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青昀新材2022.12

青 昀 新 材®

2022.12

Kingwills® New Material

前言

为了确保产线顺利开工,保障产线运营顺利,生产研发的同事们为此打了一场“硬仗”。9月,我们对这五位“硬汉”同事进行了一次访谈,请他们分享战斗期间的心路历程以及得失感想。

2022年8月,青昀南通工厂正式投产,实现了中国闪蒸纺超材料产业上“零”的突破,也为公司后续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以姓名首字母排序) 

Q:这场“战斗”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葛工: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人手严重不足,大家都很辛苦,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另外,前期的设计工作中,我们的图纸并不全,导致了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有很多东西都不知道要做成一个什么样子,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一边想一边设计一边做的,这一部分也消耗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裴工:
挑战就是时间非常紧迫,同时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要做好计划。就是说问题有这么多,但是我们必须要解决哪几个,就把它列上来,然后预测结果。 
 史工:
我觉得这几个月来没有什么“最大”的挑战,因为一直在遇到更大的挑战。刚到平湖工厂的时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工厂好小啊,太简单了!”。但开始深入了解工厂现在遇到的问题后,发现情况并不是那么 简单。
很多问题在书本上,行业内没有可以借鉴的方向,既要做理论研究、突破,又要在工程上可行。虽然有比较大的因难,但是随着团队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都被解决了。后面我认为更大的挑战是南通工厂大型生产线已经在建设,即将投产,但是我们还有很多测试方案没有完成,真的是在与时间赛跑,技术团队压力可想而知。

 周工:
最大的挑战是一种新材料从零到有的过程,有很多不可预知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过程确实比较因难,因为我们又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大的挑战,万事开头难。

 张工:
我觉得还是节奏的变化,包括自己的扩增。我在之前公司也负责生产管理这方面的工作,这些公司有着非常明确的流程和制度去把控,所以我只需要负责自己比较专业的一部分。
到了我们青昀后,需要负责很多面的一些工作,会有自己擅长的也会遇到很多不擅长的,所以知识储备方面的挑战是比较大的。此外还有计划、预测能力,比如说在项目阶段,我们发生了很多材料不够用的现象,这也体现出了我们在材料计划方面的薄弱。

Q:
面对这些挑战,你是如何解决的?发挥了你的什么“特殊”能力?

 葛工:
人手不足的话,就是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图纸不清晰我们就自己想办法,和同事们一起讨论一起想办法。这是一个团队,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

 裴工:
就是要把实验计划得特别周详。比如说可能通过一个实验可以验证三个问题,在实验之前就要计划好,否则我们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用的。而且必须要按照计划去执行,否则会因为在实验过程当中出现的很多意外而被打乱思路,很有可能会丧失我们原来的目的,所以提前做好计划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

 张工:
其实凡事都要靠团队,当时负责现场的是三个人,周工、葛工,还有我。我们经常会做一些讨论,有时也会去请教徐总。除此之外,我们的施工团队是很有经验的,也会采纳他们的一些意见。大家一起商讨出一个比较可接受的方案。

 史工:
我们这个团队里的每个人的风格都不同。有的人胆大敢想敢做,有的人理论知识比较强,还有的人做事很严谨。我是比较注重团队合作的,我对很多细节也抓得非常严,不放过任何可疑现象。面对实验过程中一个转瞬即逝的现象,虽然我们目前无法解释,但我就会盯着这个现象不放,之后和大家一起讨论。其实我们在很多次都是因为大家不放过任何细节,才有新的技术突破方向的。
另外,同事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激励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当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但是实验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导致大家士气受挫的时候,我会在群里面发“加油!”,“这个问题我们肯定会解决掉的!”之类鼓励的话,很多时候我们在畅想未来的过程中重拾信心。

 周工:
在公司高层正确的领导下,坚定信仰,默默努力,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点子,解决一个个问题,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最终我们取得了成功。

 史工: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正好是在8月31号晚上,9月1号的凌晨,我们成功地做出了第一卷比较好的产品。那种开心、兴奋的心情终身难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团队总结出一个有趣的定律“七天定律”。我们发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要坚持不放弃,一般会在七天之内找到方案。所以我们现在如果遇到问题,就给自己留七天的时间去做,在这个期间内不用过多担心或怀疑能不能成功。同样也是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只要大家坚持不放弃,肯定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葛工:
当然是第一次把机器开起来,那时候印象最深刻了。所有的人在那个期间每天都熬夜熬到12点以后,终于第一次运转起来的时候,真的是挺有成就感的。

