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CONTENTS
断桥 ..............................04
恒 ..............................07
国之栋梁 ..............................09
壮丽一步 ..............................11
在没有苦难的日子里 ...............14
古槐 .............................16
追寻月亮 .............................18
在没有手机的日子里 ...............20
最好的礼物 .............................22
信步于湖周,眼前的湖泊若碧石般闪烁着翠绿色,缀满繁花的长堤径直向地平线延伸,连绵的青黑色群山在众多湖阁的掩映下,露出起伏的山尖。弯绕的石栈道若经脉般贯通着西湖公园,苍碧的西湖则如一颗翡翠镶在中央。
醒目的断桥拦湖而立,狭长,低矮,显得风尘仆仆。桥的尽头直直低陷,猛地扎入水中,撕露出的石块被磨得光亮,岁月在岩壁上刻下了肉眼可见的深深划痕。我远远地望着断桥,而它似乎也在漠然地望着我,多少岁月与沧桑,随着潮起潮落,在湖水的低吟下被悄悄卷走。
断桥在默默地凝视,我想象着,过往的一切,会慢慢地被湖水冲刷上岸,那黯然而卧的断桥,是这些岁月唯一的见证者。那破碎的桥头,将永远指向被尘封的彼岸。
桥的那一头,夕日将尽,一片片金黄色的麦地,在红霞下扬起的麦浪是生命的颂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在金黄色中挥洒汗水;深山中的农妇围炉而作,橙红色的余晖转瞬即逝,归巢的候鸟凌空啸风,归家的人们来来往往,夜幕下灯火星星点点,西湖也静谧地躺在茫茫夜色之中,星光若流萤般散落在湖底。我若站在旷远的原野上,晚风呼啸而过,眼前若是万家灯火。
那时,断桥便已经立了许久了。
我透过它的双眼,看到满片绛青色的西湖。那时,人们四下皆邻里,走亲访友,谈笑一刻,不言而喻的,都是满篇的人情,都是满载的温存。更有一代代人民的维护,西湖和它的断桥,迎来了盛世。断桥见证着,白居易,钱镠,再到苏东坡,当初冬的
断桥
第一缕白雪落满断桥,当垂钓者凝神漫天的白絮,当静谧的纯白无声地笼罩西湖,人们念起先辈们的伟业,念起安盛的生活,最后念起断桥残雪,再迎接苏堤春晓。断桥不曾忘记,守护着西湖的人们。
再或者,某个朦胧的暮春,乳白色的晨雾浮动,蓑蓑烟雨,飘渺一片。也许会有痴于爱人的白娘子,在长桥中若隐若现,白衣纤纤,与轻烟难分彼此。也许也有一蓑轻舟,满载清逸的梦,撩动虚幻的云烟。这烟雾迷绕中,又承载着多少情窦初开的幻想,落满了多少懵懂真挚的浪漫。 断桥不会忘记,当战火侵染这片土地,碎瓦,残骸,尸骨与满山狼藉。当断桥被鲜血浸红,当狼烟席卷小城,贪欲和怒火,无形中摧毁了小城,更摧毁了江南的盛景。那些流转着千古文化与历史风流的长堤,那些承载多少暧昧幻想的溪亭,更有负满岁月沧桑的断桥,皆成一地的石灰。 多少年,断桥的这一头,已是拔地而起的高楼,遮蔽了碧蓝的天空,是我蓦然回首,川流的车马,耀眼的霓虹。我看见了不夜城的灯火直达天际,我却再也看不到,碧空中漫天的繁星。断桥想必也见证了这一切。它苍老,而沉默。我听见他的低语,不是怨恨地控诉,却是无力地哀叹。它见证着,山林的横灭,田野的荡平,它悲鸣着,繁华落尽,战火纷飞。时过境迁,人们矮小的棚屋,变成了挂满彩灯的景点,伤痕累累的断桥,也披上了鲜明的价码。它更看到了,人来人往间,少了不分彼此的亲情,多了陌生而冰冷的防备。 当我凝望着断桥的满身伤痕之时,它也在凝望着我。没有苛责,没有咆哮,只有幽深的哀叹。我无形地听到了其的低语,这是对人类深深的一课,却需要花一世,一生,去领悟。我想,这断桥身上承载了太多,太多,历史,生活,爱恋......或许,有朝一日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但是我坚信着,西湖会在这,断桥也还会在。就像他们曾彼此厮守一千余年一样,这份羁绊与文化,也将在时间的洗练下传承。
断桥也还会在。
就像他们曾彼此厮守一千余年一样,这份羁绊与文化,也将在时间的洗练下传承。
恒
