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潍坊市坊子区教育和体育局 主办单位:潍坊市坊子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2024年12月
第1期
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实践探索及思考
课堂改进----青年教师的立身之本
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路径探究
The Preface
卷首语
目录 CONTENTS
课程建设
03 /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课程方案: 第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课程规划方案
03 / 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整体育人 实践创造---坊华小学课程规划方案
03 / 崇文中学劳动教育课程方案
卷首语
教学研究
03 / 以结构化单元创设思维生长型课堂实践研究
孙玉凤 陈洪亮 郑海娇
03 / 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实践
探索及思考 于江涛 李 辉
03 / 多学科融合,主题项目式推进,让劳动教育真正发生
徐福霞
03 / 小学特殊学生心理关爱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李 敏
03 / 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路径探究 刘 鹏
教研动态
10-12月教研动态
教师发展
03 / 主题式运动项目,搭建学生运动发展“大舞台” 孙月平
03 /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评改一致性的实践研究 王玉兰
03 /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单元教学设计 马如意 陈艳丽 王文卿 王琪琪
03 /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张 琳 宋晓敏 曲 斌 李晓丽
03 / 以数学之光 点亮智慧之路 张连梅
03 / 课堂改进----青年教师的立身之本 陈洪亮
学生素养
03 / 年味永流传 赵书菡
03 / 他、她和它 梁 冉
03 / “农”之传承 刘宣岐
03 / 爷爷的二胡 程美琳
03 / 红星照我心,争做新时代小传人 庄子皓
03 / 挺直民族脊梁,追逐爱国步伐 赵博然
03 / 坊茨小镇百年记忆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牟卿文
03 / 关于“爱心献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张泽昊 屈树文 张骏翔 王玉皓
主管单位 潍坊市坊子区 教育和体育局 主办单位 潍坊市坊子区 基础教育研究 中心
编委会主任 李强
副主任 吕雪梅 赵培明委员
编辑部执行主编 吕雪梅
编辑 美术编辑
责任校对
投稿邮箱fzjiaoyandk@163.com
联系电话
0536-7519671
一、引言
1.课程性质及定位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
2.课程历史概况
语文课程一直是学校优势学科,自2010年起,学校便以语文学科为牵头学科,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其形成的“学科内整合”的经验,获崔峦老师高度称赞。2015年,学校在单元整体教学基础上,围绕工具性主题,进行内容重组,提高了单元整
第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课程规划方案
体教学,实现了学习内容的结构化,初步形成有效的任务驱动式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3.目的意义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和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规划依据(背景分析)
1.国家政策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在一至六年级开设语文课程,使用教材为统编版语文教科书。
2.学校课程要求
学校以“办一所孩子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的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为愿景,围绕“有童趣、懂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礼仪、善思考、敢实践、有梦想、有担当”的培养目标,统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关资源,为学生成长赋能。构建形成“六小灵童课程体系”,它包括童艺课程、童雅课程、童智课程、童健课程、童梦课程、童创课程。
每类课程又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语文课程与数学、英语同属于“童智课程”,让学生“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会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参与交流。能认真预习,主动阅读。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具备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童智课程培养目标。其具体学习内容既有国家课程、又有学校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开发的相应的校本课程。
3.校情学情需求
作为一所区直公办小学,学校生源较好,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对于书法、演讲、诵读等项目有较高的兴趣。同时,作为学校优势学科,语文学科教学又承担着课堂教学改革重任,在学校的任务驱动式单元整体教学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三、课程目标
(一)一、二年级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阅读与鉴赏】
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5.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表达与交流】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2.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4.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梳理与探究】
1.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2.活动体验。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3.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三、四年级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三)五、六年级 【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 中2500个左右会写。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
2.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阅读与鉴赏】
1.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3.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干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5.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尝试使用多种媒介阅读。
6.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7.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乐于表达,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交流。
3.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1.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2.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
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4.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和形象,通过调查访问、讨论演讲等方式,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四、课程结构、内容与课时分配
1.课程结构及其说明
国家课程以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为主,根据《义务教育课时方案(2022年版)》中规定的课时进行授课。
地方课程为传统文化为主。
校本课程包括年级必修课程和校级选修课程。其中年级必修课程为本年级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以“飞花令”和“经典诵读”为主。校级选修课程包括《书法》《播音》《口才》,均是为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2.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每学年共39周。一至六年级新授时间35周,复习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每周30课时,每课时均为40分钟。
3.校本课程开设的具体内容
(1)经典诵读内容
一至六年级经典诵读内容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增广贤文》《论语》《大学》,这些均是国学经典,以诵读为主,从中“学文、明理、导行”。
(2)飞花令
每年上半年、下半年每个月分别围绕“江、湖、风、雨”“春、花、秋、月”进行飞花令的诵读、比赛。
(3)校级选修课程
书法:包括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内容以“书法练习指导用书”为主。
演讲:结合校园活动,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演讲语气、技巧、仪态的练习。
播音:与学校童娃广播站结合,每周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播音练习。
朗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经典篇目进行朗诵技巧的训练。
五、课程实施
1.建设教学教研新常规
学校从整体层面制定《学校教学常规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管理制度》,包括“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备课管理、上课管理、作业管理、课外指导、校本研究、检测反思、教师成长、学生素养、督导评价”11个方面,它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底线,是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语文学科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之下,制定《语文学科教学规范》,为教师各方面工作提供方向和策略,语文学科教学规范在学校总的学科教学规范指导下,从内容、数量、质量、考核分值等方面做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同时,学科教学规范的相关要求也是学科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学校通过行政巡查记录和各学科业务抽查加强过程性调度管理,每月抽查一次,及时做好反馈与整改。从而保证了教学管理、实施、评价的一致性。
2.开设主题研修月
围绕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制定的主题研修月主题有“规范研修月”“课堂研修月”“作业设计与批改研修月”“课堂风采展示月”“学生风采展示月”“质量检测月”。语文学科主任精细化设置具体的研修内容,制定教研计划,立足学科教研计划,每周进行半天教研。
研修形式注重多样化。既要有以阅读专业书籍为主要形式的自我学习,如“适于脑的语文教学”,也有以专题讲座为主要形式的专业引领,如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达标课进行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还有根据研修主题的需要进行展示课、研讨课等,如师徒互听课;更多的是基于典型案例下的集体研讨、头脑风暴,营造“一研修一成长,一成长一案例,一案例一成果”的学术氛围。
3.进行课堂教学专题研修
(1)聚焦学习设计的备课研讨
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规范学习设计为核心,开展备课研讨。其
研讨步骤主要分“学科主任共同制定模板与样例----详细解读----教师自行备课---学科主任点评指导---形成基本设计流程。
(2)聚焦教学常规的作业研讨
针对练习册,纠错本、作业本的使用和批阅情况进行查阅,围绕优秀做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馈交流。组织各教师就作业布置、批改等方面畅谈自己的小妙招,为以后作业的有效布置及批阅提供可借鉴之处。
(3)聚焦质量提升的学情研讨
定期从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学生素养等方面进行学情研讨。研讨时以“析数据、查原因、思策略”为原则,全面了解学情,深入科学分析,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策略、打好基础。
(4)聚焦大单元教学的专题讲座
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围绕“评价任务的设计”和“生本课堂基本教学流程”两个大问题,结合课堂展示进行专题讲座,围绕有效备课、课堂教学的策略和建议进行专题研讨、培训,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普及优秀经验。
(5)聚焦自我提升的反思总结
课堂教学专题系列活动引导教师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整体性回顾、分析和审视。每位教师都结合专题培训,联系自身教学实际,撰写心得体会,在反思总结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4.推进“任务驱动,读写一体”单元整体教学
立足单元主题,设置表达型、写作型、体验型或设计型单元大任务,基于单元大任务,遵循“整体感知--阅读探究--表达实践--成果展示——整理反思”的语言学习规律,设计读写一体任务群,通过不同教学策略实现读写一体化、学习系统化。
课堂教学围绕读写一体任务群展开,用任务驱动学生阅读、探究、梳理、表达。
聚焦读写一体,通过“主题感知课、精读引领课、略读实践课、组文阅读课、口语交际课、任务习作课、成果展示课、整理反思课。”实现读写学习的系统化、一体化。
六、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与方式
国家课程——《语文》,采用教师评价的方式,基于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通过课堂嵌入式评价和单元表现性评价进行评价。 年级必修课程、校级选修课程以展示性评价为主,现场展示学习成果。 2.评价实施要求
①课堂嵌入式评价。课前,借助预习单,进行自我检测,明确学习困惑与薄弱点。课堂学习过程中,评价贯穿始终,教师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借助课堂评价单,学生依据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反思,最终实现自我提升。 ②单元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的单元成果展示和单元任务评标准,教师对学生的单元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也可借助以下单元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有全面、清晰的认知,在自我认知中实现自我提升。
③反思性评价。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习到了哪些学习策略、阅读方法或写作技能?还有什么困惑?你对单元主题(概念)有了怎样的认识?你觉得它与你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④综合性测评。学期结束后,依据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创新试题内容、形式,进行综合性测评。测评形式分纸笔测试和成果展示。纸笔测试中的试题内容体现情境和问题解决。
⑤展示性评价。年级必修课程、校级选修课程成果展示融入校园艺术节、梦想节,以跨学科项目成果展示为主。
3.评价结果处理
此课程评价结果纳入“学习小明星”评选。
七、课程管理与保障
1.组织保障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语文学科主任为副组长,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进行相关课程资源开发、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同时,业务校长同时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保障了研究的实际性、有效性。
2.制度保障
制定《语文学科教学规范》和《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各方面的要求,其备课质量、作业批阅、质量监测等纳入对语文教师的量化考核。
3.资源保障
学校各部门为实施课程提供服务和设备保障,学校方面投入一定的教育经费(购买设备、器材、外聘教师等)。建有学生图书馆、阅览室、教师书吧等,各教室的读书资源也非常丰厚,均建有读书角。同时,学校周边的图书馆、新华书店等校外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4.条件保障
学校建有教师读书吧,设有“阅读.阅美”栏目。教师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制定自己的阅读书单和阅读计划,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学科主任提出问题,让老师带着问题读书,并用思维导图呈现读书成果,联系自身实际书中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实现“读的高质”。同时,定期在读书吧中召开读书沙龙、分享阅读成果;利用钉钉进行“云伴读”;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优秀读书成果;创建“阅读.阅美”分享栏目……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引进校外书法团队力量,定期对教师进行书法专业培训。将每周的书写练习融入每周的学科教研活动中,专人示范、全程评价,提高“写的高质”。
公众号中设有“朗读者”栏目,每期一个主题,如奉献、感动、创新等,围绕主题进行朗读、抒发感悟,教师、家长、社区人员均参与该栏目的活动中,营造良好的读书交流氛围。
语文学科学期课程纲要
一、与本学期相联系的国家课程标准陈述
【学段要求】
【内容要求】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学业质量要求】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是体透覺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 2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间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
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乐于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能诵读学过的优秀进多,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主动阅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革命英雄故事等叙事性作品,能向他人讲述主要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阅读感受与生活体验。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记录活动过程,表达自己的感受;能按照童话、寓言等文体样式,运用联想、想象续讲或续写故事;能用日记等方式记录个人的见闻、感受和想法;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与他人交流。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二、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综合分析
【教材分析】
本册共编制了八个单元,本册教科书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七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其人文主题分别是“可爱的生灵”“寓言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察与发现”“多彩童年”“奇妙的世界”“有趣的故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中还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本册一共编排了28篇课文,其中21篇为精读课文,7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识字写字在21课精读课文中呈现,一
一共250个生字,词语表中233个词语。本册内容在鼓励自主识字写字的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难字、容易出错的字,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点拨。重视多音字学习方法的掌握,重点是能根据不同的语境借助字义推断字音。
口语交际,以“春天去哪儿玩、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劝告、趣味故事会”为话题,侧重推动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小组合作交流方式的培养,重视交际方法、策略的学习。
习作是除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外,其他每单元都有安排,每个单元的习作,精选话题内容,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主题分别是:我的植物朋友、看图画写一写、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国宝大熊猫、这样想象真有趣。为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课后灵活安排小练笔,促进读写结合,由读促写。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几个板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其中,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利用汉语拼音、查字典等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认读汉字;有初步的阅读兴趣,大部分同学能借
助课后题无意识进行预测,并对好词进行积累;积累了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具有初步有意识观察事物的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下大约200字左右的所见所闻所感;但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能学习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课程目标
[识字与写字]
1.通过自主识字、生活识字,至少认识常用汉字286个,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至少250个,学会使用钢笔认真书写正楷字,掌握正确的运笔方式,提高书写速度。书写时注意规范、端正、整洁。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硬笔、毛笔书写均能呈现优秀作品。学会欣赏名家作品。
2.能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学会据义定音,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阅读与鉴赏]
1.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动作、联系上下文、借助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和难懂的句子,并能用自己的话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同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能结合相关语句和自己的阅读体验,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表达与交流]
1.能根据话题组织内容,学会倾听别人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想法;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完成交际任务,注意多方面思考;乐于参与讨论,充分关注每个人发表的意见,并初步尝试汇总小组意见;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2.能借助语言文字,从多角度展开想象,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3.能主动积累词语,并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合理运用。
4.能根据要求与同伴互评习作,能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梳理与探究]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习俗。同时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中,体会语言表达的不同风格,热爱并弘扬中化优秀传统文化。
四、学习主题/活动安排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五、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1.质量标准 2.评价方式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以素养抽测+课堂表现+活动展示为主。素养抽测是针对单元核心素养,设置综合性、表现性题目进行抽测。课堂表现主要以课堂评价任务为依据,以观察、提问为主要形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星级评价。活动展示,以学生展示的成果材料和现场表现为依据,着重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解说能力、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等进行评价。
(2)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主要以学期末质量监测为主,同时结合学生平常的素养抽测成绩、课堂学习任务单、活动展示。
3.评价结果的使用
纸笔检测:百分制。
课堂表现:以课堂学习任务单为依据,根据设置进行星级评价。
活动展示:以展示成果和现场表现为参考,同伴互评,分为A\B\C\D四个等级。
六、主要参考文献
单元教学方案
一、背景分析
1.所属任务群及特点
所属任务群:跨学科学习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首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分别从传统节日、民间风俗、古代发明、古建筑、古代名画作等方面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本单元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探究、梳理、交流等活动。 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这一话题,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在实践、体验、调查、探究、记录、展示、分享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学习运用语文、科学、历史、艺术等多学科知识感悟纸的发明、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并结合学校文化活动进行多元成果展示。
2.课标分析
3.教材分析
【要素分析】
要素一: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1)对于该要素的分析
要素范畴:阅读学习、表达练习均可用。
语文知识: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指整个段落围绕段落大意从不同方面写。
学习程度:了解。概括说出段落的大意,发现段落围绕段落大意从哪几个方面写。
(2)该要素的纵向关联
(3)该要素在本单元课文中的侧重点
《纸的发明》:结合重点句子,概括段落大意。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自主略读概括3、4段表达的意思,以及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 习作:描述过节过程或印象深刻的事时,运用该表达方法。 要素二: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相关要求,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综合性学习栏目,该综合性学习围绕传统节日展开,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并为学生提供了不同途径、不同方式、不同呈现形式。同时,该综合性学习又与阅读、习作活动紧密相联,在单元学习中梯次推进。具体联系如下: 《古诗三首》:认识到从不同方式收集我国传统节日资料,并记录节日风俗。 《纸的发明》:在课文学习中学习整理活动成果的方法。 习作:结合自己的调查、了解,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综合性学习:以多种形式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内容分析】
《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感受古代四大发明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著名的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每一课的内容学习都可以与综合性学习联接,与生活联接,与多学科知识联接。如《古诗二首》中的传统节日可以融入相关影视资源,《纸的发明》可以融入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纸”“走近发明家”
相关资源。《赵州桥》可以融入相关历史资源、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走近工程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可以融入艺术中的文化理解,在欣赏、评述中感知画作魅力。而综合性学习及单元成果展示,则是聚焦“传统文化”这一话题,掌握调查、整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运用多种方式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
4.学情分析
(1)前测问卷
(2)学情分析
二、单元目标
(一)单元大概念
1.大概念:
1.1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和发展的根基。
1.2围绕一个特点从不同方面介绍,能让人们的感受更深刻。
1.3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要通过多途径调查、多形式展示。
2.基本问题:
(1)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2)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3)在综合性学习中如何进行资料的调查、整理与成果的制作?
(二)单元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本单元34个生字,结合词意读准7个多音字的音,养成生活中识字的习惯,主动分享自主识字的途径和成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2.能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并在阅读分析、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发现段落内容是从哪些方面叙述的。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调查目的,掌握用不同方式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能根据需要用表格、图表、图片、视频等适当方式呈现成果。
4.能就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迁移目标)
5.在阅读体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特点,用小导游、宣讲员等多种方式介绍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迁移目标)
三、评价设计
1.单元表现性评价任务(对目标4、5的检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班级要在教室内布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厅,该展厅包括传统节日区、古代科技区、古建筑区、传统名画区,每个展厅需要制作相关成果材料,并进行宣传介绍。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展区进行布置,呈现小组单元
学习中的各种形式的成果,并通过导游、宣讲、讲述等方式进行介绍,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评价量规:
五、学与教活动设计
1.单元任务、活动框架图
2.单元学习活动安排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课时教学方案
一、课时目标
1.能够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词,自主积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四字词语。
2.能借助“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的方法,概括每篇课文主要内容。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本单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传统文化。
4.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相关资料、视频,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
二、评价设计
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根,阅读本单元课文,概括本单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传统文化,每个层面选取的代表是什么,为什么。
评价标准:
三、学与教活动设计
课前预习
预习单(略)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这一单元就让我们一起打开优秀传统文化厚厚的书卷,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阅读本单元课文,试着概括一下本单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传统文化的吧!
2.板书课题:交流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3.明确目标和任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阅读本单元课文,试着概括一下本单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传统文化的。
【活动一:认读字词】
(一)检查:检查预习,强调重点
1.学生自读、指生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检查本单元词语,同桌互查词语并纠正读音。
2.重点强调:朝鲜、爪牙、马笼头、一乘轿子的读音,区分:欧洲、神州;历史、官吏。
3.书写:洲、史两个字。
4.讲解多音字。对照优秀同学课前整理的多音字图片,修正错误。多种形式读课文中的句子,对多音字进行迁移运用。
(二)认识:交流途径,认识汉字。
1.学生思考并分享交流:除了可以在书本、课堂上认识汉字,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认识到更多汉字。教师补充:日常生活场所。
2.学生自读识字加油站词语,思考并交流: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3.多种形式读词语。
【活动二:观看视频,认识传统文化。】
1.观看中国传统文化创意短片《这些都是中国的》,认识传统文化。
2.学生初步谈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活动三:抓关键词,寻找传统文化。】
1.朗读课文《纸的发明》
2.寻找关键句,结合关键句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3.根据找到的信息,试着串连起来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总结方法:结合关键句,用“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的方法可以更好的概括课文内容。
5.方法运用:读《古诗三首》《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篇课文,借助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合作学习:
(1)自主思考:本单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传统文化?为什么每一个方面选取了这些代表事物?
(2)小组成员根据已有知识,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讨论、分享,根据标准进行评价。
【活动四:结合所学,感知传统文化。】
(一)补充传统文化。
1.借助拼音朗读日积月累。
2.观看图片了解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观看视频了解中医四诊。
(二)感知文化特点.
1.结合自己本节课所学,说说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谈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2.齐读单元导语。
【活动五:弘扬传统文化,规划学习路径。】
1.布置单元大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班级要在教室内布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厅,该展厅包括传统节日区、
古代科技区、古建筑区、传统名画区,每个展厅需要制作相关成果材料,并进行宣传介绍。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展区进行布置,呈现小组单元学习中的各种形式的成果,并通过导游、宣讲、讲述等方式进行介绍,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学生明确评价标准。
3.结合活动框架图,规划学习路径。
【自我小结与反思】
1.你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2.你还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基础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篇课文,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讲给家长听。
【拓展型】
搜集、了解更多优秀传统,为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厅成果展做准备。
课时名称:主题感知课
学科:语文
课时:第1课时
使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课时教学方案
课时名称:综合性学习调度
一、课时目标
1.在小组交流合作中,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能够用恰当的方法整理收集的资料。
2.在集体交流中,能够听取别人的建议,补充完善资料。
3.结合之前所学,说出展示成果的方式,并在小组合作中确定展示成果的方式,明确各自的任务,课下进行筹备。
二、评价设计
制作古代科技展厅成果材料:用图表、表格、手抄报等形式制作活动成果。
评价标准:
三、学与教活动设计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 上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确定了要研究的传统节日,学习了搜集资料的方法,制定了活动的方案,那么如何将这些搜集到的资料绘制成我们想要展示的成果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2.板书课题。
3.明确目标和任务:用图表、表格、手抄报等形式制作活动成果。
【活动一:资料的交流分享】
1.小组交流: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
2.小组交流分享:
(1)开展了哪些活动
(2)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
(3)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活动二:整理资料有方法】
1.自由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
2.出示整理资料的两个方法:
(1)筛选:筛选有用信息,重复的、没有用的删除。
(2)分类:将同类资料放到一起
3.小组合作,根据方法交流整理收集的资料。
(1)成员按顺序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2)小组内按照整理资料的方法整理、补充完善资料;
(3)小组长负责记录;
4.集体交流
【活动三:展示成果多形式】
1.结合之前所学,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示成果。
2.小组讨论:根据自己小组的调查内容,确定展示形式。
3.集体交流,其他小组提出建议。
4.根据其他小组提出的建议,组内对资料和调查方案进行补充完善。
5.组内交流,确定每人的任务,课下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
【自我小结与反思】
1.你知道如何制作学习成果材料了吗……
2.你还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借助支架,梳理思路。】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传统活动或习俗,而这些活动和习俗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再加上几个锦囊妙招,你一定能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写清楚。
[锦囊妙招一]:按照一定顺序,把过程写条理。
1.回忆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过节的过程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的过程。
2.用思维图简单梳理要写内容及过程。例如:
[锦囊妙招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1.出示课文片段,回顾并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课时教学方案
课时名称:习作:我们的传统节日
一、课时目标
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写清楚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评价设计
制作展厅成果:写写过节的过程。
评价标准:
三、学与教活动设计
【活动一:明确要求,商讨标准】
1.自读课本44页中的习作要求,捕捉本次习作要求的关键信息。
2.抓关键信息,梳理习作要求:
选材:什么节日——传统节日,一个感兴趣的传统节日;
内容: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3.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商讨制定评价标准: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两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选自《赵州桥》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选自《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读课文片段,回忆这两段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两篇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过程,梳理作者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和课文是怎样围绕“热闹”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小组讨论:怎么样围绕一个意思把自己想要写的节日过程或事情写清楚?
