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23年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优秀家风故事展

前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的,“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挖掘蕴藏良好家风故事,树立家庭文明新风尚,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开展了优秀家风故事征集活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家风故事、分享家风感悟,感受家风力量。

目录

传家三字:孝、诚、俭

/省分行营管部货币信贷统计处 邵皖宁

共产党员就该多干点

/无锡市分行宣传群工部 杨琪璇

延续红色血脉 续写时代华章

/徐州市分行国库科 孙童童

无言的教育

/南通市分行反洗钱科 胡晓阳

传承清廉家风 做合格央行干部

/连云港市分行宣传群工部 窦菁

用心坚持 收获成长

/淮安市分行纪委监察室 康 曦

承担、宽容、奉献——我的家风故事

/盐城市分行办公室 姜枫

05

13

11

08

15

19

17

一生执着 三次选择

/扬州市分行科技科 李润泽

勤劳好学 和睦感恩

/泰州市分行货币金银科 李源

家风不言 润物无声

/宿迁市分行货币金银科 王凯莉

22

28

25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家风建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当我从为人子女到结婚生子开始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更能深切地领悟到这句话的内涵,也深深体会到好的家风是我们成长中重要的指向标和营养剂。“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一个国家由千万个小家组成,千万个小家由每个人组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更是亲情维系、道德养成、价值观念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是最无痕的教育。纵观历史,回顾无数曾辉煌一时的家庭,其家风各有千秋,有不少可以称之为传世经典: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名流千古,一个“忠”字便是岳氏的家风;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勉”就是曾氏的家风;周恩来立下10条家规,“清正”二字也贯穿了周总理的一生。这些伟人的家风家训,令人心生敬畏。
我家的家规是孝顺。爸爸妈妈常挂在嘴边说“百善孝为先”,行善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儿女的义务责任,孝敬父母不仅是我们家的家规,也是我们一生的责任,孝就是要尊敬老人,孝顺长辈,多帮他们做

传家三字:孝、诚、俭

分行营管部货币信贷统计处 邵皖宁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长辈说话,我们作为晚辈的一定要听,绝不能当耳旁风,最主要的是不能顶撞大人,吃饭必须等长辈动筷子了我们才可吃。爸爸总是说孝顺,尽孝,没有顺没有尽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我家的家训是诚实。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一生都记得诚实守信,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便开始跟我讲《狼来了》的故事,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讲。以至于现在这个故事我感觉自己都能倒背如流了,而诚实守信四个字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对我说过:做错事情不要紧,如果说谎为自己开脱,那么这个说谎的严重性要比做错事情的严重性厉害一百倍。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勇于承担自己的一言一行,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都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错,也要自己敢于承担,不能退缩。
我家的家风是勤俭。小时候,奶奶总会将包装袋攒下来,手工编成各式各样的篮子,又结实又漂亮,拿着买菜或装东西又美观又实用,奶奶就常讲:“节俭兴家,浪费可耻。”这个浅显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言行,我养成了不攀比,不浪费的好习惯,这得益于我严格的家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表达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同样也让大家珍惜粮食。为了不浪费水,每当蒸米饭时,奶奶经常把淘米水存在瓶子里,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等到需要浇花的时候再用,养过鱼的水也可以浇花,进行水的二次利用,我们家的花长得倒是挺生机勃勃的。

潜移默化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的叮嘱。这些言传身教如同一颗种子,已经悄无声息地生根发芽,慢慢地在我心中长成一颗参天大树,成为了我最坚实的依靠,最长久的指引。如今,我也有了两个孩子,我要把良好的家规家训家风传承给孩子,如同接力棒一样,一棒一棒传下去。这种如化雨春风般柔和又强大的力量,润物细无声的从容,代代传承中的领悟,便是家风对一个家最好的守护吧,仿若明灯,照亮心扉。守好了家,才能守好国,家风连着党风,好的家风可以涵养好的作风,好的作风又为我们树立了好的家风。做新时代的央行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自省笃行中传承好家风,修身齐家,砥砺前行!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外公去世已经10余年。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不止是慈爱的目光,还有那句脱口而出的“共产党员就该多干点!”
记得初入职场那年春节返乡时,我像小时候一样蹲在小马扎上。不同的是,小时的我是开心地听他讲故事,而这时的我则向他大倒苦水。我抱怨自己总有一大堆干不完的活,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希望得到外公一如既往的、宠溺的宽慰。没想到这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马上板着脸、抬高音调反问道:“共产党员多干点怎么了?”
我一时语塞,顿感羞愧。一直以来,我总认为外公那辈人的思想是固执和过时的,与我们这些接受过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比不了。但那一刻我才发现,我与他在党性修养上的差距是巨大的。而回顾外公的峥嵘岁月,这份感觉愈加强烈。
外公是山东龙口人。解放前,由于家中贫穷,多次辍学,仅有小学文化程度。1949年年初,他投身革命洪流,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当年8月随军南下,10月被分配到江西上饶工作。在这块红色的土

