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思·行2023年12月刊

2023年12月

学·思·行

学而思之/思而行之/行而知之

卷首语/preface

文字到不了的地方 声音能够到达
雨雪刷不到的地方 清风直抵人心
《清风剧场》致敬时代
荡涤灵魂 警示人生
岁月无声 光影留痕
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 一个镜头凝结一个片段 
大湾区风起云涌 如火如荼
融媒人心潮澎湃 披星戴月
寻找美 发现美 记录美 弘扬美 传播美
最美的风景
其实是我们自己

陈炜琳

本期《学·思·行》编委会

主任委员
委员
执行主编
编辑
文字编辑
执行编辑

苏铁军

甄利建

易雁翎

杨立斌

杨海昕

李   林

邱立业

丁莹

张必洋

吕小苗

孙巧灵

封面摄影:孙树德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宝安融媒打造全新系列“廉叙剧”品牌
《清风剧场》获中纪委官网连载刊播

《清风剧场》系列广播剧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深圳市纪委监委策划,深圳市宝安区纪委监委、宝安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也是全国首部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系列广播剧。目前已有6集被中宣部《学习强国》选播,24集获中纪委国家监委网微平台连载刊播,多部作品获得点赞均在10万+以上,彰显了宝安乃至全市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宣传的新模式、新成效。作为以建设全国领先为目标的粤港澳大湾区区级媒体,宝安融媒也为全国县(区)级媒体扩大影响力、提升宣传效果作出了有益探索。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宝安区融媒体中心重视广播剧的创作,一方面是撷取最具时代特色、最具时代表达、最具艺术感染力的语言类作品,通过广播剧的形式,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激励和鼓舞宝安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另一方面则是历史传承,由于多年来积极推动和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宝安区在广播剧上连续荣获中宣部“五个一”等国家级大奖,形成广播剧创作的“宝安现象”。
此次《清风剧场》的成功热播,也是推动宝安广播剧这一老品牌焕发新活力。多年广播剧创作积攒下来的经验和资源,在新开办的《清风剧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风剧场》主题聚焦“四风”、传统节假日送礼、婚事喜宴操办等容易放松警惕、逾越红线的典型违纪问题,内容涵盖党的“六大纪律”、监察法、政务处分法等多部党内法规法条,对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进行专业的广播剧再创作,用“故事”开展“警示”,更加贴近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实际,不断擦亮宝安特色廉洁文化品牌。

用声音致敬新时代  “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合力打造廉洁品牌 “小平台”做出影响力

首先是深度策划,结合中央关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丰富廉洁文化产品供给,借力“连续剧”谐音打造全新系列“廉叙剧”品牌IP。其次是借力平台,横纵联动增强廉文化影响力。坚持立足全区、着眼全市、辐射全国,探索“纵向贯通+横向联动”新模式。加强纵向贯通,积极向上级纪检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监察机关平台报送,与“清廉宝安湾”网微平台同频共振,提高教育效果。目前,《迷失的“李科长”》、《公开的匿名电话》、《不能这样举报》、《这份中秋节礼真不能收》、《为这样的婚礼点赞》、《节后上班,要迅速收心》等节目已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众号、“廉洁深圳”公众号等平台上线播出,阅读量达10万+,广大党员干部反响较好。再次是实现横向联动,积极向“学习强国”“喜马拉雅”“宝安融媒”“湾区之声1043”等各类平台推荐播出,持续扩大广播剧覆盖面,深传正风反腐正能量。

