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明朝十六帝·上

电子杂志文学2022-05-31
861

Sixteen Emperors of the Ming Dynasty

2022年5月第25期

斗大黄金印,天高白玉堂。
不因书万卷,那得近君王。

明朝十六帝·上

目录/contents

明太祖——朱元璋…………………………………………4
明惠宗——朱允炆…………………………………………8
明成祖——朱棣……………………………………………12
明仁宗——朱高炽…………………………………………16

明宣宗——朱瞻基…………………………………………18
明英宗——朱祁镇…………………………………………20
明景帝——朱祁钰…………………………………………24
明宪宗——朱见深…………………………………………26

明太祖——朱元璋

本名:朱元璋
别名:朱兴宗、朱洪武、朱重八
字:国瑞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主要作品:
御制皇陵碑、大诰、御制纪非录、皇明祖训、明太祖宝训

主要成就:
建立明朝,推翻元朝统治
休养生息,开创洪武之治
庙号:太祖
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年号:洪武
陵寝:明孝陵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天为帐幕地为毡,
日月星晨伴我眠。

相貌之谜

朱元璋流传在世的画像版本众多,能见到的画像主要集中于这两类:一怪一俊
  • 明朝张瀚《松窗梦语》卷六记载称余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象大不类。相传太祖图像时杀数人,后一人得免。意者民间所传,即后一人所写,未可知也。成祖之容,大类太祖,但两颐间多髯二缕,长垂至腹。”
  • 张萱《疑耀》则称“先大夫令滇时,从黔国邸中模高皇御容,龙形虬髯,左脸有十二黑子,其状甚奇,与世俗所传相同,似为真矣。余值西省,始得府所藏高、成二祖御容,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须髯皆为银丝,可数,不甚修,无所谓龙形虬髯、十二黑子也。”,意指现存前一版本的朱元璋画像才是真实形象。
  • 民间传说朱元璋相貌非常奇怪,一副麻脸,下巴很长,额骨稍凸,朱元璋还因为宫廷画师把自己画的太真实,顿时大怒,把画师推出去斩了。
  • 《明史》里描述他的长相时说:“姿貌雄伟,奇骨灌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前八个字说的是外貌,后八个字说的是气质。朱元璋相貌不凡,给郭子兴留下了好印象,马上被收入军中,还把义女马皇后许配给他。

明惠宗——朱允炆

朱允炆画像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以罪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朱允炆在位期间优容文士,宽刑省狱,减轻赋税,裁减冗宫冗员,改变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厉政策 ,史称“建文新政”。但建文新政有浓重的复古色彩,带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一些官名、殿名、门名的改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徒增纷扰。

《逊国后赋诗》 
明代 · 朱允炆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本名:朱允炆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377年12月5日
主要成就:建文新政
在位时间: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
庙号:惠宗(追尊)
谥号: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恭闵惠皇帝
年号:建文

其三,是有人说朱允炆是从皇宫密道逃出,出家当和尚了,因为当时有很多和尚自称是建文帝,弄得朱棣寝食难安,而且出家为僧,躲藏起来,的确是逃避灾祸的手段之一。

下落不明

其一,是与他的皇后一起被烧死在皇宫中。当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皇宫,宫中燃起熊熊大火,烧死了无数宫女宦官,连皇后都不能幸免,因此很多人相信建文帝朱允蚊也不能例外。但是由于尸体被烧焦,无法辨认,再加上与建文帝亲近的太监指认被烧焦的尸体中没有建文帝朱允炕,而他究竟有没有葬身火海,当时人便议论纷纷,一时谣言四起。

其二,是朱允炆没有死,而是在亲信的护卫下逃过一劫,流落到东南亚一带了。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朱棣登上皇位后,不惜耗费国力几次派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因为朱棣这个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当时有很多同情朱允炆的人,于是朱棣怕这些人一旦找到朱允炆便会揭竿而起,威胁自己,因此要抢先找到他。

