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云南党史故事

期刊/内刊其他2021-05-06
5099

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

2021年第1期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

     yun nan dang shi gu shi

       星移斗转,冬去春来,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玉溪中支《碧玉清溪》又和大家见面啦,本期为党史教育专刊,刊发滇中革命红色故事,展示滇中革命英勇悲壮、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光辉历程,展现滇中革命先烈的精神风貌。
       学习党史、缅怀英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滇中革命奋斗的恢弘史诗,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编者按: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2

3

  南疆丹娘——孙兰英    
            ———————   人行易门支行党支部整理

  解放战争中中国内地最后一战:元江阻击战 
              ———————  人行元江支行党支部整理

  南京雨花台烈士马克昌 
                ——————   人行通海支行党支部整理

  峨山游击大队缩编旧址 
                ——————   人行峨山支行党支部整理

  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帽盒山
                ——————   人行新平支行党支部整理

  通海县第一个县委书记张盾
             ———————  人行通海支行党支部整理

滇中革命摇篮——峨山中学
                              人行玉溪中支机关第四党支部整理
     
       峨山地处滇中腹地南沿,居住着彝族、哈尼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及地方势力的
封建割据,国民党统治基础较为
薄弱。1938年春,峨山县立简易
师范学校改为峨山县立初级中学。
20 世纪40年代初期的峨山中学犹如一潭封闭的死水,大部分学生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和小城镇居民家庭,他们普遍的苦恼是衣食温饱和前途问题,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局势了解和关注甚少。1944年3月,中共云南省工委派共产党员王以中到峨山中学隐蔽开展革命工作,1946 年6 月起又先后派董治安、董子健、温宗姜等共产党员、“民青”成员和进步学生到峨山,并在峨山中学组建了中共峨山县工作委员会,领导和开展革命工作,峨山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共同的奋斗目标奠基
       1944 年3 月,中共云南省工委借峨山中学委托昆华中学校长徐天祥在昆明代聘教员之机,派曾在云大附中

  滇中革命摇篮——峨山中学
          ————  人行玉溪中支机关第四党支部整理

主办: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
主编:张玉云
编委:庄咏梅、董顺才、王海林
制作:蓝珍社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4

5

和呈贡两地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王以中到峨山中学任教。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勤业、勤学、勤交友”的指示,省工委向王以中布置了开展革命工作的任务,王以中到达峨山中学后积极开展工作,迅速在学校团结各族师生、各族人民。在“反蒋”的共同目标下,以共同的利益、共同的革命感情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的基础,保证了“反蒋”斗争的胜利。
凝聚民族力量建立统一战线
       1944 年至1949 年,先后到峨山中学任教的中共党员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全校师生中深入开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推翻“三座大山”的
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
计划地开展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
争,将大批学生派往农村,发动和
组织群众,建立“农抗会”“贫农团”
“镰刀队”等组织,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反对“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暴政,县工委通过各种革命活动,大力锻炼和培养干部,发展党员和“民青”组织,建立起人民武装和基层政权。峨山中学师生深入到民族乡镇村寨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反蒋”统一战线,走访民族上层人士,讲革命胜利的形势和“反蒋”的政策,晓以大义,解除顾虑,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如通过学生赵桂馨做其姨父——玉屏

乡乡长赵申的工作,成功说服赵申携带机枪、步枪投靠游击队。
     培养民族干部为党输送人才
       峨山中学在平等对待各族学生、普遍进行教育培养的同时,特别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了一批 少数民族骨干,学生把追求革命真理作为自己的崇高 理想和奋斗目标,毕业后就逐步走 上革命道路。其中涌现出一大批英 雄模范人物、高级领导干部和专业 技术骨干,如被称为“彝族之鹰”的中国第一颗氢弹投掷者——空军英 雄杨国祥、“云岭女杰”李桂英等,他们为峨山中学这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母校增添了光彩。

