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00期
2024年第11期
股票代码:301098
内刊
南京-大报恩寺
铜心乐园效果图
江心洲-洲岛兴园•兴锦园
云梦·楚王城
02
《阳光金埔》编委会
主任:王宜森
副主任:窦逗
编委:刘殿华 王宜松 杨晓波 朱宽亮
主编:刘雁丽
副主编: 冯艳
编辑:徐晶园 汤加丽
一枝見文化 一葉寫春秋
目录
目录
01
02
03
04
Contents
The title of your catalog
公司要闻 04
投资要闻 06
科技资讯 08
科研新闻 09
金埔视野 11
设计案例 24
知识分享 27
04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写在上市三周年
编辑:冯艳
公司要闻
时光静谧,昼夜不息,
山峦叠嶂,路远心更坚,
行者无疆,鲲鹏之志,
春秋更迭间镌刻下奋斗的轨迹。
转瞬之间,
我们迎来了公司上市三周年的辉煌节点。
回首往昔,征途漫漫,
金埔人的脚步从未停歇。
这三年,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璀璨篇章,
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每一刻都闪耀着创新与奋斗的光芒。
今日,我们满怀喜悦与自豪,
共同铭记这段辉煌的过往,
展望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
守正笃实,创新致远,稳中求进谋发展
2022年,公司紧握“机遇”与“挑战”的双刃剑,发布了五年战略规划蓝图。至2023年底,我们已成功实现了由设计施工公司向项目管理企业的华丽转身。步入2024年,公司再次扬帆起航,着手平台公司的战略布局,截至同年11月,我们已在主营业务之外,涉足文旅、运营等多元化产业。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公司将圆满达成战略规划目标,实现资本与平台公司的深度融合与转型。
探索新模式,完善产业链,绿色发展谱新篇
上市后,我们积极探索模式创新,优化升级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提升运营模式,实现从传统园林景观服务企业向平台公司的跨越式升级。如今,我们已构建起三大核心业务:城市环境综合服务、乡村振兴、生态修复与开发,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全产业链的优质服务与解决方案。
05
技术引领未来,创新铸就辉煌
金埔园林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水平。通过自主研发与创新合作,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2022年,公司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同年,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携手成立南京林业大学金埔研究院和南京农业大学金埔产业研究院,2023年,公司再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殊荣,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创新活力。
人才为本,注重培养,打造高素质团队
我们深知,人才是金埔园林发展的基石。因此,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我们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所行业知名院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我们广泛引进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为公司平台化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勇担社会责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作为一家上市企业,金埔园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绿色发展。我们致力于建设生态友好型园林项目,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贡献积极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金埔力量。
06
金埔园林携手金陵国旅,共绘文旅新蓝图
编辑:冯艳
投资要闻
近日,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埔园林”)正式入股江苏金陵商务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陵国旅”),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金埔园林在文旅运营领域的版图扩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金埔园林副总裁朱宽亮代表公司与金陵国旅总经理李靠山签订了入股协议,双方携手共同探索文旅产业的新机遇,开启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长期以来,金埔园林深耕城市环境综合服务、乡村振兴及生态修复与开发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行业底蕴与资源优势。此次入股金陵国旅,是金埔园林在巩固既有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向文旅产业链上下游深度拓展的战略性布局。通过此次合作,金埔园林旨在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进一步强化在文旅运营领域的综合实力,提升业务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2024年1月金埔园林入股上海金埔旅游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是金埔园林探索文旅业务板块的首次尝试。此次入股金陵国旅无疑是金埔园林构建文旅产业平台的重要一环。平台化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金埔园林汇聚更多行业精英与资本力量,更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升级与繁荣发展。
