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廉洁故事汇

其他分类其他2024-12-26
16

为/官/以/廉/为/先/ 从/政/以/勤/为/本

廉洁自律小故事
反腐倡廉大道理

刘宠,字祖荣,东汉时期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为西汉齐悼惠王刘肥的后裔。他年轻时随父亲学习,精通经学,因此被举荐为孝廉,并出任东平县令。后来,他因政绩卓著,被朝廷调任为会稽太守。

一钱太守
刘宠

刘宠在会稽太守任上,表现出色,他删除扰民措施,废除苛捐杂税,并监察非法活动,使得会稽郡中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他的清廉和公正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在他升职入京时,会稽郡的百姓纷纷前来送行,其中有多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每人捧着百钱,想要送给刘宠以表达感激之情。刘宠深受感动,但坚决不接受这些钱财。在老人们的一再坚持下,刘宠盛情难却,只好从每人的手中挑了一枚铜钱收下,作为纪念。

刘宠的清廉行为被后人广为传颂,他因此被称为“一钱太守”。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清廉和公正,把投钱的地段改名为“钱清”,把这段江称为“钱清江”,并在当地建祠纪念,人称“一钱太守庙”。同时,人们还在临江建了一亭,取名“清水亭”,当地人也称它为“选钱亭”或“一钱亭”。
清乾隆帝南巡经过钱清时,还曾感叹刘宠的清廉,并当场挥笔题了一首七绝:“循吏当年齐国刘,大钱留一话千秋。而今若问亲民者,定道一钱不敢留。”

廉洁故事汇

刘宠作为东汉时期的清官典范,他的清廉和公正不仅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尊敬,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为官者应该清正廉洁、不贪不占、为民办事、公正无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廉洁故事汇

廉洁故事汇

杨震拒金

东汉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号“关西孔子”。他五十岁始入仕,曾任荆州刺史、司徒、太尉等职。他正直敢言,屡次劾奏朝中奸臣。后因被诬陷,愤而饮鸩自杀,享年七十余岁,其一生清廉正直,为后世所敬仰。

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杨震的官员,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清廉的作风闻名于世。一次,杨震在前往新任职务的途中,恰好经过昌邑这个地方。昌邑的县令,名叫王密,得知杨震路过,便特意前来拜访。
王密不仅是为了表达敬意而来,他还怀揣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准备了十斤黄金,打算赠送给杨震。在古代,黄金是极为珍贵的财物,这样的礼物无疑是对杨震地位和品德的一种高度认可,但同时也是一种试探和诱惑。 
面对王密的赠金,杨震并未露出丝毫贪婪之色,反而严肃地对王密说:“老朋友啊,我了解你,但你却似乎并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杨震的话中充满了责备和失望,他希望王密能够明白他的心意。然而,王密似乎并没有立刻领悟到杨震的言外之意,他以为杨震是在客气或者推辞,于是说:“现在天色已晚,周围又没有人看到,你收下这黄金又有谁知道呢?”王密的话里透露出一种侥幸心理,他认为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杨震可以收下这份厚礼。但杨震听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他义正言辞地对王密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这句话掷地有声,表达了杨震对于道德和廉洁的坚守。他深知,即使无人知晓,但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准则却是无法欺骗的。王密听完杨震的话后,终于明白了他的心意和立场。他深感惭愧,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地卑劣和可笑。于是,他默默地收起了黄金,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杨震的住处。 

杨震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清廉的作风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和正义,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后世官员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廉洁故事汇

廉洁故事汇

羊续在南阳郡太守任上,廉洁自守,生活俭朴。
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风气庸俗、奢侈,官府请客送礼、托门子办事的现象很严重。羊续决心从自身做起,扭转这种坏风气。
南阳府丞看到羊续生活清苦,便给他送去一些活鱼。羊续知道他是好意,但并未将鱼送进厨房,而是悬挂在住所的前庭处,让鱼风干,以此作为警示。
过了一些日子,府丞又送来几条更大的鱼。羊续便拿出上次他送的已经风干的鱼让他看,明确表示不会再收受他作为礼物所献的鱼。

羊续的“悬鱼”行为传开后,南阳郡的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此事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再无人敢给羊续送礼了。
羊续以他的清廉正直和高尚品德,成为了后世官员们学习的楷模。他的“悬鱼”故事也流传千古,成为了廉洁自律的代名词。

