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无涯”微教研主题电刊 第003期

期刊/内刊校刊2023-10-18
842

学无涯

我们这样做教育

学无涯微教研

2022.05总第003期

新春伊始

读书分享会

听评课大教研

教育局社区义务植树

银川二中校领导莅临指导

升旗仪式

家校共建

01读书日里忆读书     姚春玉

0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王晓亮

03我读杨绛    杨南

04教师的理想是成为理想的教师    田小梅

05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杨艳

06康熙帝读书法    周妮娜

07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赵晓炜

 09读 《老人与海》的思考    杨燕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08读《愿你慢慢长大》有感   张紫枭

18

09《天赋教养》读后感    杨彩玲

10《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   王蕾

11心中有爱,生活有爱   王丽媛

12《老人与海》读后感     张志炜

20

22

24

25

16七年级一班

30

17七年级二班

40

18七年级三班

46

16七年级四班

53

13《人间草木》读后感     王佳瑾

14之所以怀念鲁迅    李玉柱

15感悟心理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燕 鹏

27

28

30

编辑委员会

“学无涯”微教研主题电刊 第003期
银川市第三十三中学创办
2022年第003期
页码:66页
字数:36.17千字
内部交流电子刊物,解释权归银川市第三十三中学
联系电话:18195182275

主编
责任编编
文字校对
美术编辑
技术支持

:张德生
:姚春玉
: 杨     艳 
 李玉柱
:杨彩铃
:田小梅 

银川市第三十三中学执行校长  
银川市第三十三中学副校长  
银川市第三十三中学语文教师  
银川市第三十三中学语文教师  
银川市第三十三中学美术学科教师  
银川市第三十三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发现那棵树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校长 张德生

       穿越原始森林,被大自然的造化深深震撼,走出森林,却无法描述出其中每一个树的样子,因为我们心中有的只是森林。一届届的学生被我们送走,我们亲手把孩子们变成了我们所希望的好学生的样子,我们让学生大一统地走在一条通往所谓的标准成功的道路上,虽然每一棵树木本身都不一样,但是我们仍然按照我们所希望样子来修剪他们。
       李希贵校长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才有了黄山醒风的松桃和白桦树林的色调,但学校不是森林。我们没有权利通过竞争淘汰生而平等的孩子们,我们应该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平衡,发现每棵树生存所需要的环境和生存的价值。”
       这使我想起来了,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是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认真负责起班级所有的卫生工作,在他的管理下,班级卫生总是干干净净,因为他有能力号召所有的学生积极劳动。我们能因为他的成绩差,而定义他是一个不好学生吗?——不能。孩子的妈妈多次问我这个小孩怎么样,我总是告诉他这个孩子很棒,因为他在为人处事和集体荣誉方面有着特别之处。高中三年毕业,他没有考取特别理想的大学,但是他也进入了高等院校,再后来他到国外去留学,他按照自己的节奏书写自己的人生,我们能说他不优秀吗?曾经的我们,或许只看到了森林,没有用心关注到每一棵树木独有的特性。
       

前言

       正如李希贵校长说的那样,我们发现那棵树不能仅参考肉眼所看到的,我们还要为之提供适宜的土壤、水分、气候和养料,使其更好地发展,也就是为孩子们搭建更好的平台,提供多样态、优质化的课程。不一样的教育生态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学生,那棵树就有可能变得与众不同。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不一样的教育大情怀——发现那棵树。我们的理想之树并不是那棵让孩子们逐渐成长的树,我们虽然希望它成长为我们所希望那样,但事实上他并不能成为我们所希望的那样,而这一棵理想之树是会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我们能做的,是真正发现那棵树,是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殊之处,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使其能够更好发挥特长的适宜环境。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心怀宽广,我们陪伴孩子的或许只有三年,但这三年,恰恰有可能决定他一生的走向。
       等待中,孩子们成长着。独具慧眼,让他们都能够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千万不要拿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毕竟,他们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会创造无限多的可能与价值。

01教师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果真如此。

读书日里忆读书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姚春玉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迎来第27个世界读书日,有幸聆听了各位老师的读书分享,你们是在读书,而我,是在读一个个关于你们的故事。我也忍不住想起一路走来,自己的读书往事。
   曾经,我梦想有一所自己的房子,房子可以不大,但一定要有一间专门的书房;后来我又想,书房也可以不大,但一定要有一面独立的书墙。后来,都实现了,但书还是用时方恨少。
    初中阶段,想读书,但没有书。最喜欢姨妈家的花书书(一种类似口袋书大小的图文并茂的书)《燕子李三》等都是那时候读的,长大后有人说我身上似有那么一点侠气,或许是在最可塑的年龄读了一些侠义之书的缘故吧。那时穷乡僻壤,很少见到课外书,有一次看到同学有一本《三十六计》,只看了一眼便爱不释手,正好他的数学练习册丢了,我于是主动提出跟他兑换,代价就是我被批评“很不小心”后,每天都抄题做题,但我心里觉得值得。
    读师范时,有书读,也爱读书。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图书馆,只看书名就本本都喜欢,那时候才开始接触世界名著《红楼梦》《堂吉诃德》《红与黑》《阿甘正传》等。再后来又发现阅览室的杂志也不错,第一次抄录下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时候,我热泪盈眶,顿觉文字原来是可以这样深进人心里的。连图书馆的大爷也被我这个常客感动了,总把本不能外界的书悄悄借给我,至今甚是感怀。
    刚参加工作,有读书的习惯,有读书的精力,也能舍得给自己买喜欢的书。1998年每月工资330元,我终于有能力给自己买书了。那时是在邮局订购,我每季度拿出46块钱订阅了《演讲与口才》《语言文字报》等,池莉的作品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接触的。每次去邮局取书的时候,总觉得别人             都用艳羡的亦或是嘲弄的眼神看着我,现在想来,那是我每月工资                        的八分之一多,还真是不少。
                                              25岁调入当时县城最好的一所初学校,次年                                      担任教研组长,3年后做教务主任,孩子小,压力大 开始选                          择功利化地给自己充电,阅览报纸和教学杂志等,其实还                                  都 是比较碎片化的一些阅读。
                                                  2010年调入师资培训中心做副主任、语                                               文教研员,分管全县教科研工作,从幼儿园至  高中,                                       检查、指导、反馈,总觉得自己缺乏理论高度,于是开                                     始回过头来关注教育教学类专著《大教学论》《叶圣陶                                     文集》等。同时有一种鲜明的学历危机感,于是2014年                                     报考教育硕士,后来因工作调动便放弃了,其实还是应                                     该再坚持一下的。

02

    2013至2014年在泰国支教一年,无案牍劳形,内心空前宁静,又因置身于异国他乡,于是民族情结自然升腾,开始涉猎《道德经》《论语》《中庸》等国学等经典,还在闲暇时间抄一抄《金刚经》,练了太极拳,努力用中国文化守护一颗中国心。
    2015年进入起点比较高的北塔中学做备课组长、年级组长,后来又做教务副主任、教科研室主任,于是开始有意识关注社会管理类和教科研类的专著。那6年很匆忙,时常忙得忘了读书。也许只要真心愿意读,总该还是多少有一些时间的。
    进入不惑之年,读书不再功利化,转而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2021年陪伴儿子高考的艰难时日考取了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证,其实是在用自助的方式学会与自己或他人更好地相处。现在喜欢散文,觉得那里才有真实的人生,也喜欢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国文脉》等读了好几遍,喜欢周末用晨读的方式打开。也开始主动研读教育类专著,《爱弥儿》《家庭的觉醒》《周国平论教育》等,都逐渐成为每日床头相见恨晚的悲喜。
    如今想来,好像真还有点说不清楚是读书影响了成长,还是成长改变着读书。曾经有一次歪打正着坐头等机舱,的确发现那里读书的人比经济舱里读书的人要多,突然顿悟谁都应该为自己的生活的样子埋单。
    我觉得我们读的书其实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实用类、怡情类和趣味类,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似乎哪一样都不能缺位,只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比重可能会有所不同而已。
至于读书的形式,开卷有益,回顾我们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今天很方便的各类云听书,其实每种形式各有所长,也各有缺憾,相信爱读书的你,一定会科学混搭,互为裨益,相得益彰。
    你可能会说,“我读了很多书,可就是记不住,怎么办”?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你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样子还不够美好,那么比药物还管用的方法便是去读书。
                        走过看过,此刻,我真诚地希望各位老师能智慧、高效地工作,在               最好的年华不要全部被备课、上课、批作业、说教学生所负累,一定要给                自己留出阅读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爱读书的老师才有可能教出爱阅读的学                 生,爱阅读的师生才是我们校园最靓丽的风景!
                                                                                                          2021年4月26日

03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王晓亮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撒下的是泪滴。”一首老歌,旋律悠扬,歌词动人,那份对老师的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如今的我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要把我心中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我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却不知道怎样爱他们。是给予无限宽容和自由驰骋的天地,还是一板一眼地严厉管教?如何才能拿捏到位?这样的困惑让我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我要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快乐的学习天堂。
       近来,我利用假期时间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就像是甘霖仙露,让我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书中每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具体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从字里行间就能感觉作者对教育满满的爱,这是对学生无限的关怀,是对教育事业无尽的热忱。而这种爱是特别的,不是纵容,也不是拘禁,而是一种拿捏到位的教育艺术。
教学过程,是不断学习、创新的过程,《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教给我们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提了很好的建议。要学习别人的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领会其中的思想。即,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不是简单地照搬挪用,而是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教育对象的现状,采用“拿来主义”,在吸收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渗透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做到移植别人的思想精华而非形体。
       每一次教研、观摩课时,常常热血沸腾,也想回去以后一试拳脚。可回到自己的课堂,却常常是无从下手,或者压根不适合自己,因为生搬硬套的东西永远不是自己的。教育的行为受教育思想的支配,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有经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透析他的教学理念,那么感受必定肤浅,学到的也必定是皮毛,所以我们要把别人的经验和思想精华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因此,时政热点、身边的时事,自己会多留心记录,积累素材,在自己的课堂中思考运用,让课堂内容不空洞、让情感教育不抽象。

04

在这本书中,我也感受到了赞美的重要性,赞美他人体现的是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你付出的赞美,非但不会降低你的体面与尊严,相反还会在不经意间收获友谊与合作;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涵养,赏识他人的过程本身就在矫正着自身的狭隘与自私。因而赞美他人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培养及张扬大家风范的过程。面对“赞美他人”的丰富内涵,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如果我们可以把教育的本质属性理解为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话,那么,赞美他人,理应成为当今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继续精读这本书,慢慢领略书中的奥妙,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名青年教师,我会以此为目标,不断地努力学习,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05

