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城市传播与治理研究动态 22年9月刊

研究动态

城市传播与治理

总17期

2022年9月刊

09

慎待“元宇宙”反提“全真互联” 服务真实场景是最终目标
沉浸式视频:迈向未来视听的重要一步
广州台:“一山一港”开拓文化产业新赛道
江苏:12个2022年度省智慧广电示范项目
山东:“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宣传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
陕西西安:培育“三都四城”城市品牌!西安力争到2024年旅游
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
北京朝阳: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全力打造“五城”品牌
重庆巫溪:城市品牌和文旅动漫IP形象“灵兮”亮相
上海:“把脉”基层治理,“六大工程”为基层赋权减负增能
杭州余杭:数字化破解超大型社区治理难题
杭州瑶琳:念好“共富经” 绘就乡村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杭州建德:返乡技能人才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盛大开启,打造文化盛宴
北京市文化融合发展项目合作推介会举办
“故宫以东”将打造东城元宇宙
国家文创实验区:培育壮大文化新业态 打造全国数字文化产业
重要承载区
如何让社区参与到区域品牌中来
协作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旅游业的巨大挑战

目录
CONTENTS

01
03
05
07
11
12
13
15
16
19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前沿视点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城市治理发展动态

北京城市文化

国际城市文化建设动态

慎待“元宇宙”反提“全真互联”
服务真实场景是最终目标

腾讯内部对“元宇宙”的虚拟世界概念仍较为谨慎和务实,更愿意以“全真互联”去服务真实场景。看似都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打通,但在腾讯看来,相比于“元宇宙”概念的模糊,“全真互联”的技术路径更加清晰。对现在比较热的“元宇宙”概念,腾讯更多的是从“数实融合”的角度来看,而不是纯虚拟的,比较关注“全真互联”的概念。腾讯更注重实体层面,响应国家推动数实融合发展的方向,将以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生态优势,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2022年9月26日下午,腾讯联合埃森哲发布《全真互联白皮书》,首次解读并呈现“全真互联”的技术体系和应用场景。“全真互联”是通过多种终端和形式,实现对真实世界全面感知、连接、交互的一系列技术集合与数实融合创新模式。下文是结合“德外5号”及“每日经济新闻”发布的相关内容所作的整理。

“全真互联”并非“元宇宙”

汤道生:关于全真互联的认知和思考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在白皮书发布会上分享了观察和思考:
首先,通过多种终端与技术,实现全面沉浸式的感知,是全真互联的主要特征。全真互联要实现沉浸交互、实时孪生,需要多种终端与技术作为支撑。其中,视频是最容易理解和感知的形式,因此音视频是实现全真互联的核心技术。除此之外,传感器、数字孪生等能力也不可或缺。比如在交通场景,原来使用大量摄像头来追求全真。如果遇到下雨、雾霾等极端天气,摄像头提供的信息就不够全面。借助毫米波雷达,可以得到更多维的反馈,方便在更全真的界面中准确决策。
其次,不仅仅是连接,通过双向交互实现可操作、可执行,是全真互联的核心价值。过去的“互联”主要是“联”,包括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人与空间的连接,人与场景的连接,但全真互联在“联”的基础上,还强调“真”的体验,通过如亲临其境的交互方式去感知,去操作,在远程也能达成结果。

01              前沿视点

前沿视点

02

“全真互联”作为一种更为升级化和理想化的状态,目前仍面临软硬件和技术限制、商业模型打造、企业转型意愿等难题。
从音视频技术的角度,目前算力、带宽和时延的限制会影响到各个行业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实现云计算和实时交互的条件。商业模式上,当一个技术要实现普惠或者更大规模的应用,那么如何把这些技术的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当一个产业要构建一个“全真互联”的虚拟世界时,商业模式如何形成闭环?当它投入这些资源之后,怎么能够通过商业逻辑,获得一个相对令人满意的投入产出比和相对可观的回报?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做实践和探索。产业端协同配合上,目前“全真互联”是医疗行业、公用事业这些行业先行,还需要更多企业和行业来积极拥抱这一理念,企业需要先转变自己的想法,愿意去在某一些场景上去应用,实现价值,然后再投入,再去创造新的场景,持续地去做。

数实融合是主战场,仍待突破瓶颈

最后,服务真实场景、解决实际问题,让真实世界更美好,是全真互联的最终目标。基于沉浸式的体验与可操作的交互,“全真互联”最终要解决真实场景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各行各业的各类场景中都看到了这样的需求,凡是目前需要物理空间承载的场景,都有全真互联的机会。不管是核电站、海上风电场、钢铁工厂这样具有危险性的作业场景,还是医疗、教育、文旅这样需要进一步降本增效、改善体验的行业,全真互联都能帮助解决真实问题,释放额外的价值。可以说,数实融合是全真互联的主战场。

沉浸式视频:
迈向未来视听的重要一步

沉浸式视频是5G高新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沉浸式视频已在大型演出、体育赛事、综艺节目、科普教育、展览展示、文旅文娱、虚拟拍摄、媒体城市等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在沉浸式超高清内容采集制作、音视频编解码、传输分发、多样化呈现终端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沉浸式视频作为一个产业,包含内容、硬件、软件、平台等组成部分。沉浸式视频关键技术包括:全景视频拍摄、视频图像缝合、三维图像映射、计算机图像制作、三维声等技术。这些视听技术不仅在技术应用和产业推进上,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构上呈现新的图景。关于技术应用,关于产业推进,关于经济发展,关于社会建构,原本梯次推进的阶段,而今已经叠加在一起,成为气象磅礴的新视听生态。
当然,沉浸式视频行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难关。如沉浸式视频具有超高画质、超大视角、超强沉浸感的特点,对观看距离、屏幕样式、清晰度和色彩还原都有特殊要求。同时,沉浸式视频需要多机位精准同步、多路超高码率信号图像处理与传输、精细的制作工艺、强大的计算能力作支撑。此外,沉浸式视频需要更多的创新应用场景。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苏川对沉浸式视频行业积极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边实践边推进,找准业务方向后,就要聚集各方优势力量,共同打造孵化新业务;二是加快业务顶层设计,要让产业链上的企业,知道沉浸式视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持,需要什么样技术指标参数的产品支持;三是加强标准化模块化进程,在起步的时候,就要考虑以后的互通性、通用性问题,对于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业态,标准化后将更有利于快速推广。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沉浸式视频峰会作为服贸会视听板块主论坛召开。会上,来自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高校、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的顶尖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共同探讨沉浸式视频赋能数字经济新格局,推动大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系对“中广电设计研究院”在9月7日发布的峰会内容进行的整理。

