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庆特刊:中国梦

其他分类其他2022-12-25
315

戏台成
工程就

2022年庆祝建国73周年之十年画卷

中国百年

73年,弹指一挥间。73年,变化翻天覆地。
曾记否,旧中国“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连火柴、煤油都要进口;新时代的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业第一大国,载人航天、高速铁路、“北斗”组网、“蛟龙”入海、“天眼”巡空、港珠澳大桥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超级工程,标志着祖国日益繁荣富强。
曾记否,旧中国积贫积弱;新时代的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标志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曾记否,旧中国民不聊生,人民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新时代的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覆盖十几亿人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人均预期寿命由35岁增长到78.2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增强,标志着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大道如砥。读懂了中国的苦难辉煌,就读懂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长意味;就读懂了“中国共产党人是干什么的、已经干了什么、还要干什么”;就读懂了一个百年大党何以经历如此多的生死考验、遭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付出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就读懂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无畏壮举和忘我奉献。
新中国的伟大成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靠党的坚强领导继往开来推进。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庆祝新中国成立73周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contents

目录

01/筑梦篇

02/追梦篇

03/圆梦篇

04/与梦同行

05/寄语

07/衣:中国人衣着渐成“流动风景线”
08/食:从吃饱吃好到吃健康 “吃喝”已非家庭支出大头
11/住:为了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14/行:从出门全靠腿到汽车成标配

23/圆梦工程之一:中国桥
24/圆梦工程之一:中国路
24/圆梦工程之一:中国车
25/圆梦工程之一:中国港
25/圆梦工程之一:中国网

29/中国梦践行者:王念法:为了废墟下的生命
31/中国梦践行者:坚守志愿者阵地的这群90后
32/中国梦践行者:宁愿你们不曾成为英雄|感动中

17/成就之一:两弹一星
19/成就之二:恢复联合国席位
20/成就之三:港澳回归
21 /成就之四:C919

导语

筑梦篇——生活巨变之衣食住行

★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最根本的是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同样关乎每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上。只有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把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梦想的根基才会牢固,梦想的力量才会强大。
新中国成立73年,伟大历程彪炳史册,辉煌成就举世瞩目,经验启示弥足珍贵。本篇试着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用小切口梳理大历史,用小故事讲述大时代,向您呈现一幅丰富、生动、立体的人民生活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

筑梦篇

中国人衣着渐成“流动风景线”

服饰从古至今便一直是时代社会的缩影,其结构与款式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推广胡服是由于战争方式的变化,为骑马便利;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子们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开始强调自我个性解放,于是就出现了褒衣博带的流行时尚;而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时代,服装服饰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既承袭汉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点。
由此可见,服装服饰的每次变化都反应了当时的社会图景、人文状貌,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和精神需求,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们从“干部服”“列宁装”,到近乎一样的蓝绿灰着装,再到现在的“破洞裤”“一字肩”等多元化时尚……衣着服饰的变迁体现了我国社会的革新,让我们看见了新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进程。

上图为1957年,天津市缝纫供销社职工在用旧大褂改制当时女性流行的服装——“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音译)(新华社记者梁一丁摄);
下图为2019年6月20日,天津工业大学针织与针织服装系教师匡丽赟在学校教室使用服装企业废弃的旧面料进行创作(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中国百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举进入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中国纺织工业的贸易顺差,由2000年的391.5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2646亿美元,而同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顺差为5945亿美元,占据近半壁江山。中国纺织工业在世界范围后来居上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形成“衣被天下”的大格局。衣服的生产增长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只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缩影,由此可以窥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近年来出现了街拍文化、汉服文化、萝莉文化等,这是展现了人们对于衣着服饰有着和以往不一样的需求,不再只是穿的暖、足够穿,更多的是要穿出自己的个性和审美。管仲曾经说过: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衣服就是一面镜子,人们的精气神和生活变化都能在上面体现出来。一组数据显示,五年间中国买手店从70余家发展到500余家,增长了6倍多。买手店的城市分布也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在消费升级带动下,消费者希望买到个性更鲜明的时尚产品。
今天,在中国城市的街头既能看到身着吊带裙,脚踩高跟鞋的都市丽人,也能看到“仙气飘飘”的汉服爱好者,还能看到身姿挺拔穿着西装的白领。中国的衣服消费已经从生存型向多元化、个性化升级。服饰的转变见证了一个越来越富足的中国,见证了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中国,见证了一个越来越自信的中国。