我读杨绛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杨 南

       我顺着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去拜访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当不与人争的夫妻俩生逢文革,他们仍然相守相助,爱恋一生。无轰轰烈烈的大爱情,却有如陈年老酒,愈品愈香;当世间仅剩下孤独一人在古驿道上做着幻影如沫的团圆梦,家也仅是客栈而已。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学生时代初读杨绛的书,因她温柔淳厚、哀而不伤的语言风格;时隔数年,再读杨绛,她的文字是茶,明净、纯粹,平淡中透出一丝苦涩,她的作品是酒,甘甜、深厚,自然中凸显一缕淳香。读到阿圆离去,我竟不由自主的潸然泪下,眼前浮现着她悲痛的样子,她手撑在树上、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还要强忍悲痛,面对生病在床的老伴,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走出无止的伤痛!
       杨绛痛失爱女、丈夫。在“万里长梦”里,他们走上古驿道,相聚古驿道却又相失。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还是梦,彻头彻尾的梦,留下她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最终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其实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经期盼外界给予认可,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北方的冬天,冷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皮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难熬。很多时候,都不愿意回首那些苦难的日子,更希望他们永远冰封在数九寒天的雪地里。可是,越是想遗忘的事情,越清晰的挥之不去。             2016年4月,女儿出生的时候,母亲来医院陪护,等回到家,母亲说她回去收拾收拾东西再来照顾我,回去后感觉身体不舒服,在我再三劝阻下去医院检查,便查出宫颈癌。妹妹看到检查结果,不敢告诉我,无助的坐在街边痛哭。直到要住院手术,情况严重的时候,哥哥才告诉了我。我出不了门,              整日以泪洗面,白天毫无睡意,晚上竟全是儿时的梦,梦见母亲呼                    唤我们回家,梦见母亲满脸的微笑。全家都陷入极大的悲痛中,                        好在手术成功。         后来一个月的放疗,母亲日渐消瘦,头发                       也随之大把掉落,左腿更是疼痛的厉害,日夜哀嚎,不能入睡。                    

06

看母亲极度悲痛的样子,我更是心如刀绞,那一段时间,是我
们这个家最难熬的日子。父亲独自缄默,老泪纵横,每日都无微不 至的照顾着母亲,生怕他打个盹,有什么闪失。后来,我们用 爱战胜了病魔,母亲痊愈,全家更是珍惜这份守护,用心经营。我也再不惹母亲生气,凡事都依着她,她在,家才有味道。
       今年春节回家,父亲早早做好了美食,储藏在冰箱,每顿饭菜,父母总是在厨房忙碌,总想把最好的做给我们吃。随着年龄的增长,竟然喜欢怀旧,总觉得熟悉的就是最好的,在不断的奔波中,亲情是最温暖的港湾。           有时候,内心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忧伤,感慨时过境迁,感慨事不如愿,感概人生短暂……小时候盼着过年,感觉一年一次好遥远,现在,感觉年才过不久,一转眼又一年。好多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回顾就烟消云散了,不知不觉,我们的生活和言谈里多了很多个“以后”。也许每个“以后”都会是人生中的遗憾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孝敬好父母,没有照顾好孩子,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承担起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就这样,错过了人生中很多美好的东西,仓惶地随波逐流。
       杨绛对女儿的陪伴、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尽现其博学、睿智、宽容、韧性的纯德名媛风范。在钱钟书眼中,她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这对于她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07

教师的理想是成为理想的教师
——读《教育心理学》有感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田小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以前,人们管老师叫夫子、先生,读书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随随便便就能做的事。要学知识,得拿了束脩进私塾,夫子手中持一戒尺,学生无不俯身恭敬倾听,先生的权威无人能挑战。而现在,当我自己成为了一名教师,才发觉自己年少时的观点是多么想当然。
学生时代,写不完的作业,听不完的唠叨,最喜欢听的是“减负”这个词。当了老师,看见学生不写作业,罚又罚不得,谈话一遍接着一遍,作业还是不及时写,老师急得抓耳挠腮,想方设法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进步。
为什么学生看起来乖巧懂事,却对于自己犯过的错误屡教不改?如果不是学校组织的家访,我们不会知道,那些上学期间小问题不断的学生身后,是那么多我们未曾看见的大问题。
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有些双亲互相推诿对孩子不管不顾;有些家里只剩老人勉强维持孩子的温饱;有些家里甚至是年长点的孩子负责弟弟妹妹的日常生活;也有父母溺爱过度的,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威严。
问题太多太复杂!没有足够的经验,面对这些问题估计只能手足无措。从新手教师到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是每一位老师都需要经历的蜕变,而这个蜕变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心思和努力。不仅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要

08

掌握教学技能,做一名有觉醒意识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参考借鉴各类优秀教师的课堂组织,用心设计自己的课堂,课后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与改进,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教学。这是一个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持之以恒的反思与改进的过程,务必要坚定不移等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文化知识在不断地传承,在传承中又不断创新,我们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联系生活实际,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作为研究生的专业教材,其作用与价值不言而喻。本书不仅对教育与心理学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讲解,同时又附有丰富的案例,通过对各类案例的观摩与学习能帮助我们及时应对很多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各类突发状况。
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孜孜不倦的汲取学养,和学生一起坚持学习、持续行动,共同成长。

09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杨 艳
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的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生于陕西榆林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因家贫,七岁时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这本书共有三部,是具有恢弘气势和史诗品格的长篇小说,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他是一个陕北农家的穷小子,他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来到当地县城念高中,一开始他由于自己贫困的家庭,只能穿尚且遮盖的衣服,吃下等的食物,在同学面前充满了自卑。随后和同班的郝红梅因相似的境遇惺惺相惜,少平在初恋失败后初步成熟,随后随着出生大县城,见多识广,敢爱敢恨,青春靓丽的田晓霞慢慢走进他的世界,他的视野逐步开放。
高中毕业的少年先在村里开办初中班教学,初中班解散后去了黄原揽工。随后独自来到异地的煤矿当矿工,同时和田晓霞的关系也进一步发展,工作、情感、生活不断地锻炼着他,最后凭自己的努力成为矿工组长。少平在晓霞意外死亡后,经历了巨大的打击,惠英贴心的关怀,让他在自己的感觉和外界的看法中左右为难。故事最后少平因为矿难而毁容,在养伤期间他进一步成熟,他拒接了脱离苦难的矿工生活,拒绝了留在县城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矿区,回到惠英身边,完成了平凡向伟大的蜕变。

10

书中的孙少安也是一个典型的人物,他从十三岁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又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在改革后,他首先建立一个砖窑厂,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下了一片事业。他身上的许多优点和少平很像,通过他和田润叶之间的感情,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他没有跳出门当户对的封建老套。至于润叶和李向前之间发生的种种,也是少安预先没有想到的。令人欣慰的是,向前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他却收获了亲情,他和润叶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少安也是,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他奋争和探索的过程,也是我们发现自己,触摸灵魂的过程,我们在他身上看到我们自己奋斗的价值。
润叶呢,在命运的突变中认识到了生活赋予她的责任,在撑起整个家庭的过程中,她看到了生活的意义,获得了重生。
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之下,个人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又或许最终一切都会归于平静。但这种奋斗本身就有意义,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当我们不愿被拘禁在逼仄的环境里,当我们去寻求更深刻的经历,当我们经历了感情的发生与破灭,当我们担起了我们该担起的责任,当我们最终平静地接受了命运的苦乐交织,我们也就面对了更新鲜的世界,更温暖踏实的内心,更深厚广博的生命体验。
一个平凡人最伟大之处可能是:无论身处何种处境,都尊重并热爱自己的生活。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书中自我疗愈,获得一份期待明天的力量。

11

康熙帝读书法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周妮娜
       2022年的寒假,我抽空读完了《故宫六百年》,被康熙帝终身学习的精神所震撼。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康熙帝读书的经历和方法。康熙帝五岁开始读书学习,到六十九岁故去,期间六十五年,经历了四个阶段——少年好学、青年苦学、盛年博学和老年通学。        康熙帝少年时期非常好学,从五岁开始到书房读书,汉人师傅教他读“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满洲师傅教他满语骑射,他还从祖母孝庄太后和苏麻喇姑那里学会了蒙古语。康熙帝回忆说“朕七八岁所读之经书,至今五六十年,尤不遗忘。他认为,幼年所读的书,一直在脑海里,终身受益。       康熙帝十七岁时,举行“经筳大典”,讲官给皇帝讲解“四书”“五经”等。他不满足于隔日进讲,将经筳改为每天举行,并且一改往日只是听讲模式,主动提出师生互讲,加强讨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老师停讲,他并不停学。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军报频奏,也乘间隙,进讲经史。在南巡途中地御舟上,他经常手持书卷,读到三更。青年时期的康熙帝,真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楷模,正是有这样的学习精神,康熙才成为有勇有谋的千古一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康乾盛世”。       盛年康熙帝的读书学习,重在博览众取。除读儒家经典外,也涉猎《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以及诸子百家等,将经、史、子、集打通,汲取儒学的治道、历史的治鉴、诸子的智慧、文学的涵养,提升治国的能力。他还遍读道、释、医、药、农、地理、治河之书,并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医学、药学、测绘、语言、音乐、绘画、人体解剖等知识,在当时堪称学贯中西。
    康熙帝老年读书,重在融会贯通。他强调:“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博而致约。”说明他读书学问,愈老愈纯,愈老愈通。他说:“人君讲究学问,若不实心体认,

12

徒应故事,讲官进讲之后,即置之度外,是务虚名也,于身心何益?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务实,对所读内容有所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听故事,听完之后就置身度外,这样的读书只是徒有有虚名而已。康熙帝读书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少年读书,要在培养兴趣,重在养成习惯;青年读书,要在打下基础,重在扎实读懂。盛年读书,要在博览群书,重在融会贯通;老年读书,要在回眸人生,重在养生养心。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好学不辍,治国平天下,终千古一帝!
       愿每位少年都能能努力读书,不负韶华,让自己的青春在读书中变得更加饱满,让自己的灵魂在读书中得到净化,让自己的人生因为读书而不虚此行!

