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17宣妍 作文集 《悉听风声》

电子杂志文学2022-02-15
1704

悉听

风声

2021.9~2022.1 习作

聆听风的声音

用心品味生活

真情实感倾诉

37
39
41
43
45
51
55
61
63
65
67
69
73
75
77

                             
“红小鬼”故事讲稿  ......................................................... 
《红岩》读后感  ............................................................ 
《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馆》观后感  ........................ 
追寻红色足迹——缅怀英烈  .......................................... 
畅读新闻内容 把握新闻结构  ......................................... 
寻访中庭景色之雅致 联系苏州园林之特色  ...................  
寻访苏州园林 品析说明语言  .........................................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  ......................................  
“小作家”访谈会圆满举办  .............................................. 
居里夫人————伟大的科学家  .................................. 
给滕野先生的一封信  .................................................... 
光落长路,星云盛放——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 
在黑暗中寻光  ............................................................... 
一笑风人生  ................................................................... 
任秋风吹起少年气 ——综合实践活动感悟  .................... 

四 课堂实录

三 “红色篇”

五 新闻稿

六 读后感

01
05
07
09
12
13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下一站   ..................................................................... 
门   ............................................................................. 
口罩 ........................................................................... 
秋天停在落霜时  ........................................................
芍药花——典雅之气  .................................................
拥抱世界,拥抱自己  .................................................
仲夏 娃娃  .................................................................
初夏的水墨画  ........................................................... 
蝉——仲夏歌手  ........................................................ 
乐器之王  ................................................................... 
中庭之雅(一)  ......................................................... 
中庭之雅(二)  ......................................................... 
月饼里的中秋 雨初中的和雅  ...................................... 
《昆明的雨》文学赏析  .............................................. 
《昆影》中的细节描写  ...............................................
法布尔的科研精神  ...................................................... 

二 课文赏析

一 抒情篇

下一站

雨花台中学初中部 初二(五)班 宣妍

“下一站,故海镇,请要下车的乘客……”
公交车内广播响起,黎遇缓缓睁开了眼,打了个慵懒的哈欠。站起身,走到车门附近。
此时正值仲夏末的傍晚,车上尽是下班的人们,只有黎遇一副学生打扮。

“叮!”车已到站。
黎遇下了车,小镇的空气带着海边特有的潮湿,不远处海浪拍打沙滩,海声仿佛悠悠长鸣,漫过天际。
黎遇走向海边。橘橙色的天空,将落日的颜色映上云端。海浪涌着金黄,又泛着夕阳的粉红。远处的红日

仿佛要沉入海底,却又烧起层层薄云。海风带着海水湿热的气息,扑面而来。黎遇望着好似触手可及的火烧云,听着远处海浪拍打礁石的涛涛声,任海水漫过脚面。
       “真的像哥哥说的一样美。”她喃喃自语,“下一次还是要和哥哥一起看海啊。”
       转身,风吹起女孩的长发。

黎遇从怀中拿出一封信,小心翼翼地展开。
信纸上的字迹刚劲有力,想必写信人亦是如此。她轻轻抚平纸上的折皱,凝视着,目光仿若深遂的夜空,透出几许伤感。
那是哥哥黎时的信。
黎时比黎遇大三岁。自黎遇记事起,哥哥总是跟在她后面,像个妹妹的“小管家”。就连父母也对黎遇说:“你啊,真是幸福,有个这么好的哥哥。”可偏偏黎遇不这么认为,她吐了吐舌头:“哥哥总是管这管那的,哪里好了嘛!”那时黎遇三年级,总是耍着脾气和哥哥吵架,哥哥不但不生气,反而一边安抚着妹妹,一边给她讲道理。
后来,哥哥考入了省内有名的大学,去了另一座城市读书,黎遇也步入了中学,兄妹俩只有寒暑假能见见面。而见面往往不是斗嘴就是动手,闹腾腾的日子过得倒也安逸,就好像慢慢悠悠的时光会一直长久下去。

黎遇记得两年前哥哥打电话来,语气里是掩盖不住的兴奋,他说:“小遇,我当上武警了。”他还发来了一张自己穿警服的照片。屏幕上的男生高大帅气,坚毅的眉宇间有着黎遇熟悉的温柔。他笑得好似瀚海的星河,闪闪发光。电话这头的自己俨然闪着欣喜的神色,却还是半开玩笑地说:“恭喜你啊,警察叔叔。”

后来,她再也见不到她的“警察叔叔”了。半年后,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刀锋无情,夺走了他的生命。黎遇清楚地记得那天她没能等到雷打不动的“两天一个报平安电话”,取而代之的是战友的上门。
他们说,哥哥牺牲了。就如一声轰鸣,黎遇僵住了。她不相信,哥哥才24岁,正逢尚好的年纪……为什么偏偏是她的哥哥。

01

02

也就是在那天,她得到了一封信,是哥哥亲手写给她的。
那是队里的习惯,出警高危险任务前,会留一封信给家人。
“小遇”,仅两个字,黎遇已湿了眼眶。
她不记得那天是怎么看完那封信的,只记得哥哥说,他大学时喜欢坐一小时的车去“故海镇”看海。日落时分,大海映着天空,就像是世界名家的油画,有着绚烂的颜色。他常常在那里待到夜幕降临。繁星出现的时刻,烦恼也早已被海水冲刷得不见踪影。
哥哥喜欢这里的海,所以,黎遇来看海了。
她坐了大半天的车,独自一人在高二的暑假来到另一座城市,看海的颜色。吹来的海风带着凉意,黎遇揉揉湿润的眼睛,深深望了一眼夜幕下卷起的浪花,跟海告别。
她在小镇里的一家酒店住下了,自在海边,那封信一直没有离手。
站在房间的露台上,海风迎面而来,黎遇又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信。其实信的内容她熟悉地已经可以背出来了,可还是很固执地读着,仿佛每读一遍,就可以再感受一遍哥哥的关怀。
信里,哥哥说:“我知道这份工作危险很大,可小遇你也知道,哥哥一直崇敬着警察。哥哥不后悔选择这一份工作,在哥哥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份荣耀与责任。万物轮转,终有一别。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哥哥已经没法继续陪着你了。但你也不要难过,这是哥哥自己的选择。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我的下一站还可以继续守护着人民和城市。还记得你问我最喜欢什么吗?我最喜欢看那万家灯火,因为那是喧嚣人间该有的颜色。小遇,好好努力,哥哥没有离开。只要你想,哥哥一直在。”
海风吹,夜深了。
黎遇胸口翻涌着酸涩,源于哥哥,属于她自己。
那晚,女孩的身影在繁星下待了很久,很久。
不知何时,她睡着了

梦里,她见到了哥哥。那是穿着警服的哥哥,他们一起在沙滩上散步。哥哥牵着她的手,一步一步,沙滩上留下一大一小两串脚印,蜿蜒着,那是独属于她和哥哥的路。他们走到日落时分,走到最后一抹阳光消失在海平面上。哥哥松开了她的手,依旧往前走。直到黎遇快要看不见哥哥的身影了,他才转过身,挥了挥手。他说:“小遇,哥哥先走了。”黎遇望着渐渐消失的背影,大声喊:“我会好好努力的。哥哥,再见!”她哽咽着说出最后两个字,看见哥哥回头笑了笑,消失在黑夜中。
黎遇睁开眼,屋外阳光照进来。方才恍然觉醒,那是梦。
或许她已经跟哥哥好好道过别了,就在刚刚的长夜里。
收拾好自己,黎遇去了哥哥上学的地方。从大学门口往里看,教学楼高大阔气。仿佛现在哥哥就在那里上着课,走过长长的走廊……这里的每一处,都有哥哥的痕迹。
东逛西走了一天,黎遇才乘车回家。
忙忙碌碌的暑假眨眼而过。
“下一站,第一中学高中部......”公交车又在广播。
这一次,不同于海边,黎遇背上了沉甸甸的书包。迈进校园,她笑了笑,准备好了迎接高三的奋斗。

那天海边回来,好像有什么不一样了,就像迷惘的人抓住了星星的尾巴,她有了自己的下一站,去哥哥上过的大学,学医。
恍然间,阳光有些刺眼,女孩扬起轻快的步伐,带着自己的信念与哥哥的期望,肆意奔跑。
她眼中,通往下一站的路,落满了光。

03

04

大概是从日记里撕下的,时间有些久了,纸张已轻微泛黄,但隐约可以辨认。上面写着“无数次透过门缝看见女儿回家的身影,心中不免自责。关上门是想要教她独立,可却又缺席了她的成长......
我恍然一怔,如大梦一场后惊醒。
原来这扇门并没有阻碍亲情,相反,凝聚了母亲所有的爱。
钥匙声忽然响起,母亲回来了。我握紧了纸团,慌忙离开房间。客厅里,母亲轻轻扫了我一眼,转身进了房间。那扇门再一次吞噬了母亲的背影。可这一次,我没再暗自伤怀,望门怯步。
既然母亲对我的爱并没有被门阻隔,那这小小的门不过是心里的一扇门。它的确是母亲关上的,可我也不曾尝试打开过它。就让它在我的心头落了灰。
我想,关上的门也可以打开,不过是需要有人先迈出一步。
于是我攥了纸团,轻轻叩了叩母亲的门......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阳光穿透云层,在白色的木门上洒下光舞,那是妈妈房间的门,一扇我熟悉又陌生的门。记忆里,幼时,那扇门总是敞开,我蹦蹦跳跳进去,总能找到那个会一把将我举过头顶的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难再见到那敞开的门。放学回到家,想分享些趣事,却总是被门上的“非急勿扰”四个字

扰了兴致。起初总是好奇母亲在做些什么,蹑手蹑脚地扒了门缝,却只有那个伏案在桌前的背影。
       母亲大概真的很忙,我也鲜少打扰她。时间是可以带走很多的,不知不觉间,我们早已没了昔日的亲切感。那紧闭的门,隔开了亲情,这边是我, 那边是母亲。
       后来我也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坐在桌前,难题、反思、探索由我完成;站在家里,烧水拖地、洗衣由我承包。母亲走出房间,我们只是聊上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又各自忙各自的了。
       秋日的一天,母亲出门办事,留下一个匆忙的背影,我拿着扫把,推开了那陌生的门。正专心扫着地,却不想在墙角一隅发现一个纸团。我轻轻展开,是母亲娟秀的字迹。

