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沙坡头月刊(七月旅游TIME)(第1期)

其他分类其他2018-07-27
1764

刊首语

七月如歌

    大漠激扬迎宾客,黄河欢腾会朋友。在如歌的七月,沙坡头旅游的盛大如同这七月的滔天热浪。这热浪如诗如画,如同雄浑壮阔的黄河景观,辽远浩瀚的沙海美景,美不胜收。 七月中卫,阡陌纵横,平畴万里,湖泊遍地,瓜果飘香。七月沙坡头,高山长城相伴,丝路绿洲相偕,皮筏泛波,水车悠悠。它有着塞上江南水乡杏花春雨的婉约,又有着塞上江白马秋风的豪迈。
    七月如歌,历史的文明和人类的智慧赋予这片土地新的使命。中卫,坐落在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漠水城,现正在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城市和国际化沙漠旅游目的地城市。七月前的6月26日晚8时,2018中国宁夏(沙坡头)•第九届丝绸之路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在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新镇盛大开幕,为如歌的七月唱响了醉人的音符。自治区旅发委和中卫市各级领导出席开幕式,同时邀请到国际网红达人丽萨|艾莉丝雅、中国台湾旅游界同胞、全国各界新闻媒体、《宁夏好神奇》网红直播团、全市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中卫的市民朋友共同见证了这一中卫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盛事。 七月如歌,《沙坡头盛典》闪亮登场。以中卫沙坡头“桂王城”、“沙坡鸣钟”、 “沙掩王城”、“泪泉”等神话传说为故事原型, 首创沉浸式情景魔幻剧,集成运用全息映像、玻璃晶球、巨型升降平台等舞美前沿科技。六大创新秉承匠心精神,再现流金岁月传奇。 七月如歌,沙坡头酷毙了! 国际大马戏首秀沙坡头!美轮美奂的场景布置,技艺精湛的杂技演出,滑稽搞笑的环节设计,这一切让中国的沙漠迪士尼沙坡头如梦如幻。
  七月如歌,让我们的激情与汗水,在沙坡头旅游的这片天地中翱翔,在中卫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共同描绘宁夏旅游的宏伟蓝图,共创中卫旅游美好的明天。

本刊编辑部

NO.08       文学天地

NO.06       沙海天地

NO.05       经理风采

NO.04       新闻聚焦

NO.03       观点视界

NO.02       目录

NO.01       刊首语

NO.07       史海钩沉

NO.09      游客随笔

总    编:韩忠胜
副总编:王秀渼   丁太平
主    编:朱文军
副主编:杨富国   张家耕
              杨鲁川   张明军
              常吉德   张文平   
              汤建云
责    编:梁    雯
编    辑:张晓磊   吴占军
设    计:翟    鑫
主办单位:沙坡头市场部
地    址:宁夏·中卫
               沙坡头旅游景区
电    话:400-15-51766
微信号:shapotou123
微    博:沙坡头
中国沙漠旅游第一品牌
国际化沙漠旅游目的地
内部刊物·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市场部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畅行60载

    1958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夕,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全线通车。
    曾有国外专家预言:包兰铁路“存活”不了30年就会被沙漠淹没。
    1977年8月,在联合国全球沙漠化会议上,世界各地从事环境保护和沙漠治理研究的专家学者将目光同时投向了一个地方:北纬37°27'40";东经104°57'6"。这里是中国宁夏中卫沙坡头——腾格里沙漠东南最前沿。
    在腾格里高达百米的流动沙丘上,这条沙漠铁路已畅通无阻60载。
    夜晚,站在沙坡头旅游区北眺,包兰铁路过往的列车,恍若一颗颗耀眼的行星,闪烁在天际。
    一片麦草方格,一条铁路,一个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

  1966年3月,中卫固沙林场职工在铁路两旁植树。(宁夏日报资料照片)

修建包兰铁路干线,加强首都北京及华北与西北地区的联系。勘测设计之初,如何选线?专家们反复权衡,给出了北线和南线两个方案。
    南线方案设计为兰州—靖远—海原—中宁—银川线,可以彻底绕开中卫县城和沙坡头,但需要分别在甘肃靖远县和宁夏中宁县境内两次跨越黄河,还要越过海原境内的地震断裂带。
    北线方案有两个选择。一是避绕沙坡头流动沙岭,由甘肃兰州北上,经宁夏中卫县境内的甘塘、长流水,沿山岭和沙漠边缘东进,在香山山脉北缘东进,在香山山脉北缘两次跨越黄河至中

治沙,因包兰铁路而起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决定

卫,但需修建两座铁路大桥和一座隧道。另一个则是直接闯过沙坡头。
  现实没有给人们留有选择的余地。沙坡头迎水桥至甘塘50公里的沙漠,成为包兰铁路绕不开的“禁区”。
  1954年10月,世界上首条通过高大流动沙丘的“沙漠铁路”——包兰线铁路建筑规划经国务院批准。这一消息震惊世界,面对沙漠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能否创造奇迹?
  1955年,包兰铁路铺下第一根钢轨。
  1957年初,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施工队将铁轨铺到了腾格里沙漠,包兰铁路的施工进入沙坡头段。
    有报道称,由于没有通往沙漠施工现场的道路,当时的中卫县人民政府就调集数千当地百姓,用骆驼、骡、马,把大量卵石、片石、黏土和木桩、竹片等防沙筑路材料驼进沙漠,再靠人抬肩扛,运进作业现场。
    在沙漠中铺轨不是最难的,难的是路轨常常受到流沙

侵袭,无法正常行车。曾有国外专家预言:包兰铁路“存活”不了30年就会被沙漠淹没。预言依据非常简单,包兰铁路迎水桥至甘塘段周围沙丘裸露,植被覆盖率不足5%,干沙层厚达10厘米至15厘米。
  这一难题,也曾困扰着中卫固沙林场的干部职工和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科研人员。为了破解这一世界难题,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员和中卫人民开始了与沙漠的抗衡。翁元庆、赵性存、张宗朗、张宝善……一个个名字从治沙人的回忆中走出来,铭刻在历史上。
  时任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所副所长翁元庆和西北勘测设计分局工程师赵性存,在包兰铁路开建之前就来到了中卫。因为他们的到来与驻扎,这里建立起了“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我国第一个以防沙治沙为主题的专业科研单位。收集气象资料、摸清沙丘类型和活动规律、进行沙漠路基试验和植物固沙研究……一项项艰巨的任务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翁元庆特意邀
请了中卫固沙林场的技术人员张

观点视界

宗朗等人一同攻坚克难。
  

观点视界

观点视界

  1965年,火车奔驰在腾格里沙漠中。草方格沙障固沙,保障了包兰铁路超越腾格里沙漠时,道路畅通。沙坡头因治沙成就卓越被世界治沙同行评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宁夏日报资料照片)

    1958年8月2日,《宁夏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包兰铁路全线通车的盛况。透过泛黄的纸张与照片,依稀可见当年的场景:银川老火车站人头攒动,彩旗飘扬,铁轨上停放着两辆对开的火车,随着开车讯号响彻天空,两列火车徐徐开动……
  包兰铁路通车伊始,在沙坡头段屡屡遭受风沙漫道的危害。
  这一特殊的地段,造就了一支非常特殊的队伍——