前沿视点

03

前沿视点

04

沉浸式视频峰会上,嘉宾们各抒己见,分享了精彩的观点。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音视频所所长周耀平分享了沉浸式视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的思考,提出“技术搭台、内容唱戏、企业参与、百姓享受”四大产业化要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王之纲分享了沉浸式视频在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上的应用,提出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要避免“炫技”,而要追求更高层次、精神层面的沉浸。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副主任孙略提出数字资产的制作能力将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并探索了一种沉浸式内容的程序化创建方法。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导演宋宇莹分享了沉浸式科学影像的制作流程,特别是天文馆在夜间实拍全景天象的探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原副院长张歌东提出了媒体城市的概念,认为沉浸影像将极大地拓展城市形象的影像传播范围、深度、意蕴,创造更有品位的“城市文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师曲国军以诗词大会的舞美、灯光和视频设计为例,分享了沉浸式视频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浪潮集团副总裁孙业志介绍了沉浸式视频在商业街区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游、历史可穿越”的畅想。

广东:“人民党建云”智慧党建平台
将亮相“粤有数”交流会

近日,从2022“粤有数”新技术治理交流会LOGO发布暨“元宇宙与智慧文旅”专家座谈会上获悉,“粤有数”18个优秀案例将亮相7月15日举行的“粤有数”交流会。其中,“人民党建云”智慧党建平台作为新技术治理最佳案例将分享党建引领与新技术新应用的优秀经验。
据了解,“粤有数”系列活动由中国体改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中山大学MPA校友会数字化专委会联合发起,案例征集开始于2021年10月,在100多个候选案例中经线上评审、实地调研、打分复核等流程,18个优秀案例脱颖而出,活动得到了各界、各部门的广泛支持。
“人民党建云”是由人民网自主开发运营的、国内最早的专业化智慧党建平台,始终为党中央党建工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供优质党建服务。2021年10月,“人民党建云”2.0版本改版上线,定位于人民网党建服务频道,成为集“权威党建资讯汇聚、党建创新工作展示、智慧党建解决方案打造”于一体的国内首个全场景、SaaS化党建云平台。
“人民党建云”智慧党建平台具备权威大数据、多功能一体化系统集成、党务工作标准化科学化、灵活的线上线下和党务业务“互联互通”等特点,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指尖上的党建”。激发基层党建积极性,提升党建价值,促进持续不断的党建创新,使百年大党永葆青春。
“粤有数”18个优秀案例涵盖在党建引领与新技术新应用、数字政府与治理现代化、数字三农与乡村振兴、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舆情引导网络问政与数字社会建设等5个领域优秀经验,旨在通过新技术治理的先进案例,推动公共治理的现代化,助力造福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2022.6.27)

02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建设目标瞄准大湾区发展、媒体融合发展、“智慧广电”工程等战略部署,以内容生产为核心,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在超高清视频领域应用为抓手,到2025年,全面建成国家级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
园区为广东省超高清视频显示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重点建设项目,定位于打造全球超高清视频内容生产和演示展示中心。园区核心产业包括超高清产业、广电视听产业、广告产业等文化产业。目前,园区依托广州台载体空间,以花果山园区为核心起步区,积极践行“超高清·出新出彩”;以广州国际媒体港为产业示范区,积极构建“文化+科技”的新型主流媒体生态圈。园区着重发展超高清技术与应用,并把超高清技术广泛应用至广播电视、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多元领域,形成从视频采集、制作、传播、呈现到应用的全产业链。
园区立足超高清产业布局,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创新抓手,形成涵盖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新媒体、网络传输、演艺代理等多领域在内的全业态布局。目前,基地引进中广电广州网络、腾讯科技、科大讯飞、原象科技、雷曼光电等一批超高清视频和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及产业基金等。

在“科技+医疗”上,园区持续建设4K/8K超高清+智慧医疗板块,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赋能“智慧医政+智慧医院+智慧医学”产品服务体系,实现智慧医疗和智慧广电的产业协同。(国家广电智库,2022.9.7)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06

江苏:12个2022年度
省智慧广电示范项目

沭阳县堰下村位于虞姬故里颜集镇东部,花木种植是堰下村的支柱产业。江苏有线结合堰下电商发展的优势,建设了“4.0数智版”,开启一户一码,住户和淘宝商铺均有专属二维码;手机端、电视端两端交互联动,村民足不出户,知晓村务时事;打造具有数字指挥中心、数字便民中心、村史展览中心、创客孵化中心的综合体,提升各类智慧服务水平。

近日,由省广电局、省工信厅联合举办的2022年度江苏省智慧广电示范项目评选活动结束,最终7个平台类项目和5个应用类项目入选,涵盖智慧广电乡村工程电视门户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产业振兴等多个领域。

堰下村数字乡村融合云平台

宜兴市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宜兴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始终紧密依靠市委市政府,探索“我为政府办实事,政府为我作保障”的建设模式。江苏有线宜兴分公司坚持打造强有力的服务运营体系,全方位加强服务保障。在加强信息化项目服务运营保障的同时,尤其注重智慧广电内容服务运营工作,坚持打造平台特色化内容,保持智慧广电强劲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智慧广电乡村工程的建设中,宜兴分公司始终坚持围绕基层,解决现实需求。打造镇级网格大联动系统,创建文明城市智慧创建平台,建设智慧水务、平安乡村等智慧化项目,宜兴智慧广电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07

溧阳广电网络公司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为目标,打造了溧阳宁南生态创新城“一镇一品”平台。平台围绕“2+1”特色模式打造,“2”指以电视端(HFC、FTTH,4K超高清互动有线网络电视端)和移动端(移动互联网)两大终端网络承载,解决镇平台的传播途径和覆盖范围问题;“1”指“1号溧直播”特色服务模式,解决上兴镇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和品牌振兴需求。

溧阳宁南生态创新城“一镇一品”平台

金湖县“水韵湖城”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江苏有线金湖分公司充分发挥“党媒政网民屏”的舆论宣传优势,围绕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要求,完善“云网端”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大脑联动指挥中心,为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打牢数字底座、提供项目支撑,进一步加强基础网络建设,以“234N”为体系架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AI、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县委县政府打造“长三角智造金谷现代化水韵湖城”发展定位,量身定制“水韵湖城”县镇村三级区域电视门户,重点提炼、彰显、分享“一镇一品”,深挖乡村特色资源,试点搭建村级平台。

昆山市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昆山市智慧广电乡村工程项目,充分依托覆盖全市的广电网络建设优势,以电视大屏终端为主传播渠道,以乡镇(街道)基层政府、人民群众及社会机构为主服务对象,参与乡村建设,巩固基层宣传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涉农信息、基层治理和产业支撑等服务。在惠农便民文化服务、基层治理、乡村产业振兴上,整合各类资源,为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党建等提供多渠道宣传,获得了政府机关及群众的肯定与好评,实现智慧广电服务乡村的新方式。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08