[锦囊妙招三]:巧妙运用动词,把过节场景写生动。
1.回忆传统节日中的一个活动,像用上放大镜一样,抓住细节,把印象深刻的一点讲清楚,让大家如临其境。
2.在描写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连续动词,会让你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活动三:我手写我心。】
1.再次梳理思路,确定一个好题目。
4.再次重温评价标准,明确习作方向和要求。
3.写作时,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传统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或写其中难忘的一个活动,把事情写完整。
4.注意书写规范,合理分段和使用标点符号。
5.根据思维图的梳理用心完成习作,借助修改符号认真修改。
6.小组评议:借助评价标准评议修改,选出好的作品布展。
三、学与教活动设计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记录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前期同学们已经根据习得的知识和搜集的资料完成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个人习作,我们还确立了不同节日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的节日内容进行了细致地探索,为最终的成果展示进行了激烈的商讨和充分的准备。
2.明确任务:
今天我们就来一场“传统节日科普”成果秀。本次成果秀分为个人习作展示和小组成果展示。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根据评价标准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并试着提出自己的建议。下面就进入我们最期待的展示环节吧。
【活动一:说说我所知道的传统节日。】
1.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同学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个人习作展示就如此精彩老师太期待我们小组成果展了。让我们带着期待进入小组成果展示吧。
【活动二:展示我们所知道传统节日。】
1.明确评价标准
【自我小结与反思】 1.你选择的是一个传统节日吗……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吗…… 2.你能“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写清楚吗…… 3.从修改习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基础型:用心完成习作,二次修改。 拓展型:把修改好的习作打印成电子版展区布展。
课时教学方案
课时名称: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课
一、课时目标
1.借助资料,用不同形式展现纸、印刷术、火药等古代科技发明过程,并进行详略得当的介绍。
2.利用绘制的手抄报或制作的古建筑模型,并配备解说词为游客进行解说。
3.根据搜集的资料,从绘画技艺、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层面对《千里江山图》进行介绍。
二、评价设计
“传统节日科普”成果秀:借助搜集到的资料和小组的各项准备,利用多种形式分享、展示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
评价标准: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2.小组成果展示。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先从春节组按节日的时间顺序开始展示。
(1)春节组成果展示(情景剧:《年的故事》、写春联并讲解春联相关知识)
(2)元宵节组成果展示(互动猜灯谜、元宵现场制作)
(3)清明组成果展示(歌伴舞:《清明雨上》、诗词朗诵:《清明》)
(4)端午组成果展示(情景剧;《屈原的故事》、游戏互动:赛龙舟)
(5)中秋组成果展示(诗词朗诵:《水调歌头》、边讲解边制作月饼)
【活动三:评价总结,主题升华】
1.教师采访和学生解惑评价:
(1)每组选代表上台教师提问:你们小组在这次活动中如何进行分工的?排练过程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针对所展示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 题,相关表演人员答疑解惑。
(3)根据评价标准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总结: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凝聚,对于它的探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同学们继续用心去挖掘传统节日深厚的意蕴,我们这次展示秀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对传统节日的探索孩子路上,孩子们借此契机,不要停下脚步,继续去发现吧!
【自我小结与反思】
1.通过这次成果展示,你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吗……
2.你打算再深入探究哪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3.你还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基础型]
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探索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制作传统节日小报。
[拓展型]
为学校童真报社“传统节日”专栏投稿。
课时教学方案
课时名称:单元成果展示课
一、课时目标
1.借助资料,用不同形式展现纸、印刷 术、火药等古代科技发明过程,并进行详略得当的介绍。
2.利用绘制的手抄报或制作的古建筑 模型,并配备解说词为游客进行解说。
3.根据搜集的资料,从绘画技艺、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层面对《千里江山图》进行介绍。
二、评价设计
“传统文化”展厅评选:用多种形式介绍自己小组的展区文化,评选展区星级。
评价标准:
三、学与教活动设计
1.导入:沉浸在千年历史的浩瀚长河中,传统文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映照出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从唐诗宋词的诗意抒发,到古建筑的雄伟绮丽,再到书法绘画的意境深远,传统文化无不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2.明确任务:今天我们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厅成果展,请各展区负责人大展身手,展示自己展区文化,参观者将根据评选标准为大家的展区打星级,期待大家带来的有文化底蕴的视听盛宴,预祝每个展区都能荣获“五星展区”称号。
3.出示各展区星级评选标准,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展区,准备成果介绍。
【活动一:古代科技小讲坛。】
1.过渡:欢迎大家来到第一个展区—古代科技区,本展区以小讲坛的形式为大家呈现丰富多样的古代科技成就,请相关负责人为我们带来精彩讲解。
2.学生用手抄报、思维导图、实物讲解等方式在小组内介绍古代科技的发明过程。
【活动二:游览古建筑。】
1.古建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们不仅是一个时代文明的见证,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在艺术、文化和社会层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展区的同学化身小导游,带着我们游览意韵深远的古建筑。
2.学生利用制作的手抄报,古建筑模型或录制的古建筑相关视频等形式介绍不同类型的古建筑。
【活动三:“传统名画—千里江山图”新闻发布会。】
1.《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瑰宝,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传统名画区以《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作为展区的重磅画作,现在为了吸引参观者,传统名画区准备为《千里江山图》进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大家有什么疑惑,让新闻发言人为大家解答吧。
2.老师和学生化身记者记者从绘画技艺、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方面提问,同学们根据自己所知进行回答。
【活动四:展区星级评选。】
1.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评选展区星级。
2.根据评选结果为各展区颁发荣誉证书。
【活动五:评价总结,主题升华。】
1.教师对本次展示进行总结。
2.学生畅谈收获、反思:
通过这次成果展示,你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吗……
你打算再深入探究哪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 化……
你还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基础型]
继续探索古代科技、古建筑、传统名画的相关内容记录在《传统文化记录册》中。
[拓展型]
根据探索古代科技、古建筑、传统名画的相关内容录制介绍视频,上传网络,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宣传,也可向主流媒体投稿。
课时教学方案
课时名称:整理回归课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分享交流学习收获。
2.阅读《快乐的端午(节选)》《中秋吃芋艿》《奶奶的青团》三篇文章,梳理主要内容,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3.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及组文阅读的拓展内容制作《传统文化宣传海报》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二、评价设计
传统文化宣传小使者: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及组文阅读的拓展内容制作《传统文化宣传海报》,争做传统文化宣传小使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评价标准:
三、学与教活动设计
[复习回顾,明确目标]
导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我们也身体力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同学们的不畏辛苦的努力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展厅成果展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去了解,更要身体力行去弘扬宣传。今天我们就根据掌握的知识,完成《传统文化宣传海报》,做传统文化宣传小使者。要想成为传统文化宣传小使者,你需要完成四项挑战。
【活动一:复习回顾,字词检测。】
1.海报需要有文字的叙述,再配上同学的讲解介绍。你能做到海报上的文字不出现错别字吗?介绍时不会读错字吗?来挑战一下吧。
2.字词检测
(1)请同桌互读本组生字,并根据评价标准的第一项内容为同桌进行评价。
(2)请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快速复习记忆,然后听写,同桌互评听写,并根据评价标准的第二项内容为同桌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出色完成这项任务,我们可以通过回忆课文。想一想,本单元所学的课文是如何做到把课文内容写清楚的。
预设1:我们可以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的很清楚,用上先总说后分说的叙述方式。
预设2:我们可以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中通过具体描写桥面两侧栏板上雕刻着的龙,表现赵州桥美观的特点的方法,把需要表达的特点详细写还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
预设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当中,通过写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清楚的写出了画上街市的热闹,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其他的事物来衬托要表述的特点,也可以连续运用排比句式吸引人的眼球。
【活动三:利用方法,组文阅读 。】
1.为了帮助同学们进行更好的宣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3篇文章,希望对同学们的海报内容有所帮助。
(1)自读3篇文章,通过联结阅读从传统节日、节日食品、习俗这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完成主题丛书中“阅读实践活动一”的表格,并圈画出重点语句,进行批注。
(2) 组内交流,讨论有疑惑的问题和批注的内容。
(3)班内交流,教师指导。
2.视频升华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我们目前了解到的只不过是其中的凤毛麟角。老师也在努力的帮助大家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传统文化的视频,希望同学们怀揣着敬仰之心,在视频当中领略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希望这个视频能给同学们的海报提供更多的素材。
(2)生看视频,说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又有了哪些提升?
【活动二:回顾课文,总结方法。】
1.在进行海报制作时,不仅要保证书写正确,更要做到介绍清楚准确,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知晓海报的内容。要想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活动四:制作海报,弘扬文化 。】
1.说到传统文化,我们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唐诗宋词、传统节日、四大发明,戏曲、剪纸、服饰、建筑等等,请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为它制作宣传海报。
2.学生制作,展示交流。
3.根据标准,评选传统文化宣传小使者
4.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索和弘扬,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探索和弘扬,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工作。我们伟大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就靠你们了!
【自我小结与反思】
1.你还想用什么方式宣传传统文化……
2.对传统文化你有了哪些深刻的认识……
四、作业设计
[基础型]
在班级传统文化展厅成果展当中张贴自己设计的海报,并能为参观者进行弘扬介绍。
[拓展型]
通过网络、书籍等相关途径了解宣传传统文化的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宣传活动。
潍坊市坊子区坊华小学是2022年坊子区民转公工作推进中新成立的一所公办区直小学,现有23个教学班,957名学生,54名教师,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达50%,区级骨干教师达90%以上,拥有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深入落实“给孩子一个世界,还世界一个未来”的办学理念,实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的育人目标,特制定本课程规划方案。 为深入落实“给孩子一个世界,还世界一个未来”的办学理念,实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的育人目标,特制定本课程规划方案。 为深入落实“给孩子一个世界,还世界一个未来”的办学理念,实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的育人目标,特制定本课程规划方案。
整体育人 实践创造—潍坊市坊子区坊华小学课程规划方案
一、课程依据
(一)国家和地方课程政策
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启动于21世纪之初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对学校课程开发进行了实质性赋权。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建设也由单纯的校本课程开发逐步转为对学校所有课程的整体规划和有机整合,从而更好地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目前,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将“全面发展的人”细化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即学会做人,关键能力即学会做事。
04
坊子教研
05
2022年4月,新的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学科核心素养被明确写进了各学科课程标准之中,成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迈入核心素养时代。上述政策为学校课程规划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学校教育哲学
学校围绕着眼中有“人”的教育,秉承“给孩子一个世界,还世界一个未来”的办学理念,本着“整体育人,实践创造”的课程理念,以“做最好的自己”为校训,以“知行合一”为校风,以“爱生敬业”为教风,以“勤学敏行”为学风,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凸显“书香阅读、阳光体育、创新实践”三大特色,五育并举,让学生在创造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三)学生发展需求
2022年7月在我区民转公工作推进中成立了潍坊市坊子区坊华小学,学校大部分生源为原民校学生,分布区域较广,新召一、二年级学生为划片召收,为坊子老区学生。鉴于这种生源构成情况,需要学校在整体规划课程时,既要考虑老生的课程基础,做好课程衔接;又要考虑新生的课程需求,做好课程启动。所以,我们在定位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愿景,规划学校课程体系时,既保留了原校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优秀经验,又根据新校实际,结合国家新的教育政策与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新的课程内容。
(四)社区的发展需要
学校位于坊子老城区,坊子区的经济重心已于多年前转移于坊子新城区,但社区居民对基础教育仍然非常重视,对基础教育的课程需求依然很高,想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即能保证国家课程实施的高质量,又想有个性化的地方和校本课程,满足孩子个性发展需求。
(五)课程资源条件
我校共有教师52名,其中山东省特级教师1人,齐鲁名师工程培养人选1名,潍坊市特级教师、名师、学科领军人才3人,潍坊市级教学能手、立德树人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40%以上,坊子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立德树人标兵90%以上,是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还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深厚的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的实践经验,设有科学实验室、微机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综合实践教室、舞蹈教室、数学实验室、团辅室、云资源教室等多功能教室,为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
二、学校课程方案
(一)课程理念 核心理念:整体育人 实践创造。 具体解读:
概念统领: 将学科或超学科的事实性知识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整合起来,形成相互联系的、可迁移的核心概念,作为学生需要持续理解的目标,统领课程教学设计,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促进学生在更高的认识层面上达成理解。 主题统整:主题是课程的最小单位,将学科内或具有内在联系的跨学科、跨领域内容或问题以核心概念为统领进行统整,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统整,形成不同主题的课程单元,以课程结构的的优化,促进课程的整体育人。 生活情境: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化学习情境,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学会解决问题,形成素养。
实践探究:课程设计指向学生的实践探究,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以课程设计理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做中学”。
课程建设
4.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学会联系在主动探究中,敢于实践、创新;学会合作,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创新精神,能通过劳动创造美。 5.能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6.具有家国意识和情怀,了解国情历史,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四)课程结构
学校以“整体育人、实践创造”课程开发理念,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结构化整合,形成五大课程群、三大课程形态。
三大课程形态:基础课程、拓展课程、跨学科课程
基础课程:落实国家育人目标,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拓展课程:打造多校化学习空间,促进个性成长。 跨学科课程:关注生活,强化实践,培养综合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大课程群:润心课程群、盈智课程群、健体课程群、尚美课程群、创想课程群
润心课程群:培养学生诚信品德,热爱劳动,具有做人、做事的法治意识、实践智慧、责任担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向新未来,更好地成为社会实践、世界事务的参与者。
盈智课程群:培养的语言能力,传承优秀文化,塑造人文情怀,尊重文化差异,能欣赏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向新未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相关或真实的情景探究中,发展思维,
(二)设计原则
课程设计原则:生本化、系统性、均衡性、选择性、统整性
具体解读:
生本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建设取向,始终将学生发展置于课程规划的中心,并努力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
系统性:着眼学生的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呈现螺旋上升。
均衡性:按照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统筹设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包括三级课程均衡、各领域课程均衡、必修与选修课程均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选择性:针对学生差异体现课程结构的差异性,增强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供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
统整性: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统整。基于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度的删减、融合、增补、重组,推动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目标:
1.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3.掌握学科基本知识技能,在相关或真实的情景探究中,发展思维,形成理解,习得技能。并应用到生活中进行思想的迁移和转化,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形成理解,习得技能。并应用到生活中进行思想的迁移和转化。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健体课程群: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部分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能主动交流和合作,养成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
尚美课程群:培养学生能根据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主动通过个人创作或集体表达自己;在聆听、演奏、绘制中欣赏美、创造美、分享美。 创想课程群: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保持探究热情,在主动探究中,敢于实践、创新;学会联系,学会合作,习得技能,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五)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基础思路:全面落实、基于标准、加强整合、尊重差异、跨学科学习
1.全面落实——着眼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立足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着眼核心素养的发展,聚焦具有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的能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指向21世纪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全球化时代的“新人”的培养。
2.基于标准——开展“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
学校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循着”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年
段素养目标——解读教材——构建单元学习核心素养目标体系——整合内容形成单元——提炼大概念——确立评价任务——基于标准进行学业质量评价”的基本途径,开展素养导向,大概念统领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聚焦学生主体,加强整合,逆向设计,强化学科实践,评价融入过程,从而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让学生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如语文学科的“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我们确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是:素养为纲、双向融合(生活与语言学习)、真实情境、实践运用、持续评价。首先基于标准,准确定位学习目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宏观把握
语文学科本质,细化分解年段目标,梳理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体系,将核心素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单元和课时学习中。其次,双向融合(生活与语言学习),优化整合学习内容,形成学习单元。以人文内涵和语文要素双线统领单元设计,将一个单元的所有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整合目标、整合内容、整合活动,使学生在结构化的内容中,在联系、整合的学习实践中,实现深度学习和语言的自我建构,发展思维,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3.加强整合——国家课程综合化实施
聚焦核心素养,加强课程整合。将领域课程群的建设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途径,加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及学习目标,对于分散在学科内部内容相近、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整合,构建起具有知识模块性质的学习单元。开展真实情境下、真实任务驱动的单元整体教学。如四下语文第七单元“人物品质”单元,由《古诗三首》我们以“追寻‘闪光’的人物”为大情境,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分解成举行四个连续进阶的评价任务:“‘闪光’的诗句朗诵会”“‘闪光’的英雄故事会”“‘闪光’的自己分享会”,开展指向评价任务的三个学习活动:“读好‘闪光’的诗句”“致敬‘闪光’的英雄”“介绍‘闪光’的自己”,将单元的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进行、语文园地等有机统整,进行评价导向下的“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整体授课。
4.尊重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着眼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发拓展课程(特色必修课和多元选修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中高年级实施分层走班课,旨在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自主性、选择性学习的需求,从而发现自己的个性优势,分向发展,培养特长。其中,跨学科主题课程实施,则给学生素养的发展创设更广阔的天地。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和任务,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探究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5.跨学科学习——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三类项目样态:生活为主题超学科学习、学科本位的跨学科学习、校本特色的项目化学习
依据国家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与年级特点,强化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突出课程综合,进行跨学科教学实践,并形成了三类项目样态。具体实践如下:
(1)指向真实生活的超学科学习 一二年级开展了以大概念统领的超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如“校园”“动物”“节日”“家乡”等主题。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三大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和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出发,设计了“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自我”三个宏观主题,在三个宏观主题下又依据学生真实生活,依托《科学》或《道德与法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治》教材,开发具体的单元主题,提取具有生活价值的大观念,以此聚合学科概念,对标课程标准,进行一个单元主题的逆向设计,搜集梳理事实性资源,选择真实学习情境,进行深度探究。学生以学科的视角探究生活,而生活主题又为学科探究提供了真实的情境与经验素材,从而实现了学科与生活的双向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形成了对生活、社会的理解,解决了一个个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也获得了学科知识和技能,形成了可迁移运用的关键能力。
(2)以某一学科为主的跨学科学习
是指以发展某一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兼顾其它学科素养发展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课程标准有关跨学科学习要求,以解决真实问题为驱动,提取学科大观念,设计与指向学科核心知识或学科理解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与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索,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实现学科能力的提升与学科素养的培育。既立足学科,让学生拥有系统而扎实的学科知识与方法;又主动跨界,让学生拥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机会。如以数学为主融合语文与科学的“时间的秘密”,以英语为主融合体育的“健康运动”等。这类课程以素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科学习为依托,基于主题有效整合多学科资源,学习不再受单一学科的局限,而是以解决真实问题驱动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实现学科知识的“横向”融通以及学科素养的“纵向”深挖,让跨学科学习与学科思维相辅相成。
(3)校本特色的项目化学习
基于课程标准,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充分利用学校与当地特色区域资源确定研究项目,从而建立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以系统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使课程学习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让学习真实发生。如“‘坊华’印记”项目学习课程,是将潍坊市坊子区内的徳日式建筑文化、坊子煤炭文化、坊子白酒文化以及今日坊子新面貌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为等地域文化作为课程内容,以“一个地区有特定的文化符号,影响着当地的发展与居民的生活”为概念,设计了螺旋进阶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考察探究、职业体验、社会服务、设计制作等,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实现素养提升,并完成《坊华印记》活动手册。
(六)课程评价
