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二十四节气全年养生指南

其他分类其他2020-05-07
143893

目录
春季 食养智 —————————————————   13p
  立春 ——————————————————————    15p
    · 珍珠三鲜汤 ——————————————————    17p
    · 五辛盘 ————————————————————    19p
    · 酒酿汤圆 ———————————————————    21p
    · 温阳驱寒泡脚方:艾叶生姜家常方 ————————    23p    · 清肝泻火泡脚方:夏枯草即时方 —————————    24p    · 疏肝解郁泡脚方:柴胡牡蛎方 ——————————    25p    · 春日生血补气的功法:站桩 ———————————    27p  雨水 ——————————————————————    29p    · 乌鸡春笋汤 ——————————————————    31p    · 蒲公英汤 ———————————————————    33p    · 过敏性鼻炎方:百合葱姜水 ———————————    34p
    · 豆芽拌青韭 ——————————————————    35p
    · 在家就能发豆芽 ————————————————    37p
    · 缓解鼻炎常用穴:天府穴 ————————————    40p
  惊蛰 ——————————————————————    42p
    · 三花茶 ————————————————————    44p
    · 白扁豆山药汤 —————————————————    45p

    · 折耳根雪梨汤 —————————————————    46p
    · 祛油止痒洗头方 ————————————————    48p
    · 养阳气的小动作:敲胆经 ————————————    49p
    · 养护肝胆小动作:推肝筋 ————————————    51p
    · 养护肝胆小动作:滚地筋 ————————————    53p
  春分 ——————————————————————    54p
    · 藠头猪肚汤 ——————————————————    56p
    · 荠菜鸡蛋汤 ——————————————————    58p
    · 桑叶猪肺汤 ——————————————————    59p
    · 喝春茶,要分体质 ———————————————    60p
    · 八段锦之“两手托天理三焦 ———————————      62p
    · 睡眠小功法:还阳卧 ——————————————    64p
  清明 ——————————————————————    65p
    · 三花两豆鲫鱼汤 ————————————————    67p
    · 银耳莲子百合羹 ————————————————    69p
    · 在家自制桑葚膏 ————————————————    71p
    · 孩子长高运动:摸高 ——————————————    73p
    · 升清降浊小功法:独立通天式 ——————————    74p
    · 鼻炎外用熏蒸方:白芷细辛方 ——————————    76p
    · 养生面部操 ——————————————————    78p

  谷雨 ——————————————————————    80p
    · 阴阳双补汤 ——————————————————    82p
    · 马蹄茯苓羹 ——————————————————    84p
    · 茼蒿鸡蛋汤 ——————————————————    85p
    · 马齿苋粥 ———————————————————    87p    · 八段锦之“调理脾胃须单举” ———————————     88p    · 健脾胃的小动作:摩腹 —————————————    90p
夏季 食养智慧 —————————————————    92p  立夏 ——————————————————————    94p    · 蚕豆冬瓜皮汤 —————————————————    96p    · 扁鹊的古方:三豆饮 ——————————————    97p    · 紫苏水 ————————————————————    99p
    · 醋泡姜 ————————————————————  101p
    · 拍肘窝,驱心肺之邪 ——————————————  103p
    · 养护脾胃的穴位 ————————————————  104p
    · 夏日补阳气最简单的办法:晒太阳 ————————  106p
  小满 ——————————————————————  108p
    · 自制酸梅汤 ——————————————————  110p
    · 乌梅大枣汤 ——————————————————  112p

    · 鸡内金蒸鸡蛋 —————————————————  115p
    · 祛湿止痒法:民间古法滚鸡蛋 ——————————  116p
    · 南怀瑾的“万病方” ———————————————   118p
    · 自制驱蚊中药香包 ———————————————  120p
  芒种 ——————————————————————  122p
    · 樱桃蛋花汤 ——————————————————  124p
    · 西瓜翠衣汁 ——————————————————  126p
    · 荷叶扁豆粥 ——————————————————  127p
    · 薄荷粥 ————————————————————  129p
    · 莱菔散 ————————————————————  130p
    · 祛湿古方:温胆汤 ———————————————  132p
    · 抓带脉 ————————————————————  134p
  夏至 ——————————————————————  136p
    · 三步自查体内湿气 ———————————————  138p
    · 玉米须煲水 ——————————————————  140p
    · 治白痰的食方:陈皮橘络茶 ———————————  142p
    · 治绿痰(脓痰)的食方:橘叶炖猪肺 ———————  143p
    · 自制的天然驱蚊水 ———————————————  145p
    · 拍打八虚,清五脏之邪 —————————————  147p
    · 调和气血养生操:揉耳朵 ————————————  149p

  小暑 ——————————————————————  151p
    · 黄芪粥 ————————————————————  153p
    · 瘦子增重方:滋脾汤 ——————————————  155p
    · 消脂减肥的炒米茶 ———————————————  156p
    · 祛寒湿方:生姜砂仁茶 —————————————  158p    · 祛湿热方:马齿苋土茯苓绿豆汤 —————————  160p    · 适合夏天的三款中药小零食 ———————————  162p    · 提升阳气:掌心捂肚脐 —————————————  165p  大暑 ——————————————————————  166p    · 西瓜煲椰子鸡 —————————————————  168p    · 薄荷翠衣青茶 —————————————————  170p    · 祛湿名方:四神汤 ———————————————  172p
    · 一花一果祛口臭 ————————————————  174p
    · 起床3分钟,拍打百会生“头阳” —————————— 175p
    · 扭一扭,补肾气 ————————————————  176p
秋季 食养智慧 —————————————————  179p
  立秋 ——————————————————————  181p
    · 鲜石斛润肺汤 —————————————————  183p
    · 山药百合大枣粥 ————————————————  185p

    · 健脾养胃黄金粥 ————————————————  186p
    · 三子养亲汤 ——————————————————  188p
    · 袪除脚臭脚汗的外洗方 —————————————  190p
    · 梳头也是养生功 ————————————————  192p
  处暑 ——————————————————————  193p
    · 出伏送暑补肾汤 ————————————————  195p
    · 槐花大麦茶 ——————————————————  197p
    · 秋日清肺汤 ——————————————————  198p
    · 祛脚气的中医方 ————————————————  200p
    · 滋养五脏的养生功:吞津扣齿 ——————————  202p
    · 颈部保健操 ——————————————————  204p
  白露 ——————————————————————  206p
    · 龙眼地瓜粥 ——————————————————  208p
    · 秋日防温燥汤:银耳莲子百合羹 —————————  209p
    · 秋日防凉燥汤:芝麻甜杏茶 ———————————  211p
    · 对付脂肪肝:酸甜小茶饮 ————————————  213p
    · 专治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玫瑰煲鸡蛋 ——————  214p
    · 凉席的清洗和晾晒要点 —————————————  216p
  秋分 ——————————————————————  218p
    · 椰汁奶芋水菱角 ————————————————  220p

    · 滋阴润燥猪肤汤 ————————————————  222p
    · 对付风寒咳嗽初期:烤橘子 ———————————  224p
    · 对付风热咳嗽:平贝母粉炖梨 ——————————  226p
    · 2款中药洗头方  ————————————————  228p    · 秋日养阴小功法:吞津 —————————————  230p  寒露 ——————————————————————  231p    · 沙参玉竹煲水鸭 ————————————————  233p    · 鱼腥草炖梨 ——————————————————  235p    · 百结桂花茶 ——————————————————  236p
    · 菊花马蹄羹 ——————————————————  237p
    · 深秋养正气:闭目养神 —————————————  239p
    · 通利咽喉的穴位:少商穴 ————————————  240p
  霜降 ——————————————————————  242p
    · 陈皮莲藕煲排骨 ————————————————  244p
    · 五汁饮 ————————————————————  246p
    · 双莲墨鱼汤 ——————————————————  247p
    · 孩子秋季腹泻:麦芽薏米瘦肉汤 —————————  249p
    · 换季脱发:葱白汤 ———————————————  250p
    · 暖胃护胃,按揉中脘 ——————————————  252p
    · 护眼功:轮刮眼眶 ———————————————  253p

冬季 食养智慧 —————————————————  256p
  立冬 ——————————————————————  258p
    · 山药羊肉汤 ——————————————————  260p
    · 补肾红香茶 ——————————————————  262p
    · 桂花雪梨茶 ——————————————————  264p
    · 花椒姜茶 ———————————————————  265p
    · 暖胃通便:蹲着走 ———————————————  267p
    · 人体的化痰灵:丰隆穴 —————————————  269p
  小雪 ——————————————————————  271p
    · 当归羊肉汤 ——————————————————  273p
    · 冬天进补的膏方:玉灵膏 ————————————  275p
    · 萝卜排骨干贝汤 ————————————————  277p
    · 提肛补肾小方法 ————————————————  279p
    · 3款自制药枕 —————————————————   281p
    · 冬日的3个泡脚方子 ——————————————   283p
  大雪 ——————————————————————  285p
    · 酒酿乌鸡汤 ——————————————————  287p
    · 天地人补元汤 —————————————————  289p
    · 番薯芥菜汤 ——————————————————  291p
    · 冬季补肾小零食:风干板栗 ———————————  293p

    · 3个冬日常见病的药枕方子 ———————————   295p
    · 冬日晒太阳要点 ————————————————  297p
  冬至 ——————————————————————  299p
    · 胡萝卜大葱羊肉饺子 ——————————————  301p
    · 黑木耳红枣汤 —————————————————  303p    · 玉竹鸭肉汤 ——————————————————  305p    · 腊八粥 ————————————————————  307p    · 防感冒:姜糖苏叶饮 ——————————————  309p  小寒 ——————————————————————   311p    · 茴香猪肚粥 ——————————————————  313p    · 祛风止痛鱼头汤 ————————————————  315p    · 自制玉容丹 ——————————————————  317p
    · 3种简单有效的消食法 —————————————   318p
    · 补阳小动作:滚背 ———————————————  320p
    · 振奋阳气:大椎穴 ———————————————  321p
  大寒 ——————————————————————  323p
    · 发散风寒汤 ——————————————————  325p
    · 芪杞炖子鸡 ——————————————————  326p
    · 苹果蜜枣煲猪汤 ————————————————  327p
    · 暖心鸡蛋茶 ——————————————————  329p

    · 懒人伸腰,缓解冬日疲劳 ———————————— 331p
    · 身体的“补身开关”:肾俞穴 ———————————   333p

春季 食养智慧
春季,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大节气,是万物始生的季节
立春,万物似苏未醒,容易春困,当舒肝养肝,早睡早起,避免过早减衣。饮食上多吃韭菜、萝卜,少吃补品,有利于疏肝解困。
雨水,降水增多,天气反复无常,要春捂防止“倒春寒”。饮食方面,可多吃淮山、薏米、芡实、姜葱等健脾、驱湿、散寒之物。
惊蛰,春雷始鸣,天气回暖。阳出晨练,睡前泡脚,摩腰搓足,可常揉足三里。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可吃春笋、紫苏叶、芹菜、柚子皮、黑豆等,促进脾胃消化。
春分,昼夜平分,阴阳各半,讲究“平和”,当心平气和。饮食上以平和为本,可多吃艾叶、赤小豆、冬菇、燕麦、鸡、虾、韭菜等。

清明,时风时雨。饮食上,少吃发物,可吃滋阴生津、清肝疏肝的食物,如桑叶、西芹和枸杞叶就是不错的选择。
谷雨,降水增多,湿气重,注意关节保暖,避风让水,阳出晨练,多晒太阳。饮食上以养脾为主,多食甘味食物,如大米、芡实、茶树菇等,可搭配陈皮、春砂仁等理气健脾燥湿的药材。
春季五行属木,五脏属肝,为一年当中阳气始发的季节,故我们推出的春季膳食以养肝舒肝、理气健脾为主,以护阳气的生发。

立春
立春为春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古人认为,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立春时节,大地解冻,万物复苏,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在立春当天,我国民间有吃春饼、打春牛、咬萝卜等习俗,俗称“咬春”和“打春”。
代表寓意:春季的开始。
节气开端:每年2月4日前后。
气候特点:气温回升,仍有微寒。
节气养生:养生上以舒肝养肝为主。作息应顺应自然之道,早

睡早起,避免过早减衣。因阳气上升而易于伤阴,户外活动时,避免大汗淋漓,及时补充水分,养护阴液。精神上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补品,不宜燥辣,可适当摄取辛散之品以助阳气生发。
推荐食材:韭菜、白萝卜、百合、山药、莲子、枸杞子、香椿等。
推荐药膳:珍珠三鲜汤、五辛盘、酒酿汤圆。

· 珍珠三
食材:
鸡肉脯50克,豌豆50克,西红柿1个,鸡蛋1个,牛奶25克,淀粉25克,料酒、食盐、味精、高汤、麻油适量。
做法:
① 鸡肉洗净剁成细泥;淀粉和牛奶搅拌好;鸡蛋打开去黄留清;把这3样放在一个碗内,搅成鸡泥待用。
② 西红柿洗净开水滚烫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净备用。
③ 炒锅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汤,放盐、料酒烧开后,下豌豆、西红柿丁,等再次烧开后改小火。

④ 把鸡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拨成珍珠大圆形小丸子,下入锅内,再把火开大待汤煮沸,入水淀粉,烧开后将味精、麻油入锅即成。
功效:温阳益气,补精填髓。

· 五辛盘
食材:
葱、蒜、韭菜、茼蒿、芥菜适量、盐、芝麻油、酱油少许。
做法:
① 将韭菜、茼蒿、芥菜用沸水焯一下。
② 葱切丝,蒜拍碎,韭菜、茼蒿、芥菜切成段。
③ 将菜放入盘中,撒少许盐,淋入芝麻油和酱油少许,拌匀即可食用。

宜忌:
① 脾胃寒凉、昏沉不振的人,吃这道菜,可以暖胃消食、祛恶气。
② 有阴虚上火、发烧等热证的人不宜食用。
功效:
《本草纲目》中记载:“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气味辛,温。热病后食,多损目。岁朝食之,助发五脏气。常食,温中去恶气,消食下气。” 辛味食物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能。吃五辛,能通阳,生发五脏之气。

· 酒酿汤圆
食材:
汤圆10-15个、鸡蛋2个、陈皮、生姜(去皮切丝)、枸杞、红枣(去核)、醪糟(甜米酒)适量。(此为2~3人份)
做法:
① 锅中加水煮开,放入红枣、汤圆,煮至汤圆浮起;
② 倒入醪糟(甜米酒)和生姜,搅匀后打入鸡蛋,搅拌煮开;
③ 再加入泡好的枸杞和陈皮,关火焖一会即可。

功效:
生姜驱寒祛湿、枸杞滋补肝肾、红枣补中益气、陈皮祛湿化痰、醪糟温中散寒、鸡蛋滋阴润燥,加上美味的汤圆。一碗下肚,驱除寒气、益气健脾,还不滋腻,全家都能吃~

· 温阳驱寒泡脚方:艾叶生姜家常方
春夏养阳,顺应春时,应生发阳气。
材料:艾叶5克、生姜5片。(寒湿重的可再加花椒5克。)
做法: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泡脚盆中,加入适量温水至合适温度,泡15-20分钟即可。
效果:驱寒暖身,祛湿,生发阳气。
宜忌:可坚持每天泡,孕妇忌用。阴虚火旺者不适宜。

· 清肝泻火泡脚方:夏枯草即时方
春季易生肝火,多发眼睛红肿、脸颊肿痛、耳鸣、咽痛等症状。
材料:丹皮6g、冬桑叶6g、黑山栀9g、钩藤9g、夏枯草9g。
做法:加水煮40分钟,将药汁分成2份,早晚兑入温水,泡脚,每次20分钟左右。起效的话,坚持泡至症状好转即可。

· 疏肝解郁泡脚方:柴胡牡蛎方
春季对应肝,易发生肝气不舒的问题,此时最需要疏肝理气解郁。
材料: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炙甘草、桂枝、郁金、远志、香附、生地、制首乌各6克,茯苓、煅龙骨、煅牡蛎、珍珠母各30克。
做法:上述药材加水煮40分钟,将药汁分成两份,早晚兑入温水,泡脚,每次20分钟左右即可。

适用症状:有较明显的口苦、口干、眩晕、胃口不好、爱发火、心烦爱生闷气、胸闷心悸、肋骨两边有肿痛的地方、失眠多梦、有忽冷忽热的感觉、有恶心反胃的感觉等症状。 
宜忌:孕妇忌用。

· 春日生血补气的功法:站桩
站桩以静站的方法养练气息,增强力量,锻炼周身气血,达到强身、健身、养身、防病的目的。
站桩功要领:
① 两腿分开,与肩平,稍屈膝,双手自然抱球状,置于胸前。

舌尖抵上腭,双目平视微闭。排除杂念,意守丹田。
② 用鼻呼吸,吸气要深至丹田,呼气则要缓。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3,反复练习,慢慢可增加到1:6至1:9。
② 每次坚持10~30分钟,每日2~3次。
提醒:
① 站桩要循序渐进,初学者5分钟为宜,中级者10~20分钟为宜,熟练者30分钟为宜;坚持不了的人切勿勉强。
② 由于站桩需一定时间,如果姿势不正确,要及时调整,不然会对骨骼造成伤害。
③ 刚开始练习时,可以借助物体下蹲,用自己的背部、腰骶部倚靠在墙上,或是手握着栏杆,借以分散身体重量,使下蹲训练变得容易进行。
④ 另外,站立也要适度,并非站得越久越好,也不是蹲的越低越好,而且长时间站在原地不动也容易损害健康,所以练完站桩后,也要多活动活动。
⑤ 腰椎间盘突出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刚开始时间不宜过长,要保持平心静气。

雨水
雨水为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古人认为,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春季在五行中属木,有水,木方能长,故立春后继之雨水。民谚有云“春雨贵如油”,适量的春雨犹如大自然的馈赠,对植物的生长尤为重要。
 
代表寓意:降雨开始。
节气开端:每年2月19日前后。
气候特点:气温渐升,雨量渐增。
节气养生: 春寒料峭,雨水的湿气夹寒而来,慎防“倒春寒”是雨水节气养生的关键。穿衣保暖,避免受凉。精神上应注意“生

而勿杀,赏而勿罚”,调畅气机,舒肝养肝,避免思虑过度或大悲大怒,而损生生之气。饮食以健脾祛湿为主,可辅以生姜、葱、大蒜、香菜等辛温之品,醒脾祛湿。
推荐食材:山药、小米、陈皮、紫苏、薄荷等。
推荐药膳:乌鸡春笋汤、蒲公英汤、百合葱姜水、豆芽拌青韭等。

· 乌鸡春笋汤
食材:
春笋100克、乌鸡1只、当归5克、黄芪10克、红枣(去核)8枚、生姜(去皮)15克、麦芽10克、花椒6~8粒、盐适量。(2~3人份)。
做法:
① 将乌鸡洗净斩块,冷水下锅,煮沸后加花椒再煮片刻,捞起乌鸡备用;
② 将黄芪、当归、麦芽、红枣、生姜、乌鸡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1小时左右;

