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风韵雅 作文集

其他分类其他2022-01-29
523

認知顛覆

超越原生家庭信念

——记于2022.1.21

前 言

目录

不知不觉,我们的自我疗愈旅程已经来到了“认知颠覆”的阶段。前面正念带领我们觉察自我的想法,第二阶段是认识和管理情绪,第三阶段是颠覆我们的负面认知。
过往经历中,经历的挫折越多,可能累积的负面认知越多,不够好,不被爱、不重要等等。
这里,我们开始清理这些由于过往环境带来的错误认知,转变信念,拥抱爱和幸福。

认知探索
创伤链条
我是安全的
我是被爱的
我是重要的、被关心在乎的
被陪伴
被喜欢
被肯定
被接纳、被接纳
价值完成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认知

超越原生家庭累积在心中的认知:
1.我是不安全的->控制外求安全->内在矛盾,求而不得
新认知:我是安全的->活在当下
2.我是不被爱的->外求被爱->内在矛盾,求而不得
新认知:我是被爱的->接纳事件中被爱的丧失,给自己爱,向外界表达被爱的需求
3我是不重要的->外求在别人心理的重要性->内在矛盾,求而不得
新认知:我是重要的->接纳过往事件中重要性的丧失,把自己视为首要重视的人
4.我是没有人关心/在乎的->外求关心->内在矛盾,求而不得
新认知:我是被关心的->接纳过往事件中关心的丧失,关心自己的起心动念,向外界表达自己被关心的需求
5.我是会被抛弃的->外求连结->内在矛盾,求而不得
新认知:我是被陪伴的->接纳过往事件中别人的抛弃,那种始终陪伴的丧失,承诺自己陪伴自己
6.我没有资格->外求被喜欢->内在矛盾,求而不得
新认知:我是有价值的->接纳事件中的认可的丧失,给自己认可,向外界表达自己被认可的需求

探索

7.我被否定->外求肯定->内在矛盾,求而不得
新认知:我是值得欣赏的->接纳过往事件中欣赏的丧失,欣赏自己的优点,向外界表达的自己被赞赏的需求
8.我是被讨厌的->外求接受->内在矛盾,求而不得
新认知:我是被喜欢的->接纳被拒绝,接受自己,向外界表达被接纳的需求
9.我的愤怒/沮丧不被理解->压抑->内在矛盾,求而不得
新认知:我的愤怒/沮丧是可以被理解的->表达愤怒,给予关怀
10.我是不能犯错违背他人意愿的->外求包容->内在矛盾,求而不得
新认知:我是被包容的->接纳过往事件中包容的丧失,原谅自己,
向外界表达的被原谅的需求
11.我要帮助别人,才有钱花
新认知:我是在自己的世界里体验人生,完成价值

创伤

前面在《自传》中有介绍我常常因为生病、或者弟弟生病而被妈妈责备,这给我留下一个创伤,就是不能允许挫败的事情发生,掩饰错误,因为承认自己做错了,失败了,会被否定、被抛弃、不被爱、不安全。当我们这个创伤的链条很结实,就是稳稳地扎在内心深处,面对是处理的第一步。这个创伤链条总结:
创伤:挫折->失败->不被理解->被否定->被拒绝->被抛弃->不被关心->不重要/在乎/尊重->不被爱->不安全
旧的反应模式:被否定,逞强性愤怒,沮丧,受伤
新的反应模式:接纳不同,调试,依旧是被爱的,安全的
以上内容是创伤链条,如果遇到了一次失误,会不被理解地否定,然后遇到被抛弃性的话语,这导致我们的内心会感觉到自己的不被关心、在乎、被爱的。觉得自己是不安全的。
而对方所处的状态只是遇到糟糕的负面事件,接不住自己的情绪,向外发泄愤怒、推卸责任。

链条

我们能够全然专注于当下,这是一种觉察和接纳,“当下,现在!”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当下是威力之点。想要改变过去时常担忧的习惯,就从当下安住,做最喜欢最擅长的利人利己利益众生的事情。
这些认知总结出来,是帮助我们当下觉察,当下清理,当下转变。
挫折->失败->被否定->被拒绝->被抛弃->不安全->不被理解
遇到挫折是正常的,需求不匹配,没必要否定,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还是爱你的,你是安全的。
区别是做事遇到挫折,不符合预期是正常的,这是试错的过程,你是安全的,被爱的
我会做好最坏结果的打算,然后做最好的准备,遇到最坏结果再接受调整。

