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农业综合信息(第23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3-12-11
184

农业综合信息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第23期
总第939期

2023年10月20日

昆明市气象局

http://yn.cma.gov.cn/zsqxj/kmsqxj/

目录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23期
总第939期

2023年10月20日

邓小刚会见泰国农业和合作社部部长

1

要闻报道

P03

云南花卉产业公共宣传推介活动在无锡举办

6

花卉产业

P11

湖北宜昌夷陵区:加快橘文旅融合,推动产业链示范

2

八面来风

P04

研究发现蚯蚓可缓解土壤中抗生素向蔬菜迁移的作用

4

农科园地

P07

山东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拓展创新“三个模式

5

专家论坛

P08

新疆开行今年首趟香梨冷链专列

7

果蔬天地

P13

研究揭示亚致死剂量铜增强细菌耐药性的前体机制

8

新技术 新产品

P14

从“三新”看农业强省建设
中国棉海外开花:农业科技走出国门惠及中亚国家

9

环球信息

P15

本期编辑:陈蕾、刘祎

*资料来源于相关农业信息网站

大理开展核桃生产机械化
专题调研

3

本省新闻

P06

10月10至14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应泰国农业和合作社部邀请访问泰国,并于10月11日在曼谷与泰国农业和合作社部新任部长塔玛纳就加强中泰农业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邓小刚表示,中泰两国是亲密友好邻邦,农业科技交往密切,人员往来不断,农业经贸合作成效显著,此行的目的就是落实构建更为稳定、更加繁荣、更可持续的中泰命运共同体,与泰方商定进一步深化农业务实合作的具体举措。邓小刚向塔玛纳介绍了其关注的中方在保障粮食安全、脱贫攻坚、农业科技创新以及减灾救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就双方加强政策交流对接、扩大农业经贸往来、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与塔玛纳进行了交流。双方同意尽快召开第13次中泰农业合作工作组会议,实施新的农业交流计划和项目。泰农业和合作社部副部长猜亚、次长巴允、副次长盛塔庚等参加会见。 

要闻报道

邓小刚会见
泰国农业和合作社部部长

访泰期间,邓小刚赴正大集团总部访问,与正大资深副董事长蔡益光、李绍祝等进行交流。正大集团高度认同中国发展道路和理念,表示愿继续加强在华农业投资,为中泰农业合作做贡献。邓小刚表示,中方将坚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为包括正大在内的涉农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希望正大继续发挥优势,参与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邓小刚还调研了广东农垦等中资企业在泰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曼谷空叻玛荣水上市场。

湖北宜昌夷陵区:
加快橘文旅融合  推动产业链示范

八面来风

金秋十月迎宾朋,富美夷陵颂欢歌。夷陵区委书记肖鹏飞表示,近年来,夷陵作为宜昌柑橘产销主阵地,今年柑橘产量预计达到83万吨。坚持围绕“土”“特”“产”做文章,以链式思维推动柑橘等特色主导产业增值增效,一年一个片区、一个产业、投入50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建设高标准国家柑橘现代产业园,打造官庄柑橘文化旅游度假区及柑橘美丽乡村,持续擦亮夷陵“橘都”的金字招牌,让柑橘成为农民朋友的甜蜜果、幸福果。

秋高气爽,柑橘飘香。10月14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翠林农业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热闹非凡,第九届湖北宜昌(夷陵)柑橘节在此拉开帷幕。同步举办2023首届华中·三峡宜昌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博览会,集中展现三峡宜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新成就。来自全国各地的柑橘客商、柑橘种植大户、农技专家、网络主播代表等参加相关活动,同庆丰收,共同分享柑橘产业的丰硕成果。