07
展望未来,金埔园林将充分利用自身在园林绿化领域的专业优势,与金陵国旅在旅游市场的深厚积累与品牌影响力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一系列独具特色、竞争力强劲的文旅产品与服务,紧抓时代脉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行动,加速文旅业务布局,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与品牌价值。同时,金埔园林也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文旅服务,助力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08
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三项团体标准成功立项
科技资讯
编辑:汤加丽
近日,江苏省林学会发布了2024年第二批团体标准立项公告,由金埔园林申请的“冲天榉树栽植技术规程”、“飞蛾槭容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以及与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申请的“乌桕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三项团体标准成功立项,标志着金埔园林在林业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次成功立项的三项团体标准,是金埔园林针对当前林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和市场需求,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提出的一系列科学、实用的技术规范。其中,“冲天榉树栽植技术规程”旨在提高榉树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城市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优质的树种资源;“飞蛾槭容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则针对飞蛾槭的繁殖难题,提出了有效的容器播种育苗方法,为飞蛾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乌桕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则研究了乌桕嫩枝扦插的最佳条件和技术参数,为乌桕的快速繁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次三项团体标准的成功立项不仅体现了金埔园林对行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是公司在林业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未来,金埔园林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积极参与更多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及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推动林业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09
科研新闻
南京农业大学金埔产业研究院2024年课题立项评审会
顺利召开
编辑:汤加丽
11月19日下午,南京农业大学金埔产业研究院课题立项评审会在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金埔园林”)召开。本次课题评审邀请了金埔园林总裁刘殿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陈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祝遵凌,南京农业大学园艺院副院长张清海和金埔园林研究院郝日明教授担任评审专家。金埔园林技术总监刘雁丽博士主持会议。各课题项目负责人、金埔园林研究院、城乡发展研究院和产业运营中心部分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09
与会专家与各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充分肯定了各项目的现实意义,并针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重点难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最后经专家组表决,一致同意此次7项课题的立项申请。
10
会议最后,金埔园林总裁刘殿华作会议总结,他表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大环境,金埔园林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南农大与金埔园林在科研技术、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紧密合作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转型,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为金埔园林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09
金埔视野
德国与荷兰城市建设与公园管理的见闻思考
编辑:窦逗
11
“金埔视野”:是金埔园林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精心打造的一个旨在输出金埔独特观念的栏目。未来,这一平台将是我们不定期发布金埔园林对国际、国内行业热点问题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的窗口,内容涵盖政策动态、市场走向、技术革新等多个维度。