千年历史绵延,山峦能被风啸磨平棱角,江河也能被截而断流,无数王朝湮灭于转瞬间,多少段史诗被久久尘封。“那么什么是永恒的?”我多少次叩问自己,“人出生到逝去,又能予这世界几分波澜呢”
在《寻梦环游记》中,设想了人的二重死亡。第一重是肉体的衰败,而第二重则是被永远的遗忘。我想,当一个人被世人所铭记,那他将永远不会迎来他的第二重死亡,他的生命将以另一种方式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或许这就是永恒。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星月夜》的时候,那澎湃的极具张力的色彩,旋涡状盘旋的线条,所渲染的那幅梦境般的图画,猛然地震撼了我。而贝多芬那铿锵且振奋的命运交响曲,至今仍带着那壮丽的激昂回响在我耳畔,更有无数大哲所留下的卷卷呕心沥血之作,在他们所不在的今天,他们的作品仍在高高地闪耀。我想,艺术是永恒的。
追朔千年,自古便有孔子的谆谆儒学被尊为至圣;而回望百年,有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用铿锵地呼喊,让世界所有无产者联合起来;更有马丁路德金对于种族平等的呼吁,仍久远地回响在高空。斯人已逝,儒学仍在被一代代人传颂和学习,共产主义仍牢牢扎根在人们心中,而无数民众也拥有着对其他种族不同信仰的包容。
猛地,我突然醒悟。所谓艺术的永恒,思想的永恒,科学真理的永恒,本质上都是无数不朽者深远影响的永恒。无数艺术的美在其作者死去后,仍在无声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马克思主义在一批批战士为之献上鲜血后,终于在华夏大地上闪耀起明灿的光芒,带领着人们与资本主义的深渊斗争。是啊,一切能所享受到的美好与幸福,都是无数奋斗者的永恒,他们将自己有限
的生命淬炼成无限的颂歌,他们以各种各样的身份,活在我们身边。
那些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战士们,如今我们正享受着和平的生活,这正是他们用鲜血堆砌起来的,他们是永恒的;那些隐姓埋名保守机密的科学家,当氢弹升空,潜艇下海之时,他们已然是永恒的;那些孤居深山的乡村教师,目睹着无数孩子走出山林,涌向蓝天之时,他们是永恒的。
永恒,早已超脱了肉体不败的局限,是灵魂的飞跃,是人性精华的提纯。古往今来,正是这些不朽的精神铸就了一颗颗群星。
对于当代年轻人,正如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卑鄙庸俗而羞愧。” 活出自己心中的样子,然后为人类乃至社会而奋斗。
如此便是永恒。
国之栋梁
1587年,这个充斥着因缘和玄机的年份,一段传说正悄然落幕。他是华夏的壁垒,他是精明的政客,他是酣战的兵魂,四百年前他谱写巍然神话,四百年后他的威名仍响彻天空,那个名叫戚继光的男人,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何为国之栋梁。
我若看见,一只独特而非凡的军队正浩浩荡荡地前行。前方,倭寇若潮水般涌来。嘶吼声漫天,锣鼓大鸣,两军相接,不及一刻,这只阵法奇特的部队,便似虎如羊群,在倭寇惊慌的尖叫中,撕破敌阵,所过之处,若镰刀扫过麦浪,嗜血好战的倭寇却如拦腰折断的麦秆,在疾行军下纷纷支离破碎。浪潮般袭来的敌军,又同潮汐一般溃败。
一片喧嚣中,一位年至中年的男子正望着这一切——多少年来,面对倭寇的血洗、飘零的家庭、冤死的将士,那无力抗战的大明军队,只能眼巴巴望着战火蔓延,多少将领无意救国,只贪一份军饷。而如今,他,戚继光,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他猛地给隔海日寇一记警钟,中华大国尚未油尽灯枯。
我能望见,多少日夜,历风雨,渡寒霜,他伟岸的身躯伫立军前,规整的精兵若排排铜像高耸。一声令下,铿锵若洪钟的应答力撼天地,整齐细密的步点奏出雄浑的军乐。他那古铜色的脸颊上,写满着刚毅,深烙着果决,我能听到他那有力而铿锵的心跳声,仍在久久回响,那苍劲壮阔的身躯,正若一桩栋梁,嘶吼着力撑起,风雨欲来的神州大地。
我明白,他用钢铁之躯只身挡住了火焰,他将自己铸成金戈,浴满鲜血,他把毕生奉予东海,保千秋之大业,捍天下之灯火,若宏宇间渺然一鸿,在暗霾长存的昏暗东南,猛地燃起篝火,自此,猖獗不息一百余年的倭乱,就此终结!
