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西部钻探2021年庆祝记者节宣传特刊

庆祝2021年记者节

02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01

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7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

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
必须自觉承担起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

04

03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井场跑了千百遍,照片拍了千万张。工作四年光给别人照相,却找不出一张自己的工作照。”记者节公司向我们宣传战线的工作者征集工作照片,翻遍了手机和相机却没有一张自己的工作照片。为了能交作业趁着上井的机会打了张卡,这次算是把这项工作完成了。
其实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就是这样,一直将焦点、热点放在别人身上。每天拿着放大镜在找新闻、寻线索,忙着采访别人,其实自己的工作就有故事。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认为是公司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更是一线员工的宣传员。我喜欢走进井队,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每一个人的故事,和师傅们掏着心窝子唠家常,欢快的开着玩笑砍着大山拉近距离,听一听一线工人心里话、牢骚话,走进他们每个人生活,发掘感人故事,真真切切了解工人师傅们所盼、所思、所想,写出真故事、写出真生活、写出真感觉。
大家普遍认为宣传人员都是“文人”,其实我认为宣传人员都是“学者”。要想宣传好公司形象、写好各个专业、各项技术类的报道光会几个“之乎者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了解学习公司发展方向、工作思路、每个阶段的要点,这样才能保障宣传不偏离主道;写好工程、技术类稿子必须要深入采访学习,弄明白干什么,搞清楚做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能达到什么效果,有什么影响力等一串串问题,才能下笔有神一气呵成。
“快、准、稳,有质有量有速度”一直是公司生产运行的代名词,但我认为用在宣传工作上更适合,新闻宣传人员有着天生的敏锐性,每天我们都会关注不停跳动的压裂层数、钻井进尺、完井口数,盯紧每口井、每个项目奔跑的速度,高频对接超前准备写出速度、写出亮点、写出质量,上紧神经发条只要触碰到任何一个新闻点便一触即发第一时间高质量出稿。
新闻宣传是个严谨的工作。作为公司新闻宣传人员,就好比是公司新闻发言人一样,是企业形象窗口,必须具备大局观、全局观、安全观,每写出去的一个数字、每一句话、每一项工程都要深思熟虑、逐字推敲,稍不注意就会出囧事成为“丑娃娃”。

庆祝2021年记者节

工作四年光给别人照相
却找不出一张自己的工作照

张  平

井下作业公司

我叫杨媛,来自试油公司宣传组,2016年正式成为一名专职通讯员,至今已经在岗5年。刚接触新闻宣传工作时,还是刚转正不久的技术员,那时也跟大家一样,忙岗位工作的同时,兼职队部宣传写稿。
从最初的“一窍不通”,拜师学艺,外加慢慢增加写稿量,直到将野外生活变成除了岗位工作以外,全部写稿,新闻宣传的意义在当时的我眼中越来越清晰可见。最初写稿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后来变成愿意写,再后来变成用文笔来抒发所见所感。从“一头懵”开始明白,何为宣传,何为写稿。“为试油发声”,通过手中笔向外界展示一线生活、工作,让更多的人知道,何为“试油”、何为“一线”,便成为了我的宣传写稿目的。
试油公司伴随多年发展,“摊子”越铺越大,天山南北、天府之城、青藏高原等都有了试油人的脚步。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迎难而上,一个指令便背着包出发各地,虽然“赚钱”是目的,但这背后,所能支持每一个试油员工坚持到底不放弃的,更多的是一份“试油情怀”。
体会这份“不易”,看得到、说得出、写得明白每一位师傅们为了小家、为了亲人幸福,坚守“大家庭”,同时也为了公司品牌形象,坚守岗位,公司为了保障员工幸福摁下“快进”键,跑步前进等,便是我眼中宣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了。
如今,回首再看,我仍初心不变:“让更多的读者知道试油员工的笑与泪、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公司每一步发展决策背后所背负的重量、让外网看得到公司多年发展的荣耀与奋斗”

体会一份“情怀”
是宣传的价值所在

杨  媛

 试 油 公 司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06

05

08

12

又到一年记者节,转眼我已在新闻宣传岗位上工作三个年头,这三年,有压力、有忙碌、更有喜悦。
新闻宣传工作就好比打仗,必须保持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精神状态,而这也就预示着工作的压力无处不在。从搜集选题与新闻源,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采访中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直到最后写稿、校对……此外,在保证专业、真实的同时,还要追求速度快、内容新。每天像个机器不停地转,做梦都在采访、写稿,这样的压力让我们眉头不觉变得紧锁,心情不觉变得凝重。

新闻是水面平静的池塘,突然砸进一块石头,激起层层涟漪。记者就是那个每天站在池塘边不知疲倦地记录并展示“涟漪”的人。而这个记录并展示“涟漪”的过程,忙碌是不可避免的。每一次的采写就是一次感觉器官的充分调动,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去发现与发掘,去换位思考,去用心感受,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然后再经分析思考,提炼主题,选择角度,谋篇布局。已经数清多少次采访归来连夜赶稿,多少次加班;为了一句话、一张图片,反复琢磨、反复讨论。因为忙碌,常常被家人埋怨;因为忙碌,常常扫了好友的兴致。

在压力中成长,在忙碌中充实,最终的喜悦自然来自于成就感,当经历的劳累、疲惫、委屈、欣慰,酸甜苦辣全都浸透在一篇篇具有新闻价值的文章中,当一篇篇稿件见著报端,当一期期凝聚着辛勤劳作的微信出现在大家面前,心里骤然涌出的那份收获累累果实的自豪感,使我又有了干新闻工作的动力。
一路走来收获的这些成果,让我感受了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虽然苦累,但是苦中有乐,累也值得!

苦中有乐  累也值得 !

蔡鹏元

玉门钻井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07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 ”这句话与我们这些新闻宣传人员的常态非常契合。时光匆匆,又到了一年记者节,回首过去,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成为一名新闻宣传人员,能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着公司发展的每一个脚印。
众所周知,不停地行走、沟通、感受、记录是我们特殊的工作方式,风里雨里节日里,辗转奔波、挥汗如雨只为一条新闻;挑灯夜战、反复推敲只为一篇稿子。当与文字打交道成为生活的日常,井场就成了我的诗和远方。此时此刻,就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尽是空旷的戈壁、蜿蜒的土路、高高的井架和钻井工人黝黑的脸庞、灿烂的笑。
新闻宣传人员的每一天都是新的。这篇稿件的结束,预示着下一篇的开始,再者,对设备的探索、对知识的学习永无止境;对采访的构思、对素材的挖掘一刻也没有停下,只如那句话所说:“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上;看不到的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正因为每天都是新的,才会让我们充满了向往、朝气蓬勃。
干宣传这些年,我深深地体会到这背后的汗水与艰辛。平日里,我们的镜头总是对准井场一线,我们的笔尖总是朝着采访对象,今天我想把它们聚焦于我的同行,聚焦于自己,轻轻地说:“节日快乐!”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09

10

井场成了我的诗和远方

侯红丽

克拉玛依钻井公司

曾经,记者是我羡慕的几大职业之一,因为在我看来,他们自带逆境前行的光环,他们可以聆听世间万物百态,他们能旁观记录事件的发展,但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也会加入他们。
时光荏苒,转眼间成为记者的我已有三年有余。在这期间我经历过写不出稿件的焦虑,经历过站在人群前的恐惧,也经历过无话可问的采访困境,但慢慢地在前辈的指导下,我有了些许的进步,也开始感受到成为一名记者的成就感。
通过笔尖,我学会如何用文字鲜活记录石油人的故事;通过相机,我学会如何用照片定格住“克拉玛依录井工程公司”向“地质研究院”转变的历史瞬间;通过视频,我学会如何用拍摄剪辑制作出每个动人的片刻,因为记录,所以我变得充盈。

我感谢每一位愿意将故事说给我听的被采访者,他们的信任和娓娓道来才让我有了下笔如泉涌的可能。从事宣传工作这三年来,通讯和消息也写过不下百篇,但这其中最喜欢的还是写人物,因为他们真实,鲜活,贴近你我,三言两语就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但往往人物又最难写,淡了,感受不到故事背后的真情实感,浓了,又增添了几份矫揉造作,所以这其中的火候还要我不断揣摩。

