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豫美央行(2019年第二期)

其他分类其他2019-03-04
782

豫见央行 豫见美丽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支女工委

2019年  第二期

残雪消融,空气仍旧清冽,却少了一些寒冷,阳台上的绿萝是希望的春天,始终绚丽着自己的笑容;遇见雪,遇见花,我们已经从雪花漫舞的冬辗转到了阳光明媚的春,我们似乎还沉浸在新年的气氛中,承载新的希望和祝福,等万物复苏,等春花烂漫,也等着和你们一起走过诗意的每一天。
在这个春天,遇见春暖花开的日子,愿你的笑颜灿烂如春天,愿你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好,心中永远都有鲜花盛开。
静听时光风吟,喜看岁月静美,愿所有的美好,与你们同在……

目录

contents

卷首语

02

请填写您的标题

04

10

请填写您的标题
填写您的标题
您的标题

06

08

32

四、请填写您的大标题

40

请填写您的标题
填写您的标题
您的标题
填写您的标题

34

36

38

14

一、请填写您的大标题

20

请填写您的标题
填写您的标题
您的标题

16

18

填写您的标题

12

22

二、请填写您的大标题

请填写您的标题
填写您的标题

24

26

28

三、请填写您的大标题

请填写您的标题

30

填写您的标题

42

4

3

2

1

 时光总是无声也无言,悄悄溜走,2019年的新春已经过去,冬天已渐行渐远,严寒依旧,温暖却不再遥远。

01

信息速递

职场动态

新乡市中支组织开展
“奋进新时代 共享新未来”新年音乐诗会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修养,迎接新年新气象,2019年1月28日,新乡市中支女工委牵头组织开展了“奋进新时代 共享新未来”新年音乐诗会。

随后,各节目依序登场,现场精彩纷呈,目不暇接。既有展望未来、谨记昨天,慎微、自警、诫贪的训言,又有不负年华,不负光阴,以青春为名义的誓言;有人花交映勾勒出一幅绝美倾城图的“清平调”,有格律雅致谱写出精妙绝伦田园曲的“行香子”;有娓娓诉说着千年相思殇的新京剧“梨花颂”,有穿越数千年的“诗谜雅集猜节日”情境剧,带我们细数中华传统节日的熠熠璀璨和博大精深;有但愿世人皆长久的祈愿,让大家遥想千里共婵娟的爱情故事,有新年新气象的畅想,让大家走进新年的浓厚氛围。

唯美的传统舞蹈“礼仪之邦”拉开了精彩的音乐诗会的序幕。新乡中支6位青年女职工身着大红色汉服,以美妙的乐曲伴着优美的舞姿,向与会的干部职工娓娓道来华夏五千余载、文明古国渊源流传的美好画卷。

新乡市中支女工委

这一台精彩纷呈、青春洋溢的新春音乐诗会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阐释了人文价值,树立了文化自信,展示了央行女职工的巾帼风采,营造了浓浓的新年气氛,使全体央行人感受到了爱与美好的正能量,更让人感动的是节目里传达出的心声,那就是对央行的热爱,对青春的致敬,对成长的追求。

唱响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信阳市中支女职工在2019年迎新春演唱会中的风采回望

信阳市中支 张洁

瑞犬报喜辞旧岁,金猪纳福迎春来!
1月25日下午,信阳市中支成功举办“唱响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2019年迎新春职工演唱会,用歌声抒发心中的喜悦,用歌声表达美好的祝愿。

在演唱会上,女职工们带来的精彩演唱给晚会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会计财务科、外汇管理科的女职工们带来的《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唱出了生活的甜蜜;国库科和货币信贷管理科青年女职工们演唱的《天天向上》唱出了青年一代的朝气和蓬勃;货币金银科女职工们带来的《有点甜》让会场充满了梦幻和甜美;尤其是演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不忘初心》的离退休女干部们,更是赢得大家的阵阵叫好!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激越。新的一年,新的起点,女职工们将再接再厉,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为信阳市中支美好的明天贡献巾帼力量。

