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23年金融知识普及蓝皮书》

电子杂志科普2024-10-25
3491

2023年金融知识普及

发布单位:南京市消费者协会

蓝皮书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

如何理性维权?

目录

CONTENTS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什么是金融消费者的八项权利?

银行的上门服务,你知道吗?

银行卡有哪些类别?

如何避免信用卡逾期?

网络支付安全有哪些防范要点?

什么是年化利率,如何计算?

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您都了解吗?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提前还贷?

什么是反洗钱?

什么是“代理退保”骗局?

如何识别非法金融广告?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如何保护自己的金融信息安全?

大学生如何警惕防范校园贷?

新市民反诈秘诀有哪几招?

老年人如何选择投资理财方式?

老年人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如何防范“征信修复”诈骗 ?

什么是数字人民币?

什么是金融消费者的八项权利?

2015年11月13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行为规范,要求金融机构充分尊重并自觉保障金融消费者的财产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教育权、信息安全权等基本权利,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具体规定,强调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八项权利。

一、保障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依法保障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的财产安全。金融机构应当审慎经营,采取严格的内控措施和科学的技术监控手段,严格区分机构自身资产与客户资产,不得挪用、占用客户资金。

保障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利
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

金融机构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三、保障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金融机构应当在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允许范围内,充分尊重金融消费者的意愿,由消费者自主选择、自行决定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不得强买强卖,不得违背金融消

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不得采用引人误解的手段诱使金融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

四、保障金融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金融机构不得设置违反公平原则的交易条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者排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不得限制金融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途径,不得减轻、免除本机构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五、保障金融消费者依法求偿权

金融机构应当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主体责任,在机构内部建立多层级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投诉处理程序,建立投诉办理情况查询系统,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接受社会监督。

六、保障金融消费者受教育权

金融机构应当进一步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积极组织或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广泛、持续的日常性金融消费者教育,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诚实守信意识。

七、保障金融消费者受尊重权

金融机构应当尊重金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不得因金融消费者性别、年龄、种族、民族和国籍等不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

八、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的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

如何理性维权?

  近年来,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推出“代理投诉”“代理退保”“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等所谓“代理维权”服务诱骗消费者。名为代理维权,实则牟取非法利益,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在此,相关部门提示广大消费者,要擦亮自己的双眼,警惕非法“代理维权”陷阱。

01

  陷阱第一步:非法“代理维权”组织或个人利用网络论坛、微信朋友圈、网购平台、短视频等渠道,冒充法律工作者骗取消费者信任,打出“全额退保”“修复征信”“逃废债务”“全额免息”等幌子,发布帮他人代理成功退保退息、逃避债务等的虚假案例,诱骗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

02

  陷阱第二步:向消费者收取高额的“代理维权”咨询费、手续费,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个人隐私的重要身份信息和敏感金融信息。

03

  陷阱第三步: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怂恿或替代消费者编造事实、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并使用固定的投诉模板、千篇一律的投诉话术,以消费者代理人的身份向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投诉。

非法“代理维权”
四步陷阱

04

  陷阱第四步:切断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有效联系,怂恿或替代消费者采取缠访、闹访等过激行为。一些非法代理维权组织甚至采取诱骗、恐吓等手段阻止消费者与金融机构正常协商,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活。

不当维权面临“四大风险”

风险一

纠纷解决受阻碍。“代理维权”的组织和个人一般不具备法律执业资格,对法律条文引用经常有明显错误。其通过编造或歪曲事实进行恶意投诉,违背诚信甚至突破法律底线,不仅侵占消费者正当的维权渠道和资源,阻碍消费纠纷正常解决,还扰乱了金融市场正常秩序,甚至涉嫌违法犯罪。

风险二

信息泄露隐患多。“代理维权”的组织和个人一般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通讯信息

风险三

经济负担更沉重。“代理维权”的组织和个人除收取高额的咨询费、手续费外,还可能通过掌握消费者的银行卡账户,截留侵占资金。同时,非法代理退保会使消费者处于退保后无保险保障的状况,而非法代理信用卡维权则一般采取拖延偿还信用卡欠款的方式进行,往往导致消费者需要承担逾期滞纳金及罚息等后果。