三年多的时光,我感谢记者的身份让我成长,未来我将依旧怀揣“初心”,不断学习新鲜事物,不断更新自我认知,真实及时记录下每一个稍纵即逝的“历史”瞬间。

12

11

因为记录
我变得充盈

周  雪

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一入宣传深似海。转眼间,我在宣传战线上奋战已经有10余个年头了,深刻感受到了“累并快乐着”。如果一个人自律性不足,缺乏紧迫感,那就让他去干新闻宣传吧,公司网站上不断更新的报道是对他最好的鞭策,不用领导催促,他自然会主动行动起来。如果一个人有周末和节假日睡懒觉的习惯,让他去干新闻宣传吧,每天的生产动态、基层通讯员报送的稿件能让他顷刻间睡意全无。如果一个人不爱操心、粗心大意,让他去干新闻宣传吧,在遗漏了几次重要的新闻点、经过了几次应急补课之后,在写错了几次错别字、经过了几次别人提醒之后,自然而然就懂得了超前谋划、精益求精的重要性。
的确,新闻宣传是一项特别锻炼人、促进人成长的工作。在一次次的素材搜集中,在一次次的报道酝酿中,熟悉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同事,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点,了解了越来越多的工作领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我也越来越感受到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做好了,发展就有了最忠实的记录,文化建设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形象展示就有了重要的窗口,更加感觉到责任重大,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
值此记者节来临之际,感谢公司领导给予新闻宣传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感谢公司同事的参与和帮助,感谢党委宣传部的指导和支持。我将始终以对宣传工作的热爱投入新的征程,用手中之笔记录下一个个公司发展的精彩瞬间,当好正能量的传播者。

  累
并快乐着

杨启平

定向井技术服务公司

13

14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15

16

写最真实的人
写出人情味

王  芳

地质研究院

“头发蒙、眼发黑,脊梁骨儿压弯弯”,为了“写新一点、写深一点、写实一点、写透一点”,需要“眼不停地看,手不停地写,脑子不停地转,八小时绝对干不完”。
这就是干宣传工作的真实写照。
曾经有人不负责任的这么对我说:“你们写篇稿子不就是撒泡屎的功夫嘛。”
我听后特别想大嘴巴子抽他。
与文与伍,埋头于案牍,安身于斗室,心是永远清醒,较少有宽松的时刻和闲适的心情。因为一篇没有成型的稿子而无法安寝,黑暗中睁着眼睛躺在床上思考,造成失眠、不思饮食的现象是有的。

话又说回来,干宣传虽然辛苦,但对一个人的能力培养、品质养成等诸方面都有着其它行业难以比拟之外。想写出质量上乘的稿子,围绕写篇好稿这件事,会付出很多,最后变成铅字。这就是我顽强努力的进步,一个人一旦发现自己的进步,那种能量自发释放的劲头是势不可挡的。
十多年的宣传工作,苦中有乐,我是从内心深处喜欢这份工作,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是幸福的人,当稿子变成铅字时,那份喜悦和满足,我相信大家都有体会。能用手中的笔写自己身边的事,用镜头记录身边的感动,这不仅是一名通讯员应该做的基本工作,更是一种责任。

对于宣传,我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这个社会的一大进步就表现在,人们越来越排斥那种用悲情衬托高大、用牺牲烘托崇高、用苦难催生感动的典型宣传,而是回归对人性和常识的尊重。人们不再轻易地被某一种悲情的叙述带入泪流满面的感动,而是学会了在感动中思考,甚至学会了拒绝感动,抗拒去消费苦难,抗拒用别人不该有的奉献、牺牲、奋不顾身和不该承受苦难来滋养自己的感动癖。企业单位的宣传看似简单,想出彩很难,我很讨厌苦逼式的宣传,我想写出人情味,写最真实的人,我很善于快速挖掘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这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比较真诚善良而又易相处可深交的人(此处属宣传范畴)。
配图纯属娱乐!祝宣传战线上的兄弟姐妹们节日快乐!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珍爱手中的笔
写有温度的钻井故事

苏  玲

克拉玛依钻井公司

网上有一句话很流行,出自古龙、《萧十一郎》,形容奇女子,风四娘:喜欢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今天,我把这句话改一下,与新闻宣传人员共勉。——要想写出好的稿子,我们,就要感受最冷的西北风,晒最毒辣的太阳,磨最多的嘴皮子,爬最长最长的格子……
2018年初,克拉玛依遇到了近十多年不遇的极端天气,最低气温,夜间是零下36摄氏度,持续时间很长。我到玛18采访,现场人员告诉我们,夜间的低温,让温度计爆表了,温度计都测不出来,就是最低40摄氏度以下。玛湖井区的工人是在棉衣外面穿棉大衣,还要套上毛毡,几乎恨不能披上棉被子。现场在施工,那么,宣传人员也要在现场感受,最冷的西北风。
也是在年初的采访中,我才知道,原来严寒也是分级别的,零下40摄氏度以下,是极寒;零下28-39摄氏度之间,是酷寒。也就是说环玛湖井区,有一阵,白天是酷寒,晚上是极寒。在最冷的时候,如果坐在热腾腾的暖气房子里,现场发生了什么?我们看不到;现场有多冷,我们没有感受;现场的工人在想什么?我们不知道。
2月天,在玛湖玛18井区跑井,70151钻井队,往外看,是白茫茫一片,眼睛刺的发青。一下车,冷的人站都站不住,说了几句话,嘴巴都冻的疼,说话都不利索,相机刚照了两张,居然没有电了。在现场,冷的特别难受,棉工鞋里穿了两双棉袜子,还是感觉底子很凉,脚趾头就像站在铁板上面一样,特别想往房子里钻。
而上到钻台上,正是蒸汽腾腾,那一幕真是美极。
工人的话很朴实,全是大实话:他们说这么冷的天,还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活干好;我在井上多顶几天,我的同事就能多休息几天,多陪伴家人几天。
我想,平台还是最需要现场的新闻,想看一线的工人,在最冷的时候在干什么,想什么。在最冷的时候,到现场去,去观察、去采访,和他们有了相同的温度,写出鲜活的稿子,是新闻宣传人员的责任。宣传是一个大平台,一些人物稿、小故事,写好了,感动自己,内心有涌动,也能闪光发热。
无论是才入行,还是“老宣传”,每一篇稿子,都是新的一篇。用好手中的笔,爬最长、最长的格子,同行们!让我们一起加油!

17

18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19

20

署名就是责任
名字就是名片

沈生莲

青海钻井公司

时间像一把尺子,计算着每一格付出,丈量着每一步收获,也让我们对自己,对将来更加心里有数。
我认为常怀初心是根本。文章千古事,作者,不论环境如何改变,要始终不忘初心,我把这份初心总结为“署名就是责任,名字就是名片”。论其来由,我认为,阅读是读者对作者的信任,就要回报读者实实在在的好文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当用心写作的文章,被专业记者肯定时,合作的机会也就多了。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我们告别了纸和笔打交道的岁月,写作也进入了快车道。坚守初心,就是要在当下“快餐式”稿件的时代,坚持深入一线,在基层、在现场寻找有泥味、有情味、有汗味的文章。

初心

TIME——

这个汗味来自一线,也来自作者。好的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修改真的很重要。每次修改,都能发现不一样的问题。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经过12次大的修改,才正式定稿。当代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共写了四年,一稿写了一年,二稿写了三年。所以,我坚持好题材用心打磨,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没有捷径可走,也别无他法。

有汗味

就是要深入采访,深入发现、反映实际情况,研究实际问题。真实是一切新闻的“生命”,好的东西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好的新闻要用脚板,一步一步量出来,要做一个脚上永远沾着泥巴的记者。

有泥味

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我在采写《探路青藏高原》时,在干柴沟遇到了正在忙碌的翟洪强,他说:“我们的工作常常需要爬山,在高原,每爬十几步都感觉心快跳出来了,不敢多带东西,饿了扛着,实在走不动时,身上唯一的半瓶水都想扔掉”。在后来的采写中,我把他真情流露的话原样写出来,成了最能和读者建立情感共鸣的描述。 