而我明了,在其的功成名就背后,那所含的并非只是勇谋,更有权衡,手段,妥协。
他受贿,行贿,以极高明的手段混迹政坛,以保全势力。他深刻的明白,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品质,若无后台,终究只是一纸空谈,他被打磨得圆滑。他并非不想独善其身,但他有更大的理想,这远远胜过他甘守一身清白的心志。他渴望看到战火停息的那一天,他渴望看到旷远的原野再次飘起寥寥的炊烟。
终于,他从年少的血气方刚慢慢地走向成熟,他结交上了张居正,在权倾朝野的重臣之下,他有机会实现他的抱负,在战火绵延的南方,终于有了安宁。
我们见证,正是其那艰难而有力的抉择,如今有了万家灯火,有了霓红满天,有了万世昌盛。
无数史学家为之震撼的,正是被其一生功绩所埋没的这些妥协与让步,这让其那壮硕的身影在代代世人面前,更加恒古不朽。舍身取义固然是伟大的,但妥协的戚继光,同样是伟大的,他有崇高的理想,他的退,是为了进。
1587年,张居正死后,失去了靠山的戚继光也无能再为国效力,六十余载,横扫胡虏,痛击倭寇,诞于绵绵之乱世,以满腔之热忱,献千秋之安乐,炼铮铮之神话,奏锵然之凯歌,虽卒于贫寒,我想他定不曾后悔,正如其所书,“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他那炯炯有力的双目,早已载下千秋万物,睹世间兴衰,他磅礴的胸怀已然容下邈邈众生,他愿用余生,换华夏之安康。
如此,可称之栋梁。
更有权衡,手段,妥协。
他受贿,行贿,以极高明的手段混迹政坛,以保全势力。他深刻的明白,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品质,若无后台,终究只是一纸空谈,他被打磨得圆滑。他并非不想独善其身,但他有更大的理想,这远远胜过他甘守一身清白的心志。他渴望看到战火停息的那一天,他渴望看到旷远的原野再次飘起寥寥的炊烟。
终于,他从年少的血气方刚慢慢地走向成熟,他结交上了张居正,在权倾朝野的重臣之下,他有机会实现他的抱负,在战火绵延的南方,终于有了安宁。
我们见证,正是其那艰难而有力的抉择,如今有了万家灯火,有了霓红满天,有了万世昌盛。
无数史学家为之震撼的,正是被其一生功绩所埋没的这些妥协与让步,这让其那壮硕的身影在代代世人面前,更加恒古不朽。舍身取义固然是伟大的,但妥协的戚继光,同样是伟大的,他有崇高的理想,他的退,是为了进。
1587年,张居正死后,失去了靠山的戚继光也无能再为国效力,六十余载,横扫胡虏,痛击倭寇,诞于绵绵之乱世,以满腔之热忱,献千秋之安乐,炼铮铮之神话,奏锵然之凯歌,虽卒于贫寒,我想他定不曾后悔,正如其所书,“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他那炯炯有力的双目,早已载下千秋万物,睹世间兴衰,他磅礴的胸怀已然容下邈邈众生,他愿用余生,换华夏之安康。
如此,可称之栋梁。
壮丽一步
1969年7月16日11时,阿波罗11号的轰鸣声回响阿姆斯特朗的耳边,忐忑令其难以入眠。转过头凝视伏在板床上的同伴,保受不安折磨的奥尔德林同样无法安睡。科林斯卧在其旁,双眼低压,至今也未曾睡着。
厚厚的隔层外,只有深邃的黑色,没人说话,迎来可怕的寂静,只有阿波罗11号若有若无的叹息声。阿姆斯特朗轻轻颤抖,渺小的湛蓝行星外,竟是如此一般无穷的世界。只是那缕黑暗,他已无心欣赏其的静谧深邃,他仿佛能触到,那黑色幕布后,死亡的冰冷。
姆斯特朗轻轻颤抖,渺小的湛蓝行星外,竟是如此一般无穷的世界。只是那缕黑暗,他已无心欣赏其的静谧深邃,他仿佛能触到,那黑色幕布后,死亡的冰冷。