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

     yun nan dang shi gu shi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6

7

解放战争中中国内地最后一战:
元江阻击战
                                              人行元江支行党支部整理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不到半年就解放了江南、华南各省,开始向大西南挺进。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覆灭,企图以大西南为大陆的最后反共基地,继续负隅顽抗。于是便拉拢云南地方势力,派国民党中央军和云南省保安团疯狂清剿滇桂黔边区,妄图在我解放大军进入云南前,消灭边纵部队,阻止解放大军入滇。
       12月22日,国民党中央军进攻昆
明失败。敌第8军和26军溃窜滇南,
企图逃往国外。中共中央和中央军
委对解放大西南采取了大迂回、大
包围的作战方针: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四野战军114、151两师迅速接近国境重镇河口,阻止敌人从陆路南逃;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13军从广西百色向蒙自挺进,封锁机场、切断敌人的空中逃路。
       1950年1月3日,边纵十支队在建水、个旧之间的畔山展开阻击,切断了国民党军队企图从“五土司”地区逃出国

外的后路,给予其沉重打击,迫使其不得不返回鸡街,迟滞了南逃的时间。
       1950年1月15日,解放军第13军前卫团神速进入蒙自,一举歼灭了守卫飞机场的国民党部队,占领了飞机场。驻守在个旧一带的国民党第8军在我野战大军和边纵部队的追击下,向建水、开远溃逃。1月17日,边纵十支队在安边哨、长冲一带设伏阻击敌人,迫使国民党第8军副军长田仲达率部投降(2000人),缴获了1400支美式武器。
       国民党第8军、第26军残余部队在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第8军军长曹天戈
的指挥下,编为两路纵队从建
水、石屏向元江逃窜,计划经
元江往思普地区逃向国外。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第四兵团陈赓司令员命令解
放军从各地迅速奔赴滇南,追击逃敌。
       中共滇南地委指示元江县委积极组织力量,配合解放军阻击敌人。中共元江县委和元江县临时人民政府立即组织交通沿线人民坚壁清野,把粮食收藏起来,将所有的船只撤回到元江(河)西岸;把沿途村庄的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同时,派出县警卫队和整训队120余人,与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8

9

卢汉起义部队保安第十团配合,封锁元江(河)上的所有渡口,并从县警卫队中挑出5名警卫队员配以机枪一挺,与保安团的一个排守卫元江铁索桥,拆掉了桥上的木板。边纵第十支队护乡第一团(元江护乡团)也从建水撤回到大哨、小哨、甘庄一带阻击敌人。
       1950年1月21日,国民党军170师师长孙进贤率领的右路军先头部队到达元江铁索桥后,用密集的炮火掩护其部队抢修铁索桥, 企图通过铁索桥向西逃窜。 我守桥
部队进行了英勇的阻击,但因众寡悬殊,又无重武器铁索桥失守,守桥官兵全壮烈牺牲。
       孙进贤率3000余人过桥后,因害怕解放军追击,不顾其右路纵队第3师、教导师及汤尧、曹天戈率领的左路纵队尚在其后,下令炸毁铁索桥,匆忙向西逃窜。
       1950年1月22日,汤尧、曹天戈
率其左路部队到达元江东岸,当得知
铁索桥已被孙进贤炸毁、沿江渡口
又被我方封锁后,暴跳如雷,准备过
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处决孙进贤。
同时,命令部队用机枪大炮掩护工兵抢修铁索桥,但桥还未修好,解放军野战部队就于1月23日拂晓到达元江东岸,控制了铁索桥边的制高点,使敌军无法修复铁索桥。汤尧、曹天戈只好率部向红土坡、二塘山、玉台
      

寺一带逃窜,企图绕过铁索桥另寻过江处。
       1月23日晚,解放大军在边纵部队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向被围困在红土坡二塘山一带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全面进攻。经过三昼夜的激烈战斗,敌军全部被歼灭,共毙敌3000余人,俘敌1万余人,活捉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及第8军军长曹天戈、参谋长杨也可等高级将领。至此,元江阻击战胜利结束。
       元江阻击战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在中国大陆已被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已彻底垮台,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

