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打早春的二月走过,奏响这首春之曲!壹点号2月电子月刊《清泉录》请查阅

诗歌:

开篇

第一场春雨

壹点号 壹点漫笔

裸露的春天
沐浴第一场春雨
率先盛开的迎春花
第一个享有贵妃的赞誉
第一场春雨
像一堂
万物听懂的公开课
课后
小草完成了
绿色的课后记

目录

01

02

03

人文时光馆

优秀征文展

影像纪录片

人文时光馆

聆听文字的力量

壹点号 清风堂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春分

#爆款#

R·E· N·W·E·N· S·H · I· G· U· A · N · G ·G· U ·A·N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在这草木勃发的节气,不妨携三五好友,到原野聆听东风信使的呢喃,仰望白云蓝天的若即若离,回眸红尘世事的繁华落尽,品味无法捕捉的楚楚动人,欣赏无波无澜的彼此守望,陪伴至美至深的简静无言,邂逅一份真实的优雅美丽,诠释一种心动的春暖花开。

1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熬过了漫长寒冷的冬季,人们终于走进一个新的春天。虽然春寒料峭,时不时有冷空气呼啸而过,还开玩笑似的下一些春雪……但是,我不止一次惊喜地看到:大自然正在显现出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大秘密:冬小麦悄悄地返青,小草悄悄地探头探脑,有些树的枝条变得嫩且柔软,有些树的躯体发青发亮。花苞、叶苞早已在各种树的枝条上闪亮登场,由小变大……一个个生机盎然、感人肺腑的季节的艺术品就要出现在人们面前。
  从春分这天开始,呼啸的风儿带着暖意开始不停的叫嚣,吹青了杨柳,吹干了刚刚春耕湿润的土壤,若没有及时的给土壤补充水分,就会出现春旱,农作物不能及时播种,会直接延误农作物的成长。狂舞的春风带着哨音开始不停地呼啸,吹开了花蕾,吹绿了小草,土地解冻河流解封,大地泛起了春潮,到处是春的呢喃,到处是花的海洋。
  我看到一棵棵桃树的枝条上布满小小的花苞,看起来表皮和枝条一个颜色。我知道无数花苞里面蕴藏着美丽的,嫩黄嫩黄的花蕊,晶莹透亮……那是春天的语言,是春天的歌声,是春天的诗句,是春天的进行曲。

点击查看全文

#文化#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牺牲原来是两头稀罕的牛

壹点号 吴永亮

        近几年,通过汉字学习,才知道“牺牲”本指古人用于祭祀的祭品,再准确地讲“牺牲”原是两头稀罕的牛。牺牲两个字都是从牛字旁,自然与牛息息相关。

        从古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分田到户,牛都属于国家财产。新中国后生产队建立,牛虽然属于生产集体财产,但其处置权属于人民公社。有一年我负责喂养的生产队一头牛老了不能干活,全村社员开碰头会,一致同意杀了,于是向大队提出申请。大队干部很快邀请公社技术人员一起到村里考证,最后报县级有关部门批准,才以红头文件形式下达宰杀令。由此可见牛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真的真的非同一般。
        难怪春秋时还规定“小事不用大牲”,可用犬和鸡这样的小牲。前面说过,牲就是体为完肤。活的时候可以百里挑一,宰的时候那一刀子下去不留口子恐怕说了鬼都不信。古人定的规矩,按当下话就是自己挖的坑,只能自己想办法填。古人中,超高级庖丁大都从牛等动物前胳肢窝里下刀,这里离心脏近,最最重要的是祭祀时,牺牲呈卧形状,环顾四周你是一点也看不出“破绽”来。
        另外,牲宰杀后,还会在其后腿内侧割一个小口子,用铁棍贴着腿皮往里捅,这个动作叫梃(tìng)。铁棍上下左右捅出各个沟来,“沟”挖好后,庖丁会嘴咬着那口子,往里不停地吹气,渐渐地,本来瘪塌塌的牲体会鼓胀起来,皮绷紧又圆鼓,这样便于去毛刨除污垢。这里提请大家注意的是“梃”不能想当然认为是金属棍就写作“铤”,真那么写就有点铤而走险了。

#随笔#

曾子故里嘉祥:
孝乡说“孝”,孝亦有“道”

