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催化剂事业部专刊2021年06期

双月刊
2021/06期

催化剂事业部专刊

special issue of catalyst DIVISION

2021年9月18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率队到西南院调研,与一线科研团队深入交流。西南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健带领领导班子成员陪同调研。
宁高宁董事长充分肯定了西南院在践行“科学至上”、自主开发核心技术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特别是

进入战略性重组后的新发展阶段,紧跟国家发展格局,用新发展理念助力实现“双碳”背景下的绿色技术转化应用。宁高宁董事长希望西南院要为中化下属相关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最后宁高宁董事长欣然提笔寄语:“在西南院看到了科学至上的精神,西南院前途无限。”

开 篇

INTRODUCTION

      西南化工催化剂事业部践行以“科技为引领、商务为龙头、生产为保障、供应为支撑、人才团队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实行产、供、销、研一体化,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催化剂供应商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

目录

CONTENTS

泸州分公司党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泸州分公司一车间分工会召开规章制度民主审议会

泸州分公司党委组队参加泸州市国资委职工体育运动会

西南化工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签署“二氧化碳低温高选择性制甲醇”合作研发协议

催化剂事业部召开2022年度全面预算讨论会

西南化工应邀参加“2021液态阳光甲醇高峰论坛”

第一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气制天然气工业装置投产成功

催化剂事业部生产技术部开展叉车转运废机油泄漏应急处置演练

催化剂事业部立体化推进新安法宣贯

催化剂事业部二车间压片岗位完成“窗口岗位” 改造工作

西南化工泸州分公司深化安全管理工作专业化

西南化工泸州分公司“三举措”助力四季度安全生产

践行匠心的催化剂人 ——记催化剂事业部一车间主任王治祥

怀杨绛先生——读«我们仨»有感

车间员工风格高 拾金不昧众人夸

吃苦耐劳勇战斗 爱岗敬业保生产——记泸州分公司三车间新津基地催化剂生产团队

走进生产一线

泸州分公司党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11月5日至7日,泸州分公司党委组织开展了“缅怀先烈忆初心 重温誓词葆本色”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和将帅碑林,共有35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王东 文\图)

2021年9月6日,泸州分公司一车间分工会组织车间员工代表,就公司《员工违纪违规处分条例》讨论稿召开了民主审议会。
                        (杨庆 文/图)

泸州分公司一车间分工会召开规章制度民主审议会

泸州分公司党委组队参加泸州市国资委职工体育运动会

2021年9月28日,西南化工泸州分公司党委组队参加了泸州市国资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职工体育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以“庆百年华诞 聚国资力量”为主题,由泸州市国资委委员会主办。                               (王东  文/图)

9月28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化工”)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在大连签署了“二氧化碳低温高选择性制甲醇”合作研发协议。西南化工副总经理郑珩、催化剂事业部副总经理杜勇,大连化物所副所长李先锋、邓德会研究员,以及双方科研及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了签约仪式。郑珩和李先锋分别代表双方签订协议。
签约仪式上,郑珩表示,二氧化碳低温高选择性转化制甲醇是继2019年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后的第一个合作研发项目,希望能充分利用大连化物所雄厚的研发基础和西南化工强大的工程开发实力,尽快实现二氧化碳低温高选择性转化制甲醇的工业化应用。

西南化工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签署
“二氧化碳低温高选择性制甲醇”合作研发协议

李先锋表示,我国正处于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关键时期,希望大连化物所能够通过与西南化工的合作,抢抓发展机遇,为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随后,邓德会研究员和西南化工郑珩副总经理分别就富含硫空位的二维硫化钼催化剂研究进展情况和西南化工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
根据合作研发协议内容,双方将就“双碳”背景下二氧化碳低温高选择性转化制甲醇相关催化技术开发、产业示范与推广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利用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低温转化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耦合西南化工上游二氧化碳捕集和下游化学品合成等技术,从而打造一条全新的二氧化碳转化利用制高值化学品技术产业链。
在国家双碳背景下,利用绿氢与二氧化碳高效转化制高值化学品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1年大连化物所邓德会团队在《Nature Catalysis》杂志上首次报道的富含硫空位的二维硫化钼催化剂实现了低温、高效、长寿命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该催化剂已在180℃下完成长达3000小时的催化稳定性测试,展示了优异的工业应用潜力,有望为实现低能耗、高效率的二氧化碳转化利用开辟新途径。
(胡志彪 文/图)

9月7日,由西南化工设计,并采用西南化工合成气甲烷化技术和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的25000Nm3/h合成气制天然气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比计划提前5天达标达产并稳定运行,装置产出的合格天然气中CH4含量>90%,H2含量<3%,产品气并入天然气管网。