有情味

虽然一路摸索拍摄和剪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年纪才开始学习,但我可以笑着说值得,因为热爱,我希望坚持下去,视频让生活,更回归生活,时间,让热爱,更了解热爱。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21

22

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四年,四年前,32岁的我正式开始从事新闻宣传这个岗位,从写稿子、做微信开始,从用一天写出第一篇自己署名的稿件,两天时间完成三个小时的会议纪要,三天完成一篇微信制作开始。刚开始经常因为稿件质量不高,要改上好几稿,甚至被弊,这对于三十多岁的我来说,是如此艰难的开始。但我知道,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
34岁,我开始学习如何拍剪视频。那时我还没有搞清楚光圈、快门ISO是什么。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让我对它多了一些热爱,于是我对自己说,我也要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影像记录者。

开始是因为喜欢,后来一生二,二生三,用心记录和感受,这份热爱逐渐成了习惯。 工作之余自学运镜,调色,剪辑,也因为十几斤的摄影设备腿疼腰酸,也与上百条的视频素材日夜为伴,可是不亲自跑一趟你不知道,夕阳下玛湖的井到底有多美,不到南疆不知道上一口南疆的井要从早到晚,不知道在花土沟的高原反应是那么强烈。

每当我深入基层现场,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时,每当一篇篇稿件通过新媒体传播出去时,我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新鲜感,成就感,更多的是采访对象给与我的感动、启发和激励。你看夕阳下的钻塔,生活中的你,记录之下,每个人都是故事里惊天动地的主演,在此将“记录”的伟大使命,交付你手,从这里开始,记录我们的故事。

因为热爱
我想坚持下去

褚媛媛

定向井技术服务公司

于是我第一次拿起手机拍摄,手机剪辑,2019年第一次学习PR;2020年,我拥有了人生第一台微单,第一枚镜头,第一只稳定器,慢慢地把【我想】变成【我能】;2021年考了无人机飞手证,到了最远的花土沟,在南疆第一次独立完成了无人机的飞行。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兴趣是写作的助推器

马  勇

试 油 公 司

从学校毕业到工作多年,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体重不受控制的增长。走路喘、上楼喘,就连弯下腰,都恨自己腰太厚。“我不能再这么颓废下去。”穿上运行鞋,挂上耳机,我在试油基地一天一天的刷圈数,日子久了,体重也下来了。
“你写个减肥心得呗,我们单位也有人写,还在公司网页发布了呢。”爱人提醒我,当晚,我兴奋的在电脑上敲击着心里想说的。那一次,是因为将爱好记录,写的停不下来,那也是我的第一篇报道,到了年底,竟然真的收到了稿费。
当走上班组长岗位后,我接触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与同事聊天的内容也多以工作为主。当得知有一位同事为了练习抡榔头,就用一根短节、一把榔头、一瓶水坚持了一个月,看着他依然流露出的执拗,我被打动,当晚着手写下《执拗的由壬》。真实的场景,单一的动作,以及同事间的对话,让这篇报道不同于以往,得到宣传组师傅们的高度评价。这时,我终于发现,人物采写,原来好有意思。
不同于会议、检查、培训,人物采写要求更加生动、直观,用一到两个故事反映人物最鲜明的特点,是我在采访时的主要工作。从操作手到班长,从技术员到项目经理,我从他们眼中找“亮点”,从他们身边人找“特点”。年初,西部钻探开设《西部钻探榜样》,试油公司决定选用我在西南采写时的人物稿。在西南市场的每一天,我都与试油员工在一起,看他们工作,听他们讲经验后,我就想让所有人看到,西南市场不只是表面上的山清水秀,这里的重重困难是埋在深处的,通过我的挖掘,展现西部钻探的榜样。
现在,人物采写依然是我最喜欢的写作方式,因为爱这一行,所以更加专注。

今天,我是试油公司生产服务中心宣传报道室的一名通讯员,要在12年前,我是怎么也想不到,今后会从一线操作走到通讯员的岗位。要说这里面的原因,兴趣占了重头。

23

24

我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干啥事都是直来直去,这就是我—周建玲,西部钻探新闻宣传队伍中的一员。
去年12月17日,我接到采访呼探1井重大发现的任务,快速打点好摄影包,穿戴好棉衣棉鞋,迎着窗外零下27度的严寒,赶赴呼探1井。
到达现场后,各路媒体记者陆续抵达,我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希望能第一时间发出西部钻探的声音。抓紧采访拍摄,一刻都不敢懈怠,为了拍摄点火后的火焰,我躺在近10公分厚的雪地上,坚持拍摄了20分钟,等我爬起来的时候,握相机的手指都不敢伸直,哈了几口热气,在手心手背,继续拍摄。
为了拍摄夜间井场火热劳动场景,我找到该队队长王浩文,带我从后台扶梯爬上钻台,在钻台井口,我看到大钩、吊卡上结了厚厚一层霜,我抓紧时间,从不同角度拍摄了近20张设备“雪景”,钻台上的风呼呼作响,井场上机声轰鸣,灯光拉长了每一个忙碌的身影,让寒夜的井场热了起来。

经过三天的奋战,各媒体消息陆续发布,19日晚上23时30分,我以《准噶尔盆地发现千亿立方米大气藏》向新华社上传了一组6图,20日零点05分,新华网率先签发,随后新华社面向全球全网播发,此新闻被国内外报刊、新闻主流网站等124家媒体传播,达到了传播西部钻探声音的效果。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记者的基本功。脚上沾泥土、衣帽带露水、工衣染泥浆,深入班组生活、扎根井场、记录井队鲜活的生活。为了掌握第一手素材,近三年来,每年坚持深入钻井现场采集拍摄素材,走进井场都在130次以上,采集图片都在10万张之多,不仅丰富了新闻宣传用图,而且为档案留存积累的资源,虽然累但我很开心,因为我是记者。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25

26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一个人一部手机,就是一个融媒体报道组。为适应发展需要,我不断加强学习文案撰写、素材采集、后期剪辑和制作。每到一个现场,我都尽己所能,尽力用手机、相机和录音笔,做全媒体图文和视频素材采访。因能力、经历、时间等因素限制,我做的不是很好,但我一直在努力。
在我的抖音账号“丝带飞扬”(抖音号:2073492031)里,前哨2重大发现点赞达到1.2万,今年初的开钻视频,阅读量达到3.8万,相关钻井一线的短视频阅读量都非常高,这更加增强了我学习源动力。

我是一个
没有故事的人

周建玲

准东钻井公司

唯有爱得深沉,才能一直坚持,从我开始写豆腐块、边角配图开始,坚持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把新闻的时效性视为生命,这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也是我自己的法则。
我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只知道用热爱去追求。

腾讯通闪烁的截稿信息,不断提醒着我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又来了。若不是有“记者节”这样一个时间节点的提醒,大概率是不会去主动盘算,没有仪式,一切如旧。今年,是中国第22个记者节;也是我的第4个记者节。
“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泰戈尔的这句话,我觉得是对企业专兼职新闻宣传工作者存在意义的最佳诠释。
在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铸就辉煌的印迹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印象中,或许没有我们的身影,但我们记录了那些重大事件中一个个印证公司辉煌的声影与文字,或许不一定系统和专业,但是碎片化的文字也是在记录历史、沉淀文化、传播美好、塑造品牌……
2018年5月,从一名钻井工转岗宣传岗,不懂得消息、通讯、言论的写作技巧,有了新闻题材却不知无从下笔,真是“一个愁字怎得了”。曾经看到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时间是新闻记者的情人,又是最无情的情人。记者记录、报道的是此时、此刻、此分、此秒的事情,但为记录这个‘事情’,要献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要和时间赛跑,保持新闻的新鲜度。”所以,要成为“老”记者,意味着工作需要更从容、写稿更优秀,也意味着我需要在这份职业上花费不少的时间,这些都将成为我成长的印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四年以来,回想过往,感慨颇多,有艰辛也有甘甜,有苦涩也有温暖。因为宣传工作,我常常陪伴不了孩子;因为宣传我常常失约好友的聚会;因为宣传,也常常熬夜加班到筋疲力尽……
但是,看到自己撰写的宣传稿件经过编辑老师们的精心锤炼变成黑铅字后,在现场拍摄的照片被选取刊登时,心理有种莫名的欣慰和感恩,也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耕耘就有收获。4年的新闻宣传工作,让我学会了用心去读书,用眼去观察,用嘴去沟通,用脑去思考,同时也让我学会了感恩。让我们一起努力,镜头对准一线,笔杆聚焦现场,多拍摄出精品照片,多采写灵魂文章,记录点滴,谱写企业好故事。
有人说,干好记者,要做到腿勤、脑勤、手勤、嘴勤,而我认为,除了这些,干好新闻宣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更重要的,是将兴趣保持下去, 因为热爱,所以会懂得坚持的可贵;因为向往,所以选择坚持远方;因为初心,所以只管风雨兼程。面朝太阳出发,把失意的阴影留在身后,让每一次抬起的脚尖,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

