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教育月刊
第03期
2024年
5月刊
卷首语
THE preface
让师爱在教育中闪光
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优秀团队: 六年级语文组蹲点领导: 赵小燕 邹 娜 李洪波
六年级语文组,这是一个“团结合作、资源共享;教无保留、研无止尽;和而不同、彰显个性”;又极富亲和力、凝聚力、战斗力与创造力的团队。在蹲点领导赵小燕、邹娜、李洪波老师的带领下,全组老师本着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精神,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引,努力建设有趣有味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展的“汉字游园会”、硬笔书法大赛、诗词朗诵会、演讲辩论、征文竞写、“同读一本书”、毕业纪念文集撰编等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着力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携手同行,共同奔向他们所热爱的教师道路。
目录
contents
2024年05月第03期
[教育叙事】
04/以“护犊子”之心,把握教育契机 方青龙
06/一次遇见等一朵花开 郑文婷
08/爱是慈悲 江志英
10/坚守初心,踽步踏歌 石 雪
12/不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 周宇然
[管理故事】
[读书心得】
[生活随笔】
14/后勤“小事” 沈海燕
16/新“愚公移山” 石婧怡
18/以真心换真情 邹 娜
20/整合团队、发挥价值、提高效率 王雨倩
23/拥有一颗“追求美好之心” 胡雅倩
24/教育与幸福相见 吴慧芳
26/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赵小燕
28/人类为什么会自讨苦吃? 胡丽娟
30/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鲁三嫚
32/镜子,指引者 王思思
34/代扫墓 彭 琳
36/有生之年常陪伴 程 青
39/远飞与停驻的勇气 刘兴婕
40/窗 外 许 杏
42/清晨里一抹“好先生”的深思 李洪波
教育叙事
就一个班级而言,学生的层次是无法统一的,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作为班主任无法避免,更无法逃避。“潜能生”是最让教师焦虑的群体。我要做的就是坦然面对每一届学生的独特个性,抓住契机,及时教育,以教育情怀在我和学生之间构建一条牢固的有韧性的情感纽带;以“护犊子”之心,使其如春风轻拂,如春雨微润。
在2020年9月底,开学第一个月即将过去的时候,学生小轩来到了我班。我热情地把他迎进了教室,向同学介绍了他,并安排好他的座位。万万没想到,这是我噩梦的开始。当天中午就有三个学生来向我告状,说小轩上课无缘无故拿笔戳一下他的后背;或是课间故意打一下同学转身就跑;或是拿着同桌的文具丢到其他同学那里去。其实我通过课堂和课间也观察了小轩同学,在他身上呈现这些问题如同狰狞的洪水,汹涌澎湃,完全更新了我对转校生的认知,让我措手不及。我当天就和小轩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他的妈妈向我讲诉了他的“光辉战绩”——老虎头小学是他就读的第三所小学,他的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从未有过及格,教过他的老师隔三差五就会给家长打电话诉说他的过错,他却从不改变……这些信息对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我也理智地知道这种类型的学生越是调皮,越是有意地突显自己,一定程度上是长期的较差表现使他无论是在学校或者是家中没有获得存在感,在一定程度上他极度渴望获得周边人的关注和认可。我需要一个机会,一个发现他优点的机会。
果然,机会来了!那天班中的一个学生凳子垮掉了,这个学生茫然无措。我还没开口,他就跑了过去,抱起瘫倒的凳子说:“我知道去找谁修,我帮你找冯爷爷去。”说完拿起凳子就跑了出去。那天的天气十分闷热,没有一丝风,云压得很低,就像是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里好像吹过了一阵清凉干爽的风。不知过了多久,他抱着一个新的凳子跑了回来,额头和脖子上挂满了汗珠,像小虫一样在额头和脖子上蠕动,可是他脸上堆积着笑容,把凳子给了那个同学,得意地说:“给,帮你拿了新凳子,破凳子冯爷爷拿去修了。”那一刻,小轩在我心里亮了起来,我等的机会来了。就在那周的班会课上,我有意地谈起这个事,把这个事谈详细,聊生动。我一边讲述,一边偷偷地观察着他。他由最开始的惊愕,变成高兴,在同学们热烈而又持久的掌声中,又变得羞涩。我清晰地看到,他的眼睛里有泪水环绕,那是激动和欣喜在眼睛里转动。
以“护犊子”之心,把握教育契机 方青龙
有了这个契机,后面的工作就顺利多了,他也开始了飞快地蜕变。和同学的人际关系慢慢缓解,成绩从他妈妈所讲的20多分变成50多分,60多分,70多分,80多分;上课也开始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展现自己;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抓住每一次机会,放大他的优点,大力表扬。不仅仅是我的表扬,我在第一时间把他获得的成绩或优秀的表现及时地告诉他的家长,让家长在家中也大力地表扬。除了表扬,我也给予他奖励,像让他和优秀的学生一起上台抽奖;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奖状,我就给他颁发进步奖等等。到目前,他的变化,让他的家长出乎预料。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学生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相结合的爱。这是我们教师的神圣之处,也是职业的荣誉。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就要用“护犊子”般的爱心去承受欢乐和负面情绪,把握教育的契机,寻求希望与光明,于欢乐中放大欢乐。我一直认为,不管时代如何改变,班级中的学生又如何改变,总会有光于黑暗中绽放光明,就像山林无论如何变化,在山里总会有清越的鸟鸣。
灵动教育月刊
本期聚焦
董卿曾在《朗读者》中这样说道:“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作为老师,我认为最美好的遇见,莫过于遇见一群性格各异的孩子,为他们撑起一方爱的晴空。
——题记
◀ 初遇:“插嘴大王”的他
接手这个班级时,是我成为教师的第二年。这个班级的孩子在前任班主任的驯服下,个个都“循规蹈矩”,小心翼翼。初入班级的我,被其中一个性格鲜明的孩子“夺”走了大部分的注意力。他的名字叫小浩,小浩宛若一只“小百灵”,伶牙俐齿,总是喜欢扯着嗓子打断老师的发言。
一次语文课,我正讲得兴起,孩子们也全神投入,他们的眼神中散发着求知的光芒,小手也高高举起,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突然这时,一阵“男高音”已经将答案脱口而出,并且还洋洋得意地发出了哈哈的大笑声。我压抑住自己的怒火,死死盯着他,他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耷拉着头,也不敢抬头看我。下课后,班长向我反馈情况说,小浩这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上课就特别喜欢插嘴、抢话、聊天,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他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接着,我又向前任班主任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对小浩进行过谈话、罚抄、写检讨、写保证书、叫家长,可谓是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但他依然是以不变应万变——继续讲,老样子。
◀ 拥抱:走进未知的他
课后,我电话联系了小浩的母亲,想要了解一下家庭生活中的小浩。从小浩的母亲口中,我逐渐勾勒出了这个孩子的轮廓。原来,他的父亲因为车祸意外去世了,孩子一直跟着的爷爷奶奶生活,大抵是出于同情和怜爱,爷爷奶奶十分宠溺孩子,可以说是有应必求,这也导致了小浩长期以来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规矩意识。而又因为小浩长期缺少父亲的陪伴,所以心理上一直易多愁善感,脆弱敏感,害怕别人否定自己,忽视自己,所以极力渴望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获得他人的关注。而父爱的缺乏以及没有正确的行为引导,小浩比同龄人更容易表现出反叛和攻击性的行为。
◀ 触心:静待星光闪烁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与小浩母亲沟通过后,我对他的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顿时,我有点
教育叙事
◎郑文婷
一次遇见等一朵花开
本期聚焦
心疼小浩。孩子是缺爱的,因为父亲离开人世,而母爱也不完整,亲子之间的沟通少之又少。所以,凡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
