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风尚
摄影/王宇
摄影/张平平
誓百日 懂感恩 乐奉献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新思路分享
党员讲故事
负责人:赵萍、杨飞
负责人:刘宝
负责人:廖琪琛
总编辑:孙敬梅 牟成梅
执行编辑:王晓云 王宇
栏目编辑: 田伟立 刘宝 廖琪琛 赵萍 杨飞
制作:秦敬婷 闪洁雯 张若晗 高志龙
版面审核:王宇
发布审核:王晓云
摄影/王宇
党员讲故事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身在一线多年的老师是怎么做好自己教育工作的吧!
魏英教龄25年
党龄25年
魏英,女,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5年,党龄25年,朝阳区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北京市学生最喜爱班主任,朝阳区师德标兵,朝阳区“阳光杯”优秀班主任,京城榜样教师好声音,两次朝阳区高中教师基本功一等奖,教学论文、微课设计多次获奖,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党员称号。
严谨求实 勤奋刻苦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魏英十年如一日在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严谨求实,勤奋刻苦,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工作,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和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处处起到模范作用。
她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积极参与支部开展的各项学习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理想信念的同时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书育人从无懈怠。
锤炼思想 不懈钻研
对教育事业的爱让魏英在工作中不计得失,不懈地钻研。她主动学习相关的教学业务,通过自己的努力,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教学业绩都名列前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魏英长期担任年级组长,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无论哪项工作,她都是一面旗帜,是学校的窗口,她用自己的工作热情、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待繁杂的工作,始终在教师中起着先锋模范的作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魏英同志就是这样不断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她把心中所有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学生和学校;她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教育的沃土上。
“我知道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但我愿意把我的真诚、我的爱心全部奉献给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宫爽教龄17年
党龄12年
作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她热爱每一位学生,热心为每一位学生排忧解难,与家长随时沟通形成合力,认真做好学生转化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党员借助各种平台,能按时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积极参加校内教研组学习,朝阳区教研活动。
主动学习相关的教学业务,通过自己的努力,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教学业绩都名列前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魏英长期担任年级组长,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无论哪项工作,她都是一面旗帜,是学校的窗口,她用自己的工作热情、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待繁杂的工作,始终在教师中起着先锋模范的作用。
以生为本 不断进取
她,热情而勤恳,温和而坚定;她用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多篇论文获得市区级奖项,曾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阳光杯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学生积极乐观,不断进取,她用眼中的光照亮学生脚下的路!
诚心育人 润物无声
她认为对待有问题的孩子不能快刀斩乱麻,而是应该润物细无声。解决学生的问题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通过关心和爱,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多一份彼此的信任,让学生相信老师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多一份鼓励,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让学生看到光明和希望。
她是这样一位老师,在家长眼里,她是朋友,家长愿意和她絮叨孩子的方方面面;在孩子们看来,她是多面的,她是老师,善良又严厉,她是伙伴,她们会一起开心玩耍;她善于发现问题,采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和家长积极沟通,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她坚信: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一颗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心,足以让她的人生写满精彩!
她是这样一位老师,在家长眼里,她是朋友,家长愿意和她絮叨孩子的方方面面;在孩子们看来,她是多面的,她是老师,善良又严厉,她是伙伴,她们会一起开心玩耍;她善于发现问题,采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和家长积极沟通,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她坚信: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一颗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心,足以让她的人生写满精彩!
2月25日,学校在高中部三层阅览室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同学们从“拼搏门”进入会场,从“成功门”走出会场,寓意着同学们在最后的一百天里拼搏奋斗,在2022年高考中必能鱼跃龙门旗开得胜。
牟成梅校长告诫同学们现在的付出是值得的,要有韧性,除了奋斗别无选择。学生代表谢新源、杨鸿毓进行了学习经验分享,号召全体同学全力以赴,决战高考,拼搏百日,共创辉煌。家长和教师代表都表示愿成为同学们最坚实的后盾,希望同学们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备战高考,唯有努力和坚持才能生而不凡、各自有光!