八面来风

荆楚丰收好年景,更喜峡江橙黄橘绿。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李宗友介绍,近年来,湖北大力发展精品果园,统筹推进柑橘产业链建设,2022年全省柑橘面积364.3万亩、产量537.8万吨,柑橘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368亿元。宜昌柑橘产量接近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湖北全省产量的八成。夷陵区作为柑橘产销大区,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四季有果、农旅融合的新路子。将在政策、项目、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宜昌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湖北的柑橘产业名片擦得更亮,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本届宜昌(夷陵)柑橘节是第十四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的系列活动,由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夷陵区人民政府承办,以“橘文旅融合、产业链示范”为主题,设有柑橘营销洽谈会、柑橘主播带货、橘农趣味运动会、柑橘啤酒音乐晚会、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柑橘轻简优质栽培与机械化技术交流等活动。

办好一个会,激活一个城。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说,宜昌柑橘多年来一直稳定供应着北京市场,产业的兴旺既带动果农们致了富,也为首都消费者造了福,受到北京市民的普遍欢迎。持续举办九届的宜昌柑橘文化节,对品牌塑造和营销推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幕式上,宜昌市表彰了一批2022年度柑橘销售先进单位及优秀客商代表。现场进行了柑橘产销对接签约,签约数量达15.3万吨,金额达8.35亿元。夷陵区在唱响“宜昌蜜橘”品牌的同时,聚力打造以三峡柑橘博物馆为核心的官庄4A级景区,持续推出“橘海稻香”“缤纷四季”等户外旅游精品线路,走上了橘旅融合之路。

大理开展核桃生产机械化
专题调研

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新型核桃油“水代法”榨取过程,与核桃种植大户座谈了解核桃种植、采摘、加工和榨油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生产成本构成情况,与当地农业农村局、林草局、核桃研究院等部门负责同志深入探讨破解当前受核桃市场价格低迷影响、农户收入下降的办法和思路。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宁德鲁向调研组重点介绍了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概况和核桃油“水代法”榨取新技术特点及相关专家对该技术的评审意见。

本省新闻

10月10日至13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金红伟一行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对核桃生产机械化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大理州核桃主产区漾濞彝族自治县、大理市核桃生产基地、机械加工企业、农机装备生产企业和种植大户家中,对云南核桃产业状况、发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详细调查了解。

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站相关负责同志,大理州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漾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以及大理州农机安全服务中心、漾濞县农业农村局、林草局相关负责同志参与调研。

调研组认为,解决核桃采摘、青皮处理、烘干等环节初加工技术装备,是促进云南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证。核桃油榨取技术的改进和提升是推进核桃产业精深加工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在今后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上环节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采取成立核桃收获加工作业服务队、构建利益捆绑新型分配机制等办法,尽可能保障好农民的合理收益。

研究发现蚯蚓可缓解土壤中
抗生素向蔬菜迁移的作用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田有机污染生物消减创新团队揭示了蚯蚓在缓解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向蔬菜迁移方面的作用与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总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随着畜禽粪肥在农业土壤中的使用,畜禽粪肥中的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也随之进入土壤。
该研究通过盆栽实验,探究了两种生态型蚯蚓(威廉腔环蚓和赤子爱胜蚓)对土壤-生菜系统中金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积累和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蚯蚓后,生菜根、叶中的金霉素含量和其抗性基因丰度分别降低了8.93%~36.1%和24.4%~44.1%。蚯蚓的加入显著降低了生菜根系对土壤中金霉素的吸收,降低了土壤中某些致病菌的丰度,但未改变金霉素从根系向叶片的转移效率。研究表明,应用蚯蚓可以显著降低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土壤-生菜系统中的积累和传播风险,为解决土壤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污染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生物修复方法。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农科园地

