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连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招生宣传手册

2024年·硕士研究生

招生代码:11258

大连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contents

目录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02

·马克思主义学院                                                                  6
·体育学院                                                                           8 
·人文学部                                                                           12
·外国语学院                                                                        18
·口腔医学院                                                                        22
·医学院                                                                               24
·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26
·美术学院                                                                           30
·软件工程学院                                                                    32
·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6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40
·信息工程学院                                                                    44
·机械工程学院                                                                    50
·建筑工程学院                                                                    52
·护理学院                                                                           54
·教育学院                                                                           57
·生命健康学院                                                                    59
·中山临床学院                                                                    61
·新华临床学院                                                                    65

人才培养

01

学校简介

4

-文明 自强 求是 创新-

03

联合培养

04

国际交流

05

招生专业

06

奖助政策

07

就业情况

08

校园生活

09

信息窗口

68

70

76

78

79

80

84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University profile

学校简介

大连大学建校70多年来,在与城市互动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艺术11大学科门类,主要办学指标和综合办学实力进入辽宁省高校前列的、省内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2023年入选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 计划”实施高校。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单中,大连大学位居166名。

学校现有17个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共有7个省重点(培育)学科,8个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软件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

school

学校目前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名师十余人,以及省内名师专家70余人。现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21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专任教师104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48人,其中教授等正高级职称260人,副高级职称203人。

面向未来,大连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开启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地方大学”新征程。全面实施“文化铸校、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方略,立足大连,服务辽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培养“会做人、能做事,会学习、能创新”,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未来三年,学校将力争实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突破,若干学科进入全国地方高校前列,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显著的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地方大学。

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以及诸多教学项目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以科研创新推进事业发展,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各1个,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和辽宁省创新团队8个,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2011 协同创新中心”1 个、重点实验室 14 个、工程实验室 6 个、工程研究中心 3 个、技术创新中心 5 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 个、公共文化研究基地1个,以及3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2007年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二级方向。目前学院共有专职教师40名,其中硕导12名。近5年,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公开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收录50余篇,CPCI检索20余篇,EI检索3篇;专著20余部。学院拥有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教研室1个;1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省“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3人,省思政课优秀教师1人,市委讲师团成员2人,市政府研究室智库专家2人;拥有市级学术研究基地1个,市级智库基地2个。学院各研究机构均有独立办公室和办公设施。研究生学术活动中心及教室3间,90平米,多媒体教室2个,配有计算机近40台以及其他多媒体教学和科研设备。

马克思主义学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注重马克思主义自然科技观研究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突出以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为切入点,对文化领导权、无产阶级政党能力建设等进行了颇有原创性的研究,有一定的前沿性,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主要开设课程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专门研究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特别是研究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重点展开。注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基层党建格局与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研究。突出从接受理论出发,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内化方式、方法;致力于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主体共同意识的培育研究;探索大众化的路径和模式等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针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民族精神培育、可持续发展等提供有益参考。主要开设课程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

招生专业

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方向

科研平台

辽宁省现代大学文化重点研究基地,大连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市级社会科学研究院智库研究基地2个、大连大学基层党建研究中心、大连大学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3.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人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本质和规律,以期教化和影响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注重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格修养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突出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出发,立足“区块链+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人格养成教育等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积极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主要开设课程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伦理学专题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案例分析、人格修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

人才培养

talent cultivation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

学院积极拓展教学实践基地,与大连开发区第一中学、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大连市教育学院、大连市第118中学、金普新区大魏家街道、大连金普新区向应街道、大连金普新区综合事务服务中心等签订协议,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体育人文社会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招生始于2007年,2012年开始按体育学一级学科授权点招生,2016年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方向)开始招生,2018年获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目前专职导师16人,5人具有博士学位;56%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行业兼职导师9人,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各研究领域均具有较为突出的工作业绩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成果较为丰硕。聘请多位国内外顶级体育专家为客座教授。具备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条件,较高水准的综合实验室及省内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拥有国家体育总局(棒球)及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产业校企联盟协同创新基地)挂牌的多个省部级研训基地平台。多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能够满足研究生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社会体育指导三个培养领域的实践教学需求。具有长期合作的运行机制,每年可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开展专业学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满足开展案例教学、示范教学、运动技能教学等所需要的空间和条件。行业兼职教师和兼职导师能实际参与培养工作并定期举办专业讲座和报告。

体育学院

研究方向

1.体育人文社会学

以学校体育、体育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以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将体育教学基本理论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作为研究重点,从多学科的角度来探讨体育教学问题,寻求体育教学效果提高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促进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从管理学、产业学为研究视角,结合区域发展,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区域体育产业开展研究

3.运动人体科学

以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运动康复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以服务大众体育为出发点,开展了体育健康促进方面研究,从政策层面建构了全民健身进程中的体育健康促进的目标体系、运行体系和保障体系,并从实证角度进行了体育健康促进的干预研究;运动康复领域主要针对特殊群体(老年人、残疾人等)开展身体机能康复的实证研究。结合互联网+,围绕学生体质研究领域对学生体质健康干预进行实证研究

2.体育教育训练学

以运动表现分析、体育大数据分析、乒乓球理论与实践、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运动竞赛心理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围绕乒乓球专业教学与训练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结合本学科校园足球优势项目,开展校园足球普及与开展、校园足球联赛机制构建的相关研究;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支撑,探讨心理状态对竞赛成绩的影响,为运动竞赛的本质、功能和属性的认知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

040300 体育学

主要课程

体育教学论;体育基本理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高级运动生理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从事教学、训练、健身指导、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4.民族传统体育学

以体育文化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理论与实践为主要研究方向。对基于文化自信的武术入奥问题以及竞技与传统语境下的武术表演的承袭问题进行相关研究;以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为平台,在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普及与发展方面开展研究。倡导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开展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为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持

培养特色

招生专业

045200 体育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1.体育教学研究领域

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基础,着力支持五人制足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以此为抓手,坚持“立足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以服务辽宁省中小学体育教育为核心,将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实践进行密切的衔接,特别是围绕国家发展校园足球、青少年体育活动计划、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的政策环境,培育符合时代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学校体育人才

利用五人制足球场馆、棒球场、国球馆、游泳馆等国内一流硬件设施,错位发展,在“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精专项”的指导思想引领下,凭借在棒球、足球、乒乓球、游泳等项目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和影响力,形成专业自身的优势运动项目,带动专业运动技能学习,训教结合,培养“专业基础知识宽泛、专项技能突出”的体育教练员应用性人才

2.运动训练研究领域

利用学校附属医院等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依托该领域已有研究基础的和充足的教学实践基地,培养青少年与老年人的健康促进、休闲体育和社区体育指导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专门人才

3.社会体育指导研究领域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大连开发区滨海学校

成立于2007年9月,其前身是大连开发区大孤山中心小学,后因建设搬迁,更名为滨海学校。现为大连开发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学生1300余名,教师89人。硬件设施配套齐全。学校曾获得大连市标准化学校、大连市体育达标工作先进单位,并多次多次获得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全国校园足球冠军。2020年入选"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是体育教学专业领域的实践教学挂牌基地

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

045112 学科教学(体育)

主要课程

体育课程导论;体育教材教法;运动技能学习原理;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等。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训练科学监控;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等。社会体育学;健身理论与实践;运动休闲项目概要;大众体育管理等

培养特色

培养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社会体育指导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体育课程与教材分析;体育课程与教材分析;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运动技能学习理论与方法;体育名师专题;体育测量与评价等

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中小学教育专业领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探讨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并凸显应用价值,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培养特色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辽宁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大连大学乒乓球运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立足大连、面向全国的青少年乒乓球人才培养基地,是一所集中等学历教育、代培制教育与乒乓球训练相结合的公办全日制、寄宿制学校。集教学、训练、科研、食宿为一体,设施齐全,设备一流。创建体教结合的一流特色学校是学校追求的目标。一流的训练、教学、后勤设施,高素质的教练员、教师队伍和“德技双馨、体教结合”的育人理念,为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奠定坚实基础。是运动训练专业领域实践教学的联合挂牌培养基地

辽宁省体育局直属训练单位,拥有全国一流的田径训练条件和师资力量,先后培养出王军霞、曲云霞、刘东、姜波、董艳梅等优秀运动员。双方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已开展科研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通过整合双方高水平的研究实践平台,能够满足体育硕士研究生开展创新实践、技术研发、社会调查、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需求。合作培养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领域),合作范围包括:人才联合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实践课程开发、赛事组织管理、专业人才培训和社会服务等方面

大连市民健身中心

为全民健身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开放性、示范性市级市民健身场所,是大连市重点民生工程之一。设有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网球馆、综合健身馆,动感单车馆、健美瑜珈室、搏击训练馆和国民体质监测康复中心等。综合球类馆设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以及

及形体训练房。为了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及中小学生课余生活,提高身体素质,促进成人及孩子的力量、柔韧、身体控制协调性、灵活性,锻炼协调能力,培养体育爱好,同时培养艺术素养,发掘出更多优秀少年运动员,大连市民健身中心特为广大市民及中小学生安排长期培训班。是社会体育指导专业领域实践教学的联合培养基地。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大连大学文学院的历史可上溯至建国之初的旅大师范学校时期,历经旅大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大学师范学院、文史学院、人文学院,2007年正式成立大连大学文学院,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拥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教育厅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百家讲坛》讲师1人,《辽海讲坛》讲师1人,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委员1人,辽宁省中文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文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拥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一流线上课程1门,中国高校最美慕课1门, “优课联盟”优秀慕课1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慕课1门。学院教师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8项。

人文学部  文学院

5.汉语言文字学

是汉语言文字学是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历史、现状及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主要研究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与语用等相关问题,注重语言现象的描写与解释,语言规律的揭示与阐释。

1.中国古代文学

是以中国上古至近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涵盖从先秦时期到清代的各个时期和流派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嬗变、发展,作家、作品、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等。

招生专业

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

2.文艺学

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是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文艺学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艺学三个部分紧密联系、互相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3.中国现当代文学

是在中国文学的大背景下,以五四以来的文学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现代以来各个文学思潮和流派、作家群体、作家作品和文学风格的嬗变,以及从文体的角度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影视等文学艺术样式的理论批评和研究等。

