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信息化
Construction Industry Digitization
本刊为内参读物,用于内部学习提升,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内容来源于住建部、中国建筑新闻网等互联网公开平台。
2024
总第6期
02
向“新”而行,国资央企锚定新质生产力方向
2024年 | 第 02 期
本期封面 / 萨马兰奇纪念馆摄 影 / 张晓阳
内部资料 仅供交流
目录
CONTENTS
中国建筑数智化合同管理系统业务推进会暨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建136工程
Strategy
内部动态
attation
行业资讯
industry
用“芯”赋能安全帽
智慧星璇筑发展
卷首语
Preface
新闻资讯
News
要闻
探寻新经济形式下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
:
:
:
:
:
:
:
:
:
:
:
:
:
:
:
主编
执行主编
责任编辑
制作部门
联系电话
编辑助理
责任校对
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合作单位
印刷单位
发送对象
印刷时间
印刷数量
王铁霖
赵漫
马春义
信息化管理部
010-88083318
XX
XX
XXXXXXXXXX
XXXXX
XXXXXXXXXXX
XXXXX@163.com
XXXXXXXXXXXX
彩臣云印刷
XXXXXXXX
2023年02月
2000册
卷首语
PREFACE
向“新”逐“绿”智造未来
——建筑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观察
“宝鼎”破土——◤殷墟博物馆◢新馆
打造匠心之作
中建数科举办建造一体化项目“攻坚60天“劳动竞赛动员会
中国建筑统一门户(中建通)子企业上线应用部署会成功召开
交流分享
Share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什么力
秘塔AI搜索神器
03
07
10
13
18
20
21
22
24
30
41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按照“四新”(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标准,遴选确定了首批启航企业,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对于国资央企而言,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此前用“源”“升”“态”三个字概括了国资央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发力方向。他表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上,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今后中央企业的发展,第一个是源头,技术要有来源,即“源”;第二个是要推进产业升级,即“升”;第三个是产业生态,要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即“态”。“源”“升”“态”就是,技术源头、产业升级、产业生态。
锚定基础研究提高发展的科技含量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国资央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卷首语
PREFACE
国资央企在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3年央企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和建设,组织实施“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等11个专项行动计划,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完成能源、工程、医药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组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参与国际科创中心和区域创新中心创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突破口,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推动更多中央企业成为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议题。
张玉卓表示,央企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力度;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协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李政认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现代新国企要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要带头做好“卡脖子”技术的攻克者,要努力做好行业共性技术的突破者,要做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自主创新典范,要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应有支持。
现代新国企要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要带头做好“卡脖子”技术的攻克者,要努力做好行业共性技术的突破者,要做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自主创新典范,要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应有支持。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向人民网财经表示,国资央企要健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加强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积极开展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也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要加强原创引领,加快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鼓励中央企业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在前沿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成果;带动中央企业稳步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提高发展的科技含量。
做好产业升级主阵地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新增长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达速试跑;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国内首台“化学气相沉积包覆硅基负极材料”的工业级连续回转窑正式上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版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各国企业竞争的新赛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版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业是各国企业竞争的新赛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中央企业如何让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焕发活力?据了解,去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围绕加快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启动实施启航企业培育工程,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遴选一批有潜力有基础的初创期企业,在管理上充分授权、要素上充分集聚、激励上充分保障,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打造未来“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去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在光伏制氢、碳纤维制造、汽车芯片等领域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在激光制造、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组建了一批新企业,在电子科技、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动了一批重组整合,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围绕央企战新和未来产业的短板弱项,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人工智能、工业软件、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靶向布局、集中攻坚。”中国国新相关负责人对此认为,从源头上把握央企需求和投资机会;撬动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央企发展战新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助力央企导入外部产业资源,解决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完善产业生态要素打通堵点形成合力
