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梦·家乡美—大美安庆

其他分类其他2020-09-24
1368

历史文化名城

   万里长江此封喉
        吴楚分疆第一州

黄梅之乡

中国梦

家乡美

CONTENTS

目录

舌尖上的美食

特产篇
美食篇

风景这边独好

美景篇
建筑篇

文化的传承

历史篇
非遗篇
风俗篇

CONTENTS

目录

舌尖上的美食

特产篇
美食篇

风景这边独好

美景篇
建筑篇

文化的传承

历史篇
非遗篇
风俗篇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全市现辖怀宁、桐城、望江、太湖、岳西、宿松、潜山7县(市)及迎江、大观、宜秀3区。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今天就由我们——央行团团们,带领大家读读安庆的历史文化、看看山水美景、品尝特色美食,点开这本“大美安庆”,收获一份地道的家乡攻略吧!

历史

美食

美景

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各种文化生态,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2005年4月,国务院同意安庆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也是国家唯一单独特批通过的城市。截至2015年底,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种。

/ 02

文化的传承——禅宗文化

历史篇

安庆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非常险要且资源丰富,因此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名人辈出,宗教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 唐宋年间,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中华禅宗开山鼻祖二祖慧可受达摩心法只身南下司空山,开宗立派,三祖僧璨完成了禅宗的理论体系。至今安庆境内仍留有二祖禅堂、三祖寺和迎江寺等诸多的佛教活动场所。

禅宗文化——迎江寺

历史篇

迎江寺位于安庆市区枞阳门外长江边上,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邑绅 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恢宏,为沿江名刹。寺由殿、堂、阁、楼、房、塔、园等古建筑群组合而成,占地2.2万平方米。临江的山门上嵌有清朝 光绪皇帝手书的“迎江寺”三个金字。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禅宗文化——二祖禅堂

历史篇

二祖禅堂坐落在岳西县司空山麓,是佛教禅宗二祖慧可卓锡古皖国、弘扬达摩学说的圣地,距今1400余年。北齐天保三年(552年),二祖慧可由嵩山少林寺至司空山,“掘石窟而居禅,造重阶而通术”。唐天宝三年(744年),玄宗始敕法师本净在圣地营建无相禅寺,筑下院9庵4寺、僧房5048间,僧尼7000人。自此,香客云集,名播中外。后几度兴废。现存二祖石窟、传衣石、二祖空观、祖刹重辉、二祖对弈石、立化塔等遗迹。二祖道场被列为国家级寺院。赵朴初题有“二祖寺”、“二祖禅堂”等匾额。

禅宗文化——三祖禅寺

历史篇

三祖禅寺坐落在潜山县城西的凤凰山麓。梁武帝时,高僧宝志禅师至此开山建寺,名山谷寺。三祖僧璨自罗浮山归山后,合掌立化葬于寺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奉旨赐名为三祖山谷乾元禅寺。此后即称“三祖寺”。如今,寺内有祖师殿、大雄宝殿、千佛殿、客堂、花堂等。汉白玉雕释迦牟尼像为华东众寺院中少见的巨佛之一。

文化的传承——戏剧文化

历史篇

黄梅戏,是安庆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兴与斯、长于斯,与安庆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已融为一体,人们往往一提起黄梅戏,就会想到安庆。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徽,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1920年的安徽《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黄梅戏条目为:“黄梅戏,戏曲剧种。

文化的传承——戏剧文化

历史篇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的传承——皖江文化

历史篇

皖江文化,即“安庆地区的历史文化”,是以宿松为中心的古皖文化,是江淮文化的发祥地。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徽文化,形成了安徽三大文化圈,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文化的传承——皖江文化

历史篇

皖公,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的历史人物,春秋时期皖国的仁慈君 主、皖山皖水皖地皖人皖城、安徽简称“皖”的由来。“皖”,明媚、美好之意。拆字分析:开门见日。意味着:东方红,太阳升;旭日东升;紫气东来。春秋时期,西周王朝在潜山县天柱山一带册封过一个由皖伯为领主的皖国,山(天柱山)称皖山,水(皖河)称皖水,都城称皖城。皖伯执政时,体察民情,施以德政,政绩颇佳,使皖国成为一个理想的国度,皖伯被后人尊称为“皖公”、“大王”、“大仙”。后人为纪念他,称皖山为“皖公山”,并择址皖山之东南、皖城以西的一座山(后尊称为“大王山”)建有皖伯庙,亦即“大仙庙”。潜山县城(皖城)曾于东汉至南宋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多年。