     yun nan dang shi gu shi

10

11

峨山游击大队缩编旧址
                                            人行峨山支行党支部整理
       
       大龙潭乡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方党组织依靠自身武装力量,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在峨山县乃至滇中地区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游击根
据地之一,这片革命星火照亮
红色土地,铭记着峨山游击大队
展革命活动的峥嵘岁月。近日,
笔者走进位于大龙潭乡的峨山县
革命遗址——“峨山游击大队缩编地旧址”,追寻那段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
       这栋坐落于大龙潭乡以他斗村的二层土木结构小楼看上去似乎并不起眼,但在73年前,它却亲眼见证了峨山游击大队在这里进行的一次历史性的整编。1948年12月初,云南人民自卫军一支队和峨山游击大队解放了峨山10个乡镇,部队汇集富良棚,召开三千多人的军民反蒋誓师大会,震惊了国民党云南当局。国民党省政府派出国民党军278团、279团和保安16团,从三面向峨山解放区进行“清剿”。为粉碎敌军的“清剿”,中共峨山县工委奉命率起义武装于15日到达
大龙潭以他斗村,在这里进行队伍整编。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缩编后的部队,称“云南人民反蒋自卫军峨山游击大队”,随后跨过绿汁江到双柏县与峨山县交界地进行整顿和军事训练,解放了双柏县的新街乡等地。其余500多人分别回原地以武装联防等形式坚持游击斗争。以他斗整编,把起义武装化整为零,让国民党省政府的“清剿”化为泡影,避免了重大损失,保存了武装力量,为1949年发展壮大成为滇中游击支队乃至滇中独立 团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纪念这 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峨山县投资 13.04万元,对重要革命遗址峨 山游击大队缩编地旧址进行了整 体修护,让红色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修缮完成的缩编地旧址分为两个展厅,“谧安记忆”主要讲述了在大龙潭乡境
内发生的革命斗争史,“彝山
烽火”则全面展示了峨山县境
内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节点
事件,生动的图文展板让每位来访者透过一桩桩鲜活历史,一张张珍贵照片,感受到峨山英雄儿女慷慨赴国难、热血浴中华的无畏精神。作为重要革命遗址,修护完善的峨山游击大队缩编地旧址将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12

13

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
——帽盒山
                                            人行新平支行党支部整理
       新平县建兴乡帽盒山革命老区是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渊
源。半个世纪前,革命先辈在帽盒山
成立党组织,建立革命根据地,投身
云南和新平的解放事业,历尽千辛万
苦,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当地匪霸李润
之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展开了艰苦
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在滇中革命斗争史和党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帽盒山党支部的建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配合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云南省工委于1947年冬派中共党员普贵忠到新平开展工作,任务是“发展组织,积蓄力量,准备开展武装斗争”。按照组织安排,普贵忠带着省工委通过统战人士写给国民党第六行政督察公署驻新平专员严中英的介绍信,打算通过严中英安排一个教书的职业作掩护。当时,新平的地方封建势力非常顽固和封闭,外地人员如果没有亲属关系,一般不得录用。普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贵忠因持有在昆明读书的老同学丁宗昌家信,才到帽盒山嵩安小学任教。
       普贵忠到帽盒山后,不仅在艰苦的条件下教好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学生讲清革命形势,灌输革命思想,还经常接触和访问当地的上层人士,看望学生家长,从中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从不同角度了解社会状况及内部结构。普贵忠的行动 得到了社会各阶层、家长和师生的好评。
       站稳了脚跟,普贵忠于1948年5月秘密发展校长丁绍吉入党,随后又发展外籍教师马骧入党。当年6月,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在帽盒山嵩安小学建立,普贵忠任党支部书记。
帽盒山的武装斗争
       帽盒山党支部一经建立,即按照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以小学为据点,交友串连,组织篮球队、歌咏队到附近村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
为适应“反三征”的需要,先后秘密组
织了帽盒山游击小组、漠沙联防队,
撵走了李润之和国民党政府派来的
粮征兵人员,提出了“不出兵款不
粮,一切事务由联防队管理”的口
号,深得穷苦佃户拥护。

14

15

       帽盒山嵩安小学的革命活动引起国民党新平县政府的注意,他们派“督学”(学校视察人员)到帽盒山,要求学校赶走外地教师,遭到学校抵制和学生家长掩护,阴谋没有得逞。后来,帽盒山党支部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利用成立联防队的名义,于1948年11月成立了新平南区(即现在的漠沙、戛洒、建兴、平掌等乡镇)自卫联防武装(简称“新南联队”),丁润山任队长,普贵忠任政委,丁绍吉任政工队长,下辖三个大队和一个政工队,人数300余人。
       新南联防队成立后,经过无数次交战,才迫使新平集官、匪、霸三位一体的总代表李润之及其匪部投降。至此,国民党梦想在哀牢山建立反共基地的阴谋破产。1950年3月,县委、县人民政府与南下干部会师后,开展了征粮、恢复生产等各项工作。
       帽盒山是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从1948年8月至1950年6月,是南区(新平江西片区)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在普贵忠任 书记的南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南区人民与云南省反共救国军总司令李润之为代表的地霸匪首势力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100多位烈士的鲜血洒在了南区土地上,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帽盒山的红色文化传承
       帽盒山作为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每年迎接着八方宾客到访参观,来这里感受学习革命先辈们身上的精神,接受红色教育。2014
年,建兴乡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
对旧房子墙体、楼梯等已损坏的部
分进行了修补,还兴建了帽盒山革
命斗争史展览馆,展室内悬挂了帽
盒山革命根据地有关斗争历程的历
史资料展板,摆设了当年开展革命
武装斗争所用过的物品数十件,一件件档案、一张张照片……见证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帽盒山革命斗争史展览馆,现已成为帽盒村、建兴乡乃至新平县全体党员的活动阵地,历史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开发,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的党史教育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遗址是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凝结着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伟大民族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 阵地。保护好革命遗址,对于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16