课程评估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实施方式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评估。对于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基础课程主要是对学生学业质量和教师施教质量进行评价;拓展课程主要是对学生学业质量、教师施教质量和课程开发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发展水平;跨学科课程突出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评价维度上既注重知识技能的评价又注重过程方法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采用学生、教师自主评价、师生相互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等;在评价方式上重过程性评价,弱化结果性评价。
1.基础课程评价
(1)学生学业质量评价 包括各级各类常规检测评价,重在发挥评价的诊断改进功能。主要包括面向全体的标准性评价、相对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重在分析群体或个体的发展程度,改进学校管理与教学实践;面向全体的多种形式的分项专题评价,面向个体的差异化评价,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及时做好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群体学习水平结构分析和个体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 (2)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制定坊华小学课堂教学技术工作标准,主要通过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听课观察,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表现两个维度进行评价,重在以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结果评价教师的施教质量。另外,通过定期进行学生评教、家长评教等方式,多角度对教师的施教水平进行评价。 (3)课程质量评价 一是学校课程发展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对校本课程纲要、教材等进行审议,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适切性、课程实施的可行性以及课程四要素之间的一致性进行评价;二是通过对学生、家长的调查访谈,了解课程开发质量和适应性,从而不断改进与调整。 2.拓展课程和跨学科课程评价
(1)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评价维度: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达成理解与形成能力
评价方式:表现性任务评价、常规评价方式
表现性任务评价的设计,从如何知道学生是否达成了课程目标开始,这就需要课程实施者设计真实或模拟情境下的表现性任务,即对课程学习过程或完成课程学习后应形成的标志性成果,进行评价。真实表现性任务是一个真实世界的或者是模拟真实世界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完成的过
程会利用到主题课程中形成的知识理解、技能的应用、能力或品格的形成,并为这些目标是否达成提供评估的机会,它能够整合零散的知识技能,使学习具有整体性,能更好地体现出常规评价中难以落实的综合素养目标。要保障课程实施的效果,就要采取逆向设计的方式,即确定单元或课时目标后,就设计能证明目标达成的表现性任务及基本标准,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他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表现性任务评价需要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评价标准,供教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使用。评价标准设计使用量表的方式设计更方面,可以参照以下量规形成具体的评价标准。
(2)教师施教质量评价
拓展课程与跨学科课程的评价强调前期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可通过观察、摄相、交流、表格、问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主体参与和活动效果及时记录和反馈。为此,教师实施质量的评价,一是学生能力的表现和目标达成;二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开发及资料的收集与积累;三是课程实施团队的协作实效。
3.学生发展综合评价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建立“坊华学子发展电子档案”,包含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成果呈现,设定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角度,可以获得类似等级的量化数据以师评、自评等质性评语。同时结合学校的校长特别奖章,对学生五大特质进行综合化评定。
三、课程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三级联动课程管理体系:课程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年级教研室
课程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1名,课程协调员1名。组建课程开发研究团队,达成课程开发共识,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及学校课程资源,建构学校课程的共同愿景。配备足够的、符合课程要求的客座、兼职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课程意识,健全校本研修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研讨活动,提升教师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
学术委员会。各学科委员会主任各1名。负责制定本学科课程方案,组织校本化教研活动。具体指导各年级教研室进行课程实施。并对本学科课程方案组织课程审议、评估。
年级教研室。教研室主任1名,本学科本年级教师若干名。进行集体备课、课堂研究、作业设计等,落实本学科本年级课程内容。
(二)机制保障
1.建立健全教研制度
每周学科教研与晚间专项研讨相结合,保证课程建设有序开展。
2.建立健全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由课程发展中心统一管理,制订《坊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期初组织全都教师根据专业及特色申报课程,撰写课程纲要、制定课程计划、备课。再组织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班上课。
学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进行打分评价,评选优秀校本课程。
3.选课机制
基础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均为必修课程,拓展课程分级部选修与学校社团,级部选修为本年级内选课走班,学校社团采用全班范围的选课走班,运用中,每学年根据选课进行调整,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兴趣特长的增长点。
4.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设计与批改制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等与课程教学有关的规章制度,有效保证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
5.资源保障
拓展学生学习发展的“新教室”、“新空间”。创建幸福教室、资源教室。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为依据,建立学校信息资源交互中心。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电脑、图书、学具、活动用品等设施、设备;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拓展游学费用和各种活动费用;教师配备充足的各种学习资料、教具等教学用品;为教师准备充足的培训和专家引领费用;完善学科资源教室和功能教室,特别是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器乐教室、科学教室、陶艺教室、书法教室等资源教室建设等,能满足师生需求。
一、课程简介
《崇文中学全域劳动实践课程》课程是基于《劳动课程标准》、学校特色、培养目标及生活实践劳动特色,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结合地方特色和学生生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常规劳动、“食”文化劳动教育、农业种植、传统手工艺、现代工业生产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六个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任务群为单元,共53项具体的劳动内容,作为学校劳动教育和实践课程,供学生选修。指导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中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挥劳动课程育人的价值。
二、背景分析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到山东省教育厅都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潍坊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及坊子区域层面发布的 “三位一
体的区域课程,让我校明确劳动实践的特色方向为“现代农业与饮食文化相融合、现代工业生产与现代服务性劳动相融合”。
现在有的中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轻视体力劳动,为考上一所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家庭、学校几乎把学生有限的时间全投入到学习文化科中去,基本的生活技能很少涉猎。学生很少有愿意下厨房做菜做饭的,更谈不上会做菜、会做饭、会种菜,对现代工业生产与现代服务劳动了解的太少或一无所知。学校确立劳动教育与实践课程,一是基于劳动课程主题“生命安全与健康”,“民以食为天”,食是人的基本生活技能;二是基于现代农业生产劳动与“玉泉洼现代农业”校企合作,提供技术支持,食材供应;三是基于工业生产劳动,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职业体验形成个人职业生涯初步的认知与规划,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
三、课程目标
1.通过劳动教育实践,体悟劳动实践的过程和意义,产生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形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观念。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2.亲历劳动教育实践,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筹划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满足基本生存的发展需求。
3.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形成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出力流汗、规范安全生产的劳动品质,形成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
四、学习主题/活动安排
(一)课程内容
基于《劳动课程标准》、学校特色和培养目标,以常规劳动、“食”文化劳动教育、农业种植、传统手工艺、现代工业生产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六个劳动项目为载体,选择“卫生保洁”、“物品收纳”、“创意居室”、“酸奶加工”、“美食烹饪”、“面点制作”、“蔬菜种植”、“花卉种植”、“传统风筝”、“风俗剪纸”、“创意插花”、“创意烙画”、“布艺与刺绣”、“传统木工”、“现代电工金工”、“编程与机器人”、“现代营销”、“社区服务”十八个类别共53项具体的劳动内容, 体现基础性、特色性、实践性、拓展性。“卫生保洁”、“物品收纳”、“创意居室”在整理收纳任务群;“创意烘焙”“酸奶加工”“美食烹饪”“面点制作”在“烹饪与营养”任务群;“蔬菜种植”、“花卉种植”在“农业生产劳动”任务群;“传统风筝”、“风俗剪纸”、“创意插花”、“创意烙画”、“布艺与刺绣”、“传统木工”在传统工艺制作群;“现代电工金工”在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群;“编程与机器人”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群;“现代营销”、“社区服务”在现代服务劳动和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群。学校 “职业体验”作为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体验劳动教育实践内容在九个任务群中都有体现。
(二)课时设置
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的部分课时作为劳动教育与实践课程弹性实施时间,校内利用每个星期五下午开放6课时课程,每个班级连排2课时。每个班级每个学生一学年校内从选修课程10课时。利用劳动周或节假日进行“校外实践”和“职业体验”。
(三)课程实施
采用项目化学习,以大概念“营养与健康”为一个主题,系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
崇文中学劳动教育课程方案规划方案
然后分阶段分类劳动实践,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与学生身边的文化生活实际相联系,积极有效地倡导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勤于探索、动脑动手、善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法,鼓励和促进合作学习,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课堂教学、动手实践、综合拓展” 三个相互联系的模块来进行课程的实施。
每年从七年级学生开始,班级轮流循环,分5次实践,所有学生完成5个类别项目。每次实践2课时,班级学生分成五组
每组学生实践1个类别,学生从这个类别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实施,每次学会一到两项基本技能。(简称“崇文521实践劳动模式”)。并融合语文、生物、化学、美术学科实施,动手动脑,思考研究,讨论协作,推进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最大可能实现劳动育人的全方位。
(四)劳动过程指导
借鉴项目化学习的六个维度——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全程评价,立足劳动与实践,进行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流程为“理论认知——淬炼实践——成果展示——拓展提升”。 理论认知——提一周布置劳动任务,填写“劳动任务单”,开课时首先整个班级由指导教师主讲本次劳动项目有关的“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从整体架构上对本次实践科学合理的膳食有个初步的了解。 淬炼实践——然后班级成员分成五组实践,按“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明确目标,导师示范——淬炼实践,合作共探——成果展示,评价反思——拓展实践,迁移应用”的步骤进行。
成果展示——五个小组劳动实践完毕,集中进行成果展示,共享劳动成果,分享劳动收获,总结劳动经验。 拓展提升——总结劳动过程中的问题及实践获得的真知,布置拓展实践任务,回家继续体验实践,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劳动过程及成果,撰写“劳动实践新知及感悟”,把了解的营养与健康的知识和自己亲身实践获得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 以上指导侧重于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引导学生实践中思考学习,并强化形成自己的能力,提高劳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
1.情境创设
从学生真实生活经历起点创设情境,从真实的问题出发,指导学生明确劳动任务
注重真实性。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劳动任务价值、解决挑战性问题的学习情境,凸显教育性。
挖掘相关的谚语、儿歌、警局、人物事迹,注重劳动文化在情境创设中的融入,体悟育人价值。从学校和学生特点出发,利用各种资源,选择校内、校外合适的劳动时间和空间,体现开放性。
2.准备阶段
学生方面,围绕项目所涉及的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劳动相关法律法规、劳动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提前搜集信息,教师准备好微视频或现场示范、模仿、练习等方式的准备,指导学生先设计劳动方案,应对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场域方面,提前准备劳动工具设备、材料,安全注意事项,营造劳动氛围。
3.实施阶段
是核心环节。该阶段主要是劳动技能的淬炼、劳动习惯的培养和劳动品质的塑造。教师讲解示范完毕,组织协调学生分工合作,根据学生需要答疑解惑,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实践。观察学生表现,预设任务完成如何,必要的技能是否掌握。保护学生好奇心探究欲,鼓励进行创造性劳动,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注重学生规范意识、质量意识、专注品质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对重点操作步骤反复指导练习,每个步骤、环节都要精准到位,构建平等和谐的劳动合作关系。
4.反思阶段
帮助学生撰写劳动日志、感悟,制作劳动视频,拍摄劳动图片,组织成果展示、讨论辩论会。围绕劳动过程体验、成果评价、价值体认,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实践的价值意义,感悟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养成反思交流的习惯。
(五)课程保障
1.师资保障
(1)每个个类别各聘请一名校外专业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导师,在课程开始之初,专业导师负责专业知识的讲解示范、注意事项、指导练习,并负责培训校内指导教师学会相关技能技术技巧。
②每个类别校内各选聘6名指导教师,负责每个周五劳动课的组织、协助指导,组织项目化学习,在专业导师的培训下,能独立指导学生实践并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③邀请职业学校技能老师到校指导培训。
2.文化保障
建设版面文化,在种植园北墙上师生自己画图,展示劳动价值观宣传版面;实践坊西墙展示“食”文化劳动宣传;在实践坊内宣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及食方化操作流程;在种植园南墙展示农业生产劳动基本常识和技能。通过这些版面,展示学生劳动过程及成果;在劳动实践区樱花树下和蔬菜园内摆放学生制作的各种常见花卉和蔬菜的习性、种植技术和营养价值等,呈现劳动美好场景。
3.资源保障
一学年结束,要编写、修订出学校劳动教育特色教材,建立教材资源库;建立教学资源视频、学生实践视频、学生介绍视频、项目化学习展示视频等视频库;收集学生学习与实践过程的照片,制成可视化的劳动成果文化墙、劳动文化长廊等。让学生回味劳动的快乐,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4.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融合发展
九年级:与玉泉洼现代农业基地和潍坊商校建立联谊单位,进行“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选择部分职业学校、周边企业进行学习实践,拓展自己的劳动实践技能,对职业学校、相关企业有一定的了解认知,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习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分流,为将来从事相关专业继续深造学习奠定基础。
五、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一)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紧扣课程内容要求和劳动素养要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劳动素养的表现水平。日常生活劳动的烘焙、酸奶、
烹饪、美食侧重于卫生习惯、生活能力和自理、自立、自强等评价。生产劳动蔬菜种植侧重于工具使用和技能掌握、劳动价值观、劳动质量意识,以及劳动精神等的评价。服务性劳动现代销售和规划设计侧重于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的评价。
(二)评价方法
以表现性评价为主,采用劳动任务单、劳动清单、劳动档案袋等工具。进行“一项目一展示”“一项目一评价”,采取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导师评价、家长评价“四评法”,依据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每个项目实践结束,根据评价结果颁发“劳动实践证书”,注明评价等级。
每个学期学年进行阶段综合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结合实践坊实践项目和课外自主实践劳动进行,平常劳动项目和过程图片体会及评价全部归纳到个人档案袋。结果性评价采用测评形式,考查学生完成已经实践了的劳动项目,从中抽取一项测评任务,根据测评表现进行评价。每学期评选不同类别的“食践劳动能手”“食践劳动之星”。参与项目化学习展示的学生给予“综合实践标兵”称号。全面反映学生劳动课程学习的水平和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达成情况。
劳动档案袋主要收集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记录,包括劳动任务单、劳动清单、劳动过程照片和视频、劳动成果、劳动实践报告、自我评价反思、同伴评价、导师评价、家长评价,劳动获奖成果等。可以是纸质档案和电子版档案结合。
学生自评:结合自己劳动实践中的态度表现、成果收获、心理感受,撰写“劳动教育实践报告”,进行自我评价,文字表述。
组员互评:从劳动实践态度表现、参与程度、团队协作、组内贡献,对组员进行客观评价,等级评价。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一、背景分析
中国蔬菜品种丰富多彩,种植发展历史悠久,种植方法各异,种类名目繁多,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比较熟悉,我们潍坊本地的特色蔬菜也非常多,由于现在初中生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缺陷,因此我们就地取材设计了《潍坊特色蔬菜种植》这一单元。
第二单元在设计时主要是从最基础的种植入门开始,如:翻地、施底肥、育种、移栽,管理等等。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蔬菜种植基础和技术,在本单元学习内容设计时,就从我们本地的特色蔬菜入手,从学生喜爱的潍坊萝卜、逄王西红柿开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喜欢蔬菜到热爱蔬菜种植,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二、单元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主动探究潍坊特色蔬菜的种植技术。
2.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掌握几种特色蔬菜的生活习性和种植方法,了解这些蔬菜的营养价值,形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品质。
3.通过亲历种植劳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劳动热情,树立不怕吃苦受累、敢于探索劳动精神。
三、评价设计
(一)评价的维度和方法
从兴趣、能力、创新和品质四个维度,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利用劳动任务单、劳动清单、劳动档案袋等工具,采取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导师评价、家长评价“四评法”,采用评价量表形式呈现评价过程,以劳动实践证书为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关注过程评价。
(二)单元评价任务
1.查阅资料完成对潍坊特色蔬菜的生活习性、种植方法、营养价值表格,收集潍坊特色蔬菜种植文化的相关材料。
导师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从劳动观念、态度表现、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成果、协作交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颁发“劳动实践证书”,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家长评价:学生将学到的技能在家庭中进行实践,家长参与全过程,对孩子的劳动进行等级评价,对孩子提出要求。
七、主要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重印版).
[2]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11).
[3]檀传宝.劳动教育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11-17.
[4]庄坚俍,高磊.劳动教育的国外模式与课程实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02):77-81.
[5]章振乐,戴君,夏建筠等.从小热爱劳动:小学生新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7):76-92.
[6]章振乐.从文本到行动: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推进方式——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劳动教育”课程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2(05):54-57.
[7]章振乐.家务劳动清单:落实家庭劳动教育[J].教育家,2022(19):48-49.
[8]宋蜀华.论中国的饮食文化与生态环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34—40
[9]赵荣光.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与创新——中国饮食文化研究20年的省悟[J].南京
八、备注
单元教学方案
2.观看潍坊特色蔬菜的种植技术小视频,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潍坊特色蔬菜的种植方法,将重要的种植步骤和技术方法记录下来。
3.记录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蔬菜的生长过程,做好劳动报告,分享自己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
4.利用已掌握潍坊特色蔬菜的种植技术,在家长的协助下在家种植1~2种潍坊特色蔬菜,收集蔬菜生长过程中相关资料,与家长共同探究特色蔬菜的种植方法。
(三)评价量表
标准:基本达到劳动要求为一颗☆,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达到劳动要求的为☆☆,能够完成劳动任务,获得成功劳动体验和劳动拓展能力强的为☆☆☆。在四个维度中得到9颗☆以上为优秀等次,全是☆为一般等次,其他为良好等次。
四、学与教活动设计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耙地:注意用力技巧,尽量细耙,表面没有土块。
2.处理种子:
(1)老师先讲解了韭菜种子的处理方法。重点示范讲解浸种的方法。
(2)学生实践:两人一组,轮流实践;组间比一比,交流如何会做得更好。
3.条播种植:
(1)老师示范如何在平畦上开沟,沟要深一点,为6-8cm,沟距为30cm,沟内浇小水,水渗后撒播种子,播种完后覆土2-3cm。这样播种沟成为浅沟,以后再逐渐培土。
(2)学生实践:两人一组,轮流实践;组间比一比,交流如何会做得更好。
4.田间管理:
老师讲解继续做好浇水、施肥、除草、适当培土、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养护管理事宜。每个小组安排专人负责记录,各自养护管理。
师:其实,我们今天种植完韭菜,只是一个开始,不是种了就不管了,如果要想吃到美味的韭菜,还得做好田间的养护管理。这是一门大学问,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继续向老师或家人请教!
(三)成果展示
1.展示劳动成果。
2.简单说一说想法,并对本组和别的小组进行简单地评价。
(四)评价反思
1.今天的活动你觉得有意义吗?谈谈你们的感受吧!
2.小组分享感受。评价今日实践活动表现。
(五)拓展实践、迁移应用
1.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韭菜菜品,跟同学们分享。
2.其它蔬菜如常吃的芹菜、菠菜、大葱等又是怎样种植与管理的呢?。
3.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劳动课——韭菜种植与管理,你学会了吗?韭菜种植看似简单,但要吃
一、课时目标
1.了解韭菜的生长特点和种植管理方法,学会使用相应工具种植韭菜的方法。
2.在种植实践过程中形成整体筹划思维能力和劳动技能。
3.亲历韭菜的种植过程,形成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劳动品质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观念。
二、评价设计
(一)评价任务
1.查阅资料完成韭菜的生活习性、种植方法、营养价值表格,收集韭菜种植的相关材料。
2.观看韭菜种植技术小视频,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韭菜的种植方法,将重要的种植步骤和技术方法记录下来。
3.记录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韭菜的生长过程,做好劳动报告,分享自己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
(二)评价量表
标准:基本达到劳动要求为一颗☆,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达到劳动要求的为☆☆,能够完成劳动任务,获得成功劳动体验和劳动拓展能力强的为☆☆☆。在四个维度中得到9颗☆以上为优秀等次,全是☆为一般等次,其他为良好等次。
三、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情景创设,任务驱动
1.谈话入题:同学们,我们的食物中,经常会吃到各种各样的韭菜美食。你知道是怎样长出来的吗?受现代生活节奏较快影响,父母一般选择到超市购买韭菜,来一顿韭菜饺子、韭菜盒子、韭菜炒鸡蛋等,热乎乎的,有营养又美味!你们想过吗,这么好吃的韭菜是怎么种的?想不想亲手尝试种植韭菜呢?
2.介绍经验。邀请知道韭菜怎么种植的同学介绍经验,如果不了解怎么种植,,请吃过韭菜美食的同学说说自己对于韭菜的看法和认知。
听了几位同学的讲述,你是否觉得韭菜种植很简单呢?光听同学说,就如同“站在岸边是学不会游泳的”一样,是学不会种植方法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懂得得亲自参与种植与管理才行。)
3.激发参与的兴趣
今天,你们愿意参与种植试一试吗?可是,要想干好一件事,必须得做好准备。现在就请大家将参与种植前的准备工作做好。(通过视频了解种植韭菜需要的种植工具及种植方法,管理方法等,并能口头描述)
(设计意图:记录劳动的步骤,旨在通过劳动的参与加深劳动过程的感悟。)
(二)导师示范、淬炼实践、合作共探
1.整地施肥:老师边示范边讲要点,学生边听边动手。
(1)四人合作,一把镢头,一把耙子,适量肥料。一生适量施肥,基肥一定要充足。一生用镢头把施过肥的地深翻过来,一生用耙子细耙,整平做畦。四生轮流操作完成。
(2)分享刚才劳动心得。
(3)讨论交流:在整地施肥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4)师强调小结:
施肥:尽量均匀;
翻地:尽量深翻,两手用力技巧,避免磨起手泡;
课时教学方案
第1课时 韭菜种植与管理
到美味的韭菜,从选种、施肥整地开始到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马虎不得。
每一次的劳动都有好多乐趣,只要我们能积极的参与劳动,就能体会的到。
任务布置:通过今天的活动,你知道韭菜怎样种植与管理了吗?这个周末回家后跟爸爸妈妈分享劳动的快乐,并在自家种上一盆韭菜,养护管理,观察记录它的生长。
五、备注
第2课时 芹菜的种植与管理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芹菜的种植与管理过程,掌握芹菜的种植与管理的技术。
2.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筹划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品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品质。
二、评价设计
(一)评价任务
1.查阅资料完成芹菜的生活习性、种植方法、营养价值表格,收集芹菜种植的相关材料。
2.观看芹菜种植技术小视频,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芹菜的种植方法,将重要的种植步骤和技术方法记录下来。
3.记录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芹菜的生长过程,做好劳动报告,分享自己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
(二)评价量表
标准:基本达到劳动要求为一颗☆,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达到劳动要求的为☆☆,能够完成劳动任务,获得成功劳动体验和劳动拓展能力强的为☆☆☆。在
课程建设
坊子教研
04
05
3.芹菜的田间管理
老师:再来学习芹菜的田间管理。提出问题:田间管理有哪些工作要做?
学生讨论交流:田间管理有哪些工作。
老师强调,总结田间管理的工作:
(1)温度管理
芹菜的适宜生长温度区间在15到20摄氏度之间,可以通过浇水或者放风的方式来进行温度调节,一般要确保最高温度不能超过22摄氏度。
进入冬季后,要做好保温,通过覆盖干草、降低通风量来控制温度,一般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摄氏度,同时,要确保土壤一直湿润。
(2)光照管理
芹菜生长过程中光照对它的营养获得影响不大,但是能影响芹菜的生殖周期,尤其在冬季,光照时间要短,只有光照调节到位,就可以做到高产连续采收的目的。
(3)浇水、施肥管理
幼苗缺水时要浅浇水,地表要保持湿润。心叶出来之前要尽量少浇水,长出来之后要追肥,并加强水分的供应。
芹菜在采收后不可马上浇水,需要等伤口愈合,施肥方式以撒播为主,追肥后浇水时一定要漫过心叶,让化肥全部融化,避免烧伤心叶。
(4)采收管理
北方地区,秋栽芹菜生长后期,天气转寒,生长速度减慢,当气温降至0℃左右则应及时收获。作为蔬菜,芹菜的采收方法非常重要,正确的方法可以确保产量。
四个维度中得到9颗☆以上为优秀等次,全是☆为一般等次,其他为良好等次。
三、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情景创设,任务驱动
1.设疑引学:
师:展示芹菜图片,引入本课的学习。
同学们,能说出上面图片蔬菜的名字和它的营养价值吗?