风险四

征信污点影响大。当前,贷款、信用卡使用记录等均已纳入征信范围。如果消费者轻信“代理维权”组织和个人的教唆,采取暂停或拒

家庭住址、金融账户、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给消费者造成个人信息被泄露及被非法利用的风险。有些团伙甚至擅自、恶意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办理小额贷款、申请信用卡等。如果消费者想终止代理协议,还可能遭到骚扰、恐吓。

依法维权的四个方法

01

  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广大消费者应根据实际需求,结合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勿受“退旧保新”“高收益”等说辞诱导。如购买保险产品要符合自身风险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使用信用卡或贷款类产品应考虑借贷成本和还款能力,投资理财产品时应符合自身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

绝还款等行为,很可能因逾期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导致个人信用受损,对后续申请银行贷款、买房、买车甚至就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02

  拒绝非法代理维权行为。非法代理维权组织或个人以“代理维权”之名,捏造事实、违背合同约定,不仅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甚至涉嫌寻衅滋事和敲诈勒索,突破法律底线。消费者应珍惜个人信用,警惕参与非法“代理维权”

03

  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在购买金融机构产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投诉,主张民事权益。若消费者未能与金融机构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可以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通过投诉、调解仍不能解决民事纠纷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不轻信虚假承诺,拒绝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

04

  防止个人信息外泄。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和家庭信息,避免出现信息外泄、信息盗用等风险,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如发现合法权益受到不法行为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哪些情况银行可提供上门服务?

上门服务便于特殊人群办理业务。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可控风险的前提下,银行将为特殊客户处理特殊情况和紧急事件,建立健全异地,上门服务等扩展柜台服务的实施机制。那么谁适合上门服务-柜台扩展服务?

无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就是有精神残疾之类的病人。有一些人不知道特殊情况,就会把精神残疾的病人带着到银行大厅办理业务,是没有必要的。
精神残疾类的病人,一般都有监护人,只要此类病人的监护人带着相关证件都可以到银行大厅代办业务,不需要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精神残疾类病人和未成年人办理业务一样,监护人带齐证件就可以办理银行业务。

行动不便

比如家里的老人,或者受伤住院的,都可以寻求银行的上门服务。上门服务不一定就是上门就直接可以办理。有一些业务银行是可以带着移动设备,上门就可以完成办理,比如银行卡的激活等,有一些业务,是银行需要上门拍照,然后由直系亲人到银行网点代办,比如密码挂失,银行卡挂失等等。

银行卡有哪些类别?

银行为了方便银行卡的管理,将卡划分为一类卡、二类卡和三类卡,不同等级的银行卡存在一些区别,其中一类卡、二类卡主要区别如下:

什么是个人银行账户分类?

一类卡的功能最全面,在转账和取现方面无限制,而二、三类卡在这些方面存在限制。
1.二类卡只能存款,不能取现。二类卡可以存款,不能取现金。若要取现,需要将账户资金提现到绑定的一类卡上,然后再进行取现。
2.二类卡向非绑定的一类卡转账存在限额,包括转入和转出,每天总额度是1万元,一年总额度是20万元。如果超出限额无法转账,用户只能先转入或者转出到绑定的一类卡,然后再进行操作。

功能不同

一类银行卡只能在银行网点柜台办理,且必须面对面实名认证,不能在网上申请办理。
二类银行卡可以在银行网点办理,也可以在网上办理。

办卡地点不同

一般而言,用户的一张身份证只能在同一家银行办理4张储蓄卡,其中只能开1张一类卡,其他的只能申请为二、三类卡。而二类银行卡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同一家银行,可以申请多个二类卡。

办卡数量不同

二类卡的发卡时间要晚于一类卡。我们在某个银行开的第一张储蓄卡首先为一类卡,之后办理的为二类、三类卡。
二类卡的开卡必须要建立在一类卡的基础上,没有开通一类卡,是不能办理二类卡的。
虽然一类卡和二类卡存在区别,但是两者可以互换,即将一类卡降为二类卡,把二类卡升为一类卡。同时,除了一类、二类卡,还有三类卡,也就是“零钱包”账户,仅用于日常生活的小额消费和缴费。

办卡时间不同

如何避免信用卡逾期?