孙敬梅书记鼓励同学们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候向着未来奔跑,成就最好的自己,为祖国做出贡献。
此次誓师活动,是一次誓师会,也是一次壮行会,这是实现高三学子青春梦想的动员令,也是吹响冲刺2022年高考的冲锋号。祝愿高三学子们乘风破浪展雄才,金榜题名展笑颜,预祝学校高考再创佳绩,书写华丽篇章。
牟成梅校长告诫同学们现在的付出是值得的,要有韧性,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学生代表谢新源、杨鸿毓进行了学习经验分享,号召全体同学全力以赴,决战高考,拼搏百日,共创辉煌。家长和教师代表都表示愿成为同学们最坚实的后盾,希望同学们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备战高考,唯有努力和坚持才能生而不凡、各自有光!
孙敬梅书记鼓励同学们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候向着未来奔跑,成就最好的自己,为祖国做出贡献。
此次誓师活动,是一次誓师会,也是一次壮行会,这是实现高三学子青春梦想的动员令,也是吹响冲刺2022年高考的冲锋号。祝愿高三学子们乘风破浪展雄才,金榜题名展笑颜,预祝学校高考再创佳绩,书写华丽篇章。
德育处通过国旗下演讲,对全体师生做了“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的专题教育,号召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参加志愿服务,首先德育处团委组织高一高二团员,对学校的宣传橱窗、名人雕像、停车棚和草地等区域进行维护和清洁。同学们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不怕苦不怕累,在清洁校园活动中发挥了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与此同时,团委号召所有学生利用周末时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全校学生积极参与,热情投入,精心绘制“雷锋在我心中”主题手抄报,自觉参与社区卫生清理活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教育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
德育处对全体师生做了“庆三八妇女节 感谢母爱师恩”的专题教育,号召同学们用实际行动感谢母爱师恩。
团委组织学生精心绘制“懂感恩 知礼孝”主题手抄报,号召同学们通过给妈妈做顿饭、写封信、送捧花,捶捶背、洗洗脚,积极为家里做家务等形式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关爱尊敬女性,尊重珍惜她们的劳动成果。
简约而不简单
“双减”视域下重构作业策略初探
蔡婧
《学记》有云: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可见,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
当代出版的《教育大词典》认为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即强调“作业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加深,许多教育学家进一步强调了作业的“实践性”, 从而丰富了作业的表现形式,并立体化了作业在育人功能中所扮演的角色。
2021年9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双减”政策正 式实施,随后教育部提出了“五项管理”措施,均指出“双减”政策的“减”主要包含两点: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但同时也强调了“减负”的结果必须是“提质”加“提效”,具体来说:“双减”之下,学生作业的总量和时长要减少,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要减轻,育人功能却要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提升。这也对课后作业的质量和设计水平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双减”之下,教师设计的作业不能再完全围绕考试打转儿,也不能只停留在练习册上,更要通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堂以外、在40分钟之外的自主时间里通过高内驱力下的自主探究、提高思维品质,贡献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在“双减”视域下,以高中生物学科为例,我斗胆将对重构作业的要求总结为:能够通过多元化的课后作业,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提升,通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各种专业化活动,实现学生对生物学科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的养成。
在实践中,我和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不断尝试,努力将“双减”视域下的生物作业变得“简约而不简单”。
01
完成基础配套练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