        而新的反应模式是接纳不同,调试自己,与他人和周围的环境和而不同。过往经历的负面事件,会让我们怀疑自己是否被周围的人爱护,是否是安全的。
        其实,过往的经历只是他们而已,他们的认知是不安全,而我们可以选择安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创伤

当一个创伤链条发生之后。
我们会在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给予了否定,因为负面情绪,一般而言是遇到了挫折,遇到了不顺。
当过往经历里面,我们采用了否定的方式,或者别人不认可我们所说的,所体验的感受。
我们就会觉得很压抑。
就像,我说“你对我不好”,她就会送我会老家。
我发了一个坏球,对方也给了一个坏球。
负面情绪是被亲密的人否定的,压抑的。哪怕不能给予支持,起码理解和肯定我的体验。

链条

以致于,我们习惯于否认负面事件,否定负面情绪,内在之光,爱的能量在负向事件发生的时候,在挫折发生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力量的。
不妨将自己的内在之光,给予到挫折的事件当中。
告诉自己:我是安全的,哪怕没有饭吃,只要身体健康,最坏也可以当一个快递员,是能养活自己的
告诉自己:我是被爱的,因为我的内在是会站到自己这一边,做出爱自己的决定,一直陪伴自己
告诉自己:我是被认可的,你的价值本来就在,只要你相信自己的价值,就可以
告诉自己:我是可以成功的完成价值实现。只要脚踏实地,相信自己。

创伤

当一个创伤事件发生,比如失败了,被否定。
我们担忧的是:
失败->不被理解->被否定->被抛弃->不被爱->不安全
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分析,先从自己最害怕的认知入手,也就是把创伤链条反过来,比如:
第一级害怕:不安全对应着没有饭吃
第二级害怕:不被爱
第三级害怕:被抛弃
第四级害怕:被否定
第五级害怕:不被理解
第六级害怕:挫折失败
我们只想成功,不想失败,是因为失败的背后,有一个恐惧的链条。

链条

调整自己的认知,就是进入这个链条。从这个链条的根部入手,给予自己安全感。
害怕没有饭吃,那我们是否可以有相应的措施。当最底部的恐惧破除,上一层的恐惧事件,才有力量去处理。
当我有了生存的保障,我才能面对不被爱的恐惧。
当我有了爱自己的保障,我才能面对被抛弃的恐惧
当我有了陪伴自己的保障,我才能面对被否定的恐惧
当我有了认可自己的保障,我才能面对挫折不被理解的恐惧
当我有了理解自己挫折的保障,我才能面对挫折失败

创伤

这是一个链条,中断,命运的车轮也会发生逆转。苏格拉底式提问,就是从一个事件入手,问问我们害怕的是什么。问到底层,将底层的认知做一个处理,再逆过来解决问题。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有了底气。
当回溯整个链条,每个层次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在生活中面对一个小的挫折,就不至于触动整个内在恐惧链条,导致大地震。
而是,遇到挫折,接纳肯定自己,迅速就能调整过来状态。
所以,每一个链条上的安全都很重要,因为遇到挫折,被否定,被否定就会被抛弃,被抛弃就会不被爱,不被爱就不安全。
我们有了生存的保障,例如可以去做快递员,但是不代表我们就能感觉自己是被爱的了。这需要在“不被爱”的这个创伤层面做功课,重新认知被爱的情况,有人不爱你,有人爱过你吗?这样询问自己,在抛弃创伤层面,给自己陪伴和承诺,在否定层面,有人认可过你吗?然后给自己认可,我的优势是什么,我能实现什么价值。

链条

最终,我们回到了价值层面,我们擅长什么,能帮助别人什么,此生我想完成得使命是什么?
好,我们完成了创伤到价值的探索。接下来,可以从价值,再回溯到每个创伤的时刻。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价值感,重新面对创伤的事件时,例如,遇到了他人的否定,我们有力量的回应是什么?
遇到了失败,我们有力量的回应是什么?
这样,创伤被改写了,命运也逐渐的发生了变化。