7月20日,科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指令舱,与二人分离。茫茫黑夜的沉闷,笼罩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两人相视无言,那巨大的浅灰星球,正缓缓滑过他们面前,月球背面,他们已悬于上空。阿姆斯特朗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一种沉重的使命感正压在肩头,或许还有那深深的不安,他若与百万民众一般,期许着那一刻的到来,却又心含一丝畏惧。
鹰号开始下坠,舱内开始剧烈震动,奥尔德林靠在仪器旁,双手合十,进行着最后的祈祷。阿姆斯特朗不知何时已被汗水浸透,只得彷徨地望着鹰号的下降。灰色星球若全速向鹰号飞来,狰狞地硬生生撕开一张大嘴。
然而,他们很快意识到它飞过头了:他们向月面降落时,计算机过载的警报器开始突兀地呻吟。鹰号在下降弹道中多飞了4秒,这或许意味着离计划登入点将偏移若干公里。阿姆斯特朗急促地喘息着,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燃料也快不足了,阿姆斯特朗意识到死神已在舱内徘徊多时。
人工驾驶绝非易事,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站立仪表旁,快速地操纵飞船的着陆,阿姆斯特朗的双手正颤抖着,地球那端的联络员,正焦头烂额地应付这次计算失误,阿姆斯特朗的瞳孔走马灯般闪烁过若干欢愉时光的剪影,是家人,是国家,是一双双人民的双眼,闪着渴盼的光,他若有所思地望向太空,近乎乞求的目光落在了那湛蓝的星球上,这是其全部的寄寓,是他为之活下去的动力,没有回应,只有深深的叹息。降落的新地点已计算完毕,他沉沉地闭上了双眼,更换着陆点象征着未知的威胁,他带着深深的疲倦,将命运交给了上帝。无数民众的期待,正急切地盼着,那颠覆历史的一刻。
轰一声巨响,巨大的震感若将其五脏六腑全部掀翻,剧烈的恶心,强烈的眩晕,将其死死压在舱底,他若无法呼吸,可怕的窒息感扼住其的喉咙,只感到眼前一黑,便陷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
不知多久,他好像能听到些许若隐若现的噪声在盘旋,半晌而过,他终于呼吸到一丝纯粹的空气,感受到皮肤下翻涌血液的滚烫,正紧紧牵着他,指引着他去完成那历史的壮举。阿姆斯特朗猛然从昏厥中立起,奥尔德林还正深深地沉眠。他突然意识到这一刻的到来,是多么的不易,满眶的泪水倾泻,仿佛有种说不出的委屈,从心中喷薄而出,他摸索到了黎明,那一点点的光,驱散了其心中的所有阴霾。
奥尔德林醒后的激动与其不差分毫,两人在六小时后终于打开了舱门,外面是一片银色,望不见尽头,无限的开阔,无限的苍茫,同梦境般朦胧。
隔着宇航服,阿姆斯特朗颤颤巍巍地走下9级台阶,仿佛有千里之远。无线电的声音在宇航服内回响,阿姆斯特朗轻轻讲述着月球的一切“这真美,满是银色的天地......”
他突然停下了脚步,他的脚掌突然有了一种脚踏实地的充实,他愣了一会,才猛然醒悟。银色的土地上已烙上了一个外来客的脚印,一个人类的脚印,一个渺小人类踏出的第一步,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壮丽一步。在昏暗的光线中,也显得分外透彻。
地球的联络声还在不断重复,“发生了什么意外吗?声音为什么中断?收到请回复!收到请回复!”