2.老师邀请同学介绍一下芹菜和它的营养价值。学生介绍介绍芹菜和它的营养价值。
3.激发兴趣,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芹菜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二)导师示范,合作共探
老师:芹菜的种植与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哪些环节?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芹菜的种植与管理过程:主要包括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1.芹菜的育苗
老师:先来学习芹菜的育苗。芹菜种子非常小,育苗时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在育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老师强调,总结:
(1)在播种时可以与细沙混合均匀,可以起到均匀播种的目的,播种地点要选排水通畅、土质松软、地势较高、便于浇灌的肥沃土地,播种量控制在每平方米5克左右,播种完后用细沙土进行覆盖。
(2)芹菜幼苗播种后很快会长出一些杂草,要进行人工除草,10天之后,才会有子叶长出,这时就要加强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对丛生苗要等距离去掉,一般使幼苗距离保持在2厘米,以保证幼苗有足够的养分。
2.芹菜的定植
老师:再来学习芹菜的定植。提出问题:定植前要有哪些准备工作?
学生讨论交流:在定植前的准备工作。
老师强调,总结定植前的准备工作:
(1)定植前要进行整地,作一米五左右的畦,同时施基肥,将肥料均匀撒施后深耕一次,再浇水。种植时幼苗要长出5片叶子以上。
(2)起苗前要浇一次水,不能破坏幼苗的根,最好挖深一点到10公分以上。定植前要将长势差不多的幼苗进行一次区分,这样可以避免强势苗争抢弱势苗的养分,提高种植产量。
(3)定植时可以先挖小沟,留好沟距,一般间距二十公分,放苗时一定要直着放入,并保持好株距,种苗时要把叶子露出来,不可太深或太浅,种完苗后一定要马上浇水,避免幼苗失水过多。
4.芹菜的病虫害防治
老师:最后来学习芹菜的病虫害防治。 提出问题:芹菜的病虫害主要有哪些?该如何防治?
学生讨论交流:芹菜的主要病虫害,如何进行防治工作。
老师强调,小结:芹菜的病虫害主要有斑枯病、斑点病、蚜虫的侵害。
在生长过程种,需要对芹菜的病虫害进行预防,一般芹菜需要防止斑枯病和斑点病,可以使用百分之75的甲基托布津100倍液和使用百分之70的多菌灵600倍液交替使用;防止蚜虫的侵害,可以使用百分之40的乐果100倍液即可,这样保证了生长过程防止病虫害。
(三)评价反思
1.今天学习的芹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你都有哪些收获?谈谈你们的收获吧。
2.小组内个人交流分享收获。评价今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
(四)拓展实践、迁移应用
1.同学们分发芹菜种子,进行育苗实践,准备田间定植。
2.总结熟记芹菜的田间管理注意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芹菜的种植与管理,你学会了吗?幸福生活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好,那就让我们赶快行动,进行育苗实践,准备田间定植。
五、备注
第3课时 白菜的种植与管理
第4课时 黄瓜的种植与管理
第5课时 洋葱的种植与管理
(略)
以结构化单元创设思维生长型
课堂实践研究
孙玉凤 陈洪亮 郑海娇
落实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而核心素养框架下的各项内容都强调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思维品质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各项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
基于此,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旨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思维生长型课堂”,并在项目研究中不断完善、深化理论体系和实践范式。
十年课改,专注课堂,从重“教”到重“学”,从关注“学习方式”到关注“思维生长”,我们的研究按照顶层设计、分段推进、重点突破、螺旋上升的策略开展项目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思维生长型课堂是尚文中学“简约灵动智慧”课堂教学改革突破期的中心任务。我校自2014年9月1日正式启动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规划同步,是一场系统的、深刻的、螺旋上升的“革命”。
第一个四年(2014.9.1——2018.8.31)以六个评价观课量表引领、四轮课例研修承载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流程再造;
第二个四年(2018.9.1—2022.8.31),启动以切片式项目研究与实践为特征的风格化个性化课堂变革。
第三个五年(2022.9.1-2027.8.31)以2022年版新课标为引领,通过建设学习型课堂社区,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培育智慧的思维生长型课堂赋能学生终身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改革,核心是思维。 尚文中学推进了近10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从起步期的以教为主,到上升期的的以学为主,随着课堂教学改进的不断深入,经过近十年的课堂实践,我校的“简约灵动智慧”课堂已从“以教为主”“以学为主”推进到“以思为主”的课改3.0时代,我们逐步聚焦以思维赋能,养成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但经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以下问题: 1.课堂表现繁荣,思维没有深度发掘。 以“小组合作”与“学生展示”为特征的课堂过于追求“表现”,学生展示时载歌载舞、精彩纷呈,但展示的内容却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更缺乏思维层面的深度发掘。这样的课堂,仅仅是表面繁荣,热闹过后学生收获不多,思维没有真正活动起来,思维能力难以获得显著提升。
2.思维评价标准不清,缺乏教学抓手。
进一步调研得到的归因分析显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结构与能力缺乏实证数据印证,学习思维品质的评价标准不清,维度内容不明,教师思维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的欠缺,教师思维教学缺乏有力抓手。
为了让课堂从浅层走向深层,我们迫切需要突破现有观念,寻找新方法,创生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出台,聚焦核心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成为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改革,核心是思维。 尚文中学推进了近10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从起步期的以教为主,到上升期的的以学为主,随着课堂教学改进的不断深入,经过近十年的课堂实践,我校的“简约灵动智慧”课堂已从“以教为主”“以学为主”推进到“以思为主”的课改3.0时代,我们逐步聚焦以思维赋能,养成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但经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以下问题: 1.课堂表现繁荣,思维没有深度发掘。 以“小组合作”与“学生展示”为特征的课堂过于追求“表现”,学生展示时载歌载舞、精彩纷呈,但展示的内容却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更缺乏思维层面的深度发掘。这样的课堂,仅仅是表面繁荣,热闹过后学生收获不多,思维没有真正活动起来,思维能力难以获得显著提升。
2.思维评价标准不清,缺乏教学抓手。
进一步调研得到的归因分析显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结构与能力缺乏实证数据印证,学习思维品质的评价标准不清,维度内容不明,教师思维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的欠缺,教师思维教学缺乏有力抓手。
为了让课堂从浅层走向深层,我们迫切需要突破现有观念,寻找新方法,创生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出台,聚焦核心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成为
(一)起步期(2014.9.1—2018.8.31)
问题:
尚文中学成立于2009年8月,由四所学校合并而成。因建校时间短,受各种条件所限,学校发展愿景不明,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追求;教师队伍素养参差不齐,期望分散;学生缺乏提升动力,学业成绩欠佳;家长结构复杂,诉求不一;这些因素导致2014年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大幅下滑,优质生源严重流失。学校发展陷入困境。
行动:
我们改革的着力点是课堂。在把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对学校改革核心问题进行整体式认识和策划。
2014年,第一个课堂评价量表,开启艰难而充满挑战的课改之路,用量表引领课堂达标活动历时一年半,每一学科优选1位骨干教师树标,全部教师五星级课堂达标。
效果:
这一阶段,我们追求课堂的简约、精准。精确教学目标,精准教学内容,精简教学活动,精炼教学语言,逐渐优化教学结构,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效能,最终改变了薄弱状况。
(二)上升期(2018.9.1-2022.8.31)
问题:
第一阶段的课堂改造,侧重搭建框架,缺乏对细节的打磨,并且研究的侧重点在教师、在学校,落点较高,改造主动权在学校,实施从上而下的改造,教师缺乏主动性。于是,在课堂流程规范简约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把课堂改造的侧重点落在学生身上,研究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呈现一个自发生成,活泼生动的教育教学新局面。
行动:
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开始进行项目研究。教师主动认领研究项目,经过反复论证,我校《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与实践》等27个项目,通过了立项初审,以项目研究带动教师间的课例研修。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效果: 这一阶段,我们追求课堂师生对话的灵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灵动”就是指师生交融互动 ,同向同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敢于提问,大胆发言,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三)突破期(2022.9.1-2027.8.31)
问题: 在上升期,我们已经开始关注思维教学的意义,一线教师不断反馈学生思考力缺乏的问题,学生不仅没有积极主动思维的动力,更没有掌握科学、规范的思维方法。尤其是近几年,各种新理念涌入学校,如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大概念、大单元、大情境、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等理念进入课堂教学,老师们对其理解不透彻,应用不到位,常常导致课堂出现“假教学”“假学习”,学生的展示非常精彩,但背后却是老师不厌其烦地干预,这一表面繁荣的背后恰恰显示出我校课堂改造流于表面,没有抓住新课改关键支点的弊病,进入了发展缓慢的瓶颈期。 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的课程标准公布,以核心素养为总目标,为一线教师系统地指明了教学方向,这一阶段,我们在对全部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阅读了《我的心理学观——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文献,逐步接触了林崇德的思维型教学理论,在课堂实践中,我们终于认识到: 思维是核心素养的核心,课堂教学想要走向深入就要攻克“思维培育”这块“硬骨头”。这也与我校简约灵动智慧课堂的价值追求不谋而合。于是,我校在
路径,实现尚文的 “教学评→思”一体化思维型单元教学。本项目研究围绕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以下研究成果:
第三个五年规划中,鲜明地提出了思维生长型课堂,开展进入突破改革瓶颈的课改3.0时代。 行动: 这一阶段的课堂改造,聚焦思维的生长,不仅明晰了思维生长的四项核心内涵,还为其搭建了融教与学各主体与环境为一体的学习型课堂社区。遵循思维生长理念,项目组成员探索出以结构化单元创设思维生长型课堂的实践范式,并组织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比赛、骨干教师立标课、全体教师入标课等主题研修活动,实践思维生长型课堂教学,并对结构化单元的创设流程不断修改完善。 为检验结构化单元创设及其对思维生长的有效性,项目组成员研制了一个思维生长型课堂评价量表统领四个课堂观察量表,通过不断的反思、提升,总结出了“思维生长型课堂”的教学策略。 研究过程中,项目组成员申报了相关课题、项目,并通过对项目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梳理、提炼出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研究论著,整理了一些案例集、资源包等,并积极向外推广研究成果,在与外界的交流中反思提升。 效果: 逐步实现“智慧”的价值追求,学生核心素养显著提升,解决高认知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教师更加重视思维教学,逐渐学会设计包含高阶思维的单元、各种思维工具,能有效地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学校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我校召开两次现场会,推介我校改革成果,学校校长多次在潍坊市教学工作会上做经验介绍;学校骨干教师多次受邀在国家级、省市级研讨会上做经验分享;引进省教科院博士工作站,实现专家引领;改革成果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推介宣传。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尚文中学以“思维生长”为核心理念,以结构化单元教学为载体,以三段四环节为实施
第三个五年规划中,鲜明地提出了思维生长型课堂,开展进入突破改革瓶颈的课改3.0时代。 行动: 这一阶段的课堂改造,聚焦思维的生长,不仅明晰了思维生长的四项核心内涵,还为其搭建了融教与学各主体与环境为一体的学习型课堂社区。遵循思维生长理念,项目组成员探索出以结构化单元创设思维生长型课堂的实践范式,并组织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比赛、骨干教师立标课、全体教师入标课等主题研修活动,实践思维生长型课堂教学,并对结构化单元的创设流程不断修改完善。 为检验结构化单元创设及其对思维生长的有效性,项目组成员研制了一个思维生长型课堂评价量表统领四个课堂观察量表,通过不断的反思、提升,总结出了“思维生长型课堂”的教学策略。 研究过程中,项目组成员申报了相关课题、项目,并通过对项目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梳理、提炼出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研究论著,整理了一些案例集、资源包等,并积极向外推广研究成果,在与外界的交流中反思提升。 效果: 逐步实现“智慧”的价值追求,学生核心素养显著提升,解决高认知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教师更加重视思维教学,逐渐学会设计包含高阶思维的单元、各种思维工具,能有效地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学校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我校召开两次现场会,推介我校改革成果,学校校长多次在潍坊市教学工作会上做经验介绍;学校骨干教师多次受邀在国家级、省市级研讨会上做经验分享;引进省教科院博士工作站,实现专家引领;改革成果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推介宣传。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尚文中学以“思维生长”为核心理念,以结构化单元教学为载体,以三段四环节为实施
化,为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思维型的教学提供了理论遵循。
我们研读了《我的心理学观——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等相关文献,根据林崇德教授提出的“思维型教学五大原理”,解析出思维生长的多层内涵。
我们认为,要在课堂上培育思维,首先就要在课堂上将机械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变到培育思维方式上来。
那么,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答案是思维是否获得了生长。具体来说,欲理解思维生长的内涵要牢牢抓住“生长”二字,“生长”表现为生命体的一种良性变化。
我们认为课堂中学生思维的生长要历经以下四方面的变化:
①驱动—建构—迁移:思维的有效活动
在思维生长型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要经历驱动—建构—迁移三个阶段。
驱动阶段,于情境创设中激发了思维的“引擎”,在一定情境创设下,利用诱因使已形成的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对目标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思维表现为思维动机的激发和思维材料链接。
建构阶段,有了内生动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建构,即面对新信息、新概念、新现象或新问题,学习者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高层次思维活动,整合各种信息和观念,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并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自主的自我管理和调节,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然后通过组学辩思,在与新知碰撞和与老师及同学思维的互动中产生的认知冲突得到解决;学生思维表现为思维的建构与思维的碰撞。
迁移阶段,开展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对思维的监控能力。通过思维方法指导,使学生在面对新情境出现的非良构问题时,思维迁移创造,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学生思维表现为思维监控和思维迁移。
②低阶—高阶:思维的有效进阶
思维生长的第二层内涵表现为从结果上实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一)项目创新点:新理念、新设计、新实施
本项目阐述了课堂中学生思维生长的新理念,界定了思维生长型课堂的内涵;围绕着思维生长的核心理念,我们以结构化单元为载体进行新设计,实施三段四环节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理念到设计到实施,高阶思维培养的总目标逐步落地。
1.新理念——思维生长
(1)思维生长的多层内涵
教育是一门科学,自然有其规律可以遵循。从理论上讲,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然要符合学生思维生长的规律,林崇德基于此阐述了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其核心是思维的“三棱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思维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侧面、多形态、多水平、多联系的结构,包括思维的目的、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材料或结果、思维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思维的品质、思维的监控,是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的统一,动态性是思维结构的精髓。”他据此提出了思维型教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五大原理,这五大原理不仅是思维动态与静态统一的有力论证,同时也明确了课堂上学生思维发展的结构性变
现了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进阶,提升了思维品质。
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所阐述的认知主义视角下的高阶思维,学生在一个单元或者在一个课段的学习中从记忆、理解、应用进阶到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使思维更具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系统性,思维品质得以提升,这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理想课堂。
③碎片—结构:思维的有效创造
思维和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从深层次讲,结构是思维的本质体现,而思维的本质是专家思维。思维作为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其本质体现在将已知、未知的现象和理论结构为系统,使碎片知识、现象获得有机联系,养成从现象到概念再到原理最后到理论的思维方式,即专家思维方式,而非只学习专家的结论,通过学习专家思维,形成学科结构,可以将知识有效迁移到新情境,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中。概括来说,只有结构的知识才有创造性,而思维的意义在于使结构形成并应用于新知的创造,所以思维的生长是以思维的迁移、创造为目标,表现为学生实现有效建构并获得建构所需的思维能力。
④监控—调整:思维的有效改进
从教师角度讲,教师进行思维教学要注意思维方法和思维监控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而从学生角度讲,学生由原来的不关注自身思维活动状况,到能够自主地监控思维,进而采取措施改善学习策略,这是元认知能力的体现,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生长。
总之,把握以上四点思维生长的内涵,我们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从重“表现”到重“思维”,从重“外在”到重“内在”,真正提高思维教学的实效性。
以上理念从理论上阐述了思维生长型课堂中学生思维的运动逻辑,为我们探究思维教学实践范式提供了理论根据。
(2)结构化单元的实践意义
如何构建思维生长型课堂,首先要认识到思维的生长是潜在的变化,想要发展,就要有外在的依托,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载体,并搭建思维发展的支架,而不是代替学习。思维型课堂的学习载体以思维是可视可教为前提假设,以专业化的学习支架为支持。
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结构化的单元能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专家思维,而不是碎片化的专家结论,是思维生长的有效载体。
它以专业化的学习支架为支持,按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研发具有生活情境、指向不同思维发展的单元学习方案,是促进思维生长的有效载体,因为,知识高更新率与高折旧率并存的时代,学生要学会知识,更要会学知识、善于思考,即拥有学科思维。然而脱离学科知识的学科思维容易变得抽象与空洞,因此教师要做的是将学科知识进行活动化的处理,让学科思维在活动中可见。这种结构化的单元学习方案以结构化的内容为统领,通过结构化的目标、任务、评价反思,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完善思维结构,使思维更加灵活、深刻,最终达成新情境的迁移与新知识的创造素养目标。
(3)结构化单元的创设
如前所述,结构化单元的表层结构是有逻辑的建构,深层结构是思维生长的规律。这样的结构化单元如何创设?(见图1)
从整体讲:
结构化整体结构是“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以大概念统领结构化的内容,目标依据概念内容等要素制定,任务指向目标达成,同时也是一种评价,评价根据任务的目标反馈改进。
(2)思维生长型课堂的界定 思维生长型课堂就是指学生在认知冲突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建构与合作探究,监控理性知识、方法、态度的习得,最终实现迁移、创造,掌握学科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课堂。 2.新设计——结构化单元的创设 (1)结构化单元的深刻内涵 结构是指向目标的有逻辑的建构。它的逻辑一般包括总分、递进、层级、并列、对照、循环等。
所以,结构化单元则是指单元中的目标、内容、任务、评价四个要素及要素所包含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序地组织起来,以实现思维培养、核心素养发展的总目标。而按照思维生长的理念,结构化单元作为培育思维的载体,也必然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变化的规律来结构单元,它与前面提到的逻辑看似不同,实则一体,是表里的关系,即结构化单元的表层结构是有逻辑的建构,深层结构是思维生长的规律。
综上,我们对结构化单元做出如下界定:
结构化单元是指遵循思维结构的逻辑,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架构以大概念为统领的教学内容结构,确立结构化的教学目标,开展结构化的教学活动,实施结构化的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形成学科知识结构(基本观念、基本思想和方法)和学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
(2)思维生长型课堂的界定 思维生长型课堂就是指学生在认知冲突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建构与合作探究,监控理性知识、方法、态度的习得,最终实现迁移、创造,掌握学科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课堂。 2.新设计——结构化单元的创设 (1)结构化单元的深刻内涵 结构是指向目标的有逻辑的建构。它的逻辑一般包括总分、递进、层级、并列、对照、循环等。
所以,结构化单元则是指单元中的目标、内容、任务、评价四个要素及要素所包含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序地组织起来,以实现思维培养、核心素养发展的总目标。而按照思维生长的理念,结构化单元作为培育思维的载体,也必然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变化的规律来结构单元,它与前面提到的逻辑看似不同,实则一体,是表里的关系,即结构化单元的表层结构是有逻辑的建构,深层结构是思维生长的规律。
综上,我们对结构化单元做出如下界定:
结构化单元是指遵循思维结构的逻辑,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架构以大概念为统领的教学内容结构,确立结构化的教学目标,开展结构化的教学活动,实施结构化的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形成学科知识结构(基本观念、基本思想和方法)和学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
②大概念统领的内容结构化,由“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内容的表层结构
按照层级结构,表现为知识的层级。高层的概念包含着低层的知识技能,最后整合到概念上,按照知识的层级归纳出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
内容的深层结构
遵循结构化的思维生长规律,内容的深层结构是专家思维。专家思维强调从现象到概念再到原理最后到理论的思维方式,以大概念为统领的内容结构化正是要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方式,而非只学习专家的结论。
内容是在学习过程中与师生互动、为达成学习目标而动态生成的素材和信息。为促成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对学习内容重组、调整、增减,使学习内容结构化。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结构。一个单元的内容体系由大概念统领,最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层级。
结构化单元的创设始于大概念的提炼,只有基于大概念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度思考。结构化单元中,大概念的提炼有两种方式:
一是原生单元结构化,运用归纳法。这一方式占90%左右。需要教师从教材分析出发,根据原生单元,提炼核心概念,由其统领结构。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图1
具体到单元中的每个要素: ①目标结构化,由“割裂”走向“系统”
目标的表层结构
按照层级结构,依据目标金字塔层层分解目标,单元目标统领课时目标,形成单元的目标结构。
目标的深层结构
目标的制定要遵循低阶向高阶的思维生长规律,层层进阶,实现思维的提升。具体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由低阶到高阶,选择恰当的词汇制定目标。
评价数据的分析:利用多种手段对评估证据进行分析,后期进行反馈,以改进教与学,为收集评价信息、反馈改进促目标达成提供依据。
评价反馈引导:若未达成目标,需采取措施,及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评价的深层结构
遵循监控---调整的思维生长规律,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控与自我调整,对学习对象、学习过程、思维方式、所学知识和方法等进行总结和反思,融评于教,教会学生制定标准、研制工具、收集分析、反馈调整等思维监控-调整能力,提高元认知水平,促进思维改进,实现思维提升的有效闭环。
综上,结构化单元以大概念统领目标结构化、内容结构化、任务结构化、评价结构化,所有结构化的目的是为帮助学生实现经验结构化,最终实现思维的创造。
3.新实施——三段四环节课堂实践模式
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根据思维型教学五大原理及驱动—建构—迁移的思维生长理念,我们构建了“三段四环节”的课堂实践模式。
二是重构单元结构化,运用演绎法。需要从课标分析出发,根据核心素养、学科结构、课程纲要来组织单元的大概念。
③任务结构化,由“分散”走向“聚焦”
任务的表层结构
按照总分结构,针对目标,设计单元大任务统领课时子任务,形成完整的单元任务结构,层次严谨。
任务的深层结构
遵循驱动、建构、迁移的思维生长规律,其深层结构就是思维的驱动、建构、迁移。要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由记忆、理解、应用到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任务,将单元分成三个课段(单元驱动课、单元建构课、单元迁移课),汇聚不同任务的合力。
④评价结构化,由“分离”走向“融合
评价的表层结构
在课程视域,评价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紧密相连,通过评价信息判断学生的目标达成状况,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教学决策。
按照循环结构,评价力求实现闭环式的反馈,其表层结构包括确立评价标准、研制评价工具、评价数据的分析、评价反馈引导四步的有序循环。(见图5)
确立评价标准:依据学业质量确定单元目标达成的表现,确立单元评价标准。
研制评价工具:研制检验评价标准的评价工具,如量规、前测、作业等,以工具引出评估证据,收集、处理评估证据。
二是重构单元结构化,运用演绎法。需要从课标分析出发,根据核心素养、学科结构、课程纲要来组织单元的大概念。
③任务结构化,由“分散”走向“聚焦”
任务的表层结构
按照总分结构,针对目标,设计单元大任务统领课时子任务,形成完整的单元任务结构,层次严谨。
任务的深层结构
遵循驱动、建构、迁移的思维生长规律,其深层结构就是思维的驱动、建构、迁移。要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由记忆、理解、应用到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任务,将单元分成三个课段(单元驱动课、单元建构课、单元迁移课),汇聚不同任务的合力。
④评价结构化,由“分离”走向“融合
评价的表层结构
在课程视域,评价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紧密相连,通过评价信息判断学生的目标达成状况,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教学决策。
按照循环结构,评价力求实现闭环式的反馈,其表层结构包括确立评价标准、研制评价工具、评价数据的分析、评价反馈引导四步的有序循环。(见图5)
确立评价标准:依据学业质量确定单元目标达成的表现,确立单元评价标准。
研制评价工具:研制检验评价标准的评价工具,如量规、前测、作业等,以工具引出评估证据,收集、处理评估证据。
的学习情况对课程进行及时调整,适应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有效提升思维品质。
④教师示证——思维方法指导
包括明确学习目的、示范或演示、出声思考,以及关注学生学习。教师向学生指导思维方法,如介绍概念、技能或策略,而不是简单地给学生陈述知识。