创伤

我的另外一个创伤链条是:
本不是自己的错(生病,照顾弟弟)->被指责->不被理解->不安全
在童年经历中,如果自己生病了,妈妈会把责任推在我身上,说我不好好吃饭,可她之前并没有给我强调我吃饭和生病的关系。
自己提前和妈妈说出去玩,结果她照顾弟弟,弟弟被撞到了,她会指责说,是因为我出去玩,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还会让我滚出去。
当自己要去姑姑家玩,也会被攻击,去了就不要回来了。
我感觉自己被抛弃了。
现在想想,她的这些指责是无效的,根本不在我责任范围之内的事情。照顾弟弟不是我的责任,即便要照顾,她也要指导,她是负责人。
照顾我的身体也是她的责任,生病了是她没照顾好,她是
负责人。
她就是在自己犯错感觉的时候,会责备他人推卸责任。
也会在不被爱的时候,用分离推开他人。
会在努力后期待落空,否定他人。

链条

给我的感觉就是:
遇到犯错的情况,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而责备他人。
常常害怕做选择和决定,不敢行动,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尤其是发生了状况,觉得自己无力承担是可以理解的。
过往经历中的指责、否定、抛弃都和你没关系,是无效的。过往经历,我努力完成她的期待是错误的。她的期待和认知均不合理。
当他人给你这样超出你能力范围内的责任,你的无力感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我决定释放这种无力感,做一个自我负责的人,我有力量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事情。当自己的职责失误时,自我关怀,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推卸给他人,我是有价值的,可能遇到挫折,只是还未发掘出来,反思原因,不必自责。
我可以创造爱的关系,在关系中职责清晰,每个人是独立的,并且能够给他人理解、欣赏、支持。

我是安全的

我是安全的

第一个要超越的信念是:我是不安全的
当过往经历中,父母的偷偷离开,或者表现不好时被抛弃,或者对于负面结果的指责、全盘否定。统统给小孩子的我们造成了不安全感的感觉。
失败/犯错/不符合他人期待->被否定->被抛弃->不安
在我需要信任别人的时候,我会不安
在我被否定的时候,我会不安
在我遇到犯错的时候,我会不安
在我失败的时候,我会不安
在我被抛弃被拒绝的时候,我会不安
在我不被理解的时候,我会不安
在我表达愤怒的时候,我会不安
以致于,很多时候,我们不太敢冒险,因为害怕。
那些不安的感觉来自亲密关系,来自过往的人际关系。现在重新认识过往经历中的人们,发现他们就是活在负面评价和匮乏当中。

那不属于我。我的当下是安全的。很多负面想法只是自己脑中的认知。过好当下就是很棒的。如果回到过去,我会告诉当时的自己,你是安全的,安心做好你最喜欢的事情。
不同之处在于:过往经历中,我有很大的精力用来处理担忧。担忧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担忧妈妈不爱我,担忧妈妈不喜欢我,担忧我做得不好,得不到妈妈的认可。现在我放下对妈妈认可的期待,允许自己与她不同,允许她讨厌我,允许她不爱我,放下生存的顾虑,活在当下,勇敢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以前觉得做得好,符合他人的期待,我就是安全的。
现在觉得,找回自己,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发挥自己的优势,当下发挥自我的顺流而下就是安全的。
如果回到小时候,我会放下在高中时期成绩不理想时的情绪内耗,放下求认可,查找其他专业资料,选择自己的人生,同时选择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初中的时候,多和同学相处,建立朋友关系。
小学的时候,和家族的亲戚相处,而不是受妈妈的影响,压抑自己的需求。
这个反思对我现在的影响是从现在开始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成绩、接纳自己的不够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帮助自己帮助他人。

