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底蕴
月刊
目录/contents
抗疫人物
古诗词与民乐、汉服之美
冬残奥
001 冬残奥会:一次具有 特殊意义的社会教育
003 “举办冬残奥会既是 机遇,也是挑战。”
005 不惧挑战 绽放精彩
009 他们的名字,铭刻在 全民战“疫”的记忆中
011 致敬,张定宇,真 正 的人民英雄
016 序言
018 民乐篇
038 汉服篇
054 总篇
冬残奥会: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教育
3月4日,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盛大开幕,47名视障孩子组成的管乐团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孩子们所在的“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在开幕式热场环节,13名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孩子演唱了《乘着歌声的翅膀》和《让我们荡起双桨》两首歌曲,并在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时使用了中文和德文两种语言。
孩子们优美的乐声、清澈的歌声、自信的微笑,让所有人领略到了音乐之美,更领略了人之美。可以想见,这些孩子会比普通孩子付出不知要高出多少倍的辛苦,才能达到如此程度。本届冬残奥会,中国队派出96名运动员参与全部六个大项的比赛,对从2002年才初征冬残奥会的中国队而言,发展速度之快,实在是勇毅不易。和参加冬残奥会的运动健儿们一样,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这些视障孩子,也是无比坚韧、令人敬佩的强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冬残奥会既是一次普通意义层面的特殊教育,我们都因此在一个特殊时点特别关注到残疾人,也是一次特殊意义层面的社会教育,教会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应当如何善对残疾人。
“
冬残奥的举办更好展示了自强不息的健康竞技之美。残奥运动员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勇争先的斗志,也展现了逐梦竞技场的自强拼搏力量,更生动诠释了残疾人士的体育竞技与健康生活之美,这也感染并鼓舞着每一个人。
给世界热爱冰雪运动的残疾运动员提供了更好的圆梦舞台。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实现梦想的最高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无论“设施无障碍”比赛服务,还是助力每一个残疾人运动员成就“最好的自我”,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冬残奥会上的“设施无障碍”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更向世界展示了“观念无障碍”,只有多用理解尊重包容去关爱残疾人,才能让他们更好融入世界,这也是北京冬残奥会为世界留下的重要遗产。
带给世界加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文明样本。改变始于体育,而不止于体育。
“举办冬残奥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冬残奥会上的“她力量”
来源: 新华社
不惧挑战 绽放精彩
无论是驰骋赛场的“半边天”,还是比赛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她”;无论是混采区忙碌采访的女记者,还是赛事保障领域的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在北京冬残奥会上,面对赛事本身与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她力量”不惧挑战、超越自我、奋勇拼搏,共同书写着冬残奥会的精彩。
(一)
3月5日,中国选手刘思彤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坐姿)比赛中获得季军。
“站在起点的那一刻,首先超越的是自己,然后才是对手。”27岁的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队员刘思彤说。第二次参加冬残奥会,刘思彤从心态到技术都成熟了许多。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坐姿)和女子全能(坐姿)比赛中,她斩获两枚铜牌。
“命运给了我艰难的考验,却也给了我足够好的奖赏。我不会因自身的残疾而自卑胆怯,不敢追求梦想。通过高山滑雪运动,我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中接受了自己身体上的不完美,以为国争光的荣耀,为自己的生命增添意义和价值。”刘思彤说。
往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刘思彤和许多女孩子一样,会去网购,趁打折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漂亮衣服和化妆品。但这次为了冬残奥会比赛,她将手机调至静音,专心致志比赛。
“明天是宝贵的休息日,我会静下心调整状态,不给自己留遗憾。”刘思彤说,“我也希望所有女孩都能做最好的自己,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能够享受每一天的生活,无论是酸甜苦辣。”