 裴工:
最深刻的是我们在平湖第一次生产出比较满意的状态的时候。虽然当时我们几个人已经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了,但是得到这个结果之后,大家的情绪一下子又很高涨,又工作了十几个小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跌宕起伏的心情。

 张工:
我们在项目推进的过程当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有时候就需要我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灵活解决。比如说,我今天去扮演一个坏人的角色,就会故意找些问题找施工方去聊:“你们这个东西怎么做的!”,“做成这个样子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之后会有我们同事过来扮好人的角色来调节一下。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工作的推进,促进我们和施工方相互理解。

 周工:
我深深地体会到科研工作是非常的不容易,当我们实验不顺利的时候,CTO额头上的汗水和脸上的那份焦急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当中。当然也有有趣的事情,我们整个团队特别的团结,在工作之余,大家也会一起钓鱼放松一下。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合作得非常愉快。

Q:这场“战斗”中,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或觉得非常有趣的事情吗?

 葛工:
就我个人来讲,以前的项目经验也不足,对主要负责新建一条生产线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这段工作经历也让我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为我以后再做类似的事情有了很好的借鉴。

 裴工:
我觉得对于我一个做技术的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把这个东西做出来。最开始的时候经常会因为是否做出来了而极端喜悦或极端失落,现在基本上没有这么大的起伏了,有没有做出来都很正常,做不出来就去克服就好了。

 史工:
最大的变化就是抗压能力变得非常强大,刚来的时候遇到没有头绪的任务,我会担心得睡不着觉,有时会影响到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思维。但是现在哪怕是再大的问题也打击不到我。这一点我深受CTO的感染,他是内心非常强大的人。

 周工:
收获肯定是巨大的,我们能够和世界五百强公司的一个产品进行竞争,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是最高兴的一件事情,其次,因为我进公司比较早,经历了闪蒸纺丝的小试,中试到现在的量产线,所以对闪蒸纺丝的工艺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个人也成长了不少。

 张工:
我觉得是历练。我以前的工作是非常轻松的,但通过这个项目历练,我发现我的知识面、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对待问题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之前项目阶段到现在生产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段经历让我更加的成熟、有耐心,包括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多样一点。

Q:从这段经历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葛工:
对领导和同事说,我们之后会做得更好。

 裴工:
我最想就是给那些真正在干活的人说“辛苦了”,他们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跟平湖过来那些同事接接触得比较多,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冲劲儿是我以前在其他公司很少见到的,我们的工作进展得还算顺利脱离不了他们的贡献。
 史工:
这几个月陪家人的时间也非常少,每次我回家的时候,孩子都会问我“这次能在家待几天”,当然每次我的回答都让他很失望。但是我会跟他讲,我说爸爸现在是一个发明家,我在发明很多很多新的东西,等我发明成功了之后,就有更多的时间陪你。我目前最大的一个心愿,尽快实现正常工业化量产,大家能尽快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

 周工:
首先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平时很少回家,我儿子今年七岁了,三年来我陪伴他的时间特别少,希望后面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张工:
第一是我的家人,对我来说,家人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我想跟我老婆说句“辛苦了”,谢谢她对这个家庭的付出。
第二就是我们这个团队。同事都太优秀了,经常感觉自己的匹配度明显不够,但是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长处和薄弱的地方,我们彼此之间互相弥补,这样团队会越来越强大。
希望我们尽快把所有的工艺条件和生产状况稳定好,人员技能和团队组建搭建好之后,能有一个很长的假期去放松一下,带着家人出去玩一玩。

Q:现在产线顺利开车,你最想对谁喊话?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葛工:
我是负责设备这一块的,下一阶段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组建一个比较强大的设备队伍。人才是最重要的,有了一支好的团队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裴工:
我们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克服,总的来说就是研发部对于第二、三、四产线的技术输出。对于整个公司来说,研发的力量还是非常薄弱的。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把研发团队扩大一点,并且根据问题的主次继续做好计划逐步克服。最大的挑战就是研发部的硬件和软件的升级,相当于我们要在这边重新建一条中试生产线,而且还要招一些研发人员去完成后面的规划。
 史工:
我们现在只做了一条产线,未来的规划是八条产线,相当于未来两三年我们的工作强度都不会太低。这也是我下一阶段的规划,完成八条产线的建设投产。虽然遇到的困难也是可以想象的,但是我们团队非常有信心,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做到世界任何地方客户的需求。

 周工:
虽然说我们的第一条量产线已经建立了,但是后面的挑线还是非常巨大的,我们要实现大规模的生产,要继续努力优化我们的工艺,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
 张工:
我主要还是负责生产,接下来计划搭建生产框架。目前我们节奏比较快,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比较零碎。之后没有一个指导性方向的话,就很难全面去把控整个方向。所以接下来会把重心会放在生产管理框架的搭建上面去,再一条一条细分到实施层面,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Q:你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有哪些规划?

