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为学生创造价值
主体性德育体系建设
高质量教学文化建设
五育融合·协同育人
文理
行動計劃
——以生为本——全面统筹原则——问题导向原则——以评促建原则
目录
——总体目标——2022年目标——2023年目标——2024年目标
行动(一)聚力“主体性德育体系建设”专项行动行动(二)聚力“高质量教学文化建设”专项行动行动(三)聚力“文理人师培养工程”专项行动行动(四)聚力“数智化学校文化建设”专项行动行动(五)聚力“五育融合·协同育人”专项行动行动(六)聚力“护航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行动计划
03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01
指导思想
02
基本原则
03
主要目标
04
重点任务
04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及《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深入落实吉林省教育厅和长春市教育局关于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切实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的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05
遵照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国家战略和总体目标,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主席关于教育的论述为指导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将“立德树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将“学生中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将“优化资源”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将“文理特色”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品牌策略。践行“为学生创造价值”的办学宗旨,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办学质量水平,致力把长春市文理高中建设成为具有“未来学校”高标特质的教育高地,为长春市创建“优质均衡、公平开放、选择多元、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高中教育体系做出卓越贡献。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为学生创造价值
一、指导思想
06
07
——问题导向原则。质量第一、问题先行、效率优先。突出质量主体,正视质量问题;明晰问题清单,聚焦肯綮;破解质量难题,精准施策。全面提升各学科教研水平、各年级管理水平、各部门服务水平。围绕解决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完善质量治理体系,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不断取得质量提升的新进展、新突破。
——以评促建原则。建立“双线”即校内与校外两支专家队伍同步互补的督导体系,定期开展阶段性专项检查和考核,凝练经验、发现问题,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地。积极探索学生发展和学校效能的增值性评价,尊重差异、注重起点、关注过程、强调发展。建立制度化、专业化、长效化的学校质量建设工作推动机制。
——以生为本原则。践行“为学生创造价值”的办学宗旨,把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学校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通过多元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恰切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基于培养目标而强化标准引领,聚焦核心素养,将建构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和落实机制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成果的学生共享,增强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质量获得感。 ——全面统筹原则。以大格局的科学设计、高站位的要素统筹和高效能的组织协同,实现全方位参与、全要素设计、全层次启动;学校坚持高点起步、夯实基础、积极创新、短周期经验化、成果化、模式化。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逻辑、奋进的姿态,创新的锐气,走出一条超常规的特色“达标”之路。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为学生创造价值
二、基本原则
08
总体目标:以国家《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为导向,确立“建设一流优质高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总目标,将“建设一流优质高中”作为学校长期奋斗目标,小步加速,大步跨越,以合理超常规举措不断上台阶;实施《行动计划》,精准对标、主动备检,把通过市检、省检达标验收作为《行动计划》实施周期内的硬任务,并借此不断实现学校品牌升级。
——2022年目标:秉持“袖珍、精品、高水平智慧学校”的办学初心,学校进入“规范化”轨道。确立和贯彻学校“质量优先、教研引擎、实字当头、稳中求进”16字工作方针;建全质量组织体系,完善基础制度设计,构建基本实践模型,建设信息技术支撑框架,优化校内场景和校外生态环境。实现学校发展的全要素关注,全内能激发,奠定高水平高中建设的质量基础。
09