基础练习这种经典作业形式已经传承了千年,主要强调了对所学基础知识内容的理论性考核,只是在设计作业时我加大了富含思辨功能的非选择题的比例——比起对着满篇的ABCD纠结于学生是否内化和理解,非选择题更多强调学生输出的规范性和精准性,同时强调学生过程分析的书写,但就以往经验来看,这部分考查内容基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的差异并不十分显著,而更多取决于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以及其学习习惯是否适宜。
让学生讲给学生
0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一开始我还真不放心,总觉得要亲自讲过了、问过了,亲耳听到一声“我懂了”才算心安,但有时我发现我把核心内容讲了好几遍,学生的痛点却完全不在我的射程内,甚至有时候根本就没有入过我“法眼”的那些学生的疑问点就恰恰成为了他们前进的最大障碍。于是我尝试着“学会相信、学会放手”——让学生去教会学生。
我开始把自己的一部分“日常任务”“下放”给了学生:每天请1-2 名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针对每日小测的讲解视频分享到班级群中,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同时在班内推行“小组负责制”促进学生之间的责任互助。
其实,学生往往比教师更了解他们自己,他们更知道同伴在学习中那些“弱 到自己都没脸问老师”的痛点,也更能懂得如何东拉西扯的做着虽然不那么恰当、 但又无比有效的各种类比,将苦涩的知识给对方说明白,虽然其中不免偶有小小 的科学性错误,但之于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也是没有更好的方式了。在这 种宽松的氛围下,听者的压力也更小,更利于关注知识本身。
同时,听和讲——一个输入、一个输出,在这两个过程中需要调动的知识和 能力是有一些差异的: 常常就会有学生打着包票说自己听明白了,兴冲冲的跑去 给同学讲,结果呢? !讲着讲着就卡壳了——只好灰溜溜的跑回来,明确的指出 自己其实并没有完全透彻的地方——是的,如果没有这个“输出”的过程,你是 怎么都问不出他原本“到底哪儿不懂”的。
第三,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你教我学”这么简单,相比较向老师的请教,和同学之间的“切磋”更能爆出彼此知识体系中的漏洞,使得一个人的学习 过程被大家充分共享,共同受益。
最后,若实在是不放心,也只需将那被讲的学生喊过来,当着他的“小师父” 追问一通儿就可以了: 若是答对了,自然大家都受鼓舞,若是答不上来,不消我说,那“小师父”就会急吼吼的拽了脖子回去重讲——而我,只要心安理得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就好了。
小型非正式辩论赛
03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说到思维的碰撞,“辩论”这种形式是当仁不让的。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迫使学生主动思考,这还是个不错的方法。但受限于时间和学生经验,并不好组织正式的辩论会,这里所说的“小型非正式辩论”,其特点就是:选题小,时间短,参与人数多,结构松散,强调过程,淡化结果。
首先,选题是关键,需要老师用心把握:题目一定要小,重在启发,不强调矛盾性和对立性。
例如:生物小组利用校园内的矮牵牛进行杂交实验,并由结果得出相关结论,请学生们以对其结论的科学性的认同程度为依据进行分组,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等。
之后的工作,就是要实时关注他们的进展,并不需要过多干预,可以提供一些书籍、网站或是视频供学生参考,也可以在资料整理过程中提出一些意见。看着他们捧着一大堆资料,难于取舍;又或者是绞尽脑汁、几乎调动毕生所学,面红耳赤一串连珠炮,末了还会悻悻的意犹未尽的样子,我想:嘴硬之后,留下的思考应该会为他们开启新的大门。
不难看出,在这个活动中,争论本身和“结论是不是足够科学”都不是作业的重点,重点是这个活动的准备环节——在于这种作业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推动力,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根本不用老师去具体安排——自有任务驱动——学生自己就有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最后,活动结束时教师一定要做好总结——“来日方长”才是活动的意义。
制作模型
04
闻之不若见,见之不若知,知之不若行——《儒效》
“制作模型可不是‘手工活动’那么简单!”
“模型制作的关隘在于‘科学性’!其次才是美观。”
“‘表达的准确性’可比‘像不像’难多了”
一上来,我就打击了一下那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们。果然,虽然作品出手的时候都是自信满满的样子,但是一通“大家来找茬儿”之后,很快又是一阵儿兵荒马乱的修改,如此反复,乐此不疲,但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在不断的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知。
例如:制作特定的动植物细胞模型,渗透的就是“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生命科学观,同样是水稻,根和叶细胞是不同的:例如渗透压的差异、是否进行光合作用、是否具有分裂能力等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例如:制作眼球模型,不能仅仅看起来要“像个眼球”,同时还要认真计算所用球面镜的屈光度、计算相关的焦距等数值,并通过比例换算分析该“眼球”存在的病症,以及能够“看清物体”的适宜距离等等。
以上说的这两个例子,都参加了区级模型制作大赛,并双双荣获了一等奖,真是让人开心呢!
