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石市老虎头小学灵动教育4月刊

其他分类其他2024-04-29
1361

灵动教育月刊null

Campus Journal Template

教育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2024年第02期

虎小·月度教师

葛敏
班主任
语文教师
她是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用孩子般的童心和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孩子们每一次举手回答她都耐心倾听,每一次离校都挥手致意,每一次家长询问她都不厌其烦地解答。她迎着晨光来,披着月光归,数月如一日,把工作看作是自己快乐的源泉。

一年级语文组
蹲点领导:马   琳  
                  刘兴婕     卢   云
 一年级组,这是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队伍。在蹲点领导马琳、刘兴婕、卢云的带领下,团队里的每位班主任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熠熠生辉,也都在年级组的活动中共同奋斗。从有条不紊的开学礼开笔礼、到率先落实的跳绳打卡活动、再到别开生面的豆芽种植班本课程、线下线上亲子跳绳运动会、每日推送的好习惯小讲堂系列活动……一年级组在用教育的用心、对工作的努力、对生活的积极向我们展示他们团队的理念!

虎小·月度团队

虎小·月度教师

袁玲霞
班主任语文教师班级群里她记录分享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室里她带领学生畅游知识乐园,办公室里她悉心辅导请假学生。课间午休她与学生亲切交谈,循循善诱;校门口外她和学生驻足长谈,积极沟通。学生家长一声声谢谢,见证着她关爱学生、真诚待人的魅力。

张红
班主任
语文教师
她能够用真诚打动学生的心灵,用热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率真乐观的表情是她的标志,严谨细腻的教学是她的风格。精彩的课堂,照亮学生心灵;精心的点拨,开启学生智慧的窍门。她把爱倾注到每个孩子身上,以自己的爱心,去滋养每一片叶子,让每一片叶子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石婧怡
中共党员
体育教师
行政办公室主任
    晨光中她带领学生与朝阳共舞,烈日下她带领学生挥汗如雨,暮色沉沉止不住她奋斗的匆匆步履。她时刻谨记责任与担当,以专业之精强身健体,以高尚之德潜心育人,用爱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闪闪发光。

目录

contents

1

教育叙事

2

班级管理

3

家访手记

一份班报唤起的班级凝聚力
朵朵葵花向阳开
用心带班,以爱育人
小班干,大作用 
如何“激励”孩子们积极发言

31
33
34
36
38

4

读书心得

● 灵动教育月刊

和孩子们下棋的快乐
做学生坚强的后盾
爱心浇灌花开
雾霾散去 终见晴空
有一种传承,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倾听孩子的声音
家访,走进学生的心门
点滴的爱,点燃星星之火
关心,让爱抚慰孩子的心灵

看见生命在拔节
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快乐学习 自由成长
同学们,老师是你的同伴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18
22
24
26
28

06
08
10
12
15

41
43
45
47
48

程    青

张凤仙

徐    敏

吴博元

李洪波

赵小燕

郭    晓

陈凤娥

刘贝妮

谭海枝

曹良艳

李明艳

张    婷

陈雪妮

徐    敏

石婧怡

李    晶

朱    依

马    琳

邹    娜

第一章

教育叙事

● 灵动教育月刊

        这周我利用课间和孩子们一起下了几局五子棋,这是我的强项,一路胜,让一众娃儿们佩服不已。通过下棋这样一项益智活动,我也能洞察孩子们“隐藏”的性格特点。
        小宇同学擅长进攻,而且攻势非常凌厉,如果稍不注意,他就会赢。也可能是因为跟老师下,他还是有点点紧张,最终还是输给了我一局。但是很明显他在下棋上,非常自信,正是因为这种自信,他很沉稳,可以说一开始其棋势如破竹,我也是暗暗惊讶不已,手里捏了一把汗的。这个孩子平时在学习上不够自信,但是在棋局上却表现出不一般的沉稳。
        小越同学很想有一番作为,但是思虑很多,畏首畏尾,他下棋完全是只顾防守,即使我只有两个子连成了线,他都要先守住一头。这种方法固然也是一种策略,但是完全只顾“死守”,放弃了自己的棋,等于放弃了胜利。在生活中,这个孩子也是这样,缺少自信与安全感。我想他需要一种实实在在的表扬,找到真实的“闪光点”,然后我们不断加以强化。一边使劲表扬,一边帮助其获得成功,他才能真正找到自信,从而处事不慌,稳步获得胜利!
        后面几个娃儿明显自信不足,有些败得很快,这也许并不是他们的真实水平,估计是被前面几局“大棋”吓住了,然后便失了自信。但是很有趣的是,其中几个孩子因为我跟他们的下棋,兴奋异常。晚上家长的“感谢”便接踵而来。
        小炳妈妈:程老师,娃儿今天回来高兴死了,一直跟我说他跟您下了五子棋。他还一直说,您可厉害了,他下不过老师。
        小霖妈妈的:程老师,晚上好!小霖今天走回来就跟我说,今天在学校干嘛干嘛,说您跟他聊了一节课。回来高兴得不得了,而且今天听写全对!程老师,您真是用心良苦!有时候您在群里发孩子的事情,虽然家长们没有回复,我想大部分家长是记着的。感谢您处处想着孩子们!
……
        没想到,本来是为了不让孩子们课间出去疯闹,换了个招——“下棋”的辙,感觉自己只是稍微做了点儿事情,竟然得到孩子和家长们这样的赞许,真是开心!家校之间的关系也空前地融合起来,这中间的纽带就是那群有趣的“娃儿”们啊!谁说孩子成长得不快,这些娃们儿不就是给点春风,就灿烂;给点雨露,就能“疯长”啊!
    

和孩子们下棋的快乐

程 青

Education brochure

        这几天虽然下雨,但是我们的教室上空是“晴朗”一片。于是——今天的两课书听写24个词,破天荒地只有9个人仅1-2个字的错误,46个人全对,这是他们的历史最高纪录了。都知道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玩得来,孩子才会喜欢你。之前总是怀疑,年逾不惑,还能与他们“打成一片”?现在看来,其实还是很容易的吧!突然有个观点涌上心头:小学老师最好永远“长不大”!
        那位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要补充一点:我们的教育还应该是——用“爱心”温暖“爱心”;用“善良”唤醒“善良”;用“纯真”传递“纯真”!
        因为这种略带孩子气的“纯真”,孩子们会忘记我的年龄,于是,我便也以为自己还是年轻!纵使芳华逝去,和孩子在一起,青春却永存!多好!

做学生坚强的后盾

        工作至今,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我始终在摸索中前行,失败和成功并存。但无论怎样我都牢记一句话:用心才会幸福,有爱才能幸福,所以我努力让我的每一名学生享受到师爱。
        新学期开学,我接手了一个“联合国班”(扩的班)。按照以往的经验,刚接手的新班,孩子们都会成为“显眼包”,获得老师的独宠。但盛盛不然,他是第一个走进我视线的孩子——课堂上不是在睡觉就是在走神,与同学相处也不多言,一改往日的活泼性子。课后作业基本没有做,还有他身上的衣服一个星期没有换,脏得不行。整个人神情显得很萎靡,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他存在自卑与胆怯。
        接手新班的第二周我召开了家长会,他的家长没有来,也是当天唯一没有到会的家长。第二天我单独和他进行了交流,询问他家长没来的原因,刚开始他说爸爸妈妈有事,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低垂着头,抽噎着说:“爸爸生病住院了,快要死了,妈妈在医院照顾他。” 一时间,我有些无措,不知怎么安慰这个可伶的孩子,只是轻轻的抱着他,拍拍他的背。
        和他妈妈通了电话,才得知他爸爸患肺癌晚期,盛盛妈妈一直在医院照料,根本无暇顾家,家里就他和刚上初中的姐姐。电话里盛盛妈妈一直