——2023年目标:进入“高水平高中”质量建设攻坚期,学校进入“标准化”轨道。全面对标《质量指南》,全面推动《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地;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攻坚克难;聚焦文化内涵建设,在实践层面全面展开“卓越人才培养”“德育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全场景新生态智慧学校建设”等“同心圆”系统实践模式;扎实践行长春市“1688奋进计划”,凝练经验、成熟特色,高水平通过省市达标验收,成为首批“高质量发展达标学校”。
——2024年目标:在高水平特色高中建设的道路上奋发有为。首年高考,高位对标,不断超越,实现“低进高出”目标。学校办学成果突出、特色鲜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成熟,质量工作格局更加完善,质量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要成为全省先行先试“未来学校”建设的样板学校,成为被社会广泛赞誉的优质民办高中。
09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为学生创造价值
三、主要目标
10
以“为学生创造价值”为宗旨,以“建设一流优质高中”为目标,以聚力更高质量教育教学、聚力更高效能学校治理、聚力更高水平学生培养和聚能未来学校特色建设为重点任务;遵循国家《质量评估指南》框架,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围绕19个关键指标、49个评估点位做对应项目设计;组织开展好如下“六大专项行动”“30项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学校教育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学校教育赋予了崇高使命;党的二十大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指明了育人的第一实践策略在德育,主体性德育的实践路径要始终围绕德育实效性展开。学生应该是自身立德的主体,在学习生活中实现主体价值。学校奉行“以人为本”的德
行动(一) 聚力“主体性德育体系建设” 专项行动
11
育,强调在道德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挖掘潜能、唤醒自觉,内化、促进主体意识、主体力量、主体人格的形成,使每个学生都成为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的实践主体。 1.建构“一三五”主体德育实践体系。即建构一项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实施三个实践策略(德育内容课程化、德育活动主题化、德育主题系列化)、利用五大活动载体(社团活动、艺术展演、节日文化、体育健康、庆典仪式)的体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自觉自主教育,强化养成教育、励志教育、生涯教育、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建构“一三五”德育实践体系,全面推进主体性德育实践。
2.构建“时空链”主体德育实践网络。从时空视角探索主体德育、网络交融的实践路径。开辟德育空间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建立生涯规划平台、“小先生”实践平台、志愿者活动平台,依托线上线下可供利用的资源,开展理想教育、品德教育、生涯教育等;建立和利用校外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技、现代商科、新文科、新工科等“六大”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
11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为学生创造价值
四、重点任务
12
社会实践研学、社会服务和高校体验主题活动;规划德育时间资源,开展《量化八条》周度评比,深化“校长有约”和德育专题教育活动;开展道德教育月度主题活动,并逐步建构和完善习惯养成系列、诚信教育系列、传统文化系列、爱国教育系列、法制教育系列、青春系列等主题德育实践活动体系;开展和落实好各学期“文理争章”荣誉活动、“文理争星”奖励活动和“文理争优”表彰活动,形成具有时空结合、立体落实特色的德育主题实践链条。
3.坚持德育规定动作“标准化”范式。规范每周一次的主题班团会和升旗仪式等规定性活动,以“主题化、主体化、课程化、系列化”为策略,按部就班,务求实效。制度性地开展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文明学生评选等表彰活动,严明标准、严格量化、严肃流程,发挥激励效能。
4.丰富“五育并举”的德育实践载体。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以科学性、实践性、成长性、健康性为实践原则,搭建“五育并举”实践载体。一要实现健体健心目标,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标准以全员“阳光
13
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课程为依托,开展“双健”(健身、健心)活动,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二、要加强审美教育,以青春书画展、青春摄影展、青春班级名片展、青春文理吉祥物展为重点项目,展开“4展+N”开放式的“青春之系列”文化艺术主题活动,增进学生艺术体验,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表现力和创作力;三要重视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将节假日作为“家庭劳动日”等;学校要在春、秋季安排社会劳动日,将社会实践和劳动服务作为校本“德育必修课”,倡导实践锻炼、劳动赋能;以“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劳动、协作精神”为主旨,组建学生志愿者团队,动员并协助成立“家长志愿者主题协会” 。
图1 “长春市文理高中德育工作实践模型”同心圆
13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14
行动(二) 聚力“高质量教学文化建设”专项行动
