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23年第2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3-10-20
160

 录

02

行业动态

03

新技术应用

04

技术访谈

01

法律法规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管理办法》 政策解读

行业大事件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孪生运维管理平台(节选)

广州地铁集团数字化转型探索与思考

南京地铁智慧车站建设探索与思考

武汉地铁NOCC客流预测系统

道岔故障诊断与分析设备研发

受电弓碳滑板数字化成像测量工装研发

新线 DCC布局

站台门和列车车门故障对位隔离功能

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员工技能 ——贺祖团技能大师工作室

打造职工成长的“练兵场” ——代喜胜职工创新工作室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制度,指导各地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工作,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日前,交通运输部对《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和《城市轨道交通正式运营前和运营期间安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2项《暂行办法》)两个文件进行了修订整合,印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管理办法》
政策解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管理办法》

营安全评估管理办法》(交运规〔2023〕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现就《管理办法》修订背景及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修订背景

      2019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项《暂行办法》,为有序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把好运营安全关口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吸取“7·20”郑州地铁淹水倒灌事件教训,交通运输部对《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增加工程项目防洪涝专项论证材料等相关要求。
      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正式运营前和运营期间安全评估工作相互衔接,有关评估要求具有较强关联性,为统筹安全评估管理工作,对2项《暂行办法》进行了合并。同时,吸取近年来发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险性事件教训,结合行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实施等要求,对管理办法部分内容作了修订完善。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共8章50条,包括总则、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正式运营前安全评估、运营期间安全评估、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相关要求、运营安全专家、附则等章节以及3个附件(初期运营前、正式运营前和运营期间安全评估报告的基本格式要求)。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进一步完善安全评估前提条件及相关要求。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完善了安全生产“两类人员”考核、人防验收等安全评估前提条件。明确了分批分段开通的线路正式运营前安全评估要求。
       二是进一步强化安全评估工作要求。做好与新出台相关标准的衔接,将关键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或使用环境变化等纳入针对性安全评估。优化运营期间安全评估周期要求,提出各地可根据线网状态灵活确定评估周期,守住安全底线的同时提高评估精细化水平。
      三是进一步规范对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和专家的要求。提出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和专家与被评估单位、项目之间的回避原则。明确省级和城市级主管部门对安全评估工作的监管职责,强化对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的监督。

      为吸取吸取近年来发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险性事件教训,结合行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交通运输部对《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我们对《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梳理、对标。本次修订进一步完善安全评估前提条件及相关要求、强化安全评估工作要求、对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和专家的要求,为有序开展运营安全评估、把好运营安全关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出自交通运输部官方网站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行业大事件

上海地铁乘客腿卡入站台门与车门之间缝隙事件

     2023年9月11日、17日,上海地铁连续发生2次乘客不慎踩进列车与站台缝隙事件,车站工作人员接报后赶赴现场使用扩张器帮助乘客脱困。
     事件原因为上海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缝隙较大,乘客在上下车时未注意缝隙造成本次事件。

韩国京畿道盆堂线地铁站内自动扶梯逆行

     2023年6月8日,韩国京畿道城南市盆唐区地铁盆唐线薮内站2号出口上行的自动扶梯逆行,导致14名乘客受伤。
     据悉,韩国地铁内的自动扶梯每月都会进行检查,该站自动扶梯在上个月的检查中没有出现异常。地铁司法警察队和韩国电梯安全公团计划通过目击者陈述及事故现场监控视频分析等,调查事故原因。警方初步认为事故是由机械缺陷引起的,并计划进行现场鉴定。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泰国机场自动人行道夹人事件

港铁车公庙站列车疑设备故障冒烟事件

      9月14日早高峰期间,一辆港铁列车停靠屯马线车公庙站时,突然冒出大量白烟,车厢、月台烟雾弥漫,一时间仿若“仙境”。港铁安排约500名乘客疏散。大约一小时后,消防将烟雾扑熄,目前故障原因正在调查中。

     6月30日早上8点30分左右。泰国曼谷机场一名女游客在4号登机口和5号登机口之间的自动步道时,发生意外。女游客被自己的行李箱绊绊倒后她摔在传送带上,传送将她的左腿卷入了自动人行道中,左腿的肌肉、肌腱被在拉扯中撕裂,左腿膝盖以下部分全部被截去。
      经后期事故分析,当受害者在梯级踏板上行走时,固定踏板的四个螺栓中的三个螺栓脱落,梯级踏板松脱沉降导致本次事故的发生。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平台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文章立足数字孪生理念,围绕BIM、GIS、IoT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构建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孪生运维管理平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在城市建设和治理领域,积极整合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等新兴技术资源,持续推进城市建设与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已成为行业共识。在此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融合新理念、整合新技术。
数字孪生理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Michael Grieves提出,近年来在BIM、GIS、IoT等现代信

1

背  景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孪生运维管理平台(节选)

     数字孪生理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Michael Grieves提出,近年来在BIM、GIS、IoT等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这一理念受到广泛关注。数字孪生是对物理实体进行数字化模拟,实现在虚拟环境中对物理实体的实时监测、预测和仿真,并通过数字化描述、数据整合分析及决策迭代优化,赋予物理实体新能力或对其能力进行拓展。
       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运维在安全、质量和成本方面的刚性需求,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平台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此,本文立足数字孪生理念,围绕BIM、GIS、IoT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构建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孪生运维管理平台,介绍其总体设计、关键技术及实现的功能,以期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2

平台总体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孪生运维管理平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智慧运维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为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提供强大支持,赋予企业多维度分析各类资源和资产的能力,帮助其实现高效管理和智能决策,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效率。本章将对该平台应满足的核心需求及架构进行阐述。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2.1核心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孪生运维管理平台设计需满足以下核心需求。
   (1)管理维度优化。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结构相对扁平,主要依赖台账与流程进行管理。面对复杂运维任务时,此管理方式低效和有信息壁垒的弊端就会显现。为避免上述问题,平台应优化管理维度,采用灵活的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级,提高运维人员工作效率,并实现不同层级间信息的畅通交互。
   (2)数据查看可视化。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系统存在数据看板不足、展示方式单一、可视化程度有限的问题,难以使运维人员实时了解设备状况及运行状态。为解决上述问题,平台应充分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动态数据的实时获取和设备状态的可视化展示,帮助运维人员快速掌握设备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

能力,帮助其实现高效管理和智能决策,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效率。本章将对该平台应满足的核心需求及架构进行阐述。