山东潍坊市委书记刘运: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拓展创新
“三个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三个模式”,通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把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作为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的主攻点,加快推动农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一产独秀向三产融合转变,全面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强化科技支撑,聚力突破核心种源、智慧农业、高端农机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提升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更新发展第七代设施大棚,进一步提高智能装备应用率,国产智能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突出主体带动,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规模化经营,打造全国重要的“菜篮子、种子库”。推动全链升级,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融入“双循环”,蔬菜、畜禽、农机全产业链规模突破千亿,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不仅要让农民在县域内就业,而且更要吸引项目、资金、人才等产业要素的汇聚,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专家论坛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到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和考察山东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我们始终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拓展创新“三个模式”为引领,坚持农业农村一体谋划、城市乡村协调推进、“五个振兴”同步发力,扎实做好产业振兴、城乡融合、生态提升、文明善治、利民富民“五篇文章”,探索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农民就地增收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夯实振兴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满足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美好向往,必须着力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的局面,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我们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系统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服务配套,推动城乡资源统筹配置、功能衔接互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方面,高效率配置资源要素。坚持以改革增动力、添活力,加快激活沉睡资源、引入金融活水、汇聚各类人才,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引入工商资本投入乡村,增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乡村振兴高端人才总量,构建起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新格局。另一方面,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坚持道路、供水、物流、网络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护,推动公共服务加速向农村延伸,基本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农村道路“户户通”,形成“两公里·半小时”服务圈,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生命周期服务。城乡融合让乡村更美好,和美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城里人周末、节假日返乡生活成为新时尚。

专家论坛

创新融合发展体制,建设宜居宜业家园。

创新生态治理体系,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潍坊拥山揽海、地形多样、水系发达,生态优势明显。我们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提升农业生态价值,促进乡村自然资本增值,实现了增绿留金、绿富双赢。扩大绿色生产,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综合配套技术全面应用,有效解决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问题。加强全域整治,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入手,全域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绘就“一村一画、一户一景”的乡村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没有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始终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快构建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强化党建引领,实施“头雁领航”和履职能力提升工程,从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优选村党组织书记,常态化打造过硬支部,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农村党组织成为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推进三治融合,推行网格化、社区化、信息化和积分制管理,建立“四议两公开一监督”“阳光议事日”等制度,所有村庄全部制定村规民约,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突出文化凝聚,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移风易俗、长者食堂等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善治之花开遍广袤沃野,乡亲们心齐、气顺、劲足,整个乡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专家论坛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创新普惠共享机制,打开共同富裕之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这鲜明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方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发展村集体经济,走好富民强村之路。一方面,夯实集体增收基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培育“红色”联合经济体,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动村集体增收。另一方面,提升农民增收成色。实施农民增收促进工程,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探索建设共富“产业联合体”,发展订单农业有定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就业有薪金、承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风险防范有基金、参股经营有红利,广大农民分享到更多增值收益。农民收入跑出“加速度”,老乡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

云南花卉产业公共宣传推介活动在无锡举办

云南花卉产业公共宣传推介活动在江 苏无锡拉开序幕!

花卉产业

从1983年“斗南收获第一枝剑兰”到现在成为全球三大花卉主产区之一,40多年来,云南花卉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2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194万亩。鲜切花产量达177.17亿枝,占全国的50%以上,鲜切花产销量连续29年保持全国第一。斗南花卉市场多年保持亚洲最大花卉交易集散中心地位,“云花”品牌价值逐年提升。
  为进一步巩固“云花”品牌的影响力,10月13日云南省花卉技术培训推广中心在江浙沪地区的终端市场开展了一系列“云花”宣传推介活动,其中国际花卉新优品种流行趋势发布活动、“10大名花”及云南花卉产业成果展示、云南花卉绿色生产地方标准推介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来自云南的花卉新优品种深受市场喜爱,云南花卉产业绿色生产模式和云南名花企业亮相展厅,最新的花卉品种、最优的种植理念、最佳品质的花卉产品得到与会行业内专家、各地批发贸易商、花店店主的认可,纷纷驻足咨询洽谈合作。

推介会现场

花卉产业

本次推介活动旨在搭建产销高效通路,持续巩固“云花”华东地区重点城市高端市场份额,助力“云花”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云花”产业话语权及领先地位。

近年来,在稳定种植面积前提下,云南省以绿色化、标准化、设施化为引领,积极优化花卉新优品种保护环境,构建花卉绿色生产标准体系,持续巩固高品质花卉生产的全国领先地位,推动云南花卉产业跨入世界一流行列,加快助推云南由花卉产业大省向花卉产业强省迈进。