17

南疆丹娘——孙兰英
                                    人行易门支行党支部整理
       孙兰英原名施佩瑛,1927年6月28日出生于昆明市班庄村一个贫农家庭,在兄妹
排行老五。她聪颖好学,长于
考,在投身革命的姐姐和哥哥
影响下,年少的兰英极富正义
感,充满爱国热情,并懂得了不
少革命道理。孙兰英生前喜爱阅
读苏联小说《丹娘》,并决心像女英雄丹娘那样工作和战斗。
       1946年11月,在云南大学附属中学读书的孙兰英积极投身昆明大中学学生举行的“反内战、反饥饿、反暴行”运动、助学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得到锻炼,经受了考验,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1948年4月,孙兰英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6月,昆明大中学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美扶日”运动,7月15日,国民党反动当局对学生进行抓捕,孙兰英和400多名同学被关进“夏令营”。为更好地与反动当局作斗争,1948年9月,巧妙逃出“夏令营”的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孙兰英被派往滇中,担任易门县地下党负责人,并在易门中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
       在易门中学,孙兰英积极培养发展进步青年加入了“民青”组织和党组织,发动群众和开展统战工作,在易门三、四区组织了“农抗会”,领导当地群众开展反征兵、征粮、征税的“反三征”斗争。这时,在上定乡开展工作的陈光华、赵小峰同志在反“三征”的基础上,秘密组织了四百多的地下农民武装。孙兰英经常深入下去和大家生活在一块,讲解革命道理,教唱革命歌曲,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大家,战士们从心里敬重孙兰英。
       1948年11月23日,易门县上定乡武装起义后,孙兰英安排好工作,奔赴小街,领导起义,整编训练起义战士,建立易门游击大队,击败易门、禄丰两县常备队。由于省政府派军镇压,
敌我力量悬殊,起义部队决
定分散隐蔽,部分指战员转
移到滇中游击区,同志们劝
孙兰英一同到峨山,她坚定
地说:“没有上级党组织的决定,我死也不离开门。” 坚持留下来开展斗争。
       1948年12月8日,因叛徒出卖,孙兰英不幸被

18

19

捕,敌人如获至宝,认为可以从她口中得到易门县共产党的全面情况。当天下午,孙兰英被敌人密秘押送到小街乡文昌宫,敌人把她倒吊在屋梁上,直至昏死过去。天黑以后,他们把孙兰英放下,用冷水泼醒,进行审讯,审讯中敌人咆哮也好,威胁也好、利诱也好,在孙兰英的机智和勇敢面前,什么也没得到,反而弄得狼狈不堪。气急败坏的敌人把她重新绑起,继续审讯,并对她进行了非人的折磨,但依然一无所获。敌人没有想到一个年轻的姑娘竟如此坚强,面对宁死不屈的孙兰英,敌人兽性更加发作,又用烧红的枪通条残酷地刺穿孙兰英的嘴唇和乳房直到她昏死过去……
       第二天,孙兰英从剧痛中苏醒过来,对于敌人一句接一句的讯问,她紧闭红肿的嘴唇,不予回答,敌人又用尖利的竹钉,钉进她的手指……敌人在枪杀农民武装大队长赵小锋、中队长马玉祥时,又把孙兰英拉去陪杀,妄图以死胁迫她就范投降,但
得到的只是孙兰英刻骨仇恨的愤怒
目光,几小时后,孙兰英又被拉去
上电刑……用尽各种酷刑,敌人毫
无所获。整整三天三夜,孙兰英历
尽磨难,她被折磨得遍体鳞伤,烧
焦的伤口渗着血水,有些部分已经

