重操旧业,又蹬起了那辆陪了他多年的老三轮。这辆三轮车陪他历经黑暗,陪他迎来光明,也即将见证他接下来17年的助学事业。因为自己没能接受教育,于是对那些正处好时光却要和自己一样得不到学习机会的孩子们,有着天然的同情和责任感。年事已高的他一脚一脚地踏着三轮车,炎炎夏日,汗水不停地提醒他该休息一会儿了,可他仍旧咬着牙,只匆匆地擦了汗,便再无多余的时间……

41

40

他面前的路可以看到尽头,而那些孩子们的路还没有着落!他努力向前,让那些无路可走的孩子们能拥有上学的机会,像个教育家一般,引领着孩子们的未来。
志同道合,集梦引航
干了一段时间后,白方礼发现了问题。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于是,他毅然决然卖掉了自己的老房子,并把这笔钱当作启动资金开了一个“白方礼支教公司”。其实所谓的公司最开始只是一家七八平米的报亭,由于开在火车站旁边,又挂上了“专为公益志不在此”的牌子。后来,公司慢慢做大,有人就开玩笑说:“老爷子享福了,当上公司的董事长以后都不用愁了。”白方礼坚定地答道:“公司挣到的钱不姓白,姓教育!”
他还带着自己的员工一起去蹬三轮,挣到的钱全都捐给教育事业,资助总计35万元,让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愚公一锹一锹挖掉了挡在家门口的大山,白方礼一脚一脚蹬开了贫寒学子们的求学路。
斯人已逝,来路可追
2001年的冬天,是白方礼最后一次的捐赠。他拿着一个饭盒来到天津耀华中学,里面装的全是零钱,都是他省吃俭用,一笔一笔省下来的,但细数,也有500元之多。88岁的他对学校领导说:“我老了,干不动了,这应该是我捐的最后一笔钱了。”
2005年9月23日,这位一直走在助学路上的老人停下了脚步,这条路,他走出了一个人生命的高度与广度,走出了一个社会的良善与希望,更走出了一个国家的过去与未来。17年“移山造路”,筚路蓝缕;17年公益助学,始终如一。这份执着、这份良善,这份伟大,足以为后世景仰传颂许久。

他去休息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由我们接着做吧!总要让他看看,他倾尽心血的助学事业在吾辈手中会焕发怎样的光彩!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白方礼是公益助学事业最早的领路员之一,希望工程公益人感恩白方礼老师等爱心人士的付出,也欣喜于受助学子接收资助后的健康成长。
截至2021年底,江西希望工程累计募集善款8.5亿元,捐建希望小学1450所,资助困难学生25万人。对于青少年,我们能给予他们的帮助,除了助学,还有陪伴。
针对江西留守儿童多、长期缺乏父母陪伴的现象,江西希望工程发起“童心港湾”公益项目,旨在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在此,我们倡议广大爱心网友积极参与进来,奉献点滴爱心,汇成“童心港湾”。

【完】

43

42

齐心抗疫 希望同行丨两家企业捐赠2000份
王老吉爱心物资慰问一线抗疫人员

09

广州王老吉药业江西区域总经理莫成国表示,希望此次的物资捐赠能够传递王老吉药业对英雄城人民的温情和敬意,让“逆行者们”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与温暖,让南昌来之不易的抗疫成绩夯实加固。
昌盛大药房董事长刘芦萍介绍:这次捐赠抗疫物资考虑到炎炎初夏即将到来,在前线的抗疫工作者可能会有各种因为天气炎热导致的身体不适,所以昌盛大药房携手王老吉药业一起给抗疫一线工作者捐赠了人丹、广东凉茶等各类消暑解渴的急需物资。
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毛鸿山对王老吉药业和昌盛大药房的爱心善举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王老吉药业和昌盛大药房急前线所急、想民众所想,疫情之下积极捐赠抗疫物资,展现了企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更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生动体现。
据了解,王老吉药业多次参加公益行动,在广州突发疫情之时为医院、社区等送去防暑降温物资,还曾设立爱心助力服务站,助力高考学子,支援河南洪灾,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用爱心传递博爱情怀,在守望相助中彰显社会担当!
昌盛大药房系江西希望工程的老捐方,2008年设立了“希望工程·为了孩子的明天”助学基金,14年来,昌盛大药房累计资助1900余名家境贫寒的学子圆梦大学,助学专项捐赠达900余万元,2021年荣获“江西希望工程30周年突出贡献奖”。本轮疫情发生后,昌盛大药房多次通过江西希望工程给疫区捐赠抗疫物资。