整理信用卡,做好账单统计 

由于每家银行不同卡种信用卡的账单日和还款日不一样,建议大家在手机或笔记本上记录清楚,包括卡种刷卡明细、账单日、还款日等信息。

关注银行公众号,绑定信用卡 

下载各家银行的app比较繁琐而且占用手机内存,建议大家可以关注银行的微信公众号,绑定自己的信用卡,便可以实时收到每笔刷卡消费记录,通常账单和还款都是有信息提醒。

绑定储蓄卡,开通自动还款业务 

在办理信用卡申请的时候,可以勾选自动还款业务,在对应的储蓄卡中存入足够的金额,到还款日自动进行扣款,或者绑定工资卡。

最低还款/账单分期

最低还款直接根据账单的提示信息最低还款操作即可,而账单分期需要提前约定。无论采用哪一种,其实手续费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从某种程度可以避免一时的还款逾期现象,并且解决资金难的问题。

更改账单日

延迟还款期若预期自己还不上信用卡,可在账单日之前致电发卡行信用卡中心申请更改账单日,记住一定要在账单日之前申请,已达到延迟还款的目的。

申请容时容差

还款据“容时”服务规定,如遇有特殊情况,持卡人在最迟还款日后三天之内的还款,都可以算作按时还款,不会在人征信记录中记录逾期。针对容时容差,有的银行自动服务,即自动延长三天还款期,而有的银行需要电话申请才可以。

网络支付安全有哪些防范要点?

如今,手机支付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标配,我们在享受手机支付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应警惕随之而来的支付陷阱。一定要时刻注意防范以下五大隐患。

1、二维码内藏病毒
骗子以返利或折扣为诱饵诱使消费者扫描带有病毒、恶意扣费的二维码。扫码后,用户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就会被窃取。
温馨提示
网民在扫描二维码前,一定要分辨清付款码和收款码,确认是否来自正规渠道,不要轻易扫码。同时应在手机上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

2、真假应用分不清
各类手机应用商店里的应用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例如在某应用商店中输入“12306”搜索铁路订票软件。除官方正版软件外,还混充着各种各样以“12306”命名的山寨软件。一旦在这种“马甲应用”中消费,不仅会钱货两空,更有可能被转走银行卡内全部资金。
温馨提示
下载手机应用要选择正规应用商店,同时安装手机安全软件进行验证。

3、虚假微信公众号
和“马甲应用”如出一辙的是虚假微信公众号。骗子取一个诸如“xx银行”的公众号名称。用户一旦信以为真误关注,按照提示操作,就会收到“需要提交你刚刚收到的手机验证码”等消息。若将验证码发送,账户中的钱款就会被转走。
温馨提示
一定要核实公众号身份。扫码、提交验证码要慎重,不随意进行交易。
4、红包软件藏木马
抢红包软件听起来很诱人,但需与微信钱包或银行卡绑定。这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温馨提示
抢红包很重要,但自己的钱包更重要!抢红包软件大多属于作弊违规软件,其中的安全隐患自不必说。所以还是别轻易下载为好。
5、手机短信“毒链接”
骗子发送带有木马病毒链接的短信冒充银行或者运营商,以积分兑换、余额不足等为诱饵,点开链接之后手机看似无异常,但木马病毒却会被激活,盗取银行卡信息,开通快捷支付,截获验证码,刷走钱财。

温馨提示
一定要核实公众号身份。扫码、提交验证码要慎重,不随意进行交易。

防范手机支付陷阱
“五要三不要”

1、支付软件要实名认证。
支付软件实名认证可以提高安全性,尤其是重置密码时,实名认证后的用户会被要求验证更多的细节,提高安全性。

【必学之“五要”】

1、不要随意点击好友发来的链接。
尤其是提示下载手机应用的链接。在扫描二维码的时候,也一定要看清楚识别出来的内容,不安装不明文件。

【必弃之“三不要”】

2、要设置密码。
设置一个较为复杂的手机开机密码,另外还要为不同的支付软件设置不同的密码,减少手机丢失和被盗带来的安全隐患。
3、要谨慎保管个人隐私信息。
如涉及需要提供自己手机验证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信息,一定要当面核实其准确性,千万不能把这些随便泄露给他人。
4、如果手机被盗,要给电信运营商和支付服务商打电话挂失。
第一时间挂失SIM卡,以防被用于其他用途;如果手机绑定了支付软件,还要打电话给支付服务商,冻结相关业务。
5、要及时为手机系统打上安全补丁。
这样做可以有效阻止木马类病毒入侵。