民以食为天,“食”作为补充生命活动的“燃料”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评价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标准,恰恰也与“食”密不可分。

从吃饱吃好到吃健康 “吃喝”已非家庭支出大头

◆ 73年,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火锅烧烤小龙虾任你选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超过60%,农村的更高;到2018年,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8.4%。70年来,降幅超过一半。恩格尔系数作为判断一个社会生活水平高低的根据,记录着新中国70年的点滴变化。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意味着,“吃喝”不再是家庭支出的大头,也意味着人们不仅可以“肆无忌惮”地吃吃喝喝,还可以疯狂地“买买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提出了更高要求,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往往也更让人难以抗拒。火锅烧烤小龙虾作为当代青年人的“最爱”,已独得恩宠许多年,尤其是小龙虾。每年夏季,是吃小龙虾的旺季。据部分媒体不完全统计,光南京一个城市每年的龙虾消费量都超万吨,而北上广深蓉5个城市,小龙虾门店数均超3000家。此外,据2019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小龙虾产业总产值达3690亿元,占据了第三产业产值的主导地位。这种巨大的消费力带动了小龙虾养殖业的发展,到2018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已超163万吨。

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的下降直接将人们的“食用”水平由果腹推向了火锅烧烤小龙虾……想吃啥吃啥的对岸。

筑梦篇——生活巨变之衣食住行

★中国百年

近段时间,爆浆蛋糕、冒烟冰淇淋、脏脏茶、珍珠吐司面包、自热小火锅等一系列食物通过抖音、快手等小视频平台大热后,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网红食品,这也恰恰证明了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食物品味不止停留在对“米面”的热衷上。当然,在“食”方面的追求中,除了种类与口味,中国人也更在意是否健康了。
吃糠咽菜的年代渐渐走远,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的“新美食天下”正大跨步走来。

73年,钱包越来越鼓,饭吃得越来越健康

左图为1962年,山西太原林香斋饭店的厨师匡茂彩端出一盘新做的糖醋鱼(新华社记者花皑摄);
右图为2019年6月6日,在山西太原林香斋饭店,厨师张澜在给糖醋鱼浇汁(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深入剖析70年来,中国社会在“食”方面的变化,其根因还得归结到收入水平上。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18年达到2822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2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1956年实际增长28.5倍,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降到30%以下。
此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为人们朝“吃得更安全、更健康”方向努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粮食产量1949年只有2263.6亿斤,畜产品供应总体不足;2018年提高到13157.8亿斤,粮食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稳居世界第一。70年,中国人从努力果腹到追求健康,正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迈进,变化的是数量和品种,不变的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从市场上热卖的“零糖”可乐、“零糖”雪碧、“零糖”麦片、低脂牛奶等食品的销售量看,吃得健康已成未来趋势。以被称为“快乐肥宅水”的可口可乐为例,据2018年可口可乐公司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上看,可口可乐营收下滑,高糖饮料销量下降,但无糖饮料的业务销量却实现了双倍百分比的增长。这就足以说明,饮食健康化已逐渐成为主流消费选择。
所以,近几年来,人们对低糖低脂饮料、少盐少油餐食、全麦饼干、沙拉水果等健康养生食品的热捧、对营养搭配师等新型职业的需要……都在说明,中国的食品消费,已经从生存型转向多样型、发展型及享受型了。
70年来,恩格尔系数降低的同时,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折射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澎湃动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住房乃民生之要、民生之依。一直以来,住房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广大群众住得好不好、房子暖不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巷陌,聆听最基层的声音,躬身推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稳