张家港市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始于2015年开始实施的有线智慧镇(社区)建设。至2020年底,张家港市实现有线智慧镇(社区)全覆盖,初步具备了开展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的环境。根据基层政府部门的履责需求,通过“互联网+监控+广播+N”模式,构建不同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助力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实现多个条线部门治理能力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

张家港市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如皋市“智慧九华”融合管理服务平台

如皋市“智慧九华”融合管理服务平台是由江苏有线如皋分公司与九华镇联合打造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平台围绕“地方党委宣传新窗口、基层治理创新新工具、服务百姓生活新载体”的目标定位,实现功能融合、平台融合、资源融合、治理融合,突出宣传服务、智慧河长、智慧城管、智慧环卫、群众参与五大特色功能,赋能九华乡村治理,助力九华乡村振兴。

白马湖旅游度假区智慧景区

白马湖旅游景区项目建设核心是“建设智慧白马湖”和“智慧旅游”两个板块内容,其中重点是建立白马湖度假区智能调度指挥中心。总体架构按照“因地制宜、高效实用”的原则设计。根据对白马湖度假区信息化现状的调研分析,同时立足度假区未来的建设和发展,系统规划了数据中心、三维可视化平台、综管平台、工程管理四大功能版面。每个板块可根据阶段数据情况设计不同功能板块,各板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的智能调度指挥中心系统。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09

“视·听”党史学习教育融媒平台平台由“线上平台+线下阵地+VR云展”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建设地方性“视·听”百年苏州党史融媒电台,推出了“光辉的历程·苏州篇章”VR电视云展,打造了苏州首家建在地铁站里的全数字化、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实境学习“快空间”,联合建设了15个“红色公交站台”和700多个“红色公交学习点”等,平台内容通过有线电视、喜马拉雅、视界观APP、引力播APP、苏e行APP、地铁移动电视、城市公交站台、线下红色学习站等泛媒体渠道融合传播。

苏州数字化“视·听”党史学习教育融媒平台

吴江“治惠东联村”数字乡村应用建设

吴江汾湖东联村“乡村治惠馆”是江苏有线吴江分公司依托“智慧广电”平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多系统集成技术于一体,大力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智慧化而打造。加快推进这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实现“社会治理”“点上治理”向“全域治理”转变。“治惠东联信息化平台”,包含三大核心系统:全面感知中心、事件调度中心、数据资源中心。通过智慧赋能乡村治理,让村庄管理更高效,治理更创新,不断助力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各领域发展。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0

项目基于智能传感器、远程控制等物联网核心技术开发,是集土壤、水质、气象及病虫害参数在线采集、预警信息发布、决策支持、一体化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物联网系统。通过手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种植环境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及环境预警信息,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控制设备,实现作物的科学种植与管理,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增产增收的目标。

无锡东港镇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工程

靖江数字农业物联网应用及优质粮食溯源平台

江苏有线靖江分公司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打造的靖江数字农业物联网应用及溯源平台,实现了对粮食生产的全过程信息采集与展示,建立了靖江好粮油产品实时查询系统,实现产品可溯源。在二维码上记录农产品产地、种植户名、品种、特性等信息,让农产品都有完整的“生产管理档案”。同时平台可根据地区、气候、作物品种、产量水平等,结合农业决策系统,设计制定适宜的生产计划。(江苏省广播电视局,2022.9.26)

山东:“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
宣传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

9月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宣传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干杰出席活动并致辞。
慎海雄强调,总台与山东联合打造“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是双方助力打造中国自主品牌的创新实践,将为新时代中国品牌建设的有益探索。总台将发挥引领优势,综合运用“5G+4K/8K+AI”创新成果,充分挖掘山东丰厚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生动讲好山东故事,推动山东品牌走向国际。李干杰表示,山东将持续加强“好品山东”建设,以品牌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品牌系统化塑造更多产业、区域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以品牌国际化助力更多“好品”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彭健明介绍了“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的品牌传播情况。他表示,今年,总台与山东等合作力度再次升级,依托总台全媒体资源,为“好品山东”定制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共振的融合传播服务,提升了“好品山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活动现场,周乃翔等推介了“好品山东”特色产品。“烟台苹果”连续13年蝉联我国果业第一品牌;以潍坊核雕为代表的雕刻工艺等产品构成了“山东手造”品牌体系。“国信1号”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国网公司5G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在环境复杂的变电站里能实现自主巡检。泰山体育碳纤维运动自行车是山东新材料开发应用的代表。一批“好品山东”智能科创产品也在活动上一一亮相。中车四方高速磁浮列车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600公里。潍柴动力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柴油机可实现油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0%。歌尔AR智能眼镜将导航、环境信息或三维虚拟效果等与真实环境融合到一起。威高手术机器人能够让远程手术操作更精细、准确。推介活动上,海尔集团、鲁花集团等12家企业被授予第一批“好品山东”企业形象标识授权证书。 (2022.9.8,央视新闻)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1

陕西西安:培育“三都四城”城市品牌!

9月7日,西安举办“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三年行动”新闻发布会,会上表示,未来两年,西安将加快培育“三都四城”城市品牌。

实现五个方面大跨越,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简称《方案》)主要包括创建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个部分。
创建目标方面,主要有2项目标,培育“三都四城”城市品牌和推动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三都四城”为加快建设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之都”、引领潮流风尚的“时尚购物之都”、传古承今的“国际美食之都”,逐步建成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旅游名城”“国际教育名城”“国际会展名城”和“世界赛事名城”。力争到2024年,西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00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品牌首店、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数量保持西部前列,成为高端品牌西北首发地、国潮品牌西部策源地、文创品牌全国集聚地。实现“消费贡献度、城市首位度、时尚引领度、业态创新度、经济外向度”五个方面大跨越,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重点实施“3+4+10+3”工程,打造“探源中华文明根脉”线路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2

对照创建目标,《方案》中还提出了八大重点任务。其中,将重点实施“3+4+10+3”工程。
“3”是指打造寻根印记、古都印记、红色印记3条“探源中华文明根脉”主题线路;“4”是指建设“音乐之城、书香之城、博物馆之城、演艺之城”4个城市文化IP;“10”是指打造北院门、碑林、小雁塔、大明宫、汉长安城等十大历史文化展示区;最后一个“3”是指通过强化对外文化旅游合作、推动中外遗产交流合作和打造“三会三节”品牌三项举措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此外,还对建设时尚购物之都、国际美食之都、国际旅游名城、国际教育名城、国际会展名城、世界赛事名城、打造国际化便利化消费环境等重点任务提出具体要求。方案还明确了文旅、商贸、教育、体育、会议会展等领域68项重点项目、任务和责任单位。