文化的传承——皖江文化

历史篇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干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今属安庆市)人,思想家、政治人物、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记。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是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物。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于1927年7月被共产国际剥夺中共党内领导职务。1929年因为在中东路事件中反对当时中共提出的“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被开除党籍。之后,陈独秀思想开始向托洛茨基靠近,对斯大林进行了批判,并于1931年成立中国托派组织。

文化的传承——桐城派

历史篇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人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地域而命名,主要因为其早期重要作家皆为江南安庆府桐城人,桐城也因此被称为“文都”,可见桐城派在清代时期的影响力。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师事、私淑或膺服他们的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计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其影响延及近代。

文化的传承——桐城派

历史篇

桐城文庙,亦称“圣庙”,位于安徽省桐城市龙眠中路2号,地处桐城市广场北端,占地面积415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03平方米,已有近700年历史。
桐城文庙坐北朝南,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御道为中轴线。主要建筑有文庙门楼、 宫墙、棂星门、泮池、泮桥(又名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后院设置“陛下”、月台、祭坛等附属建筑。桐城文庙既是元、明、清时期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又是一座学宫,是桐城县学和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属“庙学合一”的文教活动场所。桐城文庙是了解桐城、认知桐城派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重要窗口。主要景点有文庙门楼,大成殿,桐城派陈列馆等。

文化的传承——文化遗产

非遗篇

      安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会、戏曲之乡”的美誉。近千年的文化积淀,淬炼出众多咱们安庆特色的匠心品牌,留下了黄梅戏、岳西高腔、桑皮纸制作技艺、宿松文南词、桐城歌、望江桃花、孔雀东南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不仅是安庆的瑰宝,更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对于这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伙伴们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给各位科普一下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篇

NO: 1

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庐剧、徽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目前,黄梅戏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全国。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O: 2

岳西高腔

 岳西高腔属岳西县地方古稀有剧种,是明万历年间风靡全国的古青阳腔遗脉,其形成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岳西高腔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篇

NO: 3

潜山桑皮纸

桑皮纸为潜山县著名工艺品,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桑皮纸的特点是:柔嫩、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虫、无毒性、吸水力强。故宫倦勤斋通景画抢修工程急需用背纸,桑皮纸在20多家纸样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仅有的“倦勤斋用纸”。 

NO: 4

宿松文南词

文南词唱腔分正本戏主腔和小曲两大类,戏曲剧流行于安徽东至、宿松等地。在发展中曾受“饶河调”影响,吸收并融合了皖南山歌、民歌、十番锣鼓。从地摊走上舞台有近百年的历史。唱腔有南词,伴奏以四胡为主。剧目有《烟花女子告状》《苏文寿借衣》等三十多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篇

NO: 5

桐城歌

桐城歌起源于桐城,是当地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地方民间文学,同时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桐城歌由山歌、民谣、小调组成,分为传说、风土、时政、劳动、生活、情爱、仪式、事理、趣味、灯歌、儿歌等。

NO: 6

望江挑花

望江挑花是安庆望江县古老醇扑的民间工艺。此种刺绣构思新颖,题材丰富,品种繁多,做工精细,兼苏湘绣及云贵刺绣之长,融汇于本地传统针织做法之中,形成别具一格、抒情浪漫、诙谐风趣的艺术品,深受国内外客商的欢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篇

NO: 7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它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文化的传承—传统民俗

民俗篇

       隽永悠长的皖江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勤劳的安庆人。经过历史的洗礼,安庆也发展出了很多别具一格的民间传统风俗,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安庆有哪些传统风俗呢,请大家随我的视角一起来品味这座城市独有的风俗人情。

民俗

节日传统风俗

民俗篇

正月初一清晨,大都趁早起床,穿着一新,洗漱完后,合家一道开大门,放鞭炮“出行”。出行后,共回堂轩拜祖宗年,并拜长者年,然后回各家进早餐。是日,城乡居民,大多不扫地,专备容器装废水,作为不泼撒浮财,不断“长水”的征兆。好多人家初一不下生米,不煮生面。意思是“陈稻腊米”(剩余财富)年年会有。安庆的拜年习俗和北方有很大的不同,概况如下:初一不出門、初二拜新灵,初三拜母舅,初四拜丈人、初五拜姑妈、姨妈等。安庆人走亲戚拜年,必须带糕。吃过饭准备回家了,亲戚会备好糕,作为回礼,意思是“高来高去”拜年活动,延续到元宵为止。