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是一个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领域。其宗旨在于以总体文学的研究为背景,以不同民族、不同文明背景的文学及文化现象为素材,在深入研究世界文学思潮流派和理论演变的基础上,探索东西方异质文化之间文学的互识、互证与互补,促进文学与哲学、人类学等其他知识领域的交叉与互渗。

主要课程

文学研究方法、二十世纪文学研究史、文艺美学 、中华文化元典导读、训诂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导读、中西文艺学范畴比较研究、古籍整理实践、古代小说专题研究、汉魏六朝文学专题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地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研究、西方文艺神性论研究、比较文学理论经典研读、世界文学经典文本重读。

招生专业

045300 国际中文教育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第二语言习得、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华文化与传播、课堂教学训练与实践、论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测试与评估、中华文化才艺及其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当代中国国情与文化、汉语国际推广专题、教育心理学等。

主要课程

培养特色

组建了学科背景多元综合、年轻化、国际化的师资团队,形成了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基础、充分融合相关学科的合作模式。构建了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相融合的“双导师”机制。形成了为非洲的中文教育培养师资的人才培养特色。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教育部聘请孙惠欣教授为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                                 委员会委员聘书

李索教授主讲的《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爱课程网)荣           获国家一流线上课程、中国高校最美慕课称号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辽宁省作协研究基地“辽宁网络文学研究中心”。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辽宁公共文化研究基地”。该基地是以研究辽宁文化形象构建问题为主要领域的智库,主要研究方向是辽宁文化软实力提升问题研究和辽宁文学艺术繁荣发展问题研究。基地负责人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大连大学校长孟长功教授,首席专家为张祖立教授。

大连大学历史学院前身为1986年建立的大连大学师范学院政史系。199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拥有历史学本科专业和中国史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以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其中专门史2008年获批辽宁省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0年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学院教师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中国史学科硕士生导师10人。学院目前拥有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研究基地3个,并建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资料室”和“东北历史文化资料室”。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等50余项,获得省、市级教学与科研成果奖40余项。

人文学部  历史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以社会性别史、思想文化史为主要研究内容。立足于文化的视角,深入解读先秦的礼制内涵和魏晋儒学的盛衰流变,同时结合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古代性别关系与思想文化的发展嬗演轨迹。

1.中国古代史

2.中国近代史

以近代思想史、社会史为主要研究内容。立足于对国情的认识,重点探讨在近代历史转型时期中的中国制度变迁和学术嬗变、中外关系史。重视个案研究和实证研究,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观照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嬗变过程。

3.中国专门史

以东北古代民族史、历史地理为主要研究内容。立足于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深入探究东北地区的文明起源与演进,以及东北古代民族的分布、交流与交融。以城市史和区域史为视角,关注地域文化,重视不同地理单元间的往来关系与文化互动研究。

060200 中国史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主要课程

开设有《中国史理论与学术前沿》《中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历史文献与史料学》《中国史研究前沿》等专业必修课4门;《先秦秦汉史专题》《魏晋南北朝史专题》《中国文化史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工业史专题》《中国近代学术史》《中国近代社会史专题》《东北文化史专题》《东北历史地理研究》《东北亚国际关系专题》等专业选修课25门。

中国史是研究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并探讨其规律的学科,对于认识中国历史发展、民族交往与融合、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增强各民族的团结与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旨在掌握中国史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具体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关于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从事本专业内的科研工作;能够胜任科研机构、高校和中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

培养特色

培养成果

1.杨永生,2013届中国史硕士研究生,考取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得“辽宁省自强之星”称号,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留校任教,副教授职称。
2.刘加明,2014届中国史硕士研究生,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称号,考取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目前任职于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讲师。
3.寇博文,2016届中国史硕士研究生,曾获得2014年度国家奖学金,毕业论文获评为辽宁省2016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考取云南大学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为信阳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
4.王俊铮,2017届中国史硕士研究生,获“大连市优秀毕业生”称号、2015年国家奖学金,现为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边疆研究实验室研究员。
5.马宏滨,2020届中国史硕士研究生,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称号,目前为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优秀学子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科研平台

学院下设2个研究中心,1个研究院。其中,“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为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为大连市社会科学院大连地方史研究基地;“东北亚研究院”为大连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基地——“东北亚历史文化与艺术研究基地”。

实践基地

金州博物馆

成立于1959年,是东北最早成立的县级博物馆之一,建筑面积约57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3500平方米,馆藏文物近两万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35件(套),主要以金州地区出土文物、近代书画见长,是金州地区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的中心。

大连文物考古研究所

隶属于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大连地区田野考古调查发掘,文物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出土文物的修复、保管与陈列宣传,以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论证等工作。

成立于2003年,为东北地区首家由大学投资建立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展览面积近万平方米,馆藏文物近8000件,展览和藏品突出东北地域历史文化特色。

大连大学博物馆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大连大学外国语学院是大连市先进单位,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中本科教育接近30年,研究生教育接近20年。学院以“国内知名的城市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发展愿景,以“服务大连,融通中外”为使命,以“具有国际视野、功夫到家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了“语策中外、文达天下”的院训。学院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学院获评校级“教学管理优秀团队”称号。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0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学院拥有一批省级精品课、省级一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与台湾地区高校建有学生互派合作关系;与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接收加拿大等国家的高校学生来我院实习。与英国斯特林大学签署了本科短期培训项目、3+1本硕连读项目、本硕博培养协议,同日本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和城西国际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由中方和日方导师共同培养,获得两所学校硕士学位的双硕士(DD)联合培养项目。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到我院任教。

外国语学院

1.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

主要研究应用翻译和典籍翻译。前者侧重研究科技、商务、法律、政治等类型英语文本的功能、结构和翻译,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后者通过典籍及民俗文献的翻译实践与理论探索,侧重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对外传播、促进中西文化交融、孵化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二者高度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学术性、英汉双语的融会贯通力、 应用文本的专业性、口笔译的技术性,以确保所培养的人才专业翻译能力扎实稳固。

招生专业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及培养特色

学科带头人王晓军博士,三级教授,金普学者,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部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主任。曾获省级特聘教授、省级学科领军人才、省市智库专家等称号。长期从事语言学及其交叉应用研究,培养博硕士研究生50余人,参与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或一般课题10余项,曾获省级教学科研奖励5项,发表论文40余篇(CSSCI期刊论文16篇),出版专著5部,主编教材5部。兼任5所国内外大学(研究院)客座/兼职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课程思政指南》专家组专家,省市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学科组专家,6个国家级、省级学术团体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英美4本专业期刊编委。

3.英美文学方向

主要研究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和国情等。了解其主要流派和研究成果,解读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掌握文学研究与应用的方法。侧重近现代英美诗歌、现当代英美小说、英美女性文学的研究以及中国文学与英美文学的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文学养、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对该领域选定的课题有较深入、全面的了解,能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并力图有所创新。

2.英语语言学理论与应用方向

主要研究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理论等。通过探究国内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理论,了解语言学发展规律,旨在获得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分析的能力。本方向主要培养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语篇分析、社会语言学、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跨文化交际、外语教育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从事教学、研究或其他有关的工作。

4.区域国别研究方向

基于交叉学科的问题意识,发挥本学科和学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依托教育部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既突出区域国别研究一般领域的基本理论、议题和研究方法,也强调中国特色的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体系构建与供给。与两所海外大学孔子学院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国别、区域、次区域的系统训练培养满足国家重大政策研究需要的“国别通”、“领域通”、“区域通”人才。

招生专业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

日语专业负责人杨华,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西南学院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家级)1项及辽宁省省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或一般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5篇(C刊及核心7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3部,副主编10部,其中《实用日语听力教程》获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担任国际期刊《日中言语文化》编委。曾获全国日语专业青年教师CASIO杯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大连大学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等。培养日本文学方向研究生25名,3名获得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称号,多名毕业生考取日本或国内博士生继续深造。

1.日语语言学方向

主要研究有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等方向。涉及语言学众多领域,在了解语言学各领域前提下,熟悉并掌握语言学前沿理论基础,掌握研究方法论,能够跨领域,多领域交叉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理论知识水平,培养语言加其他领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研究方向及培养特色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2.日本文学方向

主要研究日本近现代文学。在了解日本近代以来国情的前提下,熟悉日本近现代文坛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家、作品及相关研究成果,解读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掌握文学研究的理论及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思辨能力以及学术创新能力。

3.日本社会文化方向

主要研究日本现代社会文化和经济方面。日本现代社会文化以日本文化史、日本社会史、日本风俗习惯、日本企业文化以及日本现代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紧跟国内外的前沿研究,基于中日社会文化对比的视野建立起多角度、跨学科的研究。日本经济方面主要研究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及所存在的问题。在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悉日本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掌握每个阶段发展的不同特征,能够对未来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经济学思维素养、思辨能力以及学术创新能力。

2020届毕业生常伟华(居中),现执教于郑州财经学院

2016届外国语言文学毕业生与导师合影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目前建有4个研究机构,其中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基地“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中科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学校共建“数字人文与术语翻译研究基地”均由学院牵头建设,另有斯特林大学中英联合研究中心和大连大学语言研究院两个校级研究平台。
学院先后与25家中小学、大型企业、培训机构、新型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建成校外实习基地,代表性单位包括: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保税区实验学校、惠普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埃森哲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宁波豪雅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等。学院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和创新活动,使实践实训基地真正变成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课堂。
日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目前建有2个校级研究机构,包括日本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东亚经济社会研究所。其主体为学院的日语专业教师及本专业的研究生,针对日本语言文学、日本社会文化、日语教育、日本经济等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召开了十届日本语言文化研讨会和六届东亚语言文化学会中国分会等学术活动,出版了《日本语言文化研究》论文集八辑,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讲座达上百次。
此外,学院还于2015年在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设有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海外写作基地,至今已8年有余。学生研二阶段可自愿选择赴该基地留学一年,利用当地的高校图书馆及市立图书馆等图书资料设施查找资料,做调查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体验日本留学生活,为升学读博提前打好基础。我院硕士研究生中有许多同学选择赴该基地留学,其中有十余人在日本读博,并且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到高校任教。该基地为我院学科建设与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日语高级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1届日语语言文学毕业生周萌,现就职于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3届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与答辩专家组合影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大连大学医学教育始于1950年创建的旅大市卫生学校,口腔医学专业1973年设立,是全国开办口腔医学专业较早的学校之一。1999年大连市口腔医院在市政府和市卫生局指导下列为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0年获批口腔医学本科专业,2014年获批专业学位硕士点,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专项评估。2023年7月,大连大学正式成立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汇聚了一批海内外博士和一线临床专家,学科领域涵盖口腔全科、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正畸学等。依托大连大学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丰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底蕴和综合教育资源优势,在口腔基础与临床研究教育中具有鲜明的特色。
口腔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0余人,分别来自大连大学口腔医学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大连市口腔医院,所有导师均具备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和丰富的科研经历。近5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学院拥有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大连市口腔医院2个国家级口腔医学专业住培基地,配备了东北三省一流的口腔临床前试验室技能实验室,从而保证了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口腔医学院