坚守聚焦高质量的“六以”实践策略,以高考改革驱动高质量发展,以学科教研调动高质量发展,以名优教师保障高质量发展,以鲜明特色彰显高质量发展,以数字校园支撑高质量发展。完善以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质量运行系统,探索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机制,构建课程、教学、管理、学生学法等核心管理要素的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操作体系、评价体系,提高教学实践的规划能力、研究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资源供给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督导评价能力,让质量运行系统渐进性落地生根。
图2 长春市文理高中主体德育“时空链”实践框架
15
5.开展以“四化”为特质的课程体系建设。重构以“四化”为特质的课程体系。一是积极致力于课程“校本化”建设,把国家课程转接为学校课程,用足学校课程建设权力,发挥学校课程建设能力。致力于课程“生本化”建设,把学校课程转化为学生课程,凸显学生立场、以生为本;致力于课程“多样化”建设,为学生提供立体多元的个性课程,满足学生差异需求;致力于课程“一体化”建设,整合必修课、选修课,统筹三学年课程,设计和搭建课程融合平台。
建设“一体二维三阶四模五大素养”课程体系,发挥课程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和发展性的功能,编制并实施“一体化”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着力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充分发挥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核心作用。
15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6.开展以“优化结构”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优化课程资源供给结构,提高课程资源供给水平。深入研究新高考评价体系,把握新高考改革方向,精准把握课程资源建构的向度、维度、深度和力度。通过优选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化、可视化自主学习,完成线上选修、体验虚拟实验,实现学科知识延伸和拓展。建立电子资源馆,教学资源循环共享,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科教研。将“国家课程资源+校本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序供给作为未来学校课程建设的突破口和创新点。
图3 “长春市文理高中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同心圆
图4 “长春市文理高中课程功能结构体系”同心圆
图5 “长春市文理电子资源馆建设”框架图
16
17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7.开展以“质量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健全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严明教学制度管理,科学规划实施流程。通过建章、建制、建流程,用章、用制、用流程,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常规教学闭合管理系统。 8.建立“双链条”过程性管理机制,完善“教”的过程性管理(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实验、辅导、考试、分析、包保)与“学”的过程性管理(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练习、实验、考试、诊断、纠错、学法指导)。建立备、教、批、辅、包、考、评、思等教学基本环节的管理规程,完善教与学“双链条”管理规则、程序、路径、周期、标准和方法,“双链”咬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融为一体。制度引领,抓好常规,打造科学高效的闭环教学管理体系。
开展以“八精”为核心的教学标准化建设。推动学校从教学“规范化阶段”走向教学“标准化阶段”。强化“标准就是质量”的意识,将教学的“标准化”建设作为学校高质量教学的关键动作。按照科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通过实践凝练并编制“八精”教学管理标准,将“八精”标
准推进为长效管理机制积淀为“八精”教学文化,集成为教学改革“八精”特色品牌;以“八精”标准建设为基础,加快学校教学标准化建设进程,拓展到中观层次的“三效”课堂效能标准、“四生”课堂教学标准、细化到微观层次的“导学案”标准、“小题篇”标准,直至上升到宏观层次的学科建设标准、年级管理标准、学校质量监测标准。 9.开展以“三式”为特色的学生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学生发展中心”开展学生成长服务。围绕新高考要求,优化重构升学资源,拓宽学生发展通道,开展生涯规划指导,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教与学服务。建立从选科的职业方向测试、学习能力测试到“一生一案”的选科指导,从选修课资源推送、综合素质评价到职业定向和高考报名指导“一条龙”的学生发展服务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建立全员级、培优级、补差级“三级”分层预约式辅导制度;开展以全员性、主体性、针对性、契约性为特征的“全程式导师包保”。“一站式服务”“预约式辅导”“全程式包保”紧紧围绕“实际、实招、实验、实效”的工作思路,精准指向学生需求,打造富有文理特色的“三式”服务品牌。
18
19
18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图6 长春市文理高中“三效课堂”建设标准框架图
10.开展以“三效”“四生”为内涵的课堂文化建设。课堂是质量的根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是“高质量”的首要任务。学校制定《“三效”课堂教学标准》,组织“三效”课堂教学示范教研活动,研究“三效”课堂督导评课体系,探究首次教学目标达成度和全程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方法,推动实现课堂教学的首效、实效、恒效。