三段四环节要在课堂上有序整合,将四环节有序穿插在课堂的三段中,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生长。
(二)课堂评价工具与教学策略
在课堂实践中,我们聚焦于教师思维教学能力和学生思维生长表现评价标准体系的研制,制定了一个思维生长型课堂评价量表统领四个课堂观察量表,主题涵盖:结构化单元创设、三段四环节落实、教师思维教学能力、学生思维发展表现。科学、持续的课堂观察为反思改进提供了证据。
项目组在科学的课堂观察中,不断反思、提炼,总结了融合、可视化、元认知三项教学策略,可以提高思维培养的实效性:
1.融合策略
思维作用于客观世界,要注意融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以及不同学科,提供一个学习型的课堂社区。学习型课堂社区是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相关的利益群体(教师、学生、家长等)完全与空间环境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型社区。它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融为一体;将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项目化学习、劳动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环境支持。
2.思维可视化策略
要将思维可视化,就要善用思维导图、有效追问、概括等策略。思维导图的类型多样,力在为学生学习,搭建一个支架,使学生在支架中,有效的建构学科结构,形成思维结构;有效追问引导学生表达思维过程;概括促使学生剖析思维结构;思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1)三段:预学导思、共学展思、思学创思
①预学导思——思维动机,思维链接
教师要构建思维链接知识,制定预学任务单;学生要明确情境,根据需要回顾链接知识,初步了解本已知和未知的学习材料,建立自己的思维基础,并在认知冲突中激发起思维动机。
②共学展思——思维建构,思维碰撞
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互助释疑,教师指导学生思维方法,通过例文、思维导图、问题、建议等方式搭建思维支架,训练思维品质。
③思学创思——思维迁移,思维监控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运用所学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实现思维的迁移,提高的思维的灵活性。部分任务可通过布置单元作业实现延续。
(2)四环节:主动展现、同伴协进、适时引导、教师示证
①主动展现——思维过程外化
通过一定的任务(如语言表达、测试、调查、实验、项目学习等),让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思维活动展示出来。
②同伴协进——思维碰撞
让学生在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同伴协进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的约束,每个学生在与他人建构的交流中确立新的建构。
③适时引导——提升思维品质
教师通过提问、提示,或线索为学生的技能和知识学习搭建思维之家,根据学习者
图5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维可视化策略通过思维过程的外化,带动内在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
3.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也是一种思维,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生长的自我监控。自我监控能力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核心,而且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每一次课堂活动将近结束时,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象、学习过程、思维方式、所学知识和方法等进行总结和反思。
其他成果材料以附件形式附于研究报告之后。
四、效果与反思
(一)学生解决高认知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在素养展示、各级竞赛活动中,成绩斐然。学生调研报告在省级会议展示。
(二)教师更加重视思维的培育,思维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思维工具运用更加熟练;骨干教师多次受邀在国家、省、市级平台进行经验介绍。
(三)学校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作为唯一初中代表在潍坊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发言,各类省、市推介会议在我校召开,引进专业力量,开展与其他区域、学校的交流,我校的改革经验得到各级各类媒体的推介,为更好的落实双减背景下教育减负增效做出贡献。
当然,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教师课堂评价素养限制了学生思维生长的问题仍为突出,例如教师的即时性评价难以指导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监控与调整的能力有待提高。
后续我们将继续研读《融于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等理论著作,在课堂上加强发展学生思维的评价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继续申报了山东省教育教学课题《学习型课堂社区下的教师评价素养提升策略研究》,以求提高教师评价素养。
经验是知识的连接,创造则是知识的再生。作为思维生长型课堂的学习载体,结构化单元的创设在迁移的基础上,提升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实践探索及思考
于江涛 李辉
学、学习、评价的一致性,也就是要解决课堂上“去哪儿、怎么去、到了没有”及其一致性的问题。随着“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究,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能够尝试将教学评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1.目标定位不准。目标是整个课堂的统领,没有一个合理的目标,评价任务就会失去方向,教学活动便会无的放矢。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主要基于课标、教材和学情,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不精准,往往从经验出发,导致制定的学习目标不能作为教学和评价的依据。
2.评价不够客观全面。在评价任务落实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学习信息,这些信息是判断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依据,基于各类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但是常态课堂上评价和反馈通常只依靠教师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具有主观性和偶然性,收集的数据缺乏准确性,不能真正实现评价贯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以评价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
二、信息化运用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必要性
学校自2020年开始使用山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慧写笔套件和平板电脑,开展“慧学”智笔互动课堂,打造新样态教学模式。借助“教学助手”、“互动课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化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成为助力学校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学校结合数字化办学特色,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中,探索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改变教育教学方式,逐步实现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期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
引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不断驱动教育教学形态变革,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还影响教育理念的转变。现代信息技术基于大数据,通过智能硬件和学习平台软件相结合,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学各个环节准确掌握学情,根据反馈及时改善教学过程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如何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教学研究,形成泛在的课堂模式,是值得我们研究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研究背景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中要保证教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化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成为助力学校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学校结合数字化办学特色,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中,探索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改变教育教学方式,逐步实现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期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
引言:
立思考意识初步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在课前检测中客观题系统自动判断对错,并立即生成统计图表,老师可以及时获取全班学生的答题反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认真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叙写学习目标,设计学历案,将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展示在学历案中,搭建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习支架。
以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为例,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将微课视频和检测题目通过平台发给学生,学生观看微课,借助课本学习新课内容,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平台及时反馈给老师,并完成相关的检测题目。老师通过分析反馈数据,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一目了然。其中“三角形的组成部分”这道题正确率为92%,说明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掌握的很好,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不讲,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即可,使课堂学习能聚焦重难点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而“三角形画高”这道题正确率仅为46%,说明学生通过预习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师在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后,将“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作为重点突破的学习目标,并设计对应的评价任务,在课堂上重点讲授。通过课前导学环节,老师在上课前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做到了胸有成竹,在课堂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中互学,技术助力高效课堂
围绕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在课堂过程中充分利用“互动课堂”的各种功能进行有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学生纸笔书写,教师机同屏展示、学情反馈、纸笔抢答、课堂评价”等,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合作互助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保证学习活动与教学目标、评价任务的一致
堂”电脑端软件和“人人通空间”APP,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平台教学资源和特色功能,全面打通课堂内外的学习行为,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利用点阵数码笔技术,在教学各个环节实时采集作业、练习、检测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数据信息的处理、存储以及可视化呈现,无论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实时监测,形成数据报表,构建基于网络和大数据的学习效果考核与评价体系。评价贯穿于整个流程,包括课前导学、同步练习、随堂检测、互动学习、教学数据分析等,精准的数据为学习分析提供依据,方便教师精准确定目标,实时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有针对性地调整评价任务和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实践探索
学校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三段六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课堂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该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六个环节实现对教学、学习、评价的全面贯通,高效互动、及时反馈,全面掌握学情,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其中“六环节”分别是课前预学、自我检测、合作探究、答疑助学、课堂检测、拓展固学。 (一)课前导学,精准定位学习目标
教师在教学助手发布课前导学,学生利用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自主进行预习,完成课前检测。学生能够主动预习和主动思考,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势必就会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独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另外基于数据分析,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精准推送错题微课视频、举一反三试题,有助于学生对薄弱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学生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完成作业,大大减少了作业时间,真正做到作业不出校门。
2.构建学生学习空间,促进自主学习。在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特色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学和学习资源。内容涵盖任务单、质量检测试题、实践作业、优秀课件、微课等资源,实现优质学习资源共享,方便师生查阅、下载资源,对线下教与学进行有效补充。与此同时,还利用互动课堂的实时录制功能,将上课的课堂实录保存下来,推送给家长,也为家校联系增添了一条新通道,方便学生在家随时能收看上课内容。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是生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课堂中讲授的知识点会存在部分学生没有听懂的情况,那课堂实录就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学习,能够在家将课堂没有听懂的内容重新再进行学习。所有内容对家长免费提供,这一措施,极大地减少了孩子补课精力上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三段六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基于网络平台开展备课、授课、教学、学习各个环节,构建起完善的学习效果考核与评价体系,无论课前学情检测、课中的互动探究,还是课后实时监测,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调整教学策略,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实现了智慧教学。
性,教师通过评价任务的落实,实时了解学生目标完成度,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评价任务,调整下一步的学习活动。
在课堂巩固环节,教师布置同步练习,学生利用书写板进行纸笔作答,客观题答题结果自动识别和批阅,主观题教师机同屏显示,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并进行有效评价,提高学生积极性。实时的数据反馈,为教师及时了解学情,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大大缩短了无效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三)课后拓展,数据赋能个性学习
1.分层作业减轻学生负担。以往学生作业以纸质为主,作业形式单一、学生掌握情况以及完成时长无法进行把控,无差异作业会导致学生“饥”“饱”不均。目前基于平台提供的教学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合理设计作业任务,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根据课堂数据分析,利用点阵数码笔技术、在线答题等功能,实时采集各种作业、练习、测试数据,精准掌握学生水平和薄弱知识点,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分层布置作业,实现个性化学习,改变传统作业的无效性和重复性。
通过实施分层作业,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给出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课堂作业,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给出综合性、进阶性的课堂作业,对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给出基础性的课堂作业。学生能够在各自的分层段中进行课堂作业的探究学习,相较于传统作业,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大大提高,像客观题系统自动批阅,主观题提供多元化的批阅方式,学生可通过试题解析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分层作业的实施能够改变学生“饥”“饱”不均的情况,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四、取得的成效
“三段六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构建出全新的教学、学习、评价环境,与教学各个实施环节进行融合、创新和应用,为教学过程增添更多的交互体验,让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使课堂集直观性、实践性、科学性于一体,真正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减轻了师生负担,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地,全面打造新样态教学模式。智慧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新时代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师生的数字素养得以提升。
各科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数字化评比活动,并屡获佳绩,共计获得数字化省级荣誉12项,市级荣誉18项,区级荣誉35项,1人入选”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2人被评为“区信息融合骨干教师”,1人被确定为“区信息化教学名师培养人选”。青年教师徐老师在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省级工作坊活动中展示了一节综合实践课,课堂实现综合实践、劳动、语文、科学、信息科技的多学科融合。通过“课前导学”功能,将课前搜集所得进行展示,实现了高效互动;课上学生应用笔记本电脑,动手实际操作,制作出精美的植物名片,通过打印、塑封、安装,完成制作,通过信息技术赋能,打造高效课堂。“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获取所需要的备课资源,而平台的各种信息化手段丰富了我的课堂教学形式,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徐老师说。
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市信息化教学实验校”“区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数字化成果和经验做法多次在“中国教育报”“市教育信息化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推
介,教育部、省市各级领导多次到我校调研指导,安徽、海南、陕西、青岛等10余个省市的参观团到我校进行智慧校园建设考察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不断提升学校的数字化水平,成果也在区域内得以辐射推广。
学校结合数字化办学特色,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丰富资源供给,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完善支撑服务机制,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有效提升教与学质量。在实践的过程中改变了教育教学方式,逐步实现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三段六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该模式使课堂于直观性、实践性、科学性于一体,真正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减轻了师生负担,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地,在区域内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在“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改革中构建出全新的教学、学习、评价环境,与教学各个实施环节进行融合、创新和应用,形成目标统领下的“教一学一评一体化”实施的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手段,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探究和实践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参考文献
[1]崔允漷,夏雪梅“. 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2]林攀登,张旭臣.智慧教育视阈下“教—学—评一致性”探究[J].新课程(下),2017(02):106-108.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多学科融合,主题项目式推进,让劳动教育真正发生
— 以《“麦小小”变形记》劳动项目为例
徐福霞
一、成果背景
1.《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劳动项目是“体现课程实践性特征,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实施载体”。劳动项目作为“无边界”的 课程,是劳动教育推进的主要途径,《“麦小小”变形记》劳动项目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融合了语文、美术、科学、数学等多门学科,深度挖掘各种资源,用结构化、序列化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的价值,培养劳动精神。 2.冬小麦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在潍坊种植面积广、种植历史悠久,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学校建设有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理想少年农学院,为本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场域支持。 3.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麦小小”变形记》劳动项目对学科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主题项目式推进,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实施策略
(一)目标统领,精准定位
学校立足于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验证研究成果——展示解决劳动问题”,确立在目标统领下进行项目化主题设计实施。以《“麦小小”变形记》劳动项目为例,确立了以下目标:
1.通过认识小麦种子的结构,了解小麦能做成麦芽糖的原理。
2.通过水培小麦,观察并记录麦芽的生长过程。
3.能够利用燃气灶、锅等工具,按照一定的步骤制作麦芽糖。
4.能够使用麦芽糖进行再次加工,制作自己喜欢的健康零食,并为零食设计合适的包装;通过分享自制零食,体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
(二)全程参与,项目推进
学校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在校园内为孩子们开发了“理想少年农学院”,带领他们了解农时、农事和农具,探究农作物的种植。从选种、育苗、管理、收获,孩子们在老师与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热情的参与劳动。班级成立责任小组,轮流值日浇水、除草、松土、施肥,管理班级的责任田。从农作物的播种到日常的打理,再到农作物的收获、加工、分享,孩子们体验和感悟着田间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学校倡导各班级建立“班级花园”,鼓
励孩子们利用有限的班级空间进行无土栽培和种植体验。基于此,学校开发了《“麦小小”变形记》项目化学习课程,带领孩子们认识小麦种子、了解小麦发芽的条件、进行无土栽培、记录小麦和麦芽的生长过程,然后利用相关的科学知识探索麦芽糖的制作,再将麦芽糖加工成各种食品,并在美术课堂上给自己的产品设计上商标,完成麦芽糖产品的包装,同学们还利用“希望小屋”活动的时机进行校园义卖,把钱捐给需要帮助的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感受劳动创造的价值、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幸福感。
三、项目内容
四、项目实施
(一)“麦小小”——认识小麦
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麦小小”,也就是我们的小麦种子。
1.观察小麦种子的颜色;
2.观察小麦种子的形状;
3.观察小麦种子的特征;
(1)问题交流:小麦为什么能做麦芽糖?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问题探究】(1)种子的出芽率该如何计算?探究答案:种子发芽率=(发芽种子粒数/播种种子粒数)×100%(2)冬小麦是冬天种植的吗?探究答案:小麦种类分春小麦、冬小麦。冬小麦需要低温锻炼时间长,所以必须秋天播种。 4.管理及时施肥浇水,大药,防止病虫害。 5.收获用镰刀收割小麦。运用传统农具,人工脱粒。
(三)“麦芽芽”——水培小麦
1.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课前调查:种子发芽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分享交流:种子发芽首先应该是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也就是小麦胚的结构要完整,还应该应该具备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2.无土栽培初探
得到我们想要的“麦苗苗”应该用无土栽培的方法。掌握无土栽培小麦的方法:
(1)在种植前,先将小麦浸泡1晚上,让小麦的胚真正吸水,利于小麦发芽。
(2)自己动手,将小麦均匀地洒在水培植物盘上。用喷壶喷水,将小麦种子喷水。每天要3-5次。
(3)观察“麦芽芽”的生长过程。用尺子量一量每天生长多少厘米。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小麦能做麦芽糖的原因——小麦含有较多的淀粉,在其发芽时,麦芽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2)认识小麦。
认识小麦种子的结构。
(二)回顾“麦小小”的成长历程——种植小麦
1.选种
交流发现:挑选饱满,没有虫蛀发霉的种子。
冬小麦的种植:北方冬麦区种植时间大约宜在9月底至10月上旬,这时候是16-20度,是最适宜小麦发芽的温度。
2.整地
将地面杂物清理干净;在土地表面撒上肥料;
用铲子、撅头翻地;将地面整平。
【问题探究】
为什么地面一定要平整?
3.播种
(1)土壤保持适宜的湿度;
(2)以行距行距大约20厘米进行挖沟,深度3--5厘米;
(3)沿着画好的小沟将种子均匀的洒在里面;
(4)盖上土,填平沟,将种子覆盖。
(四)“麦小糖”——麦芽糖制作
1.探究麦芽糖的制作步骤,动手实践。
(1)采用水培的方式,把小麦泡在水中让它发芽至3到4厘米。注意不要见阳光。
(2)麦芽切碎。可以使用料理机。
(3)糯米焖熟后同麦芽拌在一块。
(4)将拌好的糯米发酵4小时。
(5)滤出糯米转化的汁液,并用大火熬至粘稠。
(6)麦芽糖凝固后会变成琥珀色的糖块儿,再吃时把糖块儿加热。
探索创新: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看看最后是否也能得到麦芽糖哦!
2.设计麦芽糖包装。
美术课堂设计麦芽糖包装。
3.麦芽糖产品生产,装盒。
4.零食分享会。跟同伴分享美味,分享快乐。
(五)总结反思
1.学生总结反思(321工具运用)
在整个《“麦小小”变形记》过程中,你认为你自己做的怎么样?
梳理自己的三个优点和两个不足,小组内交流,然后请你的家长、老师或同学给你写一条建议。
我的三个优点:我的两个不足:(家长、老师、同学)给我的一个建议: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2.典型带动,助推劳动教育特色发展
坊子区理想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教育”的实施为路径,全面贯通学校、家庭、社会,构建起了包含校艺、家艺和农艺的“三艺”劳动教育课程框架,以“3+N”劳动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截止至目前,学生共获省市级荣誉48项。学校通过小学“三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打造“家艺、校艺、农艺”劳动教育格局,改变教育教学方式,逐步实现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潍坊市首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2次为省级会议、5次为市级会议提供现场,主要成果在《人民教育》发表,相关成果在《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发表推介,人教社专家专门到学校调研,海南、西藏、陕西等10多个省市300多人次的同行到校观摩学习。学校劳动教育做法多次在潍坊市教科院公众号、学习强国平台、潍坊发布、坊子发布、大众新闻网等媒体上报道。
2.团队评价
3.下一步活动计划
(1)通过本次探究活动,相信你的探究能力一定提升了很多,思考一下你在哪方面做得最好?
(2)在下一步的探究任务中,你会重点提升自己哪方面的探究能力?如何提升?
4.持续探究
《“麦小小”变形记》劳动项目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行动没有停止,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善于观察的习惯,勤于动手,我们不仅仅可以制作麦芽糖、自制健康零食,还可以尝日常生活中其他食品的制作。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为自己的产品设计更加有创意的包装、设计专属广告词等等。勤劳的你,智慧的你,一定会有更多创意!