国际残奥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女性运动员数量有所增加。国际残
奥委会主席帕森斯说:“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很高兴看到女性残疾人运动员数量创历史新高。”
(二)
3月6日,中国队选
手闫卓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循环赛比赛中。
从“冰立方”出来,面带微笑的闫卓谦虚又从容。闫卓是中国轮椅冰壶队五名队员中唯一一名女队员。1992年出生的她,刚出生便被查出患有疾病,终生无法行走。
由于接触项目时间较晚,为增加训练时间,闫卓常常控制喝水量来减少上厕所的频次。冰壶场地温度较低,闫卓下肢血流不畅又没有知觉,长期训练被冻伤也是常有的事。但她
说:“我现在越来越享受轮椅冰壶的乐趣,我想尽我所能做到最好。”
中国第一枚冬残奥会奖牌,就是在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中赢得的金牌。四年以来,中国轮椅冰壶队两次在世锦赛夺冠,本届冬奥会有明确的目标:取得金牌。这也是闫卓和女教练岳清爽的心愿。
中国队教练岳清爽说:“相对于男教练来说,我觉得女教练的想法可能相对更细腻。包括每一颗球的选择,还更善于观察队员的状态,包括他们的眼神等等。想得更多,帮他们考虑得更多。”
(三)
3月7日,中国队教练岳清爽(右二)在布置战术。
在参加残奥冰球混合团体赛的7支球队中,38岁的中国姑娘于静是唯一一名女球员。前两轮比赛里,中国队先后战胜斯洛伐克和捷克队,于静虽没获得出场机会,但她在场边用敲击球杆的方式给队友加油助威。
残奥冰球中,运动员滑行、急停、转向、击打冰球都要靠球杆完成,需要频繁使用手腕的力量。时间久了,于静的右手手腕鼓起一个大包,是关节液渗出形成的腱鞘囊肿。“囊肿大的时候会鼓得很高,手腕都动不
了,只能把它按破,然后休息几天等关节液被吸收后再恢复训练。”
于静说:“希望能通过我参与冬残奥会的经历,让更多女性残疾人关注、参与到这项运动中,通过体育运动享受快乐、改变生活。”
(四)
3月5日,在国家体育馆混合采访区,一个拄着拐杖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的胳膊一边是空荡荡的袖管,一条腿是假肢。“这是我第一次报道冬残奥会。在这个盛大的竞技舞台上,看到来自全球的残疾人运动员挑战自身极限、争创佳绩,特别令我动容。”来自加拿大的女记者卡米耶说。
“我的父母一直以来都激励我,要像健全人一样生活。即便是我刚学走路时经常跌倒,他们也鼓励我要自己站起来。”卡米耶说。
在成为记者之前,卡米耶曾是击剑运动员,这让她在报道时更有同理心。“我知道这些残疾人运动员在人生境遇上会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也明白,身体的残疾无法打败他们,体育运动为他们注入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这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非常热情,看到我行动不便时会主动帮忙。这个‘三八节’,我会在赛事报道中度过。”卡米耶说。
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全民战“疫”的记忆中
(一)向险而行,逆风执甲
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当年,在抗击“非典”中他站在前沿;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84岁的他再次选择迎难而上。面对未知病毒,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钟南山立即奔赴武汉前线,经过实地调研后,在国家卫健委组织高级别专家组召开的记者会上,他向社会公布新冠病毒“人传人”的关键研判。武汉疫情最为焦灼时,钟南山大声疾呼“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鼓舞了人们的抗疫信念。
(二)步履不停,英雄无言
他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面对尚不明晰的病毒,时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的他选择迎难而上。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争分夺秒,与病毒鏖战、与死神较量。从组建隔离病区,到率先采集样本开展病毒检测,再到组织动员遗体捐献,每一步都很难,身处“疫情风暴眼”的张定宇总是挺在最前面。他步履蹒跚,但眼神坚定。
(三)分秒必争,开拓生路
她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面对新冠病毒,她率领团队与北京后方科研基地协同作战,集中力量展开疫苗研制应急科研攻关。“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这是陈薇的人生信条。“做最坏打算、拿出最充分方案、准备最长期奋战。”疫情发生后,陈薇临危受命担任军事医学专家组组长,她率领团队围绕新冠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的工作机制。
(四)心藏大爱,人民至上字
他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2020年初,72岁的他受命飞赴武汉,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投身抗疫最前线。分类管理、集中隔离、“中药漫灌”、筹建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初到武汉,张伯礼和专家组成员第一时间开出良方,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悬一壶丹心,济万世生灵。穿上写有“老张加油”防护服的张伯礼,在特殊的中医药阵地上开始新的“战斗”。