悬鱼太守
羊续

羊续,字兴祖,兖州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市)人,是东汉时期的大臣,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廉吏。他历任庐江、南阳两郡太守多年,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深受百姓爱戴。

廉洁故事汇

廉洁故事汇

以廉为宝
子罕

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位杰出大臣,他的贤明、正直和廉洁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坚守原则、廉洁自律。

有个人在耕地或经商时得到了一块宝玉,认为价值连城,便将其献给宋国的大夫子罕。
子罕不肯接受这块宝玉,对献玉的人说:“你把玉作为珍宝,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玉,我们就失去了各自的珍宝。不如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献玉的人进一步解释说,这块宝玉已经经过玉匠鉴定,确实是真宝,所以才敢献给子罕。但子罕仍然坚持不接受,并再次重申了自己以不贪为宝的立场。 
有人担心自己因怀揣宝玉而遭遇不测,请求子罕收下宝玉以保全性命。子罕于是将此人安置在自己的乡里,并请玉匠雕琢玉石,卖出去让他富有后才让他返回故里。

子罕以不贪财为宝,展现了其廉洁自律的高尚品质。他深知贪欲是腐败的根源,因此坚决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
子罕在面对宝玉的诱惑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金钱所动。这种坚守原则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为民着想:子罕作为国相,深知自己的责任是造福百姓、维护国家稳定。他拒绝接受宝玉,也是为了避免给百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困扰。
子罕“以廉为宝”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了廉洁自律的代名词。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官员和百姓,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和考验时,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做到廉洁自律、清正廉洁。

廉洁故事汇

廉洁故事汇

克己奉公
晏婴

晏婴的清廉与节俭,确实为后世树立了克己奉公的典范。他身为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不仅才华横溢,更以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尽管他身居高位,拥有显赫的权势,但晏婴却从不追求奢华的生活。他选择居住在低矮潮湿的房子里,每餐的饮食也极为简朴,从不铺张浪费。他的妻妾也从不穿戴绸缎锦帛等华丽服饰,而是过着朴素的生活。 
晏婴的节俭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体现在他对国家、对百姓的深厚感情上。他深知百姓的疾苦,因此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廉,不贪不腐,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当齐景公送他一辆由几匹良马驾的好车时,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这份厚礼,表示要节衣缩食,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国家和百姓的发展上。

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位杰出大臣,他的贤明、正直和廉洁,不仅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和赞誉,更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保持清廉节俭的作风,时刻关心百姓的疾苦,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坚守原则、廉洁自律。

廉洁故事汇

廉洁故事汇

两袖清风于谦

于谦作为明朝的名臣,其清廉之名流传千古。他不仅在朝廷中担任要职,更以高尚的品德和廉洁的作风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在巡察河南期间,于谦严格自律,拒绝了当地人们赠送的土特产。这些绢帕、蘑菇、线香等物品,原本是供百姓日常使用的,但一旦被用作行贿之物,便失去了它们原本的价值,反而成为了社会的祸害。于谦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坚决不接受这些礼物,以保持自己的清廉本色。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和态度,于谦还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清廉的坚守,更体现了他对百姓的深厚感情。他希望自己能够像清风一样,两袖空空,不带任何私心杂念地回到朝廷,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于谦的这种清廉作风和高尚品德,不仅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和赞誉,更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保持清廉自律的作风,时刻关心百姓的疾苦,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于谦的这种精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私利所动,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廉洁故事汇

廉洁故事汇

轨,隋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官员,以其清廉若水的品质而名垂青史。在担任齐州别驾期间,他不仅公正无私,而且以身作则,树立了官员廉洁自律的典范。
在那个桑葚成熟的季节,赵轨家的院子里落满了又大又红的桑葚。这些果实本是大自然的馈赠,但赵轨却认为它们不属于自己,而是邻居们的财产。于是,他吩咐家人将这些桑葚一一捡起,并亲自送还给邻居。这一行为虽小,却彰显了他对物权的尊重和对清廉的坚守。他告诫儿子:“我并不是要以此来求取名誉,只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享用了心里也会不安。”这句话不仅是对儿子的教诲,更是对后世官员的警醒。 
赵轨的清廉品质在齐州百姓中广为流传,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当他离任时,百姓们自发地为他送行,没有华丽的酒宴,没有贵重的礼物,只有一杯杯清澈的清水。这清水象征着赵轨清廉如水的品质,也表达了百姓们对他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清廉若水
赵轨