国务院国资委在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专题会上表示,将研究更加有效管用的举措,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同做强做优主业、提高经营业绩考核导向性精准性、调动企业领导和科技人才积极性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题会上表示,将研究更加有效管用的举措,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同做强做优主业、提高经营业绩考核导向性精准性、调动企业领导和科技人才积极性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据了解,过去一年,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用好用足国家各类科技政策,从赋权松绑减负、强化正向激励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强化数智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大力弘扬科学家、企业家精神,不断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对此,吴刚梁认为,在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四新”标准中,新机制与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打造未来“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离不开好的体制机制保障,因此要充分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做到授权放权,加大激励力度,破除制约科技创新藩篱,激发核心人才创新创效活力。
卷首语
PREFACE
为深入实施节水行动、推动资源节约和绿色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24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工作。
四
就新质生产力的人力价值而言,中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毛军为认为,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版块进行升级,精准识别随着技术进步产生的新型人力资本需求缺口;借助完善的人力资源数字基础设施收集全国劳动力供需数据,实时监测和评估人才培养政策与措施的实际效果,为适时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构建并推行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融合发展战略,实现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和发展质量的整体跃升。
李政认为,现代新国企要做新质生产要素的培育者,要积极发扬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要积极开放利用好数据要素,要大力提升新型高端劳动者素质,要积极向深空深地深海迈进,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工具。(国资委官网/人民网)
多位专家认为,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都要求国资央企必须通过产业优化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也需要国资央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要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新闻资讯
NEWS
要
推进城市节水建设美丽城市
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做好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工作
闻
通知明确,2024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时间为5月11日至17日,主题为“推进城市节水,建设美丽城市”。
通知要求,各地要以2024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为契机,开展节水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事业单位活动,面向不同群体做好针对性宣传。在法规制度方面,深入开展《节约用水条例》宣传,做好普法工作,普及城市用水计划和定额管理、节水统计、节水“三同时”等节水制度及要求;宣传《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引导公民践行节水责任。在节水理念方面,宣传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系统性推进节水工作的做法,重点宣传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等方面,推动节水减排、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筑牢城市节水工作的社会基础。在节水成效方面,大力宣传城市用水效率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污水再生利用以及水环境改善等工作成效,提升人民群众节水意识和参与度。在技术创新方面,宣传城市节水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激励节水技术创新和设备研发。
各地要围绕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开展贴近群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积极发挥街道、企事业单位、社区及行业协会作用,广泛普及节水理念和知识,交流节水经验,讲述节水故事,营造全社会关注节水的正向氛围,增强人民群众参与节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中国建设报)
注节水的正向氛围,增强人民群众参与节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中国建设报)
新指导意见出台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
住房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实现农房质量安全全过程闭环监管,农房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农房质量安全普遍提升;到2035年,全面建立农房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农房建设品质大幅度提升。
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农村房屋量大面广,长期以来,以农民自建、自用、自管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建农房面积越来越大,层数越来越高,用作经营的也越来越多,大量既有农房随着房龄的增长,安全隐患逐渐凸显。
