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研院
ASIA-PACIFIC
INNOVATION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内刊
2019年8月
产业观察
研院简介
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亚研院”)是由从事创新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共同发起和组建的社会智库。亚研院定位“产业智库、创新先锋”,坚持把服务公共决策、推进产业升级作为己任,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开展创新经济研究与交流合作。聚焦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与湾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大交通产业、大健康产业、城市更新等方向,为政府、园区、企业和相关投资者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一体化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智库品牌。
“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
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
入选“2017中国核心智库”榜单
跻身“2018年中国社会智库”前15
广东省首批重点智库
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CONTENTS
目录
研院动态
03 《新闻联播》播出我院理事长李志坚关于深圳建设先行示
范区的观点报道
04 我院理事长李志坚当选省社科联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
05 携手侨界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
05 “智库+媒体”深度融合,助推湾区产业发展
06 “她力量”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06 商务交流动态
研究进展
07 亚研院与交大安泰经管学院联合开展珠三角制造业调研
11 亚研院开展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调研12 亚研院《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13 五星好评!琶洲未来可期
专家观点
15 刘江华:大湾区如何演绎好三城记
25 郑天祥:佛山为全国城市发展创造了两个样本
行业动态
33 湾区政策
35 热点关注
《新闻联播》播出我院理事长李志坚关于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观点报道
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使命。
8月19日,亚研院理事长李志坚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对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标国际,深圳应在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大胆尝试,能够营造更好的国际一流化的营商环境,那么可以把这些好的营商环境的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国”。
李志坚理事长认为,深圳有很好的创新基础,创新的动能也很强,紧紧抓住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会。在新一轮的发展时期,深圳应该更有担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关键在于“先行示范”四个字,未来深圳不仅要先行先试,还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03
我院理事长李志坚当选省社科联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
8月6日-8日,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长马兴瑞为与会代表作经济形势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省社科联新一届领导班子。亚研院理事长李志坚当选为兼职副主席。
04
▲8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画面
▲会后,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会见了省社科联新一届领导班子。
李志坚理事长的成功当选体现了组织的信任,是巨大的鼓励,更是郑重的嘱托,同时也展现了亚研院的智库建设水平,对于全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的精神,增强做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院社会科学工作的努力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院动态
携手侨界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
“智库+媒体”深度融合,助推湾区产业发展
7月4日,广东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黎静等一行到访亚研院,与我院共同探讨智库与侨界的新型合作模式,助力引导新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亚研院理事长李志坚、特约研究员曾镭、副院长张丽娟、运营总监印彤及战略研究部有关专员参加座谈会。
05
06
座谈会上,就智库如何助力侨界融入大湾区发展,我院提出构建华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生态圈;推陈出新,打造新平台吸引新华侨;运用侨界资源,精准助推地方发展等方向建议。
7月18日,亚研院理事长李志坚带队前往新华网广东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并与新华网广东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汪金生,副总经理李隆强,产经中心、副总监张筱姝座谈交流。
李志坚理事长提出,双方可共同搭建“智库+媒体”新模式。汪金生总经理表示,双方合作能达到“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外接洋气”的效果,未来可在产业研究落地、成果发布、主题论坛上形成合作,相互赋能。
“她力量”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7月23日,广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梅等一行到访亚研院,与我院共同探讨女性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亚研院理事长李志坚、运营总监印彤及战略研究部有关专员参加座谈会。
会上,我院从社会智库角度出发,就市妇联关心的广州女性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交流合作、创业就业等问题,提出市妇联可在全国率先提出相关标准规则,联合港澳,争取举办高层次、国际化会议论坛活动,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出台女性创新创业指导意见等相关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广大女性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她力量”建设“人文湾区”贡献智慧力量。
