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源中学“麦家·小作家”文学社期刊 第2期

期刊/内刊校刊2024-03-21
951

“麦家•小作家”文学社
    
    名誉顾问:麦家
           顾问:方格子   陆桂云   周喜军    陆军波
           社长:孙金良
        总编辑:  张振华
    副总编辑:俞小荣
    责任编辑:何国锋
    数字编辑:盛其峰
           编委:何丛楠   施欣    许姣   俞小荣   张振华    
课程总策划: 陈斌

封面题词:
        “读书就是回家”——麦家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麦家•小作家”  ——蒋良良     富阳区文联主席

        2019年2月,我曾经为母校的一本校内读物《读书就是回家》写过一篇《序》。大源中学把“读书就是回家”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做有温度的教育,我认为是掌握了教育的要义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个“家”不仅是物理意义上传统的家,更是心灵之家。让读书温暖心灵,引领人生,成就梦想,新时代的校园理应成为师生学习的快乐家园、生活的幸福家园、成长的精神家园。母校积极打造富有人文内涵的美丽校园,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核心素养。记得当时我就感慨地说了一句话:我看到了大源中学老师们那宽大的心,我为大源的学子们有这样的母校感到由衷高兴,我看到了大源教育的未来。
        这一次,我又回到了母校,我发现母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有文化气息了,的的确确像《读书就是回家》一书中所描绘的那样,到处可以呼吸到文化的清香:经纬园里飘着的稻香让人陶醉,不禁回忆起儿时的过往;公园鱼池里的四季谣咿呀回转,同学们围着她欢呼雀跃;二十四节气的诗歌和着劳动教育的成果,浸润着老师们一颗慈爱的心。“心中有经纬,人生有坐标。”一幅对联跃入眼帘。说得多好,听老师说,现在的大源中学有很多新富阳人的孩子,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沿着经

大 作 家 寄 语

纬线欢聚到这个著名的地理坐标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心中有了经纬,就是有了道德准则,我认为这是人的最基本的核心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常说,教育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育人先育德,只有这样,人生就有了定位,人就不会跑偏。这句校训选得好。
       欣闻母校要成立文学社,大源中学的学子不仅要拿到初中毕业证书,还可以拿到一张“文学启程书”,我认为这是很有特点和有意义的。大源是一个有文脉的地方,大源溪不仅浇灌出了良田沃土,也孕育出了一大批作家和文化学者。四季坞是一个有文脉的地方,有的作家曾在这里求学,有的作家曾在这里工作,数量极其庞大,还硕果累累。记得2020年,大源中学举办了“稻香四季,秋满经纬”新劳动教育嘉年华。活动中要我为一批写作佼佼者颁奖,学校征求我的意见,最后这个奖项就命名为“麦家·小作家奖”。那么,我觉得,就把作家课程命名为“麦家·小作家课程”吧,文学社就叫“麦家·小作家”文学社。以文学的名义,从经纬点启程。相信在老师们辛勤呵护下,在作家们的悉心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文学社一定会取得骄人的成绩,四季坞一定会传承好文脉,为孩子们的文学成长插上理想的翅膀。
      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故乡,我已经和故乡紧紧绑在了一起。继《人生海海》后,我第二部写故乡的小说已经交稿,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写出第三

部,从而构成“故乡三部曲”,让自己所有的感情在故乡这块丰饶的土地上开出艳丽的花。我希望把自己的这一点影响力转化为造福乡亲,造福桑梓的无穷力量。我想把麦家理想谷移回到大源来,那时候,“麦家·小作家”文学社就可以在理想谷落地,生根,发芽。我想,其意义就可以无限生长,那也是我反哺家乡所能做到的一点绵薄之力。
       想到这里,我感到十分激动。
                                                        
                                                        麦家  
                                                      2024年1月8日

目录/contents

过年那些事/陆军波      1
灯火万家一岁除,年味正浓/盛可欣      3

小作家文苑

经纬点上

翻过那座山/2021届 张静瑶      6
藏匿着的年味/喻柯敏      8
家乡的年味/洪钰欣      10
我家的年糕/王欣萍      12
年味/陈哲瀚      14
家乡的年味/黎慧遥      16
何处是故里/梁怡琳      20
追寻属于我们的年味/张雨晨      22
家乡的年味/李睿      24
窗前的剪纸/俞名扬      26
家乡的年味/王鑫怡      28
四季轮转,年味如一 /胡文阳       30

作家陪你读书

乡下的肉圆/陆桂云    53
在溪谷边,遇见单叶铁线莲/赵玉龙     56

家乡的年味/朱紫诺      32
家乡的糍粑/李铭泽      33
病中的年/翁芳莲      35
人间烟火气,年味正浓时/刘诗婷      39
寻找“芯”年/喻文轩      41
家乡的年味/郎宇婷      45
年味,一缕乡愁的记忆/刘诗琪      48
瑞雪兆丰年/王果熙      50

说起过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事。有的是回味,有的是期盼;说不完的是远离老家的乡愁,理不尽的是割舍不断的亲情。也许正是亲情和乡愁让我们对过年才有了更多的回味和期盼。
       在儿时的记忆里,穿新衣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事情。这一习俗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辞旧迎新”的理念,寓意新的一年里穿上新衣驱邪避灾,迎新纳福,希望自己能够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好运和新的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的经济条件也不断变好,能够穿上新衣服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年那一刻了,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的习惯和传统。尽管还是有太多的人会应个念头去买新衣服,但是也有少部分人本着大道至简的生活理念,看着一堆冬衣,想想还好穿,就洗洗干净当作新衣服穿上了。比如说,今年儿子就和我说,新衣服就不需要买了,或许他有另外的考虑,但是至少他也给我发出了一个不是必不可少的信号,前面有些年份我也是这样做的。
       置办年货是过年令人期待的事情。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农耕社会,大家提前准备一些食物,以备不时之需。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物质匮乏,更是一种对来年好运和丰收的祈愿。主要是因为人们需要在这个时候团聚、拜年、送礼,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不过现代人对置办年货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尽管我们依然能够看见商场、超市和市场里人山人海的场景,但是也有少部分人本着节约不让费的想法量力而行。现在东西什么时候都有的买,不需要在年前大量的囤积起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现在很多家庭约定而成,大家只要

过年那些事
 陆军波

1

经纬点上

2

在年前统一约定一个时间一起聚餐一下,把拜年和发红包的那些事都省了。由此,过年了也不需要置办大量的年货。这样的做法至少在我爱人的家族里已经实施好几年了。
       年夜饭是过年必须精心准备的事情。这一习俗源于古代,体现了中国人强烈的家庭观念和传统的尊敬长辈的思想,承载着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吉祥团圆的意义。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在除夕夜围坐在餐桌旁,共享一顿丰盛的晚餐。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为了不让父母一年到头还如此辛劳,很多儿女会把年夜饭放到饭店里去。因此,也成就了年前各大饭店预订年夜饭时火爆的场景。如此重要的一顿饭有丰富的菜肴自然是少不了的事,但是也要根据吃饭的人数依量而定。可以一起拼起来吃的尽量拼起来吃,一来可以创造热闹的氛围,二来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比如说,近几年我和我爱人两家基本都在一起吃年夜饭,既避免了人少的尴尬,又创设了团圆的气氛。只是胃口逐年变小一吃就撑了,对不起那桌丰盛的菜肴。
       说了那么多,年依然还是那个年,在不变中求变,在改变中不变。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是游子归家的心,那是亲人团聚的情,那是大家追寻的梦。祝愿大家新年里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希望,生活如龙一样,充满力量和智慧,充满活力和创新,昂首在天际,无畏无惧,勇往直前,梦想成真。

我闻到了年的味道。
       年的味道,是醇香的饭菜味。就像鲁迅在《祝福》里描绘的那般:“晚云间会发出闪光的爆竹,散发着幽微的火药香,家家赶做年菜,酒肉的味道溢满街巷。”春节的繁忙与喜悦几乎是同义词,盛宴在碗筷叮咚中开幕,一年的苦辣酸甜就要溶成杯中佳酿一饮而尽,落席桌旁,推杯换盏,共话团圆。我见孩童的笑语欢声随奔逐散落了一地,老人们温软的乡音纷纷入耳,酒入杯盏,饮尽又添满,一并注满亲人的祝愿。电视机旁我们依旧守候,即便不再为节目而满心期待,也愿意沉浸在团圆的温馨中笑意满怀,在盈盈话语中尽享年味。
       年的味道,是喧嚣的街巷味。龙灯焰火,锣鼓喧天,语笑喧闻,走街串巷的人们打扮得鲜亮而喜庆。篝火燃起,鞭炮响起,升空,是又一朵烟火跃起,落下它金色的长尾,牵过万家不落的灯火;绽开,是无数开在夜空里的火树银花,映得人们眼眸中的微芒也明明灭灭。一整年的期许与盼望、祝福与圆满,都随着耀目的烟火升上夜空,猝然盛放。眼前耳边的一切皆是无可比拟的年味。
       年的味道,是深沉的墨香味。摊一桌红纸,撒一点金花,忽浓忽淡的墨香贴着纸面,如绵绵雨天里的雾,慢慢地扩散开来。时常是伴着嬉笑的话语,印乱了墨与纸,但老人抚着掌称赞,父母噙着笑应答,于是大门上那张旧岁的对联被揭下,换上了新岁的红纸,尽管字迹如此龙飞凤舞,一撇一捺里尽是年少的轻狂,—个遒劲有力的“福”字,倒挂在两帘红纸间。窗花上的吉祥图案,对联上的祝愿话语,红红火火的年货,辰龙

灯火万家一岁除,年味正浓
 九(10)班 盛可欣

3

经纬点上

4

就游走在这一张张的红纸上,年味就在这一张张喜气洋洋的面容上。
       满天的花火是年味,橘红的树梢是年味,响亮的笑声亦是年味,和着欢快喜悦的歌谣,在热气腾腾的饭菜中与家人举杯,我们唯愿岁岁年年,共欢同乐,嘉庆与时新。

