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国文化

电子杂志文化2022-04-04
717

Points for attention

CONTENTS

目录

舌尖上的中国----八大菜系

  • 明清
  • 近代
  • 现代

全民抗“疫”

战”疫“逆行者”中国力量“

中国服饰史

  • 商周
  • 春秋战国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鲁   川   徽   闽   苏   湘   浙   粤
菜   菜   菜   菜   菜   菜   菜   菜

全民抗“疫”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勇毅笃定,战无不胜

全民抗“疫”

   战“疫“逆行者: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       疫情就是命令,军医们成为奔向最危险战场的逆行者。17年前,他们是抗击非典的主力军,17年后,他们义无反顾,在请战书上按下一个个红手印。“我们责无旁贷,随时听候调遣”!       未着白衣时,他们是家中的支柱,是父母眼中的孩子。换上白衣,换上军服,他们就是随时听从国家召唤,使命必达的先锋战士。危难之时,“军人优先”!是他们,为我们建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环卫大爷派出所捐12000元:“急转武汉”!    在山东日照,一位头戴环卫帽子的大爷,来到东港公安分局西湖派出所,放下一个纸包就转身离开。派出所民警打开纸包,里边是12000元钱,一张纸条写着:“急转武汉,为白衣天使加油,我的一点心意,东港环卫。”网友点赞说,这是佝偻的身躯,伟大的背影,高尚的心灵。

中国力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1][2],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新冠自2019年12月开始,连续3年使全球发生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中国,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毅然的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这个春天值得铭记

“一人一案、专人专护”

春运·病发·人传人·隔离·封城·支援

        正如白皮书指出的,中国采取一切措施,不计一切代价,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从清底摸排“四类人员”,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到精准救治重症患者,“一人一案、专人专护”;从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争分夺秒、不舍昼夜,到基层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日夜值守……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患者,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抗击疫情的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真正彰显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追求的“中国力量”。

山河无恙   国泰民安

服饰中国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

中国服饰史

商周

      (约公元前17世纪~前771年) 由商代到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也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汉服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
       商代服饰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提花几何纹锦、绮,和绞织机的罗纱。奴隶主和贵族,平时已穿色彩华美的丝绸衣服。衣料用色厚重,除使用丹砂等矿物颜料外,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栎斗和种植的蓝草、茜草、紫草等也已用作染料,为服饰材料和纹饰提供了空前的物质条件。奴隶、平民一般穿本色麻、葛布衣或粗毛布衣。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前221)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五霸七雄等诸侯国各自为政,一方面竞相发展生产,注重商品流通,一方面兼并弱小,掠夺土地和财富。特别是对大量技术工匠的掳掠占有和铁工具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各种手工业的交流提高。各方面竞争的成就对纺织材料、服装剪裁工艺和装饰艺术,也无不发生重大影响,从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服饰局面和推陈出新的深衣服式。 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锦,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比普通绢帛的价格超出20多倍。南方生产的细麻布,北方生产的毛布、毡裘,楚国的大花纹刺绣、通幅大花纹织锦,无不精美绝伦。同时,周代往日“珠玉锦绣不鬻于市”的法规已被突破,这就促进了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秦汉

    (公元前221~公元220) 秦统一中国后,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汉代政权巩固,经济发展,中国封建社会达到成熟期。出土文物反映,这一时期的衣料又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在汉代,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 锦绣衣料  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登高明望四海”、“延年益寿”等通幅花纹。此外,绘花和印花织物、朱砂着色织物、超级细薄织物,在河北满城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广州南越王墓等处都有实物出土,不仅种类多、式样齐,纺织技术也达到很高水平。汉代法律规定,农民只许穿本色麻布衣,西汉后期允许服用青、绿色。但由于商业发展,许多禁令早为商人打破,帝王穿用的精美锦绣,商人却用来被饰墙壁。《汉书》提到,被买卖的奴婢也穿镶花边的丝履,满头金珠花钗,这与椎髻、穿短衣裤的农民,形成鲜明对照。