新疆开行今年首趟
香梨冷链专列

果蔬天地

报道称,随着库尔勒香梨大量上市,香梨销售进入旺季,目前,全疆库尔勒香梨种植面积在百万亩左右。

据悉,今年已经发运新梅、葡萄等鲜果冷链集装箱107只、2140吨,通过铁路冷链将优质特色林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已通过铁路将核桃、苹果汁、果酱等10余种共计11.27万吨农产品运往国内外。

据“新疆日报”报道,近日,一列满载514吨库尔勒香梨的货运列车从库车站发出,开往湖南怀化西站,到达后将分销至周边地区,部分货物还将以铁路冷链班列方式通过中老铁路出口泰国、越南等国家,这是新疆今年开行的首趟香梨冷链专列。

针对鲜果保鲜期短、运输时限要求高特点,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喀什货运中心安排专人全过程盯控货票受理、进场安检、装车挂运等各环节作业情况,加强与发运企业及汽车运输公司沟通联系,精准掌握产品备货、装车进度,提前配备装运冷链集装箱专用车辆,提升运输效率。

研究揭示亚致死剂量铜
增强细菌耐药性的前体机制

重金属暴露能够促进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已成共识,然而短期重金属胁迫细菌如何影响抗生素耐药性及主要作用途径仍不清楚。
研究发现,在4毫克/升和20毫克/升铜暴露下,野生型大肠杆菌和耐药大肠杆菌的总体抗生素耐药性水平增强,最小抑菌浓度增加了2至8倍,明确了亚致死浓度铜暴露下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与氧化应激有关。分析发现,野生型大肠杆菌在亚致死浓度重金属暴露后,细胞氧化应激反应被激发,促进细菌进入休眠状态,增强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重金属暴露后,耐药菌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耐药基因的种间水平转移被提高,且发现重金属胁迫均能提高野生菌和耐药菌中抗氧化酶基因表达,而这些编码基因与外排泵基因簇存在共同选择,从而提高了细菌耐药水平。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田有机污染生物消减创新团队揭示了重金属增强细菌耐药性的前体机制,为有效遏制环境细菌耐药性提供了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总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新技术 新产品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项目的支持。

从“三新”看农业强省建设

四五米高的“钢铁侠”,玩具般大小的微耕机……在农交会农业机械展区,各种身怀绝技的“钢铁侠”同台竞技,各显神通,引来众多观众。
人群中,最为吸睛的,是一排色选机。“普通色选机每小时加工10吨大米,这款色选机可以加工20吨,买一台机器相当于两台机器。”合肥捷迅光电公司工作人员王晓涵现场“叫卖”。
这家企业对面,另一家色选机企业合肥泰禾也不甘示弱。“我们这款色选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普通机器难以识别的种子芽头,它通过采集物料信息、深度学习,可以轻松识别。”合肥泰禾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企业订单饱满,产销两旺。
农机装备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机使用大省。2022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超过707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保有量分别达到29.1万台、23.9万台、5.3万台,均位居全国前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超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装备处处长张道华表示,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农机制造业转型升级,全省农机装备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省有全柴动力、中联农机、美亚光电等农机装备制造企业500余家,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200余家,农机企业年产值335亿元。
安徽省农业农村部门多次深入省内农机生产企业和农业生产主体开展调研,重点围绕丘陵山区等区域、设施农业等产业、果蔬茶等作物品种、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播种收获等关键生产环节,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全面梳理农机发展需求,2022年和2023年分别编制了农机装备需求和研制清单各72项。

近日,一年一度的合肥农交会盛大开幕。除了琳琅满目的优质农产品,还展出了各种硬核的农业装备和技术,还有济济一堂的新农人。本届农交会有哪些新装备、新科技、新面孔,从中可以读出安徽农业发展哪些新变化、新气象?我们一探究竟。