五、项目实施效果
1.项目推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项目开发既要关注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劳动价值的引领、劳动精神的培育。《“麦小小”变形记》劳动项目的开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需求出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完成真实、综合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坊子区理想小学围绕“培养有根、有志、有识、有慧、有度,全面发展个性明显的理想少年”这一整体育人目标,坚持“普适性心理疏导”与“特殊学生个性化关爱”双线并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重点开展校内特殊学生群体心理关爱活动。依托课程建设这一主阵地,将学生心理关爱课程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开发了涵盖认识自我、情绪调试、人际交往、学会学习、升学择业等内容的心理关爱课程,旨在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引导学生自我心理调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小学特殊学生心理关爱课程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以爱为基础激发学生的生命力量
当周遭自然的丰富、活泼、美好内化到个体生命之中,个体内心就拥有了一个丰富、活泼、美好的世界。
心理关爱课程实施中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消极情绪或感受,用爱引导学生去积极建构自我,感悟生命之美,把握生命中美的瞬间,滋养学生的内心和生命力。
(二)以真为准则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
心理关爱课程应回归真实生活和真实体验,从学生实际的真实的问题出发,通过引导学生探讨、总结、思维碰撞与交流,尝试积极面对和悦纳各种困惑和问题,寻找适合自己的问题破解方法,并将方法加以实际运用,真正实现课程的源于生活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以趣为方法引导学生的多维参与
心理关爱课程应以活动和游戏体验为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通过自由的想象和饱满的情感投入到课程情境中。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也应该全方位的释放学生的游戏天性,尊重和保护学生在活动
小学特殊学生心理关爱课程
的设计与实施
李敏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小学特殊学生心理关爱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结合学校育人理念,构建“五域四维”心理关爱课程目标
在学校课程总目标的引领下,参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具体的标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特点及学生心理普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确定了指向学生心理关爱的“五域四维”课程目标。“五域”是指“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五大课程主题领域,“四维”是指每个阶段的目标都指向“认知理解、情绪接纳、方法探索、应用实践”四个评价维度。
表1
指向学生心理关爱的“五域四维”课程目标
(二)从问题出发整合资源,明确心理关爱课程内容
在学校课程总目标的引领下,基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特点及学生心理普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确定课程五大主题——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试和升学择业,依托学生不同年龄段心智发展特点及心理筛查中反馈出的不同心理困惑,设计不同心理关爱主题活动课程。目前学校开发的小学特殊学生心理关爱课程《“心”动力 新成长》课程内容包括5大主题14个子课题,各个子课题围绕课程主题,由浅入深进阶式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内容学习和心理自我调试。
(三)规范教与学流程,推进心理关爱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心理关爱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团体辅导,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师教学流程和学生学习活动流程规范心理关爱课程的实施,以课程为主阵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本课程开设年级为三-六年级,定于每周四下午延时服务时间开展课程。
1.规范教师教学流程
教师的教学从“团体热身、团体转换、团体工作、团体结束”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例如在《学习的苦与乐》教学设计中,团体热身环节重点为“认知理解”,通过学习体验“拍拍放松操”引导学生真实进行学习体验,真切感知到学习是什么;团体转换环节重点为“情绪接纳”,通过“找找学习之乐”“诉诉学习之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中的苦与乐,认识到学习中的苦与乐是正常存在的,可以尝试积极的情绪接纳。在本环节,师生通过互动及辩论发现不同的人对待学习之苦和学习之乐的态度不同,对他们的认识也大相径庭,从而得出结论——学习的苦与乐是人的主观感受,不是一成不变的;团体工作环节重点为“方法探索”,在本环节,学生通过故事阅读、小组讨论交流,进行情境体验,反思分享和碰撞成长,总结发现:苦与乐是相伴的,苦与乐可以相互转化,可以尝试积极乐观的看待学习之苦,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积极的苦中作乐,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能成就乐;团体结束环节重点是“问题解决”,在本环节学生积极尝试总结收获,付诸行动,将感悟到的方法用于自己真实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课程的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回归到解决学生的问题。
2.规范学生活动流程
学生活动主要以“思考-体验-总结-行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模式开展相关活动。例如在《生命的四季》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前先借助心理漫画或心理游戏体验思考生命的四季与一年四季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结合问题思考后发现生命的四季如一年四季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色彩和体验,但区别在于四季有轮回而生命只有一次,因此要珍爱生命。接下来,学生带着对生命四季的认识了解小猴子爷爷一生的故事,通过情境体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验,总结感悟到生命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收获,春天像童年时期孕育理想,夏天像青少年时期学习成长,秋天像中年时期奉献与成熟,冬天像老年时期反思与展望。最后进行“我生命的四季”生命畅想漫画绘制或游戏体验,活动结束后进行活动总结和升华。依托以上活动开展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活动、表达自我、疗愈自我的活动体验,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心中落地生花,让活动落到实处。
3.多措并举保障心理关爱课程实施
(1)合理规划,加强校本培训教研
根据学校课程整体规划,制订课程方案,安排课表,明确教育教学规范要求。课程教学中心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评价反馈等过程实行全程跟踪,并联合学生发展中心巡课,及时反馈和评估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课程进行适当微调。教师团队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破解难题,定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确保活动有效性。
(2)家校合育,建立积极的亲子沟通机制
倡导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的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增强彼此的理解、信任和情感联系。组建家庭支持小组,共享经验与与资源,依据不同心理关爱主题主题招募家长组成互助小组,小组内结合不同主题
交流互助活动,商讨关爱方法,共享关爱经验,分享交流心得,实现特殊学生家庭自助与互助相结合。
(3)加强与社区合作,提供多元化的关爱服务
建立学校和社区合作机制,尤其是建立社区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特殊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学校与社区合作,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特殊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如爱心保洁员、暖心助老等活动,让特殊学生们在不同主题活动中发现自身价值,与社区和社会发生关联,在活动中增强社会参与感,增强自身价值感与获得感。
(四)发挥评价育人效应 构建心理关爱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
在过程性评价中,通过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变化,从而帮助教师和学校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课程实施评价可以识别课程的优缺点,提供改进的依据,从而提升课程的整体质量和有效性,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终结性评价中,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反馈和家长反馈等方式,能够反馈教师在心理关爱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其专业成长和发展。学校也可以向家长展示心理关爱课程的成效,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信任与支持,促进家校之间的合作。
实施针对小学特殊学生的心理关爱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为其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优化小学特殊学生心理关爱模式,不断优化学生心理关爱课程,开发形式多样的心理关爱特色活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项目式学习(PBL)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具有更为独特的问题驱动性和实践参与性,能够引导学生在多样化和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中,积极吸收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培养文化意识以及锻炼思维能力。本文基于外研社三起点六年级下册Module 9和Module 10的内容,提取出主题“Graduation Season”,运用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大单元主题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究小学英语项目化教学的设计路径。
【关键词】主题意义探究 小学英语 项目化学习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作为一种创新的互动教学模式,鼓励学习者通过深入探究特定主题,搜集资料并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整合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并运用这些资源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通过设置真实的情景,以问题驱动,以项目任务为活动单位,项目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并创作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作品。这种基于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与同伴合作探索问题,也提升了自身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明确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语
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有意识的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核心,深入剖析教材,融合课堂内外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营造贴近实际、生动的主题环境,以关键问题为引导,激励学生在完成各个子项目的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策略来应对和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在帮助学生深化对单元主题理解的同时,实现对主题价值的深入领悟和提升。
一、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构建项目式学习模型
新课程标准建议“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在基于单元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设计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发展需求,创造性的梳理整合教材内容,适当的进行取舍、调整和补充,科学合理地分解项目任务,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符合现实的驱动性问题,设计梯度式子任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以多元的评价方式和循序渐进的问题链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参与度,使得生生乐学爱学。
笔者通过整合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Module 9和Module 10的教学内容,挖掘与探究单元主题意义,提取出项目主题“Graduation Season”,并围绕这一主题内容,分析与探讨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路径,具体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路径探究
刘鹏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二、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路径
(一)解读教材,提炼主题意义 笔者通过解读教材Module 9和Module 10的教学内容,分析两个模块的单元语言知识、话题功能、语言功能和文化知识等,研读学生已有基础、发展需求和现有认知障碍,整合模块内容,提取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主题,充分评估项目的可行性,最终确定单元项目。此项目的单元主题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学校生活与学习”主题群,功能是分享过去的回忆和经历并展望未来。通过对本单元的育人价值分析,提炼的单元主题意义为:“Graduation Season: The Stage of Life——Saying Goodbye”。人生有许多个阶段,从迈入小学学会“Say hello”到即将毕业依依不舍地“Say goodbye”,美好毕业季,让我们一起告别母校。在本项目中,笔者打破单元的固有框架,整合单元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
针对项目目标进行逆向设计,“以始为终”项目成果指向目标,通过两个梯度式子项目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项目作品,如图2所示。
同时基于项目主题大观念,分解出三个项目任务小观念,制定匹配项目目标的输出成果,并设计相对应的评价标准,确保目标、任务、成果与评价相一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推进项目的进行。例如,本项目的主题意义是“Saying Goodbye(学会告别)”,依此设计项目任务为“回忆过去并从中感知个人的变化与成长,从而感恩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和事,总结成长经验,进而对未来的初中学习生活做好更充足的准备”,分解三个小观念“小观念1 I change I grow”,“小观念2 Memorable primary school”,“小观念3 The shining future”,通过三个具有梯度式子输出任务,最终完成项目成果输出,即“输出4:班级/校级毕业演讲”(见图3)。
图2 六年级英语项目化图谱 Graduation Season
图3 项目主题大观念分解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二)目标引领,问题驱动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即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阶段的语言学习应侧重于视觉感知、听觉理解和口语表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际应用,鼓励学生通过创新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以此点燃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结合现实真实的情景挑选适宜的项目主题。通过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明确、可实现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指导整个项目式学习过程,确保教学活动既反映学科特性,又能够高效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本项目提取出以下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项目学科素养能力表现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能够作为一种高效的驱动工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和求知欲。教师应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且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引导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合作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问题。例如,提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前置性问题,提供适宜的课前阅读材料与学习支架任务单,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还要在课堂上以问题为驱动持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高度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外研版三年级起点Module 9 & 10为例,基于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已有知识储备和潜在发展需求,笔者整合两个模块的主题意义,将此项目的核心概念Graduation Season转变为驱动性问题“How will you say goodbye to your primary school?”。在入项活动中,设计了“Talk and say”的小组调查活动,通过子问题:What graduation present will you choose?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ou six years ago and now? What fun time did you have at school with your friend? How can you leave a goodbye message? 鼓励学生头脑风暴告别母校的方式,引发学习期待,激发学习兴趣。
在项目研究阶段子项目一中,通过分解驱动问题,以问题链拆解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项目核心主题概念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以问题为锚点“How will you
remember your time at primary school?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our school and to your friends?”,将个人生活经验与特定的主题相结合,逐步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子项目二中,学生在复习前两个课时的基础上,回顾小学生活以展望和畅想初中的学习生活,教师提出子驱动问题如“Which middle school are you going? How will you go there?”等,以符合现实的真实问题为驱动,引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紧接着通过问题链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探究支撑,例如“How do you feel for the coming middle school life? What’s your plan for your middle school life?”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时也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整合问题清单,推动全班学生开展项目探究活动。在出项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归项目驱动问题,设计整合项目成果的环节,辅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并以产品的形式进行展示(见表2:项目本质问题、驱动问题和子驱动问题的提出)。
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应利用真实鲜活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作为驱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全面而深入的课程学习,同时也应注意问题多样化,把握问题难度,例如设置事实性问题“你的母校有多少学生?”,推理类问题“你觉得同学们对于初中学习生活会有哪些的焦虑?”,发散性问题“初中学习生活与小学学习生活相比会有哪些不同?”。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基础的文本信息理解过渡到对文本的意义的深度思考,确保学生能够在积极参与反馈的过程中,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三)构建项目任务,支架合作探究
在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中,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核心,教师应在整合单元主题的基础上,融合学段各学科相关主题内容,依据项目主题,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结合学情与项目目标分解子主题,循序渐进,设置阶梯式的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并进行创新性的内容补充重组,开发适应项目学习者语言发展需求的资源。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搭建能够充分交流与分享,能够及时评价与反馈的平台。学生在多样化和逐步深入的活动中,运用语言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项目设计阶段,教师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整合教材单元的逻辑结构,还要超越教材的界限,基于学生的语言认知发展特点,探索如何丰富主题阅读材料和创新项目任务。在此项目中,笔者以“Making presents for our school”为主线,根据子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学情,对每一课时进行任务分解,从入项到研究,再到出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在逐步解决子任务的过程中基于主题意义进行项目式学习(见表3)。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设计。例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列出每个任务的具体步骤和要求,以及预期的完成时间,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目标;利用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明确项目目标和步骤,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促进他们对学习过程和成果的深入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邀请学生共同进行示范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架。(见图4:项目课前调查单和课中任务单)
(四)展示成果,评估效果
评估学生的项目作品或成果是一项多维度的教学活动,它不仅能够衡量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能够深入洞察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在本案例中,教师采取个人演讲、校园风貌连环画、书面写作、小组毕业展示板、VR视频等多样化的成果展示形式。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项目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它也是检验项目成果是否达到预期标准的有效手段。在评价设计时需指向项目学习目标,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创新思维和组织协调能力。评价标准应具有学科特性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在本项目的评价中,作者采取了过程性评价与多元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任务完成的深入理解,而且通过评价结果的排名汇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也应确保评价方式和标准能够准确反映和评价学生对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适当给学生指明项目探究方向,让学生围绕单元内容从多个角度细致、深入地展开学习[1]。教师应以真实任务为引导,以结合学生实际经验的问题为驱动,在学生的项目式合作探究中,则需要提供充分且适当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实践,形成关键的学科素养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主题的疑问或想要探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作为项目探究的起点。通过课中任务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大项目分解成小任务,并分配给不同的学生或小组。
学生学习支架的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应结合学习内容,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发展需求进行
表3 项目任务分解
图4 项目课前调查单和课中任务单
科知识的掌握,给予学生及时且真实的反馈,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小组团队合作精神。
项目成果的展示可以采用作品展示型、表演型、实践探究型等多种方式。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化评价等多维度评价方法,可以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通过组织班级展示与校级展示,在班级展示中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个人成果展示分享与评选,选评优秀代表进行班级展示与校级展示。在小组成果展示中,以海报,毕业留言展板,毕业演讲,母校介绍视频录制等形式进行毕业演讲达人,学校代言人的竞选与优秀小组成果的竞选。在成果项目研究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以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反思能力。
三、结语
此次项目化学习活动在综合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在即将毕业的时候珍藏记忆、祝福未来,并在合作互动和呈现的过程中感受小学生活的美好,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恩,热爱生活。在项目化英语的学习中,学生经历的不仅仅是一节英语课,更是一次时光穿梭的旅程,一次心灵的对话。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学习如何表达和协商不同的观点,培养倾听、尊重和理解他人意见的品质,这种互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能够提升他们的社交技能。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能够将单元主题进行整合,使学生在熟悉的主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项目式的学习能够引领学生以问题为驱动,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在多样化、真实性、层次性的实践活动体验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雪琼,陈 燕.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以Module 1 Seasons 为例[J]. 英语教师,2023,23(14):39-42,47.
教学研究
坊子教研
04
05
主题式运动项目,搭建学生运动
发展“大舞台”
孙月平
柔韧性;高年级则通过练习坐位体前屈、肩肘倒立、挺身跳等动作提高灵敏度、增强力量。不同年级伴随着相同的音乐完成不同梯度的项目,大课间运动时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充分体会运动的乐趣。
通过主题式运动项目下的课程整合,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技能与方法,课间进行巩固练习,坐位体前屈、肩肘倒立、仰卧推起成桥等动作的完成率达99.8%,体质检测中坐位体前屈成绩平均提高9.4分。
二、观操查找问题短板,以练促学
拓展问题发现场域,体育教师组成观操小组现场问题诊断,帮助学生提升锻炼质量,并回归课堂进行巩固跑、扔沙包、武术操四个大课间主题项目,并将跳绳作为常规项目穿插在四季主题活动中。
教学中,学校围绕主题式运动项目整合教材内容,进行分年级、分层次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如体质操项目将大课间活动的体质操作为单元教学,与体育教学中的体操运动单元相结合。低年级和中年级练习横叉、跪坐后躺下、仰卧推起成桥等动作,锻炼身体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兴国小学基于学生年龄发展特点与体质健康需求,探索跑、绳、操等主题式“课堂+课间”运动项目,通过“课堂打基础一课间练能力一比赛提技能一评价促发展”的学、练、赛、评一体化实施,不仅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与课间优质资源的有机融合,而且搭建了学生合作、挑战、创新的乐学平台,成就了学生发展的“新起跳”。
一、确定四季主题项目,以学为基
项目的确定从发现学生运动短板开始。在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报告分析中,兴国小学发现全校学生在速度、灵敏度和柔韧性三方面普遍存在“瓶颈”。在诸多体育项目中,跳绳作为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体质操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柔韧性,与体育教学中的体操教学内容相融合;扔沙包可提升学生的灵敏度、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同时与体育教学中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融合;而武术操既能与体育教学中的武术基本动作教学相结合,又能在柔韧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力量。最终,学校确定了体质操、往返跑、扔沙包、武术操四个大课间主题项目,并将跳绳作为常规项目穿插在四季主题活动中。
教学中,学校围绕主题式运动项目整合教材内容,进行分年级、分层次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如体质操项目将大课间活动的体质操作为单元教学,与体育教学中的体操运动单元相结合。低年级和中年级练习横叉、跪坐后躺下、仰卧推起成桥等动作,锻炼身体的
题式运动项目进行期间主要针对阶段性学习内容开展的集体比赛,各班级挑战部分高难度动作的完成率。如“仰卧推起成桥”挑战赛、“燕式平衡”挑战赛、“收绳归队”挑战赛等,每班有三次挑战机会。为了提高优秀率,学生组成互助小组相互指导练习,给同伴当老师,指导方法、传授经验;也给同伴当“镜子”,互相模仿动作,发现并纠正问题。学生在集体目标的引领下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集体参与挑战,增强了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的能力。长期主题比赛是由个人或集体在开学初确定挑战目标,完成挑战目标即可获得挑战完成奖,成绩突出的个人或集体获得表彰奖励。包括个人赛和集体赛两种形式,每学期组织一次。如“单人跳绳校园吉尼斯比赛”“花样跳绳校园吉尼斯比赛”“10人跳长绳2分钟校园吉尼斯挑战赛”等。固定的比赛活动形成阶段性校园比赛纪录,让学生在长期锻炼中不断突破纪录。以1分钟单人跳绳挑战赛为例,四年级的合格目标为49个,良好目标为119个,优秀目标为135个,满分为149个。年级纪录为202个,设校园吉尼斯纪录奖1人、校园吉尼斯纪录潜力奖10人、超越满分奖和目标完成奖若干。开学初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确定挑战目标,在大课间活动中对标目标练习,锻炼后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五、完善主题项目评价,以评育人
以评价推动项目优化与学生体质提升,主要包括班级整体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学生个体的诊断性评价、学生间互评、小组间互评等。班级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班级在出操、退操过程中的队伍行进情况和活动到位情况,以及在主题项目活动中的参与人数及秩序,关注学生的集体
的柔韧性;高年级则通过练习坐位体前屈、肩肘倒立、挺身跳等动作提高灵敏度、增强力量。不同年级伴随着相同的音乐完成不同梯度的项目,大课间运动时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充分体会运动的乐趣。
通过主题式运动项目下的课程整合,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技能与方法,课间进行巩固练习,坐位体前屈、肩肘倒立、仰卧推起成桥等动作的完成率达99.8%,体质检测中坐位体前屈成绩平均提高9.4分。
三、观操查找问题短板,以练促学
拓展问题发现场域,体育教师组成观操小组现场问题诊断,帮助学生提升锻炼质量,并回归课堂进行巩固练习。以8字跳长绳活动为例,教师在观操中发现影响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摇绳速度和摇空绳,于是在下节课上指导学生调整摇绳速度和跟跳节奏,并引导学生以同伴互助形式探究,使8字跳绳纪录由256个提高到305个,学生快乐指数和自信心大大提高。
此外,教师针对观操和课堂发现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家庭练习。如体质操练习,教师将跪坐后躺下的前后动作连贯性作为作业内容,录制练习指导微视频,让学生对照视频在家中练习。学生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熟练度,不仅突破了重点难点,还发展了运动协调能力。
四、设计主题比赛活动,以赛激趣
学校定期组织主题式运动项目比赛,分短期比赛和长期比赛两类。短期主题比赛是在主
教师发展
坊子教研
04
05
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诊断性评价是教师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标准》项目进行检测,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发展情况,有助于教师把握运动负荷的尺度,及时调整运动方式和运动密度;互评主要是学生同伴间或小组间对主题活动项目的方法掌握情况和完成水平的评价,让学生懂得欣赏他人。完善的评价机制让每一名学生在快乐中参与、在参与中发展,并形成健康、阳光、积极的心态。
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学生快乐高效地参与运动锻炼,体质显著增强。“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主题式运动项目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品格,学生在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发展交流研讨会上展演,得到专家的高度好评。
教师发展
坊子教研
04
05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单元教学设计
马如意 陈艳丽 王文卿 王琪琪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人类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结合前期学习的生物现象,深入理解辨析遗传和变异;梳理遗传的本质和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结合所学能解释遗传变异的原
因,推断遗传变异的相关规律,解释生男生女的概率和原因;并对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解调研,说出遗传变异的应用和相关技术的展望。本单元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性状的遗传》《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生物的变异》《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五部分的内容。在本章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辨析概念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科技成果,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单元目标
1.分析相关的实验和科学史,明确遗传相关的物质,制作相关的模型,说出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2.绘制性状遗传图解,说出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归纳显隐性性状的判定并解决遗传概率相关的问题。(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3.绘制性别决定遗传图解,区分男、女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的构成,分析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及性染色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解释生男、生女概率相等的原因。(科学思维)
三、评价任务
1.能够结合实验过程和科学史,制作出完整的模型,能正确的表达三者之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对应单元任务1)
2. 能灵活应用所学的方法,快速准确的判断显、隐性性状及遗传概率。性状遗传图解绘制熟练流畅标准,绘制内容完整。(对应单元任务2)
3. 能熟练准确的说出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明确男女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绘制性别决定遗传图解,准确解释生男生女概率相等的原因。(对应单元任务3)
4. 能说出遗传病的类型,并准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能说出优生优育的措施。
(对应单元任务4)
5. 能说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和意义,说出与遗传变异相关的生物技术及应用.。(对应单元任务5)
四、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单元学习任务
一对正常的新婚夫妇,男方小王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小美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打算孕育自己的孩子,有很多困惑一直困扰着他们,其中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他们能生出肤色正常的宝宝吗?在孕育之前他们又能采取哪些措施,以保证能生出健康的宝宝呢?
课时学习活动
(一)单元起始课
目标:
1.研读文本,整体感知本单元的内容,并明确本单元的任务。
2.结合自己的感知学习,尝试解答这对夫妇的疑惑。
3.标注自己的疑惑点,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重点探究。
探究一:结合单元情境,明确本单元任务
探究二:研读文本,初步为小王和小美这对夫妇解疑答惑。
探究三:寻找并标准疑惑,在以后的学习中重点关注。
(二)单元探究课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情境:困惑1--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白化病的遗传是与那些结构相关呢?
目标:
1.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研读文本,说出染色体的构成及分布特点;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等材料
料,认同DNA主要的遗传物质,明确DNA的结构特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通过制作模型或绘图,准确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数量和位置关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探究一:白化病的遗传与细胞的哪一结构有关呢?
探究二:白化病的发生究竟与细胞核中哪些遗传物质有关呢?
探究三:构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第二节《性状的遗传》
情境:困惑2--新婚夫妇小王和小美表现正常,小王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小美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他们能能生出肤色正常的宝宝吗?