一改过去动辄投入上百万经费倚重“大手笔”、“大创作”、“大制作”的惯性创作思路和创作路径,创作团队摸索出“小而精”“短平快”的新型广播微剧创作模式,每一期的选题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深圳纪委监委出版的《纪律在身边》作为案例来源进行选择,这样做一是选题有热度,二是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三是提高了可信度。由播发部的汪川建、郭子杰、刘 艺三人团队在音频制作、作品封面个性化定制、文案标题等方面进行再创作。力求形式丰富,坚持立体化构思,主动适应互联网视听习惯的表达形式,将传统单一纪法教育进行情景化改编创作,通过图、文、音频片段融合的形式,多角度、多渠道促进系列广播剧立体化、可视化,让廉洁理念活起来。该剧每期时长约3分钟,由3-4个人物角色出场“演绎”,融入音乐、音效等特色元素,力求让听众“声”临其境,结尾以点评形式明纪说法,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听故事的同时自觉融入情景,加深对违纪违法问题的清醒认识。《清风剧场》从

摸索“小而精”模式 “小团队”打造大作品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2022年9月份播出以来到现在,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及各大平台播出共获得了近百万的浏览量,在同一平台同题材的作品当中,浏览量均名列前茅。
                                                                  (文康辉 李林 杨立斌)

克难攻坚 清风拂面
                    ——《清风剧场》创作有感

广播剧是广播独有的艺术形式。它综合了话剧艺术的戏剧性、电影艺术的灵活性、小说的文学性和音乐的抒情性,同时,它又借助音响效果营造出所需要的空间感和环境感,在选题上既要把握好社会影响和注重实效性,又要强化艺术感染力,因此,创作高质量的广播剧成为一个广播电台政治敏感、艺术水准和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广播文艺中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一个门类,尤其是目前多种媒体互联互通,人们对于文化产品欣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业,题材、情节、演播、音乐、音响一样都不能含煳。
《清风剧场》系列广播剧由中央纪委监委国家监委网站、深圳市纪委监委策划、深圳市宝安区纪委监委、宝安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也是全国首部以反腐为题材的系列微广播剧。目前已有18集被《学习强国》选播,25集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连载刊播,由宝安融媒制作的内容有三期均突破十万+以上。而选择反腐倡廉这样的题材,使人们对于国家的反腐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为什么坏?
因为一个普通的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坏人,一定是各种经历在影响着他导致最后的变化,同理,故事中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也是同样如此。
说到这就得提到广播剧的中心是人,广播剧创作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在策划塑造人物形象时,我们采用了平视的目光,把他们定位在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上,着重在他们的心理情感上进行开掘,艺术不仅仅需要一个人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探索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在丰富的情感世界里寻找他的动机。
创作灵感
剧本创作是一门独特而富有挑战性的艺术,它要求我们有极高的包造力和即兴发挥能力。然而,要想写出一个令人难忘的剧本,除了个人能力之外,灵感来源也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是最丰富的灵感之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人物、场景都可以成为创作剧本的灵感。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身边的人物,关注他们的行为举止和言谈举止,从中获得灵感。家庭、朋友、同事等人际关系也是剧本创作的来源。情感冲突、争吵、和解等都可以成为剧本情节的延伸。
同时,针对《清风剧场》的特殊性,我们还应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挑选一些有争议性和吸引力的话题进行创作。生活体验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素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灵感就会源源不断。

难点1:为什么“坏”?创作灵感从哪来?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文学作品是剧本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经典小说、戏剧、诗歌和电影等艺术作品都可以为剧本创作提供借鉴和启发。我们偶尔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借鉴其中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等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并在创作中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都可以成为剧本的素材。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和探索,都可以挖掘出许多有情节性和冲突性的故事。历史人物的生平和成就也可以成为剧本人物的创作灵感。通过将历史元素与现实情境结合,可以创作出具有深度和意义的剧本,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文化和思考的空间。
最后需要谨记的是剧本的创作不能脱离生活,《清风剧场》的灵感就来源于生活,部分案例也源自于老百姓的身边事,所以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始终要牢记“贴地”。艺术来源于生活——使得剧本更能产生共鸣;艺术高于生活——同时给到大家以法律警示。

难点2:篇幅短怎么办?