05

06

口  

笑一笑?对,笑一笑。我记得学校的心理老师说过“积极的情绪可以感染别人”。既然如此,不如在口罩上画一个笑脸!
说做就做。我一下子从沙发上蹦起来,冲到储物架前,翻出一只新口罩,拿起彩笔,小心翼翼地在口罩外侧的右上角画上了一个笑脸。我仔细地盯着这个笑脸,似乎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可是一个孤零零的笑脸是不是有些单薄?思前想后,我又拿起笔,在口罩外侧的左上角写上了“加油”。
“加油”包含着对同胞的鼓励,也包含着对积极投入抗疫工作的人们的感激。
这只特别的口罩被我轻轻地放了回去。一周后,我戴上了它,再次跟爸爸妈妈去买菜。
大街上还是那么安静,但我的心情不再压抑。一个路人与我擦肩而过,看见了我的口罩,轻声地笑了;而口罩下,我的嘴角也微微上扬。菜市场里,卖菜阿姨看见口罩上的笑脸和“加油”的字迹,愣了一下,也笑了。原来,积极的情绪真的可以感染身边的人。
从那之后,每次出门前,我都要在口罩上画一个笑脸,写上“加油”。
口罩阻隔病毒,却不阻隔人心。它虽然遮住了人们的面容,但我们依旧能看见彼此的笑容,表达真诚的善意、传递战胜困难的信心。

2020年年初,一场疫情突然暴发。新闻里播报的新增确诊病例数不断增加,大街上的身影日渐稀少,原本准备高高兴兴过大年的人们开始恐慌。

这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个寒假。我一边在家上网课,一边关注着疫情发展。我们一家响应国家号召,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就算出门,也会捂得严严实实的,尤其要再三确认,是否戴好了口罩。
那段时间,我们的生活与口罩捆绑在了一起。

在我的再三央求下,爸爸妈妈终于答应带我出门买菜。冬日的早晨,太阳只露出了半张脸。室外不似想象中那般寒风刺骨,冬日的阳光还让人感受到些许温暖可爱,但转眼看到寂静的街道,我心头依旧沉甸甸的,似乎快要喘不过气了。
偶尔有几个和我们一样出来买菜的人走过,尽管口罩遮住了他们的表情,但从低垂的头、匆忙的脚步中不难看出他们的焦虑不安。
我们买好了几天的菜。回到家中,完成一系列消毒工作后,我飞奔向沙发,一头扑进它柔软的怀抱中。“啊!好累啊!”我窝在沙发一角,抱怨起来,“街上的气氛太压抑了,好怀念疫情之前啊!”“是啊!街上闷得可怕,要是人们都能笑一笑,也许氛围就不会那么紧张了。”爸爸附和着,走到我身边坐下。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01

01

07

08

秋天停在落霜时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什么车站?”
“你不知道吗?阿晚要回老家,不回来了,她……没有告诉你吗?”她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轻轻地问。
“没有,那个我还有些事,一会再说。”我生硬地挂了电话,却又无心前往公园。
阿晚是我曾经最好的朋友,中班那会儿她从乡下转来,性格内向没有朋友,我第一个牵起了她的手,拉着她玩。这一牵,就是好几年。
大概是六年级,争强好胜的年龄,为了竞选大队委,我们吵架了。因为每个班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俩成了竞争对手,各准备各的,暗自较劲,班上投票那天,我以一票之差落选。她笑着来安慰我,却激起了我的怒气。我跺着脚跑开,凶巴巴地留下了一句“别来烦我”。那天我跑去了操场,路边的枫叶飘落了,还荧荧挂着霜。
后来,她真的没来“烦”过我。一句气话,把我们变成了两个形同陌路的陌生人。
两年过去了,在这个同样下霜的早晨,也的确想过道歉,只是碍于面子,总说不出口。
一片秋叶悠悠地飘向我,像极了两年前的那天。许是过于相似,忽而就释然了:再不道歉,只怕以后就没机会了。

深秋,落霜了。
深黄的树叶上覆着一层薄薄的白纱,衬着几朵不败的菊花,美得恰到好处。我披上外套,趁着周未去公园采些秋景。
街道上人不多,显得有些清冷。一路走着,我时而偏头领略霜旦不可多得的景色。
“嘀嘀嘀……”电话突兀地响起,我手忙脚乱地接通。
“喂?你是?”我问着。
“我是小清。你怎么还没来车站啊?大家都到了!”电话那头的女生似乎很急。

09

10

我拨打了那个电话:“小清吗?你们在哪个车站?什么时候发车?”听得出,小清有些惊讶,但很快给出了答案,还有半个小时,大概来得及。
我依稀记得以前阿晚说过喜欢秋天,我来不及准备,去礼品店挑了个枫叶书签,小心翼翼包好,赶去车站。
到了车站,已临近发车点。
“阿晚!”我大声喊道。那个上车的背影怔了一下,随即转过身,诧异的眼神里带着欣喜,她冲我挥了挥手。车门关上的瞬间,我看清了,还是那我熟悉的眉眼。
后来,我从朋友那儿得到了阿晚留给我的明信片,背景是一片落霜的花瓣,只有一句话“对不起”。
其实,我们之间的隔亥只差一个先迈出一步的人,她先做到了。
枫叶书签被我夹在明信片里,保存起来。若可能,下次再亲自送给她,作为秋天的礼物。

芍药花——典雅之气

初夏的微风,拥着芍药淡淡的清香。
花间芍药,出落得亭亭玉立。鹅黄色的花蕊细小,被密匝匝的花瓣轻柔地包裹。大片大片的花瓣错落有致,沉甸甸的,似乎张开了一切拥抱世界。我尤喜白芍药,远远望去,绿叶间宛若降了一场雪,白得清冷。
文人墨客赞菊赏莲,却鲜少吟芍药。仲春,漫地开花的时节,芍药不争不抢,静静抽枝。待到初夏,才缓缓开放。此时,百花齐放的景象早已褪去,只有一抹幽白,显着与世无争的情怀。
芍药那淡淡的幽香,弥漫在风中。一花一叶一幽香,构成了初夏的水墨画。或许它本就如此,花瓣的一舒一展,尽是典雅之气。
芍药,“花中仙子”之美称。可我却不觉它有仙子那般灵动、精美,那淡白的花瓣,分明是君子的写照。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11

12

拥抱自己,拥抱世界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你干什么!”于夕轻轻从他手下滑走。
林天又一次搂了上来,他说:“游园啊”。
自然的语调听来仿佛是多年好友,强而有力的肩膀又是如此温暖,于夕心头一颤。多久了,即使是习惯了独来独往,落单时还是会渴望有人陪。
他没再躲开,说到底,这份关怀虽突如其来,但确实是于夕想要的。可是他不理解,为什么他要这么做?
于夕偷偷瞄向林天,话到嘴边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殊不知,这一切被林天看在眼里。
“怎么,有问题想问我?”林天笑着问道。
于夕愣了愣,憨笑着挠了挠头,正欲开口,却被一道清冷的声音打断:“说不清为什么,第一次见你就觉得你很特别,有种莫名的亲切感......”林天望向碧蓝的天空,白云如丝,微染青蓝。
微风中有片刻沉默。
“送你一样东西。”林天率先开口。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到于夕手上。信封里是一张照片,一个翩翩少年,校服着身,戴着耳机,撒野奔跑。少年眼神坚毅,脸上洋溢着平日里少有的自信。
都说飞扬的少年最动人心,奔跑的时候像是穿过了光阴。

秋日的天空总是很高,清透辽远。偶尔有风,带着淡淡秋凉,拂过少年脸庞。于夕坐在大学教室里,书页被吹起,忽而忆起了两年前的秋天。
那时他高二,正值大好年少,而他却封闭自我,拒绝一切友好,独来独往,成绩更是不尽人意。
直至一位新同学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他叫林天,个子高挑,眉宇间散发着少年特有的魅力。成绩优异,是老师、同学口中的学霸。

巧的是,他们居然成了同桌。
于夕一如既往,对这位新同学似乎并不“待见”。
由于正值期中,大家都忙着备考。此间并无火花。
直到秋游。

那日,秋阳正好,梧桐叶泛着金黄,在微凉的秋风中缓缓飘落。
同学们三三俩俩,有说有笑,唯独于夕一人,走在公园里不免有些落寞,但也已习惯了。突然有人搂住了他的肩膀,他回过头,正是林天,那双饱含笑意的眼眸正看着自己。

13

14

尘封的记忆在此刻被解开枷锁,曾今在绿茵草地上度过的时光转而出现在眼前。
“我无意间抓拍到的,送给你,想让你看看自己真实的样子。”林天轻轻解释。
“曾今的我很内向,拒绝与外界接触,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我喜欢书里的世界,但它们又太缥缈。”男生的声音格外轻。
“那时的我就像一座孤岛,四周的海将我与世界隔离。我是别人口中的‘怪孩子'。后来有一次在书上看到一句话,它说‘只要能拥抱世界,拥抱得笨拙一些又有什么关系。'”不知何时,林天的眼眸晕上一层雾气。
“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也就从那时起,我试着敞开心扉,努力做好自己。后来当我真正融入了社会,才发现拥抱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其实很简单——做自己。你看现在的我,焕然一新。”男生回过头,又有了笑意。
于夕看着眼前的林天,很难想象这个高大的男生曾经也是那么的迷茫。
林天眼底漾起一抹笑意,说道:“我可以,你也可以。拥抱世界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你不能因为别人的错而惩罚自己。你要记住,你就是你,别人说什么不重要。先学会拥抱自己,再拥抱世界。”
于夕轻微地愣了愣,他都知道了!