家乡的年味

5

6

今年的结尾,绵绵的雨和雪花封住了回家乡的路。外婆在屏幕的对面吃着面,操着浓郁的家乡口音:“幺儿,外婆真的很想你,一直盼着你,从去年盼到现在。”在这之前我的心似被一场终年的雨打湿,听见外婆的话后,虹销雨霁,响彻三百六十日的苦曲就此停滞。我回应着:“外婆,等我高考结束了,我就一定回来好好陪您。您和外公要照顾好身体,不要干重的活了……”    故乡的年味不在少数,有些闻得到,有些看得见,有些便需要用心去感受。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每个人心中便都有一种特殊的年味。于我来说,对家乡年味的感受是跨越1600多公里与亲人拥抱的一瞬;是吃一口外婆亲手包好的抄手的一瞬;是与亲人们年三十互相祝福的一瞬;是离开前外婆用自家的菜、香肠装满后备箱的一瞬;也是外婆偷偷塞钱给我让我买好吃的一瞬……种种的一瞬间构成了家乡的年味,也勾起着我对家乡的思念。    每每大年初一清晨,外婆一大早就开始用一系列的仪式感迎接新年的到来,备菜、炒菜、包抄手。外婆的菜总是极具家味儿的,馅料送入口中伴随着咀嚼,洋溢着的满是幸福的味道。每一道菜伴随着时间,在外婆的巧手烹饪之下被端上了餐桌,家人们也在外婆的呼喊声中有序入坐,饭前上的吃完美味佳肴剩下的空盘,则是对外婆的爱最好的诠释。年味,此刻充斥在温馨的屋子里。    家乡在重庆,四面环山,得名山城。一个拥有着丰厚文化底蕴,承载着无数机遇、重逢、突变、挑战的地方。那里有幼时的回忆,那里有家人的思念,那里有数不清、道不尽的浪

翻过那座山
 大源中学2021届 张静瑶

小作家文苑

漫。回忆后我如大梦初醒。纵使如今在异乡已走了很长的路,纵使他们称赞我的不屈服,可我不爱眼前的荒芜。磨破的舞鞋、碰撞的琴键、用炭笔涂抹的纸张,予我疼痛,予我枯燥,予我灰白。年少时触及文字后种下的喜爱,我未能握在手中,成了青春的遗憾。在时间空闲的缝隙里思念故乡,渴望与家人重聚,我依然困在高塔之内,我只想见那皎洁的月亮。年轮更迭,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心里对年的期待。
    一万次望向青山,幼时的我总认为山的另一边就是故乡。后来心绪恍惚间逐渐明白,陪伴与重逢无法共存,故我不再徘徊与纠结,珍惜在家人身边的每一秒,庆幸家人们一切安好,但许多时候仍会升起想念。虽不停地追逐自己的高考,生活被忙碌的学业全然占满。可是汪曾祺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总让我回忆起小的时候,跟着大人屁股后面欣赏着一盏盏红色的灯笼,夜晚绚丽绽放的烟花,盼着除夕夜能得到长辈发的压岁钱。
    外婆不会使用手机,每次回家我都会耐心地一遍一遍重复着教她,她也学着,她说想要看一看我的舞姿,想要听一听我的歌声,最重要的是她想要看见我的笑容。她总是笑着对我说,你很棒;总是夸赞我长得很漂亮,总是感叹我的成长。于是我原谅曾自负,曾溃败,曾褪色。因为我已经触及。韩愈《猗兰操》中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于是我顿悟:我不颓败,不枯竭,不
妥协;亦不惧怕,不放弃,不停歇。歌已
唱至高潮的那一句,此后山高水远,我
不会再迎来黯淡的尾声。
    立于辞旧迎新之际,便带着他们对
我的期盼,思念,鼓励走向我梦想的路。
    一曲终了,盼重圆。

7

“年”作为一个重要节日,有独属于它的味道,那这味道是哪里来的呢?
    过年的味道,藏在小巷的糍粑店里。那糍粑可要排上好久的队才能吃上。不过,它的味道啊,只要它称第二,就没别的敢当第一了。一口下去,一层焦脆的皮包裹着黏糊糊的糍粑,最里面还有热乎的红糖,又甜又糯。咬到底,红糖就会在你嘴里爆开来,三层口感,别提有多美味了!
    过年的味道,藏在菜场中各家摆设的摊上。放眼整个菜场,就像一片红色的大海,密密麻麻地摆着各种大红色的对联、“福”字。仔细看过去,还夹杂着些许卖干货的摊位在其中,一大袋子看着酥脆可口的干货,一看就适合大家伙们围着桌子,坐着小板凳,边吃边唠嗑。
    过年的味道,藏在大街上的服装店里。大人们牵着自家小孩的手,到一家家服装店像寻宝一样寻找着适合自己小孩的过年衣服,不合适就换家店。到了最后,讨价还价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和店长掰扯掰扯价格,不得不说,大人的砍价技巧实在高明,能把原价卖的衣服砍成5折带回!
    过年的味道,藏在家家户户的大扫除里。爸爸妈妈负责阳台和卫生间,小孩们负责桌面和茶几……大人们分配给我们任务,而我们则是一边听歌一边沉浸在打扫卫生之中,仔仔细细地打扫完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后,双手叉腰长叹一口气“呼——终于理完了”。
    过年的味道,藏在除夕夜漫天的烟花爆竹中。我躺在床上,手机上放着北京时间零点的界面的那一刹那,外面的鞭炮就响了起来,大大小小的烟花爆竹噼里啪啦地放着,往窗外一

藏匿着的年味
 八(2)班 喻柯敏

小作家文苑

8

看,我心以了然为何隋炀帝会写出“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了。一朵朵灿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了,把原本乌黑的天空衬托得更加绚丽多彩,如诗如画,那声音震耳欲聋。千家万户在烟花的笼罩下,人们从四面八方迫不及待地走了出来,一起欣赏这壮丽的景观。我也不例外,一朵朵烟花在我眼前绽开,环绕四周,亲朋好友们的脸被烟花的光映衬得格外美丽了。
    年味,过年的味道,藏在人们的一声声“新年快乐”里,藏在人们真诚的祝福与期待里。藏在人们为新一年幸福美满的生活而虔诚许下的心愿里。

9

家乡的年味是什么呢?
    家乡的年味是确有其味的。是灶锅里奶奶烧出来的醉人的饭香,也是酒坛子里漫出的丝丝酒香,更是孩子手里的糖果的甜香。酒香醉人,饭香醉人,年味更醉人。每当到了年尾,大人们就忙得不亦乐乎,准备食材置办年货,张贴春联……这时,浓浓的年味就出来了,大街小巷的人们见面都会打招呼,互道新年好,互相诉一诉年夜饭的准备情况。
    过年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温馨!
    家乡的年味也是确有其声的。是门外街道上孩子们玩的鞭炮和欢声笑语声,是漫天绽放的烟花声,是人们走亲访友时互相寒暄的声音。每当快过年之时,本来安静的街道就被鞭炮声吵得像炸开了锅一样,夹杂着人们拜年时熙熙攘攘的欢笑声,这条街道仿佛重获了新生格外的热闹,到了除夕夜十二点,真正的"轰炸"这时就开始了,噼哩啪啦。这时原本漆黑的天空也仿佛被点燃了一样,被燃放的烟花照耀的五彩斑斓,格外美丽。
    年味也是一种传统习俗,从小到大,从幼儿到年长,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撒旧迎新,祭神迎祖,祈福求吉,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对末来的憧憬。大街小巷开始张灯结彩,叮咚作响的锣鼓声,勾勒出一幅热闹喜庆的画面。
    老家河南还有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家家用豆腐、粉条、白菜、海带等作成“祭灶汤”端至老灶爷牌位前,然后再供上用糖糊或麦糖饴制成的芝麻酥,称“祭灶糖”,因“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故于祀时以糖饼粘神口使勿言”。

家乡的年味
 八(6)班  洪钰欣

小作家文苑

10

    年味是一种氛围,是家家户户张贴的对联,是挂满大街的灯笼,是飘散在空气中的饺子汤圆的香甜味,是街头巷尾绽放的灿烂烟花,更是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共度佳节的温馨场景。
    新的一年,让我们怀揣着美好的愿望,带着满满的年味,迎接即将到来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铺展开飘扬的笑脸,祝愿这份浓浓的年味,伴随着我们度过美好的一年。让我们珍惜每一个拥有年味的瞬间,让这份传统文化的力量,在新的一年里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11

打开相册,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我们全家一起吃年糕的照片,这让我想起每逢过年,我们全家就会一起用大木锤打石臼里的年糕。香甜的年糕,蘸一蘸糖,咬上一口,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甜蜜涌上心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到农历年底,我家就会忙得不亦乐乎。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自然,打年糕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习俗。瞧!农历甘四的早晨,便是这忙绿的开始。“开始打年糕咯!”爷爷兴致勃勃地喊了一声。奶奶把早已备好的糯米用碗均匀地倒在放好白布蒸笼里面,用柴火把大锅中的水烧开,然后将蒸笼摆放在上面,不一会儿功夫,香喷喷的糯米便出笼了,整个屋子顿时蒸汽腾腾。
    “来喽,都让让!”叔叔们一起紧紧地攥住纱布的四个角,就像打渔人提起满登登的渔网一样。他们两个稳稳地向屋外的石臼奔去,我奶奶顺势往糯米上抹冷水。“啪”一声,那大糯米团子就翻个身,滚进了石臼。随后,爸爸举起十多斤重的大木锤,涨红了脸,一下又一下的地使劲向石臼里的大糯米团子打去。“啪——啪——”糯米团子像顽皮的孩子一样,跳了起来,紧接着奶奶用手沾了凉水,猛的将糯米团翻了过来,再锤,反反复复的动作,直到捶打到软糯。边上的大婶们用线切下一小块,沾上白糖,拿给我,我顺势塞进嘴巴里,一股甜甜的味道弥漫在口腔。口水像放开闸门似的不停往外冒。大人们用了一块沾水的白布盖在上面,他们用力的压,转眼之间一个圆饼状的超级大年糕就出来了。
     当然了,我可不止在旁边看看这么简单,我作为“特别嘉宾”,有幸在年糕上“点花”。没打过年糕的你可能不知道什

我家的年糕
 八(4)班  王欣萍

小作家文苑

12

么叫点花吧,我来告诉你。其实点花特别简单,就是用手指一般粗的小稻草束沾上胭脂红,在年糕上轻轻点。这样年糕上就会留下一个小的印记,像梅花一样。
    不过有些人会疑惑,为什么过年要打年糕吃年糕?吃年糕是汉民族的风俗之一,年糕是过年必备的节日食品,据说是从苏州传开的。但人们用糯米制成的年糕不仅仅是用来吃的,还是用来祭祀伍子胥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死前嘱咐:“如果国家遭难,人民受饥,在城门下掘土数尺,自可找到食物。”伍子胥死后,人们在危难时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于是暗中拆城墙挖地,原来城西是用糯米制成的砖石,人们用它制成一种食物度过了难关,这种食物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年糕。
    “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13