决定一部广播剧成败的关键,还要看能否成功地塑造与环境情景相融合的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打破十万+的三期(《迷失的李科长》、《不能这样举报》、《公开的匿名电话》)都非常典型,在3-4分钟的篇幅内完成一部相对完整的一期。因为篇幅的限制,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剧情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展开。经过不断的试错,最后探索出“开门见山”这条路。在开篇就利用一个短章节把人物关系前因后果交代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清楚,将重点放在中间人物博弈的过程。同时,利用丰富的音效和配乐,营造一个多层次的场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把最精彩的故事呈现在大家面前。

而在围绕着主角设计、选择配角时,我们坚持剧中人物不宜过多,剧情不能太散的原则,痛下决心,删掉了一些不必要的人物、旁出情节,进而突出了矛盾的尖锐性、真实感,使全剧主线更加集中、清晰的感染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在人物设置的构思上,既要注意把握戏剧中带共性的一般规律,也要把视野放在当时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通过对人物性格嬉变、升华过程的刻画,避免单一片面性和脸谱化,才能使所塑造的典型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一个声音形象就代表了一个人物,能不能演“活”,就靠这个配音演员够不够“接地气”。都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而且还要演得不留痕迹,大家都知道,播音员自带一股播音腔,在演绎某些角色的时候往往听着播音腔会有些出戏,那我们就在生活中发现演员,比如我们的御用反派男一号“舟哥”,其实是我们的直播编辑,但他的声音非常具有特点,辨识度强,接地气,不“咬文嚼字”,加上实打实是个戏精,自然就被我们收纳了!
总之,如果想做一部被记住的作品,除了有一个过硬的剧本,在细节上还应着眼于贴近生活贴近听众,这样才能常听常新,经久不衰。 

难点3:如何选角?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细节决定成败。广播剧与影视剧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在于没有动作和画面的提示,更多的是通过背景音乐或者音效来实现场景的转换,所以场景切换需要你在剧本中作出一定的提示。
首先,广播剧和有声小说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一个有旁白一个几乎没有,广播剧以人物对话为基础,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营造背景。拿脚步声举例子,一个人是男女老少,还是高矮胖瘦,开心愤怒等任何情绪都能搭配出不同效果的走路效果,其次还要考虑这个人物是在哪里走,是在办公室还是社区里,空间环境不同脚步声的听感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强大的后期和非常灵敏的耳朵去选声音,制作混响效果,急不得也快不得,真正的慢工出细活!
场景的饱满不仅能让听众更加容易听懂,身临其境,更能通过合适的音效使作品得到升华。
                                                          (汪川建 郭子杰 刘艺)

难点4:后期包装制作

作品欣赏

迷失在恭维中的李科长

公开的匿名电话

诬陷他人害人害己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宝安区融媒体中心摄影作品赏析(部分)

讲评:曾振海

评语:这张的主题在消防员本身,服装、水管、喷出的水已经说明了一切(红框内),在哪里,灭什么已经不重要,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三多的画面是可以不要的。单就红框内的画面而言,光影是好的,但看了之后为什么提不起精神?是人物造型出了问题,没有体现出现场的紧张和人物的力量,否则,这将是一幅纪实中的艺术片。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评语:摄影是减法。大多数情况下,编辑照片的第一步是看照片是否需要裁剪,目的是让主题更突出。这张照片的拍摄角度是对的,人物和故事背景都在正前方,主题已经一目了然,其他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但是“人物和故事背景”在画面中占比却很少,这就削弱了主题(上图)。
这张照片的主题是《新闻“民工”》,那么人物必须是照片的主体,通过裁剪,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放大的“民工”,特写的“民工”,他的正前方就是“民工”的工作现场。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评语:比较成功的风光片,画面干净,上下基本对称,海平面水平线刚刚好(上图)。后期只做两个动作就可以:1、稍裁剪上部,让画面更对称,符合视觉感;2、增加饱和度,先“全图”,后加“青”(下图)。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评语:这是一幅很好的人像作品,有较强的现场感和积极的人物精神风貌。主题主体都在红框内(上图),还是减法,让主题更突出、鲜明(左图),成为一幅人像摄影作品。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评语:很好的航拍作品。构图无可挑剔,清晰度也足够,云虽然大块了点,很多景物遮住了,但有云有有云的好(上图)。后期饱和度只能稍增强,强不到哪里去,这是正午的光,干干烈烈,无彩无色,能增强的色素很有限(下图)。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新闻摄影要保持“年轻”
采编部 卢彬城

