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总院科技简讯-05期

总院科技简讯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letter of the General Academy

05期

2023年1月20日

内刊

科技成就产业
创新永不止歇

产 业 技 术 研 究 总 院

目录

CONTENTS

科技成就产业,创新永不止歇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NEVER STOPS

时政热点

时政热点

CURRENT POLITICAL 
HOT SPOTS

政策解读
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两部委联合发布《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便于理解《指导意见》内容,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产业用纺织品是指用于工业、农业、基础建设、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结构性、功能性纺织材料及制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纺织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有较大发展潜力。“十三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由25.3%提高到33%,航天服、深海绳缆、口罩、防护服等产业用纺织品在国家重点工程、新冠疫情防控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五”时期,行业发展面临要素保障趋紧、产品出口承压、生产成本上涨、外部环境复杂等新情况,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是扩大内需、畅通产业链循环、拓展纺织行业发展空间的重要发力点。据此,我们研究编制了《指导意见》,旨在推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加强协同创新,加快研发高性能产品,积极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在航空航天、医疗健康、应急救援、海洋渔业等领域应用,促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力保障纺织行业平稳运行。

编制背景

09

碳纤维行情今年要降温?

【行业聚焦】

政策解读:《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时政热点】

03

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

07

【竞品动态】

国机精工:重点布局CVD金刚石+风电轴承

14

总量的比重由25.3%提高到33%,航天服、深海绳缆、口罩、防护服等产业用纺织品在国家重点工程、新冠疫情防控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五”时期,行业发展面临要素保障趋紧、产品出口承压、生产成本上涨、外部环境复杂等新情况,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是扩大内需、畅通产业链循环、拓展纺织行业发展空间的重要发力点。据此,我们研究编制了《指导意见》,旨在推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加强协同创新,加快研发高性能产品,积极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在航空航天、医疗健康、应急救援、海洋渔业等领域应用,促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力保障纺织行业平稳运行。

       《指导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动力,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为重点,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产业用纺织品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
       《指导意见》按照“坚持创新引领、坚持需求导向、坚持结构优化、坚持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3-5家企业进入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第一梯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行业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循环再利用纤维及生物质纤维应用占比达到15%,非织造布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对行业提质增效作用明显,行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总体思路和目标

       《指导意见》围绕发展目标,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两化融合、绿色发展、标准引领等方面,提出五项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稳固产业发展基础。开展非织造布基础研究,推动纳米、微米纤维非织造布技术产业化。推动强链补链联合攻关。梳理重点产品产业链图谱,支持龙头企业组织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发。完善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打造新型创新平台,建设行业重点技术研发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产业高端化。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开拓产品在多领域的高端化应用。培育创新能力突出、具有生态主导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强大中小企业多维度协作,形成良好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要素资源引进力度和更新速度,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集群产业链配套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三是促进两化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加大关键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开发推广体育运动、医疗健康、安全防护用智能可穿戴产品,拓展智能纺织品应用领域。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开发行业专用工业APP,提高产业链协同制造能力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制定产业用纺织品节能减碳行动方案。发展环境友好产品,提高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应用比例,开展可生物降解非织造布及制品认证工作。加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提高循环再利用纤维在土工建筑、交通工具、包装、农业等领域应用比例。
   五是坚持标准引领,完善质量保障能力。推进上下游企业标准协同研究发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国际标准转化力度,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支持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逐步缩小国内外产品质量差距。鼓励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推动高端品质认证和质量评价工作,培育优质品牌。

重点任务

时政热点

时政热点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产业高端化。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开拓产品在多领域的高端化应用。培育创新能力突出、具有生态主导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强大中小企业多维度协作,形成良好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要素资源引进力度和更新速度,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集群产业链配套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三是促进两化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加大关键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开发推广体育运动、医疗健康、安全防护用智能可穿戴产品,拓展智能纺织品应用领域。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开发行业专用工业APP,提高产业链协同制造能力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制定产业用纺织品节能减碳行动方案。发展环境友好产品,提高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应用比例,开展可生物降解非织造布及制品认证工作。加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提高循环再利用纤维在土工建筑、交通工具、包装、农业等领域应用比例。
       五是坚持标准引领,完善质量保障能力。推进上下游企业标准协同研究发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国际标准转化力度,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支持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逐步缩小国内外产品质量差距。鼓励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推动高端品质认证和质量评价工作,培育优质品牌。