指导意见明确,强化既有农房安全管理,常态化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持“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产权人和使用人的房屋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农房安全常态化巡查机制,将农户自查、镇村排查、县级巡查、执法检查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指导意见明确,要严格用作经营的农房管理,农房用作经营活动应当符合相关安全要求,产权人和使用人要严格落实经营性自建房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在开展经营活动前确保房屋具备安全使用条件。对农房实施改扩建,依法办理用地、规划建设等有关审批手续,严格按照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新闻资讯
NEWS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第三批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健全新建农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将农房质量安全监管贯穿农房建设全过程。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将行政审批和安全监管有效衔接。合理安排农房建设用地,切实保障农房选址安全,严格规范设计施工,新建农房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抗震设防等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新华社)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地以试点示范为抓手,加快完善发展智能建造的政策体系、产业体系和技术路径,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第三批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供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中国建设报)
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通知,决定开展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到2024年底前,基本消除2023年及以前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存量,力争实现生产安全事故“双下降”;2026年底前,形成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的常态化机制,生产安全事故总量、相对指标显著下降。
通知就健全施工安全事前预防机制、构建施工安全数字化监管体系、完善市场现场监管有效联动机制、提升安全生产监督执法能力等主要任务提出具体举措。其中,要求“逐企业、逐项目、逐设备”检查在建房屋市政工程,每年至少完成2轮全覆盖排查,将排查整改责任落实到人,对未开展排查或查出重大事故隐患不及时整改的,参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查清问题源头,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2024年底前,建成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曝光台”。
市政工程,每年至少完成2轮全覆盖排查,将排查整改责任落实到人,对未开展排查或查出重大事故隐患不及时整改的,参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查清问题源头,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2024年底前,建成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曝光台”。
通知提出,构建施工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加快推广涉及施工安全的智能建造技术产品,推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作业面“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加快形成施工安全领域新质生产力,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加强施工现场数字化赋能。构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数字化预警体系,实现极端天气、生产安全事故、证照状态等预警信息全覆盖、及时精准推送。
根据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每年开展全国督导检查,每季度对治本攻坚行动进展情况进行调度,每月向各省级安全生产委员会通报治本攻坚行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生产安全事故情况。(中国建设信息化)
15部门印发实施方案,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为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制定《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于近日发布。
《方案》明确,坚持“目标引领,协同落实”“主动作为,务实合作”“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先行先试”的原则,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
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拓展。
《方案》提出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四项主要任务,并分解成22项具体工作,其中包括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和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等。
《方案》要求,丰富拓展推广应用场景,适时将产品碳足迹相关要求纳入政府采购需求标准,鼓励政府和国有企业加大碳足迹较低产品的采购和推广应用力度。以装饰装修材料和汽车等消费品为重点,有序推进产品碳标识在消费品领域的推广应用。
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基于自身实际开展产品碳足迹试点,探索政策支持工具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绿色出行和碳普惠场景中优先采购和使用碳足迹较低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为国家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方案》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深入研究产品碳足迹领域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扎实落实各项任务,推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共同构建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强化分工落实,建立专家组,加强对行业、企业指导,形成政策合力。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加强能力建设,确保方案有效实施;充分利用各类媒介载体加大碳足迹工作宣传力度,提供政策解读、专业培训、技术服务等。在国际场合广泛宣传国内碳足迹工作和优秀实践案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
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拓展。
《方案》提出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四项主要任务,并分解成22项具体工作,其中包括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和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等。
《方案》要求,丰富拓展推广应用场景,适时将产品碳足迹相关要求纳入政府采购需求标准,鼓励政府和国有企业加大碳足迹较低产品的采购和推广应用力度。以装饰装修材料和汽车等消费品为重点,有序推进产品碳标识在消费品领域的推广应用。
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基于自身实际开展产品碳足迹试点,探索政策支持工具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绿色出行和碳普惠场景中优先采购和使用碳足迹较低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为国家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方案》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深入研究产品碳足迹领域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扎实落实各项任务,推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共同构建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强化分工落实,建立专家组,加强对行业、企业指导,形成政策合力。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加强能力建设,确保方案有效实施;充分利用各类媒介载体加大碳足迹工作宣传力度,提供政策解读、专业培训、技术服务等。在国际场合广泛宣传国内碳足迹工作和优秀实践案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