——清沙队。中国铁路兰州集团公司中卫工务段相关负责人如此描述当年的场景:“清沙队大概有30余人,只要一听到巡线工说有积沙,大家穿上衣服抄起铁锹就走,半夜抢险是常有的事。”
    直至1968年,坚守10年的清沙工们改换了工种,清沙队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彼时,人类已有了缚住“黄龙”的成功措施——麦草方格。
    “麦草方格的出现是一个偶然。”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副场长郜永贵告诉记者。治沙先固沙。起初,场里也尝试过卵石铺面、沥青拌沙、草席铺面等固沙方式,但一场大风过后,都被掩埋殆尽。
  1957年,林场职工和试验站的科研人员共同开始尝试平铺式沙障试验,选用麦草和稻草做材料,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次闲暇之余,林场职工在沙漠中扎了“人定胜天”“中卫固沙林场”等字样,风暴过后,竟意外发现几个字当中,只有方块形的字没有被沙子埋没。受到了某种启示,林场职工开始尝试用麦草扎出圆形、三角形、马蹄形……试验证明,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是效果最好的固沙方法。

固沙,麦草方格征服世界

“方格扎得密了,风沙会将麦草方格埋掉,方格扎得疏了,既起不到阻挡流沙的作用,麦草的边大,又经受不住风沙的侵袭而容易折断,影响方格的寿命。只有1米×1米这样面积的网状方格,丝丝入扣,团结在一起抗沙的效果最好。”中卫固沙林场原场长张克智告诉记者。
  1960年6月1日,铁道部在沙坡头设立了火车站,普通客车在此停留一分钟。为此,大家再次利用麦草方格,找到了削平高大沙丘的办法:在沙丘的三分之二以下,扎上麦草方格,固定住。借助风力把以上三分之一削掉,再扎上麦草方格,固定住。
  这样一个来自偶然的智慧创造,却引起了世界的关注。1977年的联合国全球沙漠化会议上,中国代表被请上讲坛介绍“麦草方格”固沙法。对此,外国专家长时间报以热烈掌声并由衷陈赞:“这么大面积的流沙被固定,世界上还没有过,中国人了不起!”
  1978年8月23日,受联合国

观点视界

环境规划署的委托,中国在沙坡头举办了第一期国际沙漠化治理讲习班。来自秘鲁、阿根廷、巴基斯坦、印度、埃及、尼日利亚等国家的17位专家学者对沙坡头治沙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迎接的第一批外国客人。
  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委托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先后开展了20多期国际培训班,该站专家也多次应邀到世界各地风沙危害严重地区,现场指导建立固沙植被防护体系。

从“魔方”到“五带”,
智慧方案共享升级

    麦草方格让人类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了流沙面前,但对抗流沙仅靠麦草方格还远远不够。
  由于麦草方格紧靠在铁路边上,蒸汽机的炉渣和轮毂摩擦铁轨的火星对草生植物有极大的威胁。固沙林场职工们就在麦草方格上压卵石、炉渣等材料,铺设

观点视界

出一条卵石防火带。防火带外,是正在建设中的灌溉造林带。
  如何保护灌溉造林带?用草障植物带抗击流沙。如何消除风沙流对草障植物林带的危害?设置高立式树林沙障。沙障也容易被埋怎么办?再扎一道麦草方格,封沙育草……伴随着一路破解难题,现在的铁路两侧,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以“一带护一带,五带护铁路”的方式,共同构成了“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
  现在生长于麦草方格上的植物,是由“千挑万选”而得来。花棒、柠条、沙拐枣……每个树种的选定,都离不开张宗朗等人前往沙漠深处的“探险”。
  宁夏日报社资深记者杨兆兴在《沙坡头•世界奇迹》一书中这样描述张宗朗:“他怀抱着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闯进了腾格里沙漠,千难万险死里逃生。”在中卫固沙林场场史资料中,张宗朗曾9次深入腾格

里沙漠考察,带回来了十几种沙生植物的种子和标本,并先后“破译”了花棒、柠条等野生植物的生物“密码”,培育出了用于沙丘造林的大批苗木。
  “‘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正式形成于1984年。”郜永贵说。当年,国家环保部门在沙坡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荒漠生态特征的自然保护区。到1985年,中卫人民,中卫固沙林场,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所共同在这个长约46公里、平均宽度500米、纵横4000多公顷的沙漠上,累计扎设方格沙障86663亩,植树5222万株,播撒树种17万亩,附设扬程140米的四级提水灌溉系统一处,修建输水渠道30公里。
  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林业重大工程建设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
  1993年5月5日,考验再一次来临。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中卫。瞬间风速达到每秒37.9米,能见度为0米。沙尘暴结束后,职工们急忙奔向铁路。封沙育草带局部破坏,前沿阻沙带20%-30%遭破坏,但前三带和包兰铁路却没有受到沙尘暴侵袭

观点视界

    2017年,穿行在腾格里沙漠的中欧班列发运实现常态化,“宁夏制造”在中卫通过国际货运班列走出国门。 记者 王鼎 实习生 马楠 摄

的痕迹。
  事实胜于一切。1994年6月,张克智代表中卫固沙林场从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伊丽莎白手中接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先进单位”证书。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情不自禁赞叹:“这是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

     治沙固沙不可能一劳永逸。在治理沙漠的道路上,宁夏的脚步从未停歇。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宁夏推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打造西部地区生态

安全屏障。守护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治沙卫士们,谱写了绿色、创新发展的篇章。
  王近山在中卫固沙林场工作了30年。现在他主要工作不再是扎麦草方格,而是浇水、打药、除草、护林、防火。“我负责迎水桥到孟家湾区段,不下雨的时候浇水,雨天除草、根据病虫害趋势打药,大概25天一个循环。冬天天气干燥,主要是护林防火。”王近山说,治沙固沙是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10年前,我们设置的移动沙障,现在还在用,主要用于工程施工防护。”郜永贵告诉记者,“但是制作材料从树枝改为竹片和防沙尼龙网,材料充足,安装迅速,还可重复利用。”
  2017年,在迎水桥至沙坡头区段的铁路北侧,花砖垒砌而成了1.5米高、3公里长的高立式挡沙墙。依托麦草方格建立起来的这种固定挡沙墙可阻挡住95%的流沙,主要适用于戈壁封沙林地带,未来也会因地制宜地推广。
  对于人工制作“沙结皮”的探索也有了成果。“麦草方格也是有寿命的,一般3年就退掉了,如果能

能形成‘沙结皮’就不怕退化了,但‘沙结皮’自然形成需要20年的时间,太久了。”郜永贵说。“在人工制作‘沙结皮’的试验过程中,也尝试过沥青、水玻璃固沙、DBP固沙剂等化学方法,但都表现出一个共性:草本植物难以生长。”
  他们开始了新的寻找:哪种材料既适合制作“沙结皮”,又利于植物生长。绿洲耕作土进入郜永贵等人的视野。用绿洲耕作土为基础原料,配以辅料,撒3至5厘米厚,3年后便可长出草本植被,

过渡成天然结皮。目前,在“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中被破坏部分,都已用这种人工“沙结皮”取而代之,成为继麦草方格之后的固沙新途径。
  林场人在探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科研人员也在探索。他们从藻类、地衣、藓类结皮中提取最适合结皮的微生物和藻类,在实验室内人工培养,将其制成释剂,喷洒在麦草方格沙障内的沙子上以形成土壤结皮,通过“生物地毯”保护荒漠生态。
治沙的方式在创新,区域也从包兰铁路沿线逐步延展开来。

观点视界

(<宁夏日报> 记者 魏邦荣 李徽)