张凤仙

● 灵动教育月刊

嗫嚅着:“老师,如果我儿子不听话你就狠狠批评他啊!我不怪你的。”挂断手机后,我心情十分沉重,同为母亲,同为失去丈夫的我深知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的坍塌意味着什么,更何况盛盛妈妈一直没有上班。
        下午放学,我把盛盛带回家,让上初中的儿子给他洗了个澡,并找来儿子穿小了的衣服给他换上。吃过饭后,我买了些水果带他去医院看他爸爸。一路上他依然有些腼腆,但眼睛里透着喜悦的光……
        说实话,从教多年,我从未想过以这种方式进行家访,推开病房的门,映入眼帘的是盛盛爸爸浑身插着粗粗细细的管子,躺在病床上昏睡不醒,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盛盛妈妈坐在床边,低垂脑袋,一副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绝望模样。她才30多岁,脸上就布满了皱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看到我们进来,她愣了一下,才木然起身迎向我。那一刻,我不知该怎么安慰她,只知道赶紧走近拥抱住她,轻拍她的背,低声说:“你安心照顾盛盛爸爸,孩子的事,有我们。”一听我的话,她便刷地流下了眼泪,哽咽道:“谢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我现在确实没精力管他,我儿子遇到你这样的好老师,真是太有福气了……老天爷会一直保佑你的。”(她是天主教徒)坐了一会,他爸爸始终没有醒,小身子贴着他爸爸的手臂,拉着他爸爸的手,眼里盈满不舍与悲哀。看着这生死别离的场面,我鼻子发酸,心里很难受。盛盛妈妈和我聊了很多,我知道他原本是个很阳光快乐的孩子,因为父亲的患病,几年来缺少对她的关注与关爱,他的自信没有了,阳光没有了,快乐也没有了……她的眼里满是无奈与悲凉。
        回家的路上,他走得很慢,依旧沉默。我望着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盛盛也终将会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这类孩子的心理、性格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自卑、他们忧郁、他们彷徨……作为老师,我无力改变他们的现状,我能做的就是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多给予他一丝温暖与帮助,努力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的心灵世界里耕耘、播种。

爱心浇灌花开
                                          徐敏

         所有老师都要相信:一句温暖的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
        我们班的小星原本是个自信乐观、爱说爱笑的小姑娘,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她情绪消沉,变得不爱说话了,上课也经常趴在桌子上发呆,回家的作业完成情况非常糟糕,甚至还出现了不做作业的现象。我及时与妈妈沟通反映这些情况才得知原来因为他们夫妻离婚了,但是孩子还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已经半年没回家了,孩子可能有点想念爸爸。而妈妈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辅导两个孩子的学习,导致妈妈情绪上也没控制好,有时会因为作业问题催促孩子导致不耐烦,甚至出现了动手打孩子的现象,这几方面的原因都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天我利用午休时间,将小星带到教室外询问她:“最近怎么突然不爱说话也不爱笑了呢?徐老师记得你原来可喜欢笑了,而且很爱找我聊天的呀?最近是怎么了呢?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摇摇头。我又问她:“是不是有点想爸爸了呀?”没想到一提到爸爸,孩子的情绪一下子就爆发了,她低着头,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颤抖的手拭去脸上的泪水,但是泪水像是断了线的珠子,怎么擦都止不住。她不敢哭出声来,怕被同学们听见,只是小声地一直在抽泣。
        我将她抱在怀里,摸摸她的头安慰道:“没关系的,想爸爸了可以给爸爸打电话呀,妈妈最近也可能因为这件事心情不太好,所以有时才会忽略了你们的感受。但是我们要理解妈妈,妈妈要上班还要照顾你们两人,妈妈也很辛苦,那你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不让妈妈操心你的作业是否完成,每天在学校就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回家以后你不仅有更多玩耍的时间还有了更多与妈妈相处的时间。你如果很难过,晚上回家可以跟妈妈聊聊天,告诉妈妈你的想法。”我告诉她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与老师分享,我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
        隔天,小星妈妈给我发消息说孩子昨天晚上突然跟她说想跟妈妈睡并且两人躺在床上聊了很久,妈妈意识到了原来那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已经长大,有

教育叙事

● 灵动教育月刊

了自己的小心思,不能通过打骂的方式压制孩子,而是反思自己的问题,如何与孩子更有效的沟通,孩子也向妈妈保证以后会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没过几天,放学的时候,小星在操场遇到了哥哥,我在办公室都能听到她超大声地对哥哥喊道:“哥哥,我今天所有作业都做完了哟,我居然把所有作业都写完了!”从她那爽朗的笑声中,我看到了那个爱说爱笑,自信开朗的小星回来了。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很重要,对学生的观察、理解和包容也很重要。老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孩子,不仅要关心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灵沟通,构建更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此,在课堂上我也会把注意力放到学生的心理上,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也让我与学生们的关系更像朋友了。我一直相信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只要我们变成孩子喜爱的老师,他们一定也会爱上学习!
        孩子是一朵花,需要用心去浇灌!

教育叙事

  雾霾散去 终见晴空
吴博元

        405班的那个女生,我至今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她的样貌很特别,大大的脸庞,能让你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她,从不会“误判”。每次她一开口,那嗓门儿仿佛是要和别人争个高低,几分几厘都丝毫不退让,让人难以把她和“文静”联系在一起,现实也确实如此。
        某一个周三的早晨,我在景山村门口发棒棒卡,大部分过路的学生都会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问好,我老远就瞧见了她,她贴着墙根径直朝我走来,既没有向我问好,也没有来问我要棒棒卡的意思,反而是一脸趾高气扬的神态,隔着一米的距离都能听到她鼻子里发出的哼哼声。

        在我的科学课上,她什么都会干,折纸、画画、玩橡皮泥,这都算是“低阶操作”,扭头讲话,那也是“生活常态”。但她性格“颇为暴躁”,一不留神,就和附近的男生闹起了矛盾,当“语言战争”都还解决不了“争端”的时候,旁边的同学们就能闻到越来越浓的火药味儿,甚至到了快要动手的地步。每当这时,我都会给她一个犀利的眼神,原以为她深切体会之后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压迫,来自同学们的各种指责,在她良知的保有之下,会有所收敛,可事情恰恰相反,她变本加厉,而且还当着我的面说:“谁怕你呀!”,下一次继续和她的同

● 灵动教育月刊

学们爆发着“语言战争”。课间休息的时候,如果谁惹到了她,她也会扯着嗓门儿高呼。我多次“跨越”自己的学科,当起了临时的道法老师,试图在道义的角度上与她平心静气地聊天,改变她这种不当的作风,但每一次都是以我的失败而告终。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在自责和反省。平日里我很爱研究人文和自然地理,连地球地貌都能被自然之力进行塑造,并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带走了一切,也留下了一切,难道一个学生就不能像地理地貌一样被老师们往好的方面塑造吗?我一直坚持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点和潜质,就算目前看来他们的身上有诸多缺点,那也是后天所致,而非先天秉性。十来岁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塑造的关键期,而抖音等些许不良短视频,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都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极为重要的推导作用,若此时不加以正确引导,三五年之后,他们将会在泥潭中越陷越深,此亦为教师之过。
        我一直在等待,等一个教育的契机。
        果不其然,这一天终于来了。上周的一节延时服务一,我在给学生们拔高,讲解了一些课本之外的科学知识,为他们初中的基础物理打一下基础,从光影变化到时空理论,从虫洞到相对论,从仿生学到流体压强,这些知识引起了405班同学的巨大兴趣,我邀请大家围坐在讲台周围,近距离听我讲解,他们争先恐后上讲台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那个曾经和旁边的男生发生口角、那个曾经和我“正面交涉”的她,这次她居然搬着板凳坐在讲台上,认真地看着黑板上粉笔划过的一道道弧线,认真地聆听着我激昂的语调,和其他几个男生抢答我的问题。
        我看着她闪闪发光的双眼,似乎雾霾散去,终见晴空。
        下课之后,我告诉他们周五下午有我的灵动讲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前去听课,他们都爽快地答应了。昨天下午上课的时候,他们果真没有缺席,而她也在。其他班的同学中途就提前撤退了,可是405班的这几位学生,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坚持到了我说下课。
        课后我特别找她谈话,谈刚刚讲的课,她很感兴趣,我又勉励她,如果对科学感兴趣,可以随时找我讨论。她第一次,谦逊地点点头。我很开心,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正面引导,她会慢慢改变,时间也会证明一切。
        我至今都不知道405班的那个女生叫什么名字,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 灵动教育月刊

有一种传承,
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李洪波

        有一种职业,可以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一种梦想;是埋在心底的种子终会拨云见日;有一种执着,是初心不改、信念如磐;有一种传承,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时候,我在心里种下了一粒成为教师的种子;中学时代,这颗种子在心中发芽;时至今日,这颗种子已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在这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我的恩师的细心栽培!2009年,我就读于县城的中学,那时的我,贪玩、茫然,知学为何,不知何以学?在茫然的日子里,我愈加茫然,成绩也平平无奇,这样的状态让找不着学习的方向,消极、迷茫、无力……有一天,听同学们议论:“咱们班要换数学老师啦……”,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这即将到来的新老师会成为我一生中重要的引路人!