共产党员就该多干点

无锡市分行宣传群工部 杨琪璇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地上,他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艰苦奋斗、奉献一生。离休之后,更是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就该多干点”的信念追求。

离休后不久,外公在报纸上看到独身老人遭遇再婚难题的事情。他决心要为此尽一份力。凭借人熟地熟的资源优势,随即联合7位志同道合的离休老人,在市妇联、工商联等多部门的支持下,于1985年8月牵头成立了当时江西省内唯一的公益性、不收费的“上饶市婚姻咨询服务站”(后改为“上饶市政协老委员联谊会婚姻咨询服务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了20个年头的月老生涯。
外公在“牵线搭桥”过程中时常遭遇别人的不理解,有人就风言风语:“大老男人干这种事,丢人!”他经常还会面临棘手难题,比如老人之间情投意合但因子女、财产等问题牵绊,最后没能走到一起。但外公对此并不介意,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着。他说:“共产党员就该多干点!别人幸福我快乐,能够为老人排忧解难,我感觉自己充满干劲。”
后来,“婚姻咨询服务组”被媒体广为宣传,远近闻名。求偶者纷至沓来,近到身边的老同志,远到上海、福建、黑龙江等地都有找上门来或写信求助者。在委托觅偶的1000多人中,有近150对老人成功走进了婚姻殿堂,组建了美满幸福的新家庭。
再后来,外公由于年事已长,逐渐退出了“婚姻咨询服务组”的具体事务。但只要有老同志需要帮忙,他从不推卸,依然竭尽所能地去做工作。当时还在读高中的我,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从外公身上知道了什么叫“秉持初心”,什么叫“为民服务”。在他的影响下,大学期间我积极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如今,作为有着1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始终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岗位工作兢兢业业,面对急事难事冲锋在前。因为外公教会了我:“共产党员就该多干点!”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生动的家风谏言,蕴含着丰富人生智慧和传统美德,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始终激扬着正能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的家风和家训。那么我的家风和家训又是什么?从小到大,从未见过家里有专门的书册记录家风家训,也从未有过专门的讨论,但随着我的慢慢长大,才发现家风无言,润物无声。
我的爷爷是一名共产党员,1934年出生于安徽萧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爷爷年轻的时候满腔报国热情,一腔热血参加了中国志愿军,在北京空军某部做通讯员,后来担任地面后勤汽车班班长,做好随时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准备。退伍后爷爷留在了家乡汽车站工作,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利用职权之便谋私利,被评为安徽省劳模。在我的印象中,爷爷一直是个质朴不善言辞的老人,他总是默默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温和慈爱的看着我。每当爷爷提到当年的参军经历,他总是眼含热泪感慨良多,反复叮嘱我要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要好好读书报效祖国。爷爷经常告诉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不忘革命前辈的牺牲奉献,始终爱党爱人民,要坚定跟随党的步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续红色血脉 续写时代华章