于是,我先找小浩谈话,明白问题所在,并和他达成君子协议。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让纪律小组长带读班规“铃声一响进教室,专心听讲勤思考;举手发言再提问,尊敬师长听教导”,用集体的力量去提醒他上课时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能随意讲话,强化纪律意识。并且承诺,他只要上课插嘴不超过两次,我便会奖励他一朵小红花,贴在专门为他建立的档案收集表格里,利用每周一表、每月一表进行跟踪。根据表格数据予以奖惩,一段时间后,小浩自然会心服口服,努力正视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还让小浩每一周承担一天纪律小老师的工作,当他看到班上哪个同学上课讲话、插嘴,他也要履行提醒义务,在约束他人的同时,收获了存在班级集体的价值感和维护班级纪律的荣誉感。
据我观察,小浩每节课会有四次以上的难以自控,一旦发现他露出急不可耐的神情,此时我都会争取为他创造一个“纾解”的窗口和“释放”的机会——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或者让他读课文,无论他回答的正确与否,我都会给予他适当的肯定。“你们觉得小浩回答得棒不棒?”“你们看,小浩这节课没有随意插嘴,而是先举手再发言,对不对?”我也会通过这样的肯定方式帮助小浩一次又一次强化上课守纪意识。当我看到小浩眼里露出自信的光芒,我也意识到他的内心深处是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欣赏与鼓励的。其实,小浩上课爱插嘴也是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也是希望同学能肯定他,也是想表现自己,只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方式。于是,利用小浩这一特点,我们班级正在筹备的“演讲小达人”以及“诗词小达人”活动中,我也会让他担任活动小组长,统计活动名单并展示活动风采。渐渐地,小浩不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他也意识到了上课的插嘴、抢话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反而会严重影响他人,也是非常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而小浩的“守纪袋”里早已经贴满了一朵又一朵小红花。“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丫,奖励你有勇气,主动来和我说话。”小红花是什么?在我看来,小小红花力量大,一朵小红花代表的是肯定、是赞赏、是鼓励,更是对孩子们保持好习惯、传递好行为的希冀。
◀ 蜕变:长长的路,慢慢地走
生命的本质需求是渴望被看见,而教育的本质是引领,是尊重,是带动。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道:教育是一朵花摇动另一朵花,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老师,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孩子,我更愿意把小红花准则变得温情化,我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通过一朵朵小红花寻找到自己所爱,心如花木,向阳而生。
灵动教育月刊
本期聚焦
教育叙事
爱是慈悲
◎江志英
本期聚焦
身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教书育人中,我们要始终秉持着一颗慈悲之心,尽可能地去了解、关爱每一位学生,帮助他克服困难,成长进步。相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更倾向于关注学困生和调皮的学生,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心血和关爱。
去年6月初,我临时接手了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前班主任告诉我有一位叫小林的男同学很叛逆,总是喜欢招惹同学,在老师的课上几乎不读也不写,不是撕纸就是和同学打闹。后来他的妈妈告诉我,在我来之前的几个月,常常是他的爷爷来学校陪读。而我用一天的时间就走进了他的心里。
一天早上升旗站队时,他没有理由地动手打了同学一下。我批评了他,他很不开心。我说:“以后只要你好好表现,老师就把批评你变成表扬你。”他说:“好。”第一节课,他表现不错,我表扬了他;第二节课,他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听讲,下课后我奖励了他一个“棒”的手势贴纸……一上午他都没有再调皮了。中午放学时,他情不自禁地用双手抱住了我,我也抱了他一下。我觉得他把我当作了他的亲人……当时我的心很触动。
我想那些特别好动、调皮的孩子内心也许是不安的、害怕的,他多么渴望得到父母、老师的接纳和喜爱,接纳他的缺点和暂时的落后,始终爱他,帮他进步。他的内心需要安抚,也许他只是要一个爱的抱抱,内心就能平静了。
其实,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一时一事的对错也许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当下的感受,无论何时何地自己是否依然被老师接纳,甚至爱着。对于学生的教育,家长也许是外行,我们可不能是外行,更不能怕麻烦。调皮的孩子有时像孙悟空,你激化他,他会大闹天空,我们老师要有观音菩萨的慈悲之心和如来佛的智慧让他们信服、变好。
对于大部分孩子,特别是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我总是会给他们更多的改错机会,例如,我会说:“你改正了,老师依然喜欢你。”或说“今天你好好表现,我会送你一朵大红花。”......通过话语将学生的情绪安抚好了,他们调皮的行为也渐渐收敛了,行为习惯逐渐好了起来,优点逐步显现,能跟着老师一步步地学习了,也省去了老师、家长课后给他补课的麻烦,皆大欢喜。
我们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孩子的成长与生活,我会怀着一颗慈悲之心和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尽可能地去帮助每一位孩子,决不放弃任何一位孩子。
灵动教育月刊
教育叙事
人民日报上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学生的禀赋、潜质、特长不同,我们要用心发现学生的长处,探索多样化办学,注重因材施教,唯有如此,才能够帮助孩子们拓宽成长成才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也始终相信一个道理:所谓教育,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俯身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以充满智慧的育人实践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强教必先强师。作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提升育人本领、积累育人智慧是我们的必修课程。尤其在当今世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广大教师应心怀“国之大者”,见贤思齐、拼搏奋斗,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是采取实践探究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尽量照顾到每个孩子,我喜欢眼里有光的孩子,看着他们的双眸,我讲课的激情就更高了,我会不自觉地地融入他们,和他们一起享受课堂。记得张凤仙老师说过一句话:“小学的老师最好永远也长不大。”是的,有童心在一起才会更快乐,还好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长大。
◎ 石雪
坚守初心,踽步踏歌
我的外公出生于1922年,他也是一位人民教师,一生扎根于阳新乡村教育。每当我有心事的时候,总喜欢跟他唠嗑几句,仿佛这样就好了。不过不得不承认外公还是活得很通透的,他教会了我踏实做人做事的道理,告诉我要永远做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人。我的父亲也是一位人民教师,他更是我的启蒙老师。我记得有一次,他在给我讲解试卷上的错题时,他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到:“一个人自己本身就是一道屏障,你要学会面对自己。”当时的我才小学一年级,6岁的我听得懵懵懂懂的。可后来我在国外生活的两年多孤军奋战的日子里,那句话却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撑。每当我回忆起那些和父母、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我都觉得弥足珍贵。也正是因为这样,后来我遇到很多学生,我的内心也愈发柔软。
彭琳校长也曾说过:“爱学生是教育的开始”。到现在我还记得从教的第一年,我的班上有一位特殊的孩子,虽然他课堂上每次问题的回答都不在点上,但是我发现他很单纯善良。我也一直鼓励着他。后来由于工作安排原因,第二年我没有接着带那个年级了,开学后我的心里也感觉空落落的,一直很想念我的那些孩子们。 当我休完产假回来,再看到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幸福的感觉不由而生,而且令我感动的是,这位“特殊”的孩子一直也念着我,想着我。一直到现在,每当我在102班上课时他总会透过窗户看我,等我下课了就拉着我的手。
经历过这些我越发地懂了,在教育的路上我们要坚守初心,踽步踏歌,做有温度的教育。我们要相信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一朵花。每一朵花的绽放必然要从种子开始,种植、生根、发芽、浇水、成长,开花的过程走来,一路顽强生长,有的孩子的花期不一样,我们要做的是静待花开。
愿我们都奔赴在自己热爱的路上,坚守教育初心,踽步踏歌!