节日传统风俗

民俗篇

 正月十五称“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家家户户吃“元宵果”,取其团圆美好之意。又都在这天“消”完过年留下的“剩菜、剩饭”。过去组织有灯会的,喜在是日“出花灯”“闹元宵”。花灯色样繁多,有龙灯(单双两种)、牛灯、狮子灯,还有流星球灯、半堂灯(二十四盏)、满堂灯(四十八盏),并伴有唱黄梅腔折子戏的“文场”。过去,在同姓聚居的老屋中,有于是夜在堂屋烧纸焚香“送祖”的。 

节日传统风俗

民俗篇

清明是传统的祭祖、培坟、立碑之日。接近清明时,各家都上祖坟祭扫。带祭品(俗称福子:夹生饭、夹生肉、夹生鱼、酒等)放在坟前,剪纸标(称标龙钱,有白、红、黄各色)插在坟顶,还烧香纸。祭新坟的,还须撒汤巴,让附近的孩子抢吃,希望他们不侵犯祖坟,同时,也是扩大影响,争体面。旧时,家族相聚,抬猪羊,携香纸、茶、酒,先到祠堂,后去各处公坟祭祖,谓之作大清明。一般,不在清明节前一天烧香祭祀。 部分地区清明这天,还悬挂柳枝于门首,以避邪恶。源潭地区除此之外,妇女小孩还得头戴柳叶,说是“清明不戴柳,死在大门口”。 

节日传统风俗

民俗篇

端午又叫“端阳”。安庆人认为是一年中的第二大节(春节为第一大节)。是日,各户门旁插菖蒲和艾叶,上贴“钟馗斩鬼图”,以示驱邪。各地农户都起早蒸新小麦耙,煮糯米粽、五香蛋、咸鸭蛋做早餐,来客必请品尝。亲朋送礼以绿豆糕为应时礼品。孩童则在这天午时围上绣有虎头的布兜,或挂着包裹艾叶的“香袋”,吃雄黄炒蚕豆,脸涂雄黄,借以祛邪驱毒,还用黄表贴肚脐,预防肚子疼,有些地方喜在是日中午捕捉癞哈蟆衔墨子,以作治肿毒之用。 安庆,端午节又称为“女儿节”,由早期妇女对神灵的信仰,演变为到郊外踏青避邪,以及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躲端午节灾异,后成为妇女们一种以娱乐和亲人团聚形式的习俗。

节日传统风俗

民俗篇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一年中第三个大节。家人团圆,亲朋来往,以中秋月饼为应节礼品。中餐甚丰,夜间赏月,吃水果、板栗、咸姜、月饼,……有些地方夜间有“摸秋”习俗。“摸秋”时“偷”得别人的农作物,即便被人捉住,也不为小偷,摸得冬瓜的预兆得子。 安庆太湖还有青少年砌宝塔的习俗 。材料多是断砖残瓦,在庭院中砌成一般高五六尺的宝塔。砌五层或七层,上小下大中间空。每层塔内点燃蜡烛或小油灯。塔前有供桌。 

节日传统风俗

民俗篇

除夕即腊月三十(或二十九),俗称“大年”。是日,各家都收拾整齐,内挂新年画,门上贴红春联,联语皆取吉祥安乐之意,有长辈在当年去世的,则贴蓝绿纸对联,一般云:“天下皆春色,吾门独素风”。晚间,全家(大屋同姓相邀一起)到大门外放鞭炮,辞旧岁,接着,齐集祖堂,摆开香案,供上祭品,焚香点烛,烧纸跪拜,再大放鞭炮,称为“完年”(或“还年”),然后,合家吃年饭(岁饭),年饭相当丰盛,桌上必备一碗“听话鱼”,留到元宵日才吃 。年夜,做长辈的一般都包红纸包(装偶数人民币)给下辈,叫“压岁钱”,左邻右舍互相辞年,叫“纳福”。半夜零点,还须全家“接天地”。是夜,家家通宵不眠,谓之“守岁”。一般,间间房屋灯光通亮,鞭炮不断响,家家欢闹到天明。潜山余井一带的余姓忌讳叫“除夕”,称年三十晚为“岁末”;水吼林畈山区、童冲一带分别叫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为“除夕”,当大年过;吴桥一带,除夕年饭吃素食。