③ 加入春笋片,加适量盐调味,再煲15分钟即可。
功效:春笋清热化痰、益气和胃、疏肝解郁。乌鸡补虚温中,当归补气活血,黄芪补气升阳,生姜解表散寒,麦芽行气消食,花椒温中止痛。一起食用,能疏肝和胃、温阳祛湿、气血双补。

· 蒲公英汤
食材:
鲜蒲公英120克,根茎叶花皆用,无新鲜者可用干品30克代替。
做法: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趁热熏洗。(如目疼连脑者,宜用蒲公英60克,加怀牛膝30克煎汤引用)。
功效: 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的效果,所以有眼疾肿痛、眼睛红赤、目睛胀疼、目疼连脑、羞明多泪等虚火实热之证的人都可以试试蒲公英。
宜忌:脾胃虚寒者,以及慢性胃病者忌用。

· 过敏性鼻炎方:百合葱姜水
食材:
3段大葱的葱白(每段5厘米左右)、鲜百合30克、生姜一片(去皮),大蒜一瓣(拍碎)。
做法:将以上食材加入500毫升清水,一起大火煮5分钟后撒盐少许,饮汤吃百合。
功效: 葱白能解表散寒、通达阳气,百合能固肺敛液,生姜和蒜可以宣通、除风寒之邪。四物合用,可以很好地缓解因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塞、流清涕等问题。

· 豆芽拌青韭
食材:
嫩韭菜200克、绿豆芽100克,生姜、芝麻油、盐、糖、米醋适量。
做法:
① 准备工作:生姜连皮一起切成碎末,用少许盐、糖、米醋、芝麻油拌成调味汁,韭菜洗净不要切。
② 制作韭菜:锅里多加些水烧开,把调好的调味汁倒1/3进去,保持大火,放入韭菜快速地焯烫一下,马上捞出来,用凉水冲淋一遍,然后切成1寸长的段。

③ 制作豆芽:把豆芽放锅里焯熟,大约为1分钟,捞出后过一下凉水。
④ 合并材料:把韭菜和豆芽放在碗里,倒入姜末和剩余的调味汁,拌匀即可食用。
功效:能补肾、温中行气、通气血。
宜忌:阴虚内热、疮疡、目疾患者均忌食。

· 在家就能发豆芽
材料:
镂空的洗菜篮1个、绿豆1小把、小毛巾1条、水适量、盘子1个。
做法:
① 首先准备上面提到的材料,绿豆的用量根据洗菜篮底部的大小决定。可以抓一把绿豆放在篮子里,铺满篮子底部,并且绿豆不重叠,还留有一些空隙,这样的绿豆用量就可以了。
② 将绿豆坏豆子挑选扔掉,不然发绿豆芽时容易腐烂,用冷水浸泡绿豆20个小时左右。

③ 泡发到绿豆胀大饱满,有的绿豆还会露出白色即可。 
④ 将毛巾全部打湿后,铺在绿豆上面,为了让绿豆保湿避光。
⑤ 将菜篮子放在一个容器里,这里用的是一个盘子,盘子只要不漏水即可,因为每天早晚要给绿豆淋水,所以盘子是盛水用的。
⑥ 要将菜篮子放到阴暗的地方,不透光。可以直接放到橱柜里的,每天早晚在毛巾上各淋一次水。注意淋水的时候厨房的灯要关上,然后打开橱柜淋水,避免透光。豆芽慢慢长大,会将毛巾顶起。
⑦ 到第4、5天就可以拿出绿豆芽吃了。因为豆芽不是“芽”越长越好,营养素含量最高和味道最鲜的,是芽长2厘米的豆芽。所以一般4、5天的时候吃刚好。
注意事项:
① 绿豆泡发的时间一定要足,一般冷水泡20小时左右,泡到绿豆胀大发白即可。发豆芽过程中,一定要避光。
② 每天早晚淋水,注意绿豆底部不要接触到水,接触到水容易腐烂,晚上淋水时可以看一下,下面放的盘子水满了,要将水倒掉。
③ 同样的自发绿豆芽的方法,也适用于黄豆芽、花生芽等。

④ 烹调豆芽时切勿加碱,烹调豆芽时切勿加碱,加醋则有利于保存营养成分。

· 缓解鼻炎常用穴:天府穴
取穴位置:
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侧处是穴。
操作方法:按摩时,可以采用按压方法,即大拇指或中指按住天府穴,感觉穴位局部酸胀疼痛,就是按准了穴位,手指压住穴位,以一定的压力保持数秒,然后松开,一压一松为一按,每次按摩天府穴300下,每天两次。
穴位功效:天府穴,对于治疗鼻疾有着良好的功效。慢性鼻

炎、过敏性鼻炎、经常流鼻血等鼻子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按揉天府穴,得到很好的缓解。天府穴还具有消炎、抗过敏的功效,皮肤经常过敏的人,也可以按揉这个穴位,来缓解症状。

惊蛰
惊蛰为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古人认为,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即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农谚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春耕的开始,农作物此时播种最为适宜。
代表寓意:春耕的开始。
节气开端:每年3月6日前后。
气候特点:天气转暖,春雷乍响,万物萌动。
节气养生:惊蛰春暖花开,万物萌动,人体亦然。护萌发之阳

气,以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保持心情畅达,避免熬夜以耗伤阳气。饮食以清补祛湿为主,配以甘润之品,以阴中求阳,助阳气生发。
推荐食材:黑豆、枸杞子、黑蒜、绵茵陈、陈皮等。
推荐药膳:三花茶、白扁豆山药汤、折耳根雪梨汤等。

· 三花茶
食材:玫瑰花、佛手花、茉莉花各3g。
做法:热水冲泡。
功效: 玫瑰花行气解郁,和血止痛,常用于肝胃气滞,食少呕恶,月经不调。佛手花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常用于肝胃气滞,食欲不振。茉莉花理气、开郁、和中,常用于下痢腹痛,结膜炎,疮毒等。一起喝,能疏肝理气,舒畅心情,美容养颜,还能预防乳腺增生等肝郁症状。
宜忌:如果不是肝气郁结的人,不建议天天喝哦,容易耗散气血,造成气虚等问题。 

· 白扁豆山药汤
食材:炒白扁豆、山药、莲子各30g,炒薏仁20g,陈皮5g。
做法:一起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小火煮熟,佐餐食用。也可以和骨头、瘦肉一起煲汤,或者熬粥。
功效: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适合人群:素体脾虚或伤食损脾,或痰湿阻脾,导致脾虚生湿、湿浊下注的情况,比如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白带粘稠不断等。

· 折耳根雪梨汤
食材:干鱼腥草6g(鲜品30g)、梨2个。
做法:
①干鱼腥草加水浸泡15分钟,洗净;如果是新鲜的,清洗干净即可。
②梨清洗干净,去核不去皮,切小块备用。
③先加水煮梨,梨煮软后再加入鱼腥草,再煮3分钟即可关火,代茶饮。
功效: 折耳根,也就是鱼腥草,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入肺

经,以清解肺热见长,是天然的消炎药。梨是天生甘露,“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一起食用,能很好地润肺降火,缓解口干、咽干咽痒咽痛等症状。
宜忌:连喝3天症状没有好转的话,就不要喝了,说明不对症。脾胃寒凉的人忌用。

· 祛油止痒洗头方
食材:侧柏叶、桑白皮各50g、茶籽饼100克(打碎)、王不留行15克。
做法:加水1500ml煮半小时即可洗头。
功效: 侧柏叶凉血止血、生发乌发,桑白皮利水消肿,王不留行活血通经,茶籽杀菌止痒去油腻。
宜忌:此方适合油头、头皮痒、脂溢性脱发。

· 养阳气的小动作:敲胆经
做法:每天早上起来(7点-10点),双手沿着裤线位置来回敲,大概敲10分钟,微微发热最好。
功效: 足少阳胆经为半表半里之经,能通达人体全身的阴阳之气。敲胆经可以使胆经通畅,气血活跃,阳气升发;还能缓解身体疲劳,防病祛邪。
适宜人群:口苦,油腻,偏头痛,两肋隐隐作痛,肥胖,起肉疙瘩,脸上多斑点、疙瘩,心烦失眠、头晕目眩,不欲饮食、容易干呕等。

不适宜人群:孕期、饭后、23点后,肝火旺、阴虚的人。

· 养护肝胆小动作:推肝筋
取穴位置:肝经的位置在我们大腿内侧的地方。这里一共有三条经络,中间的就是肝经,稍微靠前是脾经,靠后是肾经,不小心推偏了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操作方法:晚上睡觉前,可以坐在床上,右腿伸直,左腿曲折

平放,双手叠加从大腿根部开始,一直推到膝盖的位置,左右各10分钟左右。
功效:可推开胸中郁结,长期坚持,会发现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琐事时,会变得开朗、畅达许多哦。

· 养护肝胆小动作:滚地筋
取穴位置:地筋在我们的足底。坐椅子上,将右脚放左大腿上,脚掌绷直,用右手拉着右脚脚趾往后扳,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从脚底浮现出来。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沿着地筋上下往复压推、按揉以及弹拨,把它揉软推松。家里有筋膜球或按摩滚轴的,可以利用上,踩在地筋部位,上下滚动20-30下。
功效:调肝养肝、舒展身心。

春分
春分为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古人认为,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春分。春分阴阳各半,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南北半球则季节相反,北为春分,南为秋分。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
 
代表寓意:昼夜平分,阴阳各半。
节气开端:每年3月21日前后。
气候特点: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节气养生: 春分养生贵在平衡。作息既不劳而伤神,也不过于

安逸;情志既不亢奋高昂,也不抑郁难舒;饮食既不饱食过度,也不忍饥挨饿。一切以平和为贵,使人与天地处于平衡状态,则百病无从而生。
推荐食材:玫瑰花、茉莉花、鸡蛋花、燕麦、赤小豆等。
推荐药膳:藠头猪肚汤、荠菜鸡蛋汤、桑叶猪肺汤等。

· 藠头猪肚汤
食材:
猪肚1个,藠(jiào)头150克,鲜山药250g,红枣3枚,生姜5片,盐适量。
做法:
① 猪肚洗净去油筋,用白醋和面粉里外搓洗后温水冲洗;再用生粉、盐擦洗猪肚内外;洗净后的猪肚放入沸水中焯水,捞起后刮去白膜。
② 将红枣、生姜片、山药放进猪肚腔内;猪肚整个下锅,放入洗净的藠头,加清水2000毫升,大火煮开。

③ 捞出猪肚切条,再放入锅内,继续用小火煲1.5~2小时即可。
功效:
① 藠菜清甜无渣,兼有葱、韭、蒜之辛辣甘香气味,是温中健脾的好食材,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功效,是春季适宜食用的“五辛”之一。
② 猪肚甘温,能补虚损、健脾胃;山药甘平,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加上生姜驱寒去腥,红枣补脾胃、益气血、和药性;一起共奏升阳、祛湿、健脾、滋阴的功效。此汤尤其对脾胃大有裨益。

· 荠菜鸡蛋汤
食材:荠菜1把、鸡蛋6个、红枣12个、带皮生姜6片。
做法:将整株荠菜洗干净放入锅中,上面放整个的鸡蛋、红枣、生姜片,加水煮开。用勺子轻轻地敲击鸡蛋壳,使它产生裂纹,以便更好地入味。继续煮10分钟,关火,焖10分钟。晾温后起锅,吃蛋喝汤。
功效: 用带根带花的全株荠菜煮鸡蛋,祛风湿、清热气的功效更好,祛风湿、清热气的功效更好,如流行感冒等。
注意:一定要把荠菜的根部留下,不需要加糖或盐调味,免得影响功效。

· 桑叶猪肺汤
食材:鲜桑叶50g(干品20g)、杏仁15g、雪梨150g左右、猪肺200g。
做法:雪梨、猪肺洗净切块,和杏仁一起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小火炖40分钟后,加入鲜桑叶,大火煮沸再关火焖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 清肺润燥,缓解咳嗽、咽痒等症状。

· 喝春茶,要分体质
尽管茶可与醍醐甘露相衡,但未发酵的绿茶性味皆偏苦寒,且越早的春茶,苦寒之性越厉。体质不一,喝茶也需因人而异。
宜: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
如果吃了一个冬天的油腻肥浓,肠胃已有积热痰湿,或者平素就阳盛、容易上火,趁着春天喝点绿茶吧。苦能下泄以降浊气,寒能清热以升清气。
可:平和质、特禀质、气郁质
如果平素饮食有节,肠胃并没什么积热,清香翠绿的春茶也可

以尝尝,不过要在饭后喝,不要让苦寒之性伤害了脾胃乃至下焦。心情不好的时候,泡杯淡淡的春茶,静静的品,烦恼也就淡了。
忌: 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
如果你体内有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话,须知苦寒败胃,且耗伤阳气,绿茶还是浅尝辄止吧。气血虚或者血瘀,往往体质也偏寒,熟普、红茶等发酵茶更加适合。

· 八段锦之“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要领:
① 左脚开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微微下蹲,呼几次,使身心平顺;
② 两臂自然松垂身侧,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两手手指相叉,双腿伸直,两掌上托于胸前,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然后手掌停一停,目视前方;
③ 膝关节微屈,两臂下落,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如此反复多

遍。
功效:
① 通过往上提拉胸腹、拔伸腰背,系挂于脊柱和三焦上的五脏六腑都被提拉起来了,有助于通利三焦;
② 通过对脊柱的对拉拔伸,激活背部督脉及两旁膀胱经,助身体阳气生发。

· 睡眠小功法:还阳卧
做法:
① 身体自然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身体自然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两脚心相对,腿似环。(注意,不要太用力)
② 两手心放于大腿根部附近,掌心向着腹部。这个方法,可以让身体的着床面积变大,压迫就变小了,身体很容易放松下来。
功效: 可以补肾,养命门之火。肝肾同源,养好肾气肾精,也可以让肝血得到补充,让魂归于舍。微微拉伸大腿内部的肝经,疏泄肝中郁结,让心情平和,也有助于睡眠哦。

清明
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为春季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祭祀节日清明节所在的节气。古人认为,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故名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故民间有清明踏青之说。
代表寓意:思时之敬,万物清明。
节气开端:每年4月5日前后。
气候特点: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时晴时雨,欲暖还寒。
节气养生:天气晴朗之时,可适当增加踏青等户外活动,让身体舒展以感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然而清明时节天气变化剧烈

时雨时晴,时冷时热,伴有阴雨绵绵之湿。此时衣着宜渐减而不可顿减也,遵“春捂”之道方得平安。饮食以祛湿为主,伴轻微发散为佳,顺应春季万物“发陈”的趋势,把湿邪散之身外。
推荐食材:艾叶、香菜、西芹、豆腐、黄酒等。
推荐药膳:三花两豆鲫鱼汤、银耳莲子百合羹等。

· 三花两豆鲫鱼汤
食材:木棉花、鸡蛋花、槐花各30克,赤小豆、炒白扁豆各50克,广陈皮15克,白鲫鱼2条(约1000克)。(2-3人量)
 
做法:先将白鲫鱼宰杀,去除鱼鳞、鳃及内脏,洗净,用慢火煎至两面金黄色(煎时洒点白酒)。然后连同洗净的其他食材一齐置于砂锅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白酒少许,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1个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一起合用,共凑健脾化痰、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的功效,而且性质较为平和,清热利湿的同时不至于太伤阳气。

适用人群:长期湿热体质或短期有湿热腹泻、口苦口臭、牙龈肿痛、舌苔厚腻等症状的人,可以经常调理食用;一般的人也可以用来预防湿热天气,每周1-2次即可。阳虚体质人群勿过量饮用。

· 银耳莲子百合羹
食材:
银耳1小块,莲子10粒,百合15克,桂圆4粒,枸杞10克。
做法:银耳泡开洗净撕成小朵,越碎越好;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炖盅,加适量水,炖3-4个小时;可以晚上睡前防好定时,早上起来就可以喝了。
功效: 银耳甘平,能滋补生津、润肺养胃;莲子甘平,能补脾益肾、养心安神。百合甘寒,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桂圆甘温,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且熬出来的银耳羹不放糖也有甜

味;枸杞甘平,能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一起搭配,清心、润燥、安神,且不上火不寒凉,全家都可以喝,不限体质。

· 在家自制桑葚膏
食材:鲜桑葚500g(干桑葚200g)、蜂蜜100g、五物包(玫瑰花、陈皮、菊花各15g,枸杞、百合各20g)。
做法:
① 新鲜的桑葚去除杂质洗净(干品冷水浸泡20分钟),放入料理机打成泥;五物包加适量水煮20分钟(约至百合熟透),去渣取液。
② 把桑葚泥跟五物水放入锅里面同煮(五物水不够的话可以加适量清水,直至没过桑葚泥为止,记住千万不要用铁锅),要不停地搅拌,煮至汁水变得浓稠时,把蜂蜜倒入,搅拌匀,煮

沸关火。
③ 等自然冷却后即可装瓶。瓶子之前最好是消毒晾干,不要进入生水,这样桑葚膏保存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冰箱冷藏可以保存1-2个月,常温保存约半个月,毕竟我们自己做的是没有加任何防腐剂的,所以保存时间自然不如市面上买的久。
功效: 熬膏,滋补肝肾、补阴养血,效果好又较为平和,还不伤脾胃,味感更加。
服用方法:每次1-2勺,开水冲泡,每天可饮2-3次。
宜忌:糖尿病人禁服,湿气重的人慎服。

· 孩子长高运动:摸高
做法:
在屋梁上系一根绳儿,高度比孩子跳起来时,手指能摸到的高度再高一点点。让孩子每天跳起来去摸它,当孩子能够到绳子了,便再将绳子剪短一些。便再将绳子剪短一些。进行5-10分钟的摸高运动,以孩子不出大汗为宜。
功效:利于肝气生发、疏肝解郁、升阳活血、刺激肝肾两经。

· 升清降浊小功法:独立通天式
胆是最喜清厌浊的,我们也该借着天清地明的时刻,好好为胆排排“浊气”。

做法:
① 双脚并拢直立,右脚站稳,左腿弯曲向上抬,膝盖向外展,用左手抓住左脚腕向上提,把左脚踩在右大腿的根部(初学者不用提的太高)。
② 把左脚踩在右大腿的根部(初学者不用提的太高)。
③ 如果开始做不到,就可以先靠到墙上做,下面的脚掌踩实,找稳固的感觉。上肢则充分地伸展,把意识放在手指尖上,想象气血升发、向上肢延伸。
功效:这个体式能打通下肢肝经、胆经等6条经络,同时,能伸展到上肢的多条经络,改善颈肩的各种不适,对肩周炎和颈椎病也有不错的疗效。