重点领域提升行动

       为推进五项重点任务顺利落地落实,《指导意见》部署了高品质非织造布、安全防护与应急救援用纺织品、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纺织品、海洋产业与渔业用纺织品、医疗健康用纺织品、交通运输及安全工具用纺织品、土工建筑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等8个重点领域提升行动。
       一是高品质非织造布。加快传统非织造布差异化、功能化、系列化发展。大力推广环境友好非织造布技术及产品。
       二是安全防护与应急救援用纺织品。大力发展高性能个体防护装备,推动应急救援装备现代化。培育满足国内外需求的个体防护装备综合性企业。
         三是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纺织品。开发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和柔性纺织复合材料,提高行业配套航空航天工程的能力。

         三是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纺织品。开发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和柔性纺织复合材料,提高行业配套航空航天工程的能力。
         四是海洋产业与渔业用纺织品。加强海洋产业用特种绳缆网产品技术攻关,提高产品比强度、耐腐蚀、耐老化等性能。加快产品模拟测试、实际工况测试和示范应用。
         五是医疗健康用纺织品。加快可降解医卫护理纺织材料的研发攻关,加快健康、养老用纺织品的应用推广。
        六是交通运输用纺织品。开发高品质汽车内饰材料和轻量化材料,加强再生材料在车用内饰件中的高值化应用。
        七是土工建筑用纺织品。开发新型高性能土工建筑用纺织品,研发推广碳纤维建筑补强材料,推广阻燃、吸音、保温、装饰非织造墙面材料。强材料,推广阻燃、吸音、保温、装饰非织造墙面材料。
        八是过滤用纺织品。开展超净过滤等高性能材料的研发攻关,加快废旧过滤材料及产品回用技术的研发推广。

保障措施

   为推进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重点领域提升行动的顺利实施,《指导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合力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金融机构作用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培育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二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行业有序竞争,支持各地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用纺织品示范基地;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学术、技术和经营管理领军人物,打造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培育现代化管理人才;四是深化跨行业交流合作。与重点应用领域加强交流,开展技术创新、标准研制、示范应用等合作,加强产业用纺织品在医疗卫生、土工建筑、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五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推动行业自律,加强信息发布,开展产需对接,推动跨界合作,协调推动指导意见贯彻落实。

时政热点

时政热点

点击直达: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原文

       1月18日,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根据文件,2023年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电力市场机制作用,深化电力市场秩序监管。不断扩大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规模,不断缩小电网企业代理购电范围,推动更多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交易。建立健全用户参与的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推动调频、备用等品种市场化,不断引导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新型主体参与系统调节。
       要进一步强化对国家重大能源规划、政策、项目落实情况监督,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消纳情况监管,持续跟踪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油气管道、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水电站、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煤电建设和改造升级等重大项目推进情况,逐步建立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及时发现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管意见建议。
       此外,要聚焦安全监管,研究新型电力系统重大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完善电网运行方式分析,探索推进“源网荷储”协同共治,完善新能源发电并网安全监管措施。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火电、新能源、抽水蓄能、储能电站、重要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四不两直”督查检查。
要进一步提升电力市场准入和能源信用监管水平,完善水电、风电、光伏等发电项目及涉网工程施工企业许可管理,促进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落实“先立后破”要求,做好煤电机组许可准入退出,稳妥开展符合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政策煤电机组许可延续,促进有序替代。修订增量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做好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许可证核发工作。
要聚焦行政执法,进一步提升能源领域行政执法力度,聚焦党建引领,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监管能力建设。
相比于2022年能源监管重点(国家能源局2022监管重点:整县光伏、第一批大基风光地推进建设),2023年将对电力市场化建设提出了更明确的发展要求和方向,并在电力安全方面给出了更严密的防范要点,并加强了督查力度。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电力市场准入和能源信用监管水平,修订增量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做好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许可证核发工作。