曾经的于夕作为体育特长生进入这所名校,却因为学业不精遭到了许多质疑。面对种种,他选择了躲避,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别人口中的模样。
于夕笑了笑,都快忘了,他也有肆意轻狂的过去。
风起,风止。
那天,那条林荫小路,秋阳带来了秋日难得的暖意,少年的一席话将真正的于夕找了回来。
他开始努力学习,后来进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教授的话语传来,于夕翻了翻书,掉落一张照片,是那个秋天他收到的礼物。忽而感慨,那年秋天闯入的少年似星辰,给他开了一条道。所以他从黑暗中爬了出来,即使荆天棘地,也要看向前方。
于夕小心翼翼地捡起照片,却在阳光下,发现背面的字迹。
“拥抱自己,拥抱世界。”

15

16

夏日偶有的微风,扬起窗帘,也扬起我一瞬的恍然。
“老师看着你从一个小不点一路成长……”大概是那阵风吹乱了人心,老师的声音有些缥缈,“老师知道初中的课业会比较忙,但老师还是希望你不要丢掉钢琴,我看得出来,你喜欢它。”老师望着我,眼睛里闪烁着粲然笑意。
  “伸手。”老师说。
我不明所以,但还是乖乖伸了手。
她轻轻地将一个娃娃放到我的手心上。“你的毕业礼物。”向来优雅的老师脸上也染了一抹绯红,“自己做的,别嫌弃老师呐。”夏日的阳光肆意地照着这间小屋,手心里娃娃的笑容也被染上黄晕,就像是老师一贯的笑容,特有的明媚。
直到走出这间琴房,才像是恍然间做了一场梦,胸口里总涌动着说不清的情绪。再一次回头,却瞥见长裙一角闪进小屋里。一瞬间,时光慢慢悠悠,我看着眼前安逸又悠长的路,握紧了娃娃。
后来,我的钢琴上,娃娃一直在。
老师说这是她亲手做的,我相信,它在,老师的爱就在。
长风吹,它会和我并肩穿行,奔向开满鲜花的远方。

仲夏 娃娃

阳光透过窗户,黑色的钢琴镀着一层金光。
浅蓝的短发,红宝石般晶亮的眼睛,红白相间的长裙......精致灵动的娃娃稳稳地站在钢琴上,同样被温柔的光拢进怀中。
记得去年仲夏,蝉鸣声甚是聒噪,疯长的枝桠也遮不住骄阳。
林荫道间,我走在上钢琴课的路上。
“老师好!”我推开门。房间不大,墙上却挂着多只尤克里里与吉他,钢琴立在另一边,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一切都是熟悉的模样。
“你好。”老师莞尔一笑。

个子高挑,戴着一副金框眼镜,时常长裙席地,老师全身都散发着音乐人特有的魅力。
夏日的正午总是慵懒的,我揉了揉眼睛,趴在桌子上,握着笔思考乐理题。

“小妍,”老师叫我。我转过身,不知何时,老师已站在了我身后。她背着双手,静静地注视着我。我急忙坐直了身体,瞬间从慵懒中抽离出来。
谁知老师笑了笑:“我还能打你不成?”
而后,她又顿了顿,像是在想如何开场:“今天是最后一节课了。后天的考级,老师祝你顺利通过。”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18

17

初夏的水墨画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算起来,我与芍药的情缘大概是从小时候开始的。
幼时,常在小区广场上玩耍,奶奶便在一旁聊天。老人似乎总是对草药颇有了解,那天我听她们说,“芍药可以入药,功效蛮不错的。”这,便是我对芍药的第一印象。
后来再见到芍药,是在书上。同是一个乐队的两个男孩要离开乐队,踏上新征程。最后一场演出,是告别演出。说唱男孩的胸前别了一朵雪白的芍药。他说:“芍药的花语是离别,我希望我们以后的日子可以像这朵白芍药一样,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即便离别,也不伤悲。”

这代表了离别的芍药,该是娇柔华丽的吧?就像那软软的不知名的小花,轻轻折一朵,望君长忆我。
可这“娇弱”的花朵却一直未曾出现在我面前,直至今年初夏。
这个季节的天空总是清透辽远,白云漫着湛蓝的气息,被风吹散在空中。我一如往常去公园散步,却在不经意间,瞥见了草丛中的白。
那是一片白花,出落得亭亭玉立。细小的嫩粉色花蕊,被密匝匝地包裹,轻柔地似乎在保护小娃娃。大片大片的花瓣错落有致,沉甸甸的,似乎张开了一切拥抱世界。远远望去,绿叶间宛若飞上玲珑雪,白得清冷。
何花如此白得高洁?妈妈说,这是芍药。
这竟是芍药!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风中,一花一叶一幽香,这幅初夏的水墨画中,丝毫没有丁点儿娇柔之气。那一舒一展,尽显文人般的典雅。
古往今来,赞菊赏莲的文章数不胜数,却鲜少有人吟芍药。在这个时节,百花齐放的景象已褪,公园里几乎见不着它们的身影。但这翠绿之中的一抹幽白,是芍药待到初夏的盛放;这缓缓开放的不与争妍,是芍药与世无争的情怀。
不知芍药是否会在烈阳下感到孤独,但我想,大抵是不会的。它无瑕的花瓣伸向天空,拥住世界。它既生于长空,便长于烈日,孤独中找寻生命绽放的绚烂的“白”。
有人称它“花中仙子”,可我不觉它有那般灵动、精美,淡白的花瓣,分明是君子的写照。
夏风吹了二、三月,野草疯长,芍药在孤独中盛放。

19

20

仲夏日,林梢枝叶间,蝉鸣声不止。
拨开绿叶,也许会惊奇地发现一位伟大的“歌唱家”。它双翼透明,青绿色的纹路根根分明。深褐色的外衣披在身上,有如手持武器的士兵。
然而它却不轻易使用自己的武器。炎热的夏日,一汪甘泉固然是珍贵无比的。它率先发现,小心翼翼地品尝。可各种各样的昆虫纷争而来,有些个头小的急急忙忙从它身下钻去。它倒也不护食,大方地抬起爪子,与来客一同分享。这小小的蝉俨然一副君子之态,即使是对素不相识的昆虫,也保持着一份善意。
曾在夏夜和朋友捉蝉,我将浅褐色的蝉小心翼翼地捧回家,安置在花茎上。不多时的脱壳,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背部裂开一道缝,露出浅绿的,泛着白的嫩壳。我静静地

蝉——仲夏歌手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看着,几几乎屏住了呼吸。它缓缓地从壳中探出脑袋,上身,全身,最后用爪子支撑着,爬出了躯壳。嫩嫩的、浅绿的软壳,和还未展开的双翅,似乎在宣告着脱壳的成功。从浅褐到棕褐,从利爪到展翅,就像是见证了蝉的重生。我心中涌上一种奇妙的情感,说不清,道不明,但大抵对生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我喜欢蝉,大概是因为它的歌声给燥热的夏日增添了生气,又或许是它的大方与善意,在凶狠残杀的昆虫中尤为突出,甚又是那次脱壳,让我撞见了生命的奇妙。

            
       虞世南 (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1

22

正因钢琴的表现力强,所以无论是独奏还是重奏,钢琴都是很好的选择。钢琴又分为立式钢琴与三角钢琴。相较于立式钢琴,三角钢琴的音色更为明亮,所以演奏多选择三角钢琴。
钢琴不仅是一架乐器,更是音乐素养的外在显露。爱钢琴,爱音乐,爱生活!
钢琴的音域很广,总共有9组音,是除了管风琴以外音域最广的乐器。如此广的音域,正也使得钢琴的演奏可辉煌,可温婉,可激昂,可清脆。
钢琴演奏表现力的出色,不仅要归功于音域,还要归功于它的三个“小尾巴”——踏板。左边的踏板用于柔和音色,中间的踏板可以减弱音量,右边的又称延音踏板,可以延长声响,增加声音的厚度与力度的变化,美化旋律。一般来说,延音踏板使用较多,奏鸣曲、进行曲、圆舞曲等都要用到它。而最左边的踏板则很少使用。
正因钢琴的表现力强,所以无论是独奏还是重奏,钢琴都是很好的选择。钢琴又分为立式钢琴与三角钢琴。相较于立式钢琴,三角钢琴的音色更为明亮,所以演奏多选择三角钢琴。
钢琴不仅是一架乐器,更是音乐素养的外在显露。爱钢琴,爱音乐,爱生活!

一身乌黑锃亮的皮囊,稳当地挺立着,显现出它“乐器之王”的风范。这,就是钢琴!

总观钢琴,大约有一庹那么长。漆黑的外壳,无疑为其增添了神秘感。
掀开琴盖,一排整整齐齐似饼干一般的琴键露出来。一共有88个琴键,52个白键,36个黑键。黑键在两个白键中间,大约有白键的一半长,但要比白键高一些。

钢琴的音域很广,总共有9组音,是除了管风琴以外音域最广的乐器。如此广的音域,正也使得钢琴的演奏可辉煌,可温婉,可激昂,可清脆。
钢琴演奏表现力的出色,不仅要归功于音域,还要归功于它的三个“小尾巴”——踏板。左边的踏板用于柔和音色,中间的踏板可以减弱音量,右边的又称延音踏板,可以延长声响,增加声音的厚度与力度的变化,美化旋律。一般来说,延音踏板使用较多,奏鸣曲、进行曲、圆舞曲等都要用到它。而最左边的踏板则很少使用。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乐器之王

23

24

中 庭 之 雅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意栽种了几棵树,有松,有乔木。松树不像行道边的宝塔松,而是屈曲盘旋,未经任何修剪的自然之态。树木的深深浅浅的绿,与亭子的禇石相映衬,更显天成之美。偶尔,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缝隙,点亮了亭子上的对联。“杏开花似寻,春到雨初睛”这十个字在此刻闪出夺目的光芒。
       亭台轩榭,假山池沼。来到景墙的右方,一睹山水的姿容。
        那是一个呈条状的池塘。池水平静,映着天的色彩。池塘中有几方小假山,它们堆叠自然,不显刻意之色,再配上池岸的石块边沿,油然出生古园之韵味。再看,池中鱼嬉,为这幅画作增添了灵动感。然而这幅画作的点睛之处,正是那座小巧的拱桥。正如苏州园林,拱桥雕刻得极为精细,灰白的石块配上别致的文案,不免使人称赞,无论在何处看,这都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作。
       最后,放眼全局,各式花草树木争抢入眼。栽种看似随意,却极有讲究,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搭配得当;花时不同的花树穿插其中,所以无论什么时节,都有缕缕幽香为园林增色。那一树海棠,那一丛灌木;那一株乔木,那一片秀花,纷繁的景致不会使人厌烦,相反,总会有一种雅致的气息,蔓散在空中。
       中庭,亦可说雅庭,其构图、配色深富雅韵,每一处,亦是心宜之画作。
       中庭,雅庭。