学生在制作模型并比较的过程中,通过立意、构思、设计、制作、自我评价、互评、改进、再评价、再改进.......一系列过程,在对模型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反复雕琢和确认过程中,不仅复习及整合了相关的重要概念,更是渗透了生物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念。
虽然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通常只有不到40厘米高,但这样的生物作业实实在在做到了“小身材,大味道”。
解决实际问题
05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区别于练习册上的“创设真实情景”,我所说的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的可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每学完一个模块,我就会设置一个“快乐动手作业”,请学生把知识实际应用起来,并进行经验交流。
例如:在学习完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工程》的第一章《传统发酵工程》后,学生们就快快乐乐的回家制作泡菜、制作酸奶、酿酒、制醋去了,在家长的协助下,战果颇丰。
例如:在学习完了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的第二三四章《个体稳态调节》后,学生依据所学帮我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的减肥计划(包括减肥餐和运动计划),虽然我并未因此而瘦下来,但当他们头头是道的阐明理由时,还真有那么点专家的味道。
例如:在学习了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的第三四章《生态系统及其稳态和生态工程》后,制作了很多生态瓶来布置教室的生态角。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在完成这些作业过程的中,学生欣喜地发现:当“书本上的知识”被真的“用起来后”,原来“真是这样啊”,而且这些知识“离我们那么近”,以及“学的东西似乎发生了小小的变化”, 不仅重要概念之间
“有了联系”,同时“记东西变得简单了,不用特意背了”......当作业真的“活”了起来,生物学习也会“越来越快乐”——不再是木然的对历史的模仿,而是真实的对思维的运用。
写时事评述或影评
0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评价是生物学科高阶思维能力的表现,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提供一段对新冠疫情在某地区流行趋势的预测性评论,请学生针对这个预测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例如:时下流行的《工作细胞》系列,不少学生很喜欢看,常会在聊天中对其关键情节进行讨论。相应的,作业可以设计为:请学生们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就其科学性、艺术性、表现力等方面,完成一段影评。
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要完成对核心概念的学习,更是要完成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建立是十分关键的一环。以往就学情来看,我们对难度较大的高阶思维训练总有些忌惮。但如今,随着“双减”视域下作业形式的多元化、作业结构的立体化,学生高阶思维的训练成效也渐渐显露出来:一路走高的区排名,以及接踵而来的学生奖励就是对我们教学的最好奖赏。同时,由于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更加多样立体的作业反馈也对我的进一步教学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重要依据。
对于学生来说,由以前厚厚的、endless的练习册,到现在五花八门、不断翻新的作业形式,生物学科变得更有趣了,似乎总体难度在上升,对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但却并非高不可攀到要望而却步,正相反,只要开始做,总有不断的惊喜给自己。
在“双减”视域下,通过生物作业设计策略的改变和多样化,带来的不仅是核心概念的建立和核心素养的养成,更是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激励,这种来自学生内心的驱动力是在未来生物学科的专业发展中推动他们前进的力量。
基于科学论证能力提升的
ADI 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以“磁感应强度”教学为例
周佩佩
我国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思维”是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说明“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科学论证”首次明确写进我国的物理课程标准。基于科学论证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因为该方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证据观念、推理能力和审辩性思维。