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

       要进一步提升电力市场准入和能源信用监管水平,完善水电、风电、光伏等发电项目及涉网工程施工企业许可管理,促进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落实“先立后破”要求,做好煤电机组许可准入退出,稳妥开展符合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政策煤电机组许可延续,促进有序替代。修订增量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做好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许可证核发工作。
       要聚焦行政执法,进一步提升能源领域行政执法力度,聚焦党建引领,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监管能力建设。
       相比于2022年能源监管重点(国家能源局2022监管重点:整县光伏、第一批大基风光地推进建设),2023年将对电力市场化建设提出了更明确的发展要求和方向,并在电力安全方面给出了更严密的防范要点,并加强了督查力度。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电力市场准入和能源信用监管水平,修订增量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做好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许可证核发工作。

点击直达: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原文

时政热点

碳纤维行情今年要降温?

客户运维

industry Focus

行业聚焦

       2023年的大幕已经拉开。经历了2022年一片大好的火热行情后,业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今年国产碳纤维的行情将会如何?

高端小丝束市场将保持稳定

      2022年,T700、T800等高端小丝束碳纤维在民用领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价格比较稳定。今年,预计这些产品的市场仍将保持稳定。
      目前,我国采用干喷湿纺工艺产业化生产T700级、T800级等碳纤维的企业,主要包括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复神鹰”)和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威复材”)等。
      今年,中复神鹰和光威复材都将有新项目投产。
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宁项目”)二期年产14000吨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上半年将投产,投产后仍将主要生产T700、T800产品。届时,中复神鹰的“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光威复材包头项目一期4000吨产能目前也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也将投产,将主要生产T700S、T800S和T1000。
从供给端来看,随着龙头企业新项目陆续投产,我国高端小丝束碳纤维市场今年的总体供应量将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下游需求市场本身的空间很大,预计今年该领域的供求关系仍然将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整体市场行情和产品价格预计将比较稳定。
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严兵介绍:“小丝束和大丝束的生产工艺,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对生产装备、工艺控制精度的要求等各方面都很不一样。我国主流小丝束生产企业的核心装备都是企业自己研发,成本通常更高,小丝束产品工艺控制成本也更高。大丝束企业的装备也实现了国产化,新投资企业可以在国内买到大丝束碳化装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使用小丝束的领域,是不可能使用大丝束的,包括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碳/碳复材等。国内生产小丝束、高性能碳纤维的主流厂家就只有那么几家。他们经历了多年的苦熬,一路摸爬滚打,才使技术一步步成熟,目前在装备、技术、产品研发、资金实力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可以理解为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护城河”效应的相对“独立”的市场,这使得新的投资者很难进入。
以中复神鹰为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公司突破了超大容量聚合、干喷湿纺纺丝、快速均质预氧化碳化等核心技术工艺。其中,该公司研发了干喷湿纺纺丝原液聚合物配方和制备技术,研发了大容量60立方米专用聚合釜和匹配聚合工艺,实现了单套5000吨/年PAN原液的稳定化均质化制备。
在此背景下,即便是今年国内碳纤维市场整体会面临供给继续增加、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但是高端小丝束碳纤维这一块市场预计仍然会相对稳定,受影响程度会比较有限。
“T700及以上型号产品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因为这类产品的技术门槛比较高,难以实现简单、快速复制。”一名业内人士说。