2、不要连接陌生Wi-Fi。
一些没有设置密码的Wi-Fi实际上并不安全,有可能是黑客设置的陷阱。
3、不要随意下载安装手机应用。
木马病毒可窃取到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有了这些信息,骗子可以利用补办SIM卡的方式,通过手机网银盗取银行存款。
移动支付中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大家在使用手机支付时一定要擦亮双眼,掌握防护技能,让手机支付在方便大家的同时,更能安全、省心和放心。

2021年3月31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1〕第3号》,要求贷款机构的利率须通过IRR的计算方式计算后公开披露。文件显示 ,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

什么是年化利率,如何计算?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款本金的比率,通常使用百分比表示,其中按年计算的为年利率,同理按月计算的为月利率,按日计算则为日利率。而利息是因存款、放款而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钱,简单来说,利息=利率*本金*时间。

如何算?

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
首先,如果1笔钱,借1年后还本付息:
年化利率=总利息/本金
比如1万年一年后还本付息10500元。则年化=500/10000=5%。
有时会听到月利率,一般:
年化利率=月利率*12
民间经常说的5厘利息,一般指月利率0.5%,对应年化就是6%。

民间表述中的“分”“厘”是什么意思
和书面利率之间又是怎么转换的呢?

有时也听说日息,比如最近被罚了一大笔钱的那家大象公司。经常宣传日息万五,或1000元每天只还0.5元。这种计算一般公式如下:
年化利率=日利率*360
以上为例,日息万五,就是0.05%*360=18%的年化利率。
举个例子来说明:
某贷款产品,年利率是8.4%,以借款本金10万为例,那么借款人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该怎么计算呢?
【一年的利息总额=贷款本金*年化利率】
也就是一年利息总额=100000(元)*8.4%=8400(元)

月利一厘,就是指月利率为0.1%,月利“一分”也就是指月利率为1%。民间借贷中,双方通常用“几厘” “几分”的方式来约定贷款月利率。
例如:借款人借款100000元,约定月利8厘,那么一个月所产生的利息=100000元*0.8%,也就是800元。如果按月利8厘计算,则年利率为0.8%*12=9.6%,1年所需要支付的利息为100000*9.6%=9600,也就是月利息800*12=9600。

利率用分、厘来表示时,一般泛指的是月利率,是以1元为计算单位的。

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

一是还款方式不同。等额本息还款法是将借款人在贷款期限内应还贷款本息均分到每个月,每月还款额均等;月还款由本金和利息组成,第一个月还款额中利息最多,本金最少,以后逐月本增息减。等额本金还款法是将借款人的贷款期限内应还款本金均分到每个月,利息按每月本金占用额度计算,每月还款额(本息合计)不同且逐月减少。

二是累计偿还利息不同。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因资金占用时间较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少,计付资金占用利息相应要少。
三是还款压力不同。相比较而言,等额本息还款法还款压力均衡,适用于现期收入较少,预期收入将稳定增加的借款人。等额本金还款法初期还款压力较重,随着还款次数的增多,还款压力日趋减弱,适用于有一定的偿还能力的,但预期收入可能逐渐减少的借款人。

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适合人群

等额本金适合的人群

等额本金法因为在前期的还款额度较大,而后逐月递减,所以比较适合在前段时间还款能力强的贷款人,当然一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也比较适合这种方式,因为随着年龄增大或退休,收入可能会减少。

等额本息适合的人群

等额本息每月的还款额度相同,所以比较适宜有正常开支计划的家庭,特别是年轻人,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或职位升迁,收入会增加,生活水平自然会上升;如果这类人选择本金法的话,前期压力会非常大。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提前还贷?

2、还处于还贷初期
无论是等额本息还是等额本金,都是越早还款越划算。前期多还,意味着借银行本金额度将减少,可以为后期节省大量利息。两相比较,等额本金对提前还贷的时间节点要求更靠前,最好在还款期1/3前。因为到这一节点将近一半的利息已经还完,后期所还的更多是本金,利息高低对还款额影响不大。而等额本息提前还贷则可在还款中期前。
3、房贷利率处于上浮中
房贷利率处于上浮中的房贷者,虽然商业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了,但是如果你的房贷利率没有打折,而且处于上浮状态中,也可以考虑提前还款,从而减少贷款成本。
4、没有好理财项目的人
如果你手头闲钱较多,却只存在银行吃利息,手上也没有高收益理财渠道的房贷者,眼下有很多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都高于贷款基准利率,但是如果你不是一个擅长理财的人,而且手上没有高收益理财渠道,也不妨考虑提前还款。