安庆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拥有无数美食和特色小吃,那安庆有哪些必吃美食呢,我们整理了一份安庆美食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 02

胡玉美蚕豆辣酱,是安庆市历史名产,已有一百多年生产历史,成品胡玉美蚕豆辣酱为鲜艳的绛红色,味道鲜美,稍甜而带微辣,富有营养。原料选择时,蚕豆必须选择粒状饱满成色最好的。红辣椒要鲜红肥硕、肉厚糖多、辣味小的。 种曲选用宁波绿色的酱油曲精,红曲用福建古田红曲。制作过程是:浸豆、脱壳、漂豆、蒸 豆、拌面和种曲、制曲、后期发酵、加辣椒酱、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存放,即为成品。

胡玉美

麦陇香是安庆一家生产中式糕点的百年老字号。是安庆乃至整个皖西南地区的著名品牌。麦陇香的传统名点很多,比如墨子酥、寸金、白切、元宝糖、龙糖、方片、麦香酥。麦陇香由来于清末的商业竞争。清光绪年间,浙江有位商人在安庆胡玉美酱园附近开了一间名叫"稻香村"糕点店。胡玉美想与之竞争,就在自己的酱园旁也办了一间糕点店,取名为"麦陇香"。

麦陇香

传统土特产

柏兆记,清末柏绍卿创牌的专营清真名糕细点的老店,始建于1904年,是目前安徽省唯一一家专业加工生产清真食品的企业。其创始人柏绍卿从一根扁担开始,一炉饼、一壶浆、沐清风、踏明月,朴实诚毅。最终成就了百年品牌"柏兆记" 。"柏兆记"的中秋月饼是"柏兆记"拳头产品,皮薄馅靓、口感滋润柔软、品味高尚、质量上乘。

柏兆记

怀宁贡糕,安徽省怀宁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怀宁贡糕色泽洁白如雪,香味自然纯正,有弹性、韧性,入口即化,口感细腻软糯。2015年10月,怀宁贡糕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怀宁贡糕

传统土特产

天柱剑毫,产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一带,属绿茶类。 天柱剑毫以因其外形扁平如宝剑而得名。天柱剑毫多产自海拔500米以上的深山之中,茶叶因常年受云霭浸漫,为淑气所钟,不用熏焙自然清香。每年谷雨前后茶农开始采摘新茶,由于均选用"一芽一叶",因而产量有限。取少许置于杯中,用开水冲泡,只见茶叶徐徐伸展,汤色碧绿,香气袭人,入口甘醇。

天柱剑毫

岳西翠兰,原产于大别山腹部的岳西县。于1985年试制定型,当年被评为全国十一种名茶这一,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此茶选用芽头均匀的一芽二叶,精工焙制而成。茶芽形似兰花初放,色泽鲜绿,细毫显露;饮尝则滋味醇浓爽口,嫩香持久,令人心旷神怡。

岳西翠兰

传统土特产

桐城丰糕,洁白如霜,松泡绵软,味鲜香甜,为安徽桐城春节期间特有的一种汉族糕类食品。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制作或购买丰糕,以祈求来年吉祥大发,家兴业旺。丰糕的吃法,一是现蒸现切片吃,一是冷却后切片重蒸着吃。也可用油煎炸,吃起来酥脆爽口。丰糕易消化,不伤食,即使是荤糕,也油而不腻,老少皆宜。因此,它是节日食品中之佳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

桐城丰糕

豆粑是安徽太湖县一种历史悠久的名产,传说起源于唐贞观年间,与太湖的弥陀寺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据说是当时寺院气势恢宏,僧尼众多,而豆粑则为主食,也用作馈赠给香客礼品。豆粑的制作工艺很特别:主要包括把各种豆类大米等浸泡,再磨成浆,再在锅里烫成薄饼,然后将饼切成丝,晾晒干等步骤。