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要用尽全力去驱赶魔鬼,把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时刻,他不顾自己的生与死,义无反顾地以医者仁爱之心和共产党员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行动,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他的感人肺腑事迹,不仅让家喻户晓,也让整个人类泪满衣襟。
他,就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定宇。张定宇,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一颗定心丸。人民的好医生,优秀的共产党员,9月23日曾回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参加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并作了一场洗涤心灵、震撼人心的报告。他在讲述患渐冻症的经历时说,自己每晚都会因抽筋的剧烈疼痛而惊醒。不过,他却仍旧坦然面对。他的报告聆听起来,全是来自骨子里的“想”“说”“做”,客观真实、具体生动,其人生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令人赞佩不已。
“每天晚上我都会抽筋,非常痛,得起来用体重压住,(病情)重时需要用热水才能缓解。但是(病痛)并没有压倒我。”“我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为什么不让生活更丰满呢?”“希望在大瘟疫肆虐的时刻,我能用残缺的身体燃烧出的微弱之光,疗愈世间的伤痛!”有人问我,身体状况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这么拼?生来乐观的我依然笑道,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现在不歇,在漫长的以后,我会一直歇着,很久很久。歇不住,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张定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这样端正高尚,其言见其心,其行见其人可见一斑,他是新时代党员的典范,医者的典范,奋斗人的典范。
“我爱人虽然感染了病毒,但是很幸运,给她用了抗毒药之后,有效果,我很感恩。”“这样的疫情和灾难,无论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后果都不可想像。我很感恩,当我们为了抢救病人不顾一切,背后支撑我们的,是整个中国。”张定宇感恩,凸显与党和国家的深情相容。这告诉我们一个硬道理,那就是同样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同样在抗击疫情,作为中国人却幸运极了,党中央坚强领导全民战疫,坚决打赢了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14亿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了有序有效的护佑。
9月23日的报告,张定宇展现出一个渐冻患者的奋斗姿态,党员、医者是怎样的人,让我们进一步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而在9月25日的一堂别开生面的“最燃思政课”上,张定宇展现出的“人民英雄”形象,则更加诠释了一个人该怎样活着,怎样干事。当天,在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开讲的特别的思政课,给人以触及灵魂的教育与鞭策。张定宇受邀向700余名高三年级师生分享了抗疫故事。在他约15分钟的发言里,竟然被师生们的热烈掌声打断了19次,现场的气氛该有多么浓厚和感人。
在随后举行的“大力弘扬抗疫精神,高效推进复习备考”大会上,张定宇还与该校700余名高三师生进行亲切交流。张定宇激励学子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克服眼前的困难,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高三年级学生李伊果很有感慨地说:“备受鼓舞,很是震撼!”李伊果的感叹,透露出一个细节。这个细节,给她留下了忘不掉的印象。考虑到张定宇院长腿脚不便,学校在讲台上准备好了一把椅子,但他却婉拒了。他说,以后自己可能会坐轮椅,坐的时光会很多,他要在能站着的时候,克服一切困难站着当一名中国人,也希望同学们在成长道路上,敢于迎难而上!
“克服一切困难站着当一名中国人”,虽然不是豪言壮语,但却响彻整个校园,响彻人们的内心深处。“感谢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我只是英雄人民的代表,向英雄的武汉人民致敬!”张定宇谦卑,张定宇“克服一切困难站着当一名中国人”,正是人民英雄高大形象的光辉闪耀。奋进新时代,追梦奔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张定宇已经走在前头。致敬,张定宇,真正的人民英雄!
来源: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
致敬,张定宇,真正的人民英雄
初冬暖阳万物藏
岁月沉香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