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北猫
山水诀。山水论 译文
山水诀·山水论·译文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山水诀》原文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山;次布路歧,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
村庄著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瀑泻,泉不乱流。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泛舟楫之桥梁,且宜高耸;著渔人之钓艇,低乃无妨。
悬崖险峻之间,好安怪木;峭壁巉岩之处,莫可通途。远岫与云容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山钩锁处,沿流最出其中;路接危时,栈道可安于此。
平地楼台,偏宜高柳人家;名山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远景烟笼,深岩云锁。酒旗则当路高悬,客帆宜遇水低挂。远山须要低排,近树惟宜拔迸。
手亲笔砚之馀,有时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探幽微。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塔顶参天,不须见殿,似有似无,或上或下。芳堆土埠,半露檐廒;草舍芦亭,略呈樯柠。山分八面,石有三方。闲云切忌芝草样,人物不过一寸许,松柏上现二尺长。
著作 | 山水诀 | 作者 | 王维 |
著作 | 山水论 | 作者 | 王维 |
译文
凡作山水画,须先立意构思,然后动笔。
山如果够画成一丈,那么树就画成一尺,马如果够画成一寸,那么人就画成一分;远处的人不画眉眼,远处的树不画枝条;远处的山看不见石头,要画得像隐隐约约的眉毛一样,远处的水看不见波纹,要画得与云天相接。这就是画山水的口诀。
山腰上要画些云彩去遮挡,石壁上要画些泉流去打破,楼台间要画些树木去掩映,道路上要画些行人去点缀。石头要分三面去表现立体感,道路要画得有来路又有去向,画树要注意描绘树冠,画水要注意表现风向。这就是画山水的法则。
凡作山水画,平坦而顶部尖的叫“颠”,高耸陡峭而连绵不断的叫“岭”,耸峭而有洞穴的叫“岫”,峻峭壁立的叫“崖”,峭壁上悬有石头的叫“岩”,山形圆的叫“峦”,山麓下水路通畅的叫“川”,两山夹道(路)的叫“壑”,两山夹水
(流)的叫“涧”,像岭但更高的叫“陵”,极目远眺而一马平川的叫“坂”。如果知道了这些(画山水的基本构件),也就知道作山水画的大概了。
观察自然山水要先看气象,然后再分辨清晰与模糊。作画时先定出主山的朝向与俯仰,再列出环绕拱卫的群峰。山峰画多了会显得凌乱,画少了又会显得散慢,不但要画得不多不少,而且要有远有近。远山不能画得与近山相连,远水不要画得与近水相接。在山腰掩映环抱处,可以安放寺院僧舍。在断崖斜坡堤岸处,可放置小桥。有路的地方须有林木,河岸断绝的地方要有古(老)渡(口),水流断绝的地方须有烟
(云)树(木),水面空阔的地方要有征帆远航。树林深邃密集的地方须有房屋居舍。岩边断根的古木要有藤萝缠绕,水边石岸要画得倾斜奇峭而有水痕(迹)。凡画树林乔木,远的要画得疏散而低矮,近的要画得挺拔而密集,有叶子的树木枝条要画得嫩柔,没有叶子的枝条要画得硬劲。松树的皮要画得像鳞甲,柏树的皮要。
画得像缠绕在树身上。生在土里的树木要画得根长而干直,长在石上的树木要画得卷曲而孤独,老树要画得节多而半死,寒林要画得疏密有致而衰败凋零。
下雨天分不清天与地,辨不明东与西。有风无雨天,可以通过树枝来表现风向;有雨无风天,则可以通过把树头压低来表现,行人撑着雨伞,
戴着斗笠,渔父披着蓑衣。雨后天晴,雨云飘散,天空碧蓝,薄雾霏微,山色更显清翠润泽,太阳偏西,斜晖洒地。清晨的景色要表现出千山刚刚破晓,雾霭混茫,晨光熹微,残月朦胧,气色迷离。晚上的景色则要表现出红日挂在山头,光线斜照,江边船帆收卷,行人匆匆归家,木门关闭。