化脓,但是崇高的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支撑着她顽强地斗争着。敌人黔驴技穷,最后决定枪杀孙兰英。12月18日,奄奄一息的孙兰英在被敌人用滑杆抬着押送回县城时,已是满脸的伤痕、血迹,十指肿胀粘结在一起,渗着血水,裹在身上的绒毯已被血水渗透,并有血水滴下。当抬至旧县六里箐时,接到保安司令部“就地枪决”电报的敌军,急忙在当地把她杀害,对着敌人的枪口孙兰英誓死不屈,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孙兰英壮烈牺牲,年仅21岁,被人们誉为“南疆丹娘”。
       孙兰英同志在民主运动中立场坚定,在地下斗争中英勇顽强,在敌人的监狱和法庭上坚贞不屈,在刑场上视死如归。她是中国丹娘式的化身,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女,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人们将永远缅怀她!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

     yun nan dang shi gu shi

20

21

南京雨花台烈士马克昌
                                           人行通海支行党支部整理
       
       马克昌(公元1906—1931年)字敬德,中国共产党党员,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马克昌1906年11月6日出生于云南省河西县(今属通海)汉邑
村。童年在家乡读小学,1921年随
经商的父亲到昆明求学,1924年考
入昆明私立成德中学。成德中学是
五四时期昆明受新思潮影响较大、
发展较快的学校之一。马克昌深受
感染,在学习期间,成绩优异,思
想进步。1925年,马克昌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此时的马克昌,除了阅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外,开始积极参加中共外围组织的活动。1929年,马克昌在成德中学中共地下党员的影响和教育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7月11日,由于云南地方军阀的相互倾轧,发生了昆明北门街火药库大爆炸,死伤居民千余人,受灾达12万余人。惨祸发生后,昆明市的中共地下党组织立即以党的外围组织“互济会”的名义,成立由马克

昌等党团员和进步青年组成的“青年救济团”,参加救灾工作。同年国民党中央政府“慰问委员”王柏龄,与云南反动当局密谋策划,以“慰问灾民”为幌子,借了解火药爆炸原因和处理善后为名,在昆明讲武堂召开大会,竟然把爆炸原因转嫁于共产党,妄图转移人民的斗争目标。马克昌与其他进步青年一道参加了冲击会场的斗争,无所畏惧地在会场上散发传单,揭露大爆炸事实,高呼革命口号,揭穿王柏龄来
云南的反动嘴脸,使敌人的阴谋遭
到可耻的失败。讲武堂大会后三天,
民党反动派转嫁火药爆炸罪,逮
枪杀一批共产党和青年学生。由
行动已被敌人严密监视,根据昆
地下党团组织的指示,马克昌告
年仅20岁的妻子和才满三个月的女儿,于1929年冬离开昆明,几经辗转于同年底到达上海。1930年,马克昌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上海江湾区区委书记,在江湾一带广泛开展革命工作,组织领导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
       1930年12月9日,马克昌参加筹备纪念广州起义三周年的会议回寓所时,被国民党特务跟梢,刚跨进寓所即被事先潜伏在寓所周围的反动派逮捕。马克昌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22

23

先是被押往上海市公安局龙华监狱,1930年12月27日又被作为“组织暴动案”首要分子,解押南京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
       在狱中,马克昌怀着“对于革命者,坐牢就是最好的学习和休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学习,天天坚持锻炼身体,准备将来出狱后继续为革命工作。他处处关心同监难友,经常鼓励同监难友增强党和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在审讯过程中,面对电刑、坐“老虎凳”等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为了减少党的损失,马克昌把在寓所搜出的革命传单和革命书刊都说成是自己的,为同案难友承担责任。
  1931年4月29日下午,在中国青年运动的领袖、党的早期宣传家和活动家恽代英牺牲的同一天,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
法”判处马克昌死刑宣判后,
他镇定自若,视死如归,从容
不迫地与难友们一一握手诀
别,将自己最心爱的英语歌片
《太阳颂》《革命进行曲》以及身上仅有的钱、衣物、药品等送给同监难友。他还向看守要来纸笔,挥