7月8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到我院交流,向我院介绍华为公司发展情况及各业务板块内容。
8月22日,我院拜访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清算中心,就双方业务发展及合作方向展开探讨。
7月8日,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到我院进行业务交流,共商大湾区发展议题。
8月20日,中国绿色发展基金会到我院交流,就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的发展建设展开对话。
商务交流动态
>
>
>
>
08
07
亚研院与交大安泰经管学院联合开展珠三角制造业调研
日前,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为深入了解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自检项目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交大安泰经管学院”)联合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亚研院”)开展系列专题调研活动,重点走访佛山地区在先进制造及产业转型升级领域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机构及企业,探寻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新趋势、新需求。
湾区时代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力
在调研座谈会上,亚研院院长刘江华指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跨越式发展,广东已经成为我国的制造业大省。2018年工业增加值约35000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1.5%。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制造业中心。
8月5日,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原执行院长陈宪一行到访我院,开启了本次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及服务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专题的首站调研。
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达、产业体系健全,大湾区内各城市产业各有特色、协调发展。而珠三角地区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系列制造闻名,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
制造业转型升级“佛山版”领跑珠西
▲调研组到佛山市发展与改革局
交流座谈
数据显示,2018年,佛山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9%,拥有美的、一汽大众、本田汽车等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多个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大力培育智能制造高新技术企业、骨干企业;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26.01亿元,增长6.4%,占据珠江西岸产业带“半壁江山”。
多年来,佛山从简单低端的代工模式起步,从承接产业转移至谋求转型升级,从实现创新驱动到转变发展理念,探索着具有佛山特色的制造业发展之路。
“佛山是传统制造业大市,同时也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佛山市发改局的调研座谈中,佛山市发改局副调研员王晓忠为调研组一行介绍了佛山制造业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
实体制造业的“后台”
——广东金融高新区
对于以制造业闻名的佛山而言,金融并非长项。而如今,金融高新区的设立让佛山市南海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年平均增长率13.7%,金融业增加值翻了两番。
“广东金融高新区为本地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
研究进展
10
09
金融、人才、创新支撑。”广东金融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叶晖为调研组介绍。
◀2007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金融高新区落户千灯湖畔,地处广佛都市圈核心区,成为广东唯一的省级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目前,广东金融高新区已吸引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广东金融电子结算中心、汇丰环球营运中心、友邦金融中心等超400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图为调研组在广东金融高新区参观)
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引擎
——研发创新平台
对佛山来说,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有助于加快这个工业大市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佛山全市开展“机器代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450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目前佛山全市工业企业应用机器人超万台,覆盖汽车制造、陶瓷、家电、机械装备以及金属材料加工等行业领域,汽车制造业领域机器人应用率已达50%以上。
事实上,近年来佛山一直致力于打造公共平台,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引擎。在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调研组了解到,这一新型科研平台核心方向是精密装备、数控系统和机器人技术。类似的新型科研平台不止一家。如广东三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院、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等。
◀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是在广东省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由佛山市政府、佛山市科技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是集智能装备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
新产业助推佛山的智造浪潮。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佛山装备制造业开启从量到质的“重量级”升级。围绕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佛山装备军团在主动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过程中,挺进价值链高端。