Q:你觉得公司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

 葛工:
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很多。生产线运转起来以后,目前现场还没有开始进行体系化建设,精细化生产也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我们现在仅仅是把生产线开起来了,但是要做得好,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裴工:
我感觉公司目前部门间的沟通有点薄弱。我们想要知道产品在市场那边的反馈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可能需要领导组织一个会议或者以其它的形式来统筹规划销售、市场和研发这几个部门。当然现在这个问题还不明显,因为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非常明确,但是可能到了第三第四产线的时候,就需要一些市场信息来帮助我们确认方向到底对不对。

史工:
我们是初创型公司,在这一阶段,流程上和体系肯定还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我们未来是要往规模化走,所以流程体系肯定要去做一些深入的研究。未来不可能再靠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小组去战斗,肯定是更大的团队一起战斗。这一点,陈总在我们实现量产前也说过了。我们团队同事的个人能力上面都是蛮强的,以后再有好的流程体系加持,我觉得青昀的未来是潜力无限的。

 周工:
我觉得公司目前的发展非常非常快,希望公司能够加强各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另外,希望公司的企业文化能尽快地建立起来。

 张工:
我作为生产管理这一块,看到的更多的问题就是在于工厂层面。我们一期项目在设计上面是有很多缺陷的,需要靠人去把控的东西特别多,这样出错的概率也就很高。接下来的产线在布局设计到投产建设的时候,希望我们能把这些问题考虑在前面,尽可能升级硬件和软件,提高可靠性。

Q: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革新、专注、用户第一、安全;
你觉得哪个和自己最贴切?为什么?

 葛工:
我觉得是专注,我的理解是认真做好我的事情,认真去做。

 裴工:
我的第一感觉是都符合的,但是最符合的应该是革新。因为我们在这边做开车测试,尤其是在平湖做实验的时候,基本上每天都在革新,甚至说每个小时都在革新。我们每天都改一点,平时可能感觉不到,但是日积月累就感觉这种的改变真的非常大。我们有的时候心情不好,就想一想我们之前是什么样子,现在过了一个月已经是什么样子了。每天就改一点点,我每天就关注一个问题,这样每天都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时间长了再回过头去看,这个革新就非常大。

 史工:
这几个月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革新,可能跟我们中试线是做技术突破的有关系。不断在尝试中发现新的现象,这个也是我们整个团队坚持的一个方案。因为目前的市场上,很多东西都是大家做过的,没有做过的东西很少,如果说再不去革新,那我们没有什么竞争力。

 周工:
我觉得是安全,因为我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从事的就是特种设备的设计工作,我知道特种设备一旦出现了问题意味着什么,所以安全已经深入我的骨髓当中:当然其余三个核心价值观也非常重要,四者结合青昀新材必将有更美好的明天。

 张工:
一开始我想的是专注,因为我们是一个产出的部门,需要专注地做事情,把我们的技术指标和要求按照制度和客户的要求做下去。
不过现在我还是觉得安全第一位的。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出现过多次安全事件。很幸运的是这些事件都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我觉得只有把安全这一块做好,其它东西才可以一步一步做下去。如果安全做不好,一旦出了问题,也许我们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风樯动,起宏图,不管风吹浪打,团队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青昀团队终将实现成为最具创造力的材料科技企业——这一宏伟而朴素的目标。

  “青昀用8个月的时间,走完了美国人8年的路。接下来我们将一起用8年的时间,追赶上美国人走了80年的路。
这个世界没有不可能,我们生而为人,就是要将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CEO 陈博屹   

目前,鲲纶产品产线的运行已经非常顺利,已然是公司业务发展最有力的保障。
这五位同事也暂时性地从这条产线的”战斗“中脱离出来,又投入到新产线的建设中。
除了受访的这五位奋斗在生产研发一线的同事,还有更多同事都在为保障产线顺利运行贡献力量。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成果值得我们骄傲。

青昀新材®
Kingwills® New Material
2022.12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