教育叙事
本期聚焦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转眼已是从教第九年,我从运动员到体育教师的身份转变,一路上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努力做好火花传递,用爱点燃内心火焰。
记得初来虎小,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对学生与课堂充满期待与紧张:期待的是与学生之间的相处,紧张的是对课堂的把握。但庆幸的是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搭建了学习成长平台,让我能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也散发着微光。
一、坚持初心,不断超越
“看山是山”形容初为教师时的我最恰当不过。备课时忽略学生学情、课堂目标的达成效果,一味地注重课堂内容的完成度,按照备课教案设计的练习内容一板一眼授课,最终学练效果不佳,学生自我效能感低。我也时常因课堂纪律问题无法完成教学内容而苦恼。所以纵然每个课堂流程本身没有问题,但组合在一起却成了一盘散沙,就像是一幅拼图,我始终拼不出美好的图案。
“看山不是山”是马书记给予我们体育组的奋斗目标——多次学习探讨活动中,强调体育不仅仅是育体更要育人。提高成绩的同时破坏甚至扼杀兴趣,这样是否是一个成功的课程呢?我开始慢慢思考,最终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找到了答案——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享受乐趣”开始,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享受体育乐趣,成为我教学路上的首要目标。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我将课堂的重心与视线慢慢集中在学生本身,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和认知出发,教学设计和课堂推进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努力营造独立思考、平等对话的氛围,让课堂呈现出积极又和谐,热烈又有序的健康态势。
我在教学中,通过拆分练习,开展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利用游戏和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和体育精神,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社团,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 周宇然
不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
生活随笔
灵动教育月刊
不断鼓励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课余参与体育活动,希望学生能热爱一项运动,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建立健康运动的意识。
二、越努力 越幸福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体育公开课,这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次难忘经历。
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学校体育组的强大支持。从比赛前一天的抽题开始,我们体育组紧密合作,共同商讨课程内容和活动设计。我们一起钻研教材,找寻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每个人都献出了自己的思路和建议。有了团队的耐心指导和技术支持,我在教学设计上更加灵活,也有了更多的创新思路。再有校领导们的鼓励认可,我对此次教学比赛更有自信。
第二天的正式比赛,我全身心投入到了教学中。我设置了趣味竞赛和团体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我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个性需求。在课堂上,我不仅关注整体班级的学习情况,还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表现。我尽量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在体育课上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也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进行个性化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感到满满的成就感。
一堂好课的诞生,往往要经历积极备课、反复研磨、共同研讨。我的学习和成长道路上少不了体育教研组其他同事的助力,我们一起在学习与体育教学的路上闪闪发光!
三、向美而生,美美与共
教育是一项关于美的事业,是向美而生的事业。从“体育运动员”到体育教师的转变,我希望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种能量,一点火光。细数时光,这几年来虽然步子小,却始终在学校与教研组的带领下稳步前行。对待学生,我始终认为,每个生命都天生不同,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欣赏、引导学生去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若是花的种子,让她迎风盛开,灿烂绽放;若是树的种子,让他扎根土壤,长成参天大树!
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是点燃火炬,而不是灌满容器”。我将继续用爱和专业,去点亮孩子们前行路上的光。
本期聚焦
后勤“小事”
◎ 沈海燕
后勤服务是一项非常繁琐又比较辛苦的工作,既是一个学校的“门面”和"窗口”,也是一个学校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后勤工作者的天职,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我们后勤每个学期开学前后,我们要分别召开两个会议。一个会议在开学前,把当前和全学期要做的事情都列出来,分分类、排排队。按照常规,列出清单,逐项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变后勤为“前勤+后勤”,保证师生能如期顺利开学。开学后,学校计划和各处室计划公布后,我们再一次召开会议,根据学校和各处室的工作重点,研究、制定、部署后勤的工作重点,列出月份工作台账。这样,一学期的各项工作清晰可见、责任到人,后勤人员就可以自动对接,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管理故事
本期聚焦
为了服务好师生,我们主动倾听自下而上的诉求,包括教师诉求、送维修单、到总务处报告等。工作中的事有大有小,大事固然要抓紧,小事也需认真办。诸如灯管不亮了、灯绳断了、窗扇脱轨了、桌凳坏了、饮水机漏水了……对于后勤人员来说,都是举手之劳的事。但对于学生来说,是大事,又是难事。后勤人员除了上课以外,其余工作时间都在办公室待命,保证在接到师生报告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做好维修工作,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受影响。
又是一年中考,十四中学子又到我校来备考,21号早上我和彭校长值班,一位十四中学生突然跑到马校长身边,说自己的身份证忘带了,借个手机给家人打电话,可是打了八个电话都没人接,于是马校长给我说能不能开个车送他回去拿,想到现在正是上学高峰期,开车耽误时间,延安路这边又在改造,这时罗主任出现在校门口,赶快叫他骑上电瓶车把学生送回家,去拿了身份证,确保了该生顺利进入考场。
八点二十分,胡丽娟老师发现她班教室有个十四中学生的准考证,马上跑到校门,焦急地说:“彭校长,请你帮忙把这个十四中学生准考证送到七中去吧,免得影响孩子考试”。彭校长二话没说,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七中校门口,交给十四中老师手上。十四中老师连声称赞,表示感谢。
虽然参加中考的学生与我们无关,但是我们都能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后勤工作大多都是“小事”,小中见大,见真章,见真情!