目标:
1.通过举例对比分析,正确区分性状和相对性状。(生命观念)
2.通过分析实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制作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模型,总结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3.通过分析性状在亲子代的表现特点,学会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初步尝试运用遗传图解解决小王夫妇的困惑。(科学思维、态度责任)
探究一:研读文本,结合材料,区分性状和相对性状;
探究二:分析转基因鼠和豌豆的遗传现象,总结基因和遗传现象之间的关系;
探究三:书写性状遗传图解,说出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第三节《人类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情境:困惑3--这对夫妇的宝宝将会是男孩还是女孩呢?是男孩或者是女孩的概率是多少呢?生男生女是取决于女方还是男方呢?
目标:
1.通过自主观察,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的差异,认同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能说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三)单元总结课
目标:
1.通过梳理本单元解疑答惑单中对应的知识,完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2.结合家族特征调查表,尝试完成遗传特征预测图。
探究一:完善本单元知识体系;
探究二:遗传特征预测;
探究三:总结反思
五、课时安排
(一)单元起始课:0.5课时
(二)单元探究课:共6课时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1课时
第二节《性状的遗传》2课时
第三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1课时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与人类优生》1课时
第五节《人类基因组计划和遗传变异的应用》1课时
(三)单元总结课:1课时
六、单元作业设计
针对遗传和变异的应用及相关的生物技术制作调查报告单。
3.通过分析实例,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生命观念、态度责任)
探究一:观察人类染色体,梳理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数量变化关系,说出男女染色体的构成;
探究二:结合绘制性别决定遗传图解并操作生男生女比例的实验,说出X、Y染色的传递归纳率,解释生男、生女概率相等的原因。
探究三:结合所学,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与人类优生》
情境:困惑4--这对夫妇的宝宝出生后会跟爸爸妈妈长得一样吗?问什么长相会有差异呢?白化病究竟是哪一类型的遗传病呢?这对夫妇为了确保能生出健康的宝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目标:
1.分析变异和遗传病的原因,说出变异和遗传病的类型,并能区分变异和遗传病的的类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结合遗传病的病因,总结优生优育的措施。(科学思维、态度责任)
探究一:研读文本案例,说出变异和遗传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相应的描述判断变异和遗传病的类型;
探究二:结合遗传病产生的原因,说出优生优育的措施。
第五节《人类基因组计划和遗传变异的应用》
情境:困惑5--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遗传病能否治愈?遗传变异还有那些前沿技术呢?
目标:
1.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和意义,说出遗传和变异在杂交育种等领域的应用。(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2.查阅资料,分享与遗传变异相关的前沿技术。(科学思维)
探究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及意义;
探究二:查阅资料,说出遗传变异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调查与遗传和变异相关的生物技术;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张琳 宋晓敏 曲斌 李晓丽
【第一部分: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杨家埠研学预算为情境主题,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单元 大概念为乘法运算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累加的结果。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扮演研学预 算师,进行费用和物料核算。学生将迁移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经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 算、笔算、估算及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形成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 识。本单元共安排三种课型,包括单元起始课、深度探究课、单元整理课等,共计 6 课时。
【第二部分: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一、课标分析
【学段目标】
能进行较复杂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 【内容要求】
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乘除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学业要求】
能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
【教学提示】
1.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
2.数的运算教学应利用整数的乘法运算,理解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过程中, 感悟如何将未知转为已知,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
二、教材分析
(一)纵向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本单元通过迁移旧知识,沟 通整数乘法运算的一致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小学阶段,乘法的运算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乘法的初步认识为算理算法的沟通奠定认知基础,通过拆分和合并转化为表内乘法。第 二层次的学习为第三层的迁移运用提供法理支撑,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
(二)横向分析
通过对人教版、北师大版、青岛版三个版本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教师发展
坊子教研
04
05
共设置两个前测题目。题目 1 是测评学生的计算 能力,题目 2 是测评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
(一)学情前测
(二)前测分析
在题目 1 的三道计算中,处于水平 0 层次的占 2.2%,三道算式全部计算错误;处于水平 1 层次的占 17.8%,出现计算层次不清、进位错误等;处于水
教学启示:
1.创设真实情境,建立情境与运算对象的联系
结合地域特色,创设杨家埠研学预算的真实情境,赋予学生“研学预算师 ”的角色,在 各种费用、物料的计算中,让运算对象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解决 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注重算理沟通,形成乘法运算的结构化认知
整数乘法运算,其本质就是计数单位的累加。衔接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一
位数、两位数 乘两位数,迁移类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感悟已知到未知的转化,沟通整数乘法 运算的一致性。
3.丰富多元表征,沟通算式与模型的深度联系
基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面积模型进行算理表征,将算式的拆分和图形的拆分建立联 系,使不同的算式都能在面积图中表示出来,建立递等式、竖式、面积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借助“形 ”的表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通过对四年级 45 名学生进行学情前测,
平2 层次的占 24.4%,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正确,但是没有迁移运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处于水平3 层次的占 71.1%,能迁移之前的学习经验,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能够迁移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基本 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错误原因多数是进位错误、加法错误,说明大多数学 生能够掌握程序性的计算问题。但对算理的理解还相对困难一些。
由此,我们在本单元中,需要强化对算理的表征,使得算理、算法相互融通。如,在口 算教学中,400×20 ,可以先算 4×2 ,求的是计数单位的个数,再将 100×10 ,两个计数单位相 乘,有产生了新的单位“千 ”,所以得到 8 个 1000 ,也就是 8000。
四、单元目标
(一)大概念
乘法运算同加法运算一样,都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累加的结果。
(二)单元目标
1.通过迁移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经验,自主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 找到各种算法之间的关系,理解计算的道理,形成运算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估算意识。
3.经历“积的变化规律 ”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的一般性,能运用规律进行乘法的简便 计算,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
教师发展
坊子教研
04
05
【第四部分: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设计了三种课型,分别是单元起始课、深度探究课、单元整理课,起始课和整理 课分别 1 课时,探究课 4 课时,共计 6 课时。在原有青岛版教材编排下,将笔算一课分成两 个课时,分别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和中间末尾有 0 的计算。
【第三部分:设计单元评价任务】
一、单元大任务
根据威金斯 GRASPA 表现性任务的六要素设计,呈现以下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
金秋十月,坊子区兴国小学四年级打算组织杨家埠研学旅行活动,赏民间大观园,品非 遗文化盛宴。为做好研学准备,需要提前进行费用核算和物料核算,主要包括乘车费、午餐 费、门票费、物料准备等。请你作为一名小小研学预算师,结合实际需求,做一份研学预算 方案。
二、翻译学生行为
三、设计评价任务
四、单元评价标准
【第五部分:规划单元学习活动】
【第六部分:单元作业设计】(略)
“泰山三日游”旅行策划
——综合实践活动作业设计
一、作业目标
1. 通过规划旅游行程和预算,加深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 展数学思维。 2. 在制定旅游计划中,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 习成功的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二、作业内容
1.了解泰山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中国著名的五岳之首。
教师发展
坊子教研
04
05
(1)如何预定房间最省钱?(2)计算两天住宿费一共需要多少钱?(3)宾馆的住宿费通常包括早餐,但旅行团还需安排 5 顿饭。如果每人每餐的伙食费是 50 元,三天的伙食费一共需要多少钱? 4. 购票问题 泰山景区门票价格如下:
兴兴身高 1.45 米,国国身高 1.38 米,兴兴的爷爷今年 62 岁了,其它人都在 60 岁以内。 请你算一算,这个旅行团购买门票和索道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5. 预算方案
如果旅行团选择高铁出行,请你帮助兴兴和国国对本次旅行需要的费用做一个总体预算, 并形成完整的旅行方案。
6. 拓展应用
制定完泰山三日游方案后,你是否也想和家人一起外出旅行呢?请参照以上步骤,查找 相关资料,上网或咨询旅行社收集信息,制订出全家的旅游计划,并做一份旅行费用的总体 预算。
兴兴和国国是好朋友,都是潍坊小学四年级学生,今年 10 岁,两个大家庭 共 14 人(每个家庭都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和一个小朋友组成。)计划寒假期间前往泰山旅游。以下是他们规划的旅游行程: 第一天:早晨从潍坊出发,预计中午到达,下午游览岱庙,晚上住在泰安市区。
第二天:清晨开始登山,沿途游览主要景点,晚上在山顶住宿观看日出。 第三天:上午继续游览其他景点,中午下山,返回潍坊。
2.交通出行 从潍坊市到泰安市有两种出行方式可供选择。
(1)一行 14 人选择哪种方式出行更省钱、方便?请你通过计算比较帮他们找到最佳出行方 案,并说明理由。
(2)潍坊市到泰安市的路程大约 300 千米,高铁平均时速约 300 千米/小时,如果选择高铁,
早晨 8:00 从潍坊出发,中午 12:00 前能否到达泰安市?
3. 住宿餐饮
第一天计划在泰安市区某宾馆入住,房型及价格如下表。
第二天在泰山山顶某宾馆入住,价格略高但风景绝佳。
以数学之光 点亮智慧之路
张连梅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学生“喜欢”的这把火,想要被点燃,时刻都需要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数学学习的“内驱力”。撬动孩子数学学习“内驱力”。
一、增强“亲密度”,以爱育人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老师除了给予每个学生学业上的关注,还要做学生最亲密的朋友,让孩子觉得他是被爱的。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亲密度”,孩子们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许多时候,我从不吝啬以多种形式向学生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喜爱,比如某位同学主动送上改正后的习题,我会大大夸赞一番。当某个孩子的回答很有创意有思想的时候,我会停下来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某位同学情绪不对,我会抱抱她,及时了解疏通;答应了同学的事情,我一定会尽全力办好......这些真诚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真心接纳老师,从而敢于改变自己,不断成长。
二、培养“主动性”,探究激趣
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要激发孩子主动思考的内驱力,让他们愿意去想为什么是这样,或者为什么不能是这样。在学习“可能性”的时候,我们都会遇到幸运大转盘的问题。一般来说,孩子们都能发现:一等奖的可能性小,二等奖次之,三等奖的可能性最大。能得出类似这样的发现即可,毕竟本单元就是要理解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但是落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设计幸运大转盘,该怎么
做?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学问呢?我抛出了这个问题,引发了班级大讨论,大家纷纷猜测,于是我让大家回家问问父母、找找资料了解一下转盘的奥秘。第二天一交流惊喜连连,孩子们找到了各种场合中的转盘,有商场里的,有希沃工具里的,甚至有同学还联想到了信息技术课中用编程做出的幸运大转盘......他们都分成了大小不同的区域,也代表了不同的奖项。一边交流一边问题又来了:我们分享的这些转盘都是圆形的,这是为什么?正巧链接到了我们“圆的认识”这一单元,符合我们对单元学习顺序的调整。借助圆的特征和对扇形的认识,学生对转奖盘设计成圆形背后的道理有了更加科学的解释。那么我们要把每个奖项设计成多大的扇形呢?“比”“分数”和“百分数”的探究需求也应运而生,精彩的疑问一串一串,探究也越来越深入,课堂活了起来。
这样的数学课多么有意思呀!像这样的学科内和跨学科实践活动我们还有很多,看上去像是“不务正业”,但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都在主动思考,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陪伴孩子一生的财富。
三、提供“脚手架”,增强成就感
我们班同学学习是有“百宝箱”的,“百宝箱”里是我和学生一起“摸索”出来的绝密武器,其中一个是纠错小专家。之所以说是“摸索”,是因为这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套路”。
为了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我在低年级就“别有用心”地进行引导,我们在班里设置了比赛项目,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周都出题让学生进行比赛,几次下来,有的学生
教师发展
坊子教研
04
05
课堂改进——青年教师的立身之本
陈洪亮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深刻认识到,课堂是立身之本!让自己的课堂快速达标,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新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要讲课堂达标,就不得不从我心目中好课堂的标准说起。幻灯片展示的是我制作的“课堂五层次”金字塔,如图所示,我觉得好课堂应该是从学生的角度界定的,低层次的课堂学生往往不想学,没在学,学不会。如图中第二层次的课堂表面热闹,实则无效;第三层次的课堂没有反馈,难免低效;第四层次的课堂,则忽视实践,难以知行合一。只有像第五层次这样同时具备图中四个要素的课堂才是我改进自身教学的目标和追求。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我做了如下努力:
1.“懒”中激趣,引领学生参与展示
课前“勤”中精益求精,课上就要在“懒”中激趣引领。这里的“懒”并非不作为,而是要将自己在课堂上的精力放在对学情的把握上,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生去活动,去表现。许多课堂以机械重复的讲练为主,老师疲劳不说,学生也没有兴趣,思维更是没有调动。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我尝试激励。我利用担任班主任的便利制定了一套量化评价制度,对优秀小组和个人的评选予以明确规定,辅之一些非物质的奖励,比如荣誉称号、奖状等。
其次,我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在任务的布置上,变传统的讲解练习为任务驱动,多给学生机会进行合作学习,并进行成果的展示。例如,在讲解《儒林外史》时,我开展了小说人物大家谈的活动,分组讲解人物,如在上半年中考研讨会上,
我在讲授诗歌时,也将诗歌阐述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们。在课堂上努力解放自己,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看似“懒”,实则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勤”中求精,整体设计思维进阶
思维的调动,即由低阶向高阶思维转换,是课堂上真实学习发生的体现。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落地,关键在思维的培育。没有老师在备课时针对思维进阶的精心设计,就不会有课堂上精彩的呈现。在这个暑假,我参加了潍坊市语文三说比赛,在马科长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获得了潍坊市第三名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大单元教学的认识更加深刻。此前,我已尝试改进设计,探索内容整合与结构化,研究以结构化单元创设思维生长型课堂,并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单元知识结构化、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创设、设计促进思维进阶的情境任务等方面的探索,获得了潍坊市四创项目一等奖和潍坊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行”中求实,评价启发反思迁移
近年来,我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学了不等于学会了”。它时常警示我要关注学情,尤其在自己的课堂上,创设恰当的评价任务,设计科学的评价量规,给予学生评价反馈,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等都是我探索的方向。我积极参与山东省教育教学专项课题《学习型课堂社区下的教师评价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督促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评价素养。同时,我还连续两年参与区语文命题活动,在一次又一次对题目修改中,学会了更多的命题技巧,让我在评价学生时,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就很苦恼,因为他总是得不到那颗心心念念的“小奖章”。就此,我们开了一个分析会,大家激烈讨论,最后发现老师出的题目,就是从他们最近的错题里找的,这下他们就特别留意自己的错题,在每周比赛之前会自己回去看自己的错题,下一次比赛时确实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但是,下一次比赛时问题又出现了,大家发现题目变了,不是他们见过的题目,第二次讨论会应运而生,讨论中他们发现,这次的题目从原来的“吃包子”变成了“踢毽子”,数字也变了,本来是8,现在是5,但是感觉本质好像没变,小小的脑袋瓜们就开始想啊,讨论啊,最后他们决定向我求助。
看到小家伙们期盼的眼神,我抖出“法宝”,就是全区推行的数学四步改错法(原题—寻找错因—正确解答—同类题巩固),寻找错因和同类题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难的。所以在操作时,我列举了几个常见的错因让他们参考,同类题先从换数字开始尝试,后期就开始换情境,甚至加入相关类型的题目。当然了,这项工程很大,后期维持并不容易,所以,我在后续还设置了评选、分享、家校合作等一系列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面对面指导,及时发现困惑、肯定进步。而对于大家共同的易错点和重难点,我们还有专项练习,举一反三。对于改错这个“老大难”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就这样持续有效进行着,几年下来,孩子们已经养成习惯,几乎都成了纠错小专家。善于分析错误、改正错误,养成纠错习惯,学生学业质量稳步提升。
四、培养“力量感”,突破自我
“力量感”是我在心理学课中学到的一个新词,是孩子可以做某件事的自信。只有
当我们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学生才有可能还我们一个精彩。我班有个学生小英,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当我主动提问她时,她总是用最微小的声音回应我,支支吾吾地讲不清楚。我分明就看到了她是有多么的紧张!而这份紧张之下,藏着的就是她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不自信。课下,我握着她的手、看着她眼睛,对她说:“你上课很专注,听讲习惯很好,也很善于思考,如果你能大胆一些那就更好了!”后来,我就经常交给她一些努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去做,真诚地鼓励她,她慢慢建立起了自信,在五年级的这次考试,数学达到了A等级。
其实,像这样的教育故事还有很多,在每一所校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身上上演。我所期望的就是用教育智慧打开每个孩子的数学思维,用数学之光点亮孩子们的智慧之路。
教师发展
坊子教研
04
05
年味永流传
坊子区博文现代学校八年级十班 赵书菡
一盏灯笼,照亮了传承之路;一幅对联,写尽了年的传承。又是一年除夕,我抬头仰望天空,觉得今年的烟火,竟与往年不同了。
小时候,我总是盼望过年,盼伙伴来玩时的热闹,盼准备年货时的忙碌,盼除夕的烟花照亮天空。当然,最盼的,就是得到一个小灯笼。老家有一个传统,就是要在除夕晚上给家里的小孩一盏灯笼,寓意来年红红火火。而就是这几盏灯笼,伴我走过了儿时几载春秋。
后来,我渐渐懂事了,便不再盼着玩闹,而是盼着准备年货。因为那时,我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听到长辈的夸赞,让我心满意足。
再大一点儿,我彻底不再盼着过年。至于为什么,我并不清楚,只觉得现在的年与儿时的年不一样了。见着长辈们再次递给我那盏小灯笼,我摆了摆手,并没有要。几次见祖父祖母干活干到腰都直不起来时,我心里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长辈们要这么忙碌地准备过年?都是团圆饭,为什么不能从外面买回来吃?这些问题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直到我无意间听到了那场对话……
那是今年除夕的前一天,祖父和祖母坐在一起闲聊起来,无意间聊到了过年。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困扰我很久的问题:“为什么过年一定要这么辛苦啊,直接去饭店不是更省事吗?”祖父祖母听到后,略微愣了愣,语重心长地说道:“傻孩子,都知道累啊,我们不傻,但这是咱
老一辈人传下来的传统啊!”祖父祖母没读过多少书,平月里不善言辞的他们,这次说出的短短几句话,令我错愕在原地,良久说不出一句话……
那一刻, “传承”二字在我心中第一次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现在细细回想,年味其实越来越淡了,从前的年是热闹的年,是欢喜的年,亲戚街坊四处串门,伙伴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路上放鞭炮,大人们也露出平日里难得见到的笑容,万象更新,令人喜悦。而现在的年并不是真正的年,而只是有传统节日的名头罢了。祖父祖母深知这一点,所以才会不知疲倦地保留下原来的传统.我站在原地,点了点头。除夕夜,我终于又欢喜地接过了那盏属于我的小灯笼,跑到院里,抬头仰望被烟火点亮的除夕的夜,一心一灯,笑了。
何为传承?现在,我似乎得到了答案,传承,传的是过年的习俗,传的是年味,传的是亲情,传的是传统文化,传的是永恒的中华文明。
何为传承?是------年味永流传。
(第二十六届“语文报杯”中学生主题征文特等奖 指导老师:周淑娟)
提起笔写不出任何诗句,记忆中的山河早已失去颜色,可为何那漫雪纷飞的场景却总要拂在脑海,挥之不去。天寒地冻,又是一年。
我望向窗枫,暴雪倾下,寒风凛冽。那棵树站在那条路边已经很久很久了。春时,喜鹊在它的臂膀上安家筑巢;夏时,有三五好友的嬉戏打闹;秋时,有大人们在它的树荫下闲聊家常;冬时,却只有它独自一人,孤零零的,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无人陪伴。可自从他来以后,似乎又有了什么不一样。
是什么时候呢?他悄悄地来到它身旁,为还是树苗的它扶正身体,喂它喝水,替它抖落掉它肩膀上的灰尘。风掀翻了老人的衣角,雪落在了老人的眉梢。他倚着它,它靠着他,静静地。它像是有千言万句向他倾诉,而它便是他的依靠。他每每看向他时,眼睛里的光像潭水,反射出它的影子。风轻轻晃着他的树叶,“哗哗”的伴奏下,他瞳孔中的雾气仿佛消散了些许,只有那抹鲜绿依旧,初心永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每天都到它身旁,轻轻坐下,倚在它身上。偶时,还会掏出烟卷缓慢地抽着,一呼一吸间,寒冷的水汽早已与呼气混合,朦朦胧胧的,好像是一对模糊的影子,专属于他和它的影子。
第三年冬,偶然的。竟没有往年的暴雪与寒风。还是那条路边,它仍然站在那里。天气多变,它却不变。可它的守护神呢?我不止一次地望向窗外。天蓝了,风轻了,可为何你却失约了呢?它似乎察觉
到了什么,那干巴巴的枯黄叶子都比往常掉的更多了。它好像知道,自此每年冬日,再也没有朋友陪它了。寒风怒吼着,枯木萧条。
次年,枯木逢春时,一个明艳的身影在眼前恍过。她倚着它看着书,它靠着她怀念那年隆冬的味道。和煦的微风吹过她的脸庞,也拂过它的肩膀。枝叶轻拂,暖阳高照,照进它和她的心窝。
鸣蝉一声接着一声,划破天空。那抹鲜绿在她的呵护下终于褪别先前的稚嫩,迎来它的新生。
它生在南国,却在那年隆冬路边与他相遇。他看中了它,想让它为荒芜的北国增添生机,他知道它可以,它坚信它能行。
是她,让他的信念传递下去;是他,让它的信念永存;是他、她和它,让寒冷的北国充盈着信念与爱的力量。
犹记得那天,暴雪倾下,烟卷的气息淡谈的;犹记得那天,阳光正好,翻书的声音轻轻的。
春暖花开,又是一年。
他、她和它
坊子区博文现代学校八年级十班 梁冉
(第二十六届“语文报杯”中学生主题征文特等奖 指导老师:周淑娟)
学生素养
坊子教研
04
05
“农”之传承
坊子区崇文中学七年级十班 刘宣岐
自从我记事起,我的身边就有沃野相随。
我的童年时期,大部分都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是农民,天像是住在田地-样:早 上公鸡还没打鸣,就已不见了人影;晚上直到满天星斗,他们才会拖着锄头归来。
四五岁时,我时常抱怨,怎么每天净是忙怀完的活呢,可奶奶却说,现在是秋天,是种麦子的好时节,再晚点,收成就少喽。我不明白,这是哪儿和哪儿啊?分明就是不想陪我玩的借口。但又没法,我也只好噘着嘴,闷闷不乐的去看动画片了。心里发誓,再也不原谅奶奶了。
八九岁,上小学的我已经懂事许多了 。每看到奶奶佝偻着背在田里耕作的身影,我的心总会被微微刺痛。起初,我放弃玩耍而去耕作,只是为了让奶奶能轻松点。然而日积月累,我好似也爱上了土地。
那年暑假,我帮奶奶收麦子。盛夏的烈阳像是火球般炙烤着大地,热浪滚滚,鸣蝉叫的格外聒噪,连锄头把手都热的不敢紧握。
被蒸炉整了半晌的我和奶奶,发丝间豆大的汗珠滚落,脸颊也晒得发红发烫,可我和奶奶却颇为享受。绶那泥土被翻得松软,受那蝴蝶蜜蜂在耳边歌唱,更享受那被汗水蒙住的双眼,却凭心就能感受出种子在哪儿的心有灵犀。
我和奶奶看着那小山”般的金黄小麦,心照不宣的笑了。你问农民的心愿是什么啊,我能坚定地回答你,定是那被他们精心呵护的“孩子。
回到家,换掉满是汗的短袖,洗个凉水澡,再吃个冰凉的西瓜,那甜蜜,直冲心房,可别提有多舒服了。这应该就是辛苦又快乐的最真实写照,也是农民的那种淳朴了吧。
现在想想,那时的天真的很蓝,真的很绿,小鸡真的会唱歌,花儿真的会冲我微笑,作物也真的能听懂我的对白。
我爱看那麦种生出新芽,爱那泥土滋养虫,更爱那身影,永远乐此不疲。
十二岁那年,村里拆迁盖楼房,而那片田也自然而然的要成盖房的地了。政府给了补贴金,了奶奶还是很伤心,每晚也不睡,只是望着那块田发呆、无声的流泪。朦胧的月光笼罩在那片田,那里好似成了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土地,是有谁在守护他吗?是那夜以继日劳作的身影吗?我不敢轻易回答。
恍然间,我发现以士地为生的那个农民,正在逝去了。
后来的后来,我们住上了楼房,而那片田就在我们脚下。那位倔强的农民,即使是住在采光不好的一楼,她也还是想离田近一点,再近一点。08:37每每夜里,我与月光对视的刹那,恍惚间,总能回到那几天。今日再看,-切都说的通了。因为有一句话占据 了我的脑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是啊,为什么那天生坚强的奶奶会流泪,正因为她是一位农民。 她爱这片土地,有与这片土地割舍不断的感情。我愣了,一切好像那么通透,又那样难懂。
我也与奶奶一起耕作过,我也爱这片田。难道是我爱的不够吗?不,只不过是,我不是一位农民, 仅此而已。很感谢,我出生于农民之家,让我对“农民"有了更独特的理解与体味。
奶奶曾告诉我"土地从不会骗人”。
(第二十六届“语文报杯”中学生主题征文特等奖 指导老师:李洋)
是啊,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路, 那么付出便会有收获。传承“农民", 从不是现代化社会的贬义词,而恰恰相反,这种农民精神不正是我们现在所或缺的吗?