我是被爱的

我是被爱的

曾经的我,认为自己是不被爱的,事件来源于什么呢?
来源于小时候,妈妈要上班,我在奶奶家,妈妈去上班的时候,偷偷离开,而不告诉我她的实际情况,只是让我跟着奶奶,我有种被随意处置的感觉,或者是不安吧,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她会不会不回来了,担心她不爱我了。
所以,现在呢,我在被爱方面,时常会有担忧。
担忧别人会不会履行承诺,会不会始终如一的爱我。
还有一个创伤就是,长大后,妈妈给我的否定和语言性的抛弃,让我也想到自己是不被爱的。
遇到挫折,或者犯错->被妈妈否定->被妈妈语言性抛弃->认为自己不被爱。
所以,从这个课题上而言,也就是我们要负责的范围,一方面对自己未来安全的担忧。

另外,就还有创伤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反应。
比如,你喜欢的人,没有及时回复你的短信,你就会开始担忧,是否不被爱。
不光是要处理不被爱的部分,还要处理我们大脑中一连串的创伤链条反应:
被否定、被抛弃
这些负面的想象,都会给我们播放一种关系中的不安全感。
所以,作为现在成年的我们,创伤不是我们的错,过去也
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复原是我们的责任。
怎么复原?
就是在原先脑中形成的创伤认知链条再次复现的时候,觉察到它的存在,并且打断这个链接,并且修正它。
那么,一次有效的改正信念就完成了。
看见即疗愈,觉察即改变。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我是重要/被在乎/被尊重的

我是重要/被在乎/被尊重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自己不重要了呢?
小时候妈妈偷偷离开,我都没觉得自己不重要。
就是那种否定被抛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重要了。
前面在自传中有介绍,妈妈因为我照顾弟弟的事情,冲我发火,让我滚的经历,我会认为自己在关系中是不重要的,不然别人不会随意丢弃。
就是这个被抛弃,会直接关联到不重要、不被爱等等。
而带着这个不重要的信念,再进入关系,如果遇到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正视,就会感觉自己不重要。

所以,我现在觉得重要和不重要,在乎和不在乎,尊重和不尊重,都是和被爱,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的。
如果童年中正当的需求被忽视啊,被抛弃啊,被拒绝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这个人重要性的影响。
一方面对自己重要性的降低,也就是从价值层面和重视层面上来讲,我们有排序嘛,在我们做事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某些正当的需求降低了位置,排在了后位。
另一方面,如果别人没有重视到我们的需要,我们又会恼火。
其实,如果是正当的需求还好,问题有时很小的时候,我们也会在意,因为小时候积累的忽视太多了。
所以,长大后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满足自己的正当需求,尤其是在自己负面情绪比较多的时候,或者遇到挫折、困境的时候,都多多的照顾自己。
有时,童年的父母并不是有意不重视我们,而是他们也曾被如此对待,没有学会重视自己。
在我们这一代,可以有意识地做自己的理想父母,照顾自己的需求,把自己的合理需求重视、在乎、尊重起来,学会自我关怀。

拒绝被随意发泄情绪

拒绝被是随意发泄情绪

小时候,妈妈的责备、否定、抛弃,都是不打招呼的。给我的感觉就是,责备是一种责任的外推嘛,那我承担责任,而这个责任又不在我的范围之内,且提前没有告知过我,我就会觉得很生气,被冒犯了。
对方隐藏意图,没有经过我同意,而使用我的价值,就是一种冒犯。
一件事是妈妈照顾我方面,没有和我坦诚告知她的离开多久,我吃饭、住所等事宜可以找谁等,直接告诉我我可以找谁,导致我不知道她干嘛,多久会回来。
另一件事是不经我同意,责骂我,还不是我责任范围内的事,我就觉得自己是可以随意被取用资源的,而不是提前商量的。我觉得很愤怒,因为这是对我边界的一种侵犯。

拒绝没有和我商量,让我付出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拒绝被随意理所当然的使用,请对方尊重我的付出。
我不是你的工具,也不是你,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事需要商量,征求我的同意的,不是你想用就用,想骂就骂,想给就给,想走就走的。
另外,妈妈还有一个习惯是:不坦诚自己的目的,也就是不暴露自己的内心,以致于我常常感觉自己被欺骗了,被利用了。
小时候,妈妈要上班离开我,不会告诉我她要上班,而是直接把我安排给其他人,可是我不知道我跟别人多久,她什么时候回来。
妈妈就是这样言不由衷,另外一件事是她给我爷爷介绍我的牙齿歪,其实只是在获取她爸爸的关注,而不是真正想关心我的牙齿。我就有了一种被利用的感觉,让我做某件事其实是要达到她隐藏的目的。
她的这种做法让我有种不可靠的感觉,不能够信任她。
现在想想是她对自己被爱的不确信,没有坦诚面对自己的需求。
所以,对我现在的影响是,合作伙伴一定是坦诚面对自己内心的人。