13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赵晓炜
       合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久久感慨。对当年乡亲们的采访实录像一幅幅画卷展开前:放羊、铡草、拉煤、拦河、眼坝、挖井……15岁到22岁,少年最富活力的宝贵时光,习主席选择了在艰苦的陕北奋斗。也正是这七年,给少年的习近平上了一堂极富意义的课。不仅是知识和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的宝贵经历,更是对祖国民情的更深入了解,这也是习主席在日后担任国家主席时,能切实为人民考虑的重要原因。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在七年的下乡生活中,对于读书的坚持和热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习主席日后回忆自己的知青岁月时说:“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那七年即使每天做农活很累,习主席也坚持每天读书,在昏暗的窑洞中,在伙伴都进入舒服的梦乡时,习主席挑灯夜读;白天,习主席也随身带着书本;在放牛、下工的空闲时间,抓紧读书,不浪费一点时间,在书中充分汲取知识。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努力,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习主席读书万卷,充实、提升了自己。
       反观现在,舒适的生活,优越的物质条件,阅览室,窗明几净;书架上,琳琅满目,但人们对于拿起一本书越来越没有耐心,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网络中,寄托于手机上。虚拟的网络世界让人们迷失了自我,所谓的网红吸引着成年人,仿佛发现了财富密码。其最深重的危害,体现在对青少年甚至孩童的影响上。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网络上的“小马云”,其因长相酷似马云而被经纪公司签约,发布短视频、赚取流量,谋取利益,而时间久了,其流量减少,经纪公司与其停止合作后。一个本该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大字不识一个,见人便张口要钱,大人们因为自己的一腔私欲毁了一个孩子。有调查表明,很多孩子们的理想职业是网红,在                                        其 看来网红轻松又赚 钱说到底是虚拟网络                                    让其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书籍也是从网络                                   中拯救人们的有力武器。
                                           习主席读书讲究方法。在七年的下乡                              岁 月中,习主席阅书万卷,每次读书,都会同时                       读好几本,比较各个观点有何不同,“他看书经常是               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 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14

这种读书的方法,不仅让自己更够更加深刻地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还能够进一步让自己形成独特的观点见解,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论。例如读《共产党宣言》时,习主席找来许多不同的译本,分析其不尽相同的理解和各有侧重的翻译,在分析对比中真正学深悟透。我们只有像习主席那样分析对比地去读书,才能提高读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掌握知识间的关联,也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素养,这其中的益处不言而喻。
       习主席读书时总是“重点关照”一些重要的书目,花更多的时间,研读多次。比如习主席曾经研读苏联的军事巨著,他便找来《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重要战役》图册,一一核对各个地名对应的位置,并且反复地进行推算演练,力图从纷繁杂乱的战役经过中总结出两军对垒所展现的战略思维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之处。由此可见,读书并非要讲求速度与数量,而是讲究精读,只有自己对书中内容有所领悟并转化为自己的思考,这样读书才有意义。只有潜心钻研,定心读书,方能在书中找寻到黄金屋、颜如玉。
       习主席读书注重辩证思维。习主席所读的书,最多的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辩证法。习主席认为,简单孤立地谈论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顾其他方面,是片面的。如果认为辩证法仅仅是一个“斗”字,就把整个问题简单化了。习主席强调,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树立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这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注重学习唯物辩证法有关。
       习主席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翻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能看到的是习主席在下乡的艰苦日子里,不忘初心,如饥似渴的读书姿态,更是他孜孜不倦的学习身影。正是这样求知若渴的态度,造就了今天带领中国人民                                                走向富强的“习大大”!我们应以此为例                                                    以习主席为榜样,在艰苦中不忘阅读                                                ,在安逸的生活中追求进步,为中国的                                                      未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15

读《愿你慢慢长大》有感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张紫枭
时间像风,不经意间从身边拂过。我的假期也马上清零,回想这不短也不长的假期,偶尔约三五好友吃饭叙旧,带孩子赏雪景打雪仗,与家人看春晚品美食,但最惬意的时间便是孩子熟睡后,拿出喜爱的书籍,遨游在文学的海洋里。
《愿你慢慢长大》这本书中,各类文学大师们,同时作为普通的父母,通过文字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儿女成长上的不同观点。书中提到了几个观点:快乐、健康、品行、阅读、快乐是成长之首,健康是身体之本,品行高于成绩,阅读修身养性。作者刘瑜,作为小布妈,写给自己刚满百天女儿的一封信,文字细腻、深情。最喜欢结尾她对孩子最好的期许:“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当孩子表露了大人不堪承受的生命忧惧也不能解决的人生难题是,周国平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首先,我们要留心,要倾听,让孩子感到,我们对他的苦恼是了解和关切的。其次,要鼓励孩子,让他知道,他想的问题是重要的、有价值的。最后,要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孩子进行讨论,不知为不知,切忌用一个平庸的答案来终结问题。文中结尾提到孩子心灵中的忧伤,头脑中的困惑,只要大人能以自然的态度对待,善于引导,而不是去压抑和扭曲它们。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和一名初中教师,当孩子经常提出天马行空的问题,我无法回答;面对青春期孩子五花八门的问题时,束手无策,这便是最好的建议。胡适先生谈了关于为什么要读书?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

16

13

13

13

是要接受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这大概是对我们深受手机和网络毒害的现代人关于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
钱穆先生谈了读什么书。他谈到业余读书,大致要读修养类、欣赏类、博闻类、新知类、消遣类。面对众多的读书,为我读什么样的书指明了方向。特别喜欢钱穆先生说:读书能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因为在书中可以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能做你的榜样。
       最后,受到这本书的启发,想对我的小孩说,愿你们没有烦恼,常与美好相伴;愿你们在恰当的时候做应该的事情;愿你们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敢于做最真最好的自己。想对我的学生们说,希望你们每天保持新鲜感和求知欲;希望你们学会独立思考,懂得与人相处;希望你们从今往后的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

17

读 《老人与海》的思考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杨 燕
    读书,我总是带着思考而来——
思考一:《老人与海》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老人经过殊死搏斗最终空手而归的故事。那么作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生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险,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他们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老人与海》即由此而作。对于《老人与海》的深刻反思就要先审视海明威这个人,他是一位比较独特的作家,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负过伤。他一直以硬汉形象示人,他性格的骨子里而是永不服输的精神。他喜欢饮酒、狩猫、捕鱼、拳击和滑雪。
写作背景:当时美国文学界有英雄形象的作品问世,但在海明威眼里,那些都是虚伪的英雄主义,而他想写出真正的、真实的英雄。不难看出伟大的作品也是来源于生活,而坚韧的作家才能写出像老人这样超越人类极限的主人公形象。
思考二:这部作品为什么会如此著名?
海明威的这部小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原本我想如此著名的作品应该是有一个足以振奋人心的结局,而事实上老人空手而出空手而归,所有的收获都在路上,在这个意义上说,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作为名著,其实都有其深刻的一面,在看似平淡的书写里,透出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

最后,阅读本书,我对生活有如下思考与感悟:
这个骨头里留有几百块弹片的硬汉作家,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人心该如大海一般宽广。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许解决一两个困难并不能直接把我们带出困境,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战胜困难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提升
信心,超越自我对能力的束缚。就像老人一样最后只是带回来大鱼的骷髅,但是他仍然在年老时克服了大自然的考验。长达八十多天的寂寞,到最终钓到鱼,战胜抢夺大鱼的鲨鱼,他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静心,很多事物往往是耐得住寂寞才能等到花开。俗话说“好事多磨”,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要学会在集体中寻找榜样,有交流谈心的朋友,同时也应该学会独处,更好地思考、解决问题。

19

《天赋教养》读后感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杨彩玲

       本系列分男生女生版,书中讲到的关于女孩儿的教养经历很吸引我,不但针对自己的女儿,对于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同样适用。
作者刘墉的教养经历很丰富,有很多实例,看完之后学习到了一些关于如何教育小孩,如何照顾老一辈,如何成为更好的“女孩”;同时,我们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一定要懂得反思。
       分享一些出自文中很有感触的观点:1.记忆不等于学问,聪明不等于智能,知识不等于见识,智商不等于情商,成绩不等于成功;2.当你要别人尊重你的时间之前,你先得尊重别人的时间;3.人,由年少轻狂时的“只要我好”,到恋爱激情时的“只要你好”,再到拖家带眷的“只要他们好”,直到有一天把自己完全地遗忘;4.我们可以转身,但是不必回头,即使有一天发现自己错了,也应该转身大步朝着对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直回头怨自己错了;5.你可以不行善,但是千万别在他人行善时冷言冷语;6.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7.上帝给每个人同样的时间,只有那事半功倍的人才能有过人的成就,也只有知道计划的人,才能事半功倍。
       很喜欢刘墉先生的这些教育观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父母老师的职责就是发现它、守护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关键优势,父母的职责就是给“鱼”大片的水,给“熊猫”大片的竹林。每个孩子都跟别人不一样,家长或老师都不能把孩子硬往几个模子里塞。未来人们寿命更长,选择更多,不能再让孩子用老一辈的人生规划。天赋教养,就是提倡广大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给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变为现实。
       如何教育“人”?不论教养儿子还是女儿,更或者是学生,都有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刘墉23岁得子,40岁得女,两个孩子性格、特点均有差异,但通过针对性的教养和良好的家风家教,刘墉先后将儿女送入名校,让他们都成才、成功,成为优秀的社会精英。所以我们要观察

20

孩子优势,培养更自信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特长和天才点,关键在于怎么发现和培养。
       我们要观察孩子的潜能,长期培养孩子的优势,帮助孩子成功。孩子不仅要会学习,还要有好的教养和情商,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
    这些不仅要从孩子小时就言传身教,还要掌握好的方法、对的时机。在书中,作者从家庭教养、人格教育、生活习惯入手,让孩子有从小就该懂的事、该有的见识和该遵守的规则、底线,为孩子养成一生受益的好习惯和好教养。
     中教会了我认识孩子,也成长自己,当孩子或者是学生进步的那一刻,也是父母老师进步的时刻。我们都希望孩子快乐成功,但也要学会接受亲子关系从亲密、叛逆到独立成人、成家的过程;要陪伴孩子走一程,然后放手目送他独自前行……

21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王蕾
      寒假里,我读了《渴望生活——梵高传》。或许大家认识梵高仅限于他的《向日葵》,它曾经风靡一时,被人们反复印刷用做家里的装饰画。我觉得虽然这确实使得他的这幅画被更多人认识,但仍使他这幅画免于流俗。梵高在慢慢被人们淡忘,但我觉得,梵高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只有你知道了他的经历,才能读懂他的画。
       在《渴望生活——梵高传》这本传记中,美国著名传记小说作家欧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笔勾勒了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满痛苦的悲剧人生。这个荷兰画家因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后开枪身亡。梵高是个为艺术而生的天才,他的伟大毋庸多言。
       他的弟弟提奥则是在他背后默默支撑他的另一个伟大的人,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因为梵高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提奥定期给生活窘迫的梵高汇钱,让他能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继续创作。梵高则不断地写信给弟弟,告诉他自己创作的过程,对生活的信心和绝望。如果没有梵高,提奥会过得很好吧。体面的工作,丰厚的薪金,温和的性格,彬彬有礼的举止,走在哪里都是受人喜爱的。他会过一种衣食无忧,平淡恬静的生活。而梵高,敏感,易怒,脾气暴躁,行为偏激,难以想象各方面截然相反的两个人会这么友爱。
       梵高从事过很多职业,画廊销售、传教士、画家,每个阶段都让我感受到了他毫无遮拦的内心世界,他的那份表现接近痴狂,以致癫疯,我想这就是他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世界的热爱。作者表达得很清楚明了,但是我还是理解不了。但能够肯定的是,他的一生并不遗憾。因为他无论从事什么,都会尽很大的努力去完成,甚至是用他的生命去拼搏。他最终也是找到了他所钟爱并且擅长的事情——绘画,他一生贫苦,却在苦难中创造了永恒之美。