壹点号 鲁北往事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曾子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孝子,也是中国传统 “孝道”文化的重要创立者。
       身在嘉祥,对曾子的 “孝道”思想自然也就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曾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孝道思想,还将其从“仁”的范围、做人的标准上升到“德”的范畴、教化的起源,从理论角度对孝道作了系统阐述,将其浓缩在自己的著作《孝经》中,成为儒学经典“十三经”之一。
        正如曾子所言: “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为人子女,孝敬父母,理所应当,毋庸置疑。因此,对曾子提出的“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大孝不匮,中孝用劳,小孝用力 ”等观点都能理解;对曾子在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涵养淳朴孝道之风方面所作的贡献更不能埋没。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曾子的 “孝道观”也并非都有道理,有的违背人性,如“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有的自相矛盾,一方面,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方面又提出“父母在,不远游”,而这也与他提出的“大孝尊亲”,即通过自己有所作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而让父母受到尊敬相抵触,尤其与现代社会的人员流动格格不入。

我看《狂飙》中的高启强

#热点#

壹点号  天天向上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张颂文扮演的高启强一出场就让我顿生同情之心。他从小父母早亡,既当爹又当娘,悉心照顾弟弟妹妹,辛辛苦苦在市场上开了鱼档,以此为生计。他一开始的卑微弱势,善良温和,及忍辱负重,让我看到了社会上许多普通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随着剧情的发展,他的涉黑变质,杀人越货,危害社会让我痛心疾首,扼腕叹息,感慨万千。从2000年到2021年,中国社会二十年的沧桑变化也随着剧中故事的逐步展开一一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高启强视自己的弟弟妹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碗猪脚面妹妹吃猪脚、弟弟吃面、自己喝汤,为照顾家人他发烧感冒是没有资格住院的,平时任劳任怨,勤俭持家,一分钱掰成八瓣用。
       高启强为了使自己的鱼档更好的经营下去,他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向欺行霸市的唐小龙唐小虎送电视机求情,由此引发了一场“入室抢劫”的恶斗。被流氓打伤的高启强被关进派出所,这天正逢大年三十。警官安欣出于同情,将自己的年夜饭饺子分给高启强,并帮助他与弟弟、妹妹在特殊环境中相见,高启强感激不尽,终生难忘。
        正是由于安欣的正直善良,既给高启强增加了安全感,同时也使他意识到自己总受欺负,是因为手中无权,要想活得好,就要抓权力,从开始的走正路,到后来的走邪路,一步步地滑向黑社会犯罪的深渊。

   20年江湖上打打杀杀,强取豪夺的风雨人生,使他从最初在菜市场唯唯诺诺的鱼贩子,到走投无路被逼去和恶霸拼命,再到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后成为“京海一霸”,直至最终走向毁灭。警官安欣也历经艰辛,初心不改,始终不渝,终于在指导组中把握住机会,实现了扬善惩恶的理想。

Y·O· U·X· I · U· S· H ·  E· N·  G· H · U· O·G· U ·A·N

2

优秀征文展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春之曲#

过一个不忧郁的春天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风过林梢

一天太过匆匆,三年又太久,人生有多少个三年需要等待呀!三年,一个本科就快要毕业了,一个婴儿也从睁眼看到这个人世间到咿呀学语和蹒跚学步了,一段姻缘就要从牵手到走进婚姻殿堂了,花开花落又好久个春秋了。

点击查看全文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走,一起舞动和享受一个不忧郁的春天吧!在勃发的春意和涌动的春潮中,做一会春天的主人吧,好几年的春天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趵突泉公园还在免费,我去的时候正有无数南来北往的客人往里涌着,有预约的,没有预约的亮一下游园证就随着前呼后拥的进去了,那种涌动是一种你追我赶的气势,无法阻挡。
天下第一泉的梅花、腊梅都开了,所有的泉涌都以一种欢快的音符弹奏着迥然不同的曲,所有的忧郁都成过眼云烟了。在明湖那侧的步行廊道间,一位中年妇女正在自己的冰糖葫芦摊前和过往的行人谈笑风生着,脸上洋溢的是这个春天的灿烂和明媚。我过去买了两根,向给她和她的冰糖葫芦一起拍个照,她羞涩地躲到了冰糖葫芦后边,把心中和喜悦留给了那些挂满糖饴的糖葫芦。
“花不看开人易老”,每年的春天,趵突泉和明湖的迎春和梅花都最早报春,在今年这个不忧郁的春天,她们开得更早,更红,更美。朋友圈里一位朋友充满疑惑的问我:“这才二月,就开了 ?”是啊,是二月,因为这个春天人们不再忧郁,这个春天重新带给了人们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春天那般蓬蓬勃勃的朝气,当所有笼罩在心头的阴霾散去,所有的心结打开,在一月里人们就感受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刻,二月的春天还能如同往常的时令和季候吗?       