融媒体中心“摄影展”专栏的开设对于我们新闻记者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同时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本篇我将以《日落迎朝阳,瞩目新宝安》摄影作品为例,谈谈我对新闻摄影的拙见。

宝安的浪漫,遇见于繁华的都市街头、隐匿于浩瀚的落日山海。在铁仔山上远眺,宝安西海湾的美景尽收眼底,建设中的深中通道蜿蜒海上。深中通道建设正朝着2024年建成通车的目标全力冲刺,双城联动、机遇共生。眼见这一幕,多年与新闻打交道的敏锐性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留存和记忆的好题材!平实的摄影语言、生动的画面、丰富的细节,我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一个精彩的瞬间,这“既是今天的新闻,又是明天的历史”,日落迎朝阳,让人对宝安的明天充满了期待。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新闻摄影作为直观的现场记录方式,在读图时代,要持续探索,具备与时俱进的观念,因此新闻摄影要保持“年轻”。打破传统模式,创新摄影技巧,注重图片报道的策划思维,以及提高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新闻摄影的创意是指通过独特的视角、拍摄手法、后期处理等方式来表现新闻的价值和意义,给读者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和思考。
独特的视角。选择独特的视角可以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体验,比如从动物或昆虫的角度拍摄人类活动,或者从空中拍摄地面上的新闻事件等。
拍摄手法。使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可以表现出新闻主体的特点和情感,比如使用慢速快门表现新闻主体的动态模煳效果,或者使用黑白摄影表现新闻主体的情感和氛围。
后期处理。通过后期处理可以增强新闻主体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比如调整色彩、亮度、对比度等,或者使用滤镜、合成等技术来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
互动式新闻摄影。通过与读者的互动可以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共鸣。
故事化新闻摄影。通过故事化的方式可以将新闻事件生动形象地呈现给读者,比如通过一组照片和文字讲述一个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或者通过系列照片展现社会问题的全貌。
总之,创意是新闻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独特的创意可以表现出新闻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给读者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和思考。仰望星空的我将更脚踏实地,在迈向一个杰出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路上,且歌且行。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浅谈电视新闻的拍摄要点
采编部 彭勇

