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生命线,是古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东起长安,
西至地中海,是联系古代亚欧大陆商贸的重要经济带。
嘉峪关正处在丝绸之路西出的重要结点上,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嘉峪关在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发挥外交、商业的功能,其关城也在形制上设计了独特的公关、驿站,因此被赋予了多元开放、兴盛繁荣的文化意象。
落日熔金,此景既是雄伟的边关之景,又是壮美的英雄史诗。既见证了大国工匠的建造智慧与超凡技艺,又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开拓精神和坚韧不拔。
——摘自《嘉峪关关城》
雄伟匠造
Majestic Atisan Achievement
02
2024-03期
雄伟匠造
接下来,将从外城城墙最东端的迎恩门开启这段古城之旅。迎恩门修建于明代弘治十年,古时若有朝廷要员或圣旨抵达
▲迎恩门(1933年)
▲抗战时期的迎恩门主城楼,四层重檐歇山顶,每层设六孔箭窗
●内城四主门
●来煦门(东门)
兰州古城的城门记忆(下):外城篇
作者:马康迈
策划:垄上匠人&述作设计
兰州古城曾拥有十三座气势恢宏的城门,它们不仅是这座城市的物理边界,更是历史的沉默见证者。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珍贵的老照片,带读者全方位领略这些古城门昔日的风采,穿越岁月的烟尘,追溯那段激荡与辉煌的往事。通过图文并茂的呈现,读者将仿佛置身于那个久远年代,感受城门下的沧桑与繁华,触摸属于兰州的独特记忆。
▲1934年左右迎恩门与两边角楼照片
兰州,地方官员便会在此门外恭迎,是城门礼仪与尊荣的象征。迎恩门也因其位置而被俗称为“东稍门”,守护着城池的东方门户。
2024-03期
01
雄伟匠造
●通远门,俗称小稍门
▲1948年8月解放的兰州解放军进城
▲抗战时期的迎恩门主城楼,四层重檐歇山顶,每层设六孔箭窗
▲迎恩门改名为和平门(1950‘s)
▲1908年的拱兰门,展示了城楼和角楼
▲1933年航拍角度下的拱兰门
02
2024-03期
雄伟匠造
▲通远门
▲三十年代的拱兰门
迎恩门的南边便是通远门,其名寓意四通八达、通往远方,俗称“小稍门”。通远门为三层单檐建筑,每层正面均设六孔箭窗,侧墙每层另设两个箭窗,形成通透与防御并存的独特结构。
●拱兰门,俗称南稍门
▲三十年代的拱兰门
▲三层单檐建制的永康门
▲靖安门
2024-03期
01
雄伟匠造
再往南是拱兰门,其主城楼为四层重檐结构,每层同样设有六孔箭窗。主城楼两侧的角楼为三层重檐设计,三座城楼相距较近,形成彼此呼应、拱卫之势,寓意守护兰州之重任,故名“拱兰门”,俗称“南稍门”。
●永康门,后名安定门
▲永康门,每层六孔箭窗,侧墙每层两孔箭窗
●靖安门,后名静安门
靖安门在清代更名为静安门,与上海的静安寺同名。静安门内坐落着一座火神庙,古代风水认为此门开启会冲撞火神,因此常年关闭,少有开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迷信观念的破除,封闭多年的城门砖墙被拆除,这座古老的城门终于重新向人们敞开。
●袖川门
▲袖川门(摄于1874年)
这是清末的袖川门和甘肃举院。袖川门旁的围墙内便是由左宗棠主持修建的甘肃举院,作为清朝最后一个举院,这里为甘、青、宁、新四地学子提供了便利,解决了数百年来远赴陕西三原赴考的历史难题。举院门便设在袖川门旁。清末废除科举后,这里逐步改建为制造局和学堂。1920年左右,甘肃督军张广建封堵了举院门,并在西关街新开辟出“带砺门”,后由甘肃主席刘郁芬更名为“萃英门”。
▲清末的袖川门和甘肃举院照片
02
2024-03期
雄伟匠造
外城最西端的袖川门,因地理和人文的独特背景而得名。兰州黄河谷地以兰州城为界,城东至东岗镇被称为东川,城西至西柳沟则称为西川。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肃庄王朱模因见雷坛河两岸的龙尾山和华林山有“仙人舞袖”之姿,便为这片区域取名“袖川”。袖川门为四层重檐建筑,正面每层设有六孔箭窗,可以看到城外的龙尾山末端的太清宫,孟公祠等庙观。
此地陆续设立了政法学堂、工业学校和甘肃学院以及省立医院助产士职业学校等,成为日后兰州大学及兰大医院的发源地。
▲1920年左右的袖川门正面
▲1920年左右的袖川门侧面
2024-03期
01
雄伟匠造