哪些人适合提前还款

1、购买自住房,不愿负债
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多数人都不愿负债。买房毕竟是用来生活,如果一笔贷款放在头上是很重的负担,为此吃不好睡不好,那还是提前还了吧。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不要选择提前还贷,因为你是有很多机会可以把准备提前还贷的那部分钱拿去理财的。就目前而言,市面上很多理财产品的收入都比较高。

哪些人不适合提前还款

1、公积金贷款买房的人
公积金贷款可以说全部买房贷款产品中利息最低的了。因为5年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仅为3.25%,所以如果你是申请的公积金贷款,或者成功办理了商转公,千万不要选择提前还贷。因为一旦你把手头的资金拿出来,全额还清欠款了,万一再有个急用钱需要贷款的时候,你很难再找到比公积金贷款利率更低的贷款产品了。
2、工作、收入不稳定的人
工作和经济都非常不稳定的朋友,如果你把手里仅有的积蓄,都拿来提前还款了,万一有个什么意外,或者工作发生了大的变动,就很容易影响正常生活。所以建议你还是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3、有其他理财渠道的朋友
这里所说的理财渠道,是指除银行存款之外的理财渠道,比如股票、p2p理财等等。

如何防范“征信修复”诈骗 ?

“征信修复”代理机构或个人利用互联网论坛、朋友圈、社交平台等传播领域招揽生意,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征信修复”,并以“征信修复”名义要求提供个人身份证件、联系方式、银行卡等敏感信息,教唆公众无视合同约定、捏造事实、伪造材料,用“不可抗力”或“非恶意逾期”理由向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提出无理诉求,以图修改不良信息。

征信修复洗白诈骗

“征信修复师”教唆或帮助个人捏造事实,甚至伪造材料,运用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向金融机构进行恶意投诉,以图修改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不退款或失联。

征信加盟代理诈骗

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钱)景为理由,诱导用代理、加盟方式开办征信相关业务,实则为骗取代理、加盟费用。

上述行为可能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泄露或买卖风险,危害人身及财产安全,甚至可能存在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本人承担法律责任。主要表现为:

征信培训考证诈骗

以培养征信修复和信用修复专业人才为口号,谎称教授征信、信用修复技巧或提供征信修复师、征信管理师的培训、考证服务,实则为骗取高额费用或个人信息。

树立依法维权意识

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的概念,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任何机构均无权随意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中展示无误的信息。社会上关于花钱可以修复征信的说法均属于虚假宣传,消费者应警惕“征信修复”陷阱,对于“有偿代理征信投诉”“花钱洗白征信”勿轻信、勿传播。

尤其应拒绝参与编造理由、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非法行为。信息主体认为信用报告上出现错误、遗漏的,应通过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等公布的官方渠道反映诉求。
特别提示:
通过官方渠道提出诉求的,受理机构不收取任何费用。

注销贷款诈骗

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声称当事人曾注册、办理过贷款,如不注销或还清贷款将影响征信记录,诱导当事人转账汇款以骗取资金。

账户异常诈骗

冒充客服,告知账户出现异常,如不及时注销账户会影响个人征信记录,实则诱导当事人在假网站、假平台进行操作后盗用个人信息申请网贷以骗取资金。

什么是反洗钱?

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反洗钱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洗钱活动主要有哪些途径或方式?

01

通过地下钱庄或境内外银行账户过滤,实现犯罪所得跨境转移;

02

03

利用现金交易和发达的经济环境,掩盖洗钱行为;

利用他人的账户提现,切断资金转移线索;

利用网上银行等各种金融服务,避免引起银行关注;

设立空壳公司,作为非法资金的“中转站”;

通过购买房产进行洗钱;

通过买卖股票、基金、保险或开办企业等方式洗钱;

通过珠宝古董交易和虚假拍卖进行洗钱;

04

05

06

07

08

09

10

通过虚假进出口贸易洗钱;

现金走私。

洗钱活动对社会、机构
和个人有何不良影响?