新闻聚焦

“黑导”的末日来了:文化和旅游部推进“黑导游”专项整治

    7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召开“黑导游”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王和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晓峰表示,"黑导游"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损害游客权益和旅游体验,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黑导游"、"一日游"市场等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开展"黑导游"整治专项行动,从斩断“黑导游”利益链各个环节入手,从推动“行转刑”打击旅游领域商业贿赂着力,加大执法检查和查处惩罚力度,同时疏堵结合,加快健全对"黑导游"等旅游市场问题的疏导和长效管控机制,切实维护全国旅游市场秩序,不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王和山表示,宁夏高度重视旅游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严厉打击“黑出租”“黑导游”“不合理低价游”以及强买强卖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宁夏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对“黑社、黑导、黑车”等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出重拳进行打击,持续净化旅游市场经营环境,打响“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响亮名片。
    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政府和北京市、苏州市、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三亚市等旅游管理部门代表发言交流今年旅游市场秩序治理工作尤其是“黑导游”整治做法。文化和旅游部监督管理司主要负责同志,北京、内蒙古、宁夏等9省(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同志,内蒙古阿拉善盟行署相关负责同志,张家界市、桂林市、成都市、西安市等旅游主管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丝路国际大马戏”入驻港中旅•沙坡头景区,港中旅景区旅游发展迎来新突破!

新闻聚焦

    近年来,港中旅•景区致力于景区的创新发展,结合区域优势和文化特色,极力构建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本月中旬,素有“沙漠迪士尼”乐园之称的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港中旅•沙波头景区将迎来入驻后的首秀,拉开这场跨界娱乐舞台剧盛宴的帷幕。
    众所周知,国际“丝路大马戏”是目前实景舞台娱乐的巅峰之作,美轮美奂的场景布置、技艺精湛的杂技演出、滑稽搞笑的环节设计和神奇可爱的动物家族,将持续为游客奉献上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国际顶尖大咖精彩杂技秀

    国际“丝路大马戏”剧场汇集了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西方各国的顶尖杂技演员,为游客们倾情上演最前沿、最惊险刺激的杂技show,空中飞人、环球飞车、死亡飞轮等表演让人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动物才艺大比拼

齐舞表演,凶猛的狮子玩大跨越,老虎坐在凳子上配合工作人员开show……激动人心,震憾全场。
还有萌萌哒的汪星人排队双腿走路、做算术题、钻圈,机灵的猴子踩单车、骑羊,金刚鹦鹉举重、滑旱冰……萌翻众人,喜笑颜开。

    动物家族更是个个身怀绝技。大象虽笨重也能进行

新闻聚焦

滑稽表演乐翻天

精彩好戏不间断

    更有孩子超喜欢的小丑表演,搞怪又可爱,娱乐力MAX!满场尽是爽朗的笑声,让人心生艳羡!不经意间,他们还会与你互动,大家可要抓住机会哦~

    港中旅•沙波头景区还准备了超多好戏等你来观赏,有投资近两亿元的大型魔幻情景体验剧《沙坡头盛典》,通湖草原的夜间剧场《神游通湖》,常态化演出《黄河颂》、《杂技魔术闹盛夏》、《3D沙尘暴》……众多文化演艺形成异彩纷呈的文化氛围,恭候大家光临~

    引进国际“丝路大马戏”是景区回应时代呼声,是开拓更多创新发展模式的又一新突破。国际“丝路大马戏”的入驻丰富了港中旅景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对促进景区实现文化旅游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全程中卫拍摄的电视剧《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全国首播啦

新闻聚焦

    中国首部防沙治沙题材电视剧《我拿什么奉献给你》7月5日在江苏城市频道燃情首播,受到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该剧由金牌制片人思斯、国民导演习辛、著名编剧高伟宁联手打造,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共中卫市委、市人民政府,北京和乐悠悠影业有限公司、宁夏和合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于晓光、戴娇倩、白凡、刘冰玥、夏天等实力派演员倾情出演。

    该剧全程在美丽的沙漠旅游城市宁夏中卫拍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片,讲述了宁夏60年发展变迁的时代大背景下,普通百姓与自然奋斗、与命运抗争,为防沙治沙用沙艰苦努力的历程,以及感人至深的亲情爱情故事。

新闻聚焦

新闻聚焦

沙坡头黄河3D玻璃桥全面升级,惊险体验再升级!

沙坡头黄河3D玻璃桥将迎来新面貌....
 
升级......
 
再升级.....
 
玻璃桥将升级成什么样?
会增加哪些黑科技和新技术?
又会给游客们带来怎样的全新体验?
先卖个关子吧
想必大家都看过
一男子走在玻璃栈道时
玻璃突然“碎裂”
男子吓瘫在地的视频
 
没错!.
沙坡头景区黄河3D玻璃桥此次升级改造
就加入了碎裂效果....

不仅有碎裂的效果
还有步踩莲花,脚下绽放绚烂烟花
更多的效果等大家来一一解锁体验
看完这么多效果
大家都已经跃跃欲试了吧
刺激又惊险
还会“碎”的黄河3D玻璃桥
你还尝试吗?

新闻聚焦

经理风采

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

——港中旅沙坡头景区公司党总支项目党支部常吉德先进事迹

    在港中旅沙坡头景区公司沙漠项目部,员工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位刚毅男性,他中高个头,性情稳健,果断儒雅,与人交谈时他喜欢安静地听,偶尔开口,话里又会带点创新与发展,信手拈来,处处洋溢着睿智的味道——他就是港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沙漠项目部经理、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常吉德。但是,他却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与青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在进入沙坡头的十几年职业生涯中,不忘初心,在思想上、行动上严格按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他始终扎根经营一线,保持共产党员的热情和激情,凭着对旅游事业的热爱,不断地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沙坡头旅游旅游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水上项目部从一个管理松散的部门,成为一支高效规范、业绩突出的明星团队,连续三年被评为“自治区水运先进单位”“公司先进集体”,并获得“2015年度港中旅集团明星团队”荣誉。他曾多次获得“自治区水运先进个人”、“公司先进管理者”旅游系统“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荣誉。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作风为员工树立了典范。他勤于学习,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自觉结合自身工作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本领,切实做到懂政策、业务精、潜力强。本着“宁可晒黑、不能抹黑”务实的作风,坚持“一线作业法”,及时发现问题和消除隐患,保证“关键设备,关键岗位,关键人

员,关键环节”全方位渗透管理。对工作高度负责和极其认真,要求基层管理人员每日都要到一线替岗顶岗,培养他们以员工的角度自觉、自愿、自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方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提高。不断强化管理人员在岗前、岗中、岗后工作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发挥基层管理人员现场管理“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促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对经营中违章违纪的现象严肃处理,不护短,不姑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修为,作为一面镜子来诠释,工作“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意识。全力营造“经理敢唱黑脸,班子不会丢脸,部门不会出格”的管理氛围。
    作为一名经营一线管理者,他树立了牢固安全生产意识。担任水上项目部负责人后,他狠抓落实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全力推进部门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面对安全管理薄弱,缺乏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情况,他刻苦钻研安全生产知识、法规,通过自学考取了“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在无有效案例、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历时2年形成具有较强实用性、有效性、适宜性的水上项目部《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和《安全文化手册》。以部门为中心,全方位辐射,构建了全覆盖、无遗漏,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格局,确保主体责任落实到人,为安全和谐发展保驾护航。2015年,沙坡头景区顺利通过专家考评组验收,成为宁夏首家取得交通部水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一级认证资质。期间,他带领团队承担了自治区交通厅、质监局课题研究,依托沙坡头水上安全运营管理经验为基础,起草编写了《羊皮筏子漂流旅游安全和服务规范》、《快艇航行安全管理规范》,现均已发布为宁夏地方标准。在他的带领下,沙坡头水上项目成为了西北地区水路运输企业的标杆。
    作为一名接待一线的管理者,他始终把给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工作目标。以“天天都是神秘访客日”为工作要求,重点强化日常服务的转变,始终坚持“一船(筏)一卡”将员工服务质量的监督权交