《方案》要求,丰富拓展推广应用场景,适时将产品碳足迹相关要求纳入政府采购需求标准,鼓励政府和国有企业加大碳足迹较低产品的采购和推广应用力度。以装饰装修材料和汽车等消费品为重点,有序推进产品碳标识在消费品领域的推广应用。
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基于自身实际开展产品碳足迹试点,探索政策支持工具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绿色出行和碳普惠场景中优先采购和使用碳足迹较低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为国家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方案》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深入研究产品碳足迹领域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扎实落实各项任务,推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共同构建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强化分工落实,建立专家组,加强对行业、企业指导,形成政策合力。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加强能力建设,确保方案有效实施;充分利用各类媒介载体加大碳足迹工作宣传力度,提供政策解读、专业培训、技术服务等。在国际场合广泛宣传国内碳足迹工作和优秀实践案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中国建设新闻网)
新闻资讯
NEWS
向“新”逐“绿”智造未来
——建筑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观察
谈及建筑业,在人们传统印象里往往是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噪声不止。然而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注入,建筑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正在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
生产线上机器人在喷涂涂料
走进中国建筑旗下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基地全封闭降噪隔尘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线以及产线上忙碌的技术人员和机器人。在这里,传统的建筑业印象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高效、智能、环保的全新生产模式。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不仅仅是一种设想,在可预见的未来,更是智能建造技术革新的真实写照。MiC(ModularIntegratedConstruction,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作为这一变革的核心,正在重新定义建筑的生产和施工过程。该技术通过精细的优化设计和高效的模块化建造流程,将传统的建筑工地转变为工厂内的精密制造环境,显著提升施工速度,极大缩短工程周期。“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MiC技术能够在工厂内完成高达90%的施工内容,可以将建造时间压缩至原来的20%,有效减轻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减少了场地占用,并显著降低了施工噪音和扬尘污染。”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宝军表示,采用中建海龙原创研发的C-MiC(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北京市西城区首个原拆原建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让老百姓搬进了在原址上建起来的新家。
MiC(ModularIntegratedConstruction,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作为这一变革的核心,正在重新定义建筑的生产和施工过程。该技术通过精细的优化设计和高效的模块化建造流程,将传统的建筑工地转变为工厂内的精密制造环境,显著提升施工速度,极大缩短工程周期。“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MiC技术能够在工厂内完成高达90%的施工内容,可以将建造时间压缩至原来的20%,有效减轻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减少了场地占用,并显著降低了施工噪音和扬尘污染。”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宝军表示,采用中建海龙原创研发的C-MiC(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北京市西城区首个原拆原建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让老百姓搬进了在原址上建起来的新家。
表示,采用中建海龙原创研发的C-MiC(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北京市西城区首个原拆原建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让老百姓搬进了在原址上建起来的新家。
MiC技术是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制造的结合,产业链的“方案+产品”模式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复合型管理人员、产业工人及人机协同生产设备提升生产要素的质量,引入技术和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实现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显著增强了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这种创新的建造模式不仅提高了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性,还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践行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屋’的现代建筑理念。”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数据官毛晔介绍道。
建材研发提升科技含量
建筑业是“碳排放大户”,在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及运维的全生命周期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巨大。BIPV(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s,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通过将光伏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结构中,可让建筑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显著降低建筑碳排放。
在企业展厅,中国建筑旗下远东幕墙(珠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敏峰向记者介绍了该公司在BIPV领域研发的仿铝板、仿石材、彩色双玻、双玻透光、光伏地砖以及图纹定制双玻等光伏建材产品。“以100平方米的BIPV应用为例,在广东地区每年可产生约1.2万度的电力,足以满足约6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显著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碳排放。”朱敏峰介绍说。
室内光条件下,0.25㎡的仿铝板光伏建材发的电可以带动电压为5V的直流风扇转动
赖,减少了碳排放。”朱敏峰介绍说。(国资委官网)