· 鼻炎外用熏蒸方:白芷细辛方
材料:荆芥10g,薄荷30g,白芷30g,细辛10g,苏梗10g,葱白2段。
做法:上述药材先用水浸泡20分钟,放入砂锅内煮开,再煎10-15分钟后,把药液倒在杯子或碗里,用保鲜膜封上,用筷子在保鲜膜上扎2个小孔。
用法:靠近保鲜膜上的2个小孔,用鼻子慢慢呼吸,热气熏蒸鼻腔。全程大概熏蒸30分钟,药液凉了可以放回砂锅里,热一热继续熏蒸。一天2次,早晚各1次,一副药可以用2天。煮过的药

材可以放冰箱保存,第二天拿出来继续煮即可。
注意事项:
① 鼻炎这种上焦的病,要取清轻之气来驱散外邪。古代医者认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熬这种药,多泡少煮(多泡一会,少煮一会),否则药味厚重,不在肺经停留了,效果反而不好了。
② 提醒大家,一般3副药就可以见效,如果没有任何效果,就不要继续用了,那是没有对证。如果见效了,也最多用7副就可以停了噢。

· 养生面部操
操作方法:
① 熨眼:两手掌搓热后,将手掌心捂盖在两眼上持续5秒钟,然后放下,手掌再相互摩擦捂眼,反复捂眼5~10次。
② 擦耳:两手握空拳,用拇、食两指的指腹夹住耳廓上下搓擦,从耳尖擦至耳垂,再从耳垂擦至耳尖。两耳交替重复6~10次,直至耳廓(耳轮)发热。
③ 搓鼻:两手中指指面上下摩擦鼻两旁,擦热为度。

④ 扣齿:口微闭,上下牙齿有节奏地相互叩击,每次30~60次。 
⑤ 搅舌:舌头抵于唇齿之间及上下腭之间,进行卷抹,卷抹至口内生津,随后分次将唾液徐徐咽下。
注意:
时间充裕的话,也可以多做几次,效果更好噢。

谷雨
谷雨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人认为,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故名谷雨。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大规模的寒潮逐渐减少,气温回升加快,雨水增多,谷类农作物生长也越来越旺盛。
 
代表寓意:谷物茁壮成长。
节气开端:每年4月20日前后。
气候特点:气温忽高忽低,降水增多。
节气养生: 谷雨冷热交替,降水增多,湿气渐重,预防湿热和寒湿是养生的关键。多在白天进行户外活动,按摩足三里等穴

位保健。保持心情舒畅,肝气调达、脾胃健旺则有助于祛湿。饮食以养肝护肝、健脾祛湿为主,为应对入夏的闷热潮湿做好准备。
推荐食材:
山楂、桂圆肉、红枣、粉葛、香菇、木耳、黑豆等。
推荐药膳:
阴阳双补汤、马蹄茯苓羹、茼蒿鸡蛋汤、马齿苋粥等。

· 阴阳双补汤
食材:
墨鱼干1只、桑葚干10粒、黑豆15粒、莲藕100g、瘦肉100g、山药100g、莲子(带心)10颗、菟丝子5克;素食者或皮肤过敏、湿疹及痛风病人去掉肉类即可。(1-2人份)
做法:
① 提前3小时冷水浸泡墨鱼干,将其他材料冷水冲洗干净,莲藕切小块,瘦肉切片。
② 全部材料一起入锅,加适量水(按平时煲汤的水量即可),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0-60分钟后,加少许盐调味,关火,将墨

鱼骨头取出,喝汤吃肉即可。
功效:
经常熬夜,最伤肝血肾精,久而久之,阳气衰微,阴阳两虚。墨鱼大补肝血,桑葚补肝肾、益阴血,黑豆补益脾肾;莲藕清热滋阴,瘦肉滋阴润燥,山药补脾养胃、补肾涩精;莲子补脾肾、养心神,莲子芯交通心肾、清心降火;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一起共奏滋阴润燥、阴阳双补的功效,长期熬夜的人每周可吃2-3次。

· 马蹄茯苓羹
食材:马蹄粉、茯苓粉各3g。
做法:马蹄粉、茯苓粉各3g,先加少许凉水,搅拌溶解,再加适量温开水搅拌,去掉浮沫即可食用。脾胃虚寒、血虚者慎用。
功效: 凌晨1-3点正是肝木当令时间,此时仍然熬夜的人,会影响肝脏的正常运行,气血津液无法规律输布,容易出现口干口苦、目赤咽痛、烦热口渴等症状。马蹄生津止渴、利湿化痰、清热消积,茯苓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一起合用,不仅清热解渴、消积化痰,还能除烦安神,且味道清甜。

· 茼蒿鸡蛋汤
食材:
茼蒿嫩茎叶150g,鸡蛋1个,水淀粉(淀粉5g+15g清水),盐、香油、葱花适量(1人份)。
做法:
① 茼蒿洗净,放入沸水中,加盐,焯3分钟。取出,冷水泡后挤掉水分,切碎;
② 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开,火大时倒入蛋液,待成型后放入茼蒿碎,再倒入水淀粉。加少许盐、香油调味,关火,撒上葱花即可。

功效:
能健脾养胃、平补肝肾、清利肠胃、化痰利湿。把阳虚者下焦少了的火气补上,热腾腾的,能把湿浊蒸发掉。适合体质虚寒又有湿气的人。

· 马齿苋粥
食材:新鲜的马齿苋30克,大米50克(1人份)。
做法:
① 先将马齿苋择洗干净,切成碎段备用。
② 米粥煮到七八成熟时,把切碎的马齿苋放入,加少许油盐搅拌,一起煮沸即可。(可根据自己喜好添加虾仁、香菇等食材哦~)
功效: 马齿苋有降肝火、清心火之效,还能清利肠道湿热,调理便秘,驱除宿便,疏通脾胃积滞的湿浊。对付暮春肝火旺,而克制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脾胃积聚痰饮湿热的人,很是适用。用它来煲粥,粥最养脾胃,还能兼顾清肝火,祛湿热哦。

· 八段锦之“调理脾胃须单举”
做法:
① 左脚开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微微下蹲,呼几次,使身心平顺;
② 两臂自然松垂身侧,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左手掌根上撑,上举至头左上方,右掌根下按。然后左臂下落于腹前,一左一右交换着做,如此反复多遍;

③ 上撑下按的时候力在掌根,指尖方向要相对,才能充分抻拉到大肠经。
功效:
从经络巡行来看,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从胸腹由双肩经过,若肩胛放松,脾胃滞气便会随之调顺。这里通过两臂上下一松一紧地对拉拔伸,可以放松双肩,牵拉腹腔,按摩了中焦的脾胃,有助于消化吸收。同时也牵引了两胁肝胆,有助于宣发肝气,常郁闷生气、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常做这个功法哦。

· 健脾胃的小动作:摩腹
做法:
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慢慢摩擦,力度以自己感觉舒适就可以了。便秘的人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泻的人以逆时针按摩,体质正常的朋友两个方向都可以。每天按摩10-20分钟。
功效:
脾胃不仅生化能量,也是调节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马上就要夏天了,气候慢慢变热,雨水也增多,最是考验脾胃的时候。常做这个摩腹法,可以健脾胃,坚持一段时间,便秘腹泻这些小毛病都少了,平时双脚和小腹冰凉的情况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夏季 食养智慧
夏季,包含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大节气,是万物生长旺盛的季节。
立夏虽然意味着入夏,但气温容易反复,起居宜及时增减衣物,以免触冒风邪。饮食宜清淡之余稍伴辛辣发散,不仅有助消化还能预防感冒。
小满和芒种是农忙时节,雨水开始增多,闷热、潮湿是主旋律。人体容易疲劳困倦、食欲不振,宜多晒背部、运动出汗,居室通风透气,以利于祛除湿气。绿豆、节瓜、苦瓜等能清热祛湿,陈皮、淮山、猴头菇等有益脾胃,都是这段时间的餐桌良品。
夏至来临,一年的阳气升发至极而开始敛降,宜午休、宜静心,否则易出现上火、疲乏、烦躁等各种情况。饮食宜注意补充水分,乌梅、甘蔗、菊花等都是夏至的生津消暑佳品,也有助收敛阳气。

进入大暑、小暑,也意味三伏天来临,气温逐渐到达全年峰值。起居宜注意防晒,以防中暑,同时勿贪凉吹风,以免风邪侵袭。莲子、石斛、桂圆肉等益气、健脾、生津之品,清热之余又不至于寒凉过度;黄皮、荔枝等时令水果与肉类搭配,既使肉类易于消化又避免多吃水果而伤脾败胃。
夏季五行属火,五脏属心,为一年当中阳气最为旺盛的季节,当护阴防暑。饮食以保养脾胃为主,清热祛湿不能过之,则可保夏季长安。

立夏
立夏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预示着春过夏来。古人认为,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假”为“大”之意,指春天播种的谷物已经长大。夏是火热,生机蓬勃;夏是灿烂,万物蕃秀。立夏至立秋期间,称为夏天。
 
代表寓意:夏季的开始。
节气开端:每年5月6日前后。
气候特点:昼夜温差渐大,雨水增多,时有返寒。
节气养生: 立夏为春夏交替之时,穿衣宜“下厚上薄”,宽松而保暖,不宜过早穿着短裤,护阳以求升发。饮食以清淡祛湿为

主,配以辛散之品,既有利于避免雨水过多而湿气内留于体,也能顺应春季万物“发陈”的趋势。
推荐食材:黑豆、陈皮、鲜紫苏叶、荷叶、薏米等。
推荐药膳:蚕豆冬瓜皮汤、三豆饮、紫苏水等。

· 蚕豆冬瓜皮汤
食材:鲜蚕豆60克,冬瓜皮60克,红枣10个。食盐或白糖适量。(此量可供2人用)
做法:
① 鲜蚕豆、冬瓜皮洗净,红枣洗净去核,在清水中浸泡片刻。
② 全部主料一起放入瓦煲,加入清水750毫升(约3碗水量),武火滚沸。改文火煲30分钟,放食盐或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这个汤里面,蚕豆能健脾养胃、清热利湿,与冬瓜皮为汤,可以排水利湿,非常适合初夏有点湿热,脾胃有点差的人。

· 扁鹊的古方:三豆饮
夏天腠理开而多汗,人容易口干乏力,耗气伤津。
三豆饮恰恰就有很好的生津作用,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扁鹊的处方(现多用为黄豆、绿豆、黑豆),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上千年。
食材:绿豆、黑豆、红豆各10g。
做法:
① 将3种豆子洗净,清水浸泡1个小时
② 将豆子和乌梅放入高压锅中一起煮,待豆子开花后放入冰糖继续焖5分钟,放凉后连汤带豆一起食用,一周可以喝两次哟。

功效:
黄豆,补中健脾,补充津液。绿豆,清肝肺两热。黑豆,降胆经,收相火,益阴。加几颗烟熏乌梅、冰糖酸甘化阴,滋生津液,口感更佳噢~是夏日居家必备的饮品!

· 紫苏水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的升高,家里空调、电扇都已经运转起来了。吹得太猛,冷气夹击,一不小心就容易吹感冒了,刚受风寒,只需一步,就能把感冒消灭在萌芽中。
食材:紫苏叶3~5g。
做法:泡水喝(或者煮几分钟)。
功效:夏季高温潮湿,在这酷暑难耐的季节里,紫苏叶不仅可以解表散寒,还可以行气和胃,杀菌解毒,是夏季药食同源的好选择。

注意:
① 小儿、高龄患者用量减半。
② 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降低疗效。
③ 温病初起,风热表证,胃热呕逆者应慎用。
④ 气虚汗多、阴虚者、空腹时忌用。
⑤ 食用期间忌油腻、生冷之品。

· 醋泡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而夏天吃姜最经典的吃法,就是醋泡姜。
材料:生姜、米醋。
做法:将生姜切片,放到瓶子里,倒入米醋将姜片淹没,盖上盖。放入冰箱浸泡一个星期就可以食用了。早上7点~9点足阳明胃经当令,吃三片暖胃升阳。
效果:姜性温,有解表祛寒、健脾暖胃之功。醋是直接走肝经的,肝遇到酸就会收敛,这时姜的升发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注意:
① 首先是“不多食”,一次吃两三片就够了。吃太多反而会导致胃热。
② 选择在早上吃,俗语常说:“早吃姜,补药汤”。姜最擅长宣发阳明经的阳气,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夏季也能胃口好~

· 拍拍肘窝,驱心肺之邪
做法:
拍打肘窝,左右各拍10分钟,一天一次,微微出痧即可。
功效: 
有助于赶走初夏心肺之邪,保持心情舒畅哟~

· 养护脾胃的穴位
夏天,胃口不好、食欲不振相信是很多人的通病。中医讲“肚腹三里留”,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可以用足三里来治疗。
取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指尽处便是此穴。
做法:取坐位,用双手拇指揉双腿足三里穴,双侧交替进行,由轻到重,每侧3-5分钟,症状即可缓解。

功效: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何谓“合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因此,“足三里”具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长期坚持按摩足三里穴,能加强脾胃功能。因此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

· 夏日补阳气最简单的办法:晒太阳
《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决定人的健康和阳寿,万事万物生长都靠太阳。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晒太阳是最朴素,也是最简单的“以阳补阳”的方法。
做法:晒后背,可以温暖督脉、膀胱经,鼓舞和振奋人体内的阳气,把体内藏了一个寒冬的阴寒邪气驱除出去。
功效:一个人想健康,就要阳气充足,四肢温暖,五脏坚固。晒太阳,就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最好的祛病良方。

注意:
① 只晒颈项以下的后背,头是纯阳的,所以不建议晒太阳。
② 一般早晨6点至10点、下午4点至5点这段时间最适合晒太阳。

小满
小满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古人认为,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小满。小满小满,小得盈满;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满招损,谦受益。唯有小满,最能彰显着夏季蓬勃的生机。
 
代表寓意:小满而未全,仍有发展向上的空间。
节气开端:每年5月21日前后。
气候特点:气温升高,小雨困湿,大雨便寒。
节气养生: “未食五月粽,寒衣唔入栊。”小满之时,气温大多与雨水密切相关。小雨易潮湿闷热,大雨则易气温骤降,变化

之大,稍有不慎即易外感。宜及时增减衣物,以免触冒风邪。饮食以雨水多少及个人体质为则。雨多温低,体质偏于寒湿者,以健脾、养胃、祛湿为法;雨少闷热,体质偏于湿热者,可遵上法,再配以瓜豆,以达清热祛湿之效;体质平和者,清淡饮食。
推荐食材:淮山、胡萝卜、绿豆、莲子、猴头菇等。
推荐药膳:酸梅汤、乌梅大枣汤、鸡内金蒸蛋等。

· 自制酸梅汤
一碗清新爽口的酸梅汤,是很多人的夏日最爱。自己买完材料,在家里面就可以煮。
食材:烟熏乌梅20g、甘草5g、陈皮10g、洛神花5朵、干山楂20g、冰糖适量、干桂花适量、清水适量。
做法:将所有食材用清水洗净,浸泡30分钟后置入锅内(冰糖、桂花不用泡)。大火煮开,小火煮熬30分钟加冰糖。关火过滤,撒上少许桂花放凉或冷藏即可

功效: 清代经御膳房改进成为宫廷御用饮品,因其除热送凉,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 去油解腻的乌梅,化痰散瘀的桂花,清热解毒的甘草,降脂降压的山楂,益气润肺的冰糖一并熬制。 
宜忌:
① 孕妇禁止食用山楂,不宜喝
② 脾胃差、不适合在空腹的状态下饮用

· 乌梅大枣汤
有的人睡觉时特别爱出汗,睡着睡着就一身汗,燥热不爽。撩开被子又冷,盖上又出汗,这就是典型的阴虚盗汗。在家调理阴虚盗汗,可以喝乌梅大枣汤。
食材:9颗乌梅、3枚大枣。
做法:把9颗乌梅和3枚大枣,一齐冷水下锅煎煮15分钟,再搁一点冰糖,趁热饮用。

功效:
乌梅味酸,有收敛生津之功,可收敛外浮的阳气,清虚热。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两味合用,是阴虚盗汗的良方。
宜忌: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之人忌食;孕妇忌食。

· 鸡内金蒸鸡蛋
孩子不爱吃饭、胃口差、体弱多病,是家长最苦恼的问题。其实多数都是积食问题。鸡内金就是一味特别适合孩子的健脾消食的中药。不如就给孩子做上一顿鸡内金蒸蛋吧~
食材:鸡蛋1个、少许鸡内金打成粉、米汤适量。
做法:
① 把鸡蛋尽量打散,打得越均匀越好;
② 往打好的鸡蛋加两倍的米汤,放一点点香油和盐,再放一勺鸡内金;

③ 把材料上锅,再蒸10分钟关火就行了。
功效:
鸡内金是鸡胃的内膜,味甘性平,不仅有强大的健脾消食之功,还不伤胃,多用于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化,食欲减退。平时蒸蛋时加入少许鸡内金,可以帮助孩子消食健脾,孩子肚子里没有积食了,脾胃才能正常运转,自然吃嘛嘛香,身体壮壮,即使偶尔感受风寒风热,也好得快。
注意:
锅盖不要盖严,要稍微敞开一点儿,不要用大火,而是始终用中火蒸。

· 祛湿止痒法:民间古法滚鸡蛋
小满时节也是湿气始生之时, 一旦占上湿疹,皮肤又痒又粗糙,忍不住地想要抓破,而且容易卷土重来,缠绵复发,有时真叫人抓狂。
这里推荐一个很好用的民间古法——滚鸡蛋 。
材料:鸡蛋2~3个。
做法:将鸡蛋煮熟、剥壳,用热热的蛋白在患处滚一滚,鸡蛋冷了,可以重新回锅加热,来回滚3~5回,如果有伤口、溃烂,记得避开。

功效:
痘痘、水泡、热痱、局部湿疹,用一个鸡蛋,就能祛湿止痒!
注意:
① 滚鸡蛋最好要趁热滚,但是也注意不要烫伤了,症状轻的皮肤问题,当下就会感觉不痒了,对止痒、缓解过敏、祛风散结,都有很神奇的功效。
② 另外,滚完的鸡蛋,一定不要吃,也不要给宠物吃,直接弄碎扔掉。

· 南怀瑾的“万病方”
夏天气候湿热,人容易觉得湿气重,肠胃不好。南怀瑾有个花椒“万病方”,能够温补阳气、祛湿散寒、调理肠胃,是夏季全方位调养的妙方。
材料:桂圆肉1颗,花椒6颗、艾绒适量。
做法:用桂圆肉1颗,花椒6颗,加上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时放一点在肚脐即可。(每天成本1毛钱)。
功效:肚脐与全身经络相通,内联五脏六腑,外联四肢百骸,

在肚脐用药,可以通过经络传遍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暖暖的三味药,是将真火通过肚脐来传递到全身,让我们身体整个暖起来。对手脚发凉、宫寒、痛经、失眠、风寒感冒也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小孩子脾胃虚寒效果明显。
宜忌:
① 孕妇不适合使用肚脐贴;
② 不可24小时一直贴在身上;
③ 女子月经量大不适合使用,量小痛经可以使用;
④ 小儿积食发热不适合;
⑤ 阴虚体质(两颧潮红\潮热盗汗\舌干红\少苔等)不适合。