▲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由广东省科技厅、佛山市政府、南海区政府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建。
部分素材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
未来,金融高新区将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全力打造千灯湖创投小镇,创新金融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让技术、资本、创意、人才与珠三角制造业实现全方位合作,为佛山建设面向世界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金融动力。
在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调研组看到研究院研发的各型号多关节工业机器人产品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测试。“研究院的
智能装备所获得的的专利技术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排在领先地位,并已在全国多地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服务。”研究院院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张欢说。
11
12
亚研院开展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调研
8月2日上午,亚研院赴广州市政府研究室,就《广州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课题开展专题调研。会议由广州市政府研究室财贸处金永亮处长主持,亚研院理事长李志坚、区域经济所所长张志明及区域经济所有关专员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有关职能部门单位代表围绕重点课题调研工作依次发言,共同分析探讨广州培育壮大新动能在政策措施、发展环境、资金、人才、技术等问题症结。
会后,金永亮处长高度肯定了本次调研活动的工作和成效,并指出《广州市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作为市政府研究室2019年度重点课题调研工作,这次调研活动仅作为一个开端。接下来,亚研院课题组将开展进一步调研工作,以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做好重点课题研究,形成有分量的意见建议供市政府研究室决策参考。
亚研院《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8月6日,由亚研院承担编制的《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项目在吉林省发改委会议室召开专家评审会,我院项目组江丽鑫、刘胜强赴吉林参会。
会上,项目组就《报告》内容进行汇报。《报告》提出,吉林人参产业,应坚持“以药为魂,以食拓产”的总体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抓手、以主体运营为核心、以要素保障为支撑,着力构建“高效有序、精细高端、协作协同、要素可及”的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人参产业生态圈。
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项目组汇报并进行充分讨论后,认为《报告》基础材料充实、论据详实、论点新颖,对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决策提供了重要指导依据。
13
14
五星好评!琶洲未来可期
近日,南方都市报发布了最具发展潜力功能区榜。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地处“黄金三角”带,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从“最具发展潜力功能区”八强中脱颖而出,获得专家们的“五星”好评。该片区是继天河中央商务区之后又一总部经济集聚区,未来将主打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两大产业,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琶洲地区列为大湾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从“工业时代”到“新经济时代”蜕变,亚研院一路参与和见证琶洲的发展。
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是广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相融合的重要举措。项目对建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优势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广州市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研究
委托方:中共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对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未来产业导向、空间布局、基础设施、服务平台、重点工程以及系列支撑性机制措施进行细化指引,共同打造广州创新核心区,成为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重要载体。
广州市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
委托方: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发挥琶洲在湾区数字经济的战略引领作用,围绕数字经济领域的湾区融合创新合作、产业生态构建、开放平台建设、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创新引擎和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助力广州进一步激发创新发展动力,和大湾区城市一起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琶洲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
委托方:广州市琶洲会展总部和互联网创新聚集区管委会
这一重磅规划从战略高度谋划琶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开创性地统筹三规、联动多规,统筹谋划琶洲片区产业发展规划。本次规划的目标是要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规划建设、土地供应、更新改造水平,提高片区工作及生活质量,建设全球智慧城市的示范区。
琶洲地区发展规划(2018—2035年)
委托方: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5
16
刘江华:大湾区如何演绎好三城记