1920年代的袖川门繁华依旧,门前和街角店铺林立,龙凤喜饼、南式糕点的铺子令人垂涎,文具店出售颜料纸张,铜钱招牌应属当年的钱庄。街头景象更添生趣,店老板在门口乘凉,工人们肩背篓筐,而前方驮着竹篓的毛驴仿佛正忙于修整路面,勾勒出兰州城旧日市井的朴实与热闹。
●天水门,俗称桥门
▲1898年的桥门,展示了由24艘木船连接而成的镇远浮桥
▲桥门(摄于1908年)
▲1920年左右河对岸远眺桥门,可以看到桥门清真寺大殿屋顶,远处是四墩平上的驻兵墩台
02
2024-03期
雄伟匠造
在袖川门东北方向的外城墙,正对着黄河浮桥的是明代修建的天水门。此门在清代更名为通济门,寓意“黄河之水天上来”,象征通达四方。清道光年间再次更名为通济门,俗称“桥门”。
1908年的桥门景象,彼时,黄河铁桥正在修建,桥墩已初具雏形。重檐卷棚、歇山顶的大殿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康熙六十一年修建的桥门清真寺。桥门外竖立着三道牌楼,庄严肃穆;门外设有税务司等关卡。河边的龙王庙,更添了一抹古老的宗教色彩。
▲1936-1937年左右的桥门,可以看到铁桥、牌楼和城墙内的民居
▲四墩坪上远眺西门(1938年)
2024-03期
01
雄伟匠造
●天堑门,后名庆安门
▲
1920年左右庆安门正在取水的居民
▲从黄河水车边远眺庆安门和内城东北角楼
02
2024-03期
雄伟匠造
从桥门向东便是北门广源门,继续向东北角楼东行则是明代修建的天堑门。清代改名为庆安门,庆安门外也是一处主要取水处,作为城内居民取水的补充。庆安门楼采用三层单檐设计,每层设有六孔箭窗,古朴坚实。
●广武门,俗称新关门
▲庆安门内庆安街(摄于1934年)
2024-03期
01
雄伟匠造
1934年的庆安门内的庆安街上熙熙攘攘,水客子们忙碌地穿梭取水,旁边矗立着供奉真武大帝、元始天尊等道教神祇的祖师庙。路旁还放置了从黄河中打捞的石块,作为建筑基础,防止房屋免遭车马碰撞。这些细节将庆安门的日常烟火与古城气息娓娓道来,展现出兰州旧日的市井风貌。
▲1933年的广武门,展示了广武门的侧面
▲广武门四层双层檐建制(和迎恩门、拱兰门、袖川门建制一样)
再往东便是外城新关的广武门,这座城门自古至今未曾更名,俗称新关门。广武门为四层重檐结构,每层同样设有六孔箭窗,城楼巍峨雄伟。
02
2024-03期
雄伟匠造
与兰州古城门的影像记忆对话,
在它坚固的怀抱中寻找智慧,
在它沧桑的面容中看到历史,
共同守候着岁月的沉淀,
文明的光辉。
02
2024-03期
雄伟匠造
▲1943年白塔山远眺广武门
1943年,从白塔山远眺广武门的景象映入眼帘,广武门、迎恩门与庆安门一同展现于同一幅画面之中。画面左侧是气势磅礴的广武门,结构与迎恩门如出一辙。远处,迎恩门两侧的角楼巍然屹立;画面右侧的庆安门则呈现三层结构,高度略低,形成鲜明对比。
结语
这些珍贵的照片与简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让我们得以一窥兰州古城各个城门的历史风貌。兰州建城已有两千余年,明代在宋元城池基础上修建的古城墙和城门,尽管在六百年的风雨洗礼中渐渐消逝,但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金城当年的辉煌与风采。
(采编、制图:郭晓雪 王培儒)
凝望兰州古城门的影像,
在厚重的壁垣下体悟坚强,
在古朴的气韵中触摸过往,
一同承载着时光的重量,
文化的脊梁。
[1]王道元.皋兰县志[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
[2]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兰州市志[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3]邵彦涛.国家与边缘:近代兰州城市发展研究(1872-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邓明.兰州史话[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5]程兆生.兰州谈古[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
[6]张军利 .甘肃省志. 住房和城乡建设志[M].甘肃文化出版社,2020.
参考文献
图片说明
图片来源:除文中特殊注明外,其余来源于甘肃省档案馆/各官方网页/作者经民间收集(图片如需转载,需 经作者同意
协助整理:郭晓雪 王培儒
润城家园内·城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