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向先进典型——桂海潮同志学习

其他分类其他2023-06-09
125

青春在央行·岗位建新功

中国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团委  整理汇编

学习先进
成为先进
超越先进

向先进典型学习

向先进典型学习

卷首语

2023 年 5 月 30 日,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成功发射。桂海潮同志作为搭乘神州十六号的宇航员中的一 员,是中国首位非军人出身的航天员,以载荷专家的身份进入空 间站。 
今年 36 岁的桂海潮是保山市施甸县人, 目前是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 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此次出征太空,他主要负 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这位从我们云南“大山”走出 去的航天员,从小就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高考时,他以县城 理科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桂海潮同志是先进的航天员典范,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 航天类专业奖项和荣誉。在美好的青春岁月,桂海潮同志响应党 的号召,毅然加入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他坚持贯彻“十六字方针”的航天精神,将航天的理想信念深深融入自己的生命,他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 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盘的精神品质和至真至诚的家国情怀。他用实 际行动践行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为我们青年树立了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载人航天精 神,希望新时代的青年在新征程上可以像航天人一样勇攀高峰、 不断前行,为祖国建功立业。为进一步学习宣传桂海潮同志的先 进事迹,大力弘扬他的优秀品质,充分发挥典范示范引领作用, 昭通中支团委号召全市青年职工向桂海潮同志学习,学习他认真 钻研、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品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卷首语

青春在央行

岗位建新功

摘星星的人
       ——桂海潮

桂海潮出生在云南施甸县姚关镇一个小山村。施甸县不通火车,姚关镇更是偏远。从施甸县城出发,还要走20多公里崎岖的山路,才能抵达姚关镇。镇上有多穷呢?有线电视才开通十年。全镇三万人里,有3500多人是低保户和五保户。桂海潮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小学的时候,桂海潮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并没有展露出什么“天赋异禀”之处。他的发小说:“那时候,桂海潮也和我们一起疯玩,也会在插卡学习机上打游戏。”但是他上中学后,突然就不玩游戏了。因为一个人:杨利伟。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探路太空。17岁的桂海潮看到电视上这一幕,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在心底种下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太空。”此后,桂海潮“Plus版”诞生了。

他开始了废寝忘食地学习。他的高中班主任说:“桂海潮是一个非常能吃苦的学生,相比于天赋,他更重要的是勤奋。”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晚回到宿舍。熄灯后,常常打着手电筒在床上看书。到了饭点,其他同学会冲去食堂打饭,他却刻意错过打饭高峰期,用多出来的几分钟背书。不管是小测还是大考,他都会及时把存在的问题和老师进行沟通,直到完全理解才罢休。实在学累了,他就到操场上打篮球,后来还喜欢上了攀岩等极限运动。20年坚守,初心不改实现飞天梦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时,桂海潮获得了施甸县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可是报志愿的时候,他和班主任之间却产生了严重分歧。班主任在志愿填报截止前的那个晚上,和他聊到了深夜11点。“他的高考成绩可以报北大,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希望他报考北大。”但立志扎根于航天事业的他,毅然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选择坚持初心。

青春在央行

岗位建新功

上了大学之后,桂海潮一刻也没有松懈过。他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如果图书馆找不到他,实验室里肯定有他的身影。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保研并提前攻读博士学位。著名导航与控制技术专家徐世杰作为他的导师曾感叹:“在课题组,桂海潮出成果并不是最快的,但是他非常勤奋,且一丝不苟,抓住关键难题不放松。”凭借着坚韧的钻研精神,桂海潮读博期间获取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2014年博士毕业后,他再次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出国留学。他先后前往加拿大约克大学、瑞尔森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留学三年期间,他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SCI学术论文,成为该领域的世界级专家。2017年9月,31岁的桂海潮回到母校,成为航天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6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空间站载荷专家选拔工作通知”。什么是载荷专家?通俗点说,就是指在空间站进行各项专门科学实验的科学家,担负着开展大量科研工作的重要使命。桂海潮激动不已,20年的坚守,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他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3年的筛选与淘汰,他从2500人里脱颖而出,成为4名预备载荷专家之一。
桂海潮为何能从山村一隅飞向太空?仅仅是刻苦读书的结果吗?其实不然,三个“稀有”特质成就他非凡的人生。首先,他没有一味泡在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由于航天员基本都由军方的飞行员担任,属实是万里挑一,需要极其过硬的身体素质。为了实现飞天梦想,桂海潮在深扎科研之余,坚持强身健体。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锻炼的习惯,包括长跑、骑车、游泳等多项运动,他都非常擅长。这让他拥有了强健的身体机能,成为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其次,是极致的专注。他的大学同学说,当年黑黑瘦瘦的,军训踢正步顺拐,教官怎么掰都掰不过来的小桂子最终成功飞天,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他做事认真,一丝不苟,从事哪个行业都会有回报。再次,是强大的决心。有多少人还记得20年前的梦想呢?又有多少人在经受了社会的打击、生活的磨砺、外界的诱惑后还能坚定初心?桂海潮可以。坚定报考志愿,大学坚持学习,出国不改矢志,30多岁还能保持军人一般的强健体能,若非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无论如何也难以企及。
桂海潮,他用燃烧的火焰送自己去宇宙亲自摘星星,最终实现了远大的人生理想。

青春在央行

岗位建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载人航天精神的重要论述

★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广泛宣传基础研究等科技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2022年5月2日,习近平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青年团队的回信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4月29日,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

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2020年4月23日, 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

希望广大航天人继续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

★2022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时发表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所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和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广大航天人展现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昂的爱国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良好的精神风貌。”

青春在央行·岗位建新功

向先进典型学习

2023年6月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