为了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筑梦篇——生活巨变之衣食住行

★中国百年

步推进,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从公租房到保障性租赁住房,从棚户区改造到老旧小区改造,从经济适用住房到共有产权住房,一项项住房保障举措在“一砖一瓦”中落地见效,垒砌起亿万民众“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景,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政府“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民以居为安。住房,牵动着亿万百姓的心,更是党中央十分关心的大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督促各地加大力度规范发展公租房,公租房“兜底”保障的作用愈发显著。公租房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截至去年年底,38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累计2500多万困难群众领取了租赁补贴。
“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2013年10月,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历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投资最多的建设时期。一系列政策的密集推出,让无数住房困难群众看到了新的希望,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4200多万套,帮助上亿居民从“盼居”“忧居”到“安居”“优居”。
“往日的工人村,住得人发毛……国家出钱建高楼,把棚户区来改造。如今的工人村,环境多美好。”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居民吴传发演唱了一首自己创作的“湖北慢板”,用质朴的话语唱出了社区翻天覆地的变化。
“边征收,边选房”,征收安置补偿向低收入、困难弱势群体倾斜……政府投入约15亿元,对武汉市包括青和居社区在内的11个社区进行棚户区改造,让4万多居民搬离了低矮破旧的棚户区,住进了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小区。
截至2022年7月,我国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9000多万套,帮助两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效改善。

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满足人民对住有所居的期待

“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人民安居的殷殷嘱托。
“安居才能留人”。一个城市,青年人有希望,城市才有未来。在大城市,买不起房、租不好房,是许多新市民、青年人面临的现实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保监会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督促地方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取得了重要进展,一套套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让怀揣热情与梦想的青年人在城市里扎下了根。
近两年,我国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务等政策支持力度,开工建设和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62万套(间),让700多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得以解决。“十四五”期间,全国将建设筹集87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帮助2600多万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
2019年,我国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加大了支持力度,给予资金补助。随着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焕发出新活力。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4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基本完成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把好事办好、真正使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

两亿多人的“住房之变”,背后是近十年来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和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
将廉租房和公租房进行整合,实现两者的并轨运行;在多座城市进行试点,探索共有产权住房;完善顶层设计,明确住房保障体系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近年来,住房保障体系中,租赁住房这条相对比较短的“腿”被逐渐补齐,保障性住房种类不断查漏补缺、与时俱进,让保障对象更精准、保障效率更高。

筑梦篇——生活巨变之衣食住行

★中国百年

从出门全靠腿到汽车成标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要把这件好事办好、真正使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就必须加强管理,在准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规范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
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并且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同时,不少地区组织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回头看”,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促进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到位、建设管理规范有序。
非凡十年,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直抵人心,扎实有效的举措落地有声。住房保障网越织越广、越织越密,众多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老百姓心中是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9.06 杨若男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铁路长度不足5厘米,没有一根香烟长;人均公路长度不到20厘米,还没普通人一只脚长……50年代,“一汽”生产出了第一辆大货车;60年代,自行车成家庭主要交通工具;70年代,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80年代,摩托车成为人们的新宠;90年代,公交车、私家车、的士慢慢占据城市重要通道。现如今,科技的进步为人们迎来了一个共享时代,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今天的我们,每个平常日子的每次普通出行,从73年前的目光看来,都在见证奇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从“骑着毛驴上北京”,到“坐上火车去拉萨”,再到3万公里高铁基本覆盖80%大城市、“复兴号”实现时速350公里“陆地飞行”、国产大飞机C919一飞冲天的历史跨越。

73年交通巨变,改写了神州大地的时空格局,也改写了人们对于距离的概念,更改写了国人的生活半径乃至人生轨迹。
7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力前行,创造了令世人赞叹的伟大奇迹。除了衣食住行,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变化。
73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到77岁,翻了一倍还多。73年来,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1952年,人均1小时创造GDP仅0.014元;2019年上半年,中国平均每人1小时创造GDP7.4元,增长了500多倍。
……
73年,一部亿万人民的奋斗史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人民携手并进,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奔跑!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林毓瑾]