我是被关心的

我是被关心的

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觉得自己不被关心呢?
就是妈妈说出抛弃我的话语的时候,被放弃的时候,我会认为自己是不被关心的。
当年,做错事,妈妈会口出狂言,要抛弃我,让我回老家。
这个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是不被关心的,已经彻底被放弃了,没有人关心的状态。
希望自己是一个被关心的人吧,现在有一些变化是:
小时候呢,觉得自己很孤独,没人关心,就把这个标签贴在了自己身上。
现在觉得,不是这样的,只是环境中的重要他人不关心我,也不会关心我,以致于我们感觉自己是不被关心的。

不同之处是,以前觉得被抛弃,不被关心,不重要。现在觉得这些标签来自于他们自己,不是我。
我是被关心的,被陪伴,被爱的,是重要的。环境中的他人没有爱的能力,不代表我不重要,不被关心。
如果回到过去,我会接纳自己不被他们关心的状态,但仍然相信自己是值得被关心的,我会安于那个状态,而不会消沉、沮丧。关心自己,同时也试着关心他们。
对现在的影响,我会做出关心别人的举动。看看周围的人怎么样了,过得好吗?
也不会说抛弃别人或者你的某个需求不重要的话。
负面情绪、积极都是重要的。
告诉他们,关注重视自己的情绪,我也关心他们的状态,时不时问候。

我是被始终陪伴的

我是被始终陪伴的

这个话题的创伤,来源于曾经的我,父母会说一些抛弃性的话语。
以致于,我常常觉得父母会抛弃我,不爱我。
我可以理解自己为啥会这么不信任自己是否会被持久陪伴。
因为妈妈的抛弃性语言。
相伴很重要,我会陪着自己,不离不弃。当我被拒绝、被抛弃的时候,我依然相信自己值得被守候。
不管外境如何,那是别人,不要把别人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
我是值得被陪伴、守候的。
相爱很重要,我很重要,为我值得被陪伴,值得被爱。爱自己是一生的功课。感觉清理很重要。我们常常会被周围的人催眠,不停地说,你这样、那样,其实是一种催眠。

尤其是小时候,我们还没有分辨能力,就可能全盘接受过来,以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没有人守候。
孤苦伶仃一个人。好孤独哦。
以致于我们一直抱着这样的认知活着,创造着实相。
就像每天早上起来,心里很堵,不开心。
这个不开心,沮丧、沉重,就是一种爱的丧失,多年来,那么多不被爱、被抛弃萦绕在心头。
哪怕没有被抛弃,也会在关系里承受很多的被否定。为了被爱,承受了一段糟糕的关系。腹部的酸楚,是不被爱,被抛弃,心口的堵是被否定。
小时候,我需要依靠父母,承受了父母的否定,维持了关系;
现在,我已经长大,如果遇到否定,大可以离开,寻找懂得接纳、欣赏、肯定,不责备,会换位思考同理爱你的人。
我一直陪伴自己做决定,关心别人、陪伴别人。

我有资格被爱

我有资格被爱

小时候,妈妈常常说“抛弃我”的话,比如:
我指责她对我不好,她就说把我送回老家。
我去姑姑家玩,她不乐意,她就说去了就别回来了。
她没照顾弟弟,弟弟磕碰到了,她就指责我,是因为我出去玩,弟弟才被磕碰了,然后让我滚出去。
在她说抛弃性的话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被爱。
她是那样的不爱我,就是因为我没资格呀,否则不会这样说。
现在想想,那都是妈妈的情绪化语言,也就是胡扯,我的错,被否定,被抛弃和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她是照顾者,也是责任方,遇到磕碰到了,她没做好,反而还赖一个作为小孩子的我。
真可笑。