随着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今后也许不再需要农民。但我想,农民精神与对土地的感情,值得永远流淌于中华大地。为此,我写下此篇。
誓之永传,我亦永承。
清风匝地,阳光正好,除了清脆的鸟鸣,还有一阵悠扬的二胡琴曲飘然而至。时而如春风拂面,时而如泉水呜咽,声动云霄,震颤心灵。倏然间,爷爷端坐树荫下拉二胡的情景也在我脑海中越发的清晰了。
年近古稀的爷爷一直将他的二胡视若珍宝。很小就听家人说过,爷爷这二胡可不一般。
早年间爷爷是县里曲艺团的二胡手。一次县里举办一场重要演出,临上场时爷爷的二胡找不到了,急得爷爷垂头顿足。情急之下曲艺团的团长便把自己的备用二胡借给了爷爷,要知道,那可是一把地道的乌木二胡,漆面油亮,皮面带光,想来就价值不菲。一上手,爷爷就掂量出了这把二胡的不同,纯粹的音色和振颤的琴弦让爷爷的表演更加得心应手,那场演出也出奇的成功。但是少了趁手的“兵器”,爷爷少不得经常向团长借。一来二去,爷爷
爷爷的二胡
坊子区崇文中学七年级二班 程美琳
跟这把二胡越来越熟悉和默契,再后来爷爷一咬牙索性从团长手里买下了那把二胡。为此,还被奶奶数落了好长时间。
自此以后,爷爷更是对这把二胡爱不释手,形影不离,就差睡觉都抱着了。说话间二胡也陪伴了爷爷近二十年,二胡的柄上也留下了岁月的斑斑痕迹,就如同爷爷鬓角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纹。
我也在爷爷那把二胡如泣如诉的曲声中,慢慢长大。思绪回到两年前,爷爷早已经退休,而我正读五年级。夕阳最后一抹光芒从阳台慢慢隐去,迎来一个宁静而又温馨的黄昏。爷爷正在客厅擦着二胡,娴熟地拉了起来。二胡的呜咽声涌进我的房间,吵得我耳朵要炸了。戴上耳机,播放一首流行音乐。随着二胡声越来越大,我可受不了了,推开门冲爷爷喊:“爷爷,我在写作业呢!”爷爷尴尬地笑笑。
晚饭时,我故作轻松又无意地提起话头:“爷爷,您能不能不要拉二胡了?好吵!”
“不好听吗?”爷爷窘迫地笑了笑。我随即打开手机里的音乐,播放起流行音乐给爷爷听。“您听,这多好听啊!这不比您那二胡声好听吗?”。爷爷却皱起了眉头:“这都唱的啥呀?听都听不明白!”
“那也比您那老掉牙的二胡拉出来的好听!”我脱口而出。爷爷瞬间脸色凝重起来,沉默良久,慢慢放下了筷子。“死丫头,你瞎说什么呢!”我妈狠狠瞪了我一眼。我顿时觉得说错话了,心虚地低下了头。爷爷叹了口气,语重心长道:“这二胡,是咱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文化内涵的传统乐器,它可以追溯到唐代,就这么一代传一代,历时千年传至今天。常言道“十年笛子百年箫,一把二胡拉断腰。千年琵琶万年筝,唢呐一响了今生……”说着说着,爷爷又突然伤心起来,“我们的传统雅乐历经王朝的更迭,
学生素养
坊子教研
04
05
战争的蹂躏,存世的已经不多了!更可惜的是,学传统民乐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嘞,老祖宗的东西不知道还能传多久!”爷爷挤出一个悲伤的笑容,离开了餐桌。
我似懂非懂,但听完爷爷的话和他提到的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乐器,我分明心情沉重了起来,也为刚才的所言感到十分懊悔,为我们传统音乐的飘零身世而感到不平……它们曾经滋养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心性,也造就过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佳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那些藏在古籍里的音乐仿佛犹在耳边,不绝如缕。
窗外灯火初上,星光已经缀满天空,我安坐爷爷身旁:“爷爷,您教我二胡吧。”爷爷转过身,脸上忧郁的神情已然散去了。
(第二十六届“语文报杯”中学生主题征文特等奖 指导老师:毛明霞)
红星照我心,争做新时代小传人
坊子区实验学校六年级五班 庄子皓
在五彩斑斓的书海中,我有幸邂逅了《闪闪的红星》这本书,它像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心中的信念之路,让我深刻理解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真谛。
翻开书页,我的心中就被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所充盈,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小主人公潘冬子,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孩子。他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幼小的心田。每当夜深人静,我就会想起冬子那双闪烁着坚定光芒的眼睛,那是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书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为了给游击队送盐,巧妙地利用棉衣吸水的方法,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将宝贵的物资安全送达。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眼中闪烁的不仅是智慧的光芒,更是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这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小学生也深受启发。
面对敌人的威胁与诱惑,潘冬子从未有过动摇,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坚持。在母亲的牺牲、父亲的不辞而别中,他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独立,更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成长。
最让我感动的是,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冬子也没有忘记学习,没有忘记用知识武装自己。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
读完《闪闪的红星》,我深受启发。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向潘冬子学习,学习他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他那种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的态度。我们要将这份红色基因深植于心,让它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每一步。
未来属于我们,我们要做新时代的接班人,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勤奋刻苦,不断进取;在生活中,我们要乐于助人,团结友爱。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红色基因在我们的身上熠熠生辉,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最后,我想说:“红星闪闪照我心,争做新时代小传人。”让我们携手并进,在祖国的怀抱中茁壮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挺直民族脊梁,追逐爱国步伐
坊子区实验学校六年级五班 赵博然
《走近钱学森》讲述了钱学森先生传奇的一生。全书以一个又一个看似零散的故事,勾绘了一个从成长、求学到抗争、报国的伟大科学家。书籍里的故事以钱学森在美国求学有所成就想归国而不得的故事开篇,展现了钱学森先生满腔的报国热情;再按照时间顺序,一桩桩地介绍钱学森先生成长、求学路上的故事,描述了一个“天才”的“勤奋”;最后的故事,仿佛已经不只是钱老的传记了,更是能看到钱老是如何一步步艰
难地推动中国“两弹一星”与载人航空事业的发展。
在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时在美国给予他丰厚的待遇,但是他一心想着祖国,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使钱学森回国的愿望更强烈了。但就在钱学森准备回国时,却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整整5年。这5年里,他过着几乎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非但没有泯灭钱学森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还更加坚定了这一想法。回国历经曲折且艰辛,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阔别20年的祖国。这一翻曲折的历程,我感受到了钱学森爷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是多么的感人啊!
回国后,钱学森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有一位将军曾问他:“我们能不能造出火箭、导弹来?”钱学森坚定地说:“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中国人也能造!”终于经过不懈努力,在1960 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枚导弹。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迎来了属于它的光辉。
在钱学森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也是科学的旗帜。
钱学森铺下的道路,值得后人永远追随。我们作为新时代少年,要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不辜负钱学森这代科研人的期望,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学生素养
坊子教研
04
05
一、调查背景
(一)历史背景
坊茨小镇,位于潍坊市坊子区这是一片德日式建筑群,它依靠铁路和煤炭发展起来,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矿业小镇,是山东近现代工业发展最早的遗迹,也是潍坊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形成于1898年至1914年德日殖民期间,现在有德式建筑103处,日式建筑63处,包括领事馆,宪兵队住所,旅馆和银行等,建筑面积约14114.26平方。
(二)时代背景
坊茨小镇2008年开始重新开发建设,到2018年陈展和环境风貌基本完成,投资约1890万元,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家对这个小镇的重视,百年历史的坊茨小镇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已被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来北往”电视剧的大火,带动了坊茨小镇火出圈。“坊茨小镇”不仅仅是是一个文
化符号,更是一段百年历史的缩影。为了深入了解坊子区的红色文化,增强对革命历史的认识,我们们小组围绕“坊茨小镇”展开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和资料收集,全面了解坊子区的红色文化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状况,并探索红色文化对小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三、调查时间
2024年8月6日——8月12日
四、小组分工
组长:张桐宇(负责撰写报告及汇报)
小组成员:罗嘉琪 孙瑞泽 郭子霂 (负责 实地走访、亲身体验、总结材料)
五、调查方法与过程
实地走访:本小组选择了家乡附近的几个具有红色文化背景的地点进行实地走访,包括坊茨小镇、煤炭博物馆和坊子区博物馆等。
坊茨小镇百年记忆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坊子区坊子区兴国小学 牟卿文
亲身体验:在走访过程中,积极参与了各种红色文化活动,如观看红色电影、听革命老前辈讲述革命故事、参加红色文化主题展览等。
资料收集:我们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了大量关于红色文化的历史资料、文献和图片,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红色文化的背景和内涵。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的独特文化形态,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文化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
本小组成员通过线上实地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到现在广大群众学习红色精神和文化持有积极态度。而他们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红色电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为主要途径。在随访的50名同学中,红色文化的认知情况显示,其中有86.21%的同学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在革命斗争中留下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有86.21%的同学认为红色文化能够激发人们坚定信仰、崇尚英雄、承当责任、奋发前行;有72.41%的同学认为他们对红色文化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这表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的情况是十分乐观的,青年一代也都愿意将红色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三)当代人对红色文化的认识
对于小学生年的红色精神传承,一些专家也提出了建议。首先,应该从小培养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引导他们参观学习红色文化纪念馆和革命旧址。其次,红色文化应该走进校园、社区和生活,通过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让青
少年亲身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学校也应该开展更多关于红色文化的课题研究,让小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传承红色精神。
七、问题与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红色文化场所的设施和管理还有待完善;部分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一些学校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还不够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红色文化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场所的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
2.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
3.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和支持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八、结论与展望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最令我们们记忆深刻的是潍坊红色记忆博物馆,它位于坊茨小镇一马路中段,这里曾经是日本侵华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坊子的正金银行旧址,现在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如今红色记忆博物馆创建于2015年,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进入门口,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副毛主席的画像,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国家面貌,他是中华民族英雄,带领着中国共产党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带领着我们们国家变强大,其次是看到的是最早时期用的枪,那是把看起来很旧的一把枪,但是那是一把无数革命先烈用来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一把枪,我们们现在的和平都是战争年代都是无数先烈给我们争取来的,才是我们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学生素养
坊子教研
04
05
通过本次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我们认为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瑰宝,更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红色文化一定能够在小学生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
展望未来,我们们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红色文化,将红色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共同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件:小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倡议书
关于“爱心献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四年级六班 张泽昊 屈树文 张骏翔 王玉皓
一、主题提出
“无偿献血”是确保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得到保障,及时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提升患者医疗用血安全。当人体急性失血而血液无法人工制造时,这些患者需要输血时,临床用血就只能依靠人们的“爱心”提供,“无偿献血”就是保证医疗用血的必由之路,通过献血,人们用自己的血液挽救他人生命是一种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助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表现的生命,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那么我们身边的人有没有爱心献血的呢?我们利用暑假时间调查了一次“爱心献血”的社会实践调查。
二、调查过程及讲究方法
1.调查对象
“爱心献血”组织者、献血人群和医务工作者。
2.调查方法
(1)查阅资料了解献血的原因。
(2)现场调查询问献血人员的想法
(3)现场统计献血人群、献血量及献血次数。
(4)场调查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总结。
(5)查找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3.调查过程
确立调查主题,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调查研究。
放假之时,为了深入了解“爱心献血”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班的4名同学根据家庭居住情况组成了由张泽昊担任小组长、屈树文、张骏翔、王钰皓任组员的“爱心献血”调查小组,并邀请班主任范海君老师担任我们的指导老师。由组长带领大家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提出问题、策划初步的活动方案,对献血调查合理分工,并约定调查时间、地点和人员,单独调查与组队调查相结合,通过询问、查阅献血文件、了解献血相关政策、现场采访等调查方法,请指导老师给我们指导完善调查材料的分类与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工作。同时家长们也提供相应的政策文件,范老师提出通过那些人群了解献血目的、请求那些人员帮助能顺利完成调查等等调查提示,使整个调研过程完美收官。
三、调查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爱心献血”的意义,我们从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现场医务人员、献血组织者、献血人群的采访了解了献血前后的相关要求(包含基本条件、献血前后注意事项、献血可以享受的激励和优待、献血表彰、献血“三免政策”),不同人群对献血看法及献血为什么促进健康等。
(一)献血的相关要求
1.献血基本条件
(1)年龄:适合献血的年龄是18-
学生素养
坊子教研
04
05
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2)体重:男性不低于50公斤,女性不低于45公斤。
(3)血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差大于30mmHg。
(4)脉搏:每分钟60-100次,高度耐力的运动员每分钟50-100次。
(5)体温正常。
2.献血前注意事项
(1)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如:居民身份证、护照、驾照、军人证等,并了解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
(2)不要空腹,不要食油炸食品和油腻食品,适宜吃稀饭馒头和小菜;保证足够的睡眠,不要熬夜。
(3)献血前一周如有感冒、发热、腹泻等;女性在月经期及月经期的前后三天,应暂缓献血。
(4)可提前关注“潍坊市献血服务平台”,从左下角“智慧献血登记”进入填写“献血前告知”“健康征询”“个人登记信息”,填写一定要认真仔细,特别是身份证号码、单位名称、电话,都要登记。献血当天,持身份证到献血点打印《献血者登记表》。
(5)献血间隔期要求:全血捐献间隔:不少于6个月。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捐献间隔:不少于4周。
3.献血后注意事项
(1)多补充水分,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避免饮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2)穿刺点创可贴应保留至少4小时。
(3)24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
(4)献血后请十个工作日通过“潍坊市 献血服务平台”查询血液检测报告,或拨打
血站服务电话0536-8220540查询(节假日顺延)。
4.参加无偿献血可以享受的激励和优待政策
(1)无偿献血者及其受益人临床用血费用减免。2024年3月15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无偿献血者及其受益人临床用血费用减免管理办法》的通知,新办法自2024年4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9年3月31日。
(2)减免范围为在我省行政区域内血液中心、中心血站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及其“受益人”。“受益人”范围为“献血者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配偶父母、子女配偶”。
(3)减免标准分为三个层次:
①无偿献血者献血量(在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所有血站的献血量累计计算,下同)在1000毫升以下的,本人自献血之日起5年内,享受减免5倍献血量的临床用血费用,5年后终身享受减免与献血量等量的临床用血费用。
②献血量累计达1000毫升及以上的,本人终身享受无限量临床用血费用减免。
③受益人临床用血,享受减免累计不超过无偿献血者献血量的用血费用。
5.献血表彰。
根据《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2022年版)》规定,国家级表彰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无偿献血奉献奖,用以奖励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其奖项和获奖标准为:
(1)金奖,自愿无偿献血达8000ml及以上的献血者。
(2) 银奖,自愿无偿献血达6000ml及以上,少于8000ml的献血者。
(3) 铜奖,自愿无偿献血达4000ml及以上,少于6000ml的献血者。
(4)终身荣誉奖,累计获得无偿献血奉
献奖金奖3次及以上者。终身荣誉奖仅表彰一次。
6.“三免政策”
潍坊市无偿献血“三免政策”自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潍坊市公民献血管理办法》规定,在潍坊市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和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的个人可办理“潍坊市无偿献血荣誉卡”凭卡可享受“三免政策”:
免费乘坐本市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不含定制公交、城际公交、区际公交、长途客运班线;
免门票游览国有公园、旅游风景区等场所,鼓励非国有公园、旅游风景区积极参与,其中免费项目仅限优待景区的首道门票费用,园中园、园内导游讲解、停车、休闲娱乐等园内收费项目不在免费范围之内;
免交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诊查费(普通挂号费)。
(二)不同人群对献血看法
利用暑假假期,我们小组通过“爱心献血”活动对不同人群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人群分别是党政机关干部10%、医务工作者15%、教师10%、普通群众0.7‰。
2.调查献血年龄比例分别是18-30岁15%,31-40岁30%,41-50岁35%,50岁以上20%,根据此次调查,献血人群以青壮年人群居多,青年人群普遍偏少,呼吁青年人群参与献血人群,奉献自己的“爱心”。
3.调查对献血看法这项内容时,有60%以上的人选择了就是奉献“爱心”,为急需用血的患者提供帮助。20%的人选择了从没有献过血,想体验一下献血的感受,再其次就是帮助被人。11%的人群选择了我有责任来完成这项工作,说不上为什么,就是感觉是一种责任。
4.调查对献血意义这项内容时,有62.5%的人群选择了传递爱心、拯救生命。有35.6%的 人群选择了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人道主义精神。3.5%的人群不知道意义是什么,看见别人献血自己跟着献血。
学生素养
坊子教研
04
05
5.调查对献血者献血次数时,有5.5%的人群每年献血1-2次,有35.6%的人群1-2年献血1次,有66.7%的人群每3-5年献血1次。
6.调查对献血指标要求时,有56.25%人群是合格指标,有36.2%人群血压高不达标,有46.5%的人群口服药物不达标,有16.5%的人群转氨酶增高不到表。8.9%的人群因贫血而不达标,通过调查分析,健康是人生的基石,只有自己健康了才能奉献爱心,救助他人,同时只用身体健康了才能发挥自己最多的潜能。呼吁不同的人群,通过减少熬夜、低盐低脂饮食、加强锻炼等方式增强自己的体质,为自己负责也为身边的人负责。
(三)献血为什么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我们通过咨询医务人员、查阅相关政策知 道,定期适量献血可以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功能,促进血液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加快血液流速,有利于改善身体的供血供氧状态,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定期献血还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减少血液中的杂质和毒素,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调查发现“爱心献血”活动是全民参入的一项健康接力棒,10%以上的干部
职工和7‰的居民群众参与献血,青壮年人群献血率达到90%以上,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职业都能体现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 帮互助等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2.通过献血活动,使很多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能帮助别,才能为家人及身边的人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五、调查小组的见解与建议
无偿献血只是一项爱心活动,但它背后的意义非凡,看似简单的献血它需要有组织的工作人员,有进行血液处理的医务人员,还有献血的人群,这三方面缺一不可。临床用血的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是献血者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爱心捐献。当医院里一袋袋血液输入急救
患者的体内,我们也要深思,这一袋袋鲜血包含了多少人的努力,也包含了多少爱心人士的爱心,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挽救了一个个生命垂危的患者,这就是“爱”的延续、也是“生命”的延续。
在我们为每一份爱心鼓掌的时候,也要为我们的健康负责,通过这次的调查有接近50%的人员因为疾病、服药等原因无法进行献血,为了我们肩上的责任,为了我们的家庭、为了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请您放下手机、早睡早起,通过合理饮食,加强户外锻炼来为你的健康投资。
呼吁所有的叔叔、阿姨们爱护自己的身体,让我们的“爱心”延续,让我们的祖国强大!
学生风采
坊子教研
04
05
04
05
04
05
五育并举 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