徐州市分行国库科 孙童童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在爷爷的影响下,我的父亲也早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在社会最前线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他不怕苦不怕累,常年奔走活跃在一线,为大众带来最一手的新闻消息,用自己的真诚与敏锐展示社会风貌,用自己的执着与信念弘扬社会正义。父亲时常跟我感慨新中国成立的不易,跟我讲述中国共产党是怎么破除万千阻碍,带领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的境地走向如今的繁荣富强。父亲曾感叹道:“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如今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每天都像是过新年。”受父亲的影响,家里总放着一本毛泽东语录,闲暇时父亲总会带着我一起观看红色教育的宣传纪录片。
因爷爷和父亲的言传身教,受到红色家风的影响,我从小就以中华儿女的身份而自豪,始终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坚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爱国爱党永不过时,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更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把青春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为幸福生活而奋斗,谱写出壮丽的青春之歌。
由此可见,家风潜移默化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风,由此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预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实践充分证明,家风纯正,社会才能充满正能量,千千万万的家庭有好家风,才能撑起社会的正风气。我们要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讲好新时代家风故事。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主席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也是国家的“家”。父辈们养成的良好家风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它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子女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的父亲是在1949年解放后被分配到人行安徽省分行会计财务处工作,1964年调入人行南通市中心支行会计科,1988年退休。父亲作为会计财务负责人,对工作从来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记得1986年分设中国工商银行南通分行,为了清理好资产,算好一笔分家账,父亲经常加班到深夜。“不给后人留下遗留问题”这是他当时常挂在嘴边说的一句话,正是他那严谨的工作态度,由他负责上报的人工两行分设的财产清册和资产分配方案受到江苏省分行的肯定与表扬。由于父亲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江苏省分行特批他延迟一年退休,他为人行事业奋斗了整整40年。
受父亲的影响,我1990年9月我被分配到人行会计科工作,临上班前夜,父亲给我上了一堂会计人员入职培训课。教导我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从岗位职责到结算原则,从凭证的制作,要素的审核,到科目的运

无言的教育

南通市分行反洗钱科 胡晓阳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用,事无巨细,娓娓道来,让我感受到父爱的厚重。至今回忆起来历历在目。32年来,无论身处何岗位,我时刻谨记父亲的教导,对工作心存敬畏,从未懈怠过,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折不扣完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巾帼示范标兵等荣誉。

父亲生性豁达,淡泊名利。常常告诫我:“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记得他因工作繁忙,错过了高级会计师的申报。多年以后,当时任总行高级会计师评委的沈伯伯笑着对我说:“那年在北京做评委,翻阅全国申报材料就是没找到你爸的材料,打电话问江苏省分行,居然他没申报,我当了多年评委还从未遇到像你爸这么想得开的人。”父亲常常说:“没评上高师,不就是工资少点,现在退休工资已经很高,够吃够用还有结余,很满足。”父亲对物质生活要求极简单,至今仍然很享受地住在老旧公改房里,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我想这就是父亲95岁长寿的秘诀。
父亲对待工作恪尽职守、精耕细作,对待生活安心恬荡、云淡风轻的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无论是处于逆境中,还是在顺境中,也从未改变我对工作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我很庆幸能子承父业,秉承父辈的家风。它就像一盏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带着我从懵懂无知走向成熟,我也会将家风传承下去,它是家庭的精神内核。让我们努力践行和传承好家风,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发挥“家”的正能量!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清廉不只是国家层面的事,更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这个普通家庭对于清廉的家风也在传承和坚守着。
母亲是一位教师,工作二十八年来,扎根乡村,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达,一些教师队伍的负面新闻不时出现。每当看到这些消息,母亲总是义愤填膺,气愤他们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没能坚守自己教书育人的底线。学校周围有一些学生家长开的小店,但是母亲会尽量避免去这些店里消费,一开始我不理解,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更远的地方买东西,后来母亲解释道,家长看到孩子的老师过来买一支笔、吃一顿快餐,一般抹不开面子,会不收老师的钱,推推攘攘徒增口舌之争,给其他家长看到了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还不如尽量不去,免得学生家长因为是孩子的老师就不收钱、少收钱。
父亲是一名警察,工作一直很忙碌,奋斗在一线。在派出所工作时,接触群众的机会较多,为群众排忧解难后,总会有热情的群众送来水果、土特产,但父亲总是严辞拒绝,并将群众请出门外。父亲说人民警察为人民,为

传承清廉家风 做合格央行干部

连云港市分行宣传群工部 窦菁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群众办事是职责所在,不能收群众东西也是纪律规定。