经理风采

于游客。使部门质量监督体系得以完善,无形中加码和倒逼部门各级人员必须执行高于标准和规范的服务,树立在突破难点工作中做文章,在培育亮点工作上见成效的决心。为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羊皮筏子,增强景区王牌漂流项目的游客体验性,他在水上项目部任职期间通过考察、借鉴其他景区漂流项目,提出了打造“放歌筏工”的目标。制定《才艺型筏工管理办法》,量化、细化工作要求及考核标准,并与工资晋级、考核评先等紧密挂钩,分批选拔培训优秀筏工在漂流过程中为游客进行“讲传奇故事、唱民族歌曲”的形式,极大的提升了游客参与羊皮筏子漂流项目时的满意度,增强了产品附加值,得到游客一致好评与赞赏,为特色化,专业化,职业化筏工队伍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景区独具特色的黄河漂流文化。
    作为一名基层团队的领头人,他凭着对旅游事业的钟情和热爱,视“战风沙、冒酷暑、顶烈日”为工作的润滑剂,把“怕晒黑就不是沙坡头人”当做工作格言。他一直强调“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才能找到提升经营管理的方法”,他也是这样做的,他每天都穿梭各经营场所,不断在员工和游客之间寻找答案和灵感。把沟通作为搭建与游客、员工以及广大合作业主的桥梁,时刻把握人员思想动态,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和方法。按照“哪里有问题,就从哪里入手”的原则,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他创新性的尝试建立宁夏首家“导游之家”,通过亲情化和人性化服务提供,有效延长旅行团逗留时间,“导游之家”的设立和启用得到宁夏导游届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如潮,为景区对外宣传树立了积极影响,得到区内外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
    他不忘初心 永葆共产党员本色的精神,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永不知足的工作风格,卓越的工作绩效,得到了公司及行业内领导、、同事们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赞赏,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为沙坡头全体党员干部和员工中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经理风采

沙海天地

与一座沙山的诗情

经常,想活成一米沙粒,投入你的怀抱。雄壮,亦或优美是一种神奇的吸引力。一座匍匐着的沙的山脉,就这样吸引了我。那些诗歌中的美好都来自幻觉,其实我与钟情的一座沙聚的山脉,连着城市和树木,融入到一起。

一座沙山有时安静有时躁动地雄壮地矗立在我的身旁,我和那片温柔的白杨,亦或那片虬劲的沙枣树一直守候。

寂寂的夜里,一座沙山飘舞起来,用力量和雄浑,时常扑入我的梦境。一座沙山就是我情意绵绵的情人,萦绕在梦里。你收进我千千万万颗被相思缠绕的沙粒。 你轻轻擦拭我眼中相思的泪花,你细心理顺我凌乱的丝发,你拥抱我寂寞忧郁的灵魂。我用我柔弱纤细身体拥抱你,我听到了你体内的脉搏的铿锵有序的律动,你像个白马王子微笑着看着我,你像我的村落,亦或是黏土垒成的有着浓郁西域风情的家。

沙海天地

在梦里,我们欢舞,倾诉着不离不弃的衷肠。黑夜抱紧夜幕,你搂紧绿洲和树木,也搂紧我,哪种磐石般的坚守,让人肝肠寸断。

沙海天地

你抛给一个爱怜的眼目给我,你把甜蜜而粗重的鼻息呵护在我的额头。我庆幸那个梦里遇见你的人是我,我们的空气中弥漫着沙枣花的馨香。我唯有天天吐出一朵如莲般清凉的名字祝福你,你唯有用心写下一阙一阙的喜相逢寄予大漠瀚海。生命凝重,誓言坚定。我一遍一遍描摹你的形象,在鸣咽的厉风里,你聚拢弥天的沙尘,相爱的甜蜜融进小城万家灯火,织进生活花团锦簇。黄沙伴绿洲,蜜意日日浓。不管岁月的风沙如何弥漫,也不管相守的道路如何艰辛,落日的黄昏,总有我们厮守的目光。

我深深地理解一座沙山的孤独,月光洒在褐黄色沙的海面。我唯有默默地,相守那份千年的柔情,我才能变的心安。相守我这个璀璨的丝路明珠和爱的王国,一天天渡过岁月的光阴。

探秘沙坡头黄河南岸的上古神山——香山

史海钩沉

    沙坡头自古名扬天下,天造地设的沙、河、山、园云集于此:回肠吐哺的九曲黄河,大漠孤烟的高原美景,得天独厚的沙坡鸣钟,黛云遮雾的香山叠脉……一派塞上奇景。
    沙坡头黄河南岸的香山,是著名的祁连山的余脉。据古《中卫县志》记载:香山“其地周环约五百余里,东南接壤灵州胭脂川,西南与靖远柴薪梁、高峰子、芦沟联界。山巅高约十里,旧建香岩寺。其山地可耕牧。山民随水而居,多穴处为土窑,喜牧畜,旧称七十二水头是也。然田皆旱地,全赖雨旸时若。”由上可知,古香山地域广大:东至今宁夏今灵武市界,西至今甘肃景泰县界,北至今宁夏黄河南岸,西南至今甘肃靖远县界,南至今宁夏海原县、固原市界。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百公

里。
    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周兴华在其最近出版的《塞上古史钩沉》中披露:据国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谭其骧教授研究,《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的 “‘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当指今甘肃景泰以东,宁夏中宁以西黄河南岸某山。”谭其骧考证限定的“某山”,其地理方位只能是今宁夏中卫香山。中卫香山古称“崇吾之山”,是《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的上古神山之一,是华夏民族的缔造者炎帝、黄帝族群进行狩猎和图腾崇拜的神山,自古钟灵毓秀,神异非凡。新石器时期,香山是发展原始农业的宝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香山腹地出土彩陶40余件;香山南麓海原,许多山坡上彩陶残片遍布。香山及其周边地区遍布的彩陶,昭示着这一地区新石器文化的

的灿烂,映照着神农故土的辉煌。先秦时期,秦人先祖非子为周孝王牧马于陇右香山地区,“马大蕃息”(《秦集史》)。战国时期,乌氏倮在陇右香山发展畜牧,“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史记•货殖列传》)。
    隋唐时期,朝廷设监牧于陇右香山,为国家大养其马(《唐会要》)。宋夏蒙元时期,中卫地区是“皇帝的草原”。中卫史称“力吉里”“里乞”“应吉里”“应理州”,这几个名称的含义就是“皇帝的草原,也就是皇帝放牧牲畜的地方”。明朝时期,香山属“庆藩王牧场”(《明实录》)。周兴华说,宁夏中卫香山是《山海经》西次三经之首的上古神山崇吾之山。崇吾之山是黄帝族繁衍生息、采集狩猎、图腾崇拜的神山,自古钟灵毓秀,神异非凡。
    周兴华说,《山海经》将当时华夏大地及其毗邻地区的