灵动教育月刊
本期聚焦
新“愚公移山”
◎ 石婧怡
今年一开学就来了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复检工作,并启用湖北省文明校园线上动态管理系统,首次采用新方式,必然是摸索着前进。于我而言,仿佛一座“大山”扑面而来,细节多,任务重。移山填海,必须各处室携手共进,众志成城。
我花了半天时间看完填报教学小视频和相关文件。确定了第一步是创建资料上传栏目、第二步是收整各处室资料、第三步查漏补缺,上报审核。
回想以往最为艰难的就是第二步收整资料,各处室总有“哎呦!忘了!”“这……只有几天了,来不及呀!”“又要加班!”的哀嚎,最终资料收集匆匆忙忙,汇总后的“查漏补缺”只能将自己逼到“墙角”。大家烦躁,自己也焦虑。这次,我要提前安排,看了一下距离完成时间还有25天的时间,足够了。
管理故事
本期聚焦
我摸清楚网报传资料的方法要求后,跟每一位处室副校长确认各处室资料负责人,并成立资料上传企业微信交流群,将上传资料的文件格式要求传到群中,再将资料进行分工,一共8大块,光档案资料就有76小项,还有实地查看资料和自评表及年度报告等,时间紧,只有将这座“大山”进行拆解,分时段完成每一部分,才可以有序推进工作的进行。最终决定各处室以星期为单位每周四为时间节点,每周提交三大块资料,每周五进行查漏补缺和上传工作,最后四天做调整。
想好安排后我跟校长汇报,并将要求传到群中,有序推进。经过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我们终于在融洽宽和的氛围中准时完成全国文明校园资料上传和送审工作。
总结这次工作,我认为在面对时间紧、难度大、繁琐、重要的任务时,我们应该有“愚公移山”般不怕困难的决心,有圆满完成任务的信心,有通力协作、主动作为的恒心,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攻心,才能化繁为简、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及时高效完成任务。
灵动教育月刊
本期聚焦
记得我初步入教师这一行列时,被分配到了一所规模不大的学校,在那里,作为少数的90后老师之一。尽管资历尚浅,但领导却给予了我极大的信任,任命我为学校的大队辅导员。
对于我这个职场新人来说,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挑战。我不仅要应对教学上的种种考验,还要学会如何与尚未熟悉的同事建立良好关系。作为大队辅导员,我的工作和班主任接触颇多,众多工作中,每周的卫生检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它不仅关乎班级能否在接下来的一周悬挂流动红旗,更是直接关系到班主任的绩效考核。尽管每面流动红旗的奖励仅有2元钱,但对许多老师而言,这是对他们辛勤工作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有一次,在进行卫生检查后,我在工作群里公布了检查结果,竟意外收到了一连串质疑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来自那位在学校里享有盛誉的老师。她质问我为何她的班级会被扣分,具体是哪些方面没有达到标准。当我解释说是由大队委们进行检查时,她又追问是哪位大队委扣的分,并要求当面说明。面对这样的质询,我内心既感到困惑又有些不安,一方面觉得这位老师过于斤斤计较,另一方面也能够理解他对班级的深切关心。我耐心地一一回复信息,向她解释情况,但显然她并未完全接受我的解释。
以真心换真情
◎ 邹娜
灵动教育月刊
本期聚焦
因此,我们约定在放学后的空闲时间好好讨论这个问题。放学后,我拿着厚厚的学校规章制度手册,走进了她的教室,逐条向她说明什么样的卫生状况是合格的,哪些细节可能会导致扣分。放弃了宝贵的休息时间,陪她一起仔细梳理每一项规定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她脸上的笑容,感受到了她对我工作的认可。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道理: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展现出极高的责任心,更要用心去交流,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次事件之后,我和这位尽职尽责的班主任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挚友。
通过这段经历,我更加坚信,无论在何种岗位,以真心换真情,才能赢得同事间的尊重和友谊,也才能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利和高效。
本期聚焦
管理故事
整合团队
发挥价值
提高效率
——中层管理我之见
王雨倩
本期聚焦
灵动教育月刊
不知不觉进入中层已经一年了,从懵懂不知的忐忑到逐渐熟悉,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尝试过,失败过,体验过,收获过,反思过。今天就来说说我最近在管理工作中得到的一个启示:整合团队,发挥每个人最大的价值。
因为我主要负责班主任工作,所以跟56位班主任老师打交道的机会很多,刚开始我的做法是工作一来,做好方案第一时间联系班主任,然后把工作安排下去。从前期的策划方案到中间执行再到后期收尾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在与56位班主任联系,每个班一点事一点疑问都联系到我,导致我经常在不断的回复信息当中。效率不高不说,有些班主任老师还认为我回复不及时,甚至还影响了很多其他的工作。
我就在反省自己,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后来我发现,我总是把所有的活都揽在自己身上,有些事情并不是一定要事必躬亲的。于是我就开始尝试着,当有工作来时先联系组长,把工作的各项要求清楚的转达给组长,然后再以年级组的形式传达。这样,我只需要和六个组长进行沟通,即使偶尔个别班主任不清楚问题找到我,也能比较快速得到解决,很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在工作中,我也逐渐观察发现每个班主任不同的特点,然后合理利用班主任的特长,发挥每个人的最大价值。比如说有些专题讲座我就安排班主任管理较好的班级,写微信稿我就安排另一位有写作功底的,需要手抄报我就找这方面要求高的班主任,活动需要照片我就找喜欢拍照并且技术好的班主任。这样合理的分工之后,我的工作也轻松不少,班主任老师做的也是他们相对擅长的活,即使工作多,也相对轻松不少。
本期聚焦
灵动教育月刊
一个团队不可能人人都是精英,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所以我想如果能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规避每个人的弱点,以此为依据来安排工作,是不是就更有效率。
当然无论如何,作为干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我一直报着以诚待人、以德正人、以情感人、以才服人的理念,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自己能得到能力的提升,向上成长,同时带领老师们认真开展工作,向下扎根。明确方向,做一个智慧的管理者。
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拥有一颗真心,一颗拥抱美好和追求美好的心。
初任大队辅导员,因为对少先队专业工作的生疏,我经历一段“手忙脚乱”的时间。
一次,我偶然读到一篇《教师要永远保持教育的新鲜度》的文章:人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似乎特别能促进体内细胞的活化,并加强新陈代谢的效率。因为追求,我们觉得自己积极向上;因为美好,再大的疲倦都会靠边站;因为冲动,会让我们暂时忘却不良情绪的干扰。虽然有时也会患得患失,但因追求美好冲动产生的惯性在行进到一定程度时,不会让你停下来,只要稍稍作些调整,一定会朝向你最初期待的幸福完美!生活是平凡的,工作是平淡的,风风火火与懒懒散散都一样度过。世界上最遗憾的事:就是想要做一件事情,可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慢慢的,冲动就变成了“一动不动”。
这段话总在我特别难的时候就会蹿出来,鼓励我继续前行。是啊!少先队工作磨练的过程必定会让人凌乱,但我稍作调整坚守追求美好之心,一切便会豁然开朗。正如西蒙·范·布伊曾说过,对有些人来说,生活就是不断破墙而出的过程;而对另外一些人,生活是在为自己建起一座座的围墙。工作中有了追求美好的冲动,才会不断行动,竭尽所能去开辟学习道路,主动学习并创新专业技术。
人要有追求美好之心,也正是这一颗爱美的心促使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并不断去追求还未拥有的美好。这样一来每天日复一日的工作才不会显得枯燥乏味。
小提示:如果工作中遇到了不愉快,那就买束花送给自己吧!美好的事物总能驱散乌云。
拥有一颗“追求美好之心”
◎ 胡雅倩
读书心得