22

虽然很早就知道他的一些经历,但是读起这本书来,却总有一种让我透不过气的感受。也许,他要是生活在现在的社会中,结果会截然相反,不过,也许就没有那样才华横溢的梵高,就没有这样让人怜、让人敬、让人无限惋惜的梵高了。
       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他始终是热爱生活的,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他。而我们,我觉得没有理由抱怨挫折,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的生活。
       了解了梵高的一生,有点沉重,也有些欣慰。作为一个人,梵高是渴望得到认同的;作为一个人,梵高也拥有了最坚实的后盾,最忠诚的朋友——他的弟弟。
       为梵高而感怀的同时,也真希望有一本关于提奥的传记,梵高是伟大的,提奥无疑也是伟大的。

23

心中有爱,生活有爱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王丽媛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一直没有一个较为恰当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地描述下来。要成功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都会受益匪浅。

24 

《老人与海》读后感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张志炜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有过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接着老人又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故事虽然十分简单,但寓意却十分深刻。读这本书时,我会幻想,如果我是他,我能克服孤单,恐惧吗?我能在变幻莫测的大海中镇定自若吗?这使我一再审视自己,一再地思考。
       在我看来,尽管这个故事里充满了压迫和无奈,但作为一个英雄主义的悲剧,这是一首不曾老去的赞歌,圣地亚哥的英雄主义魅力始终贯穿着文章。比如,他在面对鲨鱼时的冷静和沉着,再比如八十四天捕不到鱼依然坚持不懈。然而老人通过搏斗所得到的结果被鲨鱼抢劫一空,从老人的独白中我能感受到消极,无奈和落寞与凄凉。可是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哈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而在海明威看来,人生是一场永远打不赢的战争,就像老人那张“用好多面粉袋子补过的旧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但老人却始终没有停下行动的脚步,这是一种面对巨大悲哀的追求,是一种面对死亡和失败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同样是顽强的、执著的。由此我们在圣地亚哥身上看到了诗人的尊严和巨大的精神力量,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在生命的有限和追求的无限之间的矛盾。在人生的道路上,谁不

25

曾经受一些挫折和失败?此时是缴械投降?还是顽强拼搏?圣地亚哥给我们的启示是:积极的进取和行动,是必然失败面前的不屈不挠。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行动本身。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他面对浩瀚的海洋、凶猛的大马林鱼、凶恶的鲨鱼、恶劣的气候和多舛的命运毫不气馁,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所以,海明威为他所钟爱的硬汉们找到了灵魂,这灵魂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价值——与命运作殊死抗争的悲壮与崇高。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圣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的最终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而我们作为教师,虽然已具备一定的知识量,还要明白我生有涯,而知识是无涯的。教育事业本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我自信只要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对得起我们在入职之时默默对学生以及自己所做的承诺,那么事业理想就未曾被抛弃,即便默默无闻,也未有悖于教师职业所要求的奉献与崇高。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干一些伟大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扬名立传,成为风云人物。但是,我们至少有一样东西是必须要求自己做到的,那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教书育人已然成为我人生的远大目标,我现在所上的每一堂课,都是努力使之变为现实的过程。因此,我必当向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一般,即便对未来充满疑惑与迷惘,也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26

《人间草木》读后感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王佳瑾
       我接触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是从他的小说开始。他的小说虽短小,但刻画的每一个人物栩栩如生。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其个人生命的两种要素息息相关:一是生他养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长经历。南来北往又轰轰烈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轨迹,也浸润到他的作品《人间草木》中。
       透过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个在苏北运河边成长的调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个在五七干校粪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偻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颗至纯至善的心——犹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风,吹散了白日的尘嚣。
       “人生得意须尽欢”,汪先生得意而平和的人生在三个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写文、绘画、做菜。这三种人生爱好,我倒是觉得神似花中四君子:其写文如兰,空谷幽香;其绘画如竹,筛风弄月;其做菜如梅,剪风裁雪;而其为人,则如时下深秋之菊,恬然自处、清谈疏朗。汪先生在将个人价值充分展现、平和表达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人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需求,这种“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共济局面,又何尝不是个人的欢乐和社会的福祉呢?
       书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习惯久坐在家中的老沙发上,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袅袅烟雾中,一篇篇文字便油然而生。
在《人间草木》这本书中,我无法真正体会到汪先生当时写作时的情绪和目的。但是,我能够感知汪先生对这个世界的细致观察和对身边美的事物的敏感捕捉。他的文字让我想到一句对《瓦尔登湖》的评价:当我白日里读它时,只觉得平平无奇。但每到夜深人静时,却字字珠玑。他写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表达。我读的目的也很简单,只是为了阅读而已。

27

之所以怀念鲁迅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李玉柱
       鲁迅的作品,读来不是感觉深入骨髓,就是感觉翰墨未干。或刻画深刻,入木三分;或感觉故事就在身边,随处可见。
比如写看客。《药》中这样描写“颈部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提住了的,向上提着。”不管是现在还是在过去,社会上这些看客都是神似的。被提着脖子往上拔的“鸭”……极度贴合,极具讽刺。
       写国人的冷漠。《一件小事》“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下。”我们的社会现在出现的大抵也是如此吧。我的心态是“我料定这老妇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而这心态也同我们现在多数人一样,也是我们现在社会面临的问题,也许这就是是劣根性使然吧,百年过去,仍旧重演。然而车夫并不这样认为,他停车、询问、搀扶、找巡警……这便是负责任了,也是我们社会缺少和需要的正能量。
       再有写“妇女解放问题”。鲁迅1926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作的《娜拉走后怎样》中写到“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阐释没有经济权的娜拉,即使觉醒出走,也免不掉堕落或者回来。这在他的作品《伤逝》和《幸福的家庭》里,有着不同的阐释。
      如《伤逝》中,子君“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子君的觉醒,是子君的出走,像娜拉一样。那么子君走后怎样呢?也是免不掉堕落或者回来。子君变得“俗气”和“粗糙”了。“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功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整日辗转于家务、攀比、油鸡和阿随之间。然而子君终究没能彻底地走出,终究逃不过“回去”的命运,最终在无爱的人间灭亡。
思想解放是首要的,可是之后呢?“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经济的解放还是必要的。

28

       为何怀念鲁迅,还要从一件事谈起。
       上海疫情期间,一位女儿,想要给年老的父亲送餐,百般无奈下求助送菜的叮咚小哥。热心人骑电动车,历时7小时,行程60公里,最后热心人也不领打赏。从我简短的描述中,你也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可事情的结局是,网络上有人认为打赏太少、小气,也有人说是欺负外省人……愈演愈烈,网络暴力就这样开始了。最终结局是,这位姑娘解释无果,在种种精神压力下,跳楼自杀了。
      古斯塔夫在《乌合之众》中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怕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这些乌合之众,表现出的肆无忌惮,无道德、无责任感。在网络时代,更需要我们警惕,因为在网络中,人们更容易被蒙骗、更容易失去道德感、责任感。
怀念鲁迅,是怀念他的理智,怀念他的智慧。在精神失落的时候,更会怀念鲁迅的高明和美妙。

29

感悟心理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 读《心理课怎么玩》有感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燕 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读书的这三重境界,亦是心理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心理教师,从2004年毕业至今,我真切地感受到心理课在没有国家统一教材,没有教学参考书的情况下,要想设计出一堂贴近学生,符合学生需要的心理课从来不是信手拈来的,看似云淡风轻,却需要心理教师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众多头绪中,不断去理清思路、结构过程。当我们“丰满的设想”遇上课堂里“骨感的现实”时,失落、失望、自我怀疑、欲哭无泪甚至有点崩溃,我想每一位心理教师可能都曾经历过。
从今年寒假起,我有幸读了周隽老师的《心理课怎么玩》这本书,让我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正如周隽老师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相互扶持而成的书;这不是一本静态的课例集;这是一本需要边看边思的书。这本书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如何上好心理课进行总结提炼,这是诸位老师在自己实践感悟基础上的肺腑之言,很是实用和贴心,揭示了心理课的真实内涵和本质特点,另一部分是教师自己不断改进的教案和课例,改进的过程不断地反思是其特色。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把它当成一次隔空的教研:看到这个主题,先不要急于看下文,写一写如果我来上,我会怎么设计?看到这个活动,试一试我可以用在什么主题,可以设计哪些问题,还可以,有什么变式?看到学生的回答,想一想这个回答的背后有什么信息,假如出现在我的课堂,我会怎么回应?看到教学设计遇到的问题磨一磨,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可以做些什么调整和改进?
       一路畅读,就像沐浴一场春雨般酣畅淋漓;每一个好点子的激发都让我心跳不已。我想这就是一本好书的魅力,让你不想爱都难。正如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沈之菲老师为本书作的序中所述,这是一本心理教师的武功秘笈,充满诚意,好用且实用,对每一位心理教师都会有帮助。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对教师成长提出了一个极为明确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我想借助这本书,开启我专业成长的反思之路,能在心理课的教学、展示、总结、提炼上有更大的提升,成为一位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心理教师。

30

学生篇

七年级1班

33

34

35

36

一  堕落——读《骆驼祥子》有感 洪莉莹     

二   外卖历险记 谢欣

三   大扫除 范子林

四   再会,朋友 蔡梓源

五   未来星辰     王冠凯

37

六   奶奶的园子 何 鑫 

38

七   秋日黄昏 许 洋

39

八   那一抹月光 戴蕊

32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七年级1班 洪莉莹
     心本不会堕落却堕落不堪,人本不是禽兽却禽兽难如。
当《骆驼祥子》被我看透时,你不能不为之感伤。祥子变成了骆驼,骆驼映射了祥子,只是时间流逝,人就不再是人了。他,也踏着深渊的台阶,一步步堕落——堕落——直至迷失自我,直至行尸走肉。
     在这个充满京味儿的故事里,你很难不喜欢最初的祥子,体面、要强、利己、独立、健康、伟大、好梦想。仿佛一个青褂黑裤,脖子上搭块毛巾的样子冲你天真地一笑,满头大汗地立在眼前。那是他最初发自肺腑的笑容。但,他在这个社会上的独一无二的淳朴也成了他被摧残的致命原因,那天真的微笑开始遗失,直至毫无踪影。
     那最黑暗,最低谷的时候如暴风雨般朝祥子袭来,打得他毫无招架之力。
无形的压力担在肩上——“他们”也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使他喘不过气来。压迫他的虎妞、轻看他的刘四、欺诈他的孙侦探、迷惑他的夏太太……祥子恨死“他们”,自己仅仅想买一辆自己的车而已!可因为“他们”……买了——丢了——再买——钱没了——再一次买——又卖了…… 
    谁能承受得住这种打击?何况好梦想的祥子呢?他快迷失在自己的迷宫了,烟酒成了他的朋友。他,正在向黑暗的社会走去,他早已“死”去……祥子在曹先生的帮助下,他见到了曙光,本能地带他逃离这无底洞,但小福子的死成了压断他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死了,他也“死”了。祥子从此开始了游戏人生,一点点向堕落的深渊爬去。
    他自甘堕落到“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祥子本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但黑暗的社会也来折磨着他,终于将他折磨成了“骆驼”!
       师心师语: “不能不为之感伤”“很难不喜欢”这样的双重否定句式尽显了你阅读的真诚和动容。很钦佩你伴随阅读而来的深度思考,这种超越了同龄孩子的思想感悟能力和文字表达功力,背后是你思维的严肃缜密。人是社会的动物,也是自己的主人。 (指导教师:姚春玉)