正在无数民众的心忐忑不定的那一刻,在那宇航局众人皆焦急彷徨的那一瞬,万千历史交接轮换的那一秒。隔着遥远的黑暗,那刚劲的声音却仍铿锵有力。
“这里是阿波罗11号,我是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
1969年7月21日2点56分,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土地。这壮丽的一步,将被永远载入史册。
促地喘息着,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燃料也快不足了,阿姆斯特朗意识到死神已在舱内徘徊多时。
人工驾驶绝非易事,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站立仪表旁,快速地操纵飞船的着陆,阿姆斯特朗的双手正颤抖着,地球那端的联络员,正焦头烂额地应付这次计算失误,阿姆斯特朗的瞳孔走马灯般闪烁过若干欢愉时光的剪影,是家人,是国家,是一双双人民的双眼,闪着渴盼的光,他若有所思地望向太空,近乎乞求的目光落在了那湛蓝的星球上,这是其全部的寄寓,是他为之活下去的动力,没有回应,只有深深的叹息。降落的新地点已计算完毕,他沉沉地闭上了双眼,更换着陆点象征着未知的威胁,他带着深深的疲倦,将命运交给了上帝。无数民众的期待,正急切地盼着,那颠覆历史的一刻。
轰一声巨响,巨大的震感若将其五脏六腑全部掀翻,剧烈的恶心,强烈的眩晕,将其死死压在舱底,他若无法呼吸,可怕的窒息感扼住其的喉咙,只感到眼前一黑,便陷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
不知多久,他好像能听到些许若隐若现的噪声在盘旋,半晌而过,他终于呼吸到一丝纯粹的空气,感受到皮肤下翻涌血液的滚烫,正紧紧牵着他,指引着他去完成那历史的壮举。阿姆斯特朗猛然从昏厥中立起,奥尔德林还正深深地沉眠。他突然意识到这一刻的到来,是多么的不易,满眶的泪水倾泻,仿佛有种说不出的委屈,从心中喷薄而出,他摸索到了黎明,那一点点的光,驱散了其心中的所有阴霾。
奥尔德林醒后的激动与其不差分毫,两人在六小时后终于打开了舱门,外面是一片银色,望不见尽头,无限的开阔,无限的苍茫,同梦境般朦胧。
隔着宇航服,阿姆斯特朗颤颤巍巍地走下9级台阶,仿佛有千里之远。无线电的声音在宇航服内回响,阿姆斯特朗轻轻讲述着月球的一切“这真美,满是银色的天地......”
他突然停下了脚步,他的脚掌突然有了一种脚踏实地的充
实,他愣了一会,才猛然醒悟。银色的土地上已烙上了一个外来
客的脚印,一个人类的脚印,一个渺小人类踏出的第一步,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壮丽一步。在昏暗的光线中,也显得分外透彻。
地球的联络声还在不断重复,“发生了什么意外吗?声音为什么中断?收到请回复!收到请回复!”
正在无数民众的心忐忑不定的那一刻,在那宇航局众人皆焦急彷徨的那一瞬,万千历史交接轮换的那一秒。隔着遥远的黑暗,那刚劲的声音却仍铿锵有力。
“ 这里是阿波罗11号,我是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
1969年7月21日2点56分,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土地。这壮丽的一步,将被永远载入史册。
在没有苦难的日子里
风雪造就了傲梅,淬火铸成了圣剑,烈焰重塑了凤凰。苦难是人类永恒的痛楚,却也是人类永恒的导师,恍若涅槃前最后一刻的炽热,是拂晓之前最后的黑暗。
阿西莫夫的《永恒的终结》一书,在此之上做了完美的诠释——原本那是一个没有苦难的世界,人类利用时间旅行技术,反复修正历史,寻求最终的安逸。可是当男主亲手毁灭了组织,让人类走向了一个充满荆棘的未来,这部书带着反乌托邦的标签画上句号。他选择了一条注定颠沛流离的道路,战火纷飞,瘟疫迭起,放弃了安逸与和平的未来。
这看似离奇的选择,却真正揭示了一条人类的正途——或许苦难才会孕育一个光明的前程,而安逸只会捧杀本应美好的未来。
因为某次战争的消失,人类在未来比外星文明晚了几千个世纪探索宇宙,人类被宇宙列强如困兽般拘禁,人类在地球上走向末路。
反之,选择面对黑暗,技术与文化会在苦难中更迭,人类会首先登上太空,一个伟大的银河帝国将拔地而起,这恰恰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所走的道路。
回首过去,千年来无数的王朝,在战火纷飞中兴盛,是苦难让他们有了奋起的信念与昂扬的斗志;而多少本已落成的大厦,在安逸祥和下骤然倾倒,是安逸让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抗争的勇气。
人类之路,正是从苦难中腾起。
茫茫黑夜中,苦难是那一缕焰火,与其拥抱,他正在用绝望的苦痛煎熬你,用体肤的撕裂来锻造你,用命运的无常来淬炼你。苦难是焚身之火,但也是那黑暗之中唯存的光,如此,非凡
------时间旅行背后人类的命运
的人生从火焰从诞生,而累累伤痕也成了日后的武器。
而在没有苦难的日子里,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会写出《罪与罚》那病态色彩的心理纠葛,梵高不会在画板上绘出梦幻的星辰,贝多芬更不会奏出命运的绝唱。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正是如此,苦难在挫伤我们的同时,也正铸成着一层坚固的外壳,也正培育起抗体。孟子在上千年之前,就已经豁然开朗——“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若不是苦难的成就,如今何来拔地而起的大楼与璀璨不息的文化?