当游子背上沉重的包袱,当皑皑的白雪铺满大地,当爆竹声回荡在田野,我们便知道,年来了。
    年是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年是陆游的“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年是皇甫冉的“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年”。
    年是相思,更是家欢。
    望着乡间泥泞的小路,那是多少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田埂上飘来的火药味,更是家乡的年味。
    当游子归乡,年才热闹起来,大街上到处是红灯笼,饭店里的顾客络绎不绝,归乡的游子们攀谈,话语间充满了欢声笑语。草丛里是噼啪的爆竹声与孩子的欢笑声,远远看去,真是一番热闹的景象,这是家乡的年味。
    走在归乡的小路上,闻着微风送来的菜香,这是家乡的年味。
    即使远离城镇,但这里依然充满了年味,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挂上了红灯笼。时不时,从耳畔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让我们深刻的感受着年。
    年不仅是喜与庆,更寄托了浓浓的思念。
    大年三十,在这里是最重要的一天,人们带着思念,纷纷前去祭祖。点上蜡烛,烧上香,接着在越来越旺的大火中,人们给已故亲人烧钱送衣。纸终究被烧成了灰,在风中越飞越高,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却永久不变,这是家乡的年味。
    在下午,挨家挨户便早早地准备起年夜饭,当饭香飘出,大家便围坐在饭桌前,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在饭桌上,总有一道鱼,这寓意着年年有余,并且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新年的期

年 味
 八(10)班 陈哲瀚

小作家文苑

14

么叫点花吧,我来告诉你。其实点花特别简单,就是用手指一般粗的小稻草束沾上胭脂红,在年糕上轻轻点。这样年糕上就会留下一个小的印记,像梅花一样。
    不过有些人会疑惑,为什么过年要打年糕吃年糕?吃年糕是汉民族的风俗之一,年糕是过年必备的节日食品,据说是从苏州传开的。但人们用糯米制成的年糕不仅仅是用来吃的,还是用来祭祀伍子胥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死前嘱咐:“如果国家遭难,人民受饥,在城门下掘土数尺,自可找到食物。”伍子胥死后,人们在危难时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于是暗中拆城墙挖地,原来城西是用糯米制成的砖石,人们用它制成一种食物度过了难关,这种食物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年糕。
    “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15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悄然而至,街道里巷都挂上了灯笼,爆竹声也是不绝于耳,集市里买卖年货的人络绎不绝。这个小镇上,可谓是浸润了年味。可我却是如何也融不进去,我像是游离天空的一缕浮云,木楞地窥着。我终会飘走,而唯一能扼住我脚步的许是故乡的群山。
    我的家乡在江西,那儿有着崇山峻岭。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为其留下佳作,可遗憾的是,这泼天富贵似乎都被挡在了故乡之外,导致这山窝窝极度不发达,我们一家也就迁到了杭州。
    估摸着上次回乡过年还是在2019年,而那年正是疫情肆虐,家家闭户,无人拜年。我们一家在老屋宅了十来天,心情甚是低落,甭说年味儿了。
    这次回乡我仍是激动和欣喜的,尽管在高速上堵了十几个小时,但这热情却是丝毫未减。看着熟悉的街道,仍旧低矮、破旧的房屋,轰鸣的摩托车和飞扬的尘土,一种莫名的心绪翻涌起来,像是捡回丢了多年的至宝,像是遇见了阔别已久的故人,更像是无助的幼儿在攒动的人群中茫然地寻觅着母亲,即将大哭时拥入了一个温暖又熟悉的怀抱。
    我们是除夕前一天凌晨才到家的,补了两三个小时的觉后因还未采购食材,我们便到外边去吃早餐。我们沿着记忆中的路寻到了记忆中的店看到了记忆中的人。这是一家专卖江西小吃的小店,虽已近春节,可依然热闹地开张着。胖大娘正忙着和面,她的丈夫则在一旁安稳地炖着鸡汤。见来了客人,胖大娘便用宽厚的嗓音招呼着“来来,随便坐,想吃点儿什么?”说罢先是一愣,认真地看了看我们,改操地道的江西话说:

家乡的年味
 八(6)班 黎慧遥

小作家文苑

16

“唉,这俩不是后面那老小区姓黎的女娃吗?”我登时一喜,立马点头。胖大娘高兴地问:“还和以前一样,要乌鸡的瓦罐汤吗?”我们又是点点头没说话,似乎还有点害羞吧?马上,汤就端上来了,还有俩茶叶蛋。我们刚想问,胖大娘就说:“我记着你们之前不是最喜爱姨给你们煮的茶叶蛋吗?吶,趁热吃吧,不收你们钱。”我刚想说的话又吞了回去,涌上来的是一阵感动,是被记住被关切重见旧人的温暖。临走时,阿姨又拉着我们的手,在我们的口袋里塞了两瓶AD钙奶,笑着揉揉我们的头说:“就当是姨送你们的新年礼物了。”我们揣着这新年的第一份礼物赶忙道谢,高兴极了。
    下午,奶奶和爷爷在家里忙着打扫卫生,爸爸则带着我们驾车去游览庐山西海,现在想来,这大概是回乡游子的念想和特权吧。临近春节,西海这里也挂上了喜庆的大红灯笼。花源谷里已有一些花儿悄然冒了头。鹅黄的迎春花在枝头昂扬着,拢共六片花瓣,它全赠给了萧瑟的风;一抹抹红色的朱砂在苍劲的虬枝上吐着芬芳,何其的高傲和烂漫!看了又看,赏了又赏,心想,就让它兀自地红去吧!寒冬腊月,西海的湖水彻骨的凉,这倒也和它纯粹的绿般配。而远远看去,湖水似是一块墨绿的翡翠,阳光下鱼鳞般的波纹泛着银光,美得摄人心魄。
    第二天春节,奶奶一早就开始筹备年夜饭。家里已经摆好三四张大圆桌,而我们也被安排做着摘菜、洗菜、擦桌子等家务,虽然忙却也甚是快乐。临近傍晚,家里陆续来了多年未见的许多亲戚。热情的长辈们一上来就要给我们红包,已多年未见过这架势的我们边推托着边往爸爸爷爷身后躲,同时使着求助的眼色。爸爸和爷爷自然是心领神会,用土话和客人们拉开迂回战。战斗往往很激烈,一会儿红包塞在手里,一会儿红包又塞进口袋,反反复复;我们呢,一会儿躲到大人身后,一会儿又被拉到大人身前,前前后后。终于,客人们派出德高望重

17

的长辈高呼着爸爸和爷爷的小名,很严肃地“警告”:“这点儿心意是给孩子的,你不收,我可要生气了!”于是,我们小孩子终于可以捂着鼓鼓的口袋,偷偷溜回到房间去数有几张“毛爷爷”。
    大概是晚上七点钟光景,伴随着冲天的爆竹声,正式开席了,我们必定会和爷爷奶奶分到一桌,因为他们时刻要给我们拉警钟。比如,别人正在夹菜,而我想吃的菜却离得很远,正想转动圆桌,一个表示“別转,等别人先”的眼神就飞了过来;又比如,要是一个菜已经吃了很多,又提起筷子想夹菜时,一声表示“给别人留点,別让人觉得不斯文”的状似不经意的敲碗声就响了起来。而这时的我们,总会很虔诚地立即改正错误,因为,谁会笨到和年味过不去呢?
    平时,家里一直保持着早睡的习惯,可除夕夜是个例外。临近夜里十二点钟,爸爸便会带我们到僻静点的地方去玩炮仗。我们常玩的有窜天猴、二脚踢、麻雷子和黑寡妇,其中要属黑寡妇威力最大,我和妹妹都不敢玩。每次都是由爸爸来点燃引子,同时立即盖上一张废纸壳。“砰!”的一声,震耳欲聋,废纸壳果然不负众望炸得四分五裂。我和妹妹蹦跳着,叫嚷着,又紧张,又开心。
    大年初一,爸爸开车带我们去他的老屋,是在一个叫龙石的小村子里。老屋就是一座土墙房,抠一抠墙上就会掉土渣子的那种。推开破损的木门,就迎来了满眼的灰尘。屋子里十分昏暗,只有几个破洞漏进几缕阳光。我们参观了爸爸儿时的房间,墙上还贴着他当年画的图画,挂着他曾经上学的雨衣——蓑笠。我们不懂爸爸为什么很开心,也许是这里充满着浓浓的童年味吧?接着爸爸带我们去他儿时伙伴家拜年。丰盛的饭菜早就摆好了,大人们喝酒、聊天,不亦乐乎。我们小孩子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天生的自来熟,不用介绍,很快玩到一块,

18

小作家文苑

称兄道弟,不分你我。于是,一整个暖洋洋的下午,所有人都在享受着“故乡的年味”。
    几天后,坐在返回杭州的车子上,我不禁反复回味起故乡的点点滴滴。虽然似乎一切都很俗套,但我仍然觉得故乡的年味就像是一壶美酒,而我定当是个酒鬼,陶醉于故乡的烟火气、故乡的人情礼落、故乡的山山水水。

19

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江清心中没有丝毫喜悦,甚至还有些惴惴不安,火车上鱼龙混杂,各种气味交融在一起,让人昏昏欲睡。
  她是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他们都说这个专业不好就业,但她偏偏不相信,硬是学了历史,结果,在当今社会中,具有实用性的需求明显不足。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通常局限在学术研究和教育领域,她的发展方向不太明朗,但她想为自己谋一个好前程,于是辞别了故乡,去了人们口中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去找个好奔头。
  可惜,在那里,她没有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只能从实习生做起。实习生是没有人权的,各种底层的工作都是她来做,每天辛辛苦苦的干活,到头来,什么好处都没有她。
  最后,她逃出了那个人人向往的上海,拿上自己少的可怜的行李,坐上了开往老家的火车。
  在火车站,多的是家人重聚相拥的画面,江清也只是羡慕地看看,内心苦涩。当初和父母闹掰,她曾说不会再回到故乡。
  现在,她不知道该拿什么借口去见自己的父母。
  犹豫半晌,天色已渐渐暗沉,周围人声鼎沸,各家各户炊烟袅袅,饭香菜香飘在大街上,引得行人匆匆加快步伐,准备回家吃饭。
  江清最终还是回了家。
  她敲响家门,在心里想了无数种重逢的画面,想到了所有讽刺的语句,还是没有预料到,母亲见到她时,湿润的眼眶。
  “小清,你回来了……”
    江清抱向自己亲爱的母亲,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她的视线,只能看到模糊的人影,听到母亲的抽泣。

何处是故里
 九(1)班 梁怡琳

小作家文苑

20

    父亲对于她的到来还是欢迎的,只是偶尔,会抱怨她当初的离去。每当这时,母亲就会生气的瞟一眼父亲。
  “孩子愿意回家就是好事啊,哪有你这样当父亲的?”
  “哎呦,孩子他妈,我这不是寻思着好好教育她一番嘛。”
  江清看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忍不住笑了。
  大年三十,父亲喝了酒,对着江清念念有词:“你呀你,非要去找什么,大好的前程,现在没找到,嗯,想到家了?真是的,不知道早点回来,害的我们担心那么久。”他喝的醉醺醺的,话语中却是藏不住的关怀。
  母亲也笑吟吟地看着她,红了眼眶。
  江清收到了母亲的红包,很厚的红包。
  她想要退还,毕竟她早就成年了。母亲不高兴了,“给你就收着嘛,”她声音低了下来,“况且,这么久没回来了,也该累着了……”
  江清收了红包,陪着母亲看了春晚。母女俩也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一起聊天,看电视了。江清太忙了,忙着考研,忙着找工作。这么想起来,今天还是她们母女俩少有的欢乐时光。
  大年初二,江清随着父母去拜了年,见了很多长辈,他们对江清都是温柔的,和蔼的。
  “小清真的很有出息,你们几个都跟你们江姐姐学学,研究生呢!”二伯夸赞她。
  江清觉得,回故乡真的是她做过最正确的决定。她一直以为自己喜欢大都市,喜欢霓虹闪耀的生活,现在才知道,她心里的花,早已开在了家乡的土地上。
  过完年,她决定留在故乡,寻找
故乡的历史文物。
    让更多的人知道,何处是故里。