太湖豆粑

传统土特产

凉亭雪枣是一种糕点,因形状如枣,浩白如雪,产于宿松县凉亭河而得名,是宿松县历史悠久的传统名产。凉亭雪枣以糯米、白芋浆为原料,先制胚,放进冷油加热,至油沸胚身壮大成形,再打浆上糖即成。由于原料比例、和料、蒸料、刻胚的技巧不易掌握,很难仿制。真品凉亭雪枣,胚形似枣,质白如雪,外壳薄如纸,内心松如棉,香酥脆嫩,入口即化,能止咳化痰,是非曲直气和中,健脾补肾。

凉亭雪枣

望江银鱼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特产。望江县境内湖泊众多,号称安庆的“鱼米之乡”。其特产银鱼以生活在武昌湖和泊湖两湖最有名。望江银鱼因其体形细长,色泽纯白透明、蹦跳时银光闪闪,晾干后质地雪白而得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无公害食品。

望江银鱼

传统土特产

风味小吃

江毛水饺是安庆地区一种沿江风味的特色传统名吃,饺馅选料是用山区的黑毛猪后腿肉,佐以虾仁、榨菜制作,再用纯鸡汁或骨头汤煮饺,因其皮薄、肉嫩、汤鲜,深得人们喜爱。因创始人江庆福颈上有一撮白毛,绰号“江毛”,故称“江毛水饺”,制作历史悠久,现已被安徽省旅游局列为“地方风味小吃”。

山粉圆子烧肉是安徽安庆传统的地方名菜,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腻、香脆可口。此菜放白酒比较醇香,没有也可以料酒代替。在调山芋粉的时候,可以先放盐,这样更有味。将山芋碾碎、洗桨、凉干后得到的白色淀粉。安徽地区多丘陵,盛产山芋,当地百姓有制作山芋粉的传统。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腻、爽滑可口。

江毛水饺

山粉圆烧肉

风味小吃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安庆都有吃蒿子粑的习俗。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相传“蒿子粑能粑魂”,可以驱邪避灾,不为邪恶所侵。蒿子名叫蒿草,属草本植物,俗名粑蒿,叶面呈绿色,叶底微白带绒毛。入春后,生长于低岗野地,采撷后捣碎,浸泡,去汁,揪干,然后用糯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进腊肉等佐料,做成圆粑粑。可用蒸笼蒸,也可用平锅焊,热吃冷食均可。这种蒿子粑略带绿色草类清香,特别甜美可口。

安庆特色小吃,首推“鸡汤泡炒米”。也是年俗菜。年三十,砂吊煨一夜。初一晚起,全家一人一份。炒米制作讲究:开水将糯米泡开,然后柴火、铁锅,竹帚,一把一把炒熟。鸡是后山放养两年生鸡,斤半左右。汤要清,油要浮。先盛汤在碗,再放炒米,香味就顺着鼻子飘上来了。

蒿子粑

鸡汤泡炒米

风味小吃

 牛肉包子在安庆多,但只有大南门牛肉包子才地道。大南门牛肉包子配料颇为讲究,牛肉量大且取材定点宰杀,牛肉绝非注水牛肉,味正。包子馅大、皮薄、两面煎的金黄,咬一口,也辣也鲜也香也烫的“大南门”味,便直益心中。门店从5:00—9:00营业这段时间,门前食客络绎不绝,每位食客没有半个小时以上的等待时间是品尝不到这种美食的。大南门牛肉包子作为安庆地区的传统美食曾被《舌尖上的中国》专题宣传报道。

韦家巷汤团,汤为特色。轻轻咬破糯米皮,卤汤满口,浓浓,稠稠,黏黏。汤用剔净皮骨制作,急火烧开,文火细煨三小时,去骨碎皮,加上姜葱等,再急攻半小时,冷却后剁成末状,与肉馅拌匀,做出如此“汤”味。
推荐肉汤圆、芝麻元宵,位于双井街46号,营业时间为7:00-18:00,乘9、15、8路公交可达。

大南门牛肉包

韦家巷汤团

风味小吃

安庆炆蛋 ,安庆人称五香茶叶蛋为“炆蛋”,由此称呼足见安庆人饮食文化底蕴深厚。宋代编纂的《集韵》中“炆,煴也。”指用没有火焰的微火炖质韧的食物或熬菜,利用文火炊软及致熟的烹调方法。安庆炆蛋与外地五香茶叶蛋在做法上似乎大同小异,其实味道迥异。安庆炆蛋更胜一筹,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安庆盛产名茶,茶叶回味甘爽,干莲蓬清香幽雅,添加上品茶叶和干莲蓬,炆出的茶叶蛋自然齿颊留香味道浓厚。