行业聚焦

       今年,中复神鹰和光威复材都将有新项目投产。
       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宁项目”)二期年产14000吨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上半年将投产,投产后仍将主要生产T700、T800产品。届时,中复神鹰的“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光威复材包头项目一期4000吨产能目前也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也将投产,将主要生产T700S、T800S和T1000。
       从供给端来看,随着龙头企业新项目陆续投产,我国高端小丝束碳纤维市场今年的总体供应量将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下游需求市场本身的空间很大,预计今年该领域的供求关系仍然将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整体市场行情和产品价格预计将比较稳定。
      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严兵介绍:“小丝束和大丝束的生产工艺,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对生产装备、工艺控制精度的要求等各方面都很不一样。我国主流小丝束生产企业的核心装备都是企业自己研发,成本通常更高,小丝束产品工艺控制成本也更高。大丝束企业的装备也实现了国产化,新投资企业可以在国内买到大丝束碳化装备。”
      目前,使用小丝束的领域,是不可能使用大丝束的,包括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碳/碳复材等。国内生产小丝束、高性能碳纤维的主流厂家就只有那么几家。他们经历了多年的苦熬,一路摸爬滚打,才使技术一步步成熟,目前在装备、技术、产品研发、资金实力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可以理解为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护城河”效应的相对“独立”的市场,这使得新的投资者很难进入。
      以中复神鹰为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公司突破了超大容量聚合、干喷湿纺纺丝、快速均质预氧化碳化等核心技术工艺。其中,该公司研发了干喷湿纺纺丝原液聚合物配方和制备技术,研发了大容量60立方米专用聚合釜和匹配聚合工艺,实现了单套5000吨/年PAN原液的稳定化均质化制备。
      在此背景下,即便是今年国内碳纤维市场整体会面临供给继续增加、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但是高端小丝束碳纤维这一块市场预计仍然会相对稳定,受影响程度会比较有限
“T700及以上型号产品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因为这类产品的技术门槛比较高,难以实现简单、快速复制。”一名业内人士说。

       “T700及以上型号产品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因为这类产品的技术门槛比较高,难以实现简单、快速复制。”一名业内人士说。

大丝束行情或将继续下行

       近3年,我国碳纤维的产量迅速攀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我国碳纤维的产量分别约为1.85万吨、2.43万吨。2022年,产量预计增至3.01万吨。其中,产品主要用于风电碳梁和体育休闲领域。
       今年,大丝束碳纤维的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向如何,从需求端看,仍将取决于风电碳梁市场的需求情况如何。多名采访对象都对记者表示,风电需求端的情况今年并不太乐观。
       今年,风电“大户”全球风电巨头维斯塔斯的风电订单在中国市场的碳纤维用量预计将下降不少。
       我国大丝束碳纤维这几年在风电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来自维斯塔斯的订单。维斯塔斯申请了多项专利,对碳梁如何应用到风电叶片上进行保护,在专利日期到期前,在这一市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些年,维斯塔斯的产品和技术几乎都是服务中国以外的市场。而我国相关企业在风电碳梁领域目前还处于研发或者起步阶段,技术成熟度仍不够。同时,相比国外,我国企业对风电项目的招标成本相对较低,较难支撑用碳梁做风电叶片。
       “由于疫情,宏观经济形势近几年受到影响,风电、新能源市场也受到一定影响。”上述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国内大丝束碳纤维预计还要继续跌价。年初,其每公斤的价格预计在105元-110元。”
       不过,也有人对风电市场需求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另一名业内人士介绍,大丝束目前的用途,除了用拉挤工艺生产风电碳梁,其余还包括低端体育用品市场、大件工业用品、短切市场等。这几个市场会形成一定的需求量。风电市场的需求是多元的,不止有拉挤工艺生产风电碳梁这一块,国内市场的其他需求正在兴起,包括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工艺生产风电叶片。即便维斯塔斯的订单量减少了,但我国其他领域的需求量会补充进去。因此,预计今年国内风电市场对碳纤维总体的需求量不会下降多少。
严兵表示:“从长远看,风电是发展大趋势,我国风电碳梁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会很大,市场最终会热起来。未来,国内风电市场将成为大丝束碳纤维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只是,这个时间点究竟何时到来,还不好说。”
大丝束今年的行情走向如何,还取决于供给端。从实际看,今年我国大丝束市场的供给量将大量增加。
一批大丝束企业今年仍在加紧建设新项目。比如,吉林国兴碳纤维有限公司今年还将有新项目投产,大丝束产能将增至2.5万吨。同时,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年产6000吨碳纤维的两条生产线目前已投产,上海石化、山东国泰大成科技有限公司很快都有生产线投产。按照各家企业之间的规划,从2022年年底到2023年年初,有五六家企业会有生产线投产。以单线产能2000吨-2500吨计算,这些企业的新增产能合计会达到2万吨左右。经过一段时间调试,上半年,如果这2万吨左右的产能全都释放出来,大丝束市场预计将面临激烈竞争。
“现在新增的项目投资,不少都是业内人士没听过的企业。他们购买的设备基本都是来自国内同一家装备公司,走得都是大丝束的技术路线,不可能做出小丝束。今年,随着新增产能越来越多,大丝束的价格整体会往下走,预计还会再降一点。不过,各家企业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成本,即便是新增的投资也要考虑有一定的利润率,所以我认为企业至少不会亏本去竞争,所以预计价格下降的不会太多。”上述业内人士说。