编者按:在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拥有香港、深圳和广州三个超级大都市。这是世界所有大湾区都不具备的优势。三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各具特色,具有明显的互补优势。近日,亚研院院长刘江华在香港《经济导报》杂志发表《大湾区如何演绎好三城记》一文,就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好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大都市的功能和作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东岸,有香港、广州和深圳这三个世界级的大都市,如何发挥好这三大都市的引擎作用,是粤港澳大湾区能否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和能否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本文认为,一方面需要实现三城的功能互补和复合发展,共同形成合力效应;另一方面,要实现三城对湾区内的向心发展和对环湾区周边及湾区外部的辐射发展。演绎好三城的复合发展、向心发展和辐射发展,是大湾区建设的必由路径。
刘江华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经济委员会咨询专家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三个超级大都市,这是世界所有知名大湾区都不具备的优势。这三个大都市集聚了庞大的经济社会发展
1
实现三城复合发展
专家观点
资源。一是集聚了大量人口。三大都市现有的常住人口,已达4000万。如果考虑流动人口,实际管理人口已达7000万左右。这不仅意味着三大都市存在一个巨大的劳动力人口市场,也存在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二是集聚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三大都市2018年创造了超过7万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产生了接近1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产生了24.5万亿元的存款余额。三是成为了综合型交通运输中心。2018年,三大都市产生了接近2万亿人次的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6500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
实现三城的复合发展,就是要使香港、广州和深圳这三个超级大都市,成为功能互补的复合型国际大都市群。观察当今世界公认的几大都市群,都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核心大城市复合组成的。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群,是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等10余座城市组成的。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群,是以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神户等城市组成。有些都
数据根据官方统计部门相关数据资料整理
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大超级都市,具有非常鲜明的发展特色。香港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香港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和国际旅游的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方阵。此外,香港还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正是这些核心产业和资源,使香港成为了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新型城市和国际服务之都。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联通国际的超级联系人,这一角色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深圳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今天的深圳,高技术产业和创新能力,不仅领先全国,而且也产生了世界性影响力。深圳还拥有日益强大的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能力。深圳作为我国发展最为成功的经济特区,今后将仍然以创新领先为基础,领跑中国的改革开放。
广州作为千年不衰的商都,其产业综合性特征突出,在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商贸物流、金融等方面,均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实力。广州也是华南地区教育、医疗和文化中心。广州的地理区
17
18
市群甚至跨越了国界,如欧洲西北部都市群,是以法国巴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德国的科隆等城市组成。这些都市群中的城市,一般都各具发展特色,相互能够做到功能互补,合力发展,成为复合型的国际大都市群。如在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群中,波士顿是全美的教育重镇和高科技产业中心,纽约则是世界级的金融与文化中心。在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群中,东京是综合性产业中心城市,金融、文化产业发达,而横滨则是航运发达、重化工业、先进制造和高科技产业云集的城市。
2
引导三城向心发展
香港、广州和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核心城市和引擎力量,其首要使命毫无疑问是向心发展。所谓三城向心发展,就是三大都市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同大湾区内各地的土地、人力、交通、生态等优势资源相结
位和城市规模和实力,天然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直至国际市场连接中国内陆的最佳节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大都市都存在相对薄弱的环节。香港由于制造业的退出,产业空心化现象突出,导致科技创新失去了产业基础。深圳作为新兴的超级大都市,高等教育、医疗服务等与城市的地位不协调。广州作为传统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产业的综合性特征突出,但主导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定位有较大差距。
因此,香港、广州和深圳三个大都市,具有非常明显的功能互补性和相互支撑性。三个城市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发展目标是成为复合型国际大都市群。在这个大都市群内,借助中央层面的规划与政策,通过三地政府的协商、谋划与推动,消除因行政区划而产生的种种约束,依靠市场力量,实现信息和资源的联通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合力,以整体形象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港穗深这一复合型国际大都市群一旦形成,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中国国力的重要载体,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
19
20