2022年4月29日上午,为了表达对奋战在南昌抗疫一线志愿者们的敬意,王老吉药业、昌盛大药房携手江西希望工程捐赠了2000份防疫防暑物资送往南昌市东湖区方志敏广场核酸检测点、 豫章街道、公园街道等防疫一线,慰问坚守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志愿者。
近期以来,面对南昌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广大一线防疫人员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昼夜奋战、冲锋一线,为南昌疫情防控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为打赢南昌疫情防控战作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为了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链条,保障南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风雨交加,无数“大白”、志愿者等一线抗疫人员全力以赴、前仆后继;每一次紧急任务,每一轮核酸筛查、抗原检测,他们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他们用自己的辛劳和坚守、奉献和汗水,密实织就了英雄南昌抵御疫情的最严密防线,在2022年的春天,谱写了“请党放心、抗疫有我”的壮美诗篇!

【完】

45

44

牵手希望 温润赣鄱 | 江西希望工程
再获广东坚朗90万元善款,新添3所希望小学

10

王晓丽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内龙头企业,坚朗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有着社会责任和担当。公司自2007年捐建首所希望小学、播下第一颗爱心种子起,就一直致力于改善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孩子们的读书环境,帮助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15年来,在全国15个省(市)捐建了74所希望小学,其中江西有6所,公司也因此于 2021年获得江西希望工程30周年突出贡献奖,接下来,坚朗将在继续为江西地标建筑提供优质产品,为江西建筑行业提供细致服务,助力江西经济、基建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担当、不忘守护偏远地区孩子“上好学”的梦想,一如既往地支持江西希望工程事业发展。
毛鸿山在致辞中首先向此次慷慨捐资助学的广东坚朗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表示在支持希望工程、践行公益的道路上,1.4万多名“坚朗人”用希望之光,照亮山区孩子们的前行之路,用关爱之情,为他们遮风挡雨、沐浴阳光。他相信此批获捐的三所坚朗希望小学将有力的改善当地基础教育条件,帮助当地青少年儿童实现“上好学”的梦想。他承诺江西青基会将会认真抓好希望小学的建设管理工作,努力把这三所坚朗希望小学建设成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展示公益形象的窗口、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全体干部员工的爱心牵挂。他期待广东坚朗爱心的步伐遍历江西更多、更远地方,奉献更大、更强力量,为农村青少年儿童带去更美、更好的希望。

4月28日,一场名为“情系教育•爱心公益”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仪式在南昌市小蓝工业园区举行,仪式上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向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90万元,用于在我省兴国、莲花、铜鼓等地援建3所“坚朗希望小学”,为当地农村青少年儿童送去了有温度、有力量、有效果的援助,为革命老区的教育振兴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公益力量。
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东营销中心副总裁王晓丽、坚朗公司大中南销售区总经理许乐成、坚朗公司大中南销售区副总经理谌小辉、禹远征、汤明明、周岩生、胡武军,以及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毛鸿山,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杨志萍等出席了此次捐资助学仪式。

47

46

据悉,坚朗公司创建于2003年,是一家从事建筑配套件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专业公司。该公司通过践行“唯有专业才能创造独特价值,投机没有未来”的经营哲学,以先进的设计理念、精美的外观、优良的品质,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成为建筑领域的著名品牌。
今年是江西希望工程实施的第31个年头。31年来,江西希望工程始终坚守助学育人、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在赣鄱大地上播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展开一场场没有终点的爱心接力,并通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挖掘服务资源,聚焦全省薄弱学校、关注贫困学生,着力“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通过实施“精准建校”以及“精准资助”这两个“精准抓手”,帮助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资助贫困青少年完成学业。截止目前,江西希望工程已募集社会善款筹善款8.5亿元,救助大、中、小学生近25万名,兴建希望小学1450多所,使其成为了江西名符其实、有口皆碑的公益助学品牌,成为江西农村欠发达地区“扶贫先扶智”最具典型的项目,成为了对江西农村青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引领、本领练就、创新创造、品格锤炼的一个重要育人平台。新时代、新征程,江西希望工程将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工程重要寄语精神,竭力为江西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仪式中,广东坚朗公司大中南销售区领导代表禹远征、广东坚朗公司大中南销售区员工代表汪乾隆等也先后致辞、发言,表达了作为坚朗人积极关注农村基础教育、热心参与希望工程、誓将爱心撒播到更远地方的决心。
捐赠仪式上,广东坚朗向江西青基会递交捐赠支票,江西青基会回赠锦旗及荣誉证书。   

【完】

总编:毛鸿山
主编:周彦廷
责任编辑:郑小静

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叠山路511号老政协大楼9楼
电话:0791-86708335

编辑

江西希望工程

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