2008年,由Sampson等人提出适合于实验探究活动的论证教学模型(Argument-Driven-Inquiry,简称ADI)。其主要流程是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任务,围绕探究任务提出主张,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收集相关资料形成证据,小组分享论证的过程,并在交流中得到批判和反馈,经过组内反思性研讨,撰写探究报告并提交给同伴进行匿名评审,整个论证的过程和评价像科学家一样的思考方式进行。
本文以人教版物理必修三第2节“磁感应强度”为例,对ADI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下面简述本节课教学实操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01
重要环节之——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体验磁场的强弱
活动设计: 利用图 1 所示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两块磁 铁磁性的强弱,并说出你的判定标准。
设计意图: 通过半开放式的问题设置,让学生经历实验设计、体验、 阐述、论证的过程,唤醒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调动思维的活跃性与创新 性,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发思考: 初中学过的磁感线知识不够用了, 必须引入一个物理量来定量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回形针和磁铁
02
重要环节之二——
科学类比、确定研究对象
的问题设置,让学生经历实验设计、体验、阐述、论证的过程,唤醒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调动思维的活跃性与创新性,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发思考:初中学过的磁感线知识不够用了,必须引入一个物理量来定量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思考引导:磁场与电场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可以类比电场研究磁场,但磁场与电场又有区别,因此在类比建模过程中需要把一些细节说清楚。例如:运动点电荷和静止的小磁针符合研究磁场对“点”的要求,但运动点电荷的受力和速度都不易于测量,不利于学生观测和经历概念的建立过程;用小磁针探究磁场方向是直观的,但是小磁针没有单边磁极,小磁针的受力难以量化;基于以上因素我们选择更易于定量研究的探测物——通电直导线。一般从最简单的磁场入手,选定匀强磁场来研究。
03
重要环节之三——
经历定量的实验探究、体验比值定义的本质
3.1明确学习任务
探究:影响通电直导线受力的因素,能否类比电场强度寻求定量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3.2设计方案、搜集数据
学生采取分组合作的研究方式,教师向每个小组提供探究任务清单,探究任务清单中包括要研究的问题、要设计的实验方案,要收集哪些数据等等,同时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比如应当采用什么样物理方法进行探究、如何定量观测这些物理量等等,为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和展开论证提供必要的支持。各组的探究任务清单完成后,需要和教师交流确认后进行相关实验和收集数据。
3.3分析数据、整理论据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第1小组的实验是在磁感应强度不同(磁铁间距离为5.5cm和8cm)的两组强磁铁中控制导体长度不变,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线圈的电流,线框的重力可以通过电子秤调零抵消,由于牛顿第三定律以及二力平衡知识,电子秤承受质量所对应的力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磁场力的大小,记录电子秤的示数和电流表示数,探究磁场力F和电流I的关系。其中F1是导线在磁铁间距离5.5cm的磁场中所受磁场力的大小,F2是导线在磁铁间距离8cm的磁场中所受磁场力的大小,见表1。
表 1 不同磁场中 F 和电流 I 的关系 图 2 实验装置图
第2组实验是在两组强磁铁中控制导体中的电流不变(I=0.36A),第一组数据的5匝线圈对应的总长度为0.25m,另外分别为10匝、15匝、20 匝、25匝、30匝,对应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分别为0.5m、0.75m、1 m 、1.25m、1.5m,以此来探究磁场力F和长度L的关系,见表2。
表 2 不同磁场中 F 和长度 L 的关系。
第3组实验是在控制磁场中的导线长度、通电导线的电流不变,分别在不同的磁场中记录电子秤的示数以及磁场和通电导线之间的夹角θ,见表3 和表4。
各小组通过初步的测量数据发现,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下,通电导线的长度越长,通电导线的受力越大;在通电导线长度一定的情况下,通电导线的电流越大,通电导线的受力越大;在电流和通电导线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磁场越强,通电导线的受力越大。
表 3 磁场力 F1 和夹角θ的关系
表 4 磁场力 F2 和夹角θ的关系
3.4 分享论证、归纳结论
在分享论证的环节教师引导除了进行表格数据处理,还可以进行图像分析,这样可以实现定性到定量的探究。比如做F与I图像、F与L图像、F与IL 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看看到底是用哪个物理量能准确、方便的描述磁场的 强弱。
(1)论证: 可否用 F/I 表示磁场的强弱?