不过,野史上说一个太监在危难时刻给了建文帝一个宝盒,里面有僧服等便于逃走的物品,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里面竟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字据,然后建文帝便从宫后逃走了。
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朱棣派郑和与胡瀠,兵分两路,郑和下西洋从水路寻找,看他是否逃到了国外,胡瀠从国内寻找。但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找到。据说朱棣把胡瀠召回来后,胡瀠并没有找到建文帝,过了一段时间,朱棣让胡瀠在江浙一带寻找建文帝,他感觉建文帝就在这一带。过了好长时间,胡瀠自己回来了,既然给了他任务,如果不完成是不会自己回来的。回来的那个晚.上,胡瀠和朱棣谈了很久,据推算,胡瀠的确找到了建文帝,而且和建文帝谈了,建文帝表示不想和朱棣争皇位了,自己只想好好的活下去。
朱棣一直都在为这件事苦恼,那时,他终于彻底的解脱了。

本 名:朱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至正二十年四月十七日(1360年5月2日)
逝世日期: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12日)
主要作品:圣学心法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 、为善阴骘
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营建紫禁城,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
庙 号:成祖(嘉靖时改为成祖,原庙号太宗)
谥 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年 号:永乐
陵 号:长陵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  。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  ,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 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 。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郑和下西洋  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 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明成祖——朱棣

上兼备文武大才,而度量恢廓,任贤使能,各适其当,英杰之士,乐为之用,下至厮卒,咸归心焉。至于武事,悉精而熟,老将皆自以为不及,料敌制胜,明见万里,号令严明,信赏必罚,由是威震朔漠,虏人不敢近塞。时出访民疾苦,劳来抚循,百姓爱戴,而力行节俭,故国内无事,上下咸和,年谷屡丰,商旅野宿,道不拾遗,人无争讼,规摹宏远焉。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一》

明成祖生母是谁这个问题自从朱棣登上皇位伊始便引起了争议,只是当时迫于形势,这种争论只是在民间口耳相传,但几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更加扑朔迷离。经过几百年的议论和考证,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 一说是孝慈高皇后,也就是大脚皇后马秀英,朱元璋的原配夫人。这种说法基本是官方的权威记载,明朝官修史书《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靖难事迹》等即是这样记载的。据《靖难事迹》记载:“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次秦愍王挟,次晋恭王桐,次上,次周定王。”这里的“次上”就是指朱棣,是高皇后的第四个儿子,而朱棣更是反复地亲口说“朕高皇后第四子也”。
  • 二是说李氏。李氏是高丽(今朝鲜)美女,长得花容月貌,深得朱元璋宠爱,说她是明成祖生母的主要根据是《南京太常寺志》。太常寺是明朝管理祭祀礼乐的机构,皇家宗庙的祭祀就由其负责。据《太常寺志》记载:“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鲁王、代王、郢王、齐王、蜀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左三位皇贵妃,生湘献王、肃王、韩王、沈王;左四位皇贵人,生辽王;左五位皇人,生宁王、安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此书为掌管皇家宗庙祭祀的重要文献,在皇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它的记载应当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生母争议

  • 三说是元顺帝的妃子洪吉喇氏。据说当年朱元璋攻陷大都,元顺帝仓皇北逃。朱元璋来到元顺帝的后宫,发现有一个姿容娇美的美女,眉目含情、引人怜爱,朱元璋心下大喜,于是收她为妃子。而这个美女就是元顺帝的妃子洪吉喇氏,太师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儿,这时候洪吉喇氏已经怀孕,被朱元璋收留后生下一个男孩,即明成祖朱棣。这样说来,明成祖朱棣不仅不是皇后所生,而且还不是朱元璋的亲儿子,竟是元顺帝的遗腹子!但根据史书记戴,元大都失守时是至正二十八年,即公元1368年,而明成祖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即公元1360年,中间相差七八年之久。因此,这种说法存在太大的漏洞,很可能是民间流传的谣言。
  • 四是说蒙古女人瓮氏。清代《广阳杂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瓮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大监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闻燕之故老为此说,今始信焉。”意思是说明成祖朱棣不是马皇后生的儿子,而是蒙古女人翁氏的儿子,翁氏是元顺帝的妃子,史书为了避讳这一点,所以都没有记载。然而《广阳杂记》本来就是一部记叙佚闻趣事的书,作者刘献廷也说这是他听到的古老传说,没有指出确实的根据,它很可能是洪吉喇氏之说的另一个版本,因而也是不足为信的。