握设备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
     (3)管理流程自动化。传统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中,采购、库存、维修、保养等资产管理流程相对独立,数据关联较弱。平台应整合这些流程,实现数据关联与流程自动化,以减少乃至规避人为错误,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4)资产档案精细化。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资产档案管理较粗糙,导致设备详细信息的缺乏。为提高资产管理精细度,平台应为每个设备建立详尽的专业资产档案,包含出厂信息、检修历史信息及相关图片、视频等全生命周期数据,以便于运维人员查找分析设备资料,提高工作效率。
     (5)诊断决策专业化。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应用较少,其在专业诊断与辅助决策方面的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掘。平台应提供专家在线诊断等服务,具备自动生成多种类型报表的功能,以协助运维人员做出专业、准确的决策。
    (6)数据规范标准化。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系统存在故障数据标准化程度不足、缺乏统一数据规范的问题。平台应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与规范,以消除数据孤岛现象。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为提高可扩展性、易维护性并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孪生运维管理平台分为4层,即采集接入层、数据支撑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交互层(图1)。

2.2平台架构

     (1)采集接入层负责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包括既有系统数据接入和新增数据结构化。既有系统数据接入涵盖轨旁声学监控系统(Trackside Acoustic Detection System,TADS)、地铁弓网在线监测系统、地铁工程车安全行车监控系统等企业已有系统的数据。新增数据结构化是将通过IoT感知采集、人工数据采集、语音输入识别等方式收集到的数据结构化。在这一层,需要进行相关接口开发、数据标准制定、IoT设备空间定点定位等基础工作,并保障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2)数据支撑层的主体部分是大数据湖,其中的数据按性质分为模型数据与业务数据2类。模型数据涉及GIS模型、BIM模型、点云扫描模型等通过各类技术手段获取的模型。业务数据则包括建设数据、维修数据、设备参数等企业业务相关数据。在这一层,需要进行模型数据与业务数据2类数据之间的对齐工作,并明确与应用服务层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关键问题。
(3)应用服务层由业务服务库、孪生服务库和决策服务库组成。业务服务库负责提供资产台账、

感知采集、人工数据采集、语音输入识别等方式收集到的数据结构化。在这一层,需要进行相关接口开发、数据标准制定、IoT设备空间定点定位等基础工作,并保障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2)数据支撑层的主体部分是大数据湖,其中的数据按性质分为模型数据与业务数据2类。模型数据涉及GIS模型、BIM模型、点云扫描模型等通过各类技术手段获取的模型。业务数据则包括建设数据、维修数据、设备参数等企业业务相关数据。在这一层,需要进行模型数据与业务数据2类数据之间的对齐工作,并明确与应用服务层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关键问题。
(3)应用服务层由业务服务库、孪生服务库和决策服务库组成。业务服务库负责提供资产台账、合同信息、维修信息等各类业务信息服务。孪生服务库则提服务库组成。业务服务库负责提供资产台账、合同信息、维修信息等各类业务信息服务。孪生服务库则提供全线浏览、隧道浏览、车站漫游等对模型和数据进行虚拟映射的数字孪生服务。决策服务库涵盖预防性维护、设备管理优化、人员调度优化等利用企业知识库进行科学决策的服务。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4)用户交互层包括客户端、网页端和移动端,可实现同源数据一体展示与用户交互。该层与各层之间采用公网和内网连接。为改善用户体验,该层的设计需要关注易用性、交互性等方面。

关键技术分析

3

     数据的提取、转换、加载(Extract-Transform-Load,ETL)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孪生运维管理平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可高效处理不同来源的数据并将其统一格式化(图2),以实现数据的融合与实时同步,为实现各种应用功能奠定基础。

3.1数据的提取、转换、加载技术

       在数据采集与接入(E)阶段,平台会从多种来源收集数据,包括既有系统数据(如设备运行状态数据、信号系统数据)、第三方数据源数据(如气象、交通、人流信息等)、IoT感知数据(通过传感器与监控设备采集的实时数据)、人工采集数据,以确保获取尽量多的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信息,为后续分析和优化做好准备。
        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T)阶段,平台会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去除异常值(如设备误报数据)、填充缺失值(如因网络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规范化(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统一成标准格式)、多维属性集成(将不同来源数据整合到统一数据结构中)等操作,以确保后续分析和优化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准确、完整、一致。
        在数据融合与实时处理(L)阶段,平台会利用时序数据库(如InfluxDB等)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这类数据库可有效处理大量实时数据,并保证数据查询的高效性。在这一阶段,数据交换采用JSON、XML等通用数据格式,以及MQTT、CoAP、HTTP/HTTPS等实时通信协议,以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间快速、准确传输。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三维可视化与虚拟仿真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孪生运维管理平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可将数据以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并提供沉浸式的交互体验,为运维管理提供直观的决策依据。 例如,实时渲染引擎(如Unity 3D、Unreal Engine或CryEngine)能够呈现出逼真的物理效果,展现与现实世界相近的仿真环境。平台客户端的虚拟仿真功能就是在对实时渲染引擎进行大量定制化开发的基础上,利用其对物理实体进行数字化模拟(图3),为用户提供高度真实的视觉感受和沉浸式的交互体验,从而使用户可

3.2三维可视化与虚拟仿真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孪生运维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景数字孪生、结构监测数字孪生、设备资产数字孪生及应急场景模拟等关键功能,充分发挥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的巨大潜力,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的各项需求,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智慧化发展。

■本文出自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公众号

以深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的运行状态,直观感受各种设备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控和优化运维管理流程。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广州地铁集团数字化转型探索与思考

       从2000年以来,广州地铁集团一直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思路,总体部署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第一轮规划建设,全面建成EMIS系统,有效支撑公司一体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第二轮规划建设,重点关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搭建了资产一体化管理平台,第三轮规划建设,匹配大线网形成的大建设期,搭建了工程建设一体化管理平台;及时跟进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推出了面向乘客的移动端APP;建成了国内城轨行业首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并率先实现多元化支付。
数字化时代需要辩证地看待信息化和数字化,找准新的发展点,踏稳新的转折点。一方面,要以面向未来的视角来审视和处置以往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历史存量问题,另一方面,要总结应用以往成功的规律和经验来指导数字化时代的前行方向。这是一条继往开来的道路,要实现从信息化转向数字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处理好传承与创新。