招生专业

口腔医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口腔医学专业住培基地,同时与大连大学医学院共享基础研究实验室,科研和实践基地总面积约 2200平方米。学院配备了东北三省先进的临床前技能实验室,包括进口Kavo仿头模型实验室、Kavo Dental Teacher口腔数字化评估系统及数字化虚拟仿真牙医培训系统,建有配套齐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免疫病理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清洁级动物室。与医学院共享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系统、流式细胞仪、DNA/RNA/蛋白测定仪、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等仪器设备。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近5年来,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学术会议发言10余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前往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等全国各地医疗机构、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从事临床、科研等工作。

培养成果

105200  口腔医学

研究方向

口腔颌面部创伤,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牙周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口腔种植临床与基础研究;口腔疾病相关基础研究等。

主要课程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和专业课。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临床能力培训期间,每个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和新知识。

人才培养

talent cultivation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大连大学医学教育始于1950年创建的旅大市卫生学校,经数十年沿革建设,1994年经辽宁省教委批准更名为大连大学医学院。借助大连大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丰富底蕴和综合教育资源优势,学院拥有难得的多学科共享学术氛围。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41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0余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教学名师等高端人才51人次,超过三分之一的老师曾前往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机构学习深造。近5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8项。发表SCI论文百余篇,其中二区以上30余篇。大连大学医学院汇聚全校之力,在师资、经费、政策等各方面为高端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所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3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秉承“厚德博学 仁爱济世”的院训,培养了大批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优良职业素养、扎实专业知识、熟练医学技能、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

医学院

招生专业

医学院拥有2个省级研究中心、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口腔医师住培基地,科研和实践基地总面积约 2200平方米,拥有价值超过2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建有配套齐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免疫病理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清洁级动物室、口腔教学数字化教室、暗室、消毒室、冷室等。拥有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系统、数字化虚拟仿真牙医培训系统、DSE Expert口腔仿头模型系统、64 通道矩阵式电标测系统、流式细胞仪、 DNA/RNA/ 蛋白测定仪、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等仪器设备。
医学院与牛津大学、大阪医科大学、密歇根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外多所知名医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学院将医学科研平台统筹规划地建设成为“思政、专业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着力培养有严谨医学精神、团队责任感,未来有能力解决医学疑难问题的应用型创新医学人才。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围绕炎症性疾病发病机理及天然产物抗炎活性筛选、糖重组及重组蛋白修饰、微流控的诊断技术研究等研究方向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在培养过程中着重加强医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激发成长潜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培养特色

近5年,学生发表SCI及中文论文百余篇;多名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全国互联网+大赛及各类创新创业奖励,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前往香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中医院等全国各地医疗机构、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逐步成为各领域的骨干力量。

培养成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系统

流式细胞仪

招生专业 
部分主干课程 
研究方向
100103 病原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基础
①抗感染免疫及其调节机制研究②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病原体诊断及致病机制研究③基因工程抗体与病原诊断研究
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人体解剖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
①神经、内分泌相关疾病研究②衰老与退行性疾病的机制③天然产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100208 临床检验诊 断学
医学科学研究基础
疾病的分子病理基
①炎症相关疾病机制研究及分子诊断②自身免疫病机制及实验诊断③靶向先导药物研发及分子机制
071003 生理学
医学生理
①神经系统疾病机制及治疗研究②肿瘤靶向治疗研究③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与药物筛选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于2011年获得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批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2009年获批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2010年被列为辽宁省特色突出计划,2011年被列为辽宁省培育学科项目。2022年7月,学院获得审计专业硕士授予权,2023年9月开始招收审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截止2022年12月,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20人,审计专业研究生导师11人,全部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学院紧紧围绕大连市“两先区、三中心”核心发展战略,重点瞄准“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发展”需要,依托“数字经济与辽宁高质量发展智库”、“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与物流研究中心”、“大连大学行为科学实验室”、“大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与行业企业签订实践实习基地,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1.数字化运营方向

针对企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的战略问题,培养具备战略规划决策与运营管理分析能力,同时能够运行最新理论与技术手段发现、分析处理单位发展方向、目标、机制的策略等科学问题的研究人才。

2.互联网财务与金融方向

针对企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的财务、审计、金融问题,培养掌握确认、计量和报告财务信息技术,具备收集、整理、披露和分析企业、政府或非盈利组织有关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能力,能够分析监督与控制经济活动等科学问题的研究人才。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3.平台市场战略方向

针对企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的营销问题,培养掌握数字化市场与电商环境的营销理念,具备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机制和方法分析营销战略与计划、消费者行为、渠道设计与管理、市场营销评价等科学问题的研究人才。

4.数字文旅方向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探知精神、国际化视野的旅游行业先锋和旅游公共服务管理者,能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高等院校、旅游研究机构等工作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

专业必修课包括高级管理学、中级微观经济学、管理研究防范轮、高级统计学、产业组织理论、中级计量经济学等;选修课包括战略管理、数据模型与决策、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与消费者行为、数据科学分析方法与工具、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目的地管理等。

主要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紧紧围绕大连市“两先区、三中心”核心发展战略,重点瞄准“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发展”需要建设需要,着力打造4 个优势方向。数字化运营方向积极参与解决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互联网财务与金融方向密切关注大数据、‘互联网+’发展对传统财务工作的影响,研究探索财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财务风险披露与控制机制等,为大连市尤其是金普新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市场战略方向以价值链大数据为研究内核,与百度大数据(大连)展开合作,积极探索基于数据科学的营销领域前沿问题;数字文旅突出区域性的特色,以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研究适合区域实际情况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及方法。

培养特色

招生专业

1.政府审计方向

在学习必要的管理、审计、会计基础理论后,主要学习政府审计、领导经济责任及绩效审计等专业知识,掌握政府审计发展的前沿知识与应用实践技术。社会审计方向,在学习必要的管理、审计、会计基础理论后,主要学习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技术、企业组织治理和内部控制设计与审核等专业知识,掌握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与应用实践技术。

2.内部审计方向

在学习必要的管理、审计、会计基础理论后,主要学习组织内部控制设计、组织与审核、企业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掌握组织治理与内部审计方法等前沿知识与应用实践技术。

研究方向

120200 工商管理学

125700 审计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公共管理理论与实务、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法律研究与案例、信息技术与审计应用;选修课包括公共政策审计专题、经济责任审计专题、大数据审计实务、审计技术与方法、内部审计实务、内部审计理论等。

主要课程

审计专业秉承大连大学“地方大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积极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目标、大连“两先区”建设要求,聚焦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研究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以审计全覆盖背景下的审计队伍能力素质提升为己任,积极联系审计行业协会、审计机关单位、专业审计机构及企业等部门,建立产学研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为高水平审计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培养特色

培养成果

1.刘旸老师指导研究生陈以欣完成SCI检索论文: A Novel Hybrid Method to Predict PM2.5 Concentration Based on the SWT-QPSO-LSTM Hybrid Model[J].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 2022,8。
2.王爽老师指导研究生罗亚飞、刘增慧完成SCI检索论文:Analysis 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orts around Bohai in China under the Low Carbon Target[J].Sustainability,2022.11。
3.罗亚飞,2022年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第一参与人。
4.陈丹丹,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2022年7月考入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5.韩艳美,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2022年7月就职于北京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国企事业部。

邀请专家对审计专业硕士导师进行指导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省级智库1个,数字经济与辽宁省高质量发展智库;研究中心3个,大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大连大学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研究中心、大连大学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同时,与大连市政府参事室、大连市文旅局、大连市金普新区、大连市内部审计协会等单位积极联合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平台。其中,大连大学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研究中心主要聚焦无人工厂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建模、所发优化和原型开发项目。大连大学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研究中心聚焦大连市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及国际合作研究。大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聚焦大连市文旅产业,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践基地

学院注重实践基地建设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实习实训方式提升学生解决实务问题的素质与能力。目前,学院共有实践基地近60个,能够满足研究生实践需求。针对审计专业硕士的专业性,学院正积极与辽宁省审计厅、大连市审计局、辽宁省内部审计协会、大连市内部审计协会等审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沟通联系,建立审计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并遴选行业导师。代表性实践基地包括中起重工(大连)有限公司、大连百汇企业管理服务公司、大连金普新区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基地等。

人才培养

talent cultivation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为1986年筹建的大连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学院现设美术学、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5本科专业和1个美术与书法方向的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学院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具有硕士导师资格20人,完成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省级以上课题21项;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 ;教师发表重要期刊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0余部,获奖及入选国际、国家和省级以上展览近100余项。学科梯队中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5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人、委员1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3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6 人,辽宁省青年教育骨干1人,辽宁省“兴辽计划拔尖人才”1人。学院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艺术与科技创新发展联盟单位、辽宁省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先后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日本东京服饰专门学校、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韩国东首尔大学、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美术学院

美术专业下设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绘画创作与实践、现代艺术创作实践三个研究方向。美术学学科有30年多年本科和近10年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现有教授5人,研究生导师近20人,外聘导师由国内著名艺术家及行业专家担任,累计培养研究生109人,毕业91人。