非常荣幸,总编办点题叫我们写一篇有关新闻拍摄的经验。想了很久,我非摄影摄像班科出身,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的经验。其实,每周开例会的时候,部门领导也都会对电视新闻进行总结分析,要求新闻画面最起码要拍清、拍稳,再求拍好。我也就以领导的要求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电视新闻是通过视频画面和声音来进行表达,通过视频画面和声音直观地呈观生活环境,这就是电视新闻优于广播和报纸的优势。新闻画面质量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新闻的观赏性和传播力,因此,高质量地电视新闻画面首先是拍清和拍稳,这确实也是基本硬条件。
首先,新闻画面拍清是根本。这个想必也无需讲太多,关键就是对焦。
其次,就是新闻画面的稳。在拍会议新闻时,我个人习惯用利用三脚架,当然领导调研等特殊情况下,就只能用两只手来拿稳摄影机,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屏住呼吸,按下录制,以此来尽量减轻拍摄时画面的晃动。
三是拍好。如何拍好电视新闻画面,当然这也不是几句话或几篇文章能够说清楚的,关键是在工作中要学以致用,不断摸索,才能逐步提高。电新新闻除了上面讲到的拍清、拍稳之外,还要求拍多、拍细、拍好。拍多就要求画面要丰富,所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有镜头必须成组,景别、镜头运动和拍摄角度都要丰富(同一场景的不同镜头不能少于5个),总之,要考虑在后期编辑中的拍摄量与编辑量至少要达到5:1以上的片比。拍细就在拍摄中,要着重捕捉能够贴切拍摄主题的细节,突出故事性。
要拍好的话,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以我们使用的PSW-X280摄像机为例,如果全部调为自动档拍摄的话,最起码要涉及白平衡、焦距、光圈、快门等按键,再加上构图的方法,拍摄的角度和景别的选择等等,根据每个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一体,方能拍出有美感的新闻画面出来。
说实在话,我使用X280摄像机好多年了,机器的操作有很多玄机,我自己也没弄明白。
总之,电视新闻摄像,光靠理论是远远不行的,干这一行注重的是实践。所以,新闻拍摄必须熟练掌握摄影技术及技巧,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怎么拍出有故事的照片?
采编部 熊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作为新闻记者,不仅要传播信息,更要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让读者在浏览大量信息的同时,能够停下来,仔细观看,深入思考。一张有故事感的封面图片,就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
今天,我想以图书馆里两个小朋友看书的照片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拍好一张有故事的照片。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学所思

首先,我们要明确照片的目标。这张照片的主题是“阅读”,我们要通过照片传达的信息是: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在拍摄时,就要尽可能地突出这个主题,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照片想要表达的内容。
其次,我们要注意构图。构图是摄影的基本技巧,好的构图能让图片更具吸引力。在这张照片中,我选择了低角度拍摄,平视两个小朋友,让他们专注的眼神和手中的书形成联系,让人印象深刻。同时,我还利用了图书馆的环境元素,如书架、窗户等,增加了图片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再次,我们要注重光线的运用。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好的光线能让图片更具生动感。在这张照片中,我选择了自然光拍摄,星星点点的光线,照亮了小朋友的脸庞和书本,使他们更加生动和真实。
总的来说,拍好一张有故事的照片,我们需要明确目标,注意构图,注重光线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拍出有故事、吸引人的新闻照片。

MONTHLY EXCELLENT

MONTHLY EXCELLENT

宝安融媒月度优秀作品

一等奖

        经评委组依据评选规则认真评选,本次竞赛共4件作品分获4个奖项。现将2023年11月份获奖作品名单公布如下:

二等奖

三等奖

《醒狮文化代代传》

作者:侯德康、潘崎、徐小荣、龙士华

《炽·初心| 共庆记者节 用真相书写时代》

作者:卫世鹏、王定生、潘崎、古凌风、屈星宇、徐小荣、 邓锐彬、朱月、王鹏杰、裴恩利

最佳传播互动奖

优秀作品

《网传深圳一餐厅使用地沟油 辟谣:该油为清运废油》

作者:张幸子、张桂华

作者:熊昊、陈艺、朱月

抖音播放量115.3w,点赞5429,转发9060。

系列作品:《人力资源加“数”度 宝安逐浪大湾区》
《灵活用工新业态崛起 精细化服务迎来大考》

一等奖作品:
《人力资源加“数”度 宝安逐浪大湾区》
《灵活用工新业态崛起 精细化服务迎来大考》

评委意见:

       创新创意很好,现场感代入感强,古装风格一以贯之会更好。

MONTHLY EXCELLENT

优秀作品

二等奖作品:
《醒狮文化代代传》

评委意见:

优秀作品

MONTHLY EXCELLENT

三等奖作品:
《炽·初心| 共庆记者节 用真相书写时代》

MONTHLY EXCELLENT

优秀作品

评委意见:

最佳传播互动奖作品:
《网传深圳一餐厅使用地沟油
辟谣:该油为清运废油》

宝安区融媒体中心
总编办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