筑梦篇——生活巨变之衣食住行

★中国梦

梦想一旦确定,就需要有坚忍不拔的定力,吃苦耐劳的毅力,攻坚克难的动力。梦想的灿烂的,但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却不乏曲折,这就需要我们做好追梦的心理准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经历风雨,是看不到灿烂的彩虹。在革命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追逐“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梦想过程中,抛头颅散热血,敢于牺牲挣得胜利;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代领导人在追逐“和平稳定,发展经济”的梦想历史进程中,顶住国际压力,埋头苦干,最终拿下大油田,攻克原子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梦想被点燃,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来,在应对国际贸易政策壁垒,贸易逆差的恶劣环境下,我们不断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政策制定,最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奋力追逐“全面小康、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面对自然灾害、国际争端等日益复杂的问题上,新一届领导人沉着稳定,不冒进、不退缩,切实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推动伟大“中国梦”早日实现。

追梦篇——二十大成就

追梦篇

四个大成就

“两弹” 中的一弹是原子弹, 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 6 月 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 年 4 月 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的” 两弹一星” ,是 20 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01

两弹一星

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6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大国的核讹诈。
1955年1月,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提出“台湾海峡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们有权使用原子弹。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泽东的回答是:“发展我们自己的原子弹” [6] 。
1956年2月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主持下,制订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57项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钱学森不仅担任了科学规划综合组组长,并与王弼、深远、任新民等人合作,完成规划纲要的第37项“喷气和火箭技术” 。
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原子弹、氢弹、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虽然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从此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
“两弹一星”是对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并没有明确具体指哪两颗弹和哪一颗星。
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江泽民在表彰“两弹一星”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提到: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在宇宙中唱响了东方红歌曲。

★中国百年

追梦篇——二十大成就

1971 年 10 月 25 日, 在联合国大会第 26 届会议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重回联合国, 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02

恢复联合国席位

发扬的精神
中国人民要学习“两弹一星”功臣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中国人民看到了高水平的技术跨越。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比美国、前苏联、法国所用的时间要短得多。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在许多方面跨越了传统的技术阶段。“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创造活力的产物。"两弹一星"精神表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21世纪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多“精神”及政治语汇中的一个,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环境下,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兴国政策的开端。
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开发出来的成果。而“两弹一星”精神象征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在社会主义之下集中力量从事科学开发研究,并创造“科技奇迹”的态度与过程,组合的元素则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科学精神”,并可以衍生至“科技创新”“知识经济”等领域。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人民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两弹一星”精神,当成政治语汇可以用在科技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等领域上,例如“用两弹一星精神开发信息产业”等

——这50年,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自强不息精神,在风云变幻中把握中国前进方向,书写了中国以及人类发展的壮阔史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经过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在中华大地上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这50年,中国人民始终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深知和平安宁的珍贵,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人民坚定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国人民致力于推动共同发展,从“坦赞铁路”到“一带一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断以中国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危难之际,中国积极同世界分享防控经验,向各国输送了大批抗疫物资、疫苗药品,深入开展病毒溯源科学合作,真诚为人类彻底战胜疫情而积极努力。
——这50年,中国人民始终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践行多边主义,中国同联合国合作日益深化。中国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和使命,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中国积极倡导以和平方式政治解决争端,派出5万多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已经成为第二大联合国会费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中国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带头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世界减贫贡献超过70%。中国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精神,坚持把人权普遍性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为中国人权进步和国际人权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百年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结束了葡萄牙在澳门 442 年的殖民统治。香港、 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大大推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03

港澳回归

追梦篇——二十大成就

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2022年5月24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平稳且呈下降趋势,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各项活动重新启动
2022年6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乘专列抵达香港,出席于7月1日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 

2022年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C919成功首飞 ,国产大型客机“零突破”

04

2017年05月,C919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让中国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没有谁比中国人民更懂,什么是众志成城。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17年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近半个世纪。

研制背景
(中国飞机史上)大飞机重大专项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是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 [38]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总部设在上海,是实施国家大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员工8300多人,确定了“一个总部,六大中心”的布局。设计研发中心承担了中国首次自主研制的C919客机、ARJ21新支线飞机的工程设计任务和技术抓总责任。 [38]
COMAC是C919的主制造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英文名称简写,“C”既是“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是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第一个字母,体现了大型客机是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期望。

