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前期版《爷爷的口袋》——从一位农村老人看社会变迁_副本

其他分类其他2022-05-09
303

历史从不晦涩生硬,如果你问我,中国这几十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会给你讲爷爷口袋的故事……

目录

CONTENTS

书名:
著者:
网站:
版式设计: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本刊地址:

《爷爷的口袋——从一位农村老人看社会变迁》
崔杏华
https://flbook.mwkj.net/c/Ep0NC2qFas
崔杏华
15938375196
1486853098@qq.com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微信扫一扫在线阅读

期刊编辑

核心提示

内       容

“这两块钱可不是小钱,你可得注意点”………………………………02
什么时候能填饱肚子,那就心满意足了”……………………………03
“离家再远也千万不要饿着自已”………………………………………04
“送你的手镯为啥一直不带”……………………………………………05
“再也不用坐令人担惊受怕的汽车了”…………………………………06
“恁爸说能打视频,我就让恁王叔给我注册一个”……………………07

核心提示

我的爷爷崔建业,生于1951年,今年七十一岁,是河南商丘孙福集乡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在爷爷走过的人生岁月里,衣服上不起眼的口袋记录了他大半辈子的生活变化。
爷爷从小爱学习,不到六岁就上了学。那时家里穷,就连口袋里的两块钱学费都是东拼西凑来的。上学期间,社会上先是刮起一阵浮夸风,接下来是三年自然灾害,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爷爷总想什么时候空空的口袋能装满吃的啊!初中即将毕业,却赶上文革,书读不成了,爷爷只好辍学到生产队挣工分。拉车、挖河、挑粪,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口袋里总算装上了些布票和煤油票。
而立之年,改革春风吹向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爷爷焕发了活力,一次次丰收,让他的腰挺起来了,口袋也鼓起来了。不惑之年,市场活了,爷爷的心思也活了。他独自到北京打工,口袋里一张张车票,将家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连在一起。古稀之年,家里富了,国家也迈向小康。爷爷边看电视,边刷抖音,感慨地说:“过去吃不饱穿不暖,谁能想到,这辈子我还能过上‘一机在手,走遍神州’的日子。”
爷爷口袋里东西的变化,不仅是那一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巨大变迁中的微小缩影。

1

1966

村里的社员会上传来了激昂的口号:“誓死捍卫毛泽东,誓死捍卫无产阶级路线……”

1992

黑白电视里传来“特区姓社不姓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2021

手机新闻:“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从此迈向欣欣向荣的新时代!”

1957

经济困难的国家,消息闭塞的乡村,就连上学都要大嗓门吼或挨家挨户通知。

2006

爷爷掏出小灵通对北京的老爸分享:“你看那个新闻没,今年开始不再交公粮了,还说给咱补贴嘞!”

“过去吃不饱穿不暖,谁能想到,这辈子我还能过上‘一机在手,走遍神州’的日子。”

1982

收音机听到:“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1963

大踏步、大发展

村里的土墙刷上了几个醒目的大字:大跨步,大发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2

3

2022年春节,我和父母早早准备好年货,回爷爷家过年。
爷爷住在解楼村东头,一条水泥路直通家门口。远远望去,一座两进小院掩映在绿树之间。
奶奶坐在院子里,戴着老花镜,正给爷爷缝衣服的烂口袋。爷爷在旁边晒着太阳,拿着手机,听着豫剧《朝阳沟》,惬意得连皱纹都展开了。
我跑进门说:“奶奶,别缝了,回头给爷买件新的。”爷爷转过头,高兴地看着我,举起手机说:“买啥呀,爷爷从过去到现在兜里都‘没钱’。”
看到我眼中的疑惑,爷爷讲起了他经历过的起起落落。

“这两块钱可不是小钱,你可得注意点”