        盛夏,蝉鸣,闷热的教室里只有头顶上的几台风扇在“咯吱咯吱”地响着,全班同学都翘首以盼,等待着新数学老师的到来。上课铃响了,她来了,她抱着两箱冰棍儿来了!细细打量她:长长的头发,戴着一个黑色发卡别着前面刘海,嘴角带着笑意,穿着一件黑色长裙。她没有长篇大论地自我介绍,只有一颗急着给我们发冰棍的心。我们一边吃,一边听她说话。她说了很多,但是现在我已经回忆不起来了,唯一记得的就是那根冰棍是我吃过的最好吃、最甜的冰棍。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那只是一根很小很便宜的冰棍,为什么我会一直记着?在那天,我感受到了仇老师的真诚和关爱!
        “你的计算写得真工整,加油!”我常常沉醉于这样的激励中;“我们班的李洪波同学,最近进步很多”我时时欣喜于

这样的夸赞;“脚踏实地,越努力越幸运!你可以的!”我久久地陶醉于这样的温暖里;“成绩退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就此止步不前,多思多总结,才会成长和进步”,我常常沉浸在这样的鼓励中……14岁的我仿佛看到了一束光,无比的亮。就这样,我找到了方向,也找回了自己,于是,我写下了青春的誓言:长大后,我要成为你。就这样,我凝聚着青春的力量,迎着光的方向前行,我在书山中勤学,在题海中常思,在挫折中坚强,在温暖里成长,18岁的我坚定的选择了教育类专业。
       2019年9月,我揣着五彩缤纷的理想,背着青春洋溢的行囊,沐浴着人生初升的晨光,站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初入教室,我凝视着那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目光,一股热流撞击着心灵最深处的敏感,我学着我的老师的样子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堂课。立于三尺讲台,我以为一切都应该很容易,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课堂上,孩子们随时晃动的身子,常常低声私语的声音,两眼无神呆坐的样子,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状态让我惶恐不安。那一刻,我才明白恩师当年的不易,我向同年级老教师请教,他们告诉我:“要学会在理论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总结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突然意识到教学不是“走过场”,是我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必须立即调整,否则我的课堂将是无效课堂,我的学生必定不会喜欢上数学,我一时间感到忐忑不安。为了改变这一状态,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践行新的教育理念,我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尊重、合作、探究”带进课堂,为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以学为乐。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们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得到数学发展。课堂上,鼓励学生,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高举的手,渴望的眼神使我兴奋不已!
        一路走来,而今已四年多了,我亦明白了恩师当年的付出,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如山。我不仅仅是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是一个塑造新辈灵魂的领航,坚守初心,我成为了你,何其有幸!

● 灵动教育月刊

第二章

班级管理

● 灵动教育月刊

一份班报唤起的班级凝聚力

赵小燕

        德国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说:“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班级凝聚力是班风建设的灵魂所在,也是班级的生机和活力所在。
        我的办公桌抽屉里放着一沓报纸,A3的版面,纸张虽已泛白,铅字也有所消迹,但“向日葵”三个艺术字配合着旁边金灿灿的向日葵图片依然特别的亮眼,它们同我的各种证书放在一起,见证着我和孩子们的那些拼搏的岁月。

        记得那时,我所带的班级刚升入五年级,一直陪伴孩子们的数学老师请了产假,新来的数学老师还没能和孩子们磨合好,班上充斥着各种消极的情绪,学生之间的摩擦事件频发,每天处理班上的各种突发事件以及面对班心涣散的现状,作为班主任的我有点心力交瘁。该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情况呢?于是,我想起了暑假看过的书——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以及《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等系列书籍。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浮现,那就是学管建刚老师,从我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做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办一份班报,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也能找个活动让孩子们暂时转移一下注意力。
        说干就干。第二天我便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孩子们,设想着他们的文笔提升之后,让他们将小学中最难忘的人与事记录下来,创作一本属于我们3班的文集,制作成最好的毕业礼物送给他们。没想到,孩子们还挺感兴趣,都期待这份班报的诞生。自己的班报自己做主,趁着这份热情,随即我便给他们布置了任务:“假如我们班要办一份班报,你想给这份报纸取个什么名字呢?写清楚你的理由。”第二天,出其不意地作业交得特别齐。其中,一个同学写到:“向日葵对着太阳生长,从太阳光里吸收营养,而这束太阳光,就是教我们学习的老师与家长,向日葵就是不断进步成长的我们。”于是,在大家的一致推荐下,“向日葵”成了班报的名字。接下来,成立编辑部,负责收稿、荐稿以及将稿件变成电子版,几位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踊跃地揽下了这个活儿。
        写作、收集稿件、改稿、排版,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第一期班报终于出炉了。那天班会课前,我便拿着打印好的一摞报纸走进了教室,眼尖的同学一下

● 灵动教育月刊

子看到了报纸上那金灿灿的向日葵,那是我为了配合班报的名字,我用不同的向日葵图片做了报纸的抬头,想用那一片耀眼的金黄引领学生永远积极向上。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问我是不是班报,我卖了个关子,告诉他们等上课就知道了。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都早早回到教室坐好了,我把报纸每人一张发了下去,大家第一时间在找自己的文章有没有被刊登,那些在报纸上找到自己名字的同学不禁发出阵阵欢呼,仿佛平日里的认真记录终于有了收获,没有被选中文章的同学则也认真看起别人的文章来,连一向不爱阅读的小A同学也专注地看起报纸来,还积极上台分享了自己的读报感受。大家第一次觉得报纸上记载着自己身边的人写的自己身边的事,别提有多新鲜。这第一期班报的第一篇文章的位置自然是留给了为班报命名的同学了,由她的这篇文章开启了我们3班《向日葵》报的生命历程。
        接下来的日子,全班同学都投入到了积极地创作中,每天一篇文章,大家都期待自己的大作被班报收录,班级的凝聚力终于又回来了。为了鼓励中等生和学困生,同时也不打消优等生的写作热情,我于是便在报纸版面上开辟了“一句话评报”

“优美片段”等版块,在长篇文章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中等生,而优生则鼓励他们持续输出优质作品,凑齐版面给他们出专刊,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被照顾到了。班上同学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每当哪个学生得到了写作素材那堪比考试得了一百分一样高兴。小B同学的习作第一次被刊登在了班报上,便激动地写下了一篇《我终于上报纸了》来表达他的激动之情,在文章的最后他写道:“在一群鸡的海洋里,一定有几只鹤,而我是一只鸡,一只想成为鹤的鸡!”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深受震撼,当时想的一举两得,现在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一份小小的班报点燃了学生的斗志,唤醒了学生的内驱力,这是我没想到的收获。
        写作、编报、读报、评报,这一系列的流程成为了我们班上的班报特色课程。孩子们浮躁的内心也回归了平静,连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孩子,最懒散的孩子也变得积极起来。为了写好文章,班上的阅读氛围也被带动了起来,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真的像那株向日葵一般,熠熠夺目!

        这份班报还成了我的德育阵地。记得有一次,班上有节课纪律不好,班干部也没起到良好的作用,一个同学便将这件事记了下来,写了一篇《不负责的班干部》,在文章当中言辞犀利地谴责了这些没起到表率作用的班干部以及不守纪律的同学们,我便把它刊登在了班报上,那期班报发下来时,没了欢呼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耷拉着的脑袋,仿佛这些铅字就像一条无形的鞭子。那一刻,文字的力量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已经不用我再去进行任何说教了。那一天,有一位班干部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不负责的班干部’这七个字的题目如同一道霹雳劈进我的眼中,‘不负责’这三个字,就像雕刻刀一般,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后来,一个学期下来,班上很多孩子都有了属于个人的专属文集。这些文集及班报一起成为了我们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共同的目标凝聚着人心,共同的行动形成合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们时不时也要来点“新”,打破那一成不变,去唤醒孩子们潜藏的无穷力量!