洗钱为犯罪活动转移和掩盖非法资金,助长了更严重和更大规模的犯罪活动。不仅严重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助长和滋生腐败,败坏社会风气,而且损害合法经济体的正当权益,破坏市场微观竞争环境,损害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破坏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基础,加大活动和运营风险。
洗钱活动与恐怖活动相结合,还将危害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并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形成巨大威胁。

抵制洗钱犯罪

维护公共利益

“ 保护自己 ”  请您远离洗钱活动

主动配合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

不要出租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

不要出租出借自己的各类账户

不要用自己的银行账户替他人提现

为规避监管而拆分交易只会弄巧成拙

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

支持国家反洗钱工作也是保护自己的利益

勇于举报洗钱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什么是“代理退保”骗局?

       近年,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专门办理所谓“代理退保”业务,实际是以“维权”之名谋取私利,甚至骗取消费者资金,从事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如名义上为消费者办理“退保”,实际是抵押保单办理贷款,再诱骗消费者以贷款资金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后“跑路”,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谨防“代理退保”新骗局,一旦遭遇“退保诈骗”等不法侵害,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要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以及不当退保导致经济损失。保险消费者如对保险产品存在疑问或有相关服务需要,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

电子投保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认清资质验明正身。网上选购保险的第一步,就是在投保前要认清保险机构资质,要注意选择正规保险机构的产品。互联网保险业务必须是持牌保险机构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的保险经营活动。
二是不被“高息”诱惑。要注意提高警惕,不盲目相信高收益宣传。要合理评估自身需求,选择符合自身实际保障需要的保险产品。
三是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并如实告知自身情况。应注意查阅产品介绍、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尤其是作出特别提示的免责事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义务、退保损失等重要事项。如果对有些内容不了解,可以联系官方客服详细询问清楚。
四是慎重对待电子签名。电子签名或反馈的验证码具有确认投保意愿的法律意义,应像对待手签姓名一样慎重。

再次确认条款。着重看清条款中作出特别提示的免责事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义务、退保损失等重要事项,如有疑问可联系保险机构进一步了解,确保对条款理解无误。此外,保险期间为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险产品设有犹豫期,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犹豫期内投保人可以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

投保后再次确认保单很重要
电子投保成功后
消费者需要确认两件事:

查询保单真假。消费者在收到电子保单或纸质保单后应立即通过保险机构公告的服务电话和门户网站,查询保单是否真实有效。查看是否有保单号、险种名称、保险期限、保险金额、保费金额、被保险人姓名及身份证号等关键内容,看清楚保险机构名称,查看保单印章是否清晰,是否印有该机构的客服电话和保单查询方式。

如何识别非法金融广告?

温馨提示:非法金融广告真假难辨,金融消费者要擦亮双眼,明辨金融广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谨慎选择,守住“钱袋子”。

(一)无资质。金融广告主没有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或金融产品的内容与所取得的金融业务资质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不一致。如以投资理财等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二)无风险提示。金融广告没有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有合理提示或警示。如理财产品无“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字样。
(三)虚假承诺。金融广告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未来效果、收益或与其相关情况违规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如有“无风险、高收益”字样。
(四)夸大宣传。金融广告夸大或者片面宣传金融服务或产品,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作出虚假或夸大表述。如有“最好”、“最优”等极限性词汇。
(五)违法宣传。金融广告违法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非法活动。如以虚拟货币、区块链等噱头进行非法集资。

非法金融广告的常见特征

多想。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前,金融消费者可以先做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了解自身风险偏好后再做决定,注意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天上不会掉馅饼。

多学。金融产品和服务及其广告层出不穷,但金融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金融消费者通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习惯和态度,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

多问。金融消费者可询问金融广告主是否具备发行金融产品和投放广告的资质、推销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产品存在的风险和目标群体等问题,在不确定其真伪时,可以咨询金融机构或者监管部门。

三招识别非法金融广告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的概念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1.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谨防上当。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不要盲目轻信,要多调查印证 。

02

03

01

2.正确使用银行卡及银行自助机。
3.日常应多提示家中老人、未成年人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三步

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
尽快拨打110或者到最近的公安机关报案;
及时准确将骗子的账号和账户姓名提供给民警,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

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
应尽快做到以下三步

六不、三问

不轻信,不汇款、不透漏、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
遇到情况,主动问本地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当事人。

七个好习惯

1.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
2.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动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
3.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
4.密码要设置得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
5.开通账户动账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
6.不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账户操作。
7.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如何保护自己的金融信息安全?