图 1 F 与 I 的关系
图 2 不同磁场下 F 与 I 的关系
对表格1进行数据拟合发现:保持通电导线的长度不变,同一磁场中, ∝;在不同的磁场中,虽然同一电流所对应的通电导线的受力不同,依然 ∝,只是F/I的比值不同,因为这组实验中变量是磁场和通电导线的长度, 因此F/I可能还与L有关系。
(2)论证:可否用 F/L表示磁场的强弱?
图 3 F 与 L 的关系
图 4 不同磁场下 F 与 L 的关系
对表格2进行数据拟合发现:保持通电导线的电流不变,同一磁场中, ∝;在不同的磁场中,虽然同一长度所对应的通电导线的受力不同,依然 ∝,只是F/L的比值不同,因为这组实验中变量是磁场和通电导线的电 流,因此F/L可能还与I有关系。
(3)论证:可否用/(×)表示表示磁场的强弱?
图1中F-I图像和图3中F-L图像中对应的是同一磁场,然而两组数据中 F/I与F/L并不相同,因此不能把它我们对表3和表4进行数据拟合,发现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像函数为=sin,整理变形为/=sin,峰值的不同验证了两组不同磁场的磁场强弱不同。
经过合理的推理和大量的实验验证,在任意电流和通电长度的通电导线和任意导线与磁场夹角的情况下,都可 用表达式为 B = /来表述磁场的强弱。
3.5 反思提升、修正深化
反思研讨:有同学提出上述结论是在匀强磁场中得到的,在非匀强磁场中还能用/(×)的比值描述它的性质吗?教师启发学生“无限分割、以匀代变”的极限思想进行分析推理,也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同时再次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从= /再回到= /来建构“电流元”的理想化模型,从匀强磁场到非匀强磁场,从“直导线”到“电流元”,渐次深入,依据充分,逻辑自然。
模型建构:在物理学中,把很短的一段通电导线中的电流 I 与导线长度L的乘积IL叫做“电流元”,因为“孤立电流元不存在”,因此“电流元”与质点、点电荷一样都是理想的物理模型。
修正完善:另外本实验虽然是定量实验,但是精确度还有待提高,比如可以把电流表换成灵敏电流计,可以把电子秤换成微力传感器,这样的话实验数据会更加准确,更加趋向定量实验,也就更具有说服力!
3.6 撰写报告、学生自评、匿名互评
论文写作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家不仅需要阅读、理解、评估他人的研究成果,也需要通过论文写作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引导学生用清晰、规范的语言来撰写探究报告,反思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根据课堂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自评表如表6。收到报告后,教师将报告拍成图片随机在群里发送给不同小组进行匿名评审,引导学生从探究任务、实验过程、科学论证和论文写作4个方面进行评价,比如作者是否使用科学的方式呈现证据、作者是否有充足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主张、作者的研究报告是否做了修改和完善等等,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对探究报告进行修改,然后提交给教师进行第二次评定。如果修改后的报告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作者即可获得满分,否则需要进行第二轮修正完善直到达到目标要求。
表 6 学生课堂自评表
设计意图:利用定量实验进行探究,让学生经历磁感应强度的建立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真实的数据记录与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撰写报告、自我评价、匿名互评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和论证能力,而且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为教学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04
主要环节之四——
自带“便携 DIS 实验室” 、强化概念的深入理解
为了系统深刻的理解磁感应强度,利用手机应用程序中phyphox实验软件里的一款应用程序“磁力计”,可以精确测量手机所在空间的磁场,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个微型DIS实验装置,随处可做实验,学生们特别感兴趣。
phyphox
图 7 phyphox 实验软件
引导学生打开phyphox软件中的磁力计功能,移动手机,在不同的位置固定观察不同菜单栏下的数值,讨论其物理意义。并且思考讨论磁感应强度是什么性质的物理量?表达出你的观点,论证评价表如表7。
表 7 论证评价表
小实验:把手机放在U型磁铁的同一位置的不同方向,观测发现其峰值不一样,对应数据不同,这是地磁场和U型磁铁激发的磁场共同叠加的结果,也是磁感应强度是矢量证据之一。
设计意图:将抽象的概念与真实情境相联系,通过学生在自主思考和互相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利用真实的测量数据,从运算法则分析数据中得到磁感应强度这个物理量是矢量的结论。有助于学生对磁感应强度从大小和方向上的全面理解,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提升。
05
结语
ADI教学模式在本节课的应用,不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为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当然,在论证教学的实操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论证模式和策略,才可能获得最佳的教学质效!