作为连接内外的桥梁,“金埔视野”的核心目的在于分享与传播金埔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行业智慧、创新理念与实践经验。它不仅是内部知识传承与创新的孵化器,更是金埔园林与外部行业精英、专家学者及广大兴趣爱好者深化交流、促进合作的坚实纽带。
我们坚信,“金埔视野”将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分析和前瞻性的思考,为行业内外带来耳目一新的观点碰撞与智慧启迪,共同推动行业的繁荣发展。本期“金埔视野”常务副总裁窦逗分享其9月随中国公园协会赴德荷两国实地探访的见闻思考,深度剖析两国城市公园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创新精神,为城市建设和公园管理提供国际视野与宝贵实践案例。
本期“金埔视野”常务副总裁窦逗分享其9月随中国公园协会赴德荷两国实地探访的见闻思考,深度剖析两国城市公园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创新精神,为城市建设和公园管理提供国际视野与宝贵实践案例。
在全球城市化浪潮中,绿色城市建设已成为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为了学习借鉴德国与荷兰在城市公园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中国公园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公园协会组织了一次深入的考察活动。通过对两国多个城市的实地探访与交流,我们获得了宝贵的启示与感悟。
一、德国公园绿地考察内容及特点
德国,作为欧洲大陆的重要国家,其城市公园建设与管理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实力。德国城市公园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强调公园作为城市绿肺的 重要功能。在公园规划中,德国充分考虑了市民的休闲需求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打造了众多集休闲、娱乐、健身、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12
北伐汀泗桥战役烈士陵园
德国城市公园的设计极具匠心,注重景观的层次与变化,通过植物配置、水体设计、地形塑造等手段,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同时,德国公园还 注重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了便捷的入园通道与休息设施。此外,德国还积极推动城市公园与周边社区的融合,鼓励市民参与公园的管理与维护,形成了良好的社区共治氛围。
(一)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奥林匹克公园(Olympiapark)位于德国慕尼黑(München),是集奥运会、世界杯决赛和欧洲杯决赛于一体的特大型体育建筑群。“公园中的奥运 ”,开放的景观是献给城市的礼物 。公园自1968 年开始施工,至1972年建成,成为当地居民运动及娱乐的绝佳场所。公园内包含奥林匹克体育场、电视塔、露天剧场、观景台、人工湖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空间。
1.体育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奥林匹克公园在设计上充分展现了体育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帐篷式屋顶的设计不仅为观众提供了遮阳避雨的功能,还通过半透明的有机玻璃材料,使得自然光线得以渗透,为体育场内部带来了柔和而充足的照明。这种设计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还提升了观众的观赛体验。同时,公园内的人工湖、绿地和树木等自然景观元素,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绝佳场所。
2.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奥林匹克公园在设计上注重可持续发展。公园内的建筑和设施采用了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公园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如通过生态改造废墟山、开挖人工湖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善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也为未来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灵活的空间组合与人性化设计 奥林匹克公园在空间组合上注重灵活性和人性化设计。公园内的道路系统、休憩空间等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了精心规划,提供了各种私密或社交空间的选择。同时,公园还设置了烧烤设施、观景台等便民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休闲体验。这种灵活的空间组合和人性化设计使得奥林匹克公园成为了市民喜爱的休闲场所之一。
4.赛后利用与多功能性 奥林匹克公园在规划时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的问题。公园内的体育场馆、休闲设施等不仅满足了奥运会期间的比赛需求,还在赛后转化为市民日常活动的场所。例如,露天剧场可用于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文化活动;人工湖则可供市民划船、溜冰等娱乐活动。这种多功能性的设计使得奥林匹克公园在赛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13
(二)慕尼黑安达仕酒店景观
慕尼黑安达仕酒店位于慕尼黑艺术氛围浓厚的 Schwabing 区,其景观设计不仅注重内部空间的打造,还致力于与周围城市风貌的和谐统一、项目旨在通过融入区域独特文化与建筑风格,确保新建建筑与现有城市环境的自然融合。