学校大门正对着一座高大的行政楼,叫作和雅楼。沿着和雅楼一楼往西走,入目便是一片小园林——中庭。据负责人介绍,中庭是根据苏州园林建造的,所以景致多少有苏州园林的影子。
园林正中是一块景墙。雅白色的墙面上题写“和雅学园”,还有一联字“和而不同因致远,雅而有致以修身。”“和雅”不仅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更是师生所践行的准则。景墙两侧有两扇屏风,屏风中央是学生创作的描摩中庭的画作,画作周围雕刻上了精美的花纹。屏风缕空,隐隐可以看见背后的景色。寥寥几笔,便抹去了中央的单调感。“界而未界,隔而未隔”,又增添了深度,可谓是处处设计有心意。
收回目光,园林的左下角,“雅心亭”分外朴质。就如苏州园林一般,中庭也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虽然古亭单看对称,但将其放在整块草坪上来品味,便显得格外自然。草坪上又随

25

26

中 庭 之 雅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二稿)

我校不仅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还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思,于是,便有了这诗情画意的一番天地。
学校大门正对着一座高大的行政楼,叫作和雅楼。穿过国旗广场,沿着和雅楼一楼往西走,入目便是一片颇容山水之秀美的园林——中庭。据负责人介绍,中庭是根据苏州园林建造的,所以景致多少有苏州园林的影子。

刚进入园林,便被古朴的亭台夺去了色彩。古亭赭石着色,亭柱上镌刻对联——“杏开花似雪,春到雨初睛”,字染墨绿,遒劲有力。若只赏古亭之色,那便是一幅对称的图案画。然而退了几步,眼前的草坪上,古亭为中心,两侧随意栽种了些树木。好像故意避免对称似的,这里一棵松树,那里决不再放一棵松树。且看这株树木,不像路旁笔直挺拔的行道树,而是屈曲盘旋,未经任何修剪的自然之态。深深浅浅的绿,在阳光洒下来的某一瞬间,染上金黄。

再往前走,便来到了园林的中心。那是一块景墙,墙面雅白,上方题有“和雅学园”,四个金灿灿的字。“和雅”,乃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亦是师生所践行的准则。景墙两侧是两扇屏风,雕镂得简朴而别具匠心。镂空的设计,使得学生隐隐可以看见背后的景色,然而又不那么清晰,以至一种朦胧的美感探了头,却又不知从何而来。
亭台轩榭,假山池沼。绕过景墙,向右前方走去,一睹山水的姿容。
那是一个呈条状的池塘。池水平静,映着天的色彩。假山的堆叠,无疑是一项艺术。不似一般的重峦叠嶂,又或是配上几株花草树木,池塘中只是堆叠了些许石块,却不显刻意之色。简净雅致,油然出生古园之韵味。若将这一隅比作一幅山水画,那这假山,定当是大笔肆意挥成的,透着随意,却又自出心裁。再看,池中鱼嬉,为这幅画作增添了灵动感。
然而这幅画作的点睛之笔,正是那座小巧的拱桥。拱桥雕刻得极为精细,不落俗套。灰白的石块配上别致的文案,不免使人称赞,无论在何处看,这都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作。
最后,站在园林的边沿,放眼全局,各式花草树木争抢入眼。栽种看似随意,却极有讲究。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搭配得当;花时不同的花树穿插其中,所以无论什么时节,都有缕缕幽香为园林增色。那一树海棠,那一丛灌木;那一株乔木,那一片秀花,纷繁的景致不会使人厌烦,相反,总会有一种雅致的气息,蔓散在空中。
中庭,亦可说雅庭,其构图、配色深富雅韵,每一处,亦是心宜之画作。
中庭,雅庭。

27

28

我班还进行了有趣的制作月饼比赛,传统手工对决现代科技。
在中秋即将来临之际,祝愿雨初中这个欣欣向荣的大家庭蒸蒸日上!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朗朗圆月明,银光与星辰一道成为万家灯火的知音。

中秋节将至,我班创作了一幅中秋画作——“和雅”。
创作灵感来自学校和雅教室里的屏风。
细长遒劲的枝干上,绽放着五彩花朵。这些花朵由蔬菜月饼制成,带着馨香,雅致别趣。月饼,历来象征着团圆,即代表雨初中的莘莘学子。月饼上印着各色的花朵,每一片花瓣,都是老师对我们

的教诲与关切,带领着我们像这花朵一样,全面均衡发展,绽放青春的绚丽。
      花朵上方,“和雅”二字柔美却又不失刚劲。“和雅”,即温和文雅,是我校的办学理念。花朵簇拥之中的和雅,是雨初学子对学校的拥护与爱。

月饼里的中秋 雨初中的和雅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披衣觉露滋。

张九龄

29

30

再者,牛肝菌的口感独特,“滑,嫩,鲜,香”。三个逗号将牛肝菌的特点独立开,层层递进,带着读者“品尝”了美味的牛肚菌,表达了对其的喜爱。
小小的语句,大大的温情。还是昆明的雨季,作者在叙述时用了3个“的”,比“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语气更加舒缓,语速更加缓慢,无形之中情味更加悠长,似有雨季的缠绵之意。
作者写缅桂花,对房东的介绍增添了一句“寡妇”与“养女”,看似随意的一笔,却表现了房东母女在不幸中爱花、爱生活、善意待人的难得。
还有第十段的诗句,“木香花湿雨沉沉”,“沉”的不仅是雨,也是心境,一种静谧的氛围在词语中自然表现,抒发了作者的乡愁。
《昆明的雨》是一篇小小的文章,却流出作者大大的情思。作者的一字一句,都是对昆明的喜爱与思念的表现。

《昆明的雨》文学赏析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昆明,雨季。汪曾祺笔下《昆明的雨》,展现着特别的昆明,品读文章,直抵遥远的昆明。
小小的风物,大大的情味。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几个月的雨季,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倒也使人宜然自得,不免生出喜爱之情,作者转而又描绘了缅桂花,沁人心脾的花香散在房东母女送来的盘子里,醉软了心。不是怀人,不是思乡,是满满的感动。后来与友人野店对酌,雨中的木香花半开,手中小小的洒杯盛上了淡淡的乡愁,大概那浊酒一杯是在念着故乡。

从故事中抽身,仔细品读文章,会发现小小的标点有大大的作用。作者写雨“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一逗,一顿看似微小,却有大学问。“明亮的”与“丰满的”从外在视角来描写,雨季是一段时间,然而作者赋予了它色彩与形态,将其化虚为实,展现在读者眼前。并列的短语间,作者选用了顿号连接。“使人动情的”即从内在心里感受来写,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从而更全面地表现昆明雨季的特点。所以在不同角度间,逗号更加合适。

31

32

综合来看第六段,作者以慢镜头的形式进行细节描写,一是真实呈现了父亲的形象,二是真实表现了作者凝望父亲的细致,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关心。
不仅仅是第六段有细节描写,其它段落也有细节描写。
第四段中连用多个副词,“再三”“甚是”表现了父亲叮嘱茶房的仔细;“只”表现了作为一个父亲形象的少言,这些细节联合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段中交代“我”的年龄,看似是在写“我”,实则表现对“我”来说,父亲没有必要送“我”,这从侧面反映了在父亲眼中“我”始终是一个孩子。这些细节描写,看似琐碎行为的背后是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
第五段中父亲叮嘱“我”小心,转而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嘱托”一词既有叮嘱的意思,又有托付的意味,可见离别前对“我”的担心,从而表现父亲的关心。文中还有一个色彩的细节,父亲穿戴都属于灰黑色系,推测可得大多是由于要办丧事,可是父亲给“我”的是紫毛大衣,鲜艳的颜色与父亲的穿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父亲虽然经历母亲去世又失业的不幸,但对于儿子倾注了爱,这件毛大衣就是印证。
总得来说,《背影》一文中许多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真实的父亲形象,也真实地表达了父子间的感情。

《背影》中的细节描写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朱自清笔下的《背影》真实又诚挚,正因有了许多的细节描写,才使这篇文章能感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最熟悉的段落莫过于第六段——父亲买橘子,这其中不乏许多细节描写。首先,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走”“探身”“穿过”等词与“蹒跚”等副词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父亲翻月台买橘子时的艰难,从而表现父亲对“我”的爱。在写父亲给“我”橘子时,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话“心里很轻松似的”,不难看出,父亲在面对离别的不舍时,在儿子面前强装的轻松。这样的场景,在第二段中也可以得到应证。面对祖母的离世与满院的狼藉,“我”不禁流泪;反观父亲,即使心中悲痛不已,但不在儿子面前表露出来,反而安慰、鼓励儿子,这是一种作为父亲的伟大。

33

09

34

法布尔的科研精神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法布尔正是这样一位实证者。蝉和蚂蚁的故事脍炙人口,然而事实又是如何呢?法布尔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严寒来临时,蝉将永远受冻挨饿,尽管冬天已不再有蝉了;蝉将永远乞讨几颗麦粒,尽管它那娇嫩的吸管根本就吸不进这种食物;蝉还将讨要苍蝇和蚯蚓,尽管它从来不吃它们。”一连串的反驳公然批评了寓言的不实,也将真实的蝉带给了读者。它

热爱歌唱,可它同样也热情大方,它乐意分享夏日里的一汪清泉。法布尔为蝉翻清了多年的案。如果要说他的精神,那是求真与对事实的尊重。
我们知道,科学实验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比如在研究“昆虫的装死”时,法布尔持续记录昆虫装死的时间,“我所记录下来的静卧时间,分别是十七分钟、二十分钟、二十五分钟、三十三分钟、五十分钟。”这一系列数字看似是对时长的刻画,可它的背后是法布尔潜心待在一边静静观察的结果。或许坐在桌边,桌子上是仰面装死的大头黑步甲,

