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农业综合信息(第20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3-11-22
91

农业综合信息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第20期
总第936期

2023年9月21日

昆明市气象局

http://yn.cma.gov.cn/zsqxj/kmsqxj/

目录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20期
总第936期

2023年9月21日

唐仁健分别会见缅甸农牧灌溉部部长敏楠和柬埔寨农林渔业大臣邓迪那

1

要闻报道

P03

第二十一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集中展示云南花卉产业丰硕成果

6

花卉产业

P11

甘肃定西马铃薯冷链铁海联运专列举行首发仪式

2

八面来风

P04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填补世界文化遗产中的茶文化主题项目空白

3

本省新闻

P05

研究提出不当使用免疫刺激剂造成水产动物免疫紊乱的靶向肠道菌群解决方案

4

农科园地

P07

“茅台+咖啡”,土特产也可以来一杯

5

专家论坛

P08

中老铁路累计运输水果、蔬菜8.2万吨

7

果蔬天地

P12

研究揭示环指蛋白20促进
猪快肌纤维形成的分子机制

8

新技术 新产品

P13

推进成果转化 助力强农建设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隆重开业
第七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召开

9

环球信息

P14

本期编辑:邹阳

*资料来源于相关农业信息网站

近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广西南宁分别会见来华出席第七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的缅甸农牧灌溉部部长敏楠和柬埔寨农林渔业大臣邓迪那,就深化双边农业合作交换意见。

会见敏楠时,唐仁健表示,中缅两国睦邻友好,农业合作互补性强、成效显著。中方愿与缅方适时召开农业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围绕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商定下步合作行动,助力缅方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敏楠感谢中方长期以来给予缅农业发展的支持帮助,希中方继续在海水养殖、耐盐碱水稻种植等领域为缅方提供技术指导。缅方欢迎中方企业赴缅开展农业投资合作。
会见邓迪那时,唐仁健表示,中方愿与柬方共同落实两国领导人就打造“钻石六边”合作框架的重要共识,建立联合工作机制,采取务实举措推动“鱼米走廊”建设,重点围绕淡水养殖和水稻种植等开展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助力柬方农业现代化发展。
邓迪那积极评价柬中农业合作,期待中方支持帮助柬方不断提升稻米等重要农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水平。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魏百刚分别参加上述会见。  

要闻报道

唐仁健分别会见
缅甸农牧灌溉部部长敏楠和
柬埔寨农林渔业大臣邓迪那

甘肃定西马铃薯冷链
铁海联运专列举行首发仪式

八面来风

近日,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期间,马铃薯冷链铁海联运专列举行首发仪式,价值13.125万美元、共375.1吨的马铃薯将从甘肃定西出发,经青岛港,最终被运抵泰国曼谷。

近年来,地处甘肃中部的定西市依托自身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各类产品进出口规模快速增长,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马铃薯作为定西对外开放的“金名片”,多年来不断顺应时代潮流,紧贴市场需求,先后走过了鲜食化、主食化到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历程,当前正逐步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
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和谦表示,此次出口贸易的达成,是定西正式开启与东南亚地区直接经贸往来的标志性事件,更是定西市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成功实践,必将为定西更高层次打造“中国薯都”注入新的动能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追赶发展带来新的更大机遇。下一步,定西将充分发挥节点功能和资源优势,打造优质定西马铃薯产品供应体系,持续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和运营能力,推动南向陆海联运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努力打造带动全市、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和对外开放示范区,让更多陇上名优物产通过定西对接国际市场、走向世界舞台。

甘肃定西马铃薯冷链铁海联运专列首发仪式现场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是由古茶林、茶园、森林和传统村寨构成的不断演进的文化景观,是世界上现代茶园种植技术普及前,传统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实物例证和典型代表。遗产地总面积19095.74公顷,其中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缓冲区面积11927.85公顷,遗产地居住着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汉族5个民族,共有人口1586户6535人,是活态传承的文化景观。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于2010年6月启动,2012年9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同年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9年国家文物局将其确定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荐项目,202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中国2022年世界遗产正式申报项目。2022年9月,在国家文物局的协调和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现场考察评估工作。

近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同时成为全球首个茶文化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云南拥有的世界遗产项目增至6项,数量仅次于北京市,排名全国第二。