· 自制驱蚊中药香包
材料:
迷迭香、藿香、紫苏 、山银花、陈皮、薰衣草、薄荷、白芷、小茴香、艾叶各10g。
做法:
① 取一个小香包,或者自己缝一个小的棉布袋。
② 将迷迭香、藿香、紫苏 、山银花、陈皮、薰衣草、薄荷、白芷、小茴香、艾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一勺一勺装进香囊里即可。

功效:古人常用香包盛放驱蚊功效的药材,随身佩戴,是个不错的防蚊措施。
用法:佩戴在胸前、手腕,别在衣襟上,放在枕头边,或悬挂在汽车内,经常嗅闻一下。
注意:
① 如果长时间佩戴,每隔半个月更换一次香包里的艾叶和陈皮。
② 艾可以到药店购买,也可以利用做艾灸剩余的艾条中的艾绒。

芒种
芒种为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古人认为,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芒种之时,万物生长旺盛,最适合播种晚谷、黍、稷等有芒的作物;芒种也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
 
代表寓意:忙种;播种有芒作物。
节气开端:每年6月6日前后。
气候特点:闷热潮湿,雷雨增多。
节气养生: 芒种之后雨水增多,慎防湿气扰人之不适,是芒种养生保健的重点。宜多晒太阳(早上10点前、下午4点后为佳)

居室通风透气,以便祛除湿气。淋雨后及时更换衣物,保持干爽,减少脚气、湿疹等皮肤病的发生。饮食不宜过于肥腻,多吃健脾、行气、祛湿之品,裨益脾胃。
推荐食材:绿豆、莲藕尖、佛手、扁豆、眉豆、薏米等。
推荐药膳:樱桃鸡蛋汤、西瓜翠衣汁、荷叶扁豆粥等。

· 樱桃蛋花汤
食材:樱桃6个(去果柄)、醪糟、鸡蛋1个。
做法:
① 樱桃用盐水泡10分钟,冲洗干净,然后再去掉果柄。
② 锅里放清水烧开,舀几勺醪糟放进去,再放樱桃一起煮几分钟,保持大火,不要盖锅盖。
③ 把鸡蛋打散,倒进锅里,用筷子迅速搅散,变成蛋花,关火起锅。
功效: 樱桃可以说是心之果:养护心脏的水果。中医认为樱桃

可以补心气,养心血。樱桃是活血暖心的,不仅使血脉能够畅通,还能温暖心阳。一碗暖暖的樱桃蛋花汤就是芒种时节的首选啦~
宜忌:
① 樱桃是温性的,正在上火的时候不要吃,风热感冒、咳嗽也不能吃,特别是小孩子咳嗽的时候禁吃樱桃。
② 樱桃也是一种发物。过敏性咳喘、皮肤病急性期不能够吃樱桃。

· 西瓜翠衣汁
食材:西瓜翠衣(即晒干的西瓜青皮)适量。 
做法: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用。可以加冰糖调味。
功效:
夏天,人容易上心火,把西瓜皮外面青色的皮削下来,晒干了,这是一样中药,叫作西瓜翠衣。它是清热的。经常用西瓜翠衣泡茶喝,有去心火的作用。

· 荷叶扁豆粥
食材:一小把白扁豆、大米50g(1人份)。
做法:取一小把白扁豆用淘米水泡涨,然后跟大米一起熬粥,粥快熟的时候打开锅盖,把一张新鲜的荷叶洗净后倒扣在粥面,再煮5分钟就可以起锅了。
功效:夏天最常见的是肠胃型感冒,跟湿有关。湿气重,往下走,感冒病毒会直接往下伤到我们的肠胃。荷叶扁豆粥,既能祛湿又能解暑。不仅可以健脾祛湿,预防肠胃型感冒;另外它是提气的,早上喝能保持头脑清醒。

注意:
如果没有新鲜的荷叶,也可以用干荷叶,在粥快熟的时候放在粥里一起熬熟。

· 薄荷粥
炎热的夏季,胃肠功能受暑热刺激,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下面的防暑降温粥能帮你清凉度夏。
食材:新鲜薄荷(30克)、大米(100克)、冰糖。
做法:先取新鲜薄荷30克,或干薄荷15克,煎汤取汁备用。再取100克大米煮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薄荷汤及适量冰糖,煮沸一会儿即可。
功效: 此粥具有清热解暑、疏风散热、清利咽喉的功效。薄荷叶性凉味辛,气味清香,很是可口。

· 莱菔散
一入夏,特别容易患上一种便秘:大便细软,排之不爽,总觉得没排干净,粘便池,气味大。这种叫做“湿秘”。
对于湿重便秘,一要祛湿,二要通便。有个小方特别管用:莱菔散。就是用炒萝卜籽研面而成。
食材:莱菔子10克。
做法:将莱菔子去除杂质,洗净后晾干;之后放入锅中用文火翻炒,炒至鼓起,有爆裂声,外表色泽加深,闻有香气,取出晾凉;最后研面即可。

功效:
莱菔子其实就是白萝卜籽,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有"冲墙倒壁"之称。将其炒后捣碎冲服或和入面中做成小丸子,吃两三次,湿秘基本就解决了。
用法:每次1.5克,每天2次,用水冲服。
适应证:大便秘结,腹满胀痛。
注意:莱菔子不能与人参同用。

· 祛湿古方:温胆汤
痰湿体质的形成,一是体内正气不足(气虚),二是喝水太多,液体摄入过多,或吃得过多过好。用千年祛湿化痰古方“温胆汤”泡脚,化解体内痰湿!
痰湿体质的舌象是怎样的?
① 舌上有黏腻水液,或舌苔厚腻、白得像霜,要注意“三高”问题;
② 舌苔很腻、很厚,舌质红,说明体内营养过剩,无法化热,会引起更严重的失调。

材料:茯苓30克、陈皮6克、法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
做法:方中药材熬水,开锅30分钟,滤出药汁,然后将药汁分成两份,早晚兑入温水泡脚,每次20分钟,水温不要太热,水淹过脚面就可以了。
功效: 用上十副八副泡脚,之后身体就会觉得很舒服。然后多锻炼身体,多吃疏菜,身体就能逐渐调整过来。
注意:水温不要太热,水淹过脚面就可以啦~

· 抓带脉
定位:
“带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位于腰腹之间是唯一一条横向循行的经脉。这条经脉就好像一条绳子一样,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又系在人体的腰间,所以称为“带脉”。
做法:
多抓带脉,每天抓200下。让堵塞松弛的「带脉」恢复通畅。第一次抓完会觉得很疼,还是可以继续抓不要停,经过两三次就好了,效果非常明显。

功效:
带脉有“总束诸脉,固摄下元”的作用,抓带脉除了减肥,同时对白带不正常、月经不调也有一定效果。
禁忌:
抓带脉男女老少皆宜,但是如果有皮肤病,或者周围组织损伤的人群不建议做,孕期妇女是要绝对禁止的。

夏至
夏至为夏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节气。古人认为,万物于此皆假大而极至,时夏将至,故名夏至。夏至当天虽然白昼最长,但地面仍在蓄热,故夏至并非代表全年最热之时,更多的是意味着暑热天气即将到来。
代表寓意: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
节气开端:每年6月21或22日。
气候特点:气温较高,日照充足。
节气养生: 夏至是四季中阳气最盛之时,然而物极必反,阳气升极而降,故夏至意为鼎盛,却有敛藏之势。宜多静心、养

心,切忌狂喜、大怒。适当午睡,餐后可稍作休息,或缓缓散步,以顺应自然敛藏之势。饮食宜以汤、粥、茶、水为主,多用酸甜、清润、生津之品也有助于缓解夏天火热燥之不适。
推荐食材: 冬瓜、白贝、苋菜、乌梅、菊花、马蹄等。
推荐药膳:玉米须煲水、橘叶炖猪肺、陈皮橘络茶等。

· 三步自查体内湿气
体内湿气自己看不见摸不着,如何知道湿气重不重呢?
除了早晨起来,观察大便是不是黏腻,水冲不干净,其实还有这三招,可以帮助你自查体内是否有湿气。
① 检查水肿,用力按胫骨
按腿的内侧胫骨面,三四秒钟。这个骨头面上没有肉,所以摁起来不应该有坑,但如果一摁一个坑,这就是水肿的表现。一般有这个问题的人,在脱袜子的时候,袜子印也特别明显。
 
② 检查手指根,看有无青筋

指根的地方,如果看到一些青筋,青色的血管,也是体内一种湿气的表现,一般南方人的手上会比较多见。
③ 检查舌苔,黏腻必痰湿
如果舌苔白厚腻,那么就出问题了。嘴里面发黏,就好像有丝儿似的,就是感觉黏糊糊的那样子,体内八成就已经有痰湿了。

· 玉米须煲水
食材:玉米须50g,或带须玉米。
做法:
① 取50g左右的玉米须,用开水冲泡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喝了。
② 也可以平常煮玉米时,别拔掉玉米须,等煮好了玉米,把煮玉米的水倒出代茶饮。
功效:
玉米须性味甘平,具有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的功效,可促进体

内多余水分代谢。主治水肿、黄疸,兼有有益肝、胆、肾等作用。夏天喝玉米须茶还有凉血泄热的功效,不仅能够排出体内的湿热之气,还具有抗结石形成的作用,全家人都可以喝。
温馨提示:
如果脸部浮肿,可以加入益母草和丹参。玉米须,能利尿、去湿、消水肿;益母草,有活血、利水的作用;丹参则有助提升、加强气血循环。

· 治白痰的食方:陈皮橘络茶
食材:橘络3g、陈皮12g。
做法:用橘络,陈皮一起煮水喝,或者直接用开水冲泡。
功效:
如果吐出来的痰是白色的,就表示是寒痰,可以喝陈皮橘络茶来祛痰。陈皮有化痰止咳的作用,橘络是通经络的,能排除体内最细小的脉络里边的淤阻,可以清除毛细血管里面的垃圾。
注意:调治痰的过程中,不要急着去润肺和吃补药。等把痰清掉以后再食补,再吃一些润肺的食材。

· 治绿痰(脓痰)的食方:橘叶炖猪肺 
食材:猪肺或牛肺1个、橘叶1小把。
做法:
 选新鲜的猪肺或牛肺,把肺冲洗至白色,切成小块,再清洗沥干,放入锅中加凉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到七八分熟的时候,放入橘叶一把,炖熟。然后喝汤吃肺,橘叶不用吃。
功效:
如果痰是绿色的,或是黄绿色的,那是脓痰,就说明肺里有急性化脓性的炎症,可以吃橘叶炖肺来调理。橘叶有化痰、消肿

毒之功,可治肺痈、咳嗽。猪肺、牛肺本身就具有补肺虚、止咳的作用;动物肺入肺经,在方中起到药引子的作用,能引药入肺经,直接作用于病灶,使橘叶的药性能充分发挥。
宜忌:调治痰的过程中,不要急着去润肺和吃补药。等把痰清掉以后再食补,再吃一些润肺的食材。

· 自制的天然驱蚊水
材料:400毫升酒、100克蒜(可按比例加量).
做法:把剥好皮的蒜瓣放入普通白酒里,400毫升酒用100克蒜,浸泡1周即可。用时涂一点在身上,蚊子就会躲开。
功效: 进入炎夏,又要开始和蚊虫杠上~夏天晚上吃点蒜,浑身毛孔会散发出蚊子害怕的蒜味,不仅保健,还能防蚊,是一举两得的事。如果不想吃蒜,可以外擦,用大蒜来自制天然驱蚊水。被蚊子叮咬的地方,用蒜酒涂擦,可消毒消肿,不留下疤痕。

注意:
大蒜专走皮肤,所以用大蒜外敷治病时,一定要注意时间要非常短,因为它对皮肤的刺激性很大,敷太久会起大疱。

· 拍打八虚,清五脏之邪
人体有八个大窝窝,又称八虚,它们是双腋、双肘、双髀(bì)和双腘(guó)。
做法:
①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
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每日早起,四指并拢轻拍肘窝处,左右各10分钟,一天一次,微微出痧即可,可拍散心肺邪气病气。

② 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
两腋主要走四条经脉:肺经、心包经、胆经和心经。平时可在腋窝正中轻轻地按揉和拍打,左右各10分钟即可。
③ 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
两髀位于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即两胯;拍打两髀能加速气血运行健脾胃。直立,用双手轻轻拍打两腹股沟,逐渐加力,直至两髀微微发热为止。每天拍打两到三次,每次3~5分钟。
④ 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
两腘就是两膝关节后面的窝窝。平时拍打两腘可补肾养肾。每天拍打五分钟。下午申时(15:00~17:00)膀胱经旺,此时拍打效果更佳。

· 调和气血养生操:揉耳朵
做法:
① 掏耳窝,掏空五脏毒素
耳窝是耳朵的中心区,五脏六腑对应的耳穴都在耳窝里。把食指或中指的指甲剪掉,手指放进耳窝里来回掏,每天掏100次,但不宜用力过度。
② 揉耳垂,健脑防痴呆
耳垂一带,对应着人体的头面区,经常按揉耳垂,可以美容养颜、醒神健脑。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塞入耳腔,拇指放在耳垂后面,3个指头尽量将头面区全部捏住揉动,每天100次。

③ 揉外缘,四肢强壮更长寿
耳廓外缘的耳穴主要对应于人的四肢。长期揉耳廓外缘,可以使四肢强健。用拇指的全部和食指的大部分夹住耳朵外缘,来回搓揉,每天100次。
④ 摩耳背,降血压,通血管
耳背上有一条沟叫降压沟,它对应人体的脊背。摩耳背的作用相当于捏脊,可以调畅全身的气血。食指和中指塞进耳窝,从反面托住降压沟,拇指指腹沿着降压沟从上往下摩擦,每天摩擦100次。
⑤ 搓全耳效果翻倍,身强百倍
在对耳朵的各个区域进行了一遍按摩之后,还要搓一次全耳。这样可以使在先前按摩中获益的部位,气机更加顺畅,通达全身。用手掌搓耳朵,前后搓50次,再上下搓50次。

小暑
小暑为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古人认为,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小暑。暑,炎热也,小暑意味着已进入炎热的时节,但未到最热之时。
代表寓意:气候开始炎热。
节气开端:每年7月7日前后。
气候特点:高温潮湿。
节气养生: 小暑骄阳普照,地热蒸腾,养生当以防暑避暑为主。既要避免烈日下剧烈运动而伤津耗气(中医称之为阳暑);也要避免整日处于空调环境下或汗出后直接吹空调,受

到风寒湿等邪气的侵害(中医称之为阴暑)。精神上要以静为主,遇事不可过激。饮食宜当摄取性味甘凉、清热祛暑之品,辅以健脾之物固护脾胃。脾胃健旺,则夏季长安。
推荐食材:罗汉果、冬瓜、南瓜、荔枝、玉米、莲子、小米等。
推荐药膳:黄芪粥、滋脾汤、炒米茶、生姜砂仁茶、马齿苋土茯苓绿豆汤等。

· 黄芪粥
食材:
30g黄芪、100g大米。
做法:
① 取大约30克黄芪,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个小时, 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30分钟,将药汁沥出备用。
② 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沥出药汁。
③ 重复第二步的动作。
④ 将煮过的黄芪药渣捞出扔掉。将三次煮的药汁合在一起,放入约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

功效:
这个粥方中,黄芪的用量不多,配上大米,很平和,属于平补,在暑湿重的季节大部分人都可以吃一点。黄芪粥提气作用很强,最适宜早上喝,喝完之后,一整天都会精神十足。 
注意:
① 黄芪粥是补虚的,实症者不宜。体虚、中气不足的人,中老年人,大病初愈、手术后、放化疗后的病人可以多吃。
② 阴虚阳亢者、有表邪者不宜。比如你今天受凉了,感受了风寒,那就是有表邪,那么这两天就不要喝黄芪粥。

· 瘦子增重方:滋脾汤
瘦人调理原则:健脾气、养胃阴、清虚火。
食材:猪骨200g、西洋参5克、沙参15克、石斛15克、怀山药30克。
做法:猪骨焯水,后将西洋参、沙参、石斛、怀山药一同放入煲内,加适量清水,用中火到慢火煲汤饮用。
功效: 西洋参可益气养阴;沙参可养阴清肺,化痰止咳;石斛可强阴益精,厚肠胃,平胃气,长肌肉;山药补脾养胃生津;搭配猪骨熬成汤品,适合阴虚内热之消瘦者食用。

· 消脂减肥的炒米茶
胖子调理原则:祛湿(痰)
食材:大米100克、薏米100克、熟普洱1小抓。
做法:
① 锅内直接倒入100g大米,中火翻炒至微微发黄,关火。利用余温,继续翻炒一会后放凉;
② 取100g薏米,入锅炒至微微发黄;
③ 取一小把炒米、炒薏仁、熟普洱,热水冲泡饮用。

功效:
炒米是药食同源的良药,可以健脾祛湿、降脂瘦身,对消化不良、腹泻均有效果。薏米可以健脾利湿。熟普洱茶性温,降脂作用更强。因此炒米茶搭配熟普洱,既能温暖脾胃,又能燥湿化痰,还能让虚胖的身体慢慢苗条下来。

· 祛寒湿方:生姜砂仁茶
寒湿主要表现:
① 舌头: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厚腻,有的舌苔上面漂浮着一层水汽。
② 小便:尿液清长没有什么味道,如水一样。
③ 大便:寒湿导致的腹泻程度缓慢,肚子总觉得不舒服,一紧张、一吃油腻食品就想上厕所,次数多,不成形,很稀薄,中医叫便溏。慢性腹泻多数都是脾胃虚寒造成的。
④ 体味:寒湿体质的人汗出肤冷,身上基本上没有啥味道。
治疗原则:温寒化湿。

食材:生姜5克、陈皮3克、砂仁3克
做法:
取生姜5克、陈皮3克,温水煮开后下砂仁3克,水煎代茶饮,注意砂仁不宜久煮。
功效:
生姜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陈皮可温中散寒、燥湿理气,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三者合用,常饮可温寒化湿。

· 祛湿热方:马齿苋土茯苓绿豆汤
湿热的主要表现:
① 舌头:舌质偏红,舌苔黄厚腻。
② 小便:小便会发黄,味道很重。
③ 大便:湿热导致的腹泻又急又猛,所谓暴迫下注,里急后重,上完厕所肛门有灼热的感觉,且味道臭秽。
④ 体味:湿热体质的人体味很重,狐臭、腋臭、脚臭等,都经常出现。
治疗原则:清热祛湿。

食材:新鲜马齿苋60克、土茯苓30克、绿豆50克
做法:把新鲜马齿苋60克,洗净,一同加入土茯苓30克、绿豆50克,炖至熟烂,煎汤服食。
功效: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效,土茯苓是祛湿要药,加上绿豆清热毒,常饮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