让体验式作业绽放出美丽的智慧之花
周新
没有校外培训机构的加持,一切回归到课堂内容,对一个老师而言,“双减”最大的挑战,是自己如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它对老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技巧挑战很大。”以前,一些学生可以通过校外培训机构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双减”后,要想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考深度,势必要求老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
01
“双减”背景下对学生数学作业的一些思考: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思考
(一)让生活体验成为作业设计的素材。
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中,有自己留意到的问题,也有熟视无睹的问题,如果数学作业将生活体验再现出来,引领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审视、研究,学生会感到亲切,有探究的兴趣。下面是个很好的案例:
在轴对称一节课的学习后,我留了一个摄影作业,请你用手中的相机发现生活中轴对称图形。
同学们听到后兴奋的欢呼起来,“这个作业太有意思了!”,“没啥难度啊!,很容易完成!”,他们积极响应,在课下拍了许多照片,请看下面的图片展示:
通过完成作业,他们骤然发现,被他们熟视无睹的这些图案竟是那么美,还蕴含着我们的数学知识,很乐于研究,很快发现了轴对称的特征,并且有兴趣再去收集更丰富更美的图片,来与同学分享其中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之后,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制作条形统计图”和“设计购物方案”的体验式作业。
作业要求:
1.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及食物的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结果设计“元旦”班级联欢会购买水果、食物的方案。
这样的作业设计,首先,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学到的条形统计图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其次,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工、有效合作;最后通过“统计、数据分析、调查、运算”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使他们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悟出研究的方法,能推动学生的探究。
(二)体验动手操作作业,获得真知。
数学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研究完整数后,要研究分数,研究完有理数后,要研究无理数,永无止境,那么,学生探究数学的空间要不断地深入下去,如何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探究新的领域呢?
在引入无理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画一个正方形的,如果面积是4,那么边长应该是多少?如果面积是2 呢?
学生困惑了,有学生会认为面积不能等于2,那就动手实验:沿对角线剪开面积是1的两个正方形,将得到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面积即为2。如下图:
要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探究新的数域——无理数。探究的空间自然拓展了。
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走一走,画一画,量一量等数学作业,使学生萌发猜想,发现真理,将研究推向深入。
下面是两个形成对比的案例:
在研究正多边形的镶嵌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1 、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每种正多边形的大小相同)中,哪些正多边形能够实现镶嵌?
2、正多边形能否镶嵌与它的什么有关?
3、正十二边形能够实现镶嵌吗?