人类终究还是会面对无限的坎坷,阴霾之下,吾辈尚应负重前行。终有一日,待到这焚身焰火褪去,代之以绚烂的羽翼,那便即是涅槃之日。
受难之路,是人类过去所走的路,也是未来将走的路。
古槐
随心走过数个弯口,绕过路旁横立的巨石,一阵清幽的芬芳迎面袭来,我不禁驻足。清香带着独有的古朴沉郁攀于肌肤上,恍然间神清气爽。
眼前竟是一棵巨大的槐树,毅然立在一片观景废墟中,苍劲的身躯横跨大路,盘桓于身旁的巨石,棕黑深探入石缝中,或是说生生将其撕裂,灰石狰狞的伤痕遍布,这僻静之地居然还有这方天地!
粗壮的树干横立,昂扬挺立,直至云霄。数不清的枝茎高扬,层层油绿的茎叶堆积,将阳光滤得一干二净,延伸的枝叶洒下片片凉荫。
我缓缓走到树下的长椅。光滑的大理石缠满根枝,我小心坐下。不知为何,这片无人之地竟如此空灵。我的呼吸渐渐平缓,浮躁的心慢慢沉静,古槐树有种神奇的力场,周围的一切若都逐渐静下来。我轻轻地抚着圈圈纹路,粗糙不平的树皮下,我若触到了正缓缓流走的时光。
我静了下来,心中涌起一种独特的肃穆,合上双目,任由风轻轻拂过脸颊,老槐树正以一种静态的方式在与我对话。我感觉世界凝住了,枝叶停止了摇曳,雀鸟停止了蜂鸣,小溪停止了涓流,静谧的、空灵的感受,正缓缓附着在灵魂上,整个人浑然轻盈。
不知多久,我怀着敬畏的心张开了双眼,老槐树历经多少轮回,几场风雨,方能化作这位安详的老人。这份质朴的美,或许将是多少鲜花的繁贵所不及的。任清风吹拂,鸟雀为巢,它赫然不动。它曾经繁荣过,也曾衰败过,它曾年少气盛,努力地将那根须深深探入石中,陷得更深。它曾惘然过,昔日接踵而至的游人,如今一扫而空。头破血流,只换来满身伤痕。
它终于读懂了,人生的无常。它真正老了,学会了放下,放下追名逐利的市侩,放下溜须拍马的圆滑,于是便有了漫天清香,清芬四里。外界喧嚣陈杂,人们彷徨一世。槐树已释然,古今多少事,都早已付了笑谈之中。
历人生百年,终退去一身陈杂。于是槐树笑了,这一笑,竟是无数人穷尽一生也未尝读懂的,一份静谧。
我沉下头,悄悄地走出凉荫,尽量不打扰这位安详的老人。来时空空的心,已被填得充实。人活一世,切勿将名誉当作枷锁。老槐树今天教诲我的,将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
槐树仍屹立一旁,似乎正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位访客......