· 适合夏天的三款中药小零食
给大家介绍三款,特别适合炎炎夏季吃的中药零食~不仅美味,还健康。
① 金橘干:金橘,又名金枣,入药具有理气解郁、化痰止渴、消食醒酒的作用,可作为蜜饯果脯或者泡茶零食来食用,味道酸甜可口,夏季胃口差,吃上几个很是开胃。
注意:甲亢患者,或者是胃酸过多、胃溃疡的患者,或者是气虚血弱,常常感觉到自己气力不够、容易疲乏的人,则不建议多吃。

② 酸枣糕:酸枣入药功在安五脏,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之攻效。夏季冷藏之后食用,口感会更佳。对于天气炎热,大量出汗之后没气力吃饭的吃货朋友们,酸枣糕可帮助促进食欲、消除暑热。 

③ 冬瓜蜜饯:冬瓜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药食同源的佳品,冬瓜功在养肝润肺、化痰解暑。对于心烦气躁、闷热不舒、咽喉不适、小便不利、胆固醇过高者比较适合,特别适合暑湿的三伏天食用。
注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朋友就尽量不

· 提升阳气:掌心捂肚脐
做法:
平躺,双手掌心相对,上下摩搓直至手指温暖,用一只手掌心捂住肚脐5分钟。
功效:
掌心捂肚脐这个简单的动作,没事就做,可以让脾胃暖起来,提升身体阳气。因为掌心的劳宫穴、肚脐的神阙穴,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小太阳。

大暑
大暑为夏季的第六个节气。古人认为,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大暑。大暑之时已进入三伏天,气温也达到了全年的最高峰。
代表寓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节气开端:每年7月23日前后。
气候特点:高温酷热,台风多发。
节气养生: 大暑为全年最热之时,若能细心调养,养护阳气,则可增强体质,实现冬病夏治。注意防暑降温,避免烈日暴晒,运动时间以早晚凉快之时为宜。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平

心静气,避免大怒。饮食以甘凉、水分多者为佳,以补体内所失之水分。虽说“热在三伏”,但若不伤阳气、不损津液,则能顺应“春夏养阳”而健康平安。
推荐食材:黄皮、冬瓜、红豆、绿豆、莲子、薏米等。
推荐药膳:西瓜煲椰子鸡、薄荷翠衣青茶、四神汤等。

· 西瓜煲椰子鸡
食材:
西瓜翠衣20克、鸡肉100克、老椰子水1个、椰子肉少量。食盐适量。(此量可供2人用)。
做法:
① 鸡肉、西瓜翠衣切块,椰肉切条、椰子取水;
② 锅内放入鸡肉焯水;
③ 将鸡肉、椰肉、椰子水一起放入炖锅,小火慢炖2~3小时,椰子水很少,为了保证纯正口感,不用额外添加其他水了;
④ 西瓜翠衣最后起锅前20分钟放,加入少量调味盐即可。

功效:
大暑汗液流失多,也容易损伤心气,尤要补津益气,用椰子水煲鸡汤,特别适合这种大火飘光,火气全开的三伏天,全家人都可以放心喝,这个汤的优点就是清、润。

· 薄荷翠衣青茶
食材:西瓜翠衣6g、莲子芯7枚、薄荷叶3片。
做法:取西瓜翠衣6g、莲子芯7枚、薄荷叶3片,直接用热水冲泡,稍凉后饮用。
功效:
新鲜的西瓜翠衣,其味甘淡,性质寒凉,有清热消暑、泻火除烦、止渴利尿之功,可治暑热烦渴、水肿、口舌生疮、中暑和因气候干燥引起的咽喉干痛、烦咳不止等。

莲子芯有清心之邪热、安神除烦的功效,7枚可以喝一天。
薄荷叶,性味辛凉,辛能发散,凉能清利,如果夏天头痛、眼目咽喉口齿有点上火、不爽利,来点薄荷叶,刚刚好,有清利头目之功。
这三种清脆的绿色组成的养生茶饮,均为暑季常用之品,合用共奏祛暑清热、生津止渴之功。亦可作为暑季伏天预防暑热病之用。

· 祛湿名方:四神汤
食材:
茯苓,山药,莲子,芡实各20克、生姜2片、排骨300g或猪肚1个。
做法:
① 取茯苓,山药,莲子,芡实,生姜,提前洗净浸泡1~2小时;
② 把猪肚洗净,或排骨焯水后,一起放入砂锅(高压锅也行)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小时;
③ 加适当之调味,将汤和食材一起吃掉~

功效:
这道汤以甘平为主,甘能补能和,故能健脾和胃、厚实肠胃,补益心肺,健脾益肾。性味非常平和,适合日常调养,而且绝大多数人体质都适合。

· 一花一果祛口臭
食材:柠檬2片、金莲花3g。
做法:柠檬、金莲花泡水喝,连续喝一周。
功效:柠檬有健胃疏滞的作用,可促进肠胃消化,金莲花可清热解毒、杀菌消炎,尤其可以消除口腔、咽喉的炎症。二者合用,一个促进消化,一个清热消炎,一个在下,一个在上,上下夹攻,把引起口臭的根源给除掉,口臭自然消失。
注意:胃溃疡、胃酸分泌过多者不可食用柠檬。

· 起床3分钟,拍打百会生“头阳”
做法:
每天起床,可用一只手轻拍百会穴100下;或用右手的指腹顺时针方向揉百会穴,每次10分钟,一日2次,对生阳都有好处。
功效:
人的头阳亏虚时,表现有头沉头重、头痛、眩晕、精神不振、多梦易醒等症状。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为督脉要穴,刺激此穴,能打通阳经,充盈脑中阳气。按揉拍打百会能产生阳气、醒头目。

· 扭一扭,补肾气
做法: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腰部轻微旋转起来,意在用尾骨在水平面上画「∞」就可以了。每次微旋5钟,每天旋转两次或两次以上。
要点:
动作幅度越小效果越好,小到只有自己知道尾骨在水平面上画「∞」,身体其他部位不要动,但不要用意念去强制做动作。感觉整个身体像一架机器被这微小的动作给带动了。

功效:
人体的肾精正通过腰部的微旋,而得以激发、激活,从而起到调节月经的作用,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改善痛经和经期腰酸、身体酸痛、小腹坠胀、关节痛、经血色深有血块等症状。

秋季 食养智慧
秋季,包含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大节气,是万物收敛的季节。
立秋,虽曰为秋,南方却多如夏日般炎热,难以感受丝丝凉爽。饮食上可选择石斛、雪梨、沙参、玉竹、银耳等,以应对盛夏之余热并缓解秋燥之不适。
处暑,暑热逐渐消退,气温开始转凉。早睡早起,可户外晨跑、散步、打太极等。饮食避免辛辣刺激,以滋润、清养之品为主,冬瓜干、姬松茸、提子、车厘子等是不错的选择。
白露时节,日渐寒冷。以长袖替换短衣,避晨晚之凉风寒气。心志安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缓秋天肃杀之气。饮食上可吃鲜人参、蜂蜜、杏仁、银耳、无花果等以“补露”。
秋分,秋雨渐增,昼夜温差大。适时添置衣物以保暖御秋凉。可摄取水菱角、甘蔗、百合、五味子、山楂等食材,增津护阴,收敛浮越在外、在上之相火。

寒露,气温下降,南方雨水渐趋频繁。“寒露脚不露”,保暖腿足,预防感冒。饮食上以润燥、补益之品为主,可吃马蹄、板栗、腊味、芝麻等缓解凉、燥之不适。 
霜降,气温寒冷,天气干燥。起居上需防寒保暖,保证睡眠,预防旧病复发。多吃轻补滋润之物如菠菜、板栗、鸡等,佐以萝卜等消食下气之品,则能补而不滞。
秋季五行属金,秋风起,肃杀之气易发凉、燥之不适。故秋膳以滋阴润燥为主,缓和秋金肃杀之气,以助阳气的收敛。

立秋
立秋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夏去秋来。古人认为,秋者,揪也,万物于此揪敛也。秋天到来,万物转为收敛、聚拢,古人也常以梧桐的树叶落下为凭,判断秋日的到来。从立秋到立冬这段时间,都被称为秋天。
 
代表寓意:秋季的开始。
节气开端:每年8月8日前后。
气候特点:“秋老虎”,气温如同盛夏之时。
节气养生:立秋为夏秋交替之时,气温如同盛夏一般,难以感受丝丝凉爽。早卧早起,顺肺经循行之时辰,以舒展肺气、保

养肺脏。饮食上,可选择清凉、滋润之品,以应对盛夏的余热并缓解秋燥之不适。
推荐食材:石斛、雪梨、沙参、玉竹、银耳等。 
推荐药膳:
鲜石斛润肺汤、山药百合大枣粥、健脾养胃黄金粥等。

· 鲜石斛润肺汤
“秋风起,润五脏”,一款防秋燥的靓汤。
食材:石斛30克,雪梨1个,玉竹30克,排骨250克,食盐适量(3人份)。
做法:
① 雪梨去芯切块;排骨斩件焯水。
② 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煲约5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
《本草备要》载梨“甘微酸寒,润肺凉心、消痰降火、止渴解酒、利大小肠”。因其鲜嫩多汁,故有“天然矿泉水”之称。
“熟者滋五脏之阴”,吃熟水果既能避免瓜果寒湿,又能滋养脏腑。
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玉竹,味甘、性平,能补中益气,润心肺。整个汤膳滋润脏腑,能改善咽干口燥、便秘、皮肤干燥等不适,适合长期吸烟、熬夜人群及大众秋季保健食用。
注意:
梨,“多食冷利,脾虚泄泻及乳妇、血虚人忌之”。产后哺乳期妇女,便溏者不宜;气虚、阳虚及痰湿体质人群不作推荐。

· 山药百合大枣粥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因此,秋季一大重任,是要滋阴润肺。
食材: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个、薏苡仁30克,大米适量。
做法: 用所有食材煮粥。
功效: 百合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补中益气;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这些食物合用,有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

· 健脾养胃黄金粥
食材:南瓜150克,党参20克,大米50克,瘦肉50克。(2人份)
做法:
将南瓜去皮切块,与洗净的党参大米、瘦肉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小火慢熬。
功效:
脾在五行中属土,五季中的“长夏”对应五行中“土”,因此有“长夏最宜健脾土”之说。虽然现在已经立秋,但余暑未消,既有秋老虎发威,又有频繁的雨水,湿气通于脾,则使得脾胃虚弱。

南瓜就非常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滇南本草》记载: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
能补中(脾胃)益气润肺化痰,有和血养血,驱虫解毒,治渴止喘等作用。
党参色味甘,入脾胃,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作用,和黄芪比起来,党参的补气力度还是弱一些,因此气虚明显的人可以加上黄芪20克,二者共用来增强补气的效果。

· 三子养亲汤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高发病。患者常常痰多咳嗽、呼吸急促,每到秋冬交替、冬季,症状就会加重,其实多是顽痰惹的祸。三子养亲汤,就是一个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食疗方。
食材: 炒苏子60克、炒莱菔子60克、炒白芥子30克。
做法: 
混合均匀,研成粉末,每次服用3克,每天2次,温水冲服。

功效: 
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
“三子”系均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

· 袪除脚臭脚汗的外洗方
材料:丝瓜络12克,地骨皮15克,煅白矾10克,艾叶6克,川椒10克。 
做法:
加上水,用大火煮沸,然后换成小火再熬上20~30分钟。熬好后剩下200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然后等药汁放凉以后,开始泡脚,水凉了就续热水,每天晚上临睡前泡上三四十分钟。
功效:
① 丝瓜络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本草便读》:“丝瓜络,入

经络,解邪热。热除则风去,络中津液不致结合而为痰,变成肿毒诸症,故云解毒耳”;
② 地骨皮就是枸杞的根皮,它能入足少阴和足厥阴二经,可疏通脚上的经络;
③ 煅白矾可温阳燥湿,湿属阴邪,阳气开了湿气才能出来;
④ 川椒可以祛风止痒,让您的脚清凉舒爽。
这个方子对脚臭味重、脚汗多的治疗效果特别好。一般情况下用上3天,脚臭脚汗就会消掉一大部分,一周之后差不多就能好。

· 梳头也是养生功
梳头方法:
① 从前往后刮正中间的督脉,升清气泻浊雾,提振一身阳气。
② 再从前往后刮一刮膀胱经,疏风清热,清明头目,护肾固卫。
③ 再从前往后刮一刮头两侧的胆经和三焦经,祛火泻郁,能宽胸理气。
功效:头为诸阳之会,50多个穴位聚集于头部。中医学认为,头为脑之舍,是机体的“精明之府”,有经络穴位与全身相通。适当地刺激头部的某些穴位,可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所以,梳头其实就是在梳经络,按穴位。

处暑
处暑为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有躲藏、终止之意,一如古人所言。此时如暑天般的炎热逐渐消失,气温开始转凉。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秋高气爽的天气,早晚凉爽,昼夜温差渐大。
 
代表寓意:炎热暑天结束。
节气开端:每年8月23日前后。
气候特点:暑热逐渐消退,气温开始转凉。
节气养生:处暑,意味着暑热远去,凉爽到来。“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适时外出游玩,能愉悦身心。起居上,坚持早

睡,巩固养护阳气。可晨跑、散步、打拳等以舒展肺气。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减少寒凉之品的摄入,以滋润、清养之品为要,以减秋燥之不适。
推荐食材:冬瓜干、姬松茸、青提子、黑提子、车厘子等。
推荐药膳:出伏送暑补肾汤、槐花大麦茶、秋日清肺汤等。

· 出伏送暑补肾汤
食材:
 豆腐一块、豇豆角一把、空心菜一把、胡椒粉、油、盐。
做法:
① 豆腐切小方块,空心菜取嫩茎叶, 豇豆角切约2寸长的段。
② 锅内放清水,水开后放少许盐和植物油,入豆腐和豇豆角煮熟。
③ 豇豆熟透后,加入空心菜,此时不要盖锅盖。
④ 待锅内汤再次沸腾后,洒胡椒粉起锅。

功效:
豇豆角可以补肾气,而空心菜有打通人体水液输送的通道,促使多余水湿从小便处排出的作用
这道汤是纯素的,补养的效果却很好,既可以清热利湿、补益肾气,调理下焦湿热、小便异常、白带,又能补肾健脾,很适合处暑到白露这两周的天气。
幼儿和孕妇也可以喝,全家老小都适宜。一周两三次、直到应季的豇豆角下市为止。

· 槐花大麦茶
食材: 槐花10g、大麦100g
做法:
① 把大麦炒至焦黄色,然后取10g放入壶中,其余的密封保存。
② 往养生壶中加入几朵槐花,一起用开水煮泡5分钟。
功效:炒过的大麦,有浓浓的焦香味,味甘性平,入脾胃,帮助脾胃消化一切饮食积聚,还能清除体内余火,把潜藏在体内的积食和夏日的暑气一起赶走;槐花有清利下焦湿邪之功,攻破盘踞在下焦的湿气。

· 秋日清肺汤
有的人到秋天就咳嗽,这是由于肺脏功能差,大自然的“六气”就会变成“六邪”,让你的肺脏生病,外感咳嗽。这个时候,就要好好地养护肺脏。
食材:白萝卜1个切小块,炮制过的杏仁10g,陈皮10g。
做法:加300ml水煮沸,转小火煮15分钟,早中晚各喝50ml。
功效:
杏仁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的功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与大肠经一阴一阳都通畅了、平衡了,咳嗽自然就消了;陈

皮有燥湿化痰、行气的功效,可推动白萝卜和杏仁的发挥。
三者合用,使得肺气该往外的往外,该向下走的往下走,肺脏自然通常舒服。
注意:没有经过炮制的杏仁有一定毒性,建议到药房购买。

· 祛脚气的中医方
材料:黄柏、苦参、白鲜皮、艾叶、石榴皮各15g,花椒10g。
做法:
加2000毫升水,把药熬好,每天晚上泡上半小时,中途凉了就加开水。
功效:
黄柏清热解毒燥湿;苦参清热利湿、抗菌消炎;艾叶散寒祛湿、消炎止痒;石榴皮具有收敛杀菌的功效;花椒可祛风止痒;坚持使用2周,脚气会慢慢好转,不再反复。

温馨提示:
如果有的人皮肤局部同时有红肿、疼痛、糜烂的现象的话,还可以再加上金银花15克,连翘30克,两味药都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疼的作用。

· 滋养五脏的养生功:吞津扣齿
做法:
① 叩齿:心静神凝,全身放松,口唇微闭,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
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② 吞津: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当感觉有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

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鼓漱数次,分三次徐徐咽下。鼓腮用唾液鼓漱数次,分三次徐徐咽下。一天当中早、中、晚各叩齿十次,多做更佳。
功效:
 “叩齿吞津”是传统中医重要养生法之一。《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唾液源于肾精,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每日通过叩齿咽津,则能补养肾精。

· 颈部保健操
做法:
① 抬颈法:正坐在椅子上,双手抱住颈部慢慢向后抬头,双手给予向前的阻力,头部抬到极限后慢慢向前归位。每组做20次,每天做3组,早中晚各一组。
② “米”字操:以头作为一个笔头,按顺序反复地书写一个大大的“米”字,每次写5-10个,一天可做若干次。
温馨提示:
在看电脑、手机或伏案工作很长时间之后,适当停下来活动一下,缓解颈部肌肉和韧带的疲劳。动作应该柔和,一般以操作

后感觉头颈部轻快、舒适为度。持之以恒,必有良效。
另外,颈部最怕感受风寒。“风为百病之长”,因此,夏天空调底下要注意颈部不直接对风,最好用衣服遮挡住;秋冬则要注意保暖颈部,加多一条围脖。

白露
白露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因此名曰白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此时气温逐降,凉意渐增,菊香飘飘,秋意更浓,一派金风玉露之景。
代表寓意:气温日渐下降。
节气开端:每年9月8日前后。
气候特点:秋高气爽,候鸟南迁,天气渐凉。
节气养生: 白露时节,日渐寒冷。“白露身不露”,以长袖替换短衣,避晨晚之凉风寒气。此时水果已熟,可品其甘甜之味,

养血安神以“补露”。然水果多为寒凉,不可多食。心志安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缓秋天肃杀之气。
推荐食材:鲜人参、蜂蜜、杏仁、银耳、无花果等。
推荐药膳:龙眼地瓜粥、银耳莲子百合羹、芝麻甜杏茶等。

· 龙眼地瓜粥
食材: 大米1小杯,地瓜1个,桂圆5-8颗。
做法:
① 地瓜一个,去皮,滚刀切成小块。
② 砂锅盛水,开火,至水开。
③ 放入大米、桂圆和洗净的地瓜,大火开后,换小火慢煮。大米软后,熬一会,就可出锅。
功效:《医学入门》载:“盖晨起食粥,退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这是一款略带土气的家常粥,可以补五脏之虚,地瓜和龙眼一起煮粥,既能弥补夏季的损耗,还能为冬季的来临贮存体能、积蓄能量。