区别之处在于,我放弃了我没资格的信念,相信我是有资格被爱的。
如果回到小时候,我会和自己说,你不要觉得这件事你没资格被爱,这和你没关系,那是她没做好,不是你的错,以后有什么需要,该提还是提。你是值得被爱的,有价值的,你可以实现你的价值和梦想,我觉得你在思考、悟性方面都很有天赋。
对现在的影响是,当他人没有及时回复我,或者拒绝我时,我不会觉得自己没资格被爱,我会觉得自己是有资格被爱,可能是对方的原因。

我是有价值的

我是有价值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呢?
我觉得就是被不合理地责备和否定的时候,比如:
高考成绩不好,被否定说“越上心越恶心”呀
无缘无故,因为生病或弟弟磕碰等父母的责任,而被指责“是我的错才造成后果”呀
等等
这些被指责、被否定的时刻,直接降低的是一个人的自信心和价值感,就觉得自己是什么都做不好的,没有价值的。
而从父母的角度看,他们指责的时候,并不是要你去承担那个责任,他们只是无法承受那个结果,而发泄愤怒情绪。
最后还是他们去做的,只是要臭骂你一顿,让你承担那种她无法承担的“不够好”的感觉。
小时候,我觉得别人在不尊重我利用我,现在觉得只是对方情商低。

“利用我”是未明确提出请求,且我没评估的事情。不打招呼的使用别人的资源,不打招呼的给别人承担不了的责任。
所以,就像这个“我是有价值的”。
正向的信念是如此。
而我们的过往经历中,父母给过一些负面的责备和评价,我们就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
现在,我们可以多找找自己的优点,开始质疑这个信念:
自己真的是什么都做不好吗?
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吗?
我考上了计算机研究生,会做饭,会跳舞,很擅长从网上找资源,找到相关的心理学资源实现自我疗愈,我学什么都很快,学习能力很强,思考能力也很强,怎么就说我做不好呢?怎么就被无端责备呢?
给我的感觉,就是我有能力,也很厉害,但是获得别人的认可很难,这是真的吗?
只是我们没有碰到对的人。
获得他人的认可很轻松的。只要清理一些内在拿回来的负面认知就可以了,相信自己可以有能力为自己和他人贡献价值。
对现在认知的影响:一定要找和自己同频的人寻求认可,而不是本身就是负能量的人。

我是被人喜欢的

我是被人喜欢的

说到“我是被人喜欢的”这个信念。
如果我们一直以来人际关系不是很良好,我们就是向外求人际关系。哪怕这件事并不是自己的热爱,我们依然会去做,可能是因为关系中的对方是喜欢的。
我们为了讨对方喜欢,所以才会做这件事。
所以,会发现,当我们的修行越来越多,我们要面对是自己内心真实的动机。我是真正热爱这件事,哪怕别人不认可,哪怕别人不喜欢,我依旧会坚持,我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还是只是为了他人的喜欢。
越是从小在这方面匮乏的人,越是会追求他人的喜欢,而不是真正的做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爱是一个人生存的根基。
觉察自己,从现在开始,相信自己是被人喜欢的,自己做的事也是别人喜欢的。

相信自己的价值。
上一个信念,我已经提到了这个信念“我是有价值的”,当我们不会因为外在的责备、否定而怀疑自己的价值,而是相信自己的价值,很轻松的寻找并且实践自己的价值。
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喜乐的事情。
我做着有价值的事情,我很快乐,同时,这件事情被他人喜欢。
不一定都会有人喜欢,也不一定一个人会一直喜欢。
但我们要相信的是,我们总能找到喜欢它的人。
太阳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有的人会喜欢,有的人不喜欢。
天热的时候,让人受不了。口渴的人也不喜欢太阳。
这不影响太阳的价值,对,就是这样。

我可以改变被爱的情况

我可以改变被爱的情况

以前呢,自己表达不同意见,父母会用更大的愤怒来压制我。
后来我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他们。
我对她表达,她对我不好。
她就什么也不说。还会指责我。
所以,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强大,不是当时的我没有办法改变的。
我积累了很多的无力感。
现在,我时常容易放弃。
我觉得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尝试的过程容易放弃。
也就是自暴自弃啦。

对周围的人事物感到很悲观。
行动力下降。
我们只能得到自己相信的东西。
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改变自己的能动性,就是重新面对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信念。