★中国梦

圆梦篇——五大圆梦工程

圆梦篇

不论个人的梦想得以实现,还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最终都是人民的梦想实现,一个梦想、两个梦想、三个梦想,无数个梦想汇集成了伟大“中国梦”。“中国梦”的过程中,与我们每一个民众息息相关,只有我们从自身做起,做好身边的每一件看似平凡的事情,并且秉持着坚韧、不懈、勇于并敢于创新等的精神我们才能实现“我的梦”并进一步实现“中国梦”!
一座中国桥、一条中国路(公路、铁路)、一辆中国车、一座中国港、一个中国网,不仅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便利,也为中国的基础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带来更多的荣誉,作为国人深感自豪和荣幸!
五年过去,13多亿中国人民收到了这样一份答卷。

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 近十年来中国大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据统计, 纵观世界桥梁最长前 100 所大桥中, 大部分都由中国建造。其中已建成跨度超 400 米的斜拉桥、 悬索桥分别有 114 座、 109 座, 中国分别有 59 座、34 座;全球在建及拟建的主跨 400 米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为 49 座、 37 座, 中国分别占据 39 座、 29 座。其中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 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 被英国《卫报》 誉为” 新世界七大奇迹”。如今, 在世界桥梁界有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没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看欧美, 90 年代看日本, 21 世纪看中国。

五大圆梦工程

中国桥

01

★中国百年

圆梦篇——五大圆梦工程

2017 年 6 月 25 日” 复兴号” 下线, 这是中国第一列标准动车组。“复兴号” 涉及的高速动车组 254 项重要标准中, 中国标准占到了84%。2018 年底,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 2.9 万公里, 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 超过其他国家总和。2019 年, 计划确保投产高铁新线 3200 公里。高颜值、 高速度。高铁, 已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中国车

03

从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 1 万公里, 我们用了 12 年时间, 从 1 万公里到突破 2 万公里, 我国只用了 3 年时间。可以说仅仅 15 年, 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需要 40 多年才能完成的发展进程, 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高速公路里程 13.1 万公里世界第一, 2020 年将达 15 万公里;高铁里程 2.2 万公里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 4153 公里世界第一。

中国路

02

2018 年 12 月 10 日, 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港四期开港试运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而洋山港的集装箱吞吐星占到上海港 40%以上, 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点。与传统人工码头不同, 洋山四期码头是一座高科技新型码头, 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将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除了上海港, 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超级大港, 中国已经包揽了七席。一座座由中央企业参与建造的港口和巨轮, 正在搬运着整个世界,也在托举着中国梦由理想变为现实。

中国港

04

移动通信延续着每十年一代技术的发展规律,已历经1G、2G、3G、4G的发展。每一次代际跃迁,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1G到2G,实现了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的过渡,移动通信走进了千家万户;从2G到3G、4G,实现了语音业务到数据业务的转变,传输速率成百倍提升,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繁荣。5G将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行业各领域,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

中国网

05

★中国百年

圆梦篇——五大圆梦工程

此外,还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成功,大大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通水,山东博兴,一渠清水从1000多公里外的长江奔流而来,全力保障胶州和鲁北大地。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通水,北京团城湖明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的最末端。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水源一路北上,从中原大地到华北平原,充盈着沿线百姓的日常所需。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输送的水量,已经相当于从南到北搬运了770个西湖,让超过1亿人受益,减少地下水开采8亿立方米。北京地下水16年来首次出现回升。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的宏伟构想终于变成现实。

★ 西气东输天然气输送工程

西气东输二线已经全线投产,近2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网,覆盖全国17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4亿中国百姓用上了清洁能源。
穿越中国的能源大动脉,是全世界距离最长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圆梦工程铺展宏图。
它们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编织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向着这伟大的梦想
铿锵的中国脚步
自信、前行!
来源:央视财经