合,将产业链条向湾区内延伸,形成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项目,以及建立科技研发机构、文化、教育和医疗机构等,以拉动大湾区高质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大都市的向心发展功能在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大都市,本身也是得益于港澳以及广州的发展资源的向心扩散。东莞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大城市,一个世界性制造业中心,根本原因就是东莞是地处在香港、深圳和广州三大都市的向心发展的叠加区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三大都市的引擎向心带动功能并没有全面发挥出来。一是受制于交通条件。珠江入海口宽阔的洋面,成了大湾区两岸联通的天然屏障。东岸三大都市的辐射力对湾区西岸的影响力很有限。尤其是香港和深圳与西岸地区的联系,更为困难。目前,大湾区东西两岸发展差距极大。大湾区东岸五市的经济总量、进出口总额、资金存量等重要经济指标,占了大湾区的80%及以上。二是由于受到行政区划制度性藩篱的隔离和分割,湾区内的一些资源的流动、整合和配置,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港澳与内陆实行“一国两制”,资源的跨境流动,要受到制度性约束。即使在大湾区内陆地区,由于行政区划的不同,也由于城市之间的竞争,人员、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的流动,也有种种制度性和非制度性限制。所以,三大都市的向心带动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如何实现三大都市的向心发展,从政府的角度看,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营造大湾区资源便捷流动的营商环境。这是三大都市向心发展的必要前提。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资源只有自
由便捷流动,才能达到配置的最优状态。首先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将资源配置的主体功能还于市场。除国家有法律和政策规定的特殊资源外,要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包括制度性限制和非制度性限制,允许包括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的自由流动。其次是要为资源便捷流动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要从教育(子女上学)、医疗(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居住管理、住房政策、执业资格等公共服务领域,为创业者、从业者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服务。
第二,推进大湾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享。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区域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些弊端,特别明显的就是表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方面。从规划建设的角度看,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如各个城市争相建设机场、港口、会议展览场馆等。二是出于竞争原因,基础设施的相互对接性差,有些方面还有意设置障碍。三是基础设施的共享性不到位。这些弊端的存在,增加了湾区要素的流动成本,也很不利于提升大湾区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形象。
因此,推动三大都市的向心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大湾区内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享问题。由于这一问题是起源于行政区划,因此解决好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推向社会和市场。要依照市场规则,组建各类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集团公司,或者其他形式的合作联盟。如大湾区国际机场管理集团、大湾区国际港口管理集团、大湾区国际会展管理集团等。在这一前提下,由这些公司或联合机构,
21
22
第三,建设一批合作发展平台。为了使三大都市的向心发展能有用武之地,需要建设一批功能性平台,包括地理空间上的有形平台,如各类产业园区;也包括专业性的无形平台,如各类交易所、服务平台(网站)、信息平台(网站)等。通过平台建设,可以集聚三大都市的优质发展资源。大湾区内各市资源条件的互补性很强,要通过建设一批功能性平台,使三大都市与各市的资源实现有效的配置与结合。
3
推动三城辐射发展
城市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取决于城市的辐射力。城市的辐射力与城市腹地的大小成正比。城市腹地越广阔,辐射力越强,生命力就越旺盛,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就越强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使命,就是要辐射带动泛珠三角直至全国的发展。香港、广州和深圳作为大湾区三个超级大都市,自然是这种辐射带动的主要动力源。一方面,通过三大都市区产业扩散和知识外溢效应,拉动泛珠三角直至全国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大都市区的引力效应,充分吸收各地资源到三大都市区。这些集聚的资源经过整合创新后,再扩散出去。这种集聚与扩散、吸纳与外溢的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大都市区与腹地协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组织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包括各类基础设施的相互对接、功能设置、标准制定、合理分工、利益分配等。一旦这一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就能有效促进大湾区内各种要素的便捷流动,有效降低要素的流动成本,也将会以便捷、规范、安全的服务吸引国际市场高端资源的流入。
第一,支持重大产业的延伸布局。重大产业的辐射带动,是区域之间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大都市辐射力的主要实现形式。最为常见的是“企业总部+生产基地”模式。大都市区由于空间限制、成本高企,有些产业环节在大都市区无法展开,需要采取将企业总部留在大都市区,在大都市区进行研发和市场营销,在周边区域进行生产制造这样一种产业协同模式。例如广州汽车产业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到了清远、梅州,以及长沙等地。深圳采用“飞地”模式,在粤东汕尾市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进行区域性成片开发。
第二,支持基础设施的延伸布局。三大都市集中了机场、港口、铁路交通枢纽、会展场馆、重点科研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等主要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是大都市对外辐射力的主要载体。将这些基础设施的功能延伸到周边区域,是大都市辐射发展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周边区域设立无水港,方便这些地区的货物能够快捷地到达港区。又例如,利用国际枢纽机场的优势,与周边地区性支线机场合作,设立集散性的中转航线。再例如,利用大都市的图书资料、博物展览资源等丰富的条件,在周边地区设立图书、博物分馆。