苏联的列夫•托尔斯泰在《幸福论》一书中说:“人生是为了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在通过自己得努力去经营幸福——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认为幸福需要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的英文是“education”,这个单词有“抚育、自然生成”的意思;教育的德语中是“erziehung”,有“引导、唤醒”的意思。梁启超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即人通过教育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从“自然存在”走向“精神存在”。只有通过教育的培养,才能使人成为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理所当然的要服务于提升人的幸福感。而教育最终的使命就是要给孩子们幸福,培养他们幸福品质、发展他们幸福能力、让他们自主创造美好人生。所以,在我的认知里,教育应该是肥沃的土地,给种植在这片沃土里的花草树木输送养分,滋养他们。
可是,今天的教育让人幸福吗?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幸福现状是不容乐观。据调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直言自己不幸福。究其不幸福的原因为:学习负担重;学校生活枯燥;成绩不如别人,觉得自卑;与父母有代沟,无好朋友等等。从这诸多的原因中,学校因素占了一大半。缺乏幸福感是青少年厌学、染上网瘾等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率、自杀率持续升高等严峻的社会问题。贫瘠的土地如何滋养出肥硕的花朵呢?所以学校教育一定要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幸福本位的转化。
学校教育怎样才能让学生幸福呢?作为教育者,首先我们应教会学生懂得幸福的真谛,使他们学会体验幸福。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被询问的问题,有人说:“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幸福,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幸福,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谁又能真正的给出准确的答案呢?幸福就像一个谜,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年龄等因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但所有的答案都可以总结出一点,就是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使人愉快、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感觉。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学习,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审视自己洞察自己的内心,确立自己的理想,树立自己的目标,让自己有理想有追求,做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找到自己的幸福。
教育与幸福相见 吴慧芳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感受到幸福。感受和创造幸福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提升的。感受幸福就是能够发现幸福,感觉到值得珍视和回味的东西,体验和品味到快乐、惬意、宽慰等各种舒适的感觉。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需要一双聪慧的眼睛,能捕捉生活的美好,要有一颗敏锐的心,装载幸福。当一个人对生活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对身边的事物心存感激,那么其便有了敏锐的感受能力,自然更容易体验到幸福。
作为人民教师,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引领学生擦拭生活中的尘埃,让学生的心灵澄澈而清净。明亮的眼睛和敏锐的心会让学生透过他们生活中的薄雾,汲取点点滴滴的幸福雨滴,而这些雨滴终会汇成涓涓流水,滋养出一片生机盎然的原野。
最后教师的幸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幸福。只有感觉到幸福的教师,才会对工作充满热情,体验到职业的快乐和自我价值;只有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知识渊博、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关心学生的心理、身体健康;只有自己幸福并且用幸福播种幸福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懂得幸福、人格健全、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学生。这是一场阳光的接力,因此,关心教师的幸福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关心学生的幸福和发展。
幸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它是一条藤蔓,向阳而生,向阳而长,攀岩而上,沿途分枝,沿路开花,造出满面生机。
灵动教育月刊
本期聚焦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读《儿童阅读三十讲》有感
◎ 赵小燕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儿童阅读三十讲》。阅读这本书,起因是今年暑假的时候在网上看到有一个叫“橡果国际”的公众号发布了初级阅读指导师培训消息,因为是免费学习,所以就报了名。学习过程就是看视频授课加测试,经过一个月的学习,通过了考核。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觉得讲得还不错,有很多之前没接触过的关于儿童阅读的知识,又觉得听得还不过瘾,就买了这本书再看了一遍。
本书的作者魏智渊是南明教育及“全人之美”课程的联合创始人、公益组织担当者行动橡果学院的院长,先后兼任多所学校的校长,著有《教师阅读地图》《高手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等作品。
这本书我认为特别适合语文老师或者家长阅读,一共分为三个篇章,上篇是儿童阅读基础,中篇是走向阅读课程,下篇是儿童自由写作。在上篇儿童阅读基础当中,它不仅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为什么孩子要多读经典童书,怎样的书才算得上是经典童书,它还告诉你怎样让儿童爱上阅读,海量阅读与自动化阅读的内在因果关系等。可以说它就是一本儿童阅读的指导用书,用很通俗的语言将儿童阅读是什么,该怎么做讲得明明白白。
读书心得
本期聚焦
在序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儿童阅读》中指出:
1.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自动化读写能力,尤其是自动化阅读能力。这是我们学好所有学科的基础;
2.要培养以自动化阅读为核心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需要采取双系统:一套系统强调阅读,遵循数量有限原则;一套系统强调训练,遵循效率优先原则,这个其实就是指我们的语文教材教学。在比例上,作者认为要以前者为核心和基础。
3.小学研发课程,核心应该是研发道德人格课程、以语数外为核心的智力课程,以及艺体课程。其他课程,是补充,但不应该成为核心。
在“经典童书是什么样子的”这一节当中,作者以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为例,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本书不能算经典童书。作者认为儿童喜欢的童书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消极意义上的,让儿童完成了宣泄,产生快感,当然这里的“消极”是个中性词;一种可能,是积极意义上的,让儿童完成了净化,重塑了心灵。那么经典的童书应该是第二种可能。如果一个处于自卑或沮丧时期的儿童读了一批类似《丑小鸭》这样的故事,在儿童阅读“自居作用”的引导下,那么这个儿童原本可能趋向萎缩的生命就可能形成一种潜意识中的指引或改变。所以我们在给孩子推荐书籍或带孩子阅读的时候,要多选经典童书。
在“怎么让儿童爱上阅读”这一节当中,作者分析儿童为什么不喜欢阅读,有识字量不够的原因,也有生命气质的原因,也可能有父母和老师的功利化的“焦虑”抹杀了儿童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提供了很多让儿童爱上阅读的可行性方法。当然,“终极大法”莫过于教师自己爱上阅读。