春天的景色则要描绘出雾霭掩蔽,烟云笼罩,弥漫在空中的雾气像是伸展开来的白色飘带,水仿佛被蓝色染过,山的颜色也慢慢变青。
夏天的景色要描画出古木荫天蔽日,水面碧绿而没有波纹,瀑布高挂而白云掩映,近水处亭榭幽静凉爽。秋景则要表现出天水一色,丛列成行的山林幽深而静谧,鸿雁南飞,秋水长空,岛上芦苇,水边沙汀。冬景则可以用素白的绢地来表现有雪的地方而不用傅色,樵夫背着柴禾,渔舟歇在岸边,水面下降而露出平缓的沙岸。凡作山水,必须按照四季景色的变换来画。
或者叫做“烟笼雾锁”,或者叫做“楚岫云归”,或者叫做“秋天晓霁”,或者叫做“古冢断碑”,或者叫做“洞庭春色”,或者叫做“路荒人迷”。如此等等,叫做“画题”。山头不能画成一样,树冠不应画得雷同。山峰以树木作为衣裳,树木以山峰作为骼。
。树木不能画得太繁密,须要显现出山峰的秀丽;山峰不可画得太凌乱,须要显示出树木的精神。
只有像上述这样画,才能叫做高手画山水。
王维《山水论》
【原文】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
山高云塞,石壁泉塞,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两头,树看顶头,水看风脚。此是法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断岸坂堤,小桥小置。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居舍。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临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松皮如鳞,柏皮缠身。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
有两不分天地,不辨东西。有风无雨,只看树枝。有雨无风,树头低压,行人伞笠,渔父蓑衣。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
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凡画山水,须按四时。或曰烟笼雾锁,或曰楚岫云归,或曰秋天晓霁,或曰古冢断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如此之类,谓之画题。
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山水论 译文
在绘画中,水墨山水最为上乘。它肇始于自然的本性,呈现天地万物创生演化的风采。展开或大或小的画幅,描写百里千里的景致。东西南北的风光,分明在眼前;春夏秋冬的景色,生发于笔尖。
(在画幅上)刚刚开始铺陈远处水面边际时,切忌不要(在水边)作虚浮不实的山峰。如果已经安排了岔道,就切莫再去布置绵延之路径。主峰要画出高耸气势,环绕的群山要向它奔涌聚拢。山水环抱处可安放寺庙僧舍,近水陆地上应布置田家房屋。村里的几颗树要聚散成林,枝条须向主干靠拢。山崖会合处应有水流通过,瀑布奔泻,流淌的泉水可画得杂乱一点。渡口要表现出冷寂空旷,路上的行人应画得稀疏寥落。能通过舟楫的桥梁,应画出高耸之势。仅能穿过渔夫的钓艇,不妨画得低矮些。在险峻悬崖之间,可安放怪异之树木。在峭拔千寻(“八尺曰寻”)的地方,不能有通畅的道路。遥远处峰岫与云容交接在一起,天光与水色辉映于一处。山与山勾连衔接的地方,往往见小溪出没。路与路交接的危险地段,常常有栈道隐现。楼阁宜与垂柳掩映,村舍应以烟霭衬托。酒旗应于大路边高高挂起,客帆要在云水交接处低低行进。远处的山须要低低层叠,近处的树须要高高拔起。
在处理公务之余,不曾虚度光阴。有空闲的时候,就画画水墨山水,以寄托兴致与情怀。岁月悠悠,颇能探究自然真趣与幽微神理。先生在主管科举工作之余,嗜好书画鉴藏的道理是与我作水墨山水一致的。
友人无隐求画于我,于是就写下了它。太原王摩诘集古堂记。
点击
入口
更多资讯请进入北猫信息港,百万咨询总有一款适合你,希望北猫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