我的愤怒可以被理解

我的愤怒可以被理解

之前,父母在照顾我和弟弟方面,如果对我的身体照顾失误,就责备我,对弟弟照顾失误,也责备我。
这是不对的。
因为这些失误,我抗争,还会让我滚。
我对她推卸责任感到愤怒是可以被理解的。
她对关系的抛弃,我感到愤怒也是可以理解的。
区别在于,我拒绝了她对我的指责和抛弃。我是安全的、轻松的。
如果会到小时候,我会告诉那个小孩,你生病,弟弟掉出来,和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照顾责任在妈妈,不在你。她要放弃你,也是不合理的,她的做法是无效的。
对现在的影响就是,如果他人推卸责任还违约,拒绝承担推卸的责任,对方的要求无效,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也可以选择停止合作要求对方承担违约金。

如果从爱的角度上来讲,这也是对方需要学习的,并不能动不动就推卸责任。
我现在是轻松的,自在的,安全的。关系职责边界清晰。

我的沮丧可以被理解

我的沮丧可以被理解

曾经自己考试失败,我很挫败,会被妈妈贴上标签:“越上心越恶心”。怎么就考试失败,就恶心了呢。
这种评判,让我很害怕承担责任,做出选择和决定,而面对遇到挫折失败的可能。
有时,即便遇到沮丧,对自己很苛责,你怎么就迟到了呢。
这是对现实的不接纳。
沮丧挫败,是自我和环境发生了不匹配。
比如:
学校里,其他同学家庭情况都很好,自己的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买东西都得节衣缩食。
学校里,考试成绩低。
这个时候,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好像自己没做好,不如别人。

这个时候,不妨想一想,可能是自我和环境不匹配。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又能帮助他人的,开始发挥,就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现在回想,高中的成绩,对我后来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九牛一毛。
当初的选择,也不是什么生死大事。
一次挫折根本阻止不了一个人的发展。
高中物理化学学得不太好,但我后来大学里计算机学的出神入化。
高中以为计算机专业是出路,现在又发现自己更擅长的是身心灵内心世界的探索。
一时的挫折真的很代表不了什么,随着后续的探索,会发现生命很精彩。这里,就显现出信心的重要性了。

犯错值得被包容

犯错值得被包容

现在,怎么看待犯错呢?
犯错是不是挫折的一种?
哈哈
之前的时候,犯错就和天塌一样,妈妈就责备、否定、抛弃。
现在想想,真的,那些往事和过了好久一样。
犯错是成长的一部分。我们又不是犯了什么天大的错,就像学自行车摔倒了,至于谴责很多回吗?
只要没有给别人造成多大的伤害,没有杀人放火,就不用给自己过多的谴责。
勇敢的尝试,生命才有开拓的空间。
而在关系中,合理适度的犯错是可以被原谅包容的。我们都不是神,都是在探

索的路上,谁知道会怎样呢。
有尝试,就会犯错,不是有个词叫试错嘛。
所以,不怕犯错,就怕再也不勇敢尝试了。

我与众不同

我与众不同

从小的环境,如果否定、责备过多,我们很自卑,我们会变得趋向于他人的期待,而获取认同。
因为这样的高度服从,会让我们有安全感,和对方保持一样,是我们提供给对方相似性,让对方有爱的感觉、联结的感觉。
但我们不能因为关系,因为要让对方有联结的感觉,而牺牲掉真实的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会有更真实信任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前面的信念调整完之后,发现过往的我们自卑无意义、无理由。
发现自己没有必要自卑,是承接了关系中的负面投射。
那我们要开始探索自己了,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做着什么样的事。我想做什么。
这里,想说的是,曾经,我们是不允许自己与父母不同的,是压抑自己的意见的,为了和父母保持一致性。
现在,我们可以让自己与众不同。