好的书,读完一本你想接着读很多本,因为在书本当中还会提到很多其他的书籍。在这本书中也不例外,《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女巫一定得死:童话如何塑造性格》《千面英雄》《金字塔原理》《TED演讲的秘密》等让我产生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读这本书,解决了我之前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比如以前家长问我:“这本书适 不适合孩子读?”“我的孩子不爱阅读该怎么办?”我也给出过一些意见,现在看来这些意见大致方向没错,但是说得还不够透彻或者说还不够专业。作为教师,在家长面前做专业的事说专业的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本书同时也让我更深地认同好的故事对一个儿童成长是有积极作用的,“在故事中浸润过的儿童,比在教训中浸泡过的儿童,更自信更润泽”。因此本学期,虽然我没有担任语文学科教学,但是我还是申请了延时服务,给二年级的孩子读有趣的绘本。读的绘本呢是我家姑娘读过的,当然受这本书的影响,我也会筛选对他们更有积极影响的书籍,读完的书也顺便送给他们了。当然,除了自己亲自去实践,怎样习得“终极大法”,让更多的老师加入进引领儿童阅读中来,也是我现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灵动教育月刊
本期聚焦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由蒲公英智库论坛推荐的2023年全球十大经典书目之一的《苦难的意义》。他的作者是知名认知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哲学与心理学协会前主席,曾被评为“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授——保罗·布卢姆。
作者基于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的众多新发现,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苦难与幸福的全新阐释。在书中探讨了三个主要观点:一,疼痛、恐惧和悲伤等某些类型的自愿受苦能成为快乐之源;二,良好的生活不仅指快乐的生活,还包括对道德良善和意义的追求;三,有些类型的痛苦,比如抗争和克服困难导致的痛苦,是实现更高目标、度过完满人生所必须经历的。
在书中作者驳斥了流传已久的关于“人类天生就是享乐主义者,只追求快乐”的人性观,揭示人类倾向于追求更深刻、更具超越性事物的本性,从而为我们指明了通往真正幸福而有意义人生的方向。
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书名的翻译是“苦难”,但是全文中都是用痛苦,悲伤,恐惧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包括作者本人在这本书的序言里都认为用苦难来形容某些体会是对苦难的亵渎,是不准确的。
在书中第一个观点中:疼痛、恐惧和悲伤等某些类型的自愿受苦能成为快乐之源。乍看这个观念,我们都会产生质疑,但是细细品味过后,他的观念是有一定道理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很多女老师都有减肥的经历,我们饿了,仍然自愿的选择禁食,这个时候大家会感觉难受,如果你平时吃很多,这个时候就更痛苦了。我们
◎ 胡丽娟
人类为什么会自讨苦吃?——读《苦难的意义》有感之一
读书心得
本期聚焦
为什么会自愿受苦呢?答案无外乎:为了身体更健康,为了身材更纤细,为了穿衣服更好看。正是因为我们知道受苦的代价能让我们获得更大程度的快乐,所以我们甘愿受之。
保罗·布卢姆在本书将探讨两种不同类型的自讨苦吃。第一种与享受辛辣食物、过烫的热水澡、恐怖电影、剧烈运动等有关。它们可以增强未来体验的快感。这种说法很奇妙对吧,增强未来体验的快感。我是这样去理解他的,知道了苦的味道,才能品味甜的美好;知道了死亡的恐怖,才能敬畏生命的奇迹。第二种与登山和生养孩子等体验有关,这类行为需要付诸努力,通常这个过程也并不那么愉快,但它们也是构成良好生活的一部分。事实上,从更宽泛的层面上讲,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自愿接受长跑的痛苦,因为我们知道大汗淋漓的畅快;我们自愿接受做手术的痛苦,因为我们知道病痛痊愈的喜悦;我们自愿接受备考的痛苦,因为我们知道上岸的快乐。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知道苦尽甘来。
这本书读起来有些艰涩,但正如书中所言,经历了荆棘满路,才能真切体会柳暗花明的喜悦。让我们一起在书中重新审视痛苦的含义,重新诠释幸福的真谛,重新定义我们生活中的苦难,在当下获得幸福体验。
灵动教育月刊
本期聚焦
我翻开《孩子们的诗》这本书时,内心对这本书就已然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世界是纯真而富有创造力的,那里是一片缤纷的森林,他们创作的诗作是最清脆的鸟鸣,往往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这本书收录了许多孩子们的诗作,每一首都充满了童真与想象,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无尽的惊喜与感动。
我被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所震撼。他们的诗作中充满了奇幻的元素,如飞翔的梦境、会说话的动植物等,他们用文字描绘出一个让人憧憬的世界。在这些素材里,我看到了孩子们对于世界的无限好奇与探索欲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们想象力,给他们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原,收起笼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自由地奔跑。
在孩子们奇幻的想象里,还透露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这是他们放飞的梦想和期盼。他们用自己的笔触描绘了五彩斑斓的自然风景、温馨的家庭时光以及与伙伴们的快乐时光......这些诗作让我意识到,孩子们对于生活的感知是敏锐的,他们能够从细微之处发现美好。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与感受力,让他们通过眼睛,将自己和眼前的世界联系在一起,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读书心得
◎ 鲁三嫚
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孩子们的诗》读后感
本期聚焦
更让人惊喜的是——孩子们的诗作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思考。虽然他们的语言简单直白,可正是这种简单直白,更是最甘甜的泉水,能够触及到我们内心的某个角落,能洗涤我们蒙尘的眼睛。有些诗作让我思考关于生命、成长与梦想的问题,有些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这些诗作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孩子们感悟生活、思考人生。
在阅读《孩子们的诗》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被孩子们的纯真与创造力所打动。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让我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成长需求。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孩子们的心声,我们就能够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有爱的教育环境。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观察力与思考能力。我会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让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发现美好。同时,我也会努力与孩子们建立更加亲密、更加平等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总之,《孩子们的诗》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与感悟。它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纯真而富有创造力的内心世界,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我们就能够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有爱的教育环境。
灵动教育月刊
读书心得
镜子,指引者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王思思
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深感其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这本书以建议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了富有洞见性的解决方案。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情感、有理智的人。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发展。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辛劳付出和坚定信仰。苏霍姆林斯基用生动的事例展现了教师们的艰辛与奉献精神,让我重新理解了这份职业,让我重新审视了我选择从事这份职业的初心。它让我更加尊重和敬仰这一职业。人是在做出正确的选择中成长起来的,我庆幸自己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并将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期聚焦