第一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气制天然气工业装置投产成功

该项目不同于国内其它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该装置的甲烷化工序采用西南化工合成气甲烷化技术和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独特的氢碳比调节工艺,以气化焦和冶

气化副产气为原料,合成气模值控制在2.98~3.05,主甲烷化操作温度620℃,完全模拟了煤制合成天然气甲烷化工况。且原料气中含约4000mg/Nm3的苯,容易造成催化剂结碳,较煤制天然气原料条件更为苛刻。本装置的成功投产为煤制天然气技术及催化剂国产化打下了基础。
              (张新波 何洋  文/图)

告,重点介绍了西南化工碳捕集及利用技术开发,合成甲醇技术应用以及二氧化碳制甲醇技术进展,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苏敏/文)

西南化工应邀参加“2021液态阳光甲醇高峰论坛”

9月17日,2021液态阳光甲醇高峰论坛在苏州开幕,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会议支持单位之一应邀参加论坛,并由参会代表苏敏博士作了《双碳背景下二氧化碳高效转化合成甲醇技术开发》专题报

近日,催化剂事业部立体化推进新《安全生产法》的宣贯学习, 通过学习,催化剂事业部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强化了员工安全责任意识,达到了以法制宣传夯实安全生产防线的目的。  ( 李宏  文/图)

催化剂事业部立体化推进新安法宣贯

催化剂事业部召开2022年度全面预算讨论会

10月20日,为做好2022年度全年预算工作,催化剂事业部召开了全面预算讨论会,西南化工副总经理、催化剂事业部总经理郑珩,事业部商务、供应、技术、生产各条线分管理领导及相关部门责人等共17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催化剂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曾斌主持。
会上,财务部副主任罗兰兰详细介绍了预算编制要求,郑珩对预算工作作了部署安排,要求相关部门与财务部密切配合,按照真实、可实现的原则,准确编制事业部预算。(刘建芳 文/图)

“我们不是仅组建起安全管理专业小组就完事,而是要让各专业小组充分发挥它在安全领域的专业特长。”10月27日,泸州分公司HSE隐患排查现场,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应强参加检查并对专业安全小组的工作提出要求。
按照“管专业就是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催化剂事业部安委会于今年5月份成立了“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消(气)防”5个专业安全委员会,细化安全管理职责,解决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源头性和基础性问题,着力推动安全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
念好“紧箍咒”,形成工作的紧迫感。泸州分公司在每月一次的安委会议上,不但要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安排布置,还要对上次会议以来各专业安全小组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对其中的整改项目进行督办,制定整改“路线图”“时间表”,形成了问题隐患的闭环管理链条。制度实施以来,充分保证了今年问题隐患的及时整改完成。
种好“责任田”,强化工作的使命感。专业安全小组承担了本专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牵头责任,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结合泸州分公司实际深入研究专业技术标准、规范,对照标准照单履职。
今后,泸州分公司还将从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等方面着手,充分运用考核结果,不断完善新的运行机制,把专业安全小组的工作进一步做实做深,让安全工作更加专业化。(李宏/文)

西南化工泸州分公司深化安全管理工作专业化

安全生产  警钟长鸣

请戳下方视频一起学习吧!

四季度以来,各项工作进入决战年终冲刺阶段,泸州分公司“三举措”强化安全管理,助力四季度安全生产。
强意识、提站位,切实增强抓好安全生产责任感、紧迫感。近期泸州天气逐渐寒冷,雨天多,分公司现场项目多,承包商作业繁忙,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压力,分公司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强整治、除隐患。加强源头管控,强化现场整治,实现标本兼治;紧盯关键点、管控薄弱点、控制风险点,突出抓好外来施工作业现场、特殊作业等重难点,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考核、重实效”的工作原则,扎实开展安全大检查,直面突出问题,真正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前,将隐患控制在事故前,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强责任、严履职、筑牢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党政领导政治责任、领导责任,以及部门监管责任,承包商现场管理责任,确保安全生产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李宏 文/图)

西南化工泸州分公司“三举措”助力四季度安全生产

9月24日,催化剂事业部生产技术部开展了叉车转运废机油泄漏应急处置演练。演练开始后,叉车转运废机油在货场外厂区主道路上意外倾倒,造成废旧机油泄漏到地面。总调度长雷应权启动应急救援响应,警戒支援组迅速设立警线进行现场控制,抢险人员对废机油进行清理工作。40分钟后解除警戒,演练结束。(邱宗禄 文/图)

催化剂事业部生产技术部开展叉车转运废机油
泄漏应急处置演练

催化剂事业部二车间压片岗位完成“窗口岗位”
改造工作

近日,催化剂事业部二车间压片岗位完成“窗口岗位”改造工作。一是清理清洁,通过拆除闲置设施、重新布置生产设备、定置管理工器具、清洁生产设备等;二是精简人员,岗位借用工由11名精减至6名,岗位员工工作内容相应增加;三是质量现场监控,现在在现场设置了“质量监测室”,提高工作效率。(龚洪镔  文/图)