· 秋日防温燥汤:银耳莲子百合羹
从立秋——秋分这一段时间,刚入秋,还有一丝夏日的余热,天气晴暖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此时为中医所谓的温燥期,症状常见发热头痛,干咳少痰,心烦口渴或气逆而喘,舌淡红,脉浮数。
防温燥原则:滋阴润肺
食材:
银耳3~5朵,百合15g,莲子20g,秋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  
① 银耳和其他食材一起浸泡,撕碎,洗净。
② 将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炖锅大火煮开,小火慢炖
③ 梨子切块开锅前半小时放进去,加入冰糖食用
功效:
银耳性质非常平和,而且适合的人群范围很广,不仅能解决秋季干燥的烦恼,对养颜护肤、调理慢性病、滋养五脏之阴都有好处。
三个滋阴的佼佼者,再切一个小梨子,简直是滋阴润肺里的黄金组合了,可以抚平秋天人身上的三种燥感:肺燥、肠燥、皮肤燥。这碗平民家常、最有人缘儿的银耳莲子百合羹,是秋季全家人最需要干的一碗汤了,可以从入秋后开始喝,一直喝到入冬噢。

· 秋日防凉燥汤:芝麻甜杏茶
从秋分——霜降这一段时间,已经进入深秋,天气逐渐转凉,有近冬之寒气,此时容易燥邪与寒邪相合侵犯人体而发为凉燥,就是中医所谓的凉燥期。症状多为:发热轻恶寒较重,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等。
防凉燥原则:宣肺润燥
食材:
黑芝麻30克,甜杏仁50克,白糖、蜂蜜适量。

做法:
① 将黑芝麻炒熟研末,和甜杏仁一起放入搅拌机中,加250ml水搅拌成浆。
② 服用时加蜂蜜1-2匙,要趁热喝,且要用小碗,才香,才有风味。(注意:北杏仁在止咳平喘上功效要强一些,但具有一定的毒性,常做药用,而南杏药力较缓,润肠通便之功较北杏显著,常做食用。)
功效:
杏仁苦温而润,肃降肺气,润燥止咳。和芝麻搭配,津液自然向外布散,把津液生发出来,让它正常地流通到全身,自然就润燥啦。

· 对付脂肪肝:酸甜小茶饮
食材:荷叶1g、决明子4g、生山楂3g、玫瑰花5朵、桑葚3g。
做法:用开水冲泡一下即可饮用。
功效:方子里决明子为君药,润肠通便;胖人多湿,荷叶在里面起清热利湿的作用;生山楂健脾消积;玫瑰花行气活血,还兼疏肝解郁。这个方子最妙的地方还在于桑椹。中医认为,桑葚入肾经,中医常说“肝肾同源”,所以,它还有滋补肝肾的作用。我们在开药方的时候,不能光泻不补,那样会伤身体。用桑葚的目的,就是在泻的同时,还兼顾了补,从而不会伤到身体里的正气!

· 专治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玫瑰煲鸡蛋
女性在承担家庭与工作的压力下,慢慢使得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成了常见病。对付这两个疾病,疏肝理气和血尤为重要。 
食材:玫瑰花6-10g,两个鸡蛋,适量红糖。
做法:玫瑰花6-10g,两个鸡蛋,放在一起煮20分钟,加入适量红糖,喝汤吃鸡蛋。每周2-3次。
功效:
玫瑰花味甘做苦,性温,无毒。入肝脾二经。有理气解郁,和

血散瘀之功效;主治肝胃气痛,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等症。
鸡蛋含有丰富蛋白质,能够补充人体所需营养,鸡蛋含有丰富蛋白质,能够补充人体所需营养,日常饮用玫瑰煲鸡蛋,对女性大有好处。

· 凉席的清洗和晾晒要点
在中医看来,凉席有寒凉之性,过多使用会损伤阳气。所以到了“天不轻做秋,一雨一回凉”的秋天,凉席就要逐步退场了。
凉席经过一个夏天的使用,积累了不少汗渍、细菌和潮气,收纳前一定要进行恰当的清洁和晾晒。
做法:
① 草席比较容易长螨虫,温水擦拭后,可以晒半小时左右的太阳,然后放在阴凉处晾干;
② 牛皮席不能曝晒,也不可以用水冲洗。试着用毛巾蘸点肥皂

或低浓度洗洁精轻轻擦洗,然后再用清水擦净、晾干就可以了;
③ 竹席可以用温水多擦几次,然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如果讲究点,在清洁好的竹席上扑点痱子粉再密封保存,可以保持表面爽滑,第二年拿出来都是干爽爽香喷喷的,大家不妨也试一试吧。

秋分
秋分为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古人以秋分为“秋之半”,故而得名。秋分当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地面受太阳辐射减少,气温快速下降。与春分自然之气上升相对,秋分属降,阳气进一步下降收敛。秋高气爽逐渐为秋风冷雨所取代,花团锦簇渐为无边落木。
代表寓意:昼夜平均,逐渐昼短夜长。
节气开端:每年9月23或24日。
气候特点:气温下降,秋雨渐增,昼夜温差大。

节气养生:起居上,应适时添置衣物以保暖御秋凉。情志上不宜大喜大悲。饮食上,可摄取秋日鲜品食材,增津护阴,以酸甘、滋润、养阴之品为主,收敛浮越在外在上之相火。
推荐食材:水菱角、甘蔗、山楂、百合等。
推荐药膳:椰汁奶芋水菱角、猪肤汤等。

· 椰汁奶芋水菱角
食材:椰汁适量,芋头50克,水菱角50克(3人份)
做法:
① 芋头去皮切小块,与水菱角上锅蒸熟;把蒸熟的水菱角去壳。
② 锅中加水煮沸,放入水菱角和芋头,大火煮5-10分钟,调入椰汁即可。
功效:
芋头和水菱角都是秋天采挖的食材,这个时候最是新鲜应季。

《本草纲目》记载:“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还可“利尿、通乳、解酒毒” ,是减肥的辅助食品。
芋头性平,味甘辛,具有补气益肾,和胃健脾,破血散结的作用,对于脾肾阴虚所致的口渴便秘、食少瘦弱者都很友好,这个季节吃健脾又补脾肾阴虚。
注意:
① 菱角毕竟是水中之果,吃的时候一定要蒸熟蒸透,减低寒性。
② 芋头吃多了反而难消化,不能过于贪嘴。

· 滋阴润燥猪肤汤
对付秋天的燥,尤其北方,光喝水是没用的,要喝一些滋阴的汤汤水水,涤荡肠胃,滋润五脏六腑。
食材: 猪皮250g,大米粉15g,白蜂蜜30g,饮用水1000ml;
做法:
① 炒锅加热,直接放入大米炒至焦黄,然后打成粉末;
② 把猪皮放入锅中,加水熬至粘稠状,熬1-2个小时都没关系,注意添水;
③ 待汤汁粘稠,捞出猪皮,倒入米粉搅均匀后继续熬煮一小

会,下蜂蜜,小火烧开后关火。
功效:
猪肤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里,原是用于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等症,可“和血脉,润肌肤”,但用料非常简单,常被放心用做食补。
清热而不伤津,润燥而不滞腻,让身体从内而外变得润泽。秋燥最易伤肺、伤阴,用猪皮炖汤,滋肺肾之阴,清少阴虚火,轻松对付阴虚火旺引起的咽痛、心烦、流鼻血、皮肤干燥、失眠症。
注意:猪为水畜,其皮滋润却不会导致滑肠泄泻,用时要将里层肥肉刮净。

· 对付风寒咳嗽初期:烤橘子
寒咳,咯的痰一定是清稀的、白色的。有些人会咽喉部发痒,或鼻塞、流涕,这些都是风寒型咳嗽的主要症状。受外感风寒,及时散寒是关键。这个阶段处理好,其实绝大多数人的外感,会终结在这里。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食材:橘子1个,盐适量
用法用量:待橘子稍凉一会,剥去橘皮,直接吃温热的橘瓣。如果是大橘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贡桔,一次

可以吃一只,一天2~3次。
做法:
① 橘子先用清水冲洗一下,再取适量盐反复搓揉约1分钟,彻底去除橘子上的蜡层。用流水冲洗干净,并擦干水分。
② 橘子中间插上一根筷子,开中小火,橘子和炉火保持10cm的高度,开始烤橘子,烤的时候要不停地转动橘子,使每一面都受热均匀。
③ 烤至看到有热气从橘子里冒出,橘皮表面微焦发黑即可。
功效:
橘子皮的最外一层,中医叫橘红,性味辛温,具有宣肺散寒的作用。在烤橘子的时候,橘红中的有效成分,会蒸发到橘子肉上,使得橘子肉带有药性,这样吃橘子,就可以祛寒咳。

· 对付风热咳嗽:平贝母粉炖梨
风热之邪引起的咳嗽,咯的痰是稠稠的,黄色的。这时,咽喉部感觉疼痛,甚至有些人,张开嘴用压舌板一看,扁桃体红肿了。同时,它兼有的症状也可以出现鼻塞、流涕,但鼻涕是黄稠的。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食材: 雪梨一个、平贝母粉10克,冰糖2小块。
做法:
① 梨洗净,不用去皮。用刀切去顶上一小部分,不要扔掉,等

下当盖子用。用勺子和小刀挖去中间的梨芯,注意,不要把梨挖破哦。
② 往梨中间孔洞处倒入平贝母粉,放入冰糖。盖上梨盖,用牙签略固定。
③ 把梨放小碗里隔水蒸,大火煮开后小火15分钟,待梨子蒸熟即可。
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平贝母可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平贝母粉炖梨,苦中带甜。
注意:
① 平贝母一般中药店都有售,记得要打碎成粉用,成年人用20克,小孩根据年龄5~10克即可。
② 这款药膳的精华都汇聚在有贝母粉的那块地,推荐梨肉掺着贝母粉吃。梨皮一般都不吃,梨肉也不必非得吃完,但要把贝母粉吃完。

· 2款中药洗头方
做法:
① 头油多、头屑多者
桑白皮50克、侧柏叶50克(或松针50克)、茶籽饼二两(100克打碎) 、王不留行15克,加水1500ml煮半小时,晾到适宜温度洗头。
② 气血不足、体质偏寒者
侧柏叶50克(或松针50克或鲜松针半斤)、生姜100克(打碎)、艾叶10根(15~20克),加水1500ml煮半小时,晾到适宜温度洗头。

温馨提示:
养发要勤梳理、常按摩。古代养生家主张“发宜多梳”,如《诸病源候论》说:“千过梳头,头不白。”梳头能疏通头部局部气血,能散头风、明目,气血充足则荣发固发、促进睡眠,对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
梳发时间一般可在清晨、午休、晚睡前,或其它空余时间皆可。

· 秋日养阴小功法:吞津
做法:
① 日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
② 当感觉有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鼓漱数次,分三次徐徐咽下。
功效:古人把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咽下后可化生津血,不用吃齁贵齁贵的补品,就能滋养五脏六腑,犹如山中之泉水,灌溉滋润全身。懒人想养足津液,这个小方法就不容错过啦~

寒露
寒露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秋分前为白露,后为寒露。此时气温更低,露的特征有所变化,故有寒露之名。该时节,南岭以北深感秋意渐浓之凉意,而东北、西北等地,则略感寒意。
代表寓意:由凉转冷。
节气开端:每年10月8或9日。
气候特点:气温下降,南方雨渐趋频繁。
节气养生:寒露时节,正值深秋,凉、燥与自然肃杀之气常让人倍感不适。适逢重阳佳节,可登高远眺,赏秋菊,饮花酒,

愉悦心灵。起居上,“寒露脚不露”,保暖腿足,预防感冒和旧疾复发。饮食上以润燥、补益之品为主,缓解凉、燥之不适。
推荐食材:菊花、马蹄、板栗、腊味、白萝卜等。
推荐药膳:菊花马蹄羹、沙参玉竹煲水鸭、鱼腥草炖梨等。

· 沙参玉竹煲水鸭
食材:玉竹20g,沙参20g,陈皮1瓣,生姜3片,水鸭半只(约350g),花生油、食盐适量。
做法:
① 水鸭斩件洗净,焯水备用;
② 热油起锅,放入生姜、水鸭炒半分钟;
③ 汤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5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食疗本草》上说,鸭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息惊”,尤其适宜于这段时间的气候,以及阴虚火旺或素为火体之人。
搭配健脾顺气的陈皮,辟腥和中的生姜,成就一锅清甜滋润的靓汤,正好用来调治这段时间,肺的阴液不足、干咳、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等“秋刑”症状。
注意:鸭子是水禽,容易带腥味,需要大量生姜爆炒,还需要料酒烹调。 

· 鱼腥草炖梨
食材:干鱼腥草10-30g,梨子1-2个。
做法:
① 梨子洗净切块去核;
② 将鱼腥草、梨一起放入炖锅,加水1000ml;
③ 慢炖3个小时以上即可食用,无需加糖。
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它药用能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鱼腥草,古名“蕺菜”,俗名“臭灵丹”、“折耳根”。秋天火气旺,喉咙干痛的时候,就煲一罐,喝一天,特别润贴。 

· 百结桂花茶
食材: 百结叶1.5克,桂花0.5克。
做法:一起水煮大约10分钟即可。
功效:
桂花馨香可在肺腑间穿行,具有辟臭酿酒、醒胃、化痰等功效,还能祛除口中异味,是口臭患者的食疗佳品。
在桂花茶里面加入百结,能够起到很好的温中散寒、暖胃止痛的作用,能够预防胃病,对于胃寒胃痛的患者可适当饮用百结桂花茶来保健。百结桂花茶也非常适合老年人长期饮用。

· 菊花马蹄羹
菊花开,马蹄熟,一碗甜品润秋冬。
食材:马蹄250克,枸杞子15克,菊花3~5朵,鸡蛋1只,马蹄粉、冰糖适量。
做法:
① 马蹄去皮切粒;菊花温水泡发;鸡蛋煮熟去壳备用。
② 锅内加水煮沸,入马蹄粒、枸杞子、菊花煮10分钟。
③ 另将马蹄粉兑适量冷水,调成糊状后慢慢加入锅中,充分搅拌。煮2分钟后,加入鸡蛋、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
马蹄即荸荠,《随息居饮食谱》载:“甘寒,清热消食,煮熟性平。”其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能消食、润燥、通便。搭配清肝明目的菊花,养肝肾之阴的枸杞子,煮一碗养阴润燥的甜品。
该膳食能缓解口眼干燥、咽干不适、大便干结等症状,适合阴血虚损者及大众在秋冬保健食用。
注意:马蹄以大而皮赤、味甜无渣者为佳。便溏及阳虚体质不作推荐。

· 深秋养正气:闭目养神
做法:正襟危坐,双目闭合,眼睑下沉,调匀呼吸。
关键要领:眼睛全部闭上就是昏沉,很快进入胡思乱想的状态,对神并没有滋养的作用。闭目养神要将眼前留一条缝隙,叫作【垂帘】,如此才能真正地养神。
功效:目为人之灵窍,是传神的灵机,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闭目是养神最快速有效的方法。良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进入静谧祥和状态,机体阴阳气血通达顺畅,心理平衡,情绪愉悦,头脑清晰,浑身轻松。

· 通利咽喉的穴位:少商穴
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做法:
① 点刺放血:先用酒精将针和皮肤都消毒,然后捏起一点点少商处的皮肤,用针快速在皮肤上刺两下,同时挤三到五滴血,然后迅速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
② 掐揉:经常用拇指尖轻轻掐揉少商,揉到少商不痛,对防治慢性咽炎非常有效,还可以预防感冒。

功效:
少商穴,为肺经之穴,具有泻热开窍、通利咽喉、醒脑宁神、苏厥开窍的功效。
肺怕热,喜清凉,少商穴放血,犹如将肺经上过热的气血引出去,还肺一个清凉的天地,在这里放血可以减轻咽喉的疼痛,平常经常掐揉,对于慢性咽炎,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注意:掐按时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受伤。

霜降
霜降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露所凝也。”随气温逐降,水汽结晶,凝而成霜,降至于地,故有霜降之名。深秋时节,虽然一派荒草枯木、寒风凛冽的萧索之象,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仍能感受到秋季独特的生机。 
代表寓意:寒冬将至。
节气开端:每年10月23或24日。
气候特点:气温寒冷,天气干燥。
节气养生:深秋萧索的景象常会使人情绪低落,但赏红叶霜

天、秋菊傲骨、丹桂飘香、芙蓉独开之景,可解深秋之眉锁。起居上需防寒保暖,早卧早起,保证睡眠,预防旧病复发。饮食上以轻补滋润为主,佐以消食下气之品,则能补而不滞。
推荐食材:桂花、菠菜、芦荟、西洋菜、芝麻等。
推荐药膳:陈皮莲藕煲排骨、五汁饮、双莲墨鱼汤等。

· 陈皮莲藕煲排骨
食材:排骨350g、莲藕250g、赤小豆50g、陈皮1瓣、生姜3片、食盐适量。
做法:
① 排骨斩断,洗净焯水;莲藕去皮切块;
② 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5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莲藕是这段时节,最适合秋冬养生吃的食物。莲藕煮熟后由凉

变温,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特别适合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表现为面色无华、体质弱弱的人。
排骨莲藕汤加一点陈皮、赤小豆,健脾利湿、化痰消食的功效大大增强了噢,脾胃强健亦可为冬令进补打下牢固的基础。

· 五汁饮
食材:
梨子1个,荸荠50克,莲藕50克,芦根20克,麦冬10克。
做法:
① 将上述食材洗净、去皮、榨汁。
② 将五种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后改小火煮3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将材料放入锅中炖煮1个小时后饮用。
功效:打成汁过后,有清热除烦、有利尿作用,特别好消化吸收,能促进体内废物快速排出藉此净化血液。
注意:由于本药膳性质偏凉,略有滑肠的的功效,故平素脾胃虚寒容易出现腹泻的人群慎用。

· 双莲墨鱼汤
秋冬养阴,阴就是人体的水液,也包括血液。进入深秋的后半月,秋气属金,金克木,伤的是肝,此时要滋养肝血。
食材:墨鱼干1到2只、肥猪肉1小块、莲藕半斤、莲子20粒、枸杞20粒、陈皮半个(或10-20克)、生姜(带皮)3片。
做法:
① 提前几小时用冷水泡发墨鱼干和莲子。墨鱼不要拆骨,要连骨一起炖。莲藕切段。
② 全部原料一起放锅内加冷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40分钟

到1个小时。
③ 加少许盐,关火。起锅后将墨鱼骨取出。
功效:
在这道汤里,肥猪肉润燥补水;墨鱼养血滋阴、益胃补气;莲藕凉血、活血;陈皮理气、解油腻;莲子健脾、补心气;枸杞滋肝补肾、明目。这个汤可养肝血、补心脾、滋阴润燥。适合全家人食用,每天或隔一两天喝。
禁忌:皮肤过敏、湿疹及痛风病人不要多吃墨鱼。