“自俺记事起,住的是土坯草房,一到下雨天爹娘就发愁,屋外下雨屋内流。家里连隔夜粮都没有,就连上学的两块钱学费还是东拼西凑借来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四五岁的爷爷开始帮助大人做各种活儿,割草、提水、喂牛、放羊……俨然成了家里的小“顶梁柱”。干活之余,看到家门前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别提多羡慕了。
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去上学,这成了爷爷心中的小秘密。
1957年,经济困难的国家,消息闭塞的乡村,连上学都要大嗓门吼或者挨家挨户通知。村里一位有学问的老伯,看爷爷聪明懂事,就去家里动员爷爷上学。听到这个消息,正在捏泥人的爷爷眼睛充满了渴望,在他的软磨硬泡下,老爷老奶总算同意了。就这样,爷爷成了同龄人中上学最早的。

爷爷的口袋

Grandpa's pocket

爷爷的口袋

Grandpa's pocket

这时,爷爷也有了正式的学名,从希望他平安长大的“拴锥”,到希望建功立业的学名“建业”,也寄托了家人对他的厚望。老奶虽然是用碎布头给他缝的书包,但爷爷宝贝得连睡觉也要放在枕头边。
开学前一天,两块钱的学费怎样安全送到老师手里,成了老奶的心病:搁兜里怕丢,放包里怕偷。老奶思量再三,在爷爷衣服内衬里缝一个口袋,把钱用手帕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起来,还反复叮嘱爷爷:“这两块钱不是小钱,你可得小心点,到学校别先玩,先给老师。”
上学这条路,爷爷走了无数遍,但是开学的兴奋和第一次装钱的忐忑,让他感觉这条路格外漫长。一路上,爷爷不再蹦蹦跳跳,一手捂着装钱的口袋,一边四处张望,直到到了学校,把钱交给老师,心才落到肚里。
口袋里的这两块钱,包含着的不仅是爷爷求学的梦想,也包含着全家对未来的希望。

爷爷的口袋

Grandpa's pocket

爷爷的口袋

Grandpa's pocket

4

5

“什么时候能填饱肚子,那就心满意足了”

小学期间,是爷爷最快乐的时光。他不懂大喇叭吆喝“人民公社好”的意思,也不操心土墙上“大踏步,大发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醒目标语对家里和村里大人的影响,他只和小伙伴享受着掏鸟窝、粘知了、斗蟋蟀的乐趣。
这种无忧无虑,延续到小学快毕业。三年自然灾害,使得当地的庄稼几乎绝收。饥饿的村民,捋光了树叶,就连树皮也没放过。因为吃不上粮食,有人甚至得了浮肿病。那些日子,是爷爷记忆中最困苦最难熬的时光。
爷爷叹了一口气:“那时候,俺和小伙伴们放学后蹲在家门口,互相看着,都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一个字:饿。”
想着家人的艰难,摸着空空的口袋,一向乖巧的爷爷,做了一件令家人揪心的事。

“离家再远也千万不要饿着自已”

1966年,爷爷初中还没毕业,文革开始了。打倒一切,停课停学的歪风也吹到了农村。大喇叭里天天传出“时刻不忘阶级斗争”,学上不成了,只有十五岁的爷爷只好到生产队干活,拉车、挑粪、种地,爷爷干着和大人一样的活。生活的磨练让爷爷过早地成熟起来。
那时的海河经常漫堤,淹没庄稼和村庄,为了响应毛主席“根治海河”的号召,每年冬闲,村里都要组织人前去挖河,加固河堤,兴修水利。挖河劳动强度大,工分高,一般人嫌累不愿意去,但爷爷总抢着去。(注:那时候青壮男子一天十工分,上河工一天十五工分。)
上河一去就是几十天,老奶看着爷爷稚嫩

的肩膀,心中万分不舍。走的前一天晚上,老奶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补爷爷的衣服和口袋,把自己的牵挂一点一点缝进密密的针脚。
       第二天早上六点,爷爷穿上老奶缝好的衣服准备出发,突然发现兜里放了几块钱和一袋包裹严实的咸菜,想起母亲“离家再远也不要饿着自己”的话,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那些年爷爷的口袋,装着母亲满满的爱,使他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爷爷的付出,也有了些许的回报。一年下来,爷爷不仅分到了粮食,口袋里多了几张布票、煤油票和糖票,使他在苦涩的生活尝到了一点甜。