堕落——读《骆驼祥子》有感

32

外卖历险记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七年级1班 谢欣
    风和日丽,又是美好的一天。揭开锅盖,没有饭——正合我意!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拿出手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赶紧点个外卖吧。
下单成功预计11:30–11:40送达。开心!此时的我正快乐地刷着手机,等待我的外卖,却丝毫不知危险马上来临。
   “滴滴滴”——开门声想起,一秒钟后,身体比脑子先做出了反应,迅速拿起手机冲向卧室,一边冲向卧室,一边在心里咆哮:我的外卖啊!失策了,失策了!我已经想到我妈一手拿着外卖,一手拎着我丢出去的场面了,就这样等待制裁吗?不,我已经一个月没吃外卖了,我不甘心啊!此时妈妈已经推门而入了。“妈妈好呀”我微笑着说道。“你是不是做什么亏心事了?”“我怎么会呢,我这么阳光、可爱、美丽、善良……”“好了,好了。”妈妈一脸嫌弃地打断了我。我回到我的卧室,拿起手机给商家发消息:您好,能16:00再送吗?——不能。隔着屏幕的我感到了商家的冷漠,再次陷入绝望了。
    此时外面传来了妈妈打电话的声音,我立刻侧耳倾听,“出去吗?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听不下去了,我推门而出:“妈妈你去吧,反正家里也没饭,我正好减肥也不吃。”我妈出去了,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吃外卖了,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可响了。
   “不,我下午要上班,写你的作业去。”心情瞬间沉入低谷。回到卧室,开始思考人生。突然我灵机一动——我可以让骑手帮我把外卖放在门口啊!不愧是我,太聪明了!
    等啊等,等啊等。虽然我的身在屋子里,心却早已飞到了门口的外卖上。最终,你懂的,我还是如愿吃到了外卖——虽然它已经变成鱼粉糊糊了。
       师心师语 :外卖历险记,太过刺激。再也不点外卖,算了,下次还是偷着点吧,哈哈。
幽默、阳光、俏皮,这独属于你的语言风格,似乎并不容易被模仿,我想背后定是一颗纯真、乐天的不溟童心。外卖“历险”,选材典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真实细腻,越品越有味道。为师也说一句:少食多写,善莫大焉,哈哈。 (指导教师:姚春玉)

33

大扫除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七年级1班 范子林
   周五下午,在老师的一句:“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大扫除”中,我们开始了搬迁新校的第一次全校大扫除。
只见同学们瞬间都拥到了卫生角,七手八脚地抢起卫生工具,抢完又“哗啦——”一声散开,各奔其土,各负自责。
   慢了一步的我只好懊悔地摆起桌子。教室里的人不少,有的在低头用力拖地;有的抬臂使劲擦灰;有的端着盆子洒水……数学老师站在讲台上,指导着这的人拖地,那的人擦暖气,也忙得不亦乐乎。擦完桌子,我就又拿起了水杯浇花。
   走廊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这里有人擦,那里有人抬,虽然全校大扫除是第一次,但大家也做的有模有样。我浇花的同时,内心也在赞叹着大家的热情和迅速。水浇完了,我快步走向洗手间。
   原来洗手间也人员甚多,拿着毛巾的,带着水杯的,提着水桶的,端着水盆的,握着水洒的,水声“哗哗”响成一片。好似久逢甘露,人们个个忙着种秧一,或许,我们并不是在打扫卫生,而真的是在“种秧”——我们在“种”我们自己干净文明的学校呢!
   打完水,返回的路上,发现同学们更加匆忙了,因为只有七分钟打扫的时间了!我跑到阳台边,急切地将水倒到植物花盆里,又转身忙奔向洗手间……穿过人海,身边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再沉郁的人在这种环境里都会热情起来吧!
       师心师语:校园在大扫除中洁净温馨,我们也在大扫除中热情似一家人了。
       你的文字妥妥地点燃了读者的热情,一场极其普通的大扫除,在你生花的妙笔下,竟这般让人觉得有味了!教室——走廊——洗手间,几个场景转换随你的移步自然而来,款款展开,语言很耐读,那个“种秧”,一不小心就亮了全文。 (指导教师:姚春玉)

34

再会,朋友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七年级1班 蔡梓源 
   《绿皮书》里有这样一段话:“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恰恰我们成为了朋友,这不是缘分,是因为我们本就应该是朋友。”
你是我的好朋友,一头乌黑的短发,高挑的身姿衬托出了你的青春,活力黑亮的眼睛里闪着点点星光,眼角溢出的暖阳带来即将来到的春日喧嚣气息。就是这样的“好朋友”,却因为一件小事闹翻了。
     可是事后我们都不愿向对方“低头”。便开始了冷战。不久后,期末考试结束,终于盼到了我期待已久的假期。但我却因为一些身体上的问题做了一个小手术。住院的日子很无聊、乏味,想找你说说话,聊天框里的文字写了删,删了又写,却总也不敢点发送,因为我开不了口。正当我坐在床上想着怎么和你道歉时,护士进来喊了一声:“83号床有人来看你了!”我以为是姐姐来给我送饭了,却是另外一个熟悉的身影,只见你提着一筐水果与一个饭盒。
     你身上有些水印,风尘仆仆,可能是外面在下雪,鼻子和耳朵都冻得通红,我当时心里是很感动的,可因为拉不下脸说谢谢,于是便说:“你怎么知道我在这?”“你的事我什么不知道?”你一边放下手中提的东西一边笑着说。我接着说:“行了,无事献殷勤!肯定是阿姨让你来的,有事快说,别影响寡人的休息。”你一边削着苹果一边悠悠地说:“这次我来是和你告别的,我要转回老家上学了,以后咱俩也见不到了。没和你道歉,心里挺膈应的。我也没跟其他人说,你也得替我保密,要是让以前咱们班同学知道了,肯定送这送那的,好不麻烦。”
     当时我的眼眶里泪水已经噙不住了,泛红的眼睛对上你的目光,又相视一笑,咱们和好了。
     直到今天,曾经的少年可能会想起那个下午,少年笑着笑着就哭了,边擦着泪,边安慰我手足无措的样子。那时,夕阳照了进来,洒在你的身上,融化了窗外的雪,也融化了我的心。
       师心师语:一个人的作文、两个人的固执,看湿了我们多少人的双眼,仿佛那是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故事。《绿皮书》的开篇引用,已经奠定了情感基调;结尾的下午、少年、夕阳、雪花的意象又烘托出无穷的怅惘。或许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遗憾着,也美丽着。(指导教师:姚春玉)

35

未来星辰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七年级1班 王冠凯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是汉代一位不知姓名的诗人所作,表达了人们对天上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秘天空的好奇。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可摘星辰”似乎也不再遥远神秘。
      2003年10月15日9时,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了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虽然时间不长,但整个世界似乎也经历了漫长的等待。16日6时,杨利伟和“神舟五号”一起在内蒙古安全回家。以后的19年时间里,不断有人进入太空,探索这这无比神秘的星辰。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颗火种进入太空,才点燃了中国人民对“未来星辰”的无限向往。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埋藏着一个等待点燃的“航天梦”,我也不例外。望着漆黑但又闪烁着星光的天空,敢问,谁的内心不会不激起对神秘太空的向往呢?谁不曾想,在浩瀚的太空中漫步,在皎洁的月球上奔跑,围绕在太阳旁欣赏……谁又不曾想?走出太阳系,走出银河系,到其他的星系,寻找其他的生物,寻找着另一颗美丽的星球……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一起进行了长达180天的太空“长途出差”。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先进的科技。“神舟13号”有充足的食物,足够的空间和先进的技术。“神舟十三号”就好比是一座太空豪宅,大至运动器材,小至袋装用水……三位航天员在这里过了春节,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甚至还开展了两次空中课堂教学活动……如今,他们回来了,他们是国家的骄傲,是人民的英雄!中国的航天梦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神州十四号”的出征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特别感慨:正是因为有如此先进的科技和如此优秀的人民,才铸造了如此伟大的“航天梦”和如此伟大的祖国!“航天梦”,我们的梦!
       师心师语:航天梦,是中国人的梦,也是全世界的梦。小作者的视角独特,选择跨越时间的轴线,从追溯“神五”到展望“神十四”,那是我国航天的曲折历程和光辉岁月,也是一个少年的情怀关注。如果能从中捕捉到更多典型的细节更有可读性。 (指导教师:姚春玉)

36

奶奶的园子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七年级1班 何 鑫
   故乡,故乡是什么?是你儿时的一个梦,是你成长过程中的一块基石。“走遍天下路,最美是故乡;喝遍天下水,最是故乡 ”。
   我的故乡没有太多青山绿水,没有逐兔的猎人,没有植树的牧羊人,一眼望去全都是田野,我的故乡只是一个质朴得不能再质朴的小村庄。或者说他是穷乡僻壤也不为过,但这个质朴的小村庄曾经却是我们的天堂。
   我以前经常走在田野里,黄熟的稻谷随风摇摆,柔和的阳光洒下点点星光,故乡的天是湛蓝的,没有城市的暗淡,那是一种纯洁透明的蓝,就连风,也别有一番滋味味。
   我爱故乡奶奶的园子,里面有许多瓜果蔬菜,也有很多小动物,园子里面的蜻蜓是金色的,蚱猛是绿色的,蝴蝶是彩色的……我闲来无事便会帮奶奶锄草,但总是把草跟韭菜分不清,总把韭菜当野菜锄掉,把狗尾巴草当稻苗留下,奶奶也只是笑着,抚摸我的头。奶奶家园子后面有一条小河,奶奶以前总给我说河里有青蛙精,小孩儿一靠近便会被拖下水去,从此我便对这条河有了畏惧之心,但时间一长,好奇心还是战胜了恐惧,我还是到河边玩水、抓鱼。虽然河小,但却承载着我无数的欢乐。
   我更爱故乡的人,那里的人勤劳质朴。每当清晨第一道阳光划过天际,人们便开始去田里工作,三三两两;在家里做饭,炊烟四起;邻里乡亲碰到,总会热情地打招呼:“吃了没?”虽然只是一句平常话,但却充满了浓浓的情意。
       师心师语:热爱生我养我的故乡,我热爱留给我美好回忆的故乡的人。
剪不断的乡情,有时候越遥远,越思念。故乡的稻谷、阳光、蓝天、清风都承载了儿时的美好记忆,然而最深的,还是奶奶的园子,那里究竟藏着些什么?一个人?一条河?一个故事?只有真正走近的人才解其中味。(指导教师:姚春玉)