· 孩子秋季腹泻:麦芽薏米瘦肉汤 
食材:
炒麦芽8克,炒白扁豆12克,炒薏米8克,莲子8克,陈皮3克,瘦肉适量。
做法:
将所有材料入锅煮30-40分钟即可饮用。一周饮2次即可。
功效:
如果遇到孩子秋季腹泻,这个汤饮可以让孩子滋阴润燥,帮助消化,对防治腹泻效果不错。也可以吃隔水蒸热的苹果泥。 

· 换季脱发:葱白汤
遇到换季脱发不要怕,有个特别简单的食疗,可以派上用场。
食材:葱白3段(连葱须)。
做法:用葱白连着葱须,煮2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
葱白能祛风散寒。另外,《本草经疏》讲到"葱,辛能发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阳。肝开窍于目,散肝中邪热,故云归目。除肝邪气,邪气散则正气通,血自和调而有安胎安中利五脏之功

矣。"所以,就简单的一个葱白煮水,也能疏肝解郁,另外,葱白善于通阳化气,疏通气血,又善于解表,可以促进局部气通血活,加强新陈代谢,对季节性脱发很有帮助。
注意:
对于已经明显肉眼可辨、严重性的脱发,食疗的作用肯定是远远比不上有针对性的药方的。所以,一定要赶紧找医生啦,万万不能耽搁了。

· 暖胃护胃,按揉中脘
肠胃喜暖恶冷,霜降后天气更冷,要注意护胃。
定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同身寸的4寸即手掌四横指宽度3寸,加大拇指宽度为1寸,很容易取穴。
做法:按揉时,仰卧放松。先搓热双手手掌,然后按而揉之,力度适中即可。每次两分钟。
功效:揉中脘穴能和胃健脾,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的人都适合按揉中脘。

· 护眼功:轮刮眼眶
做法:
其实就是眼保健操中的“轮刮眼眶”,每天用指节将眼眶上下刮一刮,如果有痛点,要慢慢把它刮开。每天刮两三次,每次刮两三分钟,眼睛就会越来越有神~
功效:
我们的眉毛上面有3个要穴: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3个穴位有着不同的作用。
攒竹穴:专管眼睛的视力、眼睛胀痛等眼睛不舒服的问题;鱼

腰穴:管的是眉棱痛;丝竹空:是专门祛斑的大穴,专管太阳穴附近出现的暗斑、黄褐斑。另外,眼角旁边有个瞳子髎穴,是专门治疗鱼尾纹的。
眼眶下还有个穴位叫四白穴,是专门治疗黑眼圈的。还有,四白穴上面有个承泣穴,是专门祛除眼袋的妙穴。

冬季 食养智慧
冬季,有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大节气,是阳气封藏休养的季节。人当顺自然之道,敛藏阳气。此时宜静不宜动,宜补不宜清,以藏阳气,则可顺度寒冬,以求来年安康。
立冬,代表冬季的来临。饮食上,多吃温热补益的食物,如羊肉、乌鸡、北芪等。因秋季刚过,冬季初来,仍有燥意,饮食上可搭配滋阴润燥之物,如苹果、雪梨等。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此时北方降雪,南方天气阴冷晦暗。可多吃补益之品,增大进补的力度。
大雪,阴冷难耐,气温大降而易血流不畅,温阳补益之余,可搭配活血通络之品如田七、川芎等。
冬至,“冬至一阳生,气始于冬至”。阳气初生于冬至,素有“三九天灸”以养阳,就来源于此。膳食补益之余,谷果素荤搭配得当,摄取助脾胃运化之品,则可舒畅气机,孕养阳气。

小寒,气温极低,阴邪鼎盛。补益之余,配以辛热之品如白胡椒、川芎等以驱寒逐邪。
大寒,为冬末,寓冬天即逝,春天将临。不易过饱过腻,多吃蔬果如番茄、大白菜、油菜、萝卜等,健脾益胃,平度冬末以迎春天。
冬季万物休整,天地阳气深藏于地,人体亦然。此时阳气储蓄得当,则为重事。宜早睡晚起,防寒保暖。合理进补,循“冬藏”养生之道,敛藏得益,避免透支,来年则可意气风发。

立冬
立冬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古人认为,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也。立冬时节,秋收之物已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亦藏身避寒以冬眠。故立冬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更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冷之意。
代表寓意:冬季的开始。
节气开端: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气候特点:尚存余热,寒潮时发。
节气养生: 立冬处于秋去冬来之时,寒风冷雨和春天的和风细雨相比,更容易使人沾惹风寒。故日常穿衣应增减得当,必要

时可用丝巾、围巾等保护颈背,美观之余也能去寒就温。情绪以静息、舒缓为主,以顺自然潜藏之势。饮食上以清补为主,不宜急补,应循序渐进,配以滋阴润燥之品,以免上火。
推荐食材:淮山、木耳、茶树菇、无花果、海底椰等。
推荐药膳:山药羊肉汤、补肾红香茶、桂花雪梨茶等。

· 山药羊肉汤
立冬天气寒冷,适当进补,宜食温性食物,用食物之温热制约天气之寒冷,即是保护阳气的闭藏。
食材:羊肉200克、山药50克、胡萝卜30克、生姜大葱30克、胡椒粉适量。
做法:
① 羊肉斩掉焯水,山药、胡萝卜削皮切块。
② 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炖锅中,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5小时。
③ 撒入葱花、胡椒粉即食。

功效:
在一年中,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个是立冬,一个是冬至。在这两天吃羊肉温补肾阳,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羊肉是立冬进补的首选食材,温阳补肾抗寒,一家老小都很适合哟~

· 补肾红香茶
食材:小茴香90到180克、山楂30g、甘草6g 。
做法:
① 把小茴香放入无油的炒锅,用小火炒一两分钟,变黄出香味后就马上关火。可以一次炒十到二十天的量(90到180克),放瓶子里每天取用。
② 取炒过的小茴香9g、山楂30g、甘草6g一起用沸水冲泡,焖制20分钟,当茶饮用。
功效:
这个时节,一定不要错过小茴香这个温阳补肾的佳品。

小茴香,温肾散寒、和胃理气,还能补命门之火,专治一个“寒”字。
不论是胃寒、宫寒、小腹冷痛还是手脚冰凉,吃小茴香都管用。平时比较怕冷的人,小茴香真的是不可多得的恩物。

· 桂花雪梨茶
食材: 雪梨1~2个,桂花5克,适量冰糖。
做法:将雪梨去核洗干净后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入冰糖煮15分钟;然后把桂花放入大茶杯中,加入冰糖雪梨水,加盖焖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雪梨也可以食用。
功效:
雪梨具有生津润燥,润肌白肤,清热化痰之功效。桂花有化痰止咳功效,二者合用,生津润肺,养肤润燥。特别适用于缓解燥邪引起的口干咽燥,皮肤干燥。

· 花椒姜茶 
全国各地已经浩浩荡荡的开始入冬了。一到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开始手脚冰凉,还容易头痛。对付这藏在体内的寒邪,花椒姜茶就是个很好的方子。
食材:干姜黄豆粒大小一块,紫红皮花椒6粒,白豆蔻3粒。 
做法:
干姜黄豆粒大小一块,紫红皮花椒6粒,白豆蔻3粒,开水300毫升,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 
干姜和生姜的功效可是有区别的,生姜祛表寒,干姜除里寒,而且可以温化五脏六腑里的湿气。和同样可以驱寒祛湿的花椒一同饮用,可以很好的祛风散寒,虽然口感比较辛辣,但喝起来胃暖暖的,非常舒服。
注意:这个茶在出现上火症状,体内有实热或者虚热的时候不能喝,容易加重症状。

· 暖胃通便:蹲着走
今天分享一个简单好操作的小动作,只要像吃饭睡觉一样坚持做,可以给这个冬天带来暖暖的能量哦!
做法:动作很简单,就是蹲下来,环抱住膝盖往前走。要让腰成为行走的原动力,把意念集中在腰间。
功效
每一种体育运动,都能对身体进行不同的改善,蹲步走,换句话说,就是强迫让腰“走”。肾气是生命之本,素有“肾主命门”之说。由于用力的部分是在腰部,所以这个动作最直接的作用,

就是锻炼中医所称的“肾之府”--腰。
另外,蹲步走可以使气血聚集到小腹部,温暖小腹和腰部;还能改善胃寒、便秘等症状,也能很好地活动双腿和关节,减少赘肉。
注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要尽量减少腰部的负重,不建议做这个动作。

· 人体的化痰灵:丰隆穴
肠胃喜暖恶冷,霜降后天气更冷,要注意护胃。
定位: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位置就是丰隆穴。
做法:
按摩时取坐位微屈膝,腰部向前倾,用拇指的指腹点揉同侧的丰隆穴。点揉时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每天早晚各点揉一次,

每次2-3分钟,两侧的丰隆穴可同时或者交替进行点揉。
功效: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脾胃主运化水湿,故刺激丰隆穴,可通调脾胃气机,使气行津布,中土得运,湿痰自化,有健脾益气、祛湿化痰、止咳宣肺平喘之功,为祛痰要穴,主治咳嗽、哮喘等。常按揉丰隆,可以荡涤全身无用之痰,推陈而出新。

小雪
小雪为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古人认为,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此时天气寒冷,雨水遇寒气而化雪;虽然为雪,雪仍未大,故称小雪。
代表寓意:严寒的开始。
节气开端: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
气候特点:寒潮频发,雨雪夹杂。
节气养生: 小雪之时,万物逐步转为闭藏之态,应早卧晚起,睡眠充足,防寒保暖。白天天晴之时,可户外缓缓步行,促气血运行以防感冒。心神宁静,安和不躁,畅达情志,则可精气

神内守而不散。饮食以立冬为基,增以温补、温润之品,以助阳气敛降。
推荐食材:红枣、生姜、羊肉、桂圆肉、胡椒、核桃等。
推荐药膳:当归羊肉汤、玉灵膏、萝卜排骨干贝汤等。

· 当归羊肉汤
食材:羊肉250克、当归10克、生姜6-7片、熟地10克
做法:将以上材料熬成汤即可。
功效:
这个汤不仅可以大补气血,补虚损,除寒痛;它最大的功力是让阴郁的身体温暖起来,让你更有活力和精神。天气阴冷时,有容易疲倦乏力、恶风怕冷、头昏失眠、感冒、面色偏白等症状的人,也可以将当归生姜羊肉汤,作为冬天保养的第一汤方。女性属阴,怕冷的女生尤其要喝点。经常炖羊肉喝,疗效和人参阿胶不相上下。

禁忌:
① 有皮肤病、过敏性哮喘,及某些肿瘤的人,不宜吃羊肉。因为方中的羊肉属于腥膻发物,有可能使旧病复发、或新病加重。
② 此外,平时怕热、多汗、脸上易长火痘,手足心热的人,以及发热、咽喉疼痛等阴虚燥热者,也不宜吃羊肉。

· 冬天进补的膏方:玉灵膏
这里推荐一个适合血虚的人,冬天进补的膏方:玉灵膏。
食材:
龙眼肉500g、西洋参50g(龙眼肉和西洋参以10:1的比例)。
做法:
龙眼肉先泡软,沥干放置在炖盅里,西洋参打粉倒入炖盅。隔水炖上30-40个小时(可以分好几天蒸,中间可以停)。每日早晚挖一小勺,开水冲服即可。

功效:
龙眼肉,性味甘温,归心脾经,有很好的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常用语治疗心血不足、心悸怔仲、健忘失眠、血虚萎黄。西洋参,性味甘凉,归心肺肾经,有很好的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 
二者相配伍,一是温凉中和,以免上火,二则气血双补。总体功效为补益气血、改善睡眠、温煦身体。
宜忌:
① 适宜人群:健忘失眠、神疲体倦、手脚冰凉、病后体弱、产后、高血压等。
② 不宜人群:孕妇、糖尿病、感冒、湿气重的人,以及6岁以下的儿童。

· 萝卜排骨干贝汤
对付秋冬咳嗽,脾胃不适,萝卜汤就万万别错过啦。
食材:白萝卜1-2个、排骨300克、生姜3片、瑶柱15粒
做法:白萝卜切块。将排骨焯水后,与生姜入锅慢炖1小时,后将萝卜和瑶柱一同入锅,继续慢炖1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
萝卜炖汤,有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的功效。对付秋冬肺气上逆,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还有吃得多引起的脾胃运化不畅,

都有很好的作用。干贝性平,味甘、咸,能滋阴补肾,调中下气,很适合脾胃虚弱、咽干口渴人日常补身。干贝煲汤煮粥都特别鲜美,是一种烹饪里开挂的食材。
温馨提示:
① 脾胃凉的人可以多放点生姜平衡萝卜的凉性,痰多的人可以加点陈皮也不错。
② 不吃排骨可以换成鸡骨头。素食者可以用萝卜+面筋+生姜+花生米的搭配,也非常惊艳哦。 

· 提肛补肾小方法 
冬天是养肾的大好时机,肾为水脏,应于冬三月。适当温肾补肾,有助于修复体质、保持健康。补肾有方便之门,非常简单,而且实用,人人都可做。
做法:
① 什么姿势都可以,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在会阴肛门处。
② 收缩腹部、臀部和盆腔底部肌肉,随着呼吸将肛门一紧一松,一提一放。吸气时肛门收缩上提,呼气时放松。
③ 如果还是不明白,其实就是忍大便的方法。在你想大便而找不到厕所时,是不是要提紧肛门,就是这个方法了。

功效:
提肛法不仅仅是补虚之法,而且,还可以按摩骨盆下面的两个重要的穴位,即会阴穴和长强穴,这两个穴位位于任脉和督脉从丹田向下开始上升的地方。
中医认为,元气之所行,与任督二脉关系密切。元气根之于肾而行于任督,故李时珍说:“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
因此,提肛法既可升提中气,又能促进任督通畅,是很好的延年益寿之道。

· 3款自制药枕
1、肝阳上亢:菊花枕
① 典型表现:经常半夜醒来;梦多,醒来记得很清楚;或者半夜口苦睡不着。
② 香枕配方:荞麦、苦丁茶各50g,玫瑰、白菊花各100g,碾成粗末(不是粉哦,大约绿豆大小),和棉花枕芯混合装入枕套中,注意要整理平整,不要让头部枕上去有不舒适感觉。
2、心火亢盛:灯芯草枕
① 典型表现:睡觉时手脚心发热被热醒,睡梦中惊醒,心烦心悸。

② 香枕配方:琥珀、珍珠、莲子芯30-50g,灯芯草100g,做法如上。
3、痰浊上扰:石菖蒲枕
①典型表现:睡觉时感觉胸闷、咳嗽痰多,睡觉要垫很高的枕头才舒服。
②香枕配方:陈皮、栀子各50g、竹叶、石菖蒲各100g,做法如上。
注意:
① 药材可以去药店购买。
② 药枕宜定期更换枕芯,以一个月至三个月为宜。

· 冬日的3个泡脚方子
冬天其实算是最适合泡脚的季节,尤其是睡前泡一泡,暖身暖脚暖心窝,加点料,还能调理身体扶正气。
1、阳气不足、腹胀腹泻:
① 艾姜方:艾草3克、干姜3克,煮水泡脚。每天一次,泡15-20分钟即可。
② 适合人群:损伤了脾肾阳气,身体无法运化水湿,水气纠结导致腹胀腹泻的人。
2、风湿关节疼痛:
① 桃红四物加方:熟地6克、当归6克、赤芍6克、川芎6克、桃
 

仁6克、红花6克、伸筋草6克、透骨草6克、桂枝6克、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桑枝6克、丝瓜络6克、艾叶6克。熬半个小时,兑入温水泡脚,每天2次,每次20分钟。一般5天为一个阶段,孕妇忌用。
② 适合人群:受寒引起的风湿寒痹,不管是行痹、痛痹还是着痹,都可以用。
3、气滞血瘀、情绪不佳:
① 血府逐瘀汤: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9克。熬半个小时,兑入温水泡脚,每天1次,每次20分钟。一般5天为一个阶段,孕妇忌用。
② 适合人群:头痛、干呕、内心烦热、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质暗红有瘀斑。

大雪
大雪为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古人认为,斯时积阴为雪,至此粟烈而大,过于小雪,故名大雪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之时,下雪更多,雪也更大,天气更为寒冷。
代表寓意:严寒加剧。
节气开端:每年的12月7日前后。
气候特点:气温骤降,寒风凛冽,雪花飘飘。
节气养生:大雪气温较低,寒风凛冽,稍有不慎即易外感。衣着上需对易外露之处如头、颈、脚踝等多加保暖,切勿贪美而

穿少受寒。平时可多艾灸大椎、足三里、神阙等穴位,有助温阳御寒。安神定志,清心寡欲,顺应冬季“藏”之特性。饮食上宜以温阳为根,佐以行气活血之品,以缓严寒之血气之不畅也。
推荐食材:
胡椒、洋葱、红花、红景天、红枣、生蚝、羊肉等。
推荐药膳:
酒酿乌鸡汤、天地人补元汤、番薯芥菜汤等。

· 酒酿乌鸡汤
食材:乌鸡1只、糯米酒(醪糟)250克、枸杞若干、适量的葱、姜、料酒、盐。
做法:
① 将乌鸡洗净、切块,放入开水锅内烫一下捞出。将葱、姜洗净分别切成段、片备用。
② 取锅放入冷水、乌鸡,加入枸杞、葱段、姜片、料酒,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煨煮至鸡肉熟烂。
③ 待汤浓鸡烂时,倒入糯米酒,视情况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片刻后起锅。加入适量盐调味。

功效:
乌鸡既能滋阴清热,又能补肝益肾、健脾止泻,进补的同时,不怕碍着脾胃,脾胃虚寒的人也是可以好好享受的。
醪糟是米之精华,能补肺之虚寒,能补肝血不足,还能补肾虚,调理虚劳泄泻、腰疼及男性疾病。乌鸡补气,醪糟养血;乌鸡健脾养胃,补肾益精,醪糟补肺益肾。二者合用,不仅给身体补了“漏洞”,基本上把五脏都给补到了。 

· 天地人补元汤
食材:鸡半只(约750克),天冬15克,熟地黄25克,党参15克,陈皮1瓣,食盐适量(3人量)。
做法:鸡斩件,洗净备用。把所有食材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温开水,隔水清炖1.5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天冬性寒、味甘苦,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熟地黄性微温、味甘,能补血、滋阴、养肾。党参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三物合用,于天润肺,于地滋肾,于人健

脾。人与自然相呼应,同气相求,寓自然养生之道于日常保健中。搭配健脾理气的陈皮,汤品清润可口,又不会过于滋腻,是冬天进补的佳品。
注意:口气重、大便臭而黏、小便黄的湿热体质者慎食。