01信息化建设模式要从规模化建设向高质量建设转变

      广州地铁集团20年的信息化投入,建成了多达上百个信息系统,信息化覆盖面很广,但这些系统和业务上互相独立,系统之间数据也未联通。因为在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里,信息化需求是基于行政组织的职责边界提出的,信息系统割裂建设,数据难以联通,本质上反映的是业务之间未能有效协同,业务的流程并未真正被信息化。在这样的建设模式下,信息化业务整体呈现出由人来衔接系统、功能调整滞后于业务变化、信息流滞后于业务流和物流的状况。
        企业要改变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就需要从根本上反思几个问题:“企业的服务对象是谁?”、“为什么要建系统?”、“要建什么样的系统?”。无论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企业信息化服务对象要从职能管理功能为主转为面向业务主体为主,建设的系统应该要支持业务主体目标的达成,能助力业务运作效率提升、作业成本下降,是能让用户觉得便捷易用体验好。建设的系统不仅仅是响应需求,更重要的是必须要瞄准企业战略方向,助力业务发展目标的达成,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必须从规模化建设向高质量建设转变,主动响应和应对新时代的号召。
广州地铁集团近几年围绕新兴数字技术如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探索,经过三年时间的探索和试点,逐步理解了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本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业信息化服务对象要从职能管理功能为主转为面向业务主体为主,建设的系统应该要支持业务主体目标的达成,能助力业务运作效率提升、作业成本下降,是能让用户觉得便捷易用体验好。建设的系统不仅仅是响应需求,更重要的是必须要瞄准企业战略方向,助力业务发展目标的达成,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必须从规模化建设向高质量建设转变,主动响应和应对新时代的号召。
       广州地铁集团近几年围绕新兴数字技术如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探索,经过三年时间的探索和试点,逐步理解了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本质,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变革,是涉及到人的意识、认知、观念以及价值创造方面的变革,要围绕数字化转型“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达成充分的共识,树立和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统一各组织的行动,才能让数字化转型之路走对走好,而且绝不走回老路。

02数字化转型是广州地铁集团高质量发展总抓手

     广州地铁集团十三五战略规划期总结分析了面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提高湾区线路建设效率,关注安全和质量问题,提升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与抗风险能力,加强体制机制革新落地实施协同性、系统性。同时,提出了“提速广州、主导湾区、引领行业” 的使命和愿景,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广州地铁集团十四五的战略主线,要实现为城市质量提速、为城市生活提速、为城市经济提速、为城市发展提速,打造科技、经营、产业典范。这体现了广州地铁集团在追求增长追求利润追求高质量发展,反映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强烈意愿。

问题,提升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与抗风险能力,加强体制机制革新落地实施协同性、系统性。同时,提出了“提速广州、主导湾区、引领行业” 的使命和愿景,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广州地铁集团十四五的战略主线,要实现为城市质量提速、为城市生活提速、为城市经济提速、为城市发展提速,打造科技、经营、产业典范。这体现了广州地铁集团在追求增长追求利润追求高质量发展,反映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强烈意愿。
      企业的发展往往基于问题导向和愿景驱动,数字化时代,数据要素的出现,数字技术的投放,不仅能帮助企业实现智能生产和管理,带来生产力的极大释放,同时还能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大幅降本增效,并对企业管理习惯、管理行为带来冲击,通过优化调整管理模式,助力广州地铁集团卓越运营、业绩增长、保持领先,达成数字化时代使命和愿景,所以数字化转型是广州地铁集团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总抓手。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广州地铁集团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的核心价值流进行分析,提出了要追求成为“活力最强、风险最低、效率最高、效益最佳、体验最优”的数字化企业,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要着力破除和有效地解决发展瓶颈、战略落地、质量提升等问题,广州地铁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也将聚焦在这些方面进行业务变革转型突破,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管理创新推动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从而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基于对广州地铁集团问题的根因分析,结合十四五战略规划的深入解读,广州地铁集团通过顶层规划提出了数字化转型愿景:“打造数智地铁,连接美好生活、引领产业发展”。
       “打造数智地铁”:针对集团公司内生能力,通过数字化企业打造,使内生能力得到提升与沉淀。这种能力向外延伸,实现用智能化手段建造智慧化地铁,为市民提供更好的高品质出行服务。
       “连接美好生活”: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市民提供包含多制式轨交出行服务在内的更加丰富的生活服务产品,使广州地铁成为城市综合服务的运营商,开创市民美好的数字化出行服务新图景。
     “引领产业发展”:经过内生能力的沉淀,利用数字化技术把其转化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赋能产业链,服务于产业链,进一步给企业带来新的收入增长曲线,使广州地铁成为轨交行业数字产品与服务的生态构筑者。
      数字化转型的愿景目标就是牵引我们在数字化时代努力的方向。为了达成愿景目标,广州地铁集团在重要业务领域,提出了“建设一张图、运营一本

03明确愿景、设计路径、导入方法

企业拓展市场,大幅降本增效,并对企业管理习惯、管理行为带来冲击,通过优化调整管理模式,助力广州地铁集团卓越运营、业绩增长、保持领先,达成数字化时代使命和愿景,所以数字化转型是广州地铁集团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总抓手。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在工程建设领域,重点关注的是提升建设效率并确保质量安全,同时要考虑在总承包的模式下,广州地铁集团作为业主方,如何能够达成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的建设诉求,实现从规划设计到验收交付全过程高质高效,“建设一张图”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实现“多方协同、高质高效”,着力构筑“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绝对核心竞争力。
      在运营管理领域,广州地铁集团在运营服务质量方面是领先的,但依赖于大量的人力投入,所以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生产组织和运作模式的变化,来降低人员投入,就成为广州地铁集团在运营管理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落脚点。“运营一本账”重点就要是实现资源投放“动态平衡、控本增效”。
在安全管理领域,安全管理对于城轨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广州地铁集团设计了“安全一张网”,面对大量的工点,必须要做好危险源的有效识别和管理,在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危险源的识别和安全屏障的建设,通过数字技术去模拟安全屏障应用效果,真正把安全管理前移,“抓住源头”,实现“本质安全”。
在产业拓展领域,随着产业拓展市场化运作,广州地铁集团在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将企业内部能力外溢形成对外输出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将地铁线网建设看作为一个对外交付的整