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或通过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支付系统以及其他系统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信息。

看似无关紧要、碎片化的个人信息,经不法分子大数据整合,往往能够拼凑成个人的金融名片,进而成为骚扰短信、诈骗电话与垃圾邮件的目标对象。

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小妙招

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信息、个人账户信息、个人信用信息、个人金融交易信息、衍生信息、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什么是个人金融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范围

1.要保管好身份证件、银行卡、银行 (支付) 账户等,不要转借给他人使用。
2.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不要随意在各类线上线下渠道留下个人金融信息。
3.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手机短信、邮件和不明链接,不要随意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谨慎使用公共 WIFI、免密 WIFI。
4.尽量自己办理金融业务,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谨防个人金融信息被盗。
5.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要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

6.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及时销毁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
7.警惕向您询问个人金融信息的电话及电子邮件,在任何情况下,法院、警方都不会要求您告知银行账户、卡号、密码或向来历不明的账户转账,如遇到此类情况,应予以拒绝。
8.为手机安装有效的安全保护软件,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手机短信中的校验码、验证码等交易密码。银行和支付平台客服绝不会向用户索取账户密码、短信校验码。
9.要在可靠 WiFi 网络环境下进行网上支付,网购付款时使用正规工具。
10.发现个人金融信息泄露,要及时联系相关部门维权。

大学生如何警惕防范校园贷?

大学生通过网上提交资料,支付手续费,就能轻易申请贷款。但是,贷款一旦延期还款额就会以数倍增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非法“校园贷”。

已经借了非法“校园贷”
要学会依法正确处理

如果借了非法“校园贷”,应理性处理碰到的困难,立即告知学校和家长,尽早协商解决,避免问题恶化;如果与非正规机构发生纠纷或遭遇对方威胁,应当立即报警,寻求警方协助;如果协商难以解决,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求助法院解决。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切忌盲目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从众消费,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树立诚信意识和金融安全防范意识,在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应如实提供信息,不要故意隐瞒学生身份,不要恶意骗贷、违约,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警惕网络贷款逾期对个人征信的影响。
对于学生家长,要合理支持、适当控制子女的消费支出,鼓励子女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通过诚实合法的劳动来创造财富。

受到暴力催收、甚至威胁恐吓时,不要着急,更不要做出极端行为,要主动学习金融和法律知识,保护好个人信息,知晓利率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高利贷”、“套路贷”不受法律保护,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如果身边的同学、朋友借了非法“校园贷”,应当及时规劝他们及早偿还、退出,不要陷入“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
对于学生家长,如果发现子女借了非法“校园贷”,要鼓励子女把问题和盘托出,理智有效地应对解决,采取正确措施,及时纠正问题。

树立正确消费观和诚信意识
拒绝超前借贷消费

新市民反诈秘诀有哪几招?

随着社会和科技不断进步,诈骗分子的行骗方式也在“与时俱进”。新市民群体作为城市消费新人,更要时刻警惕新型诈骗。

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贩卖等现象突出已成为诈骗犯罪黑色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许多电信网络诈骗方式都以获取被害人隐私信息为先决条件和必经步骤,因此,广大人民群众把好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关口,从源头杜绝隐私外泄对于避免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应对方法:
01 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
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不将身份证照片或号码保存在手机中。
02 要保管好个人账户信息
不点击可疑链接,不连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

绝不出租出售“两卡”

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行为的情况下,仍出租出售银行卡、手机卡,为他人提供便利,就涉嫌构成违法犯罪,情节严重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应对方法:
拒绝出售个人银行卡、手机卡 。绝不出售、转让、出租、分租、出借或者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等),以免给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否则,5年内将会被暂停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还会在个人征信上留下污点,影响贷款办理等业务。

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一些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反映出部分群众银行账户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因此,提高银行账户安全性,给自己的账户上好“锁”,是风险防范的关键一环。

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是群众防骗避损的核心应对之策。
特别是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人群更加广泛,逐渐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向中青年、高学历、高收入人士蔓延,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已成为每一位群众的必修课。
应对方法:
01 关注诈骗案件,提高警惕
02 风险防范要点,认真研读

培养良好支付习惯

电信网络诈骗尽管无孔不入且真假难辨,但只要群众时刻保持警惕,养成良好支付习惯,把控住对外转账汇款的最后一道关口,仍可有效避免资金损失。
应对方法:
01 接到转账请求,电话核实
02 选择次日到账
03 安装正版支付软件

应对方法:
01 设置复杂程度高的密码
02注意密码和用户名设置
不在其他任何网站上设置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03不透露验证短信或动态密码

老年人如何选择投资理财方式?