1.现代与历史元素的巧妙平衡
安达仕酒店的设计在保持现代感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元素。建筑立面采用简约现代的设计语言,与周边现代化建筑相呼应;而景观设计则通过绿植和自然材料,与区域内的历史建筑形成温和对比,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平衡。
2.城市绿化与酒店景观的无缝衔接
酒店庭院和公共空间与周边城市绿化网络无缝衔接,成为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庭院设计注重绿化层次感和自然材料的运用,营造出“都市绿洲”的氛围,为游客和住客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绿色空间。
3.开放式公共空间促进社交互动
酒店庭院与公共空间采用开放式设计,打破空间隔阂,鼓励住客和游客停留、交流。通过灵活的布局、多样化的座椅安排以及水景和艺术装置的引入,这些区域不仅提供了个人休息的角落,还满足了小团体的社交互动需求,增强了酒店的社交功能。
4.社区融合与开放性设计
安达仕酒店并未将景观设计局限于酒店住客的私密空间,而是注重与周边社区的融合。庭院和露天咖啡座等开放区域不仅为住客提供了放松的场所,还吸引了周边社区居民的参与。这种开放性设计不仅增强了酒店与城市的联系,还提升了酒店的社区归属感和吸引力。
14
综上所述,慕尼黑安达仕酒店的景观设计在保持现代感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元素,实现了与城市绿化系统的无缝衔接,促进了社交互动,并注重与周边社区的融合。这些亮点为其他酒店和景观设计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三)西园
西园是位于慕尼黑的大型城市公园,1983年第十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 会)在此举办。世园会占地 72 万平方米,历时五个多月,吸引了1160万游客。展览结束后,西园继续作为城市景观绿地公园保留,部分参展作品也得到保留。1983年,新中国首次派出官方代表参加此次世园会,其中中国园林“芳华园”成为亮点之一,并在展览后永久保留。
1.芳华园的文化与艺术成就 芳华园作为新中国在德国的第一座中国园林,展现了高超的园林艺术成就。园内的设计融合了传统中国园林元素,如平板小石桥、人工湖、垂花石舫等,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空间。园内装饰精美,如镀金双龙戏珠木雕梅、花喜鹊木雕和松鹤木雕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此外,芳华园还获得了“联邦德国园艺建设中央联合会金奖”的殊荣,证明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2. 融合东西方园林特色的独特设计 芳华园在设计上巧妙融合了东西方园林的特色。园内既有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与细腻,如竹林、牡丹坛、月洞门等,又借鉴了西方园林的布局和造景手法,如通过地形变化、植物配置和建筑布局来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这种融合 使得芳华园在保持中国传统园林韵味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开放和现代的气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3. 成为中德文化交流的象征 芳华园不仅是一座美丽园林,更是中德文化交流的象征。自1983年建成以来,芳华园一直吸引着众多德国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许多德国朋友给芳华园起了一个雅号:“三分钟的中国旅行”,这足以说明芳华园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作为新中国带给德国的第一座中国园林,芳华园不仅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魅力,也促进了中德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15
(四)斯图加特基乐斯公园
基乐斯公园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原是一片因长期砂岩开采而破碎不堪的工业采石场。1939年,斯图加特市借此地举办了国家园林展,旨在重建和整合这一地块,使之成为公众向往的绿色空间。公园由赫尔曼·马特恩设计,强调场地的基本结构和变化的景观图景,并完好保存了20世纪30年代的园艺学艺术精华。如今,基乐斯公园不仅是斯图加特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还是连接城市多个公园及花园的“U 型绿带 ”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
公园成功地将破碎的采石场地形转变为生态友好的公共空间,通过土壤覆盖和植被再生,实现了从硬质景观到软质景观的自然过渡。这种生态修复的方法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体现了自然演替的过程。
2.创新的地形设计
设计师利用微地形变化,创造出各个视角独特的景观,增强了游客的观赏体验。通过设置抬高至视平线的地形和下沉的道路系统,重新诠释了透视关系,为使用者带来奇妙的幻觉和耐人寻味的趣味体验。
3.可持续与生态发展理念
公园实施了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顶上的雨水输送到新湖泊,最终返回到水循环体系中,体现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理念。草坪的养护成本通过减少修剪次数而大大降低,同时创造了各自的小气候条件,为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4.社区融合与公众参与
公园扩建过程中,当地政府、社区和市民们相互沟通,共同合作完成了设计,确保了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公园不仅成为公众游憩的娱乐场所,还通过连接周边居住区和新区中心,促进了社区的融合与发展。