蝶恋花(题九月海棠)
明代:朱高炽
烟抹霜林秋欲困,吹破胭脂,便觉西风润。
翠袖怯寒愁一寸,谁家庭院黄昏信。
明月修容生远恨,旋摘余娇,簪满佳人鬓。
醉倚小阑花影近,不应先有春风分。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高炽生于凤阳府。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府。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侍,阴谋夺嗣;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明仁宗——朱高炽

本 名:朱高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凤阳府凤阳县(今安徽省凤阳县)
出生日期:1378年8月16日
逝世日期:1425年5月29日
主要作品:明仁宗御制文集、明仁宗御制诗集
主要成就:靖难之役时坚守北平、为仁宣之治奠定基础
庙 号:仁宗
谥 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年 号:洪熙
陵 寝:献陵

朱瞻基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在政治上,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任用“三杨”、蹇义、夏原吉等;教导宦官读书参政。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对外关系上,进行第七次郑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于宣德三年(1428年)出塞,并修建永宁、隆庆诸城。明宣宗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的发展,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仁宣之治”。同时明宣宗在书画方面极有造诣,翰墨图书,极为精致。“点墨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争胜”,书法能于圆熟之外见遒劲。工于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佳,曾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本 名:朱瞻基
号:长春真人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北平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东城区)
出生日期:1399年3月16日
逝世日期:1435年1月31日
主要作品:《御临黄筌花鸟卷》《武侯高卧图》《瓜鼠图》
主要成就:平定朱高煦叛乱;形成“仁宣之治”的治世;有很高的书画造诣
庙 号:宣宗
谥 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年 号:宣德
陵 寝:景陵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斗促织和喜爱戏游的皇帝。他经常徘徊、徜徉和流连在禁苑中,乐而忘返。从《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中宣宗写的诗来看,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抛洒在禁苑的山水林草之间,或登临万岁山,或漫步东西苑,或穿行芭蕉园,或荡舟太液池。故宫博物院收藏着朱瞻基的亲笔绘画和反映他射猎、戏游活动的绘画,如《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射猎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射猎图》)、《行乐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行乐图》)等

促织天子

朱瞻基品行上的瑕疵通常在野史里和一些文学作品中有记录。比如,他喜好促织,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之名。促织者,蟋蟀也,民间叫蛐蛐。称“太平天子”尚好,呼“促织皇帝”好像就不太中听了吧。而且他“好促织”的有点过了头,明人吕毖《明朝小史》里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
清人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中有一句:“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宫中尚此戏,其实就是在说皇帝的个人嗜好。君王可以有点爱好,但因为个人爱好,致劳民伤才,并且搞的小民家破人亡,显然就不是有德之君的所为了。

喜爱戏游

《武侯高卧图》

明英宗——朱祁镇

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载造图。

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号正统。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麓川之役,导致综合国力耗损。正统八年,正式亲政,励精图治,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迎接明英宗回京,安置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景帝朱祁钰,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复位称帝,改元天顺。任用李贤等人,追复胡善祥为恭让皇后,释放建文帝后代,废除宫妃殉葬制度,后来又听信谗言流放郭登、袁彬等人,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致使弋阳王一家冤死,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再度受创。

别 名:明英宗、正统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今北京)
出生日期:1427年11月29日(宣德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逝世日期:1464年2月23日(天顺八年正月十六)
主要成就:夺门之变后复位,废除“殉葬”制度
在位时间:1435—1449年,1457—1464年
庙 号:英宗
谥 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陵 号:裕陵

【神奇皇帝】朱祁镇(本视频时长约28min)

若无法查看视频,请复制: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5411Z7RZ?spm_id_from=333.880.my_history.page.click到浏览器中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只比长兄朱祁镇小1岁。明英宗即位后被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瓦剌俘虏。朱祁钰为监国后,果断地惩处了土木之变罪魁王振的党羽,起用了兵部左侍郎于谦,确立了在朝臣中的威望。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王直等大臣奏明皇太后,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景泰帝命于谦为统帅,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明英宗回朝后被朱祁钰幽禁于南宫,后又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辟,软禁其于西苑,改元天顺。
天顺元年(1457年)二月,明英宗废其为郕王,不久朱祁钰离奇去世,享年30岁。