环球信息

新装备

农机智能化、小型化
新机械加快推广应用

一株水稻可以结出两次稻穗?没错,这就是再生稻!由省农科院研发的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让再生稻推广种植成为可能。
“再生稻,种一次可以收两茬。既减少了种子投入,又节省了耕作环节,降本增效。”10月13日,在农交会农业科技创新馆,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陈刚这样介绍。陈刚认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再生稻前景广阔。目前全省已推广再生稻160万亩,未来可以进一步挖掘潜力,特别是一些冬闲田,可以大力推广这一技术。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省着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农业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稳步提升,科技强农作用日益显现。目前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均全国领先。越来越多科技“进村下田”,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1年,安徽省组建了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的水稻、小麦、玉米等12个行业体系,以跨产业、跨领域为特征、产业关键全链条为主线的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等6个专项体系。目前,18个体系共培育、推广新品种789个,破解各类技术难题178项,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问题32项,荣获国家级发明专利274项。
“此次农业科技创新馆就是以18个省产业技术体系为单元,突出科研成果、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及相关产业要素对接。”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负责人纵风云介绍,展馆集中展出了近年来安徽省在农业科研任务中研究、开发、引进的新技术233项、新模式104项、新品种226项、新装备47项。
记者在现场看到,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展示皖麦系列小麦品种30多种、主推技术3项、小麦气力式播种机等新装备,推动安徽省小麦产能持续提升;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展示秸秆变肉,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省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体系瞄准预制菜产业,以科技创新保障食品安全、提升产品品质,吸引了不少参展的预制菜企业负责人参观交流。

环球信息

新技术

18个产业技术体系成果丰硕
越来越多科技“进村下田”

“2022年以来,每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500万元,开展补短板农机装备研发。”张道华介绍,将继续聚焦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等农机装备研发。

在农交会新农人馆,一个“95后”的姑娘大方地招揽顾客,展台前摆满腊鹅等食品。这位来自六安的姑娘叫汤翠琳,毕业于厦门大学,现在回乡从事皖西白鹅养殖和电商销售,去年实现销售额2700多万元。
“农业是有奔头的行业,皖西白鹅是六安的传统特色产业,我认为,未来在产业链提升和供应链布局上下功夫,是有前景的。”汤翠琳说。
科技强农,人才是关键。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要在人才培养、创新激励等方面下功夫,让更多科技人才愿意投身农业,能充分施展本领,出更多有用成果。在实践中农业的吸引力开始显现,一批高学历、懂技术的新农人投身“三农”。
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是最主要的经营主体。近年来,安徽省持续深入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为安徽省农业强省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截至9月底,全省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数量超过29万个,总量连续9年居全国第1位;农民合作社11.6万个,总量居全国第4位,入社农户达450万余户,带动600多万小农户融入大市场。
“电商直播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此次展会的一大亮点。”省农业农村厅合作经济指导处副处长章新振介绍,此次展会优选了一批立足农村从事电商直播、移动营销,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参展主体。他们在展会现场直播营销,既活跃展会现场气氛,又普及电商知识、营销技巧,让广大参展主体学有榜样。

环球信息

新农人

更多人投身“三农”
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纵风云表示,将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品种选育、技术栽培、动物繁育、疾病防控等基础性、应用性技术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化应用水平。同时,聚焦水稻、小麦、玉米、果蔬等主要农作物和农机装备、数字农业、质量环保等重点领域,注重技术集成与配套。

中国棉海外开花
农业科技走出国门惠及中亚国家

近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契尔河州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乌农业现代示范园,67公顷的棉花喜获丰收!建于2021年的中乌农业现代示范园,去年引入了中国的棉种进行耕种,利用国内先进的农田管理技术,使得今年这里棉花产量从之前每亩200公斤提升到每亩400公斤。目前,上合组织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已经与中亚五国、俄罗斯等7国建立了12个海外农业园区,种植包括小麦、棉花、高油酸花生、蔬菜、花卉等十几种农产品。

环球信息

昆明市气象局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保障。气象法规建设,气象行业规划,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业务管理,气象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气象宣传教育。

本期编辑:
单位:
原地址:
现改址:

陈蕾、刘祎
昆明市气象局
昆明市环城西路416号
昆明市呈贡区物流片区石龙路北部雪犁山顶(呈贡二水厂旁,洛阳街道办事处背后山顶)
650000
64132497

邮编:
电话:

*资料来源于相关农业信息网站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