追寻月亮
当我又一次回首往事之时,对这段光阴也许会有疑惑,怀念,或是兴奋,或是黯然。但我愿多年以后,想起这些懵懂的追寻,我能对自己说,你终不负你的追寻——这或许不是一条有着波澜盛景的康庄大道,但却有着满地如霜的月光,愿不悔选择了梦想。
小学的时候,我便开始试着读书,我的文学启蒙是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还记得书中写的是一个前半生有所建树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如何抛弃所有既得成就,选择在被世人厌弃的孤岛上,用后半生的潦倒和贫困画完最后一幅画,追寻一抹不逝的月光。
那些柔美的文字,使年少的我有了最初的念想。我想写出我自己的文字,深入人心的文字。那一段时光很难算得上美好,我付诸了心血的作品,却仅仅成为饭后笑谈,发自内心的咏叹,却只是夺得不屑的藐视。我曾一度放弃过写作,像其余的孩子们一样,用干枯的文字加以应付。追寻梦想的路,并不通畅。
许多个不眠之夜,在我迷茫之际,我好像看到斯特里克兰正蜗居在狭小的天台,闷热的的空气,佝偻而消瘦的身躯,我看到他那执笔的手,看到他灰浊的双眼,却深邃如一汪深潭。他在那幅破烂不堪的画布上,抹上绚烂的色彩,他那嘴角溢出的狂热,那抹创作时颤抖的激情,狂野地书写着将要诞生的新作。
我也透过他的背影,看到了第一次难抑冲动,写完心血之作的我,看到在为锤炼文笔而捧书夜读的我,看到了遭受打击而轻轻颤抖的我......在那么的一刻,我突然下定决心,活成我选择的模样。
我想不负一切地追寻梦想,追寻那我和斯特里克兰都一同为之倾倒的月光。于是我不在为外界的质疑而动摇,我拿起久久不
看的小说,拾起掷下的笔,我想我不是一个人在朝着梦想追寻,更有斯特里克兰在与我共同奋斗。
“我看到了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血液里却又一种强烈的欲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当我的作文第一次被老师肯定,再到如今我不必因为苦涩的字眼而自卑,背后是不为人知的付出与煎熬。当我看到老师宣读出我的作文的时候,兴奋荡满全身,禁不住地颤抖,猛然地,我读懂了斯特里克兰的追寻。
用毛姆的话来说,他就像一个终生跋涉的香客,在灯火弥漫间,不停地追寻着一座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庙。而我在那一刻也愿成为不问归处的朝圣者,追寻那皎洁的月光。
封皮上,月亮和六便士交加,一只雄鹰展翅而飞,频繁地在梦想与世俗间摇摆,它承载着斯特里克兰的梦想,我的梦想,无数本应同烟花般绽放之人的梦想,它决绝地展翅,或许早已决定不再折返。
愿回首往事之时,我不曾后悔将我的青春献给了毕生的追寻。
在没有手机的日子里
世事流转,时光荏苒,光阴如流沙般流走。朝起朝落间,多少人浑浑噩噩渡过一生,又有多少人泯然于人世。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洪流凶猛,我们无可挽回地被拉入这个急速运转的世界。但是有那么一瞬,我突然想要慢下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那么放下手机吧,在没有手机的日子里,好好品味生活。
从走出家门开始吧,探索那条你匆匆走过无数次的小巷,回望那片你粗粗瞥过多少回的景致。我能看见天空是纯净的青蓝,絮状云簇悠悠地飘过,微风撩过桂枝,摇曳的叶梢奏出清脆的悦鸣,淡淡的芬香扑鼻而来,灿烂的阳光为万物都附着上了活力,一切都是暖洋洋的。这个没有手机的世界,万物不再灰蒙蒙的,人、景亦不再只是背景,一切皆是暖色调。温热的阳光下,白发苍苍的老人,染上沧桑的矮桌,席地而坐的斑猫,搭上一盘棋,摆上一盏茶,在这条巷子中,时间若凝固了,别与即时享乐的快速,一切就会慢下来。
当个诗人吧,迎着晚风,忘却烦恼与压力,在凡世间的喧嚣中,放下得失,放下恩仇,好好地思考,琢磨生活的深邃,探索灵魂的不灭。你开始仰望星空,探索月亮,而非追逐脚下散落的六便士。
自从拿起手机,我何曾赏过街角的傲梅?何曾饮过枝头的初雪?何曾在意过市井温暖的硝烟味?手机正摧毁着诗意的灵魂。它剥夺了我们欣赏美的能力,无数入世之士,茫茫然于人世,浑浑噩噩渡过余生,他们一生从未仰望过星辰。谁不曾拥有纯真而真挚的梦想啊,正是那时而响起的震动声,在迷离于梦境之时,残酷地将我们唤醒。在没有手机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拾丢失的浪漫。