BIPV技术的应用是绿色建造理念的重要体现,它结合了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了建筑与能源的高效融合。通过离网可供电的特性,BIPV系统能够实现自发自用,极大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的友好性。
新闻资讯
NEWS
攻克幕墙建造世界性难题
作为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的建筑幕墙承建商,远东幕墙不仅为建筑赋予了光影交织的外衣,在建筑技术运用上也达到了业界新高度,通过双曲幕墙的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创新,解决了双曲领域的世界级难题
——双曲扭拧单元的制造和安装。
香港中环美利道项目的建筑幕墙
“如果说幕墙是建筑的外衣,那么美利道的双曲幕墙就是建筑界‘高端定制’。”朱敏峰表示,“为了实现美利道项目像花瓣一样的建筑外形,所有幕墙构件都需要单独定制,像拧麻花一样将金属在常温下弯曲成各种三维形态,同时要保证毫米级的精度,从而让建筑外立面呈现出自由平滑的曲面形态。”据了解,远东幕墙自主研发的双曲扭拧单元技术,打破了全球双曲幕墙技术的瓶颈,实现了曲面建筑外立面的装配式施工。公司在2023年还成功中标了深圳欧加大厦项目,该项目是全球最复杂的曲面玻璃幕墙工程之一。
以智能建造和建材研发创新为代表的技术革新正重塑建筑业,也为建筑业的绿色转型和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内部动态
ATTATION
用“芯”赋能安全帽
智慧星璇筑发展
——星璇智能劳动力管理系统
现阶段,我国建筑业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安全和效益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和管理密集型转变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各大建筑企业施工方式逐步采用精益建造模式,该模式下需要对建造过程中的人、机、料等多要素进行精准调配和管理。
其中,在人的精准调配和管理上,我们的想法是通过人员定位技术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人员活动可靠感知、人员数量精确统计与人员安全过程管理等。前期,我们尝试了GPS、蓝牙、UWB等多种定位技术,然而,由于受建筑施工环境限制,如施工面动态多变、建造主体内无固定供电线路和网络基础设施,采用GPS、蓝牙、UWB等多种定位技术存在“通信难、定位难”的问题,导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获取人员位置信息的想法实现难度大、成本高。
背景和痛点
牛文杰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数字化管理部副总经理
安全帽
内部动态
ATTATION
技术特点
在2019年我们了解到一种叫“面包屑”的传感网络技术,该技术可以在“无电无网”环境下实现自主通信和定位,可以解决建筑施工过程的室内“通信难、定位难”的问题。2020年,我们找到“面包屑”技术的研发团队,合作研发适用于建筑施工环境的人员定位技术,在经过四代产品的迭代开发和数十个项目的试点应用,于2022年6月正式推出星璇智能劳动力系统,目前在中建一局内已全面应用推广。
采用“面包屑”无线传感器技术,以智能安全帽模组为通信节点,组建新型建造工业互联网,实现动态建造环境、大范围密闭空间内的可靠组网和通信信号覆盖,解决“通信难”的问题;
基于路由协作和多模融合定位技术,只需要在地面安装几台基站,楼层内不用安装辅助定位设备就可以实现立体定位,实时生成人员作业过程立体轨迹,解决“定位难”的问题;
结合可穿戴技术,佩戴在头部的安全帽模组还可实现对人员状态、安全行为、环境信息的监测并做出反馈,如进出项目作业区域可自动开关机,靠近危险可语音播报预警信息等,实现了事前预警、事中报警、事后回溯的全过程安全管理
使用成本低,星璇系统的成本是其他智能安全帽的1/10,包括星璇智芯、星璇基站、数据采集器等硬件都可以周转使用,周转使用下来人均成本可以控制在200块钱以内。
应用效果
2、星璇智芯实时记录工人在施工现场的活动轨迹,解决了人脸闸机考勤存在的漏卡、缺卡和光刷脸不进场干活的问题。通过星璇智芯的轨迹进行工人考勤统计和工资结算,实现劳务考勤数据有迹可循,一方面为诈薪、恶意讨薪等劳务纠纷提供有力的考勤佐证,另方面夯实项目劳务用工真实性,有效降低每月人工费支出,为企业节约净流。2023年中建一局一公司所有项目使用星璇系统的轨迹核算工人考勤,夯实了劳务用工的真实性,全年因劳务工资问题引发的劳务上访下降了57%,人工费支出占比分包产值下降了11个点,全年节约净流5.3个亿。
1、通过星璇智芯的立体定位技术,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在手机端、PC端实时查看现场各个楼层各个作业面的人员分布情况,节约现场清点人头的时间投入。生产例会上,项目部可以依据系统提供的精准的劳动力投入分析数据,及时进行劳动力计划纠偏,避免因劳动力投入不足导致工期延误,节约项目日成本的开支。
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30余个城市的房建、公建、市政、地铁和水利等工程应用了300多个项目,取得良好的效果
5、另外,星璇智芯的轨迹跟踪还可以跟很多的现场管理场景结合。比如,通过星璇智芯的轨迹来核实项目人员现场巡检和旁站监督的真实性,减少漏检查、假检查和不检查现象,夯实项目上管理人员的履职行为。又比如,通过星璇智芯跟踪电焊工的活动轨迹,提前规避违规动火作业行为。
4、在安全管理方面,星璇智芯靠近危险源时,会主动发出语音预警,提醒佩戴人员注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在2023年投入了62,600顶的智重安全帽总共主动触发了2900万条语音预警,应用星系统的187个项目全年安全事故0发生,显着降低了工伤事故的发生原率,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另外,智能安全帽也实时监测佩戴人员的安金状态,当发生高坠、静止、跌倒或者紧急呼救,系统会进行报警,一键撤离功能可以进行快速疏散。除了人员轨迹,所有的报警预警记录都会保存,这样就实现了事前预警、事中报警、事后回溯的全过程安全管理。
3、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星璇系统可以精准掌握各分包班组真实的劳动力投入人数和时长,进而分析施工过得的人工盈亏、有无总工的情况,实现施工效率的过程管控,对分包管理会更有主动权,有利于促进约。
内部动态
ATTATION
未来展望
星璇智芯实时采集佩戴人员在施工现场的行为活动数据,2023年投入的62600顶的星璇智芯安全帽共上报了9亿多条人员行为数据,建立了海量的人员行为数据库。未来,基于工人行为数据库,我们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分析出班组、工人的工作效率、工作配合度、安全意识等水平情况,实现对班组、工人的精准画像,帮助企业从现有的工人队伍中挑选优质的产业工人,组建自有工人队伍,解决产业工人培育难的行业难题。
(中建集团数字化转型成果汇报 )
内部动态
ATTATION
一片甲骨惊天下,时至今日,殷墟考古仍不断带给世人惊喜,持续传递着距今3000多年的文明回响。日前,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一局承建的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之一——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
“宝鼎”破土——◤殷墟博物馆◢新馆
打造匠心之作
创新工艺巧解建设难题
殷墟博物馆新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纱厂路西段,毗邻洹河。馆内设8个展厅,地上共三层,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新馆建筑呈现鼎形,矗立在水中央,古铜色的大门上方是甲骨文字“大邑商”三个字。建筑外观为青铜饰面幕墙,古朴而深邃,遥遥望去,博物馆就像一座从商代款款走来的青铜鼎。
展陈聚焦“伟大的商文明”这一主题,集中展示文物近4000件,包括三个部分,设有四个专题展览和一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赋予文物、文献、甲骨记载等新的时代表达方式,提升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广度、深度、精度,构建文物、历史与数字虚拟空间交互场所。
殷墟博物馆是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工程,建筑设计灵感来源《诗经·商颂》,以绿野草台、鼎立大地、层叠深邃、青铜装裹为形,主馆高22米、宽146米,整体呈现四方之形,展示殷墟“四方之极”。
直观体验沉浸“触摸”商代文明
殷墟博物馆旧馆主要通过场景式展示、复原陈列、遗址展示等方式进行布展,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而在新馆,项目团队在博物馆内设置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展厅,通过9块显示屏与轨道完美结合,展示内容根据设计,在既定轨道上滑动,形成矩阵式联动,让参观者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在“峡谷”中穿行,沉浸式直观感受商代珍贵文物,让商文明可读可见可触。