教师要将“为学生创造价值”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将核心素养培养要素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从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入手,打造体现
办学宗旨的“四生”课堂——灵动的生命课堂、 鲜活的生活课堂、自主的生本课堂、智慧的生态课堂。科学解读“四生”内涵,系统建构“四生”标准,研究探索“四生”样态,组织开展以“四生”为主题的学科教研活动,总结经验,建构模型,形成示范。
图7 长春市文理高中“四生课堂”建设标准框架图
11.开展以“三新”为背景的学科教研能力建设。实施“教研引擎”实践策略,深化“三新”背景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建立“四级教研”制度,区别不同级教研的功能、范畴和目标任务;建立立体的、上下贯通的协同教研体系,扎实教研作风,传承教研思想,共享教研成果。抓研讨、重方向,抓备课、重规范。聚焦重点任务,靶向难点部位。
20
21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注重以新高考方向为导向的深度教研,注重以问题为导向的有效教研,注重校本教研活动的全员性与广泛性。锚定学科教研方向,凝练学科教研特色,分享学科教研经验。 12.深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高考研究。学校成立考试研究中心。凝聚专家力量,调动骨干能力,组建学科团队;密切关注和全面跟踪新高考趋势及变化,深入研究高考内容与命题改革趋向、功能与价值,全面研究高中教育教学的应对策略和学生成才取向;不断研究和优化新高考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机制,有效驱动常规教学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聚焦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思维品质等的综合性培养;链接校内外、省内外教考研究资源,全面把握高考研究方向,支持学科高考研究实验;从根本上推动和加强教考衔接的研究与落实工作,打造学科高考研究可供参考的校本范式。 13.开展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效能管理建设。发挥学校高水平智慧校园资源优势,建立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保障新高考选科走班教学的有序有效实施。一是利用平台进行课程推介、网上选课、自动排课、备案考勤、管理成
绩、发布公告、布置作业,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核评价。二是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建立适应选科走班需要的信息管理和网络课程平台,并将两者有效衔接。三是创新与新高考匹配的学分管理办法,制定开放的学分管理体系,搭建学分管理平台,制定《学分认定办法》,探索选科制与学分制相匹配的新高考教学管理模式。打破学校软件应用平台壁垒,通过数据同步与数据交换技术,借助不同平台优势,实现资源整合最优化。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铺路石”“引路人”“好老师”“大先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好老师的定义,更为学校培养“四有”好教师确立了国家标准。学校要始终保持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实力和优势,用活体制、创新机制、激发内驱,真正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14.树立“文理大先生”名师品牌。学校制定德才双馨的“文理大先生”标准,开展“文理大先生”榜样示范活动,总结凝练“文理大先生”教学思想和特色成果
(三)聚力“文理人师培养工程”专项行动
23
22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以激励先进、带动全员、筑基提质、做优建强,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优质的师资基础。
15.建立“星级教师”培养制度。学校制定《星级教师标准和管理办法》,推出德才双馨领军教师,建立荣誉教师梯队,打造名师群像。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教研、培养教师及内外辐射示范作用,搭建学术平台,提升名师学术影响力,建构教师成长共同体。
16.开展青年教师“3+3”培养工程。分层确立青年教师成长目标,实施梯度培养模式,采取阶段目标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以教师的自主发展、自我研修为主;建立青年教师学科发展导师制度,指导青年教师做《三年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建立《教学基本功达标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提高练功内容的实效性。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中坚力量乃至省市级以上教坛新秀或骨干教师。
17.建立教师激励长效机制。一是实施荣誉激励,建立“文理典范教师”年度评选制度,表彰师德标兵,树立教师典范。二是职称激励,建立全
系列、双轨道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与公办教师同频同步同指数评聘职称的同时,建立校本职称制度,完善文理校本职称体系,制定校本职称标准,规定各层次校评指标(市评各层次指标的50%)。做大优秀教师群体,适当放宽评职范围,让文理每位教师都有学术成长和获得荣誉的空间与机会。三是工资激励,实施“基础年薪+绩效”的工资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向班主任和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建立富于文理特色的“KPI”考核制度并与绩效挂钩。
(四)聚力“数智化学校文化建设”专项行动