后来父亲陆续做过交警、禁毒、刑侦,现在已经是一名双鬓花白的老民警,这么多年来,父亲一直通过言传身教将清廉的观念传递给家人。记得有一次,亲戚给父亲打来电话,说自己的车出了事故,想让父亲联系执法的民警,父亲严厉地拒绝了,并告诉亲戚大家都是秉公办事,按规定流程处理就行了,不需要有思想负担。
多年来,父亲也看到过很多留置的干部,留置期间这些领导干部失去了往日饱满的精神状态,变得沉默寡言。父亲将这些讲给我听,希望我以后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坚守底线,不能丧失理想信念。一个人若是锒铛入狱了,不仅伤害了家人的情感,更对不起国家对自己的培养。
良好的家风离不开传承。上班之前,父亲对我语重心长地说道:“上班之后,切记遵守工作要求,不触碰纪律的红线,做一名清廉正直的央行干部。”来到人民银行之后,我成为了一名工会会计。会计是与资金打交道的,保持廉洁自律是非常重要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都是一名会计该做的事情。
作为公职人员,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在外界诱惑下仍保持定力,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姿态,远离贪欲之害,让清廉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最好的馈赠。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孟子云:“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好家风是无声的教诲,泽被后世、代代收益。我的家风总结起来,就是“坚持”二字。
我的老家在美丽的洪泽湖畔。80年代初,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年少时的生活虽不富裕但也简单快乐,一室一厅外加一个小院的家仍能唤起许多童年美好的回忆,直到现在我仍能清晰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挤在一张床上睡觉的时光。
我的父亲是一名部队转业军人,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他,那就是严厉,不苟言笑、说一不二。自打记事起,在“吃饭”和“早起”这两件事上,父亲有种近乎“不近人情”的“执念”。他总是要求我“饭自己装,能吃多少装多少,不许剩一粒米”“每天要早起,不许睡懒觉”。在吃饭这件事上,执行难度并不太大,因为我胃口向来很好,只是有次因为看动画片忘了吃干净而被骂了一顿。但是对于早起,却非常的不理解,特别是在冬天,谁不想在热被窝里多待上哪怕一小会儿呢?但父亲是万万不会允许的。6点30之前,他必然要叫我起床,如果叫了三声还没动静的话,是要直

用心坚持 收获成长

淮安市分行纪委监察室 康 曦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接掀我被子的,当时的我一度称之为“恶毒行为”。为此,我还曾向母亲“告状”。一般来说,家里总是会有一个慈母给严父兜底的,大凡我提的要求,她都会满足。但对于早起这件事,母亲却没有和我站在一边。她对我说,爸爸这么要求我,是希望我从小事上学会坚持,并提议我们可以互相监督。

从那时起,我便坚持着早起,虽然一开始心里还是抗拒的,但也很希望能够逮到一次父亲睡懒觉,然后向他大声说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惜的是,半次都没有过。每当我起床时,父亲早已外出溜达一圈了。我很好奇父亲每天早起外出都会干些什么。于是,每天便跟着父亲一起出门。有时会沿着街边小跑,有时会到学校后边的田间小路散步,有时会给我念一首小诗,有时会和我讲部队里的故事和他的童年趣事。起初,我也会偶尔犯懒,也会期盼雨天的“特赦”。也不知道是不是坚持久了,习惯成自然,我也慢慢开始喜欢上了早起散步的这段时光。即使遇到雨天,也会撑着小伞和父亲走过每条大街小巷。之后的日子里,无论是求学时期,还是工作成家、娶妻生子,我始终保持着早起的习惯,在这一两个小时不被打扰的时光里,无论是锻炼、学习或是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总是感觉效率特别高。我想,这个习惯应该会一直坚持下去。
家风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传承。家庭的教育铺就了人生底色,已为人父的我,应该承接父辈的正能量,把“坚持”家风贯彻到底,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让美好家风代代相传。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淡淡的家风在岁月长河中伴我成长,如涓涓细流滋养着我的心灵,构筑起我性格的底色,在我心底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家风里蕴含着家的故事,是一个家族历史的见证,经由血脉传承,代代沉积出一个家族共同的记忆。它的形成和熏陶主要来源于我的父亲,已然刻进他的骨子里,也将刻在我的骨子里。在我心中,“坚守担当、与人宽容、无私奉献”短短12个字,构成了我家代代传承的家风。
家风是承担,无惧无畏,坚守担当。父亲家中最小的孩子,本应在哥哥姐姐保护下成长,但却成为外出谋生最早的孩子。爷爷在父亲三岁时去世,奶奶拖着四口人艰难生活。家里劳动力不够,成为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为了帮奶奶分担压力,除草、喂羊、挑粪,父亲有什么做什么,仅为能填饱肚子。初中毕业,贫苦的家庭无法同时负担4个小孩读书,为了保证哥哥姐姐能够顺利读完高中、大学,年龄最小的父亲主动选择辍学。辍学后,父亲远赴新疆打工。在工地上,因身材瘦弱,免不了受欺负,干尽了杂活累活。平日省吃俭用,攒下钱寄回家补贴家用,供哥哥姐姐上学。如今,每每酒后,父亲都在唠叨在小时候为