招生专业

135600 美术与书法

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课程设置方向围绕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创意与创新及跟踪社会前沿动态的发展方向为宗旨,课程类别包含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类课程。其中专业必修课包含公共必修和专业必修(中西美术史专题研究、艺术创作专题研究、艺术美学等),专业选修课包含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绘画创作与实践、现代艺术创作实践三个方向近20门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包含艺术创作教学与实践、专业考察实践和毕业创作(调研、课程方案、艺术创作)等,课应着重于提高研究生专业技能水平,加深、拓宽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增强理解作品的能力以及在作品创意表达和风格呈现方面的综合能力。

主要课程

大力培养高质量和高层次专业艺术教育与实践人才,提升区域人才培养中具可应用性、实践性、交叉性和理论性等多元融合的创新型专业人才为特色,具备系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美术创作专业人才,以及胜任文化艺术事业与产业方面所需的创作、管理与策划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培养特色

科研平台

学院现已达成共建协议的有辽宁省服装与服饰设计协同创新中心、大连市海岛非遗传承与保护中心、扎龙湿地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大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及辽宁省公共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平台的建设将进一步促使学科点未来建设发展中对于艺术创作、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产学研成果转化。完善创新融合研究,推动专业学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平台的联动育人机制,搭建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对于地域文化资源利用、前沿科技应用、产教融合、教学与科研的研究纵深平台。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

学院积极拓展教学实践基地,与大连开发区第一中学、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大连市教育学院、大连市第118中学、金普新区大魏家街道、大连金普新区向应街道、大连金普新区综合事务服务中心等签订协议,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培养成果

学生培养成果显著,获奖及入选省级以上展览50余次,其中有4位学生在文化部举办的五年一届全国美展中入选,3位学生连续两届入选。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95%以上,高校任教教师达到10%以上,先后有6人考取博士,1人获得辽宁省优秀毕业学生,3人获得国家级奖学金。

毕业研究生入选文化部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

辽宁省服装与服饰设计协同                 创新中心

大连市海岛非遗传承与保护             中心签约仪式

2022年获批的辽宁省研究生              联合培养基地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软件工程学院成立于2019年,其使命是引领软件类学科专业建设,展现软件主导特色,为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学院近五年共承担科技项目200余项,获得总经费7000余万元。同时,学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养扎实基础、具备强大工程能力,且熟悉前沿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学院拥有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前沿技术研究能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3人。这些教师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此外,学院还拥有学校唯一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教师以及辽宁省黄大年教学团队等一批国家、省部级领军人才。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院教学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1200余台,可满足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验中的需求,并支持师生进行科研和学术交流。此外,学院注重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引入实际项目和情景,构建实践性教学环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软件工程学院

1.生物智能制造

基于DNA链置换、酶切控制、DNA存储等技术,设计稳定高效、可调控、可拓展的DNA分子电路,通过深入探索生物分子在计算体系中的生物特性,应用生化反应网络计算模型,构建动态可控的DNA信息存储系统及分子驱动装置。

2.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研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在软件中的工程应用,从软件的角度研究出更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的机器应用场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针对海关和政务、医疗等应用场景开发软件系统。

招生专业

083500 软件工程

研究方向

3.人机交互与认知

针对人机交互及自动驾驶领域中的环境感知问题和标签数据有限的问题,分别研究基于轻量级网络的自适应多尺度混合分割方法和半监督语义分割算法。以人体运动为研究对象,引入GRU网络模型和图卷积网络,研究人体运动预测技术和三维人体姿态估计方法。

人才培养

talent cultivation

软件工程理论基础、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分析与测试、软件工程管理、软件需求工程、软件开发方法学等。这些课程紧密围绕着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展开教学,包含了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工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研究生们可以获得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更高级别的研究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课程

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推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实践环节,例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创新项目和实习等,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同时,学院积极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知名大学及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办学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学术资源。2022年建设期间,学院依托“111”引智基地,学科积极推进和海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与多所国外大学和科研院所展开合作研究。例如,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知识工程与发现研究所及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奥克兰生物工程研究所开展一系列围绕生物计算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联合科研工作。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机器人视觉中心及英国阿尔斯特大学智能系统研究中心继续展开了机器人智能相关的合作研究。在大力发展国际合作项目的同时,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等制定了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由学科带头人张强教授与奥克兰理工大学的Kasabov院士共同培养研究生,为本学院研究生授课,讲授神经网路的前沿知识与技术,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

培养特色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1、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教育部、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支持的重要科研平台,旨在助力我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的发展。
作为大连大学首个(唯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于2008年批准立项,于2015年通过教育部验收,是在辽宁省高校信息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以及辽宁省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经过学科整合组建而成。实验室是我校高水平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致力于推动软件工程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促进学院整体的学术水平提升。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设备,并且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在机器人控制领域,实验室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机器人运动检测技术,大大提高了机器人操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培养成果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人体运动捕获数据处理及重用技术”项目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基于DNA的分子信息处理研究”项目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硕士生曹犇在学期间从事DNA存储与编码方法的相关研究,并在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1篇入选ESI热点论文,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被引50余次。硕士生陈善男在国际顶级生物信息学会议完成口头报告,广受研究领域内专家学者的认可与肯定。近两年,毕业生读博深造人数达10余人,此外,学院还有许多优秀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主要就业单位包括税务局等政府部门,中国烟草、中国电信、浦发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阿里巴巴等大型网络技术公司。

人才培养

talent cultivation

2、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由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共同支持建设的,致力于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和产业水平。
作为大连大学首个国家发改委工程实验室,本实验室面向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重大创新成果,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本实验室设有多个专业实验室和研究室,配备了全面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施,能够满足师生的各种需求。此外,该实验室面向产业和社会需求,承担了多项重大软件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任务,例如:在智慧医学领域,实验室面向医疗数据、处理分析心电及肺部影像数据、构建医疗知识图谱,为医生提供医学影像处理、医学数据统计分析与建模等服务,助力推动生物医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3、生物计算与人工智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是国家教育部为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其主要目的是促进高校学科创新和教师引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作为大连大学首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基地依托大连大学软件工程学科(辽宁省一流学科)、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由大连大学教授张强担任基地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汇聚2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和学术骨干。同时,基地面向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和东北振兴区域重大战略,精准锚定大连市数字经济等地方支柱型产业发展中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理论及创新技术的共性重大需求,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软件信息学科基地”为总体建设目标,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积极建设成为支撑大连市软件信息产业的国际化科研平台。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教育部、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支持的重要科研平台,旨在助力我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的发展。作为大连大学首个(唯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于2008年批准立项,于2015年通过教育部验收,是在辽宁省高校信息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以及辽宁省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经过学科整合组建而成。实验室致力于推动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促进学术水平提升。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设备,并且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在机器人控制领域,实验室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机器人运动检测技术,大大提高了机器人操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实验室拥有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前沿技术研究能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人。这些教师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此外,实验室还拥有学校唯一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教师以及辽宁省黄大年教学团队等一批国家、省部级领军人才。
实验室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拥有仪器设备1200余台,可满足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验中的需求,并支持师生进行科研和学术交流。此外,实验室注重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引入实际项目和情景,构建实践性教学环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生物智能制造

基于DNA链置换、酶切控制、DNA存储等技术,设计稳定高效、可调控、可拓展的DNA分子电路,通过深入探索生物分子在计算体系中的生物特性,应用生化反应网络计算模型,构建动态可控的DNA信息存储系统及分子驱动装置。

2.软件智能化理论与技术

研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在软件中的工程应用,从软件的角度研究出更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的机器应用场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针对海关和政务、医疗等应用场景开发软件系统。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083500 软件工程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5404 计算机技术

人才培养

talent cultivation

3.人机交互与认知

针对人机交互及自动驾驶领域中的环境感知问题和标签数据有限的问题,分别研究基于轻量级网络的自适应多尺度混合分割方法和半监督语义分割算法。以人体运动为研究对象,引入GRU网络模型和图卷积网络,研究人体运动预测技术和三维人体姿态估计方法。

这些课程紧密围绕着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展开教学,包含了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研究生们可以获得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更高级别的研究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课程

实验室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推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实践环节,例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创新项目和实习等,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

培养特色

同时,实验室积极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知名大学及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办学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学术资源。

点击进入实验室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培养成果

2.申请专利: 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直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为了更好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积极推动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为专利。实验室不定期会召开专利相关讲座,旨在提升师生专利申请的积极性,推进专利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提升。近几年,申请的专利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包括国际发明专利多项。这些专利涵盖了软件工程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人工智能、智慧医疗、人机协作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验室不仅注重专利的申请和保护,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实验室与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内深度合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论文发表:近年来,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师生在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近千篇,这些论文均属于软件工程领域前沿研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我实验室研究生已发表的论文中,不少被SCI、EI、ACM等重要检索机构收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代表性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情况如下:

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多个科研平台,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了实验室的整体学科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师生的科研创新和知识交流提供了广泛和便捷的平台和机会,促进了实验室在软件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其中,代表性科研平台如下:

人才培养

talent cultivation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1.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由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共同支持建设,致力于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和产业水平,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重大创新成果,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3.获奖情况: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硕士研究生不仅在学业上表现优秀,而且在各类比赛、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也表现出色。近年来,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在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辽宁省iCAN创新创业大赛及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

2.生物计算与人工智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基地面向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和东北振兴区域重大战略,精准锚定大连市数字经济等地方支柱型产业发展中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理论及创新技术的共性重大需求,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软件信息学科基地”为总体建设目标,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积极建设成为支撑大连市软件信息产业的国际化科研平台。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旅大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和大连工学院分院的化工系,是大连大学最早设立的两个教学单位。1995年,大连大学换建搬迁,两系合并,成立化学化工系。随着专业建设和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2004年,更名为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资源与环境领域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学科硕士点现有硕导41人(兼职博导3人),其中,教授17人,海外经历人员28人,45岁以下教师占61%,所有导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队伍拥有“万人计划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百层次人才6人。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现硕导15人(兼职博导1人),教授7人,海外经历人员9人,全部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4人,其中,辽宁省千人层次5人。学院建有3个省级、2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这些平台拥有NMR、SEM、XRD、ICP-MS、Raman、气质、液质等仪器设备700多台(套),设备总值约6000万元,实验室面积5000平方米,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地方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1.物理化学