西安力争到2024年旅游总收入
突破4000亿元

通过聚焦“育链补链强链”,谋划推进文旅项目,加快文旅产业转型。推动要素聚集,建设一批集文创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进一步优化西安文旅产业布局。通过抓创建促升级,提高发展引领力。坚持供给提质,打造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高规格文化园区、高品质文化街区、高承载力文旅融合聚集区和高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持续增强文旅产业发展能级。同时,还要抓融合促消费,激发市场新活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旅与其他产业融合,打造新业。深化“博物馆之城、书香之城、音乐之城、演艺之城”城市文化IP。应用智慧旅游、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文旅消费品质。
此外,还要抓品牌促营销,增强城市影响力。办好西部文博会、丝路国际电影节、丝路国际旅博会等重大会展活动,持续强化“千年古都·常来长安”“中国年·看西安”“长安夜·我的夜”系列品牌的全域营销、全球推介。构建协同高效的各级文旅联动机制,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流域经济带文化旅游资源衔接共推。用好“一带一路”“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城地组织、东盟中日韩“10+3”文化城市网络平台的交流互鉴功能,提升西安文化品牌世界影响力。 (2022.9.8,西安晚报)

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建设一批文旅新地标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3

北京朝阳:文化赋能城市发展,
全力打造“五城”品牌

记者从2022北京CBD国际商务季“宜居朝阳”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朝阳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研究制定推进博物馆之城、阅读之城、艺术之城、双奥之城、时尚之城建设实施方案,全力打造“五城”品牌。

博物馆之城
——2025年力争完成全区100家博物馆的建设和改造提升

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5年,完成全区100家博物馆的建设和改造提升。朝阳区将博物馆建设和旅游紧密结合,推出了双奥体育之旅、高雅艺术之旅等具有朝阳特色的博物馆主题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了“朝阳礼物”博物馆文创赛道,发布了首期

《朝阳区博物馆之城白皮书》以及2022年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首批示范项目,培育形成了奥运国际文博区、三里屯艺术文博区、高碑店民俗文博区、崔各庄行业文博区四大特色文博区,博物馆集聚优势显著,区域联动发展态势逐步形成。

艺术之城
——2025年力争在全区打造形成50个特色艺术空间

朝阳区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满足市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朝阳区聚焦六大艺术领域,全力打造形成“翰墨朝阳”“旋舞朝阳”“乐动朝阳”“欢乐朝阳”“艺韵朝阳”“朝阳艺像”六大文艺品牌。朝阳区正在推进原创主题音乐剧《三里屯42号》《红色电波》等作品创排,围绕通惠河等朝阳水系开展音乐创作活动,策划开展“同心向党 旋舞朝阳”群众街舞活动。下一步,朝阳区将进一步加大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健全完善文艺服务设施,力争到2025年,艺术公共设施实现全域覆盖,在全区打造形成50个特色艺术空间,建成4500支群众文艺团队,让艺术更深融入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4

近年来,朝阳区以打造“悦读阅朝阳”品牌为重要抓手,从构建阅读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培育引进品牌书店发展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全力打造“15分钟阅读生活圈”,全力建设“书香朝阳·阅读之城”,使阅读日益成为朝阳市民生活新时尚。据介绍,朝阳区积极创新阅读服务模式,结合阅读新需求,积极探索“馆社”“馆店”“馆校”“馆医”合作模式,建设“店中馆”特藏城市书屋,积极构建“阅读之城”数字平台。

阅读之城
——创新阅读服务模式 建设“店中馆”特藏城市书屋

双奥之城
——规划打造一批“双奥”特色园区、街区和社区

朝阳区率先出台“双奥朝阳”建设十大行动计划,制定奥运文化传承推广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实施双奥文化传承推广“一十百千万”品牌工程,规划打造一批“双奥”特色园区、街区和社区,集中建设一批具有奥运元素的文化广场和公共文化空间。目前,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都相继对外开放,推出系列奥运冰雪、水上、体育休闲娱乐项目。据了解,朝阳区积极加强与张家口市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出了“奥运之城活力京张”主题线路、“欢乐天路 自驾京张”主题线路、“绿色生态 乐享京张”主题线路3条主题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共同推进赛后奥运文化遗产利用。

时尚之城——2022年上半年朝阳区引入首店位居全市首位

朝阳区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时尚经济、“四首经济”等,积极培育数字文旅、沉浸式体验等时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认定了一批文旅消费特色街区和朝阳特色文旅IP,大力发展时尚经济。朝阳区大力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时尚文化消费日益活跃,通过首店经济、商圈转型、夜经济等举措,在丰富消费业态的同时,也让消费市场更具国际范儿。朝阳区汇聚了CBD国际消费商圈、三里屯时尚商圈等有世界知名度的地标性商圈,商圈数量约占全市50%,商圈活力在全市领先。90%以上的国际品牌都把朝阳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之一,国际一线品牌的中国区首家概念店、体验中心大多坐落在此。(2022.9.7,人民网-北京频道)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5

9月28日晚,2022年重庆秋季旅游启动仪式暨第四届中国(重庆·巫溪)巫咸文化旅游季在巫溪红池坝景区开拉开帷幕,巫溪全新城市品牌、旅游口号、文旅动漫IP形象正式亮相对外发布。
开幕式现场一群精灵扮相的动漫人物吸引众人目光,他们长着长长的鹿角,大眼睛扑闪扑闪,非常惹人喜爱。他们就是巫溪县最新发布的文旅动漫IP形象——灵兮。“灵兮”的设计背景是巫溪代表性的白鹿引泉故事。相传,巫溪宝源山下的盐泉就是在白鹿的带领下,被当地人发现的。
“灵兮”以最具灵性认知的白鹿为形,其面部眉毛、腮红、鼻子以及长长的睫毛都是与鹿极为相似。灵兮头上的鹿角大有来头,从外形上看,两个交叉的鹿角像“W”,与巫溪的LOGO同形。此外,它的额头还有一个白点,代表的是巫溪的盐晶体。灵兮所穿服饰的图案为祥云,并应用巫溪特色的嫁花表现。据了解,巫溪嫁花是刺绣的一种针法,属于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并入选了第五批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除了灵兮‘本尊’,它还有5种变装形态,每一个形态都有不同的寓意。”巫溪县文化和旅游委负责人说,它时而幻化成聪慧的小书童模样,逍遥在自然画卷中,以此感知天地;时而幻化成医者模样,在这巫溪自然宝山与虫鸟为伴,尝遍百草。“它还可变成舞者、巫师、乐者,每一个形态都非常可爱。”该负责人说。
同时,“巫溪天地有灵气”作为全新的旅游口号也对外发布,“巫溪全新的城市品牌、旅游口号、动漫IP形象已经发布,欢迎市内外游客来巫溪打卡。”该负责人说。(2022.9.29,新重庆客户端)