● 灵动教育月刊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始终坚持的原则。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德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德育,不仅关乎个人的品行修养,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一个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更能够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将德育放在首位,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启发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应该牢记的使命和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更多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奋斗。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始终坚持的原则。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德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德育,不仅关乎个人的品行修养,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一个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更能够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朵朵葵花向阳开

郭 晓

        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管理班级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因班而异。本学期新接601班,接班前多方打听了这个班的情况,收获到的信息让我有些愕然:这个班在之前的五年里,历经三个班主任和一些老师的代班,这些消息让我不经替这些孩子们感到遗憾,也为这个班的家长感到无奈,我也对此产生出隐隐的担心。
        在进班的前几天,我有一些无力感,毕竟小学第六年了,很多的习惯早已经养成,在这最后一年里,我还能为孩子们做一些什么?在这短短的一年里,我又能改变些什么呢?
        有一天因为一份名单,在进班前我提前加了一位家委的微信,稍作寒暄后,家委跟我说了一句话:“郭老师,感谢您能接我们这个班。我们这个班有很多的老师带过,带过孩子们的每一个老师都挺好的,只是缘分有深浅,不过这都正常,希望在最后的一年里,我们一起加油!”这句话,犹如一团火,燃烧尽了我所有的担心和不安。我想,只要我竭尽所能,倾囊而授;家长们不气馁,不放弃;孩子们认真努力,齐头并进,不管早晚,一切都会是好的开始。
        进班级群前,我斟酌了很久,默默打下了这么一行字:希望在小学的最后一年里,我能成为孩子们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遇见——这是我给各位家长和孩子们的第一句话,也是我对他们的承诺。
        开学第一天,观察期。主要是观察每个孩子,观察他们的上课状态。601班共有53个孩子,各个有特点,唯一的共性问题就是不会听讲,视规矩于无物,自由散漫,心静不下来。
        开学第二天,沟通交流,向家长获取第一手情报。我组织了家长会,跟家长们共同交流,获得家长的绝对支持。会后我还给家长们布置了一个小作文,内容为孩子的兴趣爱好,平时生活习惯,有没有家长解决不了问题,以及在小学5年里孩子是否遇到过一些不平凡的经历以及处理结果。
        果然,知子莫过父母,家长会当天,就陆续收到了家长们编写的小作文,虽文采不一,但家长们想让老师迅速了解孩子

情况的心情是相同的。这些内容的收集,可以让我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了解孩子们的所有情况,特别是对特殊孩子进行精准把握,有的放矢地安排之后的工作,也对家长的文化素养有了基本了解。
第三天开始制定班规。
一、无规矩不成方圆
        六年级没有独立办公室,我们都在教室里办公。俗话说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我也是需要独立空间的,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跟学生们定好规矩,上课我是他们的老师,下课我是他们的朋友,在我闲暇时,他们可以找我谈天说地、拉拉家常,但我在工作的时候,不管上课下课,我都是他们的老师,要注意跟我的工作范围保持距离。通过订立这种规矩,让孩子们有一个亲切感的同时,也具备分寸感和界限感。
二、班级管理分工明确
        接班后让我最省心的,就是班级里的班委会成员。以班长为首,其他班委各司其职。
        班级座位轮流制,不存在定点座位。
        每日值日周一到周四安排5人打扫,周五安排7人完成,每日值日的成员自己认领工作,按照自己认领的任务完成工作量。
        每天由每条第一位同学收作业,按时按点送作业,训练每位同学的收发能力。
        早上晨练全班分成5个组,每组10 人,由体育委员统筹,五个分组长定点定时训练。
        一切的一切,慢慢,慢慢,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开学的一个月内,我时时以电话或微信的形式跟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对于在校表现突出的孩子,会上门走访和家长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探讨。我相信,有了家长的绝对支持和配合,孩子们会以最好的状态,最快的速度进入开学的适应期,尽快调整好自己,投身于小学最后一年的紧张学习中......
        岁月如流,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听到了每个孩子拔节生长的声音,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班级也呈现出一种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不管孩子们的基础如何,他们都在努力完善自身,家长也能携手我们,亦步亦趋地前行。相信在我们的用心陪伴下,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光芒,就像朵朵葵花,向阳开!

● 灵动教育月刊

用心带班,以爱育人

陈风娥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要了解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还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还要用自己的热情对待班级事务,真心对待班里的孩子和家长,取得他们的认同和信任,携手共育。所以,我认为带班最关键的就是两个词“用心”和“爱心”。下面,我简要谈谈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我是从哪几个方面做好具体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
一、习惯方面
        马琳校长说过“真正改变人生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也认为要提高一个班级的综合素养,只有加强同学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班主任才能从日常的琐事中解脱出来,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带出有特色的班级。

        开学第一周,我就狠抓习惯,一年级的新生,从站队,做操,坐姿,站姿要求上都向高年级看齐,严格把关。标准定好了,就开始严格执行。我们都知道,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一个月的循序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班主任时时陪伴和督促并及时地巩固和奖惩。一个月下来,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就基本养成了。过程是艰辛的,结果是舒心的。
二、纪律方面
        当你发现某某同学的行为异常,你不用马上凶他,可以找一个表现好的同学疯狂表扬他,这时你的心情也好了,其他学生也会模仿好学生行为以求关注。这时趁热打铁给某某同学台阶下,趁势表扬他,并请他反思刚刚的行为错在哪里,这样一来学生会安分很多。
        还可以用“奖励小贴纸”来激励全班学生,并形成一个班级“奖励管理机制”。每周五最后一节课用积分来换礼物,不同数量的小贴纸换不同等级的小礼物,这像小游戏,能让小学生们乐在其中。后面只要一拿出小红花,都不用说太多,学生们表现马上变好。要想让学生立刻安静下来。
三、安全方面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班主任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的做法是“天天念,常常讲,时时查,定规矩”。
        利用班会时间,或者上课前的几分钟给学生讲要有安全的意识,学会保护自己。无论课上课下,时刻注意安全问题。我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把一切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中。多说多讲,善于发现,严格要求学生,不该做的危险动作不做,该给老师说的问题及时说,学生间奖励性地互相监督。
四、育人方面
        想要拢住班上的每一位学生的心,并非朝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把工作做到平时的点滴中。不仅要做学生的老师,还要做学生的朋友、亲人,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心里。
        我们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用时、用心、用情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让学生从心里产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和留恋,营造犹如家庭般的温暖的集体。平时也注重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利用面谈、微信,电话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情况,与家长分享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质,掌握学生思想状况,让家长也能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爱。
        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的话来,他说“我们所做的,都是必须要做的。我们感受了学生太多的爱,我们只有用更多的爱去回报我们的学生”,我深以为然!