信息时代
我们都是参与者

李  涛

巴州分公司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27

28

愿我们心有所持
坚定前行

冯  红

准东钻井公司

记者节,我们的节日。
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网页上,
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
记者节,以职业为节,也为了在辛苦中感受职责。
匆忙中,一年又过去了,
放下手中的笔,细细回味,
十多年的历练,赋予了我吃苦耐劳、
坚忍不屈的性格。
造就了我恪尽职守、是非分明的品德,
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这会儿,我想说,
让我们肩负职责,脚踏实地、从容前行。
13年,面容已不再年轻,
头发也不再浓密,
青春已渐渐远去,
在还不到回忆的年纪,
回首这13年的日日夜夜。
唯感自豪的是,激情仍在,动力依然,
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

新闻是个充满挑战、需要激情、
不怕艰辛、固守职责的行业。
选择了她,
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付出和努力。
13年里,有成功,有遗憾,
有欢笑,有泪水。
但在一个充满朝气,
团结如一,力求上进,
感动常在的团队里工作,
心里是一种别样的温暖。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29

30

只有亲身经历
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罗  洋

吐哈钻井公司

吃不了苦就干不了记者,他们往往是哪里艰苦往哪跑,哪里有料哪里钻,甚至乐此不疲……为了什么?
2020年7月,吐哈钻井公司新闻报道组成员,前往位于吐鲁番火焰山脚下的吐哈油田火805井,以展现“火洲尖兵”精神为背景,拍摄一线员工战高温、斗酷暑,全力以赴保生产的画面。
七月的吐鲁番正值热高峰,火焰山地区气温更是高达45摄氏度。为了展示井队搬家的全过程,拍摄组放置固定机位,五天五夜不间断定点延迟拍摄。
要保证相机电量充足,拍摄期间不受

风吹、日晒和人为移动导致画面无法连贯的情况发生,4名摄影组成员必须在相机旁24小时轮班值守。戈壁滩上没有遮盖物,轮班人员追着临时吊来的泥浆坐岗房背阴面走,太阳是晒不到了,但铁皮房像一个大锅炉无死角的散发着热量,被夹着黄土的热风一吹,让人备受煎熬。
      在搬家作业现场,分镜头人员扛着相机,顶着阳光暴晒,奔走抓拍每个精彩瞬间。汗水顺着安全帽滚下钻进眼帘,浸透工服转眼又被晒干,留下一大片盐渍。
      因为灵感来源于现场,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下次再也不去了,真是要命呢!”每次拍摄工作结束后,大家都会抱怨。可当整理素材时,会因看到员工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画面而感到惭愧;会因抓拍到触动人心的画面感到喜悦,甚至被感动到落泪;更会因错过了细节而惋惜,摩拳擦掌的预谋下次出击。
都说记者很感性,见证了太多的感动让内心变的柔软。其实他们很坚强,每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每一张冲击视觉的图片背后,他们都是参与者。因每一次点赞而喜悦、因文化传播而自豪;因企业发展而骄傲。
致敬同行,节日快乐。

由吐哈钻井公司新闻报道组采写的图文作品《天山脚下守除夕》,荣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行业报协会联合颁发的2021年全国行业类媒体报道精品奖。这份荣誉就来源于现场、鲜活自经历、褒奖在付出。
2021年除夕,吐哈钻井公司报道组奔赴位于东天山山脉以北的吉木萨尔作业区进行采访。当时最低气温零下34摄氏度,井场外的白杨树通体冰冻,双手抹在钻杆上瞬间被粘住。 
躺在雪地里拍摄员工洗套管;爬到二层台捕捉井架工的极寒挑战;2个小时守在风雪中进行大场景延迟拍摄……新闻工作不能影响井队生产,读者看到的画面是记者反复爬上、躺下、跪倒,赤手按下上千次快门,从数千张照片中精选而来。

庆祝2021年记者节

31

32

这一路的见证与成长

陈勇  克拉玛依钻井公司

回想自己的宣传生涯,不算长,也不算短,那该从2008年西部钻探成立说起。
那年元旦后,从工作近6年的克拉玛依钻井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返回了原单位——信息服务中心开始,从经过西部钻探王茜老师的耐心点拨,在《西部钻探报》副刊发表“天路不难行”游记,到2015年支援一线时亲历上稿《西部钻探报》的“玛湖六月天,套管享受跪式服务”,到现在依然分管着新闻宣传工作的管具公司副经理,13年来,一直没有疏离过这条战线。
这期间,感触最多的是2016年5月,任克拉玛依钻井公司新闻中心副主任的三年零十个月,对我的新闻宣传工作能力有了全面有益的推促帮助和提升。
感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新闻中心这个平台,让我的新闻宣传工作视野从一个基层单位升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在多次参与或负责局处两级的技能竞赛、现场表彰和“两会”“三会”报道等工作历练中,持续丰满着自己的新闻宣传“羽翼”,拓展着自己的采编审改能力,让我从每年上千个基层来稿中初步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能通过“删繁就简”“流程再造”亦或是“精准回炉”,最后实现“曲径通幽”的稿件重生,也因此受到大多数基层通讯员的积极肯定而倍感欣慰。
印象尤深的是,2018年底至2019年初受西部钻探新闻中心指派,参与新疆油田公司对玛湖015井、沙探1井和高探1井的重(特)大发现嘉奖仪式现场报道任务。
需要我们提前一两个小时先赶至数九寒天的颁奖现场,但当时能零距离亲历见证和记录,“争先恐后”地和新疆油田公司和克拉玛依市电视台的“老记老炮们”抢抓镜头,拍留颁奖领导主持词和讲话稿的场景恍如昨日,冷的是身脸手,热的是西部钻探人矢志找油找气,力行钻探报国的使命荣光心。
还有2020年第一次疫情期间,克服了封闭在家,只能通过远程网络办公方式,没白没黑地展开疫情生产生活稿件征集、审改和上传,确保疫情宣传工作走在西钻前列的情境,至今仍历历在目,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现在,我在管具公司工作,我希望发挥我在宣传工作上的优势,带好管具公司宣传小分队,记者节,让我们一起努力!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33

34

我们是真实现场的搬运工

谢冬梅  吐哈钻井公司

提笔写感悟时,回顾着成为新闻宣传工作者之后的点滴经历,突然脑海中蹦出了一个词—小蜜蜂。哪里有盛开的花朵,哪里就有忙碌的小蜜蜂。哪里有现场,哪里就有记者。记者不就是一群追着新鲜素材四处飞的“小蜜蜂”吗?
有一句大家熟悉的广告词,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套用在记者身上,我们只是真实现场的搬运工,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真实,传递瞬间,将戈壁、沙漠、崇山里的生产画面带到众人眼前。
曾经在零下二十度的夜晚,拍摄过井队下套管作业。呼呼的寒风,钻机的轰鸣声,员工们的默契配合,行云流水的操作,感染和鼓动着我和同事的心。风吹得人脸疼手僵,我俩抱着相机忘乎所以,变换着各种扭曲姿势不停按快门,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瞬间。夜幕下的井架灯火通明,我们被这火热的场面感动,甚至舍不得离开。后来,我将这些照片给行业外的人看,他们表示,原来石油人是这样干活的,环境的恶劣、辛苦的程度远超想象。那一刻,我懂了“传粉”。
还记得第一次写新闻,被师傅否定时的茫然。通过模仿后,写出第一篇能用的稿件后,又觉得其实也不难。写着写着,发现“看山是山”的自己依然是个“小白”。多读、多听、多观察、多跑现场,慢慢的,能从一件小事上看出方向了,学会从小角度写大事情了,这才觉得自己迈过了门槛。用思路、用文字讲述最美的人、最真的事,去纪录历程,体现变革发展,原来这就是酿蜜。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35