5.多元化功能区域布局
公园巧妙利用地形,规划了多元化功能区域。花卉展示基地为核心,举办主题花展,如大丽花展,丰富游客视觉体验。宠物乐园提供亲密互动场所,增强参与感。活动空间含无动力乐园,为儿童打造安全游乐天地,休闲区则供游客享受下午茶,放松身心。整体布局高度多元化、人性化,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基乐斯公园的这些亮点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愉悦的观赏体验,还为城市生态修复、地形设计、可持续发展和社区融合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16
(五)法兰克福全能城市综合体项目
在将近半个世纪里,这里都是德意志银行的办公楼。FOUR Frankfurt法兰克福全能城市综合体项目既是城市更新的一部分,也再次激活该地块、使其面向所有人 。公共空间和景观花园设计是其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无缝连接城市与建筑、设置公共广场与步行街创造开放友好的环境,同时利用景观花园平衡建筑硬朗线条并提供生态美学价值,屋顶花园和露台则作为社交空间丰富了城市生活体验。这些设计不仅增强了城市生态的延续性,还提升了项目的可持续性,为居住者和城市社区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与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洲。
该项目最值得借鉴的是其“绿地换房地产开发指标”机制。在德国,城市规划中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绿地换房地产开发指标”机制,旨在平衡城市扩张与环境保护,提升城市宜居性。该机制要求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考虑环境影响,允许开发商通过提供绿地或公园来交换更多的开发指标,如建造更高建筑或增加建筑密度。这既促进了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公共开放空间。
德国《建筑法》和《联邦自然保护法》为这一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规定城市和乡村地区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绿地,开发商有义务补偿因开发造成的生态损失。在此政策引导下,FOUR项目成为典型案例,开发商通过建设或改造城市公园,换取了更高的开发密度,这些公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还改善了空气质量和城市温度。
此置换机制实现了房地产开发商和城市居民的双赢。开发商通过创造绿地获取 更多建筑面积,提高经济效益;居民则享受到城市美观和生态功能的提升,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户外活动机会增多。这一机制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7
北伐汀泗桥战役烈士陵园
(六)杜塞尔多夫市 Kö-Bogen 项目
Kö-Bogen项目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中心,由著名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是一个集办公和零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该项目于2013年完工,成为杜塞尔多夫城市更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Kö-Bogen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中心,更通过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绿色空间,为城市增添了丰富的公共区域和步行空间。其建筑设计结合了直线和曲线元素,外立面由天然石材和玻璃构成,并设有“绿色切口 ”以展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该项目还获得了LEED铂金认证和2014年MIPIM城市更新奖,以表彰其在环保和城市复兴方面的卓越贡献。
1.绿色切口与垂直绿化
Kö-Bogen在北侧和西侧的外立面设计了多个横跨多个楼层的“绿色切口 ”,内部种植了本地植物,如草本植物和灌木,与周边的绿地和河道景观完美融合。这些垂直绿化不仅增添了自然元素,还使建筑仿佛“生长”在公园和城市之间。
2. 河道与步行空间的连接
项目通过步行通道将商业区与Hofgarten 公园以及河道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贯穿城市中心的绿色廊道。同时,项目通过地下隧道将交通分流,创建了一个无车化的步行区,为行人提供了从商业区到公园和水道的自然过渡,极大地提升了步行体验。
3. 绿色屋顶与生态系统
大面积的绿色屋顶和庭院进一步强化了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不仅提供了视 野上的延展,还增加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些绿化设计在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升了建筑的能源效率和水管理功能,与周边的城市绿地形成了统一的视觉效果。
18
(七)德国杜塞尔多夫媒体港
媒体港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中心,从一个重工业区成功转型为媒体、广告、时尚、艺术和商业的中心,其景观特点在于新旧建筑的融合、绿色生态的构建、公共空间的活力、地标性建筑的存在以及文化艺术的展示。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媒体港独特的城市风貌和魅力。
1.建筑风格的融合
媒体港的景观展现了新旧建筑的鲜明对比,保护并再利用了老工业建筑,如码头墙、楼梯、铸铁灯箱等,形成了独特的工业景观。新建筑如新海关大楼、西德广播中心等,与旧建筑相协调,同时也具有现代感和未来感。
2.绿色生态的构建
媒体港利用现有水面和绿地构建了新的城市绿色走廊,改善了城市废弃工业用地的生态环境。