一天放学,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平时早就回家的爷爷还不见人影,老爷老奶坐不住了,挨家挨户问爷爷的小伙伴,又把爷爷可能去的地方都找了个遍,还是不见爷爷的身影。老爷老奶急得转圈,老奶甚至联想到当时被拐卖儿童和掉进河里的场景。
直到天完全黑下来,爷爷才无事人一样出现在路口。守在路口的老奶擦了擦眼角的泪,从路旁捡起一根树枝朝他跑过去,边打边问他为啥这么晚才回来。爷爷看着眼睛红肿的母亲,没有躲开,只委屈地从口袋和书包里掏出几把野菜。老奶看着他满手草渍和脏乎乎的口袋,转过头哽咽地说:“饿了吧,赶紧回家吃饭,这不是你该操心的。”
原来,这些野菜是爷爷跑了很远的路,在不起眼的河沟里挖来的。
饿肚子是留给那个时代人的集体记忆,爷爷口袋里的野菜,是维系他们生命的希望。那时候爷爷总在想:什么时候能填饱肚子,那就心满意足了。

爷爷的口袋

Grandpa's pocket

爷爷的口袋

Grandpa's pocket

6

7

“送你的手镯为啥一直不带”

时光到了1982年,爷爷从收音机里听到,农村要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照合同规定,农民可以自主生产和经营,除了交公粮,其他收入全归自己。
这个政策,在很多人都抱有怀疑的时候,脑子灵活的爷爷,率先在自家地里种上了油菜、大豆、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爷爷就像是年轻了十岁,他起早贪黑,在地里拔草、施肥、浇水、打药,天天有使不完的劲。辛勤的劳动,使爷爷有了一些积蓄。
1985年的一天,爷爷高兴地回到家里,在泛黄的钨丝灯下,有点神秘地把奶奶叫过去,从内衬口袋里,掏出一个用布裹了好几层的东西。奶奶打开一看,是只翡翠手镯,奶奶不仅没有收到礼物的喜悦,反而把爷爷臭骂一通:“你个败家子儿,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就翘尾巴了!不知道省着点。”

“再也不用坐令人担惊受怕的汽车了”

1992年,已过不惑之年的爷爷,坐在黑白电视机前,听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闻报道,心思再一次活了。
那时,爷爷村里已经部分使用机械播种、除草、收割,爷爷的一身力气没了用武之地。解决了温饱,怎样让生活更好?爷爷思考再三,决定走出去。
第二年,四十二岁的爷爷把家里安置妥当后,又一次踏上前往北京的路,但这次不是串亲戚,而是过上更好生活的路。
当时,商丘到北京的一路上路坑坑洼洼,交通工具也只有私营汽车。那几年外出打工的人多,司机为了多挣钱,经常超载。没有位子,爷爷就从兜里掏出从村委会拿的旧报纸铺在地上,一米八的爷爷蜷缩在人挤人的过道上。
颠簸闷热的路途,年久失修的汽车,总是让爷爷提心吊胆,偶尔犯困也不敢踏踏实实地睡。
一次路上,汽车的前挡风玻璃裂了,一路上没有修理店,司机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开。吓得爷爷盯着破裂的玻璃一直没敢合眼,直到安全到站,爷爷提着的心才放下来。那时爷爷唯一的想法是“我可不能出啥事,家里还有老人孩子。”
这种经历一直延续到1996年,京九铁路开通,爷爷终于坐上了有座位的火车。爷爷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对奶奶说:“真不孬,再也不用坐那担惊受怕的汽车了。”
在外打工的六七年,爷爷闲时都会拿出放在兜里的车票,想着家里的老母亲和妻儿,把万般不舍化为干活的动力。
爷爷的辛苦没有白费,家里攒够了钱,推倒了土房子,建成了三间崭新的大瓦房,装上了白炽灯,又买了一辆飞鸽牌的自行车。住在敞亮的新房里,爷爷高兴地说:“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爷爷口袋里一张张车票,记录了爷爷的牵挂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