而他一手捏着秒表,一手握着笔,屏息敛声注视着昆虫。这样一副科学研究者的姿态,是他坚持不懈的精神的外在表现。可曾想过,一个个平平无奇的出现在书上的数字,是法布尔倾尽努力研究结果的数据,是法布尔一遍又一遍实验得到的结果。你说,他难道没有为科学奉献的精神吗?
        固然有。不过光凭单纯的坚持是没有用的,还要有方向,法布尔在书中多次列举实验中的假设,许多切入点极其的细微,如“但是,不好解释的是,挖出的浮土都跑到哪儿去了?一个洞平均得有两百立方厘米的浮土,怎么全都不见踪影?洞外不见有这么多浮土,洞内也见不着它们。再说,这如炉灰一般的干燥泥土,是怎么弄成泥浆在洞壁上的呢?”这些问题来源于思考,而思考又要追溯到法布尔细致入微的观察。所以,在法布尔的身上,专注的观察与深入的思考共存。
        当然思考并不单指假设或是提问,还有法布尔对人性、对生命、对自然的哲思。研究螳螂时,他说“为了开始而结束,为了新生而死亡。”提到圣甲虫,他将其比作西齐弗斯。不难看出,法布尔对昆虫极为热爱。这种热爱即是对生命的尊重。众所周知,法布尔从来不将昆虫做成标本,也不解剖它们,他只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时候研究。他说“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是的,探究生命!
       如果说求实、奉献、思考的精神是大多数科学家所有的,那么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当文字与生命结合,便是永恒。

昆虫学家

35

36

“红小鬼”故事讲稿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或许很难想象到这群孩子已经扛上了刺刀。红军主力离开江西时,“红小鬼”们同游击队一同作战,甚至与敌人肉搏。他们的身躯是那么地单薄,以至于敌人笑着说可以夺下他们的刺刀,将他们推入壕沟。但他们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他们勇敢地迎了上去。小小的身体里血液沸腾,那是他们不畏艰险,不惧牺牲的品质最好的见证。
你们也许有疑问,他们怎样度过红军生活?众所周知,这是一段艰险的历程。他们做着许多工作,或困难,或轻松,但他们始终认真负责地完成,有如坚守他们的信念。
在这群孩子里,有许多因为侦探或宣传工作被捕,关在肮脏的牢狱。同学们,想象一下,住牢狱是什么滋味?一群半大的孩子又会有什么想法?这些十多岁的少年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即使是在牢狱里,他们始终是乐观的,一如平日里洋溢的笑脸,他们不曾对红军有二心,诚诚恳恳,将“红军”二字深深刻在了心尖,那种忠诚是少年人无可置疑的忠诚。
亲爱的同学们,在近一百年前,这群少年出生在苦难中,向着黎明奔跑。有了这群少年,中国怎么可能没有希望呢!
希望你们也像“红小鬼”一样,无坚不摧。以少年的姿态发光流汗,未来撑起祖国的一片天。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演讲的故事到此结束!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一定能回忆起加入少先队时的自豪感。那你们知道中国最早的一批少先队员是谁吗?没错,他们就是一群特殊的红军-“红小鬼”。
      城头,一群小号兵正在奏着号。他们头顶上的帽子早已褪色,连着红星也显得有些黯淡,但帽檐下的眼睛却炯炯有神,散发着少年的活力。他们都是少先队员,一群与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

十多岁的年纪,本应坐在教室里读书,可他们中的一些人却已走过了长征。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相当遥远的距离。那时的他们不知道要走多远,也不知道要走去哪里,但是他们看着过路的红军帮助百姓,小小的身体里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绪翻涌着,促使他们坚定地加入了红军队伍。那时,他们的眼眸里应该闪着光吧,如少年最好的青春。

37

38

《红岩》读后感

雨花台中学 初二(五)班 宣妍

雾海蒙蒙,云迷雾笼。一个动荡的时代,生出无数英雄。
《红岩》,记叙了重庆解放前夕,共产党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国民党对江姐,许云峰等共产党员进行肉体折磨,但始终撬不开他们的精神堡垒。经过长时间的战斗,终是迎来了红日初升,碧空万里,胜利号角的奏响。

生在那样一个年代,见证着国家的存亡。所以,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扛起了解救重庆的大旗。
每一处描写都触人心弦,每一个场面都难以忘却,仿佛亲眼见证了他们的战斗。江姐说,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的确,共产党员坚毅,无畏。

记得成岗被带走,“医生”给他注射了“诚实剂”,企图套得共产党的相关消息。药效麻醉了神经,却麻醉不了意志。成岗硬撑着,避开敌人的问题。面对强大的药效,仍然能抗拒身体的反应,不泄露一丁点儿信息。这种意志,如钢铁,坚硬不可蚀。

江姐,女子同样英勇。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无动于衷,坚决不开口。坚毅的做法激怒了敌人,他们用刑老虎凳,夹手指等,钻心刺骨的痛放在普通人身上或许早就哭饶了,可是江姐,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宁死不屈,始终未露一个字,哪怕已经咬破了嘴,亦或是昏死过去了三次。“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

每一位共产党员都一样,为了最终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抗争到底。革命者都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但他们毅然放弃了家庭,选择了斗争,支撑他们的是什么?是信念,是解放重庆,解放全国的信念!就如刘思扬,家里条件很好,但他毅然决然加入革命,正因有一腔爱国热情浇筑的心。
江姐、成岗、许云峰、刘思扬……他们是千万共产党员的缩影,正因为有了千万像他们一样的共产党员,才有最后的胜利,才有生活的安定。一切,皆是因为他们的付出与牺牲。
“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每一位革命者都是英雄,我愿珍惜眼前,向所有革命者致敬!

不跳。”江姐在和狱友们告别时说。坚强、勇敢、宁死不屈,这是江姐给我留下的印象。

39

40

《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馆》观后感

雨花台中学 初二(五)班 宣妍

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通过网络,我线上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馆,收获颇丰。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帝国、封建、官僚资本主义,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而江苏,洋务运动在此发展,孙中山在此任临时大总统,共产党成立后,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工作战斗过,江苏也始终站在反抗的前沿。可以说江苏这块地,见证着历史的发展。

作为一名江苏人,首先要学好历史,了解在自己生长的土地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革命前辈们在这块土地上奋斗,抛头颅,洒热血,无数先烈们牺牲于此,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学历史,要铭记先烈们的光辉事迹,要学习并且传承英烈们伟大的红色精神,让它继续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奋勇拼搏,拼来了这样一个幸福安定的社会,我们要珍惜。同时,也应该学会创造,在今天,作为一名学生,努力学习,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报效祖国。
天空碧蓝,万里无云,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安定的生活,是我们前进的方向。跟党走!听党话!向党学习!向党迈进!我愿以党为指路灯,不懈奋斗,为祖国出力!

42

41

追寻红色足迹——缅怀英烈

七月初,我前往雨花台参观了烈士纪念馆。
踏进展馆,静肃无声。每一块展板,每一幅图片,每一段介绍都在向人们展示着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雨花台成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人民的刑场。数万名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悲壮的史篇。 
今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再次走进展馆,几十年前的革命故事,似乎那么真切地浮现在了眼前。邓中夏,恽代英,罗登贤······展馆内展示的不仅仅是他们值得敬佩的一生,更是他们不朽的革命精神。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支撑他们奋斗的是什么?我想,是革命信念,是党的信念!一群青年,心中燃烧着一团火,这火包裹着他们爱国救国的心,包裹着他们对党的信任,所以,他们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发誓要拼尽全力担起救国的重担!当我们回顾历

“跟党走”,要我们青年追寻着党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地前行,打好基础,努力扛起祖国未来的大旗。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代表着祖国的新生力量,唯有跟着党,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落实在行动里。祖国的青年定会不负众望,肩负使命。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 妍

拼尽全力担起救国的重担!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总是被这群有志青年所感动,大概是他们滚烫的心捂热了黑夜,所以白日里的人们内心里生着对他们的敬佩。
       共产党领导着千千万万的人民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取得了解放的胜利。在今日里,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行动明镜,是我们的目标。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指导思想。“学党史”,就是要了解这一段历史,了解历史背后的精神,这是每个青年都应该知道的。

43

44

畅读新闻内容 
把握新闻结构

雨花台中学初二(5)班 宣妍

“一转眼2021年已经过了三分之二,今天是九月一号。九月携着浓浓的秋意,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向往。丰收时节瓜果飘香,正是人间好风景。愿同学们有充分的热情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栾老师一席话语开启了今日的学习,也是9月的学习。
“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找位同学来背诵一下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好,我们请张泽幸来背诵一下,其他同学自己在屏幕前背一遍。”
张泽幸连麦背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慷而慨。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背诵非常流畅。

接下来丁翁皓卿为我们播报了一则国际新闻。
同学们纷纷将自己概括的内容发在聊天区,栾老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了点评与纠正。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悬赏五百万美元抓捕疑似毒贩的中国公民。中国表示,应讲证据讲真相,停止抹黑,否则就会破坏中美关系。”
“三十一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悬赏五百万美金捉拿一位贩毒的中国公民,美方此行为将影响中美联合禁毒的合作关系。”栾老师顿了一下,“这个就实锤了。贩毒的中国公民,那就认定这个公民是贩毒,对不对?其实就是攻击中国公民,他到底有没有贩毒?中方都表示要讲证据,讲真相。你这个要修改。”栾老师指出一名同学措词的错误。

据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8月31日前宣布悬赏通缉涉嫌跨国贩毒的一位中国公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3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指出,此举严重破坏中美禁毒合作的基础,并强调,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实真相,立即撤销公开悬赏通缉相关中国公民的行为,停止抹黑中方的行为,由此带来的后果将由美方承担。
“心蕊基本上把内容还原出来了。”栾老师夸赞。
“美国副国务卿布林肯抓捕一位疑似涉毒的中国公民,中方强烈抗议。”栾老师对戴亦轩的概括提出问题,“抓捕是什么意思?抓到了吗?不应该是抓捕哦。”
“500w?在新闻当中是不可以出现五百W的,我们最近学新闻,都知道语言要严谨、准确。”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丁翁皓卿的概括:8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布五百万美元悬赏通缉涉嫌贩毒的中国公民,外交部汪文斌在记者会上表示,此事应重证据、重事实,尊重中方并停止抹黑攻击中方的行为,保障下一步中美禁毒合作的基础。”
“嗯,好。这两天我们阅读了《消息二则》,知道了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何果。很多新闻都具备这六要素。在整篇新闻中,我们用六要素去捕捉概括,其实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迅速把握主要内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栾老师提问。
王心蕊首先回复:标题。
丁可认为是“主体第一句话”。