重庆巫溪:
城市品牌和文旅动漫IP形象“灵兮”亮相

上海:“把脉”基层治理,
“六大工程”为基层赋权减负增能

03      城市治理发展动态

9月6日,上海召开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会议,会场连线居村基层一线,在作阶段性总结分析的同时,更着眼于深层的基础建设、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布设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格局。与此同时,上海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村干部队伍建设和激励关怀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上海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创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经验”为主攻方向,以网格工程、连心工程、家园工程、强基工程、动员工程、赋能工程等“六大工程”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上海各区纷纷出台细化措施、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加快形成为基层赋权、减负、增能的强大合力。

织密建强居村一线组织体系

自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党员干部对基层治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体认。市领导坦言“基层治理还有不适应的地方,动员组织能力还有待提升,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群众工作还不到位,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推进“六大工程”,正是把脉上海基层治理,针对“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推出的务实举措。
  以推进“网格工程”为例,大型或超大型社区在上海并不少见,上海管辖范围超过2000户甚至3000户的居委会有1000多个。这些大型社区仅依靠居村“两委”十来个人治理,往往“压力山大”,这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尤为凸显。此次推进网格工程,旨在织密建强居村一线组织体系,把党的领导传导到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划小做实管理单元,明确新建居委会管辖范围一般在1500户左右,稳步推进3000户以上的居委会拆分、500户以下的居委会合并。按照300至500户的标准划分微网格,确保管理服务无遗漏、无死角。此外,上海提出进一步优化网格运行机制,完善居村—微网格—楼(队)组组织架构和指挥运转机制。在微网格上设立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由居村党组织成员或党员骨干担任,并兼任微网格长,每个微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同时,强化楼组党建,推广报到党员担任“第二楼组长”等做法。

城市治理发展动态

17

市委党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依托市、区两级政务云和大数据资源平台,实时向街镇、居村开放相关数据,强化信息数据赋能,还将深化条块协同联动,落实市级部门事务下沉街镇管理办法和居村协助行政事务准入机制,同时给予基层更多决策余地和自由裁量空间。
壮大基层治理骨干力量,也纳入“赋能工程”计划之中。根据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村干部队伍建设和激励关怀的若干措施》,对使用事业编制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单列晋升数额、单独组织晋升,结合抗疫斗争实际,增加破格聘用比例、破格晋升比例。充实社区专职工作力量,配置标准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各区深入实施“班长工程”及相关激励措施也相继出台。浦东推出优秀居村党组织书记享受五六级待遇、破格晋升进编等15条突破性措施;虹口区制定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居民区担任党组织书记的实施方案,计划首批遴选约30名年轻干部到居民区任党总支书记或第一书记。
疫情期间,上海组织动员100多万名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抗疫,如何将疫情期间动员出来的在职党员力量“留在社区”,如何破解“平急转换衔接”等基层工作难题?普陀区探索建立由多元力量参与的“第二梯队”长效管理机制,在运行维护等方面细化规范,为“第二梯队”持续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支撑。松江区创新“第二书记进社区包小区、党员第二楼组长包楼栋、社区党员包邻里”工作机制。长宁区依托“宁聚里”党群服务矩阵建设“凝聚家”在职党员报到站,建立街道—网格—居民区三级在职党员报到体系。在以往社会动员工作及各区探索“第二梯队”基础上,上海推出“动员工程”,健全党员干部下派、报到机制,完善多方力量参与机制,强化应急快速响应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常态治理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
措施提出,常态化选派年轻干部到居村挂职或任职,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在社区服务。分级储备党员先锋突击队员,加强日常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吸纳疫情中表现突出的“楼长、团长、队长、能人、达人”进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同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风险排查。街镇、居村党组织强化对下派党员干部、报到党员、社区骨干等各方力量的统筹调度。

让基层有力量,发展有空间

城市治理发展动态

18

此次推进的“连心工程”,将开展常态化联系服务、及时响应居民群众诉求、落实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完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等纳入制度安排,着力提升基层干部面对群众时的“共情能力、引领能力、专业能力、协商能力”。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完善参与式社区规划制度,推进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综合为老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等设施布局和功能融合,打造“10分钟社区生活圈”。物业治理一直是基层社区的一大难题。闵行区通过深化“红色物业”,坚持体系化创建、信息化赋能,推出“红黑榜”,探索老旧小区连片化管理,共解“物业治理一件事”。近四年“物业管理类”案件下降30%,120个小区完成物业费上调。
此次推进“家园工程”,针对的即是夯实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基础。这项工程提出,健全党建引领协同共治机制,建立区、街镇、居村三级党建引领物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房管、城管、绿化市容等部门协调联动。在对业委会、物业企业加强党建引领方面,除了持续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措施还提出,业委会根据业主大会授权决定重大事项前,主动向居民区“两委”报告;注重把表现突出的报到党员、热心业主通过法定程序推选为业委会成员;力争符合条件的业委会中党支部或党的工作小组组建率达到100%。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接受物业服务项目所在居村党组织领导,同时接受行业监管部门党组织指导。
通过梳理不同类型的难点区域,上海此次还推出“强基工程”,补齐短板弱项,加快实施重点区域治理攻坚。其中,推进城中村治理、补齐老旧小区治理短板、探索街区治理,提上了议事日程。金山区亭林镇东新村户籍人口2366人,实有人口10680人,流动人员多,出租房屋多。依托“两张网”,村域现在已做到“一屏调度”,摸清了村内房屋出租情况,通过逐家逐户沟通,探索“房屋管家”线上管理,对所有出租屋实行红、黄、绿三色挂牌并纳入村规民约,从源头上减少风险隐患。打破以往单一的“属地结亲”,宝山区推动各级各类党组织跨街镇、跨领域结对,全区575个居村党组织与区级机关、教育、卫生、公安、国企以及“两新”党组织结对,形成共治对子980个、实事项目1983个。(2022.9.30,上观新闻)