践行匠心的催化剂人
              

 ——记催化剂事业部一车间主任王治祥

在催化剂事业部一车间生产现场,不管什么时候,你总能看到一位身穿工作服的人,东瞧瞧,西摸摸,到处“指手画脚”,他就是一车间主任王治祥。像这样的工作场景,王治祥从参加工作至今,20多年从未改变,事业部的干部员工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王下细”(“下细”是四川方言,意思为仔细、认真)。
力保安全 尽心竭力
安全是根本,作为生产车间主任,王治祥自始至终对安全事故保持“零容忍”态度。他深知车间工作环节多、细节复杂,安全管理需要更加细致。具体工作中,他分工明确,要求岗位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协作。同时他严格要求职工按岗位标准化作业,严把安全关,禁止任何违规操作,发现问题隐患,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确保全段职工安全无事故。“作为车间主任,我不仅要注重安全生产、人身安全,更要注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就是要“狠”,要“逗硬”!同时,我是一名党员,我在工作中也会严格遵守规则制度,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人、带动人、改变人。”对安全,王治祥如是说。
鼎故革新 降本增效
      今年50岁的王治祥,有着26年的催化剂生产经验。他热爱学习,更热爱催化剂事业。他对待技术严谨认真,发扬工匠精神,运用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改革创新,提质降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2016年,因工作需要,王治祥从二车间主任调任一车间主任,负责镍系催化剂生产管理。为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带领设备组与供应商合作研发出适合于催化剂的大压力成型设备,此台设备属国内第一台此类大压力成型设备,此设备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成型效率。除了更新设备以外,王治祥也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将以前的间歇式浸渍分解改为连续浸渍分解方式,形成流水线作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提升。

恪尽职守 勤勉尽责
2020年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时间一再推迟,企业生产经营都面临巨大压力。这个时候,王治祥作为一名党员,并没有因为企业推迟复工而放下手中的工作。作为车间主任,他提前对整个车间员工情况做了摸排,根据摸排情况反复了第一批复工人员名单,通过网络连线对员工进行疫情防控、复工安全等内容培训。接到复工复产通知后,他根据防疫政策制订并多次修改复产行动计划书,通过严谨细致的工作保证了车间顺利复工复产,为事业部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很简单,就是全心全意做好每一件事。具体到我的工作中,就是要跟同事们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对产品质量一丝不苟,严把生产安全关,确保生产的每一吨产品都是合格的、高品质的!”王治祥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线”精神,担负新一代化工人的责任与使命。
( 刘俊/文 唐维/图)

9月9日,催化剂事业部一车间隧道窑员工彭吕琪在厂区内卫生间捡到一部手机,想到失主的焦急,他立即将手机交到安全环保部。通过失物招领启示,迅速找到了失主刘胜春,大家对彭吕琪拾金不昧的行为纷纷点赞。(杨庆 文/图)

车间员工风格高   拾金不昧众人夸

吃苦耐劳勇战斗  爱岗敬业保生产

这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的光芒下有无数个默默照亮夜空的星光。
西南化工催化剂事业部有许多点点星光,他们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每个人都秉持着“老黄牛”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着。其中最闪耀的一颗明星是三车间新津生产团队。这支16个人的团队,2020-2021年生产各类催化剂3000余吨,在保质保量完成生产指标外还圆满完成了多项紧急任务。
一岗多能 样样行
三车间新津生产团队主要负责甲烷化催化剂、二甲醚催化剂、脱铁剂等多产品生产,并协助一、二车间生产多种载体。今年催化剂市场需求旺盛,订单持续增长,产品供不应求。三车间为了加快产品的供货进度,所有生产设备每天24小时满负荷运转,争取产能最大化,车间人手紧缺,任务繁忙,每个人都像有“三头六臂”一般,在各个岗位大显神通。