02

年味记忆

那些年  那些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不知不觉,春节已悄然而至,年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可是“年味”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年味一定是红色的,不然怎么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春联,挂起了红灯笼,穿上了红衣裳呢?我想年味一定是香甜的,不然怎么家家户户都摆上了糖果,大人小孩都流露着甜蜜的微笑呢?我想年味一定是圆圆的,不然怎么都说要过个团圆年,吃团圆饭,希望你一年都圆圆满满呢?
而我对于年味的记忆,也随着时间长河的流动一点点浮现出来……

年味,幸福的回味

偃师市支行 焦春雨

小时候,年味是一种期盼。盼望着寒假快点来临,盼望着早日穿上新衣裳,盼望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压岁钱。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藏着我们的嬉笑声,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中有不安分的我们窜来窜去的身影。这时候,大人们都要说吉祥话,期盼着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老人们也在这时候烧香祈福,期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长大后,年味是最隆重的仪式。而这些仪式就藏在全家人一起置办年货的热闹里,妈妈造型多样的枣花馍里,爸爸准备了几天的年夜饭里,写着“福”字的窗花里,全家人边吃年夜饭边看的春晚里,睡梦中还在久久萦绕的《难忘今宵》里……

童年的年      
平顶山市中支 汪玉泓

一进入腊月,年味便如空气一样弥漫开来,无处不在。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进入腊月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吸溜吸溜二十三,二十三炕锅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割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三十啃猪蹄。”不知唱了多少年的童谣依然鲜活生动地飘荡在村子里小路上田野里。

后来啊,年味是浓浓的乡愁。随着求学工作,渐渐远离了家乡,于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愁在新年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就更加浓烈,于是懂得了“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的思念,明白了“乡心新岁切”、“春归在客先”的无奈,懂得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忐忑。年味便是这离家与归家之间的不舍和牵绊。
而现在,年味是一种传承。年味早已在这一年又一年的熏陶中在我的岁月里刻下了温情的年轮。我们接过父亲手里的鞭炮,我们拿起母亲用的擀面杖,如他们一般开始在年末岁尾就操心起一家的吃穿用度,年味里也因此更增加了一味担当、一味成长、一味责任。我们接过这根“接力棒”,将幸福一代代传接,将温暖一代代传递,将希望和爱一代代传承。
如候鸟迁徙、倦鸟归巢,如今,回家过年早已融入我们华夏儿女的血液。故乡的声声呼唤,母亲的句句叮咛,都是远方游子归家的号角,纵然岁月流转,我亦安然向暖。年味,便是岁月沉淀的陈年酿造,认真感受,必能感到丝丝的甘醇……

记得小时候,查日子查到腊月初一,母亲就开始准备做腊八粥的食材了—黄豆绿豆赤小豆。母亲把这些豆子依次倒在簸萁里均匀铺开,精心挑选,提前两天泡上。眼看着腊八到了,母亲东拼西凑还是凑不齐八样,急得团团转。临了,就把萝卜切成丁,于是,大米玉米糁红薯黄豆绿豆赤小豆芝麻萝卜丁,踏着欢快的热浪跳跃着……一锅浓郁粘稠香甜的腊八粥就熬好了。
     腊月二十四,父亲领着哥哥扫房子,母亲领着我和妹妹在院子里洗刷桌子,压井压出来的井温水在冰冷的空气中滋滋地冒着热气,平日里逼仄昏暗的房间一过年居然宽敞明亮了很多。