域,提出了“建设一张图、运营一本账、安全一张网、产品一体系”的业务转型方向,在经营管理领域提出了“经营一盘棋、能力一架构”的管理变革建议。

驱动生产组织和运作模式的变化,来降低人员投入,就成为广州地铁集团在运营管理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落脚点。“运营一本账”重点就要是实现资源投放“动态平衡、控本增效”。
       在安全管理领域,安全管理对于城轨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广州地铁集团设计了“安全一张网”,面对大量的工点,必须要做好危险源的有效识别和管理,在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危险源的识别和安全屏障的建设,通过数字技术去模拟安全屏障应用效果,真正把安全管理前移,“抓住源头”,实现“本质安全”。
       在产业拓展领域,随着产业拓展市场化运作,广州地铁集团在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将企业内部能力外溢形成对外输出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将地铁线网建设看作为一个对外交付的整体解决方案,以产品管理的思路和体系充分考虑前后端的各种需求,不断引入新技术做迭代更新,兼顾和既有线网的相容性,进一步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产业链上下游重新进行能力定义以及价值分配,帮助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和能力转型升级,以“产品一体系”带动好产业发展。
在经营管理领域,一是要重点解决战略机制的问题,要围绕业务主体进行战略解码,强化从战略到落地执行的有效管理,二是要有效改变事前审批,事后审计问责的风险管控模式,三是要建立以业务目标达成为导向的有效激励牵引机制。经营管理领域是广州地铁集团业务变革的深水区,必须要改变原来条块化垂直管理的状况,以横向的业务流程突破组织壁垒,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并推动职能部门面向业务主体提供服务,助力业务获得成功。因此在经营管理领域重点强调的是“科学决策,全局最优”。
“能力一架构”就是要导入企业架构方法论。企业架构是战略落地执行的桥梁,确保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提升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性、系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在经营管理领域,一是要重点解决战略机制的问题,要围绕业务主体进行战略解码,强化从战略到落地执行的有效管理,二是要有效改变事前审批,事后审计问责的风险管控模式,三是要建立以业务目标达成为导向的有效激励牵引机制。经营管理领域是广州地铁集团业务变革的深水区,必须要改变原来条块化垂直管理的状况,以横向的业务流程突破组织壁垒,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并推动职能部门面向业务主体提供服务,助力业务获得成功。因此在经营管理领域重点强调的是“科学决策,全局最优”。
      “能力一架构”就是要导入企业架构方法论。企业架构是战略落地执行的桥梁,确保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提升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持续性。基于对集团全域业务能力和数字化体系进行结构化设计,广州地铁

 集团提出要“整体规划,持续优化”,以企业架构为核心,一张蓝图干到底。
      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企业的转型、业务的变革,为确保顶层设计有效落地实施,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机制和方法来确保变革成功。
     广州地铁集团按照“能力一架构”的规划思路,结合城轨行业和国有企业的自身特点,对准战略目标分析业务能力差距,识别变革点和变革举措,推进组织、流程、IT的一体化协同,推进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运作,通过IT系统建设固化业务流程、沉淀管理经验。广州地铁集团在近一年的工作中,基于企业架构落地实践,探索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的本地化应用,其中最核心的价值是为后续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深入开展扫清了思想和方法上的障碍。

04制定3-3-3变革作战计划,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广州地铁集团近三年开展数字化转型研究,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场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变革。信息系统已经很多,再建系统一定要遵循新的方式方法,所以统一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是前提和基础,不然容易走回老路或是新瓶装旧酒。广州地铁集团现已建立了常态化业务变革体系,将数字化转型项目作为业务变革项目进行管理,以业务单位为主导,建立IT与业务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方式方法,所以统一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是前提和基础,不然容易走回老路或是新瓶装旧酒。广州地铁集团现已建立了常态化业务变革体系,将数字化转型项目作为业务变革项目进行管理,以业务单位为主导,建立IT与业务的混编团队共同推进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导入企业架构方法,确保项目推进时刻对准业务发展目标,时刻围绕业务价值核心,经过一年的辅导和训战,目前集团公司上下已经逐步形成了数字化转型业务变革在先、流程优化在先、管理规则精细化在先的基本认知。
      2023年,广州地铁集团将快马加鞭推进数字化转型,制定了3-3-3变革作战计划,“推广3套方法,培养数字化转型能力;聚焦3类场景,提升数字化转型水平;构建3个平台,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3套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企业架构方法、变革项目方法以及IT产品方法。3类场景指的是数字化作业、数字化办公和数字化运营场景。其中,数字化作业场景重点是要聚焦高频、高能耗、高风险的场景,实现作业即记录,记录即数据,通过“一次性把事情做对”来大幅提高作业效率;数字化办公场景重点是要实现“办公即业务”,使办公场景操作更简单、使用更快捷、体验更极致;数字化运营场景重点是打破组织层级,改变人工填报数据方式,推动业务运营信息实时获取、自动处理、全局可视,降

景操作更简单、使用更快捷、体验更极致;数字化运营场景重点是打破组织层级,改变人工填报数据方式,推动业务运营信息实时获取、自动处理、全局可视,降低内部管理成本,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动职能归口指挥模式向业务自主调度资源主动作战模式转变。3个平台指的是统一数据平台、云化数字平台和职能赋能平台。实现数据入湖,打破数据垄断,减少数据孤岛,重建数据秩序。构建沉淀数据资产和业务能力的云化数字平台。通过业务规则数字化实现流程运作透明化、自动化、智能化,打造面向核心业务的职能赋能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正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只有各城轨企业携手并进,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的巨大能量,才能在超大业务规模和复杂的环境之下将轨道交通建设好、运营好、经营好,最终必然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广州地铁的贡献。

■本文出自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公众号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南京地铁智慧车站建设探索与思考

       进入“十四五”以来,南京地铁集团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乘势而上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深入贯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纲要》,在全面推进智慧城轨建设中,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绘制了智慧城轨发展蓝图,在运营、在建及规划线路中有序开展智慧化建设。尤其是,把体现“以人为本”和《纲要》智慧乘客服务体系的车站作为建设重点, 按照“优质服务、便捷出行的窗口,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平台,创新发展、践行智慧的示范” 要求全力推进。经过充分调研和酝酿,选取4 号线与7 号线的换乘站——草场门站为试点,从智慧乘客服务、智慧站务管理和智能设备运维三个维度,打造集成化、多功能智慧车站,实现了出行更便捷、运营更安全、管理更高效。

      智慧车站试点工作以实现“站务管理自动化、设备运维智能化、乘客服务自助化”为目标,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地铁业务深度融合,针对车站运营场景进行梳理,  围绕视频监控、视频分析、设备系统自主协同控制, 形成一体化智慧车站控制系统。试点站建设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路开展研发设计:
      1.建设智慧车站运营管理系统,对接多个智慧子系统,增设视频分析、智能运管、环控策略及大屏可视化等业务,改造典型出入口的卷帘门等机电设备,开发满足车站辅助运营的智能化场景。
      2.智慧车站在车站系统及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车站环境/ 客流/ 突发事件的实时感知、车站的自主运行、自助化个性化乘客服务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3.自动开关站、基于视频分析的车站自动巡检以及基于智慧照明灯联网的定位网络等技术应用, 切实提升车站智能运营管理水平。

主要思路

01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4.乘客从进站到出站,可以方便查询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精准制订交通解决方案,利用站内电子地图导航,可选择的人工智能服务增多,便利性和科技体验感增强。
     5.站务与运维人员通过智能化推送显示,能及时掌握车站系统整体运行状态,发现各类报警信息, 可同时处理多个系统问题, 应急处理时间缩短, 运营压力减轻,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防控能力。