聚焦治理难题,让群众有获得感

杭州余杭:
数字化破解超大型社区治理难题

构建社区全域网络。按照整体性、适度性和全省“一张网”的原则和要求,余杭区在社区统一划分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工作单元。社区结合自身的功能特点,开发“社区小脑”的功能应用。如余杭街道开发“邻里治”平台模块,实现以小区为单位、以房间为单元、以人为细胞的基础数据统一管理。通过数据库和AI智能数据分析,实现分类管理、精准服务,打造真实且精准的居民图谱。
强化数字场景的集成应用。整合社会治理中心、信访局、公安局等8个部门业务,打通各大平台,推动各部门解纷平台集成、工作力量集成、数据信息集成,打造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等“9+1”数字化场景。良渚街道通运社区依托“钉钉”系统,搭建防疫抗疫、社区治理、数字党建、社区文化4个模块,将“码上提”纳入社区治理模块,建成居民服务“码上提”2.0版,有效整合社区、物业、业委会、居民力量。
优化社区数字“驾驶舱”建设。通过社区管理端、居民参与端、游客使用端、小程序运营发布端“四端协同”数字治理模式,为社区提供智能化治理工具。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更加突出智能化、智慧化,建立判决推理、深度学习、风险预警、考核评价等9种算法模型,实现分析预警、指令发布、反馈优化等功能的智能化、自动化执行,提升矛盾纠纷监测评估、预测预警能力,推动超大型社区数字治理从单纯解纷“治已病”向提前预防“治未病”转化。

推进社区数字治理动力变革,实现“数据互联、数据驱动”

推进社区数字治理能力变革,实现“协同参与、能力提升”

城市治理发展动态

19

建设数字楼宇基础治理单元。开展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争星晋位”,围绕社区治理难题“攻坚清单”,由各乡镇(街道)揭榜认领,攻坚结果纳入平安综治考核和干部使用管理。良渚街道建立党组织引领、业委会联治、物业公司服务、党员协作、志愿者参与的“五方协同”机制,开展人员摸排、常态化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工作。探索“1+7”楼层长制,赋能“一长七员”,组建楼层长工作群,实现基层问题“反映—处理—办结”实时闭环。

构建社区智慧平安平台。建立覆盖智能门禁、视频监控等内容的完整监管体系,并通过后台接入社区管理系统。建立了可视化智能平安系统,实现智能预测预警,精准推送涉警信息,提升社会公共安全保障效能。五常街道开发“小邻通”居民在线服务系统,利用“钉钉”系统,构建乡镇(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单元—户室组织架构,建设便民服务应用场景,打造“找政府、找警察、找物业”应用场景。
健全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余杭区下发《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微自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微自治”助推基层民主协商的实施方案》,推进社区治理向小区(楼道)深度延伸。良渚街道良渚文化村未来社区推进数字化智慧化改造,推动服务场景智慧化功能全实现、服务应用实施单元全覆盖。

推进社区数字治理制度变革,实现“党建引领、制度驱动”

城市治理发展动态

20

强化社区治理的资源整合机制。余杭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的作用,通过智慧社区建设实现人员管理、政民互动、便民查询以及后台管理等功能,在网格内部形成“需—供”闭环。将本社区分散人才引入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实施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健全“1+9+5+X”组织体系,即1个全科网格,9个微网格,5个网格支部,若干个楼道长、居民代表、志愿者。搭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家庭户”四级架构。(2022.9.16,浙江民政)

城市治理发展动态

21

杭州瑶琳:念好“共富经” 
绘就乡村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9月28日上午,杭州市桐庐县把“一线新闻会”开到瑶琳镇的田间地头,围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主题,与会人员共话乡村共富经。近年来,桐庐县以融合发展为重点,以“旅游+”思维推进三产融合,做强“美丽经济”。作为亚运马术主场馆所在地,瑶琳镇更是借亚运东风,乘势而上,提出“仙境瑶琳·马术小镇·潮玩旅地”总体发展定位。
据悉,结合“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聚焦做好旅游大环境“微改造”,瑶琳镇相继完成了亚运马术体育公园、分水江十里风情绿道等项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瑶琳镇共征集“微改造、精提升”项目52个,,总投资3.76亿元。今年以来,瑶琳镇围绕“一带一网一溪一园一核一序一整治”系统推进亚运周边配套项目建设,重点工程项目14个大项、40个子项已全部完工,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其中,迭代升级的垂云通天河、瑶琳仙境等传统旅游景区,今年暑期游客量达到4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9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63%、216%。
目前,瑶琳镇打造“仙境瑶琳经营共富单元”,把全镇作为一个大景区谋划布局。同时,共富单元内的皇甫等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强村公司,实行村村抱团,有效运营乡村资源,变“资源”为“资本”、变“输血”为“造血”,社会资本逐步投入,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瑶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瑶琳镇将围绕未来乡村经营共富单元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做优环境、拓展空间、融合项目,深挖各村各景区的特色亮点,以文促旅赋能乡村业态,不断提升农文旅体融合成效,走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农文旅产业融合的新篇章。(2022.9.28,人民网-浙江频道)

杭州建德:
返乡技能人才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9月23日,杭州建德市大洋镇城门楼举行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大赛。该大赛主要内容有短视频制作赋能乡村振兴技能决赛和互联网营销师竞赛,以个人实操竞赛方式进行。活动现场,一段段由村干部、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带头人精心制作的短视频相继播出。同时,为了帮助农业企业解决互联网营销人才紧缺、农特产品线上销售不畅的难题,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互联网营销师竞赛启动仪式。现场设置了产品展示区、特色化定制直播间,学员开启“直播带货”模式。
近年来,建德市通过运行“1+3+N”乡村创业组织新模式,积极支持人才返乡创业,不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在“1+3+N”乡村创业组织新模式带动下,建德各地兴起了一系列返乡创业品牌,如莲花镇的“戴农富”、大洋镇的“一‘杞’共富”、三都镇的“云上农夫”、梅城镇的“千鹤一点红”。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合作创业奔共富签约仪式。由杭州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大洋镇鲁塘村、杭州某电梯有限公司与大洋镇三河村结对共建,未来合作双方将发挥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依托地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强做大村企结对联建事业,打造一批工作推动力度大、企业参与产业发展好、村企共建成效显著的示范项目和基地,实现产业联兴,项目联营。
此外,大学生返乡新媒体创业代表等纷纷分享了他们如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生活水平的创业故事。其中,返乡创业者洪雯雅作为技能共富新力量代表宣誓。洪雯雅是大洋镇大洋村村民,2013年,她辞去大城市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发展民宿。她看好家乡丰富的优质果蔬资源,致力于通过农村电商平台和网络直播,让柑橘、杨梅、白枇杷、螃蟹等本地名优特产走向全国。
浙江省首次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大赛是“技能建德”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家的返乡入乡创业技能水平,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短视频成为新“农”活。活动将技能竞赛与乡村振兴合作创业相结合,借助短视频媒体、互联网电商的传播优势,发挥技能竞赛锻炼人才的积极作用,推动建德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下一步,建德将继续扩大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技能人才培养,通过“趋势解读+实际操作+案例分享”的培训方式和技能比拼,让返乡入乡合作创业人员取得“真经”,助推乡村振兴。(2022.9.23,杭州日报)

