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培训
大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0年4月19日
前言
一、接种单位应具备哪些条件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
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
的重要手段之一。
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3.具有冷链设备。
二、预防接种人员具备哪些资格
三、预防接种单位的工作职责
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
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
1.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实施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
。
2.制定疫苗计划,并做好疫苗的使用与管理,保证疫苗冷链。
3.上报新生儿信息并建立预防接种卡、预防接种证,为适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4.
定期搜寻应接种儿童,发现流动儿童,按规定补卡(证)给予接种或补种
。
三、预防接种单位的工作职责
四、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5.开展常规接种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报告
。
6.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
7.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8.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9.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1.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常规接种疫苗的种类。
2.儿童常规免疫程序表。
3.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规定
。
4.未完成基础免疫的,年龄小于15岁的儿童补种疫苗的原则
。
5.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
(一)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规定
(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规定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
。
1.基础免疫的时间要求
2.最小免疫时间
3.疫苗间隔时间
4.含麻疫苗的使用要求
5.多种疫苗同时接种的要求
(三)未完成基础免疫的,小于15岁以下儿童补种疫苗的原则
(四)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1.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
2.未完成常规免疫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3.
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5岁使用百白破疫苗,6—11岁使用白破联合疫苗,≥12岁儿童使用成人白破联合疫苗
。
4.脊灰补种:<4岁要补够3剂次,≥4岁要补够4剂次。
5.含麻疫苗补种:补够2剂次。
1.制定疫苗注射器使用计划
2.疫苗交接时的核对
3.村级的疫苗管理
4.不能使用的疫苗
5.接种后的废弃处理
五、预防接种卡证的使用与管理
六、接种实施
1.属地化管理
2.接种证的办理----1个月内
3.居住时间达到3个月的外地儿童必须建卡
4.
接种证和接种卡的填写要求
5.及时核查、整理预防接种卡,对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做好剔除和标记
1.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2.接种时的工作
3.接种后的工作
(一)接种前的工作
(二)接种时的工作
1.确定接种对象
2.通知接种对象
3.领取疫苗和注射器
4.
准备相关药品和器械
1.各种疫苗的注射方
法和剂量
2.告知和询问
三查七对
3.接种记录、观察和预约
(三)接种后的工作
七、接种情况和疫情报告
1.清洁冷藏容器
2.处理剩余疫苗---退回
3.核对接种卡---日期、部位
4.上报数据---核对疫苗领取数、报表数、上册数
1.接种情况上报
2.疫情报告:
AFP报告(进出新疆人员糖丸投服、14种病的主动搜
索)疑似麻疹、 新生儿破伤风、 百日咳、 白喉
、乙型肝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甲型肝、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
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简称AEFI)定义
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二)AEFI的分类流程
(三)AEFI诊断分析应考虑的因素
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四)一般反应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对应于WHO的常见、轻微的疫苗反应。
1.全身反应
(1)发热: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38.5℃)和重度(≥38.6℃)。部分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到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
(2)局部反应: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0cm)和强反应(>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
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
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卡疤)。
接种含吸附剂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九、疫苗质量事故
(五)异常反应
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对应于WHO的罕见、严重的疫苗反应。
无菌性脓肿
热性惊厥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局部过敏性反应(Arthus反应) 、血管性水肿
多发性神经炎
接种卡介苗后淋巴结炎
疫苗质量不合格:指疫苗毒株、纯度、生产工艺、疫苗中的附加物、外源性因子、疫苗出厂前检定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疫苗生产规范或标准。
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
十、接种事故
十一、心因性反应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1.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
2.不是由疫苗的固有性质引起的
。
十二、偶合症
十三、报告要求
1.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
2.不是由疫苗的固有性质引起的
。
3.常见偶合症:急性传染病、
内科疾病、
神经精神疾病
、婴儿窒息或猝死。
1.一般反应---48小时
2.
非一般反应----2小时
3.
村级(接种点)做好异常反应登记,及时处理并上报
4.乡级公卫科
乡级调查做好异常反应登记上报县级
5.县级CDC做好登记并网络直报
6.以乡镇为单位,杜绝半年“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