本省新闻

填补世界文化遗产中的茶文化主题项目空白

景迈山全景

本省新闻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3类。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普遍价值6项评估标准中的两项(标准Ⅲ——能为延续至今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标准Ⅴ——是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扭转的变化的影响而脆弱易损)。
对照标准Ⅲ,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西南地区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的典型例证。这一种植方式利用森林系统创造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并利用生物多样性预防病虫害、促进授粉并提供天然养分,持续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茶叶,在当今世界规模化台地茶种植园主导的背景中十分独特,显示出对当下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伦理和智慧。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体系,独特的茶祖信仰、以“和”为核心的当地茶文化、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以及互敬互爱的风俗习惯,实现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高度精神联系,保证了这种传统延续千年并依然充满活力。
对照标准Ⅴ,景迈山申报遗产地是世居民族保护并合理利用山地和森林资源的典范。世居民族利用因地制宜的土地平面、垂直利用技术和村寨选址、建设技术等传统知识体系,通过以古茶林为核心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续利用,创造了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耕地和其他生产活动在茶林外的智慧型山地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森林农业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茶文化主题项目空白,再次证明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茶的起源地,是种茶制茶的鼻祖。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自信,古茶林彰显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朴素生态伦理和智慧,对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多元文化并存具有启示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世界遗产

◀ 标准Ⅲ ▶
能为延续至今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 标准Ⅴ ▶
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扭转的变化的影响而脆弱易损

研究提出不当使用免疫刺激剂
造成水产动物免疫紊乱的
靶向肠道菌群解决方案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当前水产养殖中免疫激活剂使用不当所导致的鱼体免疫紊乱状态,并深入分析了靶向肠道菌群解决此类免疫紊乱的可行性,对水产养殖行业绿色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水产养殖综述(Reviews in Aquaculture )》上。

在减抗替抗的大环境下,免疫刺激剂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养殖,但由于水产动物和免疫刺激剂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免疫刺激剂精准饲用难度大,且负面效应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由于免疫刺激剂饲用不当导致的机体免疫紊乱。
该团队对免疫紊乱状态进行了归类,将其分为免疫耐受、免疫耗竭及免疫过激三类。目前研究显示,水产动物不同免疫紊乱状态下均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失调,且有着类似的失调模式。通过靶向肠道菌群解决此类免疫紊乱具有可行性,而且此种措施不受物种和免疫刺激剂种类的限制。该综述为免疫刺激剂负面效应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农科园地

“茅台+咖啡”,
土特产也可以来一杯

近期,贵州茅台和瑞幸咖啡联名出品的“酱香拿铁”成为爆款产品。这对意想不到的组合上线当天销售额便破亿元,刷新了咖啡品牌方的单品销售纪录。虽然好喝与否众说纷纭,但网络话题量和销售的火爆程度确实是一骑绝尘,跨界营销的合作双方都赚足了眼球。这种看似不搭界的联名营销,亦能给苦于探索如何“出圈”的土特产带来新灵感。

茅台味的咖啡,你喝了吗?

客观来看,我国农产品营销和品牌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不少痛点难点。从消费端看,对农产品的关注重点已经由“有没有”“够不够”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让农产品营销面临新挑战。而从供给端看,虽然我国农产品品类繁多、供给充足,但品质不稳定、外观口感差异大,整体标准化程度有待提升。当前农业品牌发展“小散弱”现状依旧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已经在区域内小有名气的土特产,要想破圈突围,实现优质优价,并非易事。
茅台味咖啡乍听起来离农产品有些距离,但仔细想想,饮品与农产品的关系并不远。初级农产品是食品饮料等快消品的原料,经过农副产品加工后,变成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品。此外,这种创新型跨界营销方式也可以是产品营销领域的通用方法,可供农业品牌学习借鉴。

专家论坛

事实上,小众土特产借跨界营销走红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这两年,以油柑、黄皮、“鸭屎香”茶叶为代表的土特产在新茶饮上的创新应用,创造出“霸气玉油柑”“黄皮仙露”“鸭屎香柠檬茶”等一个又一个爆款。将原料茶叶、水果特色品种和优质产地作为产品卖点,日益成为新茶饮品牌获取消费者关注的妙招。“土特产+茶饮”的跨界让饮品自然新鲜、风味道地的特点更加突出,客观上带动了一批小众茶叶和水果“出圈”,为上游供应商、种植户创造了可观的产业价值,提升了原料产区的知名度、美誉度。

当前,新饮品赛道“厮杀”不停,作为“宝藏”原料,土特产的潜力还待进一步开发。总结经验,土特产要想闪耀“出圈”,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跨界的对象和方式。一方面,成功跨界要做到创新思维、打破框架、制造惊喜感。每一个成功跨界的现象级产品,都能把原本不相干的商品和用户拉进同一个圈子,正如“茅台+咖啡”之所以能收获超高人气的话题讨论热度,就是源于让消费者意想不到的品牌组合。而对土特产来说,要破圈就不能只关注地里的事,更要重视不同消费者的痛点、痒点、爽点,发掘拓展本地土特产与外地消费者的供需接口,借助跨界力量实现破圈突围。