学校坚持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大思政课研究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以“博雅视界”为载体为学生搭建思维与思想成长平台。坚持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利用本土优秀的人文和历史资源,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坚持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利用本土优秀的人文和历史资源,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坚持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在常规管理中践行校园文化精神,以班级文化为基础,以主题班会、
25
24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升旗仪式、校外主题实践活动等为载体强化日常行为规范,营造凸显校园文化特色的育人氛围,努力形成独具校园文化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充分挖掘学校“一训三风”内涵,打造开放、人文、生态,充满活力、实力、魅力的智慧文化校园,为学生营造开放、包容、优美和文明的校园文化,以发挥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为学生创造美好卓越的校园生活,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新格局。
18.提升法制安全素养,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全面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及各项安全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工作方针,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和开展安全工作培训,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及时整改。
组织开展“优学风·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法治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平安法制校园。一是聘请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将安全法制教育自然融入教育教学和校园生活。二是设立“学校安全教育月”,组织消防安全培训,指
导学生进行消防安全及灾害逃生演练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三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学生具备应对学习压力、生活困难等问题的积极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四是制度性地安排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责任明确、安全无缝衔接;织密校园监控网络,保证各类活动设施安全;加强校园安保,杜绝校园欺凌,把学生的安全放到首位,为建设平安校园夯实安全基础。
19.开放共享书香校园,建设阅读新生态。学校优化阅读资源,设立网络学习终端,整合数字化阅读课程、朗读课程,全时开放学生共享,将学校图书场馆建成学生的“个体私家图书馆”,自由阅读,实行无手续借阅,实现个性化选择阅读。学校成立“悦心书会”,开设“整本书阅读”课程,供给学生线上阅读选课资源,终端学习数据同步上传大数据平台,成为有数据技术支撑的大阅读平台。文理首建“市图书馆校园分馆”,组织开展系列“彩虹购书”活动,丰富阅读资源,优化阅读新生态。
20.建设全场生态智慧校园。学校“以学生为中
27
26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心”,破壁学校传统教室空间和传统教育场域布局学习终端,打造泛在化的信息互动系统,全时空表达教育理念、承载教育要素、实现教育功能。学校重构可视化、网络化、互动性、混合式的学习空间环境,形成具有“五化”特征的开放学习生态环境,即情境化、主题化、智能化、课程化、功能化,构建集成因变的学习场景,实现空间内容、空间技术、空间功能的再造,便捷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性学习、自适应学习,使教与学形成一个认知交融、沉浸心流、虚实结合、成长和谐、资源供给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一个自主赋能的学习能量场。建设泛在化小型学习社区,实现超越传统学校教学空间的深度重构。规划期内,学校将成为全省未来学校建设示范学校。
(五)聚力“五育融合·协同育人”专项行动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基础上的进一步衍生,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向教育改革实践落实的有效方法,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从课程建构到培养模型,从课堂教学到学科建设,五育并重在“融合”。学校始终致力于做好“融合”的题目,找出“融合”的内容,创新“融合”的课程,谋求“融
21.实施“主动学习唤醒工程”
坚持“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培养学生成为自己的价值主体。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平台和工作机制,实施以“主动学习唤醒工程”为任务的“校长工程”,全员育人、全时空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课程育人,整合全校资源,凝聚全员力量,发挥主体教育效能。
22.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呼应新高考评价方式的变革,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完善“行政教学班”“弹性教学班”“专题集训营”三大系列教学组织形式,拓展多元特色人才培养班型。学校实施英才、卓越、卓立三级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学习能力层级不同学生