读一封春天的来信

亲爱的人间,你好:
       我是你日思夜盼的春天。前些日子,一直想提笔写信给你,怎奈北风常来敲窗扰乱思绪,大雪也偷偷把去村子邮局的路深深埋没。今趁春节有闲,写信给你。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一粒微尘(孟宪议)

#春之曲#

我的大女儿“立春”是个真诚的孩子。只是有时性急。代我叮嘱:凡事不可太急。“一夜春风吹绿大地”的心愿要一步步实现。特别是和春风.阳光在千山万水间奔跑,唤醒小草,小花,小树,小河时要轻声细语。十里柳色新黄,如烟雨霓裳,是我为正值芳华的你,备下的嫁衣,你可在月上柳梢头之夜,映着飘落玉兰花的河水,曼妙轻舞,细细梳洗妆扮。
“雨水”虽是个男孩儿,可心思纤弱。有时竟会被“雪花”欺侮而哭。细细的泪水,淋湿了古街上的青石板路,油润如酥,不小心跌倒的他,招惹得街旁粉色的海棠花笑弯了腰。有时,“雨水”会一整夜倒挂在古楼的檐角,滴滴哒,滴滴哒地与窗前那棵云霞般盛放的樱花,又玩,又闹,又哭,又笑……
“惊蛰”是最令我不省心的男孩儿。脾气时时像擂动皮鼓般暴躁。遍地滚动着惊雷时,他常常在山河湖海间,如烈马般驰骋,如海啸般呼叫。万物应声惊慌苏醒,蠢蠢而动……桃花竟对他暗生情愫,每每见面,温婉的桃花,羞涩的粉面竟然洇红成浓艳艳的一片。
“春分”是我最称心如意的女儿。温柔娴淑,待人温润如玉。可“春分”也是一个心事重的女孩儿,悄然在风和日丽的早晨,偷偷写上一首婉约的相思诗,缚在纸鸢的脚上,翘首以盼。见纸鸢踩着团团白云,飞遍山山水水,苦苦替她寻觅心上人……

点击查看全文

#春之曲#

春游济南小记

春,乃天地之生机,像初生的孩子,无处不是新的,一天一个样子。冬日萧疏的枝头,悄然由枯而润,由润而茂,转眼已是鸟语花香,宣泄着蓬勃的生机,演绎着造化的奇迹。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山东金融文学

骑行明湖之畔,恰似一张花团锦绣的翠屏,掩不住满园秀色。护城河边,到处是柳枝婀娜,临流顾盼。青翠的柳丝,好像姑娘们的秀发,长者披肩、短者齐耳,散发着青春甜美的气息。清明前后,不过几天没有路过明湖,满园风光便愈发繁茂起来。于是忍不住丢下车子,一亲湖光的芳泽。
“影入明湖青黛光”的诗句,放在明湖同样有味。然而洒落海岱的明湖,毕竟是高卧齐鲁雄藩之都会,自古便以亭台之盛独步江北,不仅因“众泉汇流”而湖光“大明”。山水与人文辉映,晚清刘鹗在《老残游记》里,便盛赞兹邦“不是江南,胜似江南”,而明湖和趵突正是她最明亮的双眸。近古以来,明湖已由历史上的远吞华山变成城中之湖,她诚然没有杭州西湖那样湖山交融,没有南京玄武那样水面开阔,但每一寸土地都布满名流遗踪,足以颉颃域中。
如今宋代风格的超然楼,南觅稼轩栏杆拍遍,东望东坡超然东州,卓然茂树掩映之中,俨然明湖新的坐标。湖畔的土地,莫不清流环绕石桥相连,以有限之园地营无限之风光,展示着中式造园之精巧。一幅幅楹联,恰成点睛之笔,代山水口吐珠玑,于春明水秀之中,焕发着诗城独特的神韵。