殷墟,作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价值之大、地位之高、意义之重,不言而喻。在新的历史起点,它仍将继续诉说“大邑商”的传奇故事,带我们领略中华文明不断焕发的蓬勃力量。(中国建筑新闻))
建设现场布满深浅不一的考古坑,最深处达12米。项目团队利用“BIM+GIS技术”模拟移交场地模型,创新性提出《复杂考古发掘场地回填水泥土施工工法》,将原素土和水泥土的比例优化为2:8进行回填。同时为使这尊大“鼎”更加稳定,项目为博物馆量身打造676个“安全卫士”,这些灌注桩最深达30米、单桩承载力为5.3吨。此外,为进一步还原考古场景,项目外围还配备2.2万平方米河南省公共建筑类最大的草坡结构,从而达到“破土而出、钟鼎传世”效果。
科技赋能打造匠心之作
博物馆钢结构部分位于主楼中部采光中庭位置,总重约300吨,投影面积1592平方米,相当于4个篮球场地。钢梁截面形式为H型钢主钢梁,最大跨度为39.9米。
项目团队为了安稳托举这只“钢铁侠”,经过多次方案对比、专家论证及施工模拟,最终采用“分段加工、现场单跨组装”加“跨内吊装”的安装方式,运用1台130吨大型起重机进行单跨起吊,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将点云模型与设计模型进行拟合,实测实量进行偏差校核,成功将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恒温恒湿文物安心“入住”
文物库房作为博物馆的“心脏”,是守护文物安全的重要场所,尤其是青铜文物对库房环境的要求更高,需要全年温度保持在20℃,相对湿度保持在40%左右。
项目管理团队通过多次方案优化,为青铜器量身配备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增设转轮除湿段,温差可控制在合理范围,为文物安心“入住”提供保证。
中建136工程
STRATEGY
中国建筑数智化合同管理系统业务推进会暨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近日,由中建集团法律事务部主办,中建数科承办的中国建筑数智化合同管理业务推进会暨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建集团法律事务部总经理程海波,中建数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苏亚武,中建集团信息化管理部高级经理、中建数科EMT成员张军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建集团法律事务部资深高级经理周邈主持。
4月1日,由中建数科工会主办,建造一体化项目组承办的中建数科建造一体化项目“攻坚60天”劳动竞赛动员会在京召开。中建集团信息化管理部总经理、中建数科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鹏,中建数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赵岩,中建集团信息化管理部高级经理、中建数科EMT成员张军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建数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苏亚武主持。
中建数科举办建造一体化项目“攻坚60天“劳动竞赛动员会
刘鹏预祝本次劳动竞赛取得圆满成功,建造一体化项目顺利实现高质量交付,并提出3个方面的嘱托:
一是要率先垂范,赛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建造一体化项目进入全面开发测试的关键阶段,通过劳动竞赛、技能比拼,让以建造一体化项目为代表的、拼搏进取的“战斗英雄们”,当好榜样、做好表率,受到尊重、得到奖励。希望参赛团队继续发扬样板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雷厉风行去“干”、敢作敢为去“争”,以实干实绩展现担当、亮出风采。
二是要承压而上,赛出高质高效的建设成果。建造一体化项目被集团及各单位寄予厚望,建设过程中要高度关注项目质量,以“为项目一线减负提质”为出发点,以计划为主线,着力解决工期延误、采购创效、成本管控等问题,为项目一线及各级管理机构赋能,做到“业务在线,管理替代”,努力实现“系统导航”。
三是要勠力同心,赛出攥指成拳的团队力量。劳动竞赛既是一场比计划、比质量、比协同、比保障的练兵比武,更是团队形象的一次集中展示。项目层面要发挥联动优势,实现建造业务场景全覆盖、核心业务全在线、数据全连通;公司层面要做好资源保障,让各类资源优先向项目倾斜;参建单位要调集精锐力量加大支持力度,齐心攻坚克难,保证项目完美交付。
程海波对数智化合同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站在新高度来认识集团数智化合同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统一思想,打造用户能用好用易用的合同管理系统。三是要实事求是,做好数据贯通工作,切实提升合同管理工作效率,减轻基层人员负担。四是要强化组织保障,试点单位要深度参与项目建设,全力做好系统试点上线工作。
用易用的合同管理系统。三是要实事求是,做好数据贯通工作,切实提升合同管理工作效率,减轻基层人员负担。四是要强化组织保障,试点单位要深度参与项目建设,全力做好系统试点上线工作。
苏亚武围绕系统建设情况、存在困难及未来工作等事项进行重点介绍,并针对项目难点问题、解决方案、研讨主要内容进行说明。
会上,六家试点单位对本单位合同管理现状、管理需求及工作建议等内容进行详细汇报,17家二级单位合同管理专家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围绕合同风险规则库、合同交底、合同履行策划、合同履行监控、合同指标体系完善及合同管理系统框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意见。
中建数科建造一体化项目组表示,将认真吸取会议精神、严格落实专家宝贵意见,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以“减负提质”为核心,聚焦有效提高合同管理效率、解决多系统间合同数据重复填报等合同管理难点堵点问题,为基层业务人员减负,为合同管理提质。
中建集团法律事务部有关人员,试点二、三级单位法律及合同管理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相关合同管理专家,中建数科、建造一体化项目组骨干成员及建设厂商代表共68人参加会议。(中建数科)
会上,张军作劳动竞赛方案介绍,参赛小组代表进行表态发言,举行授旗仪式,宣布劳动竞赛正式启动。
中建数科公司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工会代表,建造一体化项目组领导小组成员,参赛小组组长等出席会议。(中建数科)
中建136工程
STRATEGY
5月16日,中国建筑统一门户(中建通)子企业上线应用部署会在京召开。中建集团信息化管理部总经理、中建数科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鹏,中建集团办公室(党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志强,中建集团办公室(党组办公室)资深高级经理卢佳丽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建集团信息化管理部副总经理文章英主持。
中国建筑统一门户(中建通)子企业上线应用部署会成功召开
刘鹏指出,中建通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在股份公司总部及八家二级单位进行了广泛使用验证,已具备在集团全面上线的条件。为确保项目上线质量和效果,对相关各单位提出三点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认知,充分认识中建通上线应用重要性。中建通是链接集团与各级单位的关键纽带,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并积极上线使用,通过建立统一数字办公入口,打造统一应用门户,提升管理协同效率,实现信息化使能赋智,使中建通切实成为各单位“减负提质”的好工具。
二是协同联动,一体推进系统全面应用。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移动办公平台内容管理、用户账号管理以及安全管理。通过宣传培训规范操作,提升员工对中建通各项功能的认知度和使用率。继续完善中建通统一身份认证,落实实名制管理,确保组织机构与人员信息无误,坚持“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加强内部工作群管理。将中建通工作台作为统一登录入口,待各业务系统集成条件成熟后,及时关停自建系统入口。
文章英表示,本次子企业上线应用部署会对推进“中建136工程”门户建设项目、提升系统用户体验有重要意义。为落实会议要求,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加强对系统的理解,积极主动推进中建通推广使用;
二是加强技术保障,做好系统技术支持;
三是加强使用管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希望未来中建通成为中建集团数字化CI标志,给每个用户赋予数字身份,增强内部职工归属感,展现中建数字化品牌形象,为推动集团数字化转型和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用。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移动办公平台内容管理、用户账号管理以及安全管理。通过宣传培训规范操作,提升员工对中建通各项功能的认知度和使用率。继续完善中建通统一身份认证,落实实名制管理,确保组织机构与人员信息无误,坚持“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加强内部工作群管理。将中建通工作台作为统一登录入口,待各业务系统集成条件成熟后,及时关停自建系统入口。