安庆十样菜 ,也叫什锦菜,是安庆一款地方特色素菜,特别是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由于春节三天一般不炒生不动刀,所以各家各户在年三十那天就把十样菜炒好,吃的时候就装点,由于是素菜,随吃随取,可回锅,也可作为凉菜直接食用,无须加热。在大鱼大肉的年里吃些十样菜,可以使营养更均衡。 十样菜除了好吃之外,还有来年做事十全十美之意,过年爱吃十样菜也有图吉利意思。

安庆炆蛋

安庆十样菜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著名景点有:天柱山、明堂山、大别山彩虹瀑布、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还有一些知名的历史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带领大家领略她们各自的风采吧。

天柱山

天柱山位于潜山市西南部,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又称皖山、皖公山、潜山,潜山市因山得名,安徽省简称“皖”亦源于此。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登临天柱,封为“南岳”,备受世人仰慕。早在唐宋时期,佛、道两教视此为“洞天福地”,争相建观造刹,传道布经。当年佛教禅宗三祖僧璨在此以禅之妙义悟世,安贫乐道,传钵立化的遗迹仍依晰可见。天柱山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既有充溢阳刚之气的“擎天一柱”,又有构成挺拔之躯的45峰;既有奇松怪石、流泉飞瀑,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还有全国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炼丹湖”,真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后人更有“一柱擎天”、“万岳归宗”的美誉。

自然美景

明堂山

明堂山位于皖西南大别山腹地安徽省岳西县境内,距县城42公里,毗邻建设中的东(营)香(港)高速公路和岳(西)武(汉)高速公路,紧傍318国道。 明堂山属大别山体系,它自多枝尖山脉蜿蜒而来突起三峰形成,主峰海拔1563米。相传,汉武帝封禅古南岳——天柱山时,设祭拜之“明堂”于此山而得名。明堂山主峰石壁上有一天然雄鸡图案,且由北望之群峰形若鸡冠,故又名“鸡公山”。 明堂山中名堂多,几面看形皆不同,可谓移步换形,千姿百态,乡民又称其为"鬼头山"。

自然美景

花亭湖

花亭湖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境内,地处大别山南麓,景区面积254平方公里,分为花亭湖、龙山、海会寺、西风禅寺、佛图寺、狮子山六大景区和汤湾温泉疗养度假区及六个外围景点。风景区以花亭湖水库为主,花亭湖湖面面积70平方公里,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湖岸迂回曲折,港湾幽深,湖畔四周盛产茶叶、板栗、柑桔。境内山青水秀,古迹济盛,人文荟萃,物产富饶,是省政府首批公布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自然美景

小孤山

小孤山又名小姑山,位于宿松县复兴镇境内,南与西江彭泽县仅一江之隔,西南与庐山隔江相望,是长江的江上奇景。山高百米,山上竹木郁郁葱葱,山下江水滔滔滚滚,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这里地形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后在此设过烽火台和炮台,元代红巾军与余阙,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王守仁与朱宸濠,清彭玉麟与太平军,均在此地对垒交锋,遂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之称。

自然美景

安庆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安庆市宜秀区长江北岸的菜子湖畔(原小龙山风景区),因地球亿万年来各种内、外营力作用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是集原生态休闲观光、科学文化体验、户外拓展、特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名胜区。巨石山素以奇峰、秀谷、神石、幽洞、花海“五绝”闻名于世。景区山环水绕,生态资源丰富。竹林似海,松风如涛,枫叶胜火,更有满山遍野的野生白玉兰。在华东地区绝无仅有,全国亦属罕见。有龙头峰、神猿问天、织女峰、天上人间、罗汉峰、蓬莱三仙、鲤跃龙门、潜龙洞天、风动石、威龙洞等48峰、36谷、81石、72洞景点。龙泉寺香烟缭绕,空水氤氲。在这片诗意山水之间,栖息着从多珍禽异兽,为静谧清幽的山水增添了一份活力和生机。