36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经从事新闻宣传岗位已11年有余。这11年让我从一个20多岁的小伙儿走向了不惑之年;这11年让我由一名钻井液大班摇身变成了一名新闻工作者;这11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新闻宣传工作的痛与快乐,认识到了什么是责任与使命。
作为有着5年钻井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我,对钻井队有着割舍不断的特殊的感情。我喜欢跑井队,喜欢和钻工交流。每每上井听到他们朴实的言语,看到他们真诚的微笑,都会让我感到无比亲切,有种家的归属感;每每看到他们不知疲惫的身躯在钻台上推动着以吨为单位计重的立柱,看到溅满泥浆的脸和国旗红工衣,都会让我无比的崇敬,崇敬他们那种不怕脏、不怕累,舍小家、顾大家,为油而战、为油奉献的精神。

这时,我会情不自禁的举起手中的相机,用镜头记录下现场最真实的一幕,用文字书写下他们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展现在公司主页、微信平台、抖音里,让大家了解石油人的艰辛,让大家看到我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我喜欢摄影、喜欢新闻宣传这个岗位,只要我还能扛得动相机,我一定不会停下脚步,我要拍到50岁、60岁……

时光总在不知不觉间流走,岁月的车轮被时光掩盖得没有一点痕迹,我们没有任何办法挽住光阴,任凭在指尖滑过。作为宣传“新兵”,很感谢一年来小伙伴们对我的不离不弃,这对我的写作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让我有机会可以把文章呈现给每一位员工,让其感受到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
写作对我来说就是日常文字的积累,读到好文章,看到一部电视剧,我都会记录此时此刻的心情,过一段时间拿出来都不敢相信是自己当时写出来的。其实生活就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一本酸甜苦辣咸俱全的故事书,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故事情节自然大不相同,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想象,就会把生活描述成一篇篇绘声绘色的文章。我们要从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去发掘、去体会,通过平凡人物彰显企业文化与精神,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很多时候我也会陷入“无事可写”的思维瓶颈。

做有梦有盼有温度的宣传人

党双  青海钻井公司

一定不会停下脚步

从翔  青海钻井公司

平时觉得司空见惯的“小事”,很多时候就是“钻井人”工作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认为“千篇一律”的工作开展,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和视野去看待和挖掘。我们只有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对自己“通讯员”这个身份保持热情热爱,才会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在写作上,我自身还有很大欠缺,面对新形势下的发展,钻探行业需要宣传企业精神、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管理模式等,我还是更多的停留在个人的“写”中,没有更好地挖掘写作主题。很敬佩写大稿件的同事们,他们能把技术创新、管理方式的稿件写得井井有条,论据、论点鲜明,语言强劲有力,特别值得我学习。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道路没有止境,今后我会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向同事积极请教和交流,争取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台阶,也希望我们所有的写作爱好者,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把工作变成一种爱好、习惯,书写正能量,传递好声音,做一个有梦有盼有温度的宣传人。

真实是一切新闻的“生命”,好的东西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好的新闻要用脚板,一步一步量出来,要做一个脚上永远沾着泥巴的记者。

作为一名海外现场管理人员,在生产组织工作中,更易发现获得第一手资料和新闻亮点,为不错过每一个重要消息,在工作的同步,及时收集整理材料,将市场开发、生产动态、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亮点作为日记记录下来,并总结成文实现项目间的推广和共享,同时向国内发送新闻消息,为项目部做好良好的窗口效应,年均发稿量50余篇,西部钻探采用率达90%。
新闻采写中,国外不同国内,尤其一线队伍基本实现当地化的情况下,信息沟通困难,尤其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方人员基本在隔离状态下实施“遥控指挥”,但通过各种途径,对每一口井开工完钻,施工中取得的亮点,我尽量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做到总结归纳,全年对项目部重要亮点,基本做到“一个不漏”,通过宣传,更多的展示了海外的工作状态和取得的成绩,也分享了海外另类的管理理念,较好地展示了故事海外员工的精神状态。
近2年来,海外疫情形势持续严峻,在岗中方人员要面临一人多岗、难以休假等多重压力,对他们坚定的付出和勇抗疫情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一年多来,发生在项目中方人员身上的故事,我以文字的形式对多数兄弟们进行了采写报道,使国内更加清楚他们的不易,今后的工作中,我进一步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和新闻发现的能力,将国外更多的故事讲述给大家。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真实是一切新闻的生命

张晓林   青海钻井公司

发挥好现场窗口效应

李清磊    国际工程公司

37

38

从2011年起,我写稿已整整10年了。 2011年,我在40659钻井队干副队长,习惯在井场来回检查,前场后台,井口钻台,我熟悉而亲切。 
一次在浏览公司网站新闻时,我发现一篇讴歌公司员工工作、精神风貌、安全生产的稿件吸引我,打动和感染了我,当时心里蠢蠢欲动,却不会写。
从此,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井队的安全生产、好人好事等写成稿件,发到网去,让更多人看到我的名字,那是一件光荣的事。
说干就干,我看到井队安全工作做的不错,就写了一篇稿件。当时心想,如果这次不行,以后就不写了。 稿件发出后,我不停地登录公司网站查看,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第二天就在网站上看到了我的稿件,心里真高兴。公司通讯员王书芳说我写的不错,要多写现场员工的事迹。其实我知道我写的并不怎么样,但是在王书芳和井队员工的鼓励下,从此我开启了新闻宣传之路。 
那时起,不管在干哪个岗位,我写作热情极高,安全生产、优秀监督、先进榜样、小改小革,围绕主旋律,传播正能量。10年来,我去过无数井队井场,见证了无数变化,看到写,写完就发,稿件数量超过500多篇。
我热爱写作,写作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在新闻写作的道路上,我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写出更多富有吸引力,感动读者,打动读者的好稿件。

用脚步丈量钻井现场之美

艾山·艾力   准东钻井公司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39

40

谁说女子不如男

杜红菊   准东钻井公司

我叫杜红菊,今年6月开始接手东部项目部的新闻宣传工作,对一个从来没有写过新闻的我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我很倔强,也不服输。谁说小女子干不了这个工作。我知道困难多、难题多、难点多,没有优势,我还依然决然的开始了新闻宣传工作,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
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鼓励自己,默默念叨“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只有不想干的人和人的思想。”为自己鼓劲。
面对压力,我不敢退缩,利用一切时间自学和请教,有空就从公司网页、微信上学习,一个知识点一个专业术语学起,让自己的弱项强起来。
通过学习,我写稿的能力见长,渐渐地从“门外汉”,成长为能写报道、会看报表,能修改井队来稿的“才女”了,心里那个美。
在东部项目部,我要负责各类会议的组织、安排和会务,会后拿着录音笔一遍又一遍的听、记牢领导讲话,整理重点、强调要求、结合生产,确定主题,快速写稿、审稿、上传,在等待中,期盼稿件能在公司网页和微信中发布。
通过这半年的不懈努力,我深切感受到,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不易。新闻稿件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简短的一些语言要将一件事描述清楚,并且条理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才能写好,这是基本功,也是能力的综合体现。
我一直坚持,有时间就请教学习,多听多看,做个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熟悉制度、积累词汇、牢记佳句佳话,勤学习、多写稿,使自己成为一名独当一面、优秀的通讯员,为项目部的各项工作,鼓劲加油。
汗水流淌在键盘间,文字跳跃在手指中。回顾这一年,我发布了25篇稿件,加油!杜红菊。