以能源化学、催化化学、物理化学及催化原理为基础,以氢能源等清洁能源及相关催化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为特色,围绕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战略目标,开展分布式氢能源制备、生物质能催化转化、太阳能光电催化、电化学催化还原、能源催化材料及能源应用示范等研究。本研究方向旨在通过能源转化过程的强化与调控机制、关键催化材料的突破以及清洁能源系统的示范应用,为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

2.功能材料

以化学、材料和化工学科为基础,以先进材料合成、功能化与应用为特色,研究方向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功能化及生物技术领 域应用、基于超临界流体的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透明陶瓷和光学晶体制备及光电领域应用,致力于研发高值精细化学品的固定化生物催化生产新工艺、微纳米药物释放系统、特殊功能膜材料和大功率电子器件用高精度陶瓷电路板及光学晶体生长技术与装备。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围绕学科领军人才,依托学校综合性、地方性大学优势,面向服务辽宁省大连市的建设需求,逐渐形成了以化学、材料、生物学科交叉融合,以能源催化(物理化学)、功能材料、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检测(分析化学)为特色的四个学科发展方向。

3.有机化学

以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为基础,以新型生物有机材料合成与应用为特色,研究领域包括环境友好有机合成方法、药物合成、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等。通过化学与生物学交叉融合研究指导药物、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对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学科发展和交叉融合有重要意义。

人才培养

talent cultivation

4.分析化学

以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为基础,以新型生物分子分析方法检测及应用为特色,研究领域包括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肿瘤临床检测、生物及环境分子检测、新型分析传感器及新型小分子检测方法开发等。本研究方向通过化学与生物学交叉融合指导代谢组学、临床检测、环境检测与新型分析方法及工具开发,对分析化学、生物学及医学学科相互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应用型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

培养特色

专业必修课程:高等无机化学、高等仪器分析、高等分离分析、量子化学。
各方向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分子光谱学、高等结构化学、化学动力学;功能材料:先进材料化学、高分子凝聚态物理、高等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合成;分析化学:化学计量学、现代电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

主要课程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环境工程专业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污染问题的改善和防治、环境质量的提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研发、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工程运行和管理和污染防治等。具体设置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070300 化学

085701 环境工程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1.能源环境工程

本研究方向以国家双碳目标驱动为导向,开展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大规模储能技术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尤其针对清洁能源制备和存储中的分布式氢能技术、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水电解及高效光催化等应用技术及储能新材料设计、研发进行突破,从环境污染源头控制出发,实现减污和降碳的协同增效,推动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工程

本研究方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统一监管”等相关要求为导向,开展环境检测与监测评估、环境(水、固废)污染控制工程和生态修复等相关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侧重于研发以微纳加工技术为核心的环境监测和环境公共卫生检测技术、以高级氧化技术为核心的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同时开展环境风险、生态损害评估及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评估等技术研发及工程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资源与环境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能力,具有环境工程领域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资源、环境保护及环境工程生产和管理单位、企业或工程建设管理部门从事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特色

环境工程专业建有2个研究生培养方向。
专业必修课程:数值分析与计算、污染控制化学及工程、环境工程流体力学。
各方向先修课程,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CAD、环境生物工程;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工程:现代环境分析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反应工程。

主要课程

学院科研水平服务地方能力逐年提高。形成了清洁能源、光催化、先进功能材料、现代分析化学等4个研究方向。与大连恒基水务有限公司、大连宏业工程检测公司等有实力的国企、民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特种光学功能晶体、集成式制氢系统、癌症检测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现成果转化,并以校企联合形式首批入驻大连大学科技园。近5年,获得环保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被SCI、EI检索150篇;获批横向课题38项,横向科研经费达1500余万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8项。实现专利转化5项。近五年,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培养硕士研究生134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96篇,获得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奖励29项。

培养成果

科研平台

化学学科、环境工程专业以辽宁省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特种光学功能晶体工程实验室、辽宁省化工环保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大连市先进催化材料重点实验室、大连市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并在化学领域顶尖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环保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同时,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在特种光学功能晶体、集成式制氢系统、癌症检测新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实现成果转化,并以校企联合形式首批入驻大连大学科技园,培养国家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服务大连“两先区”建设。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需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或相关企业工程或生产现场进行,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了解实践教学单位主要业务(主要生产产品);设计流程或生产工艺;设计、工艺原理;产品质量分析与检测;工程和生产管理、本领域应用前沿研究等。环境工程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主要有大连东泰产业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大连市碧流河水库管理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水管理有限公司、大连东浩热力有限公司、大连华信理化检测有限公司、大连泰达环保教育基地等。

人才培养

talent cultivation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现有教职工110人,专任教师7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6人,博士43人,硕士导师20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2人。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深厚的积累,累计承担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学院建有“智慧航运与物流网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辽宁省高校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智慧航运与物流网络技术工程实验室”、“辽宁省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技术工程实验室”、“辽宁省智慧医疗协同创新中心”、“大连市先进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智慧医疗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无人集群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等国家、省市级科研和教学实验基地。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仪器设备共计200余台套,为信息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信息工程学院

1.计算机系统结构

围绕6G网络及天地一体化网络发展需求,开展天地一体化智能网络体系结构、协议、路由、接入等组网技术以及自主智能的网络运维技术研究,重点突破基于SDN、ICN等体系的智能网络控制、资源分配、内容存储、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

2.计算机应用技术

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医疗以及智慧农业领域中的多源化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开展机器学习、智能识别、目标检测与分割、产品故障诊断等核心问题的研究。研究团队紧跟模式识别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展开核心算法和模型的深入研究,结合团队在专业领域积累的研发经验,解决不同应用领域的问题。

招生专业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高级计算机网络》、《高级分布式系统》、《软件系统与工程》、《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科学与工程》、《机器学习》等。

主要课程

3.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围绕分布式文件系统展开研究。分布式文件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环境上,基于节点自身的文件系统而实现的面向海量数据管理的文件系统,主要研究在大规模集群上数据划分和数据分布,所存储的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存储管理的可扩展性,如何支持用户大规模并发访问以及如何适应新型的并行计算模型。

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运用本学科的方法、技术与工具从事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及系统设计、开发与管理工作,具有从事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

培养特色

学科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个学科方向,形成了以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智能感知与决策技术、无人集群协同通信控制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在新能源混合汽车驱动、多通道信号智能压缩感知与重构、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决策、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无人机集群协同通信控制、网联车辆协作控制等领域,实现了关键理论与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招生专业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现代控制理论》、《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系统辩识》、《智能控制》、《最优控制》、《现代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

主要课程

培养热爱祖国,道德修养好,遵纪守法,具有宽广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某特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方向的专门知识、理论与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掌握一门外国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能够胜任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等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及技术研发工作,具备高素质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科技创新型人才。

培养特色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1)智能信号处理与通信抗干扰。主要从事通信抗干扰、心电、脑电信号处理等,主要包括宽带频谱的压缩感知、生物医学信号分析处理、视觉测量方向。
(2)无线通信网络研究。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网络设计等。主要包括遥测感知、无线通信网络编解码、网络优化、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方向。
(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主要从事机器人控制、无人机控制、嵌入式测控系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机器人路径规划与控制、无人机路径规划与协调控制、嵌入式控制设备方向。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招生专业

085404 计算机技术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开展系统开发与终端研发技术研究;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规划与控制方法研究;开展嵌入式系统开发、应急移动自组网小型化终端、智能快速接入等军民两用技术的研究;在电力、医疗、交通等领域计算机视觉算法研究;多传感器融合的物联网平台搭建以及相关算法研究。
(2)计算机软件应用。主要围绕指挥控制系统建模理论和数据管理研究;医疗、应急等大数据相关平台设计和算法研究;多智能体系统协同、博弈等算法的研究。
(3)计算机系统结构。围绕天地一体化网络协议和分布式协同组网等技术研究。开展网络理论、网络协议体系与技术、网络拓扑发现与控制、网络路由与交换、网络故障诊断等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

招生专业

085406 控制工程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主要从事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与评估,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从事目标识别与探测、无人集群智能系统、 智能系统感知、控制、决策技术研究。
(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主要从事网络控制与远程监测、嵌入式测控系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网络优化、无线通信、遥感图像处理、物联网通信、智慧医疗、智慧农业中的识别装置设计、控制技术设计与应用。

研究方向

《线性系统理论》、《通信理论与系统》、《机器人控制技术》、《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现代信号处理技术》、《机器学习》、《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过程管理》、《并行处理与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矩阵分析》。

主要课程

依托“通信与网络重点实验室”、“智慧航运与物流网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辽宁省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技术工程实验室”“大连市智慧医疗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科研实验室,以构建“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检测技术及智能装置和嵌入式系统等研究方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专业实践深入地应用理论、方法和新技术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电子信息“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

1.专利:刘治国.卫星网络下基于定价机制的虚拟资源共享分配方法及应用,中国, ZL201811331845.3,2023.02.
2.论文:Shixi Wen, Guo Ge, Distributed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and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Heterogenous Vehicular Plato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3 (7), pp. 7096 - 7111, 2022
3.学术交流:21级研究生李进锡、李易璇参加第3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题为:Adaptive Command Filtered  Backstepping Control of   Connected Vehicles with  Nonlinear Disturbances.
4.Du, Xiuli, Song, Linkai, Lv, Yana, Qiu, Shaoming. A Lightweight Military Target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Improved YOLOv5. Electronics, 2022 , 11(20):1-16.
5.RAN ZHANG, SEN LI, YUANMING DING, XUTONG QIN, QINGYU XIA. UAV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BASED ON IMPROVED HARRIS HAWKS OPTIMIZATION [J]. SENSORS, 2022, 22(14):5232.