主要功能

02

       智慧车站总体架构是:“1 个平台+3 大模块+12 种功能”。智慧车站在综合监控系统中增加智能运管系统、智能分析系统,设置统一信息展示和交互的综合管理平台。智慧车站主要功能体现在智慧乘客服务、智慧站务管理、智能设备运维三大模块,包括12 种主要功能。
     1.智慧乘客服务模块主要包括站内定位导航、智能语音售票、云购票、智慧安检四大功能,为乘客提供一个全新的智能乘车体验车站。
     2.智慧站务管理模块包括车站工况感知、客流状态感知、智能化场景、车站异常智能识别功能。利用现有综合监控平台打通各专业壁垒,接入融合各智能子系统的数据,为运营站务人员提供智能视频分析、安防集成管理、客流预警、事件告警、信息发布、平台可视、一键开关站等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场景、车站异常智能识别功能。利用现有综合监控平台打通各专业壁垒,接入融合各智能子系统的数据,为运营站务人员提供智能视频分析、安防集成管理、客流预警、事件告警、信息发布、平台可视、一键开关站等智能化应用。
      3.智能设备运维模块由若干子系统组成,通过一系列智能化创新技术手段实现车站智能化提升, 主要包括智慧照明、供电巡检机器人、电扶梯智能诊断、站列间隙夹人智能监测等。

车站特点

03

(一)车站态势全息感知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对车站站厅、站台、出入口、设备房、办公区等主要区域进行3D 建模,构建三维车站模型,实现对各子系统、车站环境、设施设备、人员、客流的状态全方位感知与集成管理。根据车站不同子系统的重要程度及子系统内关键设备是否存在故障计算出全站的运营状态;对设备在线状态,列车到站信息,设备实时状态统计信息(智慧照明、健康扶梯、智能环控等)全面显示;对出入站客流实时统计,形成车站各区域客流密度热力图;显示车站各区域温度、湿度、PM10、CO2 浓度、车站气象状态等,并根据所有环境指标综合计算出乘客舒适度指标;集成CCTV 摄像头监视,点击摄像头实时预览监控画面,车站公共区域全覆盖;汇集车站各专业系统告警及故障信息,并通过AI 技术识别与筛选后推送。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智慧车站以车站综合监控系统为基础,依托于综合监控车站联动场景,将BAS、FAS、AFC、PSD、PIS、CCTV、低

明、健康扶梯、智能环控等)全面显示;对出入站客流实时统计,形成车站各区域客流密度热力图;显示车站各区域温度、湿度、PM10、CO2 浓度、车站气象状态等,并根据所有环境指标综合计算出乘客舒适度指标;集成CCTV 摄像头监视,点击摄像头实时预览监控画面,车站公共区域全覆盖;汇集车站各专业系统告警及故障信息,并通过AI 技术识别与筛选后推送。

(二)智能化场景监控

低压照明等各系统间信息集成、数据共享、协调联动,提供车站站务的辅助管理,满足开站/ 关站管理、运营管理、施工管理、运营应急联动等智能化运营场景需求。

(三)智能异常场景识别

      智慧车站系统借助多类型传感器,通过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对相关运营数据进行实事监视与分析,并在异常事件(乘客摔倒、扶梯逆行、异常逗留、站台端门异常开启等)发生时自动推送报警信息, 实现多专业联动处理,保障运营安全稳定。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南京地铁智慧照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发抗拥塞网络协议,在LED 照明的基础上对灯具增加智能化控制芯片,将灯与灯进行互联,自动感知客流与环境光线变化,实现低延时、自组织、大规模、无感无级调光控制,适应不同工况下的照明需求, 让能源的使用更加智能高效。该技术于2018 年通过住建部“绿色照明科技示范工程”验收,已推广到南京地铁多条线路上应用。此次草场门智慧车站方案中,应用了智慧照明技术,并且借助智慧照明自有的通信技术,在车站

技术亮点

04

(一)精准服务的智慧照明叠加地下空间定位导航

内形成一张定位网络,每一盏灯都是一个定位点,实现了定位导航功能。定位网络不仅用于对乘客出行导航服务, 还用于站内工作人员管理以及车站施工管理,特别是轨行区作业时,对可能阻碍行车的大型工具也可进行定位,防止遗漏在轨行区。

(二)高度集成的智慧车站运营管理平台

     南京智慧车站系统平台是以既有的综合监控系统为基础,新增客流分布、环境监测、扶梯智能监测等系统和设备接口,新增状态感知、数据管控、自动运行、智能诊断等软件功能模块,升级改造搭建的智慧车站运营管理系统。其依托于综合监控系统、智慧支撑子系统,将物联网、智能视频、运营管理、设备维保、客运服务等数据深度融合,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利用,结合车站3D 模型,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向中心调度、车站运营、客运服务、设备维保等人员提供符合其岗位特点和简洁高效的管家式车站运营场景,通过建立知识库,提高车站应急和运维水平,最终实现车站设备管理自动化、检修智能化、乘客服务自助化。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供电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替代人工巡检, 让运维更智能、高效、安全、经济。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自主移动、智能识别、综合分析的优势, 实现7*24 小时不间断、高频率巡检,实时获取大量数据;利用智能巡检装置搭载高清可见光相机, 实时获取设备及环境图像,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自主获取;利用智能巡检装置搭载局放传感器,获取电力柜局部放电数据,结合局放图谱库实现对设备局放的实时在线监测;巡检自动生成报表, 并具备报表统计和历史数据回溯功能,对设备运行状态趋势进行分析预判,达到故障预警作用。

(三)功能强大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试点效益

05

      草场门智慧车站试点项目于2020 年5 月启动,利用全自动无人驾驶7 号线建设契机,对老线4 号线车站进行升级改造,于2020 年底完成建设。智慧车站投入运行后,乘客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运营效率明显改善、运维成本明显降低。南

京地铁在全线网16 个主所投入33 台巡检机器人,相对人工巡检模式,33 台机器人以8 年全寿命周期计算, 预计节省成本约1450 万元。智慧照明节电率达到75%,全线网目前已投用约1.5 万盏智慧照明,按现行电价,五年可节省电费近500 万元。车站异常智能识别的异常预警实时推送给站务人员,响应时间在1 分钟内,远快于传统站务人员通过定时巡检、翻看摄像头发现问题的速度。语音购票功能降低了购票操作难度,减少购票时间,经随机测试, 购票时间从30.64 秒降低至11.85 秒,减少幅度61.3%。智慧安检减少了乘客排队等待进站时间, 瓶装液体、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识别准确率达到95% 以上,相对于传统目视识别,检出率大幅提升。
      “智慧城轨”建设时代,南京地铁通过融合多种新兴技术、汇聚各地多方优势资源,基本实现了智慧车站试点目标。智慧车站建设仍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对于未来的推广应用和新线建设,思考如下:

1

      智慧车站在特定功能软件匹配、系统整合数据分析、系统自我学习更新、建设与后期维护之间的差距等方面存在诸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智慧车建设为轨道交通车站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多方位简化了工作流程,应加强对传统运营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与优化,建立与智能化水平相适应的运营组织方式,使智慧车站建设实现预期效益。

多挑战,只有不断应用、丰富与完善,智慧车站效能才能实现最大化。

2

      智慧车站智慧化系统云架构可与生产管理云有机融合,打通与运维管理平台、资产管理平台等不同专业平台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交互,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运维打下基础。

3

4

     智慧城轨建设需持之以恒推进,作为首个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规划的跨省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地铁今年还向中城轨协会申报了《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轨示范工程》,通过智慧赋能推进“轨道上的都市圈”的先行先试,为南京都市圈轨

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智慧车站试点工作以实现“站务管理自动化、设备运维智能化、乘客服务自助化”为目标,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地铁业务深度融合,针对车站运营场景进行梳理, 围绕视频监控、视频分析、设备系统自主协同控制, 形成一体化智慧车站控制系统。未来在集团公司智慧地铁发展规划的框架下,开展既有线路智慧车站的试点工作,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本文出自轨道运维公众号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武汉地铁NOCC客流预测系统

      为进一步提升客运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提高乘客出行体验,武汉地铁以落实“智慧地铁”为发展目标,建设基于云平台的NOCC系统。本系统作为地铁线网的“中枢神经”和“最强大脑”负责武汉轨道交通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线网级综合管理,负责对全线网列车运行、客运组织、车站运作、电力供应 、防灾报警、信息收发等地铁运营全程进行监控和指挥。
      客流预测系统作为NOC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模式识别等前沿技术创建,对线网运营中日常情况和应急情况的线网调度、行车组织、客运组织提供关键性的可参考决策依据。

       本系统是由股份公司通号部负责实施,采用特征工程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预测模型,利用回归、分类、时间序列等算法结合海量历史客流数据进行训练;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回测,评估其准确性,有特征工程实现相关性分析、参数优化等手段,迭代优化模型准确性,最终达到叠加多维特征标签对短时、短期、特殊情况下的全线网客流进行预测分析,有力支撑武汉地铁线网化智慧调度业务。  

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模式识别等前沿技术创建,对线网运营中日常情况和应急情况的线网调度、行车组织、客运组织提供关键性的可参考决策依据。

1 系统的建设亮点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武汉地铁客流预测系统包括:实时客流预测(短时客流预测、突发事件客流预测)、短期客流预测(节假日、工作日、周六日、恶劣天气、大型活动),应对各类场景下对线网、线路、车站的进出站量等指标预测。

2 系统的功能

3 系统的建设进展

      今年以来,股份公司通号部先后组织邀请多个业务部门开展了多轮“客流预测在武汉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实现与业务应用”等方面的深入沟通和研讨,各方围绕如何提升客流预测准确性、各外部因素对客流预测准确性影响分析、如何将客流预测与日常运营工作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如何实现对未来客流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提前预判分析、如何发挥客流预测为线网智慧化运营提供辅助决策等细节展开深入交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NOCC系统客流预测模块目前正处开发建设阶段,实时客流数据及历史客流数据尚未完成接入,客流预测系统以“2023年1月1日至31日历史客流数据”为样本于2023年3月16日进行预测模型训练和特征值调参等技术工作并提前预测2023年3月17日至3月30日武汉地铁每日客运量(含换乘量)及客流量排名前五名车站,事后经多方验证得出初步结论:目前NOCC项目客流预测系统日平均预测准确率约为93.47%,客流量排名前五名车站预测准确率也在不断提升。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本期客流预测与实际结果对比如下图:

      对2023年03月17日至30日的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后发现,预测准确率受外部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如:温度、天气、节假日、周末出游、大学生返校、赏花季等;另外,历史样本数据与当前预测数据的时间跨度太大也会明显影响预测准确性。
      NOCC项目将继续严格依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指挥中心系统技术规范》继续开展各项建设工作,客流预测系

4 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统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将放在继续提升预测准确性,研究诸多外部因素对客流预测的影响,通过各类技术手段确保客流预测系统应对各类场景下的预测准确性;并积极与相关业务部门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改进系统实用性。
      通过以上诸多前沿技术和措施,在持续接入实时客流数据进行预测模型训练后,完全有理由相信NOCC客流预测系统无论是在应对各类场景下的预测准确率或是系统实用性方面都将有更显著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NOCC项目客流预测系统朝着更高效更友好更实用的方向推进。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COCC项目,其中客流预测系统可借鉴全国其他城市地铁已完成建设的客流预测系统的特点,建设完成适合我们的客流预测系统,充分理由各项数据,保障乘客安全出行。

■本文出自轨道运维公众号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沈阳地铁新技术应用——
          道岔故障诊断与分析设备研发

       道岔作为列车折返装置是地铁行车的一项重要环节,它的故障将直接影响运营组织,甚至发生列车挤岔掉道等重大事故。信号专业道岔电路故障类型较复杂,当道岔出现故障时按照现有的故障处置手段无法第一时间查找故障原因,导致故障处置效率低,从而影响行车组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号中心信号2部成立了研发团队。基于代喜胜工作室历经一年的研发,成功的研发出了道岔故障诊断与分析设备。
     此设备由三个部分组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与展示。数据采集部分是通过开发团队自主开发的电路板,将电流、电压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通过CAN总线和485总线传输至主机的通信板。道岔的开关量采集是由主机上面的开关量采集板,通过光电耦合的方式实现的隔离采集。同样采用CAN总线将数据传递至通信板。

储与展示。数据采集部分是通过开发团队自主开发的电路板,将电流、电压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通过CAN总线和485总线传输至主机的通信板。道岔的开关量采集是由主机上面的开关量采集板,通过光电耦合的方式实现的隔离采集。同样采用CAN总线将数据传递至通信板。
     通号中心为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着以自主创新的原则,基于代喜胜工作室研发了道岔故障诊断与分析设备。实现了道岔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功能,缩短了故障处理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文由通号中心供稿