21

时间缓慢,期盼的思绪跟随着时间消耗了一年又一年。奔波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家乡的年味或许早已同记忆被尘封在意识的最浅薄处,但乡愁的情思终究抵抗不住万家灯火的热情。终于,等不及,驱车,上路,对故乡说一声:“我们回来了!”
    异乡的我们经历的无数的伤疤在一年又一年的磨练中挺了过来。拾起时间留给我们的记忆碎片,组装在一起,变成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正因为我们一年又一年成长了,所以面对一年又一年老去的亲人多了一份执着的思念。有家人在身边,才算是幸福。
    归乡路遥,从暗沉的夜晚驱车一直到温暖的清晨,远远看到早已守候在大门口的外婆、外公、舅舅……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愈来愈清晰,往日的乡愁在这一刻凝成晶莹的泪水。简单的问候、紧紧的相拥,千言万语都已包含在看着对方湿润的眼眶、酸红的鼻头和忍着不哭的倔强中。对亲人说一声:“我们到了!”
    如果说最能体会年味的事,那无疑是亲人做的饭。妈妈说她心中的年味是回家后吃到外婆亲手做的饺子,她喜欢吃外婆包的韭菜猪肉馅的水饺。她说,年味是睁开眼就能吃到的热腾饭,是妈妈唠叨个没完的叮嘱,是和自己父母聊天的亲切。她说,这是幸福的。
    而与我们而言,浓烈的年味,怎能少了香辣爽口的烧烤呢?将腌制好的肉用长针串在一起,一盘又一盘,虽总有人抱怨会吃不完,但手上的动作却一刻都没停过。我们的大厨舅舅早已将炭热熟,蓄势待发准备下手。他那厨艺可是一绝,油、

追寻属于我们的年味
 九(1)班 张雨晨

小作家文苑

22

盐、香辣粉、孜然,一顿操作后,刺激的香味吸入鼻腔,爽辣带劲!我们把烧烤迅速搬上圆桌,大喊一声:“开饭喽!”然后,享受只属于我们的年味。不得不说,舅舅的烧烤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好吃。
    烟火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宝贝,所以平常严肃的舅舅一反常态,费尽心思带我们体会了一次视觉盛宴。我不好声响,所以一直捂着耳朵,但那火药连续不断地上升高空,在半空爆炸时万千火花向四周散溅,美轮美奂,照亮了整个天空,也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烟火会一直持续了三个小时之久,这是舅舅带给我们的只属于我们的浪漫。
    万家灯火通明,团圆时刻,幸福来临。 年味,正浓!

23

家乡的年味
 八(7)班 李 睿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阜阳农村的年味也越来越浓。我走在乡间小路上,感受着这积极昂扬的气息,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染上了一层红色的喜庆色彩。
    走进村庄,街道两旁的房屋都挂上了红灯笼,门口贴上了“福”字。这些简单的装饰让整个村庄都充满了年味。在一家小餐馆里,我看到了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在包饺子。只见她左手拿饺子皮,右手用筷子戳起一块不大不小的肉,筷子一放,手一合,再一捏,一个造型精致的饺子就完成了。她的手法熟练而娴熟,她的笑容慈祥又美丽。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就是她每年必做的事情之一。我想起了一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位老奶奶就是这个家庭的宝贝,她的存在让这个家庭更加温馨和谐。而他的老伴儿,则在一旁炸丸子,炸糖糕,炸毛蛋。金黄酥脆的丸子,香甜软糯的糖糕,香气四溢的毛蛋,无一不使这个年味更上一层楼。
    走在街上,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他们都在忙着准备过年的事情,看!有的在买年货: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欢乐的笑声接连不断。还有的在打扫卫生,仔仔细细地清扫每一角,认认真真地打扫每一间。有的则在给孩子准备新衣服。可谓“慈母手中线。”而孩子们呢?正在快乐地嬉戏。有的在放炮: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蹲在地上放炮,另外几个小孩站在旁边看,一看点着了,立马慌里慌张地往后退去,双手捂住耳朵。有的在追逐,有的………
    夜幕降临,整个村庄都亮起了灯火。放起了烟花,五彩缤纷。我看到了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漫步在街头。在烟花声

小作家文苑

24

中,他们依偎在一起,眼神中充满了爱意和幸福。仿佛整个世界只有甜蜜的两人。新年啊……
    回到我的家中,我看到了父母正忙碌着准备年夜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我则与弟弟妹妹一起出门放炮。那清脆的爆竹声,那五彩的烟花,那活蹦乱跳的弟弟,那安静的妹妹。无一不映衬着新年的美好,新年的活力。 来走亲戚的人也到了,大家欢聚一堂。时不时能听见几声祝福语,还有就是收到压岁钱时开心的声音。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没有什么包袱,没有什么累赘,只有彼此深入心灵的交流。
    在这个充满年味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希望。我想起了一句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让我们在2024年,一起努力奋斗吧!

25

年味,藏在用心拣选的新衣中,藏在家家户户粘贴的对联上,也藏在那窗前吉祥喜庆的剪纸上。一剪刀,一剪刀,剪出来的是对来年美好的一种期盼,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又是一年春节,窗外大人小孩都忙碌着,我正坐在桌前剪纸,“咔咔”几下,红色的纸片随着剪纸声缓缓飘落。
    剪纸做起来可真不容易啊,起初我还信心满满的,动作也行云流水。但不一会手就被滴滴汗珠给浸湿,我的心也越来越急躁,突然“咔擦”一声,鱼鳞处的纹样被我剪断了,鱼肚空了一大块,一条不成型的“鱼”正病怏怏地躺在我手上,仿佛在嘲笑我的笨手笨脚。
    我看着被剪坏的纸,想起了曾经和母亲观赏窗花的情景。
    每逢过年,母亲总会把自己剪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然后指着它们说:“你看,龟鹤长寿,寓意长生不老;石榴多籽,寓意多子多福……每一种图案都有着自己的寓意呢”我总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母亲便又挥舞起了剪刀,不一会,一张张普通的纸又变出了惟妙惟肖的图案。指着不同的图案对我说:“你看这是龙纹,这是云纹……”
    小小剪纸光是花纹就能如此多变,我叹为观止。于是又决定像母亲那样也剪出图案,可看向眼前的废纸,我又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母亲适时推门而入,看到拿着废纸苦笑的我,便安慰着:“剪不好也是不要紧的,心若是太浮躁了,不能静下来,是剪不来的!剪纸要的是专注、细心。”听了母亲的话,我若有所思。

窗前的剪纸
九(3)班 俞名扬

小作家文苑

26

    重新拿起剪刀,把心给静了下来。循序渐进。再次剪鱼鳞纹时,我异常小心,拿起了阳光下闪着金光的剪刀,在红纸上缓缓落下。金色与红色交相辉映,我动作也越来越流畅,随着纸片在空中肆意飞舞,我也剪下了最后一刀。我舒了一口气,把纸摊在桌子上,一条栩栩如生的鱼跃然纸上,我和母亲都欣慰地笑了。
    走出家门,看着每家每户窗前的一张张精美的窗花,我内心一阵触动。外面早已成为了红色的世界,红灯笼、红窗花、红鞭炮……我不禁感叹:多美啊,这才是过年该有的年味嘛!

27

愈开心的日子,时间也过得愈快。春节虽已过去,但当每每翻开相册之时,这些照片记录下的美好瞬间依旧让我乐不可支。再顺着张张照片重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才发现回忆早已刻骨铭心,记忆深处,年味不可磨灭。
    相册最新的一张照片停留在新年零点的夜空,照片中烟火绚烂,世界如灯盏般被点亮。每家每户都不约而同的放起鞭炮,黑幕中上映着一场声乐剧。只见一束束的烟火冲向空中,在停留一会后发出“噗”的惊声,然后炸裂分成数朵小花,寂静的夜空就这么被点着了。在听见窗外声响后,客厅中昏昏欲睡的大人们也忙着出去放开门炮。接着,就是噼里啪啦响作一团。
    我听着一声声巨响,看着如墨似漆的夜空中,次第开放着亮紫、青绿、粉红的伞花,心里不由地激动万分。花落如雨,雨散如星,巨大的烟火顷刻间绽放,又在顷刻间细雨连珠般掉下,坠落进人们的眼底。我们呆楞的望着,在这一刻许下最虔诚的愿望。火树银花,年味不停翻涌。
    等开门炮放完,妈妈招呼着一家人吃饺子。热腾腾的饺子是寒冷夜里的温暖,光洁的盘子倒影着家人的笑脸。
    故乡的年味,蕴藏在声声祝福中。零点时手机响个不停,朋友圈里大家互祝新年快乐,亲人打来的电话颂着真切的问候。我想,不论是目光中还是活语中,都充盈着新年已至的快乐。
    我盯着屏幕傻傻笑出了声,手指向后滑动。下张照片的背景中是红红的烛台。我想起除夕早上买来的灯笼在我们手中飞

家乡的年味
 九(5)班 王鑫怡

小作家文苑

28

上屋檐,一幅幅的对联也贴上墙壁,屋里添了喜迎新年的红,接着就是厨房锅碗瓢盆的交响曲。
    这首曲子直到年夜饭时才稍有停歇,劳累了一天的我们齐聚饭桌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说不尽对彼此的思念。夹在筷中的是一年一聚的惆怅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收拾完后,我们围坐在一起,在屋内温暖的灯光下,看着春晚,打着扑克牌,守岁守出阖家欢乐。在灯火通明的环境下,温润橙黄的灯光洒在我们脸上,伴着欢声笑语,阵阵暖流有感而生,流淌进我们心里。大家笑啊乐啊,脸都不自觉地也染上新年红。如此热闹,另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回忆着回忆着,现在的我却哭笑不得。我曾认为家乡的年味是在除夕的圆桌上,是在红色的装饰物上,是在各种过年的习俗中,后来才意识到,家乡的年味应该是在热闹,在团圆。现在,我又发觉,家乡的年味是因家油然而生的幸福感。
    而此刻年味在脑海里,暖暖的,回味无穷。
    今天是元宵。家门口的红灯笼悬挂于空中,碗里热腾腾的汤圆白黏黏的,只是家里的年轻人早早就回了工作单位。爸爸妈妈和我边吃边朝着手机通话。对面的哥哥姐姐叙说汤圆的好吃,好像又回到了除夕夜里。
或许我们思念的并不是习俗本
身,而是带着年味的人。
    我恍然醒悟,家在,心中
的年味也在。