行业聚焦

行业聚焦

       严兵表示:“从长远看,风电是发展大趋势,我国风电碳梁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会很大,市场最终会热起来。未来,国内风电市场将成为大丝束碳纤维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只是,这个时间点究竟何时到来,还不好说。”
       大丝束今年的行情走向如何,还取决于供给端。从实际看,今年我国大丝束市场的供给量将大量增加。
       一批大丝束企业今年仍在加紧建设新项目。比如,吉林国兴碳纤维有限公司今年还将有新项目投产,大丝束产能将增至2.5万吨。同时,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年产6000吨碳纤维的两条生产线目前已投产,上海石化、山东国泰大成科技有限公司很快都有生产线投产。按照各家企业之间的规划,从2022年年底到2023年年初,有五六家企业会有生产线投产。以单线产能2000吨-2500吨计算,这些企业的新增产能合计会达到2万吨左右。经过一段时间调试,上半年,如果这2万吨左右的产能全都释放出来,大丝束市场预计将面临激烈竞争。
       “现在新增的项目投资,不少都是业内人士没听过的企业。他们购买的设备基本都是来自国内同一家装备公司,走得都是大丝束的技术路线,不可能做出小丝束。今年,随着新增产能越来越多,大丝束的价格整体会往下走,预计还会再降一点。不过,各家企业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成本,即便是新增的投资也要考虑有一定的利润率,所以我认为企业至少不会亏本去竞争,所以预计价格下降的不会太多。”上述业内人士说。

企业要在“软实力”上做文章

       可以预判,以大丝束为典型代表,我国碳纤维市场今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目前的竞争形势看,今年,像T700、T800等高端产品的行情和价格会比较稳定,但是,国内碳纤维市场的价格整体仍存在一定的下探趋势。
       一方面,各地一些生产T300的新项目会陆续投产,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由于碳纤维价格较高,风电等对碳纤维用量大的领域,此前已经出现了用玻璃纤维部分替代碳纤维的情况,今年这种替代预计还会持续。
       在此情况下,一些新投产的企业所生产的T300的质量还不稳定,为了打开销售市场,或许会采取以低价拼市场的思路。T700等高端碳纤维的价格毕竟每公斤要200多元,几乎是普通产品价格的两倍。下游客户如果考虑到性价比,或许也会尝试采购一些低成本的产品。在这种博弈之下,今年碳纤维市场的供求关系或许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行业和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当新增产能纷纷投产后,企业之间比拼的还是产品品质。从硬件上看,企业购买的主要是国产成套装备,也就是说大家的硬件装备都是类似的,所以,最终竞争的关键还是取决于企业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包含了工艺水平、技术水平和人才等,这些因素会综合决定碳纤维的品质,品质如何则是产品定价和应用的基础。
“从碳纤维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看,随着产业发展越来越成熟,‘更大规模、更低成本’是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碳纤维行业未来的竞争,将是性能与价格兼具。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都要努力通过技术进步、扩大规模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是一种必然选择。而且,从下游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需求趋势看,要求材料成本进一步下降也是大势所趋。同时,我们还会不断丰富产品结构,研发、生产出更高附加值的高强、高模碳纤维高端产品,开拓新利润增长点。”中复神鹰董秘金亮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技术力量投入,加快突破更高强度、更高模量的高性能碳纤维,特别是要开展第四代碳纤维生产技术的研发;将加快航空级预浸料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推动国产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定型产品供货依然会是公司经营业绩的重要基础,公司多年研发投入形成的储备产品和应用技术积累,也会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或批产而逐步彰显价值,包括CCF700G、T800H级、M40J/M55J级,以及T700S/T800S等。在规模拓展方面,以航天应用和氢能、光伏等清洁能源为主要目标市场的T700S/T800S级产品,随着公司威海基地年产2000吨产能的释放,以及包头项目一期4000吨、二期6000吨产能的陆续释放,会使公司的‘规模效应’凸显出来,也会对公司未来几年业绩增长形成重要贡献。总体来看,产品的系列化、业务的多元化,以及全产业链一体化,都将成为公司实现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制定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公司的净利润将在2021年7.58亿元的基础上,实现4年翻一番。”光威复材董秘王颖超说。