爷爷有点愧疚地说:“你过来后,没让你享过啥福,也没给你买过什么东西。这不,我前一阵去北京串亲戚,见很多女孩都戴首饰,就想给你买个。当时兜里钱不够,现在刚好粮食丰收,粜了粮给你买的。”
一席话,让奶奶想起了1971年。二十岁的爷爷用一辆借来的太平车,两张布票做的衣服,就把年轻的奶奶“骗”到了家,从此爷爷有了陪伴自己的另一半。
那手镯奶奶并不常戴,爷爷每次逛街看到首饰店,都会抱怨:“送你的手镯为啥不带?”奶奶总是说:“带它干啥,天天在家里干活,尽碍事。”
我偷偷问过奶奶,收到手镯心里是啥感觉?奶奶说:“其实在那一刻,就觉得自己没有嫁错人!”至今只要不是“隆重”场合,奶奶依然舍不得戴。
爷爷口袋里的手镯,不仅个人家庭变化的一个佐证,也是那个时代很多家庭的写照。

爷爷的口袋

Grandpa's pocket

爷爷的口袋

Grandpa's pocket

8

9

“恁爸说能打视频,我就让恁王叔给我注册一个”

2006年,国家规定,农民种地不再交公粮,还有补贴。爷爷家里置办了彩电,爷爷自己买了时髦的小灵通。
2016年,爷爷换上了流行的智能手机,但从不碰任何软件。
2017年,我收到了爷爷发送的好友申请,爷爷竟然开始“触网”了。
说起“触网”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年,我独自到外地上学,爷爷拉着我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可是咱家学历最高的人了,以前我和恁爸因为家里穷都没上成学,爷爷以后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供你读书。”
农村素来重男轻女,有人对爷爷的做法不解:“女孩上这么高学有啥用,迟早也得嫁出去。”
爷爷虽然不善言辞,但每次听到这种话,就会脸一绷,嘴角一抿:“这都什么时代了!男女平等,孩子想上到多高,我就供到多高!”
原来是为担心我在外上学的情况,才有了前面那一幕。
我刚点同意就接到了爷爷打来的视频通话,视频那边,爷爷正带着老花镜,扭头问邻居王叔:“你看这样对不?”
我不禁笑出来声:“爷,你干啥呢?”爷爷惊喜地扭过头,手足无措,眼睛也不知道往哪看,清了清嗓子像是去广播,声音大的生怕我听不到。
“是杏华不,能看见我吗?恁爸说能打视频,我就让恁王叔给我注册一个,我刚学会,你在学校咋样?好好学习,跟同学好好相处,别熬夜。”

       看着爷爷浑浊的眼睛,脸上的皱纹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几条,突然感觉眼睛酸酸的,我转过头装作不在意地说:“哎呀,我知道了,我在这挺好的,我还有事,一会再给你们打过去。”
 

以上图片均来自付费素材库

       这一年爷爷学会了视频聊天,尝到了网络的甜头后,慢慢也学会了扫码支付、网上购物。
       现在爷爷上街连钱包也不带,兜里只装一部手机,天天乐呵呵的,像年轻小伙子。  
      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爷爷口袋里不断更迭的通讯工具,不仅是对家人的牵挂,更是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的标志。

爷爷的口袋

Grandpa's pocket

10

9

2022年春节,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已过古稀之年的爷爷越活越年轻。每次看到我们穿的漂亮衣服,他就赞叹不已,总是说起童年蓝黑灰的单调生活,现在的孩子可真是幸福啊。
看着爷爷的感慨,我也不由自主地想:等我老了,又会羡慕新一代的孩子,未来生活会有无限可能。
看着奶奶正在缝的口袋,我终于理解爷爷那句“过去和现在口袋都没钱”的意思,过去是穷,口袋没钱;现在是富了,口袋不需要装钱。
历史从不晦涩生硬,如果你问我,中国这几十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会给你讲爷爷口袋的故事。

感谢你用几分钟 了解他的七十年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