培养成果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科研平台

1.智慧航运与物流网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11年,大连大学依托通信与网络实验室组建了“智慧航运与物流网络技术实验室”。 2015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为“智慧航运与物流网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建筑面积26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原值4100多万元。目前,现有固定人员21名,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工程实验室拥有辽宁省创新团队2个,建有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与重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装备发展领域基金重点、国防预研等标志性项目。以第一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获授权技术发明专利43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空间信息网络协议演示验证仿真系统和研制的异构网络链路控制设备,参加了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研发的数据管理设备、数据采集装置、高速光电信号分析设备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并列装。
2.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平台
该平台由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建设(沙盘)、移动式智能网联信号机管控系统、移动式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移动式电子视频监控系统、车联网服务器、数字化道路交通沙盘控制系统、智能车基于激光SLAM自主定位与导航模块、智能控制模块组成。平台支持道路交通、网联车辆场景的自主设计、路径自主规划、控制算法设计与优化,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中不同场景、不同对象、不同要素的综合演示与交互。平台围绕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利用先进的计算、通信、控制以及检测技术,解决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涉及的车联网、车路协同控制、自动驾驶面临的关键技术与理论难题,助力智慧城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依托该平台,成立了网联车辆协作控制团队。近年来,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等智能交通领域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3.辽宁省高校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在知识产权方面,实验室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产出,发表三大检索论文3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6篇,申请发明专利20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注重对青年科研骨干的培养,1人完成了博士后进修工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人,独立硕士研究生203人;在平台建设方面,实验室投入经费购置大型设备,完善了太赫兹通信系统和深度学习与计算平台系统,建立了高速抗干扰通信与深度学习研究的仿真验证环境。
4.辽宁省智慧医疗协同创新中心
依托大连大学、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惠科技等单位,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面上项目、中地共建项目等经费支持下,面向智慧医疗的重大需求,突破智慧医疗一体化网络技术、生命体征数据高效采集、健康大数据存储及异构医疗数据的智能分析处理等关键技术;开发面向医院、社区、家庭的健康服务应用,形成智慧医疗整体框架的布局。辽宁省智慧医疗协同创新中心以立足大连,面向辽宁,服务全国为目标,为大连市智慧化建设和辽宁省数字医疗产业发展发挥核心支撑作用,为我国数字医疗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已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63项,近3年发表论文100余篇。

实践基地

我院先后与大连瀛海科技有限公司、大连艾科科技有限公司、大连日佳电子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神或科技有限公司、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等6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光通信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移动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应用技术等专业实践创新任务,通过半年至一年的专业实践,大幅提高学生的主流应用开发技术、工程设计技术等方面专门知识与技能,为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培养实践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在空间通信与组网技术领域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在近三年里,在科学研究方面,主持完成了“支持软件定义的空间信息网络通用化计算技术”“太赫兹通信组网技术”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实验室参与完成的“开放式指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技术研制”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成果转化方向,实验室深入开展了数据采集装置研制工作,并完成5批次635台生产,合格率100%;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机械工程学院是由原大连工学院分院机械工程系发展而来,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40余年的建设发展,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学院先后为国家培养了7000余名各层次毕业生,并成为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博士38人、硕导17人),其中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3人。近年学院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及教学奖励5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发表SCI收录、EI收录及核心期刊等学术论文30余篇/年、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创新奖励200余项/年。
学院办公面积5000余平米,共有实验室50个(其中教学实验室35个、学科专业实验室15个),实验设备1140余套,设备原值3500余万元,其中包括金属粉末增材制造、精密电火花加工、三坐标测量、激光测振仪、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三轴高速加工中心,智能制造生产线等大型精密设备36台套,建有辽宁省制冷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种加工及功能材料制备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汽车NVH与尾气排放控制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机械装备振动声学控制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

培养特色

080200 机械工程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学院瞄准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大连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大力开展机械、材料、信息、医学、生物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同时高度注重产学研合作,力争在装备制造领域贡献大连大学的蓬勃力量!

依托学院建有“大连大学-奇瑞汽车”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中国通用技术大连机床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辽宁省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机械工程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辽宁省第二批工业产业对接创新实践基地、辽宁省汽车工程产业联盟等多个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学院培养出中国最年轻的南极考察站站长魏福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4届毕业生);辽宁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大连市大学生标兵侯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4届毕业生);2018年和2022年在人民日报和大连众多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道的全国100名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代表的金丽雅和马浩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8届和2022届毕业生)等优秀学子。近五年来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率基本保持在100%,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培养成果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建筑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土木学科始建于1978年,2007年开始招收结构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2011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研究生,2023年招收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结构工程遴选为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土木工程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2人、博士学位教师3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和硕士生导师22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近5年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70余项,科研科研经费13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6项,出版专著5部,主编教材16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6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国际检索机构收录20余篇。拥有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平台。拥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复杂结构系统灾害防控实验室和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辽宁省高校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拥有4600多平米实验室场地,实验设备总值3800多万元。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4个研究方向。

招生专业

主要课程

有限单元法、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高等土木工程施工、高等岩石力学、结构动力学、高等传热学等。

研究方向

本专业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技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能够敬业勤学、善思明辨、诚信乐群、遵纪守法的高级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培养特色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科研平台

目前,学科共有复杂结构系统灾害预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工程中心)和省级校企联盟一个辽宁省沿海开发与智慧安全控制产业校企联盟3个省级平台,大连隧道与地下工程重点工程中心、大连市绿色3D打印建筑重点实验室和大连市沿海工程灾害防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平台。学科依托上述平台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近年来根据省市科研部门下发的产业发展目录,积极调整学科方向,使其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在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计算机技术、矿山岩土工程、地铁隧道工程、绿色建筑及特殊法施工与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实践基地

辽宁沿海开发与智慧安全控制产业校企联盟,在辽宁省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和支持指导下,由大连大学牵头,联盟一共有66家理事单位,其中包括高等院校15所,科研院所5所,政府机关4家,2个学会,1家行业协会以及相关39家企业。

081400 土木工程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大连大学护理学科于2011年获首批全国护理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教学团队、省级虚拟教研室2个;获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辽宁省优秀教材奖2项、省级一流课程11门、省教学成果奖4项。学院拥有护教协同、专兼职结合、实力较强的省级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专职教师21人,教辅人员5人,博士学位教师占39%,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优秀教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7人。护理学院拥有辽宁省高等学校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辽宁省高等学校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占地面积1万m2,有29个专业实验室、9个多媒体教室、3个PBL教室、2个网络学习室(计算机60台)、3个研究生学习室(配有电脑和网络)、1个学术报告厅和3个护理科研实验室,教学及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2438万元,能为研究生教学、科研、学术活动及自主学习提供充分保证。

护理学院

康复护理、慢性病管理与老年照护、灾害与急危重症护理和护理管理

专业必修课:医学统计学方法、高级护理实践、护理理论、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护理研究方法、循证护理方法、教学实践、临床实践
专业选修课:医学文献检索、护理前沿进展、高级健康评估、心理护理理论与实践、社会医学、医学论文写作、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康复护理理论与实践、老年护理理论与实践

招生专业

主要课程

研究方向

大连大学护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坚持以价值塑造为引领,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多元化导师队伍为依托,以高水平学术交流为平台,培养高层次、创新型护理专业人才。学院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注重研究生培养的精细化管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学及管理能力。

培养特色

1.2022年护理学院研究生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2项,省级项目立项4项,获得辽宁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获得“第五届辽宁省护理研究生论坛暨研究生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项目和最佳汇报展示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护理学院20级研究生纪晓旭在2022年7月第八届房颤护理学术论坛进行学术报告、在2022年9月第五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进行学术报告。
3.护理学院20级研究生顾婉航,在2022年11月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护理与健康论坛进行学术报告。
4.护理学院2017届毕业生张丹于2020年2月7日支援武汉重症疗区62天,照护危重患者百余人。中华危重症专科护士,PICC专科护士,吉林大学优秀护士,吉林省药学会安全用药专业委员会静脉用药学组委员,专注临床十余年。
5.护理学院2020届毕业生李笑阳读研期间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研究生毕业后继续读博深造,现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护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培养成果

科研平台

护理学院拥有辽宁省高等学校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辽宁省高等学校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3个护理科研实验室,教学及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2438万元,为研究生教学、科研、学术活动及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保证。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101100 护理学

大连大学拥有2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附属中山医院和附属新华医院,临床护理专科获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6所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教学基地(大连市精神心理医院和大连市红十字会),能够满足研究生临床教学、专业实践与护理研究需要。

实践基地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国际合作交流

护理学院长期与国外及中国香港的院校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近5年来,学院主办了第三届中日(大连)国际新进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大连大学中山眼科高峰论坛、第三届中—德老年护理学术论坛、第二届全国护理教育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论坛、2022年国际护理教育高峰论坛和第二届中—德老年护理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李陈爱礼护理学中心、香港大学护理学院、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医药学院、日本立命馆大学建立学术交流合作。每名研究生至少参加一次国内外护理学术会议,并进行口头汇报或海报交流,近5年已有9名研究生赴香港、1名研究生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

上图为2019年大连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参加“香港大学护理学术交流”

右图为2018年大连大学护理学院师生参加“第8届香港国际护理论坛”并获奖

大连大学师范教育历史,远可溯及1948年3月成立的关东文法专门学校,是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跌宕60余载,薪火相传。2001年师范学院复再设置,2016年更名为教育学院,现设有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拥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现为大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
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博士1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指委委员1人。小学教育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2005年获批大连市示范专业,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2008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被遴选列入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建设周期10年,为辽宁省唯一被遴选列入的小学教育专业。2019年,小学教育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示范专业,2021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获批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2015年,教育学院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该专业核心课程“当代教育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获批为“辽宁省精品课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获批为“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师职业道德》和《当代教育学》获评为省级一流课程。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教育学院逐渐形成了“知行合一,实践取向,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

教育学院

招生专业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培养特色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能力,能够承担语文基础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语文基础,了解语文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自主专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特色课程:《护理研究》课程邀请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Kathryn King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Theresa Green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王文茹教授定期为研究生讲授。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课程设置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以教师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应用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注重小组合作、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

学院十分重视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在实践基地的选择上我们重视其示范性、代表性。2015年至今,共建设实践基地13个,其中大连开发区高城山小学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辽宁省艺术示范校”、“大连市美育特色校”。大连开发区滨海学校是大连开发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还被评为“大连市标准化学校”;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是“辽宁省图书示范校”、“开发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每个实践基地都聘请1-2名校外兼职指导教师,数量充足,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均为各实践基地的主要领导,理论基础深厚,管理水平高。

招生专业

培养特色

045115 小学教育

本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小学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以教师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应用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注重小组合作、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小学教育的思想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小学教师。