● 灵动教育月刊

小班干,大作用

刘贝妮

一、慧眼识珠,做好班干部的选择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进行工作的有力助手,班干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解、选拔班干部。小学生大部分都有当班干部的欲望,特别是低年级。我们要具备一双慧眼,挑选出适合做小干部的人。可通过组织学生打扫教室卫生,发现善于吃苦耐劳的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干部。班主任在确定小干部人选时,应全面衡量,用人得当。我们可以通过观其行、听其言,慎重选择,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特长、能力组成临时班委,考察一段时间后再经过全班同学的民主选择,最终确定班委。
二、方法指导,做好班干部的引导
        小干部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左右手,有了他们的帮助可以使班内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他们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

        每个孩子,自从踏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是在老师的精心教育下逐渐成长。优秀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基地,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沃土。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只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学生中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协调做好班级各项工作。

用。低年级刚刚开始,缺乏经验,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这时,班主任对他们的指导要很细,很具体,不仅要告诉他们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怎样做。对班干部既要交任务,又要教方法;既要大胆使用,小心扶持;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在培养中使用,又要在使用中培养。在工作上班主任不仅要根据每个小干部的特点,分配给他们适当的工作,还要在工作方法上给予具体指导,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然后“放开手”。班主任就要针对每个小干部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培养,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地提高。如教小组长如何收发作业本,学习委员如何管理早读;班长如何全面管理班级工作等等。因为有了明确、具体的责任分工,在开展工作中他们做到了各司其职,有的放矢。同时利用班干部,开展兵管兵、兵教兵的活动。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在交往中体验到得到他人认同的成功喜悦感。
三、健康成长,一视同仁对待班干部
        既要看到他的长处,又要看到他的短处。当小干部犯了错误的时候,要及时批评、帮助,千万不能放任不管或姑息袒护,使他们了解到这是老师对自己的爱护,而且在班级内也能形成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学生”的环境气氛,否则会失去广大同学对班主任和小干部的信任,也不利于小干部的成长。树立他们乐管、能管、敢管的信心和意识,增强他们“管不了自己不行,管不了别人更不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一点中,班主任应注意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小干部健康成长起来。

● 灵动教育月刊

如何“激励”孩子们积极发言                    谭海枝

        “课堂发言”是贯穿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积极性高,乐于举手发言。到了高年级,孩子们不愿表现,知道也不想说,这是众多老师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比较苦恼的问题。通过观察及实践,大家可以发现:举手发言跟孩子们的年龄与性格有一定的联系,性格活泼的孩子,想要表现自己,会积极举手发言。性格内敛的孩子,扭扭捏捏,想举手又不敢举手。再有就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乐意展示自己。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
第一招:火眼金睛来“找茬”
        作为老师,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每堂课,我会利用找茬的方式,激发每一位孩子的回答动力。只要哪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开小差,我会用眼神注视他。如果一次两次不行,我会点他起来回答问题,答对了,请坐。答错了,不好意思,请小站一会儿,要自己找机会继续回答对我的问题。如果几分钟后还没找到机会,我会给他创造机会。比如:抛给他一个简单的问题。当他回答正确时,我会及时表扬他,对他之前开小差的行为提出合理的建议。有时,我会用眼神扫射全班。谁的头低下去,谁的脸涨红了,我就点谁回答。只要我开始寻找目标,孩子们就能立刻集中注意力,立马认真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当课堂沉默时,我会激发他们的挑战欲,让他们“抢答”或是“开火车答”,这招总能够迅速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点。另外,课堂上幽默的语言,鼓励的语言也非常重要。

第二招:循序渐进练“分贝”
        回答问题时,孩子们音量的分贝大小也是影响课堂答题因素之一。针对不同学生,我也会有不同要求。分贝低的孩子,我鼓励他们多说几遍,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大家听到为止,慢慢地,孩子们的音量也就大起来了。音量高的孩子,我也会对他们提出减低分贝的建议,保护好自己的嗓门。
        在一次闲聊中,带科学课的石老师说:“你们班有些孩子回答问题我很喜欢,声音洪亮,仪态大方有礼貌,答题完整。”我听后心里当然是美滋滋的。
第三招:娓娓道来求“完整”
        回答问题,我要求班上孩子尽量把话说完整。比如回答老师的问题,站起来时要说:“我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其他同学有补充,就这样回答:“我来帮他补充。”慢慢地,孩子们的答题语言越来越规范,言语表达也越来越完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老师的智慧都是无穷的,都有自己的课堂管理方法。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课堂回答的积极性提高了,也在慢慢改掉不愿举手的习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会虚心求教,让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灵动教育月刊

第三章

家访手记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教师育人的“第二课堂”。一次成功的家访,会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架起家校友谊桥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我是在二年级接手我的新班级的,一学期的共处,较快地建立了师生感情,取得了家长的普遍支持。这次虎年开春第一访的对象,我锁定了班上几位“特别”的学生。我想通过走进学生家庭来多角度了解学生,从而走进孩子的心灵,因材施教,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现阶段的价值目标。
        小小是个特殊的孩子,因脑部有轻微病症,导致他总是不受控制地去干些自己也不愿做的违规动作。有时上课时不由自主地发出喊叫声,不受控制地尿裤子等。当我第一次走进班级很快就发现了他的特别——在我的课堂上,他要么不开口读书,一开口绝对嗓门最大,自信满满。有的学生甚至当面说他是傻子,我立即制止了学生的不当言行,并教育同学们要给予小小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几天的观察,我觉得这孩子内心深处对人的真诚友好,还挺可爱。小小很快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欣赏,以前他不会主动写作业、读书,但不知什么时候,他开始喜欢在我面前写作业,边写还要边把作业展示给我看,一脸骄傲的神情。得到我的肯定之后,又兴致勃勃地埋头写起来。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让我充满了感动,所以我更坚定地想帮助他,尽我所能让他有所改变,让他的未来之路走起来没那么多坎坷。因此,家访的第一站我就选择了小小家。
        听小小妈妈说,小小是热切期盼着我去家访的。可当我进门时,他却害羞地躲进厨房,妈妈和我怎么叫他,他就是不愿出来,没想到我随口一说要奖励给他糖吃,他这才笑眯眯地开门,多么纯真的一个孩子呀!当时我真是后悔,为什么没早点准备几颗糖果呢?他可是个特殊的孩子呀。孩子看到我很开心,我轻声询问他生病期间在家做什么,他兴奋地拉着我向我介绍他的书架,还告诉我他在家看书,有时还帮妈妈打扫卫生。我知道这孩子特别爱妈妈,也特别害怕妈妈伤心,所以我相信孩子说的话,并对他的表现竖起了大拇指。为了照顾孩子,妈妈也生病了,母子俩就这样互相帮衬着。我暗暗决定,年后一定要带着糖果、礼物再次回访。这一次将不再是善良的欺骗,我得让孩子看到我的真诚。孩子相信我,是因为在校对他的每一次鼓励都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曹良艳

有兑现,这次我也不能让他失望,要让他知道真诚待人才更美。因此我也对他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的一年要自己学会整理书包,桌上、地下再也不能满是书本纸屑了。我也相信,在双方的努力下,小小会慢慢地蜕变。这次家访,不是告状,而是通过沟通,来引导、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道路。
        皓皓,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从小到大长期由爷爷带着。爷爷是个很有智慧的长者,虽文化程度不高,但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也知道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孙子学习,怎样给孙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爷爷从旁人口中了解到,自从他回老家后,两个月时间,皓皓就知道跟着爸爸一起玩手机,看电视,书也不大声读了,对身边的人爱搭不理,对身边的事漠不关心,整个人的状态萎靡不振。孙子离开自己两个月,就从一个阳光少年变得冷漠不语、毫无自信。眼见孙子一点点在退步,做爷爷的非常着急,特意打电话诚挚邀请我,一定要我抽空上门家访,来帮帮孩子、劝导孩子爸爸。
        走进孩子的房间,我们轻言细语聊起来,孩子打开心扉,愿意倾吐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孩子的叙述中,我了解到,皓皓害怕爷爷抛弃他,以前爷爷在时会让他经常与妈妈相聚,而自从爷爷回家后,爸爸就禁止皓皓和妈妈见面。而爸爸,在皓皓的生活和学习上都似乎起不到作用。爸爸一系列的“骚操作”让孩子心理上缺乏安全感,似乎一下子缺失了爷爷和妈妈对他的关爱。因此,才会出现孩子前后巨大的反差。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孩子趋近少年心理边缘性人格障碍,就是极度害怕被抛弃而做出的极端举动,以此引起家人的关注。
        当我离开时,爷爷硬是送我出门,还陪着走了一段。老人家边走边诉说家里的变故,说着说着,留下一把辛酸泪。我也让皓皓爷爷吃下定心丸:后期一定会更多关注孩子,也会适机引导孩子爸爸,在改善家庭关系之时,孩子的发展也会迎来转机。
        与皓皓一家三代人的交谈也深深地给我上了一课,糟糕的婆媳关系让完好的家庭瓦解,家里由尚存理智的爷爷维系着,有苦无处诉,却只能求助班主任,我也深感责任重大。当学生的父母不能正常履行养育职责之后,学校老师就是这世界上幼小的孩子最后的心灵堡垒。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恰到好处地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要关注这个家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心。
        走进不同的学生家庭,让我看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学生个体。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相对来说更懂得如何科学教子;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指导说得多做得少,孩子一旦出现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有效的指导行动。真希望《家庭教育促进法》有配套的措施,让家长在做父母之前,接受一定的国家强制性通识培训。但是在配套举措没有出台之前,学校教师一肩双担,既要关注学生,也要时刻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真正做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让每一个特别的孩子因为老师特别的爱,都成为独特的更好的自己。