专家论坛

新饮品赛道

另一方面,成功的跨界是双方互补和各取所需。还是拿这次“茅台+咖啡”的成功营销来说,茅台想吸引瑞幸的用户群体,瑞幸则相中了茅台的“高端感”。正所谓“年轻人的第一口茅台,中年人的第一杯瑞幸”,一次跨界联名便打通了两个本不相干的用户群体。具体到土特产的跨界营销,合作品牌应能发挥出土特产乡土味浓、品质优秀、亲民度高和口碑良好的先天禀赋,且具备帮助土特产破圈的渠道和营销能力,把土特产自带的“新奇特”属性转化为产品差异化的武器,创造出不同寻常的口感和消费体验。

成功跨界需要互补与各取所需

不能忽视的是,营销带来的流量要想接得住、可持续,还得修炼好产品内功。对土特产而言,稳定的品质是其进行大规模市场营销的根基,跨界营销更是对双方商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毕竟品牌双方一旦捆绑,好坏都能被同时放大。“酱香拿铁”卖爆全国的基础,也是因为茅台和瑞幸都拥有大规模标准化量产的实力。“每次吃都一样好吃”的背后,是品质高度可控。土特产要突围扩圈,除了学营销,还得完善标准化生产、高效率物流等跨界营销的支撑体系,对整个供应链、产业链提质升级。
此外,土特产跨界营销还需格外珍视口碑。土特产蕴含着丰富的乡味、乡思、乡情,能使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其积累的良好口碑和亲民属性来之不易,不可随意透支。如果只注重短期营销带来的收益,而忽视中长期的质量管控,怕是迟早会自砸招牌,甚至被消费者抛弃。

专家论坛

土特产营销任重道远,让更多土特产闪耀“出圈”,才能推动农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使广大农民分享品牌溢价带来的收益。跨界营销只是土特产“出圈”的一种方式,未来还要继续深挖土特产蕴涵的传统农耕文化精髓,培养“土特产商业思维”,释放农业品牌的创新想象力和市场潜力。可加强土特产与现代元素、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准确洞察消费者需求,在技术、业态和场景创新上下功夫,让越来越多的土特产能登上营销舞台的“C位”,在更加广阔的市场搏击中寻找更多可能。

“修炼好产品内功”是关键

第二十一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集中展示云南花卉产业丰硕成果

本届花卉展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主题为“‘象’往云南,世界花园”,展区面积达5万平方米。花卉展集中展示云南花卉产业发展丰硕成果,集观赏性、艺术性、商业性于一体,是“云花”产业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窗口。
2022年,云南花卉种植面积194万亩,鲜切花产量达177亿枝。展会期间,云南首次集中展示自主培育的百余个新优品种,展现“云花”种业创新成就。荷兰是本届花卉展的主宾国,共有29家荷兰花卉企业参展,通过系列花卉交流活动,展示荷兰花卉产业的最新发展成果。
参展的昆明国际花拍中心副总经理汪洋介绍,他们依托高品质供应链组织能力、交易整合能力,构建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交易为核心、产业配套服务和科技研发为两翼的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云花”产业第一互联网平台,加快“云花”产业数字化向数字产业化发展。

9月15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暨IFEX昆明国际花卉园艺展在昆明开幕,来自荷兰、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的39家花卉园艺企业和国内400余家企业参加本届花卉展。

花卉产业

9月15日,观众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上参观

中老铁路
累计运输水果、蔬菜8.2万吨

报道称,以往东南亚水果由磨憨入境中国,主要采用公铁联运模式,从磨憨公路口岸入境,海关监管后再经由铁路发往中国各地。自2022年12月3日磨憨铁路口岸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投入使用后,产自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热带水果,以及产自中国云南的石榴、雪莲果和蔬菜,凭借中老铁路通关便捷、国际货运规模化的优势,快速销往两地市场。
中老铁路的开通为水果经销商带来极大便捷,较传统方式最少节省一天时间,且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有效提升果蔬保鲜度。
为提高东南亚水果出口中国的运输效率,中国铁路部门联合海关部门不断优化进境水果运输组织流程及通关查验措施,采取“绿色通道”“单证预审”“两步申报、汇总征税”等通关便利措施,做到“即到即查、即验即放”,大幅压缩进境水果在磨憨铁路口岸停留时间。

果蔬天地

据中新社报道,9月14日,装载16个水果冷链集装箱的21018次列车驶入中国云南磨憨铁路口岸,这是中老铁路首趟国际冷链专列开行后的第205批水果货物。截至目前,中老铁路累计运输果蔬8.2万吨,其中中国进口水果6.6万吨、出口果蔬1.6万吨,货值突破20亿元人民币。