承担、宽容、奉献——我的家风故事

盐城市分行办公室 姜枫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谋生挣扎的经历,经常会拍拍我的肩膀,“爸妈老了,你也成家了,要学会扛起家庭往前走”。

家风是宽容,心怀宽容,天地自宽。小时候,和父亲去医院输液,输液室里很多病人,护士忙碌地穿梭不停。这时传来尖锐的吵骂声,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位来打针的阿姨因为护士连扎两针没能找到血管勃然大怒:“一边去,我不要你打了,你想拿我当实验品,去喊你们护士长来……”身旁的那位年轻的实习护士满脸通红,低着头向她赔不是,可阿姨依然不依不饶,直到护士长过来安抚了好久才平息。这时轮到父亲输液了,不好,又是这位实习生大姐姐,这下糟了!或许是看到我的表情,大姐姐明显地有些局促不安。父亲爽朗一笑道“没事,都有成长的过程,我相信你!”大姐姐颤抖的双手明显稳重了许多,对父亲报以感激的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怪,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家风是奉献,简朴本分,为民奉献。“快给爸爸朋友圈点个赞”,一起床就接到父亲的消息“轰炸”。朋友圈就一张简简单单的截图,“您已累计献血17次,献血6700ml”。翻遍父亲朋友圈,没有养生健康、没有心灵鸡汤,有的只是每半年雷打不动一次献血记录。“献血默默地去就好啦,没事发朋友圈干什么”,我抱怨道。“国家血库缺血,我一个人的血只是杯水车薪,通过微信宣传鼓动大家一起献血,才是父亲的目的呀”。疫情期间,父亲主动向社区捐献2万元购买物资,用于防疫检测时发放。朋友说他傻,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这么捐了。父亲每每听到,总会哈哈笑道:“你懂啥,钱没了可以再挣,支援疫情

防控,人人有责啊”。父亲总是以大家认为“傻傻”的方式无私回馈社会,奉献似乎成为了一种习惯。奉献小爱,汇聚大爱,正是这种传承,让大家庭充满了正能量。

父亲的事情还有很多,平平淡淡。但一件件小事,言传身教,让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亲优良品格的熏陶。这不仅需要我永久铭记,更要作为一种家风薪火相传。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每次回老家,总能看到矗立在路边的两幢大窑炉。小时候,它们是高高的;后来,它们是黑黑的;现在,它们是独特的,腰身以下画满了精致的彩色涂鸦,底座旁边新建了健步道,成为家乡一道亮丽的景致。小时候,我总指着它们向同学炫耀:“嘿,那两个大家伙是我爷爷造的!”
第一次选择是在爷爷考上了浙江大学物理系的时候。爷爷1938年11月出生,1956年考上大学,刚到学校报道,校领导召集物理系的新生,选定一部分物理系的新生改学硅酸盐专业,爷爷的名字赫然在列,征求大家的意见。爷爷内心深处知道,选择硅酸盐专业,就意味着告别舒服的办公室,要到工厂矿区去。爷爷毫无怨言,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爷爷说:国家建设需要是最大的需要,远大于个人的需要。
第二次选择是在他刚参加工作不久。国家号召支援大三线建设,爷爷满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第一个报名。但组织上考虑到爷爷是家中独子,新婚燕尔,几次申请都没获批。爷爷鼓足勇气,越级打申请,立军令状,领导被爷爷的执着而感动,终于成行,被组织分配到贵州搞建设,一去就是十年。爷爷说: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最充分地彰