37

秋日黄昏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七年级1班 许 洋
       那日的黄昏正美,秋风正凉,一阵风吹得楼下的那棵歪脖子树摇摇晃晃,叶子本就不丰茂的它又从树枝上飘下来一片叶子,突如其来的冷风让我打了个哆嗦。“好,就这么说定了,我先走了哦。”“啊?”我把我的心思和视线从窗外移了回来,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身上。我根本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我问她找我干什么,她不可思议地回答“你刚才在想什么啊!我之前说了好多来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自信的拍了拍胸脯“啊,就这样啊,交给我好了。”她让我在她将要参加的讲课比赛中修改一下课件。说完,她没等我反应过来就走了。
那个周末,我好像无所事事,但也完全忘记了,匆匆忙忙地从网上找了一个课件就发给你了。
       比赛现场,我坐在台下,你站在台上。我观察着之前每一位选手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课件。人算不如天算,你的上一位选手与我刚好选用的是同一个课件,我的神情开始不安了起来,想着用各种方法逃避责任。太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更让我睁不开眼的是你的眼神,你的眼神比太阳光更刺眼,更让我灼痛。轮到你上场了。我看着你缓缓起身,挪着碎步,眼神飘忽不定地走上讲台。当你打开课件时,台下的选手和评委轰然大笑,惟有你和我,没有笑。
      一阵强风吹过来,好像把歪脖子树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也砸到了地上——连同你我的心。我看着你着急的神情,眼神里有三分悔恨、三分害怕、四分不知所措。裁判终究还是把你们两个的比赛资格取消了,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毒针,深深地刺进了我的良心!
       那次比赛过后,你再没有来找过我,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乌云笼罩了天空,黄昏时分,我望着楼下那棵歪脖子树,叶片早已掉光了……
      师心师语:知为什么,初读这篇文章,我就一直惦记着那棵歪脖子树上最后的那一片叶子,最后你告诉我们,它还是义无反顾地掉光了,我的心也跟着飘零了。比赛现场“缓缓起身”“挪着碎步”“灼痛的眼神”画面感极强!谁的青春都会有疼痛,那是成长的声音。(指导教师:姚春玉)

38

那一抹月光
银川二中三十三中分校 七年级1班 戴 蕊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一曲了然,回望故乡:夜空悬挂着无数一闪一闪的星星。我问外婆:“星星为什么一直跟着我们呢?”“他们喜欢你呀。”我嘻嘻地笑着。
儿时记忆中的故乡,载满我童年的回忆。夏季的故乡着实炎热,于是外婆想到一个好主意——就地而睡,我们拉来一个凉席铺在地上,敞开大门,抬头看见一轮圆月,晚风轻轻吹来,凉爽至极。半夜,只有我一人未睡,抬头望着那皎洁的月光,她是黑夜中唯一的光明,淡淡的云雾围绕着,勾勒出一幅凄美、寂静的画。不知是因月光分外迷人,还是树叶沙沙作响的悦耳,使我迟迟难以入睡。
故乡的月很迷人,路也使我眷恋。
儿时,我坐在自行车上,外婆推着我。集市上的杂货摆放一摊接着一摊,吆喝声一片接着一片,有卖水果的,有卖麻花的,也有卖糖果的,香味扑鼻,让人垂涎三尺。外婆看透了我的小心思,婉转一笑,向其中一个小摊走去,拿在手里的,都是我最钟爱的,得到投喂的我,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离开故乡的路是不舍的,我坐在外公的摩托车上,外公载着我奔驰在充满稻花香气的路上。外公的车速很快,使我不禁在后座抓住了他的衣角,前方的路我早已记不清,只记得那挺拔的后背,伴着清风我似乎听到一声哽咽。将我送到车站,外公简单叮嘱了几句,并没有多说些什么,虽然语气严肃,但我却看见夕阳染红了他的眼眶。
现如今的城市里已经见惯了月亮,每当抬头望月时,忆起的却只是那故乡一抹迷人的月光。
师心师语:稻香是背景,见色彩、嗅清香,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过渡段清晰划界了奶奶的月和爷爷的路,衔接自然。特别喜欢奶奶温暖的回答:星星是因为喜欢你才跟着你;还喜欢“夕阳染红了他的眼眶”,类似这样入心的文字,心里没爱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啊。(指导教师:姚春玉)

39

学生篇

七年级2班

42

43

41

44

45

二《西游记》读后感     曾子睿

三《西游记》读后感        赵康硕

四《骆驼祥子》    康嘉雯

五  最美的一刻      魏嘉羽

一《骆驼祥子》读后感      张昱

《骆驼祥子》读后感
七年级2班 张昱
       听奶奶说旧社会很苦,从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可以看出来,旧社会充满黑暗与冷漠!透过纸张望着书上的每一个字,都能清晰的感受到老舍先生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与批判。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朝气的车夫——祥子,他的三起三落的经历与他最后那不幸的下场,悲惨的命运。同时这些也是旧中国城市的平民悲苦的命运的缩影。
       说的开始,祥子只身一人来到举目无亲的北京城里,省吃俭用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车。埋头苦干,生意刚好起来,车却没了。没了车的祥子,就如同丢了魂。但我也从中学习到了祥子一直在努力的一件事:追梦!我们要有梦想,要敢于追求梦想。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没有当年的战火纷飞,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便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
       与此同时,做人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因小失大。老舍先生生动形象的塑造了虎妞,她长得虎头虎脑,面相丑陋,他的性格泼辣,不讲仁义。因为她父亲的缘故,她简直是“千金大小姐”了。她遇见了祥子,逼迫祥子与她结婚,后来又假装怀孕,最后难产而死,使祥子人财两空。但这些都是祥子自己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做出的选择,谁也怪不得。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与时代息息相关。“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韧者笃行,韧则行远,生逢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驰而不息向前进,就能成就更有意义的人生。
       师心师语: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着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相同中奔驰。风雨中的啰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们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与艰难。在富强、民主的新时代,我们比祥子幸福,也因此更要努力奋斗。(指导教师:李玉柱)

41

《西游记》读后感
七年级2班 曾子睿

       西游记主要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险恶的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在这部书里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不仅会七十二变,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分辨人或妖,所以他最善于降妖捉妖。但是如果没有善于水性的沙僧助阵,孙悟空还不会那么顺利。猪八戒虽然贪吃好色,但力大无比,他也是孙悟空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终以慈悲为怀。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特点,性格各不相同,但他们的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虽然我没有孙悟空那样厉害,但我也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
西游记让我知道办成一件大事都是不容易的,是靠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团结一心才会成功。
       读了西游记后,让我知道了,不能因为读过或看过电视就不去看书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西游记这部书让我受益匪浅。
       师心师语:这部古典名著,经久不衰。这九九八十一难的经历,就像我们的人生,有许多困难,有些我们能够战胜,有些我们难以克服。因此我们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还要和父母、朋友寻求帮助。(指导教师:李玉柱)

42

《西游记》读后感
七年级2班 赵康硕
       我国古典文学《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也是四大名著之一。讲的是唐朝时期玄奘和尚和他的三个徒弟不畏艰难险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起去西天取经,最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
       玄奘和尚的三个徒弟分别是猪八戒,孙悟空和沙僧。孙悟空桀骜不驯、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敢于反抗、有勇有谋、争强好胜、神通广大、乐于助人、火眼金睛,在取经路上每次遇到非常大的困难都能够解决。这也是我最喜欢他的原因。
       其次就是猪八戒了。猪八戒好吃懒做、搬弄是非、爱贪便宜、迷恋女色。但猪八戒却还有另一面,在《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九怪”中,可以看出他的憨厚淳朴,机智勇敢。
       而沙僧的性格就是老实、憨厚。
       在《西游记》这本书中,我发现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尽管师徒四人各有优缺点,甚至出现有人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的现象,但是他们有一个灵魂人物——唐僧。他带领大家坚定目标,理想唯一——取得真经。在困难面前坚决不后退,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由此联想到我的学习,在学习中,我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我想,只要我不放弃理想,坚定信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师心师语:读《西游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那些光怪陆离的神鬼世界,还可以看到神魔背后的人性。因此我们要锻炼自我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毅力,坚定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恒心。(指导教师:李玉柱)

43

《骆驼祥子》
七年级2班 康嘉雯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车夫——祥子的一生,祥子是从农村来的,是一个青年农民,他渴望也希望去城里创建属于自己的生活。
       祥子的愿望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吃苦耐劳,拉包月干了三年,买下了属于自己的车。但是来了士兵,他的车被夺,人也被抓走。之后又在逃亡中遇到了三匹骆驼,这三匹骆驼陪他度过一个又一个惊险的夜晚。到了城里,大家给他取名叫“骆驼祥子”。
       祥子好不容易攒够了积蓄,还没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敲诈走了。之后他与虎妞结了婚,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后。没过多久,虎妞难产死了。祥子为了给虎妞办后事,用买车的钱办后事。祥子所喜爱的小福子也被逼无奈自杀了。
       从此以后,祥子变了,从善良忠实变成了麻木不仁。他可以为钱出卖朋友,又从曹先生家骗钱,彻底变成了行尸走肉。祥子从在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变成了行尸走肉的人。
       三起三落,每一场灾难后,祥子也从未放弃努力,他都能振作起来,开始新的奋斗。他热爱生活,热爱这个工作。可是这种种的挫折,让他恨透了那个世界,也从此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读后,我既替祥子感到伤心。通过祥子的奋斗,也让我知道了不能被困难所打倒,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师心师语:老舍用他那犀利的文笔,准确地描画出祥子身上农民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征。这个如同骆驼一样吃苦耐劳的汉子,是那么淳朴、善良、宽厚;而他的堕落,又是那么令人惋惜、喟叹。祥子的不幸,是时代的不幸,是国家的不幸。而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不懈、不锲而不舍呢?(指导教师:李玉柱)