倾听孩子的声音

张婷

教育,是人生航程中最明亮的灯塔,它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导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它不仅赋予我们知识,更赋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无畏无惧。

        我所教的班级里,烨烨是个神奇人物,常常在课堂上走神、无精打采,提醒听讲或是做题,没过一会儿他便又开始走神发呆。我一直试图找到吴烨的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方法,可每次想和他谈心,寻找症结的根源,他总是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不愿过多袒露心声。我决定换条路径,去他家里寻找原因。
        我到他家时,他父母都不在家,只有吴烨一个人在家。吴烨很友善,热情地带我和叶老师参观了他家的“豪宅”。
        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我们很早就发现吴烨其实是一个很善良、聪明的孩子。可当我再次问及上课为何走神时,他又沉默了。正在这时妈妈回来了,问及妈妈才知道,每天晚上妈妈要为他讲题讲到深更半夜,还要做额外练习,不做的话往死里打。我们在心里惊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里几乎成了一种病态了。孩子睡眠不足,如何有精力面对第二天的学习呢?这种高压下,还哪里有学习兴致和兴趣呢?在家里全讲了,全练了,在学校听啥?那一刻,我们都很心疼孩子,也心疼这个歇斯底里付出却没有得到回报的母亲。
        我们先肯定了烨烨妈妈的付出,在她能听进去的情况下与其分析晚睡的弊端——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更不用说成绩了。建议她让孩子每天至少在十点前休息,作业独立完成,确实不会的不做,来学校听老师讲,确保孩子第二天有饱满的精神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烨烨的妈妈接受我和叶老师的建议,烨烨的脸上的表情也舒缓了很多。
        通过这次家访,我意识到,在学生的成长路上,老师和家长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成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灵动教育月刊

家访,走进学生的心门

        “走进千家万户,关爱万千心灵”,作为班主任,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必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家访”便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一座桥梁,推开孩子的家门,你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细数自己的家访经历,洋洋同学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那个周末的下午,下着小雨,当我刚进洋洋家小区,远远的就看到一个身影向我走来,她一手牵着妹妹,一手举着伞,“陈老师,您来啦,妈妈让我来接你!”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接着一张充满期待、略带羞涩的笑脸出现在我的面前,眼前这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儿便是洋洋。“老师,我一直在楼下等你呢……”在她的指引下,我们一边上楼,一边聊了起来。我思虑万千,又一次盘问自己选择到她家家访的原因。课堂上流利自信的表达,作业本上赏心悦目的字迹,生活中总能见到她主动为班级服务的身影……她的无数优点立刻浮现在我眼前。我搜肠刮肚,很难找到她的缺点。若硬要指出那么一两条的话,就是她的成绩略显平平,和她整个人表现出来的优秀不太相符。我此行的目的便在于此,希望走近她的家庭,找到背后的原因,寻求家校合作,为孩子更好的成长助力。
        一进门,客厅虽小,一应陈设干净整洁,无不显示出这家女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我明白了正是良好的家庭环境无形中成就了孩子的诸多优点。孩子的妈妈见到我的到来,很是开心,忙前忙后的又是沏茶,又是让孩子端水果来招呼我吃。起先与孩子妈妈简短的几句交流,就让我感受到这个家庭宽松、自由的氛围,也特别适合孩子成长。我便直接切入主题,了解每天放学后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当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每天晚上七八点才能到家,在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早已筋疲力尽,还有一个年幼的二宝要照顾。加之,父母文化程度有限,六年级的作业,已经完全辅导不了了。所以,在学习这一块全凭孩子自己自觉。我忽然对孩子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打心眼里为她的独立点赞。同时,隐约感觉到,妹妹的到来,让孩子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谈及妹妹的到来对她学习以及心理的影响时,孩子有满腹委屈:每次妹妹和我吵架,爸爸妈妈总是责怪我,就算明明是妹妹的错,爸爸妈妈也总让我让

陈雪妮

Education brochure

着妹妹;还有的时候,我在房间写作业,妹妹总是不停来打扰我,我锁上门也不行,她就在外面拍门,吵得我都没有办法写作业……说着,孩子声音有些哽咽。我才知道这个看着活泼开朗的孩子内心其实一直背负着心事,既有对父母的不解,也有寻求父母关注的渴望。
        我对孩子的心理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一面宽慰她,让她明白妹妹需要被更多照顾的原因,一面给她支招,教给她转移妹妹注意力、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同时,我也和孩子父母聊了聊孩子被忽视的危害,希望他们多关注孩子,能在家庭里多创造一些和孩子的“专属亲子时光”,能定期和孩子们单独相处,让孩子们感受专属的爱。
        通过这次家访,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孩子,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内心,给予了孩子迫切需要的支持和帮助,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这次家访结束后,我发现洋洋同学也有了变化,整个人变得更加自律自信。
        家访,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必由之路,也是和学生共同进步的成长之路!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我们去倾听、去关爱。家访,我们一直在路上......

灵动教育月刊

        元元是个特殊的孩子,说话吐字不清,班上同学都不跟他接触。思虑再三,我跟孩子妈妈发消息,周末去他家看看孩子。
        约好周六下午三点,那天下着小雨,元元和妈妈很准时在学校门口等我,他们就住在学校后面景山村的房子。我跟着他们,绕了几条小道后,元元指着不远处二楼一个两间房的旧屋子,说那就是他家。
        进去后,元元妈妈示意我坐下,自己拘谨地坐在一边,双手紧紧攥着,似乎对我的到来感到非常担忧。还没等我开口说话,元元端一杯早已倒好的温水过来给我,我接过杯子喝了一口,笑着说道:“元元,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其实,我今天来就是想了解你在家的情况。”元元妈妈听了,紧攥的手松开了,眉头也舒展了许多,她开始向我介绍她的家庭情况。
        在交谈中,我得知:元元妈妈已经四十多岁,一直全职带娃,家里条件非常艰苦。他们是低保户,在这里租的房子。元元爸爸是四川人,比她大20多岁,前妻生的一个儿子已经工作了。而她脸上的疤痕是小时候调皮,不小心引起了一场火灾,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元元爸爸。元元爸爸年纪大,听力不好,和元元妈妈一样,文化程度不高......

点滴的爱,点燃星星之火 李明艳

        这时,我发现元元的情绪非常低落,头埋得低低的,眼里闪着泪花。我意识到:也该听听孩子的心声啊。我坐到元元对面跟他聊了起来。想到他乘法计算一塌煳涂,我拿出带来的本子,写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教他怎么算。元元听得特别认真,我以为他学会了,于是马上出一道让他做。看着错误的计算过程,我又耐心地给他讲起了算理。讲了三遍之后,他终于会了。元元兴奋地说:“老师,你再写一道”。
        元元妈妈叹气道:“李老师,其实我跟他爸都不会,唉,所以教不了他作业,学习上一点忙帮不到,让老师费心了。”我语重心长地跟她说:“其实我一直很关注元元,学习的事还是主要靠他自己。只要他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自觉认真完成,一定会有提高的,你相信他。”
        在后面的学习上,元元不但作业都每天按时交,课堂上也非常积极,回答问题还能答对。元元妈妈也更加支持老师的工作,时常在路上碰到我主动打招呼,说起元元的进步。
        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是教育的前提,这种爱不在轰轰烈烈的誓言中,而在平日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那一次,我深刻理解了家访的意义。也深刻懂得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今后我要以点点滴滴的爱,来点燃更多的星星之火,从而使教育形成燎原之势。未来的家访之路还很长......