让足迹在成长中闪光

杨占文  吐哈井下作业公司

新闻宣传工作,如同一叶风帆,为公司的发展鼓劲;如同一个号手,吹响奋进的号角。做好新闻宣传,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公司发展的每一个脚印;每一篇稿件、每一幅图片,都书写着公司发展的光荣与梦想,都是我们为公司呐喊助威的铿锵鼓声,都将成为永不褪色的缤纷画面。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以来,我进会场、走现场,看所在单位发展的点滴变化,聆听一线员工质朴却温暖的字句,我将笔触对准一个又一个“石油红”,将镜头定格一个又一个精彩瞬间,一篇篇稿件、一幅幅画面是我走过的足迹,记录下了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到过的不同地方、认识的不同的人、遇到的不同的事,而我也在这些采访中记录下在新闻宣传岗位上的成长轨迹。
每天都在接触着公司的各类人群,上至公司领导,下至普通员工,无论是领导的繁忙和操劳,还是员工的坚守与奉献,每一个人都给了我写作的激情和灵感。亲历重大事件现场,记录着企业的每一次成长历程;深入生产一线,挖掘着基层员工为油而战的故事。能够见证企业的发展变化,能够品味他人的生活点滴,这是我之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将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从事自己的工作,去挖掘他人背后的故事,因为我们有着与作家同样的求索,用真诚记录着发生的每一个瞬间,讲述着企业的故事,新故事、老故事、平凡的故事、感人的故事。
作为一名新闻宣传者,我们注定要在爬格子的生活中艰难求索,无论寒冷冬天还是酷热夏天,戈壁井场里都会留下我们的串串脚印。最寂寞的无人深夜,忠诚陪伴我们的只有炫目的灯光和滴滴答答的键盘声。有时候遇到难写的稿子,心里就像压着一块石头,就连晚上做梦也都梦到稿子,心想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又为哪般,但当稿件刊登出来,偶尔遇到员工看到稿件中提及他的名字、书写他的故事,打电话致谢的一霎那,一切释然,岗位不同、作用不同,闪光点依然不同,但终极的目标又是那么的一致,在助力企业发展中贡献绵薄之力,实现自身价值。
最后我想说,衷心感谢每一位曾经批评或支持我的人,正因为有了他们我才得以成长。

最怕的“没啥,都好”

刘琰琛  吐哈井下作业公司

真实记录工作生活,让所见所闻成为报纸、新媒体中出现的铅字印刷体,让所接触的人物和故事以最接地气儿、最贴地皮儿的形式被记录留存下来是新闻人最激动的样子。但新闻宣传工作者也有“最头疼”的事情。当我刚刚成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的时候,常常苦恼“在现场把天聊死”,很多时候我能够体会石油人身上不怕苦、不畏难的精神作风,也想用自己的笔尖将感受到的酸甜苦辣记录下来,去深挖石油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但往往还没开始就已结束。但一次现场采访的“随便聊聊”,让我找到了采访到“干货”的兴奋感,更感受到了普通石油人对“我为祖国献石油”这一使命的担当尽责。

那一次,鄯善连下了一周大雪,分外寒冷,我乘车前往玉东,去采访已在重点井驻扎了数月的试油队,车子在白雪覆盖的路上走走停停,颠来颠去,驾驶员师傅说往常这条路就不好走,连下大雪,路面积雪难清,道路就更加难走了。
我带着“大雪纷飞、异常寒冷,井上还施工吗?”这样的疑问,强忍晕车的难受感觉,在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下车,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数十名“黑红工服”在白雪皑皑中跑跑停停,干的热火朝天。我快速拿起手中的相机抓拍了几张,发现我镜头的师傅们一下子变得拘谨,但依然格外热情。
“小刘,这大雪天你咋来了”顺着声音寻去,我一下子没能认出这个招呼我的人是谁,走近一看,鲜红的工服上沾满了油渍,脸上的胡茬和憨厚笑容组合在一起,有点心酸,但温暖明媚。这是吐哈井下试油队干部,平时在工作中我们有过交集,但此情此景下的他和我记忆里那个干净干练的人相差甚远。“王队长,我来采访一下这口井的情况,您给我讲讲在这次施工中咱们克服了哪些困难?”“没困难!”王队长用三个字就终结了我的这次采访。再让他多说几句,他就是“没啥,都好”。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送饭车到达了井场,王队长安排干活的师傅们分班轮流去吃饭,大家伙有说有笑地围在一起,就地蹲着吃了起来,我摸着“温热”的餐盒,内心情绪复杂。“天气太冷,加上路上不好走,这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井上热度就有所打折,但大家围在一起吃饭的心是火热的,好好吃饭,加油干活。”王队长看着我笑眯眯地说。是呀,“好好吃饭,加油干活”这八个朴素的字眼不就是井场上的石油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最实际的行动!
通过现场采访,我亲身体验了生产一线石油员工的甘苦,给了我很多写作的素材与灵感,让我学会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用嘴去沟通,用脑去思考,同时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无私奉献和对工作的感恩与敬畏,当我看到自己撰写的宣传稿件变成黑铅字,当现场拍摄的照片被选取刊登时,我内心无比骄傲自豪。
“新闻源于现实生活”,新闻主角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我会继续努力,用镜头记录工作,记录生活,记录点滴……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41

42

陈方的“一点”经验

陈方   试油公司

陈方,试油公司测试分公司试井队副队长,连续多年,我都是试油一线宣传的支持者与爱好者。对于企业宣传,我有“一点”经验。
一点用心 。用心就是责任心。兼职通讯员都有着本职工作,有人文笔优良,有人只为了完成任务。而我,就是以第二个身份入门的。 
理科生,“文字”不是强项,但领导交代的事,我把它当成工作来做,所以有生产报道写,有文件传达写,有员工学习写,有企业文化写,写的量多了,公司管通讯报道的师傅也时不时鼓励。
“有通讯宣传任务了,再找你约个稿。”这个自信心建立起来了,原来自己写得还可以。
“公司宣传组发现你不错,请你来上兼职通讯员培训班。”我发现写作水平提高了。
只要认真对待工作,并且用心去做,写作就是这样。
一点借鉴 。写着写着就笔下生花、斐然成章?不!有人问我,是怎么从三段式百余字写到千余字的报道的?英文“copy”,中文“借鉴”。 
公司网页有大量同类型的生产报道通讯、企业文化宣传的报道,他把公司网页版块上“更多内容”最新部分阅览阅览,我不但报道写作更详实,而且开展工作也有了抓手。
初期的借鉴、模仿是为了建立信心,不管什么内容,相信自己能写出来。然后坚持写不同类型的报道,甚至也可以在西部钻探、新疆油田公司寻找资源。
一点运气 。我真正接触宣传报道是在进入试井队的第二年,因为岗位,所以便一步步开始写作。 
2017年,试油公司进行“光面电缆直读试井工艺”的试验推广,他作为分管电缆业务的副队长,非常清楚该工艺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前景,所以“落笔”成章,报道数量数不胜数,大多数也都上了西部钻探、集团公司网站,甚至中国石油报版面。一些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技术名称,他都采用最简洁朴素的语言,让大家看的懂,想得明白。
我觉得兼职通讯员要挤出业余时间来写稿,时间就像棉花里面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只有多写才能积累基本功,不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今后,我也会鼓励身边的同事们积极参与。因为企业文化建设事关每一个员工,是应尽责任和义务。
在此秀一波:大国工匠谭文波是我的师傅!这一点,不仅让我在工作中感到自豪与骄傲,更让我随时以师傅为榜样,师傅说:“干一行爱一行,攻一行精一行”由此,也激励了我不断在包括生产、宣传等在内的各个岗位上努力前行!