44

最美的一刻
七年级2班 魏嘉羽
       这世上有多种美,自然之美、外貌美、心灵美……而最吸引我的,还是自然的鬼斧神工。
       春天的风景,在四季中格外不同。刚冒出的绿芽儿,眼刚绽放的花苞,无处不展露着春天的气息,无处不洋溢着生命的味道。
开了满树的桃花、杏花,给枯枝添了几分独特的色彩。白皑皑的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间复苏了。
       在老家的山野里,有一株梨树。梨花绽放的一瞬,最能给我美的享受。它虽没有梅花的傲骨,也没牡丹的惊艳。可它洁白如雪的外形,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线。也不知是因为老家山里的气候影响,它的盛花期,仅有三天左右。这让它的绽放,显得弥足珍贵。犹如昙花一现般,我还没欣赏够,就已经开始谢了。
      老家的人们,总是会在这附近采一些能吃的野菜,带回去拌凉菜。梨树没开花时,能看见周围的人影;梨花绽放时,也不时有几家的奶奶,在那里忙活;梨花谢了,白色的花朵铺满地,踩上去软软的,这时也不缺别家的阿姨,拿着铲子东铲铲、西戳戳。好像这里的野菜无穷无尽,永远也采不完似的。
       梨花的开与谢,可能在大人看来,是最稀松平常的农家事。但在我们这些孩子眼中,却如天赐一般,怎么都看不腻,也有些调皮的小孩,还会拿家中的梯子,摘一束梨花做花环。这梨花,在孩子脑海中,怎么都不缺想象。就好像满树的梨花,下一刻就会变成满树的梨,沉甸甸的,让人垂涎欲滴。
      梨花开放时,是最美丽的。如果幸运,会刚好遇上,在那么一瞬,前一刻还是花苞的梨花,在下一秒全都绽开了花瓣,它们是那么洁白、那么神圣。
      师心师语:这世界上的美丽,不因是否有人欣赏而存在。幸运的、有心的人,会看到他们的惊艳瞬间;不幸的、碌碌的人,则无缘欣赏这世上的美好。正如张九龄在《感遇》中所写:葳蕤的兰叶、皎洁的桂华,都是孤芳自赏,正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指导教师:李玉柱)

45

学生篇

七年级三班

49

50

51

52

一   《西游记》读后感      刘瑶嘉

 二   《西游记》读后感    张爽

三   《西游记》读后感   贺熙珍

四   《西游记》读后感     韩忆博

五     读《西游记》有感    封艺智

47

《西游记》读后感
七三班 刘瑶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五”,书是人类精神情感的支柱。在现代社会中,读书是从必不可少之事了。而我读过了英雄云集,气势磅礴的《三国演义》,领会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仰慕了行侠仗义的梁山一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水浒传》但是,在那里香盈溢的书堆中,让我最感兴趣,最具魅力,让人百读不厌的莫过于那光怪陆离,充满魔幻色彩的《西游记》了。
     《西游记》中,作者笔下的人物各有个性.各有个各的品质.也都具备了人性的光辉。孙悟空有一身真本领,会翻筋斗云,他正义感强,明辨是非,争强好胜,忠心耿耿.伸张正义,但他却性情急躁.而猪八戒呢,他心地善良,憨厚老实、朴实善良,但却十分懒情,好吃。还有一个不起眼的角色——沙僧,他默默奉献,不求回报,老实本分,忠心联耿耿.憨厚老实。还有便是主角师父唐僧,他一心向佛,心无杂念,却分不辨是非,冤枉悟空。师徒四人形象各异,具备神性。人性。
而我,最敬佩的便是孙悟空了。
       孙悟空,其美名曰:美猴王。从花果山顶吸取日月精华,从石头中出来的石猴,在花果山称王,为寻得长生不老药,救济他的猴子猴孙们,漂洋过海.寻得须菩提祖师,学会了七十二变等招数后回到花果山。又去东海龙宫“借来”如意金筛棒,后被封为弼马温。因为得知官小,便怒返花果山,玉帝捉拿无效,便封了其名日齐天大圣。后因醉酒而觉乱了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练成了金钢之躯,又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被压在如来佛祖的五指山下。最后观音指点,护唐僧西天取经。
       孙悟空虽性情暴躁.嚣张跋扈,但他心地善良,明辨是非,行侠仗义,忠心耿耿,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行。即使唐僧误会他滥杀无辜,把他赶回花果山,但他听到到唐僧遭遇危险时,便奋不顾身的去救他。因为一路上的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便也让孙悟空修练了心性,不再那么性情暴躁,而是变的更加成熟稳重了,是团队的主心骨了。
    

47

  孙悟空的正义凛然,让我们知道了做人做事要明辨是非,有强大的正义感,不被黑暗蒙蔽了双眼!他们师徒四人一起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难,但是他们从未放弃过他们的心中的信念,他们努力奋斗。最后登上成功的彼岸。让我们知道了在这个世上,唯一能击败你信念的只有你自己。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应该拥有挑战困难,超越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我们要有目标和梦想,制定好一个目标和梦想,通过无限的努力和奋斗达到目标,胜利便会到来。
     《西游记》是一篇让人回味无穷的小说,“敢问路在何方,路便在你的脚下”我们要用努力和奋斗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阳光不在躲避云层,将自己的光芒绽放在大地上。而我还在深深的回味着……
       师心师语:读书是一架阶梯,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读书时一叶小舟,带你熬药汉字王国,姑娘,多读书,读好书。(指导教师:杨艳)

48

《西游记》读后感
七三班 张爽

芸芸众书之中,我唯爱《西游记》。通过阅读这本文学巨著,我受益匪浅。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师徒四人离奇的经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游记中》有慈悲为怀的唐三藏,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在书中,主角是孙悟空,又何尝不可以是唐三藏?而描写唐三藏“善心大发”的那几件事情,也引起了我的沉思。
唐三藏,一代圣僧,崇信佛法、严守戒律、悲天悯人,拥有一副菩萨心肠,总是容易相信别人,以至于好几次都差点被妖怪抓去吃了唐僧肉。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这一章中,白骨精三变,一次更比一此可怜,变作貌美的少女唐,僧还将信将疑;化成老妇,他就越发信任;最后竟变成念经的老翁,唐僧就深信不疑。孙悟空识破了白骨精的诡计,将化成人形,虚情假意的白骨精打死,而唐僧肉眼凡胎不仅不感激孙悟空的救命之恩,反而误会孙悟空往害无辜之人的性命,念起了对孙悟空来说要命的紧箍咒,枉苦了孙悟空的护主之心。
在敬重唐僧的善良之心之时,我们不得不深思:有时我们认为的大善其实是错误的。
世界上有很多人一味的追求善良,认为施善就一定会得到回报,可往往事与愿违,有的结果是为之相反的。比如:有的小孩儿,带着一颗善良之心为路人带路,却料不到路人是人贩子伪装的,因此而被拐卖;有的老人在路上摔倒,好心人去帮扶,却料不到,这是一场精心谋划的敲诈。世界上以此为例的案件多的数不胜数。
善良本身没有错,但是因为这些事情善良被挂上了标签。因此,我们在善良的同时,也要有一颗防备之心。不能愚善固执,盲目的大发善心,这样的愚善,会让坏人利用我们,将自己至于险境。
而我们身边就有数不清的“东郭先生”与“中山狼”,而“东郭先生”专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的人,“中山狼”则指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就是典型的“东郭先生”发人深省,滥发善心的结果往往是不好的,我们要在保持善良的同时,要有一颗防备之心。
师心师语:读透生活的道理,领悟精髓;读懂人生的意义,积极进取,书籍中读出自己的感悟,是件多幸福的事情!(指导教师:杨艳)

49

《西游记》读后感
七三班 贺熙珍

我算是称得上一个博览全书的人了吧!读过揭露黑暗的《朝花夕拾》,读过逃不过悲惨命运的《骆驼祥子》,也读过阐述人价值的《简·爱》,却都没能深得我心。而就是这样一本神魔小说——《西游记》,带给我许多前所未有的感受。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传神。师徒四人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本领。孙悟空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天不怕地不怕,也有一身高超的本领,敢作敢为,让人佩服。猪八戒好吃懒做,但内心是善良的,而且憨厚、单纯。沙僧总是默默奉献,是个老实本分的人,虽然外表平平,但忠心耿耿。唐僧举止文雅,一心向佛,诚实善良,但有时好坏不辩。而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沙僧了。
沙僧原为上界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到下界,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西天拜佛求取真经。沙僧外貌虽然丑陋,但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法力高超,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偷奸耍滑,强壮。可是沙僧长期主管取经队伍中的后勤工作,整顿早膳晚膳,伺候唐僧起居饮食,打水,洗刷白龙马,牵马坠鞍。这些工作看起来不起眼,平凡琐碎,但是如果没有人做,整个取经队伍立刻混乱不堪。孙悟空与猪八戒冲突的时候,每一次都是沙僧在调和,猪八戒在唐僧面前说风凉话时,沙僧在劝说,他是整个队伍的凝聚力的领导人,是取经团队中不可或缺的调和剂。他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虽说他的角色只是衬托了其他角色,可是没有他的存在,就是缺少亮点的,就是不完整的。
生活中我们就是要做一个这样默默无闻的人,不能一心只想着荣誉,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最正确的。用自己的努力来成就别人,自己也会有所提升,从而达到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小说百看不厌,每一个人物形象我们都值得学习,是一本极好的教育类书。窗外的微风吹的树叶沙沙作响,我的内心深处也微微动荡,望着那书上精彩刺激的故事,又埋头伏案读了起来。
师心师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一本书,品一杯茗茶,在书籍中徜徉遨游吧。(指导教师:杨艳)

50

《西游记》读后感
七三班 韩忆博

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很大的蟠桃,有奇妙的仙境,有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又有各种的妖魔鬼怪这就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鲁迅先生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也许亦是如此,如一个石猴竟能通人性懂性情,一个黄狮精,竟心地善良,不但没有为祸一方,而且还懂得人情世故。一个白骨精竟然能变出姑娘,老丈,老太婆,欺骗了唐僧多次,竟然还会将孙悟空赶走……
孙悟空本领高强,而且还不拘于刻板的礼仪,懂得反抗,虽然他也有缺点,喜欢听恭维的话,但这使他的人物形象,更加具体了。他是一个勇于斗争而且有勇有谋的英雄,面对玉皇大帝他也敢与之一斗,面对妖魔鬼怪他也从不退缩。敢于斗争,横扫万千妖魔鬼怪,这是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他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那是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是一种正义的力量。我们需要学习!
当然要是《西游记》中只有这些,那他就不会成为一方名著了!那种人物中露出的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面对前方路途漫漫,但是依然有乐观的精神;一种面对妖魔鬼怪的压迫,但是依然有坚毅的精神直驱向前。
书中有一个人他一直在默默付出,虽然不像悟空和八戒那样出名,但是他一直在默默的付出,他就是沙悟净。用现代的称呼来讲,他就是⼀个“幕后工作者”,几乎每场战斗都是照看行李,但是他并不埋怨,从不张扬,勤勤恳恳像孺子牛般。当需要他的时候,他更是义不容辞。低调不是唯唯诺诺,尽自己所能,你的一点一滴,大家都会放在心中。也许就是这样,生活中的我们尽管有多么的像书中的各个人物,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他们都在坚持。虽然这是小说,但是时时刻刻反映着我们言行举止,甚至也在反映着我们的精神只要有那种乐观,默默付出的精神;只要有那种憨厚老实,诚实诚恳的精神;只要有那种成熟稳健的精神;只要有那种不拘于刻板的礼,敢于反抗,不像恶势力低头的精神。
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坚强的人,懂得批判的人,敢于抗争的人,不拘于小节的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西游记》深刻反映了明朝社会的现实,反映了人民精神因此我们应该自省其身,从自我做起。“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或是挫折,要勇于与之斗争,而不是轻易的妥协,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面对不公平的事情敢于说出来,不像恶势力低头。
师心师语:拿起一本喜爱的书籍,可以让你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快,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阅读使人快乐,阅读使人明智。在青春大好年华里,多读书吧。
(指导教师:杨艳)