点击查看全文

#春之曲#

桃花是春天的印章
钤在辽阔的大地上

壹点号 雨兰诗文书画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每一朵桃花
都是一枚芳香的印章
这小巧的春天的印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每一朵桃花
都是一枚娇媚的印章
这一枚枚春天的印章
钤在哪里
哪里就会春意盎然
哪里就会灿然生辉
哪里就会燃起甜甜的火焰
每一朵桃花
都是春天最可爱的印章
钤在田间地头
钤在温馨的农家小院
钤在山谷、山坡、山腰、山巅
钤在这辽阔的春天大地上
当然,我也知道
会有最美的一朵
轻轻地钤在我的心上

“今天,整条街上的饭店小摊,都免费送元宵,只要是来到这里的人,都可以坐下吃一碗。看啊,火树银花,开心锣鼓,这才是年味,这才是元宵节……”

#元宵奇妙夜#

一颗小元宵,连接大中国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小溪2023

点击查看全文

舅舅端起了小碗:“我们吃的是芝麻白糖馅,姐姐,这是咱们全家都喜欢的,我尝到了妈妈亲手做的元宵的味道……”
隔着屏幕,妈妈和舅舅都哽咽了。姥姥一生,克勤克俭,从不奢侈浪费。这种优良传统,也传到了每一个家庭。所以,我们每次煮元宵,都是按每个人吃六个的定量来的,六六大顺,吉祥如意。今天,我们的生活好了,只要想吃,即使不是元宵节,也随时可以吃到,想吃多少吃多少。
舅舅在国外打拼二十年,明年就会回国,把生意转移到国内来。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这是姥姥去世前的嘱托,也是他自己的心愿。
“端起元宵,我就开始想家了……”舅舅已经是五十五岁的成年人,在手机屏幕前,哭得像个孩子。
我的眼眶也湿润了,作为零零后,我们没有离开过济南,也没有出过国,无法理解乡愁的滋味,但是今年的元宵节,我真正领会到了——华夏团结,四海一心。
无论在欧洲、美洲还是非洲、澳洲,普天之下,率土之滨,只要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唱起国歌,端起元宵,血脉灵魂,就会自然连接在一起——一颗小元宵,连接大中国。

点击查看全文

母亲会第一个掀锅盖,我们这些小孩子掀她会打手的,谁蒸的灯谁第一个掀锅盖,这样会带来好运,准确一年的好兆头。

#元宵奇妙夜#

正月十五雪打灯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秋枫

当母亲掀开热气腾腾的一锅面灯时,边查边看面灯的积水情况。说;哎,一月没水正好,二月水一点也好,三四月有雨水多好年景,春雨贵如油,五六月份千万别雨水多,正好麦收打场时节,有钱难买六月旱,七八月份雨水连,最好的还是十二月的面灯水多好,意味着一年风调雨顺,粮满钱多"母亲笑着,一脸的光泽。
上灯了,母亲从麦扇子上掐下麦秸秆,缠上崭新的棉花丝,沾上青油火纸,那白蕊挑着黄火纸,象每一个挑旗的士兵。整齐的排在面板上,然后每一个灯上填上一块平日舍不得吃的白白的猪油。
门外北面是大湾,上灯也要供香大湾里的水神,她用青罗卜,胡萝卜,白菜疙瘩,挖了蕊做一个个水灯,圆的,方的,青的,红的,形状各异,水灯不用猪油了,用煤油就可以了。
夜幕降临时,上灯了,一盏盏灯燃烧起来,映红了母亲的脸庞,映照着母亲的晶亮的眼睛,雪霄落下来,沾在她的青丝上,整年劳作于田地的她,此时却如此秀美。
正月十五的灯亮起来了,满院满屋一片红彤彤的亮,光线在满院飞舞,红青黄绿蓝腚紫,大门北面的大水湾里,飘浮着各种灯在闪烁,象天上的星星,象地上飞舞的萤火,象一片闪烁的霞晕,象无数黄昏里举着的火影…

点击查看全文

  历史的年轮跨越了千余年,时代在嬗变,今天的青年男女再也不需要等到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再约会了,但元宵节的风俗却流传至今。在千百年的民俗中,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都属于春节。元宵节一过,年才算过完。