· 番薯芥菜汤
秋冬养阴,阴就是人体的水液,也包括血液。进入深秋的后半月,秋气属金,金克木,伤的是肝,此时要滋养肝血。
食材:挑选个大的番薯,最好是黄肉的甜番薯。最好是黄肉的甜番薯。肉骨头2-3个。
做法:
① 肉骨头焯水,加姜片,煮30-40分钟作为高汤。
② 番薯去皮,切厚片,大芥菜叶撕小片。高汤里先放番薯、后放芥菜,一起煮6-7分钟即可。煮芥菜的时候可以揭开半个盖

子,保持芥菜的碧绿,以免把叶片焖得太黄。
③ 最后加点盐调味,吃菜喝汤。
功效:
南方大芥菜性平偏凉,气辛、宣利肺气。番薯味甘、润肠和中。鲜芥菜煮番薯,清火又通气,通便秘“轻身”,有内外宣通之功,宣解了感冒表症,让人全身上下都和畅、舒服起来。

· 冬季补肾小零食:风干板栗
食材:板栗(用量按自己需求购买) 
做法:用一个网兜把新鲜的生板栗给兜起来,挂在家里通风的地方,比如阳台上。过个十多二十天,风干了之后,每天食用7颗。 
功效:
板栗,为肾之果,生吃,有着下气、补益、补肾虚的功效。《本草纲目》中也说道:“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栗悬干。每日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对于老年人腰腿

病或是预防牙齿松动,都很有帮助。因此,这个冬季,不妨备上几袋风干板栗,时不时嚼上两个。
注意:
家里的老人,可不能狼吞虎咽地吃,干栗子仁是有点儿硬的。要慢慢地嚼它,至口感无渣成为浆液时,一点点咽下去,能使保健效果最大化。
早晚空腹各吃三四个,根据个人的消化能力而定,要以吃后不感觉腹胀气为度。

· 3个冬日常见病的药枕方子
1、颈椎病药枕
① 配方:通草300克、菊花200克、佩兰100克、川芎100克、桂枝60克、石菖蒲80克、苍术60克、葛根60克、防风100克、麻黄100克,碾成粗末(不是粉哦,大约绿豆大小),和棉花枕芯混合装入枕套中,注意要整理平整,不要让头部枕上去有不舒适感觉。
② 功效:芬香利窍、清头疏风、活血理气通痹。颈项酸困、头晕、肢体麻木者适用。

2、鼻炎药枕
① 配方:辛荑花500克、藿香100克、佩兰100克、白芷100克、细辛10克,做法与上方相同。
② 功效:辛温通窍。非感冒期、经常性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者适用。
3、风湿药枕
① 配方:红花50克、甘草100克、木瓜100克、乌梅100克、麻黄50克、制川乌50克、小茴香200克,做法与上方相同。
②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用于寒湿痹所致的手脚、腰椎、脊椎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这个药枕更适合枕有寒湿痹的部位,比如腰痛枕腰。
注意:
① 这种药枕,药性更猛,所以平常人不宜使用哦。
② 孕妇、儿童禁用。
③ 药枕宜定期更换枕芯,以一个月至三个月为宜。

· 冬日晒太阳要点
冬季,阳虚体弱、寒湿重的人,多晒太阳可以温煦体内阳气,祛除寒气,提高身体免疫力。冬天晒太阳,不同的时间段,适合晒不同的地方:
① 9~11点多晒脚踝:除寒气、保护腿脚。
“寒从脚下起”,手脚容易冰凉的人,多是阳虚体质。
上午的阳光比较温和,适合晒足部。夜晚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尤其适合,一般1小时即可。

② 11-15点多晒头:补阳气、生发。 
这段时间,阳光比较猛烈一点,适合晒头部。“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中午晒晒,能更好地通经驱寒。中午的太阳比较强烈,一般30分钟即可,不要空腹哦。
③ 15-17点晒背:温肾助阳。
下午的阳光适合晒背。人体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背部晒太阳有助于调理脏腑气血,温煦经络。晒的时候,注意让阳光直射后背,最好不隔着衣物,让阳光晒到皮肤,可以更好地补充肾气、通阳气;一般1小时即可。

冬至
冬至为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古人认为,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冬至当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冬至之后,意味冬季过半,在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即将迎来春天。
 
代表寓意:冬天过半。
节气开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
气候特点:气温较低,日照稀少。
节气养生: 冬至为四季中阳气潜藏至深之时,然而物极必反,阳气降极而升,故冬至意为敛藏,却有萌升之势。起居宜早卧

晚起,去寒就温。缓和而动为宜,忌大汗淋漓,冒犯寒威。情志上需心平气和,气定神怡。饮食应滋补有度,配以行气、消滞、健脾、理气之品,避免蛮补而伤脾败胃。
推荐食材:羊肉、当归、马蹄、竹蔗等。 
推荐药膳:
胡萝卜大葱羊肉饺子、黑木耳红枣汤、玉竹鸭肉汤等。

· 胡萝卜大葱羊肉饺子
食材:羊肉250g、胡萝卜2根、大葱1根、饺子皮250g、生姜、食用油、五香粉、生抽、料酒、香油、盐。
做法:
① 胡萝卜去皮,擦成细丝后剁成末,加入1茶匙食用油搅拌待用;
② 羊肉(七分瘦三分肥)剁馅,加入姜末、五香粉和1茶匙料酒,搅打至羊肉上劲;
③ 在羊肉馅中加入胡萝卜、大葱末、1小勺盐、2茶匙生抽、1茶匙香油拌匀;

④ 用手擀饺子皮或直接购买成品饺子皮包饺子,下锅煮熟即可。
功效:
羊肉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所以冬季饺子最好的就是羊肉馅。葱性味辛温,入肺、胃经。功可解肌发汗,散风寒,通阳利气,行瘀止血,消肿解毒,消炎生肌。
从中医角度来说,胡萝卜羊肉大葱馅的饺子,就是一道温补脾肾的食疗方子,最适合冬季食用。

· 黑木耳红枣汤
食材:黑木耳30克, 干红枣10枚, 冰糖适量。
做法:
黑木耳30克洗净,干红枣10枚去核。将黑木耳、红枣用温水泡发放入小碗中,加水和冰糖适量,再将碗放置蒸锅中,蒸1小时。
功效:
黑木耳性平味甘,久服能和血养荣,润肺补脑,益气强志,还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称为“素中之荤”。红枣性温味甘,温

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一起吃可以补血养血、和肝健脾、清热。贫血的人可以经常食用。
注意:
血虚者忌吃辛辣刺激、海鲜等易生火助风的食物,如辣椒、韭菜、虾蟹、咖啡、烟酒、油炸、煎烤、腌制食物等,以免诱发或者加重瘙痒。

· 玉竹鸭肉汤
今年入冬降温后,天气仍是干燥异常,好多人口干口渴、咳嗽、瘙痒、便秘等问题缠身。推荐一款对此类虚热内伤、肺阴亏损症状有良效的食疗汤。
食材:
玉竹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莲藕1-2节、百合10克、杏仁10克、老鸭1只。
做法:
① 将老鸭宰杀后,除去毛和内脏,洗净放砂锅内,再放入所有

药材,加适量水。
② 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焖煮1小时以上,待鸭肉炖烂时,放入调料即成;吃肉喝汤。
功效:
玉竹滋阴润燥、生津止渴。沙参清热养阴、润肺止咳。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莲藕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肠。
适合症状:
干咳,咳声短促、午后黄昏加剧;痰少黏白,或痰中夹血;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卧盗汗,及病起缓慢、日见消瘦、神疲等症状。

· 腊八粥 
在过去,腊八粥被称为“甜味儿的佛粥”,平补身心,整个腊月都可以吃。
食材:
糯米、小米各50克,莲子30克,银耳1朵,红枣12个,赤小豆30克,薏米20克,桂圆15粒。 
做法: 
① 银耳撕成小朵,红枣掰开去核。
② 将所有材料,加适量的水,放锅里泡一会,再一起熬成粥。

③ 这个粥带有自然的甜味,放不放糖都可以。
功效:
小米补养脾胃;糯米补虚固肾;莲子养心安神;银耳滋阴润肺;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薏米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赤小豆解毒排脓、利水消肿;桂圆又叫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一起煮粥食用,既能补养五脏,还能滋阴润燥。

· 防感冒:姜糖苏叶饮
如何在风寒感冒的苗头阶段,就“斩断”病根呢?推荐一款对风寒感冒初期,有很好效果的茶饮——姜糖苏叶饮。
食材:紫苏叶3克,生姜5片,红糖15g。
做法:生姜、苏叶洗净切成细丝,放入碗内,以沸水冲泡,加盖浸泡10分钟即成,每日2次,趁热喝。
功效:
紫苏叶性味辛温,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常用于风寒感冒、咳

嗽痰多、气喘呕恶。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常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红糖补脾缓肝,活血散瘀,温经通滞。生姜红糖水本身, 就是驱寒治感冒的经典饮方,加上辛温的紫苏叶,驱除风寒、补阳气功效加倍!
适宜症状:
凡是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肢节酸疼,无汗、鼻塞、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者适用。冬季室外温度低,可以用作日常防感冒茶饮,全家都能喝。

小寒
小寒为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古人认为,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此处所言,大寒应比小寒冷之更甚,但历年气象记录表明,小寒的气温多低于大寒。进入小寒时节,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
代表寓意:一年最寒冷之时。
节气开端:每年的1月6日前后。
气候特点:寒风刺骨、千里冰封、天寒地冻。
节气养生:小寒虽冷,但阳气已升,宜敛阴护阳,顺阳气升发之势,以御严寒。起居上“必待日光”,待阳出后再户外舒展活

动。户内取暖者,切勿温度过高,保证空气湿度,以免伤阴。情绪安宁,畅达乐观,节欲望、止声色,避烦免扰。饮食上以温阳、祛风、散寒为主,配以辛热之品,五谷相搭,驱寒逐邪。
推荐食材:猪肚、胡椒、黑豆、莲子、芝麻等。
推荐药膳:茴香猪肚粥、玉容丹、炒米茶等。

· 茴香猪肚粥
食材:小茴香籽30克、猪肚200克、大米200克、适量的葱、姜、盐、料酒(2~3人份)。
做法:
① 将猪肚洗净,用食用盐揉搓,再冲洗干净。放入开水中,加姜片和料酒去腥,焯水后捞出,切成小块或切丝。
② 将小茴香籽用纱布袋装好,与切好的猪肚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炖煮30分钟。
③ 弃去小茴香籽,加入洗净的大米,煮至粥变浓稠,加入适量盐调味,撒上葱花即可。

功效:
茴香辛香疏散,能理气和胃,性温气烈,能散寒止痛,有温肝肾、暖胃气的作用。作为果实类的种子,其质重趋下,能温下焦冷寒。猪肚味甘,性微温,入脾、胃经,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
这个小茴香猪肚粥,在补的同时,给下焦寒湿留了个通道,这样就不至于变成”呆补“。补了肾阳,暖了脾胃,还驱走下焦寒湿。

· 祛风止痛鱼头汤
食材:大鱼头1个,川芎12克,白芷12克,红枣6个(去核),生姜3片,食盐、花生油适量。
做法:
① 鱼头对半切开,洗净沥干备用。
② 热油起锅,放入鱼头煎香,加适量温开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分钟,至鱼汤变乳白色。
③ 连鱼带汤放入炖盅内,放入其他食材,隔水清炖1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鱼头取“以形补形”之意。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白芷解表除湿止痛。生姜、红枣养胃和中。
整个汤膳具有祛风湿、止头痛、散表寒的功效,适合平素容易患偏头痛、风寒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症状的人士食用,也适用于女性月经前后头晕、头痛等。
宜忌:肝火头痛、风热头痛、身体燥热等阴虚火旺者不宜。

· 自制玉容丹
食材:苹果2斤、蜂蜜适量。
做法:苹果榨汁,然后熬成膏状,再放入蜂蜜搅拌调匀,罐装好即可。每次舀出10~20毫升,温开水送服。
功效:《滇南本草》记载,苹果炖膏即玉容丹,能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卫而通神明、解瘟疫而止寒热,常喝能止渴生津、润燥除烦。
适用人群: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虚火上炎。

· 3种简单有效的消食法
年末聚会应酬多,免不了大吃大喝,这时候最容易出现积食、不消化、肚子难受等问题。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消化法子:
① 面食吃多了:大麦茶
面食很容易吃撑,煮上一壶大麦茶,健脾和胃很舒服。另外,“原汤化原食”,煮饺子和面条时,水溶性维生素,和助消化的辅酶溶于汤中,喝点面汤,就能帮助消化。
②米吃多了:炒米茶
大米饭一不小心就多吃了2碗。这时就要用到炒米茶来消积食

了。生大米在平底锅上炒得焦黄熟透,开水冲泡代茶饮,不仅消食,还能健脾胃!
③肉吃多了:山楂
山楂助消化,特别是能消肉积。吃了油腻的食物后,感到饱胀难忍,泡些山楂水,就可以很好地缓解食积带来的难受感。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把山楂微微烤过,就有“焦三仙”中焦山楂的功效,特别助消化。

· 补阳小动作:滚背
小寒到立春的这段日子里,一定要吃饱穿暖睡好,把体内的阳气守住。另外,还可以跟随冬至后阳气萌生的步伐,在家中滚滚背,来给身体储蓄一些阳气值。
做法:在家中地板上铺上毛毯,把膝盖曲到胸前,双手抱住,背部在毛毯上滚动,把背部滚个透。
功效:
补益阳气,最需要疏通的两条经脉:一条是人体阳气最足的督脉,另一条则是膀胱经。这两条大阳脉,都位于我们背部。滚背能疏通膀胱经和督脉,提升肾阳,让阳气通达。

· 振奋阳气:大椎穴 
定位:
 低下头,顺着脖子向下摸,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那就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在它下面的凹陷内就是大椎穴。
做法: 
① 按摩:用大拇指指腹,垂直向下按压大椎穴,按压时穴位局部会有胀痛、酸麻的感觉,每次旋转按揉穴位3-5分钟即可。
② 艾灸:让家人帮忙艾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功效: 
大椎穴是养护阳气的要穴,只要运用好它,就能让自身的这个"小太阳"发光发热,阳气充足,身体自然充满能量和正气,疾病全无。

大寒
大寒为冬季的第六个节气。古人认为,时大粟烈已极,故名大寒也。大寒虽云为一年中之极寒,但历年气象表明,大寒并无小寒之寒甚。大寒过后便是立春,故大寒的到来意味着冬天即将结束。
代表寓意:冬季即将结束。
节气开端: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
气候特点:白天晴冷、夜间阴冷。
节气养生:大寒之后,宜顺阳气逐渐升发之道,调节起居。此时日光渐多,护暖之余,应适当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利于阳

气升发。作息应与日出同步,晚起过渡至早起为宜。情志上宜恬淡虚无,避免大喜大怒而扰动阳气。饮食上应顺自然之道,减少进补,适配轻散之品,为春天之升发做好准备,以求安度寒冬。
推荐食材:羊肉、番茄、洋葱、虫草花、香芹等。
推荐药膳:发散风寒汤、暖心鸡蛋茶、芪杞炖子鸡等。

· 发散风寒汤
食材: 鸡蛋1个、香菜10克、葱白5克、生姜5克,盐味精等调料适量。
做法:
①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为碎末。
②将清水在锅中烧开,加入少许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将搅拌好的鸡蛋慢慢倒入。
③再加入香菜、葱姜及盐味精等调料,出锅前加入香油少许即可。
功效:简简单单一碗汤,就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非常适合感染风寒、感冒初期的人饮用。

· 芪杞炖子鸡
食材:童子鸡1只(约500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葱姜蒜盐酒等调料适量。
做法:将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上述中药和调料,用文火慢炖2小时,食肉喝汤。
功效:
 这款汤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尤其适合体质较弱、容易感受风寒的人。
注意:感冒者不宜食用。

· 苹果蜜枣煲猪汤
食材:
猪展肉250克,苹果3个,蜜枣2个,生姜3片,食盐适量。
做法:
①苹果洗净切块;猪展肉洗净切块,焯水备用。
②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煲5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
水果能生津止渴,滋阴润燥,并且富含维生素。但冬季寒冷,

生吃水果易发不适。此汤品,熟制水果,以减少水果的寒凉。搭配猪展肉、蜜枣,清甜甘润,去除汤中水果的涩味。本汤酸甜可口,适合一家老小冬日保健食用。
禁忌:水果中糖分较高,血糖升高者少食。

· 暖心鸡蛋茶
食材:鸡蛋3个,红参10克,桂圆肉30克,红枣9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
做法: 
① 鸡蛋放到开水中煮熟,剥壳备用。
② 锅内加水煮沸,放入红参小火煮20分钟,再入鸡蛋、桂圆肉、红枣、生姜,小火煮2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
鸡蛋性平、味甘,能滋阴润燥、养血。桂圆肉性温平、味甘,

具有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的功效。红枣益气养血。红参大补元气。生姜温中和胃。各物合用煮成茶饮,能补五脏之虚损,特别适合气血不足、心脾血虚所致的失眠、头晕、眼干、易倦等人群食用。
注意:实热者不宜。

· 懒人伸腰,缓解冬日疲劳
冬天工作的时候若是感到疲劳,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缓解:
做法:
① 坐在椅子上,双腿向前伸直,脚尖向着自己的方向回勾,脚跟着地。
② 同时,双手十指交叉扣住,手心向上翻转,伸直手臂,将手臂尽量充分地向上伸展,找到脊椎被拉长的感觉。
③ 保持这个姿势呼吸5~10次,然后缓缓放下,身体恢复轻松。 

功效:
伸直双腿,脚尖向内勾,这个动作可以拉伸到膀胱经,从而加快膀胱经的排毒速度。膀胱经贯穿腰、背、腿,平时因为长时间坐在椅子上,会经常感到腰部酸痛、背部沉重、小腿酸累,都是这条经络气血不通所造成的。
把腿伸直,脚尖向内勾能激发到膀胱经,缓解腿部和腰背的酸累感。

· 身体的“补身开关”:肾俞穴
取穴:
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人体肚脐眼正对着的后腰穴位是命门穴,命门穴左右两边各两根手指的宽度处即是此穴。
做法:
①捶打法:取站位或坐位,双手握空拳,双拳交替捶打两侧的肾俞穴约5分钟,至有酸胀感为止。
②按揉法:可用双手中指按于两侧肾俞穴,用力按揉 30 ~ 50 次;或握空拳揉擦 30 ~ 50 次,至局部有热感为佳。

③摩擦法:先把自己的双手手心搓热,先把自己的双手手心搓热,然后迅速将掌心贴在肾俞穴处快速擦动,(要注意不要隔着衣服)坚持3 ~ 5 分钟即可。
功效:
 “人老腿先衰”,肾与腰腿痛有直接关联。腰腿痛是肾气开始虚衰的表现。按摩肾俞穴可温补肾阳,是非常有效的补肾方法。中老年人经常按揉此穴,可以大补肾气,能预防和缓解腰腿疼痛。

声明:
以上资料由杏林明师学社整理,作为养生资料参考,请勿私自用于其它商业用途。如发现,务必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