51

读《西游记》有感
七三班 封艺智

  微风拂过,吹起洁白的书页,让柔软的阳光在文字间旋转跳跃,让静止的黑白变成鲜活的绚烂,喷涌的油彩。幽幽的墨香在清新的空气中飘散,侵入灵魂……
《西游记》在作者吴承恩的笔下,那优美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丰富的情感让我们深陷其中。
《西游记》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书中描写玉皇大帝的昏庸无能,狡猾奸诈以及悟空勇敢坚强的英雄形象,赞颂了反抗传统权威的斗争思想,批判了统治阶级的凶暴无能,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西游记》中描写师徒四人未取得真经,一路上不辞辛劳,勇往直前,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表达人生要有所追求,为了目标要披荆斩棘,坚定顽强才能成功。孙悟空从刚被收复时的放纵不羁到取完真经的忠诚有礼,历经磨难可以使放纵不羁的心回到良知的境界。
在白虎岭时,师徒四人先后遇到了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媪和老父,被孙悟空识破且一棒打死。可是唐僧分不清善恶对妖怪讲慈悲,还将孙悟空赶出师门,却被妖怪捉走。我既愤恨唐僧真糊涂,又为他的生命安全捏了把汗,幸亏孙悟空对师傅忠心耿耿,及时赶到,将唐僧救回。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原处,真险!唐僧险些为自己“黑白不分,不识人妖”的行为付出沉痛的代价,同时也让我感慨万千。
读《西游记》,世间情怀尽在文字中。文采盎然的佳作中,包含了怎无数人感世间情!
他,将世界的情感,朦朦胧胧的蒙上薄雾;他,似饱经风霜的老人,教会懵懂的孩子。也许现在的神话都像珍珠一样琳琅满目,但我更爱这颗蓝色宝石——《西游记》。
师心师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漫步书林,静享阅读之乐,读好书,一生受益。(指导教师:杨艳)

52

42

学生篇

七年级四班

55

56

57

58

二   《西游记》读后感 赵梦欣

三   《西游记》读后感    赵梓杰

四   《西游记》读后感     高晓敏

五   读《西游记》有感    韩忆茹

54

一   《骆驼祥子》读后感     李家豪     

《骆驼祥子》读后感
七四班 李家豪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到北平,渴望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梦想,拼命的赚钱。最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明白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
但是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的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的熄灭。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不断的振作起来,再度奋斗。看到这里,我不由地感动和怜悯了,对祥子那坚持不懈,为梦想而拼搏的那股韧劲而感动,也对对祥子的命运所怜悯。之后在从与虎妞的结婚到虎妞最终死去的期间,使祥子的心灵深受打击。最终车卖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为了乌有,又如同刚开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笔痕般,将一切都擦掉了,只留下几条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却是永远烙下了。祥子从此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
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简直变了一个人,偷抢拐骗,只要能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看了这些,我不禁得发酸、失望,还带着丝丝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没有坚持下去,最终被黑暗的社会吞噬,愤怒的是以前那个老实憨厚的祥子如今却做尽了一切伤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却还是毫无悔意。  
纵观全书,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黑暗的社会中,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凭自己来打败命运,但是最后呢,却使身心又一次的伤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挣扎,越陷越深,他渐渐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负且满是骨气的祥子,此刻只有对钱的贪念而已。在社会的黑暗与金钱的诱惑下,祥子没有了骨气。
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着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可最终,命运仍不费吹灰之力的摧残了祥子。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师心师语:闲看书卷奥妙,阅书,读己,追随心灵的净土,闲暇之余,多读书,读好书。(指导教师:杨艳)

54

《西游记》读后感
七(4)班 赵梦欣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每每读到书中离奇、精彩的故事情节,都让我回味无穷。
《西游记》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龙马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讲述了一路上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这个团队里孙悟空英勇善战但非常急躁,猪八戒好吃懒做贪图安逸,沙和尚脚踏实地非常安稳,但是战斗力比较弱,唐僧心地善良但是有时因为是俗世凡人而看不出是人是妖,所以常常误会骑手孙悟空,他们之间还有一个是白龙马,他是龙王太子,却因犯错而受罚,成为了唐僧的坐骑。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组合一路上磕磕碰碰、分分合合,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从他们的团队日常中不仅让我感到了风趣幽默,还有一种团结一致的优秀团队精神,还表现出他们顽强执着、无所畏惧、锲而不舍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记得有一次,师徒四人来到盘丝洞,唐僧说要自己去化斋饭,不料落入女妖手里,悟空得知此消息后,让八戒和沙僧在外面,自己进洞解救唐僧。进洞后悟空赶紧把师傅解救出来,自己到盘丝洞里去一探究竟,发现里面还有一个老道,于是和他打了起来。老大虽然武力高强可哪里是孙悟空的对手,就被他一棒打死了,最后不慎被八戒打回原形,原来是七只蜘蛛。这回徒弟三人的默契合作成功地救了师傅。
《西游记》带我领略了精彩的鬼故事,同时也教会了我只有团结一致才可取得成功的道理,它让我受益非浅!
师心师语:读书能怡情,读书能养性,在书中看大千世界,在书中品人情冷暖,多读书,用知识填充你的大脑,用才学补充你的精神世界。
(指导教师:杨艳)

55

《西游记》读后感
七四班 赵梓杰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年少时看电视剧版,只觉得《西游记》里人物鲜活,故事曲折,师徒四人斩妖除魔好不快活。长大后读原著,才发现虽是一部神话小说,但却字字珠玑,处处是世故学问。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妖怪魔法高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书中人物性格多样,《西游记》中,喜欢沙僧的人很多,都觉得他是一名“暖男”:他稳健厚重,他没有大师兄孙悟空的桀骜不驯,也没有猪八戒的油滑世故。做事老实本分,无怨无悔。
我最喜欢孙悟空,我很欣赏他的反抗精神。他有一对火眼金晴,能看清一切妖魔鬼怪。他对师父忠心耿耿,怎么能让师父少受一点苦,他就怎么做。可是故事的开始他却让师父厌烦。只有在唐三藏遇难时,才想起他。唐三藏一心向佛,对佛十分忠心,可是,他却肉眼凡胎,人家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信什么。最让人奇怪的是,他总是不信正确的孙悟空,却信错误的猪悟能,而而每次相信,都让他吃亏,转而一想,这就是凡人和神魔的区别吧。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沙僧和孙悟空那样的人呀!做人要老实,做事要不怕困难。同时,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小道理:要想成功,就必须努力,闯万般磨难,终修成正果,此书果然是处处皆学问啊。
师心师语:不读书不知道天高地厚,读了书方知道海阔天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用书籍用知识丰富你的大脑吧。
(指导教师:杨艳)

56

       读一本好书,就等同于结交一位朋友,《西游记》这本书深受我的喜爱,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一个理想化式的英雄人物。他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具有斗争性与反抗性,大闹天宫,敢于与上级对峙。他坚持不懈,西天取经的路上虽遇万千艰难却从未放弃,一直在路上,对师父不离不弃,忠心耿耿,与师父争吵却总是先低头认错。勇敢无畏,积极乐观,一路上斩妖除魔,通过自己的才干和谋略,让对手甘拜下风。面对种种困难却不退缩,积极乐观地面对,他个人能力很强,诙谐幽默,重感情,人脉关系好,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还有一个吸引人注意力的人物---猪八戒,他融合了猪性与人性。他的猪性是人人皆知,好吃懒做,贪心自私,贪财好色。人性上却吃苦耐劳,勇敢憨厚,对大师兄言听计从,重视师徒情谊。
       西游记》这本书充满了“谐趣”,一个“泼猴”,一个“夯猪”,老实厚道的沙和尚,一本正经的唐僧,他们拥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形象,每一个角色都深深的敲动着我的心灵,师徒四人的西天之行,正因彼此性格的差异,才生出了许多趣味,一扫旅途的枯燥与寂寞。终成文坛巨作,流芳千古。
     《西游记》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如一本西游记,更想成功取得成就,这一路上难免会遇到许多挫败,只要勇于坚持,胜利一定会到来。
       师心师语:多读书,以书会友。想结交聪明的人,可以读哲学书;想结交广博的,可以读百科书;想结交有思想的,可以读文学书。让你的书籍朋友丰富起来,充实内心。(指导教师:杨艳)

《西游记》读后感
           七四班 高晓敏

57

读《西游记》有感
七四班 韩忆茹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古今中外无数的智者都对人生做出了精辟的总结,这些心血凝结成一部部旷世奇作,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
《西游记》听起来并不陌生,应该在幼儿时大家都读过的一本富有神奇色彩的书。它是一本关于取经的故事。然而,《西游记》又不仅仅是一个取经的故事。它是一部有着反抗意义的神话。吴承恩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惧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他不过是以取经的名义,讲荟荟众生的故事。书中有形形色色的人,也有被赋予情趣的妖。憨直可爱的黑熊,雅好诗文的荆棘林众树妖。还有我们常听的那句“大王叫我来巡山”的呆萌蠢笨小钻风,以及那帮助过车迟国解脱旱灾的“三仙”。但是只要有人提起《西游记》时我不得不想起的头号人物唐僧师徒四人。
在我看来它们四人有着一种在现代社会缺乏的团队作战精神。从小学起老师就无时无刻的提醒我们要有团队精神。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都说患难见真情,可我们见得最多的还是抛下队友,独自逃生的人。但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却给了我截然不同的感受。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前前后后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每一次战胜磨难。师徒四人都是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队友掉队,他们最后取得了真经,修得了正果。大家应该觉得四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却走在了一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
读完《西游记》后我深知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总能够克服困难。唐僧四人的团结作战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团结的品质就是我在困难中的指向标,在迷雾中一盏不灭的灯塔!
师心师语:读书是一种幸福,让人增长知识,使人明白道理,令人憧憬未来,叫人品味生活,给人益处多多,这种幸福无人取代,小姑娘,多读书,让书香气质充满你的身心。(指导教师:杨艳)

58

学无涯

我们葱茏的岁月

学无涯微教研

2022.05总第003期

最美家长

大篷车科技展

我们的风采

雷锋在身边

春季家长会

太空第二课

学无涯

我们葱茏的岁月

学无涯微教研

2022.05总第003期

“看·见”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首届春季运动会

双击编辑文字

学无涯

“学无涯”微教研主题电刊 第003期 
银川市第三十三中学主办
2022年05月第003期
页码:66页
字数:36.17千字
阅读二维码
内部交流电子刊物,解释权归银川市第三十三
联系电话:18195182275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