城市治理发展动态

22

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盛大开启,
打造文化盛宴

04        北京城市文化

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支持,北京出版集团主承办的本届十月文学月将主题定为:“文学新时代·人民新史诗”。作为全市性文学主题活动,在前六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七届文学月将以“立足北京、影响世界,拓展内涵、引领阅读”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十月”资源、提升活动品格、创新运作模式,丰富出版+内容,促进书香北京建设。
本届文学月从内容上看,突出“1+1+N”两环拓展的特点,即以纯文学构建起文学月的核心层,以网络文学为中间层,以文学“+游戏”“+音乐”“+演艺”“+研学”等为拓展层,共同展现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从空间上看,突出“1+100+N”的特色,即1个主活动举办地+100个特色书店、学校、军营、“十月作家居住地”、线上国际论坛等场景,覆盖国内10余个省市及五大洲的国家,策划举办近百场活动。
在对北京形象的书写上,文学月计划举办“新时代 新北京 新文学”第七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中国好书工作经验交流会”,共同探讨新时代文学如何塑造新的北京形象,就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和出版进行研讨交流。
在推动北京文学走出去的方面,十月文学月首次邀请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作为十月文学月协办单位,为北京打造国际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贡献力量。文学月期间将举办“北京作家日”,促进“北京作家,与世界对话”这一主题;“文学之桥连五洲”诗歌朗读活动将面向全球华侨华人青少年开展征文活动。
本次文学月也将首次开展北京中轴线主题系列活动,助力中轴线申遗。作家、名家、学者、读者与小朋友们一起通过多场骑行与脚步丈量——两种不同的环保方式徜徉于北京的中轴线文化之中,既是不断探索文旅融合新形式、新亮点,又切身感受到中轴线文化遗产在当下仍葆有的蓬勃生命力,助力中轴线申遗。
9月22日,活动正式启动,揭晓了首届“十月年度作家作品”,以及入选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的3位年度特选作家。《书香十月》主题歌也首次对外公布。北京出版集团宣布启动“十月IP孵化计划”,与多家公司签订跨界融合发展协议。(整合“中国日报网”“十月文学月”“北京日报”信息,2022.9)

北京城市文化

24

9月4日,第九届北京市文化融合发展项目合作推介会主会场活动在京举办。作为2022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推介交易活动,本届推介会促成31个项目实现签约,金额累计71.05亿元。本届推介会为期3天,重点安排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旅游融合(乡村振兴)、文化金融融合、文化产业园区专题等推介活动,从上百个项目中筛选了34个项目进行了现场推介。
其中,文化产业园专题推介优选了8个项目进行现场推介,包括798艺术区、郎园Station等重点园区、工银瑞信基金的园区金融产品,以及赋能园区发展的“我是不白吃”“猛犸文创市集”等新业态。同时,还围绕“科技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等话题展开圆桌讨论。
推介会上,来自学界的专家也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发布了《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1-2022)》。该报告采用区域文化融合评价3.0版本,就2014至2019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四川的地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横向研究。从融合基础、融合投入、融合产出、融合环境四个方面来看,北京名列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发布了《文化遗产“活化”指数报告》。她以云上中轴、云游敦煌、数字长城等案例来阐明科技正在赋能文化遗产的新生。她也提出数字媒体正助力文化融合,带来了全新的文化遗产活化。比如,北京东城区的“大戏东望”品牌通过线上直播介绍话剧《前哨》带动线下引流,使得“首都剧场”微信指数增长超过了1000%。调研还显示,有83.1%的受访者进行过100元以上的文化遗产传播内容消费。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提出,文化科技融合对从业者素养也提出了综合要求,需要从业者具备文化艺术、数字技术和经济管理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优化从业者在艺术审美、故事叙事、跨界创意、数字科技方面的运用能力。(人民网-北京频道,2022.9.5)

北京市文化融合发展项目
合作推介会举办

北京城市文化

25

“故宫以东”将打造东城元宇宙

未来,要了解东城新奇有趣的文旅消费项目可以有很方便的线上互动平台。游客和市民不仅基于地图指引获取最新信息,也能体验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玩法。昨天,东城区20余家文商旅企业相聚在顺时而饮店铺,参加跨界创想沙龙,寻求基于“故宫以东”共创平台的合作可能,并就实体文商旅项目搬到线上元宇宙展开探讨。
作为优质文商旅企业的高效推广平台、业态融合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故宫以东”一直服务于文商旅融合发展。而伴随元宇宙兴起,城市文旅IP的线上新形象、文旅企业的线上线下融合新消费等也成为新课题。正在开发中的应用程序“故宫以东”城市文化互动平台,就尝试借由互动引擎技术,在线上围绕东城区的古迹、故居、文物、景观等,开发出数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探秘线路,促进文商旅资源变成可看、可听、可体验、可回味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串联东城文旅消费场景,打造未来的“东城元宇宙”,驱动产业和消费升级。在线上平台,“故宫以东”动漫形象——麒东东将幻化为人工智能虚拟角色,不仅要营销东城区在地文化及精品生活方式,还要能与消费者和游客进行线上线下的交互,成为国际顶级的城市动漫代言人。(北京日报,2022.9.21)

北京城市文化

26

9月7日,由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联合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主办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数字文化高端沙龙活动举行。活动以“新业态 新模式 新机遇——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为主题,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本次数字文化高端沙龙活动,重点聚焦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探讨在数字技术持续赋能文化产业迭代升级过程中,数字文化产业面临的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为实验区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锚定前进方向。
国家文创实验区坚持不断“解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场景,主动把握新技术、新产业、新潮流变革趋势,紧抓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实施了培育龙头企业的“蜂鸟计划”助飞行动,五批次共认定923家“蜂鸟企业”。深入实施“园区品质提升行动”,将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打造为文化科技特色园区,推动东枫德必人工智能创新基地建设成为新型科技智慧园区,在这些园区内涌现出了网络新视听、数字文旅、数字音乐、数字出版等文化新业态,“文化+科技”已成为园区发展新趋势。2021年,国家文创实验区数字文化产业实现收入485.4亿元,占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的32.5%。20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50.7亿元,同比增长28.8%,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国家文创实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国家文创实验区将继续紧抓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发展机遇,积极构建以文化传媒、数字内容、电竞游戏等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大力引进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移动新媒体、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打造全国数字文化产业重要承载区。
接下来,国家文创实验区将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水平建设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科技创新发展廊道”,全力以赴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人民网-北京,2022.9.8)