3.公共空间的活力
媒体港实现了土地多功能的混合利用,促进了公共空间的活力。构筑了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绿色交通模式,提升了区域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4.地标性建筑
媒体港拥有莱茵电视塔、新海关大楼等地标性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融入了生态和节能的设计理念。
5.文化艺术的展示
媒体港吸引了众多文化机构和创意产业进驻,成为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19
二、荷兰公园绿地概况及特点
光与精致园林而闻名于世。荷兰城市公园建设与管理同样值得称道。荷兰城市公园在规划上注重与城市空间的紧密结合,通过公园绿地的延伸与渗透,有效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荷兰城市公园在设计上强调生态性与功能性并重。公园内不仅拥有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多样的生态系统,还设置了完善的休闲设施与活动空间,满足了市民的不同需求。此外,荷兰还注重公园的文化内涵建设,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完善独特的公园系统 从13世纪的小渔村发展至今,阿姆斯特丹的公园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完善。从早期的运河绿色空间,到后期关注城市问题的公园体系,再到均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需求的区域公园系统,阿姆斯特丹的公园系统兼顾了城市空间的发展、大都市景观的塑造、古老圩田景观的保护以及人居环境的提质。
系统性与体系化:阿姆斯特丹的公园系统从独立的公园设计逐渐走向体系化,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骨架。特别是范·埃斯特朗提出的通用扩张计划,将绿地与居住区串联,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休闲和娱乐服务。
2.低地景观的保留与转化 圩田系统的改造利用:阿姆斯特丹作为建立在低地圩田系统之上的城市,其公园系统在低地景观的保留与转化方面特征明显。通过改造利用圩田管理系统和保护转化圩田肌理,阿姆斯特丹的公园系统既保留了传统风貌,又满足了现代城市的需求。
防洪与生态的结合: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下垫面硬化面积,阿姆斯特丹致力于提升绿地的水调蓄功能,将公园系统与城市防洪有机结合。通过堤防、泵 站、水路(网)、湿地等滞洪净化绿色设施,阿姆斯特丹构建了完善的防洪体系。
3.综合而完备的运作体系 分项策略的耦合运作:阿姆斯特丹公园系统发展至今,已形成一套综合而完备的运作体系。公园系统分区建立了系统化策略,同时与各基础设施发展框架共同运作、相互依托,促进了阿姆斯特丹可持续城市空间计划的展开。
多层管理方法:在防洪方面,阿姆斯特丹当局采用多层管理方法以降低洪灾风险,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公园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4.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污染者付费模式:荷兰实行的“污染者付费”模式为生态廊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了资金保障,这一模式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生态廊道的建设:荷兰在城市生态修复中广泛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如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廊道的建设与规划。乌得勒支省的生态廊道项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建造生态廊道,促进了野生动物的活动和居民的游憩活动。
20
三、未来绿色城市大会与交流
2024年9月23日至26日,世界城市公园协会、国际市政工程协会、荷兰皇家市政工程协会、荷兰皇家园艺与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在荷兰联合举办未来绿色城市世界大会。大会持续四天,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专家汇聚一堂,分享他们对未来可居住的绿色城市的期望。大会涵盖多个领域,包括建筑、绿化、基础设施和水资源等;着重深入探讨当今社会最迫切的问题,包括气候适应、能源转型、生物多样性、资产管理等,大家分享经验,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21
北伐汀泗桥战役烈士陵园
(一)参会心得
大会的开幕式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印象,采取话剧的形式,从绿色、包容、健康和平衡发展的角度出发,主旨在于探讨和推动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更加宜居、环保和人性化的城市环境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
1.绿色与包容性:大会强调城市应服务于所有人,特别是关注儿童、老年 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需求,确保他们也能平等地享用城市资源和公共空间。同时,城市绿化被视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2.健康与社交:通过增加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和设施,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以改善健康状况和提升社交技能。这反映了大会对居民身心健康和社交互动的重视。