45

46

“我们来看一下标题。一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它的标题就概括了内容,非常简明、醒目。第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样具有概括性。”栾老师赞同了王心蕊的看法。
“人物事件看什么?看文章的第一句话,也就是导语。第一则消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旁边的批注就说明了‘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导语是最重要也是最能够吸引读者的,所以接下来作者再慢慢地展开。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题,丁可概念不要混淆哦。”栾老师为我们解释。 “接下来看第二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概括了这则新闻的主要事件。第二句话也可以归纳到一起。‘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两句话合并在一起,作为这则消息的导语。然后主体部分叙述从二十日夜起,中路军怎么样,西路军怎么样,东路军怎么样。”栾老师讲解第二则消息的结构。
“这里插播一下:有同学问我‘一千余华里'是多少千米?华里不是现在的单位,1华里等于0.5千米。那么一千余华里就是五百多千米。大家想一想,如果在这里,我们切换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五百多千米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达效果有没有‘一千余华里'好?”栾老师抛出问题。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栾老师总结了一下同学们的观点:“当然没有。一千余华里数字更大,战线更长,范围更广,气势更强,更震撼,更豪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英勇豪迈。”
“新闻六要素主要是从内容上来讲,我们现在从结构上来看,刚刚我们讲了几个专业术语:最上面是标题,黑体字部分是电头,第一句是导语,以下是主体,主体部分叙述事件之外,可能还会有背景的介绍。我们来看第二则消息的背景在哪里?”
同学们打出“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栾老师接着说:“对的。这其实是一个背景。通常在结尾处还有一个结语。大家在笔记本上记录:新闻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我们来看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标注一下从标题到结语五个部分。”
3分钟后。
“本文也有电头‘路透社斯德哥尔摩一九零一年十二月十日电',表示消息的真实报道的时间与地点。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一、二句话‘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

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会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那么本文的主体是什么?就是第二段。第二段介绍了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47

48

有同学认为第三段也是主体,栾老师认为:“第三段也可以作为结语。第四段追溯到1867年,讲述了诺贝尔奖的来源,这是背景。我们来看右边的批注‘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奖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作者特别说明,资金管理学和平等权的分离有什么用?'一个管钱,一个评定,为什么要特别说明?”
“公平”“公正性”同学们打字回答。
“对,表现评审的公平公正,权威。再说一下,大家看这幅图。”栾老师在聊天区发了一张图,“从导语到背景,按照‘重要性递减'呈一个倒三角形。这个消息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来写。一般来说,消息会遵循这样一种规则。大家看,这幅图我们有一个专业术语,是什么?”

丁可率先回答:“倒金字塔结构。”
       栾老师肯定:“对,就是到金字塔结构。翻开课本第十七页,‘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原则安排的,即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所以第二课是一篇比较典范的消息,特别适合于我们初学消息、新闻写作。先写最重要的导语,一两句话介绍主要内容。接着展开是主体,最后介绍背景,写结语。”
       栾老师话锋一转:“我刚刚讲,这是一般来说消息的结构,那二般来说呢?我们看《消息二则》,尤其是第二个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前天才讨论为什么把东路军放在最后,因为所遇敌情较为顽强,战争最激烈,且文势涌起高潮了。这就是一般中的特殊。那么大家这两天在搜集新闻的时候,也注意去看一看现在的新闻报道是还遵循这个倒金字塔结构类型?还是说它的形式更多样化,更自由了?也可以找一些新闻,明天我们抽点时间一起来讨论一下。”
       紧接着,栾老师布置了今天的语文作业。
      “同学们,再见!”
      “栾老师,再见!”
      ......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结束了,虽受疫情的影响,未能返校学习,但同学们线上学习兴致只增不减。

49

50

寻访中庭景色之雅致 

联系苏州园林之特色

我们在栾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中庭探寻中庭是否符合苏州园林的特点。
以下是各小组的汇报。
首先由王心蕊,陈天乐小组为我们讲述雅心亭。
王心蕊首先分析:“我们组选取了亭子,我们认为亭子符合亭台轩榭的布局。首先,外面亭子周围的树,一边有一边无,突显了自然美感,即苏州园林的不对称美。
 第二,种植的松树不是宝塔松,而是屈曲盘旋的,尽显自然美。
第三,虽然亭子本身是对称的,但是这园林一隅总体是不对称的,还是体现了不对称美。我们可以看到亭子上的题字“杏开花似雪,春到雨初晴”,这为园林增添了雅致之美。

栾老师接着补充:“我们来看这副对联,‘杏’代指教育,‘雨初’是育人之处。‘雅言’‘雅心’‘雅得’,‘雅心’就是首先的。我们还能看到,小径不直,这是曲线之美。

接下来,是杨度远小组。
杨度远为我们介绍:“苏州园林里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造型自然不刻意,浑然天成。这里两个假山似二人交谈。周围配合上花木,增添了色彩的丰富感。春日,棕灰中有绿色,一派生机。再看这水,它是活水,所以有活性。正如朱熹所说‘为有源头活水末’,富有灵动感。这幅画作的点睛之笔是石拱桥,雕刻精细。水中有鱼,动静结合。夏日,‘鱼戏莲叶间’, 又是一副美景。”
条理清晰的讲述使同学们更为深刻地了解了池沼与假山的配合。
许晏宁接着介绍:“文中‘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里
树木有高有低,有灌木有乔木。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俯仰生姿’。”

最后,亭子也和苏州园林一样,漆的是广漆。”

51

52

栾老师补充:“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能否在这里体现?”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能。”
“和而不同因致远,雅而有致以修身”
紧接着,闻泽琦小组为我们介绍景墙。
“我们认为景墙既符合苏州园林的特点,也不符合。首先,不符合是因为景
墙是对称的,它左边有画,右边也有画。它符合又是因为花草的栽种‘讲究角落的图画美’。”
“两边的画其实是同学画的,画的就是中庭假山和池沼。”栾老师补充。
张梓玥小组同样选取了景墙,但是他们的角度不太一样。
张梓玥介绍:“这张仰拍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植物参差不齐的自然美。窗
户上有绿植,显得不单调。再看屏风,上面有雕刻的花状的花纹,中间的画是学生自己创作的,有特色也有一片心意。”
栾老师补充:“景墙缕空的设计,为什么不挡起来?为了增加深度。”
赵逸轩小组也选取了假山和池沼,看看他们是怎么介绍的。
赵逸轩首先说:“池沼呈条带状,像河流。”

程彦豪接着说:“我们认为池边的石头堆得还是太整齐了。石块与石块之间应该是用混凝土浇起来的,没有自然美。”
“这张构图还是挺美的。”栾老师夸赞。
最后,是丁可小组带来的介绍。
丁可:“这张图片上,远处的池塘已说,近处的花草树木富有高低层次美。
远景是假山池沼,近景是树叶。”
栾老师总结:“选取一个点看,近景与远景相映衬。如果我们要写中庭,可
以怎么写?我们除了介绍景观,还可以写人。比如学生在长椅上读书,乐趣而雅
致。
文章大致的顺序可以是这样的:从和雅林一楼往西走,就是中庭景观。接下来,从大景观写到花草树木,从主写到次。
总之,每到一处,都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至此,中庭在大家脑海中留下了典雅的印象,语文课也静静地结束了。

53

54

寻访苏州园林 品析说明语言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课堂的开始,栾老师首先带领我们回顾了16课《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们先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情感支配着我的一生。”
栾老师提问:“爱情”这段的领起词?
大家一起回答:“首先”“其次”“最后”
“讲道理要条理清晰。”栾老师笑着点点头,“下一段作者寻求知识,大家能理解吧。最后,在绝望的边缘,同情把我带回尘世。这些痛苦在理想中是不应存在的,但是作者说活得值得。明明活得这么痛苦,为什么还值得?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同学们纷纷思考。
    丁可率先回答:“我认为分为三大点。一是对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负责。二是对过去、现状和未来的思考。三是归纳未来,为他人着想,能力可行的话,要博爱。
栾老师赞许地点点头:“从我到我们,从小我到大我,从奔跑者到领跑者。就像一萱写居里夫人的文章:靠

“课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接下来,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划关键句。” 栾老师拍了拍书。
齐声朗读中,同学们一边领略了苏州园林的风光,一边感受了文章的脉络。
朗读完毕,几位同学汇报了自己的结果。
  郑泽楷回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郭柏嘉汇报。
程彦豪最后说道:“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大多数同学的想法和郑泽楷的想法一致,这便是本文的中心。
栾老师提问:“本文作者是谁?”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叶圣陶!”
“熟悉吗?我们在七年级学过《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章从律已严待人厚两方面来写叶圣陶先生是躬行君子。《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语言非常专业。我们知道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可想见本文的语言更加生动。那么哪句是苏州园林总体特征呢?”

近光,成为光。送给大家四个字:人间值得。”
十六课的回顾到此结束,接下来开启了《苏州园林》的学习。

55

56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大家齐声回答。
    “不是建筑特征,而是站在读者的角度,为了表现完美的图画,作者以哪些角度分别说明?”栾老师问道。
    同学们回答:“第4、5、7段。”
    栾老师总结: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分别对应文章的三至六段。那么到第6段就结束了吗?没有。第七段讲图画美,第八段讲门和窗的图案美,第九段讲建筑色彩美。
    栾老师顿了顿,补充道:“第3段亭台轩榭的结构讲究不对称。是‘不对称’的美好还是‘自然美’好?”
    同学们齐声回答道:“自然美。”
    栾老师又接着问:“假山池沼配合的什么美?协调美?”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个性美,有的说意境美。
    “我觉得文中的“艺术美”也很好。文章总体由总到分从完美的图画到4个大的特点再到3个小层次。”栾老师师指了指黑板上的结构示意图,说着:“画出这样的示意图要‘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接下来,大家齐读了第2段。
    栾老师分析道:“我们常说说明文语言严谨,那么从哪些词体现?往往是‘大概’‘大多’‘基本’的词,但这段说得特别肯定。如果将文中的一些词换成‘似乎’‘基本追求’‘眼前大多’,则不太确定了。大家找找表示特别肯定的词语。”
    同学们纷纷报词:“一切”“决不”“没有一个不”“唯愿”
    栾老师评析:“一反常态,没有限定,而是用了一种很肯定的词语。但是‘似乎’一词有点特别,它表示猜测。”
    栾老师接着说:“作者也是一个游览者,他以游览者的身份来介绍苏州园林,使读者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去过苏州园林吗?”
很多学生都游览过。
“苏州园林很有中国古典的特色,雅致。”栾老师莞尔一笑,“我校中亭那儿有没有一点意味?”
    同学们不禁也笑了,回忆起中庭的景色:“有点儿味。”
    “大家经过那儿,有没有观察过?” 
    章浩宇首先站起来回答:“那里有个小型石拱桥,周围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很符合苏州园林如在画图中的特点。”
    “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美。”栾老师补充道。