我们可以做自己,当然哈,做自己,要明确的是,一切都要自己承担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以前,我们维持关系,有需求吗,也有,其实是为了妈妈的爱,希望妈妈开心,来维持我们的被爱。
现在,要明白的是,不做父母期待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被爱这个需求,要我们自己来完成,就是内化为自爱。
从前面的信念来看,我们是有能力的,为社会做贡献,也享受被爱。
只是做贡献的方式我们是可以选择的,可以选择我们擅长的,能力强的,不再是满足高不可攀的父母的期待,而享受父母提供的时有时无的爱。
相信自己的安全,臣服自己的命运之流,做自己热爱的事。
说到臣服和接纳,父母因为排斥和逃避负面事件,认为是外界的错,将自己作为一个受害者和弱者。
我们则可以改变对负面事件的态度,包括过往的经历,接纳、允许事件的发生,顺应生命之流,做当下最想做的事,提高频率。在当下清理过往、畅想未来。
过去的信念发生变化,会支持现在和未来,当下的信念、感受发生变化,也会影响未来。在当下,享受安宁、喜乐、富足。

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

小时候,父母有一个信念:一切和自己不同的人,都是被嘲笑的,一切不够好的人,都会觉得不可能。
我们的自我被父母嘲笑,犯错了别人会笑话。
奶奶是家里最小的人,她被嫌弃,被卖了钱。她的原生家庭很穷。到了我爷爷家,她有了饭吃。
我爷爷家,会勤劳保证吃饭等生存。
而奶奶的原生家庭,连吃饭的钱也没有,就把奶奶给卖了。
奶奶一直都觉得是自己太小了,价值太小了,不被爱。
这和她什么样根本没有关系。
我爸爸的缺点,也是被嫌弃的。
嫌弃,我们把这些信念贴在自己身上,其实和自己没有太多关系的信念。

接受原生家庭中,自己被嫌弃,才可能面对到,这个嫌弃来自于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不合理信念。
如果我们没有觉察和面对,直接就吸收了。相当于我们吸收了负能量。然后我们开始分裂。我们不能允许缺点的事情发生。把自己活了很累。
本来就是爱、接纳。可是我们把负面认知放在自己身上。
接纳自己是小的,是不能贡献价值的。
接纳自己,无论是怎样,自己都是被爱的,有多大能力贡献多少。
将过往经历中,父母的负能量归还,并不是自己的价值低,而是外界中的他人活在恐惧的世界中,将你卖了。
你的价值还是没有变,离开那个环境,对你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我无私帮助他人

我无私帮助他人

曾经的我们,帮助他人,是为了被爱。
做事的初心,是希望被爱。
而真正的价值实现,做事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被爱,而是热爱,是付出,是给予他人价值。
这个给予,不求回报。这里和赚钱并不矛盾,赚钱是一种合作,我们付出的劳动是因为热爱无私给予他人价值,而收入,是他人给我们回馈的一种方式。
现在,通过前面的工作,每天不断加强自己的爱与被爱的能力和信心,相信自己有价值、被人喜欢、有资格被爱;
拒绝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挫折、犯错可以被理解,被关怀,依然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
与众不同可以被理解,这是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让不一样被尊重。
相信自己是被爱的,被关心、在乎、重视、尊重的,被人始终陪伴的。

不管自己遇到什么:被推卸责任、挫折、与众不同,都值得被爱、关心、在乎、重视、尊重、始终陪伴,并且相信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这个世界上,奢侈品都是稀有的,可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泯灭了自己的独特性,而变成了和别人一样。
以前,自己模仿别人,后来发现,那是对方在遮盖自己的缺点,真没必要模仿。
所以,无私地付出自己,付出自己热爱的事情,给予他人价值,这就是价值完成。
不去追求他人的热情或者能力,只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保持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不去为了被爱而讨好他人,做他人喜欢的、希望我们做的事情,付出时间和精力完成和自己不匹配的事情。
然后,相信自己被爱、有价值,给予和付出自己的这个价值,这就够了。良性的人际关系互动就开始了。

后 记

您看到这里,这本认知颠覆集应该是完全结束了,不知道是不是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上就要进入2022年了,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只要我们比前一天的自己有进步,这就是成长。认知一点点颠覆,少不了在生活中的觉察和应用。当我们自卑的时候,看看这本集,对应着告诉自己,我是有价值的,当我们被拒绝的时候,看看这本集,对应着告诉自己,我是被爱的,当我们感到焦虑的时候,看看这本集,告诉自己,我是安全的。

——记于2022.1.26上午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