行业聚焦

或许会采取以低价拼市场的思路。T700等高端碳纤维的价格毕竟每公斤要200多元,几乎是普通产品价格的两倍。下游客户如果考虑到性价比,或许也会尝试采购一些低成本的产品。在这种博弈之下,今年碳纤维市场的供求关系或许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行业和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当新增产能纷纷投产后,企业之间比拼的还是产品品质。从硬件上看,企业购买的主要是国产成套装备,也就是说大家的硬件装备都是类似的,所以,最终竞争的关键还是取决于企业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包含了工艺水平、技术水平和人才等,这些因素会综合决定碳纤维的品质,品质如何则是产品定价和应用的基础。
       “从碳纤维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看,随着产业发展越来越成熟,‘更大规模、更低成本’是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碳纤维行业未来的竞争,将是性能与价格兼具。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都要努力通过技术进步、扩大规模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是一种必然选择。而且,从下游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需求趋势看,要求材料成本进一步下降也是大势所趋。同时,我们还会不断丰富产品结构,研发、生产出更高附加值的高强、高模碳纤维高端产品,开拓新利润增长点。”中复神鹰董秘金亮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技术力量投入,加快突破更高强度、更高模量的高性能碳纤维,特别是要开展第四代碳纤维生产技术的研发;将加快航空级预浸料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推动国产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定型产品供货依然会是公司经营业绩的重要基础,公司多年研发投入形成的储备产品和应用技术积累,也会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或批产而逐步彰显价值,包括CCF700G、T800H级、M40J/M55J级,以及T700S/T800S等。在规模拓展方面,以航天应用和氢能、光伏等清洁能源为主要目标市场的T700S/T800S级产品,随着公司威海基地年产2000吨产能的释放,以及包头项目一期4000吨、二期6000吨产能的陆续释放,会使公司的‘规模效应’凸显出来,也会对公司未来几年业绩增长形成重要贡献。总体来看,产品的系列化、业务的多元化,以及全产业链一体化,都将成为公司实现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制定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公司的净利润将在2021年7.58亿元的基础上,实现4年翻一番。”光威复材董秘王颖超说。

行业聚焦

竞品动态

  轴承:特种轴承龙头,风电轴承提级管理加快推进产业化
  军品:市场+技术双垄断,需求随航天发射高密度常态化持续高增,订单饱满。产品配套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问天舱、梦天舱等。根据国机精工官方公众号信息,国内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于2022年11月5日首次整机试车成功,该发动机的大尺寸低温轴承由轴研所研制配套。
  民品:风电轴承提级至公司直接管理,不断突破大兆瓦级风电主轴承技术,加大产业化投入。根据轴研科技公众号,公司目前具备风电主轴轴承、偏航变桨轴承、齿轮箱及电机轴承各1500台套的年产能。2022年12月,完成国产首台最大尺寸调心滚子风电主轴轴承装机应用,可满足5~8MW陆地风力发电机组主轴轴承的使用需求。2022年10月,完成国产首台最大尺寸TRB海上风电主轴轴承装机应用,可满足16MW以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轴轴承的使用需求。2022年8月,10MW海上TRB风电主轴承通过验收。公司继2020年、2021年分别研制成功国内首套4.5MWTRB陆上风电主轴轴承、7MWTRB海上风电主轴轴承并实现挂机应用后,不断刷新国产TRB系列风电主轴承最大单机容量机组纪录。