三是循序渐进,不断推进系统功能优化。中建通系统仍需不断完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推进现有功能模块持续优化、加快系统集成、加强标准化管理。项目组要制定统一的应用规范与运营机制,持续提升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会上,统一门户项目组负责人潘思雨作中建通系统介绍和上线工作部署。主要内容包括组建中建通上线应用工作组,制定上线应用工作计划;进行主数据集成与初始化;搭建子企业专属工作台;组织工作群迁移;持续推进子企业自建系统与中建通的单点、消息、待办集成。
统一门户项目组针对中建通用户中心、系统集成、门户后台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等内容进行培训,标志中建通在28家子企业的上线应用正式启动。(中建数科)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经济形势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
行业资讯
INDUSTRY
探寻新经济形式下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建筑企业要注重数据价值的聚合、创造、流动和倍增,将过往基于经验的管理模式、生产组织模式和设计模式等转化为用数据赋能业务模式,加速经验数字化、知识数据化进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尽管面临诸多压力,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一系列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例如基于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打造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以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等,都将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以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等,都将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
向“新”而生向“质”而行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新经济形势的到来,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几大挑战,
一是盈利能力不强。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业务模式单一、投标能力偏弱,导致接不到优质项目;另一方面,企业即使接到好项目,但由于资金不足、缺少合适的合作伙伴,供应链不足等问题导致资源匹配不足。此外,成本控制能力不足、员工能动性不强等因素也进一步导致了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一是盈利能力不强。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业务模式单一、投标能力偏弱,导致接不到优质项目;另一方面,企业即使接到好项目,但由于资金不足、缺少合适的合作伙伴,供应链不足等问题导致资源匹配不足。此外,成本控制能力不足、员工能动性不强等因素也进一步导致了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二是现金流不稳定。上游产业的不稳定,地方债务和政府投资收紧等因素导致企业现金流“吃紧”。一些建筑企业盲目扩大规模,资金占用率高,同时,企业内部治理手段相对滞后,针对现金流管理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仅对资金支出环节制定了审批核定制度,忽略了对现金流量、现金流速、资金支出、资金收入等重点指标的监管;进度安排和资源安排不合理,成本管控能力不高,资产处置不及时等问题也导致企业面临着现金和清欠压力。
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仅对资金支出环节制定了审批核定制度,忽略了对现金流量、现金流速、资金支出、资金收入等重点指标的监管;进度安排和资源安排不合理,成本管控能力不高,资产处置不及时等问题也导致企业面临着现金和清欠压力。
三是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工程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规模投资大、涉及主体多等行业特点,导致企业不可预见的风险较多。很多建筑企业缺乏对风险的足够认识,忽视了风险管控的重要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无法有效地防范和应对风险,即使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控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应对能力不足,难以对风险提前预测并加以防范和控制。
四是产业升级缓慢。虽然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等话题已经提了很多年,但目前来看,建筑产业升级仍然缓慢,面临着商业模式创新不足、产业链创新能力不足、组织与人员能力不足以及管理机制不适合新商业、新业态等多方面问题
建筑行业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呈现明显的迭代升级趋势,整个行业迫切需要找到发展的第二曲线。虽然压力重重,但建筑行业也面临着众多机会,例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这些机遇对于建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企业的数智化能力和新技术使用能力,以及构建产业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行业资讯
INDUSTRY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智力量正深入建筑行业并走向生产实践,建筑企业迫切需要借助数智化力量,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这些新要求,建筑企业可以从战略引领力、“财”力、“人”力、“数”力、协同力、运营力、创新力和发展力八个维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建筑企业发展第二曲线。
把握数智化机遇打造新质生产力
首先是战略引领能力。如何制定好的战略,并将战略一以贯之执行下去,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企业到底要制定怎样的战略,是继续坚持主业,还是在聚焦主业的同时开辟新市场,或者是基于产业链进行延伸等。实际上,建筑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可以将其指标化、具象化,基于指标体系预测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是否合理,战略是否符合企业预期。当战略符合预期时,再通过计划预算对战略进行分解,高效配置相关资源,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利用数智化技术结合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资源,形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找到更加准确的战略发展方向,并将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高效配置,最终达成战略目标。
当然,在具体的战略执行过程中,企业也要随着市场整体大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基于数据形成绩效评价,再基于绩效评价反推战略执行情况,判断战略是否执行到位,战略是否要做出调整等,最终形成基于PDCA管理闭环,将企业战略真正落地。
二是“财”力。过去,财务在企业中一直扮演着成本中心、管理部门的角色,提供风险管控、核算报告等功能。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着力推动四个变革,重点强化五项职能,其核心是利用数智化技术构建数据驱动的价值创造型财务体系。财务管理要转变思维,从传统的控制型财务、核算报表型财务转变为服务于业务和决策,提升财务价值创造能力。通过数智化技术提升财务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赋能财务的价值前移。