29
28
合”的实践策略和路径。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图8 主动学习唤醒实践模型
的《培养方案》。结合新高考选科要求,实施分科分层教学,关照学生差异,体现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得;学校作为国家“英才计划”项目学校,组建“大英才班”,打造优秀学生群体;学校开设“专题集训营”,优化理科竞赛生、强基计划生、文体艺能生学习资源;学校尝试实施“领军计划”基础人才培养,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类别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成长愿景需求。
23.实施“一生五技”培训计划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依托于学校资源条件,开展“一生五技”训练活动。体育教学融入啦啦操、跳绳训练课程;艺术教学融入合唱指挥、素描训练课程;信息技术教学融入机器人训练课程等等。使文理每一位学生毕业时都具备“五项”兴趣和才能,厚植科技与人文素养。
24.开展“国际化素养”提升行动
将培养学生国际化素养作为学校目标任务,让学生较全面而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全球性课题的知识、技能,并具有国际胸怀,具有全球视野下的、在生活、体育、劳动、科技、审美等领域实现相应对接、交流、沟通的基本能力。具备跨
文化的生存能力,继而成为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与态度的、良好的世界公民。学校广泛链接国际教育资源(高校和高中),建立国际友好学校,创建国际部,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增进国际文化理解;建立与中外合作大学的友好关系,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引进国内外大学选修课程进校园,组织开展学生赴国内外高校远足游学体验活动。
25.创新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成立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制定《文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实施办法》,以博雅年级为试点开展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以七大板块为内容的、以动态开放的《文理高中学生画像》为模板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诊断,以此引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并以评价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31
30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图9 文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学生个人成长画像)
26. 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一要建立“云家访”制度,将其作为学校主动链接家庭教育资源的长效机制,发挥功能,做出成效。二要建立家长“轮值访校”长效机制和《周工作通报》制度,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畅通家校交流信息,优化家校互动生态圈。三要建立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四要建立家长委员会,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协助学校做好教育服务。学校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严格落实相关校务公开工作,确保全校师生与学生家长必要的知情权,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家校关系。
(六)聚力“护航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坚持党管教育,党支部是学校的领导核心。要加强政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依法治校,依靠全校师生员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理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7. 加强党的领导
学校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校园从严治党工作,切实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完善内部党务治理结构,提高学校领导班子驾驭改革发展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校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统筹推进学校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发展党内基层民主。按照“支部建在基层”的方式,以年级组为单位建设党小
33
32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组,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和各党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员教师献爱心”活动做出实效、做成品牌,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领导学校工会、共青团、教师社团、志愿者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好学校青年党校,建设好服务型党支部,努力创建长春市教育系统“五星级”党支部。