一生执着 三次选择

扬州市分行科技科 李润泽

显自己的价值。

第三次选择是在他回乡工作之后。主动报名参与援非住建项目,前往非洲的水泥厂担任技术指导。回国时,爷爷到巴黎转机,顺便给我带了一个印着法文的埃菲尔铁塔玩具,也成了爷爷退休后日常的谈资。实际上,当时爷爷援建的国家爆发了内战,工厂面临战火威胁,被迫撤离,这段磨难爷爷却从没提过。爷爷说:无论在哪,要时刻念得祖国的好,坚持干对人民有益的事业。
大窑炉是爷爷一生最得意的设计工程。回国后,爷爷一直在泰州水泥厂工作,主持设计了两幢大窑炉。我出生的那一年,爷爷正好退休,大约是退休之后的第五年,老工厂转型撤出了城市,窑炉不再吐出灰烟,于是爷爷就经常踏着脚踏车,载着我围着老厂区转,有时候也骑进去,看看自己设计的那两个大家伙。
小时候,我也会想,爷爷作为当年的知识青年,最好的年华都窝在了山沟里,却没有去造飞机大炮、火箭卫星,回乡以后最大的成就,也在废墟之中作了古,总也会感到遗憾的罢。但是我印象中的爷爷,总是笑着的,尽管平日里少话,但是他讲起过去的时候,总是滔滔不绝,眼里闪着年轻的神采,让人觉着旧事如昨。
如今,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爷爷。时代如同奔涌的江潮,每个人或许只是其中的一滴水,但人在时代的浪潮里,并不是只能随波逐流,而是可以自觉地选择追随时代的浪花,选择把自己汇入时代,成为浪头上晶莹炫目的一粒水滴。爷爷是打从心底里相信并践行了爱国奉献、不怕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艰险的时代精神,跟随时代洪流不断奋进向前,把时代需要变成自己人生选择的准绳,拥有这样光明磊落,充实奋斗的人生,他又怎能不感到快乐自足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爷爷的谆谆教诲如在耳侧,指引我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激励我把火热的青春奉献给光荣的基层央行事业。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主旋律,是一个家族的文化传承。古语有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优秀的家风不仅体现了长辈对子女的期待与教诲,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民族风骨。而我时常记起外公对我的言传身教,他那“勤劳好学 和睦感恩”的处世之道仿佛仍时时督促我奋发向上。
勤劳朴实,自强不息。我的外公是退伍军人,回到家里后也保持着军人吃苦耐劳,勤劳能干的特征。靠着自己的一双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将三个孩子抚养长大,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子女们想将他和外婆接进城里生活,但外公表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仍每日坚守田地,种地养鸭,勤劳不倦。正是这种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一直在激励着我,在生活中勤勤恳恳,脚踏实地。
好学不倦,与时俱进。外公虽身在农村,但年轻时也上过学,接受过教育,时至今日仍保持着一颗好学的心。他通过电视、书本及网络等多个渠道,一直学习着各种知识,接触着新鲜事物。亲戚们回老家的时候,发现外公用起智能手机十分的娴熟,还无师自通的学会了通过电商平台购物,正乐呵呵地拆着快递向我们展示他新买的运动手

勤劳好学 和睦感恩

泰州市分行货币金银科 李源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环。外公平日里对许多新鲜事物也一直保持着关注与学习,和我们年轻人也能有话题聊得起来,丝毫不像有代沟的样子。这种好学的精神也一直感染着我,让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与时俱进,不断保持学习,提升自己。