29

今年的冬天似乎没有那么冷了,风中裹挟着奔波游子的思念,吹散了所有疲劳与忧伤。
    吃完年夜饭,夜幕已经降临。
    夜晚,月光朦胧,像隔着一层薄雾,撒落一地冷清。与之相反,外面的鞭炮声不断,似乎要冲出云霄,拨开云雾。
    “走吧走吧,现在去放烟花!”爸爸催促道。我随便裹了一件衣服下楼去。街道的风微凉,月亮发着微弱的光,带来一份淡淡的安宁。 “呲啦——”仙女棒点燃,划破了天空,留下了艳丽的尾巴。早春载着年味和爱意在烟花中辗转绽放。
    我们买的烟花并不多,不一会儿就放完了。空气中还弥漫着硝烟味。进了屋子就暖和起来了,微信群里聊得热火朝天,红包一个接一个的发来。就这么不知不觉到了零点,我推开阳台门,凉意直钻衣领子。外面的烟花流光溢彩,震耳欲聋。
    正月初一,风和日丽。客厅里亮堂堂的,屋里的家具都被透过的阳光镀上了一层毛茸茸的边,把一切包裹的明亮又温和。
    春节,和惦念的人一起重逢在温柔的暖春里。坐在餐桌旁,热气腾腾的饺子冒着白汽。咬一口,香醇的肉汁迸出来,饺子皮薄如蝉翼,馅料美味可口,每一口都是幸福的味道。
    阳光温和地顺着树叶倾泻下来,由于很多亲戚都回了老家,我们今天打算去东吴公园玩。路上的树并不都是光秃秃的,甚至有些依旧枝繁叶茂,绿色的连成一片,中间还穿插着几棵粉嫩的桃花树。
    又是熟悉的地方,这个公园已经不知道是来的第几遍了,门口的鱼池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条鱼。公园里的人很少,我们

四季轮转,年味如一
 九(7)班 胡文阳 

小作家文苑

30

漫无目的地踏在石砖上,新一年带来的舒畅是我无法言喻的,只感觉呼吸的空气都新鲜了不少。
    柔和的日光下澈,水面上波光粼粼。
    我们穿梭在小道上,澄澈的天空,柔暖的阳光,一同的家人。大人们走在后面聊天,我们就走在前面感受扑面而来的春色。
    我回老家的次数很少,但每一次都是深刻的回忆,一条街上全是亲戚,除夕夜时灯火阑珊,齐聚一堂,热闹非凡。那是我鲜少感受到过的喜悦和欢乐。
    虽然今年我没有回老家,但最亲近的人还在身旁。
    烟火实在是太短暂了,但是红叶白雪四季轮转,总会有人寻得圆满。
    再添上万家灯火一盏。

31

32

小作家文苑

时光匆匆流逝,很快到了年尾。春节的钟声也在此刻敲响,“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记忆中的故乡,每逢春节就会举办年会。那是家乡独有的年味,也是一直匿藏于我心中,那份独属于我的记忆,挥之不去!
    除夕夜,各家早早地吃完了年夜饭,便聚在台前。
    盼望着,期待着,晚会终于在一首喜气洋洋的歌曲与村民们的欢呼中拉开了帷幕。激情昂扬的歌曲让村民们忘却了这一年的不易与艰辛;合唱《恭喜你发财》时,台下每个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民族服饰走秀展现了家乡的民族特色与浓浓的文化气息;黄梅戏等节目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文娱生活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庙会则在春节的第二天举行。街上张灯结彩,人山人海!于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体会着家乡独属的年味。
    舞狮表演吸引了我的注意——村民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将表演场地包围。最前头,三头大红的舞狮在长梯上腾空跳跃,你追我赶,不时摆着各种滑稽可爱的造型。在表演接近尾声时,他们爬到长梯顶端给大家拜年,观众们掌声雷动。
    逛完庙会差不多到正午了,走在乡间的路上,树立在马路两旁,天空如蓝宝石一般,鸟或一行行,或零零散散,闹着,叫着,飞向远方。马路边,
枫树上挂着一排又一排的小
灯笼,喜庆且温馨,年味更
浓了。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七(1)班 朱紫诺

又是冬天,山林间炊烟袅袅升起。翩然而至的,是家乡诱人的糍粑香……尽管没有包子饺子的丰腴,也没有馒头的清甜,但在我心中,家乡的糍粑却是独一无二的。
    糍粑的制作方法很简单,自家种植的糯米洗净、蒸熟。趁着热乎劲儿,将糯米放入或古老或新式的容器捣成糊状。冷却后将其取出,切块,油炸几秒,即成美味。因此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会做糍粑。但是想要把糍粑做到美味可口,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而我的奶奶却是制作糍粑的好手。
    自我记事起,每逢爸爸出差回来的日子,我总是能收获一袋芝麻馅儿的“白团子”,那细腻软糯、唇齿留香的感受总是叫人食髓知味,可袋子里早已空空如也。这时的我总会嘟起嘴不满地说道:“如果这是奶奶做的糍粑,那一定想吃多少有多少!”在年幼的我的世界里,奶奶就是个精通各种美食烹饪的“厨神”。
    可当时的奶奶对做这种东西还一窍不通,为了不浪费奶奶的一片好心,我们每次都会硬着头皮吃完她的“试验品们”。吃完后还要睁着眼说“奶奶您的造诣颇深啊!”之类的“瞎话”。在我们演绎的那些“万分期待”和“意犹未尽”的情节里,奶奶总是笑着摆摆手,默默地品尝着自己的近乎失败的作品,一口一口,细细咀嚼,直到盘子里的糍粑随着落日的余晖一直消失殆尽。她其实知道自己做得并不好,因此隔三差五总能在邻里巷间看到她的身影。
    我在频繁的糍粑攻势下厌烦了。
    甚至跑去外头,只为躲开奶奶的糍粑。

家乡的糍粑
 七(4)班 李铭泽 

33

    跑远的身影后,留下奶奶踟蹰的目光。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这位渐渐弯下腰的老人,盘虬的皱纹不知不觉蚕食了她的面容,成了人们所说的“佝偻老太”。随着手上的茧子越来越厚,奶奶终于练就了精湛的技术,不变的是她那双浑浊的眼中迸射出来的光。曾有外乡人欲花重金买她的秘方,他们好奇地询问制作糍粑的秘钥,奶奶垂眸不语,半晌过后仰头笑道:“哪有什么秘方,全仗着我的小孙子!”
    又过了许多年,奶奶做的糍粑早已名声大噪,可是我却再也吃不到她做的糍粑了。
    因为啊,她带着满腔的柔情去了另一个世界。
    “青山绒雪装素衣,仙鹤回望白雪松。”晶莹剔透的雪,落成了枝丫上的一树梨花。凝望这一年一度的江山雪景,我仿佛又看到那佝偻的背影,那如群星般璀璨的眼眸。而缕缕炊烟中,糍粑的清甜氤氲了这浓浓的年味……

小作家文苑

34

处于快节奏的时代,“快”这个字仿佛已经刻在他的心中。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慢下来了,他从小就有超乎年纪的成熟,所以好像也理所应当地担起更多的责任,快节奏的生活仿佛会跟随他一辈子。
可是,人生无常,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
    年前,拿到体检报告单,他如遭雷击,晚期,时日不多。他辞掉工作,用这些年努力打拼的积蓄去完成儿时的愿望清单。从小他就好奇为什么同龄的人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玩耍,而他却要被困在家中背诵那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他也想好好出去玩,所以他拼了命地学习,想要考到大城市里去,离开父母的管控,或许那样他就可以获得“自由”。可是风都会到达尽头,更何况是他呢。来到了大城市,他发现他需要比别人更快地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他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所以他没有办法完成他儿时的梦想,但是现在有一个契机可以让他完成儿时的梦想,他也就想为自己好好地活上一次。
    回到了家乡,他找了许久,也没能找到从前的小巷子,在导航一遍又一遍的偏离路线中他心烦气躁。在路口的一把木椅上坐着一个老妇人,正聚精会神的看着一本书。他上前询问老妇人,老妇人用那双浑浊的眼睛仔细的看了看,忽然笑了起来:“是你呀,老沈家的娃!”他惊讶于老妇人为什么一下就能认出他,可老妇人依然自顾自的嘟囔着:“你呀,也真是的,这么多年才回来这么一两次,你父母呀,心也是真大,居然能让你一个人去城市打拼,不过你现在过得怎么样?”他有些急躁的打断了老夫人的话:“奶奶,您知道和永寺旁边的小巷子现在在哪儿吗?”“哎呀,这么些年和永寺早就被拆了,至于他旁边的那个小巷子呀,你往前面一直走在当年那口许愿井旁边左拐就是了……”他转头就匆匆忙忙走了,老妇人还在

病中的年
 七(5)班  翁芳莲 

35

原地嘀嘀咕咕的说了些什么,他也没有在意,他就那样一直走,消失在了老妇人的视线中,也消失在了灰色的巷子的尽头。
    不知走了多久,天上忽然下起了雪,他也不管就走在雪中,薄薄的积雪堆积在了青黑色的瓦片上,堆积在了茶馆门口的椅子上,堆积在了灰色的道路上,也堆积在了他的肩膀和头发上,让他与这粉墙黛瓦增加了一丝违和。屋子里,父母正在做菜,夫妻俩有说有笑的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菜端上了桌,明明是两个人,却摆了三副碗筷。他推开门,父母都惊讶于他的出现,母亲更是激动地将他紧紧搂在怀中,一直不停的在他耳边念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父亲虽然沉默寡言,但自他进门父亲满脸皱纹就绽成了一朵花。久违的热闹使他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干什么,母亲用开玩笑的语气跟他说:“我以为你都忘了我和你爸了。”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养育之恩我怎么可能会忘,更何况你和父亲你们两个可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人呀!我就算忘了我自己,也不可能忘了你们。” “大过年的……”话音未落,就被门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遮盖住了。一群戴着虎头帽的孩童在家门口放起了鞭炮,他不由得联想到了从前,他坐在父亲的肩上,母亲站在他的旁边,他们一起看着天上的烟花,那时候的他们也是如此快乐,可惜呀…他的母亲好像从这古怪气氛中捕捉到了什么,她问:“你怎么有时间回来啦?”他自然不敢说出自己生病的事实,他吸了吸鼻子,敛下心中苦涩,眼神有些闪躲,一直瞟向外面放鞭炮的孩子们说:“这不是太多年没回来了吗?想你们了。”听到这,母亲也没再多问。屋内的气氛好似忽然沉重了起来。忽然门口传来了一声欢快的女声:“我回来了,爸妈!呀!哥!你怎么也回来了!”她飞扑进哥哥的怀抱,两人差点一起倒地。“诶,你说说看我怎么就不能回来了?”沈溪月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哎呀,哥你别管那么多了,我饿了。”说完便跑向了餐桌,麻溜地吃了起来。边吃边嘟囔着:“你这次回来也不提前打声招呼,真是的,哥明天陪我去赶集,好不好嘛!”对于这个可爱的妹妹,当哥哥的自然不会拒绝。