所有山脉按其地理方位分别记载在《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径》和《海内外经》中。《山海经》记载了今宁夏境内的三座大山:第一座是中卫香山,记录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远古时代被称之为“崇吾之山”,该山被记载为西次三经之首山。第二座是六盘山,记录在《山海经•西次二经》和《山海经•西次四经》中,远古时代被称之为“高山”和“泾谷之山”。第三座是贺兰山,记载在《山海经•北山经》中,远古时代被称之为“单狐之山”和“求如之山”。在今宁夏境内的香山、六盘山、贺兰山这三座大山中,唯有香山被记载为生长有神异的树木、野兽和飞鸟,是炎黄古族繁衍生息的灵山圣地,是华夏先祖炎帝和黄帝进行狩猎和图腾崇拜的神山。
    关于“崇吾之山”周兴华说,《山海经•西山经》是这样记载的:“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瑤” (原文该字需去掉左边“王”字旁)之泽,西望帝之搏兽

史海钩沉

之丘,东望“虫焉” (原文该字系“虫”与“焉”的拼字)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舉父。有鳥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周兴华说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西山经第三列山脉的第一座大山名叫崇吾之山,它位于黄河南岸,站在该山向北看是天然通道;向南看是一片大沼泽;向西看是炎帝、黄帝狩猎的群山;向东看是恐龙活动的湖泊湿地。崇吾之山生长着一种枸杞树,圆形叶片,白色花萼,红色的花瓣上有黑的线纹,它的果实似枳子,吃了这种果实对生殖子孙、繁衍后代很有好处。崇吾之山生长着一种野兽,其行状像猴,臂有花纹,长着豹尾,善于投掷石子等器物,他的名字叫举父。崇吾之山生长着一种鸟,其行状像野鸭,生长着一只翅膀一只眼睛,雌雄在一起互相帮扶才

能飞翔,他的名字叫蛮蛮,蛮蛮一出现天下就要发生大水灾。
    周兴华对重要的字句进一步进行了揭示,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周兴华说,众多历史地理学者的科研成果表明,“在河之南”的 “崇吾之山”即今宁夏中卫黄河南岸的香山。从“崇吾之山”北望的“冢遂”,即今香山地区自南向北的冰沟道、寺口子道、清水河道,这几条大山水沟自古就是从漠北通往中原的天然通道,均可视为“冢遂”。从香山主峰南望的“瑤 (原文该字去掉左边王字旁)泽”,即今香山南缘与海原之间的新堡子川,此地古为湖泊沼泽,今为碱湖湿地,俗称“碱壕”。这里曾出土过40多件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说明原始农业已经产生。从香山主峰“西望帝之搏兽之丘”,此处的 “帝”字,卫一徐、郭郛等学者皆认为是通指炎帝、黄帝;此处的“搏兽之丘”,即今中卫香山西境黄河黑山峡南长滩村的帽帽山,这里历来奇峰险峻,为野兽出没之地。这就是说,向西看是炎帝、黄帝狩猎的群山。从香山主峰东望的“虫焉(原文该字系虫与焉的拼

史海钩沉

)渊”,即今以宁夏灵武、盐池为中心的湖泊,这里古代曾是“鳄鱼之渊”,实为恐龙生活的湖泊沼泽。
     2005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与灵武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进行发掘。共挖掘出6只恐龙个体及恐龙头骨和牙齿化石,现已在这里建起了灵武 “恐龙博物馆”。崇吾之山生长着一种枸杞树,圆形叶片,白色花萼,红色的花瓣上有黑的线纹,它的果实似枳子,吃了这种果实对生殖子孙、繁衍后代很有好处。全世界枸杞屬植物約有100種,有的叶呈長橢圓形,有的叶呈圓狀披針形;有的花白色或淡紅色,有的花淡紫色,有的花綠色,有時紫色;有的果實呈圓球形,有的果實呈橢圓形。枸杞屬植物大都“食之宜子孙”,具有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所以,崇吾之山“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的神奇果木应是最早的原生枸杞。中卫香山是枸杞

的原生地,现仍有枸杞之原植物。崇吾之山生长着一种野兽,其行状像猴,臂有花纹,长着豹尾,善于投掷石子等器物,他的名字叫举父。大麦地岩画中有一猿猴图像,与“夸父”形象完全一样。崇吾之山生长着一种鸟,其行状像野鸭,长着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雌雄在一起互相帮扶才能飞翔,他的名字叫蛮蛮,蛮蛮一出现天下就要发生大水灾。大麦地岩画中有此“潜鸭”图像,岩画著录中称其为“鸭嘴兽”。
     据《山海经》记载,西次三经二十二座大山中有以羊、马、牛、龙、熊、鸟、虎、豹、杞等为崇拜对象的氏族,其中羊身人面的图腾神是他们的共同祖先。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次三经之首的崇吾之山及其毗邻地区,已发现的史前岩画有宁夏中卫岩画,甘肃靖远吴家川岩画、景泰岩画等等,这些岩画中都有《山海经》西次三经中记载的上述动物形象,其中羊图像居多、狩猎图像不少。因此,香山原是上古时代炎帝、黄帝狩猎和图腾崇拜的神山。
    关于“崇吾之山”的地理方位,

史海钩沉

史海钩沉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谭其骧教授经过多年考证,曾在其《论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中写道:“‘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当指今甘肃景泰以东,宁夏中宁以西黄河南岸某山。”周兴华先生认为谭其骧先生说的“黄河南岸某山”即今宁夏中卫香山。
    周兴华先生说,考证“崇吾之山”的位置,有举世公认的黄河和昆仑山两大地理标志可确定其地理方位,从中也可以断定“崇吾之山”就是中卫香山。
    周兴华说,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调查也证实香山及其毗

邻地区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文脉延续。香山现已发现史前岩画1000多幅,分布在10余个岩画点上,这是活动在这一地区的史前人类的图画语言,是人类文字创生的源泉,是炎、黄古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历史见证;香山发现有旧石器、新石器遗存,还出土过玉器等史前遗物,发现彩陶40余件,分布于山川原野,这说明这里曾是史前人类的繁衍生息之地,是原始农业的发祥地。周族先民从这里发祥逐鹿中原,周穆王遨游此地西行宴觞西王母。丝绸国道经这里凿空东西交通,历代长城于此地融会多元文化。唐、元、明等朝代这里曾是“皇帝的草原”,遗存至今的 “香山牧马碑”记述了明代在香山发展畜牧业的情况。

    是地球之肌肤,山峦之遗骨?是天雾之冻凝,殒星之葬窟 ?趁狂风以跋扈,遮天下年月而造浑沌;挟日光以肆威,焚遍地青绿而成一色。使多少生机,化为乌有;多少文明,从此消失,更穿金甲、冻旗旌 、吞泪血、锉白骨,千古豪情被尔销尽,亿万征夫赍老以殁。一声长叹贯古今,历史皱眉,山河束手,文章空嗟无策。
    自苍龙成缚,始黄龙缩首,绿色方阵庄严进军。那根儿是剑,挑断龙筋;那叶儿似蓖,刮去龙鳞。风魔剑翅,旱魃吞声,沙梁上一片呻吟。况奇迹现于西夏,公园培育精英,沙湖里活跃着闪光的银眸,沙坡头放飞了十万大军。向西向北,长城猛然延伸;瀚海桑田,历史加速演进…
    吾临西夏,以观大漠,但觉气吞万里,心雄千古,目光如镞 。恨不能倒提黄河长江,满阴山去泼;揭起青坡绿苔,给瀚海去覆!扫清浑茫,惩除威暴,唤醒生机,拯救文明。让半壁江山复活,把地图上的黄斑涂绿,将无穷无尽的资源,献给奔进的祖国!