最后,完整地看一本书吧,体味思想的汇聚。上下五千年代
代大儒的文化结晶与思想,浓缩在这一本本书籍之中,细心品味,竟可以通透世界的真谛与丰富的思想。透过文字,感受奥雷里亚诺家族的兴衰,品味福贵悲哀命运的肃穆,洞悉卡拉马佐夫的善恶。你慢慢地,慢慢地发觉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可以以偏概全的。每一个角色都从薄薄的纸页上跳脱出来,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有厚度的灵魂。
游走在人世间,猛地了然了一生。便是如此,你看透了世界。在没有手机的日子里,与自我对话。
于是你看到了真实的世界,别与网络架空的虚拟性,这里有繁花,有高山,有烟雨,有人情,这里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骤然地,你大彻大悟,花即花,山即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景的存在不是为了绚烂,人的存在不是为了旁衬,存在,即是最崇高的意义,这是生活的真实性,是那拿着手机的日子所感受不到的源自本源的真实的美。
在这个匆忙的时代,人来人往,放下手机吧,让生活慢下来,让生活更加真实。生活,便是在繁忙之际追求乃至一刻的空闲,便是在没有手机的日子里,活出百倍的精彩
最好的礼物
今天,是我生日。
我信步于楼下,晚风正撩动我的发丝,送来点点寒意。惨白的月光透过横斜的枝干洒下斑驳的倒影,满地碎银,也为我阴云密布的心送来了一缕冰凉。
考试的失意,人生的压力挫伤了意气风发的少年,难得生日却收到如此“厚礼”,我的心布上了寒霜。风大了,摇曳着的干枝飞舞,秋色已至,昏黄的落叶卷至空中,开始凄凉的last dance。
我彷徨着,同那落叶般在风中凌乱。走着,我若遁于灰暗世界,只剩下月,在高高地悬着。
恍然间,我好像看到了些许刺眼的芒光格格不入地立着。那是一缕浅绿,一种迸发着活力的颜色,在沉昏的,灰蒙的夜晚,若一道惊鸿,撕破了长空。“秋,也有新叶吗?”我念叨着,呆呆地伏下身子。
寒风低吟,那片娇怜的叶子被卷的前后倾摇,我恐惧地看到了它被连根拔起的未来!
然而,我庆幸这暂未发生。我看到了那吐着小絮的绿芽,在风中趔趄,却尚能窥见,他正毅然扎根,深抓着土地。
他的叶脉涌动,生命的朝气澎拜地迸发,曲张的芽叶,却似一只有力的手臂,直伸抵住狂风。他的叶面附着着春意,他是春的信使,他在昭示,光明的晴空将会到来!
那是,生命的脉动!
我赫然一退,因为我与之一同看见了,那即将到来的春天,正缓缓拂去我心中的那缕阴霾。我木然一惊,明月正万分通明,万物皆若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纱,我听见了风的消退,我看见了那将死的枯叶没入土地,但他在新生,他在涅槃,他化为春泥,
为新一次轮回立起最坚固的壁垒。
这种昂扬的激情,我何尝没有见过啊!狱中的瞿秋白,在病痛折磨下,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多余的话》,为红色革命燃尽最后一滴鲜血;乱世中的刘邦,全军溃败之下,竭力反击,在濒危之际赫然掀翻即将落成的楚的统治;早已耳聋的贝多芬,在茫然无计的黑暗中,用那不屈的坚毅的灵魂,谱写了一曲最洪亮的命运的颂歌......
平静下内心,我大彻大悟,这是这片绿叶送给我的礼物,是自然那慈母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前方,虽必将历经风雨,但那确乎是唯一的光明之路,唯有笃志,唯有相信那无可破碎的,生命的锋芒,才能破开寒冬,同那一缕新芽,在深秋依旧毅然挺立。
晚间,晚风送来丝丝凉意。我看到万物镀上了银白,寂静的小径中,一切空灵而澄澈。
灰心没有用,失败只是成功路上微不足道的一环。
我感谢这份礼物,唤醒了迷茫于尘杂的灵魂。这是清风明月送给我最好的礼物。我需要坚强。
夜已半,若听到久石让的《太阳照常升起》正悠扬地,旷远地,正踩着节点,悠悠地延伸,一条风沙飞舞的长道随之铺开,稀松的植被错落,一副土黄的戈壁景象,路的尽头正如曲名所言的那般,一轮红日正悄悄升起。
随着洪亮的音乐戛然而止,风正慢慢地吹着,伴以无与伦比的宁静。我昂首望月,喃喃道:
“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