57

58

栾老师欣慰地说:“对。我们接着往下看。‘大多’一词用词准确。五至八句重点讲池沼的安排和布局。第五句最重要,所以作者将它放在前面。第六句用‘安排’而非‘建造’,体现了设计者设计时的独具匠心。第七句用‘雷同’不用‘相似’,词语更响亮。第八句‘高低屈曲’语言简洁,4个字即4个特点。第九句中的冒号用来解释说明,这样的用法也很常见,我们来举个例子。”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军细柳:以备胡”。
栾老师接着赏析:“第十句引用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意蕴。第四段的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不仅说明假山池沼的美,而且语言典雅。”
接下来,全体同学齐读了第五段,同桌共同赏析第五段的语句。
由戴亦轩小组为大家做赏析。
首先戴亦轩回答:“第一句‘着眼’一词典雅,是本段的中心句。”
安亦木接着赏析:“第二句‘俯仰生姿’是四字短语,简洁典雅。”
“第三句与第一句对应,运用两个‘相间’,反复。‘不感寂寞’一词衬托出了园林景色的优美。”
最后张梓玥品析:“第四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松柏道旁树的挺拔、规整。与苏州园林中的树作对比。”
栾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很好,我们完善一下。这是一篇说明文,所以比喻要说成打比方。片段重点在突出苏州园林里的花草树木不像它们松柏一般挺拔,重点在比较。我们设想一下,苏州园林里种两排白杨树美吗?”
“不美!”大家都笑了。
栾老师:“这里是为了突出花草树木的自然美,不要规规整整。”
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起。冬日少有的阳光穿透窗户,在黑板上洒下语文的足迹。

杨度远接着回答:“中庭原来有开凌霄花的回㾿。就像苏州园林中的亭㾿颜色都不鲜艳一样,回廊也是。夏日里,凌霄花的色彩便点缀了亭廊。”
栾老师点点头:“现在有个亭子,叫雅心亭。”
“我们接着看课文。大多数段落第一句都可以作为中心句,但是有个例外,第四段的第一句不能作为中心句,为什么?”
许一一回答:“这句话没有概括特点,只说有什么。”
“接下来,我们来细读第四段。我先给大家做个示范,赏析一下,第五段就交给你们。”栾老师捧起书本,“开头一句起笔舒缓。第二句‘假山的堆叠’中‘堆叠’一词是堆放、叠加的意思,说明了假山的情态特征。可否换成‘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意思是一样的,但先写‘艺术’是为了突出假山的艺术美。第三句中‘生平多阅历,心中有丘壑’语言典雅,赞叹了设计师和匠师,立意高远,使游览者仿佛至身画中。第四句中‘至于’开辟了新话题。根据我们的积累,‘至于’像文言文中的什么词?”
“然则!”

59

60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

V5班报社9月11日报(记者:宣妍)9月10日上午,雨花台中学初中部举行“2021-2022学年开学典礼暨学生最喜爱的老师颁奖典礼”活动,全校师生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青春洋溢的音乐声渐渐小去,活动正式开始。孙进校长首先为新学期致辞,对学校过去一年的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对新学期进行规划,并且对全校师生提出三点希望:永执理想信念;无奋斗,不青春;积跬步,至千里。

初二(5)班朱孜悦同学的家长分享心声,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初三(6)班的周雨曦同学描绘学习生活,呼吁全体同学在接下来的学习途中,斩浪前行,永不言弃。

在“学生最喜爱的老师”颁奖典礼中,共有10名老师荣获此奖。老师们和同学牵手走上领奖台,由校领导为老师们颁奖,对他们的付出给予肯定并表示感谢。

随后,获奖老师和学生代表带来了诗歌朗诵——《为梦前行》。他们饱含激情,神采奕奕,展现了生命的活力,表达了逐梦的信心。

最后,现场放飞代表希望的气球。蓝天白云之下,是熠熠生辉的梦想,彩色的气球,载着梦想与信念,飞向闪耀的远方。
至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62

61

小作家”访谈会圆满举办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下午1时,阳光照耀着浮尘,初二(5)班全体同学在栾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语文基地参加“小作家”访谈活动。在王心蕊和罗雨萱慷慨有力的主持声中,活动拉开了序幕。
首先由七位在本学期中发表过作文的优秀同学依次上台发言,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
第一位是丁可同学,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他就“心”这个字,为同学们分析了写作的要点。卧钩代表写作的基础,基础之上的三个点,依次喻意了细心、恒心、静心三个不可缺的品质。
安亦木同学接着发言。她提出“好文不厌百回改,只有等待字斟句酌的琢磨,才能绽放出最美的神韵”这一观点。对此,她还表示要以优美的语言吸引读者,提醒同学们在平时做好积累。

V5报社2022年1月19日电 19日下午,雨花台中学初二(5)班“小作家”访谈会圆满举办,同学们收获颇丰。

 既然要积累,那就得多阅读,   这就是刘思睿同学的观点。
 同样,王一萱同学也是由阅读   的角度出发,告诉同学们要思读结   合,“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   读”高度概括了她的写作经验。
而张梓玥同学细致地讲评了如何写好第一段。她以自己文章的开头为例,分享了珍贵的经验,即“多用短句,渲染气氛。”
孙宸文同学从语言的角度分享,他提出,生动幽默的语言才能打动读者。
最后是宣妍同学,她抓住“真”和“深”两个字,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立意要深远。逐渐将气氛推向高潮。活动第二部分开始。
七位“小作家”坐在台上,同学们纷纷向他们提问。经过七位同学的分享回答,同学们解决了一些写作方面的疑惑,收获满满。
最后,由栾老师为七位在本学期中作文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同学颁奖。在储立君同学悠扬的竖笛声中,本次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次活动不仅是分享的过程,也是吸取经验的过程。新的一年,新的起点。相信会有更多的同学写作水平更上一层。

63

64

——伟大的科学家

骄阳正好,风起铃响,一百多年前的实验室里,光彩淡淡。
居里夫人,这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用文字记录下了她和丈夫的传奇故事。
纸页摩挲,似是看到了居里夫妇埋头实验,看到了皮埃尔先生发表获奖感言,看到了居里夫人倾心救护伤员......一幕幕身影,展现着科学家独有的魅力。

爱因斯坦曾这么评价居里夫人:“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在居里夫妇和贝克莱尔共获诺贝尔奖之后,许多人登门拜访,居里夫妇未曾骄傲,继续认真严谨地对待着科学研究,为之做着伟大的贡献。

       其二是因居里夫人有热爱科学,奉献科学的心。最初的实验室只是一间废弃木棚,冬冷夏热,面对如此恶劣的实验环境,居里夫人从未想过放弃。即使棚内有毒气,即使室内灰尘四起,她始终沉醉于玻璃管中的淡淡光彩。正是基于此,才会有钋与镭的伟大发现。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类毕竟也不可缺少具有理想主义信念的人,他们追求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无法去顾及自身的物质利益。”居里夫人清晰地阐明了自己内心对于物质利益的观点。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居里夫人用自身诠释了什么是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置物质利益于身外。也许,申请专利,一笔资金就可以创建设备精良而齐全的镭研所,但是,在居里夫人心里,科学发现是神圣而伟大的,不应该被用于获取利益。
      总有那么一阵风,会吹起历史的波澜。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是对她的付出最好的证明。
       有这么一位女性,面对科学,眼中闪烁熠熠光彩;面对战争,无私倾心救治伤员;面对家庭,平和有爱教育有方。这位坚强,高尚的女性,在历史的洪流中脱颖而出,描绘传奇故事。
       林间小路幽静曲长,清风挟着斑驳树影,向远方岁月迤逦而去,留下华丽的色彩。

居里夫人取得的成绩,不仅仅是因为她有这方面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她自身的努力。 
因为父母都从事教育,所以居里夫人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这为她日后的学习打下了顽固的基础。在她的学习道路上,历经坎坷。巴黎求学的日子异常艰苦,可是居里夫人自得其乐,每天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段时期被其姐夫称为“我小姨子一生中英勇顽强的时期”,足以见得居里夫人的毅力,这便是成功的原因之一。 

居里夫人

65

66

尊师:
      许久未见,甚是思念先生,不知先生近来可否安好。
       树人自离开仙台,就未曾照过相,又因无聊,不曾给先生写信,还望先生勿怪,近日,每思及先生,总觉得有话想与先生说,于是写下这封信。
       说起来,还望先生莫怪。树人那日告诉先生不学医学了,不是要去学生物学,而是进攻文学。树人想,先救命并不能真正救国,唯有改变思想,所以树人愿以手中之笔,唤国人之思

给滕野先生的一封信

想,真真正正地救国。树人见先生那日有些凄然,便想着慰安先生,未告诉先生真相。近日想来,总觉得辜负先生之心了。
       虽离别多时,树人仍记得先生予我的教诲。记得先生伏案为树人添改讲义,记得先生担心树人修改解剖图,记得先生担心树人不愿解剖……先生的每一幕,树人都记在心里。先生的教诲,树人一辈子不会忘。先生不带任何偏见的帮助,为中国,为学术。在树人心里,先生是伟大的。
       

       分别那几日先生给的照片,树人挂在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想偷懒时,抬头便见先生的面貌,又忆起先生的好,便不敢再偷懒。
       先生于树人而言,是恩师,是贵人。“谢谢”一词,用能感谢先生的教诲与关心。不知是否能与先生见面,但无论如何,先生一直在树人心中!
念先生
此致
                                                                      学生:周树人
                                                                     1926年10月18日