★中国梦

与梦同行——中国梦践行者

与梦同行

中国梦践行者

奋斗|梦想|青春|励志|榜样

王念法:为了废墟下的生命

在每一次地震发生后,废墟中不可避免地会压埋着一些亟待拯救的生命。这个时候,救援队员犹如生死两界的生命使者,他们要在死海般的废墟里搜寻每一点稍纵即逝的生的线索。中国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队员王念法,就是这样一个废墟中的生命使者。
王念法的老家在革命老区,在乡亲们眼里,党员是正直优秀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人,母亲就希望儿子也能成为那样的人。2001年,王念法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他被选入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为中国首批专业救援队员。来到这个岗位上,王念法才越来越明白,自己曾经在入党申请书上写的“吃苦在前,模范带头”意味着什么。
“生命至上,多救一个是一个”
2002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作为第一批队员,王念法一直奋战在救援第一线,先后参加了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舟曲、海地、巴基斯坦、印度等10多次国内外地震救援。
“生命至上,多救一个是一个”。在每一次救援行动中,任何一个废墟下的声音王念法都仔细留意,决不放过。他如生命使者为死亡边缘的被困者带来生的希望,以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营救出一个个宝贵的生命。仅在汶川地震中,王念法就亲手救出13个幸存者,并和队友们一起营救出49名幸存者。
“有人吗,能听到我说话吗?”每到一处废墟,王念法重复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在急难险重的攻坚任务面前,不论是钻废墟,还是爬高楼,第一个往上冲的一定是王念法。
汶川地震救援中,王念法曾在废墟下发现了女孩马小凤。由于有桌椅的保护,马小凤并没有受伤。但当时她身上的桌椅早已不堪重负,多待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王念法让其他队员在废墟外配合自己,他则将身体蜷缩在一面相对坚固的预制板下,用手一点一点将废墟清理出一个20厘米高的通道。由于无法完全钻到里面去,王念法便想到用梅花桩的方法来支撑废墟,他耐心地教女孩用输液导管来丈量废墟内的高度,请外面的队员帮着锯木头……就这样,几个小时过去。“当时余震不断,在那个狭小的通道里,我随时都可能和马小凤一起被埋在废墟里。”王念法回忆说:“但我知道,自己绝对不能慌,更不能怕,稳住才能救人。”最后,5个梅花桩被他一一立好,通道被打开,马小凤成功获救。

来源:央视网  2016-7-26 第155期 党员先锋

“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救援背囊放办公室,有任务抬脚就走
王念法的办公桌下总是放着一个救援背囊,只要执行任务,王念法抬脚就走。速度最快的一次,6点半来的通知,7点半王念法和队员们已经集合完毕,8点半队伍整装出现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
王念法曾经的队友说,王念法曾教他,“要有任务别打电话,就发条短信,只要一打电话,就放不下了。”一条短信也只有三个字:有任务。按完发送键后,他立刻关掉电源,把手机丢到行李里,再不打开。
王念法有记日记的习惯。如今,他珍藏了20多本整整齐齐的救援日志,里面仔仔细细记录着每一次救援任务的时间、地点、方案、救援过程,密密麻麻地画着各种图表、小人和废墟图形、破拆路径。王念法说,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帮助他救出更多生命,也能让他更好地思考灾害,面对死亡。
“生死一样都是人,逝者也有尊严”
地震救援这一高风险的职业对人有着极高的要求,体能是基础,技术是保障,但最关键的,是勇气。每一处地震现场,到处是断石瓦砾横飞、燃气管线裸露的险情,在余震不断的威胁下,随时有着被掩埋、被炸伤的危险,而在搜救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遇难者尸体,更是持续挑战着援助者的心理防线。
“生死一样都是人,逝者也有尊严。”王念法从不在救援现场换衣服、刮胡子,直到救援结束后才做这些。这是他保存记忆,告慰亡灵的方式。
2011年,在赴新西兰救援行动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分配到的任务是在新西兰国王教育学院实施救援。这座大楼属于垂直坍塌,里面的受困者根本没有任何生存空间,其中掩埋着许多中国留学生。“我们就是希望能完完整整找到遇难者的尸体,但无奈天不遂人愿。”王念法说,大楼坍塌后,随即因瓦斯爆炸引发大火,把很多受困者直接烧成了骨灰。在这种困境下,王念法没有放弃,他带领队员清除废墟,像考古专家一样,用筛子把混杂在砖块中的骨灰一点一点地筛出来,整整齐齐放在袋子里,交给守候在废墟前的亲人……
1980年出生的王念法,却已经两鬓花白。他说,他现在只想和同事将救援事业持之以恒地干到生命的终点。地震虽然无情,但只要党和国家召唤他,人民需要他,他就会义无反顾地冲到最前线。