隋朝时期的赵轨,河南洛阳人,曾任齐州别驾,是一位以清廉著称的官员。他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不倦,行为检点。在北周时期,赵轨因守贫刻苦而知名,后得到蔡王宇文兑的赏识,被引荐为记室,并升任为卫州治中。隋朝建立后,赵轨被隋文帝任命为齐州别驾。他为官清廉,不贪不腐,深受百姓爱戴。赵轨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了官员们学习的楷模。他的清廉品质和高尚情操,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赵轨的事迹启示我们,清廉是官员最基本的品质之一。一个清廉的官员,不仅会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更会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赵轨的这种精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廉洁的作风,不为私利所动,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当今社会,清廉仍然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和坚守的价值观,它不仅能够让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更能够为社会营造一个公正、廉洁、和谐的环境。

廉洁故事汇

廉洁故事汇

故事梗概:汉朝人贾逵,天性贤良,为人方正。他每次到野外去,都要用马鞭打着泉水,让马儿饮水,饮完后还要投一枚钱到水里,表示对泉水的尊重。人们感到奇怪,问他这是什么缘故,贾逵说:“我喝水只不过是满足生命的需要,我为什么要白白地享用这泉水呢?所以我要投钱在泉水里。”
廉洁寓意:这个故事表现了廉洁不贪、不白用公物的精神。

更多廉洁
成语故事

故事梗概: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胡广传》:“胡广位至三公,而临履清约,为天下所敬。尝有故人遗其生瓜,受之,即剖半以奉母。道遇渴者,因以瓜与之,分甘以济。时人方之于李膺,谓‘李下无蹊径,胡家有廉泉’,言其清也。”
廉洁寓意:比喻为官清廉,不贪不占,如同廉泉之水,清澈透明。

故事梗概: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胡广传》:“胡广位至三公,而临履清约,为天下所敬。尝有故人遗其生瓜,受之,即剖半以奉母。道遇渴者,因以瓜与之,分甘以济。时人方之于李膺,谓‘李下无蹊径,胡家有廉泉’,言其清也。”
廉洁寓意:比喻为官清廉,不贪不占,如同廉泉之水,清澈透明。

故事梗概:故事讲述的是在古代,有一面神奇的镜子,它不仅正反两面都能清晰地照出人的影像,而且能够洞察人的内心,照出人的五脏六腑及心术是否正直。这面镜子最初被秦始皇所得,他常用此镜来甄别身边的人,确保其忠诚与正直。后来,这面镜子的故事被引申为官员应如明镜般公正无私,明察是非,为百姓伸张正义。
在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这面镜子被赋予了更加具体的形象。书中描述包公小时候曾得到一面能照出世间魑魅魍魉之人的宝镜,这就是后来的开封府三宝之一的阴阳镜。包公凭这块宝镜,夜断阴,日断阳,明察秋毫,查清了无数疑案,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包公临死时,怕后任贪赃枉法、残害良民,就命人把宝镜悄悄悬挂在开封府的正堂之上。 
后来,有个叫钱如命的家伙,花了大价钱买了个开封知府的官职,打算借此发财。他一上任,就遇到一起争家产的官司。他本想从中牟利,但在升堂审案时,却看到大堂之上悬挂的明镜中映出了他收受贿赂的情景。他顿时吓得胆战心惊,最终因无法承受心理压力而丧命。此后,各个衙门的大堂上都高挂“明镜高悬”的牌匾,以示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廉洁寓意:“明镜高悬”的故事寓意深远,它提醒官员们要像明镜一样公正无私,明察秋毫,执法严明,为百姓伸张正义。同时,它也告诫人们要保持正直与公正,勇于揭露和抵制一切不公与腐败行为。在现代社会,“明镜高悬”依然具有深远的寓意和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评价官员品德与行为的重要标准,也是社会公正与法治精神的象征。

廉洁自律小故事
反腐倡廉大道理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