#元宵奇妙夜#

元夜灯如昼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蒙山樵夫

忆童年上灯

壹点号 厚石

我的乡人们常说:过了十五没的盼,弯起老腰使劲干。中国人的元宵节也随时代发展有许多新的内涵,中国人很多节日风俗都与吃有关,元宵是元宵节的专有食品,这元宵滑润味甜。寄寓了中国人祈盼阖家团圆生活美满甜蜜的心愿,再加之正月十五圆月高悬、月华如水,古人把每月的十五称之为“望”,由此可见古人的月亮情结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任何一个时期,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通过节日表现出来,正月十五月正圆,人们还不过瘾,在这样的节日还要大红灯笼高高挂悬,天上明月、地上红灯,这天上地上真是一派彤明。
元宵的夜晚,是色彩的舞台,与疫情对战三年终于迎来这开心与畅快的释放,人们以欢唱的鞭炮、绽放的礼花,迎接这个节日,畅想着不再静止的春天。街上是流动的色彩与人流,一切都在生长,一切都满血复活,在烟火里,在灯光里,在涌动的热闹里,在这个诗意与色彩的夜晚,这个传承千百年的节日,元夜灯如昼,照亮了万家祥和的温馨时刻,也照亮未来一切的美好。
灯是元宵节最鲜亮的徽章。也可能是列祖列宗在缺少灯火的日子过久了,非常向往这种灯火通明的夜晚。我们老家非常注重元宵节这个节日,每到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吃过十五的饺子,要做灯了。

点击查看全文

#元宵奇妙夜#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照照屋,全家福;照照院,穷气散。”“照照东,照照西,好日子天天向上起;照照北,照照南,日子一天比一天甜”。

接下来就要上灯了,轻手轻脚地端起一盏盏的胡萝卜灯,放到门口边,放到床头旁,放到粮囤上,放到磨台上,放到井台上。牲畜形状的面灯,根据牲畜不同分别放到牛栏边,放到鸡窝子上,放到猪圈旁。这些灯都赋予了特定的意义,放在门口边、床头旁的灯以免遭蝎子蚰蜒之害;放在粮囤上、磨台上的灯是期望五谷丰登;放在牲畜圈、家禽窝边的灯是希望六畜兴旺。12盏龙灯就放在当天井的桌子上,这是给天地上灯,意为灯光普照、万物生辉。
“坟前灯光亮,家里人丁旺”。上灯的时候,还要去林地里给祖人送灯。那时跟着父亲去林地,感觉既神秘又好玩。乡亲们成群结队,整个南岭上灯火通明,那场面非常壮观,也非常热闹。在祖人安息的坟前供桌上放上几盏灯,磕几个头,放一挂炮竹,燃一阵焰火,表达为逝去先人的缅怀和感恩。
除了林地里上灯,路边也要放灯,称为孤灯。寓意大概是让人世间的人们感受到问候和温暖。
在黑暗中看到这些灯忽明忽暗、随风摇曳,仿佛进入了童话的世界。灯油耗尽时要收灯,母亲会认真地看着灯花是什么样子的,再根据灯花的形状来判断今年种什么农作物可以丰收。母亲还要根据12盏龙灯里面水分多少,判断那个月份雨水多,哪个月份雨水少。

点击查看全文

邻里之间的情谊是很深厚的,无论是谁家有急事,大家都会主动帮忙,出门在外也会时常关心。我从学校回乡,大家见了面都很热情的问这问那,那种熟悉的温馨的感觉顿时传来,紧紧包裹住自己。

街上开始飘来一些纸灰,这也是固有的习俗,送灶王爷。这有很多讲究,首先得买好祭祀品,水果点心酒水,甜的黏的最好,这是说灶王爷吃了会粘住嘴,上天之后“嘴甜”会说好事好话;摆好祭祀品,点上香,说些吉祥话,祝福语,希望灶王爷能够保佑一家平安顺利;这之后就是送灶王爷上天,把准备好的纸钱点燃,慢慢的一张张烧掉,绕着火焰一圈撒上酒,最后再作辑或者磕头,这就算是祭祀完成。这个过程一定得内心虔诚,农村很看重这些。
对联、福字也是时候贴上了。我们家总是除夕早晨起来贴上,这一直是我和父亲来做。父亲举着,我来看方向,经常还要先讨论一下上下联,这之后便“啪嗒”一声贴上。以前我总会看各家的对联,心里默默念着,想着哪家对联更好听些。福字贴起来也有说法,都说倒着贴是“福到了”,但家里的大门上是要正着贴,屋内的小门才可以倒着贴。
街头上的小孩子又成帮结队的一起放鞭炮,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我看着他们,又想起自己的小时候,形影不离的小伙伴如今很难聚在一起,小时候我总害怕震耳欲聋,日夜不停的鞭炮声,但现在已经很少有那时候的感觉了。