不仅如此,书中的一些优秀教育实践案例令我印象深刻。例如,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设计课堂活动,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建议,都给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些案例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这些案例也启示我们,教育是需要不断创新的,教师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及当前所从事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书中汲取以下几点建议来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最后,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通过践行这些建议,我相信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给教师的建议》对当代青年及其他行业也具有启示意义。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许多行业都需要借鉴教育理念来培养人才。青年人可以从书中汲取教育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家长们可以从中了解如何更好地与教师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企业家们可以借鉴书中的教育理念来优化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总之,《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极具价值和启示性的教育经典,它是一面透彻的镜子,更是一名博学的智者。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认识。在未来社会各界中,我们都应该以该书所倡导理念去践行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灵动教育月刊
本期聚焦
代扫墓
◎ 彭琳
听说过代扫墓的故事吗?请听我娓娓道来。
我的叔叔于1978年3月入伍, 1979年3月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光荣牺牲,时年21岁,被安葬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精神永恒。正如臧克家先生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自发来烈士陵园扫墓的人很多:学生、工人、当地民众……用各自的方式缅怀护山河无恙的忠勇之魂,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
2017年4月1日清明节,我和先生坐火车到广西南宁,再从南宁转汽车到龙舟去给叔叔扫墓。这是我们第一次去给叔叔扫墓,当地民众听说我们千里迢迢来给亲人扫墓,很是感动,连卖香、卖冥纸的老板都对我们客气有加。
等我们好不容易来到烈士陵园,这里已是人山人海,人影绰绰,但没有一个人大声喧哗,有的是庄严肃穆,有的是满目悲伤……一座座整齐排列的墓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这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每一座墓碑都铭刻着一段英勇的历史,诉说着一段不朽壮丽的篇章。
生活随笔
本期聚焦
墓碑无言,往事可追,我深切感受到了革命英烈坚定的信仰和为国奉献的精神,我深感眼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哪一次的社会变革、外族入侵,不是无数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滋养出了我们的太平盛世,用自己的残破的身躯撑起了民族脊梁。
在众多的墓碑中我找到了叔叔的纪念碑,我们摆好了贡品,烧了香纸、磕了头,点燃了几根香烟。供品的香味和纸钱的青烟,似乎也在告诉着我,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遗忘才是,只是我们在世界的这一边,他们在那一边。
祭拜结束后,我转身发现一对老年夫妇正在给一位湖南籍烈士扫墓,我开始还以为他们是这位烈士的家属,便上前去跟他们打招呼,他们说:“我们当地民众每年清明节都会自发来这里给烈士们扫墓,有一次我们来这里给烈士扫墓时,发现这位湖南籍烈士的姐姐哭得死去活来,深受感动,于是就答应这位姐姐在他们有生之年每年清明节都要来这里代替她们扫墓。”听说我们是从湖北专程过来扫墓的,当即承诺以后每年清明节也代替我们给叔叔扫墓。
两位老人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自那以后每年的清明节那天都会把给叔叔扫墓的照片和视频,通过微信发送给我,在今年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那天,我准时收到了老人发来的照片和视频。
代扫墓,是跨越空间的思念,是跨越时空的敬仰,是一个民族的共情,在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永远留存着英雄的一席之地。
灵动教育月刊
本期聚焦
大冶娘家说起来也不算太远,可是身处黄石的我却一年也回去不了几次。
趁着这次老家修建祠堂,我回去小住了两天。
老妈身体还不错,地里种了不少菜,浆衣洗裳,一日三餐,她简直是忙得脚不沾地,却一点儿不要我动手帮衬。
无所事事的我只好去陪奶奶,奶奶八十八岁高龄了,还好身体健朗。
有那么点美中不足,就是耳朵不太好使,说话费劲;眼睛也不太好,常把我和小姑弄混;再另外,就是好像开始有些犯糊涂,一句话常常要说上很多遍。
教育叙事
◎ 程青
有生之年常陪伴
本期聚焦
乡村的童年时光
我小时候基本上是奶奶的“尾巴拖子”,记忆中的她特别能干。
田里的活除了赶牛犁地,其他的活没一样不会干的。我小时候家里有一大家子人:三个姑姑,两个叔叔,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和弟弟,十一个人的饭菜,都是奶奶做的。
那时候物资特别贫乏,记得每到夏季农忙时节,午饭经常是“恶米”煮的粥,米泛红色,汤也是淡淡的粉色,味道有点特别。妈妈说其实那是霉坏了的米。
小时候的记忆总是带着饥饿,我曾经很奇怪为什么“农忙”的夏天总是吃粥?吃三碗还是饿的,一跑起来,肚子里面水漾漾地,咕咚咕咚响,一会儿工夫就又饿了。没有饭吃的夏天,餐桌上的菜也很贫乏,豆豉,腐乳,苕叶,没有油星,总是呈现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不过,一吃起饭来,几个菜盘子也是一下子就光了。
于是我更渴望的是些比较特别的菜。每天清早,奶奶带着我去池塘洗衣,总会用棒槌“捞”池塘里生长着的一种周身长满刺的植物。这种植物的叶子也长刺,结的果子也长刺,连茎也长满了细刺。奶奶很小心地蹲在池塘边,用棒槌把那东西的叶子拨过来,然后连着茎一起使劲地扯出来丢到河岸上,有时候还有一些连着茎的果实。而我就是负责把这些带刺的皮给剥掉,里面粉红色的茎,可以炒着吃。它有很多小孔,像荷叶的茎,但却是软软的,生吃有股淡淡的清味。它很容易获得,所以整个夏天,我家的饭桌上总有它。
每天吃完饭,奶奶还要给猪拌食,不多的菜水,几葫芦瓢糠,几大碗煮熟的烂红薯,也可能加上一些红薯叶,杂七杂八的东西统统倒在一个破旧的木桶里,然后用手抓一抓,搅一搅,加上几大瓢井水,就是我们家那只大猪的吃食了。奶奶做这套程序特别熟练,她总是一边手上不停地忙着,一边吩咐我拿这拿那,三下五除二把这些弄好了,再“哗啦”地全倒在石头凿的漆黑发亮的猪食槽里。小小的我总是神气地跟在奶奶身边,望着猪呼噜呼噜地吃着食,忍不住也咬起了自己的手指头。
灵动教育月刊
本期聚焦
童年的夏天
小时候的记忆那么多:和奶奶一起去放牛,被牛吓倒在地上,奶奶一边赶牛,一边拉起我;去扯猪草,把手弄伤,田陇边上找到草药,嚼一嚼,就能止血消毒;一起去扯花生,拔出好多白色的胖胖的肉虫;夏夜陪奶奶去守队里打水的水道,睡在竹床上,旷野的蚊子成团成团地,咬得睡不成觉,最后还是奶奶给我打了一夜的扇子,才勉强睡着……
乡下的童年很贫瘠,但是奶奶总能给我那么多新鲜的玩意:带着露水的青绿柔嫩的茅针,系着线头的闪着翠色光芒的金龟子,灶膛里烤熟的黄中带黑的香喷喷的玉米……
做个“巡村大王”
冬日的阳光明媚温暖,淡蓝的天空澄澈高远,棉花般的云朵又轻又软,被风扯成絮状,在很高很高的天上飘浮……
冬日的村庄到处都是新建的房屋,整齐又漂亮,水泥路面边竖立着高大的路灯,穿上“新衣”的乡村有点陌生的疏离感。
还好那棵吊满毛虫的老槐树还在,村口的池塘还在,远远的那圈小山也还在……
这一切都笼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那么安静,那么美好……
挽着奶奶的手,我俩无所事事地在村子里逛来逛去,童年的种种不时在脑子里闪现,她陪我,我陪她,日子就在这互相的陪伴中渐渐远去!