28.加强民主治校
建立完善教师代表大会制度,尊重教师权力,发挥教师智慧,确保教师能够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建立完善的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实现专家治学;建立专家委员会权力结构体系,赋予专家评教评学职责和权力;赋予专家督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权力;赋予专家选聘和评价教师的权力。
29.加强督导监评
一是建立常态化、全覆盖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建立督学听课制度、教学行为监管制度,发挥督导教学诊断功能、教师评价功能和教研工作视导功能。通过整体性的综合视导,诊断性的学科视导,针对性的专题视导,动态性的随机视导,验证性的回访视导,检查性的实地视导,发
挥督导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功能。二是建立和完善《行动计划》中要求实施的校内校外“双线”督导管理体系,实现有关的相互促进制约,有效发挥“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职能,保障学校《行动计划》所有项目落地。督导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质量强校的重大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校本化的相关评估方案。定期组织督导评估,压实落实责任。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和做法,凝聚全校上下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为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提供强大治理工具和组织保障。
30.加大投入保障
成立学校财务领导小组,建立学校资金安全保障机制。设立教师专业发展基金,设立教师奖励基金,划拨新高考研究专项基金。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35
34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长春市文理高中
《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任务图解
序号 | 主 要 任 务 | 责任部门 | 责任人 | 备注 |
01 | “主体性德育”经验成果 | 学生管理中心 团委 | 孙利鹏 未荣广 杨庆 | 校刊以上发表 (电子刊 刘菲) |
02 | 《社会实践研学报告》成果 | 学生管理中心 学生发展中心 | 隋淑萍 未荣广 杨彦宏 | 校刊以上发表(电子刊 刘菲) |
03 | 《文理德育:量化八条》系列 | 学生管理中心 | 孙利鹏 未荣广 | 组织实施 文本存档 |
04 | 《文理“三争”活动方案》 | 学生管理中心 | 孙利鹏 未荣广 杨庆 | 组织实施 文本存档 |
05 | 《文理高中“一体化”课程实施方案》 | 学生发展中心 教学管理中心 | 隋淑萍 杨彦宏 张丽佩 | 系统建构 组织实施 |
06 | 《校本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 | 教学管理中心 信息技术中心 | 隋淑萍 张丽佩 王力东 | “四大中心”建设 电子资源馆建设 |
07 | 《文理高中教学管理标准》集成 | 隋淑萍 张丽佩 | 组织编制与实施 系统文本存档 |
08 | 《“三效四生”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 教学管理中心 督导中心 | 隋淑萍 张丽佩 王瑞雪 | 组织编制与实施 系统文本存档 |
09 | 《学分管理与学分认定办法》 | 学生发展中心 信息技术中心 | 隋淑萍 杨彦宏 王力东 | 组织编制与实施 学分平台管理 |
10 | 《“文理大先生”标准》 《“大先生”榜样示范活动方案》 | 教师发展中心 | 刘菲 | 编制《方案》 组织实施 |
11 | 《文理星级教师培养标准和管理办法》 | 教师发展中心 | 刘菲 | 编制《方案》 组织实施 |
12 | 《青年教师“3+3”培养工程》 | 教师发展中心 | 刘菲 | 编制《方案》 组织实施 |
13 | 与《行动计划》相匹配的《KPI考核指标体系》 | 行政中心 | 刘菲 陶玉丽 | 编制《方案》 组织实施 |
14 | 《文理高中校本职称评比办法》 | 行政中心 | 刘菲 陶玉丽 | 编制《方案》 组织实施 |
15 | 组建考试研究中心 | 隋淑萍 | 编制部门职能 |
37
36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
16 | 推动数字化课程资源使用 | 教学管理中心 信息技术中心 | 隋淑萍 张丽佩 王力东 | 推动应用 集成课例 |
17 | 组织实施《主动学习唤醒工程》 | 孙鹤娟 年级主任 班主任 | 以年级为依托推进 跟进典型学生和典型案例 | |
18 | 落地实施文理“三大系列”教学组织形式 | 隋淑萍 张丽佩 年级主任 | 陆续启动 组织实施 | |
19 | 推动“一校一品·一生五项”活动 实现文理学生技能“标配” | 孙利鹏 体音美组 信息中心 | “一生五项”进课程、进课堂,成果化。 | |
20 | 建立国际友好学校;创建国际部 | 孙鹤娟 刘菲 | ||
21 | 制定《文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实施办法》 | 学生发展中心信息技术中心 | 隋淑萍 杨彦宏 王力东 | 信息齐全 动态管理 |
22 | 完成《文理高中学生成长画像》 | 发挥数据价值 | ||
23 | 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 开办“家长学校” | 学生管理中心 | 孙利鹏 未荣广 | 制度性组织开展活动 |
24 | “教师代表大会”成立 | 汤宏宇 | 健全制度章程 |
25 | 制定《专家委员会(督学)聘任办法和工作规程》 | 隋淑萍 王瑞雪 | 组织成员以年度为周期更新 |
26 | 聘请校外督导团 | 孙鹤娟 隋淑萍 王瑞雪 | 人员选聘 制定工作职责 |
39
38
文理《行动计划》
文理《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