小作家文苑

36

    现在的生活可能是他从前最向往的吧!可以与家人一起走在街上看着街边叫卖的摊贩,可以有说有笑的与茶馆上的人聊天,喝茶,欣赏江南最独特的风景。过年时,街上格外热闹,比他刚来那会儿热闹多了。红色的灯笼光照在整个大街上让白色的墙壁变得红红的,好不漂亮。家家户户门上的对联和福字也显得格外有年味儿,比大城市中好多了,烟花爆竹,嬉笑打闹的孩童,随处可见。他坐在茶馆中喝着飘香四溢的茶,看薄薄的雪落在桌面上好似给木桌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细纱,看着积雪化成水从青黑色的瓦片上滑落,让他忽生一种岁月静好之感。喝完一杯茶后,他被妹妹拽了起来,说:“年轻人就应该多活动,不然像个老头子一样多辜负青春呐!”进了人流密集的集市中,妹妹买了一串糖葫芦,边吃边和他哥聊着,沈竹溪也有一搭没一搭的和自己的话痨妹妹聊着,这种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他在人世间的日子又少了一天,但他还强撑着陪妹妹参加了一年中最热闹的节目。一群人在大街小巷上舞起了狮,人们把那几头狮子团团围住,妹妹也高兴地跑来跑去好不快活,觉得没意思了,又拉着哥哥去庙里祈福。她在前面跑着,哥哥也跟着她跑,一瞬间他们好像回到了小时候,他们也是这样过的年,那时候他们天真无邪,觉得这世界上一切都是美好的。虽然现实给了沈竹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不想把这一份打击告诉妹妹。妹妹拉着他哥的手,就向寺庙跑去,在寺庙关闭前成为了最后两个祈福的人。“哥,我们还真幸运。”她把玩着手中的香囊,“你猜猜看我今年许了什么愿望?如果你没猜对,就把妈妈今天烧的红烧鱼让给我,我就把我手上这一串糖葫芦给你。”“唉,你这个小财迷求肯的定是一夜暴富。”“不对!”“怎么可能不对?你肯定在诓我。你给我看看。”沈溪月故作高深地摇了摇头,然后把手中写着健康平安的纸条递给了他,这副高深的样子没装多久,她想着自己的红烧鱼就噗嗤笑出了声。夜晚,在滴答滴答的雨声中,沈溪竹却在床上辗转反侧,他本来想的是对于他来说死了好像也是一种不错的解脱,肩上的巨石压的他喘不来气,可是他想到了他的妹妹,他的父亲和母亲,镇上的所有人,他忽然又不想死了,他觉得活着好像也很好。脑中思绪乱窜,他沉沉地睡去了。

37

    第二天早上,他醒的时候听到父母和妹妹在讨论些什么,他本不想偷听的,可是突然他听到母亲低声啜泣,父亲和妹妹压低了声音安慰着母亲。原来,他们都知道。一时间,他脑中那根紧绷着的弦断裂了,他不敢相信他明明隐瞒的那么好,为什么他们还会知道。一通电话打断了门外低声的交谈和门内呆滞的沈竹溪,沈竹溪接起了电话,听筒中一道柔和的声音从千里之外的医院传过来,那声音仿佛是从天国传下的天籁。他告诉沈竹溪他的体检报告拿错了,他的身体很健康,并祝福他过个好年。他着急忙慌地感谢过后是劫后余生的惊喜和悲伤,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悲伤,当他反应过来手上已落了滚烫的泪水。家人同样惊喜,沈溪月飞奔过来抱上哥哥,从哭腔中可以听到难掩的兴奋:“哥,太好了!你没事!”
    在老家过完元宵节,他才从回到工作的城市。他走的那天,全家人站在家门口目送他离开,妹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哭过笑过疯狂过,日子没有白过;拼过玩过潇洒过,快乐没有缺过;走过看过品味过,生活没有空流。总结一下,收获不多,年华依然走过,看看新篇,愿你斗志重拾,拼搏努力,再创辉煌。”
    刚回到工作的城市,就收到妹妹给他发的语音:“哥,欢迎回家!”

小作家文苑

38

小时候的年味记忆常常如梦境般清晰,仿佛是一幅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的一个小乡村。记忆中,每当走进山村,满耳的鞭炮声和喜庆的锣鼓声仿佛拉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记忆盒子。那时候的我,手拿着红包,欢天喜地地拜访亲戚,被亲人们关切的目光和慈爱的呵护所包围,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大人们传授包饺子的技巧,小孩们则认真地揉搓着馅料,嘻嘻哈哈,其乐融融。这些儿时的年味记忆,仿佛是一把时光的碎片,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每当春节临近,家乡的年味便弥漫在空气中,仿佛是一股无形的精神力量。街道上灯笼高高挂起,红红的对联贴满了每家每户的门前。人们一边挂灯笼一边忙着置办年货,街巷间传来阵阵笑语喧哗,无不洋溢着过年的热闹气息。每到傍晚,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炊烟袅袅飘散,如同一幅幅温馨的画卷。这份浓浓的年味,来自每个家庭,又弥漫在整个家乡。
    河南的年味,离不开那些承载着特殊情感的美食。饺子、年糕、鱼、糖葫芦……每一种美食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寓意着团团圆圆、年年有余、甜甜蜜蜜,每一口都仿佛是对美好未来的祈愿。家人们围坐在这一桌,享用着这些美食,满满的爱意蔓延在每一份美食美味中,成为家乡年味最美的呈现。
    河南的年味,寄托着丰富的传统习俗。放鞭炮、贴春联、祭神祈福,这些年俗活动在家乡深深扎根。东张西望,人们争相前往市场,购置新衣新物,一切都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讨红包、贴春联、看龙、舞狮,更是每年春节必不可少、充满

人间烟火气,年味正浓时
 七(6)班 刘诗婷

39

乐趣的活动。这些习俗被代代相传,如同一颗属于家乡的种子,扎根于人们心中,绽放出独有的年味风采。
    家乡的年味带来的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在异乡漂泊的游子们,总是无法忘记那份深深的乡愁。每年春节,年味就像一株株扎根已久的参天大树,渗透在每一个灵魂深处。游子们的心总会被这份浓浓的年味打动,直抵乡愁的彼岸。
    年味是游子们无法逃离的回家理由,也是连接家乡情感的纽带,留存于心,久久不忘。

小作家文苑

40

“寻光小队,本次任务是寻找丢失的年芯片,大体资料马上送达,请尽快完成任务,让‘新年’启动。”格瑞关闭了组织第一分部部长丹尼尔发来的录像,沉声说:“都听见了吧,本次计划是寻找年博士丢失的年芯片。”
    “知道了,队长,不过这任务的人数是六人。队长,你确定我们队人数符合要求吗?”凯莉扬了扬眉说道。“嗯。”格瑞说,“我之前去了后勤部,也找过追光小队的队长安迷修了,两方会各借我们一个人。”
   “凯莉,你先去后勤部找安莉洁,我去追光小队领人。” “是,队长。”凯莉说完后,便转身出发了。
    格瑞走出小队休息室,向前方走去,听到了一阵喧闹声。
    “为我们雷狮海盗团圆满完成任务干杯!”
    “干杯!”
    格瑞仔细听了一下,发现是追风小队的休息室传来的动静,是追风小队的队长雷狮正在庆祝又一次取得胜利。他们新加入的那个队员夹在雷狮和佩利这两个人高马大的人中间,看起来弱小又无助。格瑞看了两眼,就径直来到追光小队的休息室门口,礼貌的敲了敲门。开门的是队长安迷修。
    “是格瑞啊,我刚刚还打算让祥悦去找你呢,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来了。”安迷修边说边侧身。身边是一个淡蓝头发的少女。少女开口:“你好,我叫祥悦,在之后的行动中,请多关照。”
    格瑞和安迷修聊了几句,就带着祥悦走了。
    格瑞和祥悦来到休息室时,凯莉和安莉洁已经到了。凯莉不由埋怨道:“你们两个怎么才来,我和安莉洁他们几个资料

寻找"芯"年
 七(6)班 喻文轩

41

都要看完了,你们俩赶紧过来看完资料好去现场。”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丢失芯片的地方——年博士的私人实验室。凯莉扫了两眼,从头上摘下那枚精致的玫红色五角星,一用力甩了出去。那枚精致的玫红色五角星在房内旋转,洒下一片蓝色的光辉,又重新回到了凯莉的手上。凯莉轻轻一转,五角星中间分开,形成一道光幕。凯莉轻点几下光幕,又将五角星合上,问道:“紫堂幻,你的小斯巴达呢?让他们进去,保险柜边有些不属于这里的东西,去看一下。”紫堂幻放出小斯巴达小小的机器人,跑了进去,带出了几根头发。紫堂幻将头发放进小斯巴达口袋里开始分析。其余的几人也在年博士的宅邸之中分散开来,希望从仆人口中获取更多的资料。经过一阵推断后,他们锁定了嫌疑人年博士之子年喜。格瑞经过调查发现,年喜并不处于宅邸之内。立马锁定嫌疑人位置,开始追击嫌疑人。
    众人直接飞天,金踩上矢量滑板,带着队长格瑞飞在前头引路,安莉洁坐着凯莉的星月刃,祥悦和紫堂幻面面相觑,最后祥悦飞天,用武器带着紫堂幻走了。
    众人非常迅速地将年喜捉拿归案。可是格瑞无论用尽什么手段都撬不开他的嘴。凯莉小姐拍了拍格瑞的背悄声说:“让我来吧。”格瑞点点头走开了。凯莉看着年喜,抬手迎进了年博士年以长说:“你们两个好好谈谈吧。”便笑着离开了。
    年喜开口:“父亲。”便被年以长大声打断:“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年喜拍桌而立,质问道:“你配做一个父亲吗,在我母亲去世之后,你就知道做实验也不来管我。”年以长摸出怀表打开,怀表内的照片上是一位身穿黄色旗袍、面容娇好的夫人。年以长缓缓道:“这是你的母亲,她来自古地球,是在陨石第三次撞击古地球时进入生命仓的,当时正是春节,你的母亲很希望去看一次庙会,可是随着古地球文化的没