★中国百年

与梦同行——中国梦践行者

央视网消息:在新时代青年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岗位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点点微光,汇聚力量,温暖人心。

来源: 央视网

坚守志愿者阵地的这群90后
在战“疫”一线书写最美好的青春

“只要疫情没有结束,我们都要坚持下去”
“来,大家手机放一放,我们加快速度往前走了。”在南京南站,殷学强和志愿者们正在为旅客测量体温。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全面向好,人们的出行安排也慢慢开始恢复正常。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南京南站也将具有体温检测功能的出站口数量,从四个增加到了六个。这天下午出现了一点小状况,东二和西二出站口的测温点供电出现了问题,车站的志愿者们需要将这边的旅客引导至其他的四个出口。
1995年出生的殷学强本职工作是南京一家培训机构的老师。今年1月27日,在河南老家过年的小殷看到了南京团市委发出的疫情防控动员令,就不假思索地订购了返程车票。2月1日,小殷正式开始他在南京南站的防疫工作。这里的志愿者们分为早晚2个班次,每班工作6个小时,人手紧张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直接做满一整天12小时。
随着复工复产的全面启动,志愿者们也需要回到原本的工作岗位上,但是看到很多特殊场所的志愿者需求依然很大,小殷他们便开始更加严格的规划自己的时间。很多志愿者在下班之后还要赶到服务点工作几小时后才回家休息。
“从3月中旬以后我们已经手头上开始陆陆续续有一些工作了,我会在把我手头上工作处理好的情况下合理把握时间,开始我们的志愿服务。”殷学强说。

“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中国百年

与梦同行——中国梦践行者

“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来源: 鹿鸣新闻

宁愿你们不曾成为英雄|感动中国

青春刚刚登场,话语犹在耳旁,孩子即将出生,父母淹没于泪水,青山忠诚的卫士,危难的永恒对手,投身一场大火,长眠在木里河两岸。你们没有走远,看那凉山上的秋叶,今年红得分外惹眼。

大火蔓过山岭,一声哨响后,他们急匆匆奔赴火场。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次出警,却成了永别。剩下的,只是一碗未吃的盒饭,一段未及告别的情感,以及漫无边际的伤痛和追思……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突发森林火灾。那场大火,把天空都染成了红色,所到之处化作一片焦土。在这汹涌的火势下,689名救火人员迅速展开扑救工作。
2019年3月31日下午,救火过程中风力风向突变,引发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名地方扑火人员壮烈牺牲。在这31名牺牲的英雄中,有4个70后,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
31条鲜活的生命,凝成31个永恒的英雄。看他们的朋友圈,听他们的故事,他们不过是一个个普通人。但是他们就像一道坚固的屏障,将黑暗挡在了我们身前,哪怕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上,也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英雄大抵如此,看似平凡,但是每每想到他们,都会觉得他们身上自带万丈光芒,可以驱散一切的黑暗。
不曾去想过在他们身后是无数个普通家庭,有爸爸、妈妈、妻子、儿女,有许许多多对未来的期许,身上也还肩负着一个家的责任。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也没有超能力,只是他们心中有着一种特殊的勇气、使命和担当。

与国同梦
我们都是追梦人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批人、一代人的力量是无限的,每个人能自觉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之中,就可以凝聚13亿人民的力量形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气势。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一些苦日子,骨子里传承了老一辈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在工作中又不乏年轻人的活力和中年人的稳重。因此,更需要我们对中国梦有清醒的认识和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梦的实现不是靠一代人就能完成的,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我们这一辈人应当不辱使命,承接改革开放的接力棒,尽己所能为、以主人翁的态度奋力拼搏去实现中国梦。

戏台成,工程就,带着先辈们的浪漫幻想,中国人的伟大工程不仅从陆地延伸至海洋,更迈向无尽星辰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