中国服饰史

魏晋南北朝

       (220~581)  魏晋南北朝时期,300余年战乱不息,社会动荡。由于政权更迭、民族交流等原因,服饰在改易中得到发展。
        魏晋时期,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主要是自然洒脱、清秀空疏。后来原有的深衣形制在民间日益消亡,用巾帛裹头是这个时期的主要首服。较为流行的是一种在小冠上加笼巾的笼冠。汉族男子的服装主要是袖口宽大,不受衣袪约束的衫。汉族妇女服装初秦汉旧制,后有所变化;衣衫多为对襟,下着长裙,腰束帛带,流行假髻。
        南北朝时,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袴褶的上衣短身大袖或小袖;下衣喇叭裤,有的在膝弯处用长带系扎,名为缚袴。这种服装源出军中,服无定色,外面还可以服裆衫(一种背心)。河南邓县学庄出土砖刻人物穿的,正是齐梁间有代表性的流行袴褶。②女子衣着“上俭下丰”。髦以假发相衬,西晋作十字式大髻;东晋则做成两鬓抱面遮蔽眉额形状,缓鬓倾鬓以为盛饰;东晋末至齐、梁间改为束发上耸成双环。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③足穿笏头履、高齿屐(一种漆画木屐),流行一时。

隋唐

        (581~907)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汉服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

中国服饰史

宋代

       宋代服制的兴废,多与时装的流行有关。从《清明上河图》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以便活动。许多服饰在款式,色彩及图案上反映着宋人的崇尚。女装不同于唐风而讲究瘦长,以显苗条;新式的旋袄、胡服等,新颖、大方、素雅。除官员的公服以外,民间一般服装更多地使用复杂而调和的色彩。一般贵族和官僚妇女,衣着虽不及唐时华丽,却配色大胆,已打破唐代以青、碧、红、蓝为主色的习惯;由于清明扫墓必穿白色衣裙,又流行“孝装”,以一身缟素为美。当时衣帽材料始用缬帛(印花丝绸)、销金(加入金线编织的丝织品),花纹突破了唐代对称图案,生色折枝花尤为时尚。这些服饰新风格,常常一面被百官服、命妇服引用,又一面对庶人服、商贾服禁用。南宋末年,表明社会进步的时装被称为“奇巾异服”,却又不断斗美夸丽。

元代

       元代于延祐元年(1314)参酌古今蒙汉服制,对上下官民服色等作了统一规定。汉官服式仍多为唐式圆领衣和幞头。蒙古族官员则穿合领衣,戴四方瓦楞帽;中下层为便于马上驰骋,最时兴腰间多褶的辫线袄子(圆领紧袖袍,宽下摆、折褶、有辫线围腰)、戴笠子帽。

明清

       (1368~1911)  明清两代的服饰面貌有较大差异。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而两代上下层社会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

中国服饰史

近代

      (1912年以来)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剪去辫子,改穿西装。1912年,民国政府首先颁行《剪辫通令》,随后参照西洋诸国服饰制度发布《服制条例》;20年代末,政府又颁《服制条例》,主要规定男女礼服和公务人员制服。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①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②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

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百废待举,人民致力国家建设,服饰崇向简朴实用。50~70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

舌尖上的美味

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饮食文化

   鲁菜的特点是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以咸鲜为主,火候精湛,精于制汤,善烹海味,注重礼仪。鲁菜由齐鲁、胶辽、孔府三种风味组成,是宫廷最大菜系。鲁菜代表菜式有:九转大肠、糖醋黄河鲤鱼、葱烧海参、油焖大虾等。

    川菜讲究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善用麻辣调味。川菜代表菜式有:夫妻肺片、麻婆豆腐,水煮鱼,酸菜鱼,灯影牛肉丝等。

川菜邀你的味蕾与辣共

  鲁菜——中国美食界的翘楚

饮食文化

    徽菜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之,重油、重色、重炒功,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味。徽菜代表菜有:臭鳜鱼、毛豆腐等。

    闽菜尤以“香”、“味”见长,有着清香、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闽菜代表菜式有:佛跳墙、荔枝肉等。

闽菜和而不同,风味独特

  徽菜——雅俗共赏·南北皆宜

饮食文化

苏菜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苏菜代表菜式有:盐水虾、松鼠鳜鱼、蟹粉狮子头等。

湘菜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香辣、香鲜、软嫩。注重原料互相搭配,滋味相互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酸辣。湘菜代表菜式有:湘味霸王鱼头、手撕口味蛇等。

湘菜又香又辣就是我

  苏菜——不可辜负的美食

饮食文化

浙菜菜式小巧玲珑,清俊逸秀,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尤在烹饪海鲜河鲜有其独到之处,注重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浙菜代表菜式有: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宋嫂鱼羹、干炸响铃、东坡肉等。

粤菜选料精细,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代表菜式有:烤乳猪、白切鸡、脆皮烧鹅、红烧乳鸽,八宝冬瓜盅,盐焗鸡等。

粤菜给生活加一点

  浙菜——定义品味生活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