大都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是多维的。根据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经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实际,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三大都市的辐射发展。
第三,拓展大都市现代服务半径。现代服务业是大都市的主导产业。广州、深圳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广州和深圳要充分发挥国际港口、国际航空、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议展览、科技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拓展自己服务半
23
24
第四,搭建对外开放的桥梁。香港、广州和深圳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镇。三大都市2018年的进出口总额,相当于我国进出口总额的近40%。香港是我国同国际市场连接的桥梁和纽带,素有“超级联系人”之称。深圳市作为我国最为成功的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一直是我国对外经贸往来的前沿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形成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形成“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域。三大都市在长期的开放型经济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国际营商资源,构建了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构筑了众多国际合作的产业平台。三大都市将在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新格局中起引领作用。充分运用自身丰富的国际资源,为内陆企业更便捷地走向国际市场,为内陆牵线搭桥引进更多的国际战略资源,为内陆搭建起新时期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桥梁和纽带,是三大都市辐射发展的重要内容。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径。特别是香港的服务业,如国际金融、国际航运、国际贸易、高等教育、医疗服务、专业服务等,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香港应该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充分用好中央的支持性政策,将自身的服务业优势与内地的广阔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大力激励香港的服务业到内陆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相关专业服务人员到内陆创业与就业。另一方面,也要为内陆各地的服务需求直接进入香港提供便捷的通道。
总之,三大都市人文相通,地理相连,交通便捷,产业相融,功能互补,是一个正在发育中的、典型的复合型国际大都市群。充分发挥好三大超级都市的功能,促使三大都市的复合发展、向心发展和辐射发展,是大湾区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招。
体制机制创新,大部分将在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和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产生。即使是香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也可以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多方面的制度性创新。这些体制机制型创新,将会推广到和影响到泛珠三角和全国。
第五,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探索新时期改革、创新与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路,也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使命。由于大都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结构与要素比较齐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大湾区的
香港经济导报电子版面
25
26
郑天祥:佛山为全国城市发展创造了两个样本
佛山能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港口资源整合的协调人,为大湾区建设探索出更多共建共赢的经验与做法,这是大湾区赋予佛山的新角色。
“在广佛同城里,佛山不能只把自己看作是佛山。”近日,亚研院副院长、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要真正变成世界一流城市群,广佛同城要在其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广佛两地要代表国家共同参与国际竞争。“佛山要对自己的发展有更高更清晰的认识,佛山不仅仅是佛山本身,佛山是‘广佛’这个世界一流城市组合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郑天祥提到,佛山城市发展重心的变化节点将在2030年前后到来,佛山要为此做好当下的功课和对未来的充分准备——在2030年之前,佛山城市发展重心在东面,主打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举全市之力打造的三龙湾,就是佛山东面高质量发展的范本;2030年之后,佛山城市发展的重心会逐步转移到西面,佛山要提前布局,利用轨道交通把整个城市串联起来,并加快规划及建设特色小镇、大学城、航空城以及国家级旅游休闲中心等高端业态。
郑天祥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
Q: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相比其他城市,佛山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郑天祥:佛山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创造了两个可复制的样本,这是它的独到之处。
第一个样本,是佛山的发展模式。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来看,佛山的发展模式是独特的。与香港、深圳、东莞等外向型城市不一样,佛山是一个内向型城市,本土企业多,产品以内销为主,因此经济韧性大,抵抗全球贸易所带来的变动与冲击的能力也相对比较强。
由地方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是不常见的。在日益强调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当下,佛山的发展模式就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样本。由张燕生等学者撰写的《中国未来:佛山模式》一书,就很好地概括了佛山这一模式的独特性:“自1978年以来,佛山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各区县中小企业的爆发式发展……作为中国最有活力的试验城市之一,佛山是中国实现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先锋。”