● 灵动教育月刊

关心,让爱抚慰孩子的心灵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的一个不经意行为,也许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们班的小星原本是个自信乐观、爱说爱笑的小姑娘,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她情绪消沉,变得不爱说话了,上课也经常趴在桌子上发呆,回家的作业完成情况非常糟糕,甚至还出现了不做作业的现象。我及时与妈妈沟通反映这些情况才得知原来因为他们夫妻离婚了,但是孩子还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已经半年没回家了,孩子可能有点想念爸爸。而妈妈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辅导两个孩子的学习,导致妈妈情绪上也没控制好,有时会因为作业问题催促孩子导致不耐烦,甚至出现了动手打孩子的现象,这几方面的原因都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天我利用午休时间,将小星带到教室外询问她:“最近怎么突然不爱说话也不爱笑了呢?徐老师记得你原来可喜欢笑了,而且很爱找我聊天的呀?最近是怎么了呢?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摇摇头。我又问她:“是不是有点想爸爸了呀?”没想到一提到爸爸,孩子的情绪一下子就爆发了,她低着头,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颤抖的手拭去脸上的泪水,但是泪水像是断了线的珠子,怎么擦都止不住。她不敢哭出声来,怕被同学们听见,只是小声地一直在抽泣。我将她抱在怀里,摸摸她的头安慰道:“没关系的,想爸爸了可以给爸爸打电话呀,妈妈最近也可能因为这件事心情不太好,所以有时才会忽略了你们的感受。但是我们要理解妈妈,妈妈要上班还要照顾你们两人,妈妈也很辛苦,那你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不让妈妈操心你的作业是否完成,每天在学校就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回家以后你不仅有更多玩耍的时间还有了更多与妈妈相处的时间。你如果很难过,晚上回家可以跟妈妈聊聊天,告诉妈妈你的想法。”我告诉她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与老师分享,我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

关心,让爱抚慰孩子的心灵

徐敏

        隔天,小星妈妈给我发消息说孩子昨天晚上突然跟她说想跟妈妈睡并且两人躺在床上聊了很久,妈妈意识到了原来那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能通过打骂的方式压制孩子,而是反思自己的问题,如何与孩子更有效的沟通,孩子也向妈妈保证以后会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没过几天,放学的时候,小星在操场遇到了哥哥,我在办公室都能听到她超大声地对哥哥喊道:“哥哥,我今天所有作业都做完了哟,我居然把所有作业都写完了!”从她那爽朗的笑声中,我看到了那个爱说爱笑,自信开朗的小星回来了。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很重要,对学生的观察、理解和包容也很重要。老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孩子,不仅要关心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通过沟通,构建更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此,在课堂上我也会把注意力放到学生的心理上,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也让我与学生们的关系更像朋友了。我一直相信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只要我们变成孩子喜爱的老师,他们一定也会爱上学习!
        孩子是一朵花,需要用心去浇灌,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将孩子遗忘在角落!教育是一次长途旅行,船长带领游客前往目的地,游客们也是上上下下跟着船长走,这一段旅程,是学生的成长,亦是我的一次成长,我在教会学生,学生也在教会我,我们在共同努力,不断地往前走!

● 教育宣传册

● 灵动教育月刊

第四章

读书心得

看见生命在拔节

马琳

        《教育的情调》是马克斯·范梅南的作品。马克斯·范梅南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任、国际质性方法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教育现象学重要开创者,著名教育家、美国教育研究学会“课程和教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自2001年以来,他不断发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三本著作分别是:《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

教育为本
德育为先

        《教育的情调》是一本非常适合在春花烂漫的季节来读的书,正如它的导言所说:这不是一本教育技巧指南,而是一段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在这本书中,你能通过一个个教育小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敏感而机智,作为教育者知道什么适合孩子、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我特别喜欢“教育的情调”这个书名,教育当然是很“神圣”也很有“腔调”的,但更应该是有“味道”且有“情调”的。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原来,教育是能与情调联系在一起的,原来教育也是有情调的。“教育的情调”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范梅南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但是,要发现每个儿童的“独特性”并不容易。在班级授课环境里关照到孩子们各自的“独特性”更是不易,这不仅需要教育的技术,还需要教育的艺术,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技术和艺术背后的教育之“心”——用心、真心和爱心,是同理心,还要有一颗悲悯之心。孩子是天生的“宽恕者”,儿时的宽恕,是因为对父母的“爱”,长大后的宽恕,则是因为“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师生关系与此类似,但宽恕并不代表“忘却”,这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必须清醒认识到的。

灵动教育月刊

        “每一堂课都是有生命的。学生不是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范梅南认为,一个机智的老师能感受到教室里的气息(味道)。气息对应了教室里不同学生的不同情绪,教室里的气息同样也会受到教师的情绪的影响。因此,唯有对学生的情绪和气息有足够的了解,同时又能准确把控自己的情绪,教室里的教与学才会真正发生,教室的气息才会律动起来。
        “情调”二字很有味道,它在于理解和懂得,理解人是教育之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了“我为尊”、“我为标准”的想法,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找到触及孩子真实感受的路径,让对教育的理解回归到“人”对“人”的本质。教育应该“懂人性”“有温度”“懂人性”“有温度”的,教育也需要“宽容”。英国作家毛姆说:“社会进步的动力就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仔细想想就觉得这句话含义深刻。正如一首诗写的那样: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懂人性、有温度的教育还需要“融合”——就是教育要和生活融合。融合使教育如盐一般,盐如果独立存在的,它的妙处无法彰显,盐发挥作用的唯一办法就是将自己溶于菜肴和汤水中。如果只是感受到美味的菜肴,而忘掉了盐的存在,盐就成功了。教育应该融于学科教学和校园活动中。脱离生活的说教、灌输、照本宣科就如同直接吃盐,缺乏教育的温度,是一种教育暴力。
        《教育的情调》这本书始终在传递的就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老师看到,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努力去关注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老师的关怀、包容的教学理念。
        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看见”也是一种能力,希望我们能看见别人,也被别人看见,让我们看见彼此生命在拔节。

灵动教育月刊

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学校,我们怎样做中层》读书分享
李晶

《在学校,我们怎样做中层》,看到这个书名我不禁思考:什么是中层?工作以来我在中层岗位深有体会,学校中层管理者扮演着多重角色,承受着多重的压力。

        中层干部要在优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做好校领导与一线教职工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为学校战略的执行者,除履行上传下达的管理职能,还要不遗余力地落实组织计划。这就要求中层干部具备高度的组织协调能力,不仅要能办事,还要会办事,能够办好事,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真的可以称之为中流砥柱。
学校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更离不开优秀的中层干部。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素养;作为中层干部,要具备更高更强的核心能力。
        在这本书中,以全方位锻造中层核心能力为主,提示我们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管理的逻辑正在发生改变。原来权威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化为伙伴关系的管理方式。学校也是如此,面对教育和未来的复杂性,学校中层需要全新的领导力。如要有全局思维力,从微观拉伸到宏观,再从宏观聚焦到微观,帮助我们透过表象抓问题的本质关键;要具备战略执行力,从学校整体层面进行一系列的决策和行动,运用各种资源和机制实现战略目标;还要培养团队组织力,每个人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团队协同进化;锻炼关系建构力,不断增值人际关系,在新关系的构建中不断优化团队的成长。面对教育和未来的复杂性,学校中层需要匹配全新领导力,看见中层领导力的价值,打造中层领导力的工具箱,从中层治理走向中层自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书籍的下篇从教研、德育、信息技术、后勤管理、年级组、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等多个不同角色入手,集合了各大学校的经验介绍与实际案例,针对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与遇到的管理问题,学校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从系统方法上提供中层管理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

         中层更多的工作可能不再是“单打独斗”,重点是怎么处理好整个团队的关系,所以非常强调效率、强调管理。基层更多的是怎么执行到位,能够把学校管理理念实现、落实。
        看到本书最后,我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是中层?书中给出的答案是:中层是学校这座“教育大厦的四梁八柱”。能够承接愿景、协同周边、营造势能。我觉得不仅如此,选择了中层,就远离了躺平。中层管理岗位相比于教师岗位,也是一个更大更广阔的平台,让教师磨练自身专业教学、组织能力同时,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锻炼思维、勇敢创新、提高执行力,学会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成就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主编李斌在序言中这么写的:中层真是如此特别的一个职业阶段:对企业或者学校而言,可能是多你不多,少你不少的那一层;也可能是多你有惊奇,少你缺灵魂的那一层。对自己的人生而言,可能是按下葫芦起来瓢,人生不堪负荷、苦不堪言的那一层;也可能是你的乐趣逐渐开发,精彩次第绽放,能力被岗位打磨,专业宽度与深度都逐渐成熟的那一层。
        中层到底是个什么层?我愿意在中层的哪一层?每一次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答案,留待我们共同思考吧。