研究揭示环指蛋白20促进
猪快肌纤维形成的分子机制

生猪新品种培育与遗传改良依赖于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但由于缺乏功能明确、具有育种价值的基因或位点,生猪新品种培育一直受到制约。
该研究利用我国丰富的地方猪资源,围绕猪脂肪、肌肉等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开展系统研究。团队前期研究表明,环指蛋白20是猪脂肪细胞分化必需的蛋白,且在脂肪型猪中高表达,在瘦肉型猪中低表达,表明其表达量与猪脂肪沉积呈正相关。为了研究环指蛋白20的体内功能,科研人员创制了脂肪特异性 Rnf20 基因敲除小鼠,发现该小鼠的脂肪沉积显著降低,体重、骨骼肌重量、肌纤维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小鼠。为进一步探究脂肪-骨骼肌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利用血清代谢组和脂肪脂质组联合分析鉴定,发现 Rnf20 基因敲除小鼠的脂肪组织合成以及分泌溶血性卵磷脂的能力增强。体外研究发现,软脂酰溶血卵磷脂可以促进快肌纤维形成。该研究揭示了环指蛋白20通过软脂酰溶血卵磷脂促进猪快肌纤维形成的分子机制,并证实 Rnf20 基因具有潜在的“减脂增肌”作用,有望为生猪经济性状改良提供优秀候选基因。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支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环指蛋白20(RNF20)通过软脂酰溶血卵磷脂促进猪快肌纤维形成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分子生物学(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上。

新技术 新产品

推进成果转化 助力强农建设
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
隆重开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陈温福,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谭乐伟,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李文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申甲,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东北农业大学校长付强,山西农业大学校长(院长)张强,佳木斯大学校长武瑞,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刘春明,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常玉春等来自政府单位、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农业科技型企业代表共计280多人参加本次大会。会议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来永才主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9月20日,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与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政府、大北农集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等28家单位协办的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开业仪式暨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发布大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本次活动以“聚集世界农业创新成果,打造成果展示转移高地,助力龙江农业强省先行”为主题。

环球信息

大北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邵根伙博士在致辞中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要发挥强大作用,成果交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天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的成立是顺应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强国建设的一件大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必将为成果转化、强农建设、民族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原校长Aalt A. Dijkhuizen致辞中期盼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可以成为中国农业和世界农业沟通的枢纽,让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想法在此碰撞交互,助推中国农业取得新的成功。同时,也期望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会成为推动下一代人进步的灵感和创造力源泉。
东北农业大学校长付强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在哈尔滨正式落成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助力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务实举措。东北农大将借助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这个高水平的平台,进一步发挥学校多学科联动优势,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环球信息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李文华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黑龙江,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的建成是大北农集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是哈尔滨市政府、省科技厅等各单位部门多方共同协作的重大成果,是践行加速推进农业强国和龙江四个农业建设的具体行动。

启动仪式上,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博岩,南岗区委副书记、区长任海龙,大北农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张立忠为首批入驻企业颁发权属钥匙。
开业期间,重点围绕“大农业、大食品”领域,还举办了别具特色的成果展示环节。在“汇智龙江·科创未来”最新农业科技成果路演项目中,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发布了规划及成果需求,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依次进行了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发布。
未来,大北农集团将全面融入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紧密联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力量,聚焦产业需求和地方发展需求,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作用,有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科技赋能全方位助力龙江创新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环球信息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谭乐伟致辞中讲到,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的建成,是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协同创新的丰硕成果,也为哈尔滨打造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创新源、增量器。希望交易中心在农业科技成果转移交易、创新型企业培育孵化、创新生态完善提升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致力于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聚集展示、市场化交易、成果孵化及产业化落地。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成果展示交易综合服务平台,服务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企业。共同融入黑龙江农业大事业,全面推进黑龙江大学大院大所创业创新生态圈建设,助力黑龙江打造全球农业人才高地、全球农业研发高地、全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第七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召开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农业互利合作,推动本地区农业发展更加安全、更加绿色、更加智能、更加稳定,唐仁健倡议:加强规划对接,共同谋划推进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等重点任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在东盟国家实施智慧农场试点项目。做大农业经贸,再建一批高水平农业经贸投资合作园区。促进人文交流,密切各层级、各领域农业人才交往,实施一批“小而美”的减贫项目。
论坛由中国农业农村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主持论坛开幕式,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致辞。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许显辉、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魏百刚,部分东盟国家农业部长和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农业部门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180余人参加论坛。

环球信息

近日,第七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唐仁健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农业关系,表示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来,中方与东盟国家深耕农业合作,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新增长极。今年恰逢“中国—东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双方科技合作更加深入,高效实施一批农业技术示范项目;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友谊和互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

昆明市气象局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保障。气象法规建设,气象行业规划,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业务管理,气象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气象宣传教育。

本期编辑:
单位:
原地址:
现改址:

邹阳
昆明市气象局
昆明市环城西路416号
昆明市呈贡区物流片区石龙路北部雪犁山顶(呈贡二水厂旁,洛阳街道办事处背后山顶)
650000
64132497

邮编:
电话:

*资料来源于相关农业信息网站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