竞品动态

竞品动态

年报业绩预告略低于预期,磨料磨具和轴承共驱业绩增长

    根据公司1月6日公告,2022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2.6亿元,同比增长   57%-104%;扣非净利润1.25-1.85亿元,同比增长257%-429%,主要系公司轴承和超硬材料制品业务均有较好增长,带动整体业绩上升。Q4单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02~0.6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扭亏。公司年报业绩略低于预期,主要系四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对公司经营造成一定冲击,预计2023年有望好转。
       磨料磨具:拟定增2.8亿元投资CVD金刚石二期,扩产培育钻石+功能金刚石
       磨料磨具业务运营主体为三磨所,主要产品包括CVD培育钻石、半导体划片刀和减薄砂轮、六面顶压机及其他传统超硬材料及制品。
       2022年12月26日,公司发布《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不超过2.84亿元投资MPCVD法大单晶金刚石项目(二期)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将在一期基础上,持续研究提升培育钻石品级和工艺稳定性,开发出了2-3寸的金刚石光学片和散热片并加快推进产业化。
       二期项目拟新增自制MPCVD设备建设宝石级大单晶金刚石生产线和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超高导热金刚石材料生产线各一条,成为国内领先的MPCVD法大单晶金刚石材料科研生产基地。项目设计总产能为65万片/年,其中高品级MPCVD法超高导热单晶/多晶金刚石5万片,宝石级大单晶金刚石60万片,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含税)1.78亿元,达产年利润总额5296万元。
  轴承:特种轴承龙头,风电轴承提级管理加快推进产业化
  军品:市场+技术双垄断,需求随航天发射高密度常态化持续高增,订单饱满。产品配套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问天舱、梦天舱等。根据国机精工官方公众号信息,国内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于2022年11月5日首次整机试车成功,该发动机的大尺寸低温轴承由轴研所研制配套。
  民品:风电轴承提级至公司直接管理,不断突破大兆瓦级风电主轴承技术,加大产业化投入。根据轴研科技公众号,公司目前具备风电主轴轴承、偏航变桨轴承、齿轮箱及电机轴承各1500台套的年产能。2022年12月,完成国产首台最大尺寸调心滚子风电主轴轴承装机应用,可满足5~8MW陆地风力发电机组主轴轴承的使用需求。2022年10月,完成国产首台最大尺寸TRB海上风电主轴轴承装机应用,可满足16MW以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轴轴承的使用需求。2022年8月,10MW海上TRB风电主轴承通过验收。公司继2020年、2021年分别研制成功国内首套4.5MWTRB陆上风电主轴轴承、7MWTRB海上风电主轴轴承并实现挂机应用后,不断刷新国产TRB系列风电主轴承最大单机容量机组纪录。

轴承:特种轴承龙头,风电轴承提级管理加快推进产业化

5万片,宝石级大单晶金刚石60万片,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含税)1.78亿元,达产年利润总额5296万元。
  轴承:特种轴承龙头,风电轴承提级管理加快推进产业化
  军品:市场+技术双垄断,需求随航天发射高密度常态化持续高增,订单饱满。产品配套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问天舱、梦天舱等。根据国机精工官方公众号信息,国内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于2022年11月5日首次整机试车成功,该发动机的大尺寸低温轴承由轴研所研制配套。
  民品:风电轴承提级至公司直接管理,不断突破大兆瓦级风电主轴承技术,加大产业化投入。根据轴研科技公众号,公司目前具备风电主轴轴承、偏航变桨轴承、齿轮箱及电机轴承各1500台套的年产能。2022年12月,完成国产首台最大尺寸调心滚子风电主轴轴承装机应用,可满足5~8MW陆地风力发电机组主轴轴承的使用需求。2022年10月,完成国产首台最大尺寸TRB海上风电主轴轴承装机应用,可满足16MW以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轴轴承的使用需求。2022年8月,10MW海上TRB风电主轴承通过验收。公司继2020年、2021年分别研制成功国内首套4.5MWTRB陆上风电主轴轴承、7MWTRB海上风电主轴轴承并实现挂机应用后,不断刷新国产TRB系列风电主轴承最大单机容量机组纪录。

国机精工:重点布局CVD金刚石+风电轴承

科技成就产业
创新永不止歇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