生命健康学院

大连大学生命健康学院生物学学科2001年开始筹建,2005年被授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两个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11年申请并获批为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硕士生导师32名,导师队伍学历高,学缘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有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大连市优秀专家2人 

招生专业

071000 生物学

研究方向

1.微生物学

包括资源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应用微生物学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植物内生微生物代谢产物研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调控研究、小浆果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2.植物学

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研究包括糖生物化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细胞识别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功能与药物发现等五方向内容。

4.动物学

主要包含动物分子免疫学与动物疫苗研究、重大动物疫病诊断、防控技术两个研究方向。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我院拥有辽宁省海洋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海洋药物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糖脂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药用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四个省级研究平台和辽宁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省级教学平台,国家林草局小浆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共建单位)、国家林草科技推广转化基地、辽宁省特色果蔬栽培技能培训基地、还拥有大连市药用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实验室、大连市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大连市蓝莓及小浆果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三个市级研究平台,以及大连大学小浆果技术服务科技特派团。上述平台拥有大型先进仪器设备20余台,设备总价值近4000万元。
此外,我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加拿大科学院、日本冈山大学、日本信州大学、韩国全南大学、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皇家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化物所、中科院植物生理所、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多所国内外高校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工作人员和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

人才培养

talent cultivation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多年来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与辉瑞制药、美罗药业、医诺生物等18家地方生物医药企业以及大连森茂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大连普世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10项技术成果在这些企业得到了推广和使用,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有30余名研究生毕业后在上述企业就业,为地方培养了大量的高级生物学人才。
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研究生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0余项,在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了多项佳绩。继续攻读博士10余名,就业率达100%,就业后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

近年来获科技部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余项;发表研究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15项,授权47项;标准立项9个;成果转化2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教学成果获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培养成果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暨大连大学中山临床学院(原沈阳铁路局大连医院)创建于1907年。1992年在辽宁省首批晋升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医院正式归属于大连大学,成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学院”。2005年肿瘤学、外科学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临床医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点。临床医学专业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专业认证;2017年临床医学专业获批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2019年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中国内地大学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
学院现有教职工3077人,其中高级职称592人,博士、硕士学位人员563人,临床教师669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国之名医”2人、省优秀专家、教师和名医6人、省教学名师2人。医院拥有开放床位2208张,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院下设25个教研室、拥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动物中心。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市级点实验室10个,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医院装备国内外先进、价值过亿的医疗设备,如3.0T磁共振成像系统、CybeRay伽马刀、PIT-CT、康复机器人等数十台件大型先进设备,充分保障了医疗、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中山临床学院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招生专业

主要课程

1002临床医学/1051临床医学

现开设必修课程有《医学专业英语》《医学科研方法》《卫生法律法规》、《循证医学》等8门课程;选修课程有《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重症医学》《全科医学》《医学影像学》等14门课程

研究方向

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眼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皮肤病与性病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全科医学、骨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临床病理、放射肿瘤学、放射影像学、超声医学

培养特色

中山临床学院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和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势,逐步构建并完善了以“立德树人、综合育人、科研育创、实践立术”为特色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1.钱文静,2019级,“ICAM-1促进胃癌转移的生物学信息分析和功能探究”获2022年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吴光耀,2018级,“影像组学比较冰冻病理诊断≤1cm肺磨玻璃结节浸润性的临床研究”获2018年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钱文静,2019级,论文:Fibrinogen-like protein 1 (FGL1): the next immune checkpoint target;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卷14期:1eISSN:1756-8722;第一作者;IF:17.388;
4.刘静,2020级,论文题目:EIF2S2 is a Novel Independent Prognostic Biomarker and Correlated with Immune Infiltrat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期刊名称:FRONIERS IN GENETICS作者排序:第一作者;IF=4.772
5.栗丽,2019级,其“新粒量放射粒子近距离治疗方案系统”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赛银奖。

优秀学子

培养成果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科研平台

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6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骨关节病细胞生物工程实验、乳腺及消化肿瘤分子标志物高通量筛选及靶向药物转化重点实验室、泌尿肿瘤微环境调控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放射性粒子及热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糖脂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肺结节多学科诊治工程研究中心);4个大连市重点实验室(脑功能与脑疾病功能磁共振实验室、肿瘤生物治疗和基因检测实验室、大连市骨植入材料工程实验室、功能与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拥有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及各类研究中心5个。

实践基地

医院注重学科建设,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骨科、肿瘤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骨科、肿瘤科、急诊医学科、康复科、肝胆外科、护理、介入科、医学检验科、乳腺外科、传染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心血管内科)、大连市一级医学重点专科10个(骨外科、肿瘤放疗科、血管外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口腔科、呼吸内科、肝胆外科、心血管内科、乳腺甲状腺外科)。大连市医学重点专科“登峰计划”建设项目4个(肿瘤科、骨科、肝胆外科、乳腺外科)。大连市医疗软实力1个中心、7个基地(大连急救医学培训中心;大连市乳腺与甲状腺肿瘤诊疗基地、大连市冠心病诊疗基地、大连市高血压病与心衰诊疗基地、大连市出血性脑卒中诊疗基地、大连市缺血性脑卒中诊疗基地、大连市脑血管病康复基地、大连市肿瘤内科诊疗基地)。大连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3个。2021年,医院获批大连市唯一一所中日医疗合作示范医院。

人才培养

talent cultivation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集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辽宁省卫生系统“诚信服务杯”标兵单位,大连市文明单位。医院是大连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大连市工伤患者定点医院及医保工伤指定鉴定单位,是商业保险合作定点单位。
医院是大连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4人,高级职称专家300余人,现编制床位1063张,共有49个临床科室,10个临床医技及功能科室,设有52个专家门诊,9个特色门诊,25个教研室,1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承担着大连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任务,是遵义医学院、延边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同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机构。2022年获批由教育部办公厅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设立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抗击疫情专题实践教学基地”。
医院新院区位于大连市西北部体育新城卫生中心,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新增编制床位1200张。将建设成为大连西北城区的“三个中心、一个枢纽”,即大连西北城区的医疗中心、急救中心、检验中心及基层卫生服务枢纽。届时,医院将形成“一院两区”的医疗布局,总体规模和服务能力将得到跨越式发展。

新华临床学院

点击进入学院主页

优势特色

骨科 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基地。无论是在治疗技术、科研能力、专家实力、床位规模等方面,中山医院骨科均已进入国家先进骨科行列,成为综合医院中具有“骨科医院”水平的强大专科。开展多项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部门项目资助,先后获国际日内瓦发明金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 项、辽宁省学术成果一等奖 2 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9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0 项、二等奖 4 项,获得授权专利70 余项,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立项 20 余项,省、部、市级科研立项 50 项,发表 SCI 收录文章200余篇,国家核心期刊及国内外重要会议收录论文 80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20 余部。

肿瘤科 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基地。依托的肿瘤临床研究中心,是辽南地区唯一一家集肿瘤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热疗、微创介入治疗的一站式现代化肿瘤综合诊疗中心。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和世界首台图像引导头体伽马刀精准放疗技术。开展肿瘤个体化治疗与全病程精细化管理,逐渐形成肿瘤单病种规范化治疗管理模式,获评“国家乳腺癌诊疗示范单位”和“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下设放射肿瘤学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肿瘤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承担大连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和遵义医学院的研究生培养任务,设有肿瘤学博士后工作站。学科近5年来,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余篇。

临床技能中心 面积2000 平方米,仪器设备2400台件,培训设施总金额1300余万元。中心下设手术学实验室、诊断学实验室等16个实训室,能够满足学院各专业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培训及考核需求。获批“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医师学会“显微外科技能培训中心”。是国家住院医师临床技能结业考核基地、辽宁省全科医师培训临床技能考核基地。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近三年,学生与导师合作发表SCI29篇、核心期刊23篇,国家级专利6项。6名毕业生在国内外各大知名学府攻读博士学位,包括德国Charité–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吉林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

培养成果

研究生授课

科室培训

专业技能考核

科研平台

1.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神经内科、肛肠外科、骨科、普外科。
2.市重点学科登峰计划项目:运动医学科、肛肠外科
3.大连市一级医学重点学科:肛肠外科、神经内科、整形外科、消化内科。
4.市级科研平台:大连市运动损伤诊治技术创新中心、大连市肛肠病研究所、大连市肛肠病防治中心、大连市肛肠病医院。
5.校级研究所:大连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大连大学介入医学研究所、大连大学盆底功能重建研究所、大连大学脑血管病研究所、消化病研究所、整形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暨肿瘤研究所、整形&美容中心。

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于2010年第一批获批了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2018年获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单位,目前拥有国家级专业住培基地5个,分别为内科、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放射科,总招生容量为37人/年。基地拥有住培带教师资148人。基地注重学员培训,对学员开展分层次培训与考核,通过开展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培训质量。医院购置题库,包含三基培训、执业医师考试和住培相关课程试题,全部对学员免费开放。医院定期组织理论测试,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基地活动丰富多彩,定期举办“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大赛”等活动。近三年学员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100%;近三年结业考核首次通过率93.33%。2020年度学员参加全国业务水平测试,成绩进入全国百强(成绩统计包含在主基地内)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1002临床医学
1051临床医学

运动医学、外科学、急诊医学、神经病学、内科学、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超声医学、妇产科学、麻醉学、康复医学等

Enrollment Handbook

joint cultivation

联合培养

+

+

+

国际产学研用项目联合培养

六盘水师范学院联合培养项目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项目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培养项目

我校现阶段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是指以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研一以完成校内课程为主,研二和研三在联合培养单位导师指导下完成科研项目和毕业学位论文。联合培养后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和在校培养的完全一致。

招生专业:化学

招生专业:生物学

招生专业:生物学、化学、环境工程、美术

联合培养的硕士生,能享受到优良的实验条件、浓厚的科研氛围、联培单位的奖助政策,增加见闻、拓宽眼界,为日后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联合培养双方通过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我校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平台优势和培养单位的科研能力、学科特色,实现科教融合,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各类优秀高级人才。

国际产学研用项目是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和智能技术与交叉学科、绿色化工与新能源材料三个领域,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的产学研用合作项目。我校多位教师入选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框架下中方导师名单,并与俄罗斯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

