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简报
TEACHING AND RESEARCH BRIEFING
02
2023第2期
主办:“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市级项目组
研究内容
1.研究重点:
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及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拓展性课程建设实践困境、拓展性课程建设、育人模式探索等建构性的行动策略。
2.研究难点:
运用德尔菲评估法科学建构拓展性课程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
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传统文化项目
Traditional Culture Projects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项目负责人:徐素秋
项目批准号:2023CTWH07
立项时间:2023年8月4日
开题时间:2023年10月18日
预期结题时间:2025年8月30日
03
1.调查并梳理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状况,分析现状、优势、问题与对策,探索课程资源筛选及统整路径。
2.构建拓展性课程群,打造拓展性课程资源库及共享平台;探索育人模式,形成评价反馈机制,建立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实效性。
3.厚植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4.打造学校课程文化品牌,切实推动教育品质提升,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任务。
研究重难点
研究内容
1.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理论分析)
联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机构,以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程建设调查为主题,选取各县市区8所小学为研究样本,从认知、行动、评价三个维度出发对各项情况展开调查。
2.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拓展性课程建设研究(理论分析+实证研究)
(1)资源筛选及统整①形成课程资源遴选机制②探索课程资源整合路径。
(2)拓展性课程开发①具化课程主题②架构拓展性课程群③建立地域传统文化拓展性课程资源库,打造共享平台。
3.拓展性课程“一核两翼六域”育人模式的系统建构(归纳分析+行动研究)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定为目标导向,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推进“内课堂”+“外课堂”两翼联动,创设“故里寻根”“民俗风情”“儒乡史诗”“非遗技艺”“运河古迹”“大汉遗风”六大主题领域,拟建构拓展性课程“一核两翼六域”育人新模式。
4.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拓展性课程建设的评价机制(个案分析+德尔菲评估法)
(1)研制评价工具。(2)评价反馈机制。
5.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拓展性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制度分析+综合研究)
(1)完善制度保障。(2)优化技术保障。(3)创生智力保障。
研究思路方法
本研究首先开展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理论分析),梳理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程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其次,顶层架构建设拓展性课程(理论分析+实证研究),进行资源筛选及统整,进行课程开发。第三,研究团队落地实施(归纳分析+行动研究),以行动研究探讨优化拓展性课程“一核两翼六域”育人模式的系统建构。第四,针对实施中问题的反馈修正,完善评价机制(个案分析+德尔菲评估法)、保障机制(制度分析+综合研究)。
研究组织分工
成立课程研发策划小组、课程研发执行小组、课程评审小组,保障项目研究科学发展。
项目组一共八人,根据个人的工作优势和研究专长,我们将项目研究任务进行合理分工,确保项目所有研究任务顺利圆满完成。
no
no
05
04
研究重难点
06
07
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23年5月至2023年8月)
主要任务是学习、培训、调研,确定研究项目、填写申报评审书并申报。
1.组建项目研究团队,围绕济宁地域文化资源和拓展性课程建设进行充分学习,进行文献检索;
2.对项目组成员进行科研理论和科研知识培训;
3.与济宁博物馆、任城汉文化博物馆、任城王墓、嘉祥武梁祠达成合作,建立实践基地。
4.对项目论证进行整体设计,对项目进行界定,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思路框架、预期成效等;
5.对申报评审书和论证活页修改、完善,完成申报等工作。
Research schedule arrangement
搜集国内外、最全面的与该研究相关课程理论及文献资料,编制《问卷》;深入各学校开展问卷、访谈调查,获得第一手实证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整合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分学段开发拓展性课程,打造课程资源库及共享平台。
(1)编制《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程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2)召开开题论证会,制定实施方案。
(3)成立项目研究策划执行评审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制定计划。
(4)依据结论形成课程资源遴选机制,探索课程资源整合路径,提炼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将地域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课程资源,编制课程纲要。
(5)深度挖掘和引申课程的人文底蕴,打造课程资源库及共享平台。
(6)采用主题教研方式,每月组织研讨活动和推进会。
阶段成果预计:论文、阶段性研究报告、拓展性课程《课程纲要》合集等。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
团建活动
Regiment building activities
此阶段以总结、呈现为主,有效的资料整理归档,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聘请专家进行论证;项目组整理资料,梳理研究成果,撰写论文、读本和总报告。
(1)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聘请专家进行论证;
(2)项目组整理资料,梳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总报告;
(3)申请进行成果鉴定。
阶段成果预计:编著案例丛书、论文、撰写研究总报告、进行成果推广。
(1)《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总报告》
(2)编著:系列拓展性课程案例丛书
(3)研究论文:《拓展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探析》
《基于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拓展性课程建设与实践》
(4)资源库: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拓展性课程资源库
08
09
第三阶段:深入实施阶段(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
主要任务是建构拓展性课程“一核两翼六域”育人新模式,完善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拓展性课程建设的评价机制、保障机制,梳理阶段性研究成果。
(1)召开中期研讨会,聘请专家诊断,修改完善计划。
(2)进行课程实施,探讨拓展性课程“一核两翼六域”育人模式,形成典型案例。
(3)研究制订课程群评价机制、保障机制。
(4)总结研究成果,编著系列读本,发表论文。
阶段成果预计:论文、阶段性研究报告、优秀课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课堂实录等。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5年1月至2025年6月)
预期成果
expected results
1.成果形式:
《济宁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桥梁作用,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提高学校育人质效的同时传承地域传统文化、丰富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内涵、凸显教育特色。学校以创造性开展拓展性课程建设为根,以创新性传承发展地域传统文化为魂,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即将走出一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的“特色课程建设”之路。
2.预期效益:
传统项目课题组
总 编:徐素秋
主 编:颜 敏
本期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