小作家文苑

42

落,她再也没机会了,所以我希望可以完成我夫人的遗愿。”年喜听完之后,泪如雨下。他原谅了父亲,两人抱在了一起。
    年喜开口说:“当时我拿完芯片,就有一个人找到了我,他和我约定,在古地下城第十四号大厅等我,我到那只看到一个黑衣人,我把芯片给他就走了,其他我什么也不知道了。”
    众人火速前往交易地点,却只见一位酒红色头发少女立于高台之上。他们直接蒙了。主谋,难不成是这样一个小姑娘?
    明丽的少女看着一行人,笑了笑,问道:“你们是来找我的吗?”
    金带着疑问问道:“请问你是谁啊?”
    “我!你看不出来我是反派啊!我只说一次,听好了!我就是组织的二把手,老大的最佳助手,英俊潇洒的溪闻大人是也!”众人听后都懵了。随后,格瑞也不多问,一把烈斩直刺溪闻面门。
    溪闻往后一仰,跃下高台。不满的说:“不要一上来就打打杀杀,有伤和气,只要过了这三关,我就把芯片给你们。”说完,按下手中按钮便消失不见了。
    空旷的大厅内,一下子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商办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一切是如此的真实。空中突然传来声响:“现在是第一关,请你们在庙会中找到舞龙大队中的红色巨龙、舞狮群中的黄色巨狮。请用你们手中的相机拍下,全部找到则第一关过。”
    六人思考片刻,决定散开来,分别在庙会中寻找目标。金、格瑞、紫堂幻组成一小队;祥悦、凯莉、安莉洁组成一小队。

43

44

小作家文苑

    紫堂幻命令小斯巴达叠在一起,从高处寻找目标,但是庙会人多眼杂,小斯巴达们也陷入了困境。金充分发挥他的人际交往能力,打探到舞狮会在庙会中部出现。他于是带着其他两人逆着人流朝舞狮会走去。
    “都让让!都让让!舞狮来了!”金寻声而去,在一众五颜六色的巨狮里,找到了在角落里的黄色巨狮,并拍摄照片。凯莉他们一些人也成功找到并拍下了红龙。
    随着他们的成功,整个房子一下安静了下来,热闹的庙会一下没了,那高台上坐着的依然是溪闻。溪闻看着他们,手中攥着一颗红色的龙珠道:“本来还有两关的,不过我姐姐叫我回家吃饭了,那么就先放过你们吧。我手中这颗龙珠就是你们要的芯片啦。”
    随着一声铃铛的脆响,除了那空中的红色龙珠外,其他东西都化作虚无。格瑞看着落在手中便化作一块金色芯片的大红龙珠,攥紧了手。
    凯莉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千万不能丢了我们的年味呀。”

家乡的年味
 七(8)班 郎宇婷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没错,我的家乡在富阳,富阳又名富春,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隶属于杭州市,我的家乡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以“两山夹江”的地理特征著称,被誉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我是南方人,腊八时要喝腊八粥,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融合了桂圆,莲子,红枣,薏米的味道,划过舌尖,如同暖阳照进人心,甜而不腻,带着一种温馨的回味。
    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这天,天一擦黑。鞭炮声就连绵不断,还要煮糖年糕,按旧年的说法,用糖年糕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甜蜜幸福的期许。这就是富阳二十三过小年的“祭灶王”。
    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也是比较忙碌的几天。家家户户几乎都在大扫除、买年货,马不停蹄。我家也是这样,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起了床、吃了早餐,便安排好各自的任务就开始干起来,一刻都不敢耽误,生怕来不及。说实话,打扫卫生真的很累,不体验不知道,一体验吓一跳,我拿出一条干净的厚毛巾开始擦窗户,小心翼翼的清洁着每一寸玻璃,好像在擦除一切尘埃和过往。我的任务还是比较多的,我又快速拿起拖把拖着地板,手里握着的拖把像画笔一样在地板上描绘出清洁的线条。看着一尘不染的客厅,我的心情也开始明媚起来,这也

45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题记

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妈妈平时做家务的感觉。买年货可比打扫卫生来的轻松多了,我和爸爸妈妈走在堵的水泄不通的大街上四处张望。首先来的超市这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大家熙熙攘攘,三五成群。看着琳琅满目的零食,我不见思索买些什么呢?在慢慢的一再催促下,我飞快的挑选了零食,急匆匆的离开超市。买到了王记炒货,我买了大量瓜子,核桃,花生等,提在手中沉甸甸的,一抬头,一看表已经四点半了,又赶忙回家,离开了这热闹非凡的大街。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除夕就到了。我拿着我精心挑选的对联小心翼翼的贴了上去。贴完还不忘比划比划,生怕歪了。红红火火的对联贴在门上,为新年增添了几分年味。饺子也是新年必不可少的美食,贴完对联,我就帮着妈妈包起了饺子,饺子整齐的排列在盘子中,让人不禁垂涎欲滴。夜幕降临,春节联欢晚会拉开序幕,大家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灯火通明。厨房里忙碌的身影不停的穿梭其中,一道道美味的菜肴在妈妈的手下诞生,一家人聚在一起,伴随着热闹的氛围,品尝着美食。观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着团聚的快乐。新年少不了压岁钱,长辈们开始分发红包,最激动的不过我们这些小孩子了,我们向爷爷奶奶道句吉祥话,拿着压岁钱便冲向客厅,吃起零食,看起电视,不亦乐乎,时而还会被滑稽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凌晨,新年的钟声响起,我拿起鞭炮冲出家门,除夕夜的鞭炮声如同一支热烈的交响乐,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形成鲜明对比,带来浓浓年味。
    接下来的十几天,大家都忙着拜年,走访亲戚无暇顾忌什么。
    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要吃汤圆,白乎乎的汤圆,里面裹着甜甜的豆沙,细腻圆滑,甜蜜蜜的口水流下三千尺,元宵节到处张灯结彩,广场上精彩绝伦的烟花秀也拉开帷幕。

小作家文苑

46

红的,黄的,绿的都有,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在空中眨眼,光彩夺目。
    时间一晃来到正月十六,春节正式结束了,因为学生们在这一天开始上学,大人们开始上班,但那股浓浓的年味始终不变。

47

小作家文苑

离乡多年,岁月流转,身处异地,但心中始终牵挂着那个远在河南的故乡。家乡的年味是我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每逢春节,那些年深日久的回忆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乡愁的滋味。小时候,家乡的年味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那些情景如今仍然历历在目。在我记忆中,家乡的年味并非简单的味觉和视觉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份回忆始终伴随着我,成为我无法割舍的珍贵财富。
    春联,是年味的载体,也是年味的最佳注脚。以红纸为底,用金色或黑色的墨迹书写,字迹饱满有力,寓意深远。春联上的每一句话,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贴在门框上的春联,仿佛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暖意。当春风拂过,墨迹逐渐褪色,那份淡淡的年味却依然萦绕在心头。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象征,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是对家的眷恋,对亲情的牵挂。春联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家的故事,让人心生暖意。
    年夜饭,更是家乡年味的浓缩。从小到大,每当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忙碌起来,为了这一顿团圆的饭菜。那餐桌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菜,丰富多样,每一道菜都包含了家人的深情厚意。各种美味佳肴充斥着整个房间,舌尖上的年味更是浓郁。热气腾腾的团圆饭让人心里暖暖的,每当我品尝到那些河南的味道,就仿佛置身于家乡,满满的幸福和满足涌上心头。

年味,一缕乡愁的记忆
 七(9)班 刘诗琪 

48

    河南的春节,离不开那些五彩缤纷的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家乡的街道上就会点亮各式各样的花灯。这些花灯更多的是承载着家人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每当看到这些花灯,我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无忧无虑的年代。
    每年春节,即使身处他乡,也会有无数游子踏上返乡过年的路。这不仅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更是对家乡年味的怀念与珍惜。回到家乡,才能真正感受到年味的浓郁,才能与亲朋好友共享这份温馨和这份幸福。无论是行车途中还是到家后,心中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都会愈发浓烈,年味也会更加醇厚悠长。愿每一位游子返乡之路都能感受到家乡年味的温暖,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团圆幸福。

49

小作家文苑

对于过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欢悦、欣喜还有久久的期待。每年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相继采购年货了,吃的,穿的、用的。孩子们则是早早的盼着新年的到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从这一天起,空气中的年味渐渐弥漫开来。人们忙碌着各种各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新年迈着轻快的步伐,带着欢歌笑语,穿着多彩绚丽的衣服向我们走来年味,便在不经意间飘散到了每个角落。
    年味,弥散到大衔小巷。家家门边贴上了春联,倒贴了”福”字。红红火火的商场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煲。买年货的人们在结账处排着长长的队伍。川流不息的街头涌动着购买年货的男女老动。祝福新年的歌声不时飘进人们的耳朵。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是一片喜气洋洋,仿佛过年的快乐从人们的心里遥了出来流淌到了全身。
    年味,飘散在拥堵的高速公路上,弥漫在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归家心切的游子恨不得自己能插上一双翅膀,瞬间飞往自己的故乡,投入亲人的怀抱。无奈前路漫漫,但他们脸上没有焦虑和烦燥,有的只是宽容和忍耐。旅途的疲惫,阻挡不了内心的欢快喜悦,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一回家过年!
    年味,盈满了除夕守岁的堂屋。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燃起一炉大火,不停地往炉里添柴,火烧得越旺寓示着来年福越旺财越旺。这时,大人们把饭端上桌,点上蜡烛,放一根长长的鞭炮祭祖。祭完祖,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必有鸡和鱼,鸡意味着吉祥,鱼意味着年年有余。红红的炉火燃得正旺,杯光交错中,声声祝福中,幸福的滋味盈满酒杯!