3.和谐共存与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应实现和谐共存。大会强调需要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来解决空间利用上的挑战,确保城市功能的有效整合。
4.平衡发展:在城市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特别是在住房建设和城市绿化方面。大会提倡通过政府引导、社区参与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二)与世界公园协会交流情况
我方代表团在参加以“未来绿色城市”为主题的国际市政协会大会期间,与世界公园协会的4位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世界公园协会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加入该协会。协会的宗旨是为各国公园管理机构、专家学者及行业从业者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和协作的平台,共同推动全球公园事业的健康发展。协会通过定期举办会议、研讨会等活动,分享各国公园建设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方代表团向世界公园协会介绍中国公园建设情况。近年来,中国公园建设成效显著,数量增多、质量提升、管理理念先进。中国公园既注重景观与生态,又融入文化元素,同时政府高度关注,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推动公园事业的快速发展。
世界公园协会对中国公园的数量、质量和理念赞叹不已,认为中国为全球公园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们渴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公园的建设经验和管理模式以便借鉴。此外,世界公园协会期望中国加入协会,为协会增添新活力,推动全球公园事业更上一层楼。
22
四、考察体会与启示
通过本次考察,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德国与荷兰在城市公园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以下是我们的主要体会与启示:
1.生态优先理念深入人心 在德国与荷兰的城市公园建设中,生态优先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公园设计不仅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更强调生态平衡的维护,通过引入本土植物、保留原有生态群落等方式,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多功能融合提升公园价值 两地城市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公园内融合了运动健身、文化展示、儿童游乐等多种功能,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需求,提升了公园的使用价值和综合效益。
3.精细化管理保障公园品质 德国与荷兰在城市公园的管理上注重精细化,从环境卫生、设施维护到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执行体系。这种精细化管理不仅确保了公园的整洁有序,也提升了市民的游园体验。
4.公众参与增强公园活力 两地政府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通过设立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市民意见,并根据反馈进行改进。这种公众参与机制不仅增强了公园的活力,也提升了市民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5.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德国与荷兰都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他们通过保留历史遗迹、挖掘地域文化等方式,让公园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同时,也通过引入现代设计元素和科技手段,为公园注入新的活力。
23
6.绿色交通助力公园出行 两地城市公园周边都建立了完善的绿色交通体系,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等,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这不仅减少了机动车对公园的干扰和污染,也提升了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7.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中,两地政府都注重可持续发展。他们通过采用环保材料、节能设备等措施,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手段,实现了公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8. 创新管理运作模式 两地政府在公园绿地管理上均展现创新模式,德国采用“绿地换房地产开发指标”机制,平衡城市发展与环保,增加绿地面积。荷兰则构建综合运作体系及“污染者付费”模式,确保公园系统可持续发展与维护。两国均通过创新机制提升城市宜居性,实现“创新公园绿地管理运作模式”,为全球城市绿色发展提供范例。
五、结语
本次考察不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德国和荷兰在城市公园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创新精神,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国际视野和实践案例。金埔园林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积极参与国际先进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公园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期待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设计案例