新技术应用

新技术应用

沈阳地铁新技术应用——
         受电弓碳滑板数字化成像测量工装研发

        车辆中心历时一年时间,于2022年11月底成功研发了受电弓碳滑板数字化成像测量工装。该工装将传统测量方式与激光三角成像测量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对受电弓碳滑条进行全弓面扫描,数据计算及数据分析获取受电弓检测数据。同时还可以显示磨耗量曲线,可以更直观的反应碳滑板全区域磨耗情况,避免了国内地铁普遍采用传统的游标卡尺、卷尺测量方式测量过程用时长、操作繁琐、人工测量误差较大等弊端。

      受电弓碳滑板数字化成像测量工装成功研发,改变沈阳地铁现有电客车碳滑板传统人工测量方式,可实现全自动测量,一次测量可同时完成单根碳滑板最低点厚度、最低点位置、碳滑板每30mm内高度差值、±100mm和±150mm拉出值位置厚度差、磨耗及掉块等测量,读数直观,查询方便。为研究弓网关系、碳滑板磨耗趋势提供了可靠的研判数据,有效的降低了人为测量误差、提高了受电弓检修效率。

■本文由车辆中心供稿

新技术应用

新技术应用

新线新技术——
                      新线 DCC布局

      新线DCC整体布局发生改变,将场调、信号楼与轮值工程师分割成两个独立的区域,取消车场调度员ATS工作站,与信号楼共用,原标准出乘室改为待乘室、原标准派班室改为出乘室。

新线新技术——
       站台门和列车车门故障对位隔离功能

      新线站台门实现与车门故障对位锁定功能,当列车车门故障隔离后,本列车停站时,对应的站台门能保持锁闭不参与停站的开、关门作业。相应地,当车站站台门故障或被人工锁闭隔离后,停在该侧站台的所有列车相对应的车门也保持锁闭,不参与停站的开、关门作业。

新技术应用

新技术应用

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员工技能
——贺祖团技能大师工作室

      贺祖团技能大师工作室概况:
      贺祖团技能大师工作室工电中心主任贺祖团带领中心各部门技术骨干于2015年建立。主要用于深入研究供电系统,处理各种疑难电气故障,对电子部件进行深度维修,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技术改造。
     主创人贺祖团,男,197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工电中心主任,曾获2012年“沈阳市青年岗位能手”,2015“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沈阳市劳动模范”,2023年“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动奖章”。
      贺祖团对供电系统原理及电子部件维修有着深入研究,善于处理各种疑难电气故障,主持进行了16项地铁供电系统技术改造,为公司节省备件维修置换成本610万元。主编《沈阳地铁供电系统故障处理及技改案例》(内部资料,75万字),参与编写《沈阳地铁接触网系统检修指导及故障处理分析》(内部资料,44万字)。组织搭建了沈阳地铁供电系统模拟实训平台,实现了故障模拟分析、技术改造研究、人员演练比武等多项目标任务,为公司节省资金100余万元。 

技术访谈

技术访谈

       创新工作室目前共有核心成员9人,以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市青年岗位能手贺祖团为技术核心,成员涵盖工程师、一线职工等不同岗位成员,团队技术骨干曾先后获得市级维修能手、优秀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等市级荣誉称号。
        创新工作室技术团队主攻业务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方向,他们利用地铁一、二号线系统部分备品备件及废旧设备,成功搭建了沈阳地铁供电系统模拟实训平台(简称“平台”)。平台占地面积为80平方米,完全依照沈阳地铁供电系统既有设计原理和设备进行筹建,由电力监控系统实验平台、交直流系统实验平台、1500V越区隔离开关实验平台、1500V系统实验平台、35kV馈线实验平台及400V系统实

验平台六部分组成,是全国地铁供电专业首个完全由运营人员自主设计、搭建和调试的专业性平台,成为创新工作室及地铁工匠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
     随着沈阳地铁线路的开通,新老线路供电系统设备差异较大,2020年他们为提高基层员工对新线供电系统设备认知能力及故障处理技术能力,全面开展设备研发、维修、改造工作,在九号线曹仲车辆段搭建占地155平的新线供电系统模拟实训平台,该平台与新线供电设备一、二次图纸完全一致,并根据实际需要加入设备功能测试及相关试验条件技术改造,成为练兵科研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实验场地。创新工作室在十号线桑林子车辆段创建创新研发工作室,该工作室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配备专用防静电维修工作台,宽电压直流电源、编程式可调电源、示波器、VI曲线仪等高精密仪器,拥有自主组装3D打印机,可实现多工装设备自主设计制造,配备多样化专用工具。该工作室主要完成供电系统故障设备的维修、测试工作;同时基于供电系统完成研发实用工装设备工作;完成供电系统缺陷技术改造试验等重要工作。三所工作场地相互呼应实现真正的科研、维修、研发、改造、培训的高集成化创新基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贺祖团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再接再厉,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创新和项目攻关,并期待着能够与全国同行业及各技术工作室加深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促进地铁运营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技术访谈

技术访谈

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配备专用防静电维修工作台,宽电压直流电源、编程式可调电源、示波器、VI曲线仪等高精密仪器,拥有自主组装3D打印机,可实现多工装设备自主设计制造,配备多样化专用工具。该工作室主要完成供电系统故障设备的维修、测试工作;同时基于供电系统完成研发实用工装设备工作;完成供电系统缺陷技术改造试验等重要工作。三所工作场地相互呼应实现真正的科研、维修、研发、改造、培训的高集成化创新基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贺祖团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再接再厉,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创新和项目攻关,并期待着能够与全国同行业及各技术工作室加深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促进地铁运营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问:贺祖团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如何培养技术人员?
      答:以工作室为平台,制定培训计划,创新工作室技术团队密切联系基层职工,通过深入了解发现新入职员工实践能力、安全意识等综合水平有待提高,根据供电系统高电压等级、高空作业的高风险特殊实际情况,为确保新入职员工综合业务能力,研究制定了“集中培训、以老带新”的培训思路。 
      “集中培训”是对新员工综合业务认知的突击,加强新员工对设备设施的认知、理解、辨识;“以老带新”是对新员工综合业务经验的传授,以老员工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使新员工更好、更快的融入到生产、工作中。

技术访谈

技术访谈

       问:贺祖团技能大师工作室如何开展技术创新?
       答:每年通过供电设备运维过程中产生的实质性问题,制定详细的工作室的年度创新计划,由工作室成员或者技术骨干担任具体的创新项目负责人,并组织定期组织会议,敲定创新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审核实施进程及评估、验收实施结果。
     问:截止至今工作室主要创新成果有哪些?
     答:近年来,工作室注重科技创新,先后研发了毫伏信号发生器、DC1500V开关柜电源箱等科研项目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8年研发完成小功率直流高压发生器、直流小车断路器分合闸测试装置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项。2019年研发完成分段绝缘器调节装置、拉出值调整装置、接触线涂油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三项。2020年完成一种集成式单导控制系统设备、红外在线测温系统的研发工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项。2021、2022年区间结构拱顶封堵板及区间墙体检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测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项。截止2022年底贺祖团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获得国家专利14项。