教育部将对合作开展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者,在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上予以专门支持。近年来,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大局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提高学校国际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服务大连“两先区”建设的发展贡献我校力量。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international exchange

国际交流

1.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与实习项目

国家留学基金委根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移民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组织签署的合作协议,每年选派优秀青年到上述组织实习。此外国家留学基金委也定期根据与国际知名高校签署的合作协议,选派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留学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研究工作。我校鼓励本校学子申请公派留学,并尽最大可能支持学子走向国际、学习互鉴。

学校注重教育国际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打造“四个国际化”,努力实现教育国际化对学科和专业的核心功能转变,以支撑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目前我校已经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阿根廷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合作关系。

国际交流途径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Enrollment Handbook

2.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

为进一步支持我校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我校定期将根据孔子学院实际教学需求,招募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符合要求的学生均可以报名参与遴选,学校根据岗位数量、遴选成绩、及培训综合考核成绩确定录取名单。志愿者赴任任期通常为一学年,其生活津贴、住宿、保险、国际旅费等待遇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国际化课程和讲座

我校不定期举办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为学子提供国际课程接触渠道。例如与英国斯特灵大学合作的线上英语课程培训项目,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术英语能力提升的需要,还可以获得国外高校课程培训证书,冲抵或减免相关课程学分,并获得学校全额资助。我校定期邀请海外知名高校专家学者开展主题讲座,使我校师生了解国际化前沿学术信息,激发师生对科研的探索热情,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如2023年“生物计算与人工智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专家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教授受邀到访我校,举行“Language models and ChatGPT”主题学术讲座。从行业发展、技术路径、市场应用、未来目标四个方面对ChatGPT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走进研究生实验室,解答学生学术难题和留学疑问。2023法国高校春季巡展:23所法国高校参展,我校学生面对面了解了法国各高校和专业、沉浸式体验法国文化,提高法国留学和交流的兴趣。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international exchange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合作院校

亚洲:

中国台湾 台湾铭传大学
中国香港 香港大学护理学院
日本 日本广岛大学
日本 日本创造学园大学
日本 日本东北福祉大学
日本 日本岛根大学
日本 日本西南女学院大学
日本 日本冈山商科大学
日本 日本法政大学
日本 日本大阪市立大学
日本 日本奈良佐保短期大学
日本 日本福冈女子大学
日本 日本岐阜市立女子短期大学
日本 日本神田外语大学
日本 日本北陆大学
日本 日本东亚大学
日本 日本城西国际大学
日本 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
韩国 韩国新罗大学
韩国 韩国国立济州大学
韩国 韩国东首尔大学
蒙古 蒙古国财经大学

Enrollment Handbook

北美洲:

美国 美国圣名大学
美国 美国加利福尼亚浸会大学
美国 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
美国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
美国 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
美国 美国犹他州迪克西州立大学
美国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美国 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
美国 美国纽黑文大学
美国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
华盛顿 华盛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加拿大 加拿大布兰登大学
墨西哥 墨西哥国立理工大学

欧洲:

英国 英国德蒙特福特大学
英国 英国斯特灵大学
英国 英国提塞德大学
英国 英国班戈大学
法国 法国上法兰西科技大学
俄罗斯 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

大洋洲:

新西兰 新西兰坎特伯雷理工学院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立格里菲思大学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international exchange

国际交流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学校设立了国际交流项目专项资金,出台了《大连大学学生海外交流学习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持续加强和推进学生的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奖学政策

Enrollment Handbook

奖励标准如下:
对赴港澳台地区进行交流学习的学生,原则上奖励金额为每人3000 元人民币;
对赴亚洲其他国家/地区进行交流学习的学生,原则上奖励金额为每人5000元人民币;
对赴亚洲以外其他国家/地区进行交流学习的学生,原则上奖励金额为每人7000元人民币。
奖励金额可根据我校奖学金项目经费的总额做合理调整。若学校组织的校际交流项目另有约定,则奖励标准按照具体项目约定执行,但原则上每人不得超过15000元人民币。
我校将以合作项目为依托,通过加强和细化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在教学、科研、师生交流等领域的实质性合作,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师资交流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和管理服务国际化方面的整体提升,助力大连市国际化城市建设的进程。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

(一)招生专业-学术型硕士

最终招生专业、学制学费以当年我校招生简章为准

Enrollment Handbook

(二)招生专业-专业型硕士

最终招生专业、学制学费以当年我校招生简章为准

就业情况

EMPLOYMENT STATUS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国家助学金:范围包括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不包括定向和委托培养类型的研究生),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执行。硕士研究生助学金资助标准为6000元/生.年。
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20000元/生.年,奖励比例按照国家有关文件和《大连大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执行。

1、国家奖助学金

2、新生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

Scholarship Policy

奖助政策

学校设置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在学制期限内的所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含定向委培生)享受奖学金资助。

Enrollment Handbook

学校设置研究生“三助”岗位(研究生助教、助管和助研)助学金,每年设置的“三助”岗位数不低于在校研究生的 30%。

3、“三助”岗位

新生奖学金
发放比例
发放额
一等
20%
8000元/生 主要依据录取批次、初复试总成绩排序给予相应等级新生奖学金
二等 40% 5000元/生
三等 40% 3000元/生

优秀奖学金
发放比例
发放额
一等
20%
10000元/生·年 主要依据入学后的学习成绩、科研工作和综合表现进行评定
二等 40% 7000元/生·年

“助研”岗位助学金标准为不低于 300 元/生.月(具体标准由各学科自定),每年按 10 个月资助;
“助教”岗位助学金,具体标准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助管”岗位分为固定岗位和临时岗位两种,固定岗位满工作量资助标准为 300 元/生.月,每年按 10 个月资助,临时岗位资助标准为 10 元/生.时。(助管岗位名额由研究生学院统筹确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我校不断提高做好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治站位,全面推进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特别是近三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学校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稳定,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超八成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数十名毕业生继续读博深造,近一半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整体合理,就业质量较高。具体情况如下: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2022-2023学年,我校研究生陆续开展了“朋辈启航 共赴连大”硕本面对面活动、“3.5学雷锋”系列活动、大连市保密教育实训平台参观学习活动、“青春恰似火,扬帆正当时”—欢送毕业生党员主题党日活动、“青年学、青年说、青年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使党员同志深刻领会信念、奉献、坚守、作为和创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强化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党建育人是更深层次的“立德树人”工作。

1、学生党建活动

Campus life

校园生活

Enrollment Handbook

2、学术活动

为充分发挥我校综合性大学优势,加强高水平特色学术品牌建设,营造校园良好学术文化,引导导师与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以更多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提升综合素质、创造更多成果,进而为更好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研究生学院发起“知名导师讲坛”系列学术活动,与我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联合开展。活动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学术科技前沿、社会热点问题、学生职业发展等,邀请国内外专家与我校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近距离交流,开阔学生视野,为研究生培养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校研究生学院一直高度重视硕士毕业生就业工作,密切关注用人单位动态,摸清毕业生就业现状,多渠道促进就业。学院依托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齐发力,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对接实效,真切做到“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极大程度为毕业生们提供便利。同时,鼓励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崭新的人生篇章。鼓励大家转变就业观念,消除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出击,努力确保毕业研究生就业局势的稳定。

支部毕业季主题党日活动

“朋辈启航 共赴连大”硕本面对面活动

大连市保密教育实训平台参观学习活动

美国密西根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顿贝克生命科学讲座教授、终身教授 叶冰——
“人工智能在动物行为分析中的应用”讲座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澳交所“MOX”首席金融工程顾问
窦尔翔教授——“AGI创新的六条逻辑链”主题讲座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为了丰富我校研究生的校园生活,使同学们在学术研究的同时也能在体育、艺术娱乐等多维度全面发展,我校举办了多种校园文化活动,推动连大研子成为新时代的成为新时代先进文化的参与者、创新者,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维护者、践行者、传承者。

3、文化活动

Enrollment Handbook

4、校园风光

春日唤醒计划
    ——第二届草坪音乐节

纸绣华夏 鸢飞青云           
——第四届风筝文化节

研行若一 思辨青春
     ——“研思杯”辩论赛

大连大学图书馆

有名水韵——有名湖

晓月晨钟——文化广场

大连大学研究生学院主页:http://yjs.dlu.edu.cn
大连大学研招办咨询电话:0411-87402323   
大连大学研招办电子信箱:yzb@dlu.edu.cn

school

信息窗口

information window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

大连大学研究生学院公众号:

各学院咨询电话:

招生信息咨询:

外国语学院 联系电话:0411-87402751 联系人:李老师
口腔医学院 联系电话:18640881491 联系人:于老师
医学院 联系电话:18609841673 联系人:杨老师(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联系电话:15940938139 联系人:王老师(病原生物学) 联系电话:15898113268 联系人:刘老师(临床检验诊断学) 联系电话:15142369163 联系人:郎老师(生理学)
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联系电话:15104050860 联系人:杨老师(工商管理) 联系电话:13130457886 联系人:王老师(审计)
美术学院 联系电话:0411-87402591 联系人:朱老师
软件工程学院、先进设计实验室 联系电话:0411-87402816 联系人:车老师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0411-87403157 联系人:潘老师 联系电话:0411-87403346 联系人:白老师
信息工程学院(含国家863实验室) 联系电话:0411-87402476 联系人:刘老师
机械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0411-87403570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411-87402125 联系人:耿老师
建筑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0411-87402412 联系人:李老师
护理学院 联系电话:15734150704 联系人:岳老师
教育学院 联系电话:0411-87403734 联系人:刘老师 (学科教学语文) 联系电话:0411-87403641 联系人:靳老师 (小学教育)
生命健康学院 联系电话:15042498048 联系人:冯老师 联系电话:0411-87402337 联系人:林老师
中山临床学院 联系电话:0411-62893030 联系人:王老师、赵老师
新华临床学院 联系电话:0411-84369626 联系人:蔡老师、孙老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电话:0411-87402068 联系人:张老师
体育学院
联系电话:0411-87403231 联系人:易老师联系电话:0411-87403758 联系人:张老师
人文学部 联系电话:0411-87402714/87402521 联系人:于老师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优秀学子报考大连大学继续深造

学校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大街10号
咨询电话:0411-87402323
学校网址:http://www.dlu.edu.cn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