第二个样本,是广佛同城。从单一城市走向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形态的自然演进,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一个由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共同组成的城市群。香港+深圳、澳门+珠海以及广州+佛山三个城市组合,就是这个城市群中的三个极点。由于香港、澳门的特殊性,广佛同城这个组合更适合作为国内其他城市进行一体化融合的参考。
我想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在广佛同城里,佛山不能只把自己看作是佛山。
在广佛同城里
佛山打造全国样本
2018年由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网络编制的世界城市分级排名显示,广州排名第27位,首次进入Alpha级,这是广州在各知名全球城市评价中的最好成绩。2000年,广州为109位,随后排名一直上升,至2018年的27位,为历年最高。按照这一发展速度,到了2035年左右,广州有望跻身到20名甚至是15名以内,真正成为世界一线城市。
要成为世界一线城市,靠什么?如果把珠江的入海口看作是一个“A”字形,那么广州就是这个“A”字形的顶端,是珠三角东部和西部的核心。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必须要有能够承载这一发展格局的空间容量,因此广佛同城对于广州来说非常重要。
广佛同城是当前全国最好的同城样本。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要真正变成世界一流城市群,广佛同城要在其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广佛两地是要代表国家共同参与国际竞争的。因此,佛山要对自己的发展有更高更清晰的认识,佛山不仅仅是佛山本身,佛山是“广佛”这个世界一流城市组合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27
28
Q: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层面来看,佛山能为大湾区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郑天祥:放眼全球,世界一流湾区都拥有世界一流的港口群。佛山能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港口资源整合的协调人,为大湾区建设探索出更多共建共赢的经验与做法,这是大湾区赋予佛山的新角色。
香港是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也是佛山市服务外包的
佛山新角色
大湾区北部港口资源整合的协调人
要大力发展离岸贸易,必须要有一个世界级的港口群作支撑。但是,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
从岸线分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港口群主要分布在珠江口、珠江及其支流沿岸,形成以港穗深三大枢纽港为核心,珠海、佛山、东莞三个为干线港,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等为支线港的港口体系,基本形成“一城一港”的发展格局,由此也导致行业集中度不高、内河港口企业粗放型发展、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从去年起,广东省以深圳港和广州港为核心进行港口资源整合,并已经进入实质性的行动阶段。
从湾区南北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群可以划成两个部分,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大湾区南部的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临海,主要以海港运输、远洋运输为主;大湾区北部的广州、佛山、东莞、中山、肇庆等地的货运方式,以内港以及河海运输结合为主,并与中欧班列等陆运系统接驳。
广州港无疑是大湾区北部港口资源整合的龙头,是整个内河航运网络的枢纽。而佛山也将在广州港的整合过程中直接获益。首先,佛山既是整个华南地区的重要货源地,也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消费地,对港口的依赖很大,也非常需要高效优质的航运服务;其次,佛山是广州港的合作伙伴之一,2017年,佛山与广州港集团等单位签约共建的南沙四期集装箱码头将于2020年建成投产。
主要发包市场。如果说,香港开启了粤港澳大湾区离岸贸易的1.0时代,那么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离岸贸易2.0时代已经到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特别提出,支持香港与佛山开展离岸贸易合作。
在我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最核心的理念,是共建共赢。对于大湾区内的每一座城市而言,都肩负着探索出更多共建共赢的新模式、新经验的责任。近年来,佛山也对市内的港口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比如提升佛山港的战略发展定位,对佛山新港和澜石港进行搬迁等。接下来,佛山可以促进南海九江港、顺德新港与广州港之间的有效联动,在这些港口之间扮演协调人的角色,让航运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竞争体系中的话语权,也为大湾区建设积累更多共建共赢的好样本。
Q: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都在把各类要素资源往珠江口聚拢,不靠海的佛山要如何抓住时代的机遇?
郑天祥:佛山不靠海,但并不影响它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佛山现在的发展机遇在珠江口,但未来的发展潜力在西面,这个西面既包括三水区和高明区,也包括珠西,更是辐射了整个西南地区。
我之前也参与过佛山市交通轨道的发展规划工作。可以看出,佛山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都集中在城市东部,即是佛山的禅城区、南海区和顺德区。事实上,这三个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已经很大了,不少地方都超过了联合国划定的警戒线。过多的轨道交通节点铺排,只会进一步加重整个佛山东面的负担,而且从长远来看,太密集的地方无法容纳更多的好项目和优质人才。
未来发展方向
2030年迎来变化节点佛山的潜力在西面
29
30
我的预判是,佛山城市发展重心的变化节点将在2030年前
后到来。在这之前,佛山城市发展重心在东面,在这之后,佛山城市发展的重心会逐步转移到西面。
佛山在东面要做的,是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着重在提升城市品质以及提升产业的生产效率。现在佛山举全市之力打造三龙湾,就是为佛山东部的高质量发展做一个范本。三龙湾是佛山充分抓住当下发展机遇的有力举措。
除了做好当下的功课,另一方面,佛山也要开始提前统筹谋划西面发展,做足未来的准备。最直接的,就是利用轨道交通把整个城市串联起来,规划建设几条市内环线,让西部和东部有效衔接,让轨道交通从集中在东面的散射状态,逐渐变成串联起东西两面的环状。通过轨道交通,人流、资金流等都可以在整个城市之内畅通流动,既减轻了东部的负担,也带动了西边的发展。
Q:除了轨道交通,佛山还可以提前谋划什么内容?