具体可以通过五个动作来构建数据驱动的价值创造型财务体系,首先要制定目标,即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其次要搭建一套体系,包括统一财务制度、统一业务流程、统一财务数据标准、统一会计科目、统一财务报告等。三是实现三项业务的融合,即业财流程融合、业财数据融合和业财管理融合。四是构建十大领域数智化应用,例如全球司库、税务服务资产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核算、财经分析等。五是分三个阶段推动财务转型,分别为效率提升阶段,通过业财流程融合和岗位级数字化工具应用,全面提升财务处理作业效率;价值创造阶段,通过数据和模型算法实现财务价值的创造,在整个业务、财务端到端的全流程过程中找到价值创造点;数智运营阶段,基于运营构建产业生态。
三是“人”力。建筑行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整个行业将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利用数智化技术可以实现基于数据识人、智能育人、智慧用人、智效合一,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发展目标的对齐,赋能员工、激活组织。
智效合一,构建人才优势。一是基于数字化技术对齐企业组织战略和人才战略,将组织绩效、人才绩效和人才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让每一个人才在整个组织绩效和组织发展战略过程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能够做到人尽其用。二是基于数字化技术将企业内部人才通过360度指标画像构建标准化的人才标签,并利用这些标签做好企业的人才盘点,知道企业目前拥有哪些人才,未来在产业结构调整、多元化经营以及开辟第二赛道时可以快速找到可用人才。三是除了传统的“选、育、留、用”功能之外,聚焦企业战略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预测,将企业的人才发展和组织发展充分融合,构建基于人才的企业优势。
四是“数”力。近年来,数据成为热门词汇,各行各业利用数据充分释放新动能。建筑企业也要注重数据价值的聚合、创造、流动和倍增,将过往基于经验的管理模式、生产组织模式和设计模式等转化为用数据赋能业务模式,加速经验数字化、知识数据化进程。
具体可以通过价值六步法,释放数据动能。一是数据治理,将建筑企业各类数据,包括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回来进行治理,做好数据价值释放的基础。二是制定数据模型,当数据零散存在时并不能发挥价值,只有把数据变成模型才能发挥价值,模型是数据价值的承载。三是形成基于业务和企业战略的相关指标,将指标通过模型的方式计算出来,实现价值引领。四是数据服务,数据不仅是为领导决策所用,更要服务于企业的各个层面,为管理层、业务层等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服务,实现数据价值驱动。五是数据运营,建立科学的闭环管理机制,促进数据资产的迭代和完善,不断适应和满足数据资产的应用和创新需求,实现业务价值,推动数据价值裂变。六是数据交易,将数据变成可交易的商品,实现数据价值倍增,从而充分发挥企业数据的效能。
并不能发挥价值,只有把数据变成模型才能发挥价值,模型是数据价值的承载。三是形成基于业务和企业战略的相关指标,将指标通过模型的方式计算出来,实现价值引领。四是数据服务,数据不仅是为领导决策所用,更要服务于企业的各个层面,为管理层、业务层等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服务,实现数据价值驱动。五是数据运营,建立科学的闭环管理机制,促进数据资产的迭代和完善,不断适应和满足数据资产的应用和创新需求,实现业务价值,推动数据价值裂变。六是数据交易,将数据变成可交易的商品,实现数据价值倍增,从而充分发挥企业数据的效能。
五是协同力。建筑业产业链上下游涉及众多,建筑企业作为其中关键一环,要实现上下内外协同,全面融合,良性共赢。通过数智化应用提升企业的协同能力,包括企业内部上下不同层级、企业内外部的协同能力,例如企业内部针对业务、商务、法务、财务、档案等层面的全面协同,以及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和数智化产业平台,实现产业生态共赢。
六是运营力。数智化的核心是运营能力,通过数据驱动或者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的升级。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管理模式的升级需要从组织、意识、数据、机制几个层面进行变革。通过数字化新技术升级管理模式,将传统的业务管理逐步转变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数字化运营管理,例如以数据驱动的管理全方位闭环、风险闭环、大商务体系等,促进管理提质增效。通过运营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带来更多基于客户的增量机会,实现数智化业务能力的裂变,最终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经济效益的提高,构建持续领先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助力。
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构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当前的企业实践层面,大多聚焦于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建设和管理模式优化与变革。科技创新涉及到绿色技术、新装备、工艺工法、BIM、智能建造、物联网、移动应用等诸多方面,需要整个产业链甚至生态能力的支撑,因此挑战相对较大、见效较慢。人才体系建设最为紧迫,随着传统人口红利(劳务工人)的逐渐消失,以及科技发展,建筑行业必然会从劳动密集型迈向人才密集型,因此如何实现劳务、人才、管干部、证照、薪酬以及最具价值的知识等价值化、数字化,是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根本。而当前最为关注的则是数智驱动的管理能力提升,通过数字化推动战略领导力、战略执行力、财务管理能力、现金流能力、成本管控能力、集团管控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等,以达到高效率、高质量、高智能、低成本、可持续的价值目标。简言之,积极拥抱“新”,重点提升“质”,是当下建筑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可行之道。(中国建设信息化))
行业资讯
INDUSTRY
实现数智化业务能力的裂变,最终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经济效益的提高,构建持续领先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助力。
七是创新力。建筑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是基于新技术进行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其中包括智能建造、智能设计、智能策划、智能装备、智能生产、装配式建筑等多方面内容,最终实现产业全面升级。
从业务层面看,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智能建造,通过数字化的协同设计,设计协同智造的科技研发,智慧工厂协同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协同智能施工、最后形成智慧运维,打通产业全链条,构建生态体系,基于智能建造培育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并为管理创新提供多项支撑,包括智能化业务运营,基于AI的流程挖掘与再造;自然化人机交互,图形界面交互到自然语言交互;智慧化知识生成,知识资产便捷赋能员工与生态;语义式应用生成,根据用户意图快速生成应用服务。
八是发展力。新时期下,建筑企业更需要利用数智化技术,构建企业投建营一体化能力。选择合适的战略方向进行投资,搜集合适的人才做好投建营一体化的项目策划、运营管理,从而实现成本更优、履约更好、投资回报更丰厚。建筑企业也要基于数智化技术开辟新的赛道,利用科技创新形成行业新业态、新领域、新模式、新动能,包括投资带动、推进“一带一路”中企出海以及建筑行业国际化运营、国际化赛道布局等,实现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交流分享
SHARE
SHARE
SHARE
共享
共享
交流分享
SHARE
“新质生产力”是个什么力?
交流分享
SHARE
交流分享
SHARE
交流分享
SHARE
交流分享
SHARE
交流分享
SHARE
https://metaso.cn/
国内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秘塔科技)推出的一款
AI搜索产品。
对用户来说几乎没有使用门槛,无需魔法也没有语言障碍,在中文语境上的表现更有优势。
秘塔AI搜索则会附上思维导图、大纲、相关事件、相关人物等结构化的信息展示,信息源相比Perplexity也显著更多。
《建筑行业信息化》
联系电话:010-880833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