传承历史 激活城市 | 云梦楚王城遗址公园项目
编辑:高佳
▽ 场地现状
本规划范围位于楚王城文保区域的南侧,西至楚王大道,北至建设东路,南临下丁字口村,总建设面积约 158000平方米(237亩)。场地内部基本为农田和荒地,东西方向有一条现代灌溉渠贯通,局部有部分水塘,呈干涸状态,建设区域内部的遗址现状主要有其他夯土遗址和古墓葬群两种类型的遗迹,没有发掘出文物,遗迹基本无存,保存状态差。
24
------ 项目背景:遗址保护 文化展示 ------
------ 设计结构:一带·一路·六区·多景 ------
一带:楚王城遗址保护展示带 2.6km | 22万平米以遗址保护为前提,打造具有“王城记忆·云梦寻古”主题的城垣保护展示利用带。
一路:王城绿道·云梦绿心3km 以王城绿道串联 “城市绿心·云梦故事”主题公园文化休闲功能区,形成具有云梦文化特色的公园绿道。
六区:自然生态区(南区)16万平米;市民乐活区(北区)25万平米;配套服务区 13万平米;文旅发展区10万平米;原乡村居区8.5万平米;生态田园区5万平米。
25
北伐汀泗桥战役烈士陵园
驿站
驿站总面积约138.01平方米,在功能策划上,我们将左侧长条形建筑作为公厕,右边为售卖区内设有室内休息座椅、充电宝,自助售卖机等,为该地块提供一系列缺失的公共服务和必要设施。其中,公共卫生间满足功能性需求,志愿者服务站为志愿者们提供休息、交流、培训的空间。让使用者能通过大面积落地窗和室外平台充分感受到整个场地景观。此外,无障碍卫生级与女厕南侧中间设有通廊,以便更好地将自然环境引入到建筑空间内。
驿站一层建筑面积:138.01平方米
楚王城驿站的每块场地条件复杂各异,无法设置标准化形制的驿站,我们采用菜单式、组件化的空间构形方式:即把构成驿站的不同功能空间--比如卫生间、休息室、售卖区、檐廊等--看成相对标准的不同规格的空间组件模块,而组件拼合方式以及建筑风格根据场地条件调适定制。
场地一侧植被丰茂,一侧紧临人来车往的道路和运动设施,建筑布局则见缝插针,功能空间尽量以点状分布在靠车行道和相邻的现状建筑一侧。建筑形体采用了楚王城遗址城墙形体,通过城墙以及木构架将咖啡店、射箭售票、公厕、售卖等各个功能相结合,入口处设计可停留的公共灰空间,供人们交流、休憩,与自然对话。
26
驿站二层建筑面积:283.98平方米
驿站二位于楚王城公园的东侧,是一组小的功能空间构成:休息亭、无障碍母婴室、男女卫生间、咖啡馆。场地西侧正对公园自有景观资源,可作为咖啡店以及售卖入口,场地整体的互动性高。东侧面对射箭场地,对外联系较强,可作为射箭售票的主要开口方向,同时服务游客及来往市民。
公厕
公厕延续云梦荆楚风格,荆楚风格的屋顶与现代的玻璃窗和谐统一,又增加了建筑的虚实对比。公厕所在的位置比较空旷,拥有场地内较好的自然景观。建筑横向展开,与道路相平行。建筑前后通透,从景窗看树林,有东方韵味。墙体为土黄色夯土其,屋面为木结构屋架和金属瓦。成本低,加工快,通风自然,采光充足。
公厕一层建筑面积:79.57平方米,包含无障碍卫生间、女卫、男卫、工具间。
09
知识分享
公司员工超越代理权签订的协议有效吗?
编辑:陆阳 来源中国法院网
公司之间业务往来常常由公司员工处理相关事宜,那么员工的代理行为是否都有效?近日,湖北省建始县人民法院审结了这样一起承揽合同纠纷。
2021年10月,A电梯公司与B建设公司签订《电(扶)梯设备买卖及安装合同》,约定的电梯安装费用为160000元。此后A电梯公司销售经理谭某又与B建设公司的刘某就配套费用签订《协议书》,约定该电梯安装过程产生的配套费 70000元,由A电梯公司承担。《协议书》未加盖两家公司的公章。
2022年1月,A电梯公司向B建设公司交付四台电梯设备并安装完成,并验收合格。B建设公司支付了电梯设备款,但电梯安装费仅支付4800元,尚欠155200元。
A电梯公司遂起诉B建设公司,要求支付尚欠的电梯安装费并支付逾期利息。
B建设公司辩称,按照《协议书》的约定,应从160000元安装费用中扣除A电梯公司需负担的配套费用70000元。
27
【法院审理】本案的争议焦点为谭某代A电梯公司签订的《协议书》是否有效,即是否应当从下欠的安装费中扣除70000元的配套费用。
虽然A电梯公司给B建设公司发送的《法定代表人授权书》,授权谭某为该项目采购活动的供应商授权代表,由于协议书加盖公章需要向公司领导汇报,但谭某就上述协议书内容向公司领导汇报时,领导并未明确回复,既未认可也未拒绝。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沉默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这说明谭某并无对外签约权,并且其签订的案涉协议也未获得公司的追认。
根据《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可以认定谭某具有代理权外观,但谭某以订立协议书的形式,将配套费变更为A电梯公司负担,且金额占安装合同总价款的43.75%,应属于对合同的重大变更。按合同约定,双方任何一方需变更合同的,经双方书面认可才能变更,故在没有证据证明A电梯公司赋予谭某签约权的情况下,应当认定B建设公司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谭某没有订立合同(协议)的权利。
因此,B建设公司在审查谭某是否具有代理权时有违诚信原则,未尽到谨慎注意义务,并非善意且有过失,谭某以A电梯公司名义与刘某订立协议书的行为,不构成表见代理,其代为签订的协议无效。法院判决B建设公司支付A电梯公司电梯设备安装费155200元。
28
宣判后,B建设公司不服判决,上诉至湖北省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州中院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
为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商事主体在签订合同时,应尽到相应的审查义务,尽量留存全面的证据。同时,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明确员工的职权范围和代理权限,并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职务代理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员工在授权范围内合法、合规地行使代理权。
讓城市成為公園 · 讓鄉村成為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