本 名:朱祁钰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今北京)
出生日期:1428年9月11日(宣德三年八月初三)
逝世日期:1457年3月14日
主要成就:任用于谦,领导北京保卫战,打退瓦剌;选贤任能,纂修《寰宇通志》
在位时间:1449年9月22日-1457年2月11日
庙 号:代宗(追尊)
谥 号:郕戾王、恭仁康定景皇帝(追尊)
年 号:景泰
陵 号:景泰陵(北京市郊金山口)

明景帝——朱祁钰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男,汉族,原名朱见深,后更名为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号成化。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受命监国,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朱见深在位时期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9月9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本 名:朱见深
别 名:朱见濡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北直隶顺天(今北京)
出生日期:1447年(正统十二年)12月9日
逝世日期: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9月9日
主要作品:《一团和气图》
主要成就:为于谦等名臣平反昭雪,安排荆襄流民
在位时间:1464年2月28日-1487年9月9日
庙 号:宪宗
谥 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年 号:成化
陵 寝:茂陵

明宪宗——朱见深

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二十日,朱见深大婚。所谓大婚,专指皇帝的婚娶。朱见深当时婚娶的吴氏,是由父亲朱祁镇选定的。吴氏聪敏知书,通晓礼乐,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据称,由明英宗朱祁镇选定而育于别宫的女子有三名,即吴氏、王氏和柏氏。皇帝的婚事,自然是隆重的。但是,仅仅还不到一个月,吴皇后就被废。取而代之的是王氏,即后来的孝贞皇后。
吴氏被废背后的缘由,一直为人所猜疑。一种说法是太监牛玉专恣,讨厌太监牛玉的人想借机夺去他的权柄,故挑动皇帝废后。皇帝自己的说法是吴皇后“举动轻佻,礼度率略”,且可能在册立时牛玉有舞弊的嫌疑。然而,吴氏虽被废,但“舞弊”的牛玉却只是发配到南京的孝陵去种菜。迂腐的官员以为牛玉真是犯有欺君之罪,于是纷纷上疏说对牛玉的惩罚太轻。结果,朱见深将上疏的官员王徽、王渊、朱宽、李翱、李钧贬到边远的州去做专管刑狱的判官。因此,“牛玉舞弊”的说法其实是不成立的。真正的原因是吴皇后得罪了皇帝宠爱的万氏。
吴皇后对万贵妃十分气恼,大概是恨朱见深与万氏的暧昧关系,最后她以后宫之主的身份杖责万氏。皇帝获悉此事,便毫不犹豫地废了吴皇后。继立的王皇后,自然从中吸取了教训,对万氏的态度比较友善,不大理会万氏的横行霸道。王皇后的明哲保身态度,以及皇帝对万氏的宠幸,使万氏成为成化朝后宫真正的主人。

专宠万氏

明宪宗爱的万贵妃比他年长17岁。万贵妃,小名贞儿。年仅四岁进宫。正统十四年,奉命照顾年仅两岁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成化帝朱见深。成化帝登基,想立这个宫女为皇后。不合礼法祖制,被生母周太后驳斥。只好立为妃。皇帝终日临幸万氏,对新立的吴皇后看也不看一眼。万氏仗着皇帝的宠爱,对吴皇后也不怎么恭敬。一来二去,吴皇后终于暴发了。她不但下令扑打万氏,甚至自己动手。皇后吴氏不辨时势,还以旧眼光看人,只以为打得不过是一个宫女。谁知道成化帝怒不可遏,一气之下废了她,打入了冷宫。随之,成化帝想立万氏为后。周太后看她这么大年纪,长相也不怎样,坚决不同意。最后,立了王氏为皇后。
吴皇后前车之鉴,王皇后忧惧,因而对万氏处处忍让。成化二年,三十八岁的万氏生下皇长子,得封贵妃。一时之间,宠爱有加。可惜没过一年,皇子夭折,万贵妃从此不再有孕。
成化四年(1468年)秋,出现了几次彗星。在古代,彗星的出现意味着不祥。于是,大学士彭时、尚书姚夔也上疏请求皇帝要扩大宠幸的范围,以广后嗣。皇帝表面上同意,但行动中仍然专幸万氏。宪宗朱见深对于万氏一直非常有感情。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万氏暴病身亡。宪宗非常伤感,哀叹说:“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辍朝七天,谥万氏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因妃废后

版权所有:郝邵琪
学号:2018401015
邮箱:1520932185@qq.com
地址:上海市XX区XX大道XX号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