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在理财之前就是要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理财目标。
第一: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因为年龄大了,以及除了养老金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承受风险的能力会变弱,所以理财应该更关注资金的保值而不是增值。
第二:现在老年人基本上就是把自己手上的积蓄用于理财,而养老金用于支付日常的开销,这种结构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

老年人的理财目标

但是需要考虑的是一旦发生什么事情,每个月领到手的养老金可能无法支撑意料之外的事情需要的开销,所以很有必要保障资金的灵活性,至少要随时都有一笔钱是可以取现使用的。
所以老年人的理财目标应该有两点,一方面是资金要做到保值,另一方面则是要有足够的灵活性。

哪些理财方式比较适合老年人?

与普通理财产品相比,“养老理财试点产品”凸显稳健性、长期性、普惠性,“养老”属性非常明显。

01

定期存款

虽然此次江苏没有城市进入试点,但我们老年群体在等待“养老理财产品”落地本地的同时,也别松懈了对财富的管理,以下几类理财方式,安全指数较高:

定期存款相信大多数人都接触过,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定期存款有两个最大的特点:安全性高、收益稳定。

02

大额存单

大额存单在收益上比定期存款更强一些,三年期大额存单最高利率能达3.55%,如果资金量足够的话可以选择大额存单。除开利率上的优势外,作为一般性存款,大额存单的安全性与定期存款是相当的,同样受到存款保险的保护哦。

03

国债

国债绝对是老年人最喜爱的理财品种之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债安全,并且收益率也不低。目前我国发行的国债,三年期国债利率为3.4%,五年期国债利率为3.57%。

老年人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老年人防范非法集资,首先应当明确知悉法律规定意义上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和认定情形,通常情况下,未按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而针对股票、债券及其他投资理由,从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且许诺一定期限后高额本息返还的,都属于非法集资行为。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防范非法集资“三要三不要”

1.要理性,不要侥幸:
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不是“圈套”就是“陷阱”。
2.要稳健,不要冒险: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还可能是投资骗局,投一次就血本无归。
3.要警惕,不要盲目:
“收益丰厚、条件诱人、机会难得、名额有限”都很可能是忽悠。

老年人遇到非法集资情形
一定要擦亮双眼,如遇以下情形要警惕:

1.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为幌子的
2.以境外投资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
3.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以房”养老等为幌子的
4.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
5.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
6.以“扶贫”“互助”“慈善”“文化”等为幌子的
7.在街头、商场、超市等发放投资理财等内容广告传单的
8.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老年人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受骗上当造成法律不予保护的严重经济损失。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对非法集资坚持防范为主、打早打小、综合治理、稳妥处置的原则。

9.“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
10.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什么是数字人民币?

基础设施,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及支付体系运行效率。

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的差异

01

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

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旨在创建一种以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公众现金需求为目的的、数字形式的新型人民币,配以支持零售支付领域可靠稳健、快速高效、持续创新、开放竞争的金融

02

数字人民币具有价值特性,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特性。

03

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人民银行不向指定运营机构收取数字人民币兑换流通服务费用,指定运营机构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

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分类

二类钱包
远程开立,需验证身份证件、手机号及本人境内银行账户等信息;支持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内数字人民币与绑定账户存款的互转;实名程度较高。
三类钱包
远程开立,需验证身份证件、手机号等信息,无需绑定银行账户,实名程度较弱。
四类钱包
远程开立,仅验证手机号码,无需绑定银行账户,为匿名钱包。

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设计

数字人民币按照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分为不同等级的钱包。指定运营机构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对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实名强弱程度赋予各类钱包不同的单笔、单日交易及余额限额。最低权限钱包不要求提供身份信息,以体现匿名设计原则。用户在默认情况下开立的是最低权限的匿名钱包,可根据需要自主升级为最高权限的实名钱包。

一类钱包
需现场核验申请人身份信息,需验证身份证件、手机号及本人境内银行账户信息;可绑定本人境内银行账户,支持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内数字人民币与绑定账户存款的互转;实名程度最高。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