童年的年是贫困的,虽没有五颜六色的门神画,但母亲的勤俭与智慧让简单的物什翻出崭新的年的花样,给我带来了崭新的年的快乐,成为我记忆之海里最美丽的一朵浪花。

童年的年,鸡和酒一直是奢侈品。“二十七去杀鸡,二十九去灌酒”,多年传唱的童谣许下厚重的诺言,却让困顿贫穷的日子给辜负了。
    最美的是二十八贴嘎嘎。母亲早早地破例给我一毛五分钱,让我和妹妹去供销社买一毛二一大张的大红纸,余下的三分钱能买到好几粒糖疙瘩,那糖疙瘩里的甜让我咀嚼了一辈子。
    宽阔的院子中央放着四方桌,鲜艳的红纸在大哥的手里折叠剪裁展开。干瘪的毛笔将那黑油油稠乎乎的墨汁喝得饱满,大哥挥笔在鲜红的纸上一落一起,一个有生命力的字就写好了,那黑那红相互陪衬耀眼夺目,那墨那纸便生动起来。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是贴在大门门框上的,勤是聚宝盆,俭是摇钱树是贴在门扇上的。一张大红纸用得到边到沿,解决了我家所有的对子问题。大红纸余下的边角料,实在盛不下字了,母亲便搜寻起来,撕下一角,蘸一点水在我和妹妹的眉宇间染上一个圆圆的红点,点亮了我的童年。 炸米花的来了,母亲破例挖一瓢玉米让我和妹妹去炸米花。母亲挑出最大的炸得最欢的玉米花,放起来,挑剩下的才让我们全家人吃。而后砍几枝柏树枝,在院子里拢起火,母亲把柏树枝放到火焰中心烤,红色的火焰舔着绿色的柏树叶,噼里啪啦地响,火燎过的柏树叶分外青翠。母亲用针线把玉米花缀在青翠的柏树叶上,竟真的变成了一枝枝盛开的鲜花。放在堂屋里洗得干干净净的条几中央,后面中堂画是贴了好多年的一副大的毛主席像,整个堂屋焕然一新,透着过年的新气象……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浓。门前路口挂满了大红灯笼、中国结,街头巷尾摆满了对联、窗花,远远望去红彤彤的一片,甚是喜庆。马路上车水马龙,那是购买年货的喜庆,是返乡的迫不及待。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期盼。

过了腊八,在外打工的人开始陆陆续续的回家,车站外是等待家人归来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期盼与激动。腊月二十三祭灶,是我们北方的小年,奶奶都会请灶神,然后做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枣花糕,放在灶神旁边,上一炷香,拜一下。记得有一年,奶奶给我妈妈请了一个灶神,妈妈刚接过来,便一下子掉到了水盆里,我说你把他掉水里了,奶奶说不是,是给灶神洗了下澡,哈哈。小时侯觉得甚是有趣。小年的晚上,爸爸会做一桌子的菜,再煮几碗面,饭后一家人都要吃芝麻糖。有一年小年这天爸爸不在家,妈妈说家人不全不能过祭灶,家人全在家才能过祭灶,这样灶神会保佑全家人的。

记 / 忆 / 中 / 的/年 / 味

卫辉市支行  张番

每年的腊八是年的开始,腊八粥的飘香载着年味儿蔓延开来,记得小时候,腊八一早,妈妈就会很早起来,将头天晚上泡的黑米、红豆、黑豆、花生、玉米、红枣连同大米一起下锅,慢慢熬制,粥的香气慢慢飘散开来,飘到了我的房间,进入了我的梦中央,好梦不抵粥香,迅速告别周公爬出被窝,穿好衣服,坐等八宝粥出锅,出锅前,妈妈将葡萄干放入粥中,然后端锅盛碗,端着碗迫不及待的想尝一口,奈何粥太烫,只能先闻香解馋。

童年的新年在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每回忆起依旧觉得很温馨、很甜蜜。虽然现在时代变了,过年的方式变了,但过年的情仍存,就像童年的记忆一样,不会改变!