案例1在第一个班,请学生观察这些正多边形形成密铺或不能形成密铺的现成的图片,然后让他们回答问题。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较容易,但回答第二个问题就困难了。到第三个问题,有学生说:正十二边形能够实现镶嵌,因为它能分成两个正六边形,我为了纠正这个错误费了半天周折。
案例2在第二个教学班,我课前给学生留了动手操作作业,请学生用纸板制作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然后在一张大纸上铺一铺,看看哪些正多边形能够实现镶嵌。课堂上,学生先交流、展示作品,再回答问题,他们比较顺利地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学生在课前利用等分圆周的方法制作了这几种正多边形,对正多边形的边、角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不会误认为“正十二边形能分成两个正六边形”;他们经历了“铺一铺”的过程,对第二个问题也很有感触。
这两个案例不同的教学效果,充分显示了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体验的重要性,有了动手的经历,就会对数学有深入的理解,在研究上少走弯路,也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中科院院士杨乐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要注意动脑和动手并重,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把握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亦可见学生动手实践对知识形成的重要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大胆实验,走向创新。
最短路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最值问题,作为初中生,在此前很少涉及最值问题,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数学经验尚显不足,特别是面对具有实际背景的最值问题,更会感到陌生,无从下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两处思维障碍:
1. 在解答:“当点A、B在直线l的同侧时,如何在上 l 找点 C,使AC 与 CB 的和最小”,需要将其转化为“直线 l 异侧的两点,与l 上的点的线段和最小”的问题,为什么需要这样转化,怎样转化,一些学生会存在理解和操作方面的困难.
2. 在证明“最短”时,需要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证明所连线段和大于或等于所求作的线段和.这种思路和方法,一些学生还想不到.
由于几何画板和Geogebra软件安装简便,特别是Geogebra软件在手机或Pad上直接下载就可以操作,初二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相关应用,在此基础上,我留了如下作业:
1. 并通过几何画板等度量并发现,点C位置变化,AC 与 CB 的和也发生变 化情况(如图 4).
2. 在转化思想的指引下,利用几何画板做轴对称变换把同侧两条线段之和转化为异侧两条线段之和(如图 5),并对比前后的变化.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改变教师单一的教学 模式,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几何画板或 Geogebra 软件) 进行实验探究, 通过 参数数值的变化, 可动态直观展现几何图形的变化,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 与参数值的变化关系, 动态地研究图象的生成及变化,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 形象直观. ,从而实现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目标,科学的学习方式,还体现在他们的研究方法上,
(四)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已有的体验,在做作业中切实体验,积累体验,在应用中运用体验,丰富体验,这种正确的学习方式,形成着学生未来科学完善的思维定势、健康理想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他们会寻求多种方案,选择最优的那种,而不是稀里糊涂地随便用一种;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他们会用数学去伪存真,发现本质,正确决策。比如,学生在春节前调查商场各种优惠措施,定量地分析优惠与否、优惠程度,指导家人、朋友理性消费;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一个中国人先攒了一辈子的钱,再买房,到年老了才住进去,而一个美国人先借钱买房住进去,很好地生活挣钱,到年老时,借的钱也还完了,当然是后一种方式好,美国人其实是用了数学上的“设未知数后,就可用未知数作为一个已知量来用”的思想方法,选择了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体验式作业的实践帮助学生拓宽了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使学习活动不仅仅局限在教室、师生和书本,而是延伸至校园外、亲子间、社会中,体验式作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感受更加细腻、触动人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千锤百炼的诗句,就是我们最好的启迪和借鉴。在“双减”的背景下,给学生规划一份体验式作业,提供一个体验和实践的机会,相信学生和教师收获的将远远大于我们所能想象的。让小鸟在笼子里学会飞翔只是幻想,只有打开牢笼让它们在蓝天下、暴风雨中尝试展翅翱翔,才是在大自然中生存的不二法则。
关注学生的体验式作业,使新课程的学习是科学的,它有深度、有效率、有效果、有价值,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有充分的发展。
比如,对数学学习中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的研究活动清晰有序,在学习点、线、面、体一课时,一些学生研究了北京西客站的灯,之后,他们仍兴趣昂然,意犹未尽,定下寒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灯的构成。他们走街串巷,拍了不少灯的照片,还对运动的灯进行摄像,然后归类研究:单个的灯、组合的灯;静止的灯,运动的灯;平移的灯、旋转的灯;“点动成线”的灯、“线动成面”的灯,等等。分类,就不会混乱,使得学生研究出自己的成果,才配称的上是科学的学习。
010-67385479
北京市朝阳金蝉欢乐园1号院甲一号
www.bjhgzx.com
校园风尚
摄影/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