点击查看全文

#大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年集迎春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山东管理学院大学生记者团

留不住的一亩三分地

现在我还依然记得,小的时候,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已过零点却睁着眼睛睡不着的样子,激动地想着明天自己可以穿上新鞋子、新衣服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空气里充斥着新年团聚的热闹气氛。那时候的春节很热闹,鞭炮声震着窗户嗡嗡响,烟花照着房间亮堂堂的。

2007年的那个春节,我们离开了那个陪了我七年的小家。那是一个难忘的春节,也是我们第一次搬家。
因为要修铁路,一直住到七岁时的小家被拆了,拆掉了那个拥挤但却记录着妈妈和我悄悄把雪藏在冰箱里的窃喜;拆掉了当时站在科技前沿的台式电脑,还记得我五岁过生日时爸爸送我的礼物是用电脑为我放一首歌;拆掉了那个见证着我蹦蹦跳跳长大,一家三口春夏秋冬挤在一起的小床。
铁路通向了远方,也带着我们通向了更远的地方...
2007年的春节后,我们搬到了一个更大的房子,来到了中涧河这个地方,那里挨着动物园很近,站在家里阳台上就可以看到豹园的外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一家五口住在一起。那是一个150平米的房子,很大,奶奶得空时总是拿着拖布一边拖一边走,家里总会留下奶奶穿着拖鞋留下的小脚印。楼下是一个大型的收费站,为了存一些钱,我上小学时总是在书包里放一个袋子,把夏天同学们喝过的饮料瓶收集起来,爷爷也会尽力帮我捡,楼下地下室的旧衣柜上常常摆满了饮料瓶;我还记得只有三块的饮料瓶才可以多卖一些钱,一块钱的饮料瓶是不计数的,但收废品站的叔叔总会帮我凑个整,卖的钱可以用来换对面的雪糕批发店的小布丁。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大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壹点号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传马惠婕

点击查看全文

点击查看全文

们许久不见,但再次见到你还是如此亲切。
      我出生的地方,在黄河滩附近,大片的土地受母亲河的滋养,这里有着华北平原最质朴的乡土之情,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以种地为生,这里因春秋平阴邑而得名,这里是《汉书》记载的济北国都——北安故城所在地,这里是我的小小乡愁最终归处——平阴。
      刚进入平阴境界,便看到熟悉的山头,看到如今已经废弃的公路旁小饭店,看到了规整的田间地头,通向四面八方的小路,平阴的万物,我们好久不见!再往前走走,便看到了热闹的大集,叫价、欢笑的声音在耳边高低起伏,集市上,有人卖着新鲜的猪肉,有人卖着大红灯笼,有人卖着自家刚炒出来的热乎花生......平阴的热闹街市,我们好久不见!来来往往的车辆进入社区,甚至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形成了堵车的局面,而不经意间在路上便可以遇到以前的街坊邻居或者是各路的亲人,与他们闲聊上两句,问候最近的身体和近况并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平阴的人们,我们好久不见!

66公里,一小时的路程书写着我小小的乡愁。
乡愁是一张卡片,上面记着我这些年在外游荡的经历;乡愁是一个电话,我在这边,家乡在那边;乡愁是一桌好菜,360多天的等待只为和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乡愁是一句“好久不见”,纵使我

#大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好久不见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女院传媒

3

影像纪录片

划破庞杂世界的影像现场

Y·I· N· G · X· I· A·  N· G·  J· I · L· U·P· I ·A·N

山师十二时辰

壹点号 山师新传媒

火出圈的超然楼,
中国名楼之一,和苏轼还有关系!

壹点号 林之云游齐鲁

微纪录片:
时代的风从未止息

壹点号 山师新传媒

封底大片

我从济南的早春走过

壹点号 五眼看世界

我从春天走过,枝上开满花朵。
我求花儿把芬芳借我,只见花瓣雨轻轻洒落。
我从春天走过,小草长满田坡。
看嫩绿的身躯略显柔弱,却让大地生机勃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出品

文案/周静 秦娟 王亦凡 申仪 监制/曹竹青

2023年2月刊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