● 灵动教育月刊

快乐学习 自由成长

石婧怡

        《学校是一段旅程》的作者是美国特林·芬瑟博士,他是一位华德福教师培训导师。他曾担任过二十几年的华德福教师,其后在美国各地的学校中担任教学顾问。
        一开始被这本书吸引,是觉得它的名字富有诗意,爱上它是由于它的内容,推荐它是由于它的教育教学理念。一开始阅读它,并不顺利,书中反复提到的华德福教育及人智学理念,或许在美国是广为人知的,但我却并不熟悉,为此我专门查寻资料,了解后,才继续阅读。
        华德福教育,简单地说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体系主张按照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针对意识的成长阶段来设置教学内容,以便于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恰如其分地发展。看到这里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与现在我国所提倡的一些理念相吻合,而且与我校的教学愿景和办学理念也有相一致之处。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很善于运用韵律、诗歌和不同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来潜移默化地引领孩子们的成长。在这本书里不但提到了《圣经》、西方神话和寓言故事,还有印度神话故事和希腊神话故事的穿插运用。少年儿童对这些神秘古老的故事很感兴趣,这有利于激发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专注于学习;而角色扮演和情景化教学也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教学情境中深入思考分析和探究。
        其次,这本书更注重实践教学。如学习画直线和曲线,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方式,而是让孩子们沿着地上的直线,曲线走动,用湿海绵在黑板上画,用想象中的蜡笔在空中画。最后,经过直观地感受后,经过许多次的练习,才开始在纸上画。我想这里教学生画直线和曲线应该并非教学的必要内容,而是为了学以致用,为了通过画线条来塑造和改变空间。同时教师还通过学生画线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了大地和自身之间的定位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个性特点也在呈现,教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到哪些孩子是胆小踌躇的,哪些孩子是活泼外向的。教师通过对细节上的留心和把握,在更深层次上了解和理解他的学生。
        再者,《学校是一段旅程》还十分强调家校协育的重要性,重视仪式化教育教学,这对于我们学校的德育教学也很有借鉴意义。除了开学前教师到每个孩子家进行家访以外还有孩子们过生日的小故事都可以体现这一点。过生日的那天,父母会为他准备一份特别的点心。此外,孩子会戴上王冠和皇家披肩,老师会专门送给他一首散文诗。诗歌是经过老师根据孩子的特点精心选取的,诗句的选择要符合孩子的天性,还暗示孩子将来成长的可能性。还有每天早上的晨诗、晨练,全都充满仪式感,这些仪式恰好体现了教育不是着重于统一,而是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让孩子们感受到他是独一无二的,并真切的感受到在学校、在集体中有他们自己的位置。
        这本书强调教师要注重孩子的学习风格和气质,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所有孩子都学到东西,而且超越所学科目,促进孩子的成长。这与我们学校所提倡的“虎啸生风,千姿百态”的观点也是相吻合的。我们可能做不到在开学前到每一个孩子家进行家访,但华德福的教育使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成为一段奇妙的旅程,它所坚持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使我们能在充满矛盾的现行教育中去寻找一些新的平衡点,努力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与孩子们一起度过一段段“奇妙的旅程”,让孩子们在学校自由而快乐地生长! 

同学们,老师是你的同伴

        《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第一次听说他是在“樊登读书”里听的,于是购买了他的这本书。我读阿德勒的儿童心理学的理由很简单,只因为封面有一句“帮助家长、教师捕捉孩子的心理敏感期”,让我充满求知欲。我在书中看见了核心教育观——追求优越。
        关于人的发展一个根本事实:人的心理总是充满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相比将孩子培养得野心勃勃而言,我们更应该培养孩子的勇气、坚韧和自信的品质,要让他们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我们作为父母和教育者理应判断孩子努力的极限在哪里,将这种心理追求引向有建设价值和有益的方向,并确保孩子的努力追求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感,而不是精神和心理问题,那么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就更容易获得进步。
        作为一名母亲,书里有些话很触动我,比如:“每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妈妈”。这种做法或许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和作为母亲的情感表达,但往往却让孩子失去自己独立的勇气,没有参与,错过了学习的机会,他从中体会不到快乐,一切对他都是负担,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动而为,而不是用自己的勇气主动探索。试想一下缺乏勇气的孩子,又有多少自我追求和自我超越的动力呢?我恍然明白并告诫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父母,我们要赋予孩子勇气和信心,让他有无限可能性。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天天跟6-12岁的小学生在一起,教师的言行举止,孩子们耳濡目染,影响十分大。学校不只是传授书本知识的地方,也是传授生活知识和生活艺术的场所,更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比如一名成绩相对不好的孩子,会故意在课堂上捣乱、挑事,以此来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吸引注意力。阿德勒认为,一个人追求优越感的同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就是缺乏“社会情感”的典型表现,而对待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我们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放弃成为“法官”,而是要成为“同伴”和“法官”。一名称职的教师会从学生一句话、一个行为、一节课中的表现,敏锐地观察到很多东西。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对待学生一定不要粗暴和鲁莽,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是理解孩子,不断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和解决问题,并发展他们的社会情感,无论孩子还是我们有时也会“迷路”,但要懂得调转方向,及时回归“正途”。

● 灵动教育月刊

朱依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是每一位教师在日复一日地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的宝藏。它源于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也来自于对前辈们宝贵经验的汲取与思考。特级教师王晓春,凭借其四十载沉浸教育一线的经历,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教育世界。他的洞见不仅针对小学教师常见的棘手问题提供了透彻分析,更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为教师群体的职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在这本书中,王晓春老师细致地从教师自身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以及学校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书中列举了100个案例,既有普遍现象的探讨,也不乏个别特殊情境的探究,更有许多平时容易被忽视的教育细节,引人深思。这些实例并非提供一成不变的答案,而是激发读者的思考,促使我们学会借鉴和应用。
        作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王晓春老师的研究方向广泛,涉及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及家庭教育等重要领域。他不仅是《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我们一路同行》等十余部专著的作者,亦常在各类媒体上发表文章,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邹娜

● 灵动教育月刊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老师在点评案例时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确实,尽管每位教师对学生都怀有深厚的爱意,但单纯的爱并不能解决所有教育难题。真正的教育变革,需要的不仅是情感的投入,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思路。因此,教育智慧的培养同样不容忽视。
        为了真正了解每一个孩子,换位思考成为了一个关键的策略。虽然听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颇具挑战。如果教师能够时常置自身于学生的立场,用心去感受他们的需求和想法,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会更多,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关怀。
        面对学生的不当言行,如何应对也是一大考验。案例中提到的柳老师,在遭遇学生的无礼回应时,没有急于批评,而是选择了理解和宽容。这种从容的处理方式,不仅化解了冲突,还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王老师对此评价极高,认为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科学家式思维”。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王老师建议采取一种更为宽松和理解的态度。他认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干预,有时候适当的放手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  
        在处理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如“水彩笔的故事”中展示的那样,王老师推崇的是一种探究式的处理方法。通过提问、假设、验证的过程,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还帮助学生学会了自我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不仅是新手教师的指南,也是经验丰富教师的良方。它促使我们思考,教育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是一个需要我们深思熟虑、精心策划的过程。只有当我们拥有了探索的心,积极寻找并运用教育智慧,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主    编:     马    琳     吴慧芳
副主编:     赵小燕     李   晶
编    委:     程    青     方青龙                        张    怡     肖竹韵

学校的校魂:  灵动教育
学 校 愿 景:   办成学生和教师愿意甜蜜回味的现代化名校学 校 使 命:   培养健康自信、活泼灵动的阳光少年办 学 口 号:   有梦想,善学习,做最好的自己!校          训:   立为先之志 做有为之人校          风:   诚实坚毅 乐学创新 教          风:   乐教好学 合力争先学          风:   勤巧兼备 动静相宜管 理 理 念:   开放 民主 和谐学校吉祥物:  刚健而灵动的虎娃

黄石市老虎头小学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