郑天祥:佛山也要把一些高端的业态往西边放,比如特色小镇、大学城、航空城、国家级的旅游休闲中心等等,尤其是大学城和航空城。
如果说过往的城市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那么未来的发展靠的一定是人才红利。
西进战略设想
谋划高等教育集群对标孟菲斯建航空城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里,广州拥有强大的科研资源,是整个湾区中高校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但其他没有雄厚科教家底的城市,也在想方设法增强自己的实力。比如,深圳在土地紧缺的情况下,依然划出约5000亩地,与中山大学共建深圳校区;东莞也争取到了大湾区大学的落地,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中山
31
32
市也在筹划建设中山科技大学,正面向全球招聘校长。
佛山的职业教育底子好、基础厚,为佛山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但佛山也要想方设法,拥有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培养更多的科研型人才,并以这个大学为核心,建立一个高等教育集群,也即是大学城。
建大学城需要大量土地做支撑。佛山的西面有充足的土地供应,且生态很好,这样的环境宜居宜学。佛山可以把这所大学城落地在西面,通过轨道交通带动人流和资金流,大学城也将吸引更多的高端业态往西聚拢。
另外一个可以提前布局谋划的,是从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视角出发,依托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大力发展航空货运,并对标美国孟菲斯临空经济区来建设航空城。
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定位为“与广州白云机场共同形成国际航空枢纽”,主要服务珠三角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积极发展国内国际航空客货运输。
航空货运将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主要运输方式。随着整个湾区科研实力的提高,诸如芯片、半导体等高科技产品的运输需求也会随之增大。这些产品体积小、价值高,它们装满一个手袋的价值就比装满一个集装箱的普通货物的价值要高得多,更需要通过安全、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流转,空运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目前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里的航运更多地是以客运为主,货物运输以“客舱带货”来进行,就算是有货运包机,也会受
到客运航线的影响,航空货运还没有真正形成高效完整的服务体系。
目前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机场,是美国的孟菲斯国际机场。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已经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超过130多家外资企业落地,每年能为当地贡献约22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为当地居民带来近80亿美元收入、22万个就业机会,其中34.3%的就业与航空客运、货运及机场建设也有关。
有了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佛山可以对标美国孟菲斯临空经济区,通过大力发展航空货运,深度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国际化的资源配置中心。
来源:南方日报
33
34
行业资讯
Regiment building activities
湾区政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确定了深圳的战略定位,即高质量发展高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法治城市示范,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省政府决定成立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为省长马兴瑞。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省发展改革委承担。
《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
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广东方案”。按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总体要求,产业、人才、交通、创新等要素,将实现更加合理的流动布局。
《关于进一步加快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7月14日,广州市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十二条支持广州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包括减轻境外人才税负、向港澳开放科技计划、建设保障型人才住房、提升服务科技企业能力和加强科研用地保障等。
《湛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
7月,《湛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总图规划)获正式批复,继广州、深圳之后,湛江成为我省第三个获批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的城市。根据规划,未来将有包括深湛、广湛、湛海、合湛和张海等五条高铁汇聚湛江、进入城区,把湛江与国家高铁网络连接在一起。
35
36
热点关注
深圳出台杰出人才培养专项计划
培养经费最高2000万元!
深圳市政府公报发布消息,为进一步加强杰出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市杰出人才选拔培养实施办法(试行)》,深圳将实施杰出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每两年遴选不超过10名培养对象,培养期5年,培养经费最高2000万元。
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科创和人才培养合作联盟成立
“联动西岸·共建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联盟(下称联盟)成立仪式暨首届联盟科教合作论坛,8月19日下午在澳门大学举行。联盟由澳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五邑大学共同发起,共17间大湾区高校参与。旨在充分挖掘整合大湾区西岸的科技和教育资源,提升大湾区西岸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水平,实现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5G产业联盟成立,
加强三地高新技术企业紧密合作
8月21日,粤港澳电讯机构在香港成立“大湾区5G产业联盟”(联盟),加强三地高新技术企业紧密合作,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创新发展,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联盟由中国移动香港、中国移动广东、澳门电讯和广东省通讯行业协会倡导成立,创会会员超过100间来自大湾区的公司,并联同学界、政界等共建5G产业生态。
2019广东海丝博览会、第27届广州博览会在穗举行
8月23日,2019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第
贺一诚高票当选澳门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
澳门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8月25日举行。作为唯一被接纳的候选人,贺一诚以392票高票当选澳门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
27届广州博览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出席开幕式并会见国内外与会嘉宾。省领导张硕辅、郑雁雄、欧阳卫民,广州市市长温国辉以及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政府官员、驻穗商会,广东友好省州和海丝沿线港口城市的负责人,境内外重点商协会负责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等出席活动。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西路5号广州国际金融中心3511-3512
电话:020-87350188
A P E R
总 编:李志坚
主 编:刘江华、张丽娟
编委:张志明、江丽鑫、刘卉
曾丽平、黄春萍、陈慧凌、杨文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