文学天地

讨沙文·自由曲

(丁芒,中华诗词理事、《中华诗词》编委,著名诗人)

文学天地

沙坡头历险记

    那日在沙坡头童家园子和几位老人喝酒,在场的一位童姓老人给我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段沙坡头历险的故事,还有一位不知姓名的讲了大漠古道上的鬼故事,听的让人毛骨悚然,发根发直,这些传奇的经历,凡是走在这条丝绸古道上人多少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经历。
    童姓老人的故事还是精彩。
    言谈间,沙漠炎炎烈日、凶猛狼群、暗夜里神秘飞舞的黑蝙蝠、险峡激流等离奇故事情节,撩拨着我激越的思绪。
    在六十年代八月的一天,二十五岁的他和爷爷决定骑骆驼自沙坡头往腾格里沙漠北端割沙葱,以填饱整个冬日来自肚皮的饥荒。
     那一日,万里晴空,云彩全无。面前,骀荡如砥的沙漠向大海一样伸展开去。阳光显得了前所未有的毒,照在沙上,人行其上,裸于外的皮肤立时如火烧针刺一般,还是青皮后生的他与爷爷禁不住一阵昏眩。烈日当空,身影在他们的脚下缩成个点圆,好似无底的深井,企图困住艰难前行的双脚。
    爷爷在当地是有名的沙漠盐帮,每年都会有一两次沙漠驮盐的经历。在他与爷爷走沙漠那次,爷爷已经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沟壑纵横的脸上,如涂了漆般的黑,牙齿也已脱落数颗,但行走于沙上的爷爷,腿脚却如柳沙耗一般灵活。一路上,爷爷的话很少,后来听爷爷讲,少说话是为了保存体力与水份,到后来竟成了一个生活的习惯。
    日头已尽正午,热量愈越放肆地高起来。黄黄的沙上,似

燃着一层薄的火,无形中喷吐着烈的火焰。爷爷以一双千锤百炼的钢脚,赤足行于这火上,让我他极为惊讶,近及细看,才见爷爷脚底的龟裂,横横竖竖杂乱布着,似一幅比世界地图更为复杂的图形。
     这当儿,忽然一个大火球自天而降,在沙丘间快速地滚动,足有一分钟的时间,火球逐渐里由大变小,才消失迨尽。爷爷说,那是沙漠神火,遇上了千万莫轻举妄动,否则惹恼了掌管着沙漠的一方神,是很难走出这沙之魔掌的。
    再走,他的步履逐渐地疲软起来,口渴与体力不支使腿脚不听使唤,随身带的水又不能一下喝完。在艰难中爬上一个沙丘后,爷爷发现了倒扣于沙子上的几片西瓜皮,爷爷如得了宝贝,快速地捡起来递给口唇皲裂的我,他接过来迫不及待地咬到嘴里,几下嚼碎咽到了下去,力气如重又吸了水的海棉才又恢复过来。听爷爷说,这些西瓜皮是前面经过的驼队,有意倒扣着放于沙上,以饷后续沙漠驼队行进之人。 腾格里沙漠,亦如一缕充满了诱惑的幽魂,让太多的人们难以自抑地要对它萌生爱意。走进空旷苍茫,美丽又恐怖的腾格里沙漠,真正是一次冒险的行走。
     在那次行走中,沙漠如八卦般的迷幻变化,使爷爷迷失了过去的老地方,他们误入了腾格里沙漠的腹地。
    迷途中,他们遇到了贪婪的苍蝇、马蜂、 如团团黑云,围着一只死狼尸体嗡嗡乱飞,在深无测的自然面前,人类的个体自人性的深处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望着眼前的一幕,喉头处禁不住涌起一阵阵的恶心呕吐。这时,骆驼因马蜂的刺灸,受了惊,发疯似地向前狂奔而去,消失在茫茫的大漠里。失了穿越大漠的有力工具,他和爷爷只能听天由命,缓缓往前

文学天地

行走,嘴唇干裂得出血。他们相互诅咒着这该死的骆驼,带着他们的干粮、工具、还有宝贵的水,去了不知何方的未必就安全的神秘地。
  随着太阳的马上下山,极其的恐惧更深地袭到了他和爷爷的心。狼吃人、狼吃羊的故事已经是沙漠中的家常便饭。想起这些,他两只哆嗦的双腿已经不听使唤,汗水潜入眼睛,无法睁开。迷迷糊糊中,他与爷爷也不知在沙漠里行走了多久,爷爷突然兴奋地喊了一声得救了。原来是远处袅袅的炊烟在大漠中升起,两个牧童正赶着几头驴和牛放牧。后来得知这个地方叫长流水,是沙漠边缘的一个小荒坡。他和爷爷一头扎进了小溪边拼命得喝起水来。
   此时,天色已晚。突然一声狼嚎又在沙岗上响起,远处狼看的清清楚楚,两只眼睛乏着可怕的绿光。两个牧童已经吓的大哭,几头驴拼命的长叫。爷爷说,不好,有狼群。话音刚落,远处几十个绿色的灯笼慢慢向我们靠近。当时自己吓的如魂丢了一般,两脚只是个发软,无法挪动一步。
    关键里还是爷爷有经验,迅速捡起一根木棍,把他和两牧童拉到了牛群中。这时他才发现,那几头牛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它们迅速摆成了一个阵势,以抵御狼的入侵。而那几头驴子,吓的不断的流尿还不停的嚎叫。狼靠他们越来越近了,两个小牧童的声音都要哭直了,此时,牛群中发出了巨大的警告声。
    狼群听了这警告声,未见有半点退却的意思。在一只头狼的指挥下,狼群迅速向我们靠拢包围。持续了很长时间,狼没有找到突破口,一直在僵持着。他吓的小便失禁,晕了过去。不知什么时候,随了狼群中一条狼的一声长嚎,包围他们的狼

文学天地

群突然迅速撤离了,原来是是西边来的运盐驼队惊吓了狼群。这时一阵喊声从远处传来,是牧童的父母找孩子来了。受到了如此的惊吓,驼队和牧童的父母和爷爷说了什么他都不记得了。
后来爷爷借到了火柴,生起了火,说有了火,狼那畜生就不敢来了。在黑夜里,他们艰难在一沟坎上跋涉着,天空中也没有星星,他和爷爷在一牧人丢弃的羊圈里歇息,借着火把的一点微亮,只见成群的黑蝙蝠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时的还把那臭哄哄的粪便洒落在我们的头上,远处还不时传来猫头鹰刺耳凄厉的鸣叫,透着一股凄凉和孤寂。深夜里,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火把被熄灭了。爷爷一手拉着他,另一手操着一条棍子,说南边有渡口,他们迅速的离开了羊圈。到了一个沙漠边的乱坟岗子,林子里传来声音像小孩哭泣,听得他心里发毛。他战战兢兢的说有鬼,爷爷说是野猫子的叫声。两腿不听使唤的他,感觉发根都要竖立起来。
    雨渐渐停了,沙漠在晨曦中泛出蜂蜜的光泽,爷孙终于到达了黄河岸边。焦急等了约两个时辰,看见了漂流的羊皮筏子。在他们的大声呼喊下,黄河里终于传来了回音。筏子工不让乘筏子,说是上游下了大雨,黄河暴涨,坐筏子危险。在爷爷的极力苦劝下,他们乘上了筏子,才知道这些筏子是给生产对运煤的。确是向筏子工说的一样,羊皮筏子漂流在水流湍急的漩涡中,那种惊骇,那种惊险,那种惊吓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到了一窝猪的地方,才知什么是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的境地,那褐色的大石头,矗立在河中央,不断地粉碎着黄河的巨浪,稍有碰撞,就会被撕成千万朵浪花。羊皮筏子在巨大浪花。羊皮筏子在巨大浪花的颠簸下,始终在漩涡中不能向前驶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去。那筏子工用尽浑身的解数,挥动着筏板,焦急地向前挪动。古人云,父子不可同船,确是不假啊。这时,他感觉都没有生存的任何机会了,任凭筏子颠簸,任凭浪花厮打,两眼紧闭,两手紧抓着筏子的桅杆,任凭无数的浪花洗涮着眼泪。
   “小子,还在睡觉。”爷爷喊了一声的同时,朝我的头一拍,原来筏子已到一个叫大柳树的地方。
    这次的沙漠历险,多年来一直在他心里梦断魂消。
    那大漠的狼,黄河的浪,都是他永远给儿孙们讲不完的故事。