国家文创实验区:
培育壮大文化新业态 
打造全国数字文化产业重要承载区

如何让社区
参与到区域品牌中来

05    国际城市文化建设动态

Fort McMurray Wood Buffalo(FMWB)需要开始自豪地分享他们是什么,因此FMWB的团队开始了尝试,积极主动地管理该地区的身份和声誉。他们希望外部分享的区域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内部的情况,于是团队开始采用一种由内而外的方法来确定该地区的地方品牌——它从倾听开始。

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倾听

团队通过对整个地区的人群进行深入采访,开发了一个 "主故事",抓住了这个地区的感觉和本质。然后,将其反馈给社区,在那里不断地修改、重组,直到每个人都能说“这感觉像我们”。社区参与需要时间,但一个包容性的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由于疫情,他们优化了在线参与;虽然线下的深入对话更有效,但线上参与提供了与数百人接触的成本和时间效益的好处。团队衡量成功的标准是,居民可以谈论FMWB,并自然而然地触及地方品牌战略框架中的优势和资源。

推出品牌

团队发现他们已经准备好推出地方品牌。最关键的一步是首先在当地推出;因为他们需要社区支持该战略,为其注入活力,然后再与世界其他地方分享。研讨会、区域宣传活动和寄给居民的邮件都有助于向居民介绍他们帮助创建的新定位。在推出品牌的一个月内,付费媒体的总浏览数达到了1150万,而他们3万的接触目标也增加了两倍,达到了10.2万。但是,当然,塑造一个地方的品牌是一个长期举措,在启动战略之前,团队完成了一个全方位的资源测量,以确定他们的出发点,因为团队已经跟踪了地方的声誉和舆论超过十年。随着策略的推进,重点仍然是让居民参与他们的地方营销工作。该地区最大的地方品牌合作伙伴,市政府,已经将地方品牌纳入了市政发展计划,并开始在公共场所实施,如建设新的市中心社区公园。(2022.9.1,citynationplace)

国际城市文化建设动态

28

合作的障碍是什么?

最近,我们与欧洲旅游未来研究所和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共同撰写的一份报告《迈向目的地管理》强调:旅游业的每个人都依赖于相同的公共资产、自然资源、供应链和员工人才库。报告建议,旅游目的地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建立一个以公私合作为核心的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模式必须有能力监测和管理对“公共资源”的需求,以确保它们被公平地分享,同时为后代保护它们的质量和可用性。他们还必须就决策和识别权衡的共同原则达成一致,以便根据对价值的共同理解使旅游业的利益最大化,并以集体的心态应对其非常真实和直接的挑战。这方面的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例子出现在塔霍湖-特鲁基地区,在那里,利益相关者的集体已经走到一起,为管理他们的目的地制定一个新的愿景和计划。然而,合作并不容易。我们的报告强调,有四个关键的障碍阻碍了合作的进行。
①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文化和议程冲突。
②旅游部门各自为政,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孤岛上工作。
③目的地管理的任务不明确,没有领导者。
④缺乏知识和数据。
如果我们墨守陈规,这些障碍就不会消失。组织需要发展,以确保他们的结构和管理适配更多的合作方式。这可能涉及到组建虚拟团队,制定数据共享协议,根据共同的优先事项创建新的管理决策仪表盘,并确保资金来源和分配反映管理需求。目的地管理组织可以作为这一过程的催化剂,将企业、居民、公共部门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聚集在一起,就像加拿大、法国等许多国家为应对COVID而成立的旅游恢复特别工作组一样。

协作可以帮助我们
应对旅游业的巨大挑战

全球旅游业正在渐渐恢复,但尽管有很多“重建更好”的呼声,旧的习惯再次被证明是难以改变的,这并不奇怪。事实上,一个新的旅游模式将面对一些最持久的挑战,并为整个目的地提供价值:其企业、当地居民和他们所依赖的资源。

国际城市文化建设动态

29

新兴的合作模式

有迹象表明,新的合作模式正在挑战目的地管理。 Vancouver Island最近宣布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旅游营销商业模式,以非营利社会企业的形式运作,并重新命名为4VI。 新名称代表了该组织的四个关键支柱,即社区、商业、文化和环境,反映了其为目的地内所有方面和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共享价值的精神。最重要的是,4VI将当地社区置于其目标的中心,专注于利用旅游发展来改善生活质量。让居民参与这一行动和计划是4VI工作的一个关键部分,包括通过当地人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战略。
也有一些旅游经营者正在采取越来越多的合作方式。例如,Intrepid Travel已经创建了一个开放的旅游业务去碳化的快速入门指南,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减排的行动计划,以及供其他旅游企业学习的实际例子和提示。 同样,旅游公司现在正与苏格兰旅游局和旅游基金会合作,制定一个公私部门合作行动的程序,以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减排,从而解决气候变化中最复杂和最困难的方面之一,并呼吁与竞争对手合作。同时,在西班牙特内里费岛,易捷假期正在与旅游基金会合作,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目的地管理中来,不仅涉及旅游企业,还包括在水资源、公共场所、基础设施等方面有影响力和责任的组织。其目的是为旅游管理制定一套共同的优先事项,并为目的地创建一个复原力路线图,在竞争前合作的基础上释放新的机会。

希望有所作为的全球倡议

新的合作旅游模式正在形成,使不同的组织能够在共同的目标下保持一致。例如,Travalyst促进了一些世界上最大的品牌之间的竞争前合作,包括Booking.com、Skyscanner等。该倡议已经为航班排放报告和可持续住宿创建了模型,以便向客户展示一致的信息。将来会进一步发展该模式,向消费者展示可持续发展信息和简化供应商的报告程序,实现全行业的一致性。
在去年的COP26会议上,我们帮助发起了由联合国主导的《旅游业气候行动格拉斯哥宣言》,使这个以前在气候变化方面行动缓慢的行业保持一致。旅游基金会现在正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合作,以推广格拉斯哥宣言,近700个组织已经做出了承诺。签署方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共同的框架和气候行动的集体目标,并确定促进进一步部门行动的机会。在上周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旅游峰会上,墨西哥瓜纳华托州的旅游部和环境部成为第一个由两个统一的政府机构代表的签署方,其目的是让私营部门在集体规划和适应该州的旅游工作方面发挥作用。
所有这一切的核心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在目的地及其最关键资产的长期生存能力方面的共同既得利益。这种共同点是有意义的合作的基本出发点。(2022.9.13,citynationplace)

 城市传播与治理研究动态 
Editor-in-Chief
主 编:刘新鑫
Responsible Editor
责 编:张依莼 戴佳玥
Compositor
排版:聂颖 戴佳玥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