笔写下了壮烈的遗书,并秘密写下了许多小标语,准备在赴刑场时散发。有位在押难友被他为革命誓死如归的精神感动得哭了。他说︰“哭什么!刑满出狱后,继续干革命。”然后昂首挺胸,义无反顾地走向刑场。
  刑场上,马克昌坚定地站立着,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高喊“打倒蒋介石”。牺牲时,年仅25岁。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

     yun nan dang shi gu shi

24

25

   通海县第一个县委书记张盾
                                            人行通海支行党支部整理
       张盾,河北省束鹿县(辛集)周家村人,生于1924年12月21日。年仅14岁就投身于抗日
斗争的行列之中,同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1949年奉调中国人民解放军
西南服务团二团一支队南下云南,
任云南省玉溪地区通海县县委书记。
1950年7月31日晚,张盾在云南
海县杨广区政府安排工作时,被化
装为解放的匪徒枪杀,英勇牺牲,时年26岁。
担任县委书记 吃粗粮挑柴火
  1950年当选为通海县首任县委书记,张盾感到责任重大,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分配我到通海县任县委书记,责任太大了,脑子里不由得想到,自己是不够资格的。同时想到,虽然自己工作这样长了,但没做过这样大的工作,别的县委书记资格都是很老的,自己可得好好地干,从实际中来充实”。这一篇日
  记也成为张盾生前的最后一篇日记,目前保存于张盾妻子赵云彩手中。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当上了通海县首任县委书记,年轻的张盾成为一名“大官”,但他没有觉得高高在上,没有让自己脱离群众。他在日记中写道,“要想正人,首先正己”。他时刻提醒自己,处处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热情为同志排忧解难。当时通海县的很多工作都是南下干部在做,但张盾在处理问题时,仍积极听取地方干部的意见,以取得他们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若地方干部在工作中出了差错,他也主动承担责任。他说:“地方上的同志在白区坚持工作,许多同志为革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生命的代价,我们要学习他们,团结他们,互相尊重,取长补短,亲如一家。”
  当时是解放初期,国家经济财政困难,县委和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工资,一律实行供给制。按规定,张盾可以吃中灶,但他没有吃中灶,而是与大家同甘苦,吃粗米饭和咸菜。当时通海县城很缺柴火,张盾还和机关工作人员一起去离县城10几公里的杨广区挑柴火。
带部队剿土匪 下基层搞征粮
  张盾担任通海县县委书记后,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剿灭地方土匪。当时通海县还有一些残留匪

26

27

        
寇,这些土匪经常抢劫村民财物,烧毁村庄,无恶不作,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嚣张的土匪,张盾带领队伍反击,很快平息了土匪暴乱,受到了群众的赞誉。
       当时解放军已向西藏进发,急需大量物资供应,在云南的干部、公安人员、解放军也急需粮食,通海县政府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征集粮食。张盾担任县委书记后,征粮工作在全县展开。为保证征粮工作的顺利开展,张盾到通海县杨广区指导征粮、清匪反霸等工作。他到区上后,亲自向群众做宣传鼓动工作。当时,地方上的粮食主要集中在地主和大户的手中,在张盾的宣传下,征粮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很多地主、大户都交出了粮食,一些中农人家也主动拿出粮食给征粮队。
土匪乔装偷袭 张盾被害牺牲
  就在张盾忙着主持征粮工作时,土匪也在暗地里注意着张盾。1950年7月31日19时许,在杨广区政府内张盾在电话室对面的一间小房里与两名同志研究工作。这时,电话响了,一名工作人员
跑来喊张盾,“张书记,有人
找。”张盾急忙跑进电话室接
电话。就在张盾在电话中布
置工作时,4名身穿军装背着步枪的“解放军战士”走进了

区政府。这4名“解放军战士”其实是土匪乔装的,他们受通海匪首金绍云的派遣,准备杀害张盾。土匪们称有急事要找张盾书记汇报,工作人员没有起疑,于是就将装成解放军战士的 土匪引到电话室。4名土匪进入电话室后,一名土匪 抬起步枪向张盾连开两枪。当时 张盾正在打电话,他还来不及反 抗就被打中.中枪后张盾一手握着 电话,一手忙伸向腰间,准备拔枪反击,但终因身体不支倒了下去,壮烈牺牲。
       张盾牺牲后,通海县人民政府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数万群众前来送行。张盾 烈士后来安葬于通海秀山中部, 1986年9月,通海县人民政府 将张盾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党史故事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yun nan
          dangshigushi

28

29

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

     yun nan dang shi gu shi

碧  玉  清  溪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