文学天地

情满沙坡头

    微微细雨中,沙坡头那连绵起伏的沙丘像远古的人类,鸿蒙初开,俯卧在大地上,就那样头脚相接地逶迤下去,生生不息。这时,本就闻名的黄皮肤,就愈发黄得透彻、纯粹!跪在沙坡上,捧起一捧沙,像捧着爱人的脸,粗砺、宽厚、温暖,虽经风霜雨雪,但却坚忍、淡定,眼里一直含笑,在他温暖的注视下,人就醉在那柔柔的眼波里,只想轻轻地一吻。
    又是一年,就这样,不常来,但知道他一直等在那里,而我心里一直放不下一样,虽然外面有很多扇门为你开着,并一直为你开着,而你却走不进去也不想进去一样。这里使你牵挂放不下的太多,就像那个初冬的早晨,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从窗口进来暖暖地照在一个人身上,那个人暖暖地朝你一笑便注定了人生的格局一样———哦,原来你的离去归来和执著地留下,就为等着这一笑呀!从此,这一笑便成了一生一一世。沙

坡头,注定是我一生一世的守望!
    少年时,因对人世的未知,深陷的眼里总满写茫然,于是,印在沙坡头的脚印是浅淡的,而那时的沙坡头,也刚刚起步搞旅游,还不能成为景区,来的多是本地人。城里的表姐带我坐火车来,想着会有多远,人兴奋着,终于出了趟远门!可车停到沙坡头站,表姐说到了时,人还没从喜悦的情绪中过来,沮丧就写了满脸。接下来的游历,心情就一直阴霾着,加之沙坡头那时候刚刚开发,除了那个大沙坡,和沙坡下滔滔不绝的黄河及一个大葡萄园子,说是治沙成果最直接的体现,我们伏在栅栏上看葱郁的藤蔓很久外,再哪都是脏的乱的。天太热,布鞋底又薄,脚落哪都如落在鏊子上,烫得直呲牙,不久就起风了,在漫漫沙尘中,我们踏上归途。只记着坐在牛车一样的货车上穿过沙坡头,夕阳西斜,风沙中,太阳周围晕着一层淡淡的红。车很慢,路很长,以至躺在路基上一副完整的鱼骨使我的目光追随它很久。那时候的沙坡头是青涩的,一时难以走进去。
    青年时,对人世知道一些,但对未来还是不确定,哪一处,都该是良辰美景,可看在自己眼里却是木的。这时的沙坡头,已初具规模,该有的都有了,没有的也正在创建。经过十余年时光,坡下的枣树、梨树愈发沧桑,但却一直努力地活着,并开出淡黄的、粉白的花,在蜂鸣蝶绕里,是对生命的礼赞。经过它们,人本应快乐的,可不知怎么却有那样重的心事,眉头便一直没展开过。走过桂王陵,走过泪泉,知道桂王吴旗在沙陀国的监牢里,和沙陀国的公主呼丽珊一见钟情,后策反呼丽珊和他一起逃出沙陀国,但被暴怒的沙陀国国王沙埋整个桂王城的故事,心里却冷笑着,是真的吗?刚笑过,便又

文学天地

让这笑吓上一跳———人生真是这么没有希望吗?在这样的问询中,留在沙坡头的脚步便是沉重的。
    又过十年时光,再踏上沙坡头,我以一个外乡人的身份,身边是一大帮文友。不知为什么,走过许多地方,那次却是最忐忑不安的,因为,这是我的家乡啊,并且是我家乡最引以为自豪的。这时我终于理解了桂王吴旗,为什么美人在侧,还要冒着倾城的危险回归故土。因为桂王城,是他永远的根。每当夜深人静时,露滴一定会如重锤敲打我心一样地敲打着他的心。走,回家去,哪怕山高路远,哪怕暴风雨雪,哪怕倾国倾城,终归是和我的子民在一起。于是,当你从沙上往下滑时,那轰鸣的钟声,定是桂王城国王及臣民一起奏响的绝唱!在这绵绵的细雨里,在这凄美的故事里,我的担心真是多余的,那些性情中人,一到沙坡头,便如吹落在这里的蒲公英,等聚拢时,从一张张兴奋的脸上及随口吟哦出的诗句里,我就知道我家乡这张最亮丽的名片没有让我失望!“这是我们走过的最好的地方!”友人由衷地说。还不尽兴,上车时又提了两瓶酒,男士大多是醉着回到家的。后打电话来说:“醉人的地方惹人醉!”
    而今,再来我的沙坡头,仍是绵绵细雨,走在护栏内的河堤上,穿着绣花鞋的脚下就是黄河,不去撑伞,任雨吹落在脸上,如行走在西湖的苏堤上,只是我的黄河更壮美,从巴颜喀拉山下滚滚而来富过我的家乡再如巨龙一般腾飞到大海,因了它勇往直前的精神,使沙坡头的治沙人一代接着一代,坚守心中的信念,历经近六十年的时光,才有了我们眼前的沙坡头。在这近六十年的时光里,我们感受并见证着沙坡头是怎样从青涩走向壮丽,怎样从羞涩到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游客!而沙坡头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旅游人,从他们黢黑的脸上灿烂的笑容里,知道了他们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于是便有了如今更雄伟的东大门及北区梦幻般的海市蜃楼。从沙漠木栈桥上走过,两边是麦草方格以它的身体托生出的各种各样的沙生植物,还有它们散发出的馨香引来的各色蝴蝶在我们周围飞上绕下。每经过一个亭子间,就看见休憩在那的中外友人醉人的笑容,从他们的幸福里,再看沙坡头旅游人清癯的背影,便知道他们没有辜负时代。于是,我也不再问询人生,该知道的都已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也不去想了,只想在这静好的岁月里任我守望的种子在心灵深处长成一株荷,任雨打,却不改初衷。就如眼前的沙坡头,因我香山而钟灵,因我黄河而毓秀,因我大漠而浑厚。