李红超的“一点”感悟

李红超   试油公司

我叫李红超,来自试油公司,目前在西南试油分公司担任压裂队队长一职。
参加工作以来,因为生产施工和小改小革等慢慢开始写一些通讯报道,从会议到活动,小生产现场到设备革新,从生产问题处理到论文发表。在参加驻村工作期间,我主要负责宣传工作,自己对写作和宣传有一些感悟。
首先,应该具有独到的新闻视角,深入一线挖掘有价值、主流的新闻素材,在不断修改完善中提炼总结、将新闻主题得到升华,内树精神、外塑形象。
其次,对于突发事件、大事件做好时效性、准确性地跟踪报道,特别是对于技术创新、解决现场因难杂症,提炼解决难题、生产问题的方式方法,形成独到的具有推广价值和意义的总结能力。
最后,就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趋势,有针对行的使用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将公司的人和事,公司的正能量传播出去,讲好中国石油故事,发挥媒体人的应有作为。
在记者节到来之际,祝福奋战在一线的记者和新闻人,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平安顺利!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43

44

时刻不忘身份,落笔不忘职责

郭科磊   固井公司

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文字、图像中;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作为一名通讯员,穿梭于一线工作地和办公室之间,反映一线员工辛勤劳作,抓到新闻“活鱼”,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公司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书写着公司的光荣与前进道路的艰辛,勾画出永不褪色的缤纷画面。
记者节,以职业为节,为了记者的光荣,也为了光荣之后,脚步更从容。我是幸运的,因为成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正在发生。在建设“两院四中心”、公司升级转型中,我们满怀热忱、用心记录,共同参与公司的改革发展,见证公司日新月异。
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反映一线员工生产状态,也是提升公司核心竟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公司各项专业领域快速发展,获得重大突破,新闻报道任务十分繁重,应对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我们与公司党委、党组织持续高度一致,及时、准确、圆满完成每项报道任务,将公司发展主要路线、重大突破、品牌亮点传到每位员工,凝心聚力。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们深深懂得,对新闻工作的尊重和认同来自这份职业的特殊性,更来自于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职业道德操守。为此我们时刻不忘身份,落笔不忘职责。

我是一名新闻宣传的新兵,今年3月才加入新闻宣传的大家庭,收获很多,感怀不少,我很庆幸、也很感恩。新闻宣传是个点亮光荣与梦想的工作,我们用心灵感悟生命,用笔尖书写伟大。
在别人眼里,新闻宣传工作者是一个光鲜亮丽、人人羡慕的职业。参加会议多、采访报道的人和事多,认识的人也多。好多人只看得到好的一面,但看不到新闻宣传工作者的艰辛和烦恼,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写一篇新闻报道,只要几分钟或半小时就能完成”。其实,新闻宣传工作是最考验人的,要求很严谨,新闻宣传是企业的粮草、喉舌,新闻宣传者更是要严之又严,慎之又慎。
我将时刻牢记公司宣传工作的各项要求,努力完成公司宣传各项任务,抓心意、找亮点、求突破,用不懈的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宣传通讯员。

李美萱  定向井技术服务公司

点亮光荣与梦想

45

46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我是一名兼职通讯员,写稿的过程中,时常觉得一个好的标题犹如一个人的外貌,因为“没有人会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有趣的灵魂”,所以如何想到一个好的标题常常是我在写稿时最苦恼的事情。
我经常因为绞尽脑汁想一个好的标题而失眠,有时甚至昏昏欲睡间蹦出的标题都会让我一下子惊醒,然后赶紧记下来,生怕自己提笔时再忘记。
我曾经写过一篇叫做《三颗岩屑,一个故事》的文章,主要想表达实验检测技术对单井完钻的重要指导意义。当时我们的技术人员要在12小时内完成检测,结果要的急,岩样送的少,而做成检测薄片样品技术要求又高,这给技术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对这样的戏剧化冲突,我在想用一个怎么的标题才能恰如其分地展现有限条件下及时反馈结果并给出指导性意见。

三颗岩屑决定一口井的命运,于是乎我觉定用数字的对比感来命名这篇文章,引起读者好奇的同时再娓娓道来当时所发生的一切。
一篇文章因一个好的标题开始,一个好的标题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点睛之笔,毫不夸张地说标题起好了,文章也就完成一半了,在好标题的加持下,内容会如泉水般涌出来。
《胡师傅笑了》、《张小虎,做呼6井上最靓的仔》、《小小及时雨,解决大问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做一个“标题党”,用新奇的标题记录美好的故事。

深秋的落叶一片片飘落肩头,让人驻足凝思。
突然想起在一个课堂,一位摄影老师向我们展示他拍的许多一线石油工人的照片。当一幅幅人像在我眼前掠过,有他们布满沟壑的脸庞,有他们皴裂的沾满油污的双手,有他们爽朗的大笑,有他们深蹙眉头的忧愁……老师一边展示,一边讲解他在哪如何拍下这些照片。不知为何,我的眼泪悄无声息地流淌下来。
我是被他们感动,还是联想起自己呢。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也许是这些照片瞬间将我拉到那个环境,我看到他们将青春留在了那里,也看到了我自己。
我记录自己,也记录他们。我写过一位叫古丽的年轻服务员,她是充满朝气而快乐的,井上的工作换来她一份稳定的收入;写过一位退伍转业在井队工作的司钻,他努力上进,给我讲他当兵的故事;也写过一位幽默聪明的泥浆大班,在井场门口巧妙地绑了根秋千,是我们每天下班前独一份的快乐。他们在枯燥的野外生活里,给我带来一丝光亮。
记录他们,看到自己,生活好像有了新的期盼。

记录他们,看到自己

魏艳红   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庆祝2021年记者节

标题党的不眠之夜

经俭波   地质研究院

47

48

难忘二三事

关慧玲  吐哈录井公司

加入西部钻探通讯员大家族已四年有余,白天背着相机跑现场,夜晚坐在电脑前写报道是我们的常态。有人说,放着第二天写嘛,我只能笑笑不说话,那种采风结束后立刻码字的急迫心情只有“同门”才能理解。
这几年采访了我们单位很多人,有表面健谈内心细腻的,有不善言语要去挖掘的,我也逐渐变成了一个自带社交活泼症属性的小编,带着问题和“目的”去一线,带着新鲜热乎的素材再回到工作岗位。
有一年端午节,我跟随慰问去了吐哈区域东储1-6井,虽是节日当天,现场的作业人员却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这个录井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录井队长李开荣是青年技能专家,他带领的青工创新QC小组在2021年集团公司QC成果评审中获得一等奖荣誉。我们的到来让大家内心充满喜悦,吃着保温桶里热腾腾的粽子谈着工作生活,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个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脑海,回去后就写了《端午节我在岗》这篇报道。
魏剑波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位录井队长,说熟悉是因为常联系,说不熟是因为同在一个单位,却没有见过面。第一次听到他就被深深“吸引”了,主动转岗、8个春节没回家、坚守塔里木10余年等等信息抓住了我的眼球,之前有过一次去塔里木采风的经历,让我更加想了解这个市场的录井人。他不善言谈,我的“一腔热血”有些让他不知所措,加之他所在的克深区域没有信号,我与他基本是微信或者QQ联系,反而用聊天的方式渐渐得到更加丰富的素材内容,于是撰写了《【录井榜样风采】魏剑波:立足岗位勇担当 以身作则树榜样》。后来因为要做优秀党员展板,我再次联系不到他,原来他又去了一个没有信号的地方(玛东6井)。我不由的感叹说,他怎么总是在没有信号的地方,很快脑袋里的感慨转化成了文字,就有了《那个没有信号的地方》这篇报道。
前段时间,我了解到分公司有位同事的媳妇快生孩子了,他却迟迟还未赶回家,因为井马上打到目的层了,卡层工作交给别人他不放心。平台上所有人问他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陈金喜,你着急不!”我打过去电话,这个憨厚的甘肃汉很实在的说,这个平台他是最熟悉的,只有把手头工作安排妥当才能安心回去照顾老婆孩子,一切都会顺利的。电话采访结束后,我和这位同事的对话一直回响在耳边,这不正是“小人物”拥有“大能量”的好题材吗?心里想着一定要把这种正能量很好的宣传出去,于是撰写了《陈金喜,你着急不!》。
就我自己的写作感受来说,能够吸引人、打动人的报道通常都是一气呵成,重要的是得抓住亮点,新闻的魅力就在于发现。我热爱我的工作,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历练和成长,希望今后还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用一支笔描绘吐哈录井人的美好明天。

庆祝2021年记者节

50

继续讲好钻探人的故事

王梓颖  钻井液分公司

作为一名在宣传战线上工作近3年的新兵,我在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钻井液公司自成立以来发展的每个脚印,同时我也在一次次采访中收获了自身的成长。
记得刚干新闻宣传工作时,正值钻井液公司成立初期,没有基层通讯员队伍支撑,自己也是一名新兵从未接触过这项工作,那时只能用两眼一抹黑的状态来形容, 每天“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这两大难题犹如一座大山摆在我的面前,让我无所适从。在工作压力的驱动下,我找到了一个笨办法——模仿,我开始在各大网页上有意识的搜集好新闻,分门别类建立文件夹,学习新闻写作手法。可幸的是,在当时也得到了很多良师益友的指导,短短几个月,作为新闻宣传“小白”的我,在文字和内容上的把握有了明显的提升。今后我还将坚持守正创新的要求,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继续讲好钻探人的故事。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49