巨石山

自然美景

沿江瞭望,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振风塔,振风塔始建于明代,位于迎江区沿江东路北侧,塔身临江而立,塔峰入云,塔影横江,塔内碑刻、佛像、壁画、砖雕石刻应有尽有,错落有致,塔下的迎江寺佛像众多、千姿百态,因此又被称作“万佛寺”。
振风塔为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高的七级浮屠,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和“过了安庆不说塔”之美誉。振风塔的造型和结构基本上是集中国历代佛塔建筑艺术之大成,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色,并加以发展和提高。此塔设计精巧,造型别致,结构新颖,在中国佛塔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振风塔

下面来到我们的第二站——安庆谯楼。安庆谯楼建于明朝,位于安庆龙门口街司下坡之上,与安庆一中毗邻,谯楼瞭望台护栏正中石壁上题写“白日青天”刻石字样。谯楼巍然屹立,雄关庄严。门外一对石狮格外引人注目,神态微笑,柔情似水,仿佛是在与人交流,失去了兽类的凶猛,就像两只可爱的大猫,其寓意深刻,似乎在诠释礼仪之邦“以和为贵”的文化。安庆一中与谯楼毗邻而居,借谯楼之威严,历届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至于谯楼的演变过程及人文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安庆就建有谯楼,后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两军交战时被毁;明朝洪武元年重建,并将其作为知府衙署的望楼;乾隆年间,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移至安庆,谯楼又进行大规模修葺扩建,此后一直作为司署之所。目前保存的双檐楼阁谯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由安徽布政使牵头修建的,到今年已经有152年的历史,谯楼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庆谯楼

参观完历经炮火的谯楼,下面让我们捧一杯香茗,来静静游赏书香四溢的敬敷书院。在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内,有一片青瓦红柱砖地花窗的老房子,四进八栋平房由一长达七八十米的长廊联成一体,这就是安徽省内仅存的一所古代学校——敬敷书院。
安庆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在安庆城内建成,初名为培原书院,1733年奉旨改为官办,1736年定名为敬敷书院。“敬敷”之词,语出《尚书》意思是恭敬地布施教化。1897年迁到现址(安庆师范学院内),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廷实行教育维新,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由此,兴办250年的敬敷书院停办,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了安徽省第一所近代大学---安徽大学堂,开创了安徽高等教育的先河,安徽大学堂也就是后来名震一时的“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

敬敷书院

大国重器,源自国之栋梁。提起共和国的核武器,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等等一大堆科学家的名字,我们的第四站——铁砚山房,正是其中邓稼先先生的家族故居。铁砚山房原本为清代书法篆刻艺术大家邓石如(邓稼先六世祖)的故居,因时任两湖总督毕源所赠铁砚而得名,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南依大龙山、东有凤凰河,西有白麟山,北有赤龟山,古称四灵山水。铁砚山房为四进穿斗式瓦房,层层进入内容各不相同——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为“守艺堂”正厅,第三进为“燕誉居”,第四进主要功能为仓库。房间布局最大程度地展现了邓稼先与其家人曾经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邓稼先省钱用过的衣物、鞋帽、书籍等都是其妻子许鹿希和邓志平等亲属所赠,床铺、立柜、座椅、墙体等都带有很强的岁月感。 岁月变迁,今天的铁砚山房仍然在默默诉说着邓氏家族“潜德不耀”和“学行笃实”的品质,故居院落内杨柳青青,绿树成荫,经久吟唱赞美着院落主人的美好品质。

铁砚山房

赵朴初故居,又名世太史第,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始建于明万历年,清代续修续建。初为明刑部给事中刘尚志私宅,清同治三年(1864年),曾任翰林院主修的赵畇购得,始为赵氏府第。因赵氏族中自赵文楷始,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故又称"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赵畇曾孙、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诞生于此。世太史第南面建有642平方米的花岗石铺地广场。该建筑分东路四进,西路三进,共七进。除西三为三开间外,各进均为五开间,面阔约20米,沿南北走向两条中轴线规整排列,每进两侧由厢房或回廊贯通。该宅西北部建有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后花园,配以小桥、瀑布、六角亭、古树、荷花池,生趣盎然。园内西侧建有31.9米长碑廊,镶嵌11块赵朴初先生书法作品碑刻。

赵朴初故居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六尺巷

图文:人民银行桐城、怀宁、望江、宿松、
           岳西、潜山、太湖县(市)支行团支部
制作:人民银行安庆市中心支行团委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