文学天地

雨中沙坡头

    离她太近,因了少年时的梦青年时的情,使我十几年未能亲近她。不是不想,而是怕——怕唐突进入,惊了梦扰了情,空留满腔的悔!于是这些年,有很多的机会,都给推了,一年又一年的,直到这年五月,在一帮文友的热情相邀下,才重游旧地。
    远远的,心就悬着!像会见久未谋面的亲人,就怕她脏头垢面丢了自己的人,没来由的心虚。其实,怕什么呢?她的美名早已远扬海内外!也许因为太爱,所以在意。于是少年时残缺的梦和青年时未了的情就深深地印在心里,任它海枯石烂。
    车转了一道又一道弯,村庄看不见了,天际边的沙线慢慢近了,友人的脖子越伸越长了,眼睛里流动的光彩愈来愈亮了,我就知道她要到了。停车时,刚闭了一下眼,倒像是做了一个绵长的梦,梦中归来,她会将什么样的容颜呈现给我?脚步犹豫着,最后一个下车。天本下着雨,友人却都闭了伞,各个仰面向空欢呼高歌,我就知道她没让我失望,一抹笑渐渐浮上嘴角。
    雨仍然下着,没停的意思,毛毵毵的拂在脸上,像兽的触角、初春的柳絮及母亲洗湿的发丝,舔过来吻过去怎么着都是一种情怀。站在沙坡顶上,像是站在母亲的头上,为把眼前的世界看个通透,多少年来,她就一直微笑着屹立在那里,任他们攀上爬下一点也不变色。她的好脾气使她孕育出的孩子个个也温良乖顺,而这一截的黄河,是她最得宠的孩子。母亲将他揽入怀中,千般情万般意的,就怕不够;而他呢,在爱的洗礼下,愈发显其敦厚。乘坐的小筏,被他稳稳地托着,手伸进水

去,被他小心地吮着,温温的,丝毫不觉是雨天。船过处,舷边旋出一个个小小的涡,像是这片厚土下人憨憨的笑靥。看得入迷,眼睛发饧,对着那厚重如绵似锦的水,便有躺上去的感觉;而离水一尺的薄薄的淡淡的雾,像撕下了天上的云——刹时,人虚空入定,不知天上人间……
    这样的时光,盼它成为一生一世,可终归缥缈,只好将现有的镶入眼中嵌入心底,当成今生最美的记忆。离岸渐渐地近了,岸上树木刚吐新芽,绿绿的,翠翠的,沐着烟雨,像裹在身上的轻纱;而黄河两岸洼地里的绿,像画家饱满的笔尖下洇开的荷叶,刚浮出水面的,不敢用力,怕破纸而出;而那些不知名的花儿,摇曳在树梢枝头,没有花的形象,只有花的魂魄,在空灵灵的天地间弥漫,直浸人心底,心、眼便都湿湿的,润润的,像今生最解不开的情结,一想起,便要起雾。
    一场春雨,将昔日以其浑厚、雄壮著称的沙坡头注上了江南的韵脚,人就成了琼瑶剧里的男女,看一草一木抚一山一石观一碑一匾捧一汤一水都含了深深的情,就怕错过此良宵,再难追忆。可我们终归要去的,往上走时,都小心地绕树而行,怕惊扰了树根处那刚刚探出一个个小圆头的蘑菇和一只只通体透明的蚂蚁。文人无形,不怕地气的湿,将鞋脱去,系了,搭在肩上,在如母亲一样的沙坡上追逐嬉戏恣肆放纵,一会腿上一会腹上一会胸上一会颈上,没个定的,像最后的告别,非要把你折腾个筋疲力尽。可等真正走时,又舍不得,站在头顶的亭里,一会东一会西一会南一会北,没个够的。往车里去时,腿像灌了铅,每一步都难,可又不吭声,静听沙凹深处的驼铃,是心头久久不去的相思。

文学天地

游客随笔

在沙坡头的沉思

    沙坡头是越走越亲近了,或许是工业文明的影响,或许是城市化的辐射,总之去一次便有一次的留恋与兴奋。这些年,旅游一日火似一日,也是到过不少的景点,多数景点可以这样的说吧,去过一次,当再谈起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感觉,内心升起来的是“已经去过了”。那么想想,一个景点如果总是让人产生了“已经去过了”想法,是悲哀的。当然那类景点全然是凭借着帝王将相的一个脚印或者一个典故,拟或是文人墨客的一片文赋或者一段佳话,自然是缺乏恒久的吸引力的,而多数人也只是尽了“到此一游”的心态,既然是名胜古迹,去一趟是应该的,但未必会留恋。正如对一个孩子总是讲一个寓言故事,哪怕这个寓言故事再经典,第二遍他也会没有兴趣的。
     沙坡头每年总要走上一两次,陪着天南海北的朋友一而再再而三的,然而,却百去不厌,何故?沙坡头不以人文取胜,而以自然为尤。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景一菩提。进入沙坡头,你的感觉就会与众不同。坐于沙漠之上,静观黄河波涛,享受野风流云,那种纯自然的状态,让你感受到的绝对是其它景点所不能带给你的。这里的一粒细沙,一棵小草,都是一个世界,都让你对它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常常想起那些人文景点的悲哀来。一些景点为了吸引旅客,常常故意编造出来的一些故事,大肆炒作,往往让人们失去了旅游的本性。我常常给人造的景点和雕塑搞得很累,那些强烈执拗人意

的水泥与涂料散发出的气息,让人心神俱疲,兴致大损。
     在沙坡头,无论是你选取一个黄沙梁而坐,还是乘羊皮筏子于黄河中漂流,无论是骑着骆驼穿越沙漠,还是对着那沙那河大吼几声,你都是处在自然的状态之中。即使是从沙漠中爬过的一只小虫,也让你不知不觉地观看上半日而不生厌。沙坡头大到腾格里沙漠,斗折蛇行的黄河,小到一粒沙子,一个草方格,都是你的景点。当我看到那些游客们把鞋脱下来提在手中踩着滚烫的沙子呲牙咧嘴而行的时候,当我看到那些男男女女相互抬着挤着在沙漠里滚成一堆的时候,当我看到他们像孩子一样把沙子刨成堆又抹平的时候,当他们在黄河里嗷嗷大叫的时候,整个过程带给他们的快活与兴奋是无可比拟的,他们远远没有走在人文之中的疲累与颓废,而是返璞归真的轻松与爽意。想及旅游的本意原本就是全身心的人文放假,为什么要再次钻进人文中去承受那些不该再承受的东西呢?何况,有些人文完全是商家们投好一些世俗的东西而刻意设置的一个阴谋与圈套。

游客随笔

 这些年来,我很少在景点上住过。但我曾经在沙坡头住过一宿。
     傍晚的沙坡头,当游客们归栖之后,沙坡头沉寂下来。我坐于那沙之上,那种纯朴的宁静,融入夕阳古铜色的余辉里,与沙与水成为一体,这时你才会感到真正的自然原本就是归真式的寂寞与安详,不是那种人文的聒噪与喧嚣,而夜晚,那千古的涛声会打湿你的梦境。江南是人文荟萃之地,有些景地已是与创建者的本意大相径庭了。寒山寺,原本就是一个体验寂寞的场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先生《枫桥夜泊》里所表达的意境现在已荡然无存,代之而来的“夜半钟声”竟然没有时辰地时时撞响,更为可笑的是只要你掏十元钱,就可以成为撞钟人。而满河的灯火与鼎沸的人声已经再也无法让人感受“江枫渔火”对愁而眠的意境了,有的也只能是匆匆归去和完成“我到过这里了”的夙愿。
     我想到过沙坡头的人,远远不会有“我到过这里了”的心态。

游客随笔

    我们对沙漠的迷恋大抵如此:平静的色彩,忽然放肆、忽然静止之间,美好的情绪在不经意间生长着。它满足着我们对远方的期待,未知、新奇、甚至淡淡的忧伤。无论白天与黑夜,沙漠对于旅行者而言,从来不会失望。
                                      ——朱文军

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