52

曾经,为了逃避写作文、咬文嚼字,我毅然选择了理科,归根究底还是懒惰在作祟,懒得思考、懒得动笔,在我看来不经思考写出来的文章既没有灵魂也没有魅力。世界是公平的,早年欠的账到了还的时候,2017年我走上了宣传这条“不归路”。
虽不喜欢,但必须干好,这是我的信条,也是逼我进步的“荆条”。从业5年,通过自己的摸爬滚打总结出“四多法则”治好了我的“懒癌”,写作水平也逐渐提升。
多写,练笔培养自信。想写好文章重点在“写”,得多写,我们大部分通讯员都不是科班出身,虽然刚开始写一篇稿子会被改的只剩只字片语,但只要我们坚持不停的写、不停的改、不停的总结经验,终究会“出手成章”,看着公司网、集团网上的稿件越来越多挂的自己的名字,成就感油然而生,写作信心就出来了。

多看,积累写作素材。新闻写作要有素材的支撑,通讯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多看,提高观察力,增加新闻敏感性。大新闻往往来源于身边的小事件,通过“以小见大”方式来实现,比如工作中的一个小举措、小变化、微创新等等司空见惯的事,在有心观察、细心积累的通讯员眼中就会变成闪闪发光的写作素材。
多想,“淘”出新闻亮点。多想不是钻牛角尖,而是在手中大量素材中理出写作的思路、方向和主题,还要认真思考用什么表现手法、框架结构来撰写一篇能吸引眼球的新闻,如何准确地表达出写作的情感和目的,让读者能通过简单文字深入了解新闻中所蕴含的内容。

多读,开拓写作眼界。多读书读报不仅能扩充知识量,更重要的是能开阔眼界。在写作时既有知识的支撑,还可以从多个角度看事情,从多维度写出真实客观的新闻。经常读书读报能掌握最新的主流声音,可以启发思路,发现素材,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方法。
作为一名通讯员,要想写好一篇立意新颖、影响深远的新闻稿件,不止要多写、多看、多想、多读,还需要有发现新闻亮点的眼睛,结合宣传写作技巧深度思考,始终保持新闻宣传热情,为全面展现工程院的科研、生产成效,传播正能量努力奋斗。

庆祝2021年记者节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51

我叫王立东,1988年出生在甘肃玉门一个普通石油家庭,由于从小受到家庭和环境的耳濡目染,在我看来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投身石油行业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
刚来单位的我被分配到了基层研究所,从事钻井液的技术研究和现场技术服务工作,2019年7月被调任办公室。
从小靠“数理化”打天下的我,现在要从事不太擅长的文字宣传工作,这让我犯了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历练,我的撰稿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后来,我越发明白一个道理,要创造出优秀的宣传作品,不能只趴在办公室桌前写,更应该多到一线、基层去走走、看看,采集新闻素材。可由于平时自己还要兼顾大量的办公室事务工作,经常出去采写成了奢求,这让我又犯了难。我转变思路,心想既然不能亲眼看,总可以亲耳听吧。
从此和一线人员“煲电话粥”了解现场情况成了我的工作日常。而为了不错过每一个工作亮点,我还有一个小窍门,我每天都会去看看院生产日报表,通过报表来了解重点井保障、新工具试验的现场动态,这样就能不放过每一个亮点工程。同时,我还时不时推出一些系列宣传策划,着力挖掘宣传亮点,力求撰写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稿件。
最终,经过我和大家的努力,工程院近钻头方位伽马导向系统、XZ系列个性化钻头、全过程精细控压钻井系统、MSE优快钻井技术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通过我们手中的笔和相机,被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我们真正让新闻宣传起到了对外展现实力的作用。
而我作为工程院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讲述好工程院故事,传递好工程院声音,展现好工程院精神,既是一份职责、更是一份担当。

成长回忆录

王立东  工程技术研究院

宣传治懒癌

钱莉莎  工程技术研究院

54

庆祝2021年记者节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53

那年,那季,那少年!我成为钻井队一名钻工,头戴钢盔创天涯,一把榔头战风寒,曾经因为热爱钻井而自诩为“飞翔的榔头”的我,从95年新疆戈壁到2021苏里格沙漠,在我工作的岗位上同时望肩负着基层通讯员的工作任务,通讯员成了我向外展示基层信息的第二岗位。
做为通讯员,无疑要求我平时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书籍文件,了解公司工作要点和重心,既要注重政治理论又要学习通讯报道专业知识。很多时候为了亮点工程通讯报道,就需要深入现场一线体验。记得刚到苏里格气田分公司担任安全监督的时候,苏19区块做为分公司重点开发的区域,部署了第一口水平探井,这口井的意义对于分公司来说是开拓新区块油气上产的“风向标”。受部门委派,我入驻钻井现场,一边做现场安全监督,一边做新闻通讯采风。三月春暖花开,清新的空气被前鄂尔托克旗的沙蒿气味掩盖,春风却混杂着毛乌素沙漠独特的沙粒,向远道而来的我猛烈的“亲吻”。鼻炎使我“感恩流涕”,青春痘在我“不惑之年”人的脸上肆虐蔓延,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看到了苏里格最美的“中国红”,苏里格石油人!
他们,是“根植于荒漠沙柳精神,方气必争的狼性文化”精神的有力诠释!我没有理由埋怨和拒绝,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监督兼通讯采风中,从施工安装,调试,开钻,全程现场记录施工节点时间,拍摄员工风采,和员工同吃同住同谈一个话题同唱一首歌,了解工程难度及员工最想表达的心声。

铁肩担道义 镜头写发展

何海兵  苏里格气田分公司

经过半个月现场蹲守采风,“苏19第一口水平井鸣机开钻”的报道登上了公司网页头条。那时那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铁肩担道义”的深刻含义。
做一个基层通讯员,对于第一次写新闻作品的我来说,总感到自己胸中无墨可泼,无言可述!现在的我不妄想自己写的东西有多么的精彩绝伦,高等大雅之作!提高新闻写作的兴趣是我现在的任务。好的通讯报道就是对石油人精神的提炼和诠释!我没有理由拒绝!

要发现美  去用心写  才乐意看

陆芳芳  物资采购中心

我是物资采购中心青海物资共享服务站通讯员陆芳芳。我的工作地点在青海省海西蒙古自治洲茫崖市,这里高寒缺氧,平均海拔2900米左右。
作为一名长期服务在一线的物资保供通讯员,感悟最深的是两个变化:
从“无事可写”到“有事就写”。青海物资共享服务站作业环境单一,人员固定,工作重复,生活枯燥,写通讯报道对我而言难之又难。最初,我写通讯报道就围绕党支部、安全、廉洁等专题学习,领导要求写什么我就写什么,自己主动写感觉就是“无事可写”。转变的开始是2018年来,我每天点击西部钻探公司新闻主页,发现每个单位更新新闻速度特别快,可写的点特别多,我就思考,他们是怎么写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就到厂区,留意观察每个岗位,留心大家岗位都做什么、怎么做,我开始从怎样发料、怎样核对出入库等这样司空见惯的小事小细节写,半年后,我发现人物、环境、业余生活等题材都可以写成稿件,这样一来可写的内容多了,能写的也多了,成稿的自然就多了。

从“按部就班”到“独出心裁”。思想有深度,稿件质量才会有高度。有了方向,我就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但写好、大家愿意去阅读才是基层通讯员的落脚点。我开始关注网页新闻上同一题材的新闻结构,留心作者的用词和分段,学会了从注重细节的对话、工作的一举一动场景去写,稿件的结构开始有了变化,人物的撰写不再是按部就班,而是写出了自己想要宣传的内容,这样阅读量也提高了。
当然,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喜欢演讲、唱歌、舞蹈等,陶笛携带方便,所以在花土沟我每天都会坚持吹陶笛,近四年来,我先后荣获全国“陶笛之星”独奏铜奖、优秀奖,第四届香港陶笛公开大赛合奏组银奖等荣誉。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