67

68

光落长路,星云盛放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大概只有实验室才知道。春夏秋冬,日月轮转,那坚定的追求,大概源于他们的信念:终有一天会看见镭美丽的色彩。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了寒冬,也走过了酷暑。他们的胸口涌动着一种情绪,这情绪属于居里夫妇,来源于璀璨的科学。
而一名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实验室。居里夫妇的实验室却极为简陋,正紧缺钱。无可厚非,此时若是申请了专利,便可以有一大笔资金来运转实验室。可是,居里夫人拒绝了,并且毫无保留地把提取镭的方法立即公之于众。“人类毕竟也不可缺少具有理想主义信念的人,他们追求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无法去顾及自身的物质利益。”居里夫人这样说。在如此缺钱的情况下,放弃获利的机会,当真是极有勇气。她不愿意利用科学发现获利,不仅是因为她淡泊名利,更因为在居里夫人心中,科研成果始终是神圣而伟大的,就像是瀚海星河,静静观赏便足矣。
目光坚定,居里夫人在她的烤钵旁坚持着。仪器运转,阳光透过窗,映在居里夫人专注的脸庞上。

初夏的天空总是很高,清透辽远。
实验室旁花园里的花肆意盛放。
居里夫人身着工作服,静静地望着盛景。忽而,她停下了,在一颗憔悴的蔷薇花前。“请你照料好它。”她对她的技工说。
长发被轻风扬起,黑衣在阳光下微微闪着光。

临上车前,她再次叮嘱她的技工:“别忘了那棵蔷薇……”
她有些虚弱的脸庞上,坚毅的眼神里透着不安,望向角落里那孱弱的植物。这一瞥,就是她对实验室的告别。

一方实验室,承载了居里夫人太多的回忆。最初的实验室环境并不好,夏热冬冷,下雨天甚至还会漏雨,可是却也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度过了一生中最美的、最快乐的时光。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潜心研究,做着“男子的工作”,撑着“一座工厂”。四年的时间,终于成功提炼出了镭。那一晚,松风明月之下,荧荧淡蓝的光彩,是居里夫妇的心血。

69

70

居里夫人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名爱国女性。小时候祖国波兰被俄国占领,学生被迫学习俄文,且不得使用波兰语。长相清秀的小女孩涨红着脸回答视察员的问题,尽管年纪尚小,可她却感受到了一种可怕的耻辱感。问答完毕,这个波兰小女孩哭了,她就是小时候的居里夫人。这一颗爱国心,是从小便有的。后来,她给实验发现的第一种物质起名为“钋”,以此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居里夫人的爱国情,流淌在血液里。
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女性,在历史的洪流中脱颖而出,成为世人歌颂的对象。
她战胜了重重阻碍,这些使她成长为了一名清灵的成熟女性。她望向另一个世界的目光,悠远,憧憬,又坚定。那个世界,是她要去的神妙世界,是星云盛放的世界。
春日最好的太阳照在这里,于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长路,落满了光。

居里夫人的成功,让所有看热闹的、不相信的、冷眼相待的人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头,在这位女性过人的顽强坚毅面前低头。居里夫人的骨子里有男子身上的骨气。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也成了居里夫人科研路上的一个绊脚石。可是她不会在这面前低头,却也不高傲地昂着头,她只是静静地目视前方,清澈的眼眸里闪着梦的颜色。即使提炼出了镭,两次荣获了诺贝尔奖,她也没有被盛名宠坏,一如既往地做着她的研究。一份份研究报告,融入了一位女子不屈的性格。那是她在向向世人证明自己,在展现女性的风采。长风吹过,大概只有玫瑰与居里夫人相称。融着不屈与坚毅,又带着一丝冷艳的气息。

71

72

在黑暗中寻光

《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灯光聚焦于场地中央。
一名女歌者坐在电子琴前,她身材微胖,圆圆的脸上两条细眉淡得几平看不见,眼睛眯成一条缝,看不出有丝毫的光彩,不像其他参赛选手的眼中熠熠闪着光。她黝黑的皮肤在灯光下显得油腻,头发垂在两肩,同样泛着油光。她似乎没有精心打扮,穿着最普通的衣服上了台。坐在那里,就像是一名乡野间的农村妇女。
观众流露出些许失望的神情,可很快,这抹失望被震惊替代。
“无言独上西楼。”随着伴奏声起,空灵悠远的声音响起,她边弹边唱,悠扬的歌声似深秋的溪水,松风明月之下,缓缓流淌,有时又激起层层浪花。“剪不断,理还乱”,空灵的歌声仿佛带着观众走入诗中,看见那城楼上,孤身望月,独生惆怅的诗人,歌声与琴声呼应,唱出了那浓似深秋月的愁绪。曲终,仍有“一曲悲远”之感。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数秒后,观众才像是如梦初醒,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位女歌者,就是张玉霞。她自幼失明,看不见这个五彩的世界,但她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寻。这个世界对她来说是一片黑暗,可她遇见了音乐,就像暗夜中缀上了一颗星星,就已不再是纯粹的黑暗了,她抓住了这颗星星,往前走。哪怕前途一片迷惘,哪怕只是凭着惯性,也要继续往前走。总有一天,会在自己漫长的脚印中找到方向。她确实找到了,站在这个舞台上,自己就是方向。
她看不见这个世界,但她用歌声感受这个世界的美;我们看不见她眼中闪耀的梦的光芒,但可以感受到来自她心灵的歌唱。
她用歌曲,唱出梦想的明光可期!

73

74

雨花台中学初二(五)班 宣妍

谭嗣同主张变法强国,却被慈禧太后镇压。可他一颗赤热的心永远跳动着,“向天笑”,笑的是他视死如归的心。这一笑,像是他的决心,即使心脏不跳动了,理想也会永存在心间。
        这是青年的人生,有惋惜,有无奈,但更多的是一腔热血及一身朝气。
       渐渐,步入了中年。
       宗祎在《玉楼春》里写道:“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他宁弃“千金”也不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的“一笑”。笑的是他对春天的珍视,笑的是他对光阴的爱惜。
       再者,又会有老友相逢。韦应物与老友见面,笑着笑着,却惊觉对方鬓角已斑白。于是他写下了“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读诗犹见面,白了头的旧友相逢,笑的是多年不见情亦在的喜悦,笑的是对岁月无痕的慨叹。
       大概步入了中年,文人多多少少要与时光相诉。于是世间万物,在笔下都有着淡淡的愁思。
       等到暮年来临,一边重了愁思,一边又添几分狂放。
贺知章少年离乡去闯荡,暮年才归家。踏上乡土那一刻,无人知晓他的心情。就是这时,几个孩童向他跑来,他们“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孩童笑了,天真无邪的笑。可是贺知章听见那一声“客”,会作何反应。透过孩童的笑,我如见贺知章笑了,历经大半生的沧桑的笑,混杂着此时此刻回乡土的喜悦,是思念多年终又归来,是踏上乡土却被当“客”,是复杂的说不清的情绪。所以,他大概也笑了,只是不自知罢了。
       最后,漂泊了大半生,杜甫作下了《狂夫》。他说“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他笑称自已是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了。这一声“笑”,一改他众多诗作中的“泪”,正是他饱经磨难却不被压倒,始终倔强的人生态度的写照。他笑,笑的是他随岁月流逝而不断增强的心志。
       青年,中年,暮年。
诗人笔下的笑各显姿态。或欢笑,或洒脱,或无奈,或惋惜。
       他们笑的是人生百态,留下的是时代印记。
       一笑见人生。

75

76

笑。
千百年前的文人,以笔墨记下一颦一笑。后世的我们从文字间,感受尘封的情思。
青年总是爱笑的,一袭长衫,带着朝气,正值青年的李白收到了唐玄宗诏他入京的诏书,一时兴奋不能自已,于是挥笔写下《南陵别儿童入京》,留下了千古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读此句,仿佛见到了李白,他白衫加身,昂着头迈出家门,踏上赴京之路。他的背影挺拔,某刻的阳光正落在他肩头,于是从那光影间读出了他的梦想——实现政治理想。这一“笑”,是年少轻狂的笑,却笑出了他洒脱的一生。

同是青年,有人洒脱,就会有人惋惜。去年曾在此处望见她与桃花掩映而笑的场景。而如今,还是这里,桃花也还在热烈地笑着,就连春风都是相似的柔和,却不见她的身影。“桃花依旧笑春风”,也许崔护自已也笑了,散着一抹淡淡的惋惜。
惋惜被风吹散了,还会有无奈。李贺望着镜中的自已,大概怎么也没想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已是霜雪满头,素丝飘落。他也许想说些什么,或是感叹生命,或是叹息时光。但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镜中聊自笑”。一“笑”,似千言万语:无奈、自嘲……他也许是想通了,“讵是南山期”,我终日愁苦,哪会有南山之寿呢!于是这一“笑”,又含着对生命的超然。
生命可贵,但有的青年愿意为理想献身。“我自提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狱中题壁》。当时正是百日维新期间,

一笑

见人生

任秋风吹起少年气

 ——综合实践活动感悟

    秋日的天空总是很高,清透辽远,淡淡的桂花香,顺着一绺长云直落校园。
    绿荫的操场上,整齐化一的口号声干脆有力,齐整的方阵彰显出少年特有的活力。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表演现场,虽只有短短短两天,却已足够回忆。

初识教官,一身军装,身姿笔挺,同学们带着兴奋。很快,兴奋被训练代替,教官反复强调的动作一直无法做到完美,全班同学一起练习。虽然动作不难,但是为了使班级看起来整齐有力,每个人都在努力。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部分,无论如何,都不可或缺。跟上他人的步伐,才能不打乱集体的步伐,这也许,就是集体练习的意义。

正是这两天的努力,才换来了汇报表演一刻的优秀,近千名同学一心,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但这两天也并不是只有训练,还有综合活动。
我们在体育馆里听了一堂讲座,详细介绍了长津湖战役的相关内容。所有同学都认真倾听,以这种方式了解历史,了解我国英勇顽强的志愿军战士,向他们致敬!
除此之外,我们参加了集体活动,同学们围成几个大圈,拉起绳子摇圈。365下,我们仅用了6分多钟!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说的话,他说:“同学们,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带着你向前奔跑,就像刚刚活动中你身边未曾停止的同学,是他们激励着你,所以,别忘了感谢!”

       是啊,学会感谢。感谢学校这次开展的活动,感谢两天来教官的辛苦陪伴。
我想,这次活动的意义是让我们变得更刚强,学习军人身上坚毅的品质,同时时,也教会我们感恩。
我们少年,发着光,也流着汗,撒野奔跑,就会留下青春的印记。所以,以后的日子里,请看我们少年奋力拼搏!

77

78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