  之后的一周是最忙碌的,大人们忙着打扫卫生,清洗衣服、窗帘,拆洗被罩,擦拭窗户、家具,将家里里里外外全部打扫一遍。接下来是猪肉,爸爸买来猪杂,清洗后上锅开煮,记得每次煮大都是晚上,煮好的时候我都快睡着了,爸爸一说肉煮好了要不要吃,作为一个食肉动物,我瞬间清醒,点头如捣蒜一般,爸爸便会端着盘子喂我吃几块,睡前不能多吃,意犹未尽的带着余味入睡。煮完是蒸,家里会蒸馒头、豆包、肉包、枣花糕,蒸煮之后是炸,酥肉、鱼块、鸡块、年糕……这几天家家户户都飘出香喷喷的味道,嘴馋的我们这几天都不再跑出去疯玩,唯恐错过好吃的。
  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包饺子,爸爸做一桌好菜,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吃年夜饭,饭后一起打牌看春晚,到了零点,新年在阵阵炮竹声和片片烟花中到来,顾不上玩牌,一溜烟的跑到外面看美丽的烟花。然后会被妈妈催着去睡觉,初一早起去拜年,想想初一会讨到糖果盒压岁钱,乖乖听话的便去睡觉了。

饺子的记忆 孝道的传承

许昌市中心支行   刘倩

NIAN  WEI  JI  YI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红彤彤的中国年即将来临。年是什么?是弥漫着浓郁天伦味道的网,是扯不断的血脉相连。越来越浓的年的氛围,让我不禁想起年夜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饺子。而有关饺子的记忆,犹如烙印般刻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带着哥哥姐姐在许昌市上班上学,我跟随母亲在禹州老家生活。当时的条件,一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吃饺子。每到大年三十儿晚上,母亲忙碌着盘馅儿、和面、包饺子,而我对饺子的美味早已馋涎欲滴。当热腾腾的饺子出锅后,母亲全然不顾我的急不可耐,一定会把第一碗,让我端给同在一个院子里生活的爷爷奶奶。虽然心里极其不高兴,但也不敢忤逆母亲的意愿,仍旧乖乖地照办。这个惯例一直延续到我和母亲来到许昌市定居生活。

如今,父母都已年过八旬,我们兄弟姐妹也已各自成家,除了平日对父母的看望问候,再到春节,不论身在何地,都会一起聚到父母家里,承欢膝下,享受天伦之乐。这时候,我们已不舍得让身体欠佳的父母再去劳作,而是分工协作:大哥负责盘馅儿,大姐负责和面,姑嫂们擀面皮、包饺子、下饺子,煮好的饺子必定第一碗端到父母面前。除了完成当天要吃的饺子数量,我们还会多包一些放在冰箱里冷冻起来,方便父母将来食用。每每看到这些,父母都很欣慰,并为我们的孝顺而感到自豪。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一个人的品质最终是由家庭教育决定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时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些小小的细节,就会感染和影响身边人。我深信,只要每个人都永葆一颗爱心,兄友弟恭、夫义妻贤,长幼有序、敬老爱亲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氛围,定会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孝道文化也必将生生不息。

后来,哥哥姐姐分别到外地上大学,家里有了充足的房间,爷爷奶奶就来到许昌和我们一起同住。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好转,吃饺子也并不仅仅放在春节了,但想改善生活的时候,饺子仍是必选项。这边母亲擀面皮包饺子,那边父亲负责下饺子,当父亲把饺子煮好盛到盘子里,让我端给爷爷奶奶时,看着一个个晶莹透亮的饺子,早已不知咽下多少口水。而当看到属于自己的饺子后,食欲大为下降,因为盘子里的饺子几乎全是皮儿馅儿分离的烂饺子。我撅着嘴儿,对父亲不满地嘟囔着,父亲一声不吭,把他自己的盘子端到我面前。我一看,没有一个完整的,饺子几乎成了饺子皮,我立即禁声,那一刻,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作孝道。

新爱的姐妹们,新一年的奋斗历程又将     程,你有什么目标或几乎呢?欢迎留言和我们交流哦

豫美央行
与您一
相约新的航程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