和睦友善,邻里融洽。外公总是教导我们要和善待人,心怀善意,看到需要帮助的要乐于伸出援手。邻里之间如果发生不愉快的事,要懂得推己及人,相互包容。在我年幼呆在老家的那段时间里,从未见过邻居与外公起过冲突,大家都是关系融洽,互相帮助,想来定是外公一直待人以诚,与人为善,所以邻里都对他客客气气。用外公的话说,要学会换位思考,有的时候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下他人的感受,一些小冲突就不会上升到矛盾的程度,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千金买屋易,万金买邻难。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总是牢记外公的这番话,待人以诚,与人为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感恩图报,互帮互助。每次除夕夜,我都会回乡下接外公外婆一起进城吃年夜饭,而外公都会让我带上村里的一对老夫妇一起赴宴。这对老夫妇年轻的时候是在村里学校的老师,外公的三个孩子全是他们一手教出来的。我的母亲、大姨、小姨在上学期间多受他们的照顾,那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外公外婆又很忙,两位老师经常让几个孩子到家里吃饭,辅导功课,极大地帮助了我们家。如今两位老人的子女在外地上班,也就过年时才能回来几天。外公平日里总是经常主动帮助两位老师,隔三差五上门帮忙,除夕夜的家族聚餐也要带上两位老人一起,不愿让两位老人独自呆在家里。老人的子女十分感激,每次回家都

带着礼物登门。外公却连连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小事,远远比不上两位老师当年对我们家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是外公让我深切地理解了这句话,懂得了感恩。

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感染。我也会将我从外公身上这“勤劳好学 和睦感恩”的处世之道学到的点点滴滴,代代传承下去。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家是每个人的港湾,家风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家独自面对世界,但家风却会烙印在我们的生命里,流淌在血液里,帮助我们安身立命。
                              学无止境
童年的记忆里,爷爷总是抱着一本很厚很厚的书,那本书厚到小小的我觉得永远都看不完,可爷爷却乐此不疲,长大一点,才知道那本书叫《生活大全》,爷爷从这本书里学会了修电器、认识各种花草、甚至学会了织毛衣,小时候看着头发已经发白的爷爷对着他的百宝书学习织毛衣很不理解,长大了却很敬佩,爷爷的学习于生活是一种乐趣。
在爷爷的熏陶下,爸爸也很爱看书,他有各种各样的书,闲暇时总会翻看,小小的我总会偷偷地拿他的书看,有趣的小故事,生活的小技巧,侠骨柔情的武林一一跃然纸上,一个个可爱的方块字总是无声的吸引着我,陪着我长大,就这样,和爷爷、爸爸一样,书无声无息的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妈妈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名高中生,她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小时候没有认真学习,她总是告诫我“学如逆水

家风不言 润物无声

宿迁市分行货币金银科 王凯莉

行舟,不进则退。”于她而言,学习是和生命一样重要的,她学养生、羽毛球、跳舞、电脑、用智能手机、时政新闻等等,即使50多岁了,她依然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生命不止、学习不息。

                            吃亏是福
爷爷常常会念叨:“吃亏是福,不要占便宜,你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他们那个年代,日子很苦,吃不饱是常有的事情,因为爷爷是工人,有一份工资,日子比同村的人家好一点,爷爷就常常跟奶奶说做饭多做点,这样同村吃不上饭的孩子来了能吃碗热乎饭,分地分粮食的时候,爷爷也总是选不好的,奶奶会抱怨,但爷爷总会安慰她:我们比别人过的好点,总要让人家有饭吃。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一个人可以没有大作为,但一定要善良。小时候村里常常会有乞讨的老人路过,妈妈总会留他们吃顿饭,也常常会为自己没有能力多帮他们一点而难过。随着爸爸妈妈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在网上捐款后,就专门在微信绑定了银行卡,也许只是十块钱二十块钱,但他们每次看到都会捐一点,他们说每个人捐一点就是别人的救命钱。
善良是会自然流露的,面对别人的苦痛时,会感同身受的难过,我们都是普通人,也许做不了大爱大善的事,但也许只是别人流泪时的一张纸巾,去献一次血,一碗饭、十块钱,但就是这一点点小事,这一点点善意,聚在一起,就是大爱。
在我的家里,读书学习是耳濡目染养成的习惯,善良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讲好家风故事 传承优秀家风

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信仰,美好家风润物无声,让我立于世无愧于心、不愧于人、无惧未来。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