灵动教育月刊
本期聚焦
我来自比风更远的地方
裹挟一腔大山的气息
在未知的领域安居
遗憾又欢喜
遗憾又欢喜
如同我捎到这里的蒲公英
我卷起又放下的落叶
我挥洒又收集的柳絮
把不完美吞吃入腹
一缕人间烟火
就是我全部
远飞与停驻的勇气
远飞与停驻的勇气
◎ 刘兴婕
生活随笔
搬进新房子后,宽敞的客厅,明亮的房间,能一整天晒到阳光的阳台,都让我心生欢喜。坐在阳台的摇椅上,看书,备课,品茶,累了,欣赏下阳台花架上的绿植,这样的日子很是惬意。摇椅就在宽大的落地窗前,幸运的是,窗外不是高楼大厦,无物可遮挡光线。美中不足的是,窗外是一片旧房杂生的城中村,破破烂烂,重重叠叠,像是画布上意外滴落的墨汁,突兀而不和谐。这样老旧的房子,怎么就不拆除呢?
一个春末夏初的周末,我坐在摇椅上备课,孩子在一旁写作业。突然,他指着远处,欣喜说道:“妈妈,你看,那边的爬山虎长得多好!”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栋低矮的老式两层小楼,侧身而坐,蓝瓦红砖,墙头郁郁葱葱,微风拂过,所有的爬山虎摇曳生姿,阳光的斑点在绿叶间跳动,让人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鲜活的生命力。紧挨一旁的小楼,红瓦灰墙,墙头紧贴的绿藤,稀稀疏疏,应是顺着这边墙头爬过去的新生力量。
我放下手头的活,重新打量起这座令我心生嫌弃的城中村。视野的右侧,是一片空地,两个老人边择菜边拉家常,听不清说些什么,却让我心生熟悉之感。我想到了在记忆深处,藏在绿荫里的家乡,房前屋后的晒场,边闲话边手头忙个不停的婶娘。空地旁有几株小小的毫不起眼的树,细细观察,竟是白花满枝。树下,一个简陋的秋千在纷飞的花雨下无聊空荡着。我料想,定有一个调皮的孩子刚从秋千上下来。果不其然,
生活随笔
窗 外
◎ 许杏
本期聚焦
一个小男孩骑着自行车从屋舍间飞奔而出,绕着空地转了一圈,又钻进了屋舍间,消失不见了。我想,他一定是在这错综复杂的阡陌小巷中大炫车技。在这片衰老的屋舍间,在屋舍的间隔里探出一两枝葱茏的树枝,有的窗台上还摆着几盆开得正艳的娇花。
视野的左侧,是一排七层高的楼房,遮挡住了城中村部分的屋舍。在低矮的城中村面前,它似高大的巨人,但面对四周三十多层高的电梯房,它又成了森林里的“小矮人”。它的一楼沿着外墙围了一圈栅栏,是一所幼儿园,教室的外墙花花绿绿,童趣盎然。因是周末,园区内没有孩子,显得有些冷清。可以想象,上学时,楼下的热闹生动。视野再远些,几栋高楼,彻底挡住了我探寻的目光,在楼栋与楼栋的间隙里,依稀可见黛色的群山,我知道那是青山湖畔。搬家前,我曾天天途经那里。此时,虽不见依依杨柳,心头却有碧波漾漾。
我突然庆幸,还好窗外不是整齐划一的公园,不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而是一片城中村。在时代的洪流里,它代表过一个时代,也年轻过,如今身上满是岁月的斑驳,却也能在交错的皱纹里挤出暖心的笑意。原来,生活处处皆有景,只是你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颖慧的心。
灵动教育月刊
本期聚焦
生活随笔
清晨里一抹“好先生”的深思
◎李洪波
晨曦初破,清脆悦耳的鸟啼声中,起床,披衣,掀窗帘,开窗户,邀早晨阳光与新鲜空气入房。打开房门,看见儿子歪着小脑袋,专注的看着奶奶量血压,嘴巴里还时不时的咿咿呀呀的似在提问题,奶奶也是一本正经的回复着他。看着这么可爱纯真的人儿,内心不由地自问:我该如何呵护他成长?又该怎样才能成为这一群孩子的“好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提起大先生,我想到很多人:鲁迅,他秉笔如刀,用方块字唤醒了社会良知。胡适之,他温润如玉,对后辈大力提携;于漪,是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一辈子在学做老师的人民教育家;还有张桂梅,她以苦行僧般地执着,为山区女孩争取读书的机会,我们也称她为大先生!这些大先生宛若璀璨星河里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星星,而我就是新时代的追光者,竭力追随,努力靠近。
本期聚焦
从教以来我努力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坚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以生为本,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我坚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持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努力成为学习型教师,成长型教师。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秉持躬耕态度和激扬奋进的精气神。
我曾为学生不做作业而大动肝火;曾为学生放弃学习而心急如焚;曾为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泪下,犹豫过,动摇过,甚至怀疑起自己的初心。但是当我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我喉咙发炎出不了声看到学生们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地问候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取得成绩进步时;一种感动和自豪油然而生,我亦知道了大先生应该有的摸样,那是为教以德,施教以爱,从教以真的摸样。
跟他和他们朝夕相处中让我收获颇深,原来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渐染、春风化雨的感化、顺其自然的发展,而不是疾风暴雨的荡涤,或者千人一面的雕琢。教育与其他职业的不同,是因为它是一种人格、情感、意志、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优化和发展,教师的人格魅力、宽容博爱以及渊博的知识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们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是我们共同的心声,而我将继续与千千万万名教师在一起,不负韶华,不负使命,努力成为“好先生”“大先生”。
灵动教育月刊
学校的校魂: 灵动教育
学 校 愿 景: 办成学生和教师愿意甜蜜回味的代 化名校
学 校 使 命: 培养健康自信、活泼灵动的阳光少年
办 学 口 号: 有梦想,善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校 训: 立为先之志 做有为之人
校 风: 诚实坚毅 乐学创新
教 风: 乐教好学 合力争先
学 风: 勤巧兼备 动静相宜
管 理 理 念: 开放 民主 和谐
学校吉祥物: 刚健而灵动的虎娃
主 编: 马 琳 吴慧芳
副主编: 赵小燕 李 晶
编 委: 程 青 方青龙
张 怡 肖竹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