——记泸州分公司三车间新津基地催化剂生产团队

在新津团队里似乎没有工种的限定,每个员工都有着“十八般武艺”,在生产车间,你既可以是搬运工、司炉工、电器维修工,也可以是压环、压片、反应岗位的操作工,还可以是生产现场原料、半成品、产成品、设备的内部转运工等等。文波,一名退伍军人把生产当做战场,球磨机运转期间他就利用磨料空闲去转运物料,到混料间去混料、粉料,有大型货车到仓库卸货时他就把球磨机暂停去卸货充当搬运工。刘承,平日主要负责仪表维修,但同时也要在反应岗位、水洗岗位、锅炉岗位工作,常常还要做搬运工和清洁工。杨术英,团队中唯一的女性,她的主要工作是库管,与此同时还担任办事员、统计员、档案管理员、现场检测化验工,还要参加倒班烘料,所有库房的卫生也要负责。这样的工作场景在每个岗位都能看到,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一岗多能,一人多专。
供货时间紧,任务重,每人每天工作都达12个小时之久,全年几乎没有更多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只为了保质保量交货。他们常开玩笑地说自己就仿佛是一台“机器人”,工作已成为了生活的大部分,忙起来理发都顾不上。尽管如此忙碌,他们却毫无怨言,用坚守为催化剂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恪尽职守 始匠心
钱万挺,2018年1月就来到新津基地负责生产管理工作,如今身板已不在挺拔、满头黑发已是两鬓斑白,他为了各项生产工作费力劳心。他常说:“我是一个很要强的人,既然公司信任我,我就要竭尽所能的将工作认真负责到底,尽善尽美地完成,绝不辜负公司对我的信任与支持。”
他是一个快口直肠的领导。“嗓门大”“脾气大”“性子急”已成为了他的个人“标签”,工作中如果出现员工操作不当,他会严厉批评指正,为了工作毫不留情面。“是这个团队成就了我,离开他们我将一事无

成,所以我必须要对员工负责,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岗位上成长成材!”虽然脾气急了些,对员工却是热乎心肠,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他都实心实意地在为大家着想着。
他是一个尽忠职守的领导。在钱万挺的办公室常年放着一张简易的行军床,遇到抢修或其他紧急情况,他就睡在办公室,只为了晚上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记得在一次新产品生产时,由于物料的特殊性及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导致了产品造粒成型难度大,交货期紧张、人手紧缺,钱万挺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但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与技术团队密切配合,组织人员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调整,连夜寻找问题的关键所在,最终解决了产品成型及连续生产问题,使得新产品顺利生产按时按质交货。
他是一个带领有方的领导。钱万挺作为一个有19年党龄的老党员,遇到困难始终冲在最前面,把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当成家人一样对待,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中“老带少”、“大让小”、互帮互助,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怀揣同一化工梦,齐心协力绘蓝图。三车间新津生产团队始终坚守“以生产为保障”,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责担当,为了心中的那一团理想之火默默奉献着、奋斗着!他们是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
(郭昊旻 文/图)  

走进生产一线

先生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最好的友,最慈的母……
可以说,命运交给她的角色,她都几乎扮演出了最佳的风采。即便是在人才辈出的民国年代,也鲜少有人,能像先生这样在婚姻,人品,学问,三点上都获得一致的赞誉。
《我们仨》这本书极大地震撼了我对于爱情、家庭的观念和理解。在书里,看到别人眼里 “生活近乎不能自理”的钱钟书,被杨绛引以为傲地说:“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双方不妄图改变对方,而多以包容、理解和接纳相待。
风雨飘摇的年代,很多人劝她和钱钟书一起离开中国,夫妇二人一口回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去外国做二等公民。”爱国情怀溢于言表。
一个百岁老人,光阴流转而过,女儿和先生一个个先她而去,她把无尽的思念,透过一支笔,流淌人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句话,刻骨的心酸令人心疼,无尽的温情更令人动容。
在百岁之际,捐出稿费,成立“好读书奖学金”,只为了更多贫困家庭的子弟能有书读,有好书读。
先生用最生活化的语言,道破人生的诸多纷扰。
我们为人母,常常为孩子学业费尽心思。先生却一语中的:“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人生起落,常有人会迷失其中,先生却看得通透——“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身处困境,我们总不免忧心忡忡,先生却看得淡然——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不必害怕。通透之外,又不乏犀利和深刻。
谈世态人情,她说: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怀杨绛先生
                       

——读«我们仨»有感

谈年轻人的迷茫,她说:你的问题是书读得不多,而想得太多。
谈人生,她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除犀利之外,又处处温情可见。这样的乐观和豁达,不能不令人动容。人们爱她的聪慧、优雅,更爱她正直、温厚的慈悲。很多人羡慕杨绛的运气,能和大才子钱钟书,携手相伴一生。殊不知,幸福婚姻的背后,处处是她的聪慧、大度和理解。在人生低谷、家国大义、生死离别面前,先生始终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该有的风骨。
而我,但愿在人生而立之年,把先生的文字一读再读,让人生之烦恼,逐渐明朗于心。但愿,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能在先生的文字里,重拾高贵的品性,求得内心的从容和安宁。(刘敏/文)

总       编:郑    珩
主       编:谢应强
策       划:曾    旭
责任编辑:刘建芳    郭昊旻
西南化工催化剂事业部宣传纪实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