2019年研发完成分段绝缘器调节装置、拉出值调整装置、接触线涂油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三项。2020年完成一种集成式单导控制系统设备、红外在线测温系统的研发工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项。2021、2022年区间结构拱顶封堵板及区间墙体检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测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项。截止2022年底贺祖团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获得国家专利14项。
      创建了修旧利废、自主研发工作小组,专攻故障设备电路深度维修、软件破解,每年节省运营成本100万余元,同时开展工作设备的自主研发工作,目前已累积获得10余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针对接触网疑难故障,带头成立接触网专

技术访谈

技术访谈

业专项技术小组,解决沈阳地铁一二号线弓网异常重大问题。
      问:截止至今工作室主要获得的奖项有哪些?
      答:2017年工作室“自主设计、搭建地铁供电系统实验室”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7年工作室“自主设计、搭建地铁供电系统实验室”获得沈阳市重大技术难题攻关活动优秀项目;
      2017年工作室“自主维修沈阳地铁1500V牵引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获得沈阳市重大技术难题攻关活动优秀项目;

      2018年工作室被沈阳市总工会评为“沈阳市职工创新工作室”; 
       2021年工作室被沈阳市总工会评为“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
      2022年工作室“排流柜控制系统升级改造及区间传感器自主研发”获得沈阳市“盛京杯工业设计大赛创新工作室入围奖”;
      工作室自主完成的“全运路车辆段单导装置控制系统自主升级改造”、“全运路站直流系统自主新增在线测温系统”项目均获得“2020年度沈阳市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问:自从加入贺祖团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来得到了哪些锻炼?
    答:自从加入创新工作室以来,在贺祖团的带领下学习了自主分析供电系统故障,并会在分析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主动向贺祖团及组内成员学习,多在自己的心里问几个为什么,并能陆续解决一系列供电系统疑故障,为最终能独立承担工作室创新任务负责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问:利用现在职工创新工作室,你得到了哪些提升?
      答:在开展创新工作过程中,利用创新工作室,开展了设备技术实验室设备模拟、修旧元件测试、及疑难故障还原 

技术访谈

技术访谈

      工作室自主完成的“全运路车辆段单导装置控制系统自主升级改造”、“全运路站直流系统自主新增在线测温系统”项目均获得“2020年度沈阳市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问:自从加入贺祖团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来得到了哪些锻炼?
    答:自从加入创新工作室以来,在贺祖团的带领下学习了自主分析供电系统故障,并会在分析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主动向贺祖团及组内成员学习,多在自己的心里问几个为什么,并能陆续解决一系列供电系统疑故障,为最终能独立承担工作室创新任务负责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问:利用现在职工创新工作室,你得到了哪些提升?
      答:在开展创新工作过程中,利用创新工作室,开展了设备技术实验室设备模拟、修旧元件测试、及疑难故障还原处理等工作,由于变电所设备除停电检修外,很难达到随时停电进行相关测试的条件,所以利用平台开展上述工作,既保证了相关工作的时效性,又使个人的相关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本文由工电中心供稿

成果展示

技术访谈

技术访谈

打造职工成长的“练兵场”
——代喜胜职工创新工作室

       代喜胜职工创新工作室概况:
       代喜胜职工创新工作室,2016年5月开始筹备建设, 2019年被沈阳市总工会正式命名为“代喜胜职工创新工作室”2020年荣获辽宁省省级创新工作室称号,2022年荣获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单位,工作室领衔人代喜胜,现任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通号中心主任,曾荣获2017年全国轨道交通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代喜胜职工创新工作室”共由11名成员组成,团队成员包含沈阳地铁的团队管理者、专业技术工程师、一线生产班组工班长。创新工作室总占地总面积400余平方米,涉及沈阳地铁信号系统在用设备有:ZDJ9型电动转辙机、ZD6型电动转辙机、地铁专用型信号机、列车自动监控设备、网络通信设备、车载控制设备。在每个模块内设置相应的设备操作区、工具备品存放区、教学区、展示区,并设有安全标识、行为标识、管理制度等。

线生产班组工班长。创新工作室总占地总面积400余平方米,涉及沈阳地铁信号系统在用设备有:ZDJ9型电动转辙机、ZD6型电动转辙机、地铁专用型信号机、列车自动监控设备、网络通信设备、车载控制设备。在每个模块内设置相应的设备操作区、工具备品存放区、教学区、展示区,并设有安全标识、行为标识、管理制度等。
      经过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工作室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如:自主研发设计转辙机独立操纵实训台、自主设计制作转辙机内部检修工器具、设计搭建车载板卡故障测试机柜,同时也依托工作室这个平台编写出《信号基础设备检修规程》、《信号作业指导书》、《转辙机故障案例汇编》、《信号故障处理指南卡》等多项企业级规程及作业指导。

技术访谈

技术访谈

      代喜胜职工创新工作室集教学、演练、技能鉴定、创新试验多种功能为一体,形成从基本教学、综合演练、技术比武、创新技改多层次的综合体系。通过创新工作室强化个人技能练兵、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拓宽培养方式,激励员工团队组织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综合技术型人才队伍,持续为沈阳地铁信号管理团队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问:代喜胜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如何培养技术人员?
      答:以工作室为平台,制定实操类培训计划,工作室可以完成其他地点无法实现的培训。如疑难故障的设置,设备拆解等内容,这样可以让全员动手参与,掌握设备原理与故障处置方法,提升一线人员技术水平。
       问:代喜胜职工创新工作室如何开展技术创新?
      答:每年制定工作室的创新计划,工作室成员通过调研一线班组,汇总技术类需求,针对技术需求,工作室成员研究创新项目,利用工作室平台试用,试用稳定后,在进行推广。
     问:截止至今工作室主要创新成果有哪些?
     答:利用工作室平台,工作室主要创新的成果有西门子350U型计轴设备芯片改造、SILAM服务器、显示器国产化改造、既有线道岔组合柜端子改造、道岔故障诊断与分析设备研发和ZDJ9型转辙机摩擦联结器拆卸工具研发等创新成果。

350U型计轴设备芯片改造、SILAM服务器、显示器国产化改造、既有线道岔组合柜端子改造、道岔故障诊断与分析设备研发和ZDJ9型转辙机摩擦联结器拆卸工具研发等创新成果。       

■本文由通号中心供稿

成果展示

技术访谈

技术访谈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