灯火明万家,瑞雪兆丰年
 七(10)班 王果熙

50

    年味,从一辆辆摇摆在乡间公路上出去拜年的车窗溢出。年味装满在大人们的红包里,年味随着人们的”新年好”“拜年啦”“恭喜发财”声声飘荡!正月初一凌晨五六点,鞭炮声便会从四面八方响起,大人们早早起床互相恭喜新年。小孩子们早早被惊醒,即使昏昏沉沉也一骨碍爬起来,给长辈们拜年,说许多吉祥话,大人们便会乐呵呵掏出提前准备的红包给孩子们。
    年味,是游子那一抹乡愁和牵挂;年味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团聚;年味,是大年夜烧得旺旺的火;年味,是对别人的宽容和自己发自内心的快乐。

51

52

作家笔下的年味 

作家陪你读书

乡下的肉圆
 陆桂云

旧时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烟雾弥漫的灶台前,是妈妈忙碌的身影,氤氲而至的色香味,多么诱人。
    各种平时鲜见的吃食,都在365天的最后日子里,一一铺排呈现,做米糕、炒干货,杀年猪、打鱼冻。别的不说,光是家家户户做的肉圆,就馋得小孩子们直咽口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的日子过得非常紧巴,有的还需借钱过年。一般农村普通家庭,像鸡鸭鱼肉这种硬菜,也只能保证除夕一个晚上的正餐。余下来“多乎哉?不多也”的像样荤菜,是要用来正月待客的。正月初头几天,客人来了一批又一批,隆重摆在八仙桌正中位置的肉圆,很快就剩上面一层了,只能拿胶菜油豆腐来垫底。
    妈妈做的肉圆,个儿不大,滚圆,绢光,油里沸过后,淡粉的颜色稍稍深了点。咬一口,嫩,嘴里的肉粒爆出奇异的鲜香,越嚼越有味,哎呀,真是吃不够。八十年代分田到户后日子好起来,能放开吃到妈妈新炸出来的肉圆,姐妹间还相互比试谁吃得多,那真是难忘的记忆。
    婆家在山里,年底做肉圆尤显隆重,家里男人都一齐出力。样样农活都出色的公公,会先做好剁肉等准备,婆婆再配料拌和,动手做肉圆,我也学着做,先生则殷勤地做火头军。
    起油锅后,山里的实木劈柴,将灶堂烧得轰轰响,滑下去的肉圆,在黑幽幽的油潭里翻上几个跟斗,赶紧捞出,外皮已经变色,起了一层豆腐皮样的薄壳,婆婆赶紧招呼孙子来尝,十来岁的辰,那时候长得虎头虎脑,胃口正好,最多的一次竟吃了8个。

53

    那应该是儿子童年最美的家乡味道,有点松脆、口感紧实的乡下肉圆,似乎可以一直吃下去。如今远在英伦的儿子,已经整整10年没有回老家过年,那样丰盛的中国年,也只能存在记忆深处。
    而对我来说,婆家的肉圆,就是吃不出娘家的滋味。
    婆婆过早离世,过年的一应物事都顺理成章到我手上。那天晚上,恰巧先生不在家,再加公公年事已高,只能做些铺助工作,我一个人又是剁肉,又是做肉圆,一晚上做了满满一大盆,公公则帮我在煤气灶上油炸,两人一直忙到深夜一点。
    想想小时候,也是妈妈一个人做一大家子人吃,心里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向妈妈看齐,还要做得像妈妈那样好吃,据说一个肉圆,要在掌心来回跌打二十下左右才会好吃,我也一丝不苟坚持着做了。由于山里天气寒冷,再加长时间站立,我的膝盖都出了问题,差点成了老寒腿。
    正月里,将其中一半送给来我家的杭州妹妹、外甥,并未听到任何反馈意见。另一半用来家里待客,虽然肉圆一个个少下去,也没有听到任何赞扬。
    已是正月底,堂哥建良来我家吃饭,我将最后一碗肉圆端上桌。等我坐下还没端起碗,就听建良小阿哥说:
    “这个肉圆味道不一般啊,功夫到家,弟媳你是怎么做的?”
    听到这句话,我不觉眼眶湿润,赶紧站起来,向小阿哥敬酒。
    
    

作家陪你读书

54

55

    陆桂云:女,1962年10月生,1983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学一级教师,农工党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原富阳区政协一级调研员。著有散文集《夏风吹过麦田》《烟火乡间》。

在溪谷边,遇见单叶铁线莲
 赵玉龙

这个正月天气出奇的好,阳光非常温暖宜人。正月初三,我们一家便去几个舅舅家拜年。小舅因还在单位里值班,只他们一家人都还没回老家。我们大约在上午十点半左右,来到大舅和二舅家。
    大舅和二舅的房子是连在一起造的,80年代的老式泥坯屋子,中间是个堂前间,算作公用。外公外婆没有过世前,就住在这个堂前间。外公过世已经十多年,这之后外婆再一个人在此生活了许多年,直到一年多前的九月再离世。
    在外婆过世前的一年多,大舅家的表弟提出,要给他奶奶的住所重新装修一下。他的本意也是想让奶奶在最后的日子里住得更舒服一些。可外婆却是在一次次的搬家什的折腾中累坏了精气神。
    外婆还在世的时候,每逢春节,几个在外的子女,总会早些回来看她。仿佛只要外婆还在,就会永远为她的子女们挡住了一条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而正是因为外婆的离去,让她的子女们,仿佛一夜之间站在了世界尽头的边缘,让他们各自独自去面对。仿佛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已经随时做好准备,都为他们敞开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外婆的离去,让我母亲的兄弟姐妹都只剩归途。这个春节,家住滨江的小姨不再回老家来,母亲的其他兄弟姊妹之间,也明显不像外婆尚在时那般亲热、齐心。大家都各自有各自的小家,各自有各自的打算。
    听大舅说,他们屋子前面的那块空地,表弟已经买下来,今年春天或许就要破土,造新房子。这是好事,我为表弟感到

56

作家陪你读书

高兴。这天中午,我们是在二舅家吃的午饭。二舅妈为午饭准备的菜肴非常丰盛,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平时吃得少,根本没有那么大胃口吃那么多菜。我吃得比平时还是多了一些,感觉肚子圆鼓鼓,有些饱胀。于是决定趁着阳光那么好,去通往鹰嘴潭的那条新筑的林间水泥道散散步,消消食。
    一路上,我边走边想,如今的年味,我是真的觉得淡了许多。现在物质生活太丰富,也未必全是好事。当一样东西太容易得到的时候,人往往就不会去珍惜它。有一句话叫“糖多不甜”。就比如说想吃的,想穿的,只要你能想的得到,基本都买得到,而且一般人家也都买得起。所以,我们平时的生活,就已经比我们小时候过年更好了。
    我们小时候的过年,过的其实是一份期盼,期盼过年时吃上一顿热乎的饺子;期盼正月初一穿上新鞋新衣服出现在亲戚的面前;期盼领到压岁钱后去小店里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鞭炮……而这样的期盼,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太容易得到了,已经算不上是什么期盼了。所以一旦这份期盼落空了,我们就会有失落感,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小时候我们孩子对于春节的渴盼,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放肆地玩耍,或一起分享好吃的零嘴。而现在的小孩子,很多已经彻底沦为电视节目或手机的俘虏了,往往显得缺乏活力,不爱运动。而小一辈中相对大一点的00后,已经不热衷于跟在长辈们身后,跻身拜年大军之中。他们更愿意按自己的心意去做更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旅行,比如参加他们年轻人自己组织的各种派对,甚至是宁愿自己一个人呆着。年味在不知不觉中,它固有的生态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走进林间水泥道,阳光不再那么强烈了。这对于刚刚开春没多久的时节来说,气温似乎已经过高了。这林间水泥道反倒让我觉得有些清凉舒服。因是往上走,有几处还是有些坡度

57

作家陪你读书

58

的,这样正好可以帮助我的胃,更快一些消化。冬日里的山路两旁,一切都显得有些暗淡。所有的绿色都是去年留下的老叶子的暗绿色,新的绿色都还没有生成。我看到溪水边一丛丛的箬叶,那是包粽子的原材料,不过这时节的是老叶子,是无法采摘取用的。从端午节左右到十月份,是它的最佳采收期。还有各色叫不上名字的灌木丛,许多植物的芽苞虽已经长好,但你若是不走近去仔细观察,是不能发现的。它们现在正在为一个全盛的明媚的春天,作准备呢!
    我这样缓慢地走着,边走边观察,大约走了20多分钟后,我在一处溪谷边,远远看到了一株开着白花的藤本植入,着花十多朵。我疑心是一株稀有的单叶铁线莲。走近一看,果然就是单叶铁线莲的原生品种。在这样的溪水边,让我偶遇了一株单叶铁线莲,还是让我有些欣喜。我马上打开手机,翻看我朋友圈里前几日转发的,由视频号“小山草木记”创作的一期视频节目《单叶铁线莲|挂起玉铃铛,喜迎新春来》。打开对照后,我更加确定我发现的这株,就是单叶铁线莲的原生品种,非常稀有。
    我马上拍照片发给我富阳的种花朋友看,她是被我戏称为“富春铁线莲栽培第一人”的凝香姐。她先是让我整株拍给她看看,看完后也确定这就是单叶铁线莲。她告诉我,这种铁线莲已经很少见。我问她,如果挖回家,你觉得能不能种活?她告诉我,挖回家很难种活,或者可以等五月份时剪枝条回家扦插试试,这样也可以继续保留母本。她让我在发现这株单叶铁线莲的地方做好记号,方便下次再寻找。于是我查看了一下附近地形,记住这个方位,然后在藤上摘下两朵铃铛似的小白花,便不再打扰它了。
    因这一株单叶铁线莲长在竹林边缘的溪谷边,我唯一担心的是,附近村民来竹林中挖笋时,会误伤了它。回想刚才凝香

59

姐的话,觉得她还是很有生态伦理观的,她会想到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她告诉我,之前她也从山上移栽一棵原生品种的铁线莲,可最终还是没有养活,言语之中读得出她的惋惜。所以这次,她建议我剪枝条扦插试试,尽量保护好母本不受影响。这让我觉得,她是一位真正热爱花卉,且有见识的人,也让我对她更加心生敬佩。
    在返回的路上,我又想,我们现在后疫情时代的年味,正因为变淡,变浅了,或许也像这棵生长于溪谷边的单叶铁线莲一样,变得更加稀少而珍贵吧。
    
    赵玉龙,笔名曲曲。1982年3月出生于富阳常绿镇。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自由职业。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曾在《新民晚报》《新华日报》《联谊报》《江都日报》《潇湘晨报》《开封日报》《浙江作家》《浙江散文》《航空画报》《西部作家》《东京文学》《读者》《思维与智慧》等纸媒发表文学作品,2022年9月,由上海文汇出版集团出版的散文集《鸟兽为邻》一种。散文作品《回地、羊子和我》曾获富阳区人民政府颁发的郁达夫文艺奖三等奖。

 1月8日      成功创建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
1月12日      教职员工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1月15日      富阳区政协领导胡狄华莅临大源中学参加主题教育专题
             组织生活会
1月29日      大源中学“麦家•小作家”文学社首刊发布
 2月2日      期末家长接待日
2月21日      召开2023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工作班子管理会议
2月22日      召开新学期班主任会议、教备组长会议
2月23日      区“益路同行”公益服务中心骨干志愿者俞连富来校,
             开设公益讲座
2月28日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知名班主任郑英老师到校开展讲座
 3月5日      启动学雷锋月活动
 3月5日      迎接开学工作检查
 3月6日      2024春季开学典礼
 3月8日      庆祝三八节活动
3月12日      开展植树节活动
3月18日      学生视力筛查

经纬动态 

60

封面图来自大源镇蒋家村元宵节。

电话:0571-63591128
邮箱:2509250990@qq.com
地址:杭州市富阳区大源中学

心中有经纬

人生有坐标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